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者對所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悟的表達,它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回顧和總結(jié)閱讀過程。在寫讀后感之前,我們可以進行一些頭腦風(fēng)暴和思維導(dǎo)圖,幫助我們整理和組織自己的思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些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這些范文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讀后感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同時也能啟發(fā)你在寫作過程中思考更多的問題,展現(xiàn)出獨特的思維和見解。快來看看吧!%20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或者觀看一部電影后對所感受到的情感和思考進行總結(jié)和概括的一種表達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作品內(nèi)涵,我最近讀了一本很好的書,感覺需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呢?首先,我們需要對作品進行整體回顧和分析,提煉出核心觀點和主題;然后,我們要結(jié)合個人的觀點和感受,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最后,我們可以適當(dāng)引用一些精彩的片段或者對比其他作品,以增加文章的觀點深度和吸引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些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這些范文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讀后感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同時也能啟發(fā)你在寫作過程中思考更多的問題,展現(xiàn)出獨特的思維和見解??靵砜纯窗桑?BR>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一
浮生一夢,喜怒哀樂嗔癡這六感真讓人欲罷不能。
攜手一生的伴侶早早離世,家業(yè)未樹、志向未成的苦惱使年輕的沈復(fù)滿腹牢騷,侍奉父母時的孝道也謹小慎微,唯有始終熱情的好朋友們在無數(shù)艱難的時刻提攜幫助沈復(fù)。彼此惺惺相惜,寄情山水,哪怕人生寥寥數(shù)載也足以快哉。
古代的文人喜愛詩詞畫作,鐘愛自然山水,也鉆研蟲魚鳥獸,傾戀美人紅袖添香。窮苦時,生計靠賣畫,吃睡借住在朋友家,實在不行就跟隨升遷的官員當(dāng)個幕僚,路過江河湖海之時還不忘飲酒當(dāng)歌醉上一場;得意時,攜手愛妻與三五老友到處辦詩酒會、茶會,去奇駿的山上野餐,去清幽的寺廟洗滌身心,更別提家里院落的盆栽、假山、人工湖也別有洞天。唯一擔(dān)憂的,父母但凡對自己不滿意,就要小心翼翼道歉,大氣也不敢出。父親喜歡娶小妾,不幫忙父親不開心;幫了,母親又在自己身上出氣。還是遠游好哈哈哈哈哈!
我不太記得課本上第一次接觸古文是什么時候了,印象最深刻的恐怕是“兩小兒辯日”,其次就是“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原因當(dāng)然是這篇文言文太長了,老師又要求每個人背誦!早自習(xí)搖頭晃腦背書的我,腦子里全是“什么夏蚊?我感覺作者眼神不太行啊,怎么蚊子還是鶴呢?蚊子多討厭啊嘰里呱啦”現(xiàn)在想想,現(xiàn)代人的確太把煩惱當(dāng)作煩惱,蚊子咬人徹夜難眠,第二天絕對還要發(fā)朋友圈吐槽,古代的孩子只把飛行的小蟲當(dāng)作自己的玩伴,并且“神游其中,怡然自得”?,F(xiàn)代人的知識面廣了,心思卻小了,喜怒哀樂嗔癡越來越上頭。哪怕人生不過數(shù)載,經(jīng)歷頗為順?biāo)?,卻仍要傷春悲秋,感覺天天都在經(jīng)歷什么大事。沈復(fù)四十六歲已經(jīng)經(jīng)歷妻子離世,兒女也相繼先他而去,高堂難以貼身侍奉,數(shù)年跟著不同的官員到處搬遷漂泊。這浮生六記――閑情記趣、有閨房記樂,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有沈復(fù)對過去的美好記憶感激,也有他仍然可以繼續(xù)前行的期望。
只要有一縷陽光的溫度,就可以怡然自得。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二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兩百年前的最初,因“天之厚我可謂至矣,茍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便有了沈三白的《浮生六記》。那蘇州城的萬家燈火里,有一盞是屬于沈復(fù)和陳云的。
沈三白的生活不乏人生百味。他道:“天地厚我可謂至矣”,而陳云,是此生蒼天對他最大的恩賜。
從兒時的“淑姐”,到相濡以沫的“蕓娘”,是一段羨煞旁人的錦繡時光。陳蕓是個可愛的女子。她曾著男裝與沈復(fù)觀神誕花照,游于廟中。他們一路走過,穿過熙攘的人潮與盛世的煙火,把清貧單調(diào)的日子過得舒雅溫暖。這半生,如此美麗。我最愛蕓娘說的一段話,讓人瞬間就溫柔了起來——他年與君卜筑于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仆嫗,植瓜蔬,以供薪水。群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不必作遠游計也。
就是這樣一個溫柔入骨的蕓娘,讓沈復(fù)深愛不棄。只不過,這相聚相愛,竟在“蕓竟以之死”中收束了。嘉慶八年三月,陳蕓舊疾復(fù)發(fā),藥石無力,殞在了料峭的春寒里。從此,三百只身天涯,風(fēng)霜滿肩。
該是如何的情深伉儷,才教蒼天嫉妒至此,狠將風(fēng)月親手折煞,鋪以滿面風(fēng)霜。
沈復(fù)的年少歲月,也是讓人羨煞的。與摯友高歌縱酒,游歷山水,雖“惜乎輪蹄征逐,處處隨人,山水怡情,云煙過眼,不道領(lǐng)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尋幽”,但也將川河盡入胸懷,酣暢淋漓。
乘物以游心,悠然于世間。
沈復(fù)此生見過美景無數(shù),琉球獨得一記。他用簡言簡語,就展露了琉球風(fēng)采,似海風(fēng)拂面,大魚覆舟。“春云偶住留痕室,夜半濤聲聽煮茶”,沈三白心滿意足。
沈復(fù)還記道自己愛插花盆栽,積興成癖,心得諸多?!包c綴花石,亭臺樓閣,則要小景入畫,大景入神,虛實相合”。三白的孩提時代,與花蟲為伴,天真爛漫。大隱隱于市,他是“大隱”,在一方庭院中不理塵囂,清風(fēng)朗月,此心與天地同。
讀遍此書,繞過幾圈,還是最舍不下陳蕓的部分。蕓娘一死,沈復(fù)形容枯槁;接著父親撒手人寰,又再是兒子逢森離世?!爱?dāng)是時,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綿綿此恨,曷其有極!”
來時風(fēng)月多,去時霜滿面。沈復(fù)一生瀟灑坦直,最后卻落得孑然一身。
他與所愛之人的朝朝暮暮,傾注了世間極致的悱惻與纏綿。只怕日夜耳鬢廝磨,還嘆春宵苦短。
讀過《浮生六記》,像是走過了沈復(fù)的一生,坎坷與情意,快活與傷離。沈復(fù)的一字一句,一墨一味,沉淀出百年醇質(zhì),輕輕地溫柔了文字與光陰。
“覓得浮生半日閑,一醉如夢又百年”。在下一世的綿長歲月里,沈復(fù)定會為了見到陳蕓,為了他們所向往的清風(fēng)朗月,流浪千萬里,不問歸期。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三
如譯者所講:浮生六記和許多老故事一樣,其中有歡樂也有悲傷,有溫馨也有酸楚,有熱鬧也有寂寞;似乎過于平凡,還有點不合時宜,卻有一種看似“慢半拍”但永遠不過時的溫暖、悠然和浪漫;當(dāng)然,還有愛情。在我看來,作者一生的經(jīng)歷莫過于八個字,那就是:人生寫意,莫過良緣。
沈復(fù)生于1763年,字三白,號梅逸,清代蘇州畫家。一生在家庭、官場、經(jīng)商之間沉浮,浪游各地,閱盡人生百般滋味。誕生在蘇州一個小康讀書人家。沈復(fù)年幼時與他的表姐(也就是故事的女主人公——蕓)定親,開啟了這段百轉(zhuǎn)回腸的故事。沈復(fù)生性豁達快樂,喜好交友,喜好出游,結(jié)交了眾多情投意合的好友,也游歷了許多山水名勝。他似乎就是有這種本事,即使是困窘的日子也總是有辦法過的津津有味。
更為難得的是,蕓和他是一樣的人,安于簡單平淡的生活,自得其樂,兩人情深意篤、夫唱婦隨,蕓的溫柔體貼和蘭心蕙質(zhì),為他們的生活增添了別樣的趣味和風(fēng)情。
沈復(fù)對蕓的愛是如此的真摯,在他筆下的文字中,你不難讀出蕓的形象:她清秀瘦弱,脖頸修長,彎彎的眉毛,眼睛靈秀俏麗,顧盼間神韻動人。唯是上唇略短,微露出兩顆牙齒,雖然這似乎不是有福之相,但別有一種嫵媚嬌柔之感,讓人怦然心動。然而蕓讓沈復(fù)著迷的絕不僅僅是她的外表,更是她為人處世樂觀積極的點點滴滴。她終日神色平和,與她說話,常以微笑作答。對父母長輩尊敬愛重,待晚輩溫柔和氣,家事料理的井井有條,沒有一點疏忽。又見她可終日與作者廝守,花間月下品讀詩書,縱論古今。
回頭看,似乎我們的男主角并不大有資格勝任這一角色。雖家境小康,但他既不曾積極規(guī)劃未來,也沒有絲毫將來要繼承門第的自覺;對讀書沒有什么上心的地方,也不知道像精明能干的父親多多學(xué)習(xí)。他似乎甘于過小情小調(diào)的小日子,和蕓卿卿我我,兒女情長。
但即便如此又有什么不好呢?為什么一定要把人生活成小說或者劇本?誰又規(guī)定了做人就一定要志存高遠、胸有成竹?我們中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很平凡,并將終生平凡。沈復(fù)沒有宏大的才情和高遠的志向,他生性風(fēng)流,不貪圖功名利祿,但好在他身邊有蕓的陪伴,縱然生活充滿未知和艱辛,但這位女子卻總能把生活變得充滿樂趣。
正如我所說:人生寫意,莫過良緣。在歲月的長河中,終將陪伴我們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子女或朋友,而是攜手一生的伴侶。所以無論看上去多么平凡的人生,只要身邊有佳偶相伴,接受它,安于它,堅守它,并樂在其中,發(fā)現(xiàn)快樂,懂得欣賞,懂得感恩,自會體會到人生獨特的樂趣。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四
