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備課教案大全(15篇)

字號:

    編寫教案是一項需要教師具備較為扎實的課程知識和教學經(jīng)驗的工作。分析教學內(nèi)容,合理安排教學步驟,是編寫教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下是一些經(jīng)過實踐驗證的優(yōu)秀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一
    1、教材簡析。
    (本說課內(nèi)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所處地位和作用)。
    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第五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散步》,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fā)指導下,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方法,繼續(xù)鞏固單元要求。
    2、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為:
    1、知識和技巧目標: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目標:揣摩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3、思想感情和價值觀: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的確定是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教學的目標及學生的實際;至于教學難點,則是就學生接受而言,學生經(jīng)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存在困難的地方。
    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a、教學重點:
    1、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
    b、教學難點: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義的文章最后一句話。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語言。教師還可借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有利于擴大教學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形象、直觀,有利于調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2、學法。
    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在學習時,我認為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說教學過程。
    (一)、如何導入。
    結合日常生活,引入學習。
    出示問題:你們一家人經(jīng)常一起散步嗎?散步過程中發(fā)生過什么有趣的事情?
    ——請兩位同學講述經(jīng)歷,與大家共享。
    (新知識的學習往往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以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己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給新的學習構筑起合適的背景,奠定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以及教師與學生情感上有效溝通的基礎,有利于新知的學習。)。
    (二)、出示目標。
    (據(jù)有關人士分析,有明確目標的學習與目標不明確的學習,效果相差9倍,設計這一步的原因是對教與學起統(tǒng)帥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方向性。)。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初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
    2、輕聲地朗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內(nèi)容。
    (“聽”和“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過程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語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檢查閱讀效果:(屏幕顯示)。
    (問題宜簡單,學習起步階段要盡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nèi)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四)、研讀課文探究主旨。
    (1)“我”聽母親的:(2)母親聽孫兒的:(3)妻子聽“我“的:(4)兒子聽“我”的:
    2、那么究竟聽誰的呢?
    ——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
    ——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親,妻子背的是兒子。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xù)。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如今,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負著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產(chǎn)生了一種深沉、莊嚴的感覺,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啟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體會文章的人性美。對于學生的討論和回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五)、探究課文,品味語言。
    本文語言優(yōu)美,值得我們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們采用鑒賞法來仔細品味一下。
    七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二
    style="color:#125b86">
    《貓》
    教學目標:
    2、有感情朗讀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會真實,具體的表達方式,體會文中作者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并表達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4、產(chǎn)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文中作者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并表達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2、產(chǎn)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課時:兩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詞新詞。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fā)興趣。
    板書:貓(齊讀)。
    二、初讀課文,掌握生詞新詞。
    1、初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
    2、反饋自學情況:
    a.指名讀生字,卡片演示生字。
    b.請同學上臺聽寫。
    c.點評并重點講解:“憑”字上半部分是“任”最后一筆稍短;“貪”字上半部不能多加一點寫成“令”,“癢”偏旁不是“廣”,“辟”字的左邊不是“啟”。
    d.辨析多音字:“的”、“和”、“了”,讓學生讀出他們的字音,同時點擊畫面出示相應拼音。
    三、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a.詞語質疑。
    任憑:不論,無論無憂無慮:沒有憂愁和擔心。
    屏息凝視:指屏住呼吸,聚精會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
    生氣勃勃:形容富有朝氣,充滿活力。
    b.聽課文錄音。
    c.集體朗讀課文,體會老舍先生筆下的貓給你什么感受?
    (2)自由討論,小組交流匯報。
    (3)檢查匯報情況,請幾個小組代表談談。
    板書:古怪。
    淘氣可愛。
    (4)請選擇你最喜歡的部分,自由組合讀書,把“古怪”“淘氣”“可愛”的味道讀出來。
    四、小結:老舍先生用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xiàn)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對貓的喜愛之情,下節(jié)課我們再深入學習。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詞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會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體會文中作者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并表達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3、又感情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4、產(chǎn)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體會文中作者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并表達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2、產(chǎn)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jié)課生詞新詞:
    分組合作比賽,默寫生字,要求全部寫出來,寫對寫好,前面的不會后面的補充,到規(guī)定時間為止。
    二、導入新課:
    板書:古怪淘氣可愛。
    三、整體感知,體會真實的表達方法(分大組朗讀交流)。
    讀完以后你們覺得老舍先生寫的貓真不真實?那些地方看出它的真?
    四、重點感悟課文,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一)上節(jié)課同學們已經(jīng)選擇喜歡的部分,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深入課文,注意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后有感情地朗讀出來,要讀得讓其它同學也喜歡這些詞句。
    (2)小組交流匯報。
    大花貓:
    1、性格古怪。
    (1)小組代表讀,其他同學聽:哪兒讀得好?為什么?從哪聽出來的?
    (2)重點體會“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a.質疑:古怪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貓的性格古怪?從哪可看出貓的性格古怪?
    板書:(大花貓)性格古怪高興時……不高興時……。
    膽小勇猛。
    b.學生發(fā)現(xiàn):你們發(fā)覺什么表達方法嗎?
    師引導:作者在開頭就指出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叫什么?(開門見山)這種寫法好不好?(簡潔明了,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學習)。
    (3)朗讀課文,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寫作特點嗎?
    體會到:(課件展示)。
    a.“說它……吧,可是……“的句式(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這個句式由兩部分構成,前部分和后部分是矛盾的,課文通過這樣的句式,寫出貓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的特點,體現(xiàn)了貓“實在古怪”的性格。)。
    b.“任憑誰怎么呼喚,它也不肯回來”(我們體會到貓十分貪玩,一玩起來就要玩?zhèn)€痛快。)。
    c.“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屏息凝視指屏住呼吸,聚精會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課文通過寫貓一連幾個小時抑制呼吸,聚精會神地看,下定決心地等,突出他的盡職。“非……不可”寫出抓老鼠地決心和耐心,突出表現(xiàn)貓地盡職。)。
    d.“它若不高興啊,無論誰說多少好話,它也一聲不出。”(“無論”用來表現(xiàn)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我們體會到貓在不高興時舉斷冷漠的表現(xiàn)。)。
    (4)學生又感情朗讀這一部分。
    2、淘氣。
    那些地方寫貓的淘氣,找出關鍵句。還有從幾方面寫小貓的淘氣?
