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種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藝術,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清思路和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寫一篇完美的總結需要明確總結的目的和對象。總結是一個不斷完善和提高的過程,我們可以通過對他人總結作品的學習和借鑒,不斷改進和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一
出家門,向右轉,只有二三十步,就走進一條曲徑。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過這一條路,到辦公室去。因為天天見面,也就成了司空見慣,對它有點漠然了。
然而,這一條幽徑卻是大大有名的。記得在五十年代,我在故宮的一個城樓上,參觀過一個有關《紅樓夢》的展覽。我看到由幾幅山水畫組成的組畫,畫的就是這一條路。足證這一條路是同這一部偉大的作品有某一些聯(lián)系的。至于是什么聯(lián)系,我已經記憶不清。留在我記憶中的只是一點印象:這一條平平常常的路是有來頭的,不能等閑視之。
這一條路在燕園中是極為幽靜的地方。學生們稱之為“后湖”,他們是很少到這里來的。我上面說它平平常常,這話有點語病,它其實是頗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實有曲徑通幽之趣。山上蒼松翠柏,雜樹成林。無論春夏秋冬,總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從春天開起,過一陣換一個顏色,一直開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團濃綠,人們仿佛是在一片綠霧中穿行。林中小鳥,枝頭鳴蟬,仿佛互相應答。秋天,楓葉變紅,與蒼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飽含濃烈。幾乎讓人不辨四時了。
小徑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時綠葉接天,紅荷映目。仿佛從地下深處爆發(fā)出一股無比強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與天公試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強,給人以無窮的感染力。
不管是在山上,還是在湖中,一到冬天,當然都有白雪覆蓋。在湖中,昔日瀲滟的綠波為堅冰所取代。但是在山上,雖然落葉樹都把葉子落掉,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擻,綠色更加濃烈,意思是想把其他樹木之所失,自己一手彌補過來,非要顯示出綠色的威力不行。再加上還有翠竹助威,人們置身其間,決不會感到冬天的蕭索了。
這一條神奇的幽徑,情況大抵如此。
在所有的這些神奇的東西中,給我印象最深,讓我最留戀難忘的是一株古藤蘿。藤蘿是一種受人喜愛的植物。清代筆記中有不少關于北京藤蘿的記述。在古廟中,在名園中,往往都有幾棵壽達數(shù)百年的藤蘿,許多神話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蘿。北大現(xiàn)住的燕園,是清代名園,有幾棵古老的藤蘿,自是意中事。我們最初從城里搬來的時候,還能看到幾棵據說是明代傳下來的藤蘿。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開得滿棚滿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間,成為春天一景。
但是,根據我個人的評價,在眾多的藤蘿中,最有特色的還是幽徑的這一棵。它既無棚,也無架,而是讓自己的枝條攀附在鄰近的幾棵大樹的干和枝上,盤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從下面看,除了一段蒼黑古勁像蒼龍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蘿。每到春天,我走在樹下,眼前無藤蘿,心中也無藤蘿。然而一股幽香驀地闖入鼻官,嗡嗡的蜜蜂聲也襲入耳內,抬頭一看,在一團團的綠葉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蘿葉,哪是其他樹的葉子——隱約看到一朵朵紫紅色的花,頗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味。直到此時,我才清晰地意識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顧而樂之了。
茫茫燕園中,只剩下了幽徑的這一棵藤蘿了。它成了燕園中藤蘿界的魯?shù)铎`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憤、惆悵之余,惟一的一點安慰就是幽徑中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聞到淡淡的幽香,聽到嗡嗡的蜂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其中情味,只有我一個人知道,不足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樂得太早了。人生畢竟還是一個荊棘叢,決不是到處都盛開著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過長著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閃,嚇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來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斷,只留上段懸在空中,在風中搖曳。再抬頭向上看,藤蘿初綻出來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還在綠葉叢中微笑。它們還沒有來得及知道,自己賴以生存的樹干已經被砍斷了,脫離了地面,再沒有水分供它們生存了。它們仿佛成了失掉了母親的孤兒,不久就會微笑不下去,連痛哭也沒有地方了。
我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總是供過于求,經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起萬斛閑愁。真正的偉人們是決不會這樣的。反過來說,如果他們像我這樣的話,也決不能成為偉人。我還有點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個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為一些小貓小狗小花小草流淚嘆氣。這一棵古藤的滅亡在我心靈中引起的痛苦,別人是無法理解的。
世界上像我這樣沒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聲恐怕只有我一個能聽到。在浩茫無際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總總的植物中,燕園的這一棵古藤,實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任何人關心它的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偏偏出了我這樣一個人,偏偏讓我住到這個地方,偏偏讓我天天走這一條幽徑,偏偏又發(fā)生了這樣一個小小的悲劇;所有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壓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這一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奈何,奈何!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閱讀描寫藤蘿不同時期的形態(tài)有關語段,能說出藤蘿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會問題。
2、通過沙龍活動,使學生自主選擇研討課題,能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二、情感畫廊:(形象)。
1、指導語:過渡語(明確學習任務以及學習方式)。
請閱讀文中描寫藤蘿遭受劫難前后的有關語段,根據你的理解為藤蘿畫一幅“劫后圖”,并在圖旁配小詩一首。
2、學生活動:文配畫。
3、評價:學生自愿或點答學生上臺朗讀,自評、互評、師生對話。
4、教師展示自創(chuàng)小詩一首,由學生點評。
三、星級沙龍:(主題)。
1、指導語:小組合作,選擇以下星級課題中任一題,明確分工后就這一課題進行研討,并將討論的結果如實整理成條文的.形式。
(教師提供備選課題和學生記錄研究成果所需的材料,包括學習卡片、稿紙等。)。
備選課題:
一星級:(課題)。
課題是“幽徑悲劇”,你覺得這個題目好不好?說說你的理由。
二星級:(挑戰(zhàn)權威)。
第五單元的主題是“人與環(huán)境”,你認為本文被安排在這一單元中恰當嗎?把你的看法記錄下來,與編寫組專家交流。
三星級:(“十字架”的討論)。
課文最后一段作者說:“但是,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蹦銓@句話如何理解?
2、學生展示研究成果并進行互評。
四、課文朗讀:
1、指導語:在座位上帶感情地放聲朗讀課文,并大膽地選擇你喜歡的片斷為大家朗讀。
2、大班點讀評讀。
3、配樂全班讀。
五、作業(yè):(真情告白)。
對這篇課文的研討還只是一個開始,你有哪些收獲?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建議?請你以自己的名義給季羨林爺爺寫一封信,不妨與他說說真心話。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2由本站會員分享,,請注明出處!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三
1、能聯(lián)系生活,理解善待環(huán)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喚起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2、學習本文描寫和議論、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3、體會本文精練、通俗而又雅致的語言。
目標1。
目標3。
1、熟讀課文,查工具書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能正確拼讀,了解詞的大意。
2、查資料,進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園。
兩課時。
1、領略古藤之美、古藤之悲。
2、理解作者的情感。
在北京大學的校園里曾發(fā)生過這樣一個故事:金秋時節(jié),懷著無比自豪與興奮之情的天之驕子從各地云集燕園。一位扛著行李的新生,看見一位穿舊式中山裝的老頭,就請他幫助看一會兒行李,自己去報到。老頭答應了,9月的北京天氣還很熱,旁邊有人說:“您回去吧,我替他看著?!笨衫先苏f:“還是我等他吧,換了人他該找不著了?!蹦俏粚W生回來后,老頭什么也沒說就走了。3天后的開學典禮上,這位學生大吃一驚,那天幫自己看行李的老頭,竟是主席臺上就座的北京大學的副校長、大名鼎鼎的季羨林!這就是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的學者、作家季羨林?,F(xiàn)年已94歲高齡卻仍矢志不渝地維護著真、善、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羨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散文——《幽徑悲劇》。讓我們一同去感知季羨林先生真誠豐富的情感世界。
1、迅速瀏覽課文,用一句話概括:幽徑上發(fā)生了什么悲?。?BR> 2、閱讀、概括。
3、組織交流交流。
(一)引導學生學習寫古藤之美的部分。
1、“悲劇”就是將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2、古藤蘿之美。
3、幽徑四季之美。
請同學朗讀。
明確:起著烘云托月的作用,以環(huán)境之美來烘托古藤蘿之美。
5、文章寫的是“悲”卻用大量筆墨寫了“美”,你怎樣理解?
明確:反襯。
(二)引導學生學習寫古藤蘿悲劇的幾段文字。
1、找出描寫古藤蘿被毀的慘狀的文字,說一說,最令你觸目驚心的是哪些文字?
明確:“淡紫的成串的花朵還在綠葉叢中微笑”把悲劇的效果表達得十分強烈。
2、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引起人們的共嗚和深思,為下文議論、抒情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三)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文章的最后五段。
1、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表達作者在古藤被毀之后的心情?
明確:悲哀至極。
2、你能說說作者為何如此傷心嗎?
(1)每到春天,我在悲憤、惆悵之余,惟一的一點安慰。第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聽到嗡嗡的蜂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
(2)除了我,決不會另有人注意并關心古藤的存在,也不會有人為古藤而傷心。
(3)如此真,如此善,如此美的古藤被毀而又投拆無門,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3、你是如何看待“愚氓毀美”之事呢?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明確:古藤毀于愚民之手,這就有了更深的揭露意義,意味著必須消除愚昧,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才能使真、善、美得到維護和弘揚。
4、文章最后一段話有什么深刻含義?
明確:是“我”將永不放棄揭露悲劇,維護真、善、美的責任,表現(xiàn)了一個倔強的老人矢志不移的決心。
本文描繪了幽徑藤蘿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無比痛心的愚氓毀美的現(xiàn)實,抒發(fā)了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這是一篇美文,文章多種表達手法的運用,精練、通俗而雅致的語言,我們下一節(jié)課體會研討。
2、假如你現(xiàn)在站在死去的紫藤蘿面前,碰到悲劇的制造者,你會說些什么?
幽徑悲劇。
幽徑四季之美。
鋪墊蓄勢幽徑古藤之悲。
幽徑古藤之美。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四
不再把美毀滅,文中以一條幽靜的古藤為線索,古藤以它那深邃的一方美景,傷心地傾訴著十年來無情的浩劫,孤獨寂寞的古藤始終沒有逃過殘忍的誅伐,一切春天的美景都毀于愚氓之手,成了只有靈魂的吊死鬼,它標志著一場毀滅美的悲劇,深深地烙下了毀滅美的鐵證,永遠默默的憎恨著那群爭名于朝、爭利于市的愚昧之人。
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自然界的美麗新奇帶給人們舒暢的感受。鳥語花香,青山綠水,他們都在默默無聞的裝飾點綴著大地,哪怕是一棵矮小的草兒,他也擁有著翠綠的清新;哪怕是一株樹苗,他也伴隨著生機的蓬勃。人們以那歧視、丑陋的心靈和眼睛,無視美的存在,毀滅著這“無罪”的美麗。就像盧梭真切的話語:“從我心中奪走對美的愛,也就奪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BR> 當今的世界,人類主宰了地球。因此,這場激烈的競爭從此拉下了帷幕,似乎再也看不到這場競爭的結束,人們只能看到自己親手毀滅地球的行為,卻沒有能力阻止,他們的私心都放在了奪得權威和金錢的欲望上,不停的破壞自然之美,讓那些想季羨林先生一樣分明目睹了悲劇,卻毫不能力將這一切來阻止的人們看到了毀滅美的同類的無知。
人類若繼續(xù)、固執(zhí)地想當一名毀滅者,這個被忽略,而且即將要被人們遺忘和拋棄的真諦也會蕩然無存,造就了自己毀滅自己的悲慘未來,想要改變悲劇,只有人類齊心協(xié)力,我們需要呼吁并且一起讓全世界知道我們的心聲――不再把美毀滅。
《幽徑悲劇》是著名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的一篇生活隨筆。先生在文中將自家附近一條幽徑上一株古藤的悲劇,視為整個幽徑的悲劇,燕園的悲劇,一個時代的悲劇,從而表明他將矢志不渝地維護真、善、美的決心。文章將濃墨重彩的描寫與酣暢淋漓的抒情、精辟深刻的議論相結合,語言精煉、純粹,通俗而又雅致,特別是文中那幾處“波折”的設計,更是匠心獨運,值得我們細琢深玩。
1.出家門,向右轉,只有二三十步,就走進一條曲徑。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過這一條路,到辦公室去。因為天天見面,也就司空見慣,對它有點漠然了。
然而,這一條幽徑卻是大大有名的?!?BR> 這處“波折”看似漫不經心,隨意而為,實則精心設計。文章以純口語嘮家常的方式開篇,顯得十分簡潔、親切、自然,一下子就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緊接著用“然而”一轉,點明這條幽徑“是大大有名的”,使懸念頓生,并自然地引出了關于這條“幽徑”的掌故,及對其“無論春夏秋冬,總有翠色在目”的美麗景色的描繪,突出了這一條幽徑的神奇,為“古藤”的出場作了充分的鋪墊。
2.藤蘿是一種受人喜愛的植物。清代筆記中有不少關于北京藤蘿的記述。在古廟中,在名園中,往往都有幾棵壽達數(shù)百年的藤蘿。北大現(xiàn)在的燕園,是清代名園,有幾棵古老的藤蘿,自是意中事。我們最初從城里搬來的時候,還能看到幾棵據說是明代傳下來的藤蘿。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開得滿棚滿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間,成為春天一景。
但是,根據我個人的評價,在眾多的藤蘿中,最有特色的還是幽徑的這一棵?!?。
這處“波折”是在作者介紹了“這一條神奇的幽徑”,并點明其中“給我印象最深、讓我最留戀難忘的是一株古藤蘿”之后,蕩開一筆,敘寫了有關藤蘿的歷史記載,還特意交代了北大燕園是一座清代的名園,那里有“幾棵古老的藤蘿”,且每到春天都把紫色的花“開得滿棚滿架”,不用說游人喜愛,連蜜蜂也“猬集其間”,至此,讀者自然也為這“紫色”所沉醉了。而作者卻眾人皆醉而吾獨醒,將筆鋒又一轉,突出了自己最鐘愛的“幽徑的這一棵”古藤。并對它的形、香、色進行了形象生動地描寫,甚至為它能躲過“十年浩劫”而幸慰不已??梢?,“這一轉”不僅起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激起了讀者對藤蘿的強烈興趣,而且為“這一棵”古藤“悲劇”的發(fā)生作了蓄勢。
3.茫茫燕園中,只剩下了幽徑的這一棵藤蘿了。它成了燕園中藤蘿界的魯?shù)铎`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憤、惆悵之余,惟一的一點安慰就是幽徑中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聽到嗡嗡的蜂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其中情味,只有我一個人知道,不足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樂得太早了,人生畢竟還是一個荊棘叢,決不是到處都盛開著玫瑰花?!?BR> 因為“悲劇是將美好的東西毀滅了給人看”,所以作者覺得雖有“幽徑翠色”、“眾藤千紫”、“浩劫幸運”的襯托還不夠,于是他推波助瀾,盡情地鋪陳其心中的“快樂”,贊“古藤”為燕園的“魯?shù)铎`光”,稱其為自己悲憤惆悵時惟一的安慰,并由其淡淡的幽香、嗡嗡的蜂聲羽化出對人世、人生美好的留戀。顯然,在作者心中,“這一棵藤蘿”已不只是一種植物,而是一種美的化生,是對生活的一種信賴和寄托??删驮诖藭r,“然而”一折,南柯夢醒,現(xiàn)實的荊棘深深地刺痛了作者的心,幽徑的這棵古藤下面已被砍斷,成了“吊死鬼”在風中搖曳,更可憐的是它那初綻的淡紫的花朵還渾然不知,“還在綠叢中微笑”??梢?,這處“波折”可謂天上人間,大喜大悲。強烈的對比,突現(xiàn)了作品的悲劇效果,增強了作品對人們的警示教育作用。
作者不愧為著名的教授和學者,具有深邃的哲理,并沒有將筆觸止于“美”的毀滅,而是通過對自己在古藤被毀后的內心世界的描寫,渲染了“悲哀至極”的心情,進一步加重作品的悲劇色彩。再用“但是”一轉,訴說了自己“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并為“無端被人殺害”的古藤進行申訴,點明了自然萬物的無奈和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的漠然,及古藤“只有哭泣,哭泣,哭泣”的結局。這就是使古藤的悲劇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豐富了古藤“美”的內涵,它是“真”、“善”、“美”的集合體,它被“愚氓之手”所毀,說明我們國民的素質急待提高,從而使古藤的悲劇演化成幽徑的悲劇、燕園的悲劇、時代的悲劇,深化了作品的主題。同時,這里關于“我”的震驚、害怕、和痛心的心理描寫,也為下文寫自己為古藤而傷心的原因及維護“真”、“善”、“美”的決心作了伏筆。
5.世界上像我這樣沒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聲恐怕只有我一個能聽到?!闳魡栆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任何人關注它的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偏偏出了我這樣一個人,偏偏讓我住到這個地方,偏偏讓我走這一條幽徑,偏偏又發(fā)生了這樣一個小小的悲??;所有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壓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這一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
文章結尾的這兩段文字,先連用三個“決不……”和四個“偏偏……”在極其鮮明的對比中將對古藤被毀的憂傷歸為一個特例,不用說它沒有引起社會起碼的重視,就是對像“我”這樣的人來說也是一個無比的偶然。然后,用“但是”一轉,強調了“我”愿意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這一個十字架”“永遠永遠地背下去”的決心,通過“我”矢志不渝的努力,使偶然趨向必然,特殊成為普遍,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有道是“文似看山不喜平”,季先生的這篇精美散文便是最好的明證。他通過一次次“波折”的設計,將普普通通不為常人注意的現(xiàn)象寫得如此生動、深刻,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鑒。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五
1.學習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2.學習精練、通俗而又雅致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使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悲劇”是美的毀滅,越美的東西被毀滅,其悲劇性就越強烈。文中幽靜的小路上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悲劇?作者是如何展示古藤的美的?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探究。
二.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字的音。
蜿蜒瀲滟蕭索愚氓毛骨悚然閑情逸致浩劫。
2.理解下列詞語的義。
魯?shù)铎`光毛骨悚然萬斛月白風清林林總總誅伐。
三.了解作者。
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學者、作家。
四.學生自讀課文,討論:
先展示有藤羅的課件,學生邊看圖邊思考:
1.作者寫的是什么事物的悲?。?BR> 2.為什么開頭1至6段未寫藤羅?是否離題?為什么?