去年游大足石刻,良多景不雅觀不雅觀我都已忘懷,可是唯獨對其間一個字記憶猶新。該字為上中下構(gòu)造,上面一個寶蓋頭,中心一個“弗”字,下面一個“林”字。導(dǎo)游講解這個字道出了一小我糊口幸福的三大要素,寶蓋頭代表著財產(chǎn),“弗”是佛心,“林”指好的糊口情形。一個幸福人應(yīng)該有必定的物質(zhì)根本,豐盛的精神糊口和一個美好的糊口情形,細想之后,我深覺得然。
一小我的幸福如斯,一對夫妻、一個家庭的幸福更是如斯?!陡∩洝分猩蚴戏蚱耷偕网Q二十年有余,雖志趣相投、舉案齊眉,但其間糊口貧寒困難、流離失所,甚至難覺得繼、骨血分手、妻子早逝,現(xiàn)實了局為這一對令人欽羨的夫妻蒙上了悲劇色彩。
沈復(fù)《坎坷記愁》一篇中自述人生坎坷都是從何而來的呢?往往是本身作孽得了報應(yīng)罷了,而我并非如斯:多激情,重容許,爽氣爽直不羈,成效轉(zhuǎn)成了扳連。阿誰既按時代,既定的人和事,我們已無法評說,只可憐了蕓這個聰穎會意的女子在本身病重之時還得為一家人的生計操勞,末了因趕制繡品嘔心瀝血而逝。
最好的愛情是相知,沈氏夫妻是幸福的,這幸福源自志趣相投、三不雅觀不雅觀同等!貧賤夫妻百事哀,沈氏夫妻是不幸的,這不幸源自物質(zhì)根本的匱乏。
不外,這世上又有幾人能擁有完滿的人生。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五
讀完全本之后,我個人認為,要把《浮生六記》當(dāng)作功利的書籍來讀的話,可能就會失望了。因為沈復(fù)本人就是清代士大夫家族的平庸子弟。
他賢德兼?zhèn)?、樂善好施,?dāng)然這些優(yōu)點很好,但是他同時也不思進取,貪圖玩樂,要不然最后也不會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了。同時他學(xué)問也并不太精,要不然書的開頭也不會說自己有語法錯誤希望大家原諒。
而這本《浮生六記》便是集畢生玩樂經(jīng)驗所集齊,好在什么地方呢,好在懂生活,有態(tài)度。
這本書由狗糧開始,就是講述與蕓娘的愛情故事,蕓娘死后還魂那篇簡直讀的我淚流滿面。后來便是許多山水園林之所聞所感。
還有一點非常好,在于沈復(fù)盡管后半生遭受苦難,但是卻沒有半點怨懟之情,可以說是非?;磉_樂觀的人了。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全書讀起來養(yǎng)眼養(yǎng)心,沒有說教解惑,沒有仕途功利,沒有政治豪情,只有情真意切的詩意生活。
七夕節(jié)拜天孫贈"生生世世為夫婦"圖章,吃梅花盒,飲荷花茶,住活花屏,生活閑淡雅致,真可讓當(dāng)代人頂禮膜拜。
前兩卷恩愛美好,轉(zhuǎn)筆到卷三,坎坷記愁,恩愛夫妻不到頭,不禁讓人潸然。也許這就是生活,有點不如意,也許才是最美好。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六
最近開始看一些名人的著作,想漲一下自己的閱歷和學(xué)問?!陡∩洝肥俏易罱吹囊槐緯O朐谶@個里記錄一下我個人的小小觀點和感受。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fù)(字三白,號梅逸),我當(dāng)初購買這本書主要是因為我覺得這個名字特別有詩意,我個人喜歡這種調(diào)調(diào)的詩文,其二呢是因為書的簡介上說介紹了沈復(fù)合其妻子的愛情故事。我總是對美好的愛情有特別的期待所以選擇這本書。
這本書現(xiàn)存的一共有四個部分——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
很多人多說羨慕文中男主人公也就是沈復(fù)與妻子甘苦與共的愛情故事??墒俏铱赐旰笥X得并不竟然。沈復(fù)與陳蕓幼時相識,沈復(fù)對其一見鐘情,特地求了母親去提親,當(dāng)時沈母對蕓娘(陳蕓,以下簡稱蕓娘)還是非常滿意的。那個時候的蕓娘父親早亡,留下了幼弟和母親。他們一家就靠著蕓娘的針線活補貼家用,在這樣拮據(jù)的日子里,蕓娘還讓弟弟去讀書學(xué)習(xí)。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自己還自學(xué)識字。真可謂是一個艱苦樸素認證好學(xué)的好姑娘。
后來蕓娘和沈復(fù)結(jié)婚后,感情甚好。甚至到了沈復(fù)要學(xué)外地學(xué)習(xí),卻舍不得蕓娘,心心念念想回家,無心讀書的地步。俗話說的好,先成家后立業(yè),但是沈復(fù)居然為了夫妻間的相聚時光,放棄了自己的學(xué)業(yè),令人大為不解。也許這也就厭惡了沈復(fù)父母后期對蕓娘厭惡禍根。身為一個合格的妻子,應(yīng)該是鼓勵丈夫在外好好讀書,去考取科舉,不應(yīng)該和只想著順從丈夫。另外還有一段種提到沈復(fù)和他爹在外地工作時,因為發(fā)現(xiàn)蕓娘會寫字于是叫了蕓娘后代其婆婆寫家書,后面婆婆覺得蕓娘的家書寫的可能有些不清不楚的,于是就不叫她寫了就自己寫了。這讓公公覺得是蕓娘不肯寫家書,顧開始不喜了,后來沈復(fù)知道了原由,想像其爹解釋,蕓娘又勸他不要說,說是恐怖遭婆婆不喜。其實我覺得這種原由,其實可以讓沈復(fù)稍加潤色后和公公反應(yīng),這樣承擔(dān)了不該承擔(dān)的錯誤,讓替公公開始不喜她了。接下來公公擇妾這段我不太能理解,在古代看來娶妾很正常,但是這個是公公房里的事情,當(dāng)下婆婆還健在并不應(yīng)該由你一個媳婦來操辦,你這樣做了只會讓婆婆厭棄,覺得你為了討好公公背地里做這些,不夠尊重她。
蕓娘有些在我看來不夠完美的地方,但是也不能否認她知書達理,能夠陪丈夫閑談詩書共游山水。無論貧富都能和丈夫一起風(fēng)雨同舟,并不對其有任何抱怨。但是也同時因為她的這種知書達理,是的沈復(fù)更為的不求上進。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七
一、同甘共苦,患難與共;坦誠直爽,體恤關(guān)愛的夫妻真情。
二、勤儉淳樸,善處憂患;布衣菜食,可樂終身的簡樸生活。
三、淡薄名利,與世無爭;恬淡自適,知足常樂的曠達胸懷。
四、逆境逢生,善解人意;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優(yōu)良品德。
所謂情投意合,所謂舉案齊眉,閨房里的舊事,果真如文字渲染中的美好?
“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無憾。”林語堂說蕓娘是文學(xué)史上第一可愛的女人,也難怪有人對我說“蕓娘不好當(dāng)”。
當(dāng)時,遇見他,卻是每日一點一點的收緊,又一點一點的誘惑,終成為其囊中之物。若是錦囊也罷,就怕是一塑料袋,毫無透氣性,窒息而亡。亡也無畏懼,就是時間一長,不亡,大腦因缺氧,真真地成了整神經(jīng)。
這已然消磨掉的四十年華年,都積攢了些什么?都沉淀下了一些什么?
那日的工作沒有如期完成。好似學(xué)生交卷一般,不到最后一刻,絕不直面。讀書、聽音樂可以讓人安靜。前日下載的歌胡亂的,看來要重新來過。其實我的耳朵不能塞耳機,長時間的聽音樂,聽力已經(jīng)嚴重不行了。電腦播放上班時間是要顧及的,只能委屈自己的耳朵。讀書卻是隨時都可以的,心又焦著事情,也沒讀幾個字進去。敲打鍵盤估計是最安全的,身邊的同事已經(jīng)習(xí)慣我敲打鍵盤都不來攪我,否則,會遭辣脾氣。
寶玉和黛玉在花樹下讀《西廂記》,兩個人的相約,無聲,其香也是久遠的。斯人想必歡喜這樣的性情。蕓娘與君亦如此,讀書議文憶事懷情。好景總是不長。好歹也有過。
“與君不曾半日賦閑,縱然安排那樣的時刻,想聽君一席言,想與君談古,君卻移情別意,不予理睬我的纏綿。其實,女人的想念不全是肌膚之間的相親,兩情,默默,或言,或什么都不做,靜下來的安逸,才是最寶貴的珍藏。”那日的日志,如今讀來,依然動己心弦。
蕓娘是一切男人夢想的女人。也難怪君之前說那話了。我不是君夢想的女子,夢得太遲也沒什么,就怕不曾夢過。也不會去刻意努力做蕓娘式樣的女子,我本是我,為了人,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也不是我的作為,君怕更是不喜歡的了。
“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惫嬗羞@樣的閑情,那真是只有人間桃源有。十丈紅塵,哪許人心如此得閑??v然半日,若真能放下世間事,與君同看花也不失來人世一遭。
小閑情,小矯情的心致偶爾歇在眉間心上,如品茶般,萬般賦閑之后方解其中味。何況,同與佳人往?不多,不多,時日不多也。
沈復(fù)是一個喜小飲之人。誠然,梅花盒的發(fā)明盡顯蕓娘靈心巧手,只要動了情用了心,任何一個女人都可以對心愛的男人做出絕色的美味,騰出浪漫的氛圍。
我是喜花的。入冬以來,只有銅錢草還在努力地為我綠著。秋時采回來的野菊早已枯萎,花粉落在玻璃桌上,并不去擦,那是野香之骨呢。每每受夫責(zé)備,指責(zé)我不擦去,臟了桌子,我并不理會,一意孤行讓那些黃色的花粉留在那里。再晚些日,我是要搬回水仙過冬的。再說,去年的風(fēng)信子已經(jīng)發(fā)芽了,春來,想必會開出紫色的.花。養(yǎng)了三年的風(fēng)信子,大蒜一樣的,花謝之后留得蒜果,入冬之后植入土種,還是年年復(fù)活,春來開會。我的小閑情,不精致,這些許年一直在續(xù)著。
蕓娘收集斷簡殘編。每日,我寫閑字斷章。不過,蕓娘有君相佐。我是孤單一人的。
蕓對名利看得很淡,生活無論富足落魄,都從未鼓勵沈復(fù)讀書做官。這么地,我突然明白了那日君為何莫名的吼我了。君想做理想中人,無奈身在紅塵中。但“理想”是關(guān)不住的,很幸運,我愿意做君“理想”的桑田。不曉得,我又多情了沒有。
“沈復(fù)何其有幸,娶了這樣一位賢惠體貼又蘭質(zhì)蕙心的妻子。同樣,陳蕓也何其有幸,嫁給了沈復(fù),從此擁有一位志趣相投又患難與共的丈夫。”
于廝,我錯過今生。余下的日子,也只能隔著江水、隔著屏幕相望。時間長了,還不曉得誰先厭了誰——君,終是不歡喜我接近你、探究你,好奇你的。
蕓娘之夫是真大夫。比起陸游和唐婉,我情愿不要那“紅酥手”,縱然長年臥病,也要不離不棄。所謂相濡以沫,就是這個樣子的吧。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八
初讀沈復(fù)的《浮生六記》,竟有許多感動。依然是太容易感動的人。
“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不貪屠門之嚼”,日子過得輕淡,沈三白應(yīng)是極隨性的人了。卷四浪游記快,與眾友共覽天下名勝,而山水可怡情。文字洋洋灑灑,閑情逸致,字里行間皆是。細細讀來,讓人暫忘塵世間的千絲萬縷。于愛妻蕓娘,沈三白筆墨卻不多,就是浪跡天涯,流連煙花巷之時,心中的那份牽掛,也似不經(jīng)意的。卷二閑情記趣、卷四浪游記快,寫情寫景,對蕓娘看似不經(jīng)意,那份平淡而真實的感情,卻處處都在了。于是,蕓娘的雋秀穎慧,知書達禮,溫婉可人,就在沈三白不多的筆墨中,輕輕點出,就這么不經(jīng)意的豐滿和鮮活起來:居鄉(xiāng),蕓娘相伴相依,一同品蘭插菊玩石置景賞月;會友,“蕓拔釵沽酒”,巧置梅盒;著小帽領(lǐng)襪皆蕓自制,也必整必潔;夏荷初開,蕓置條葉于荷心取香……一點一滴,皆平白敘來,娓娓道出,可羨可嘆,夫復(fù)何求的感覺,真讓人羨煞!
