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運動教案反思(熱門17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要注意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合理安排教學步驟。教案應當根據(jù)不同教學階段和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次的安排。小編整理了一些來自專家的教案范文,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示和借鑒。
    機械運動教案反思篇一
    傘作參照物時他是_____________的'。
    作參照物的。
    3.完成下列單位換算:。
    54千米/時=______________米/秒;20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時。
    正確的是:()。
    a.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
    b.一定是變速直線運動。
    c.可能是勻速直線運動也可能是變速直線運動。
    d.以上說法都不對。
    5.在勻速直線運動中,下列關于公式v=s/t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速度v與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與路程s、時間t都沒有關系。
    c.當速度v一定時,路程s與時間t成反比。
    d.速度v與時間t成反比。
    6.一物體做直線運動,它在前2秒的平均速度是6米/秒,后4秒內的平均。
    速度是3米/秒,則該物體在6秒內的平均速度是:()。
    a.3.5米/秒b.3.75米/秒c.4米/秒d.4.5米/秒。
    7.光從太陽到地球所需時間為8分20秒,求: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
    8.一列長310米的火車,用13米/秒的速度勻速通過一隧道需要1分10秒的時間,求隧道的長度。
    機械運動教案反思篇二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2.(2014?江西)如圖所示,是一個小球在相同時間間隔里運動情景的物理模型圖,對這個小球的運動情景描述正確的是()。
    x表示超聲波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則該被測汽車速度是(假設超聲波的速度為340米/秒,且保持不變)()。
    10.(?永春縣校級自主招生)如圖所示,靜止的傳送帶上有一木塊正在勻速下滑,當傳送帶突然向下開動時,木塊滑到底部所需時間t與傳送帶始終靜止不動所需時間t0相比可能正確的是()。
    底片上移動的距離不大于0.1mm,
    否則底片上的像就會模糊.已知汽車的車身長為3m而底。
    )
    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裝置.其工作原理如圖(a)所示,電源、電流表、定值電阻和壓敏電阻由導線連接成一個串聯(lián)電路,壓敏電阻和一塊擋板固定在絕緣小車上,中間放置一個可活動的絕緣球,壓敏電阻不受力時,電流表示數(shù)為i0,小車運動狀態(tài)變化會引起電流表示數(shù)變化.如圖(b)所示是某次小車向右作直線運動時電流隨時間變化圖象.下列有關該次小車運動狀態(tài)的判斷正確的是()。
    14.(?廬江縣校級模擬)觀察和試驗是學習物理學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據(jù)你的觀察和生。
    15.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兩輛汽車,甲車上的人看到路邊的樹木向北運動,乙二.填空題(共3小題)。
    (2)列車出站時,安全線內的壓強比安全線外的壓強.列車行駛過程中,若。
    以座椅上的乘客為參照物,列車是。
    18.(?雞西)在下列列車發(fā)展過程中有代表性的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a、它們的機械效率越來越高;
    b、行駛時,它們與軌道間都有摩擦;
    c、從列車發(fā)展趨勢看它們的速度越來越快;
    d、從能量轉化的角度看,它們行駛時都是由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二.解答題(共12小題)。
    19.(2014?湘潭模擬)小明為了探究物體運動速度與運動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在課外實踐活動中,選用了兩輛不同規(guī)格的四輪驅動模型車a和b,在實驗室做了探究實驗.實驗中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2)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分析出兩輛車處于靜止狀態(tài)還是做勻速直線運動或變速運動?
    20.(?資陽)一列長為l=1500m的貨運列車,在平直的軌道上勻速行駛,運動中所受阻力為f=4×10n.在要通過某長度為l=600m的跨江大橋時,為提醒大橋上鐵軌兩旁的行人注意,處于車頭的司機在機車到達橋頭時拉響汽笛,位于車尾的押運員經(jīng)過t1=4s聽到汽笛聲,已知空氣中聲速為v1=340m/s,求:
    (1)列車機車提供的牽引力f;
    (2)列車的行駛速度v2;
    (3)列車通過大橋的時間t2.。
    21.(?河南)步行不僅是一種簡易的健身運動,而且還能方便地對一些長度進行估測.。
    (3)小華根據(jù)自己的腿長和步距畫出了圖所示的步行示意圖,對步行時重心的變化進行了分析,當兩腳一前一后著地時重心降低,而單腳著地邁步時重心升高,因此每走一步都要克服重力做功.如果小華的質量為50kg,請根據(jù)圖中小華測量的有關數(shù)據(jù),計算他每走一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g取10n/kg)。
    機械運動教案反思篇三
    三、作圖與實驗題(10分)。
    1.小明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是______(1分).
    2.某班同學用皮尺和秒表測平均速度時,四位記時員記錄了小明同學跑步通過10m、20m、30m、40m處的時間并列于下表:(3分)。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出小明同學下列跑步的平均速度:
    (1)從起點到10m處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
    (2)從10m處到30m處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3)從30m處到40m處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3.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3分)。
    1.本實驗的原理:;。
    2.本實驗除圖2所示的器材外,還缺;。
    3.用刻度尺測出s=78cm,用停表測出t=2s,則本實驗中的平均速度=m/s。
    4.一個小球從斜面滾下,用閃頻照相機每隔0.1s。
    拍攝一次,記錄小球運動情況的照片如圖。
    中速度越來越_____。(3分)。
    圖2四、應用與創(chuàng)新(25分)。
    3.(9分)在火車站,通??煽吹搅熊囘\行時刻表。t13列車由北京開往上海,t14列車由上海開往北京,這兩次列車每天各發(fā)一列車。自北京到上海鐵路線長1462krn,請根據(jù)下表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
    北京與上海之間往返的t13、t14列車運行時刻表如下:
    (1)t13、t14列車運行時間是否相同?這兩次車全程運行時間差是多少?