不離題,寫出了幽徑的四季美。從側面烘托藤羅的美麗。
3.曲徑美嗎?作者是如何寫幽徑?
先寫幽徑的平凡:只有二三十步之久司空見慣漠然。
再寫幽徑不不平凡:與所看到的《紅樓夢》有關。
接著寫四季之美。
總寫:一面傍湖一面靠山。
分寫:山上春景夏景秋景。
湖中夏景。
作者怎樣描繪藤羅之美的?
感官藤蘿之美。
視覺形色。
嗅覺香。
聽覺襲入耳內。
4.美被毀滅了,作者傷心嗎?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本文描寫了幽徑蘿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無比疼心的愚氓滅美的現(xiàn)實,抒發(fā)了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5.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來抒發(fā)自己的心情?請找出相關語句。
抒情議論。
在悲憤之余,唯一的一點安慰。
我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真正的偉人是不會這樣的多情了,我的感情總是供過于求,經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傷感。
五,找一找,說一說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理由。
如:
在茫茫的人世間,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世,那里有閑心來關心古藤的生死呢?
(作者批評世人缺了點什么?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對于自然與他人的關受,自私)。
(表達了作者對夏日荷花勃勃生機旺盛生命力的贊美)。
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午休人關心他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
(充分表達作者對古藤命運的關注,為它的不幸而傷心,對人們缺少應有悲憫情懷而遺憾)。
注:通過以上訓練體會精練通俗而又雅致的語言。
六.知識拓展。
課文說,“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焉知一旦毀于愚氓之手”
怎樣看待愚氓滅美的事實,從中可以悟出什么道理來?
歸納:要努力實行科教興國,提高國民文化和審美素質。
七.遷移練習。
1.仿照文中的關于古藤的描寫,另寫一段話,能運用描寫,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
2.發(fā)揮想象,把文中的古藤畫出來,最后展示資料中的古藤形象。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六
2、品味語言,學習反復、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及作用。
3、學習層層鋪筆的描寫手法及作用。
4、通過品讀、美讀把握文章情感,學習作者矢志不移地維護真、善、美的精神。
教學重點:學會通過讀、品、悟理解文本所蘊含的情感。
教學難點:體會作品強烈的悲劇效果。
三課時。
1、借助工具書,解決文中字詞,做到讀通、讀懂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查找有關季羨林的知識。
教學內容:感受幽徑之美,古藤蘿之美。
老師講一個真實的小故事:北大新學伊始,一位外地學子背著大包小包進入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則輕裝去辦理手續(xù),老人爽快答應了。近一個小時過去了,學子歸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謝過老人,兩人分別。
幾天是北大的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主席臺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大學者令人欽佩的人格魅力。今天我們將通過《幽徑悲劇》走進這位文化巨匠的精神世界,聆聽他訴說的智慧,智慧地訴說。
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作家,學生介紹之后老師補充。中學畢業(yè)后,他和80多個高中同學北上京城考大學。結果,只有3個人考中,而他一人同時考取了北大和清華。入學之后,學業(yè)出色,成為當時清華佼佼者,為清華“四劍客”之一。
季老學識淵博,學富五年,精通六七種語言,致力于研究“東方學”,是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學識了得,是當代中國的一位文化巨匠,深受世人的欽佩和敬仰。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學生回顧課文,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本文主要寫了北大燕園內,作者自家住處附近一條幽徑上的一株古藤蘿的悲劇。
3.按照“幽徑”、“藤蘿”、“藤蘿被毀”的思路,理出文章的結構,并為每一部分概括一個小標題。
第一部分(1-6)寫幽徑美景。
第二部分(7-10)寫古藤蘿之美。
1、師:文章開頭描繪了幽徑之美,美在哪里?用筆圈出,品一品,讀一讀。
例如“到了夏天,山上一團濃綠,人們仿佛是在一片綠霧中穿行,林中小鳥,枝頭鳴蟬,仿佛互相應答?!边@一句寫得有聲有色,讓人身臨其境,如入畫中,神奇而美好。
又如“夏季的荷塘中,綠葉接天,紅荷映日。仿佛從地下深處爆發(fā)出一股無比強烈的生命向上,向上,向上,欲與天公試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強,給人以無窮的感染力?!?BR> 教師范讀,感情飽滿,學生聽讀感受,說說這里的描寫重點突出荷塘中怎樣的特點?(禮贊生命力之強烈)字里行間流溢出作者怎樣的感情?(喜愛、陶醉、禮贊)試讀出來。
男、女生競賽朗讀(女生第3節(jié),男生第4節(jié))。
2、師:作者用“神奇”二字概括幽徑的特點,而在這條神奇的幽徑中什么給作者的印象最深?點拔:文中有一句話能顯示作者的用意,劃出來:“在所有的這些神奇的東西中,給我印象最深,讓我最留戀難忘的是一株古藤蘿?!痹囉米约旱脑拋碓忈?。
明確:幽徑神奇而美麗,如詩如畫,秀色可餐,然而生于其間,長于其間的古藤蘿——將更是一個不同凡響,讓你難以忘懷,讓你刻骨銘心的角色。
3.作者如此用力描繪幽徑之美,并沒有浪費筆墨,用意何在?(思考討論)明確:這便是鋪墊、蓄勢——用不同尋常的神奇秀美環(huán)境來烘托她。
1.師:想必大家一定很想認識讓作者難以忘懷,刻骨銘心的角色,速讀概括古藤的特點。并說說它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明確:精神寄托于安慰.
2.作者除了寫幽徑上的藤蘿,還提到哪里的藤蘿?作用?
明確:側面烘托幽徑藤蘿“最有特色”,最美。
品味語言,學生選擇一句或一段,自我賞析。
要求學生用固定句式:“段(句)好,好在”來作答,內容要求從詞、句式、修辭的角度,從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評點。
然而人與自然的故事并不是總以喜劇的形式上演的,這節(jié)課我們來共同感受古藤之悲,幽徑之悲,作者之悲。
1.師:這是一株怎樣的古藤?迅速找出描寫古藤的語句,概括它的形象特點。明確:有外在美;無害人之意,獻花于人世;二三百年來,和睦相處---即“真善美”的化身。
2.這樣一個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古藤,作者的情感如何?
明確:喜愛,留戀,樂之。
明確:古藤蘿存在——意味著人間純真、善良、美好的存在;古藤蘿毀滅則意味著人間的純真、善良、美好遭到殺戮。
4.師:這難道不令人痛心嗎,看作者如何凸現(xiàn)這悲痛?請閱讀11段找出你認為能表現(xiàn)“悲”的描寫。
如:“它們仿佛成了失去母親的孤兒?”
“吊死鬼”讓人聯(lián)想到一個那樣美好的天使突然被殺戮之后帶給人們的恐怖、震驚。
5.面對被毀滅的慘狀,作者情感受到什么影響?震驚、恐怖、悲哀,
找出文段中最能體現(xiàn)這種感情的詞、句、段,讀一讀、品一品。
例:“我有點怕走??我不敢再看??像吊死鬼一般讓我毛骨悚然。??疾趨而過。??悲哀至極??”。
1.這個悲劇發(fā)生在哪里?什么時間?明確:地點:北大時間:1992年春。
3.創(chuàng)造美好世界的人們與制造悲劇的人們最大的區(qū)別在哪里?或者說“毀美”的那些人都缺點什么?明確:前者關愛生命、關愛自然,追求真、善、美;后者缺乏對生命、自然的關愛,自私、冷漠、無情。
明確:這里的藤蘿是真善美的象征,愚氓是美的毀滅者的象征。藤蘿被毀滅的悲劇其實就是世人對美的忽視,對美的否定,對美的毀滅,所以說古藤蘿的悲劇,其實是在說人的悲劇,人們親手一個一個地消滅身邊的美,這是讓作者最為心痛的,而且這樣的悲劇每天還在上演著。
人們的精神生活貪乏。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生活中的真、善、美,并維護之,并不僅僅是一個人是否具有博愛之心的問題,而是關系到一個國家、民族是否具有健康、積極、良好的精神素質的大問題。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七
1.學習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2.學習精練、通俗而又雅致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使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悲劇”是美的毀滅,越美的東西被毀滅,其悲劇性就越強烈。文中幽靜的小路上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悲???作者是如何展示古藤的美的?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探究。
二.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字的音。
蜿蜒瀲滟蕭索愚氓毛骨悚然閑情逸致浩劫。
2.理解下列詞語的義。
魯?shù)铎`光毛骨悚然萬斛月白風清林林總總誅伐。
三.了解作者。
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學者、作家。
四.學生自讀課文,討論:
先展示有藤羅的課件,學生邊看圖邊思考:
1.作者寫的是什么事物的悲劇?
2.為什么開頭1至6段未寫藤羅?是否離題?為什么?
不離題,寫出了幽徑的四季美。從側面烘托藤羅的美麗。
3.曲徑美嗎?作者是如何寫幽徑?
先寫幽徑的平凡:只有二三十步之久司空見慣漠然。
再寫幽徑不不平凡:與所看到的《紅樓夢》有關。
接著寫四季之美。
總寫:一面傍湖一面靠山。
分寫:山上春景夏景秋景。
湖中夏景。
作者怎樣描繪藤羅之美的?
感官藤蘿之美。
視覺形色。
嗅覺香。
聽覺襲入耳內。
4.美被毀滅了,作者傷心嗎?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本文描寫了幽徑蘿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無比疼心的愚氓滅美的現(xiàn)實,抒發(fā)了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5.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來抒發(fā)自己的心情?請找出相關語句。
抒情議論。
在悲憤之余,唯一的一點安慰。
我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真正的偉人是不會這樣的多情了,我的感情總是供過于求,經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傷感。
五,找一找,說一說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理由。
如:
在茫茫的人世間,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世,那里有閑心來關心古藤的生死呢?
(作者批評世人缺了點什么?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對于自然與他人的關受,自私)。
(表達了作者對夏日荷花勃勃生機旺盛生命力的贊美)。
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午休人關心他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
(充分表達作者對古藤命運的關注,為它的不幸而傷心,對人們缺少應有悲憫情懷而遺憾)。
注:通過以上訓練體會精練通俗而又雅致的語言。
六.知識拓展。
課文說,“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焉知一旦毀于愚氓之手”
怎樣看待愚氓滅美的事實,從中可以悟出什么道理來?
歸納:要努力實行科教興國,提高國民文化和審美素質。
七.遷移練習。
1.仿照文中的關于古藤的描寫,另寫一段話,能運用描寫,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
2.發(fā)揮想象,把文中的古藤畫出來,最后展示資料中的古藤形象。
《蘇教版初二語文上冊《幽徑悲劇》教案》全文共1473字。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八
1.感知課文,了解謀篇布局的特點;層層鋪墊。
2.揣摩重點詞語的含義,理解擬人手法的作用。
3.理解“幽徑悲劇”的含義,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矢志不移地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學習重點。
1.謀篇布局的特點。
2.重點詞語的含義,擬人手法的作用。
3.作者的思想感情,幽徑“悲劇”的內涵,藤蘿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會問題。
特定的歷史時期,愚昧的人們不放過任何展示美的事物,這種行為深深刺傷了作者愛美、維美的心靈。他對美的熱愛,對愚氓的痛恨化作濃濃的悲傷,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讀者。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著重是讓學生感受作者細膩、哀婉、憤懣的思想情感。培養(yǎng)學生正確對待環(huán)境,熱愛環(huán)境的情感。具體做法是通過對文中語句的品評、挖掘,聯(lián)系時代生活,讓他們傾聽大自然的呼聲,譴責愚氓的惡行,明白善待環(huán)境就是善待人類、善待自己。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人物有悲有喜,故事有悲有喜,一條小路還會有什么樣的悲劇呢?讓我們一起去讀一讀。
季羨林的《幽徑悲劇》,從中去感受這些吧。
朗讀形式:找?guī)孜粚W生分別讀文章。
畫出下列詞語并聽準讀音。
蜿蜒懦者蕭條浩劫誅伐惆悵渺小。
虬干毛骨悚然愚氓搖曳綻開萬斛瀲滟。
q:題目為“幽徑悲劇”,那么文章的哪幾節(jié)文字是在整體上寫“幽徑”呢?
a:1—6節(jié)。
引導學生認識“幽徑”的還突出體現(xiàn)在“藤蘿”上。
q:文章的哪幾節(jié)文字是在寫“藤蘿”呢?
a:7—16節(jié)。
q:那么文章的哪幾節(jié)文字是在寫“藤蘿”的“悲劇”呢?
a:11—16節(jié)。
請同學們據此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研讀每部分并內容,各擬一個盡可能簡潔的小標題。
第一部分(1—6)幽徑四季美景。
第二部分(7—10)幽徑藤蘿之美。
第三部分(11—16)藤蘿悲劇。
第一部分是從哪兩個方面來寫幽徑的?作者是怎樣寫幽徑美景的?