整理往日心情,一些感想,隨筆記來,隨意貼來,讓人見笑了。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九
“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不貪屠門之嚼”,日子過得輕淡,沈三白應(yīng)是極隨性的人了。卷四浪游記快,與眾友共覽天下名勝,而山水可怡情。文字洋洋灑灑,閑情逸致,字里行間皆是。細細讀來,讓人暫忘塵世間的千絲萬縷。于愛妻蕓娘,沈三白筆墨卻不多,就是浪跡天涯,流連煙花巷之時,心中的.那份牽掛,也似不經(jīng)意的。卷二閑情記趣、卷四浪游記快,寫情寫景,對蕓娘看似不經(jīng)意,那份平淡而真實的感情,卻處處都在了。于是,蕓娘的雋秀穎慧,知書達禮,溫婉可人,就在沈三白不多的筆墨中,輕輕點出,就這么不經(jīng)意的豐滿和鮮活起來:居鄉(xiāng),蕓娘相伴相依,一同品蘭插菊玩石置景賞月;會友,“蕓拔釵沽酒”,巧置梅盒;著小帽領(lǐng)襪皆蕓自制,也必整必潔;夏荷初開,蕓置條葉于荷心取香……一點一滴,皆平白敘來,娓娓道出,可羨可嘆,夫復(fù)何求的感覺,真讓人羨煞!
整理往日心情,一些感想,隨筆記來,隨意貼來,讓人見笑了。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十
今天看完了《浮生六記》,很是感慨。我看的版本是周公度譯注的,共300多頁,前一百頁是譯文,后面200多頁是原著(由于是白話文的原因,基本幾秒就過——畢竟生活在這個年代,若不是潛心研究,看白話文還真的有點吃力)ps.不過原文有個地方我覺得很好,就是雖然簡短吧,但都有一個小標(biāo)題,所以一眼看過去,至少知道個大概。
來一段科普:《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fù)(字三白,號梅逸)著于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散文。全書共分為六個篇章,包含了《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四篇文章。另外兩篇《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據(jù)說是后人仿寫。
初看第一章《閨房記樂》,已然覺得很不可思議,講的就是沈復(fù)與其妻子陳蕓的日常瑣事,心里想著怎么會有如此癡情、如此趣味相投的夫妻;漸漸往下看《閑情記趣》,主要講的是沈復(fù)與其妻子的裁花取勢、園林品鑒等事情,又會覺得,怎么又會有這么悠閑,這么愜意的生活;進入到第三章《坎坷記愁》,心情一下子仿佛跌落谷底,蕓娘被誤解,家族生活的困擾,生活上的拮據(jù),心想真是造化弄人,后期沈復(fù)的生活真是倍感凄涼;但同時特別感慨,尤其是諸事煩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時候,也少見(沈復(fù))其怨言;就像書里所說:(沈復(fù))幾無怨天尤人之詞,多是甘苦自得之語,他這份責(zé)己甚嚴卻又如浮云漫卷的文風(fēng),使得文字記述的春花秋月顯得彌足珍貴。最后一章《浪游記快》主要寫的是他的游記,語言之快,仿佛跟隨作者一起踏遍大好河山,從另一個角度發(fā)現(xiàn)不同新奇的地方。(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踏遍喜愛的地方,發(fā)現(xiàn)各個地方的奇特景觀)
所以才會有所感慨,有所羨慕,因為現(xiàn)在的人,乃至社會都太浮躁了,都在想著如何掙錢,但是無論你如何努力,每天依舊感覺很累;沈復(fù),其實就像是我們的一個縮影,過著很平凡的生活,卻又把生活過的很真實。尤其是他樂觀的心態(tài),真的很少人能夠做到。
最后,感動于他們的愛情,羨慕于他們詩情畫意的日常生活,佩服其心胸寬廣;畢生平常,卻心懷磊落;身處困境,卻也甘苦自得;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十一
在未讀《浮生六記》時,我認為的愛情是“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毕鄲鄣娜艘欢芏鞫鲪蹛垡惠呑樱陡∩洝穮s讓我看清了真正的愛情,真正的夫妻。沈復(fù)與陳蕓前半生伉儷情深,舉案齊眉,可以說是“教科書級的恩愛手冊”。但后來遭遇變故,被父親逐出家門,在外顛沛流離,生活困頓,但二人依然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直到最后陳蕓客死他鄉(xiāng)。
陳蕓很美,不僅是瘦不露骨,眉彎目秀的美,也是心靈的美。放在現(xiàn)代,我覺得陳蕓一定是一個動手能力極強的寶藏生活博主。她親手做衣帽,摘梅子釀酒,用植物做屏風(fēng),做竹簾,做梅花盒。她既可以是紅顏知己,又可以是浪漫情人,多才多藝,感性風(fēng)雅。從夫妻二人的點滴生活細節(jié),可以感受到他們真摯的愛情。他們還打破封建舊思想的束縛和教條,讓我們還能看到超越時代的勇氣。這對夫妻做了現(xiàn)在看似平常、當(dāng)時卻不敢想不敢做的嘗試。比如說,蕓娘女扮男裝去看燈會,并與沈三白以“表弟”相稱。她自強自立,在父親病逝,家徒四壁的情況下,僅靠一個人做工,便撐起了一個家。這也難怪林語堂說:“蕓,我想,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可愛的女人?!?BR> 生活不是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面對布衣粗食的生活,陳蕓從未覺得苦,她總能用她的蕙質(zhì)蘭心,給生活添點情趣。生活從不缺少美,只是缺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很多時候,在經(jīng)過生活粗暴、苦澀的磨礪之后,很多人只能俯下身子,忘記了生活的初心,眼睛再也看不到美的東西。
淹沒于真實生活的愛,大抵不是一眼就心動的轟轟烈烈,而是你在我身邊肩并著肩,手牽著手,是我說唐詩,你懂李杜,我說漢賦,你知相如,我們仰慕著彼此的才華,又成為彼此心中的一葉舟。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十二
這確實是一本清新的奇書,也不枉被人從冷攤一眼相中,買下手稿,又幸能活字印刷,才保存至今。
六記雖然缺了兩大章節(jié),實際只剩下了四記,不過約莫精彩部分,蓋已包納。
陡然開篇就是驚天泣鬼的虐狗情節(jié),聰慧而淑雅的妻子快速圈粉??吹胶髞矸接X,全然不是這么一回事。舊社會的生存方式,沒有金融體系,沒有政府保障,人民普遍依靠“人際關(guān)系”憑運氣的方式對人生投保。男主二十來歲時,家境尚好,也沒有命途反轉(zhuǎn)的經(jīng)驗,滿足于自然野趣,賢妻濃情。等到三十歲后父親突然辭世,自己又突然被下崗,生活立即陷入風(fēng)餐露宿,四處靠人接濟的巨大窘迫之中。最終,兩人不惑之年,嬌妻舊病無力醫(yī)治,在奔波中客死他鄉(xiāng),引無數(shù)讀者扼腕。
作為一個文人,園藝作畫,讀書寫字,出口成詩都不在話下,其獨特的小清新文采也是這本書的巨大看點。然而,面對命運的重大挫折,大部分時候他竟不如妻子的抉擇清醒果斷。
不過,或許也不應(yīng)過多苛責(zé)其作為男人的失職:家道中落,人窮志短,上面還有個霸道傲慢的父親是你永遠的邊界。滿社會都是學(xué)文的男孩子,你也無處可走,大家蜂擁競爭過獨木橋,你一個江南柔弱書生,就這樣被擠下去了,順帶一家人也陪你掉下去了。換做今天,你興許還有機會做個青春文學(xué)作家,開個主播,和嬌妻一起撈金,但在那個年代,只不過是一部天天都在上演的人間悲劇。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十三
名為六記,后兩記遺失,現(xiàn)存只有四記。
如果去掉第三記《坎坷記愁》,那真是理想的婚姻和生活:青梅竹馬舉案齊眉、對花吟詩對月小酌、拈花弄草潑墨作畫、浪跡天涯快意江湖,有沒有柴米油鹽之干擾、沒有爭風(fēng)吃醋之煩憂、沒有追名逐利之市儈,這是中國文人所最求的最高境界,比陶淵明的隱居鄉(xiāng)間更勝一籌。令人向往之!
可惜生而為人要養(yǎng)自己的臭皮囊、為人子女做人父母要盡孝盡責(zé),于是就悲劇了!追求詩和遠方是有條件的,要先處理好眼前的茍且!也許只有在為人兄友這一方面,沈復(fù)是無愧于心的吧:為友慷慨豪爽、為兄放棄家產(chǎn)!
世俗之人大多以成敗論英雄,如我之輩就忍不住邊讀邊噓唏感慨:沈復(fù)同學(xué)實在是缺乏為人處世和生存立世的能力,讓父母妻兒都極為窘困尷尬,最后妻亡女散、兒子夭折,只剩自己孑然一身飄落在外、靠朋友幫襯生活!作為一個男人、確實挺失敗的!
但是仔細想想,這樣的人也是挺難得的吧。世上極少數(shù)人既有深邃的思想又有超凡的能力;大多數(shù)人資質(zhì)平平、能力有限,但不甘平庸無趣,有的孜孜不倦努力向上、有忙里偷閑苦中作樂、有的精致有趣小有情調(diào),都想法設(shè)法活的精彩,綻放美麗,哪怕是一朵小小的苔花。沈復(fù)在借款途中尚能恣意出游,且盡興攀高、驚的導(dǎo)游瞠目結(jié)舌,俗世煩惱困不住不羈的靈魂!這樣的人生狀態(tài)確實值得稱贊和羨慕!
從文中看不出成書具體時間,大概是作者晚年吧??赡苁赂舳嗄?,作者已平心靜氣、釋然豁達,對苦難坎坷沒有絲毫的怨憤:對父母弟友沒有責(zé)問和不平,對官場茍且沒有抱怨和批評,甚至不屑于花費筆墨將事情原委和盤托出,只用一句“母親看了一眼第妹”帶過了兄弟恩怨,用一句“看多了官場”繞開了名利之爭。這樣的宅心仁厚真是難能可貴!留下記憶里的,或者說值得記憶的,只有童年的快樂、夫妻的和鳴、浪游的痛快,以及與此相關(guān)的種種遺憾,其他的都不重要,任其流逝在時間的長河里吧!
