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是我們在思考和體驗中獲得的一種深刻的認識。感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以及舉出有力的例證,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說服力。以下是一些精彩的感悟范文,希望能夠給你帶來一些啟示和思考。
朗誦感悟心得篇一
朗誦在語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呂淑湘曾講過,他二十年代在北大讀書時,教他們莎士比亞劇的一位外國教授,上課就讓他們讀,如果不懂,還要讀,就這樣,一堂課讀來讀去,終于領會了莎翁戲詞的妙處??梢娮x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在語文教學中,朗誦可以讓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課文內容。古人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說明了這個道理。其次,朗誦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朗誦形成的信號刺激強度遠遠超過學生默讀,教師講解等。朗誦可以更加有效地把書面語言系統(tǒng)“內化”在大腦之中,逐漸建構完善一個處理語言的“格式塔”,從而把語言學習過程變成語言習得過程。再次,朗誦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宋代學者朱熹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蓖ㄟ^朗誦課文學生可以積累材料,掌握各種句式,學到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將會促進說話、作文能力的提高。正如張中行先生說“讀,為的是吸收”,“使身外之物變?yōu)樯韮戎?,并積少成多,這就成為寫作的資本”?!岸嘧x,熟了,筆未著紙,可用的多種表達方式早已蜂擁而至,你自然可以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
新課標明確指出:“各個年級都要重視朗誦和默讀”,“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這里面的正確、流利是最基本的要求,正所謂是熟能生巧,多花些時間問題不大。但是“有感情”中的感情從何而來,這需要一些技巧。那么在語文課上怎樣進行這樣的朗誦指導呢?我根據自己的摸索及借鑒別人的經驗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提示式朗誦。
這種方法多適用于低年級,因為低年級同學能夠正確、流利,按結構停頓,標點停頓讀出一篇文章,已經完成了大綱要求的70%左右,但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語感,同時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可以合理地運用提示式朗誦。例如《哪座房子最漂亮》一文中,有一句“青青的瓦,白白的墻”,“青青”“白白”這兩個描寫顏色特點的詞語要適當重讀。我先讓孩子們看圖,用小手指出圖上的瓦和墻,然后提問:“這是什么樣的瓦,什么樣的墻?”孩子們齊聲回答:“青青的瓦,白白的墻”,重音自然得到了強調。
二、對比式朗誦。
調換字詞,轉換句式,讓學生去比較,通過比較,確定重音強調語氣,也是一種很常用的朗誦方法。例如我在教學一年級《影子》一課時,文中說“影子常常跟著我”,我先把”“常?!睋Q成了“天天”,讓學生來讀,然后問:“換了可以嗎?”小朋友們各抒己見,有的說行,有的說不行,通過討論決定不能換,因為如果沒有光,就沒有影子。小朋友們明白了意思之后,我們又把“天天”換成了“常常”,孩子們再讀時“常?!本捅蛔x出來了,不僅指導了朗誦,而且還理解了課文,輕松至極。
三、情境式朗誦。
有些課文離我們的生活較遠,學生無法入境入情。這種情況下需要老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做好感情鋪墊。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奶奶’,小女孩叫起來,啊,請把我?guī)ё甙?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在指導這一段的朗誦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小女孩為什么不愿意讓奶奶走?學生們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說奶奶是她唯一的親人,奶奶在的時候最愛她,最疼她;有的說小女孩生活很凄慘,她想讓奶奶救救她,保護她……我馬上總結說:“是啊,一個孤苦無依的苦命的孩子,奶奶是她唯一的幸福的源泉,更是她的救命稻草,她多想跟奶奶一起逃離這苦難悲慘的生活,逃離這充滿饑餓寒冷的世界,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幫小女孩向奶奶請求吧!”示意學生齊讀這幾句話。學生們在有了更深體會后,把小女孩這幾句心靈的呼喚讀得淋漓盡致。
四、過把癮式朗誦。
語文課上把朗誦做為一個重點,但過多的重復而單調的齊讀,指名讀,分組讀容易讓學生厭倦。兒童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很強的模仿意識,所以在語文課上,我經常為孩子們提供一個舞臺,給他們一個角色,讓他們在朗誦中過把癮。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中,董存瑞請求任務時,對連長說了七個字:“連長,我去炸掉它!”這七個字怎樣指導得力呢?我對學生說:“我是連長,你是董存瑞,你怎么請求任務呢?讀像了,我就批準。”然后讓學生自己練習,再指名讀,學生爭先恐后要當董存瑞,在角色的扮演中,這句話的感情自然得到了渲染,朗誦得生動真切。像這種人物對話,比較適合轉換角色,進行過把癮式朗誦。
五、情感體會法。
朗誦指導,如果一味追求重音、停頓等技巧,并不能完全適用。像《瀑布》一文中:“啊!一座珍珠的屏,時時來一陣風,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霧,如塵。”如果只引導學生把“珍珠”重讀,“如煙,如霧,如塵”讀得輕些,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朗誦的效果,更不能體會到那種縹緲美麗如仙境般的境界。為了讀出那種意境,我沒有刻意去做技巧性的指導,而是讓學生自我琢磨,自我感受,再試讀,通過評價,肯定并推廣優(yōu)秀的讀法。
其實情感體會法,也就是以前的商討式朗誦,學生試讀——集體評價——學生再讀。這種讀法比較適合于高年級同學,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主體感受。
不論怎樣去指導朗誦,都要注意導之有方,導出層次,導到實處。新課標強調學生的主體感受,所以朗誦指導切忌一導到底,而是要因人而異,因文而異,不可做單一要求,要允許“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存在”。
朗誦感悟心得篇二
近年來,朗誦紅燭以其獨特的形式和內涵,成為了當代青年中一種備受關注的文化現(xiàn)象。紅燭,作為一種寓意溫馨和溫暖的象征,在朗誦中的運用更是展現(xiàn)了其無窮的魅力和韻味。經過一次次參與朗誦紅燭的活動,我深深地感悟到了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共鳴,同時也收獲了許多心得體會。
首先,朗誦紅燭的活動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一種人生的真實展現(xiàn)。朗誦是一種通過語言藝術的形式去表達情感和思想的方式,而紅燭的點亮則是一種象征,象征著人生的閃耀和溫度。在朗誦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種將內心情感透過文字和聲音傳遞給觀眾的快感和滿足感,同時也意識到了朗誦的藝術性和人生的真實現(xiàn)實。參與朗誦紅燭的過程,不僅僅是簡單的朗誦表演,更是在時光之中感悟人生的過程。
其次,朗誦紅燭讓我明白了人生中的點點滴滴都有價值和意義。朗誦紅燭的過程中,每一個臺詞、每一個動作,都要經過反復的琢磨和打磨,才能夠真正傳達出所要表達的情感。就像紅燭的點亮一樣,每一個點火的瞬間都是那樣的細膩和精巧。而在人生中,我們常常忽略了那些微不足道的瞬間,卻又常常在遺忘之后才猛然覺察到它們的價值和意義。這讓我意識到,每一個小小的瞬間都有其獨到之處,都值得我們停下來仔細感悟和珍惜。
再次,朗誦紅燭讓我深入思考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紅燭的點亮是一種給人溫暖的行為,而朗誦紅燭更是將這種溫暖傳遞給了更多的人。在朗誦紅燭的過程中,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是要去影響和感染他人。當我們用真摯的情感和發(fā)自內心的力量去感染他人,我們的生命才能得到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最后,朗誦紅燭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和合作的重要性。在朗誦紅燭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這些角色的緊密配合和默契協(xié)作,才能夠讓整個表演有序進行。正如紅燭的點燃需要幾個人的合力,不同的端坐和音樂的配合,朗誦紅燭也需要團隊的力量和合作。在這個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力量,也明白了合作和協(xié)作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只有通過團隊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朗誦紅燭的活動給了我很多心得和體會,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朗誦的藝術及其所蘊含的人生哲理。朗誦紅燭的魅力在于其獨特的形式和內在的情感共鳴,通過朗誦紅燭,我們可以讓自己更加細致地觸摸到人生的點滴,更加深入地感悟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朗誦紅燭不僅僅是一種表演形式,更是一種藝術、一種感悟,讓我們在感受和表達中尋找到人生的美好和溫暖。
朗誦感悟心得篇三
學習朗誦與演講的心得體會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老師經常讓我們在課堂上進行分角色朗誦課文,于是我們就七嘴八舌的扯開嗓子對這課本嚷嚷起來。有時學校還時不時的進行詩歌或課文朗誦比賽。
現(xiàn)在學習了朗誦與演講這門課,才開始注意到他們之間的區(qū)別。朗誦時用清晰響亮的聲音把文章讀出來,以傳達文章的思想內容。朗誦則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把文章背出來,以傳達文章的思想內容。可見,朗誦的要求比朗誦高,它要求不看作品,面對觀眾,除運用聲音外還要借助眼神手勢等體態(tài)語幫助表達作品感情,引起聽眾共鳴。
其實,說到朗誦與演講這門課,是我同寢室的一位同學在大一的時候選修了,她感覺效果很好。恰巧她又知道我的普通話不好,說選修這門課高老師會教你發(fā)音方法,可以練習普通話,于是就強烈建議我選修這門課。
回顧這一學期,時間過的真的很快。高老師說:“我們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大家穿的都是棉襖,等到學期結束的時候,電扇都搖起來了?!痹谶@短短的一學期里我實在還沒學盡興,感覺還有許多朗誦與演講方面的東西向老師學習。
在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老師首先吸引我的不是您這個人,而是您的聲音。感覺您的聲音圓潤,吐字是那樣的清晰標準,字正腔圓。我心里就在好奇,這可能就是正確使用語言的藝術,不知道他會帶給我們什麼妙招?讓我有朝一日有他那樣的說話水平。
果不其然,第一節(jié)課里,您就教授了我們呼吸的方法。我當時還想呼吸方法和朗誦與演講這門課有什么關系?您解釋道:“只有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才能儲存足夠多的氣,讓你說話時不至間斷。我第一次了解到原來說話也有這麼深的學問。接著,您又讓我們練習了繞口令,還讓同學當場表演,課堂氣氛也很活躍。
其間又教我們怎樣區(qū)分舌前音與舌后音。說到這個事我最頭疼的地方。都說信陽世普通話的重災區(qū),而我恰恰是信陽人。從小學到高中無論是老師還是我身邊的同學親人,都用方言打交道,不知道真正的普通話到底為何物。剛來學校時,同學們大部分都是操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又會一口地道的河南話。而我是普通話說的不標準,河南話又不會說,經常是普通話之中夾雜著信陽話,讓同寢室的人哭笑不得。常常是我一開口,其余幾個人就挑出一大堆的毛病。還經常帶著懷疑的口吻說:“你是河南人嗎?”弄的我挺尷尬的!慢慢地我就說話越來越少了。最后她們只有投降了,得了,你還是開口講話吧!不然,人家還以為我們寢室有個啞巴呢!不過現(xiàn)在大家都已經度我免疫了。說的話大家基本上都能聽懂了。
我總結了自己普通話方面的幾點毛?。?BR> 一、舌前音和舌后音不分;。
二、n和l不分;。
三、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
其實,我也很清楚自己的毛病出在哪兒,但一到說話的時候就顧不上了。
我們還進行了詩歌的朗誦練習。朗誦是朗誦者的一種再創(chuàng)作活動。這種再創(chuàng)作不是脫離朗誦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讀音的簡單活動,而是要求朗誦者,通過原作的字句,同有聲語言傳達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藝術美感。不僅要讓聽眾領會朗誦的內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收到感染。
比如,我們在高中的時候就學過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而且也背誦過,但那個時候的朗誦是不帶感情的?,F(xiàn)在在高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在朗誦這首詩的時候,眼前情景再現(xiàn),仿佛出現(xiàn)了詩人在康河里,搖曳著一條小船,在星輝斑斕下蕩漾。也能體會作者那依依不舍之情與淡淡的哀愁。這樣朗誦出來的效果就是與以前不同,更引人入勝。
朗誦感悟心得篇四
教師培訓的開設與參與學習是我能更穩(wěn)健地踏上神圣的三尺講臺的起始點。通過培訓,我們慢慢的適應了環(huán)境、適應了工作。因此,我們也由初來時的浮躁,在經過領導的教導和同事的溝通交流,慢慢變的求實、務實起來。我們的品質在這樣的人文環(huán)境中亦得到步步提升,我們的教學業(yè)務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以加強。
在培訓中,有經驗的前輩的精彩講座一次次的激起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各位前輩老師的講座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受益匪淺。下面就是我在這次培訓中的一些體會:
一、多聽課,多學習。
有位師兄在一年里聽了400多節(jié)課,這是多么的不容易,做任何事難在堅持。他告訴我們要多去觀察、聆聽優(yōu)秀老師他們是怎么去上課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聽的同時還要去學會思考,思是最關鍵的一步。