    體會到:a.什么東西都玩。
    b.玩起來不怕率跟頭,也不怕撞疼。
    c.膽子越來越大,逐漸開辟新的游戲場所。
    耍個沒完。
    小貓:淘氣枝折花落。
    3、可愛。
    重點體會:上面兩部分都體現(xiàn)了貓的可愛,因為無論是古怪還是淘氣,老舍先生都是視貓如兒,愛貓如女的。
    4、重點體會以下幾個詞:
    生機勃勃:充滿生機與活力。文中意在表現(xiàn)貓的天真可愛、淘氣頑皮及作者的喜愛之情。
    盡職: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貓的天職是捉老鼠,文中寫貓在捉老鼠時屏息凝視,連等幾個鐘頭,從中看出它盡力地做好本職工作。
    變化多端:變化多樣。老舍爺爺家里的貓叫聲長短不同,粗細各異,富有變化。
    5、依據(jù)板書總結全文,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1)默讀課文,體會:貓既古怪又淘氣,作者為什么還說它可愛呢?
    a.從性格上看,正因為貓的性格時矛盾統(tǒng)一體,才使它性情豐富多彩,生動有趣。
    b.從淘氣看,“生機勃勃”看出作者的喜愛之情。
    (2)默讀全文,列出作者喜愛貓的句子并談體會。(融情于貓,情貓相融)。
    如“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把臟腳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用得何其生動。)。
    “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把貓的叫聲形容得悅耳動聽,喜愛之情躍然紙上。)。
    “它在花盆里摔跤,抱著花枝大秋千,所過之處,枝折花落。你見了,絕不會責打它,它是那么生機勃勃,天真可愛!”(“天真可愛,生機勃勃”這些詞語一般形容小孩子,放在這里體現(xiàn)了作者對小貓的寬容憐愛如待幼小孩童。)。
    五、思維拓展,深化主題。
    1、思考題:請你以老爺爺?shù)纳矸莺拓埖纳矸菹蛲瑢W介紹本課的貓。選擇你喜歡介紹的方式。
    2、學生分頭準備,同桌交流。
    3、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學習的感受。
    六、總結全文:這是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老舍先生用通俗曉暢的語言細致、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里行間流露作者的愛貓之情。
    七、布置作業(yè)。
    1、做同步練習。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七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三
    1.知識與技能。
    (1)記憶本課中出現(xiàn)的新的生字、生詞,了解蕭紅其人及與魯迅的關系。
    (2)能夠有感情地、流暢地朗讀課文。
    (3)能夠理清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并進行概括。
    (4)學習作者選擇生活中的點滴來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自讀,梳理事件。
    (2)小組探究,分析人物特點。
    (3)品悟白描的描寫特色。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魯迅先生溫和平易的性格和細膩的精神世界。
    (2)感受魯迅克己愛人、奮斗不息的精神。
    第一課時。
    設計意圖。
    1、導入新課。
    教師談話導入:1936年10月19日,魯迅因病去世。偉人的去世令許多人悲傷不已,其中有一位年輕的女性作家,她曾經(jīng)得到過魯迅的幫助和扶持,在萬分悲痛中,她用清新、冷靜的筆觸勾勒了一位普通卻又絕不普通的亦師亦友的魯迅先生。引入課文。
    預習準備:自讀課文,學習課內(nèi)生字詞;查找資料,了解蕭紅其人及其作品,了解蕭紅與魯迅的交往。
    課堂交流:教師檢查預習,學生匯報學習所得。
    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2、師友互助。
    教師提出合作要求:
    1、文章形式上以空行分段,文章講到了哪些事,試用簡短的詞語概括出來。
    2、作者的選材有什么特別之處?在我們的印象中,魯迅先生是那個帶著偉大光環(huán)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學家,而在這篇課文中,我們了解了他的更多的身份,這篇文章中的魯迅都有哪些身份?哪一個事件中的魯迅是你喜歡的,說說自己的理解。
    學生分小組按要求進行探究學習。匯報、交流。
    參考小標題:笑,走路,談穿著,公園的印象,看電影,紙煙,休息,工作,踢鬼,吃魚丸,病中,海嬰的自豪,明朝會,病好了,木刻畫,若沒有我呢,病“好了”,魯迅休息了。
    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分析能力,培養(yǎng)學生捕捉選材的能力。
    第二課時。
    1、回顧導入。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回顧生字詞,魯迅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學生回顧課文內(nèi)容。
    2、分層提高。
    教師提出探究要求:
    2、細讀課文,還有哪些內(nèi)容打動了你,說說自己的感受。
    3、你能想象魯迅先生喜歡的畫嗎,為什么魯迅就喜歡這幅木刻畫呢?
    4、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分組探究,在課文旁邊坐批注。
    交流。
    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3、歸納總結:教師介紹白描手法。學生筆記。
    4、拓展提高:片段練習。
    七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四
    采用講述式導入??法和情景激發(fā)式導入??法開講。
    二、運用原則。
    講述式導入??法為導入??部分的前奏,即通過教師的講述內(nèi)容,使學生在一開始即接觸到知識性、趣味性或富有一定的故事性的語文知識,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情景導入??法是通過講述內(nèi)容的啟發(fā),更進一步深化導入??內(nèi)容,引起學生對前半部分的內(nèi)容的思考,給課堂籠罩一層濃濃的感情色彩,使學生的心靈在受到感染的同時也自然地進入課堂角色。
    運用兩種方法,力求使導入??的內(nèi)容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課本,做到貼切自然的“三貼”標準。
    三、導入??的重點。
    因為這是一篇文言文,不同于其他文學作品,從時間或內(nèi)容上都與今天的學生有較大的距離,所以在導入??時首先應考慮的問題是縮短時空差,找出古今的相通點,使古文今學,使學生在一接觸這些東西時便放棄陌生感,像對待老朋友那樣去對待古文。
    因此,文中方仲永這一主要人物的自持聰明,自認為有天賦而放棄努力,缺乏勤奮刻苦的治學精神是縮短這種差距凝聚學習要點的突破口,完全可以從身邊的許多例子中找到這種在古人身上發(fā)生的事例的影子。所以運用愛迪生對“天才”的解釋這句名言,更能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課本的內(nèi)容。
    四、導入??設計。
    課堂導入??說課《傷仲永》。
    七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五
    知識和能力:
    1、了解有關童話的文學常識,理解文章蘊涵的思想內(nèi)容。
    2、了解有關童話的文學常識,理解文章蘊涵的思想內(nèi)容。
    3、在分角色朗讀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語言感受力。
    4、認識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惡。
    5、了解童話想象和夸張的特點。
    6、培養(yǎng)復述課文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
    在“說故事——說人物——探主題——談看法”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題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情景體驗,引導學生做一個純潔無邪的人,提升價值觀。
    重點難點。
    1.重點:
    (1)學習復述課文。
    (2)理解這篇童話的諷喻意義。
    (3)從語言、心理描寫中感知人物形象。
    2.難點:童話想象和夸張的特點。
    教學方法。
    1、朗讀法。在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激發(fā)閱讀體驗,準確把握人物形象。
    2、討論法。就情節(jié)發(fā)展、傳神寫法和課文主旨的解讀設疑,更鼓勵學生提出疑問,組織課堂討論、合作探究,深入品評童話故事。
    3、探究拓展法。如故事情節(jié)的增補訓練,改編劇本、童話主題的多元闡解。
