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校長家長會講話稿(大全8篇)

字號:

    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xù)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好的觀后感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觀后感文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挠^后感優(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100字篇1
    幾代航天人,一個強國夢。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勛已經(jīng)牢牢銘刻在新中國史冊上,建國初期中國航天從零起步,從身在大洋彼岸的錢學森沖破百般阻撓回國筑夢,到以孫家棟為代表的中國第二代航天人,將我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發(fā)射升空,用無線電傳播出的歌曲《東方紅》,再到第五代航天人逐步完全自主研發(fā)出載人航天技術(shù),“嫦娥”“天問”“祝融”呼嘯而來,“中國印跡”如今已閃耀蒼穹,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級計算、量子信息等領(lǐng)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中國航天,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和生命換回來的,無論是“兩彈一星精神”,還是“載人航天精神”,都將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天高地迥,始覺宇宙之無窮。歸航不是終點,對于宇宙的探索,我們一刻未曾停歇。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組”即將搭乘神舟十三號飛船即將啟航,開啟為期6個月的太空之旅。不斷接續(xù)的載人航天精神,必將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wěn)更遠,實現(xiàn)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100字篇2
    逐夢蒼穹,激蕩輝煌。聶海勝、劉伯明、楊洪波,神舟十二號名單揭曉,在網(wǎng)絡引來一大波仰慕者和敬仰者,紛紛表達了對中國航天人的崇高敬意與美好良愿??萍寂d國,航天之夢,寄托了億萬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承載了中華民族富強繁榮的壯麗追求。航天之夢是中華民族復興夢的重要內(nèi)容,上天攬月、征途星辰、浩瀚無邊,似乎有種冥冥之中的隱喻,折射出在中華民族這艘巨輪堅強引領(lǐng)下,神舟飛船楊帆啟航、刺破蒼穹、直射牛斗,象征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開拓創(chuàng)新、拼搏進取的民族品質(zhì)和精神品格。
    哲人說,激蕩向上的民族,有腳踏實地、埋頭拉車的人,更有仰望星空、耕耘星海的人。中國航天人正是那些征戰(zhàn)星空、手摘星辰的英雄,中國航天精神正是攻堅克難、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不求安逸、艱苦卓絕的精神寫照,熔鑄于中華民族精神譜系的價值底座,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振興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奏響宇宙強音。科技引領(lǐng),神舟飛行,從家國天下、到人類命運、又到民族復興,一個個巨大的命題,在航天事業(yè)上交織絢爛,筑起中華民族獨特的價值脊梁與民族品性。
    星海映照征途,奮斗逐夢前行。星海征途同新時代長征路一樣,代表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的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初心意愿、時代使命和歷史重擔,統(tǒng)攬“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不懼風險挑戰(zhàn)、不畏苦難艱辛,中國共產(chǎn)黨的掌舵領(lǐng)航、中國人民的勠力同心、中華民族的堅挺不屈,書寫了戰(zhàn)勝一切困難、迎接一切挑戰(zhàn)、創(chuàng)造一切勝利的人間奇跡。站在“兩個百年目標”交匯、“兩個五年規(guī)劃”交疊的歷史關(guān)口,闖出心路、開好新局、走穩(wěn)征程,以神舟出征為象征和指引,中華民族必將能夠開創(chuàng)更加輝煌的未來。
    初心熠熠,使命昭昭。明天的神舟十二號猶如一把長劍,必將能夠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標和重大任務,在浩瀚無邊的星空激揚中華民族的夢想,揚起五星紅旗的光彩奪目,彰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生生不息、追求遠大的血脈基因。億萬仰望,承載厚望;星空璀璨,大地牢固。跨越星空和大地的兩個維度,集合初心和使命的兩股動力,航天精神同脫貧攻堅精神、疫情防控精神等匯聚起中華民族精神體系,成為朝著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初心使命的價值導向、思想指引和動力源泉,必然能夠激越建功立業(yè)、接續(xù)奮斗、矢志不渝的精神底氣。
    信仰,是最亮的星。為何中華民族能夠從近代沉淪中,實現(xiàn)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偉大飛躍。蘊藏其中的一條最鮮明的邏輯和內(nèi)核,正是因為中華民族是最有信仰、最有信念、最有信心的民族。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堅強有力領(lǐng)導下,以馬克思主義為信仰、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為信念,中華民族有了曙光和指南,光彩奪目的新中國史、翻天覆地的改革開放史,猶如神舟出征的征途一樣,星光璀璨、熠熠生輝。歷史必將見證,時代必將銘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將在不久的未來成為現(xiàn)實,成為彪炳史冊的萬古奇跡。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100字篇3
    古時候,人們總是想把一些探測器送上太空。不過,功能單一,并不能完成人們對太空的探索。于是,人們開始想辦法:怎么讓人上天!我們這次采用的是“長征二號火箭”和“神州十二號飛船”組成。