閱讀這本兩百年前的作品(1810~1830),相對于史記漢賦之類的早期古文,確實更為容易些。不像古文那樣簡縮嚴重,需要不斷的擴詞翻譯、前后連貫,才能理解其內(nèi)容和邏輯。這本清末散文已經(jīng)很接近白話文了,泛泛粗讀不做細究就能理解大概意思。如果詳讀,個別詞字需要工具書幫助:一部分是現(xiàn)在基本不用的字或詞,只在古文中能看到;一部分是現(xiàn)在還用的字、但是某些涵義已經(jīng)基本不用了。
細細查看,覺得第二種情形非常有趣?!耙选爆F(xiàn)在多用“過去、以前”的意思(已經(jīng)、事已至此)、偶爾用其本意“停止”(死而后已、學(xué)不可以已),但它還可表示“太”(不為已甚—不做的太過分)、“后來”(已忽不見—一會兒就不見了)。哈哈,有時候指“以前”、有時候指“后來”?!百弧弊脂F(xiàn)在基本只用在“倩女”一詞中,指美麗的女子,很多女孩都取名為“倩”,殊不知這個字本意為“男子的美稱”,也指“女婿”(妹倩—妹夫),引申為“美好”(巧笑倩兮),做動詞時指“請”(倩筆—請人代筆、倩雇—雇請)。漢語還真是復(fù)雜呢,不小心就掉坑里了!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十四
小時候由于條件所限,想讀書而書太少。上大學(xué)后,看著琳瑯滿目的圖書館藏書,真的體會到“書?!钡母杏X,理解了“汗牛充棟”的真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讀書已經(jīng)成為一種奢侈的事情。因為一是要有時間,二是要有心情,最重要的是能放得下手機拿起書本。南京大學(xué)的莫礪鋒老師說手機的罪惡“罄竹難書”,我覺得也是。
“目耕緣”這個名字起得真好。把讀書喻作“目耕”,既然是耕作,就必然有辛苦,也有收獲。此次,能夠參加《浮生六記》讀書會,真的深感榮幸。
《浮生六記》是早就讀過的`。此次參加讀書會,又精讀了一遍。但是剛拿到書的時候,翻開來,竟然有譯文,讓我吃驚不小。文言文成為“外語”已經(jīng)是一種現(xiàn)實。不用說沒有句讀的原典,就是校點好的名著,除了專業(yè)人士,能讀懂的普通讀者也真的不多。我總是覺得這不是什么好事。我們常說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們連這個文化的載體都無法識讀,又怎么去傳承她?所以國學(xué)或者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必須要加強。在書本中“目耕”的這種閱讀方式,也必須提倡和保持。
人的一生,無論發(fā)達還是平凡,站在歷史長河的岸邊看,都是“浮生”。你往前看,多少人寂寂無聞,來自塵,歸于塵?可是沈復(fù)不是,因為他有《浮生六記》。雖然《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二記已佚,我們?nèi)匀粡乃娴乃挠浿械玫綍牡囊恍?、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羨慕、感同身受的痛苦、悵然若失的遺憾以及從他文字中得到的安安靜靜的思考以及實實在在的享受。所以《浮生六記》一直得到大家的推崇。我覺得這種推崇不是這本書有多大的文學(xué)或者史料價值,恰恰是因為我們從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是的,我們從中看到一個平凡人的喜怒哀樂,一個普通人生活的點點滴滴,但這些卻讓我們內(nèi)心得到安慰。
我們的時代早已分化,一些人早就不愿意寫信、寫感想。qq的說說或者微信的朋友圈,發(fā)的人也不多。因為在這個時代,敞開心扉、袒露心跡是不容易做到的?!陡∩洝犯嬖V我們,要目耕,要手寫。要多讀好書,養(yǎng)心養(yǎng)德;要多寫人生平凡事,會舒心順氣。人各有長處,我們普通的認識,也許就是他人尋覓良久的妙法。或者,我們的經(jīng)歷也可以成為鼓勵他人前行、奮斗的素材。
浮生不浮皆賴文字,真情實感才可以得到共鳴。讓我們在目耕緣讀書會的帶領(lǐng)下,閱讀經(jīng)典,品味人生,向著真、善、美,堅定前行。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十五
一個人不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要學(xué)會樂觀的接受現(xiàn)實,并用自己的雙手去改變現(xiàn)狀,這就是我從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中得到的最大收獲。
這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講的是:一位英國青年厭倦了在家里平淡無奇的生活,決定周游世界。1659年,他登上了一艘從巴西開往非洲的船,不幸遇到了可怕的風(fēng)暴。他獨自一個人漂流到一個陌生的荒島,靠著雙手和工具,造房子,種糧食,養(yǎng)牲畜,還從土著人的刀下救了一個人——星期五。魯濱遜用了28年的時間,把荒島建設(shè)成了一個世外桃源,最后又奇跡般地回到歐洲!
在英國文學(xué)中,《魯濱遜漂流記》是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小說,他創(chuàng)造了新的文學(xué)體裁!這篇小說的每一個地方都讓我難忘,都讓我覺得不可思議。我不能想象魯濱遜是怎樣忍受住那二十多年的寂寞的,也想象不出他在自己制作工具,加工糧食時,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我更不知道當(dāng)他遭遇地震,生病和看見野人的時候,心里是多么害怕。
笛福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具有征服自然的無限勇氣和堅韌不拔的實干精神的魯濱遜形象,他代表了資產(chǎn)階級在原始積累時期的冒險進取精神!
魯濱遜的堅韌不拔使我想起了我學(xué)自行車時的情景,雖然我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摔倒,但從哪里摔倒就要從哪里爬起來,我仍然堅持著繼續(xù)努力學(xué)習(xí),雖然很累,但一切都值得,學(xué)會后騎,著自行車的感覺非常舒服,心里全部都是成就感和高興。
我想我以后還要像魯濱遜一樣堅強,樂觀,執(zhí)著,勇敢的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十六
乾隆年間,一個普通的蘇州書生家庭,作者沈復(fù)喜玩筆墨、心細重情、追求閑雅情致。妻子陳蕓則蘭質(zhì)蕙心,賢良淑德,頗有才情,一番美好姻緣,因而留存于世。成婚前,沈復(fù)十三歲便許下“非淑姐不娶”的諾言,蕓娘連續(xù)幾年默默吃齋祈福,只為避免心上人受水痘侵擾。成婚后,在滄浪亭畔的“我取軒”,二人談詩論賦、賞月對飲、互相調(diào)侃、形影不離,以至于短暫分別數(shù)月,便覺度日如年。日常生活中,沈復(fù)帶蕓娘男扮女裝參加廟會,蕓娘慫恿沈復(fù)試吃鹵瓜、臭腐乳,耳鬢廝磨,打情罵俏。分隔異地時,刻“愿生生世世為夫婦”印章,鴻雁傳書,寄托相思,花式秀恩愛,甚至讓人忘了他們所處的.時代。生活落魄寄居別處時,在土山邊,看晚霞夕照、聯(lián)句吟詩,在池塘邊,聽蟲鳴聲起,垂釣作樂。
篇中偶有傷今感懷之句,憶往昔二人深情對視約定來生,如今卻天各一方,風(fēng)流云散,讀來遺憾涌上心頭,感嘆天公不作美。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十七
年四十有六,沈復(fù)做《浮生六記》。從記述可探析,惟婚姻與獨游為其一生樂事。人生不是向死而生那么明朗,實是歷經(jīng)坎坷洞若觀火而已。生而彌堅,只因愛意深沉。難得士族出身的他,對妻子陳蕓一往情深。也難得弱女子陳蕓卻是位情趣雅致活潑可愛的好伴侶,聊慰沈復(fù)平生孤寂多f。人倫情理之外,作為天地間一個體,究竟怎樣活著更好呢?大家都要謀生,在這個過程中機關(guān)算盡,榮辱難安。滿足了生存必須,我們追求精神境界的層次千差萬別。沈復(fù)因他的家世他的職業(yè)他的往來成就了一條別開生面的行游。孝順,豁達,聰敏,深情,細膩,這樣的優(yōu)質(zhì)男偏就終生囿于漂泊無定的幕僚生活,時常遭遇裁員以致食不果腹,妻子陳蕓生前還得當(dāng)了首飾幫他沽酒尋歡。幽微寡涼的人生里,當(dāng)最后的慰藉亦自接踵消散殆盡,父死妻亡子喪,無法盡心關(guān)心女兒而只得令做他人養(yǎng)婦,無法承歡膝下陪伴老母而遇兄弟嫌貧驅(qū)逐,天大地大而無片瓦存身,你以為這樣的男人會如何茍活下去呢?生存還是死亡?亙古的哲學(xué)命題其實也沒什么深奧。忘我,自古仁人君子出世的不二法門。寄情于山水之間,人知太守之樂,而不知太守自樂其樂也!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十八
一、愛情之美。
一個是嬌憨清秀的女子,她“形削長頸,眉彎目秀”,這女子如此平凡,卻美得恰到好處,舉手投足間盡是知書達禮、落落大方;她又是如此的不平凡,你的目光落在她靈動的雙眸之中,傳遞出的是一種溫柔而堅定的力量——她就是沈復(fù)的妻子,陳蕓。
一位是青衫磊落的書生,生性直爽,放蕩不羈的書生,沈復(fù)。他約她遠出游郊,她女扮男裝,怎掩眉目間秀麗的風(fēng)姿;他與好友郊外觀花,她蕙質(zhì)蘭心,巧設(shè)梅花食盒,形似梅花,一盒載六菜,菜肴置身花瓣之中——好個色香味俱全!好個詩情畫意!飲茶論詩、游歷山水,處處有他們結(jié)伴的身影,“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卻勝似人間無數(shù)”。
或許他們的愛情并非驚天動地,也非曠世絕戀。只因他們那平凡日常生活中真摯的情懷,而深深感動你我。
二、童趣之美。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就算白發(fā)爬滿鬢角,我們依然對這個世界充滿探險和好奇。書中曾經(jīng)有這樣的記載,沈復(fù)從小就是一個很有趣的人。他會把叮人擾人的蚊子關(guān)進自己的蚊帳里,用煙慢慢噴它們,對它們吞云吐霧。此時,蚊子變成了“群鶴飛舞”,令擾人的蚊子“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極富想象力;還有他常常蹲下身子,把草叢當(dāng)作樹林,把蟲蟻當(dāng)作野獸,把土堆當(dāng)作小丘,把低洼處當(dāng)作峽谷,打造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在這個童年創(chuàng)造的世界里暢游其中、自得其樂。
三、山水之美。
沈復(fù)在《浪游記快》描述了許多地方的山水風(fēng)景,30年的游歷他或沉醉于自然風(fēng)光或暢游在人文雕琢之美,然而最讓沈復(fù)心動、流連忘返的不是名山大川而是那些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地方,如的幽僻的上沙村、靜雅的西山、空悠的無隱庵等等,用清凈心觀世間山水,用真性情陶醉其中,用手中妙筆分享世人,這一山一水,都是沈復(fù)心靈休憩的世外桃源。(山水之美得之心,寄之情,繪于文)也觸動千萬讀者心靈,所以他筆下山水分外美!