    教具準備: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教學磁帶、投影儀。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滑稽(ji1)陛下(bi4)頭銜(xian2)駭人聽聞(hai4)欽差大臣(qin1)隨聲附和(he4)炫耀(xuan4)勛章(xun1)稱職(chen4)。
    2.解釋下面的詞語:
    (l)不惜:本課指不覺得可惜,舍得。
    (2)炫耀:本課指夸耀。
    (3)稱職:能夠勝任所擔當?shù)穆殑?。稱:適合。
    (4)愚蠢:頭腦遲鈍、不靈活。
    (5)不可救藥:比喻人或事物已壞到無法挽救。救藥:用藥救活。
    (6)妥當:穩(wěn)妥適當。
    (7)華麗:美麗而有光彩。
    (8)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震驚。駭:驚嚇。
    (9)隨聲附和:別人說什么,自己跟著說什么。形容毫無望j見、一味盲從。附和:跟著別人說。
    (10)勛章:一種較高等級的榮譽證章。
    3.自讀課文,思考預習提示。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作者安徒生,出生在丹麥一個貧苦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苦。早期寫有詩歌、劇本和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等。1835年開始寫童話,共160余篇。在《丑小鴨)、《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皇帝的新裝》、《夜等》、《賣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個廢物》等篇中,作者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和金錢支配一切的罪惡,諷刺統(tǒng)治階級的專橫愚昧,反映貧富之間的懸殊,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作品想象豐富,情節(jié)生動,語言樸素。安徒生是世界的兒童文學家。
    本文根據(jù)西班牙一__間故事改編,描述“新裝”的似有實無,以嘲弄皇帝的愚蠢可笑,貴族階層的阿諛逢迎和虛偽透頂。揭露的鋒芒直指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頭子,深刻的解剖了當時社會的病狀。
    2.導語。
    本文的體裁是童話。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這種作品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童話的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jié)往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往往采用擬人的手法,舉凡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賦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們?nèi)烁窕?。下面請看課文《皇帝的新裝》。
    三、整體感知,理清情節(jié)脈絡。
    1.請按照“愛新裝——做新裝——穿新裝——展新裝”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討論并歸納:
    第一段:從開頭到“皇上在更衣室里。”
    第二段:從“有一天”到“并授予一枚可以掛在扣眼上的勛章?!?BR>    第三段:從“第二天早上”到“他們不敢讓人瞧出他們實在什么東西也沒看見。”
    策四段:從“這樣”到完。
    2.提問:課文怎么寫皇帝愛新裝的?;。
    討論并歸納:從治裝費用、心思興趣、換衣次數(shù)三個方面具體的夸張皇帝只圖穿得漂亮。
    3.提問:第一段寫皇帝愛新裝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皇帝愛穿著的痛好,突出他的昏庸無能、荒.唐可笑,也寫出皇帝上當受騙的緣由。
    4.提問:請找出第一段中關鍵詞語,準備復述。
    討論并歸納:“為了”、“不惜”、“既不”、“也不”、“也不”、‘滁非”、“炫耀”、“每一天每一點鐘”、“都”、“總”等詞。
    5.請二、三位同學復述課文,其他同學評價。
    6.提問:兩個騙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討論并歸納:兩個騙子,自稱是織工,說能織出人間最美麗的布。這就投了皇帝愛穿著的癖好。騙子還說,這種布不僅色彩和圖案都分外美觀,而且縫出來的衣服還有一種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因為皇帝不僅喜歡穿得漂亮,不問國家大事,而且對他的臣下也極不信任的。所以,這新裝一舉兩得的功能,很快騙取了皇帝的信任。
    7.提問:皇帝派了誠實的老大臣去看織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他為什么不敢說真話?從課文中找出能說明這個問題的語句。
    討論并歸納:他什么東西也沒有看見。誠實的老大臣不敢說真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課文語句:“難道我是愚蠢的嗎?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這一點決不能讓任何人知道。難道我是不稱職的嗎?不成!我決不能讓人知道我看不見布料?!?BR>    8.提問: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誠實的官員去看織布,這位誠實的官員看到了什么?他為什么不敢說真話?從課文中找出能說明這個問題的語句。
    討論并歸納:他什么東西也看不出來。這位誠實的官員不敢說真話也是為了保住他的烏紗帽。課文語句:“我并不愚蠢呀!這大概是我不配有現(xiàn)在這樣好的官職吧。這也真夠滑稽,但是我決不能讓人看出來。”
    9.提問:皇帝在隨員陪同下親自來看織布,他看到了什么?皇帝為什么也不敢說真話?從課文中找出能說明這個問題的語句。
    討論并歸納:皇帝也“什么也沒有看見”?;实鄄桓艺f真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課文語句:“難道我是一個愚蠢的人嗎?難道我不夠資格當皇帝嗎?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BR>    10.提問:皇帝親自來看織布,那兩位誠實的官員為什么要搶先介紹?
    討論并歸納:怕是帝責怪他們欺騙皇上,以先人為主的方法,極口稱贊騙子級的衣料之美,使皇帝相信他們的匯報是真的,這樣才能保住自己的烏紗帽。
    11.提問:跟著皇帝來的全體隨員怎么評價騙子織的衣料?他們提出了什么建議?
    討論并歸納:他們說:“哎呀!真是美極了!”“這布是華麗的!精致的!無雙的!”他們建議皇帝用這新的、美麗的布料做成衣服,穿著這衣服去參加快要舉行的__大典。
    12.根據(jù)板書,復述“做新裝”部分。其他同學評價。
    四、小結。
    復述課文有三種形式:一是簡要復述,抓住課文主要情節(jié)進行復述;二是詳細復述,除根據(jù)課文主要情節(jié)外,還有記住一些關鍵詞語,使復述盡量接近課文;三是創(chuàng)造性復述,大體技課文情節(jié),可用自己的語言,增添生動的細節(jié)復述。課文“愛新裝”比較簡單,可用詳細復述?!白鲂卵b”比較長,可用簡單復述。
    五、作業(yè)。
    1.課后練習一、二、三1、2、3題。
    2.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第一課時作業(yè)代化設計。
    (-)看下面句子的含義寫出詞語:
    (二)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拼音:1.稱贊()稱職()稱桿()。
    4
    2.差使)差錯()差不多()參差()。
    3.走著()高著()著急()著眼()。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錯別字,并改正在句后的括號里。
    1.他即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喜歡去看戲。()2除非為了去眩妖一下他的新衣服。()3.他就到那兩個狡滑的騙子那里。()4.皇帝錫給騙子“御聘”織師的頭銜。()。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閱讀課文,準備復述“穿新裝”、“展新裝”兩段。
    二、導人。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復述了“愛新裝”、“做新裝”兩段,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復述“穿新裝”、“展新裝”兩段。
    三、正課。
    1.提問:兩個騙子為什么要裝模做樣趕夜工?
    討論并歸納:因為他們要趕制新衣,讓皇帝穿著參加__大典。
    2.提問:課文怎樣寫兩個騙子獻上新衣的?
    討論并歸納:用動作描寫“各舉起一只手”;用語言描寫,用比喻夸新衣的優(yōu)點。
    3.提問:皇帝穿衣時,明明沒有穿東西,為什么要在鏡子面前轉了轉身子,扭了扭腰肢,又在鏡子面前把身子轉動了一下。
    討論并歸納:寫皇帝穿衣時的丑態(tài),來表現(xiàn)皇帝自欺欺人。
    4.提問:大家為什么都稱贊新衣?