1、兩個方面:一是寫幽徑有來頭,不可等閑視之。二是寫幽徑四季的美景。
2、從“山上”“湖中”兩個方面寫景物之美。
寫山上之美,是按時間順序,從“春天”寫到“夏天”,再寫到“秋天”,突出“總有翠色在目”。寫湖中之美,著重表現(xiàn)夏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充滿了一股無比強烈的生命力。
最后又以一段文字合寫冬天景象,意在表明雖是隆冬卻并無“蕭條”之感。
總之,作者寫幽徑之美,更注重表現(xiàn)的是濃烈勃發(fā)的生機。
q:幽經之美,美在何處?請找出這些景色描寫的句子,反復朗讀,用心體會。
——美在四時,美在湖山。
q:美是需要人用心去體會的,你覺得文中哪些語句表明作者體會到了這美?
——“人們仿佛是在綠霧中穿行”,“幾乎讓人不辨四時了”,“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強,給人以無窮的感染力”,“人們置身其間,決不會感到冬天的蕭索了”。
第二課時。
在這一部分中,作者是怎樣寫藤蘿之美?采用了什么方法來寫的?
——“它既無棚……頗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味”。
從“盤曲而上”之形,“驀地”撲鼻之香,“萬綠叢中一點紅”之色等幾方面來寫的。
正面描寫:“盤曲而上”之形、“驀地”撲鼻之香、“萬綠叢中一點紅”之色、“襲入耳內”的蜜蜂聲。(有形有聲有色)。
側面烘托:(1)從形、色、味方面進行襯托,最有特色;(2)從命運方面進行襯托,成了燕園藤蘿界的魯?shù)铎`光。
q:美是需要人用心去體會的,你覺得文中哪些語句表明作者體會到了這美?
——“在所有這些神奇的東西中,給我印象最深、讓我最留戀難忘的是一株古藤蘿”,“根據我個人的評價,在眾多的藤蘿中,最有特色的還是幽徑這一棵”,“直到此時,我才清晰地意識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顧而樂之了”,“每到春天,……不足為外人道也”。
寫幽徑,是為了襯托幽徑的藤蘿,寫藤蘿不僅是與幽徑的其他“神奇的東西”相比顯得不尋常,而且與燕園的其他藤蘿相比,這一棵古藤蘿也顯得“最有特色”。所有這些,都是側面烘托。
明確:“藤蘿”。因為從全文的主要內容來看“悲劇”的主角是幽徑中地位不同尋常的“藤蘿”。
1、作者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來寫藤蘿的悲???
主要運用了描寫、議論和抒情的表達方式來寫的。
描寫:1、描寫了今年春天我所見到的嚇人的景象。(抒發(fā)了作者看到這種景象后無比震驚、害怕和痛心的思想感情。)。
2、描寫了我走過這一條幽徑時的景象。(極力渲染了我悲哀至極的心情)。
議論:指出二三百年來“閱盡人間滄桑,卻從無害人之意”,只是“為人間增添美麗”的藤蘿“感到萬分委屈,又投訴無六”,孤立無助,“只有哭泣,哭泣,哭泣”等等,充分表現(xiàn)了真善美“毀于愚氓之手”的悲劇,抒發(fā)了強烈的痛悼之情,有著催人淚下的筆力。
2、最后,作者從自身的角度論述我為古藤而傷心的原因。
文中連用了四個“偏偏”,說明像我一樣能夠為古藤而傷心的人,也是偶然的。所以作者的用意是,告訴人們,社會對于“愚氓”毀滅美麗的現(xiàn)象還沒有引起起碼的重視,呼吁社會愛美護美意識的提高。
最后作者表示,我制造的這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且將“永遠永遠地背下去”。表明了我將永遠不放棄揭露悲劇,維護真善美的責任,表現(xiàn)了我矢志不移的決心。
學生討論后明確。
1、對古藤的感覺,是與特定的環(huán)境分不開的。“經過了史無前例的十年洗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這一棵藤蘿成了“燕園中藤蘿界的魯?shù)铎`光”,即僅存的一棵,因而也就成了唯一的精神寄托和安慰。
2、作者對他所說的偉人有著鄙視的感情?!罢嬲膫ト藗兪菦Q不會這樣的”,“這樣”指的是富于感情,“經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起萬斛閃愁”,具有博愛之心。偉人們決不泛愛生靈,處事鐵面無情,甚至濫殺無辜。作者將“偉人們”置于自己的對立面,無疑懷著鄙視厭棄的感情。
3、作者批評世人只知追名逐利,缺少對于自然、對于他人的關愛、自私、冷漠、無情。
兩點:一是藤蘿很美,但又不僅是美,而且具有真善美。
提示:悲劇就是把美毀滅給人看。對幽徑、藤蘿寫的越美,它們遭毀滅后造成的悲劇效果越強烈。作者采用層層鋪墊的手法來構思全篇。
七、總結:
作者把古藤蘿的悲劇,視為整個幽徑的悲劇,燕圓的悲劇,一個時代的悲劇,也是生活中真、善、美的悲劇。藤蘿毀于愚氓之手,是他們造成了這悲劇。
1.本文作者在描寫幽徑時,從春、夏、秋、冬四季寫其美景,請你模仿這一寫法描繪一下楊柳四季的不同形態(tài)。
2.以古藤蘿的口吻寫一段話,向人們提出勸告,保護好自己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提高審美的素質。
季羨林。
原本現(xiàn)在。
春:小花燦爛花木遭劫:被堅決、
幽徑之美夏:一團濃陰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
秋:紅綠相間永世不得翻身。
冬:濃烈勃發(fā)。
悲?。簹в谟廾ブ?。
形:盤曲而上成了吊死鬼。
藤蘿之美色:紅綠相映成了失掉了母親的孤兒。
味:芳香襲人控訴、投訴無門。
聲:回味無窮哭泣,哭泣,哭泣……。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九
1、閱讀描寫藤蘿不同時期的形態(tài)有關語段,能說出藤蘿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會問題。
2、通過沙龍活動,使學生自主選擇研討課題,能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導語:過渡語(明確學習任務以及學習方式)。
請閱讀文中描寫藤蘿遭受劫難前后的有關語段,根據你的理解為藤蘿畫一幅“劫后圖”,并在圖旁配小詩一首。
2、學生活動:文配畫。
3、評價:學生自愿或點答學生上臺朗讀,自評、互評、師生對話。
4、教師展示自創(chuàng)小詩一首,由學生點評。
1、指導語:小組合作,選擇以下星級課題中任一題,明確分工后就這一課題進行研討,并將討論的結果如實整理成條文的形式。
(教師提供備選課題和學生記錄研究成果所需的材料,包括學習卡片、稿紙等。)。
備選課題:
一星級:(課題)。
課題是“幽徑悲劇”,你覺得這個題目好不好?說說你的理由。
二星級:(挑戰(zhàn)權威)。
第五單元的主題是“人與環(huán)境”,你認為本文被安排在這一單元中恰當嗎?把你的看法記錄下來,與編寫組專家交流。
三星級:(“十字架”的討論)。
2、學生展示研究成果并進行互評。
1、指導語:在座位上帶感情地放聲朗讀課文,并大膽地選擇你喜歡的片斷為大家朗讀。
2、大班點讀評讀。
3、配樂全班讀。
對這篇課文的研討還只是一個開始,你有哪些收獲?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建議?請你以自己的名義給季羨林爺爺寫一封信,不妨與他說說真心話。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1、閱讀描寫藤蘿不同時期的形態(tài)有關語段,能說出藤蘿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會問題。
2、通過沙龍活動,使學生自主選擇研討課題,能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二、情感畫廊:(形象)。
1、指導語:過渡語(明確學習任務以及學習方式)。
請閱讀文中描寫藤蘿遭受劫難前后的有關語段,根據你的理解為藤蘿畫一幅“劫后圖”,并在圖旁配小詩一首。
2、學生活動:文配畫。
3、評價:學生自愿或點答學生上臺朗讀,自評、互評、師生對話。
4、教師展示自創(chuàng)小詩一首,由學生點評。
三、星級沙龍:(主題)。
1、指導語:小組合作,選擇以下星級課題中任一題,明確分工后就這一課題進行研討,并將討論的結果如實整理成條文的形式。
(教師提供備選課題和學生記錄研究成果所需的材料,包括學習卡片、稿紙等。)。
備選課題:
一星級:(課題)。
課題是“幽徑悲劇”,你覺得這個題目好不好?說說你的理由。
二星級:(挑戰(zhàn)權威)。
第五單元的主題是“人與環(huán)境”,你認為本文被安排在這一單元中恰當嗎?把你的看法記錄下來,與編寫組專家交流。
三星級:(“十字架”的討論)。
2、學生展示研究成果并進行互評。
四、課文朗讀:
1、指導語:在座位上帶感情地放聲朗讀課文,并大膽地選擇你喜歡的片斷為大家朗讀。
2、大班點讀評讀。
3、配樂全班讀。
五、作業(yè):(真情告白)。
對這篇課文的研討還只是一個開始,你有哪些收獲?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建議?請你以自己的名義給季羨林爺爺寫一封信,不妨與他說說真心話。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十一
前幾日,我們學了季羨林先生的“文革”后所作的《幽徑悲劇》。這是一篇批判性的文章,諷刺了那些愚氓之人,以及人們對砍伐古藤這種惡行無動于衷的社會風氣。
我發(fā)現(xiàn)季羨林先生其實是一個細心、對生活有著美好向往的人。下面,就讓我們慢慢品讀一篇令人憂傷的文章吧!
讀完這篇文章,給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作者對這顆古藤的熱愛就像對朋友一樣。第九段介紹了古藤的歷史。經過了史無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這顆古藤之所以不容易,是因為它經歷了無數(shù)風風雨雨。此時的“十年浩劫”指的是文化大革命。在那個數(shù)都不容易熬過來的時代,可作者卻熬下來了;在那個人都不容易熬過來的時刻,這顆古藤卻活下來了??梢娝麄兊母星橹?。在文革期間,作者也曾遭到迫害,他在文中寫道“每到春天,我在悲憤、惆悵之余,唯一的一點安慰就是幽徑中這一顆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聽到嗡嗡的風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庇纱丝闯觯髡邔γ篮蒙畹南蛲?,以及他和古藤的親密關系。
因為作者非常喜歡這顆古藤,所以當古藤被害時,貌似只有作者一人悲傷?!叭松亟涍€是以個荊棘叢。”從這句話看出作者對生活中美好東西失去的失望。被砍斷的藤蘿,形如吊死鬼一般,沒有了根上養(yǎng)料的供給,它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死去。“古藤上的紫花還在微笑,但它們不久就會微笑不下去,連哭泣也沒有地方了?!笨闯鲎髡咝闹械谋瘧嵟c同情。
關于殺藤兇手,文中明確寫道“毀于愚氓之手”,“不會有任何人關心它的死亡”,還有“在茫茫人世中,爭名于朝,爭利于世”的那些人,“哪里有閑心來關懷一顆古藤的死活呢?”
