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反饋機制,可以幫助我們改進和提升自己。寫一篇完美的總結,首先要明確總結的目的和范圍。以下是一些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一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七月的天山》,說課的側重點是如何突破課文《七月的天山》的重難點。我們都知道人教版教材從中年級開始安排了一定比例的略讀課文,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但就教學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薄叭绻蛔⒁庥诰x,而忽略了略讀,功夫只做得一半。”葉老已經十分精辟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精讀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這一單元前面幾篇課文都是經典的寫景文章《古詩詞三首》、《桂林山水》、《記金華的雙龍洞》,這些寫景的文章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運用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為后面的略讀課文的學習做了充分的準備?!镀咴碌奶焐健芬徽n描寫的是我國西北邊疆一條連綿幾千里的大山脈,作者用抒情的筆調,濃墨重彩地描繪了天山夏天的奇異風光,并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寫出了獨具風韻的天山之夏。課文重點從水、樹、花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為展現(xiàn)景物特點,作者采用了豐富的想象,確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方法,使讀者有置身其間的感受。
在前面精讀課文的教學中已經讓學生初步學會了抓住景物特點,并運用不同的手法把景物寫具體的方法,為學習略讀課文《七月的天山》打下了伏筆。本單元的教學重在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品味,激發(fā)美感,感受語言的魅力。根據(jù)教材特點以及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我為本課確定了三維目標:
1、自主朗讀,認識8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并體會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寫具體的方法。
3、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我認為上面的目標中第2條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并初步體會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寫具體的方法。這是根據(jù)教材特點、目標和本篇課文的課前提示語來確定的?!镀咴碌奶焐健非坝羞@樣一段提示語:“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無比,引人入勝。北國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語句摘抄下來?!边@段提示語生動活潑,既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延續(xù)了本組課文的主題,同時明確提出了閱讀要求。依托這些,我確定本課的難點是品味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初步體會作者把景物描寫具體的方法,在頭腦中構建畫面。因為這景畢竟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一定的距離,對他們來說也很陌生,要使美景在頭腦中構建出形象優(yōu)美的畫面有一定困難。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設計的理念是運用學到的方法,讓學生大膽地自讀自悟。為了突出“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并初步體會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寫具體的方法?!边@一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課文描寫了天山的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在激情導入后,我想安排三個層次的讀,讓學生自讀自悟,層層推進。
一、初讀,自主閱讀,初識天山之美。
略讀課文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及主題由粗放整體的認識,所以我設計讓學生輕聲自由地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并讓學生思考:作者筆下的天山之夏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在實施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如果學生遇到困難,就舉手示意,老師給予個別指導,遇到共性的問題,在自讀后交流,如難讀的字“飲馬”、“山澗”、“白皚皚”,通過集體齊讀來落實目標。對于思考的問題,學生的整體印象是一個字“美”!野花五彩繽紛,這里像春天一樣美;這里的樹木繁茂,還有就是涼爽,因為那里有雪峰、雪水、溪流,這一切都源于水。至此學生也清楚了課文是從水、樹、花三方面來描寫天山景物的。
二、再讀,整體感知,構建天山之美。
這是第二層次的讀,默讀并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天山風景的?引導學生找出有關方位變化的句子,弄清游覽順序和地點的轉換,關注每個自然段之間的過渡句子。讓學生畫出來。讀后交流。文章仿佛是導游,讓學生指出導游線路來,即文中的連接過渡句。此時學生明晰了文章采用了地點變換的順序寫的,理清了文章的脈絡。有了對課文輪廓性的了解后,為加深學生對天山風光的印象,我設計呈現(xiàn)一組天山美麗的風光圖,并按游覽路線展示,借助多媒體的力量為學生構建天山之美。
閱讀教學中強調學生“自主讀悟”,并不排斥教師適時、恰倒好處地點撥。在以上兩個層次的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自讀自悟,在學生有困難時,給予及時的幫助,教師此時只是一個點撥者。
三、細讀,略中有精,品味天山之美。
雖然是略讀課文,要求粗知,但是這是相對于精讀課文而言的,略讀課文目標更為集中,教學重難點更為突出,其教學設計中不排斥有“精”處理,文章的重點和精彩之處還是需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一)學習第二段。
這篇課文是怎樣具體寫七月的天山的,以第二段為抓手,來突破難點。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還是以讀為本,設計了三次讀來進行教學的。
第一次指名讀,了解文章中具體描寫了哪些景物?讀后交流。
第二次默讀,讓學生再次讀課文,想想哪些景物影響特別深,體會景物的特點,想象畫面,幫助學生構建畫面,讓他們從中感受到雪峰是那么高,那么大,那么白。溪流是那么清,那么急,那么有生機。
第三次品讀,為了突破難點,我就讓學生又一次與文本親密接觸,初步體會作者是怎樣把景物寫具體的?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劃下來,讀一讀,有感受的可以在旁邊做批注??梢耘c同桌交流交流。
學習略讀課文,教師要做的只是組織學生認真地讀,有獨立感悟的時間保證,有了感悟就需要傾吐和交流。同桌伙伴學習的任務只是為每個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創(chuàng)造機會。然后全班交流。我預設學生能體會到文中的寫景方法,如:
1、學生可能會說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彩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边@句話把太陽、雪峰、云彩三者融為一體,猶如一幅優(yōu)美的風景畫,使我感受到太陽光透過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的美麗景象。作者把雪峰比喻成白緞子,云彩的影子喻為銀灰色的花朵,非常形象,說明雪山極白,連白云映在上面都顯得發(fā)灰??赡軙泻芏鄬W生關注這句話,在這位同學匯報的基礎上,再請其他學生補充,有的同學會說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具體生動地寫出了雪峰的特點。這樣,通過大家的合作交流,明白了這句話是通過比喻、想象把景物寫具體的。然后請同學們把自己感受到的用朗讀表達出來,體會到作者的想象是多么豐富,比喻是多么的貼切。
還有像把溪流拋起的浪花比作是盛開的白蓮花,浪花像玲瓏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美,多么討人喜愛啊!
