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木雕的少年課件范文(12篇)

字號:

    感謝信是表達對他人幫助或關懷的一種書面表達方式。如何運用修辭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動有趣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接下來將為您羅列一些相關數據和統(tǒng)計結果,希望能夠幫助您更好地了解情況。
    賣木雕的少年課件篇一
    《賣木雕的少年》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寫“我”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為了不讓我?guī)еz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課文在描寫景色壯觀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時,準確而得體地運用了許多四字詞組,值得學生積累并學會使用。戴老師在執(zhí)教《賣木雕的少年》時,很好地把握了教材的特點,立足學生的起點進行教學。特別是課堂上的詞語教學有特色、有實效。
    形象、直觀的教學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對于抽象思維發(fā)展還比較差的三年級孩子,詞語教學中盡量追求形象,使孩子獲得感性認識,理解詞語。正如維果斯基說的“詞語只有在獲得了感性的個人含義而不是單純作為概念存在的時候,它才能成為個體生命中一個生機勃勃的細胞。”在戴老師的課堂上,我們看到老師很好地運用形象的教學方法,引導孩子理解感受詞語。在教學“琳瑯滿目”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劃出文中描寫木雕的詞,再出示多幅木雕的圖片,在視覺沖擊、圖片感受中,引導學生說說看到的木雕,教師適時點撥深化詞語的理解。這樣,形象的詞語教學,學生對于詞語的感受就形象,對于這個詞語的感受就豐滿。
    “讓詞在兒童的意識里活起來,歡蹦亂跳,使詞成為兒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識的工具。”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體驗,這種體驗往往是深刻的。聯(lián)系學生的體驗,來幫助理解詞語,是很有效的詞語教學方法。課堂上,戴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愛不釋手”時,先引導學生充分感受木雕的“構思奇特、栩栩如生”后,問學生:面對這樣的木雕,你會怎樣?從而較好地理解了“愛不釋手”。
    一篇情文并茂的文章,作者是經過精心選詞,準確用詞表達作者的感情。文本中的每一個詞都投射著作者深刻的體驗,是作者情感世界的敞開。只有將“詞語教學”置身于具體的語境中,才能更鮮活、生動地理解詞語,觸摸到詞語的溫度。《賣木雕的少年》中的“遺憾”一詞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理解上是個難點。教學中,戴老師就立足語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來說說我的左右為難?在入情入境中,學生有了深切的體會,很好地理解了“遺憾”。
    著名的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指出:“無論是閱讀還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詞?!痹诒咎谜n上,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戴老師詞語教學的魅力,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感受詞語,使詞語教學生動、形象、靈動、有效。但課堂中,若教師能更好地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和能力形成的關系,課堂將更加完美。
    賣木雕的少年課件篇二
    賣木雕的少年是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以讀為本,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
    設計特色:
    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參與;讀中悟情,合作學習;盤活課堂,落實主體。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游覽、工藝品、名不虛傳、游人如織、壯觀、出售、攤點、陳列、構思、五官端正、觀賞、清晰可辨、掏錢、即將、流露、一模一樣、付錢、標準”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3、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
    2、是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
    3、是積累一些四字詞組,并學會恰當地運用。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準備:
    cai課件,學生預習并查閱相關資料。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讀中體會。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1、出示世界地圖,介紹非洲,相機出示智力題:這里的什么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
    2、播放莫西奧圖尼亞瀑布風光圖片,配樂介紹。引導學生讀p112第二自然段,要求找出形容瀑布的詞語。
    3、導入故事:在這個大瀑布的不遠處,有許多出售木雕工藝品的人,下面讓我們來結識一位賣木雕的少年。
    4、板書課題。
    5、過渡:這篇課文敘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1、學生搶答,并根據課前預習介紹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
    2、欣賞莫西奧圖尼亞瀑布風光,感受美麗風景。學生看后找詞:“名不虛傳”“十分壯觀”。
    3、學生齊讀課題。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參與。在課程開始我出示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圖片讓學生欣賞,渲染氣氛,揭開課題,把學生的情感自然地帶入到課文的學習情境中,設想在學生處于躍躍欲試的狀態(tài)時,我讓學生讀課文思考主要內容,充分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為下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提出初讀課文的要求:讀準字詞句,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詞語,請學生認讀。