    機械運動教案反思篇四
    1.兩個同學并肩走在林蔭路上,若相對于路面或路旁的樹木來說兩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對于其中的一個同學另一個同學是_________的。
    2.坐在行駛汽車上的人說路旁的樹在向后退,他是以_________為參照物的;他又說旁邊座位上的乘客是靜止的,他又是以_______為參照物的。
    3.某人5分鐘步行通過的路程是0.9千米,則此人步行時的速度為______米/秒,合_____________千米/時。若以這樣的速度行走半小時可以通過____________米的路程。
    機械運動教案反思篇五
    20xx年3月16日周五,今天上的是機械運動第二課時,講新課前,先進行上節(jié)課知識點的回顧,進行回顧的過程中,部分同學對參照物的理解仍然有所欠缺,不知道怎么準確去判斷參照物。課后的習題仍要加強。然后進行新課的講解,課堂上,先問學生,學校馬上要召開運動會了,陳老師是如何選拔運動員的。讓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羅列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如何給出這兩種方法選拔出來的運動員的成績,讓學生比較每一種方法下運動最快的運動員是誰,之后,讓學生比較這兩種方法下,兩個運動員運動的快慢,這時就需要學生計算并思考,對于有兩個變量的情況下如何能夠比較兩人的運動快慢呢?需要用到一個新的物理量即速度,以此講述速度的定義及其物理意義,然后反過來讓學生兩解決剛剛留下來的問題。之后對于速度的單位間的換算進行講述,讓學生明白單位間的換算該如何進行。
    機械運動教案反思篇六
    二、單選題(2分×16=32分)。
    1.正常人平時步行的速度大約是()。
    a.1.2m/sb.12m/sc.1.2cm/sd.1.2km/s。
    2.小明為了測自己步行的速度,他從400m跑道的起點從8時10分0秒開始記時,沿著跑道走一圈到終點(即起點),表針指到8時18分20秒,則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a.1.25m/sb.0.73m/sc.0.67m/sd.0.8m/s。
    3.坐在逆水航行的輪船中的乘客,認為自己是靜止的,他選取的參照物是()。
    a.河岸上的樹b.船艙c.迎面駛來的船d.河水。
    4.一輛長30m的大型平板車,在勻速通過70m長的大橋時,所用時間是10s,它以同樣的速度通過另一座橋,用了20s的時間,那么這座橋的長度是()。
    a.140mb.170mc.200md.230m。
    5.如右圖測量木塊長度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6.如下圖是用厚刻尺測量木塊的長度,正確的測量圖是:()。
    7.某同學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作出如下的記錄()。
    a.(1)和(3)b.都符合要求c.(2)和(4)d.(1)和(4)。
    8.若四次測量一本書的寬度記錄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則這本書寬度平均值是()。
    a.12.38cmb.12.365cmc.12.36cmd.12.37cm。
    9.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公共汽車中的乘客,相對于下列哪個物體是運動的()。
    a、這輛公共汽車的車廂b、坐在車內椅子上的乘客。
    c、在旁邊走過的售票員d、關著的車門。
    10.1600000um可能是()。
    a.一個人的高度b.一本書的長度c.一個籃球場的長度d.一座山的高度。
    11.在運動會跳遠比賽中,用皮卷尺測量比賽成績,若測量時將皮卷尺拉得太緊,測量值會()。
    a.變大b.變小c.不變d.都有可能。
    12.坐在逆流而上的船中的乘客,我們說他靜止是以下列什么物體為參照物的()。
    a.河岸上的樹b.河水c.迎面駛來的船d.船艙。
    13.有位詩人坐船遠眺,寫下了著名詩詞:“滿眼風光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詩人在詩詞中前后兩次對山的運動的描述,所選擇的參照物分別是()。
    a.風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風和地面。
    14.坐在汽車里的乘客、司機和路旁的孩子們有如圖所示的對話,正確的是()。
    a.孩子們認為汽車前進得快,是以汽車為參照物的。
    b.不論選什么作為參照物,乘客都是不動的。
    c.司機說乘客沒動,是以汽車為參照物的。
    d.圖畫中的人物都是以地面為參照物來判斷運動與否的。
    15.第47屆世乒賽,國際乒聯(lián)做出重大改革:為了。
    增加乒乓球的可觀賞性,將乒乓球改為“大球”。這里所說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徑增加了()。
    a.2cmb.2mmc.2μmd.2dm。
    16.三個人做勻速直線運動,甲步行速度是3千米/時,乙在2分鐘內走126米,丙行進的速度是1米/秒,比較三人的速度大小,則()。
    機械運動教案反思篇七
    2、會選擇參照物描述機械運動,會根據(jù)對運動的描述指明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3、會運用速度公式解決生活問題。
    2、研究物體運動的相對性。
    1、參照物的概念。
    2、理解物體運動的相對性。
    3、應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
    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一)自學互動一長度時間及其測量。
    一.知識回顧。
    1、長度單位國際單位為______,1nm=m,1微米=米;時間的國際單位為________,其它的單位有_____________。
    2、正確使用刻度尺方法:(1)選:觀察刻度尺的和,根據(jù)測量的選擇合適的刻度尺。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的程度是由______決定的。(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時,刻度尺要與被測長度_______,且尺的______要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3)讀: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要估讀到分度值的。(4)記:測量值分為_______、_______兩部分,如測得結果為23.32cm,則此刻度尺分度值為_____________。
    3、減小誤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于所選擇的______而言的。物體相對于參照物有的變化,就說它是運動的,相對于參照物的變化,就說它是靜止的。
    5、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1);(2).