2、交流了這些,教師引導,讓學生進一步品味,還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揣摩、欣賞的?(像用詞的巧妙,如:拋、飛瀉的用法,還有描寫景物有條理,有層次。)“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所以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引導是很有必要的。
3、最后教師小結:描寫景物要按一定的順序來寫,運用生動的比喻、恰當?shù)男稳荨⒇S富的想象等方法把景物寫具體。
在本段教學中,美讀貫穿于教學的始終。
(二)學習第三四段。
在這篇課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寫得生動的地方值得我們探究發(fā)現(xiàn)。在學習了第二段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互相合作探究,然后把探究的成果與大家分享。
交流預設:
這兩段中,學生可能會找到這句:“馬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矯??;人浮在花海上,顯得格外精神。
精神、矯健,用詞上富有變化,一個“浮”字形象地寫出了花之多,人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多么恰如其分的形容啊!
這兩段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可以通過美讀來感受。
在細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第二段的教學,我充分體現(xiàn)了“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辈粦越處煹姆治龃鎸W生的實踐,特別是文章語言優(yōu)美,讀起來瑯瑯上口,讓學生多讀,入情入境地讀,自己去感受領悟,使學生頭腦中形成美麗的畫卷,受到美的`熏陶。所以交流時,我以第二段為例理解描寫景物的方法、順序,三四兩段以自悟美讀為主,達到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
(三)有感而發(fā),對比體會結尾的好處。
通過對課文的解讀,我有感情地引入最后一段,讓學生齊讀贊美天山的反問句。與《桂林山水》的結尾引用詩句來贊美桂林山水作對比,體會可以用不同方式來贊美風景,感受天山之美。這里又一次與精讀課文銜接,注重積累與遷移。
四、借助多媒體,升華天山之美。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兩次看多媒體,天山之美逐層深入到學生心中。
1、第一次欣賞天山風景圖,提升美感。
這次多媒體展示,為豐富學生頭腦中的畫面,學生邊欣賞邊回憶文中描寫天山的優(yōu)美生動的的語言,達到積累佳句的目的。
2、再次欣賞畫面,指導學生邊看美景邊試著背誦相應的句子,邊在頭腦中構建畫面。
學完了全文,讓人置身于美景之中流連忘返,我設計了兩次借助于多媒體中的實景展現(xiàn),當場讓學生為風景圖配上優(yōu)美的語言。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接受美的熏陶。以讀促講,以說代講,突破了重難點,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3、最后,讓學生把文中的佳句摘抄下來。
五、課外作業(yè):
課后的延伸,我安排學生運用本單元所學的方法自己讀懂與本文結構類似的文章。如《桂林游》、《春天》,使課堂內習得的方法在課外得到遷移和運用。
以上是我的本課的教學設計,我覺得設計中有這樣兩個亮點:
1、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的補充,而精讀課文擔任著授之以“法”的角色,略讀課文則為用法服務。我能充分與精讀課文銜接,努力引導學生把精讀課文中習得的學習方法得到遷移和運用。
2、以讀為本,層層推進。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三次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寫”,在教學中體現(xiàn)了其層次性,使整個課堂以板塊設計,層層推進。對文章重難點的突破,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七月的天山說課設計的全部內容,此分享對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非常有幫助,小編祝教師朋友們工作順利!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文章描寫的主要景物及其特點,學習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把觀察到的景物描寫的具體、生動、形象。
3、感受優(yōu)美詞句并積累。
4、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文章描寫的主要景物及其特點。這節(jié)課按照“讀――說感受――再讀”的過程進行,不可忽視充分的讀。(增加重點)。
難點:學習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觀察到的景物描寫的具體、生動、形象。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課件的設計要注重圖聲并茂)。
2.學生預習課文(要求學生課前要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深切體會文章的感情思想)。
教學過程:
一、賞圖來揭題。
2.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美麗的天山。(配樂欣賞天山美景)你有什么想說的?
3.作者碧野在游玩天山后,如何用五百多字來表現(xiàn)《七月的天山》的'美的呢?(板書補充完整:《七月的天山》)。
二、自讀通字詞。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七月的天山》文章非常美,作者的用詞也非同一般。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詞吧!3.有不理解的詞嗎?交流。
三、快讀抓主線。
2.出示要求:快讀課文,用橫線畫出表示游覽順序的詞。
3.學生交流。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
4.教師小結:這就是作者的游覽順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寫作順序,作者就是這樣由近及遠,步步深入,通過移步換景的方法,向我們介紹七月的天山的,我們在今后的寫作中要學會運用。
5.這些表示游覽順序的詞分別在那句話中,請畫出句子來,齊讀,出示句子:進入天山,戈壁灘上的炎暑被遠遠地拋在后邊,迎面送來的雪山寒氣,會使你感到秋天似的涼爽。
再往里走,天山顯得越來越美。走進天山深處,山色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美。
四、美讀找美景。
1.過渡:站在不同的觀察點,我們觀察到的景物是不一樣的,在本文的字里行間,藏著許多美景,等待著我們用回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尋找!