    3、請學生交流讀懂的詞義。鼓勵學生課前預習了解詞義。
    4、請學生敘述課文主要內容。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按要求自主學習。
    2、學生自讀,當小老師帶讀。
    3、學生交流讀懂的詞義,不懂的做好記號。4、學生齊讀詞語。5、學生敘述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鼓勵學生自己查工具書去解決生字新詞,在閱讀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引領學習“買木雕”。(3-4自然段)。
    1、根據學生敘述,提出思考:“我”為什么特別想買木雕。要求學生再讀課文(3-4自然段)。板書:買。
    2、根據學生匯報,出示:“攤點里陳列的木雕琳瑯滿目,各式各樣”“這些坐凳構思新穎,大象雕得栩栩如生。”兩個句子。
    3、鼓勵學生找出木雕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的詞語。
    4、突出顯示這些詞語,出示木雕的圖片。
    5、指導朗讀。
    6、出示填空。1、學生再讀思考。
    2、學生匯報。3、學生找出木雕給“我”留下的印象,畫出來?!傲宅槤M目”“各式各樣”“構思新穎”“栩栩如生”。
    4、學生觀看木雕圖,理解這些詞語。5、學生品讀句子,指名再讀。
    6、學生填空:攤點里陳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抓重點促表達,積累一些四字詞語并學會恰當的運用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教學琳瑯滿目、栩栩如生等詞語時,我把它們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并且結合圖片讓學生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填空練習幫助學生積累詞匯。
    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是學習語言過程中的兩個不同層次,在學生領會的基礎上,要盡可能使學生通過練習形成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讀中悟情“棄木雕”“贈木雕”。
    (5-9自然段)。
    1、指導學生再讀(5-14自然段),想賣木雕的少年是怎樣的人。畫出少年的言行、神情的語句。
    2、組織學生匯報。
    a“那少年走到我眼前,誠懇地說:‘夫人,您買一個吧?!保ㄕ嬲\)。
    b“‘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著我,猜測道。”
    c“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BR>    d“‘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倌陮⒁患恋榈榈臇|西送到我手里?!?BR>    e“少年連連擺手,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說:‘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BR>    f“他笑了,露出了兩排潔白的牙齒。”
    3、請學生自由選擇閱讀的方式再讀句子。
    4、組織交流閱讀感受,相機引導想象他當時是怎樣想的。相機板書:棄、贈。
    1學生大聲自由讀課文,想少年的為人,并畫出相關的句子反復讀。
    2、學生匯報自己畫出的句子。
    3、學生自主選擇自讀、組中讀、分角色讀、默讀等喜歡的方式,品。
    讀句子。
    4、學生朗讀自己體會深刻的句子,交流讀后感,發(fā)揮想象。《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讓學生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樂趣,所以在學習課文時我通過為什么我特別想買木雕這一問題帶學生進入課文學習,讓他們產生求知欲,激起主動讀書的愿望。在教學我放棄買木雕,少年贈送我木雕這兩處重點內容時我讓學生選擇自讀、組中讀、分角色讀等,讓學生讀懂,并在讀中感悟,通過一讀再讀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體會非洲少年的美好心靈以及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五、讀寫結合。
    拓展延伸。
    1、訓練寫話:你想和他做朋友嗎?對他寫幾句話。
    2、師簡單小結。
    3、鼓勵探究,設疑引興:少年為什么說“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查閱相關資料下節(jié)課匯報。1、學生把心中所想寫出來。
    2、交流,評價。
    3、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課下探究。抓擴展促說話。
    說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而語文教學中說話訓練尤為重要,對于山區(qū)學生來說,說和寫并不是同步的,為了縮短說和寫之間的差距,我創(chuàng)設了讓學生說和寫的活動,如讓學生評價一下這時一個怎樣的少年,你想和他做朋友嗎,對他寫幾句話。讓學生的思維潛能和創(chuàng)造精神得到充分釋放和發(fā)揮。
    鼓勵學生自己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去獲得對社會、對人生、對自然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板書設計:
    賣木雕的少年課件篇三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27課《賣木雕的少年》。下面我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教材簡析。
    課文講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拔摇钡椒侵蘼眯袝r,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為了不讓我?guī)еz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從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靈。景色壯觀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風吹拂的夜晚,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也襯托了賣木雕的少年美麗的心靈。本課敘述詳略得當,作者對美麗的大瀑布風光一帶而過,而是圍繞課文重點,將筆墨放在選木雕、放棄買木雕、送木雕等內容上。課文還準確而得體地運用了許多四字詞組,要注意讓學生積累并學會使用。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二是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三是積累一些四字詞組,并學會恰當地運用。這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目標:
    1.鞏固文中的四字詞組,并學會恰當地運用。
    2.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并以感情朗讀來體現。
    3.了解課文背景,讓學生感悟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誼。
    教學重點: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教學難點:讀懂本課內容,明白少年為什么送木雕給“我”,感受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本課將采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為主的教法,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積累語言,拓寬視野。具體的教學方法為:
    1、朗讀體會法??圩£P鍵句,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在誦讀中積極思考,以讀促思,以讀促情,從而體會中非人民的友情。
    2、閱讀拓展法。充分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在閱讀文本的同時,補充課外資料,以幫助學生挖掘教材豐富的人文內涵,對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
    3、情境寫話法。在閱讀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寫話,使“其言皆若出吾口,其意皆若出吾心”,強化表達能力。
    4、情景表演法。通過角色轉換,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情境,使教師和學生在自然的對話中,真實地體驗文本中人物的所思所感。
    5、想象補白法。通過在情境中激發(fā)想象,將揣摩到的人物內心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達到了情感體驗和語言訓練的和諧發(fā)展。
    以“遺憾”為中心點,以賣木雕少年的言行、神情為線索,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在自讀、自悟、交流反饋中,逐步實現對文本的深層理解,深入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通過寫話、說話來拓展思維,加強語言訓練,進一步深化對文章中心的感悟。
    一)復習導入,積累詞語。
    1、出示文中的四字詞,指名讀,齊讀。
    名不虛傳游人如織十分壯觀清晰可辨(大瀑布)。
    琳瑯滿目各式各樣構思新奇栩栩如生(木雕)。
    仔細觀賞愛不釋手五官端正語無倫次(人物)。
    2、通過欣賞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木雕,聽非洲擊鼓樂。
    通過看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木雕,聽非洲擊鼓樂,感受非洲人民的淳樸和智慧,在情境中走進文本,喚起學習愿望。
    3、通過復習、朗讀課文,讓孩子們在頭腦中對文章有了一個整體的再認識。既復習了詞語,積累了詞語,又理清了作者的寫作順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4、研讀第一次見面,體會遺憾。通過抓住兩個遺憾,凸顯全文的主要矛盾。從而通過理解為什么遺憾,如何彌補遺憾,輻射全篇。
    5、在研讀文本的同時,通過讓學生用因為_____所以_____(填空)。
    通過填寫句子的訓練,幫助學生讀懂這個自然段的三個意思,體會到三個意思的并列關系,以及和“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地挑選”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讀懂了這個自然段的結構,體會到了作者買不回去木雕的遺憾。
    6、想象雕刻的大象的樣子。訓練學生說比喻句,從而使眼前出現了大象的畫面,使學生懂得這樣的木雕真是“栩栩如生”“構思新奇。”
    7、我捧著象墩,仔細觀賞,愛不釋手。在這句話中,通過讓學生找一找,哪些詞語最能體現出作者喜愛象墩的感情。通過找一找,讀一讀,換一換,比一比等詞語教學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研讀重點詞語,讀懂了句子的意思。再讓學生試著把“捧”換一換,看行不行。通過改一改、比一比等方法,訓練學生讀懂反問句和陳述句的不同,體會到作者遺憾的心情。
    8、接下來再讓學生分角色讀一讀第一次對話,通過和少年的對話,讀懂他非常希望自己的木雕能夠賣出去的心情。通過作者的語無倫次,體會到作者的矛盾和遺憾。最后通過質疑,使學生突然明白:少年的遺憾,主要來自于作者是個中國人。
    9、通過對故事背景資料的補充,拓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間,體現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語文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提升情感。
    10、讓孩子們發(fā)揮想象,如果自己就是那位少年,你會怎么做?創(chuàng)設幾種情景,老師和孩子分角色交流。
    通過角色轉換,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情境,使教師和學生在自然的對話中,真實地體驗文本中人物的.所思所感。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的想象和體驗都是個性化的:想象小木雕的來歷是多角度的,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遇到的人物角色是不同的。然而,在他們的對話中,少年所表達的意思卻是共性的,都是建立在少年淳樸、善良、知恩圖報的美好品質基礎上的。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升華了少年的美好品質,初步體會了對于朋友的理解。
    去掉提示語讀對話,更有人物之間交流的真實感。通過指導兩個人物之間的對話,深刻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在每一個人物語言描寫后邊,加上一個省略號,給學生提供補白的空間。通過給對話補充合理的內心獨白,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使我們眼前出現了兩個更加具體的人物形象:一個是善良熱情的少年,一個是激動驚喜的作者。
    12、總結、情感升華。
    最后,我安排了一組句子,讓學生通過配樂深情朗讀。通過三次復沓讀,總結提升,將情感表達推向高潮。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設計,由于經驗不足,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問題,還請評委們指正。謝謝大家!