    6、速度:(1)定義:速度是表示物體________的物理量。在勻速直線運動中,物體在叫做速度;(2)計算公式:速度=,用符號表示;(3)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物理意義是。1km/h=m/s.
    7、勻速直線運動:快慢______、經(jīng)過的路線是______的運動。
    8、平均速度:物體通過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與_____的比值。
    二.考點點擊。
    考點1:時間和長度的估計與單位。
    1.下列各過程經(jīng)歷的時間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臟跳動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個哈欠。
    (3)一張紙厚度約75_________;⑷脈搏跳動一次所需的時間約為0.015_________。
    3.某物體直徑為125nm,該物體可能是。
    a一個籃球b一個乒乓球c一根頭發(fā)d一種病毒。
    考點2:刻度尺的使用。
    4.某同學測量長度的方法如圖所示。他在測量中的錯誤有: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5.在學校“運用物理技術破案”趣味游戲活動中,小明根據(jù)“通常情況下,人站立時身高大約是腳長的7倍”這一常識,可知留下圖中腳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約為()。
    a.1.65mb.1.75mc.1.85md.1.95m。
    6.用a、b兩把刻度尺分別測量同一木塊,你能讀出測量值嗎?
    考點3:誤差與減小誤差。
    7.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
    a.誤差是未遵守操作規(guī)則產(chǎn)生的b.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減小誤差。
    c.誤差就是實驗中產(chǎn)生的錯誤d.只要選用精密測量儀器,認真測量,可避免誤差。
    8.一位同學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測量一物體長度,各次測量結果分別是5.43cm、5.45cm、5.46cm、5.44cm,則此物長應是()。
    a、5.44cmb、5.45cmc、5.46cmd、5.445cm。
    考點4:長度的'特殊測量。
    9.要測量1分硬幣的厚度,使測量結果的誤差較小,下列方法中的選項是()。
    a.用刻度尺仔細地測量硬幣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測量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別測出10個1分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
    在鉛筆上,該銅絲直徑為mm.
    考點5:靜止與運動的判斷。
    11、小紅在路上騎自行車,若說她是靜止的,則選擇的參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來的行人b.路旁的樹木c.小紅騎的自行車d.從身邊超越的汽車。
    12.坐在長途汽車上的乘客,看見前面的卡車與他的距離保持不變,后面的自行車離他越來越遠.若以卡車為參照物,自行車是_______的,長途汽車是_________的.
    13.在《刻舟求劍》的故事中,行船時,乘船的人在船上刻下了劍落水時的位置;當船??康桨哆吅?,在所刻記號下方的水中尋找劍,卻找不到,這說明。
    14、通過電視,我們看到“神舟七號”飛船中的一個情景:翟志剛放開了手中的飛行手冊。綠色的封面和白色的書頁,在失重的太空中飄浮起來并懸停在空中。這時的飛行手冊相對于______是靜止的,相對于______是運動的.
    15.位于市中心的商業(yè)大樓建有觀光電梯,乘客在隨電梯豎直上升的過程中,可透過玻璃欣賞到樓外美麗的城市景色.分析這一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以地面為參照物,乘客是靜止的b.以電梯為參照物,乘客是靜止的。
    c.以地面為參照物,電梯是靜止的d.以乘客為參照物,地面是靜止的。
    判斷物體運動還是靜止,首先選擇,然后看研究對象相對于是否有變化。同一研究對象,由于選擇的不同,判斷的結果也不相同,叫做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機械運動教案反思篇八
    2、知道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
    1、觀察實驗能力:能從生活中觀察到物體的實例.
    2、思維能力:判斷和分析,結合參照物的知識分析運動和靜止的情況.
    3、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釋、判斷自然界中的運動現(xiàn)象.
    1、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的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科技意識,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從實例中引出了物體運動的問題,并稱物體位置的變化為,再推廣到自然界的實例中.參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實例引出,并聯(lián)系實際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實例,要求學生會聯(lián)系實際判斷已知參照物的情況下物體的運動情況和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的參照物.在此基礎上,感性的分析了勻速直線運動,并說明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即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深化,最后分析我國發(fā)射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并思考一些問題.
    盡量不加深課本上的內容,而應當多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由實踐中學習的習慣,加深一些物理學習方法的體會.
    通過討論引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直接界定物理學中的,對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應當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并由此引出參照物的概念,關于參照物的問題要由學生列舉實例,學生分析,教師可以做評價,最后總結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內容的教學中可以使用適當?shù)拿襟w資料,例如可以用課本的配套錄像帶"運動的相對性"并回答本節(jié)的練習.