二、學會反思。
1.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
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堂,就是教師講,學生聽,老師很少審視自己的教學是否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不夠關注學生的參與度是否與自己有關。當學生出現(xiàn)與課堂教學不一致的行為時,只是一味怨學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適應了學生心理特點,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優(yōu)秀教師之所以優(yōu)秀,其特點之一,就是每節(jié)課后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改進教學,以增加課堂教學的魅力,達到及時調控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目的,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2.堅持每節(jié)課寫反思小結。
給我們指點經驗的學長告訴我們,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案和課堂,這樣進步會很快。鄒老師也提到堅持每天寫反思小結,無意中你的教學水平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聽課后的體會。
1、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學生獲取知識的結果,遠遠比不上他獲取結果的過程重要。讓學生在學習上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體驗,重要的前提是給予他在學習和研究知識的過程中主動思考與積極探究的時間與空間,這樣,他的體驗才是幸福而自信的。如: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一個很好的形式。
2、要學會欣賞學生。
3、教師要有好口才,口齒清晰,說話抑揚頓挫。
其實好教師也是一個出色的演講家,他能夠把他的聽眾深深地吸引,讓聽眾隨著你而高興,傷心。好口才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靠平時鍛煉的,正如肖老師說的,每天到池塘邊朗誦課文半小時。幽默也是日積月累的結晶,所以每天得去留心聽聽其他老師上課哪些地方使學生哈哈大笑了。
朗誦感悟心得篇五
朗誦是指把文字轉化為聲音,通過演繹達到優(yōu)美、感人的藝術形式,是文學與音樂藝術的結合。作為一名教師,能夠進行優(yōu)秀朗誦,不僅可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更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因此,參加培訓朗誦班對于我來說,是一次重要的體驗和感悟。
第二段:學習新知。
通過培訓課程,我學到了很多新知識和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是發(fā)聲和情感表達。在發(fā)聲方面,需要注意的是語音、語調和節(jié)奏。要盡量避免嗓子發(fā)緊,而要用腹部推動聲音,以達到自然呼吸的效果。情感表達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塑造人物角色情感,讓文字更鮮活、形象,同時更具感染力。
第三段:感受互動。
除了學習新的技巧,我也與其他老師互動交流。在這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在不同年級和場合應該如何朗誦、該注意什么。我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并對自己的表度不足和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以便進一步發(fā)揚自己的特長。
第四段:朗誦實習。
除了掌握理論知識,我們還在培訓班進行了實際演習,通過實習,我更深刻體會到良好的朗誦需要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我們能自我反思、總結,吸取教訓更優(yōu)質的朗誦練習。在這一過程中,我學到的不僅是技能,更重要的是對自我、教學、藝術等方面的思考和領悟。
第五段:結語。
參加培訓朗誦班是一次深入體驗,讓我受益匪淺。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方可擁有優(yōu)秀的朗誦技巧和表達能力。希望今后能把培訓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于教學工作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朗誦習慣,并且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
朗誦感悟心得篇六
我從四個方面談學習詩詞的個人體會:
一.詩詞的格律。
首先,在形式上,比較注重聲韻之美與對仗之美,由此產生了詩詞格律的規(guī)范要求。它涉及中國文體學、音韻學、詞學、音樂學等多方面的學科,是中國古人對形式美高度關注后的產物。我們如果寫格律詩,既然標了律絕,就要遵守格律詩的規(guī)格要求,不守規(guī)矩,不成方圓。
有的人說,格律不可以過分遵守,差不多則可,我不太明白,差不多是什么意思?當然,一個字或詞在無法用其他字詞更換的時候,我們要注重立意方面,不可以因辭害意,如崔顥的《黃鶴樓》李白的《靜夜思》等。以前,我也在這方面不太注意,后來,寫完一首詩以后,自己反復讀,才真正感覺到了抑揚頓挫的美,有的詩,寫完了,如果不遵循平仄韻律,讀著拗口,沒有此起彼伏的感覺,這些大家以后試著去切身感覺一下吧。
水韻,入聲字的認識相對麻煩一些,這里就不一一講解了。
二,詩詞的煉字。
詩詞鑒賞從要從語言入手,鑒賞詩詞的煉字猶為重要。煉字的本質在于煉意??梢宰プ 白峙c意”這個綱,從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體會詩人煉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體會詩人賦予所描繪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詩意,體會詩人主觀情感的外化,體會煉字創(chuàng)造的意境的和諧美和注意虛詞的運用對情感的強化等角度進行鑒賞。
說到詩詞煉字,大家都可能想到賈島寫詩詞“推敲”。想想到煉字的重要。
例如: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殘陽照射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么表達效果?
這是因為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的,的確像“鋪”在江面上,體現(xiàn)出詩人用詞的準確、形象;同時,用“鋪”字還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靜,給人安閑、舒適的感覺。要想寫出好的詩詞,煉字猶為重要。
三,詩詞的布局。
也就是詩人常說的“起承轉合”,其實,詩詞的寫作和我們講一個故事,寫一篇小說散文是一樣的,起因,經過,結果。在布局操作中追求場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流動與前后呼應的互動,曲折靈活的轉換與自然有機的貫通;局部組接曲折流變、靈轉暢達,整體架構充盈飽滿、一體渾成,充分體現(xiàn)古典詩詞“婉曲回環(huán)”的結構形態(tài)特征,絕句創(chuàng)作尤為遵循。不是東一句西一句,一些華麗辭藻的堆砌,有的人的詩詞,讀了好多遍,不明白說什么了,零零亂亂,一會兒春,一會兒夏的,看著都是一些美麗的辭藻沒有順序的堆在一起,讓人看了無味。
例子:李白《秋浦歌》之十四: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朗明月夜,歌曲動寒川?!?BR> 《李太白全集》注曰:“秋浦有銀有銅,此篇蓋詠熔鑄之景也?!奔礌顚懬镆挂睙捛榫埃⒁庵幐枭鼊?chuàng)造之美。起句“爐火照天地”,系全景空間意象組合,爐火熊熊燃燒,映紅天地,夜幕遠眺,景色壯觀,境界開闊;第二句“紅星亂紫煙”,中近景承接,動態(tài)視覺折射紫煙飄繞,火星跳躍,色調濃烈,境界奇幻;第三句“赧朗明月夜”,將“赧朗”、“明月”、“夜”三個意象組接,構成靜態(tài)時間意象組合體,巧妙轉接,從空間意象轉為時間意象,與前句之意達到“相避”,亦將動態(tài)美并存于靜態(tài)美,與前句之意達到“相應”,從而完美演繹“相避相應”之規(guī)范。
結句“歌曲動寒川”,順靜態(tài)意象組合“赧朗明月夜”推演而出,昂揚放歌,寒川激蕩,使靜態(tài)聽覺承接更為深邃遙遠。全詩從“起”“承”二句空間性的動態(tài)視覺表現(xiàn)遞換為“轉”“合”二句時間性的靜態(tài)聽覺表現(xiàn),視聽應合與動靜應合相組接,造境婉轉幽眇,跌宕深沉,充分體現(xiàn)出絕句婉曲流轉的結構特色。
詩詞是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的。
剛剛學習詩詞,大部分容易犯布局比較亂的的毛病,湊句的毛病,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看,才能感覺到。也就如你講一個故事,無論順序還是倒序,都有有次序的講給別人聽。詩詞的布局有好多種方法,再深的,我就不講了。
四,詩詞的立意,這是寫詩詞最主要的。
立意,又稱命意。詩詞的立意,是指詩人在構思過程中,根據想要表現(xiàn)的情思、景致、事物、事件等題材,確立作品要表達的主旨、要揭示的生活真諦。臺北的林正三先生在其《詩學概要》中說:“命意即先于心中醞釀出所欲表達之詩意,如作畫必始于構圖,心中先有丘壑,始能形諸筆墨?!?BR> 立意決定詩詞的命脈,好的詩詞,立意一定要高,詩詞是雅的文化寶典,所以立意要高雅,現(xiàn)在看到有一些詩詞,讀了題目,就讓人臉紅的詩詞,讀了半天,也不知所云,我認為不可取,雖然詩詞是發(fā)自心里的聲音,但是這樣的聲音需要發(fā)出來讓人欣賞嗎?當然這里說的高雅也不是故弄玄虛,之乎者也,讓人看不懂,用一些冷僻的字詞。
詩人要胸懷大志,大氣磅礴,為國為民,如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傳世警句,之所以能成為千古絕唱,流傳千年經久不衰,主要是因為詩人面對當時世風不濟、賢能受貶或國破朝亡、或死或降的境遇,道出了很多人想說說不出的、飽含激情和正氣的感嘆,立意準且高。歷朝歷代也有很多為投合政要或迎合世俗而歌功頌德或釋放不滿的詩作,而流傳下來的卻甚少,其關鍵原因則是立意不準、不高、不深。但也不是唱高調,寫一些老干體的口號類詩詞,沒有實質性的內容,這也是做詩詞不提倡的。而是也可以小見大,通過一個點,來擴大成面。一首好的詩詞作品,往往給人以開闊、豁達、大氣,且激情澎湃、產生共鳴、百讀不厭之感,其主要引發(fā)人們共鳴的關鍵是立意的高度和角度的選取。
然而要做到詩詞的立意深遠并非易事。要善于觀察、想象、揣摩、提煉、升華,善于撲捉稍縱即逝的時空等等,這些都與作者自身的修養(yǎng)有關。其中,學習立意的有關知識,掌握必要的表達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現(xiàn)在有的詩詞,寫了許多景語,最后沒有綰結詩詞總體要表達的意思,也就是中心思想,其實,寫景主要是為中心思想服務的,不是讓作者作畫,我們初學者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的毛病,這是大家必須注意的。
總之,我的體會是:詩詞要在立意,布局,煉字,格律下功夫,做到,立意要高,布局合理,用字準確,格律合轍,詩詞是詩人心里聲音的飛揚,不是平仄句,也不是一些華麗辭藻的堆砌。
朗誦感悟心得篇七
配音朗誦是一種藝術形式,通過聲音的表達和演繹,傳遞出文字所蘊含的意義和情感。在配音朗誦的過程中,個人的感悟和心得體會不斷涌現(xiàn),豐富著心靈的世界。本文將以我自己的經驗為基礎,總結一些關于配音朗誦的感悟和體會。
二、周全準備。
在進行配音朗誦之前,我會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首先,我會仔細閱讀要朗誦的文本,理解其中的含義和情感,并進行分析和解讀。其次,我會借助相關資料和專業(yè)指導,研究朗誦的技巧和要點,提升自己的演譯水平。最后,我會進行充分的口腔訓練和身體調整,以確??梢杂辛Φ貍鬟f出文字的內涵和情感。通過周全準備,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演繹文本,使朗誦更加生動和感人。
三、用心演繹。
配音朗誦是一種需要用心演繹的藝術形式。在朗誦的過程中,我會盡量理解并賦予文字以情感。我會把自己融入到文本中,感受其中的情緒,將其表達出來。這種用心演繹的方式可以使聽眾更好地融入到故事中,共同感受其中的情感起伏。在不同的場景和情感的轉換中,我會用聲音的變化和抑揚頓挫來表達出文字所蘊含的意義,使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體會。
四、聲音的魅力。
聲音是配音朗誦的核心和靈魂。我深深體會到聲音的魅力和力量。通過合適的聲音表達和技巧運用,我可以讓人們更加投入到故事中,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義。聲音可以傳遞情感,喚起共鳴,使聽眾產生共鳴和共享情感。在配音朗誦中,我會注意調整音量、語速、音調和節(jié)奏,以精確地表達出文字所要傳達的意義和情感。通過聲音的魅力,我可以更好地吸引聽眾,并與他們產生共鳴和聯(lián)系。
五、朗誦的意義。
朗誦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在朗誦的過程中,我不僅僅在表達文字,更在傳遞著人們的思想與情感。通過朗誦,我可以沉浸在文學的海洋中,與詩人和作家們的思想對話,感受其中的智慧和情感。朗誦能夠激發(fā)人們的思考和聯(lián)想,啟發(fā)人們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而且,朗誦還能夠使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音韻的美和聲音的力量,提升個人的情感感知和演繹能力。通過朗誦,我們可以認識和領悟到更多的人生道理和人性的價值。
總結:
配音朗誦是一種獨特而美妙的藝術形式。在朗誦的過程中,通過周全準備、用心演繹、聲音的魅力和朗誦的意義,我們可以更好地表達文本的內涵和情感,并與聽眾產生共鳴和聯(lián)系。朗誦不僅僅是在表達文字,更是一種生活的新體驗和探索。希望通過朗誦的方式,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文字所要傳達的意義和情感,豐富內心的世界。朗誦的過程,就是自我提升和完善的過程,我們在其中不斷向前,享受著藝術的樂趣和人生的價值。
朗誦感悟心得篇八
在教學實踐中,我總是掌握不了讀與不讀的尺度,究竟該怎樣指導學生去讀?怎樣范讀出最佳的效果?今天經過楊修寶老師的培訓和指導后,開始對朗誦及朗誦教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培訓時楊老師就朗誦的方法和朗誦教學十二種策略進行詳細地講解和指導。朗誦時首先要調整好氣息,這樣才能做到字正腔圓;朗誦時還要處理好重音,而處理重音的方法有加強音量;增加音高;增加音長;重音輕讀。沒提到一種策略時,楊老師都舉出恰當的例子,引導我們去試讀體會。說句實話,在如此專業(yè)的老師面前,一向還自詡朗誦不錯的我,竟然多了幾分怯意。每次朗誦例句總是小聲的嘗試著。等聽過楊老師的示范朗誦后才知道了自己在朗誦上有多么大的差距。雖然很多理論的東西需要不斷地實踐去檢驗,不過通過這一下午的培訓到使我對朗誦產生了極濃的興趣。
