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初一數學教案及反思(模板17篇)

字號:

    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學習內容和教學步驟。在編寫教案時,教師應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和教具,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編寫教案有所幫助。
    蘇教版初一數學教案及反思篇一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通過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過程,獨立探究、增強空間觀念。
    3.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在生活中的應用,利用圖形變換進行圖案設計,感受圖案帶來的美感和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旋轉現象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旋轉現象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教師用課件演示:(1)鐘表的轉動;(2)風車的轉動。
    提問:觀察課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在交流匯報時可能會說出。
    (1)鐘表上的指針和風車都在轉動;。
    (2)鐘表上的指針和風車都是繞著一點轉動;。
    (3)鐘表上的指針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風車沿著逆時針方向轉動。
    教師:像鐘表上指針和風車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這種現象就是旋轉。(板書課題:圖形的旋轉變換)。
    2.提問:旋轉現象有幾種情況?
    生回答后板書。
    3.師: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旋轉現象?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
    二、新課講授。
    出示課本第83頁例題1的鐘面。
    (1)觀察,描述旋轉現象。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12指向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指針的旋轉過程。
    提問:誰能用一句話完整地描述一下剛才的這個旋轉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敘述完整)。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1指向3)。
    提問:這次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3指向6)。同桌互相說一說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
    提問:如果指針從6繼續(xù)繞點o順時針旋轉180會指向幾呢?
    小結: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楚是什么在旋轉,運動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方向以及角度。
    四、課堂練習。
    完成課本第85頁練習二十一的第1~3題。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我們知道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楚是什么在旋轉,運動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方向以及角度。
    教學板書:
    旋轉。
    順時針旋轉。
    逆時針旋轉。
    相對應的點到o點的距離都相等。
    教學反思: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讓學生經理觀察對比的思維過程,再通過交流,使學生對旋轉運動的特點印象更加深刻,進而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所以學習氛圍更加濃厚。一部分學生對于旋轉后的圖形很難把握。
    蘇教版初一數學教案及反思篇二
    《認識乘法》是二數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教學時間4課時。
    本單元的核心內容,是引導學生認識、理解、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一、本單元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熟練掌握幾個幾的表達方法。
    二年級學生在平時的生活經驗中,雖然經常見到幾個幾的現象,但很少用幾個幾來進行描述;而在課堂教學中,是首次認識幾個幾這種表達方式。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等多種方式。
    (1)看圖。
    (2)操作。
    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并說一說:每幾根小棒一組,一共有幾組,也就是幾個幾根小棒?
    (3)畫一畫。
    每5個圓圈一組,畫3組,就是幾個幾;你能用三角形畫出2個4嗎?
    (4)游戲。
    根據老師拍手的次數,說說看,老師一共拍了幾個幾下?
    同桌同學一起玩拍手游戲。
    讓學生運用手、眼、耳、口、腦,通過觀察、操作、想象、聽、說多種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去感知,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幾個幾的實際含義,在鮮活的具體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幾個幾的`表象。
    二、在現實問題中引入乘法。
    通過教材第二個例題一共有多少臺電腦這個實際問題,自然引出乘法,讓學生了解乘法產生的背景。
    有關乘法各部分名稱、讀寫方法等數學常識,通過讓學生看書自學和集體交流來教學。
    本環(huán)節(jié)的重點是溝通乘法算式意義與幾個幾之間的聯系,盡管沒有明說:一個乘數是相同的加數,另一個乘數是相同加數的個數,但要引導學生思考并口述乘法算式的含義。如。
    四乘二就表示4個2,為什么其中一個乘數是4呢?因為加數2有4個;為什么另一個乘數是2呢?因為相同的加數是2。
    從而使學生對乘法的意義逐步由感性認識過度到理性認識。
    三、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乘法計算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應用意識。
    通過加法和乘法算式的對比,在強烈反差中,使學生認識到求幾個幾用乘法算式表達比較簡便,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
    例如:請學生列式計算9個2的和,看誰寫得快。
    四、加強對比,避免加法運算的負面干擾。
    剛剛接觸乘法計算時,學生容易把加法和乘法混淆。
    例如把2個5相加,寫成55;把5和4相加寫成45;把2乘3的積算成5。
    這樣的錯誤是很正常的,在課堂上要有意識第通過一些對比練習,讓孩子盡快弄清二者之間的區(qū)別。
    五、抽象過程循序漸進。
    由于二年級學生是初次接觸乘法,認識幾個幾,接受新知有個過程。
    蘇教版初一數學教案及反思篇三
    1.三棱錐的展開圖是由_________個_________形組成的。
    2.圓椎的展開圖是由一個_________和一個_________形組成的圖形。
    3.在如圖所示的圖形中,是三棱柱的側面展開圖的是_________。
    蘇教版初一數學教案及反思篇四
    教學目標:
    1、了解代數式,單項式,單項式的系數、次數,多項式,多項式的項、次數,整式的概念。
    2、能用代數式表示簡單問題的數量關系。
    3、能解釋一些簡單代數式的實際背景或幾何背景。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單項式的系數、次數,多項式的系數、次數。
    2、能解釋一些簡單代數式的實際背景或幾何背景。
    預習要求:
    2、試著完成p85議一議中問題(2)。
    教學過程:
    上一節(jié)課上我們已經知道,還可以表示一些簡單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學習用字母表示數。
    蘇教版初一數學教案及反思篇五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觀察、實驗、操作、猜想和歸納等數學活動,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2.通過活動感受“數學地”解決問題的策略。激發(fā)“做數學”的樂趣與收獲。
    教學重難點:
    1.在數學活動中獲得對數學的良好的感性知識,養(yǎng)成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習慣。
    2.合理地表述自己的觀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活動一:用一張長方形紙片按p8的方法折疊、裁剪、展開,你會得到什么圖形?試說明理由.
