2023年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新人教版(三篇)

字號: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yōu)質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新人教版篇一
    方程是應用廣泛的數學工具,是代數學的核心內容,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節(jié)課選自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是一節(jié)引入課,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方程的興趣,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節(jié)課是結合學生已有學習經驗,從算式到方程,繼而對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進行了探究,讓學生體驗未知數參與運算的好處,用方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培養(yǎng)學生建模的思想),體會學習方程的意義和作用。本節(jié)課是在承接小學學習的簡易方程和剛剛學習的整式的加減的基礎上進行學 習的,同時又是后續(xù)學習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基礎。因此,這節(jié)課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生前面已經學習了簡單的方程及整式的內容,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七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有比較強烈的自我意識,對觀察、猜想、探索性的問題充滿好奇,因而在教學素材的選取與呈現(xiàn)方式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上力求設置學生感興趣的并且具有挑戰(zhàn)性的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實際,無形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
    七年級學生對于方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但是對方程的理解還比較膚淺、模糊,還處于感性層面,缺乏理性的認識和把握,而且學生正處于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過渡的時期,抽象思維能力有待提高,對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學要選取具體的問題情境,逐步抽象。
    七年級的學生很想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通過對幾個問題的分析、探討、相互交流,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探索、歸納等能力,提高對課本知識的運用能力,從而認識歸納一元一次方程的相關概念,在練習中鞏固和熟悉一元一次方程。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掌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知道什么是方程的解。
    (2)體會字母表示數的好處,會根據實際問題的條件列方程,能檢驗出一個數值是否是方程的解。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利用其中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滲透數學建模的思想,認識到從算式到方程是數學的一種進步。
    (2)通過具體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在生活中挖掘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使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會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的探索、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和積極參與、勤于思考的意識。
    (2)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數學的熱情,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
    (3)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學和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樹立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用數學的意識,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
    2、根據實際問題的條件列出方程。
    教學難點: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利用其中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形成概念
    三、應用新知 鞏固提高
    四、感悟反思
    五、名題欣賞
    六、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新人教版篇二
    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從而發(fā)現(xiàn);初步體會數形結合思想的作用。
    1、重點:通過分析圖形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建立方程解決問題。
    2、難點:找出“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一、復習提問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是什么?
    2、長方形的周長公式、面積公式。
    二、新授
    問題3、用一根長60厘米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
    (1)使長方形的寬是長的專,求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
    (2)使長方形的寬比長少4厘米,求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3)比較(1)、(2)所得兩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還能圍出面積更大的長方形嗎?
    不是每道應用題都是直接設元,要認真分析題意,找出能表示整個題意的等量關系,再根據這個等量關系,確定如何設未知數。
    (3)當長方形的長為18厘米,寬為12厘米時
    長方形的面積=18×12=216(平方厘米)
    當長方形的長為17厘米,寬為13厘米時
    長方形的面積=221(平方厘米)
    (1)中的長方形面積比(2)中的長方形面積小。
    問:(1)、(2)中的長方形的長、寬是怎樣變化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如果把(2)中的寬比長少“4厘米”改為3厘米、2厘米、1厘米、0、5厘米長方形的面積有什么變化?猜想寬比長少多少時,長方形的面積呢?并加以驗證。
    實際上,如果兩個正數的和不變,當這兩個數相等時,它們的積,通過以后的學習,我們就會知道其中的道理。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4頁練習1、2。
    第l題等量關系是: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體積。
    第2題等量關系是:玻璃杯中的水的體積十瓶內剩下的水的體積=原來整瓶水的體積。
    四、小結
    運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抓住等量關系,有些等量關系是隱藏的,不明顯,要聯(lián)系實際,積極探索,找出等量關系。
    五、作業(yè)
    教科書第16頁,習題6、3、1第1、2、3。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新人教版篇三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正數、負數的實際意義,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
    (2)掌握數軸的畫法,能將已知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能說出數軸上已知點所表示的解
    (3)理解相反數、絕對值的幾何意義和代數意義,會求一個數的相反數和絕對值
    (4)會利用數軸和絕對值比較有理數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
    經過探索有理數運算法則和運算律的過程,體會“類比”、“轉化”、“數形結合”等數學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現(xiàn)實世界的聯(lián)系,鼓勵學生探索規(guī)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規(guī)范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