這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語文教學中的朗誦教學環(huán)節(jié),課上要激發(fā)學生朗誦的興趣。教師就要善于以“趣”引路,以“情”導航。低年級的課文多以童話故事為主,情節(jié)生動,人物的對話內容較多,最適合分角色進行朗誦,讓學生選定自己喜歡的角色,配之以自己的理解進行朗誦,這其中最能體現(xiàn)出孩子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人物感情的把握,因為他們真正地做到了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去參與,這時的孩子已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文章中的人物。這樣讀出來的語句必然趣味橫生。
要做到激發(fā)學生的朗誦興趣,朗誦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指名讀,分角色讀,上臺表演讀、誦讀,美讀等。不同的形式也給學生提供了朗誦的機會。配上樂曲來朗誦,又可以營造情境,能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活躍課堂氣氛,愉悅學生的心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
總之,朗誦作為一種有聲有色的語言藝術,是把訴諸視覺的文字語言轉化為訴諸聽覺的活動。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重視朗誦在學習和教學中的運用,象白居易則是讀書以至“口舌成瘡”方有大成;韓愈是“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始成大家。愿借這一次的培訓,提高自己對朗誦的認識。
朗誦感悟心得篇九
朗誦,是一種將文字化為聲音的藝術表達形式。作為一名朗誦者,我有幸參與了多次朗誦比賽和演出,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感悟到朗誦的魅力以及對個人成長的積極影響。在這里,我想分享我對朗誦的心得體會與感悟。
首先,朗誦讓我學會了細心體味文字。朗誦是將文字通過聲音和語調傳達給觀眾的過程,而要將文字詮釋得準確傳神,就必須經過反復的閱讀和體會。在朗誦的過程中,我不斷品味字里行間,推敲每一個詞的含義和用法,以至于深入地理解和體會到作者的思緒和情感。在這個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對文字的敏感度得到了提高,學會了細心傾聽和品味文字,從而培養(yǎng)了自己的審美能力和鑒賞力。
其次,朗誦讓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作品的內涵。朗誦不僅僅是將文字變成聲音,更是將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傳遞給觀眾。在朗誦的過程中,我不斷研讀背景知識、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和創(chuàng)作心情,以至于更好地理解和傳達作品的內涵。通過不斷地練習和挑戰(zhàn)自己,我逐漸領悟到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獨特的情感和思想,每一次朗誦都是對作品的一次解讀和呈現(xiàn)。而通過這個過程,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作品背后的深意,也更加珍視和敬畏每一次朗誦的機會。
第三,朗誦讓我學會了感受和表達情感。朗誦是一次聲音和情感的交流,需要通過聲音和語調的運用將作者的情感傳達給觀眾。在朗誦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對人物情感的體會和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通過大聲朗誦和語調的變化,我能夠更準確地表達出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和思想。我逐漸學會了用聲音去捕捉并呈現(xiàn)作品中的情感,也意識到情感的真實和細膩是朗誦的重要魅力之一。
第四,朗誦讓我在舞臺上展現(xiàn)自己的自信與魅力。朗誦是一次公開的藝術表演,需要站在舞臺上面對觀眾的注目。這對于一個內向的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但朗誦的演出讓我逐漸戰(zhàn)勝了自己的膽怯。通過多次的演出和比賽,我漸漸建立了自己的自信,學會了面對觀眾自然而然地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在舞臺上,我通過朗誦展示出自己的獨特風采,獲得了觀眾的肯定和贊賞。這讓我更加堅定了朗誦的信心和熱愛,并激勵我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朗誦水平。
最后,朗誦讓我從中體會到文字的力量。通過朗誦,我意識到文字的力量是無窮的。優(yōu)美的文字可以像音樂一樣觸動人的心靈,引起觀眾深深的共鳴。在我朗誦的過程中,我曾多次被美妙的語言所感動,與觀眾一起沉浸在作品的世界中。我看到文字的力量可以讓人們思考、感悟、啟發(fā),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人生觀念。正是這種力量,使我深深熱愛并堅信朗誦的意義和價值。
總之,朗誦是一種獨特而有趣的藝術形式,它不僅僅是文字的聲音,更是一種表達情感和思想的藝術。通過朗誦,我學會了細心體味文字,深刻理解作品的內涵,感受和表達情感,展現(xiàn)自信與魅力,并體會到文字的力量。朗誦的過程不僅讓我學到了很多,更讓我認識到文字的魅力和朗誦的獨特價值。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xù)投入到朗誦的世界中,并帶著更深的體會和感悟,去探索和傳遞文字的力量。
朗誦感悟心得篇十
朗誦是一種通過聲音的表達方式,它不僅僅是紙上文字的朗讀,更是對文字情感的傳達。朗誦是一種藝術形式,也是一種表達內心的方式。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我參與了一系列朗誦活動,通過這些經歷,我獲得了一些心得體會和感悟。
首先,朗誦需要深入理解所要表達的內容。只有深入理解了文字的含義,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從而更好地傳達給聽眾。在朗誦的過程中,我要反復閱讀文章,思考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尋找其中的共鳴和情感的起伏,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感受其中的情感。
其次,聲音的把控是朗誦的關鍵。聲音是朗誦的媒介,如何把握好聲音的力度、節(jié)奏和音色,以及如何運用聲音來表達文章的情感,都需要我們在朗誦上下功夫。在朗誦的過程中,我要注重聲音的變化,通過調整聲音的高低、快慢,以及音調的上揚和下沉,來傳達文章中情感的起伏和變化。
再次,身體語言的運用很重要。身體語言是指除聲音之外,通過肢體動作、面部表情以及眼神的運用來表達情感。在朗誦的過程中,我會做一些合適的動作,如手勢的運用、面部表情的變化等,以增加朗誦的表達力。同時,我也會用眼神與聽眾進行交流,與聽眾建立默契,以吸引和引導聽眾的注意力。
最后,朗誦中的共鳴與共情是至關重要的。共鳴和共情是指通過朗誦使聽眾產生共鳴和情感的共鳴。在朗誦的過程中,我要堅持“情感轉化、情感傳遞”的原則,通過朗誦把我所理解的內容和情感傳遞給聽眾,引起他們的共鳴和情感的共鳴,使得他們在情感上與我產生共鳴,進而產生共情。
通過這些朗誦活動,我不僅在藝術形式上得到了進步,更重要的是,我收獲了更多的情感體驗和人生感悟。朗誦是一種對文字情感的傳達,而情感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通過參與朗誦活動,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情感,感悟到了生活的多樣和豐富。我學會了如何用一種藝術形式去表達內心的情感,去傳遞自己的情感,進而與他人建立溝通和共鳴。
另外,朗誦也鍛煉了我的表達能力和情商。在朗誦的過程中,我要對文字深入理解,提高思考能力;我要運用聲音和肢體語言來表達情感,增強表達能力;我要與聽眾進行交流,培養(yǎng)與人溝通的能力。這些輔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與他人交流和表達,有效地處理人際關系。
總之,朗誦不僅僅是一種形式美,更是一種心靈的溝通。通過朗誦,我不僅增強了情感的體驗和表達能力,還獲得了更多的生活感悟。我將會繼續(xù)參與朗誦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朗誦水平,通過朗誦來表達內心,傳遞情感,與他人建立共鳴和快樂。
朗誦感悟心得篇十一
通過參加學校的朗誦培訓。使我增長了不少見識,也了解了一些朗誦的技巧,下面是我培訓后所學到的知識,和大家分享。
一、朗誦的語速。
語速是指朗誦時在一定的時間里,容納一定數量的詞語。世間一切事物的運動狀態(tài)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總是有千差萬別的。朗誦各種文章時,要正確地表現(xiàn)各種不同的生活現(xiàn)象和人們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必須采取與之相適應的不同的朗誦速度。
二、決定語速不同的各種因素。
_不同的場面急劇變化發(fā)展的場面宜用快讀;平靜、嚴肅的場面宜用慢讀。
_不同的心情緊張、焦急、慌亂、熱烈、歡暢的心情宜用快讀;沉重、悲痛、緬懷、悼念、失望的心情宜用慢讀。
_不同的敘述方式作者的抨擊、斥責、控訴、雄辯,宜用快讀;一般的記敘、說明、追憶,宜用慢讀。
_不同的人物性格年青、機警、潑辣的人物的言語、動作宜有快讀;年老、穩(wěn)重、遲鈍的人物的言語、動作宜用慢讀。
三、朗誦速度的轉換。
朗誦任何一篇文章,都不能自始自終采用一成不變的速度。朗誦者要根據作者的感情的起伏和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朗誦速度。這種在朗誦過程中實現(xiàn)朗誦速度的轉換是取得朗誦成功的重要一環(huán)。
四、注意問題。
讀得快時,要特別注意吐字的清晰,不能為了讀得快而含混不清,甚至“吃字”;讀得慢時,要特別注意聲音的明朗實在,不能因為讀得慢而顯得疲疲沓沓,松松垮垮??傊谡莆绽收b的速度時要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拖”。
五、教師朗誦技巧培訓總結。
作為一名新教師,一段時間的培訓活動快要結束了,但是這段時間的培訓活動帶給我的收獲卻是無限的。
整個培訓過程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各級專家的專題報告,有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展示,有名師與新教師的同備、同課、同研。也有學員的互動討論,更有專家的指導、引領。通過理論的培訓學習,現(xiàn)場的教學觀摩。因此,這段時間的學習,對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而且促進我教學上不斷成長。
朗誦感悟心得篇十二
朗誦是一種通過聲音演繹文字的藝術形式,它可以使文字更加生動、形象、感人。在我參與朗誦活動的這些年,我深深體會到了朗誦的魅力和它給我?guī)淼氖斋@。下面我將通過五段式的文章,分享一下我對朗誦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段:朗誦帶來的樂趣和情感表達。
朗誦是一種傳統(tǒng)而又流行的藝術形式,它可以讓我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當我朗誦一首詩歌或一段散文時,我可以將自己融入文字中,感受其中的情感,用聲音將這些情感傳遞給觀眾。朗誦帶給我無限的樂趣,因為它需要我用自己的聲音去演繹文字。通過朗誦,我可以體驗文字的美妙,感受到自己與文字之間的情感共鳴。
第二段:朗誦對語音表達和情感表達的鍛煉。
朗誦不僅可以讓我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還可以提高我的語音表達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在朗誦過程中,我需要注重聲音的變化、語調的把握,這對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通過反復練習和模仿專業(yè)演員的朗誦,我的語音表達能力逐漸增強,我學會了如何運用聲音的高低、長短、快慢來表達各種情感。朗誦在鍛煉我的語音表達和情感表達能力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三段:朗誦對閱讀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當我朗誦一篇文學作品時,我需要深入理解并準確地表達其中的意義和情感。這要求我對作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通過朗誦,我鍛煉了自己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學會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解讀文學作品。我學會了如何從作者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作品中的隱含意義,而這些能力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也同樣幫助了我,讓我能更好地理解其他文章和表達者的意圖。
第四段:朗誦對自我自信心的培養(yǎng)。
朗誦需要我面對很多人,大聲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起初,我可能會感到緊張和膽怯,擔心自己出錯或者被別人嘲笑。但是隨著我在朗誦中的經驗累積和成長,我逐漸克服了這些困難,變得更加自信和從容。我學會了怎樣面對觀眾,怎樣控制聲音和情感的表達。這讓我在其他方面也變得更加自信,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第五段:朗誦對人文素養(yǎng)的熏陶和培養(yǎng)。
朗誦是一種藝術形式,它強調對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熏陶。通過朗誦,我接觸到了許多經典的文學作品,感受到了其中的人文情懷和哲理。這些作品教會了我如何理解人生、如何面對挑戰(zhàn)和困難,影響了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朗誦,我漸漸培養(yǎng)出了對文學藝術的鑒賞能力和對文化傳統(tǒng)的尊重,這對我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總結:朗誦給予了我樂趣、鍛煉了我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了我的自信心、提升了我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熏陶了我的人文素養(yǎng)。朗誦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和成長的過程。我深信,通過朗誦這個平臺,我將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好地表達自己,更好地與他人溝通,更好地理解世界。朗誦,讓我體會到了人生的美好和多彩。
朗誦感悟心得篇十三
沒有人告訴我答案,
只有天幕上劃過的流星。
有沒有一種回憶能夠成為感動?