    蘇教版初一數學教案及反思篇六
    1.會進行簡單的整式加、減運算.
    2.能說明整式加、減中每一步運算的算理,逐步發(fā)展有條理的思考和表述的能力.
    【重、難點】。
    會進行簡單的整式加、減運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
    1.操作:
    (1)準備三張如下圖所示的卡片。
    (2)思考:
    用它們拼成各種形狀不同的四邊形,并計算拼成的四邊形的周長.
    二、探索活動。
    活動一:。
    蘇教版初一數學教案及反思篇七
    教學目標:1、了解代數式的值的意義,會計算代數式的值。
    2、在計算代數式的值的過程中感受數量的變化及其聯系,感悟整體代入的思想。3、在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中感悟從具體到抽象的歸納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求代數式的值。
    教學難點:一般到特殊,具體到抽象的歸納思想。
    教學準備:配套課件,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設凝激思--------引題。
    工地上有一堆圓形鋼管,第一層有2根,第二層3根,第三層4根,……。
    你能說出從第一層到第八層共有多少根嗎?到第n層共有多少根呢?
    蘇教版初一數學教案及反思篇八
    1、掌握有理數的基本概念,學會由數到形的轉化,會求一個數的相反數與絕對值、倒數,會比較有理數的大小。
    2、掌握科學記數法的概念及相互表示,掌握單位互化。
    3、掌握冪的概念及表示。
    [知識點歸納]。
    知識點1:相反意義的量知識點2:正數和負數的概念,及有理數分類。
    知識點3:數軸的概念知識點4:相反數知識點5:絕對值。
    知識點6:倒數知識點7:乘方知識點8:多重符號的化簡。
    知識點9:科學記數法。
    [典型例題]。
    例2.把下列有理數按要求分類。
    蘇教版初一數學教案及反思篇九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有客人到自己家里來做客的情況,學生們對此都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在進行這節(jié)教學時,我們主要以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的。
    開始,可以把教學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根據故事的內容,辨析“小主人做的對不對?哪里不對?應該怎樣改正?”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后,又進一步提出,“如果你是小主人,會怎樣做?”并請學生自愿上來表演。通過這種形式,使學生更加明確家里來了客人,自己應該怎樣做是正確的。
    當然,在這節(jié)活動中,還要進行了安全教育。提出“如果有客人來訪,家里只有你自己怎么辦?”其實,這個話題在上學期我就向學生講過。這一次再提出這一問題,他們都知道應該怎樣做。
    蘇教版初一數學教案及反思篇十
    1、自然資源有水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等。
    2、世界上最早的資源與環(huán)境保護法是我國秦朝《田律》。
    3、善待資源,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改變既浪費又污染的生活方式,要用自己的愛心、智慧和雙手,珍愛地球,善待資源,造福子孫。
    蘇教版初一數學教案及反思篇十一
    知識目標:經歷解方程的基本思路是把“復雜”轉化為“簡單”,把“未知”轉化為“已知”的過程,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如何去分母的解題方法。
    能力目標:通過解方程的方法、步驟的靈活多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
    2.掌握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
    3.經歷體會解方程中的轉化思想.
    蘇教版初一數學教案及反思篇十二
    2.通過對多種實際問題中數量關系的分析,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模型;。
    3.通過觀察,歸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導學提綱】。
    1.左右兩個圖形中的天平都是平衡的,請回答以下問題:
    (1)你能知道左圖中的食鹽有多少克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2)右圖中兩個相同小球的質量相等,你能知道這兩個小球的質量嗎?