    勻速直線運動的教學,觀察和分析課本上的實例,說明這是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由學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加深學生對勻速直線運動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給出定義.定義中只須講清快慢不變,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學單元分析。
    本節(jié)教學重點是參照物的教學,關于參照物要求能夠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擇的參照物和知道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
    教學過程分析。
    一,
    討論引入新課,學生閱讀教材的內容和提供的參考資料,閱讀問題是:什么叫;舉例說明自然界中的;課桌、房屋是否做,為什么;能舉出絕對不動的例子嗎.
    對學生列舉的示例可以進行分析,注意講解的問題: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宇宙是運動的,其中的所以物體都是運動的.
    二,參照物。
    說明日常生活中對一些現(xiàn)象的解釋,并進一步引出了參照物的概念,講解時注意的問題是:通過實例分析,說明不同的人對運動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們對運動描述所選擇的標準不同,我們把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由學生列舉實例說明當選不同的參照物時,同一物體的運動的情況,并深入分析選其他參照物時的運動特點.
    分析兩類實例:已知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根據(jù)描述的運動情況判斷選擇的參照物.由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教師提供參考示例學生分析,也可以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由學生組成小組,自行設計問題,討論,由教師評價.提供一些參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這句話是以什么做參照物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總是靜止在地球的某處上空,這是以什么做參照物”、“以太陽做參照物,地球同步通信衛(wèi)星的運動情況怎樣”、“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句歌詞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選的參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勻速直線運動。
    觀察一些實例,可以提供錄相和視頻文件、圖片讓學生思考這些運動的特點,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他們發(fā)現(xiàn)其中的共性,總結出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講解時,要注意勻速解釋成快慢不變,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學生形成對勻速的感性認識,并說明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而物理研究問題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的.
    對于想想議議中的問題,可以提供學生自然科學中的圖片資料,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在課前就布置查閱資料的預習內容,要求查找關于我國衛(wèi)星發(fā)射的情況和衛(wèi)星運動的資料.
    查閱關于“列車速度”的資料【組織形式】。
    學生小組【參考題材】。
    1.列車發(fā)展的歷史,包括我國的發(fā)展史和世界的發(fā)展史.
    2.各個階段的列車的速度.
    3.各個階段的列車的形式(例如蒸氣機到磁懸浮列車).
    4.世界各地區(qū)對列車發(fā)展的貢獻.【評價方案】。
    1.網(wǎng)上查閱的資料,列出歷史記錄.
    2.資料的豐富性和來源的豐富性.
    3.在此基礎上,看看學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問題.
    機械運動教案反思篇九
    1.
    變速運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機械運動;___________________叫參照物。
    3.物理學中常用速度來表示物體運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作__________________。
    5.速度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式中每個字母分別代表哪個物理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時;1千米/時=___________米/秒。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變速直線運動。
    9.在只要求作粗略研究的情況下,可用__________表示作變速直線運動。
    的物體運動快慢。其公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機械運動教案反思篇十
    2、知道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
    1、觀察實驗能力:能從生活中觀察到物體機械運動的實例。
    2、思維能力:判斷和分析機械運動,結合參照物的知識分析運動和靜止的情況。
    3、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釋、判斷自然界中的運動現(xiàn)象。
    1、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的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科技意識,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從實例中引出了物體運動的問題,并稱物體位置的變化為機械運動,再推廣到自然界的實例中。參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實例引出,并聯(lián)系實際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實例,要求學生會聯(lián)系實際判斷已知參照物的情況下物體的運動情況和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的參照物。在此基礎上,感性的分析了勻速直線運動,并說明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即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深化,最后分析我國發(fā)射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并思考一些問題。
    盡量不加深課本上的內容,而應當多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由實踐中學習的習慣,加深一些物理學習方法的體會。
    通過討論引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直接界定物理學中的機械運動,對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應當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并由此引出參照物的概念,關于參照物的問題要由學生列舉實例,學生分析,教師可以做評價,最后總結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內容的教學中可以使用適當?shù)拿襟w資料,例如可以用課本的配套錄像帶運動的相對性并回答本節(jié)的練習。