沒有人告訴我答案,
只有雨霽后七色的彩虹。
怎么能說,
沒有夢想的世界就不再美麗?
你看那孩童天真的笑容。
怎么能說,
沒有燈光的夜晚就不再感動?
你可知星星也是關愛的眼睛。
我們是青春。
我們是夜空璀璨的星星。
我們是不羈。
我們是天邊執(zhí)著的飛鷹。
沒有什么能夠阻止我們。
對美的向往。
沒有什么能夠左右我們。
對青春的虔誠。
應該由我們。
大聲的朗誦。
青春是一個美夢。
卻終有夢醒的一天。
青春是一條小河。
卻終有干涸的一天。
青春是一道彩虹。
卻終有消失的一天。
青春是一朵盛開的鮮花。
卻終有凋落的一天。
青春是握在手里的細沙。
不知不覺已然漏去。
雖然美麗卻瞬間逝去。
青春是幸福留下的陣陣香氣。
想要珍惜它已離去。
暖風吹過的季節(jié),天空清澈如洗。
柳絮漫天飛舞,飄落在悄然萌動的大地。
年輕的生命在土壤里蠕動。
勃發(fā)的樂曲在心里流淌。
年輕的我們,擁有不變的誓言。
年輕的我們將堅定的目光投向更遠的地方。
起跑線上,出發(fā)的那一刻起,注定我們要追著東升的朝陽。
剛毅、自信的臉龐,在等待勝利的曙光。
緊握住那一滴汗水,任淚水在臉上流淌。
只為掌聲響起那一刻的到來。
青春無悔,既然選擇了藍天,也就選擇了飛翔,
哪怕有一天會有一雙滴血的翅膀。
既然選擇了拼搏,也就選擇了風雨。
哪怕會有荊棘叢生在未來的路上。
青春,從我們選擇了以后便定格了人生的航向。
青春,從我們選擇了以后便注定了奮斗而無常。
青春,從我們選擇了以后便迎來了風雨兼程。
青春,從我們選擇了以后便變得絢麗二輝煌。
看,跳動的火焰正是青春的怒放。
聽,歡躍的腳步正是青春追逐夢想的音響。
熱血在青春的軀體里不知疲倦。
激情在青春的肢體上剛勁而輕盈。
讓我們高唱青春的贊歌。
一路歡聲一路歌唱追逐夢想奔向遠方。
曾經年少,愛追夢。
誰都有一個少年的夢,在這個夢里我們一路奔跑,為的就是找尋到關于夢的奇跡。曾經年少,愛追夢。
--題記。
久遠的記憶被拉開帷幕,我看到曾經的自己在一路追著夢跑。或許,曾經年少愛做夢,在所有的青春張狂里無拘無束,就喜歡追著一個夢不斷地跑,即使自己精疲力竭也在所不惜。年輕的時候愛做夢,一個接著一個夢做,做到自己有時也會咧著嘴偷著傻笑。多少的歲月里,就這樣在所有的夢境里,一路追尋著前行。
很多時候,自己也奇怪自己怎么會有這么多做不完的夢,一個接著一個。有時,夢做的多了,人生的方向就亂了,忽左忽右,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朝哪里前行才是最為適合自己的。一個愛做夢的人,注定了是個和生活不斷迂回的人,注定了是一個在極左極右思想里徘徊的人。
很多時候,人就是個奇怪的動物,為自己做的一個夢,會一路奔跑,不怕累,不怕路途遙遠。很多時候,即使自己累得趴下了,也無怨無悔,因為這個是屬于自己的夢,有著自己對青少年最美的張望。多少的淚水和汗水里,寫下了我們對那段歲月的無怨無悔。只有人在無怨無悔的時候,才愿意去做任何的事情,也愿意去欣然接受命運的任何一次挑戰(zhàn)。人就是這樣,在不斷的追夢里欣然前往,又迷茫撤退。
記得每段記憶,我都是追著夢跑的,一路的歡暢里也留下了一路的無奈。在所有的困惑和快樂交纏里,讓我一次次的成長。有時難免會對自己有所抱怨,夢做多了,一路追著夢跑就會很累。不過,累多了,我也就放棄了很多的夢。但是,人就是這樣,不會因為累了就放棄自己所有的夢想,不讓自己追隨著夢一路奔跑。
很多時候,自己會對自己做過的所有夢感慨萬千。有時,覺得自己就是個多夢人,夢多得超乎了自己的想象。不過,曾經年少沒夢的話,也就真的和生活脫節(jié)了,誰在年輕的時候不多夢呢?人生就是這樣,在一個又一個的夢境里突破前行,讓自己在一次次的沖刺里,恬然微笑,幸福暢懷。
曾經年少,愿意把所有的快樂和憂愁表達的淋漓盡致,所以很多時候在很多的歲月里把屬于自己的夢一遍遍的做,然后再一遍遍的去體味。有時,夢做多了,也就追的多了,一路磕磕絆絆,但是還是覺得幸福和開懷。誰又年少無夢呢?誰又不想開懷每一天呢?在所有的年少里,做盡了所有的夢之后,再一次次的傻憨大笑。對著太陽微笑,對著星空微笑,在所有的微笑里找尋屬于自己的那份純真。
曾經年少青春,生性張狂,在所有自己追隨的夢里,一次次看著夢碎,然后甩頭微笑再繼續(xù)前行。英雄自古出少年,自己在不自知中成為了那個追夢少年,把所有的喜怒哀樂盡演盡。一路歡歌,一路笑語;一路悲戚,一路茫然。在所有的追夢里一次次的上演屬于自己的悲歡歲月。
很多時候,仰望星空,自己問自己這些個夢將要做多久,這些個夢什么時候才能結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就這樣一路追下去,什么時候是盡頭。每個人在年少的時候,真的無所畏懼,一路追夢前行,不管路途是平坦還是崎嶇?;蛟S,有夢的地方就能撐起那片湛藍的天。
曾經,年少愛追夢,當一個華麗轉身,發(fā)現(xiàn)這些夢境已經離自己很遙遠的時候,抿嘴一笑釋千懷。
緊緊地抓住夢想。
因為一旦夢想破滅。
人生將是斷翅的鳥。
再也不能飛翔。
緊緊地抓住夢想。
因為一旦夢想消失。
人生猶如一片荒原。
終年雪地冰天。
別信靠未來,無論未來的憧憬多么可愛!
讓死亡的過去永遠埋葬!
行動,就在此時此刻行動起來!
堅定的心靈,上帝的指引!
如果失敗了,讓它去吧!
站起來再努力一次,直至成功!
山用巍峨的背影擦亮夜色。
故鄉(xiāng)的土路里填滿我童年的歌謠。
一茬又一茬老去的鄉(xiāng)親。
用粗糙的手指躬耕的背影。
醇香我筆下偷懶的漢字。
我用歌唱的姿式。
站直身體(經典語句)。
站成故鄉(xiāng)寂寞中耐寒的形狀。
站成父親單薄而挺拔的脊梁。
沒有人可以侮辱我筆下的漢字。
因為我的漢字里有母親緊握的飽滿的谷粒。
有母親村口彎彎河流一樣彎彎的身軀。
有童年里從不說假話的孩子。
有打工他鄉(xiāng)用美德收獲愛情的兄長。
有像花木蘭一樣足不出戶的漂亮山村姑娘。
我用年輕的肩膀對付漢語。
不太標準的普通話流滿城市的心臟。
在鋼筋混凝土中扛起夢想。
快餐和饅頭讓我成長。
委屈和恥辱從不放心上。
傷痕累累的身體倒下就香。
我始終相信明天會有我一寸歇腳的地方。
會有一輪嶄新的太陽。
擦亮青春。
擦亮夢想。
年輕的腳步。
勢不可擋。
朋友。
不要猶豫。
和我一起勇敢的飛翔。
朗誦感悟心得篇十四
朗誦,是一門需要將文字與聲音完美結合的藝術形式。通過朗誦,一個人可以將內心真實的情感通過聲音傳達給觀眾,讓文字煥發(fā)出生動的魅力。在朗誦的過程中,我不僅收獲了對文字的理解與感悟,還體會到了朗誦藝術的獨特之處。下面就是我個人的朗誦心得體會。
首先,在朗誦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理解文字。朗誦并不僅僅是背誦,更需要讀懂文字的內涵。通過反復閱讀和理解,我能夠深入到作者心靈的世界中,感受他們的思考和情感。我學會了用心去揣摩文字背后的意義,領悟到作者想要表達的真諦。只有真正理解了文字,我們才能將其準確地傳達出去,讓聽眾感受到作者的用心。
其次,朗誦讓我感受到了詩歌與散文的美妙之處。在平時讀書和學習中,文字很容易流于枯燥乏味。然而,在朗誦的過程中,通過聲音的演繹,文字變得有了靈魂和生命力。尤其是在朗誦詩歌的時候,我能夠感受到韻律的美感和詞句的張力。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節(jié)的運用,都能夠給詩歌注入一種獨特的情感和表達力。通過朗誦詩歌,我感受到了詩人們用文字創(chuàng)造出來的美妙世界,體驗到了詩歌真正的力量。
接著,朗誦讓我更好地了解了自己的聲音和表達能力。朗誦不僅需要準確地傳達文字的含義,還需要通過聲音的表達來體現(xiàn)情感的變化。在朗誦的過程中,我學會了調整語調和節(jié)奏,使聲音有層次和變化,從而更好地傳達文字的情感。我發(fā)現(xiàn)通過不同的發(fā)聲技巧和力度,可以詮釋出不同的情緒和表達方式。這不僅提升了我的表達能力,還讓我更好地認識了自己的聲音特點,知道了如何調節(jié)和改進。
最后,朗誦讓我更加熟悉了文化傳統(tǒng)與歷史。在朗誦經典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了各個時代的文化背景和思潮。通過親自朗誦這些作品,我深入感受到了這些作品的魅力和價值。每一篇作品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朗誦可以讓我們更好地領略歷史的魅力和智慧。我從中學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也更加明白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通過朗誦的學習和實踐,我不僅收獲了對文字的理解與感悟,還體會到了朗誦藝術的獨特之處。朗誦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對內心情感的詮釋和表達。通過朗誦,我學會了真正理解文字,領悟到詩歌與散文的美妙之處,提高了自己的表達能力,了解了文化傳統(tǒng)與歷史的底蘊。朗誦讓我不僅收獲了知識和技能,更收獲了內心的愉悅和成長。我希望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能夠更好地發(fā)掘朗誦的美妙之處,并將它們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朗誦感悟心得篇一
朗誦在語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呂淑湘曾講過,他二十年代在北大讀書時,教他們莎士比亞劇的一位外國教授,上課就讓他們讀,如果不懂,還要讀,就這樣,一堂課讀來讀去,終于領會了莎翁戲詞的妙處??梢娮x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在語文教學中,朗誦可以讓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課文內容。古人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說明了這個道理。其次,朗誦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朗誦形成的信號刺激強度遠遠超過學生默讀,教師講解等。朗誦可以更加有效地把書面語言系統(tǒng)“內化”在大腦之中,逐漸建構完善一個處理語言的“格式塔”,從而把語言學習過程變成語言習得過程。再次,朗誦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宋代學者朱熹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蓖ㄟ^朗誦課文學生可以積累材料,掌握各種句式,學到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將會促進說話、作文能力的提高。正如張中行先生說“讀,為的是吸收”,“使身外之物變?yōu)樯韮戎?,并積少成多,這就成為寫作的資本”?!岸嘧x,熟了,筆未著紙,可用的多種表達方式早已蜂擁而至,你自然可以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
新課標明確指出:“各個年級都要重視朗誦和默讀”,“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這里面的正確、流利是最基本的要求,正所謂是熟能生巧,多花些時間問題不大。但是“有感情”中的感情從何而來,這需要一些技巧。那么在語文課上怎樣進行這樣的朗誦指導呢?我根據自己的摸索及借鑒別人的經驗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提示式朗誦。
這種方法多適用于低年級,因為低年級同學能夠正確、流利,按結構停頓,標點停頓讀出一篇文章,已經完成了大綱要求的70%左右,但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語感,同時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可以合理地運用提示式朗誦。例如《哪座房子最漂亮》一文中,有一句“青青的瓦,白白的墻”,“青青”“白白”這兩個描寫顏色特點的詞語要適當重讀。我先讓孩子們看圖,用小手指出圖上的瓦和墻,然后提問:“這是什么樣的瓦,什么樣的墻?”孩子們齊聲回答:“青青的瓦,白白的墻”,重音自然得到了強調。
二、對比式朗誦。
調換字詞,轉換句式,讓學生去比較,通過比較,確定重音強調語氣,也是一種很常用的朗誦方法。例如我在教學一年級《影子》一課時,文中說“影子常常跟著我”,我先把”“常?!睋Q成了“天天”,讓學生來讀,然后問:“換了可以嗎?”小朋友們各抒己見,有的說行,有的說不行,通過討論決定不能換,因為如果沒有光,就沒有影子。小朋友們明白了意思之后,我們又把“天天”換成了“常常”,孩子們再讀時“常?!本捅蛔x出來了,不僅指導了朗誦,而且還理解了課文,輕松至極。
三、情境式朗誦。
有些課文離我們的生活較遠,學生無法入境入情。這種情況下需要老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做好感情鋪墊。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奶奶’,小女孩叫起來,啊,請把我?guī)ё甙?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在指導這一段的朗誦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小女孩為什么不愿意讓奶奶走?學生們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說奶奶是她唯一的親人,奶奶在的時候最愛她,最疼她;有的說小女孩生活很凄慘,她想讓奶奶救救她,保護她……我馬上總結說:“是啊,一個孤苦無依的苦命的孩子,奶奶是她唯一的幸福的源泉,更是她的救命稻草,她多想跟奶奶一起逃離這苦難悲慘的生活,逃離這充滿饑餓寒冷的世界,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幫小女孩向奶奶請求吧!”示意學生齊讀這幾句話。學生們在有了更深體會后,把小女孩這幾句心靈的呼喚讀得淋漓盡致。
四、過把癮式朗誦。
語文課上把朗誦做為一個重點,但過多的重復而單調的齊讀,指名讀,分組讀容易讓學生厭倦。兒童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很強的模仿意識,所以在語文課上,我經常為孩子們提供一個舞臺,給他們一個角色,讓他們在朗誦中過把癮。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中,董存瑞請求任務時,對連長說了七個字:“連長,我去炸掉它!”這七個字怎樣指導得力呢?我對學生說:“我是連長,你是董存瑞,你怎么請求任務呢?讀像了,我就批準。”然后讓學生自己練習,再指名讀,學生爭先恐后要當董存瑞,在角色的扮演中,這句話的感情自然得到了渲染,朗誦得生動真切。像這種人物對話,比較適合轉換角色,進行過把癮式朗誦。