    上一次太空,要花費很多錢,如果只上去三四個小時又覺得不劃算,我們想建一個像酒店一樣能讓宇航員住的地方,就是空間站。
    按照計劃,空間站一共由五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載人飛船”,主要接送宇航員;第二個是“問天實驗艙”,是用來做一些地球上完成不了的實驗;第三個是“夢天實驗艙”,和“問天實驗艙”差不多,也是用來做實驗的;第四個是“天和核心艙”,我們國家的宇航員就是住在這里面;第五個就是“貨運飛船”,主要是負責運送各種物資的。不過,這個計劃還沒完全完成,現(xiàn)在的空間站只有兩個部分:“天和核心艙”和“運貨飛船”。據(jù)說,在2022年的時候,空間站就能補齊了。
    傳說有個廣寒宮,是在月球上的,而咱們的空間站是飄在太空里的。太陽每天都會朝地球放射“能量”,不過我們在地球上曬太陽時,太陽離我們較遠,危險不大。宇航員在太空中曬多了太陽可能會得癌癥,所以規(guī)定空間站不能高于地球1000千米??茖W家們在考慮到經(jīng)費、實驗效果等各種因素,最終,把空間站定在了離地球400千米的太空。
    在地球上,你扔的東西都會掉到地上,這就是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如果,我們站在平地上扔東西,就會下落;那要是我們把飛船以非??斓乃俣取皝G”上去,它下落的程度,就和地球的弧度保持一致,那飛船就可以沿著地球飛了??臻g站飛得很快,一個半小時就能轉(zhuǎn)地球一圈。
    從古至今,人來想要在地球上看整片天那是不行的。如果從空間站上就看的一清二楚,因為站得高,看得遠。
    太空環(huán)境下能做一些地球上做不了的實驗,比如說找出一些比手機芯片更緊密的芯片,或是一些環(huán)境下能變色的東西。
    這次的宇航員上太空主要有幾個小目標:住上三個月左右;調(diào)試一下各種設備;做一些不可思議的實驗;出艙看太空和空間站的全貌。
    中國的空間站,讓我們能探索太空更多的奧秘。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100字篇4
    偉大的事業(yè)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guān)、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這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每個黨員干部去學習,我們更應該把這種航天精神融入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去。
    今天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有良好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huán)境,我們沒有經(jīng)歷過苦難。相比那些航天英雄,他們都是通過嚴酷的訓練和殘酷的選拔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在太空中,身處那樣惡劣的壞境也依然堅持奮斗,自強不息,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更應以他們?yōu)闃s,以他們?yōu)榘駱?,學習他們的拼搏精神和愛國精神,深入學習黨章黨規(guī)和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爭做合格黨員。
    要做一名合格黨員,就要在生活、工作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逃避,不退縮,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于勝利。就像航天員要在嚴峻的環(huán)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huán)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各個難關(guān)。探索無垠的太空是航天人永無止境的事業(yè),學習航天精神是我們共產(chǎn)黨員的任務。
    成功實踐告訴我們,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航天精神永遠是我們戰(zhàn)勝一切困難、奪取勝利的重要法寶。有了這種精神作支撐,我們的民族才能自立自強,我們的國家才能發(fā)展進步,我們的事業(yè)才能永葆生機與活力。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的航天精神,爭做合格黨員,把它轉(zhuǎn)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動力,早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100字篇5
    太空授課的“選題”條件是實驗所需的材料和設備必須安全可靠、質(zhì)量小、體積小、功耗小、對航天員健康無影響、不會污染座艙環(huán)境等;當然,也要考慮創(chuàng)意新穎、簡單可行、不需要花費航天員很多時間等因素。
    “當時還設計了一個磁鐵實驗,但考慮到磁鐵可能對航天器內(nèi)部儀器和設備產(chǎn)生影響,所以這個實驗被放棄了?!饼嬛蒲a充道,此外,化學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為了安全起見,太空里的化學實驗通常在實驗柜或者手套柜進行,難以向地面學生呈現(xiàn),因此挑選物理實驗作為太空授課的內(nèi)容更具安全性和可視化。
    為做好中國首次太空授課科普教育活動,當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lián)合教育部、中國科學技術(shù)協(xié)會等部門對活動進行了系統(tǒng)、周密的策劃,完成了課件、教具制作和地面課堂的準備工作,航天員還為此進行了專題準備。
    由于天宮一號是精密飛行器,航天員的授課活動必須小心謹慎,既不能動作幅度太大,干擾到正常飛行,還要當心漂浮的實驗器材、液滴影響到航天器安全。
    作為主講人的航天員王亞平,在備課時沒少下功夫。她精心準備授課內(nèi)容,向?qū)I(yè)教師虛心請教講課技巧。指令長聶海勝擔任太空課堂的助教,負責配合王亞平管理教具,維護課堂秩序。航天員張曉光幾乎是被“捆”在艙壁上聽完這堂課的,因為擔任攝像師的他,要想在失重環(huán)境下保持平衡,必須用束縛帶把自己固定在艙壁上,才能在用手持攝像機的情況下,保持長時間穩(wěn)定拍攝,把太空授課的精彩圖像傳回地面課堂。
    “未來的太空授課將會有更多、更新穎的實驗內(nèi)容和形式。例如天地對比實驗,比較蠶或蜘蛛在太空與地面吐絲的區(qū)別,觀察蝴蝶在太空中如何飛舞等?!饼嬛平榻B,我國有關(guān)部門也已開始組織青少年設計太空實驗,并定期請專家評審,優(yōu)秀的實驗方案未來有望在中國空間站上實施。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