在這幾個句子里,我讀出了作者心中的憤怒。作者揮舞著筆桿告訴人們:“這古藤的死,預示著這個時代的悲劇,一個民族的悲劇?!弊髡吲Φ厝ナ棺x者們覺醒,希望他們有所改變。
目睹這一悲劇的除作者外,還有燕園中人。不用說,從這點可以看出,作者心靈的高尚以及世人的麻木。我在讀文章最后一段的時候,心中也有一絲悲傷,我要做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細心觀察,慢慢品味人生之美麗。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十二
季羨林老先生是一位有著無窮的人格魅力的學者、教授,他有著豐富的內心和愛心,《幽徑悲劇》是他的一部代表作,歷來為大家所喜歡。學習這篇文章,要求學生對寫作背景和作者有所了解,對“愚氓”這個詞也要有了解。在教學本文時,我作了如下嘗試,現(xiàn)作如下回顧反思。
先讓學生查找資料,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然后閱讀課文,從文中找到表現(xiàn)時間的詞語,知道這棵藤蘿經歷過怎樣的劫難,最后在什么時候被毀的。思考作者這樣寫的用意,然后帶著這個問題再讀課文。
文中兩次寫到藤蘿,分別對藤蘿的美麗和被毀后的慘狀進行了描寫,在寫藤蘿的美麗之時,又將它與其他被毀的藤蘿作了對比,針對這一點,我先讓學生抓住具體語句,賞析領略藤蘿之美,體會作者對藤蘿的情感。然后再讓學生賞析被毀后的慘狀,感受作者內心的悲傷。最后讓學生以藤蘿的身份和口吻,對那些“愚氓”控訴內心的悲傷。再次感受作者內心。
文中除了作者,還提到了另外幾個人,“愚氓”、“偉人”、“世人”,對于這些人物,作者又是怎樣的情感呢?我先讓學生結合具體語境,找到相關語句,談談自己的看法,互相糾正補充,最后明確,原來作者用了反語的手法,對這些人,作者都是持否定的態(tài)度。在此基礎上,再讓大家探討分析作者是怎樣的人,并對中心有更深入的理解。
應該說,這篇文章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是一個挑戰(zhàn),但在充分的預習和引導的基礎上,學生還是能體驗感受,并較好地進行理解感悟,體會作者的情感,理解中心。如果能適當?shù)匮a充課外關于藤蘿的材料,再次進行對比閱讀的話,我想效果會更好!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十三
幽徑中的幽靜古藤在展示著他那獨特的美,在向人傾訴著十年浩劫的悲劇,在向人講述著中國的風云變化??伤?,最終還是死了,死在了那些爭名于朝,爭利于市愚氓人手中。
現(xiàn)在,久居都市的人們,已經很少注意到路旁為人們增添綠色的植物,甚至有人會覺得:“奧?馬路旁邊還有樹?”如今的城市中,賣得營養(yǎng)品很多,人們都靠吃這些老保證自己的身心健康,而誒我們制造、過濾氧氣的植物,已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
再者說,大街上行人腳步匆匆,心事重重,哪里還有閑心注意路旁為我們提供賴以生存氧氣的植物?在大街上,之見得萬人游逛,卻不見一個佇立在樹下。
一年到頭,只有植樹節(jié)時人們才去關心它們。而這,也不是人們所情愿的,大多都是單位、企業(yè)組織員工們植樹。而這時,商家們也找住了時機,拼命地把樹苗的價錢提高,達到自己的利益。
當今的世界,人類主宰了地球。因此,一場戰(zhàn)斗展開了,人們都為了爭奪錢、權而不惜一切代價。不停地破壞自然之美。就這樣,季羨林老先生親眼目睹了古藤的死亡。
戰(zhàn)爭是可以停止的,那人們,何時才能停止這場戰(zhàn)爭呢?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十四
國學大師季羨林寫過一篇文章,名為《幽徑悲劇》。如果時隔十年再來重新品讀這篇文章,會發(fā)現(xiàn)這是多么切合當下的社會生活現(xiàn)狀啊。
燕園中的幽徑,每天都有許多人來來去去地走過,但是心思細膩者,無幾。只注意前方的路,只看到前方的光芒四射,卻絲毫沒有感受到角落中渴望救助的呢喃?;蛟S按照成功學的種種理論,這是目標,是堅持,做大事就該心無旁騖,一沖到底??墒聦嵤?,這樣的人,雖然成了大事,但是沒有發(fā)現(xiàn)生活中美的眼睛,不懂山水,不懂花鳥,不懂放松。就如同古時的老夫子,我們姑且稱之為古代的“校長”吧,以嚴厲而聞名,戒尺教鞭樣樣齊全,打起來可真沒個輕重的,僵硬的面孔,僵硬的話語,也難怪魯迅先生對這種封建教育十分批判。但是今天的校長們呢,個個都在相互比較,比誰更幽默,比誰更受學生歡迎,演講生動精彩,舉的事例讓人或感動,或震驚,或憤怒,或大笑。這說明什么?說明現(xiàn)在的人們和以往不同,我們開始慢慢注重心靈和情感方面的教育或體驗,不再一味地追求經濟發(fā)展而導致整個社會毫無生氣。
我們一家昨天去公園散步,看到一群年輕媽媽在為她們的女兒摘花,那些開得正艷的月季,就這么被拔了起來,被呆在了本不該是它們呆的地方。母親在我身邊哀怨地說道:“可惜了這么漂亮的花兒?!闭f完便別過頭去,不愿再看。這時,我對母親竟有一種特別的敬意了,也許自小就在深閨中的母親,對這些東西特別敏感吧。
我盼望著有一天,季老說的“十字架”會交給我們每個人來背負。這是一種社會對于自然的愧感。
在這兩天,老師一共花了三堂課的時間,來為我們解讀《幽徑悲劇》這篇文章。讓我覺得這篇文章非同小可,應該比其他一些重要的文章還要加深學習才行。所以,我開始仔細地品讀尋找一些對我有幫助的地方學習、借鑒,以幫助我在寫作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
文章從用詞來說,在大量的現(xiàn)代語匯之中,兼用一點文言語匯,如“漠然”“瀲滟”“誅伐”“疾趨”“焉知”“愚氓”“奈何”等。同時,也使用了不少成語及一般的四字短語,如:“司空見慣”“等閑視之”“曲徑通幽”“盤曲而上”“魯?shù)铎`光”“閑情逸致”“月白風清”等。而這些詞匯對于我來說有些許還真沒有見過,也不清楚是什么意思,但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我覺得提高了許多。
文章從句式來說,多用對偶或一般的整句,如:“一面傍湖,一面靠山”“林中小鳥,枝頭鳴蟬,仿佛互相應答”“綠葉接天,紅荷映日”“使儒者立怯者強”“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等,寫出當時動蕩社會中的不良現(xiàn)象,用非常委婉的語言描述下來。即使是一般的散句,在變化的句式中,也顯出一種嚴謹。如:“秋天,楓葉變紅,與蒼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包含濃烈”“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任何人關心它的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從而你會看出作者對古藤的`側面熱愛。語言雖然不說,但是已經從問人、人不知道、只有作者一個人知道,說明了古藤的渺小。人們的漠不關心與作者對古藤的情郁于忠。有些句子雖然只是口語,但你也會感到一份純粹和優(yōu)美。如文章開頭所寫:出家門,向右轉,只有二三十步,就走進一條曲徑。顯得十分簡潔、親切,并有一種情味在其中。通過這篇文章我體驗到了寫作也是一種美,并能給人帶來享受。對我今后的作文會有很大幫助,我會把精華灌輸?shù)浇窈笪业奈恼吕飦怼?BR>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十五
幽徑,即窄小的道路。悲劇,即情節(jié)極度悲傷的戲劇。幽徑悲劇給人以非常壓抑和沉重的感受,往往觸動人內心深處的情感。而這種情感往往是一種警示,啟示我們在生活中應該珍惜和把握。在近期的觀劇體驗中,我不禁對幽徑悲劇產生了一些深入的思考,感受到了這種戲劇形式的獨特魅力。以下是我對幽徑悲劇的體會和心得。
首先,幽徑悲劇展現(xiàn)了人性的脆弱和無助。通常在幽徑悲劇中,主人公往往經歷了一系列的不幸和挫折,而這些都是他們無法預料、控制和改變的。比如,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被父親的死、母親的再婚以及朋友的背叛等不幸困擾著,最終陷入了精神崩潰的邊緣。這種無力改變自己命運的感覺無疑是一種無比的痛苦和絕望,讓人深思人生的無常和無奈。
其次,幽徑悲劇揭示了人性的弱點和錯誤。在幽徑悲劇中,主人公往往因為某種錯誤的決策或行為而導致自己的悲劇結局。比如,在《麥克白》中,主人公麥克白因為貪欲和野心,被預言的宿命所迷惑,最終走上了殺人立志稱王的血腥之路,導致自己和家人的慘死。這種人性的弱點暴露了人類對于欲望和權力的無盡渴望,但卻又無法抵擋其帶來的毀滅。
再次,幽徑悲劇反映了社會的黑暗與殘酷。在幽徑悲劇中,主人公往往受到了來自社會的不公正和不道德的對待。例如,在《奧賽羅》中,主人公奧賽羅因為種族歧視和嫉妒,遭受了朋友的背叛、妻子的誤解和社會的譴責,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種對社會黑暗與殘酷的揭露讓我們不禁反思我們自身是否準備好去面對和改變這些問題,以及如何成為一個善良和勇敢的人。
最后,幽徑悲劇啟迪了我們對于人生和命運的思考。通過觀看幽徑悲劇,我們可以明白人生并不總是如我們所愿,遭受不幸和挫折也是人生的一部分。然而,從幽徑悲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主人公們的毅力和勇氣,他們往往在無盡的黑暗中尋找著一線希望,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因此,幽徑悲劇給予了我們對于生活的一種警示和啟迪,教導我們要勇敢面對逆境,堅持自己的信念,并時刻保持一顆追求真理和善良的心。
綜上所述,幽徑悲劇讓我們感受到人性的脆弱和無助、揭示了人性的弱點和錯誤、反映了社會的黑暗與殘酷,并啟發(fā)了我們對于人生和命運的思考。通過對幽徑悲劇的思考和感悟,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和生活,并在面對困境和挫折時,尋找到人生的希望和力量。幽徑悲劇是一座引領我們思考人生的燈塔,讓我們更加珍惜和把握每一個當下。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十六
1、學習本文主要運用描寫和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理解文章揭露了令人無比痛心的愚氓滅美的現(xiàn)實,抒發(fā)了矢志不移地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教學時數(shù)]二教時。
第一教時。
一、導入。
作者簡介。
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作家、學者。
本文寫北大燕園內,作者自家住處附近一條幽徑上的一株古藤蘿的悲劇。作者把這株古藤蘿的悲劇,視為整個幽徑的悲劇,燕園的悲劇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全文共17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6),寫幽徑美景。
第二部分(7―10),寫幽靜藤蘿之美。
第三部分(11―17),寫藤蘿悲劇。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思考:這一部分可分為幾層?怎樣寫幽徑的美景?
這一部分可分為兩層:第一層(1―2),寫幽徑自有來頭,不可等閑視之。第二層(3―6),寫幽徑四季之美。
第二層寫幽徑四季之美。先交代幽徑“一面傍湖,一面靠山”的環(huán)境,然后分從“山上”“湖中”兩個方面寫景物之美。寫山上之美,按時間順序,從“春天”寫到“夏天”,再寫到“秋天”,突出“總有翠色在園”。春天小花的生命燦爛,“過一陣換一個顏色”;夏天綠陰之濃烈,“人們仿佛是在一片綠霧中穿行”;秋天別具一格的生機,“楓葉變紅,與蒼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飽含濃烈”。寫湖中之美,著重表現(xiàn)夏天“綠葉接天,紅荷映日”的“一股無比強烈的生命力”。在分寫山上與湖中春、夏、秋三季景象的基礎上,文章又以一段文字合寫冬天景象,突出“白雪覆蓋”,松柏“綠色更加濃烈”,著意表明雖是隆冬卻并無“蕭索”之感??偲饋砜矗髡邔懹膹街?,更注重表現(xiàn)的是濃烈勃發(fā)的生機。
五、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思考:這一部分怎樣寫藤蘿之美?采用什么方法來寫的?
寫幽徑,其實是為了托出幽徑藤蘿,寫藤蘿不僅是與幽徑的其他“神奇的東西”相比顯得不尋常,而且與燕園的其他藤蘿相比,這一棵古藤蘿也顯得“最得特色”。文中既有側面烘托,又有對藤蘿的正面描寫。文章具體描寫了這棵古藤蘿“盤曲而上”之形,“驀地”撲鼻之香,“萬綠叢中一點紅”之色,甚至還寫了“襲入耳內”的蜜蜂聲,真是有形有色,可觀可聞可嗅,使藤蘿形象立體化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六、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四。
第二教時。
一、復習舊課。
檢查背誦課文最后兩段。
二、繼續(xù)學習第三部分。
思考:作者運用哪幾種表達方式來寫藤蘿的悲?。?BR> 明確:作者主要運用描寫和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來寫。首先描寫了“今年春天”所見的嚇人景象“成了吊死鬼”,而尚未知道“自己賴以生存的根干已經被砍斷”的花朵“還在綠葉叢中微笑”,這種景象令人無比震驚、害怕和痛心。從此以后,“我真有點怕走”這條幽徑。文章具體描寫了“非走不行的時候”,“我就緊閉雙眼,疾趨而過”的景象,渲染了“我簡直是悲哀至極”的心情,又具體摹狀了“我隱約聽到”的“古藤的哭泣聲”,又以議論之筆,指出二三百年來“閱盡人間滄桑,卻從無害人之意”,只是“為人間增添美麗的藤蘿”感到萬分委屈,又投訴無門,孤立無助,只有哭泣,哭泣等,這一切筆墨,充分表現(xiàn)了真、善、美毀于愚氓之手的悲劇,抒發(fā)了強烈的痛悼之情,有著催人淚下的筆力。
這一部分的最后,作者從自身的角度論述“我”為古藤傷心的原因。維護真善美的責任,一個倔強的老人,表現(xiàn)了矢志不移的決心。
三、品味語言。
揣摩下列語句,回答問題:
1、每到春天,我在悲憤、惆悵之余,唯一的一點安慰就是幽徑中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聽到嗡嗡的蜂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
為什么作者對一棵古藤會產生這樣的感覺?
2、真正的偉人們是決不會這樣的。反過來說,如果他們像我這樣的話,也決不能成為偉人。
作者對他所說的偉人是什么感情?你是怎樣理解的?
3、在茫茫人世中,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哪有閑心來關懷一棵古藤的.生死呢?
作者批評世人缺了點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1、對古藤的感覺,是與特定的環(huán)境分不開的?!敖涍^了史無前例的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這一棵藤蘿成了僅存的一棵,因而也就成了唯一的精神寄托和安慰。
2、作者對他所說的偉人有著鄙視的感情?!斑@樣”是指的是富于感情,具有博愛之心。偉人們決不泛愛生靈,處事鐵面無情,甚至濫殺無辜。作者將“偉人們”置于自己的對立面,無疑懷著鄙視厭棄的感情。
3、作者批評世人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對于自然、對于他人的關愛、自私、冷漠、無情。
四、探究。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作者用“毀于愚氓之手”來概括藤蘿的悲劇,這是非常慎重、準確而發(fā)人深思的。文章寫于1992年,“浩劫”已結束十五六年,改革春風勁吹,取得了重要成績。但是,由于國民素質還需進一步提高,因而出現(xiàn)了“愚氓滅美”的現(xiàn)象。從中可以看到努力實行科教興國、提高國民思想文化和審美素質的重要。
五、小結。
本文描繪了幽徑藤蘿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無比痛心的愚氓滅美的事實,抒發(fā)了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六、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一。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十七
家門前的這條小路是如此平凡,就像季羨林先生的《幽徑悲劇》里的小徑,“因為天天見面,也就司空見慣,對它有點漠然了?!遍T前的這條路是用紅色的磚塊鋪成的,因為不斷有鞋子和車輪的踏過、駛過,它已經變得坑坑洼洼,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滿臉皺紋。但是,它卻留下了我許多美好的回憶。如果說季老先生的那條幽徑是悲劇的話,那這條路就是喜劇了。
這條路鋪成的時候,我才學會走路。聽媽媽說,那時候,她總是領著我在這條路上練習走路。媽媽讓我站好,然后自己后退幾步,蹲下,我踉踉蹌蹌地撲到媽媽的懷中。
小時候,一到晚上,我就和爺爺拿著小板凳坐在小路邊,看著天上的星星和月亮,聽爺爺講《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的故事。這條小路和我一起認真傾聽著爺爺動人的故事,嫦娥姐姐為不讓壞人吃下仙藥而自己吃下仙丹,飛向了寒冷的月宮而不能與家人團聚了。無情的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織女的家庭,從此天河兩隔,難得團聚,我們聽得好感動,好傷心。
大概在四年前,小路邊有一棵石榴樹,一到秋天,樹上就掛滿了只有雞蛋大小的紅石榴,像一盞盞小燈籠,我們這群孩子看到這么美的石榴樹,不忍心摘下這些紅通通的“小燈籠”,只是輕輕地摸一摸它。到了冬天,石榴樹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我們看了都覺得心疼,便把彩帶系在樹枝上,小石榴樹又充滿了生機。大家都在小路上嬉戲、打鬧,好不熱鬧??墒遣痪煤?,因為路太窄影響交通而被砍掉了,伙伴們也不常來玩了,小路顯得寂寞。為了讓小路恢復往日的生機,我在路旁種了些迎春花,現(xiàn)在的小路又和從前一樣生機勃勃了。
踩著小路我一天天長大。我也越來越懂得,美的事物絕不可毀滅,世界上應多一些真善美,少一些假惡丑。
這條路留給我的回憶真的很多,它見證了我的成長!