2.出示要求:你欣賞到了哪些美景?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自由閱讀課文,用長方形框出作者主要描寫的景物,用波浪線畫出它們的主要特點。
3.你們發(fā)現(xiàn)美景了嗎?學生匯報。
4.根據(jù)學生回答,概括成“雪水、密林、野花”三個詞。并板書。
設想:
b.“樹”:幽靜。
c.“花”:絢爛。
1.過渡:作者又是怎樣具體、形象地描寫它們的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處,找出最美的句子,劃下來,讀一讀,想一想美在哪里?在書旁寫下感受,試著讀出感受。待一會兒,我們一起交流。
2.佳句交流:
a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
(雙比喻分別是什么?突出了什么?)。
b融化的雪水,從高懸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在山腳下匯成沖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
(也有兩個比喻句,為什么比作銀鏈和白蓮?“飛瀉、拋”等詞感受到什么?)c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漏、斑斑點點、細碎”等詞襯托出樹林的茂密。)。
d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
3.小結:作者就是這樣用一雙回發(fā)現(xiàn)的眼睛,用各種各樣恰當?shù)男揶o,把七月天山的美淋漓盡致的向我們一一展現(xiàn)。
六、結尾產共鳴。
1.過渡:難怪作者發(fā)出這樣的感慨——讀最后一段。
3.到過天山的李白這樣說: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到過天山的洪亮吉這樣說:此脈至此斷,天山已包天。日月何處棲,總掛青松巔。到過天山的汪曾祺這樣說:蒼茫浮紫氣,天山真雄偉。陵谷分陰陽,不假皴擦美。初陽照積雪,色如胭脂水。
4、齊讀。
5、總結:是啊,這就是天山,作者碧野先生用豐富的想象、恰當?shù)男揶o、準確的詞句把我們帶到七月的天山,同學富有激情的誦讀,讓奇異的天山充盈我們整個教室,給了我們美的享受。
七、誦讀增積累。
1.過渡:這是一篇美文,作者用精當、優(yōu)美的語言為我們呈現(xiàn)了我們一輩子也難見的美景,值得我們學習么?常言道:“學習語文重在積累?!弊屛覀冇脙煞昼姷臅r間快速記下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看誰記得多,記得好?2.學生展示。
3.小結:這真是文章處處是美景,段段是美文,聲聲是美音。
八、作業(yè)分層次。
最后,請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喜歡的作業(yè)。
1)、請把你喜歡的優(yōu)美語句找出來,并摘抄在積累本上。
2)、請你運用本文學過的一種或幾種修辭手法描寫你最喜歡的一處風景。
3)、請你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介紹你去過的一個地方。
4).推薦閱讀:《天山景物記》。
九、板書設計。
景物印象修辭雪水涼爽比喻密林幽靜襯托野花絢爛排比。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三
(1)十分講究寫景的順序,全文從總體上說,以游蹤為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或由遠及近,或自上而下,寫出了景物的變化,顯得繁而不雜。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開細膩的。描寫。作者抓住特征,用簡練而又形象的筆觸加以描繪,使之活靈活現(xiàn),躍然紙上,構成一幅幅生動、奇美的畫面。
(3)絢麗多彩的語言,飽含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邊疆風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運用了比喻、映襯、夸張、對偶、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把景物描繪得淋漓盡致,美不勝收。
練習寫景狀物作文,要求寫一段特定環(huán)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jié)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確的線索,采用合理的順序和即景抒情。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10篇《四年級語文下冊《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您可以復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語句,也可以下載doc格式的文檔以便編輯使用。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四
1、認識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感受優(yōu)美詞句并積累。
4、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前準備。
掛圖:畫有導游線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課件。
教學重、難點: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直接揭題。
指名讀課文前面的過度語。
同學自學。
帶著過度語提示問題,初讀課文,并讀準生字,找出新詞。
整體感知,提問:文章似乎是個向導,帶著你游覽,能看出導游線路嗎?
教師指導:隨著導游線路觀看圖象或網頁瀏覽,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麗風光。
引導讀通。
結合看畫面,指導讀好課文各個小節(jié),讓同學說說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同時正音、解詞、通讀句子。
合作學習。
你覺得哪些語段、詞句寫的好?這段話或這一詞語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組里閱讀交流,說出感受,請同學發(fā)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請教老師。
班級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在班上匯報討論情況,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對體會不到位的進行點撥,并結合朗讀加深體會。
激發(fā)興趣,課外延伸。
在同學交流后,問他們是否喜歡讀這樣的游記,并讓同學在課外自由選擇讀些這方面的書,也可以瀏覽互聯(lián)網上的資料,鼓勵同學多和老師、同學交流。
摘抄優(yōu)美詞句。
有條件的設計專門的摘錄本子,指導摘錄的格式,提醒同學在課外閱讀中也要進行這樣的摘錄。
作業(yè)。
復習詞語卡。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五
1、認識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感受優(yōu)美詞句并積累。
4、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前準備。
掛圖:畫有導游線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課件。
教學重、難點: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直接揭題。
指名讀課文前面的過度語。
學生自學。
帶著過度語提示問題,初讀課文,并讀準生字,找出新詞。
整體感知,提問:文章似乎是個向導,帶著你游覽,能看出導游線路嗎?
教師指導:隨著導游線路觀看圖象或網頁瀏覽,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麗風光。
引導讀通。
結合看畫面,指導讀好課文各個小節(jié),讓學生說說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同時正音、解詞、通讀句子。
合作學習。
你覺得哪些語段、詞句寫的好?這段話或這一詞語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組里閱讀交流,說出感受,請同學發(fā)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請教老師。
班級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在班上匯報討論情況,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對體會不到位的進行點撥,并結合朗讀加深體會。
激發(fā)興趣,課外延伸。
在學生交流后,問他們是否喜歡讀這樣的游記,并讓學生在課外自由選擇讀些這方面的書,也可以瀏覽互聯(lián)網上的資料,鼓勵學生多和老師、同學交流。
摘抄優(yōu)美詞句。
有條件的設計專門的摘錄本子,指導摘錄的格式,提醒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也要進行這樣的摘錄。
作業(yè)。
復習詞語卡。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寫景物的記敘文。記敘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
課文的寫作思路是:先總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著分述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異美景;最后作者抒發(fā)了對天山美景的贊美之情。