    蘇教版初一數學教案及反思篇十三
    2.使學生能求出已知數的相反數。
    3.使學生能根據相反數的意思進行化簡。
    【學習過程】。
    【情景創(chuàng)設】。
    回憶上節(jié)課的情境,小明從學校出發(fā)沿東西大街走了0.5千米,在數軸上表示出他的位置。點a,點b即是小明到達的位置。
    觀察a,b兩點位置及共到原點的距離,你有什么發(fā)現嗎?
    蘇教版初一數學教案及反思篇十四
    4.通過積極參與探究性的數學活動,體驗數學來源于實踐并為實踐服務的思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運用有理數加法法則,正確進行有理數加法運算.
    教學過程(教師)。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小學里,我們學過加法和減法運算,引進負數后,怎樣進行有理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呢?
    1.試一試。
    甲、乙兩隊進行足球比賽.如果甲隊在主場贏了3球,在客場輸了2球,那么兩場比賽后甲隊凈勝1球.
    你能把上面比賽的過程及結果用有理數的算式表示出來嗎?
    做一做:比賽中勝負難料,兩場比賽的結果還可能有哪些情況呢?動動手填表:
    2.我們知道,求兩次輸贏的總結果,可以用加法來解答,請同學們先個人研究,后小組交流.
    你還能舉出一些應用有理數加法的實際例子嗎?
    二、探究歸納。
    1.把筆尖放在數軸的原點,沿數軸先向左移動5個單位長度,再向右移動3個單位長度,這時筆尖停在“”的位置上.
    用數軸和算式可以將以上過程及結果分別表示為: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筆尖放在數軸的原點,沿數軸先向右移動3個單位長度,再向左移動2個單位長度,這時筆尖停在“1”的位置上.
    用數軸和算式可以將以上過程及結果分別表示為: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用數軸和算式分別表示以上過程及結果: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上面的做法,請在數軸上呈現下面的算式所表示的筆尖運動的過程和結果.
    4.觀察、思考、討論、交流并得出有理數加法法則.
    蘇教版初一數學教案及反思篇十五
    評注(1)看到經過計算得出的結果,恐怕很多同學會有出乎意料的感覺:這個結果與我們預先想到的結果大不相同,這說明了學習數學知識既是很有趣,同時又是很有用處的.
    無論是數學學習中,還是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直覺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只有直覺,而不依靠數學知識、數學方法也是不行的.
    有一則數學趣聞同樣說明了這個道理.
    印度宰相發(fā)明了一種妙趣無窮的國際象棋,國王舍罕決定重賞他.國王把宰相召進宮里,對他說:“你發(fā)明了這種絕妙的游戲,我要重重地獎賞你,你要什么,凡是你想得到的,我都可以滿足你的要求!”
    宰相想了想,微笑著對國王說道:“陛下,請您在這張棋盤的第一個小格內,賞給我1粒麥子,在第二個小格內2粒,第三個小格內4粒,第四個小格內8粒,照這樣下去,每一小格是前一小格的2倍,請把擺滿棋盤64個小格的所有麥子都賞給您的仆人吧!”
    開場白:
    同學們,祝賀你步入一個新的學習階段.在這里,你將更好地與數學交朋友.在你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你會發(fā)現數學能給你帶來越來越多的驚喜和快樂.數學能讓你變得越來越聰明,讓我們一起進入數學的世界,領略數學的風采.
    引入:
    實踐探索一:
    2.投影:在我們的上學路上能看到許多交通標志:
    請你說出你熟悉的圖形,從中你得到什么信息?
    蘇教版初一數學教案及反思篇十六
    3.進一步感知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
    教學目標2。
    1.使學生進一步熟悉三視圖,并能熟練地畫三視圖;。
    2.能由簡單的三視圖說出立體圖形;。
    3.經歷搭建幾何體的過程,并通過觀察畫出三視圖,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蘇教版初一數學教案及反思篇十七
    1.如圖,在一次數學活動課上,張明用17個邊長為1的小正方體搭成了一個幾何體,然后他請王亮用其他同樣的小正方體在旁邊再搭一個幾何體,使王亮所搭幾何體恰好可以和張明所搭幾何體拼成一個無縫隙的大長方體(不改變張明所搭幾何體的形狀),那么王亮至少還需要個小立方體,王亮所搭幾何體的表面積為.
    2.某超市貨架上擺放著某品牌紅燒牛肉方便面,如圖是它們的三視圖,則貨架上的紅燒牛肉方便面至少有桶.
    3.如圖所示的是某個幾何體的三視圖.
    (1)說出這個立體圖形的名稱;。
    (2)根據圖中的有關數據,求這個幾何體的表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