    討論并歸納:寫出他們的阿諛奉承,自欺欺人。
    5.請幾個學生復述“穿新裝”一段。其他同學評價。
    6.提問:皇帝穿著“新裝”開始__,老百姓為什么不敢說真話?
    討論并歸納:怕招來殺身之禍或怕別人知道自己不稱職,或是太愚蠢。
    7.提問:小孩子為什么敢于說真話?
    討論并歸納:小孩子天真爛漫,無私無畏。
    討論并歸納:皇帝聽到老百姓的真話,意識到自己受騙出丑,感到恐慌。但他為了掩飾自己的恐慌,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把這__大典舉行完畢。
    9.請幾個學生復述“展新裝”一段。其他同學評價。
    10提問:皇帝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從課文找出語句來分析。
    討論并歸納:(1)昏庸無能,驕奢淫逸。從開頭治裝費用、心思興趣、換衣次數(shù)三個方面寫出皇帝愛穿著的癖好。
    (2)愚蠢透項。從被兩個騙子投其所好,上當受騙可以看出。
    (3)自欺欺人。皇帝明明沒有看到衣料,但怕別人說他不夠資格當皇帝,便極口稱贊騙子織的衣料,并賜給騙子“御聘織師”的頭銜,封他們?yōu)榫羰?,授予他們勛章。穿新裝的時候,明明什么也沒穿,還在鏡子面前轉了轉身子,扭了扭腰肢,要使大家覺得他在認真地觀看他的美麗的新裝。
    (4)虛偽昏庸。在參加__大典時,他聽到老百姓說了真話,十分恐慌。他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來掩飾自己。
    11.提問:那些大臣們又是些什么樣的人,從課文找出語句來分析。
    討論并歸納:大臣們都是些虛偽狡詐、自欺欺人的人。他們明明看不見衣料,卻極大稱贊布料的美,并搶著向皇帝介紹衣料如何美。稱贊皇帝的新裝多么合身,多么好看,多么貴重。
    12.這篇童話諷刺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訪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討論并歸納:諷刺了封建統(tǒng)治階段昏庸、愚蠢、虛偽、狡詐、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無情鞭答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訴我們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
    討論并歸納:童話是生活的反映。是有其真實基礎的,在封建時代,什么荒.唐可笑的現(xiàn)象都有?;杈_是窮奢極欲,荒.唐可笑;大臣們也都明哲保身,自欺欺人,阿諛逢承,被愚弄被壓迫的老百姓也總是膽小怕事,人云亦云。而騙子們總是善于投機鉆營,欺騙有術,而敢說真話的人往往反而倒霉。因此,說假話成風,荒.唐可笑的現(xiàn)象也就有可能發(fā)生。
    14.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語氣、語調要表現(xiàn)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也可以表演課本劇)。
    四、小結。
    本文以“新裝”為線索,描寫一個愚蠢的皇帝上了騙子的當,赤身__參加__大典的故事,諷刺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昏庸愚蠢,虛偽狡詐,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無情鞭答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訴我們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文章運用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五、作業(yè)。
    1.課后練習第二、三4、四題。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閱讀下面語段,回答文后的問題。
    這樣,皇帝就在那個富麗的華蓋下__起來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們都說:“乖乖!皇上的新裝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麗!這件衣服真令他的身材!”誰也不愿意讓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見,因為這樣就會顯出自己不稱職,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從來沒有獲得過這樣的稱贊。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沒穿呀!”一個小孩子最后叫了出來。
    “上帝喲,你聽這個天真的聲音!”爸爸說。于是大家把這孩子講的話私自低聲地傳播開來。
    “他并沒穿什么衣服!有一個小孩子說他并沒穿什么衣服呀!”
    “他實在沒穿什么衣服呀i”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說。(皇上有點兒發(fā)抖,因為他覺得百姓們所說的話似乎是真的,不過他心里卻這樣想:\"我必須把這__大典舉行完畢”因此他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他的內(nèi)臣們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著一條并不存在的后裙。
    l.這段文字選自__體裁是——作者____是_____國家的兒童文學家。
    2“‘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沒有穿呀!’一個小孩最后叫了出來”這句話分析正確的是:()a.表現(xiàn)小孩天真,無私無畏,敢說真話。
    b.表現(xiàn)小孩子機智勇敢。
    c.表現(xiàn)小孩子膽子大,不怕別人說他愚蠢。
    d.表現(xiàn)小孩子看出皇帝的愚蠢。
    3.“上帝喲,你聽這個天真的聲音!”“天真”的原義和在文中的意思是:()a.性格活潑、浪漫。表示小孩純樸的特點。
    b.心地單純,性情率真。表示小孩未受污染,能有勇氣講真話。
    c.性格開朗,談吐自然。表示小孩爸爸對孩子的夸獎。
    d.心地單純,性格直率。表示小孩爸爸對孩子不懂事的掩飾。
    4.文中畫線的句子所用的描寫方法是:()a.外貌描寫幾語言描寫c.行動描寫外心理描寫5.對“有一個小孩說他并沒穿什么衣服呀!”一句的正確理解是:()a.出于種種原因大家不敢說真話,只好借小孩之口來表達。
    b.贊賞小孩有勇氣,敢于說出別人不敢說的真話來。
    c.責備小孩不懂事,不該說皇帝的壞話。
    d.嘲笑小孩太愚蠢,竟說出這樣的荒.唐話。
    6.皇帝上當受騙最主要的原因是:()a.皇帝生活奢侈,一心想得到漂亮的新衣。
    b.皇帝追求虛榮,愚蠢透項。
    c.騙子的計策正中封建統(tǒng)治者的要害。
    d.皇帝身邊的大臣對皇帝阿談奉承,欺騙。
    七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
    2.補充課外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nèi)涵;。
    3.激發(fā)學生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設計自己的人生;。
    教學重難點:
    1.補充課外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nèi)涵;。
    2.激發(fā)學生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設計自己的人生;。
    教學準備:
    補充課外閱讀材料。
    教學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1.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
    2.補充課外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nèi)涵;。
    教學重難點:
    補充課外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nèi)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投影一個美國人的人生片斷,請同學們推測這個人會不會成功?
    投影內(nèi)容:
    21歲——生意失敗;。
    22歲——角逐議員落選;。
    23歲——生意再度失敗;。
    26歲——愛侶去世;。
    27歲——精神崩潰;。
    34歲——角逐聯(lián)邦眾議員落選;。
    36歲——角逐聯(lián)邦眾議員再度落選;。
    47歲——提名副總統(tǒng)落選;。
    49歲——角逐聯(lián)邦眾議員三度落選;。
    老師揭示謎底前設埋伏:當我揭示謎底之后,請大家告訴我,你得知謎底后的真實感想。
    3.老師歸納:許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麗的光環(huán),卻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隱藏的艱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沒有使林肯泄氣,反而激發(fā)起他向自己挑戰(zhàn)的信心和勇氣,激發(fā)起他實現(xiàn)自己抱負的信心和勇氣,終于他在52歲那年,登上了總統(tǒng)的寶座。
    二.分析課文。
    1.你羨慕林肯的成功嗎?成功的背后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艱辛,讓我們來看看冰心是怎樣用短短的幾句詩來概括成功的過程的。
    2.全班有感情地齊聲朗讀,注意吐字清晰、有節(jié)奏。
    3.教師指導學生,教學生朗讀技巧,重音、語氣、語調。
    [參考答案]應以感慨的語氣來讀,重音落在“只”和“現(xiàn)時”上。
    4.投影句子比較:
    a: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xiàn)時的明艷!
    b:成功的花,人們驚羨她的明艷。
    a句和b句哪一句表達效果好,為什么?