課文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總述。寫了七月間游人最理想的去處是騎馬上天山?!捌咴麻g新疆的戈壁灘炎暑逼人”反襯了此時天山的涼爽?!斑@時最理想的是騎馬上天山”是這一段的重點,也是全文的總起。
課文的2、3、4、5自然段分別描寫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野花,字里行間蘊含著對奇異景觀的贊美之情和作者置身其間身心的美好感受。
寫雪峰一段,突出了它高矗巨大、寒氣撲面、云影飄動的特點。同時描寫了進入天山會立刻感到像秋天似的涼爽,在太陽的照射下白云在高大的學峰間投下云影,像白緞上繡上了幾朵銀灰色的暗花的切身感受。
寫溪流一段,突出了溪流傾瀉時浪花飛濺,緩流時魚兒跳躍、清澈見底的特點。同時描寫了溪流傾瀉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浪花飛濺像千萬朵盛開的白蓮;緩流時則感受到寂靜的天山無限的生機。
寫原始森林一段,突出了它蜿蜒翠綠、蔥郁幽靜的特點。同時在字里行間蘊含了作者置身其間的愜意和流連。
寫野花一段,突出了它五彩繽紛、綿延、耀眼、絢爛的特點。同時抒發(fā)了作者看見山色柔嫩,山形柔和有一伸手就可以觸摸到嫩脂似的感覺;看到那高過馬頭的野花,紅、黃、蘭、白、紫,覺得像織不完的織錦那么綿延,像天邊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長虹那么絢爛和騎行其間感到格外精神。
課文的最后一段,總說天山的無邊繁花勝過春天的花園。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采用“雖然……但是……”的轉折復句的形式表示了不是春天勝似春天的意思,充滿贊嘆之情。
二、教法研究。
1.初讀課文: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作者描寫了七月天山的那些景物,由此達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認識課文的思路;引導學生在讀中想一想,文中每處景物的特點是什么,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天山景物的特點,初步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練習填寫課文中的表格。
2.深讀課文: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那些句子寫得好,細細地品讀課文,讀出味道來,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在與同學的對話交流中學習課文運用比喻、排比、反問地修辭把天山的美景描畫的形象、具體,表達情感。并及時引導學生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1、能就春游活動講清楚自己的計劃,并參與商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參與意識。
2、能具體明白的描寫生活中觀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發(fā)的聯(lián)想。
3、感性認識排比句的特點及其表達作用。
4、積累描寫景物的古詩詞,激發(fā)課外閱讀興趣。
5、學習瀏覽獲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不知不覺春天已經來到我們身邊??创巴猓汗舛嗝篮?。我知道同學們最想去春游了,記得往年我們去了哪里?今年我們還要去,不過需要由大家來自己安排。
準備計劃。
先讀讀課文里的這段話,想想需要考慮哪些問題,準備紙筆,稍做記錄。
分組討論。
恐怕一個人拿不定主意,咱們分小組進行??茨囊唤M計劃的周密、妥當,咱們就聽從他們的意見,每人稍做準備,談談自己的計劃,再由小組長統(tǒng)一意見,推選一人作好發(fā)言,師生評議。最后,由班長綜合大家意見,制定出一個春游方案。
第二、三課時習作。
啟發(fā)談話。
我們在校園里生活了三年,對環(huán)境應該很熟悉了,你能說說嗎?你最喜歡哪個地方,比如校園的花壇,有哪些花草等,你經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勵學生自由說,放開說,教師做適當補充指點)。
小結:有的同學平時能夠留心觀察,說了自己的所見所想,講的很具體,而有的同學疏于觀察,我們要做善于觀察的人。
實地觀察。
現(xiàn)在給大家30分鐘時間,去校園里做一次觀察,把觀察到的景物記錄下來??梢赃x一處景物來寫,具體寫出你的感受來,或者你想到了曾經在那里發(fā)生過的事情,覺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寫下來。注意要仔細觀察。
交流觀察所得。
指名說說你已經觀察到什么,準備怎么寫,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啟發(fā)。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進行點評。
學生完成習作。
同桌互相交流,評改。
改通順,指出錯別字及其病句、標點錯誤等;評優(yōu)點,劃出你認為的好詞好句或者精彩語段;提建議,提出哪些內容需要具體或補充,哪些可簡單或刪除等等。
第四課時我的發(fā)現(xiàn)日積月累。
復習導入檢查讀詞語卡中的詞語,有選擇的聽寫詞語。
我的發(fā)現(xiàn)。
自由朗讀詩句,說說自己讀懂意思的詩句,提出難以理解的詩句,教師點評釋疑。比一比,看誰背的多,背的快。
寬帶網1、自讀:看圖,讀文,說說從中了解的知識。
2、小組交流:介紹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識:搜集或下載資料,遨游祖國的山山水水。
4、集體交流:圖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圖片自己口頭介紹,或者直接在多媒體教室打開網頁介紹。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六
《七月的天山》是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一篇略讀課文。本組課文描寫祖國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課教學宜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自讀自悟。通過自讀、品讀、美讀、想象,體會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同時感悟文章優(yōu)美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詞句、積累語言。
3。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夏天獨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制作介紹天山美景的多幅圖片及相應文字的多媒體課件。
1、師:在上課之前,老師先送你們一份禮物,希望你們在欣賞這份禮物的時候仔細觀察,用心感受。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
2、欣賞天山美景(圖片配音樂:新疆好)。
師:課前,我們一起欣賞了美麗的天山風景圖,你有什么感受?
生1:美!
師:一個簡單的“美”字卻概括出了天山的特點。
生2:我仿佛置身于天山之中。
師:用流暢的語言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3:真是美不勝收!
師:你的詞匯真豐富,不但理解了這個詞語的意思,還學會了恰如其分地運用它,不簡單。
……。
1、尋找本單元課文的共同特點:
生: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寫景的(以寫景為主)。
師: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塊兒來學習本單元的最后一篇寫景的文章,它就是——七月的天山(板書,齊讀課題)。
生:閱讀下面的課文,與作者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去體會作者對山山水水的熱愛之情,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優(yōu)美詞句表達情意的。
師:請同學們一起來看大屏幕(齊讀單元訓練重點),大家尤其要注意老師用紅色標出的這句話。
過渡:一般來說,寫景文章語言文字都比較優(yōu)美,七月的天山也同樣如此,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作者是怎樣用優(yōu)美詞句表達情意的。
明悟:《七月的天山》是一篇略讀課文(板書*),希望同學們能夠借助我們以前積累的知識和已經掌握的閱讀方法試著自己讀懂并欣賞這篇文章。
1、自讀課文,畫出游覽順序詞。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放聲自由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請注意作者的游覽順序,并用“——”畫出表示游覽順序的詞語。
2、師生共同自由朗讀。
3、相互交流,理清順序。
生:我找到的是“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
進入天山。
再往里走。
天山深處。
師:其實這既是作者的游覽順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寫作順序,作者移步換景,用簡練而形象的筆觸描繪了天山景物。它們分別在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2、3、4)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的2、3、4自然段,也就是這篇文章的重點段。請同學們來看閱讀提示。(課件出示)。
(1)默讀課文2、3、4自然段,獨立思考,每段重點寫了哪種景物?