    勻速直線運動的教學,觀察和分析課本上的實例,說明這是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由學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加深學生對勻速直線運動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給出定義。定義中只須講清快慢不變,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本節(jié)教學重點是參照物的教學,關于參照物要求能夠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擇的參照物和知道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
    討論引入新課,學生閱讀教材的內容和提供的參考資料,閱讀問題是:什么叫機械運動;舉例說明自然界中的機械運動;課桌、房屋是否做機械運動,為什么;能舉出絕對不動的例子嗎。
    對學生列舉的示例可以進行分析,注意講解的問題: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宇宙是運動的,其中的所以物體都是運動的。
    說明日常生活中對一些現(xiàn)象的解釋,并進一步引出了參照物的概念,講解時注意的問題是:通過實例分析,說明不同的人對運動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們對運動描述所選擇的標準不同,我們把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由學生列舉實例說明當選不同的參照物時,同一物體的運動的情況,并深入分析選其他參照物時的運動特點。
    分析兩類實例:已知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根據(jù)描述的運動情況判斷選擇的參照物。由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教師提供參考示例學生分析,也可以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由學生組成小組,自行設計問題,討論,由教師評價。提供一些參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這句話是以什么做參照物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總是靜止在地球的某處上空,這是以什么做參照物”、“以太陽做參照物,地球同步通信衛(wèi)星的運動情況怎樣”、“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句歌詞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選的參照物各是什么”等。
    觀察一些實例,可以提供錄相和視頻文件、圖片讓學生思考這些運動的特點,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他們發(fā)現(xiàn)其中的共性,總結出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講解時,要注意勻速解釋成快慢不變,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學生形成對勻速的感性認識,并說明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而物理研究問題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的。
    對于想想議議中的問題,可以提供學生自然科學中的圖片資料,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在課前就布置查閱資料的預習內容,要求查找關于我國衛(wèi)星發(fā)射的情況和衛(wèi)星運動的資料。
    查閱關于“列車速度”的資料。
    學生小組。
    1、列車發(fā)展的歷史,包括我國的發(fā)展史和世界的發(fā)展史。
    2、各個階段的列車的速度。
    3、各個階段的列車的形式(例如蒸氣機到磁懸浮列車)。
    4、世界各地區(qū)對列車發(fā)展的貢獻。
    1、網(wǎng)上查閱的資料,列出歷史記錄。
    2、資料的豐富性和來源的豐富性。
    3、在此基礎上,看看學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問題。
    機械運動教案反思篇十一
    2、知道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
    1、觀察實驗能力:能從生活中觀察到物體機械運動的實例.。
    2、思維能力:判斷和分析機械運動,結合參照物的知識分析運動和靜止的情況.。
    3、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釋、判斷自然界中的運動現(xiàn)象.。
    1、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的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科技意識,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二,參照物。
    板書設計探究活動【課題】。
    查閱關于“列車速度”的資料【組織形式】。
    學生小組【參考題材】。
    1.列車發(fā)展的歷史,包括我國的發(fā)展史和世界的發(fā)展史.。
    2.各個階段的列車的速度.。
    3.各個階段的列車的形式(例如蒸氣機到磁懸浮列車).。
    4.世界各地區(qū)對列車發(fā)展的貢獻.。
    1.網(wǎng)上查閱的資料,列出歷史記錄.。
    2.資料的豐富性和來源的豐富性.。
    3.在此基礎上,看看學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問題.。
    機械運動教案反思篇十二
    3、知道時間和時刻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訓練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是概念較多,很多知識初中時學過,并且這些知識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建議讓同學自學討論的方法進行,可讓同學提前預習或課上給出時間看書,教師提出一些問題,或讓同學看書后提出問題,展開討論,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結合多媒體資料加深理解和鞏固。
    :質點和位移的概念。
    :位移概念的引入與理解。
    一、參考系:
    (一)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討論.。
    1、什么叫?請舉一些實例說明.。
    3、同一運動,如果選取的參考系不同,運動情況一般不同,請舉例說明.。
    4、選擇參考系的原則是什么?(雖然參考系可以任意選取,但實際上總是本著觀測方便和使運動的描述盡可能簡單的原則選?。?。
    (二)展示多媒體資料,加深理解(穿插在討論問題之間進行)。
    1、太陽系資料:行星繞太陽運轉情況.。
    2、銀河系資料:星系旋轉情況.。
    3、電子繞原子核運轉情況.。
    4、飛機空投物資情況.。
    二、質點:
    (一)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討論:
    2、什么叫質點?
    3、小物體一定能看成質點嗎?大物體一定不能看成質點嗎?請舉例說明?
    4、什么叫軌跡?什么叫直線運動?什么叫曲線運動?
    (二)展示多媒體資料,加深理解.。
    1、火車(200米長)穿山洞(100米長)情況.。
    2、地球公轉及自轉情況.。
    (三)總結提高:
    三、時刻和時間間隔。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討論.。
    2、“現(xiàn)在是北京時間8點整”中“8點”的含義是什么?
    3、校百米紀錄是10.21s、第2s末、第2s內的含義各是什么?
    四、位移和路程。
    (一)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討論:
    1、說“物體由a點移動500米到達b點”,清楚嗎?
    2、如何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
    3、什么叫位移?為什么說位移是矢量?
    4、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區(qū)別?它們之間有關系嗎?