    [參考答案]。
    a句的表達效果好,因為a句表現(xiàn)出了人們只驚羨于別人成功所得到的榮譽,卻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艱苦勞動,表達出了作者的感慨。
    [參考答案]。
    成功來自艱苦的奮斗;不經(jīng)過奮斗和犧牲,哪來成功的“明艷”等。
    三.課文內(nèi)容討論。
    花的成功歷程給了你什么樣的啟示?談一談自己的感想。
    [參考小結]:
    四.當堂背誦。
    五.作業(yè)1.根據(jù)《成功的花》所表達的意思創(chuàng)作一幅畫或一組畫,并把這首詩工整地寫在畫上,然后在班級上交流。
    2.有感情地朗讀《嫩綠的芽兒》,鞏固背誦《成功的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
    2.補充課外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nèi)涵;。
    3.激發(fā)學生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設計自己的人生;。
    教學重難點:
    激發(fā)學生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設計自己的人生;。
    教學準備:投影片、補充閱讀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檢查全班齊背《成功的花》。
    二.分析課文。
    檢查朗讀《嫩綠的芽兒》,教師簡單評價,全班齊讀。
    大家能說出幾種修辭手法?這首詩運用什么修辭手法?[擬人]。
    [參考答案]。
    1)嫩綠顯示健壯、旺盛和朝氣。
    2)淡白顯出樸素、純潔,不追求外表的華麗。
    3)深紅象征豐碩、甜蜜和美麗。
    4.“芽兒”“花兒”“果兒”說的話能互換嗎?
    [參考答案]。
    不能。因為它們說的話與各自的特征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芽兒”需要成長發(fā)展,正如青年需要學習、提高。一旦開出花兒,不是要孤芳自賞,而是要裝點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華為社會注進旺盛的活力。最終結成“果兒”,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犧牲、奉獻為社會創(chuàng)造巨大財富,使人生更加輝煌。
    三.深入探究。
    補充閱讀《中國男孩在美國》,你讀了之后,體會最深的是什么?
    [同桌交流]。
    請幾位同學來談談自己的想法。
    4.詩人以植物的生長來比喻青年的成長,勸勉青年人奮發(fā)努力,不斷充實、提高、發(fā)展自己,甘為人類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和犧牲。從歐鵬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青年的希望,希望不僅在他的身上,也在你們的身上,希望大家經(jīng)過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輝煌!
    四.作業(yè)自學并背誦《青年人》,完成課后練習二。
    將自己對未來的構想整理成文,200字左右。
    【教學總結】本教案注重詩歌的朗讀,朗讀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讀中學,在讀中品,體現(xiàn)詩歌教學的特點。教學設計以問題情境為主,問題的目的明確,可操作性強,文本解讀透徹,教師的主導作用明顯。只是教學手段略顯單調,以講讀為主,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原則在學習過程中體現(xiàn)較為薄弱。
    七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七
    2.指導學生反復誦讀,注意誦讀時語調的輕重緩急,準確流利地朗讀文章;。
    3.通過誦讀、批注,體會作者對美麗神奇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生命的贊美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和“圈點批注”,能夠品析文章關鍵字詞、語句,感受文章的畫面美,充分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遣詞造句之妙,學習文章比喻、擬人等修辭的運用技巧;啟發(fā)學生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感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提升學生文學鑒賞能力。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誦讀賞析法、合作探究法、圈點批注法等教學方法,同時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反復誦讀,使學生對文章的文辭美、畫面美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和初步理解;。
    3.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分組合作、討論,全班交流、探討,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情感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展示課件并展示圖片素材“春雨潤物圖、夏雨臨湖圖”,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受“雨”的多情與美麗,激發(fā)學生對“雨”和大自然的認知興趣,同時激起學生對文章的閱讀興趣。
    (二)作者簡介。
    學生介紹課前預習的作者情況,教師補充。
    劉湛秋(1935—2014),當代詩人,他的作品清新空靈,富有現(xiàn)代意識,手法新穎灑脫,立足于表現(xiàn)感覺和情緒,被譽為“抒情詩”。他兼創(chuàng)散文、報告文學及小說,也是的翻譯家、評論家,曾任《詩刊》副主編。著有詩集《寫在春天的信箋上》、《溫暖的情思》等,詩集《無題抒情詩》獲過中國新詩獎。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更好得了解作者及其寫作風格,便于對文章的學習。
    (三)初步感知,體會情感。
    (提醒學生關注老師朗讀過程中的語氣、語調、重音、停連,感受漢語的聲韻之美,同時聽讀過程中,展開想象,感受文本營造的畫面之美。)。
    2.學生“圈點批注”春雨和夏雨部分。首先圈點出體現(xiàn)春雨、夏雨特點的語句和關鍵詞匯;然后批注作者在此抒發(fā)的思想情感和你的閱讀體會,并嘗試有感情地誦讀文段。
    (引導學生運用“圈點批注”讀書法應從“找重點語句、抓關鍵詞語、關注修辭”三方面入手。從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動感的形容詞、名詞、動詞入手,同時重點分析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體會文段所展現(xiàn)的作者情感。)。
    【設計意圖】教師配樂朗讀,帶給學生最直觀的聽讀感受,對文本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學生“圈點批注”文本,并深情誦讀,既是對文本的理性認識,又是對作者情感的深入體會。
    (四)誦讀品析,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學生自由誦讀體會,圈點然后分組進行討論探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引導學生認真揣摩文中關鍵的詞句。
    1.圈點批注文章第四、五自然段,圈點體現(xiàn)秋雨、冬雨特點的語句和詞匯;然后批注作者在此抒發(fā)的思想情感和你的閱讀體會,并嘗試有感情地誦讀自己喜歡的語句。
    (人稱由第三人稱“她”轉變?yōu)榈诙朔Q“你”,情感抒發(fā)更為直接、強烈。直接抒情,抒發(fā)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贊美,對生命、活力的贊頌。)。
    【設計意圖】學生實踐運用“圈點批注”讀書法,分析文本,品讀文本,體會作者情感。引導學生關注作者抒情方式的轉變,以及不同抒情方式的不同表達效果,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五)歸納總結。
    劉湛秋先生是當代的學者、詩人,他的詩歌往往能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今天的這篇散文也可以算是“文中有畫,文中有情”。
    我們在學習文章的時候,要從誦讀入手,通過不斷的朗讀,對文本形成初步的感性認識,感知文中“雨”的不同形象,帶給人的不同感受,體會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接著要運用“圈點批注”讀書法,關注關鍵字詞、文中運用的修辭方法,品析文本,同時寫下閱讀感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體會作者對自然、生命的贊頌和熱愛。
    【設計意圖】梳理文章內(nèi)容,總結讀書方法,做到一課一得。
    (六)布置作業(yè)。
    1.朗讀品味、圈點批注自讀課本《我的四季》第6頁《夏天的旋律》一文,分析不同節(jié)氣里自然景色的不同特點,分析文章修辭的表達效果,體會作者情感。
    2.從《夏天的旋律》中選三五句自己喜歡的語句,做一些批注,寫出自己喜歡的理由。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的讀書方法,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七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八
    寫字課1第3周:第三單元8、寡人之于國也3。
    第二次寫作指導1。
    年級統(tǒng)一語文模塊補考第4周9、勸學3。
    寫字課1第4周(第二課堂活動)高一年級書法比賽1第5周10、過秦論3。
    當堂寫作練習1第6周11、師說3。
    文言文單元知識鞏固1第7周文言文單元知識鞏固1。