(2)同桌交流: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些語句,說出理由。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帶著第一個閱讀提示的要求進行學習。
4、學生默讀并找出所寫景物。
5、相互交流。
師:找到答案了嗎?現(xiàn)在誰來給大家匯報?
生:我認為作者所描繪的景物有:雪峰、雪水、溪流……。
師:接著說。
生:我認為作者所描繪的景物還有:原始森林、野花。
師:無論是雪峰、雪水還是溪流,它們都是寫出了天山的什么呀(水)?正是因為水的清澈明亮,才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書:水、樹、花)。
天山的景物很多,碧野先生卻重點抓住了天山的水、樹、花這三種景物來具體描寫,而且十分講究寫景的順序,寫出了景物的變化,顯得繁而不雜。
6、品讀感悟優(yōu)美語句(完成閱讀提示2的要求)。
(1)自由朗讀課文,畫出優(yōu)美語句。
師:請同學們再讀課文2、3、4自然段,畫出文中你最。
喜歡的語句,再來說說喜歡的理由,然后和同桌交流。
(2)學生自讀課文,做好批注。
(3)讀悟結合,品析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依據(jù)學生的發(fā)言隨機指導)。
師:現(xiàn)在我們進行全班交流。
師:交流時,先告訴大家你喜歡的語句在第幾自然段,然后把這句話讀給大家聽,最后再說出你喜歡這句話的理由。
a: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
生1:我喜歡的句在課文第2自然段: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我喜歡它是因為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雪峰云影的美。
師:你是從修辭的角度來欣賞的,就這一句,誰還有不同的感受?
生2:高聳,巨大,寫出了山峰的高長、雄偉。
師:你是抓住重點詞語去體會的。
指導朗讀:能通過朗讀來體現(xiàn)雪峰的特點嗎?(突出多種形式的讀)。
師:在這一段中還有你喜歡的語句嗎?
b:在這個時候,飲馬溪邊,你騎在馬上,可以俯視陽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斕的溪水和石子之間,魚群閃閃的鱗光映著雪水清流給寂靜的天山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生1:我喜歡的語句是:在這個時候,飲馬溪邊,你騎在馬上,可以俯視陽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斕的溪水和石子之間,魚群閃閃的鱗光映著雪水清流給寂靜的天山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師:質疑,能用一個詞語說出水的特點嗎?(清澈)。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清澈?(石子、鱗光)把你感受到的讀出來好嗎?
引導:對這句話,誰還有不同的感受?
c: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喜從天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椏,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
生:我喜歡的語句在第3自然段: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
a、是因為蜿蜒無盡寫出了樹的多,密密的、重重疊疊……寫出了樹的茂密……。
師:鼓勵學生積累疊詞。
師:指導朗讀。(依據(jù)學生實際隨機指導)。
生1:從修辭角度(排比、比喻)去欣賞。
生2:抓住野花的特點來欣賞。
生3: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如:解讀“五彩繽紛”一詞的引導)。
師: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五彩繽紛……)。
描寫顏色的詞語還有哪些?
生:五顏六色、五彩斑斕……。
師:描寫一種顏色的詞語還有哪些?比如說潔白的……。
生:藍藍的、嫩綠的、通紅的……。
師:這么多顏色匯聚在一起,就叫做五彩繽紛。
師:對這句話還有不同的感受嗎?
學生閉眼想象野花的五彩繽紛。
請你試著用朗讀來體現(xiàn)花的特點。(個別讀——齊讀)。
5、總結,讀悟第5自然段。
這篇課文作者抓住了重點景物,用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具體描寫,表達了對天山的熱愛和贊美。如果有機會,希望你們也能在七月騎馬上天山。
把課文中你喜歡的優(yōu)美語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七月的天山》一篇文字優(yōu)美,脈絡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緊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點,為我們展現(xiàn)了美麗的寂靜而又充滿生機的天山,文章遣詞造句嚴謹,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天山美景的熱愛與贊美。
如此文質兼美的文章,如何讓其在略讀文章中獨占鰲頭,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積累方法的最佳素材呢?依據(jù)本次教研專題《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經過不斷嘗試,反復修改,設計了此課。
由于我們的學生對遠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又不可與精讀課文相提并論,進行精講,因此,在課前通過課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圖片,使學生對美麗的天山產生直觀的感受,從視覺上來認識天山,了解天山,激發(fā)學生對天山的向往,引導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進入中高年級后,語文教材有一個特點,即每個單元的導讀都會明確提出單元訓練的重點,于是開課之初我注意了單元訓練重點的回顧,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圍繞單元訓練重點來閱讀理解語言文字,真正達到學有目的,學有重點。然后初讀課文,從整體上感受天山之美,通過自由輕聲朗讀課文劃出表示作者游覽順序的詞語“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意識,有效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fā)展。
依據(jù)略讀課文的特點,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品味語句,進行自主地獲取。在文中作者多次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通過奇特的想象,展現(xiàn)了七月天山獨特的美景。如:“藍天襯著……像盛開的白蓮……”在自讀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出喜歡的理由,可以是對重點詞語的體會;可以是從修辭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從景物特點去欣賞等等。讓學生自由地表達感受,近而指導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現(xiàn)景物的美,從而感受作者對天山的熱愛和贊美。這樣的閱讀指導,才會讓學生嘗試到自主獲取的快樂。
在品讀、感悟優(yōu)美語句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先是讓學生默讀思考,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在獨立感悟優(yōu)美語句的前提下,進行同桌交流,從而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優(yōu)美詞句表達情意的。這樣的訓練一是為了滲透單元訓練重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范文教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當清脆的鈴聲在耳邊響起時,自己有種無法比擬的歡愉油然而生,這種歡愉來自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來自學生的精彩品悟。一篇《七月的天山》既讓我掌握了語文教學應關注的重點,又讓我探尋到了平素教學的誤區(qū),同時還讓我摸索到了略讀課文應攻破的難點。也正是通過本次教學讓我逐步成長起來。
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由于自己的年輕,經驗甚少,致使教學中存在諸多的不足,敬請各位教師開誠布公,多提寶貴意見。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七
課文分析:
天山是我國西北邊疆的一條大山脈,連綿幾千里,橫亙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之間,把廣闊的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天山終年積雪,盛夏,戈壁灘上雖然炎暑逼人,但一進入天山,便涼爽宜人,則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筆調,濃墨重彩描繪了天山夏天的奇異風光。這里的夏天有著秋天般的涼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寫出了獨具豐韻的天山之夏。
作者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個不同的方面,重點從天山的水、樹、花三個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間流淌著大自然的美,洋溢著作者的贊美之情。
知識與能力:
1、認識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感受優(yōu)美詞句并積累。
過程與方法:
搜集資料、思考交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痹娙斯P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
2、解題,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寫山川景物為主要內容的游記散文,選自于《天山景物記》,作者碧野。(簡介作者)。
“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語句摘抄下來?!?BR> (三)根據(jù)“閱讀提示”速讀全文,理清全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引導理解內容。
1、學生根據(jù)提示自讀課文;
2、引導閱讀:
(1)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讓學生找出地點變換的句子。這些句子表示空間的轉換,順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
(2)學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寫的?(讓學生議論,然后交流)。