上一頁2下一頁。
@_@我是分割線@_@。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一
出家門,向右轉,只有二三十步,就走進一條曲徑。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過這一條路,到辦公室去。因為天天見面,也就成了司空見慣,對它有點漠然了。
然而,這一條幽徑卻是大大有名的。記得在五十年代,我在故宮的一個城樓上,參觀過一個有關《紅樓夢》的展覽。我看到由幾幅山水畫組成的組畫,畫的就是這一條路。足證這一條路是同這一部偉大的作品有某一些聯(lián)系的。至于是什么聯(lián)系,我已經記憶不清。留在我記憶中的只是一點印象:這一條平平常常的路是有來頭的,不能等閑視之。
這一條路在燕園中是極為幽靜的地方。學生們稱之為“后湖”,他們是很少到這里來的。我上面說它平平常常,這話有點語病,它其實是頗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實有曲徑通幽之趣。山上蒼松翠柏,雜樹成林。無論春夏秋冬,總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從春天開起,過一陣換一個顏色,一直開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團濃綠,人們仿佛是在一片綠霧中穿行。林中小鳥,枝頭鳴蟬,仿佛互相應答。秋天,楓葉變紅,與蒼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飽含濃烈。幾乎讓人不辨四時了。
小徑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時綠葉接天,紅荷映目。仿佛從地下深處爆發(fā)出一股無比強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與天公試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強,給人以無窮的感染力。
不管是在山上,還是在湖中,一到冬天,當然都有白雪覆蓋。在湖中,昔日瀲滟的綠波為堅冰所取代。但是在山上,雖然落葉樹都把葉子落掉,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擻,綠色更加濃烈,意思是想把其他樹木之所失,自己一手彌補過來,非要顯示出綠色的威力不行。再加上還有翠竹助威,人們置身其間,決不會感到冬天的蕭索了。
這一條神奇的幽徑,情況大抵如此。
在所有的這些神奇的東西中,給我印象最深,讓我最留戀難忘的是一株古藤蘿。藤蘿是一種受人喜愛的植物。清代筆記中有不少關于北京藤蘿的記述。在古廟中,在名園中,往往都有幾棵壽達數(shù)百年的藤蘿,許多神話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蘿。北大現(xiàn)住的燕園,是清代名園,有幾棵古老的藤蘿,自是意中事。我們最初從城里搬來的時候,還能看到幾棵據說是明代傳下來的藤蘿。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開得滿棚滿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間,成為春天一景。
但是,根據我個人的評價,在眾多的藤蘿中,最有特色的還是幽徑的這一棵。它既無棚,也無架,而是讓自己的枝條攀附在鄰近的幾棵大樹的干和枝上,盤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從下面看,除了一段蒼黑古勁像蒼龍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蘿。每到春天,我走在樹下,眼前無藤蘿,心中也無藤蘿。然而一股幽香驀地闖入鼻官,嗡嗡的蜜蜂聲也襲入耳內,抬頭一看,在一團團的綠葉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蘿葉,哪是其他樹的葉子——隱約看到一朵朵紫紅色的花,頗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味。直到此時,我才清晰地意識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顧而樂之了。
茫茫燕園中,只剩下了幽徑的這一棵藤蘿了。它成了燕園中藤蘿界的魯?shù)铎`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憤、惆悵之余,惟一的一點安慰就是幽徑中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聞到淡淡的幽香,聽到嗡嗡的蜂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其中情味,只有我一個人知道,不足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樂得太早了。人生畢竟還是一個荊棘叢,決不是到處都盛開著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過長著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閃,嚇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來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斷,只留上段懸在空中,在風中搖曳。再抬頭向上看,藤蘿初綻出來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還在綠葉叢中微笑。它們還沒有來得及知道,自己賴以生存的樹干已經被砍斷了,脫離了地面,再沒有水分供它們生存了。它們仿佛成了失掉了母親的孤兒,不久就會微笑不下去,連痛哭也沒有地方了。
我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總是供過于求,經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起萬斛閑愁。真正的偉人們是決不會這樣的。反過來說,如果他們像我這樣的話,也決不能成為偉人。我還有點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個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為一些小貓小狗小花小草流淚嘆氣。這一棵古藤的滅亡在我心靈中引起的痛苦,別人是無法理解的。
世界上像我這樣沒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聲恐怕只有我一個能聽到。在浩茫無際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總總的植物中,燕園的這一棵古藤,實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任何人關心它的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偏偏出了我這樣一個人,偏偏讓我住到這個地方,偏偏讓我天天走這一條幽徑,偏偏又發(fā)生了這樣一個小小的悲劇;所有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壓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這一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奈何,奈何!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閱讀描寫藤蘿不同時期的形態(tài)有關語段,能說出藤蘿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會問題。
2、通過沙龍活動,使學生自主選擇研討課題,能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二、情感畫廊:(形象)。
1、指導語:過渡語(明確學習任務以及學習方式)。
請閱讀文中描寫藤蘿遭受劫難前后的有關語段,根據你的理解為藤蘿畫一幅“劫后圖”,并在圖旁配小詩一首。
2、學生活動:文配畫。
3、評價:學生自愿或點答學生上臺朗讀,自評、互評、師生對話。
4、教師展示自創(chuàng)小詩一首,由學生點評。
三、星級沙龍:(主題)。
1、指導語:小組合作,選擇以下星級課題中任一題,明確分工后就這一課題進行研討,并將討論的結果如實整理成條文的.形式。
(教師提供備選課題和學生記錄研究成果所需的材料,包括學習卡片、稿紙等。)。
備選課題:
一星級:(課題)。
課題是“幽徑悲劇”,你覺得這個題目好不好?說說你的理由。
二星級:(挑戰(zhàn)權威)。
第五單元的主題是“人與環(huán)境”,你認為本文被安排在這一單元中恰當嗎?把你的看法記錄下來,與編寫組專家交流。
三星級:(“十字架”的討論)。
課文最后一段作者說:“但是,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蹦銓@句話如何理解?
2、學生展示研究成果并進行互評。
四、課文朗讀:
1、指導語:在座位上帶感情地放聲朗讀課文,并大膽地選擇你喜歡的片斷為大家朗讀。
2、大班點讀評讀。
3、配樂全班讀。
五、作業(yè):(真情告白)。
對這篇課文的研討還只是一個開始,你有哪些收獲?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建議?請你以自己的名義給季羨林爺爺寫一封信,不妨與他說說真心話。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2由本站會員分享,,請注明出處!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三
1、能聯(lián)系生活,理解善待環(huán)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喚起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2、學習本文描寫和議論、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3、體會本文精練、通俗而又雅致的語言。
目標1。
目標3。
1、熟讀課文,查工具書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能正確拼讀,了解詞的大意。
2、查資料,進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園。
兩課時。
1、領略古藤之美、古藤之悲。
2、理解作者的情感。
在北京大學的校園里曾發(fā)生過這樣一個故事:金秋時節(jié),懷著無比自豪與興奮之情的天之驕子從各地云集燕園。一位扛著行李的新生,看見一位穿舊式中山裝的老頭,就請他幫助看一會兒行李,自己去報到。老頭答應了,9月的北京天氣還很熱,旁邊有人說:“您回去吧,我替他看著?!笨衫先苏f:“還是我等他吧,換了人他該找不著了?!蹦俏粚W生回來后,老頭什么也沒說就走了。3天后的開學典禮上,這位學生大吃一驚,那天幫自己看行李的老頭,竟是主席臺上就座的北京大學的副校長、大名鼎鼎的季羨林!這就是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的學者、作家季羨林?,F(xiàn)年已94歲高齡卻仍矢志不渝地維護著真、善、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羨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散文——《幽徑悲劇》。讓我們一同去感知季羨林先生真誠豐富的情感世界。
1、迅速瀏覽課文,用一句話概括:幽徑上發(fā)生了什么悲?。?BR> 2、閱讀、概括。
3、組織交流交流。
(一)引導學生學習寫古藤之美的部分。
1、“悲劇”就是將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2、古藤蘿之美。
3、幽徑四季之美。
請同學朗讀。
明確:起著烘云托月的作用,以環(huán)境之美來烘托古藤蘿之美。
5、文章寫的是“悲”卻用大量筆墨寫了“美”,你怎樣理解?
明確:反襯。
(二)引導學生學習寫古藤蘿悲劇的幾段文字。
1、找出描寫古藤蘿被毀的慘狀的文字,說一說,最令你觸目驚心的是哪些文字?
明確:“淡紫的成串的花朵還在綠葉叢中微笑”把悲劇的效果表達得十分強烈。
2、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引起人們的共嗚和深思,為下文議論、抒情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三)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文章的最后五段。
1、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表達作者在古藤被毀之后的心情?
明確:悲哀至極。
2、你能說說作者為何如此傷心嗎?
(1)每到春天,我在悲憤、惆悵之余,惟一的一點安慰。第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聽到嗡嗡的蜂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
(2)除了我,決不會另有人注意并關心古藤的存在,也不會有人為古藤而傷心。
(3)如此真,如此善,如此美的古藤被毀而又投拆無門,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3、你是如何看待“愚氓毀美”之事呢?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明確:古藤毀于愚民之手,這就有了更深的揭露意義,意味著必須消除愚昧,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才能使真、善、美得到維護和弘揚。
4、文章最后一段話有什么深刻含義?
明確:是“我”將永不放棄揭露悲劇,維護真、善、美的責任,表現(xiàn)了一個倔強的老人矢志不移的決心。
本文描繪了幽徑藤蘿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無比痛心的愚氓毀美的現(xiàn)實,抒發(fā)了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這是一篇美文,文章多種表達手法的運用,精練、通俗而雅致的語言,我們下一節(jié)課體會研討。
2、假如你現(xiàn)在站在死去的紫藤蘿面前,碰到悲劇的制造者,你會說些什么?
幽徑悲劇。
幽徑四季之美。
鋪墊蓄勢幽徑古藤之悲。
幽徑古藤之美。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四
不再把美毀滅,文中以一條幽靜的古藤為線索,古藤以它那深邃的一方美景,傷心地傾訴著十年來無情的浩劫,孤獨寂寞的古藤始終沒有逃過殘忍的誅伐,一切春天的美景都毀于愚氓之手,成了只有靈魂的吊死鬼,它標志著一場毀滅美的悲劇,深深地烙下了毀滅美的鐵證,永遠默默的憎恨著那群爭名于朝、爭利于市的愚昧之人。
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自然界的美麗新奇帶給人們舒暢的感受。鳥語花香,青山綠水,他們都在默默無聞的裝飾點綴著大地,哪怕是一棵矮小的草兒,他也擁有著翠綠的清新;哪怕是一株樹苗,他也伴隨著生機的蓬勃。人們以那歧視、丑陋的心靈和眼睛,無視美的存在,毀滅著這“無罪”的美麗。就像盧梭真切的話語:“從我心中奪走對美的愛,也就奪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BR> 當今的世界,人類主宰了地球。因此,這場激烈的競爭從此拉下了帷幕,似乎再也看不到這場競爭的結束,人們只能看到自己親手毀滅地球的行為,卻沒有能力阻止,他們的私心都放在了奪得權威和金錢的欲望上,不停的破壞自然之美,讓那些想季羨林先生一樣分明目睹了悲劇,卻毫不能力將這一切來阻止的人們看到了毀滅美的同類的無知。
人類若繼續(xù)、固執(zhí)地想當一名毀滅者,這個被忽略,而且即將要被人們遺忘和拋棄的真諦也會蕩然無存,造就了自己毀滅自己的悲慘未來,想要改變悲劇,只有人類齊心協(xié)力,我們需要呼吁并且一起讓全世界知道我們的心聲――不再把美毀滅。
《幽徑悲劇》是著名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的一篇生活隨筆。先生在文中將自家附近一條幽徑上一株古藤的悲劇,視為整個幽徑的悲劇,燕園的悲劇,一個時代的悲劇,從而表明他將矢志不渝地維護真、善、美的決心。文章將濃墨重彩的描寫與酣暢淋漓的抒情、精辟深刻的議論相結合,語言精煉、純粹,通俗而又雅致,特別是文中那幾處“波折”的設計,更是匠心獨運,值得我們細琢深玩。
1.出家門,向右轉,只有二三十步,就走進一條曲徑。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過這一條路,到辦公室去。因為天天見面,也就司空見慣,對它有點漠然了。
然而,這一條幽徑卻是大大有名的?!?BR> 這處“波折”看似漫不經心,隨意而為,實則精心設計。文章以純口語嘮家常的方式開篇,顯得十分簡潔、親切、自然,一下子就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緊接著用“然而”一轉,點明這條幽徑“是大大有名的”,使懸念頓生,并自然地引出了關于這條“幽徑”的掌故,及對其“無論春夏秋冬,總有翠色在目”的美麗景色的描繪,突出了這一條幽徑的神奇,為“古藤”的出場作了充分的鋪墊。
2.藤蘿是一種受人喜愛的植物。清代筆記中有不少關于北京藤蘿的記述。在古廟中,在名園中,往往都有幾棵壽達數(shù)百年的藤蘿。北大現(xiàn)在的燕園,是清代名園,有幾棵古老的藤蘿,自是意中事。我們最初從城里搬來的時候,還能看到幾棵據說是明代傳下來的藤蘿。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開得滿棚滿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間,成為春天一景。
但是,根據我個人的評價,在眾多的藤蘿中,最有特色的還是幽徑的這一棵?!?。
這處“波折”是在作者介紹了“這一條神奇的幽徑”,并點明其中“給我印象最深、讓我最留戀難忘的是一株古藤蘿”之后,蕩開一筆,敘寫了有關藤蘿的歷史記載,還特意交代了北大燕園是一座清代的名園,那里有“幾棵古老的藤蘿”,且每到春天都把紫色的花“開得滿棚滿架”,不用說游人喜愛,連蜜蜂也“猬集其間”,至此,讀者自然也為這“紫色”所沉醉了。而作者卻眾人皆醉而吾獨醒,將筆鋒又一轉,突出了自己最鐘愛的“幽徑的這一棵”古藤。并對它的形、香、色進行了形象生動地描寫,甚至為它能躲過“十年浩劫”而幸慰不已??梢?,“這一轉”不僅起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激起了讀者對藤蘿的強烈興趣,而且為“這一棵”古藤“悲劇”的發(fā)生作了蓄勢。
3.茫茫燕園中,只剩下了幽徑的這一棵藤蘿了。它成了燕園中藤蘿界的魯?shù)铎`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憤、惆悵之余,惟一的一點安慰就是幽徑中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聽到嗡嗡的蜂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其中情味,只有我一個人知道,不足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樂得太早了,人生畢竟還是一個荊棘叢,決不是到處都盛開著玫瑰花?!?BR> 因為“悲劇是將美好的東西毀滅了給人看”,所以作者覺得雖有“幽徑翠色”、“眾藤千紫”、“浩劫幸運”的襯托還不夠,于是他推波助瀾,盡情地鋪陳其心中的“快樂”,贊“古藤”為燕園的“魯?shù)铎`光”,稱其為自己悲憤惆悵時惟一的安慰,并由其淡淡的幽香、嗡嗡的蜂聲羽化出對人世、人生美好的留戀。顯然,在作者心中,“這一棵藤蘿”已不只是一種植物,而是一種美的化生,是對生活的一種信賴和寄托??删驮诖藭r,“然而”一折,南柯夢醒,現(xiàn)實的荊棘深深地刺痛了作者的心,幽徑的這棵古藤下面已被砍斷,成了“吊死鬼”在風中搖曳,更可憐的是它那初綻的淡紫的花朵還渾然不知,“還在綠叢中微笑”??梢?,這處“波折”可謂天上人間,大喜大悲。強烈的對比,突現(xiàn)了作品的悲劇效果,增強了作品對人們的警示教育作用。
作者不愧為著名的教授和學者,具有深邃的哲理,并沒有將筆觸止于“美”的毀滅,而是通過對自己在古藤被毀后的內心世界的描寫,渲染了“悲哀至極”的心情,進一步加重作品的悲劇色彩。再用“但是”一轉,訴說了自己“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并為“無端被人殺害”的古藤進行申訴,點明了自然萬物的無奈和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的漠然,及古藤“只有哭泣,哭泣,哭泣”的結局。這就是使古藤的悲劇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豐富了古藤“美”的內涵,它是“真”、“善”、“美”的集合體,它被“愚氓之手”所毀,說明我們國民的素質急待提高,從而使古藤的悲劇演化成幽徑的悲劇、燕園的悲劇、時代的悲劇,深化了作品的主題。同時,這里關于“我”的震驚、害怕、和痛心的心理描寫,也為下文寫自己為古藤而傷心的原因及維護“真”、“善”、“美”的決心作了伏筆。
5.世界上像我這樣沒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聲恐怕只有我一個能聽到?!闳魡栆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任何人關注它的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偏偏出了我這樣一個人,偏偏讓我住到這個地方,偏偏讓我走這一條幽徑,偏偏又發(fā)生了這樣一個小小的悲??;所有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壓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這一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
文章結尾的這兩段文字,先連用三個“決不……”和四個“偏偏……”在極其鮮明的對比中將對古藤被毀的憂傷歸為一個特例,不用說它沒有引起社會起碼的重視,就是對像“我”這樣的人來說也是一個無比的偶然。然后,用“但是”一轉,強調了“我”愿意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這一個十字架”“永遠永遠地背下去”的決心,通過“我”矢志不渝的努力,使偶然趨向必然,特殊成為普遍,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有道是“文似看山不喜平”,季先生的這篇精美散文便是最好的明證。他通過一次次“波折”的設計,將普普通通不為常人注意的現(xiàn)象寫得如此生動、深刻,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鑒。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五
1.學習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2.學習精練、通俗而又雅致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使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悲劇”是美的毀滅,越美的東西被毀滅,其悲劇性就越強烈。文中幽靜的小路上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悲劇?作者是如何展示古藤的美的?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探究。
二.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字的音。
蜿蜒瀲滟蕭索愚氓毛骨悚然閑情逸致浩劫。
2.理解下列詞語的義。
魯?shù)铎`光毛骨悚然萬斛月白風清林林總總誅伐。
三.了解作者。
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學者、作家。
四.學生自讀課文,討論:
先展示有藤羅的課件,學生邊看圖邊思考:
1.作者寫的是什么事物的悲?。?BR> 2.為什么開頭1至6段未寫藤羅?是否離題?為什么?