    文言文練習2。
    文言文檢測1第8周:第四單元12、動物游戲之謎1。
    第三次寫作指導1。
    13、宇宙的'邊疆2第9周期中復習考試第10周:第二單元期中試卷分析2。
    5、杜甫詩三首2第11周、第12周4、蜀道難3。
    6、琵琶行2。
    7、李商隱詩兩首2。
    第四次寫作指導1第13周:必修四:第一單元1、竇娥冤3。
    2、雷雨2第14周、第15周:第二單元4、柳永詞兩首3。
    5、蘇軾詞兩首3。
    6、辛棄疾詞兩首3第16周7、李清照詞兩首2。
    8、拿來主義2第17周9、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2。
    七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九
    第一單元。
    攢拗確鑿菜畦桑葚輕捷蟋蟀臃腫腦髓相宜方正。
    博學蟬蛻人跡罕至人聲鼎沸油蛉斑蝥珊瑚斂秕谷。
    系繩子n_盔甲錫箔腫脹叮囑恐懼驪歌花圃撣子。
    咻咻玉簪花丑陋訕笑嫉妒來勢洶洶木屐瞬息幽寂。
    延綿荒草萋萋扳環(huán)謁泯然。
    第二單元。
    郝叟哽喧鬧肅靜懊悔磨損祈禱慘白逼狹崎嶇。
    阻抑回環(huán)曲折亦復如是熾痛嗥鳴斑斕讕語怪誕亙古。
    默契田壟蚱蜢污穢鎬頭機杼可汗鞍韉轡頭濺濺。
    燕山胡騎啾啾戎機朔氣金柝鎧甲策勛紅妝云鬢。
    第三單元。
    宰割籌劃彷徨仰慕鮮為人知可歌可泣馬革裹尸。
    婦孺皆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赫然鍥而不舍迭起。
    迥乎不同氣沖斗牛兀兀窮年躊躇磐石重荷深邃。
    義憤填膺。
    第四單元。
    悼踱憚行輩攛掇鳧水楫狂舞閃射火烈飛濺。
    亢奮晦暗驀然冗雜燒灼奔突翻飛大徹大悟。
    戛然而止撇蘸愜意樹梢參差不齊口頭禪清揚。
    咿呀靜穆端凝顰蹙粲然嗔視變幻多姿本色當行。
    離合悲歡低回婉轉叱咤風云渾身解數(shù)高視闊步盡態(tài)極妍。
    息息相通。
    第五單元。
    拽無垠癲狂凜冽吞噬銷蝕羸弱步履告罄遺孀。
    堅持不懈風餐露宿夜不成眠精疲力竭悶悶不樂毛骨悚然。
    耀武揚威洋洋得意怏怏不樂姍姍來遲憂心忡忡疲憊不堪。
    畏縮不前魯莽大膽念念有詞語無倫次精打細算。
    第六單元。
    詞語解釋:
    義憤填膺:胸中充滿了正義的.憤恨。
    迥乎不同:很不一樣。
    雜亂無章:又多又亂,沒有條理。
    躊躇:猶豫。
    鍥而不舍:鏤刻不停,比喻有恒心。
    亢奮:極度興奮。
    晦暗:昏暗,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驀然:突然,猛然。
    戛然而止:聲音突然中止。
    塵世:生氣地看。
    叱咤風云:形容威力極大。
    朱映紅。
    七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十
    以瀏陽市教科所下發(fā)的《關于初中語文教學教研工作的指導性建議》為指針,認真落實學校教學常規(guī)工作要求,按時開展備課組活動,群策群力,爭取在20xx年全市七年級語文統(tǒng)考中創(chuàng)造佳績。
    1、在研究中找方法,積極探索教材與學生的內(nèi)在規(guī)律,以規(guī)范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質量。
    2、借助“重學精教”課題的研究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積極參加教研組的每次業(yè)務學習,及時掌握教研教改的新動態(tài),適時調整教學策略。
    1、要求:將閱讀教學與綜合性學習、寫作和口語交際結合起來,本學期完成八篇大作文八篇小作文的批閱講評,在講評中教給學生寫作技巧。
    2進度安排
    第一二周 研討本期教學計劃的制定及第一單元教學
    第二周 教研組業(yè)務學習
    第三周 研討文學社工作的開展和文言文教學
    第五周 研文言文教學反思
    第七周 研討作文教學及二三單元教學
    第九周 第二三單元教學反思,段考制卷安排
    第十一周 段考復習研討,復習迎考
    第十三周 前段復習教學反思,
    第十五周 第四單元教學反思,第五單元教學研討
    第十七周 第五單元教學反思,第六單元教學研討
    第十九周 綜合復習,研討復習步驟、方法、內(nèi)容
    七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十一
    課型。
    新授課、閱讀課。
    上課時間。
    教學目標:
    1.學習古人高潔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詞語。
    3.理解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2)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nèi)容。
    教學難點:(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法學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宮接監(jiān)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2.關于“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二、
    1.朗讀課文。
    2.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問:“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边@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義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題?!暗萝啊倍纸y(tǒng)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采。
    5.提問:“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么?
    寫陋室幽雅的恬靜的自然環(huán)境。
    6.提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么?
    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芍弥腥艘彩且粯拥母哐?。
    7.提問:“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么?
    寫室中事??梢娭魅烁哐琶撍椎那橹拢蛔缘玫纳袂?。
    8.提問:“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边@兩句寫什么?
    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9.提問:“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么?
    《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迸c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四、小結。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勝炙人口,久為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第二課時。
    《愛蓮說》(周敦頤)。
    一、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謚號“元”,宋代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后居廬山蓮花峰前建流溪書堂講學,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世稱“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稅凵徴f》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縣)任職時寫的。此間,他曾親率屬下在郡府署一側挖地種蓮,名曰“愛蓮池”。
    2.題解。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二、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學生齊讀,讀時注意節(jié)奏、重音,正確、流利、有感情。
    2.學生翻譯課文,補充課文注釋:
    3.提問: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喜愛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4.提問: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生活態(tài)度。
    兩個“獨”字,都表現(xiàn)出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tài)度。但“我”愛蓮又與陶淵明的愛菊又有所不同。
    5.提問:“我”愛蓮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6.提問:具體地說說作者寫蓮的哪些美好形象。
    (1)生長環(huán)境方面:寫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灌清漣而不妖的質樸;
    (2)體態(tài)香氣方面:寫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寫她“香。遠益清”的芳香;
    (3)風度方面:寫她“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這些描寫,是將蓮人格化了,是把她作為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征。
    7.提問: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蓮”比喻象征哪三種人?