《浮生六記》是浮世生活的真實寫照,沈復(fù)“以全是人工,卻歸于自然”的散文,道出人世真正的色彩。記愛情之美,宛如一對情侶,把酒賞月,品詩論畫,比翼雙飛,行走世間;寫閑時雅趣,栽植花木,游歷山水,春夏秋冬皆有風(fēng)景;敘坎坷人世,滿心期待,布衣飯菜,悠然自得。
一本書一生情,一本書記浮塵,一本書看世間。
浮生一夢,喜怒哀樂嗔癡這六感真讓人欲罷不能。
攜手一生的伴侶早早離世,家業(yè)未樹、志向未成的苦惱使年輕的沈復(fù)滿腹牢騷,侍奉父母時的孝道也謹小慎微,唯有始終熱情的好朋友們在無數(shù)艱難的時刻提攜幫助沈復(fù)。彼此惺惺相惜,寄情山水,哪怕人生寥寥數(shù)載也足以快哉。
古代的文人喜愛詩詞畫作,鐘愛自然山水,也鉆研蟲魚鳥獸,傾戀美人紅袖添香。窮苦時,生計靠賣畫,吃睡借住在朋友家,實在不行就跟隨升遷的官員當(dāng)個幕僚,路過江河湖海之時還不忘飲酒當(dāng)歌醉上一場;得意時,攜手愛妻與三五老友到處辦詩酒會、茶會,去奇駿的山上野餐,去清幽的寺廟洗滌身心,更別提家里院落的盆栽、假山、人工湖也別有洞天。唯一擔(dān)憂的,父母但凡對自己不滿意,就要小心翼翼道歉,大氣也不敢出。父親喜歡娶小妾,不幫忙父親不開心;幫了,母親又在自己身上出氣。還是遠游好哈哈哈哈哈!
我不太記得課本上第一次接觸古文是什么時候了,印象最深刻的恐怕是“兩小兒辯日”,其次就是“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原因當(dāng)然是這篇文言文太長了,老師又要求每個人背誦!早自習(xí)搖頭晃腦背書的我,腦子里全是“什么夏蚊?我感覺作者眼神不太行啊,怎么蚊子還是鶴呢?蚊子多討厭啊嘰里呱啦”現(xiàn)在想想,現(xiàn)代人的確太把煩惱當(dāng)作煩惱,蚊子咬人徹夜難眠,第二天絕對還要發(fā)朋友圈吐槽,古代的孩子只把飛行的小蟲當(dāng)作自己的玩伴,并且“神游其中,怡然自得”?,F(xiàn)代人的知識面廣了,心思卻小了,喜怒哀樂嗔癡越來越上頭。哪怕人生不過數(shù)載,經(jīng)歷頗為順?biāo)?,卻仍要傷春悲秋,感覺天天都在經(jīng)歷什么大事。沈復(fù)四十六歲已經(jīng)經(jīng)歷妻子離世,兒女也相繼先他而去,高堂難以貼身侍奉,數(shù)年跟著不同的官員到處搬遷漂泊。這浮生六記――閑情記趣、有閨房記樂,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有沈復(fù)對過去的美好記憶感激,也有他仍然可以繼續(xù)前行的期望。
只要有一縷陽光的溫度,就可以怡然自得。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二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兩百年前的最初,因“天之厚我可謂至矣,茍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便有了沈三白的《浮生六記》。那蘇州城的萬家燈火里,有一盞是屬于沈復(fù)和陳云的。
沈三白的生活不乏人生百味。他道:“天地厚我可謂至矣”,而陳云,是此生蒼天對他最大的恩賜。
從兒時的“淑姐”,到相濡以沫的“蕓娘”,是一段羨煞旁人的錦繡時光。陳蕓是個可愛的女子。她曾著男裝與沈復(fù)觀神誕花照,游于廟中。他們一路走過,穿過熙攘的人潮與盛世的煙火,把清貧單調(diào)的日子過得舒雅溫暖。這半生,如此美麗。我最愛蕓娘說的一段話,讓人瞬間就溫柔了起來——他年與君卜筑于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仆嫗,植瓜蔬,以供薪水。群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不必作遠游計也。
就是這樣一個溫柔入骨的蕓娘,讓沈復(fù)深愛不棄。只不過,這相聚相愛,竟在“蕓竟以之死”中收束了。嘉慶八年三月,陳蕓舊疾復(fù)發(fā),藥石無力,殞在了料峭的春寒里。從此,三百只身天涯,風(fēng)霜滿肩。
該是如何的情深伉儷,才教蒼天嫉妒至此,狠將風(fēng)月親手折煞,鋪以滿面風(fēng)霜。
沈復(fù)的年少歲月,也是讓人羨煞的。與摯友高歌縱酒,游歷山水,雖“惜乎輪蹄征逐,處處隨人,山水怡情,云煙過眼,不道領(lǐng)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尋幽”,但也將川河盡入胸懷,酣暢淋漓。
乘物以游心,悠然于世間。
沈復(fù)此生見過美景無數(shù),琉球獨得一記。他用簡言簡語,就展露了琉球風(fēng)采,似海風(fēng)拂面,大魚覆舟。“春云偶住留痕室,夜半濤聲聽煮茶”,沈三白心滿意足。
沈復(fù)還記道自己愛插花盆栽,積興成癖,心得諸多?!包c綴花石,亭臺樓閣,則要小景入畫,大景入神,虛實相合”。三白的孩提時代,與花蟲為伴,天真爛漫。大隱隱于市,他是“大隱”,在一方庭院中不理塵囂,清風(fēng)朗月,此心與天地同。
讀遍此書,繞過幾圈,還是最舍不下陳蕓的部分。蕓娘一死,沈復(fù)形容枯槁;接著父親撒手人寰,又再是兒子逢森離世?!爱?dāng)是時,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綿綿此恨,曷其有極!”
來時風(fēng)月多,去時霜滿面。沈復(fù)一生瀟灑坦直,最后卻落得孑然一身。
他與所愛之人的朝朝暮暮,傾注了世間極致的悱惻與纏綿。只怕日夜耳鬢廝磨,還嘆春宵苦短。
讀過《浮生六記》,像是走過了沈復(fù)的一生,坎坷與情意,快活與傷離。沈復(fù)的一字一句,一墨一味,沉淀出百年醇質(zhì),輕輕地溫柔了文字與光陰。
“覓得浮生半日閑,一醉如夢又百年”。在下一世的綿長歲月里,沈復(fù)定會為了見到陳蕓,為了他們所向往的清風(fēng)朗月,流浪千萬里,不問歸期。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三
如譯者所講:浮生六記和許多老故事一樣,其中有歡樂也有悲傷,有溫馨也有酸楚,有熱鬧也有寂寞;似乎過于平凡,還有點不合時宜,卻有一種看似“慢半拍”但永遠不過時的溫暖、悠然和浪漫;當(dāng)然,還有愛情。在我看來,作者一生的經(jīng)歷莫過于八個字,那就是:人生寫意,莫過良緣。
沈復(fù)生于1763年,字三白,號梅逸,清代蘇州畫家。一生在家庭、官場、經(jīng)商之間沉浮,浪游各地,閱盡人生百般滋味。誕生在蘇州一個小康讀書人家。沈復(fù)年幼時與他的表姐(也就是故事的女主人公——蕓)定親,開啟了這段百轉(zhuǎn)回腸的故事。沈復(fù)生性豁達快樂,喜好交友,喜好出游,結(jié)交了眾多情投意合的好友,也游歷了許多山水名勝。他似乎就是有這種本事,即使是困窘的日子也總是有辦法過的津津有味。
更為難得的是,蕓和他是一樣的人,安于簡單平淡的生活,自得其樂,兩人情深意篤、夫唱婦隨,蕓的溫柔體貼和蘭心蕙質(zhì),為他們的生活增添了別樣的趣味和風(fēng)情。
沈復(fù)對蕓的愛是如此的真摯,在他筆下的文字中,你不難讀出蕓的形象:她清秀瘦弱,脖頸修長,彎彎的眉毛,眼睛靈秀俏麗,顧盼間神韻動人。唯是上唇略短,微露出兩顆牙齒,雖然這似乎不是有福之相,但別有一種嫵媚嬌柔之感,讓人怦然心動。然而蕓讓沈復(fù)著迷的絕不僅僅是她的外表,更是她為人處世樂觀積極的點點滴滴。她終日神色平和,與她說話,常以微笑作答。對父母長輩尊敬愛重,待晚輩溫柔和氣,家事料理的井井有條,沒有一點疏忽。又見她可終日與作者廝守,花間月下品讀詩書,縱論古今。
回頭看,似乎我們的男主角并不大有資格勝任這一角色。雖家境小康,但他既不曾積極規(guī)劃未來,也沒有絲毫將來要繼承門第的自覺;對讀書沒有什么上心的地方,也不知道像精明能干的父親多多學(xué)習(xí)。他似乎甘于過小情小調(diào)的小日子,和蕓卿卿我我,兒女情長。
但即便如此又有什么不好呢?為什么一定要把人生活成小說或者劇本?誰又規(guī)定了做人就一定要志存高遠、胸有成竹?我們中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很平凡,并將終生平凡。沈復(fù)沒有宏大的才情和高遠的志向,他生性風(fēng)流,不貪圖功名利祿,但好在他身邊有蕓的陪伴,縱然生活充滿未知和艱辛,但這位女子卻總能把生活變得充滿樂趣。
正如我所說:人生寫意,莫過良緣。在歲月的長河中,終將陪伴我們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子女或朋友,而是攜手一生的伴侶。所以無論看上去多么平凡的人生,只要身邊有佳偶相伴,接受它,安于它,堅守它,并樂在其中,發(fā)現(xiàn)快樂,懂得欣賞,懂得感恩,自會體會到人生獨特的樂趣。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四
去年游大足石刻,良多景不雅觀不雅觀我都已忘懷,可是唯獨對其間一個字記憶猶新。該字為上中下構(gòu)造,上面一個寶蓋頭,中心一個“弗”字,下面一個“林”字。導(dǎo)游講解這個字道出了一小我糊口幸福的三大要素,寶蓋頭代表著財產(chǎn),“弗”是佛心,“林”指好的糊口情形。一個幸福人應(yīng)該有必定的物質(zhì)根本,豐盛的精神糊口和一個美好的糊口情形,細想之后,我深覺得然。
一小我的幸福如斯,一對夫妻、一個家庭的幸福更是如斯?!陡∩洝分猩蚴戏蚱耷偕网Q二十年有余,雖志趣相投、舉案齊眉,但其間糊口貧寒困難、流離失所,甚至難覺得繼、骨血分手、妻子早逝,現(xiàn)實了局為這一對令人欽羨的夫妻蒙上了悲劇色彩。
沈復(fù)《坎坷記愁》一篇中自述人生坎坷都是從何而來的呢?往往是本身作孽得了報應(yīng)罷了,而我并非如斯:多激情,重容許,爽氣爽直不羈,成效轉(zhuǎn)成了扳連。阿誰既按時代,既定的人和事,我們已無法評說,只可憐了蕓這個聰穎會意的女子在本身病重之時還得為一家人的生計操勞,末了因趕制繡品嘔心瀝血而逝。
最好的愛情是相知,沈氏夫妻是幸福的,這幸福源自志趣相投、三不雅觀不雅觀同等!貧賤夫妻百事哀,沈氏夫妻是不幸的,這不幸源自物質(zhì)根本的匱乏。