五、情感體會法。
朗誦指導,如果一味追求重音、停頓等技巧,并不能完全適用。像《瀑布》一文中:“啊!一座珍珠的屏,時時來一陣風,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霧,如塵。”如果只引導學生把“珍珠”重讀,“如煙,如霧,如塵”讀得輕些,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朗誦的效果,更不能體會到那種縹緲美麗如仙境般的境界。為了讀出那種意境,我沒有刻意去做技巧性的指導,而是讓學生自我琢磨,自我感受,再試讀,通過評價,肯定并推廣優(yōu)秀的讀法。
其實情感體會法,也就是以前的商討式朗誦,學生試讀——集體評價——學生再讀。這種讀法比較適合于高年級同學,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主體感受。
不論怎樣去指導朗誦,都要注意導之有方,導出層次,導到實處。新課標強調學生的主體感受,所以朗誦指導切忌一導到底,而是要因人而異,因文而異,不可做單一要求,要允許“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存在”。
朗誦感悟心得篇二
近年來,朗誦紅燭以其獨特的形式和內涵,成為了當代青年中一種備受關注的文化現(xiàn)象。紅燭,作為一種寓意溫馨和溫暖的象征,在朗誦中的運用更是展現(xiàn)了其無窮的魅力和韻味。經過一次次參與朗誦紅燭的活動,我深深地感悟到了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共鳴,同時也收獲了許多心得體會。
首先,朗誦紅燭的活動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一種人生的真實展現(xiàn)。朗誦是一種通過語言藝術的形式去表達情感和思想的方式,而紅燭的點亮則是一種象征,象征著人生的閃耀和溫度。在朗誦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種將內心情感透過文字和聲音傳遞給觀眾的快感和滿足感,同時也意識到了朗誦的藝術性和人生的真實現(xiàn)實。參與朗誦紅燭的過程,不僅僅是簡單的朗誦表演,更是在時光之中感悟人生的過程。
其次,朗誦紅燭讓我明白了人生中的點點滴滴都有價值和意義。朗誦紅燭的過程中,每一個臺詞、每一個動作,都要經過反復的琢磨和打磨,才能夠真正傳達出所要表達的情感。就像紅燭的點亮一樣,每一個點火的瞬間都是那樣的細膩和精巧。而在人生中,我們常常忽略了那些微不足道的瞬間,卻又常常在遺忘之后才猛然覺察到它們的價值和意義。這讓我意識到,每一個小小的瞬間都有其獨到之處,都值得我們停下來仔細感悟和珍惜。
再次,朗誦紅燭讓我深入思考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紅燭的點亮是一種給人溫暖的行為,而朗誦紅燭更是將這種溫暖傳遞給了更多的人。在朗誦紅燭的過程中,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是要去影響和感染他人。當我們用真摯的情感和發(fā)自內心的力量去感染他人,我們的生命才能得到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最后,朗誦紅燭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和合作的重要性。在朗誦紅燭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這些角色的緊密配合和默契協(xié)作,才能夠讓整個表演有序進行。正如紅燭的點燃需要幾個人的合力,不同的端坐和音樂的配合,朗誦紅燭也需要團隊的力量和合作。在這個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力量,也明白了合作和協(xié)作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只有通過團隊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朗誦紅燭的活動給了我很多心得和體會,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朗誦的藝術及其所蘊含的人生哲理。朗誦紅燭的魅力在于其獨特的形式和內在的情感共鳴,通過朗誦紅燭,我們可以讓自己更加細致地觸摸到人生的點滴,更加深入地感悟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朗誦紅燭不僅僅是一種表演形式,更是一種藝術、一種感悟,讓我們在感受和表達中尋找到人生的美好和溫暖。
朗誦感悟心得篇三
學習朗誦與演講的心得體會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老師經常讓我們在課堂上進行分角色朗誦課文,于是我們就七嘴八舌的扯開嗓子對這課本嚷嚷起來。有時學校還時不時的進行詩歌或課文朗誦比賽。
現(xiàn)在學習了朗誦與演講這門課,才開始注意到他們之間的區(qū)別。朗誦時用清晰響亮的聲音把文章讀出來,以傳達文章的思想內容。朗誦則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把文章背出來,以傳達文章的思想內容。可見,朗誦的要求比朗誦高,它要求不看作品,面對觀眾,除運用聲音外還要借助眼神手勢等體態(tài)語幫助表達作品感情,引起聽眾共鳴。
其實,說到朗誦與演講這門課,是我同寢室的一位同學在大一的時候選修了,她感覺效果很好。恰巧她又知道我的普通話不好,說選修這門課高老師會教你發(fā)音方法,可以練習普通話,于是就強烈建議我選修這門課。
回顧這一學期,時間過的真的很快。高老師說:“我們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大家穿的都是棉襖,等到學期結束的時候,電扇都搖起來了?!痹谶@短短的一學期里我實在還沒學盡興,感覺還有許多朗誦與演講方面的東西向老師學習。
在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老師首先吸引我的不是您這個人,而是您的聲音。感覺您的聲音圓潤,吐字是那樣的清晰標準,字正腔圓。我心里就在好奇,這可能就是正確使用語言的藝術,不知道他會帶給我們什麼妙招?讓我有朝一日有他那樣的說話水平。
果不其然,第一節(jié)課里,您就教授了我們呼吸的方法。我當時還想呼吸方法和朗誦與演講這門課有什么關系?您解釋道:“只有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才能儲存足夠多的氣,讓你說話時不至間斷。我第一次了解到原來說話也有這麼深的學問。接著,您又讓我們練習了繞口令,還讓同學當場表演,課堂氣氛也很活躍。
其間又教我們怎樣區(qū)分舌前音與舌后音。說到這個事我最頭疼的地方。都說信陽世普通話的重災區(qū),而我恰恰是信陽人。從小學到高中無論是老師還是我身邊的同學親人,都用方言打交道,不知道真正的普通話到底為何物。剛來學校時,同學們大部分都是操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又會一口地道的河南話。而我是普通話說的不標準,河南話又不會說,經常是普通話之中夾雜著信陽話,讓同寢室的人哭笑不得。常常是我一開口,其余幾個人就挑出一大堆的毛病。還經常帶著懷疑的口吻說:“你是河南人嗎?”弄的我挺尷尬的!慢慢地我就說話越來越少了。最后她們只有投降了,得了,你還是開口講話吧!不然,人家還以為我們寢室有個啞巴呢!不過現(xiàn)在大家都已經度我免疫了。說的話大家基本上都能聽懂了。
我總結了自己普通話方面的幾點毛?。?BR> 一、舌前音和舌后音不分;。
二、n和l不分;。
三、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
其實,我也很清楚自己的毛病出在哪兒,但一到說話的時候就顧不上了。
我們還進行了詩歌的朗誦練習。朗誦是朗誦者的一種再創(chuàng)作活動。這種再創(chuàng)作不是脫離朗誦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讀音的簡單活動,而是要求朗誦者,通過原作的字句,同有聲語言傳達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藝術美感。不僅要讓聽眾領會朗誦的內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收到感染。
比如,我們在高中的時候就學過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而且也背誦過,但那個時候的朗誦是不帶感情的?,F(xiàn)在在高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在朗誦這首詩的時候,眼前情景再現(xiàn),仿佛出現(xiàn)了詩人在康河里,搖曳著一條小船,在星輝斑斕下蕩漾。也能體會作者那依依不舍之情與淡淡的哀愁。這樣朗誦出來的效果就是與以前不同,更引人入勝。
朗誦感悟心得篇四
教師培訓的開設與參與學習是我能更穩(wěn)健地踏上神圣的三尺講臺的起始點。通過培訓,我們慢慢的適應了環(huán)境、適應了工作。因此,我們也由初來時的浮躁,在經過領導的教導和同事的溝通交流,慢慢變的求實、務實起來。我們的品質在這樣的人文環(huán)境中亦得到步步提升,我們的教學業(yè)務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以加強。
在培訓中,有經驗的前輩的精彩講座一次次的激起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各位前輩老師的講座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受益匪淺。下面就是我在這次培訓中的一些體會:
一、多聽課,多學習。
有位師兄在一年里聽了400多節(jié)課,這是多么的不容易,做任何事難在堅持。他告訴我們要多去觀察、聆聽優(yōu)秀老師他們是怎么去上課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聽的同時還要去學會思考,思是最關鍵的一步。
二、學會反思。
1.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
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堂,就是教師講,學生聽,老師很少審視自己的教學是否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不夠關注學生的參與度是否與自己有關。當學生出現(xiàn)與課堂教學不一致的行為時,只是一味怨學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適應了學生心理特點,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優(yōu)秀教師之所以優(yōu)秀,其特點之一,就是每節(jié)課后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改進教學,以增加課堂教學的魅力,達到及時調控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目的,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2.堅持每節(jié)課寫反思小結。
給我們指點經驗的學長告訴我們,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案和課堂,這樣進步會很快。鄒老師也提到堅持每天寫反思小結,無意中你的教學水平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聽課后的體會。
1、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學生獲取知識的結果,遠遠比不上他獲取結果的過程重要。讓學生在學習上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體驗,重要的前提是給予他在學習和研究知識的過程中主動思考與積極探究的時間與空間,這樣,他的體驗才是幸福而自信的。如: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一個很好的形式。
2、要學會欣賞學生。
3、教師要有好口才,口齒清晰,說話抑揚頓挫。
其實好教師也是一個出色的演講家,他能夠把他的聽眾深深地吸引,讓聽眾隨著你而高興,傷心。好口才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靠平時鍛煉的,正如肖老師說的,每天到池塘邊朗誦課文半小時。幽默也是日積月累的結晶,所以每天得去留心聽聽其他老師上課哪些地方使學生哈哈大笑了。
朗誦感悟心得篇五
朗誦是指把文字轉化為聲音,通過演繹達到優(yōu)美、感人的藝術形式,是文學與音樂藝術的結合。作為一名教師,能夠進行優(yōu)秀朗誦,不僅可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更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因此,參加培訓朗誦班對于我來說,是一次重要的體驗和感悟。
第二段:學習新知。
通過培訓課程,我學到了很多新知識和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是發(fā)聲和情感表達。在發(fā)聲方面,需要注意的是語音、語調和節(jié)奏。要盡量避免嗓子發(fā)緊,而要用腹部推動聲音,以達到自然呼吸的效果。情感表達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塑造人物角色情感,讓文字更鮮活、形象,同時更具感染力。
第三段:感受互動。