(明確:寫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繪方法:a、襯托,如:以藍天和云影襯托雪峰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b、比喻,如:說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3)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4)朗讀四自然段(或放配樂朗誦)。
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學生用筆在書本上做出標記)。
(四)細品語言文字,小結學習內容。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現(xiàn)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tài)、描繪聲音、描繪動態(tài)、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3、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4、課外閱讀《天山景物記》。
(五)拓展訓練。
小練筆:練習寫景狀物作文,要求寫一段特定環(huán)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jié)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課后反思:
新課標指出朗讀讀是獲得審美體驗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我先讓學生們自由練讀課文,邊讀邊想: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七月的天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馬上蹦出一個詞:”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著問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間啊"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通過教學我發(fā)現(xiàn)朗讀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徑,首先通過讀為學生展現(xiàn)七月的天山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fā)學生對七月的天山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天山景物特點的`句子,結合想象,說說對七月的天山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并通過讀表現(xiàn)出來(即自我體會的情感朗讀);接著在品讀,誦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fā),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啟發(fā)想象,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綿長,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熏陶。
仔細回憶發(fā)現(xiàn)課文中有一些應教給孩子們的知識點被我漏掉了,如:課文開頭那么簡潔明了,卻又緊扣題意,我卻一讀而過;另外教學中涉及到了排比句,雖給學生講了,但卻沒讓學生練習說話。當然還有很多不足,希望今后語文教學中逐步改正。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八
課標指出朗讀讀是獲得審美體驗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xiàn)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fā)個性張揚,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朗讀一旦進入充滿情感的表達狀態(tài),它就會不斷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積極的創(chuàng)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發(fā)展。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字優(yōu)美,脈絡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緊扣七月的天山景物的特點,為我們展現(xiàn)了美麗靜寂而又充滿生機的天山。文章譴詞造句嚴謹,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洋溢了作者對七月的天山的一片深情。于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先讓學生們自由練讀課文,邊讀邊想: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七月的天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馬上蹦出一個詞:“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著問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間啊?”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通過教學我發(fā)現(xiàn)朗讀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徑,首先通過讀為學生展現(xiàn)七月的天山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fā)學生對七月的天山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天山景物特點的句子,結合想象,說說對七月的天山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并通過讀表現(xiàn)出來(即自我體會的情感朗讀);接著在品讀、誦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fā)、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啟發(fā)想象,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綿長,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熏陶。
課文教學完后,雖自我感覺很痛快,但仔細回憶卻發(fā)現(xiàn)課文中有一些應教給孩子們的知識點被我漏掉了,如:課文開頭那么簡潔明了,卻又緊扣題意,我卻一讀而過;另外教學中涉及到了排比句,雖給學生講了,但卻沒讓學生練習說話。當然還有很多不足,希望今后語文教學中逐步改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九
同學們,每當我們想到那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長江黃河,想到那千姿百態(tài)、氣勢雄偉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在我國的西北邊疆,還有一道奇特的風景,那就是地域廣袤,景物豐美的天山。天山不但雄奇壯觀,而且天山的夏天更是與眾不同。你在夏天見過雪嗎?天山的夏天你就能見到雪,雖然有雪但是一點都不冷,就象秋天那樣涼爽,而且有著春天一樣的美麗。你們想不想去看看?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跟隨著名作家碧野一同走進《七月的天山》。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整體。
讓我們帶著對天山的向往,讀一讀課文,看看七月的天山會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三、再讀課文,解決字詞。
天山的美麗奇特就蘊涵在課文的字里行間,請大家再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準確,遇到不會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問同學問老師。
檢測生字掌握情況,用大屏幕出示易錯的字詞,指名領讀。
四、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時間的先后順序、游覽的先后順序、地點變換(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
五、匯報交流,升華情感。
雪峰 溪流 原始森 野花。
1、天山的雪峰是什么樣的?
學生匯報雪峰和溪流的特點。
2、潔白高聳的雪峰,歡快跳躍的魚兒,使得夏季的天山有如秋天般涼爽而又富有生機和活力。隨著作者腳步的移動,我們又將見到另外一副天山美景圖。
學生匯報森林特征。
3、茂密的森林,細碎的日影和馬蹄濺起的水聲相映成趣,作者用精致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天山密林幽靜的美景。天山的野花在作者筆下更是美不勝收,別有風韻!學生匯報野花的特點:
例: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
在悠悠飄浮著的白云的藍天,全是變幻莫測的圖案,藍白相間,像登不盡的天梯那樣無限,像童話中的仙子那般夢幻,像神話中的宮殿那樣若隱若現(xiàn)。
作者想要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六、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作者運用豐富的想象,確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描繪出了天山之夏的獨特風光。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間流淌著大自然的美,洋溢著作者的贊美之情。作者清晰的寫作順序和抓住事物特點寫作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希望同學們課后仿照《七月的天山》,寫一篇游記,來表達你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十
《七月的天山》是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一篇略讀課文。本組課文描寫祖國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課教學宜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自讀自悟。通過自讀、品讀、美讀、想象,體會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同時感悟文章優(yōu)美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詞句、積累語言。
3.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夏天獨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課前準備制作介紹天山美景的多幅圖片及相應文字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課前感悟。
1、師:在上課之前,老師先送你們一份禮物,希望你們在欣賞這份禮物的時候仔細觀察,用心感受。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
2、欣賞天山美景(圖片配音樂:新疆好)。
二、悟中體味。
師:課前,我們一起欣賞了美麗的天山風景圖,你有什么感受?