不外,這世上又有幾人能擁有完滿的人生。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五
讀完全本之后,我個人認為,要把《浮生六記》當(dāng)作功利的書籍來讀的話,可能就會失望了。因為沈復(fù)本人就是清代士大夫家族的平庸子弟。
他賢德兼?zhèn)?、樂善好施,?dāng)然這些優(yōu)點很好,但是他同時也不思進取,貪圖玩樂,要不然最后也不會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了。同時他學(xué)問也并不太精,要不然書的開頭也不會說自己有語法錯誤希望大家原諒。
而這本《浮生六記》便是集畢生玩樂經(jīng)驗所集齊,好在什么地方呢,好在懂生活,有態(tài)度。
這本書由狗糧開始,就是講述與蕓娘的愛情故事,蕓娘死后還魂那篇簡直讀的我淚流滿面。后來便是許多山水園林之所聞所感。
還有一點非常好,在于沈復(fù)盡管后半生遭受苦難,但是卻沒有半點怨懟之情,可以說是非?;磉_樂觀的人了。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全書讀起來養(yǎng)眼養(yǎng)心,沒有說教解惑,沒有仕途功利,沒有政治豪情,只有情真意切的詩意生活。
七夕節(jié)拜天孫贈"生生世世為夫婦"圖章,吃梅花盒,飲荷花茶,住活花屏,生活閑淡雅致,真可讓當(dāng)代人頂禮膜拜。
前兩卷恩愛美好,轉(zhuǎn)筆到卷三,坎坷記愁,恩愛夫妻不到頭,不禁讓人潸然。也許這就是生活,有點不如意,也許才是最美好。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六
最近開始看一些名人的著作,想漲一下自己的閱歷和學(xué)問?!陡∩洝肥俏易罱吹囊槐緯O朐谶@個里記錄一下我個人的小小觀點和感受。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fù)(字三白,號梅逸),我當(dāng)初購買這本書主要是因為我覺得這個名字特別有詩意,我個人喜歡這種調(diào)調(diào)的詩文,其二呢是因為書的簡介上說介紹了沈復(fù)合其妻子的愛情故事。我總是對美好的愛情有特別的期待所以選擇這本書。
這本書現(xiàn)存的一共有四個部分——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
很多人多說羨慕文中男主人公也就是沈復(fù)與妻子甘苦與共的愛情故事??墒俏铱赐旰笥X得并不竟然。沈復(fù)與陳蕓幼時相識,沈復(fù)對其一見鐘情,特地求了母親去提親,當(dāng)時沈母對蕓娘(陳蕓,以下簡稱蕓娘)還是非常滿意的。那個時候的蕓娘父親早亡,留下了幼弟和母親。他們一家就靠著蕓娘的針線活補貼家用,在這樣拮據(jù)的日子里,蕓娘還讓弟弟去讀書學(xué)習(xí)。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自己還自學(xué)識字。真可謂是一個艱苦樸素認證好學(xué)的好姑娘。
后來蕓娘和沈復(fù)結(jié)婚后,感情甚好。甚至到了沈復(fù)要學(xué)外地學(xué)習(xí),卻舍不得蕓娘,心心念念想回家,無心讀書的地步。俗話說的好,先成家后立業(yè),但是沈復(fù)居然為了夫妻間的相聚時光,放棄了自己的學(xué)業(yè),令人大為不解。也許這也就厭惡了沈復(fù)父母后期對蕓娘厭惡禍根。身為一個合格的妻子,應(yīng)該是鼓勵丈夫在外好好讀書,去考取科舉,不應(yīng)該和只想著順從丈夫。另外還有一段種提到沈復(fù)和他爹在外地工作時,因為發(fā)現(xiàn)蕓娘會寫字于是叫了蕓娘后代其婆婆寫家書,后面婆婆覺得蕓娘的家書寫的可能有些不清不楚的,于是就不叫她寫了就自己寫了。這讓公公覺得是蕓娘不肯寫家書,顧開始不喜了,后來沈復(fù)知道了原由,想像其爹解釋,蕓娘又勸他不要說,說是恐怖遭婆婆不喜。其實我覺得這種原由,其實可以讓沈復(fù)稍加潤色后和公公反應(yīng),這樣承擔(dān)了不該承擔(dān)的錯誤,讓替公公開始不喜她了。接下來公公擇妾這段我不太能理解,在古代看來娶妾很正常,但是這個是公公房里的事情,當(dāng)下婆婆還健在并不應(yīng)該由你一個媳婦來操辦,你這樣做了只會讓婆婆厭棄,覺得你為了討好公公背地里做這些,不夠尊重她。
蕓娘有些在我看來不夠完美的地方,但是也不能否認她知書達理,能夠陪丈夫閑談詩書共游山水。無論貧富都能和丈夫一起風(fēng)雨同舟,并不對其有任何抱怨。但是也同時因為她的這種知書達理,是的沈復(fù)更為的不求上進。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七
一、同甘共苦,患難與共;坦誠直爽,體恤關(guān)愛的夫妻真情。
二、勤儉淳樸,善處憂患;布衣菜食,可樂終身的簡樸生活。
三、淡薄名利,與世無爭;恬淡自適,知足常樂的曠達胸懷。
四、逆境逢生,善解人意;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優(yōu)良品德。
所謂情投意合,所謂舉案齊眉,閨房里的舊事,果真如文字渲染中的美好?
“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無憾。”林語堂說蕓娘是文學(xué)史上第一可愛的女人,也難怪有人對我說“蕓娘不好當(dāng)”。
當(dāng)時,遇見他,卻是每日一點一點的收緊,又一點一點的誘惑,終成為其囊中之物。若是錦囊也罷,就怕是一塑料袋,毫無透氣性,窒息而亡。亡也無畏懼,就是時間一長,不亡,大腦因缺氧,真真地成了整神經(jīng)。
這已然消磨掉的四十年華年,都積攢了些什么?都沉淀下了一些什么?
那日的工作沒有如期完成。好似學(xué)生交卷一般,不到最后一刻,絕不直面。讀書、聽音樂可以讓人安靜。前日下載的歌胡亂的,看來要重新來過。其實我的耳朵不能塞耳機,長時間的聽音樂,聽力已經(jīng)嚴重不行了。電腦播放上班時間是要顧及的,只能委屈自己的耳朵。讀書卻是隨時都可以的,心又焦著事情,也沒讀幾個字進去。敲打鍵盤估計是最安全的,身邊的同事已經(jīng)習(xí)慣我敲打鍵盤都不來攪我,否則,會遭辣脾氣。
寶玉和黛玉在花樹下讀《西廂記》,兩個人的相約,無聲,其香也是久遠的。斯人想必歡喜這樣的性情。蕓娘與君亦如此,讀書議文憶事懷情。好景總是不長。好歹也有過。
“與君不曾半日賦閑,縱然安排那樣的時刻,想聽君一席言,想與君談古,君卻移情別意,不予理睬我的纏綿。其實,女人的想念不全是肌膚之間的相親,兩情,默默,或言,或什么都不做,靜下來的安逸,才是最寶貴的珍藏。”那日的日志,如今讀來,依然動己心弦。
蕓娘是一切男人夢想的女人。也難怪君之前說那話了。我不是君夢想的女子,夢得太遲也沒什么,就怕不曾夢過。也不會去刻意努力做蕓娘式樣的女子,我本是我,為了人,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也不是我的作為,君怕更是不喜歡的了。
“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惫嬗羞@樣的閑情,那真是只有人間桃源有。十丈紅塵,哪許人心如此得閑??v然半日,若真能放下世間事,與君同看花也不失來人世一遭。
小閑情,小矯情的心致偶爾歇在眉間心上,如品茶般,萬般賦閑之后方解其中味。何況,同與佳人往?不多,不多,時日不多也。
沈復(fù)是一個喜小飲之人。誠然,梅花盒的發(fā)明盡顯蕓娘靈心巧手,只要動了情用了心,任何一個女人都可以對心愛的男人做出絕色的美味,騰出浪漫的氛圍。
我是喜花的。入冬以來,只有銅錢草還在努力地為我綠著。秋時采回來的野菊早已枯萎,花粉落在玻璃桌上,并不去擦,那是野香之骨呢。每每受夫責(zé)備,指責(zé)我不擦去,臟了桌子,我并不理會,一意孤行讓那些黃色的花粉留在那里。再晚些日,我是要搬回水仙過冬的。再說,去年的風(fēng)信子已經(jīng)發(fā)芽了,春來,想必會開出紫色的.花。養(yǎng)了三年的風(fēng)信子,大蒜一樣的,花謝之后留得蒜果,入冬之后植入土種,還是年年復(fù)活,春來開會。我的小閑情,不精致,這些許年一直在續(xù)著。
蕓娘收集斷簡殘編。每日,我寫閑字斷章。不過,蕓娘有君相佐。我是孤單一人的。
蕓對名利看得很淡,生活無論富足落魄,都從未鼓勵沈復(fù)讀書做官。這么地,我突然明白了那日君為何莫名的吼我了。君想做理想中人,無奈身在紅塵中。但“理想”是關(guān)不住的,很幸運,我愿意做君“理想”的桑田。不曉得,我又多情了沒有。
“沈復(fù)何其有幸,娶了這樣一位賢惠體貼又蘭質(zhì)蕙心的妻子。同樣,陳蕓也何其有幸,嫁給了沈復(fù),從此擁有一位志趣相投又患難與共的丈夫。”
于廝,我錯過今生。余下的日子,也只能隔著江水、隔著屏幕相望。時間長了,還不曉得誰先厭了誰——君,終是不歡喜我接近你、探究你,好奇你的。
蕓娘之夫是真大夫。比起陸游和唐婉,我情愿不要那“紅酥手”,縱然長年臥病,也要不離不棄。所謂相濡以沫,就是這個樣子的吧。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八
初讀沈復(fù)的《浮生六記》,竟有許多感動。依然是太容易感動的人。
“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不貪屠門之嚼”,日子過得輕淡,沈三白應(yīng)是極隨性的人了。卷四浪游記快,與眾友共覽天下名勝,而山水可怡情。文字洋洋灑灑,閑情逸致,字里行間皆是。細細讀來,讓人暫忘塵世間的千絲萬縷。于愛妻蕓娘,沈三白筆墨卻不多,就是浪跡天涯,流連煙花巷之時,心中的那份牽掛,也似不經(jīng)意的。卷二閑情記趣、卷四浪游記快,寫情寫景,對蕓娘看似不經(jīng)意,那份平淡而真實的感情,卻處處都在了。于是,蕓娘的雋秀穎慧,知書達禮,溫婉可人,就在沈三白不多的筆墨中,輕輕點出,就這么不經(jīng)意的豐滿和鮮活起來:居鄉(xiāng),蕓娘相伴相依,一同品蘭插菊玩石置景賞月;會友,“蕓拔釵沽酒”,巧置梅盒;著小帽領(lǐng)襪皆蕓自制,也必整必潔;夏荷初開,蕓置條葉于荷心取香……一點一滴,皆平白敘來,娓娓道出,可羨可嘆,夫復(fù)何求的感覺,真讓人羨煞!