不離題,寫出了幽徑的四季美。從側面烘托藤羅的美麗。
3.曲徑美嗎?作者是如何寫幽徑?
先寫幽徑的平凡:只有二三十步之久司空見慣漠然。
再寫幽徑不不平凡:與所看到的《紅樓夢》有關。
接著寫四季之美。
總寫:一面傍湖一面靠山。
分寫:山上春景夏景秋景。
湖中夏景。
作者怎樣描繪藤羅之美的?
感官藤蘿之美。
視覺形色。
嗅覺香。
聽覺襲入耳內。
4.美被毀滅了,作者傷心嗎?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本文描寫了幽徑蘿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無比疼心的愚氓滅美的現(xiàn)實,抒發(fā)了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5.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來抒發(fā)自己的心情?請找出相關語句。
抒情議論。
在悲憤之余,唯一的一點安慰。
我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真正的偉人是不會這樣的多情了,我的感情總是供過于求,經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傷感。
五,找一找,說一說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理由。
如:
在茫茫的人世間,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世,那里有閑心來關心古藤的生死呢?
(作者批評世人缺了點什么?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對于自然與他人的關受,自私)。
(表達了作者對夏日荷花勃勃生機旺盛生命力的贊美)。
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午休人關心他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
(充分表達作者對古藤命運的關注,為它的不幸而傷心,對人們缺少應有悲憫情懷而遺憾)。
注:通過以上訓練體會精練通俗而又雅致的語言。
六.知識拓展。
課文說,“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焉知一旦毀于愚氓之手”
怎樣看待愚氓滅美的事實,從中可以悟出什么道理來?
歸納:要努力實行科教興國,提高國民文化和審美素質。
七.遷移練習。
1.仿照文中的關于古藤的描寫,另寫一段話,能運用描寫,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
2.發(fā)揮想象,把文中的古藤畫出來,最后展示資料中的古藤形象。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六
2、品味語言,學習反復、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及作用。
3、學習層層鋪筆的描寫手法及作用。
4、通過品讀、美讀把握文章情感,學習作者矢志不移地維護真、善、美的精神。
教學重點:學會通過讀、品、悟理解文本所蘊含的情感。
教學難點:體會作品強烈的悲劇效果。
三課時。
1、借助工具書,解決文中字詞,做到讀通、讀懂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查找有關季羨林的知識。
教學內容:感受幽徑之美,古藤蘿之美。
老師講一個真實的小故事:北大新學伊始,一位外地學子背著大包小包進入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則輕裝去辦理手續(xù),老人爽快答應了。近一個小時過去了,學子歸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謝過老人,兩人分別。
幾天是北大的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主席臺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大學者令人欽佩的人格魅力。今天我們將通過《幽徑悲劇》走進這位文化巨匠的精神世界,聆聽他訴說的智慧,智慧地訴說。
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作家,學生介紹之后老師補充。中學畢業(yè)后,他和80多個高中同學北上京城考大學。結果,只有3個人考中,而他一人同時考取了北大和清華。入學之后,學業(yè)出色,成為當時清華佼佼者,為清華“四劍客”之一。
季老學識淵博,學富五年,精通六七種語言,致力于研究“東方學”,是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學識了得,是當代中國的一位文化巨匠,深受世人的欽佩和敬仰。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學生回顧課文,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本文主要寫了北大燕園內,作者自家住處附近一條幽徑上的一株古藤蘿的悲劇。
3.按照“幽徑”、“藤蘿”、“藤蘿被毀”的思路,理出文章的結構,并為每一部分概括一個小標題。
第一部分(1-6)寫幽徑美景。
第二部分(7-10)寫古藤蘿之美。
1、師:文章開頭描繪了幽徑之美,美在哪里?用筆圈出,品一品,讀一讀。
例如“到了夏天,山上一團濃綠,人們仿佛是在一片綠霧中穿行,林中小鳥,枝頭鳴蟬,仿佛互相應答?!边@一句寫得有聲有色,讓人身臨其境,如入畫中,神奇而美好。
又如“夏季的荷塘中,綠葉接天,紅荷映日。仿佛從地下深處爆發(fā)出一股無比強烈的生命向上,向上,向上,欲與天公試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強,給人以無窮的感染力?!?BR> 教師范讀,感情飽滿,學生聽讀感受,說說這里的描寫重點突出荷塘中怎樣的特點?(禮贊生命力之強烈)字里行間流溢出作者怎樣的感情?(喜愛、陶醉、禮贊)試讀出來。
男、女生競賽朗讀(女生第3節(jié),男生第4節(jié))。
2、師:作者用“神奇”二字概括幽徑的特點,而在這條神奇的幽徑中什么給作者的印象最深?點拔:文中有一句話能顯示作者的用意,劃出來:“在所有的這些神奇的東西中,給我印象最深,讓我最留戀難忘的是一株古藤蘿?!痹囉米约旱脑拋碓忈?。
明確:幽徑神奇而美麗,如詩如畫,秀色可餐,然而生于其間,長于其間的古藤蘿——將更是一個不同凡響,讓你難以忘懷,讓你刻骨銘心的角色。
3.作者如此用力描繪幽徑之美,并沒有浪費筆墨,用意何在?(思考討論)明確:這便是鋪墊、蓄勢——用不同尋常的神奇秀美環(huán)境來烘托她。
1.師:想必大家一定很想認識讓作者難以忘懷,刻骨銘心的角色,速讀概括古藤的特點。并說說它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明確:精神寄托于安慰.
2.作者除了寫幽徑上的藤蘿,還提到哪里的藤蘿?作用?
明確:側面烘托幽徑藤蘿“最有特色”,最美。
品味語言,學生選擇一句或一段,自我賞析。
要求學生用固定句式:“段(句)好,好在”來作答,內容要求從詞、句式、修辭的角度,從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評點。
然而人與自然的故事并不是總以喜劇的形式上演的,這節(jié)課我們來共同感受古藤之悲,幽徑之悲,作者之悲。
1.師:這是一株怎樣的古藤?迅速找出描寫古藤的語句,概括它的形象特點。明確:有外在美;無害人之意,獻花于人世;二三百年來,和睦相處---即“真善美”的化身。
2.這樣一個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古藤,作者的情感如何?
明確:喜愛,留戀,樂之。
明確:古藤蘿存在——意味著人間純真、善良、美好的存在;古藤蘿毀滅則意味著人間的純真、善良、美好遭到殺戮。
4.師:這難道不令人痛心嗎,看作者如何凸現(xiàn)這悲痛?請閱讀11段找出你認為能表現(xiàn)“悲”的描寫。
如:“它們仿佛成了失去母親的孤兒?”
“吊死鬼”讓人聯(lián)想到一個那樣美好的天使突然被殺戮之后帶給人們的恐怖、震驚。
5.面對被毀滅的慘狀,作者情感受到什么影響?震驚、恐怖、悲哀,
找出文段中最能體現(xiàn)這種感情的詞、句、段,讀一讀、品一品。
例:“我有點怕走??我不敢再看??像吊死鬼一般讓我毛骨悚然。??疾趨而過。??悲哀至極??”。
1.這個悲劇發(fā)生在哪里?什么時間?明確:地點:北大時間:1992年春。
3.創(chuàng)造美好世界的人們與制造悲劇的人們最大的區(qū)別在哪里?或者說“毀美”的那些人都缺點什么?明確:前者關愛生命、關愛自然,追求真、善、美;后者缺乏對生命、自然的關愛,自私、冷漠、無情。
明確:這里的藤蘿是真善美的象征,愚氓是美的毀滅者的象征。藤蘿被毀滅的悲劇其實就是世人對美的忽視,對美的否定,對美的毀滅,所以說古藤蘿的悲劇,其實是在說人的悲劇,人們親手一個一個地消滅身邊的美,這是讓作者最為心痛的,而且這樣的悲劇每天還在上演著。
人們的精神生活貪乏。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生活中的真、善、美,并維護之,并不僅僅是一個人是否具有博愛之心的問題,而是關系到一個國家、民族是否具有健康、積極、良好的精神素質的大問題。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七
1.學習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2.學習精練、通俗而又雅致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使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悲劇”是美的毀滅,越美的東西被毀滅,其悲劇性就越強烈。文中幽靜的小路上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悲???作者是如何展示古藤的美的?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探究。
二.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字的音。
蜿蜒瀲滟蕭索愚氓毛骨悚然閑情逸致浩劫。
2.理解下列詞語的義。
魯?shù)铎`光毛骨悚然萬斛月白風清林林總總誅伐。
三.了解作者。
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學者、作家。
四.學生自讀課文,討論:
先展示有藤羅的課件,學生邊看圖邊思考:
1.作者寫的是什么事物的悲劇?
2.為什么開頭1至6段未寫藤羅?是否離題?為什么?
不離題,寫出了幽徑的四季美。從側面烘托藤羅的美麗。
3.曲徑美嗎?作者是如何寫幽徑?
先寫幽徑的平凡:只有二三十步之久司空見慣漠然。
再寫幽徑不不平凡:與所看到的《紅樓夢》有關。
接著寫四季之美。
總寫:一面傍湖一面靠山。
分寫:山上春景夏景秋景。
湖中夏景。
作者怎樣描繪藤羅之美的?
感官藤蘿之美。
視覺形色。
嗅覺香。
聽覺襲入耳內。
4.美被毀滅了,作者傷心嗎?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本文描寫了幽徑蘿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無比疼心的愚氓滅美的現(xiàn)實,抒發(fā)了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5.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來抒發(fā)自己的心情?請找出相關語句。
抒情議論。
在悲憤之余,唯一的一點安慰。
我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真正的偉人是不會這樣的多情了,我的感情總是供過于求,經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傷感。
五,找一找,說一說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理由。
如:
在茫茫的人世間,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世,那里有閑心來關心古藤的生死呢?
(作者批評世人缺了點什么?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對于自然與他人的關受,自私)。
(表達了作者對夏日荷花勃勃生機旺盛生命力的贊美)。
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午休人關心他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
(充分表達作者對古藤命運的關注,為它的不幸而傷心,對人們缺少應有悲憫情懷而遺憾)。
注:通過以上訓練體會精練通俗而又雅致的語言。
六.知識拓展。
課文說,“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焉知一旦毀于愚氓之手”
怎樣看待愚氓滅美的事實,從中可以悟出什么道理來?
歸納:要努力實行科教興國,提高國民文化和審美素質。
七.遷移練習。
1.仿照文中的關于古藤的描寫,另寫一段話,能運用描寫,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
2.發(fā)揮想象,把文中的古藤畫出來,最后展示資料中的古藤形象。
《蘇教版初二語文上冊《幽徑悲劇》教案》全文共1473字。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八
1.感知課文,了解謀篇布局的特點;層層鋪墊。
2.揣摩重點詞語的含義,理解擬人手法的作用。
3.理解“幽徑悲劇”的含義,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矢志不移地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學習重點。
1.謀篇布局的特點。
2.重點詞語的含義,擬人手法的作用。
3.作者的思想感情,幽徑“悲劇”的內涵,藤蘿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會問題。
特定的歷史時期,愚昧的人們不放過任何展示美的事物,這種行為深深刺傷了作者愛美、維美的心靈。他對美的熱愛,對愚氓的痛恨化作濃濃的悲傷,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讀者。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著重是讓學生感受作者細膩、哀婉、憤懣的思想情感。培養(yǎng)學生正確對待環(huán)境,熱愛環(huán)境的情感。具體做法是通過對文中語句的品評、挖掘,聯(lián)系時代生活,讓他們傾聽大自然的呼聲,譴責愚氓的惡行,明白善待環(huán)境就是善待人類、善待自己。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人物有悲有喜,故事有悲有喜,一條小路還會有什么樣的悲劇呢?讓我們一起去讀一讀。
季羨林的《幽徑悲劇》,從中去感受這些吧。
朗讀形式:找?guī)孜粚W生分別讀文章。
畫出下列詞語并聽準讀音。
蜿蜒懦者蕭條浩劫誅伐惆悵渺小。
虬干毛骨悚然愚氓搖曳綻開萬斛瀲滟。
q:題目為“幽徑悲劇”,那么文章的哪幾節(jié)文字是在整體上寫“幽徑”呢?
a:1—6節(jié)。
引導學生認識“幽徑”的還突出體現(xiàn)在“藤蘿”上。
q:文章的哪幾節(jié)文字是在寫“藤蘿”呢?
a:7—16節(jié)。
q:那么文章的哪幾節(jié)文字是在寫“藤蘿”的“悲劇”呢?
a:11—16節(jié)。
請同學們據此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研讀每部分并內容,各擬一個盡可能簡潔的小標題。
第一部分(1—6)幽徑四季美景。
第二部分(7—10)幽徑藤蘿之美。
第三部分(11—16)藤蘿悲劇。
第一部分是從哪兩個方面來寫幽徑的?作者是怎樣寫幽徑美景的?