除了學習新的技巧,我也與其他老師互動交流。在這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在不同年級和場合應該如何朗誦、該注意什么。我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并對自己的表度不足和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以便進一步發(fā)揚自己的特長。
第四段:朗誦實習。
除了掌握理論知識,我們還在培訓班進行了實際演習,通過實習,我更深刻體會到良好的朗誦需要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我們能自我反思、總結,吸取教訓更優(yōu)質的朗誦練習。在這一過程中,我學到的不僅是技能,更重要的是對自我、教學、藝術等方面的思考和領悟。
第五段:結語。
參加培訓朗誦班是一次深入體驗,讓我受益匪淺。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方可擁有優(yōu)秀的朗誦技巧和表達能力。希望今后能把培訓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于教學工作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朗誦習慣,并且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
朗誦感悟心得篇六
我從四個方面談學習詩詞的個人體會:
一.詩詞的格律。
首先,在形式上,比較注重聲韻之美與對仗之美,由此產生了詩詞格律的規(guī)范要求。它涉及中國文體學、音韻學、詞學、音樂學等多方面的學科,是中國古人對形式美高度關注后的產物。我們如果寫格律詩,既然標了律絕,就要遵守格律詩的規(guī)格要求,不守規(guī)矩,不成方圓。
有的人說,格律不可以過分遵守,差不多則可,我不太明白,差不多是什么意思?當然,一個字或詞在無法用其他字詞更換的時候,我們要注重立意方面,不可以因辭害意,如崔顥的《黃鶴樓》李白的《靜夜思》等。以前,我也在這方面不太注意,后來,寫完一首詩以后,自己反復讀,才真正感覺到了抑揚頓挫的美,有的詩,寫完了,如果不遵循平仄韻律,讀著拗口,沒有此起彼伏的感覺,這些大家以后試著去切身感覺一下吧。
水韻,入聲字的認識相對麻煩一些,這里就不一一講解了。
二,詩詞的煉字。
詩詞鑒賞從要從語言入手,鑒賞詩詞的煉字猶為重要。煉字的本質在于煉意??梢宰プ 白峙c意”這個綱,從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體會詩人煉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體會詩人賦予所描繪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詩意,體會詩人主觀情感的外化,體會煉字創(chuàng)造的意境的和諧美和注意虛詞的運用對情感的強化等角度進行鑒賞。
說到詩詞煉字,大家都可能想到賈島寫詩詞“推敲”。想想到煉字的重要。
例如: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殘陽照射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么表達效果?
這是因為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的,的確像“鋪”在江面上,體現(xiàn)出詩人用詞的準確、形象;同時,用“鋪”字還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靜,給人安閑、舒適的感覺。要想寫出好的詩詞,煉字猶為重要。
三,詩詞的布局。
也就是詩人常說的“起承轉合”,其實,詩詞的寫作和我們講一個故事,寫一篇小說散文是一樣的,起因,經過,結果。在布局操作中追求場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流動與前后呼應的互動,曲折靈活的轉換與自然有機的貫通;局部組接曲折流變、靈轉暢達,整體架構充盈飽滿、一體渾成,充分體現(xiàn)古典詩詞“婉曲回環(huán)”的結構形態(tài)特征,絕句創(chuàng)作尤為遵循。不是東一句西一句,一些華麗辭藻的堆砌,有的人的詩詞,讀了好多遍,不明白說什么了,零零亂亂,一會兒春,一會兒夏的,看著都是一些美麗的辭藻沒有順序的堆在一起,讓人看了無味。
例子:李白《秋浦歌》之十四: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朗明月夜,歌曲動寒川?!?BR> 《李太白全集》注曰:“秋浦有銀有銅,此篇蓋詠熔鑄之景也?!奔礌顚懬镆挂睙捛榫埃⒁庵幐枭鼊?chuàng)造之美。起句“爐火照天地”,系全景空間意象組合,爐火熊熊燃燒,映紅天地,夜幕遠眺,景色壯觀,境界開闊;第二句“紅星亂紫煙”,中近景承接,動態(tài)視覺折射紫煙飄繞,火星跳躍,色調濃烈,境界奇幻;第三句“赧朗明月夜”,將“赧朗”、“明月”、“夜”三個意象組接,構成靜態(tài)時間意象組合體,巧妙轉接,從空間意象轉為時間意象,與前句之意達到“相避”,亦將動態(tài)美并存于靜態(tài)美,與前句之意達到“相應”,從而完美演繹“相避相應”之規(guī)范。
結句“歌曲動寒川”,順靜態(tài)意象組合“赧朗明月夜”推演而出,昂揚放歌,寒川激蕩,使靜態(tài)聽覺承接更為深邃遙遠。全詩從“起”“承”二句空間性的動態(tài)視覺表現(xiàn)遞換為“轉”“合”二句時間性的靜態(tài)聽覺表現(xiàn),視聽應合與動靜應合相組接,造境婉轉幽眇,跌宕深沉,充分體現(xiàn)出絕句婉曲流轉的結構特色。
詩詞是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的。
剛剛學習詩詞,大部分容易犯布局比較亂的的毛病,湊句的毛病,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看,才能感覺到。也就如你講一個故事,無論順序還是倒序,都有有次序的講給別人聽。詩詞的布局有好多種方法,再深的,我就不講了。
四,詩詞的立意,這是寫詩詞最主要的。
立意,又稱命意。詩詞的立意,是指詩人在構思過程中,根據想要表現(xiàn)的情思、景致、事物、事件等題材,確立作品要表達的主旨、要揭示的生活真諦。臺北的林正三先生在其《詩學概要》中說:“命意即先于心中醞釀出所欲表達之詩意,如作畫必始于構圖,心中先有丘壑,始能形諸筆墨?!?BR> 立意決定詩詞的命脈,好的詩詞,立意一定要高,詩詞是雅的文化寶典,所以立意要高雅,現(xiàn)在看到有一些詩詞,讀了題目,就讓人臉紅的詩詞,讀了半天,也不知所云,我認為不可取,雖然詩詞是發(fā)自心里的聲音,但是這樣的聲音需要發(fā)出來讓人欣賞嗎?當然這里說的高雅也不是故弄玄虛,之乎者也,讓人看不懂,用一些冷僻的字詞。
詩人要胸懷大志,大氣磅礴,為國為民,如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傳世警句,之所以能成為千古絕唱,流傳千年經久不衰,主要是因為詩人面對當時世風不濟、賢能受貶或國破朝亡、或死或降的境遇,道出了很多人想說說不出的、飽含激情和正氣的感嘆,立意準且高。歷朝歷代也有很多為投合政要或迎合世俗而歌功頌德或釋放不滿的詩作,而流傳下來的卻甚少,其關鍵原因則是立意不準、不高、不深。但也不是唱高調,寫一些老干體的口號類詩詞,沒有實質性的內容,這也是做詩詞不提倡的。而是也可以小見大,通過一個點,來擴大成面。一首好的詩詞作品,往往給人以開闊、豁達、大氣,且激情澎湃、產生共鳴、百讀不厭之感,其主要引發(fā)人們共鳴的關鍵是立意的高度和角度的選取。
然而要做到詩詞的立意深遠并非易事。要善于觀察、想象、揣摩、提煉、升華,善于撲捉稍縱即逝的時空等等,這些都與作者自身的修養(yǎng)有關。其中,學習立意的有關知識,掌握必要的表達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現(xiàn)在有的詩詞,寫了許多景語,最后沒有綰結詩詞總體要表達的意思,也就是中心思想,其實,寫景主要是為中心思想服務的,不是讓作者作畫,我們初學者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的毛病,這是大家必須注意的。
總之,我的體會是:詩詞要在立意,布局,煉字,格律下功夫,做到,立意要高,布局合理,用字準確,格律合轍,詩詞是詩人心里聲音的飛揚,不是平仄句,也不是一些華麗辭藻的堆砌。
朗誦感悟心得篇七
配音朗誦是一種藝術形式,通過聲音的表達和演繹,傳遞出文字所蘊含的意義和情感。在配音朗誦的過程中,個人的感悟和心得體會不斷涌現(xiàn),豐富著心靈的世界。本文將以我自己的經驗為基礎,總結一些關于配音朗誦的感悟和體會。
二、周全準備。
在進行配音朗誦之前,我會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首先,我會仔細閱讀要朗誦的文本,理解其中的含義和情感,并進行分析和解讀。其次,我會借助相關資料和專業(yè)指導,研究朗誦的技巧和要點,提升自己的演譯水平。最后,我會進行充分的口腔訓練和身體調整,以確??梢杂辛Φ貍鬟f出文字的內涵和情感。通過周全準備,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演繹文本,使朗誦更加生動和感人。
三、用心演繹。
配音朗誦是一種需要用心演繹的藝術形式。在朗誦的過程中,我會盡量理解并賦予文字以情感。我會把自己融入到文本中,感受其中的情緒,將其表達出來。這種用心演繹的方式可以使聽眾更好地融入到故事中,共同感受其中的情感起伏。在不同的場景和情感的轉換中,我會用聲音的變化和抑揚頓挫來表達出文字所蘊含的意義,使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體會。
四、聲音的魅力。
聲音是配音朗誦的核心和靈魂。我深深體會到聲音的魅力和力量。通過合適的聲音表達和技巧運用,我可以讓人們更加投入到故事中,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義。聲音可以傳遞情感,喚起共鳴,使聽眾產生共鳴和共享情感。在配音朗誦中,我會注意調整音量、語速、音調和節(jié)奏,以精確地表達出文字所要傳達的意義和情感。通過聲音的魅力,我可以更好地吸引聽眾,并與他們產生共鳴和聯(lián)系。
五、朗誦的意義。
朗誦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在朗誦的過程中,我不僅僅在表達文字,更在傳遞著人們的思想與情感。通過朗誦,我可以沉浸在文學的海洋中,與詩人和作家們的思想對話,感受其中的智慧和情感。朗誦能夠激發(fā)人們的思考和聯(lián)想,啟發(fā)人們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而且,朗誦還能夠使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音韻的美和聲音的力量,提升個人的情感感知和演繹能力。通過朗誦,我們可以認識和領悟到更多的人生道理和人性的價值。
總結:
配音朗誦是一種獨特而美妙的藝術形式。在朗誦的過程中,通過周全準備、用心演繹、聲音的魅力和朗誦的意義,我們可以更好地表達文本的內涵和情感,并與聽眾產生共鳴和聯(lián)系。朗誦不僅僅是在表達文字,更是一種生活的新體驗和探索。希望通過朗誦的方式,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文字所要傳達的意義和情感,豐富內心的世界。朗誦的過程,就是自我提升和完善的過程,我們在其中不斷向前,享受著藝術的樂趣和人生的價值。
朗誦感悟心得篇八
在教學實踐中,我總是掌握不了讀與不讀的尺度,究竟該怎樣指導學生去讀?怎樣范讀出最佳的效果?今天經過楊修寶老師的培訓和指導后,開始對朗誦及朗誦教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培訓時楊老師就朗誦的方法和朗誦教學十二種策略進行詳細地講解和指導。朗誦時首先要調整好氣息,這樣才能做到字正腔圓;朗誦時還要處理好重音,而處理重音的方法有加強音量;增加音高;增加音長;重音輕讀。沒提到一種策略時,楊老師都舉出恰當的例子,引導我們去試讀體會。說句實話,在如此專業(yè)的老師面前,一向還自詡朗誦不錯的我,竟然多了幾分怯意。每次朗誦例句總是小聲的嘗試著。等聽過楊老師的示范朗誦后才知道了自己在朗誦上有多么大的差距。雖然很多理論的東西需要不斷地實踐去檢驗,不過通過這一下午的培訓到使我對朗誦產生了極濃的興趣。
這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語文教學中的朗誦教學環(huán)節(jié),課上要激發(fā)學生朗誦的興趣。教師就要善于以“趣”引路,以“情”導航。低年級的課文多以童話故事為主,情節(jié)生動,人物的對話內容較多,最適合分角色進行朗誦,讓學生選定自己喜歡的角色,配之以自己的理解進行朗誦,這其中最能體現(xiàn)出孩子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人物感情的把握,因為他們真正地做到了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去參與,這時的孩子已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文章中的人物。這樣讀出來的語句必然趣味橫生。
要做到激發(fā)學生的朗誦興趣,朗誦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指名讀,分角色讀,上臺表演讀、誦讀,美讀等。不同的形式也給學生提供了朗誦的機會。配上樂曲來朗誦,又可以營造情境,能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活躍課堂氣氛,愉悅學生的心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
總之,朗誦作為一種有聲有色的語言藝術,是把訴諸視覺的文字語言轉化為訴諸聽覺的活動。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重視朗誦在學習和教學中的運用,象白居易則是讀書以至“口舌成瘡”方有大成;韓愈是“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始成大家。愿借這一次的培訓,提高自己對朗誦的認識。