    賣木雕的少年課件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尼、馱”等11個生字,會寫“賣、售”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游覽、工藝品”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教學準備:
    4.請學生搜集有關世界各國風景名勝的文字及圖片資料。
    5.教師準備一段介紹非洲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錄像及課文配樂錄音。
    6.每個小組自制一套字詞卡片。
    教學重難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資料共享。
    1.老師請同學們搜集的有關世界各國風景名勝的文字及圖片資料,找到了嗎?誰來給大家進行展示或介紹?(請學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師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錄像,請大家一同觀賞。看過之后請你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3.學生觀看錄像后自由表達。
    4.在這個大瀑布的不遠處,有許多出售木雕工藝品的人,下面讓我們來結識一位賣木雕的少年。(板書課題)。
    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認識的字詞。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合作學習。
    a.小組長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帶領小組成員認讀生字,并想辦法快速記住字形。
    b.認讀生詞卡片,討論詞語意思。
    c.輪讀課文,互相糾正字音。
    d.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朗讀展示:誰愿意讀哪段便站起來朗讀。
    4.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研讀感悟。
    1.自主閱讀思考:
    畫出描寫賣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語句反復讀讀,結合上下文想象他當時是怎樣想的。
    2.同桌交流,談談自己的探究結果,相互啟發(fā),一起再來深入探究。
    3.集體交流。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出示描寫賣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語句,引導學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機指導朗讀。
    第 二 課 時。
    品讀入情。
    1.激情導入:同學們已被賣木雕的少年那誠懇的態(tài)度、一心一意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以及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深深打動了。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那動人的情景。(播放配樂朗誦的課文錄音)。
    2.請同學們睜開眼睛,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請大家暢談自己的感受。
    3.把你們深切的感受帶到朗讀中去吧!請同學們自由組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全文也行,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讀也行,與別人分角色讀也可以。
    4.朗讀展示,教師引導學生評議。
    學習發(fā)現。
    1.請同學們再認真讀讀課文,看看還能有什么新的發(fā)現,跟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新發(fā)現”。
    4.每位同學都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下面請大家大膽公布自己的“新發(fā)現”。教師啟發(fā)學生從文章的遣詞造句等方面進行探究、發(fā)現。如課文里有許多四個字組成的詞語,請學生寫在黑板上。
    總結收獲。
    1.想一想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獲。
    2.交流自己的讀書收獲。
    讀讀寫寫。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快速認讀。
    2.觀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樣把這些字寫美觀。
    3.教師范寫個別生字,如“掏、辨、齒”等。
    4.學生練習書寫,同桌互評。
    板書:
    贈送木雕。
    課后反思。
    1、?學生從老師的介紹中感受到了中國人民與非洲人民的友誼。
    2、?自己未有發(fā)開讓學生讀其他有關中國人民與外國人民友誼的故事。
    賣木雕的少年課件篇五
    《賣木雕的少年》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寫“我”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為了不讓我?guī)еz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課文在描寫景色壯觀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時,準確而得體地運用了許多四字詞組,值得學生積累并學會使用。戴老師在執(zhí)教《賣木雕的少年》時,很好地把握了教材的特點,立足學生的起點進行教學。特別是課堂上的詞語教學有特色、有實效。
    形象、直觀的教學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對于抽象思維發(fā)展還比較差的三年級孩子,詞語教學中盡量追求形象,使孩子獲得感性認識,理解詞語。正如維果斯基說的“詞語只有在獲得了感性的個人含義而不是單純作為概念存在的時候,它才能成為個體生命中一個生機勃勃的細胞?!痹诖骼蠋煹恼n堂上,我們看到老師很好地運用形象的教學方法,引導孩子理解感受詞語。在教學“琳瑯滿目”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劃出文中描寫木雕的詞,再出示多幅木雕的圖片,在視覺沖擊、圖片感受中,引導學生說說看到的木雕,教師適時點撥深化詞語的理解。這樣,形象的詞語教學,學生對于詞語的感受就形象,對于這個詞語的感受就豐滿。