1、兩個方面:一是寫幽徑有來頭,不可等閑視之。二是寫幽徑四季的美景。
2、從“山上”“湖中”兩個方面寫景物之美。
寫山上之美,是按時間順序,從“春天”寫到“夏天”,再寫到“秋天”,突出“總有翠色在目”。寫湖中之美,著重表現(xiàn)夏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充滿了一股無比強烈的生命力。
最后又以一段文字合寫冬天景象,意在表明雖是隆冬卻并無“蕭條”之感。
總之,作者寫幽徑之美,更注重表現(xiàn)的是濃烈勃發(fā)的生機。
q:幽經之美,美在何處?請找出這些景色描寫的句子,反復朗讀,用心體會。
——美在四時,美在湖山。
q:美是需要人用心去體會的,你覺得文中哪些語句表明作者體會到了這美?
——“人們仿佛是在綠霧中穿行”,“幾乎讓人不辨四時了”,“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強,給人以無窮的感染力”,“人們置身其間,決不會感到冬天的蕭索了”。
第二課時。
在這一部分中,作者是怎樣寫藤蘿之美?采用了什么方法來寫的?
——“它既無棚……頗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味”。
從“盤曲而上”之形,“驀地”撲鼻之香,“萬綠叢中一點紅”之色等幾方面來寫的。
正面描寫:“盤曲而上”之形、“驀地”撲鼻之香、“萬綠叢中一點紅”之色、“襲入耳內”的蜜蜂聲。(有形有聲有色)。
側面烘托:(1)從形、色、味方面進行襯托,最有特色;(2)從命運方面進行襯托,成了燕園藤蘿界的魯?shù)铎`光。
q:美是需要人用心去體會的,你覺得文中哪些語句表明作者體會到了這美?
——“在所有這些神奇的東西中,給我印象最深、讓我最留戀難忘的是一株古藤蘿”,“根據我個人的評價,在眾多的藤蘿中,最有特色的還是幽徑這一棵”,“直到此時,我才清晰地意識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顧而樂之了”,“每到春天,……不足為外人道也”。
寫幽徑,是為了襯托幽徑的藤蘿,寫藤蘿不僅是與幽徑的其他“神奇的東西”相比顯得不尋常,而且與燕園的其他藤蘿相比,這一棵古藤蘿也顯得“最有特色”。所有這些,都是側面烘托。
明確:“藤蘿”。因為從全文的主要內容來看“悲劇”的主角是幽徑中地位不同尋常的“藤蘿”。
1、作者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來寫藤蘿的悲???
主要運用了描寫、議論和抒情的表達方式來寫的。
描寫:1、描寫了今年春天我所見到的嚇人的景象。(抒發(fā)了作者看到這種景象后無比震驚、害怕和痛心的思想感情。)。
2、描寫了我走過這一條幽徑時的景象。(極力渲染了我悲哀至極的心情)。
議論:指出二三百年來“閱盡人間滄桑,卻從無害人之意”,只是“為人間增添美麗”的藤蘿“感到萬分委屈,又投訴無六”,孤立無助,“只有哭泣,哭泣,哭泣”等等,充分表現(xiàn)了真善美“毀于愚氓之手”的悲劇,抒發(fā)了強烈的痛悼之情,有著催人淚下的筆力。
2、最后,作者從自身的角度論述我為古藤而傷心的原因。
文中連用了四個“偏偏”,說明像我一樣能夠為古藤而傷心的人,也是偶然的。所以作者的用意是,告訴人們,社會對于“愚氓”毀滅美麗的現(xiàn)象還沒有引起起碼的重視,呼吁社會愛美護美意識的提高。
最后作者表示,我制造的這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且將“永遠永遠地背下去”。表明了我將永遠不放棄揭露悲劇,維護真善美的責任,表現(xiàn)了我矢志不移的決心。
學生討論后明確。
1、對古藤的感覺,是與特定的環(huán)境分不開的。“經過了史無前例的十年洗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這一棵藤蘿成了“燕園中藤蘿界的魯?shù)铎`光”,即僅存的一棵,因而也就成了唯一的精神寄托和安慰。
2、作者對他所說的偉人有著鄙視的感情?!罢嬲膫ト藗兪菦Q不會這樣的”,“這樣”指的是富于感情,“經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起萬斛閃愁”,具有博愛之心。偉人們決不泛愛生靈,處事鐵面無情,甚至濫殺無辜。作者將“偉人們”置于自己的對立面,無疑懷著鄙視厭棄的感情。
3、作者批評世人只知追名逐利,缺少對于自然、對于他人的關愛、自私、冷漠、無情。
兩點:一是藤蘿很美,但又不僅是美,而且具有真善美。
提示:悲劇就是把美毀滅給人看。對幽徑、藤蘿寫的越美,它們遭毀滅后造成的悲劇效果越強烈。作者采用層層鋪墊的手法來構思全篇。
七、總結:
作者把古藤蘿的悲劇,視為整個幽徑的悲劇,燕圓的悲劇,一個時代的悲劇,也是生活中真、善、美的悲劇。藤蘿毀于愚氓之手,是他們造成了這悲劇。
1.本文作者在描寫幽徑時,從春、夏、秋、冬四季寫其美景,請你模仿這一寫法描繪一下楊柳四季的不同形態(tài)。
2.以古藤蘿的口吻寫一段話,向人們提出勸告,保護好自己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提高審美的素質。
季羨林。
原本現(xiàn)在。
春:小花燦爛花木遭劫:被堅決、
幽徑之美夏:一團濃陰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
秋:紅綠相間永世不得翻身。
冬:濃烈勃發(fā)。
悲?。簹в谟廾ブ?。
形:盤曲而上成了吊死鬼。
藤蘿之美色:紅綠相映成了失掉了母親的孤兒。
味:芳香襲人控訴、投訴無門。
聲:回味無窮哭泣,哭泣,哭泣……。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九
1、閱讀描寫藤蘿不同時期的形態(tài)有關語段,能說出藤蘿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會問題。
2、通過沙龍活動,使學生自主選擇研討課題,能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導語:過渡語(明確學習任務以及學習方式)。
請閱讀文中描寫藤蘿遭受劫難前后的有關語段,根據你的理解為藤蘿畫一幅“劫后圖”,并在圖旁配小詩一首。
2、學生活動:文配畫。
3、評價:學生自愿或點答學生上臺朗讀,自評、互評、師生對話。
4、教師展示自創(chuàng)小詩一首,由學生點評。
1、指導語:小組合作,選擇以下星級課題中任一題,明確分工后就這一課題進行研討,并將討論的結果如實整理成條文的形式。
(教師提供備選課題和學生記錄研究成果所需的材料,包括學習卡片、稿紙等。)。
備選課題:
一星級:(課題)。
課題是“幽徑悲劇”,你覺得這個題目好不好?說說你的理由。
二星級:(挑戰(zhàn)權威)。
第五單元的主題是“人與環(huán)境”,你認為本文被安排在這一單元中恰當嗎?把你的看法記錄下來,與編寫組專家交流。
三星級:(“十字架”的討論)。
2、學生展示研究成果并進行互評。
1、指導語:在座位上帶感情地放聲朗讀課文,并大膽地選擇你喜歡的片斷為大家朗讀。
2、大班點讀評讀。
3、配樂全班讀。
對這篇課文的研討還只是一個開始,你有哪些收獲?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建議?請你以自己的名義給季羨林爺爺寫一封信,不妨與他說說真心話。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1、閱讀描寫藤蘿不同時期的形態(tài)有關語段,能說出藤蘿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會問題。
2、通過沙龍活動,使學生自主選擇研討課題,能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二、情感畫廊:(形象)。
1、指導語:過渡語(明確學習任務以及學習方式)。
請閱讀文中描寫藤蘿遭受劫難前后的有關語段,根據你的理解為藤蘿畫一幅“劫后圖”,并在圖旁配小詩一首。
2、學生活動:文配畫。
3、評價:學生自愿或點答學生上臺朗讀,自評、互評、師生對話。
4、教師展示自創(chuàng)小詩一首,由學生點評。
三、星級沙龍:(主題)。
1、指導語:小組合作,選擇以下星級課題中任一題,明確分工后就這一課題進行研討,并將討論的結果如實整理成條文的形式。
(教師提供備選課題和學生記錄研究成果所需的材料,包括學習卡片、稿紙等。)。
備選課題:
一星級:(課題)。
課題是“幽徑悲劇”,你覺得這個題目好不好?說說你的理由。
二星級:(挑戰(zhàn)權威)。
第五單元的主題是“人與環(huán)境”,你認為本文被安排在這一單元中恰當嗎?把你的看法記錄下來,與編寫組專家交流。
三星級:(“十字架”的討論)。
2、學生展示研究成果并進行互評。
四、課文朗讀:
1、指導語:在座位上帶感情地放聲朗讀課文,并大膽地選擇你喜歡的片斷為大家朗讀。
2、大班點讀評讀。
3、配樂全班讀。
五、作業(yè):(真情告白)。
對這篇課文的研討還只是一個開始,你有哪些收獲?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建議?請你以自己的名義給季羨林爺爺寫一封信,不妨與他說說真心話。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十一
前幾日,我們學了季羨林先生的“文革”后所作的《幽徑悲劇》。這是一篇批判性的文章,諷刺了那些愚氓之人,以及人們對砍伐古藤這種惡行無動于衷的社會風氣。
我發(fā)現(xiàn)季羨林先生其實是一個細心、對生活有著美好向往的人。下面,就讓我們慢慢品讀一篇令人憂傷的文章吧!
讀完這篇文章,給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作者對這顆古藤的熱愛就像對朋友一樣。第九段介紹了古藤的歷史。經過了史無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這顆古藤之所以不容易,是因為它經歷了無數(shù)風風雨雨。此時的“十年浩劫”指的是文化大革命。在那個數(shù)都不容易熬過來的時代,可作者卻熬下來了;在那個人都不容易熬過來的時刻,這顆古藤卻活下來了??梢娝麄兊母星橹?。在文革期間,作者也曾遭到迫害,他在文中寫道“每到春天,我在悲憤、惆悵之余,唯一的一點安慰就是幽徑中這一顆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聽到嗡嗡的風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庇纱丝闯觯髡邔γ篮蒙畹南蛲?,以及他和古藤的親密關系。
因為作者非常喜歡這顆古藤,所以當古藤被害時,貌似只有作者一人悲傷?!叭松亟涍€是以個荊棘叢。”從這句話看出作者對生活中美好東西失去的失望。被砍斷的藤蘿,形如吊死鬼一般,沒有了根上養(yǎng)料的供給,它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死去。“古藤上的紫花還在微笑,但它們不久就會微笑不下去,連哭泣也沒有地方了?!笨闯鲎髡咝闹械谋瘧嵟c同情。
關于殺藤兇手,文中明確寫道“毀于愚氓之手”,“不會有任何人關心它的死亡”,還有“在茫茫人世中,爭名于朝,爭利于世”的那些人,“哪里有閑心來關懷一顆古藤的死活呢?”