    菊花比喻象征隱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貴的人,蓮花比喻象征君子。
    8.提問:作者對“愛菊”“愛蓮”“愛牡丹”的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
    愛不同的花象征一種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菊花秋天開花,獨抗寒霜比作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隱士,作者對愛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嘆真正的隱士極少。牡丹雍容艷麗,比作富貴之人,作者對愛牡丹是厭惡鄙棄,諷刺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態(tài)。而對愛蓮同氣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結。
    這篇短文,將花的形象比擬為人的品質,以蓮的形象比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生活態(tài)度的贊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短文運用比喻、象征、襯托手法,突出了蓮的美好形象。將記敘、抒情、議論結合起來,表達思想感情。句式駢散交錯運用,讀起來鏗鏘悅耳,頓挫有致。
    【個性修改】。
    【板書設計】。
    陋室銘。
    劉禹錫。
    山水比興引陋室—————德馨。
    對偶擬人寫景—————幽雅。
    對偶襯托寫人——————高雅。
    虛實正反寫事—————有趣。
    類比隱含立志—————高遠。
    引經(jīng)據(jù)典表態(tài)—————高潔。
    愛蓮說。
    周敦頤。
    菊花正襯蓮花菊花——隱士——陶后鮮有聞。
    牡丹反襯蓮花牡丹——富貴人——宜乎眾矣。
    蓮花——君子——同予者何人。
    【作業(yè)布置】。
    1、作業(yè)本練習。
    2、學習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聯(lián)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寫一篇隨筆。
    七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十二
    一、指導思想:
    新課程標準是語文教學的指導性文件,熟悉新課標是語文教學的前置條件,每個語文教師都要認真學習領會,并自始至終地貫徹落。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年級共有22個班級,1150名左右學生.學生整體表現(xiàn)為聰明好學,樸實厚道,學風端正,但層次差別懸殊.與通校生相比、住宿班學生語文底子薄,閱讀視野狹窄,書寫基本功和習慣養(yǎng)成差;閱讀方面普通簡單的文章基本能夠閱讀理解并加以記憶;文言文的知識掌握有待加強;作文內(nèi)容蒼白,語言干癟無力、缺乏文體的規(guī)范訓練、一般記敘文要逐步滲透入抒情和議論.
    二、主要措施:
    1.明確“三定”、“四優(yōu)”、“五備”:“三定”即定時間、定內(nèi)容、定主備人;“四優(yōu)”即優(yōu)化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過程、優(yōu)化教學方法、優(yōu)化“反思”內(nèi)容;“五備”即備課標、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備訓練。
    2.利用每周四(下午)第七節(jié)集中本年級全體語文老師進行集體備課。
    3.根據(jù)教導處的要求,同級同科集中備課,統(tǒng)一教案,增加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設計,體現(xiàn)新課改的同時,實現(xiàn)教學資源共享。
    4.集體備課的內(nèi)容是,對本周上課內(nèi)容進行分析,討論每一個單元、每一個課時的目標設置、重點、難點、教法、學法、學生的情況分析、課堂教學過程設計、訓練要點、重點、難點等達成共識,統(tǒng)一教案。
    5.集體備課的形式以討論研究為主,每單元由一個老師主持,收集大家的觀點,進行歸納,展示。
    6.定期交流教育教學心得,定期進行備課小結,不斷積累經(jīng)驗,并要求寫出優(yōu)質的論文。
    7.聽課:根據(jù)教研組的安排,積極聽課評課,提倡相互聽課,聽其他學科的課,以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泵咳嗣繉W期聽課不少于15節(jié)。
    七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十三
    2、能夠結合詩中的意象構設畫面,體悟詩中作者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能找到記憶的恰當方法。
    4、能夠結合該篇自己創(chuàng)設意象。
    1、準確理解詩中的意象,有感情地朗讀。
    2、學以致用,自如想象,創(chuàng)設新意象。
    課前播入《鄉(xiāng)愁》曲,創(chuàng)設氛圍。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鄉(xiāng)愁是深切思念家鄉(xiāng)的心情??梢哉f是中國詩歌當中一個歷久常新的主題,提起它,我們的腦里會涌現(xiàn)許多有關鄉(xiāng)愁的詩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
    每個日落的黃昏,每個月圓的夜晚,每陣歌樓的雨點,每陣西風里斷雁的叫聲,都會牽動游子的離愁別緒,都會勾起對故鄉(xiāng)的眷戀。詩人們都會把難以排遣的思鄉(xiāng)之愁訴諸于筆端。于是我們便能欣賞到那一首首凄婉哀傷的詩歌,感受著詩人那綿綿的思念,那柔美的哀傷。下面我們來看一首臺灣當代詩人的思鄉(xiāng)之作。
    二、了解余光中。
    學生根據(jù)所積累的資料,簡要地介紹。
    三、聽錄音,感受一下詩的感情基調和詩的朗讀節(jié)奏。
    1、明確: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帶哀傷,所以朗讀時的速度就是——緩慢的。
    2、生小聲朗讀,邊讀邊標出節(jié)奏和重音(“/”、“?”)。
    師巡回,指導有疑難的同學:
    小時候后來啊。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新娘∕在那頭。
    長大后而現(xiàn)在。
    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外頭我∕在這頭。
    母親∕在里頭大陸∕在那頭。
    3、請學生個別朗讀,要求有感情地朗讀并適當指導:
    第一、二節(jié),語速慢,讀出思念之情。
    第三節(jié),注“呵”的變調,應讀為輕聲,讀出適當?shù)念澮?生列離別)。
    第四節(jié),音調上揚,要有蕩氣回腸的感覺,“在那頭”要一字一頓。
    4、齊讀。
    四、解讀全詩,以便更有感情地朗讀。
    1、整體感知。
    你投入了怎樣的感情去朗讀?(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作者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思念之情。
    2、細細體會。
    (1)詩人的這種感情是不是突發(fā)偶感?
    四個時間序詞,代表了四個人生階段。詩人以時間的變化來組詩,四個時間序詞也即概括了詩人的整個人生,也就是濃濃的鄉(xiāng)愁牽動了詩人的一生。
    (2)這種感情看得見嗎?