    “讓詞在兒童的意識里活起來,歡蹦亂跳,使詞成為兒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識的工具?!碧K霍姆林斯基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體驗,這種體驗往往是深刻的。聯(lián)系學生的體驗,來幫助理解詞語,是很有效的詞語教學方法。課堂上,戴老師引導學生體會“愛不釋手”時,先引導學生充分感受木雕的“構思奇特、栩栩如生”后,問學生:面對這樣的木雕,你會怎樣?從而較好地理解了“愛不釋手”。
    一篇情文并茂的文章,作者是經過精心選詞,準確用詞表達作者的感情。文本中的每一個詞都投射著作者深刻的體驗,是作者情感世界的敞開。只有將“詞語教學”置身于具體的語境中,才能更鮮活、生動地理解詞語,觸摸到詞語的溫度?!顿u木雕的少年》中的“遺憾”一詞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理解上是個難點。教學中,戴老師就立足語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來說說我的左右為難?在入情入境中,學生有了深切的體會,很好地理解了“遺憾”。
    著名的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指出:“無論是閱讀還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詞?!痹诒咎谜n上,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戴老師詞語教學的魅力,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感受詞語,使詞語教學生動、形象、靈動、有效。但課堂中,若教師能更好地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和能力形成的關系,課堂將更加完美。
    賣木雕的少年課件篇六
    作業(yè)設計:
    1、查找中非兩國互相支持的資料。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反思:
    第三單元的課文已經講完了,想想本單元的`教學,對11課《買木雕的少年》我感受頗多,現做反思。
    課文講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我”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為了不讓“我”帶著遺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通過事情的敘述,勾勒出一個純樸而又美好的非洲少年形象,折射出愛是相互的主題,正因為中國人對非洲人的愛,所以讓非洲少年把我們當朋友。
    課文準確而得體地運用了許多四字詞組,極盡能事反映了非洲木雕的美,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積累并學會運用。文章中兩處少年和“我”的對話,也是反映全文主題的重點部分,需教師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交流中體會非洲少年的內心,感受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情誼。此外,三年級學生對于非洲了解甚少,它可以說是第一篇讓學生了解非洲的文章,因此在課前讓學生了解有關背景,對理解課文有很大的幫助。
    就本課而言,我有以下幾點亮點:
    1、充分讓朗讀在朗讀中感受課文的脈絡,盡量減少老師的講,還學生的主體地位。
    2、理清文章的思路,拓展學生的仿寫意識。作者埋伏筆的行文特點,讓課文詳略得當,層級鮮明。教學時,讓學生意識到這點并學習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3、對難寫的生字詞,采用了有的放矢的教學策略,收到較好的效果。
    賣木雕的少年課件篇七
    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羅多德說:“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的了?!彼雇胸愓f:“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比欢?,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錢輕情義,尤其是大人們。他們根本不明白我們這些孩子們的友情是多么的寶貴。他們的這種重財輕義的思想往往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不利的影響。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
    課文說的是,我把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fā)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給我。雖然我們之間的友誼沒有被受到影響,但我對朋友這樣的反悔,我非常的傷心后悔。父母在我心中的光輝形象因此,留下了一道不光彩的傷疤;這件事情,也將大人們的那種重財輕義的思想暴露無遺。
    朋友?不都是為名為利的嗎?
    當然,我相信,那令人感動的真摯友誼有很多,都是不為名利,都是用一顆赤誠的心去交朋友的。祝天下所有的好朋友都能快樂、幸福到永遠!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賣木雕的少年課件篇八
    學習目標:
    1、復習鞏固本課的生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四字詞語。
    3、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重難點:
    1、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2、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3、積累本課的四字詞語并恰當靈活的運用。
    前置作業(yè):
    2、我想對那個非洲少年說:
    教學流程:
    一、復習詞語,導入新課
    1、出示以下兩組詞語:
    第一組-琳瑯滿目,各式各樣,構思新穎,栩栩如生。(寫木雕)
    第二組-游人如織,五官端正,愛不釋手,一絲遺憾。(寫人)
    (指名讀,齊讀,說說對詞語的理解,適當造句)
    2、說說這篇課文的大意及敘述的順序。
    二、學生根據前置作業(y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
    1、出示前置作業(yè):
    2、提出學習要求,學法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交流
    三、全班交流匯報,引導學生抓住人物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一)、走近少年,初識少年的形象
    主要抓以下三句話,來引導學生,初步認識賣木雕少年的形象。
    1、根據反饋,出示以下句子:(5―9自然段中)
    那少年走到我眼前,誠懇地說:“夫人,買一個吧!”