在這幾個句子里,我讀出了作者心中的憤怒。作者揮舞著筆桿告訴人們:“這古藤的死,預示著這個時代的悲劇,一個民族的悲劇?!弊髡吲Φ厝ナ棺x者們覺醒,希望他們有所改變。
目睹這一悲劇的除作者外,還有燕園中人。不用說,從這點可以看出,作者心靈的高尚以及世人的麻木。我在讀文章最后一段的時候,心中也有一絲悲傷,我要做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細心觀察,慢慢品味人生之美麗。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十二
季羨林老先生是一位有著無窮的人格魅力的學者、教授,他有著豐富的內心和愛心,《幽徑悲劇》是他的一部代表作,歷來為大家所喜歡。學習這篇文章,要求學生對寫作背景和作者有所了解,對“愚氓”這個詞也要有了解。在教學本文時,我作了如下嘗試,現(xiàn)作如下回顧反思。
先讓學生查找資料,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然后閱讀課文,從文中找到表現(xiàn)時間的詞語,知道這棵藤蘿經歷過怎樣的劫難,最后在什么時候被毀的。思考作者這樣寫的用意,然后帶著這個問題再讀課文。
文中兩次寫到藤蘿,分別對藤蘿的美麗和被毀后的慘狀進行了描寫,在寫藤蘿的美麗之時,又將它與其他被毀的藤蘿作了對比,針對這一點,我先讓學生抓住具體語句,賞析領略藤蘿之美,體會作者對藤蘿的情感。然后再讓學生賞析被毀后的慘狀,感受作者內心的悲傷。最后讓學生以藤蘿的身份和口吻,對那些“愚氓”控訴內心的悲傷。再次感受作者內心。
文中除了作者,還提到了另外幾個人,“愚氓”、“偉人”、“世人”,對于這些人物,作者又是怎樣的情感呢?我先讓學生結合具體語境,找到相關語句,談談自己的看法,互相糾正補充,最后明確,原來作者用了反語的手法,對這些人,作者都是持否定的態(tài)度。在此基礎上,再讓大家探討分析作者是怎樣的人,并對中心有更深入的理解。
應該說,這篇文章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是一個挑戰(zhàn),但在充分的預習和引導的基礎上,學生還是能體驗感受,并較好地進行理解感悟,體會作者的情感,理解中心。如果能適當?shù)匮a充課外關于藤蘿的材料,再次進行對比閱讀的話,我想效果會更好!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十三
幽徑中的幽靜古藤在展示著他那獨特的美,在向人傾訴著十年浩劫的悲劇,在向人講述著中國的風云變化??伤?,最終還是死了,死在了那些爭名于朝,爭利于市愚氓人手中。
現(xiàn)在,久居都市的人們,已經很少注意到路旁為人們增添綠色的植物,甚至有人會覺得:“奧?馬路旁邊還有樹?”如今的城市中,賣得營養(yǎng)品很多,人們都靠吃這些老保證自己的身心健康,而誒我們制造、過濾氧氣的植物,已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
再者說,大街上行人腳步匆匆,心事重重,哪里還有閑心注意路旁為我們提供賴以生存氧氣的植物?在大街上,之見得萬人游逛,卻不見一個佇立在樹下。
一年到頭,只有植樹節(jié)時人們才去關心它們。而這,也不是人們所情愿的,大多都是單位、企業(yè)組織員工們植樹。而這時,商家們也找住了時機,拼命地把樹苗的價錢提高,達到自己的利益。
當今的世界,人類主宰了地球。因此,一場戰(zhàn)斗展開了,人們都為了爭奪錢、權而不惜一切代價。不停地破壞自然之美。就這樣,季羨林老先生親眼目睹了古藤的死亡。
戰(zhàn)爭是可以停止的,那人們,何時才能停止這場戰(zhàn)爭呢?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十四
國學大師季羨林寫過一篇文章,名為《幽徑悲劇》。如果時隔十年再來重新品讀這篇文章,會發(fā)現(xiàn)這是多么切合當下的社會生活現(xiàn)狀啊。
燕園中的幽徑,每天都有許多人來來去去地走過,但是心思細膩者,無幾。只注意前方的路,只看到前方的光芒四射,卻絲毫沒有感受到角落中渴望救助的呢喃?;蛟S按照成功學的種種理論,這是目標,是堅持,做大事就該心無旁騖,一沖到底??墒聦嵤?,這樣的人,雖然成了大事,但是沒有發(fā)現(xiàn)生活中美的眼睛,不懂山水,不懂花鳥,不懂放松。就如同古時的老夫子,我們姑且稱之為古代的“校長”吧,以嚴厲而聞名,戒尺教鞭樣樣齊全,打起來可真沒個輕重的,僵硬的面孔,僵硬的話語,也難怪魯迅先生對這種封建教育十分批判。但是今天的校長們呢,個個都在相互比較,比誰更幽默,比誰更受學生歡迎,演講生動精彩,舉的事例讓人或感動,或震驚,或憤怒,或大笑。這說明什么?說明現(xiàn)在的人們和以往不同,我們開始慢慢注重心靈和情感方面的教育或體驗,不再一味地追求經濟發(fā)展而導致整個社會毫無生氣。
我們一家昨天去公園散步,看到一群年輕媽媽在為她們的女兒摘花,那些開得正艷的月季,就這么被拔了起來,被呆在了本不該是它們呆的地方。母親在我身邊哀怨地說道:“可惜了這么漂亮的花兒?!闭f完便別過頭去,不愿再看。這時,我對母親竟有一種特別的敬意了,也許自小就在深閨中的母親,對這些東西特別敏感吧。
我盼望著有一天,季老說的“十字架”會交給我們每個人來背負。這是一種社會對于自然的愧感。
在這兩天,老師一共花了三堂課的時間,來為我們解讀《幽徑悲劇》這篇文章。讓我覺得這篇文章非同小可,應該比其他一些重要的文章還要加深學習才行。所以,我開始仔細地品讀尋找一些對我有幫助的地方學習、借鑒,以幫助我在寫作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
文章從用詞來說,在大量的現(xiàn)代語匯之中,兼用一點文言語匯,如“漠然”“瀲滟”“誅伐”“疾趨”“焉知”“愚氓”“奈何”等。同時,也使用了不少成語及一般的四字短語,如:“司空見慣”“等閑視之”“曲徑通幽”“盤曲而上”“魯?shù)铎`光”“閑情逸致”“月白風清”等。而這些詞匯對于我來說有些許還真沒有見過,也不清楚是什么意思,但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我覺得提高了許多。
文章從句式來說,多用對偶或一般的整句,如:“一面傍湖,一面靠山”“林中小鳥,枝頭鳴蟬,仿佛互相應答”“綠葉接天,紅荷映日”“使儒者立怯者強”“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等,寫出當時動蕩社會中的不良現(xiàn)象,用非常委婉的語言描述下來。即使是一般的散句,在變化的句式中,也顯出一種嚴謹。如:“秋天,楓葉變紅,與蒼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包含濃烈”“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任何人關心它的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從而你會看出作者對古藤的`側面熱愛。語言雖然不說,但是已經從問人、人不知道、只有作者一個人知道,說明了古藤的渺小。人們的漠不關心與作者對古藤的情郁于忠。有些句子雖然只是口語,但你也會感到一份純粹和優(yōu)美。如文章開頭所寫:出家門,向右轉,只有二三十步,就走進一條曲徑。顯得十分簡潔、親切,并有一種情味在其中。通過這篇文章我體驗到了寫作也是一種美,并能給人帶來享受。對我今后的作文會有很大幫助,我會把精華灌輸?shù)浇窈笪业奈恼吕飦怼?BR>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十五
幽徑,即窄小的道路。悲劇,即情節(jié)極度悲傷的戲劇。幽徑悲劇給人以非常壓抑和沉重的感受,往往觸動人內心深處的情感。而這種情感往往是一種警示,啟示我們在生活中應該珍惜和把握。在近期的觀劇體驗中,我不禁對幽徑悲劇產生了一些深入的思考,感受到了這種戲劇形式的獨特魅力。以下是我對幽徑悲劇的體會和心得。
首先,幽徑悲劇展現(xiàn)了人性的脆弱和無助。通常在幽徑悲劇中,主人公往往經歷了一系列的不幸和挫折,而這些都是他們無法預料、控制和改變的。比如,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被父親的死、母親的再婚以及朋友的背叛等不幸困擾著,最終陷入了精神崩潰的邊緣。這種無力改變自己命運的感覺無疑是一種無比的痛苦和絕望,讓人深思人生的無常和無奈。
其次,幽徑悲劇揭示了人性的弱點和錯誤。在幽徑悲劇中,主人公往往因為某種錯誤的決策或行為而導致自己的悲劇結局。比如,在《麥克白》中,主人公麥克白因為貪欲和野心,被預言的宿命所迷惑,最終走上了殺人立志稱王的血腥之路,導致自己和家人的慘死。這種人性的弱點暴露了人類對于欲望和權力的無盡渴望,但卻又無法抵擋其帶來的毀滅。
再次,幽徑悲劇反映了社會的黑暗與殘酷。在幽徑悲劇中,主人公往往受到了來自社會的不公正和不道德的對待。例如,在《奧賽羅》中,主人公奧賽羅因為種族歧視和嫉妒,遭受了朋友的背叛、妻子的誤解和社會的譴責,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種對社會黑暗與殘酷的揭露讓我們不禁反思我們自身是否準備好去面對和改變這些問題,以及如何成為一個善良和勇敢的人。
最后,幽徑悲劇啟迪了我們對于人生和命運的思考。通過觀看幽徑悲劇,我們可以明白人生并不總是如我們所愿,遭受不幸和挫折也是人生的一部分。然而,從幽徑悲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主人公們的毅力和勇氣,他們往往在無盡的黑暗中尋找著一線希望,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因此,幽徑悲劇給予了我們對于生活的一種警示和啟迪,教導我們要勇敢面對逆境,堅持自己的信念,并時刻保持一顆追求真理和善良的心。
綜上所述,幽徑悲劇讓我們感受到人性的脆弱和無助、揭示了人性的弱點和錯誤、反映了社會的黑暗與殘酷,并啟發(fā)了我們對于人生和命運的思考。通過對幽徑悲劇的思考和感悟,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和生活,并在面對困境和挫折時,尋找到人生的希望和力量。幽徑悲劇是一座引領我們思考人生的燈塔,讓我們更加珍惜和把握每一個當下。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十六
1、學習本文主要運用描寫和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理解文章揭露了令人無比痛心的愚氓滅美的現(xiàn)實,抒發(fā)了矢志不移地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教學時數(shù)]二教時。
第一教時。
一、導入。
作者簡介。
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作家、學者。
本文寫北大燕園內,作者自家住處附近一條幽徑上的一株古藤蘿的悲劇。作者把這株古藤蘿的悲劇,視為整個幽徑的悲劇,燕園的悲劇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全文共17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6),寫幽徑美景。
第二部分(7―10),寫幽靜藤蘿之美。
第三部分(11―17),寫藤蘿悲劇。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思考:這一部分可分為幾層?怎樣寫幽徑的美景?
這一部分可分為兩層:第一層(1―2),寫幽徑自有來頭,不可等閑視之。第二層(3―6),寫幽徑四季之美。
第二層寫幽徑四季之美。先交代幽徑“一面傍湖,一面靠山”的環(huán)境,然后分從“山上”“湖中”兩個方面寫景物之美。寫山上之美,按時間順序,從“春天”寫到“夏天”,再寫到“秋天”,突出“總有翠色在園”。春天小花的生命燦爛,“過一陣換一個顏色”;夏天綠陰之濃烈,“人們仿佛是在一片綠霧中穿行”;秋天別具一格的生機,“楓葉變紅,與蒼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飽含濃烈”。寫湖中之美,著重表現(xiàn)夏天“綠葉接天,紅荷映日”的“一股無比強烈的生命力”。在分寫山上與湖中春、夏、秋三季景象的基礎上,文章又以一段文字合寫冬天景象,突出“白雪覆蓋”,松柏“綠色更加濃烈”,著意表明雖是隆冬卻并無“蕭索”之感??偲饋砜矗髡邔懹膹街?,更注重表現(xiàn)的是濃烈勃發(fā)的生機。
五、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思考:這一部分怎樣寫藤蘿之美?采用什么方法來寫的?
寫幽徑,其實是為了托出幽徑藤蘿,寫藤蘿不僅是與幽徑的其他“神奇的東西”相比顯得不尋常,而且與燕園的其他藤蘿相比,這一棵古藤蘿也顯得“最得特色”。文中既有側面烘托,又有對藤蘿的正面描寫。文章具體描寫了這棵古藤蘿“盤曲而上”之形,“驀地”撲鼻之香,“萬綠叢中一點紅”之色,甚至還寫了“襲入耳內”的蜜蜂聲,真是有形有色,可觀可聞可嗅,使藤蘿形象立體化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六、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四。
第二教時。
一、復習舊課。
檢查背誦課文最后兩段。
二、繼續(xù)學習第三部分。
思考:作者運用哪幾種表達方式來寫藤蘿的悲?。?BR> 明確:作者主要運用描寫和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來寫。首先描寫了“今年春天”所見的嚇人景象“成了吊死鬼”,而尚未知道“自己賴以生存的根干已經被砍斷”的花朵“還在綠葉叢中微笑”,這種景象令人無比震驚、害怕和痛心。從此以后,“我真有點怕走”這條幽徑。文章具體描寫了“非走不行的時候”,“我就緊閉雙眼,疾趨而過”的景象,渲染了“我簡直是悲哀至極”的心情,又具體摹狀了“我隱約聽到”的“古藤的哭泣聲”,又以議論之筆,指出二三百年來“閱盡人間滄桑,卻從無害人之意”,只是“為人間增添美麗的藤蘿”感到萬分委屈,又投訴無門,孤立無助,只有哭泣,哭泣等,這一切筆墨,充分表現(xiàn)了真、善、美毀于愚氓之手的悲劇,抒發(fā)了強烈的痛悼之情,有著催人淚下的筆力。
這一部分的最后,作者從自身的角度論述“我”為古藤傷心的原因。維護真善美的責任,一個倔強的老人,表現(xiàn)了矢志不移的決心。
三、品味語言。
揣摩下列語句,回答問題:
1、每到春天,我在悲憤、惆悵之余,唯一的一點安慰就是幽徑中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聽到嗡嗡的蜂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
為什么作者對一棵古藤會產生這樣的感覺?
2、真正的偉人們是決不會這樣的。反過來說,如果他們像我這樣的話,也決不能成為偉人。
作者對他所說的偉人是什么感情?你是怎樣理解的?
3、在茫茫人世中,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哪有閑心來關懷一棵古藤的.生死呢?
作者批評世人缺了點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1、對古藤的感覺,是與特定的環(huán)境分不開的?!敖涍^了史無前例的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這一棵藤蘿成了僅存的一棵,因而也就成了唯一的精神寄托和安慰。
2、作者對他所說的偉人有著鄙視的感情?!斑@樣”是指的是富于感情,具有博愛之心。偉人們決不泛愛生靈,處事鐵面無情,甚至濫殺無辜。作者將“偉人們”置于自己的對立面,無疑懷著鄙視厭棄的感情。
3、作者批評世人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對于自然、對于他人的關愛、自私、冷漠、無情。
四、探究。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作者用“毀于愚氓之手”來概括藤蘿的悲劇,這是非常慎重、準確而發(fā)人深思的。文章寫于1992年,“浩劫”已結束十五六年,改革春風勁吹,取得了重要成績。但是,由于國民素質還需進一步提高,因而出現(xiàn)了“愚氓滅美”的現(xiàn)象。從中可以看到努力實行科教興國、提高國民思想文化和審美素質的重要。
五、小結。
本文描繪了幽徑藤蘿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無比痛心的愚氓滅美的事實,抒發(fā)了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六、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一。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篇十七
家門前的這條小路是如此平凡,就像季羨林先生的《幽徑悲劇》里的小徑,“因為天天見面,也就司空見慣,對它有點漠然了?!遍T前的這條路是用紅色的磚塊鋪成的,因為不斷有鞋子和車輪的踏過、駛過,它已經變得坑坑洼洼,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滿臉皺紋。但是,它卻留下了我許多美好的回憶。如果說季老先生的那條幽徑是悲劇的話,那這條路就是喜劇了。
這條路鋪成的時候,我才學會走路。聽媽媽說,那時候,她總是領著我在這條路上練習走路。媽媽讓我站好,然后自己后退幾步,蹲下,我踉踉蹌蹌地撲到媽媽的懷中。
小時候,一到晚上,我就和爺爺拿著小板凳坐在小路邊,看著天上的星星和月亮,聽爺爺講《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的故事。這條小路和我一起認真傾聽著爺爺動人的故事,嫦娥姐姐為不讓壞人吃下仙藥而自己吃下仙丹,飛向了寒冷的月宮而不能與家人團聚了。無情的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織女的家庭,從此天河兩隔,難得團聚,我們聽得好感動,好傷心。
大概在四年前,小路邊有一棵石榴樹,一到秋天,樹上就掛滿了只有雞蛋大小的紅石榴,像一盞盞小燈籠,我們這群孩子看到這么美的石榴樹,不忍心摘下這些紅通通的“小燈籠”,只是輕輕地摸一摸它。到了冬天,石榴樹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我們看了都覺得心疼,便把彩帶系在樹枝上,小石榴樹又充滿了生機。大家都在小路上嬉戲、打鬧,好不熱鬧??墒遣痪煤?,因為路太窄影響交通而被砍掉了,伙伴們也不常來玩了,小路顯得寂寞。為了讓小路恢復往日的生機,我在路旁種了些迎春花,現(xiàn)在的小路又和從前一樣生機勃勃了。
踩著小路我一天天長大。我也越來越懂得,美的事物絕不可毀滅,世界上應多一些真善美,少一些假惡丑。
這條路留給我的回憶真的很多,它見證了我的成長!
上一頁2下一頁。
@_@我是分割線@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