生1:美!
師:一個簡單的“美”字卻概括出了天山的特點。
生2:我仿佛置身于天山之中。
師:用流暢的語言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3:真是美不勝收!
師:你的詞匯真豐富,不但理解了這個詞語的意思,還學會了恰如其分地運用它,不簡單。
……。
三、回顧單元訓練重點。
1、尋找本單元課文的共同特點:
生: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寫景的(以寫景為主)。
師: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塊兒來學習本單元的最后一篇寫景的文章,它就是——七月的天山(板書,齊讀課題)。
生:閱讀下面的課文,與作者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去體會作者對山山水水的熱愛之情,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優(yōu)美詞句表達情意的。
師:請同學們一起來看大屏幕(齊讀單元訓練重點),大家尤其要注意老師用紅色標出的這句話。
過渡:一般來說,寫景文章語言文字都比較優(yōu)美,七月的天山也同樣如此,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作者是怎樣用優(yōu)美詞句表達情意的。
明悟:《七月的天山》是一篇略讀課文(板書*),希望同學們能夠借助我們以前積累的知識和已經掌握的閱讀方法試著自己讀懂并欣賞這篇文章。
四、初讀課文,理清文章寫作順序。
1、自讀課文,畫出游覽順序詞。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放聲自由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請注意作者的游覽順序,并用“——”畫出表示游覽順序的詞語。
2、師生共同自由朗讀。
3、相互交流,理清順序。
生:我找到的是“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
教師及時板書:
進入天山。
再往里走。
天山深處。
師:其實這既是作者的游覽順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寫作順序,作者移步換景,用簡練而形象的筆觸描繪了天山景物。它們分別在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2、3、4)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的2、3、4自然段,也就是這篇文章的重點段。請同學們來看閱讀提示。(課件出示)。
(1)默讀課文2、3、4自然段,獨立思考,每段重點寫了哪種景物?
(2)同桌交流: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些語句,說出理由。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帶著第一個閱讀提示的要求進行學習。
4、學生默讀并找出所寫景物。
5、相互交流。
師:找到答案了嗎?現(xiàn)在誰來給大家匯報?
生:我認為作者所描繪的景物有:雪峰、雪水、溪流……。
師:接著說。
生:我認為作者所描繪的景物還有:原始森林、野花。
師:無論是雪峰、雪水還是溪流,它們都是寫出了天山的什么呀(水)?正是因為水的清澈明亮,才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書:水、樹、花)。
教師小結:
天山的景物很多,碧野先生卻重點抓住了天山的水、樹、花這三種景物來具體描寫,而且十分講究寫景的順序,寫出了景物的變化,顯得繁而不雜。
6、品讀感悟優(yōu)美語句(完成閱讀提示2的要求)。
(1)自由朗讀課文,畫出優(yōu)美語句。
師:請同學們再讀課文2、3、4自然段,畫出文中你最。
喜歡的語句,再來說說喜歡的理由,然后和同桌交流。
(2)學生自讀課文,做好批注。
(3)讀悟結合,品析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依據(jù)學生的發(fā)言隨機指導)。
師:現(xiàn)在我們進行全班交流。
師:交流時,先告訴大家你喜歡的語句在第幾自然段,然后把這句話讀給大家聽,最后再說出你喜歡這句話的理由。
a: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
生1:我喜歡的句在課文第2自然段: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我喜歡它是因為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雪峰云影的美。
師:你是從修辭的角度來欣賞的,就這一句,誰還有不同的感受?
生2:高聳,巨大,寫出了山峰的高長、雄偉。
師:你是抓住重點詞語去體會的。
指導朗讀:能通過朗讀來體現(xiàn)雪峰的特點嗎?(突出多種形式的讀)。
師:在這一段中還有你喜歡的語句嗎?
b:在這個時候,飲馬溪邊,你騎在馬上,可以俯視陽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斕的溪水和石子之間,魚群閃閃的鱗光映著雪水清流給寂靜的天山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生1:我喜歡的語句是:在這個時候,飲馬溪邊,你騎在馬上,可以俯視陽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斕的溪水和石子之間,魚群閃閃的鱗光映著雪水清流給寂靜的天山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師:質疑,能用一個詞語說出水的特點嗎?(清澈)。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清澈?(石子、鱗光)把你感受到的讀出來好嗎?
引導:對這句話,誰還有不同的感受?
c: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喜從天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椏,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
生:我喜歡的語句在第3自然段: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
a、是因為蜿蜒無盡寫出了樹的多,密密的、重重疊疊……寫出了樹的茂密……。
師:鼓勵學生積累疊詞。
師:指導朗讀。(依據(jù)學生實際隨機指導)。
生1:從修辭角度(排比、比喻)去欣賞。
生2:抓住野花的特點來欣賞。
生3: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如:解讀“五彩繽紛”一詞的引導)。
師: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五彩繽紛……)。
描寫顏色的詞語還有哪些?
生:五顏六色、五彩斑斕……。
師:描寫一種顏色的詞語還有哪些?比如說潔白的……。
生:藍藍的、嫩綠的、通紅的……。
師:這么多顏色匯聚在一起,就叫做五彩繽紛。
師:對這句話還有不同的感受嗎?