    “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著我,猜測著。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
    2、仔細讀這三句話,說說:從這幾句話里,你讀出了什么?(預設學生會抓以下兩方面來說:如-我讀出了那個少年非常想讓我買他的木雕//那個少年的態(tài)度非常誠懇……)
    3、帶著你們的體會,再讀讀這幾句話,把少年的非常想和誠懇的態(tài)度讀出來吧! (先指名讀,再分組讀,齊讀。)
    (二)走進少年,體會“沉甸甸”的中非友情
    1、出示句子:
    看樣子,他是專門在這里等候我的。
    “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鄙倌陮⒁患恋榈榈臇|西送到我手里。
    少年連連擺手,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說:“不,不用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BR>    2、引導學生體會這三句話,體會少年到底是為了什么而流露出一絲遺憾,進一步體會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1)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三句話,邊讀邊想,拳頭大小的木雕小象墩怎么會“沉甸甸”呢? (學生可能只會從表面上去理解,既然是木頭做的東西,一般都是“沉甸甸”。)
    (2) 教師引導:在這幾句話里,“沉甸甸”不只是字面上的“沉甸甸”,其實,課文中“我”的心情也是“沉甸甸”的,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請大家再默默地讀一讀這三句話,一邊讀,一邊思考。
    (學生能夠體會到:從木雕小象墩的來之不易可以體會到作者的心里是“沉甸甸”;從“暮色中專門等候”可以體會到作者的心里是“沉甸甸”的;從“不用錢”可以體會到作者的心里是“沉甸甸”的。)
    (3)、指導朗讀:讓我們帶著這一份沉甸甸的心情,帶著這一份沉甸甸的情誼一起來讀讀這三句話吧。(學生齊讀。)
    (4)、老師小結:原來,這位非洲少年那一絲遺憾,并不是因為我不買他的木雕呀。怪不得他還給我送木雕呢。(板書:送木雕)
    3、資料補充,加深理解
    (1)、過渡:少年送給我的僅僅是沉甸甸的木雕小象墩嗎?還送給我什么?讓我們來看一份資料:
    (3)、看著這些資料,你能說說少年除了送給我沉甸甸的木雕小象墩,還送給我什么嗎?
    (少年除了送給我沉甸甸的木雕小象墩,還送給我的是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深深的感激,是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4)、老師小結:難怪少年對我說――教師引讀,學生接讀第三句:“不,不用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相機板書: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四、課外拓展,升華情感
    看著面帶笑容、露出兩排潔白牙齒的黑人少年,你想說什么?把你最想說的話寫下來。
    我想對那個非洲少年說:
    教師在引導學生說一說后,總結,評價。
    五、積累本課的四字詞語。
    賣木雕的少年課件篇九
    1.認識尼、馱等11個生字,會寫賣、售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游覽、工藝品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1.請學生搜集有關世界各國風景名勝的文字及圖片資料。
    2.教師準備一段介紹非洲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錄像及課文配樂錄音。
    3.每個小組自制一套字詞卡片。
    1.老師請同學們搜集的有關世界各國風景名勝的文字及圖片資料,找到了嗎?誰來給大家進行展示或介紹?(請學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師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錄像,請大家一同觀賞??催^之后請你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3.學生觀看錄像后自由表達。
    4.在這個大瀑布的不遠處,有許多出售木雕工藝品的人,下面讓我們來結識一位賣木雕的少年。(板書課題)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認識的字詞。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合作學習。
    a.小組長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帶領小組成員認讀生字,并想辦法快速記住字形。
    b.認讀生詞卡片,討論詞語意思。
    c.輪讀課文,互相糾正字音。
    d.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朗讀展示:誰愿意讀哪段便站起來朗讀。
    4.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1.自主閱讀思考:
    想想賣木雕的少年是一個怎樣的人。
    畫出描寫賣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語句反復讀讀,結合上下文想象他當時是怎樣想的。
    2.同桌交流,談談自己的探究結果,相互啟發(fā),一起再來深入探究。
    3.集體交流。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出示描寫賣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語句,引導學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機指導朗讀。
    4.說說賣木雕的少年是怎樣一個人。
    第二課時
    。
    1.激情導入:同學們已被賣木雕的少年那誠懇的態(tài)度、一心一意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以及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深深打動了。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那動人的情景。(播放配樂朗誦的課文錄音)
    2.請同學們睜開眼睛,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請大家暢談自己的感受。
    3.把你們深切的感受帶到朗讀中去吧!請同學們自由組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全文也行,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讀也行,與別人分角色讀也可以。
    4.朗讀展示,教師引導學生評議。
    1.請同學們再認真讀讀課文,看看還能有什么新的發(fā)現,跟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新發(fā)現。