整理往日心情,一些感想,隨筆記來,隨意貼來,讓人見笑了。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九
“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不貪屠門之嚼”,日子過得輕淡,沈三白應(yīng)是極隨性的人了。卷四浪游記快,與眾友共覽天下名勝,而山水可怡情。文字洋洋灑灑,閑情逸致,字里行間皆是。細細讀來,讓人暫忘塵世間的千絲萬縷。于愛妻蕓娘,沈三白筆墨卻不多,就是浪跡天涯,流連煙花巷之時,心中的.那份牽掛,也似不經(jīng)意的。卷二閑情記趣、卷四浪游記快,寫情寫景,對蕓娘看似不經(jīng)意,那份平淡而真實的感情,卻處處都在了。于是,蕓娘的雋秀穎慧,知書達禮,溫婉可人,就在沈三白不多的筆墨中,輕輕點出,就這么不經(jīng)意的豐滿和鮮活起來:居鄉(xiāng),蕓娘相伴相依,一同品蘭插菊玩石置景賞月;會友,“蕓拔釵沽酒”,巧置梅盒;著小帽領(lǐng)襪皆蕓自制,也必整必潔;夏荷初開,蕓置條葉于荷心取香……一點一滴,皆平白敘來,娓娓道出,可羨可嘆,夫復(fù)何求的感覺,真讓人羨煞!
整理往日心情,一些感想,隨筆記來,隨意貼來,讓人見笑了。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十
今天看完了《浮生六記》,很是感慨。我看的版本是周公度譯注的,共300多頁,前一百頁是譯文,后面200多頁是原著(由于是白話文的原因,基本幾秒就過——畢竟生活在這個年代,若不是潛心研究,看白話文還真的有點吃力)ps.不過原文有個地方我覺得很好,就是雖然簡短吧,但都有一個小標(biāo)題,所以一眼看過去,至少知道個大概。
來一段科普:《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fù)(字三白,號梅逸)著于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散文。全書共分為六個篇章,包含了《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四篇文章。另外兩篇《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據(jù)說是后人仿寫。
初看第一章《閨房記樂》,已然覺得很不可思議,講的就是沈復(fù)與其妻子陳蕓的日常瑣事,心里想著怎么會有如此癡情、如此趣味相投的夫妻;漸漸往下看《閑情記趣》,主要講的是沈復(fù)與其妻子的裁花取勢、園林品鑒等事情,又會覺得,怎么又會有這么悠閑,這么愜意的生活;進入到第三章《坎坷記愁》,心情一下子仿佛跌落谷底,蕓娘被誤解,家族生活的困擾,生活上的拮據(jù),心想真是造化弄人,后期沈復(fù)的生活真是倍感凄涼;但同時特別感慨,尤其是諸事煩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時候,也少見(沈復(fù))其怨言;就像書里所說:(沈復(fù))幾無怨天尤人之詞,多是甘苦自得之語,他這份責(zé)己甚嚴卻又如浮云漫卷的文風(fēng),使得文字記述的春花秋月顯得彌足珍貴。最后一章《浪游記快》主要寫的是他的游記,語言之快,仿佛跟隨作者一起踏遍大好河山,從另一個角度發(fā)現(xiàn)不同新奇的地方。(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踏遍喜愛的地方,發(fā)現(xiàn)各個地方的奇特景觀)
所以才會有所感慨,有所羨慕,因為現(xiàn)在的人,乃至社會都太浮躁了,都在想著如何掙錢,但是無論你如何努力,每天依舊感覺很累;沈復(fù),其實就像是我們的一個縮影,過著很平凡的生活,卻又把生活過的很真實。尤其是他樂觀的心態(tài),真的很少人能夠做到。
最后,感動于他們的愛情,羨慕于他們詩情畫意的日常生活,佩服其心胸寬廣;畢生平常,卻心懷磊落;身處困境,卻也甘苦自得;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十一
在未讀《浮生六記》時,我認為的愛情是“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毕鄲鄣娜艘欢芏鞫鲪蹛垡惠呑樱陡∩洝穮s讓我看清了真正的愛情,真正的夫妻。沈復(fù)與陳蕓前半生伉儷情深,舉案齊眉,可以說是“教科書級的恩愛手冊”。但后來遭遇變故,被父親逐出家門,在外顛沛流離,生活困頓,但二人依然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直到最后陳蕓客死他鄉(xiāng)。
陳蕓很美,不僅是瘦不露骨,眉彎目秀的美,也是心靈的美。放在現(xiàn)代,我覺得陳蕓一定是一個動手能力極強的寶藏生活博主。她親手做衣帽,摘梅子釀酒,用植物做屏風(fēng),做竹簾,做梅花盒。她既可以是紅顏知己,又可以是浪漫情人,多才多藝,感性風(fēng)雅。從夫妻二人的點滴生活細節(jié),可以感受到他們真摯的愛情。他們還打破封建舊思想的束縛和教條,讓我們還能看到超越時代的勇氣。這對夫妻做了現(xiàn)在看似平常、當(dāng)時卻不敢想不敢做的嘗試。比如說,蕓娘女扮男裝去看燈會,并與沈三白以“表弟”相稱。她自強自立,在父親病逝,家徒四壁的情況下,僅靠一個人做工,便撐起了一個家。這也難怪林語堂說:“蕓,我想,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可愛的女人?!?BR> 生活不是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面對布衣粗食的生活,陳蕓從未覺得苦,她總能用她的蕙質(zhì)蘭心,給生活添點情趣。生活從不缺少美,只是缺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很多時候,在經(jīng)過生活粗暴、苦澀的磨礪之后,很多人只能俯下身子,忘記了生活的初心,眼睛再也看不到美的東西。
淹沒于真實生活的愛,大抵不是一眼就心動的轟轟烈烈,而是你在我身邊肩并著肩,手牽著手,是我說唐詩,你懂李杜,我說漢賦,你知相如,我們仰慕著彼此的才華,又成為彼此心中的一葉舟。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十二
這確實是一本清新的奇書,也不枉被人從冷攤一眼相中,買下手稿,又幸能活字印刷,才保存至今。
六記雖然缺了兩大章節(jié),實際只剩下了四記,不過約莫精彩部分,蓋已包納。
陡然開篇就是驚天泣鬼的虐狗情節(jié),聰慧而淑雅的妻子快速圈粉??吹胶髞矸接X,全然不是這么一回事。舊社會的生存方式,沒有金融體系,沒有政府保障,人民普遍依靠“人際關(guān)系”憑運氣的方式對人生投保。男主二十來歲時,家境尚好,也沒有命途反轉(zhuǎn)的經(jīng)驗,滿足于自然野趣,賢妻濃情。等到三十歲后父親突然辭世,自己又突然被下崗,生活立即陷入風(fēng)餐露宿,四處靠人接濟的巨大窘迫之中。最終,兩人不惑之年,嬌妻舊病無力醫(yī)治,在奔波中客死他鄉(xiāng),引無數(shù)讀者扼腕。
作為一個文人,園藝作畫,讀書寫字,出口成詩都不在話下,其獨特的小清新文采也是這本書的巨大看點。然而,面對命運的重大挫折,大部分時候他竟不如妻子的抉擇清醒果斷。
不過,或許也不應(yīng)過多苛責(zé)其作為男人的失職:家道中落,人窮志短,上面還有個霸道傲慢的父親是你永遠的邊界。滿社會都是學(xué)文的男孩子,你也無處可走,大家蜂擁競爭過獨木橋,你一個江南柔弱書生,就這樣被擠下去了,順帶一家人也陪你掉下去了。換做今天,你興許還有機會做個青春文學(xué)作家,開個主播,和嬌妻一起撈金,但在那個年代,只不過是一部天天都在上演的人間悲劇。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十三
名為六記,后兩記遺失,現(xiàn)存只有四記。
如果去掉第三記《坎坷記愁》,那真是理想的婚姻和生活:青梅竹馬舉案齊眉、對花吟詩對月小酌、拈花弄草潑墨作畫、浪跡天涯快意江湖,有沒有柴米油鹽之干擾、沒有爭風(fēng)吃醋之煩憂、沒有追名逐利之市儈,這是中國文人所最求的最高境界,比陶淵明的隱居鄉(xiāng)間更勝一籌。令人向往之!
可惜生而為人要養(yǎng)自己的臭皮囊、為人子女做人父母要盡孝盡責(zé),于是就悲劇了!追求詩和遠方是有條件的,要先處理好眼前的茍且!也許只有在為人兄友這一方面,沈復(fù)是無愧于心的吧:為友慷慨豪爽、為兄放棄家產(chǎn)!
世俗之人大多以成敗論英雄,如我之輩就忍不住邊讀邊噓唏感慨:沈復(fù)同學(xué)實在是缺乏為人處世和生存立世的能力,讓父母妻兒都極為窘困尷尬,最后妻亡女散、兒子夭折,只剩自己孑然一身飄落在外、靠朋友幫襯生活!作為一個男人、確實挺失敗的!
但是仔細想想,這樣的人也是挺難得的吧。世上極少數(shù)人既有深邃的思想又有超凡的能力;大多數(shù)人資質(zhì)平平、能力有限,但不甘平庸無趣,有的孜孜不倦努力向上、有忙里偷閑苦中作樂、有的精致有趣小有情調(diào),都想法設(shè)法活的精彩,綻放美麗,哪怕是一朵小小的苔花。沈復(fù)在借款途中尚能恣意出游,且盡興攀高、驚的導(dǎo)游瞠目結(jié)舌,俗世煩惱困不住不羈的靈魂!這樣的人生狀態(tài)確實值得稱贊和羨慕!
從文中看不出成書具體時間,大概是作者晚年吧??赡苁赂舳嗄?,作者已平心靜氣、釋然豁達,對苦難坎坷沒有絲毫的怨憤:對父母弟友沒有責(zé)問和不平,對官場茍且沒有抱怨和批評,甚至不屑于花費筆墨將事情原委和盤托出,只用一句“母親看了一眼第妹”帶過了兄弟恩怨,用一句“看多了官場”繞開了名利之爭。這樣的宅心仁厚真是難能可貴!留下記憶里的,或者說值得記憶的,只有童年的快樂、夫妻的和鳴、浪游的痛快,以及與此相關(guān)的種種遺憾,其他的都不重要,任其流逝在時間的長河里吧!