朗誦感悟心得篇九
朗誦,是一種將文字化為聲音的藝術表達形式。作為一名朗誦者,我有幸參與了多次朗誦比賽和演出,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感悟到朗誦的魅力以及對個人成長的積極影響。在這里,我想分享我對朗誦的心得體會與感悟。
首先,朗誦讓我學會了細心體味文字。朗誦是將文字通過聲音和語調傳達給觀眾的過程,而要將文字詮釋得準確傳神,就必須經過反復的閱讀和體會。在朗誦的過程中,我不斷品味字里行間,推敲每一個詞的含義和用法,以至于深入地理解和體會到作者的思緒和情感。在這個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對文字的敏感度得到了提高,學會了細心傾聽和品味文字,從而培養(yǎng)了自己的審美能力和鑒賞力。
其次,朗誦讓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作品的內涵。朗誦不僅僅是將文字變成聲音,更是將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傳遞給觀眾。在朗誦的過程中,我不斷研讀背景知識、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和創(chuàng)作心情,以至于更好地理解和傳達作品的內涵。通過不斷地練習和挑戰(zhàn)自己,我逐漸領悟到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獨特的情感和思想,每一次朗誦都是對作品的一次解讀和呈現(xiàn)。而通過這個過程,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作品背后的深意,也更加珍視和敬畏每一次朗誦的機會。
第三,朗誦讓我學會了感受和表達情感。朗誦是一次聲音和情感的交流,需要通過聲音和語調的運用將作者的情感傳達給觀眾。在朗誦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對人物情感的體會和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通過大聲朗誦和語調的變化,我能夠更準確地表達出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和思想。我逐漸學會了用聲音去捕捉并呈現(xiàn)作品中的情感,也意識到情感的真實和細膩是朗誦的重要魅力之一。
第四,朗誦讓我在舞臺上展現(xiàn)自己的自信與魅力。朗誦是一次公開的藝術表演,需要站在舞臺上面對觀眾的注目。這對于一個內向的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但朗誦的演出讓我逐漸戰(zhàn)勝了自己的膽怯。通過多次的演出和比賽,我漸漸建立了自己的自信,學會了面對觀眾自然而然地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在舞臺上,我通過朗誦展示出自己的獨特風采,獲得了觀眾的肯定和贊賞。這讓我更加堅定了朗誦的信心和熱愛,并激勵我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朗誦水平。
最后,朗誦讓我從中體會到文字的力量。通過朗誦,我意識到文字的力量是無窮的。優(yōu)美的文字可以像音樂一樣觸動人的心靈,引起觀眾深深的共鳴。在我朗誦的過程中,我曾多次被美妙的語言所感動,與觀眾一起沉浸在作品的世界中。我看到文字的力量可以讓人們思考、感悟、啟發(fā),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人生觀念。正是這種力量,使我深深熱愛并堅信朗誦的意義和價值。
總之,朗誦是一種獨特而有趣的藝術形式,它不僅僅是文字的聲音,更是一種表達情感和思想的藝術。通過朗誦,我學會了細心體味文字,深刻理解作品的內涵,感受和表達情感,展現(xiàn)自信與魅力,并體會到文字的力量。朗誦的過程不僅讓我學到了很多,更讓我認識到文字的魅力和朗誦的獨特價值。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xù)投入到朗誦的世界中,并帶著更深的體會和感悟,去探索和傳遞文字的力量。
朗誦感悟心得篇十
朗誦是一種通過聲音的表達方式,它不僅僅是紙上文字的朗讀,更是對文字情感的傳達。朗誦是一種藝術形式,也是一種表達內心的方式。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我參與了一系列朗誦活動,通過這些經歷,我獲得了一些心得體會和感悟。
首先,朗誦需要深入理解所要表達的內容。只有深入理解了文字的含義,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從而更好地傳達給聽眾。在朗誦的過程中,我要反復閱讀文章,思考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尋找其中的共鳴和情感的起伏,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感受其中的情感。
其次,聲音的把控是朗誦的關鍵。聲音是朗誦的媒介,如何把握好聲音的力度、節(jié)奏和音色,以及如何運用聲音來表達文章的情感,都需要我們在朗誦上下功夫。在朗誦的過程中,我要注重聲音的變化,通過調整聲音的高低、快慢,以及音調的上揚和下沉,來傳達文章中情感的起伏和變化。
再次,身體語言的運用很重要。身體語言是指除聲音之外,通過肢體動作、面部表情以及眼神的運用來表達情感。在朗誦的過程中,我會做一些合適的動作,如手勢的運用、面部表情的變化等,以增加朗誦的表達力。同時,我也會用眼神與聽眾進行交流,與聽眾建立默契,以吸引和引導聽眾的注意力。
最后,朗誦中的共鳴與共情是至關重要的。共鳴和共情是指通過朗誦使聽眾產生共鳴和情感的共鳴。在朗誦的過程中,我要堅持“情感轉化、情感傳遞”的原則,通過朗誦把我所理解的內容和情感傳遞給聽眾,引起他們的共鳴和情感的共鳴,使得他們在情感上與我產生共鳴,進而產生共情。
通過這些朗誦活動,我不僅在藝術形式上得到了進步,更重要的是,我收獲了更多的情感體驗和人生感悟。朗誦是一種對文字情感的傳達,而情感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通過參與朗誦活動,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情感,感悟到了生活的多樣和豐富。我學會了如何用一種藝術形式去表達內心的情感,去傳遞自己的情感,進而與他人建立溝通和共鳴。
另外,朗誦也鍛煉了我的表達能力和情商。在朗誦的過程中,我要對文字深入理解,提高思考能力;我要運用聲音和肢體語言來表達情感,增強表達能力;我要與聽眾進行交流,培養(yǎng)與人溝通的能力。這些輔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與他人交流和表達,有效地處理人際關系。
總之,朗誦不僅僅是一種形式美,更是一種心靈的溝通。通過朗誦,我不僅增強了情感的體驗和表達能力,還獲得了更多的生活感悟。我將會繼續(xù)參與朗誦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朗誦水平,通過朗誦來表達內心,傳遞情感,與他人建立共鳴和快樂。
朗誦感悟心得篇十一
通過參加學校的朗誦培訓。使我增長了不少見識,也了解了一些朗誦的技巧,下面是我培訓后所學到的知識,和大家分享。
一、朗誦的語速。
語速是指朗誦時在一定的時間里,容納一定數量的詞語。世間一切事物的運動狀態(tài)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總是有千差萬別的。朗誦各種文章時,要正確地表現(xiàn)各種不同的生活現(xiàn)象和人們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必須采取與之相適應的不同的朗誦速度。
二、決定語速不同的各種因素。
_不同的場面急劇變化發(fā)展的場面宜用快讀;平靜、嚴肅的場面宜用慢讀。
_不同的心情緊張、焦急、慌亂、熱烈、歡暢的心情宜用快讀;沉重、悲痛、緬懷、悼念、失望的心情宜用慢讀。
_不同的敘述方式作者的抨擊、斥責、控訴、雄辯,宜用快讀;一般的記敘、說明、追憶,宜用慢讀。
_不同的人物性格年青、機警、潑辣的人物的言語、動作宜有快讀;年老、穩(wěn)重、遲鈍的人物的言語、動作宜用慢讀。
三、朗誦速度的轉換。
朗誦任何一篇文章,都不能自始自終采用一成不變的速度。朗誦者要根據作者的感情的起伏和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朗誦速度。這種在朗誦過程中實現(xiàn)朗誦速度的轉換是取得朗誦成功的重要一環(huán)。
四、注意問題。
讀得快時,要特別注意吐字的清晰,不能為了讀得快而含混不清,甚至“吃字”;讀得慢時,要特別注意聲音的明朗實在,不能因為讀得慢而顯得疲疲沓沓,松松垮垮??傊谡莆绽收b的速度時要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拖”。
五、教師朗誦技巧培訓總結。
作為一名新教師,一段時間的培訓活動快要結束了,但是這段時間的培訓活動帶給我的收獲卻是無限的。
整個培訓過程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各級專家的專題報告,有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展示,有名師與新教師的同備、同課、同研。也有學員的互動討論,更有專家的指導、引領。通過理論的培訓學習,現(xiàn)場的教學觀摩。因此,這段時間的學習,對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而且促進我教學上不斷成長。
朗誦感悟心得篇十二
朗誦是一種通過聲音演繹文字的藝術形式,它可以使文字更加生動、形象、感人。在我參與朗誦活動的這些年,我深深體會到了朗誦的魅力和它給我?guī)淼氖斋@。下面我將通過五段式的文章,分享一下我對朗誦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段:朗誦帶來的樂趣和情感表達。
朗誦是一種傳統(tǒng)而又流行的藝術形式,它可以讓我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當我朗誦一首詩歌或一段散文時,我可以將自己融入文字中,感受其中的情感,用聲音將這些情感傳遞給觀眾。朗誦帶給我無限的樂趣,因為它需要我用自己的聲音去演繹文字。通過朗誦,我可以體驗文字的美妙,感受到自己與文字之間的情感共鳴。
第二段:朗誦對語音表達和情感表達的鍛煉。
朗誦不僅可以讓我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還可以提高我的語音表達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在朗誦過程中,我需要注重聲音的變化、語調的把握,這對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通過反復練習和模仿專業(yè)演員的朗誦,我的語音表達能力逐漸增強,我學會了如何運用聲音的高低、長短、快慢來表達各種情感。朗誦在鍛煉我的語音表達和情感表達能力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三段:朗誦對閱讀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當我朗誦一篇文學作品時,我需要深入理解并準確地表達其中的意義和情感。這要求我對作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通過朗誦,我鍛煉了自己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學會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解讀文學作品。我學會了如何從作者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作品中的隱含意義,而這些能力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也同樣幫助了我,讓我能更好地理解其他文章和表達者的意圖。
第四段:朗誦對自我自信心的培養(yǎng)。
朗誦需要我面對很多人,大聲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起初,我可能會感到緊張和膽怯,擔心自己出錯或者被別人嘲笑。但是隨著我在朗誦中的經驗累積和成長,我逐漸克服了這些困難,變得更加自信和從容。我學會了怎樣面對觀眾,怎樣控制聲音和情感的表達。這讓我在其他方面也變得更加自信,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第五段:朗誦對人文素養(yǎng)的熏陶和培養(yǎng)。
朗誦是一種藝術形式,它強調對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熏陶。通過朗誦,我接觸到了許多經典的文學作品,感受到了其中的人文情懷和哲理。這些作品教會了我如何理解人生、如何面對挑戰(zhàn)和困難,影響了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朗誦,我漸漸培養(yǎng)出了對文學藝術的鑒賞能力和對文化傳統(tǒng)的尊重,這對我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總結:朗誦給予了我樂趣、鍛煉了我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了我的自信心、提升了我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熏陶了我的人文素養(yǎng)。朗誦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和成長的過程。我深信,通過朗誦這個平臺,我將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好地表達自己,更好地與他人溝通,更好地理解世界。朗誦,讓我體會到了人生的美好和多彩。
朗誦感悟心得篇十三
沒有人告訴我答案,
只有天幕上劃過的流星。
有沒有一種回憶能夠成為感動?