    4.每位同學都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下面請大家大膽公布自己的新發(fā)現。教師啟發(fā)學生從文章的遣詞造句等方面進行探究、發(fā)現。如課文里有許多四個字組成的詞語,請學生寫在黑板上。
    1.想一想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獲。
    2.交流自己的讀書收獲。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快速認讀。
    2.觀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樣把這些字寫美觀。
    3.教師范寫個別生字,如掏、辨、齒等。
    4.學生練習書寫,同桌互評。
    賣木雕的少年課件篇十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及新詞,認讀5個字。
    2、積累成語。
    3、揣摩課文的敘述順序。
    4、分角色朗讀課文。
    5、體會賣木雕少年的質樸善良,感受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體會賣木雕少年的質樸善良,分角色朗讀課文。
    感受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及新詞,認讀5個字。
    2、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提示課題
    1、課前老師布置你們搜集有關非洲地理位置、氣候物產、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圖片資料。請大家拿出來。
    2、學生進行交流。
    3、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賣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課題。
    二、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把課文讀正確,
    2、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檢查預習情況:
    (一)檢查讀書,分段朗讀課文。注意難句的指導。
    (二)檢查生字:
    1、讀生字,注意“琳”的讀音。
    2、生字組詞,同學補充。相機指導課文中詞的理解。
    3、指導難字:
    (1)難字:“懇”的上面最后一比是捺,“豫”和“撼”不要丟筆畫。
    (2)形近字:州( ) 賓( ) 構( )
    洲 ( ) 浜( ) 溝( )
    五、默讀課文、了解敘述順序。
    1、布置默讀。默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
    2、默讀,思考,做記號,也可以與學生討論。
    3、全班交流。
    理清課文的順序:
    聽朋友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木雕……贈送木雕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體會賣木雕少年的質樸善良,感受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重點是賣木雕少年的質樸善良,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是感受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27課《賣木雕的少年》。
    二、整體感知課文:
    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圍繞什么內容敘述的?(買賣木雕)
    回憶上節(jié)課,我們理清了課文的順序,誰能說說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聽朋友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木雕……贈送木雕)
    三、細讀課文,體會賣木雕少年的質樸善良,感受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1、自由讀課文,賣木雕的少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善良 質樸 對中國人民很友好)
    2、默讀課文,填寫下面的表格。
    默讀要求賣木雕的少年表現
    體會感受
    神態(tài)
    動作
    語言
    3、交流學習成果。
    (1)從哪看出賣木雕的少年很善良 質樸 對中國人民很友好?
    出示: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
    為什么少年要遺憾呢?
    分角色朗讀5-9自然段。體會少年的善良和對中國人民的友好。
    (2)我雕了個小的,可以帶上飛機。
    (多么的善解人意,多么的善良)讀出來
    (3)少年連連擺手,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說:“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BR>    如果把這句話換成:“少年擺擺手,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說:不要錢。’”你還有剛才的感受了嗎?(引導學生體會“連連,兩個不及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這些詞句的含義)。
    4、讀了課文后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學生可能 問少年為什么那么熟悉中國人,為什么說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穿插中國曾經在20世紀70年代援助建設了坦贊鐵路,中國人民的無私援助給非洲人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5、朗讀全文,再次體會少年的質樸善良。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拓展練習:
    1、運用詞語。教師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讓學生鞏固所學詞語,例如:大瀑布真是()。這里(),景色十分()。攤點里陳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2、讓學生想一想,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詞語來替換,調動學生運用平時的積累。
    27、賣木雕的少年
    介紹木雕
    挑選木雕 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放棄木雕
    贈送木雕
    賣木雕的少年課件篇十一
    (一)猛掃攔路虎。
    1、大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標畫出生字新詞并多讀幾遍,聯(lián)系上下文和工具書理解他們的意思。
    2、你遇到的攔路虎啊多嗎?掃除攔路虎的方法很簡單:一讀二寫。那就讓我們開始吧!