    (二)展示多媒體資料,加深理解.。
    1、從天津到上海,海、陸、空三種路線抵達情況.。
    2、在400米跑道上進行200米跑和400米跑情況.。
    1、請你手托一石子水平勻速前進,突然釋放石子,觀察石子的運動情況?再請站在路邊的人觀察石子的運動情況。二者觀察到的運動軌跡一樣嗎?請解釋原因。
    機械運動教案反思篇十三
    2、知道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
    1、觀察實驗能力:能從生活中觀察到物體的實例。
    2、思維能力:判斷和分析,結合參照物的知識分析運動和靜止的情況。
    3、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釋、判斷自然界中的運動現(xiàn)象。
    1、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的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科技意識,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從實例中引出了物體運動的問題,并稱物體位置的變化為,再推廣到自然界的實例中。參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實例引出,并聯(lián)系實際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實例,要求學生會聯(lián)系實際判斷已知參照物的情況下物體的運動情況和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的參照物。在此基礎上,感性的分析了勻速直線運動,并說明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即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深化,最后分析我國發(fā)射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并思考一些問題。
    盡量不加深課本上的內容,而應當多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由實踐中學習的習慣,加深一些物理學習方法的體會。
    通過討論引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直接界定物理學中的,對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應當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并由此引出參照物的概念,關于參照物的問題要由學生列舉實例,學生分析,教師可以做評價,最后總結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內容的教學中可以使用適當?shù)拿襟w資料,例如可以用課本的配套錄像帶"運動的相對性"并回答本節(jié)的練習。
    勻速直線運動的教學,觀察和分析課本上的實例,說明這是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由學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加深學生對勻速直線運動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給出定義。定義中只須講清快慢不變,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學單元分析。
    本節(jié)教學重點是參照物的教學,關于參照物要求能夠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擇的參照物和知道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
    教學過程分析。
    一,
    討論引入新課,學生閱讀教材的內容和提供的參考資料,閱讀問題是:什么叫;舉例說明自然界中的;課桌、房屋是否做,為什么;能舉出絕對不動的例子嗎。
    對學生列舉的示例可以進行分析,注意講解的問題: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宇宙是運動的,其中的所以物體都是運動的。
    二,參照物。
    說明日常生活中對一些現(xiàn)象的解釋,并進一步引出了參照物的概念,講解時注意的問題是:通過實例分析,說明不同的人對運動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們對運動描述所選擇的標準不同,我們把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由學生列舉實例說明當選不同的參照物時,同一物體的運動的情況,并深入分析選其他參照物時的運動特點。
    分析兩類實例:已知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根據(jù)描述的運動情況判斷選擇的參照物。由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教師提供參考示例學生分析,也可以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由學生組成小組,自行設計問題,討論,由教師評價。提供一些參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這句話是以什么做參照物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總是靜止在地球的某處上空,這是以什么做參照物”、“以太陽做參照物,地球同步通信衛(wèi)星的運動情況怎樣”、“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句歌詞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選的參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勻速直線運動。
    觀察一些實例,可以提供錄相和視頻文件、圖片讓學生思考這些運動的特點,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他們發(fā)現(xiàn)其中的共性,總結出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講解時,要注意勻速解釋成快慢不變,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學生形成對勻速的感性認識,并說明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而物理研究問題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的。
    對于想想議議中的問題,可以提供學生自然科學中的圖片資料,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在課前就布置查閱資料的預習內容,要求查找關于我國衛(wèi)星發(fā)射的情況和衛(wèi)星運動的資料。
    查閱關于“列車速度”的資料【組織形式】。
    學生小組【參考題材】。
    1、列車發(fā)展的歷史,包括我國的發(fā)展史和世界的發(fā)展史。
    2、各個階段的列車的速度。
    3、各個階段的列車的形式(例如蒸氣機到磁懸浮列車)。
    4、世界各地區(qū)對列車發(fā)展的貢獻。【評價方案】。
    1、網(wǎng)上查閱的資料,列出歷史記錄。
    2、資料的豐富性和來源的豐富性。
    3、在此基礎上,看看學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問題。
    機械運動教案反思篇十四
    1、知道什么是機械運動,什么是參考系,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理解質點的概念,知道質點是用來代替實際物體的有質量的點,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研究對象看作質點要根據(jù)研究的問題決定。
    3、知道時間和時刻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是矢量,能夠區(qū)別位移和路程。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訓練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學會使用打點計時器,并會通過分析紙帶上的數(shù)據(jù)得出相應的結論。
    情感目標。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機械運動,參考系,質點,時刻和時間間隔,位移和路程,重點是質點和位移的概念,難點是位移概念。教材在本章開始處列舉了大量的實例,給出機械運動的概念,在本節(jié)一開始,也是通過生動的實例,給出參考系的概念,接著從研究對象的角度,學習質點的概念,滲透理想化思維方法;再進一步學習時刻與時間,位移和路程等概念。每一小節(jié)重點突出,又相互關聯(lián),實例鮮明,配圖恰當,便于學生的接受,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教法建議。
    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是概念較多,很多知識初中時學過,并且這些知識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建議讓同學自學討論的方法進行,可讓同學提前預習或課上給出時間看書,教師提出一些問題,或讓同學看書后提出問題,展開討論,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結合多媒體資料加深理解和鞏固.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質點和位移的概念。
    教學難點:位移概念的引入與理解。
    主要設計:
    一、參考系:
    (一)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討論。
    1、什么叫機械運動?請舉一些實例說明。
    3、同一運動,如果選取的參考系不同,運動情況一般不同,請舉例說明。
    4、選擇參考系的原則是什么?(雖然參考系可以任意選取,但實際上總是本著觀測方便和使運動的描述盡可能簡單的原則選?。?。
    (二)展示多媒體資料,加深理解(穿插在討論問題之間進行)。
    1、太陽系資料:行星繞太陽運轉情況。
    2、銀河系資料:星系旋轉情況。
    3、電子繞原子核運轉情況。
    4、飛機空投物資情況。
    二、質點:
    (一)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討論:
    2、什么叫質點?
    3、小物體一定能看成質點嗎?大物體一定不能看成質點嗎?請舉例說明?
    4、什么叫軌跡?什么叫直線運動?什么叫曲線運動?