沒有人告訴我答案,
只有雨霽后七色的彩虹。
怎么能說,
沒有夢想的世界就不再美麗?
你看那孩童天真的笑容。
怎么能說,
沒有燈光的夜晚就不再感動?
你可知星星也是關愛的眼睛。
我們是青春。
我們是夜空璀璨的星星。
我們是不羈。
我們是天邊執(zhí)著的飛鷹。
沒有什么能夠阻止我們。
對美的向往。
沒有什么能夠左右我們。
對青春的虔誠。
應該由我們。
大聲的朗誦。
青春是一個美夢。
卻終有夢醒的一天。
青春是一條小河。
卻終有干涸的一天。
青春是一道彩虹。
卻終有消失的一天。
青春是一朵盛開的鮮花。
卻終有凋落的一天。
青春是握在手里的細沙。
不知不覺已然漏去。
雖然美麗卻瞬間逝去。
青春是幸福留下的陣陣香氣。
想要珍惜它已離去。
暖風吹過的季節(jié),天空清澈如洗。
柳絮漫天飛舞,飄落在悄然萌動的大地。
年輕的生命在土壤里蠕動。
勃發(fā)的樂曲在心里流淌。
年輕的我們,擁有不變的誓言。
年輕的我們將堅定的目光投向更遠的地方。
起跑線上,出發(fā)的那一刻起,注定我們要追著東升的朝陽。
剛毅、自信的臉龐,在等待勝利的曙光。
緊握住那一滴汗水,任淚水在臉上流淌。
只為掌聲響起那一刻的到來。
青春無悔,既然選擇了藍天,也就選擇了飛翔,
哪怕有一天會有一雙滴血的翅膀。
既然選擇了拼搏,也就選擇了風雨。
哪怕會有荊棘叢生在未來的路上。
青春,從我們選擇了以后便定格了人生的航向。
青春,從我們選擇了以后便注定了奮斗而無常。
青春,從我們選擇了以后便迎來了風雨兼程。
青春,從我們選擇了以后便變得絢麗二輝煌。
看,跳動的火焰正是青春的怒放。
聽,歡躍的腳步正是青春追逐夢想的音響。
熱血在青春的軀體里不知疲倦。
激情在青春的肢體上剛勁而輕盈。
讓我們高唱青春的贊歌。
一路歡聲一路歌唱追逐夢想奔向遠方。
曾經年少,愛追夢。
誰都有一個少年的夢,在這個夢里我們一路奔跑,為的就是找尋到關于夢的奇跡。曾經年少,愛追夢。
--題記。
久遠的記憶被拉開帷幕,我看到曾經的自己在一路追著夢跑。或許,曾經年少愛做夢,在所有的青春張狂里無拘無束,就喜歡追著一個夢不斷地跑,即使自己精疲力竭也在所不惜。年輕的時候愛做夢,一個接著一個夢做,做到自己有時也會咧著嘴偷著傻笑。多少的歲月里,就這樣在所有的夢境里,一路追尋著前行。
很多時候,自己也奇怪自己怎么會有這么多做不完的夢,一個接著一個。有時,夢做的多了,人生的方向就亂了,忽左忽右,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朝哪里前行才是最為適合自己的。一個愛做夢的人,注定了是個和生活不斷迂回的人,注定了是一個在極左極右思想里徘徊的人。
很多時候,人就是個奇怪的動物,為自己做的一個夢,會一路奔跑,不怕累,不怕路途遙遠。很多時候,即使自己累得趴下了,也無怨無悔,因為這個是屬于自己的夢,有著自己對青少年最美的張望。多少的淚水和汗水里,寫下了我們對那段歲月的無怨無悔。只有人在無怨無悔的時候,才愿意去做任何的事情,也愿意去欣然接受命運的任何一次挑戰(zhàn)。人就是這樣,在不斷的追夢里欣然前往,又迷茫撤退。
記得每段記憶,我都是追著夢跑的,一路的歡暢里也留下了一路的無奈。在所有的困惑和快樂交纏里,讓我一次次的成長。有時難免會對自己有所抱怨,夢做多了,一路追著夢跑就會很累。不過,累多了,我也就放棄了很多的夢。但是,人就是這樣,不會因為累了就放棄自己所有的夢想,不讓自己追隨著夢一路奔跑。
很多時候,自己會對自己做過的所有夢感慨萬千。有時,覺得自己就是個多夢人,夢多得超乎了自己的想象。不過,曾經年少沒夢的話,也就真的和生活脫節(jié)了,誰在年輕的時候不多夢呢?人生就是這樣,在一個又一個的夢境里突破前行,讓自己在一次次的沖刺里,恬然微笑,幸福暢懷。
曾經年少,愿意把所有的快樂和憂愁表達的淋漓盡致,所以很多時候在很多的歲月里把屬于自己的夢一遍遍的做,然后再一遍遍的去體味。有時,夢做多了,也就追的多了,一路磕磕絆絆,但是還是覺得幸福和開懷。誰又年少無夢呢?誰又不想開懷每一天呢?在所有的年少里,做盡了所有的夢之后,再一次次的傻憨大笑。對著太陽微笑,對著星空微笑,在所有的微笑里找尋屬于自己的那份純真。
曾經年少青春,生性張狂,在所有自己追隨的夢里,一次次看著夢碎,然后甩頭微笑再繼續(xù)前行。英雄自古出少年,自己在不自知中成為了那個追夢少年,把所有的喜怒哀樂盡演盡。一路歡歌,一路笑語;一路悲戚,一路茫然。在所有的追夢里一次次的上演屬于自己的悲歡歲月。
很多時候,仰望星空,自己問自己這些個夢將要做多久,這些個夢什么時候才能結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就這樣一路追下去,什么時候是盡頭。每個人在年少的時候,真的無所畏懼,一路追夢前行,不管路途是平坦還是崎嶇?;蛟S,有夢的地方就能撐起那片湛藍的天。
曾經,年少愛追夢,當一個華麗轉身,發(fā)現(xiàn)這些夢境已經離自己很遙遠的時候,抿嘴一笑釋千懷。
緊緊地抓住夢想。
因為一旦夢想破滅。
人生將是斷翅的鳥。
再也不能飛翔。
緊緊地抓住夢想。
因為一旦夢想消失。
人生猶如一片荒原。
終年雪地冰天。
別信靠未來,無論未來的憧憬多么可愛!
讓死亡的過去永遠埋葬!
行動,就在此時此刻行動起來!
堅定的心靈,上帝的指引!
如果失敗了,讓它去吧!
站起來再努力一次,直至成功!
山用巍峨的背影擦亮夜色。
故鄉(xiāng)的土路里填滿我童年的歌謠。
一茬又一茬老去的鄉(xiāng)親。
用粗糙的手指躬耕的背影。
醇香我筆下偷懶的漢字。
我用歌唱的姿式。
站直身體(經典語句)。
站成故鄉(xiāng)寂寞中耐寒的形狀。
站成父親單薄而挺拔的脊梁。
沒有人可以侮辱我筆下的漢字。
因為我的漢字里有母親緊握的飽滿的谷粒。
有母親村口彎彎河流一樣彎彎的身軀。
有童年里從不說假話的孩子。
有打工他鄉(xiāng)用美德收獲愛情的兄長。
有像花木蘭一樣足不出戶的漂亮山村姑娘。
我用年輕的肩膀對付漢語。
不太標準的普通話流滿城市的心臟。
在鋼筋混凝土中扛起夢想。
快餐和饅頭讓我成長。
委屈和恥辱從不放心上。
傷痕累累的身體倒下就香。
我始終相信明天會有我一寸歇腳的地方。
會有一輪嶄新的太陽。
擦亮青春。
擦亮夢想。
年輕的腳步。
勢不可擋。
朋友。
不要猶豫。
和我一起勇敢的飛翔。
朗誦感悟心得篇十四
朗誦,是一門需要將文字與聲音完美結合的藝術形式。通過朗誦,一個人可以將內心真實的情感通過聲音傳達給觀眾,讓文字煥發(fā)出生動的魅力。在朗誦的過程中,我不僅收獲了對文字的理解與感悟,還體會到了朗誦藝術的獨特之處。下面就是我個人的朗誦心得體會。
首先,在朗誦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理解文字。朗誦并不僅僅是背誦,更需要讀懂文字的內涵。通過反復閱讀和理解,我能夠深入到作者心靈的世界中,感受他們的思考和情感。我學會了用心去揣摩文字背后的意義,領悟到作者想要表達的真諦。只有真正理解了文字,我們才能將其準確地傳達出去,讓聽眾感受到作者的用心。
其次,朗誦讓我感受到了詩歌與散文的美妙之處。在平時讀書和學習中,文字很容易流于枯燥乏味。然而,在朗誦的過程中,通過聲音的演繹,文字變得有了靈魂和生命力。尤其是在朗誦詩歌的時候,我能夠感受到韻律的美感和詞句的張力。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節(jié)的運用,都能夠給詩歌注入一種獨特的情感和表達力。通過朗誦詩歌,我感受到了詩人們用文字創(chuàng)造出來的美妙世界,體驗到了詩歌真正的力量。
接著,朗誦讓我更好地了解了自己的聲音和表達能力。朗誦不僅需要準確地傳達文字的含義,還需要通過聲音的表達來體現(xiàn)情感的變化。在朗誦的過程中,我學會了調整語調和節(jié)奏,使聲音有層次和變化,從而更好地傳達文字的情感。我發(fā)現(xiàn)通過不同的發(fā)聲技巧和力度,可以詮釋出不同的情緒和表達方式。這不僅提升了我的表達能力,還讓我更好地認識了自己的聲音特點,知道了如何調節(jié)和改進。
最后,朗誦讓我更加熟悉了文化傳統(tǒng)與歷史。在朗誦經典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了各個時代的文化背景和思潮。通過親自朗誦這些作品,我深入感受到了這些作品的魅力和價值。每一篇作品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朗誦可以讓我們更好地領略歷史的魅力和智慧。我從中學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也更加明白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通過朗誦的學習和實踐,我不僅收獲了對文字的理解與感悟,還體會到了朗誦藝術的獨特之處。朗誦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對內心情感的詮釋和表達。通過朗誦,我學會了真正理解文字,領悟到詩歌與散文的美妙之處,提高了自己的表達能力,了解了文化傳統(tǒng)與歷史的底蘊。朗誦讓我不僅收獲了知識和技能,更收獲了內心的愉悅和成長。我希望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能夠更好地發(fā)掘朗誦的美妙之處,并將它們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