    出售馱著構思新奇五官端正賓館牙齒。
    (二)勇趟句子河。
    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完成練習:
    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真是名不虛傳。這里游人如織,景色十分壯觀。
    b.說說描寫大瀑布的詞語。
    (三)智爬問號山。
    1)夫人,你為什么那么“猶豫”、那么“語無倫次”呢?哦,原來你對這個象墩木雕如此愛不釋手,但想到回國不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正猶豫不決呢!
    二、交流展示。
    三、點撥拓展。
    1、學習(第3、4段)。
    (2)、現在誰來向我們介紹這里的木雕。請你來讀第3段,---你介紹的非常清楚。
    你有什么感受?你來-----這么美的這么多的木雕,你都眼花繚亂,這就是琳瑯滿目,把你的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吧!
    你也想說,你來,----不但多,而且各有各的姿態(tài),你在贊嘆,也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
    你還想讀,你來-----感謝你把這大攤點的木雕搬到了我們的眼前。
    過渡:這么多木雕,個個都如此精美,那——我該挑哪一件好呢?
    (3、)“我”挑了一個卷鼻大耳象。為什么?從哪寫詞感受到的?
    理解“栩栩如生”
    師:聽你的讀,讀得那么有感情,你知道這個詞是什么意思了嗎?
    ----就像真的一樣,你真會讀書。
    理解“構思新奇”
    你為什么覺得它“構思新奇”呢?(卷鼻大耳象既有雕刻的藝術價值,又有坐凳的實用價值)。
    (4)、誰也能讀出它的“栩栩如生”、“構思新奇”?你來,―――你來,―――。
    學習第5——9段“買賣場面”
    1、讓我們趕緊走進5――9段,看看這場買賣場面吧,自由讀第5——9段。
    2、反饋:看到那場面了嗎?(明確朗讀要求)。
    3、哪個小組愿意先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水平。
    4、指名分角色讀。
    (1)夫人,你為什么那么“猶豫”、那么“語無倫次”呢?哦,原來你對這個象墩木雕如此愛不釋手,但想到回國不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正猶豫不決呢!
    (2)賣木雕的少年,你為什么那么“誠懇”呢?板書呢?
    5、我們四大組再來分角色讀一次。
    四、鞏固提升。
    2、閱讀。
    賣木雕的少年課件篇十二
    一、知識能力:
    認識尼、馱等11個生字,會寫賣、售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游覽、工藝品等詞語,每個小組自制一套字詞卡片。
    二、過程方法: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請學生搜集有關世界各國風景名勝的文字及圖片資料,教師準備一段介紹非洲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錄像及課文配樂錄音。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一、資料共享。
    2、老師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圖片(張貼在黑板上),請大家一同觀賞??催^之后請你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3、學生自由表達。
    4、在這個大瀑布的不遠處,有許多出售木雕工藝品的人,下面讓我們來結識一位賣木雕的少年。(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認識的字詞。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學習生字新詞。
    (1)利用課件認讀生字,并想辦法快速記住字形。
    (2)認讀生詞,討論詞語意思。
    (3)輪讀課文,互相糾正字音。
    (4)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朗讀展示:誰愿意讀哪段便站起來朗讀。
    4、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研讀感悟。
    1、自主閱讀思考:
    畫出描寫賣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語句反復讀讀,結合上下文想象他當時是怎樣想的?
    2、同桌交流,談談自己的探究結果,相互啟發(fā),一起再來深入探究。
    3、集體交流。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出示描寫賣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語句,引導學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機指導朗讀。
    一、品讀入情。
    1、激情導入:同學們已被賣木雕的少年那誠懇的態(tài)度、一心一意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以及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深深打動了。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那動人的情景。(播放課文錄音)。
    2、請同學們睜開眼睛,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請大家暢談自己的感受。
    3、把你們深切的感受帶到朗讀中去吧!請同學們自由組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全文也行,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讀也行,與別人分角色讀也可以。
    4、朗讀展示,教師引導學生評議。
    二、學習發(fā)現。
    1、請同學們再認真讀讀課文,看看還能有什么新的發(fā)現,跟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新發(fā)現。
    2、每位同學都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下面請大家大膽公布自己的新發(fā)現。教師啟發(fā)學生從文章的遣詞造句等方面進行探究、發(fā)現。如課文里有許多四個字組成的詞語,請學生寫在黑板上。
    三、總結收獲。
    1、想一想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獲?
    2、交流自己的讀書收獲。
    四、讀讀寫寫。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快速認讀。
    2、觀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樣把這些字寫美觀。
    3、教師范寫個別生字,如掏、辨、齒等。
    4、學生練習書寫,同桌互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