閱讀這本兩百年前的作品(1810~1830),相對于史記漢賦之類的早期古文,確實更為容易些。不像古文那樣簡縮嚴重,需要不斷的擴詞翻譯、前后連貫,才能理解其內(nèi)容和邏輯。這本清末散文已經(jīng)很接近白話文了,泛泛粗讀不做細究就能理解大概意思。如果詳讀,個別詞字需要工具書幫助:一部分是現(xiàn)在基本不用的字或詞,只在古文中能看到;一部分是現(xiàn)在還用的字、但是某些涵義已經(jīng)基本不用了。
細細查看,覺得第二種情形非常有趣?!耙选爆F(xiàn)在多用“過去、以前”的意思(已經(jīng)、事已至此)、偶爾用其本意“停止”(死而后已、學(xué)不可以已),但它還可表示“太”(不為已甚—不做的太過分)、“后來”(已忽不見—一會兒就不見了)。哈哈,有時候指“以前”、有時候指“后來”?!百弧弊脂F(xiàn)在基本只用在“倩女”一詞中,指美麗的女子,很多女孩都取名為“倩”,殊不知這個字本意為“男子的美稱”,也指“女婿”(妹倩—妹夫),引申為“美好”(巧笑倩兮),做動詞時指“請”(倩筆—請人代筆、倩雇—雇請)。漢語還真是復(fù)雜呢,不小心就掉坑里了!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十四
小時候由于條件所限,想讀書而書太少。上大學(xué)后,看著琳瑯滿目的圖書館藏書,真的體會到“書?!钡母杏X,理解了“汗牛充棟”的真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讀書已經(jīng)成為一種奢侈的事情。因為一是要有時間,二是要有心情,最重要的是能放得下手機拿起書本。南京大學(xué)的莫礪鋒老師說手機的罪惡“罄竹難書”,我覺得也是。
“目耕緣”這個名字起得真好。把讀書喻作“目耕”,既然是耕作,就必然有辛苦,也有收獲。此次,能夠參加《浮生六記》讀書會,真的深感榮幸。
《浮生六記》是早就讀過的`。此次參加讀書會,又精讀了一遍。但是剛拿到書的時候,翻開來,竟然有譯文,讓我吃驚不小。文言文成為“外語”已經(jīng)是一種現(xiàn)實。不用說沒有句讀的原典,就是校點好的名著,除了專業(yè)人士,能讀懂的普通讀者也真的不多。我總是覺得這不是什么好事。我們常說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們連這個文化的載體都無法識讀,又怎么去傳承她?所以國學(xué)或者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必須要加強。在書本中“目耕”的這種閱讀方式,也必須提倡和保持。
人的一生,無論發(fā)達還是平凡,站在歷史長河的岸邊看,都是“浮生”。你往前看,多少人寂寂無聞,來自塵,歸于塵?可是沈復(fù)不是,因為他有《浮生六記》。雖然《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二記已佚,我們?nèi)匀粡乃娴乃挠浿械玫綍牡囊恍?、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羨慕、感同身受的痛苦、悵然若失的遺憾以及從他文字中得到的安安靜靜的思考以及實實在在的享受。所以《浮生六記》一直得到大家的推崇。我覺得這種推崇不是這本書有多大的文學(xué)或者史料價值,恰恰是因為我們從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是的,我們從中看到一個平凡人的喜怒哀樂,一個普通人生活的點點滴滴,但這些卻讓我們內(nèi)心得到安慰。
我們的時代早已分化,一些人早就不愿意寫信、寫感想。qq的說說或者微信的朋友圈,發(fā)的人也不多。因為在這個時代,敞開心扉、袒露心跡是不容易做到的?!陡∩洝犯嬖V我們,要目耕,要手寫。要多讀好書,養(yǎng)心養(yǎng)德;要多寫人生平凡事,會舒心順氣。人各有長處,我們普通的認識,也許就是他人尋覓良久的妙法。或者,我們的經(jīng)歷也可以成為鼓勵他人前行、奮斗的素材。
浮生不浮皆賴文字,真情實感才可以得到共鳴。讓我們在目耕緣讀書會的帶領(lǐng)下,閱讀經(jīng)典,品味人生,向著真、善、美,堅定前行。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十五
一個人不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要學(xué)會樂觀的接受現(xiàn)實,并用自己的雙手去改變現(xiàn)狀,這就是我從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中得到的最大收獲。
這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講的是:一位英國青年厭倦了在家里平淡無奇的生活,決定周游世界。1659年,他登上了一艘從巴西開往非洲的船,不幸遇到了可怕的風(fēng)暴。他獨自一個人漂流到一個陌生的荒島,靠著雙手和工具,造房子,種糧食,養(yǎng)牲畜,還從土著人的刀下救了一個人——星期五。魯濱遜用了28年的時間,把荒島建設(shè)成了一個世外桃源,最后又奇跡般地回到歐洲!
在英國文學(xué)中,《魯濱遜漂流記》是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小說,他創(chuàng)造了新的文學(xué)體裁!這篇小說的每一個地方都讓我難忘,都讓我覺得不可思議。我不能想象魯濱遜是怎樣忍受住那二十多年的寂寞的,也想象不出他在自己制作工具,加工糧食時,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我更不知道當(dāng)他遭遇地震,生病和看見野人的時候,心里是多么害怕。
笛福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具有征服自然的無限勇氣和堅韌不拔的實干精神的魯濱遜形象,他代表了資產(chǎn)階級在原始積累時期的冒險進取精神!
魯濱遜的堅韌不拔使我想起了我學(xué)自行車時的情景,雖然我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摔倒,但從哪里摔倒就要從哪里爬起來,我仍然堅持著繼續(xù)努力學(xué)習(xí),雖然很累,但一切都值得,學(xué)會后騎,著自行車的感覺非常舒服,心里全部都是成就感和高興。
我想我以后還要像魯濱遜一樣堅強,樂觀,執(zhí)著,勇敢的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十六
乾隆年間,一個普通的蘇州書生家庭,作者沈復(fù)喜玩筆墨、心細重情、追求閑雅情致。妻子陳蕓則蘭質(zhì)蕙心,賢良淑德,頗有才情,一番美好姻緣,因而留存于世。成婚前,沈復(fù)十三歲便許下“非淑姐不娶”的諾言,蕓娘連續(xù)幾年默默吃齋祈福,只為避免心上人受水痘侵擾。成婚后,在滄浪亭畔的“我取軒”,二人談詩論賦、賞月對飲、互相調(diào)侃、形影不離,以至于短暫分別數(shù)月,便覺度日如年。日常生活中,沈復(fù)帶蕓娘男扮女裝參加廟會,蕓娘慫恿沈復(fù)試吃鹵瓜、臭腐乳,耳鬢廝磨,打情罵俏。分隔異地時,刻“愿生生世世為夫婦”印章,鴻雁傳書,寄托相思,花式秀恩愛,甚至讓人忘了他們所處的.時代。生活落魄寄居別處時,在土山邊,看晚霞夕照、聯(lián)句吟詩,在池塘邊,聽蟲鳴聲起,垂釣作樂。
篇中偶有傷今感懷之句,憶往昔二人深情對視約定來生,如今卻天各一方,風(fēng)流云散,讀來遺憾涌上心頭,感嘆天公不作美。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十七
年四十有六,沈復(fù)做《浮生六記》。從記述可探析,惟婚姻與獨游為其一生樂事。人生不是向死而生那么明朗,實是歷經(jīng)坎坷洞若觀火而已。生而彌堅,只因愛意深沉。難得士族出身的他,對妻子陳蕓一往情深。也難得弱女子陳蕓卻是位情趣雅致活潑可愛的好伴侶,聊慰沈復(fù)平生孤寂多f。人倫情理之外,作為天地間一個體,究竟怎樣活著更好呢?大家都要謀生,在這個過程中機關(guān)算盡,榮辱難安。滿足了生存必須,我們追求精神境界的層次千差萬別。沈復(fù)因他的家世他的職業(yè)他的往來成就了一條別開生面的行游。孝順,豁達,聰敏,深情,細膩,這樣的優(yōu)質(zhì)男偏就終生囿于漂泊無定的幕僚生活,時常遭遇裁員以致食不果腹,妻子陳蕓生前還得當(dāng)了首飾幫他沽酒尋歡。幽微寡涼的人生里,當(dāng)最后的慰藉亦自接踵消散殆盡,父死妻亡子喪,無法盡心關(guān)心女兒而只得令做他人養(yǎng)婦,無法承歡膝下陪伴老母而遇兄弟嫌貧驅(qū)逐,天大地大而無片瓦存身,你以為這樣的男人會如何茍活下去呢?生存還是死亡?亙古的哲學(xué)命題其實也沒什么深奧。忘我,自古仁人君子出世的不二法門。寄情于山水之間,人知太守之樂,而不知太守自樂其樂也!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篇十八
一、愛情之美。
一個是嬌憨清秀的女子,她“形削長頸,眉彎目秀”,這女子如此平凡,卻美得恰到好處,舉手投足間盡是知書達禮、落落大方;她又是如此的不平凡,你的目光落在她靈動的雙眸之中,傳遞出的是一種溫柔而堅定的力量——她就是沈復(fù)的妻子,陳蕓。
一位是青衫磊落的書生,生性直爽,放蕩不羈的書生,沈復(fù)。他約她遠出游郊,她女扮男裝,怎掩眉目間秀麗的風(fēng)姿;他與好友郊外觀花,她蕙質(zhì)蘭心,巧設(shè)梅花食盒,形似梅花,一盒載六菜,菜肴置身花瓣之中——好個色香味俱全!好個詩情畫意!飲茶論詩、游歷山水,處處有他們結(jié)伴的身影,“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卻勝似人間無數(shù)”。
或許他們的愛情并非驚天動地,也非曠世絕戀。只因他們那平凡日常生活中真摯的情懷,而深深感動你我。
二、童趣之美。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就算白發(fā)爬滿鬢角,我們依然對這個世界充滿探險和好奇。書中曾經(jīng)有這樣的記載,沈復(fù)從小就是一個很有趣的人。他會把叮人擾人的蚊子關(guān)進自己的蚊帳里,用煙慢慢噴它們,對它們吞云吐霧。此時,蚊子變成了“群鶴飛舞”,令擾人的蚊子“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極富想象力;還有他常常蹲下身子,把草叢當(dāng)作樹林,把蟲蟻當(dāng)作野獸,把土堆當(dāng)作小丘,把低洼處當(dāng)作峽谷,打造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在這個童年創(chuàng)造的世界里暢游其中、自得其樂。
三、山水之美。
沈復(fù)在《浪游記快》描述了許多地方的山水風(fēng)景,30年的游歷他或沉醉于自然風(fēng)光或暢游在人文雕琢之美,然而最讓沈復(fù)心動、流連忘返的不是名山大川而是那些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地方,如的幽僻的上沙村、靜雅的西山、空悠的無隱庵等等,用清凈心觀世間山水,用真性情陶醉其中,用手中妙筆分享世人,這一山一水,都是沈復(fù)心靈休憩的世外桃源。(山水之美得之心,寄之情,繪于文)也觸動千萬讀者心靈,所以他筆下山水分外美!
《浮生六記》是浮世生活的真實寫照,沈復(fù)“以全是人工,卻歸于自然”的散文,道出人世真正的色彩。記愛情之美,宛如一對情侶,把酒賞月,品詩論畫,比翼雙飛,行走世間;寫閑時雅趣,栽植花木,游歷山水,春夏秋冬皆有風(fēng)景;敘坎坷人世,滿心期待,布衣飯菜,悠然自得。
一本書一生情,一本書記浮塵,一本書看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