    要把這種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抽象的情感具體地表達出來,作者是怎樣做到的?借助了一些形象的事物,也就是借助了意象,什么是意象?(p108)意象就是詩中的形象。
    找一找,這首詩借助什么樣的意象表達這份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3、想象構圖。
    其實詩人是巧妙地運用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種方法——托物寄情。詩是精當而儲蓄的藝術,只懂得這四個意象還不夠,還應根據(jù)意象想象詩歌表達的具體內(nèi)容(詩中有畫)。
    (1)教師用語言描述自己讀第一節(jié)詩后腦中出現(xiàn)的畫面。
    深秋的傍晚,村口,小路向遠方延伸……。
    一位少年,目光堅定,背著一個大包,步履匆匆……。
    一位母親,滿臉傷感,提著一個行李箱,吃力地跟著……。
    只聽見他們腳下的落葉嚓嚓地響。
    到了分手的路口,不能再送了。少年停了下來,母親也緩緩放下箱子。
    母親盯著少年的臉,悠悠地說:“別忘了來信?!鄙倌暧昧c點頭。片刻,母親再次提起箱子,慢慢遞給少年:“路上小心,晚上不要忘記加衣服……”少年沒有回答,提起箱子轉身走向前方。
    解析:母子別——郵票小小,含情依依。(媒體示)(朗讀時注)。
    (2)學生輕讀,作畫(媒體音樂)。
    (3)說一說,適當評論(學生自評,師評結合)。
    (4)結合媒體所示,問:第四小節(jié)表達的情感,跟前三節(jié)比有何不同?
    (5)請一生再次有感情地讀一讀,或齊讀。
    七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十四
    進一步深化責任意識,更新教育觀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立足課堂教學,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進取精神,重點深化有效課堂教學,努力提高全年級語文素質。
    下冊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版塊組織單元。全冊書六個單元,每個單元仍舊包括閱讀和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兩個部分。
    1、本冊書中的六個單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內(nèi)容:成長、祖國、名人、文化、探險、動物。
    第一單元中選取了五篇與個人成長有關的文章
    第二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歌頌祖國、抒發(fā)愛國激情的文章
    第三單元中的文章寫的是名人故事
    第四單元主要選編的是與文化藝術有關的文章
    第五單元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界勇敢的挑戰(zhàn)
    第六單元也是以自然為主題的單元,集中選取了狀寫動物的文章
    2、綜合性學習,第一、三、五單元仍舊是三次規(guī)模小、層次少的小活動,我們稱之為“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第二、四、六單元為三次規(guī)模比較大的綜合性活動,我們稱之為“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三次小活動分別是:成長的煩惱、我也追“星”、漫話探險,它們都是結合該單元的主題設計的,是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染的一種延伸。每個綜合性學習都提供了若干個活動,可以根據(jù)不同情況有所增刪。這樣,既有選擇的余地,又有創(chuàng)造的機會,真正為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提供了可能。
    3、本冊名著導讀介紹了高爾基的《童年》、笛福的《魯濱孫飄流記》和法布爾的《昆蟲記》。它們都與課堂閱讀有著有機的聯(lián)系,如:《童年》與成長單元,《魯濱孫飄流記》與探險單元,《昆蟲記》與動物單元,作為課內(nèi)閱讀的一種延伸,它將因令學生走向一片更為遼闊的天地。
    4、課外古詩詞背誦,選取了十首著名古詩詞。主要由學生讀讀背背,增加文化沉淀。
    1、繼續(xù)認真開展好每周的集體備課活動。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實踐,集體備課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本期繼續(xù)認真開展集體備課。每周二下午集體討論授課方案,主備人根據(jù)討論結果備課,組員再結合班級實際情況進行二次備課。通過這樣的備課,既集中各任課教師的教學智慧,又顧及班級的具體教學情況,既讓學生受益,又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2、注意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上期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教材,認真鉆研教法,注意教材能力訓練的梯度,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有層次的訓練,為中考高效復習做好必要的準備。
    3、通過上學期的期末考試,發(fā)現(xiàn)學生的基礎知識尚不夠扎實,所以本學期我們的重點是如何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
    (1)首先:我們要督促學生對每課后的讀讀寫寫與文中重要的生字詞進行抄寫
    其次:每單元必一次或兩次聽寫
    最后:每次早讀或每晚7:30
    七年級語文備課教案篇十五
    1、通過反復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2、初步認識黃河在中華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讀歌詞中的語言。
    重點:通過反復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難點:揣摩意蘊豐富的語句,理解其深刻含義。
    教師要深人認識關于黃河、《黃河大合唱》的知識,做好相關課件。
    學生要尋找有關《黃河大合唱》的視聽資料,聆聽黃河大合唱中的豪邁歌聲。查找了關于黃河的地理知識、悠久的歷史及文化精神的資料。
    一、導入。
    師:同學們,當一個民族處于危急存亡的時刻,我們實在需要母親河的召喚!當抗日烽火燃遍中華大地時,詩人光未然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抗敵的戰(zhàn)士,使他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著黃河母親,唱出了豪邁的頌歌!
    (教師借助畫面、音樂的力量,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輕聲跟誦《黃河頌》。
    學生展示自己課前的所了解的《黃河頌》的相關知識,了解《黃河頌》的寫作背景。)。
    二、自主學習,自由誦讀,初步品味歌詞中的`語言。
    1、自由誦讀《黃河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醞釀感情,自由節(jié)選文中幾句或一節(jié),給全班同學誦讀。
    3、自我評價,品味課文中的語言。
    教師設疑:你在剛才的朗讀中注意到了哪些問題?哪些地方或哪些詞句不夠滿意,為什么?
    4、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5、全班評議首輪誦讀者,予以鼓勵。
    (教師對學生朗誦的要求無需過高,對課文的理解要求也無需過深,相信學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調、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13課《黃河頌》》。教師在此可以做出調整性的解答。)。
    三、感知課文,合作探究。
    1、主體部分中“望”字所統(tǒng)領的內(nèi)容?
    2、頌歌的首尾如何呼應的?
    3、為什么把黃河比作“搖籃”和“屏障”?
    4、“??!黃河”在詩中反復出現(xiàn),有什么作用?
    (這個問題學生概括難度較大,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黃河的自然特點、地理特征、黃河在歷對中華民族的貢獻,黃河已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四、小組合作,誦讀課文。
    1、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shù)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jié)、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對所選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chuàng)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2、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組合,予以鼓勵。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意在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學生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五、深人探究,探尋詩歌的朗誦要點。
    教師質疑:以本課為例說明怎樣才能更好地朗誦一首詩詞?
    (學生思考、討論。師生共議明確。)。
    1、把握詩詞的節(jié)奏、重音。
    2、對詩人生平和時代背景的把握。
    3、對詩詞語言的品味。
    4、調節(jié)自己的感情。
    學生再次自由朗誦,將剛才的所得加以體會。
    讓首輪誦讀欠佳者再誦課文,展示自己的進步。
    六、再誦課文。
    配以音樂,將學生的感情調至高峰,教師讀朗誦詞,全班一起朗誦。
    七、拓展延伸。
    教師提供《長江之歌》歌詞,學生閱讀,并思考文后的題目。
    多媒體顯示:《長江之歌》。
    1、比較《長江之歌》與課文《黃河頌》,說說這兩首詩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
    2、仿照“黃河頌”中比喻、擬人的寫法,以“??!老師”(或母親,朋友……)為題,寫一兩個片斷。
    3、課余欣賞《黃河頌》與《長江之歌》,在激昂高亢的旋律中領略黃河、長江的風采,感受歌中洋溢的愛國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