    (二)展示多媒體資料,加深理解。
    1、火車(200米長)穿山洞(100米長)情況。
    2、地球公轉及自轉情況。
    (三)總結提高:
    1、對于什么樣的物體才可以看成質點的問題,關鍵在于對物體的運動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在我們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各部分運動的差異等,如果對我們研究的問題影響不大,就可以把該物體看成一個質點。
    2、學習質點概念時,要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一種科學抽象的方法,我們抓住問題中物體的主要特征,簡化對物體的研究,把物體看成一個點,這是實際物體的一種理想化模型,是實際物體的一種近似。
    三、時刻和時間間隔。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討論。
    2、“現(xiàn)在是北京時間8點整”中“8點”的含義是什么?
    3、校百米紀錄是10.21s、第2s末、第2s內的含義各是什么?
    四、位移和路程。
    (一)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討論:
    1、說“物體由a點移動500米到達b點”,清楚嗎?
    2、如何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
    3、什么叫位移?為什么說位移是矢量?
    4、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區(qū)別?它們之間有關系嗎?
    (二)展示多媒體資料,加深理解。
    1、從天津到上海,海、陸、空三種路線抵達情況。
    2、在400米跑道上進行200米跑和400米跑情況。
    探究活動。
    1、請你手托一石子水平勻速前進,突然釋放石子,觀察石子的運動情況?再請站在路邊的人觀察石子的運動情況.二者觀察到的運動軌跡一樣嗎?請解釋原因.
    機械運動教案反思篇十五
    2、知道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
    1、觀察實驗能力:能從生活中觀察到物體的實例。
    2、思維能力:判斷和分析,結合參照物的知識分析運動和靜止的情況。
    3、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釋、判斷自然界中的運動現(xiàn)象。
    1、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的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科技意識,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從實例中引出了物體運動的問題,并稱物體位置的變化為,再推廣到自然界的實例中。參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實例引出,并聯(lián)系實際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實例,要求學生會聯(lián)系實際判斷已知參照物的情況下物體的運動情況和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的參照物。在此基礎上,感性的分析了勻速直線運動,并說明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即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深化,最后分析我國發(fā)射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并思考一些問題。
    盡量不加深課本上的內容,而應當多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由實踐中學習的習慣,加深一些物理學習方法的體會。
    通過討論引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直接界定物理學中的,對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應當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并由此引出參照物的概念,關于參照物的問題要由學生列舉實例,學生分析,教師可以做評價,最后總結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內容的教學中可以使用適當?shù)拿襟w資料,例如可以用課本的配套錄像帶運動的相對性并回答本節(jié)的練習。
    勻速直線運動的教學,觀察和分析課本上的實例,說明這是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由學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加深學生對勻速直線運動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給出定義。定義中只須講清快慢不變,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本節(jié)教學重點是參照物的教學,關于參照物要求能夠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擇的參照物和知道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
    討論引入新課,學生閱讀教材的內容和提供的參考資料,閱讀問題是:什么叫;舉例說明自然界中的;課桌、房屋是否做,為什么;能舉出絕對不動的例子嗎。
    對學生列舉的示例可以進行分析,注意講解的問題: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宇宙是運動的,其中的所以物體都是運動的。
    說明日常生活中對一些現(xiàn)象的解釋,并進一步引出了參照物的概念,講解時注意的問題是:通過實例分析,說明不同的人對運動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們對運動描述所選擇的標準不同,我們把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由學生列舉實例說明當選不同的參照物時,同一物體的運動的情況,并深入分析選其他參照物時的運動特點。
    分析兩類實例:已知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根據(jù)描述的運動情況判斷選擇的參照物。由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教師提供參考示例學生分析,也可以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由學生組成小組,自行設計問題,討論,由教師評價。提供一些參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這句話是以什么做參照物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總是靜止在地球的某處上空,這是以什么做參照物、以太陽做參照物,地球同步通信衛(wèi)星的運動情況怎樣、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句歌詞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選的參照物各是什么等。
    觀察一些實例,可以提供錄相和視頻文件、圖片讓學生思考這些運動的特點,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他們發(fā)現(xiàn)其中的.共性,總結出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講解時,要注意勻速解釋成快慢不變,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學生形成對勻速的感性認識,并說明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而物理研究問題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的。
    對于想想議議中的問題,可以提供學生自然科學中的圖片資料,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在課前就布置查閱資料的預習內容,要求查找關于我國衛(wèi)星發(fā)射的情況和衛(wèi)星運動的資料。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課題】
    查閱關于列車速度的資料【組織形式】
    學生小組【參考題材】
    1、列車發(fā)展的歷史,包括我國的發(fā)展史和世界的發(fā)展史。
    2、各個階段的列車的速度。
    3、各個階段的列車的形式(例如蒸氣機到磁懸浮列車)。
    4、世界各地區(qū)對列車發(fā)展的貢獻?!驹u價方案】
    1、網(wǎng)上查閱的資料,列出歷史記錄。
    2、資料的豐富性和來源的豐富性。
    3、在此基礎上,看看學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問題。
    機械運動教案反思篇十六
    1、在課堂引入環(huán)節(jié),老師拿一個杯子,提請學生思考杯子的運動,相對于地面是運動還是靜止?以人為參照物,是運動還是靜止呢?然后講了我們既可以說杯子是運動的也可以說杯子是靜止的。本環(huán)節(jié)意圖通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引入課題《機械運動》,又提前做了知識回顧的第3題。
    2、在“基本知識回顧”環(huán)節(jié),采用了點名提問的方法,詢問了十名學生。學案上的題只有5道,但是在長度的估讀問題中,學生不能用準確的語言表述,用了諸于“mm、最小值、最小值的下面”等不規(guī)范詞語。問了三個學生后,仍然獲得不了我心目中的理想答案,只好將課本上的“分度值的下一位”指明了。
    在辨別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運動時,列舉了幾個例子,又問了兩名學生。
    為了解決單位換算的格式,也為將來運用p=fv計算做鋪墊,我讓一名學生演板計算過程,并出了18km/h=m/s,強調了組合單位的換算途徑。
    1、知識勾勒方法較好,能在短時間內展現(xiàn)主體基礎知識,節(jié)約了時間又到邊到角;從授課完畢后看來,時間還是花長了一些,有些如“長度的估讀”和“速度兩種單位換算”可以更簡潔明了以縮短時間。
    2、從課后完成反饋練習上面看來,突破相對運動研究對象這個問題時,解決得不夠好。當時應該舉出“月亮走,我也走”等例子,聯(lián)系言語情景回答問題的。
    3、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這兩個概念的區(qū)分沒有進行,用總路程除以總時間來求平均速度雖然簡單,但也是要求掌握的重要知識。這個點在復習時是個缺陷,下次要補充要改正,給予學生完整的東西。
    4、由三個物體之間的運動情形來判斷他們相對于地面的運動情況問題,沒有指導他們方法。只要抓住相對于地面靜止物體的描述做突破口,從題干中有諸如“看到建筑物向南”“樹木向東”等語句,決定一個的運動狀態(tài)后,再順藤摸瓜得到解答。
    5、沒有進行小結環(huán)節(jié)。從區(qū)推廣的模式來評價,要有個歸納小結環(huán)節(jié)。我在課堂的最后時間內,將時間讓學生進行訓練了,而沒有對復習過的知識簡單歸納,也算得上一個不完整之處。
    機械運動教案反思篇十七
    1、知道什么是機械運動,什么是參考系,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理解質點的概念,知道質點是用來代替實際物體的有質量的點,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研究對象看作質點要根據(jù)研究的問題決定。
    3、知道時間和時刻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是矢量,能夠區(qū)別位移和路程。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訓練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學會使用打點計時器,并會通過分析紙帶上的數(shù)據(jù)得出相應的結論。
    情感目標。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機械運動,參考系,質點,時刻和時間間隔,位移和路程,重點是質點和位移的概念,難點是位移概念。教材在本章開始處列舉了大量的實例,給出機械運動的概念,在本節(jié)一開始,也是通過生動的實例,給出參考系的概念,接著從研究對象的角度,學習質點的概念,滲透理想化思維方法;再進一步學習時刻與時間,位移和路程等概念。每一小節(jié)重點突出,又相互關聯(lián),實例鮮明,配圖恰當,便于學生的接受,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教法建議。
    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是概念較多,很多知識初中時學過,并且這些知識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建議讓同學自學討論的方法進行,可讓同學提前預習或課上給出時間看書,教師提出一些問題,或讓同學看書后提出問題,展開討論,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結合多媒體資料加深理解和鞏固。
    教學重點:質點和位移的概念。
    教學難點:位移概念的引入與理解。
    1、什么叫機械運動?請舉一些實例說明。
    3、同一運動,如果選取的參考系不同,運動情況一般不同,請舉例說明。
    4、選擇參考系的原則是什么?(雖然參考系可以任意選取,但實際上總是本著觀測方便和使運動的描述盡可能簡單的原則選?。?。
    1、太陽系資料:行星繞太陽運轉情況。
    2、銀河系資料:星系旋轉情況。
    3、電子繞原子核運轉情況。
    4、飛機空投物資情況。
    2、什么叫質點?
    3、小物體一定能看成質點嗎?大物體一定不能看成質點嗎?請舉例說明?
    4、什么叫軌跡?什么叫直線運動?什么叫曲線運動?
    1、火車(200米長)穿山洞(100米長)情況。
    2、地球公轉及自轉情況。
    1、對于什么樣的物體才可以看成質點的問題,關鍵在于對物體的運動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在我們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各部分運動的差異等,如果對我們研究的問題影響不大,就可以把該物體看成一個質點。
    2、學習質點概念時,要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一種科學抽象的方法,我們抓住問題中物體的主要特征,簡化對物體的`研究,把物體看成一個點,這是實際物體的一種理想化模型,是實際物體的一種近似。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討論。
    2、“現(xiàn)在是北京時間8點整”中“8點”的含義是什么?
    3、校百米紀錄是10.21s、第2s末、第2s內的含義各是什么?
    1、說“物體由a點移動500米到達b點”,清楚嗎?
    2、如何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
    3、什么叫位移?為什么說位移是矢量?
    4、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區(qū)別?它們之間有關系嗎?
    1、從天津到上海,海、陸、空三種路線抵達情況。
    2、在400米跑道上進行200米跑和400米跑情況。
    1、請你手托一石子水平勻速前進,突然釋放石子,觀察石子的運動情況?再請站在路邊的人觀察石子的運動情況。二者觀察到的運動軌跡一樣嗎?請解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