學生閉眼想象野花的五彩繽紛。
請你試著用朗讀來體現(xiàn)花的特點。(個別讀——齊讀)。
5、總結,讀悟第5自然段。
五、深化單元訓練重點。
這篇課文作者抓住了重點景物,用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具體描寫,表達了對天山的熱愛和贊美。如果有機會,希望你們也能在七月騎馬上天山。
六、佳句采摘。
把課文中你喜歡的優(yōu)美語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文章描寫的主要景物及其特點,學習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把觀察到的景物描寫的具體、生動、形象。
3、感受優(yōu)美詞句并積累。
4、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文章描寫的主要景物及其特點。這節(jié)課按照“讀――說感受――再讀”的過程進行,不可忽視充分的讀。(增加重點)。
難點:學習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觀察到的景物描寫的具體、生動、形象。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課件的設計要注重圖聲并茂)。
2.學生預習課文(要求學生課前要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深切體會文章的感情思想)。
教學過程:
一、賞圖來揭題。
2.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美麗的天山。(配樂欣賞天山美景)你有什么想說的?
3.作者碧野在游玩天山后,如何用五百多字來表現(xiàn)《七月的天山》的'美的呢?(板書補充完整:《七月的天山》)。
二、自讀通字詞。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七月的天山》文章非常美,作者的用詞也非同一般。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詞吧!3.有不理解的詞嗎?交流。
三、快讀抓主線。
2.出示要求:快讀課文,用橫線畫出表示游覽順序的詞。
3.學生交流。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
4.教師小結:這就是作者的游覽順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寫作順序,作者就是這樣由近及遠,步步深入,通過移步換景的方法,向我們介紹七月的天山的,我們在今后的寫作中要學會運用。
5.這些表示游覽順序的詞分別在那句話中,請畫出句子來,齊讀,出示句子:進入天山,戈壁灘上的炎暑被遠遠地拋在后邊,迎面送來的雪山寒氣,會使你感到秋天似的涼爽。
再往里走,天山顯得越來越美。走進天山深處,山色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美。
四、美讀找美景。
1.過渡:站在不同的觀察點,我們觀察到的景物是不一樣的,在本文的字里行間,藏著許多美景,等待著我們用回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尋找!
2.出示要求:你欣賞到了哪些美景?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自由閱讀課文,用長方形框出作者主要描寫的景物,用波浪線畫出它們的主要特點。
3.你們發(fā)現(xiàn)美景了嗎?學生匯報。
4.根據(jù)學生回答,概括成“雪水、密林、野花”三個詞。并板書。
設想:
b.“樹”:幽靜。
c.“花”:絢爛。
1.過渡:作者又是怎樣具體、形象地描寫它們的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處,找出最美的句子,劃下來,讀一讀,想一想美在哪里?在書旁寫下感受,試著讀出感受。待一會兒,我們一起交流。
2.佳句交流:
a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
(雙比喻分別是什么?突出了什么?)。
b融化的雪水,從高懸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在山腳下匯成沖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
(也有兩個比喻句,為什么比作銀鏈和白蓮?“飛瀉、拋”等詞感受到什么?)c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漏、斑斑點點、細碎”等詞襯托出樹林的茂密。)。
d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
3.小結:作者就是這樣用一雙回發(fā)現(xiàn)的眼睛,用各種各樣恰當?shù)男揶o,把七月天山的美淋漓盡致的向我們一一展現(xiàn)。
六、結尾產共鳴。
1.過渡:難怪作者發(fā)出這樣的感慨——讀最后一段。
3.到過天山的李白這樣說: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到過天山的洪亮吉這樣說:此脈至此斷,天山已包天。日月何處棲,總掛青松巔。到過天山的汪曾祺這樣說:蒼茫浮紫氣,天山真雄偉。陵谷分陰陽,不假皴擦美。初陽照積雪,色如胭脂水。
4、齊讀。
5、總結:是啊,這就是天山,作者碧野先生用豐富的想象、恰當?shù)男揶o、準確的詞句把我們帶到七月的天山,同學富有激情的誦讀,讓奇異的天山充盈我們整個教室,給了我們美的享受。
七、誦讀增積累。
1.過渡:這是一篇美文,作者用精當、優(yōu)美的語言為我們呈現(xiàn)了我們一輩子也難見的美景,值得我們學習么?常言道:“學習語文重在積累?!弊屛覀冇脙煞昼姷臅r間快速記下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凑l記得多,記得好?2.學生展示。
3.小結:這真是文章處處是美景,段段是美文,聲聲是美音。
八、作業(yè)分層次。
最后,請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喜歡的作業(yè)。
1)、請把你喜歡的優(yōu)美語句找出來,并摘抄在積累本上。
2)、請你運用本文學過的一種或幾種修辭手法描寫你最喜歡的一處風景。
3)、請你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介紹你去過的一個地方。
4).推薦閱讀:《天山景物記》。
九、板書設計。
景物印象修辭雪水涼爽比喻密林幽靜襯托野花絢爛排比。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十二
海貍是一種海貍是溫和的,不襲擊生物,它以樹與草為食。它啃樹的時候,用前肢抱著樹。尾巴支著地,像坐凳子一樣。它15分鐘便可咬斷一棵樹。一棵楊樹可供6口之家的海貍吃兩年。以現(xiàn)今的眼光看,這是很糟糕的進食方式,違犯了《森林法》,雖然它們吃的是北美的湖泊里的樹木。但海貍沒想過改變自己的飲食。
海貍有三道眼瞼,外眼瞼上下兩道,還有一道透明的內眼瞼,適合潛泳,也可防止被樹木扎傷———它的視力不好。海貍的'前肢有蹼,也有爪,爪上下分叉。海貍經常用它當木梳,把皮毛梳理光滑,像一個紳士一樣,當然是視力不太好的紳士。
海貍過家庭生活。一個家庭一般由6只海貍組成,雌的、雄的和4只幼海貍。海貍是安靜的,如果它們之間有了爭執(zhí),必是海貍父母將幼海貍逐出,即“分窩”,一般兩年就要分窩。當然,如果成年海貍知道幼海貍可能成為人們口中的美餐,并有“海龍玉樹”這樣的美名,定會摟著孩子痛哭,永遠不會驅逐它們。
海貍出于本能喜歡筑壩,全家合力為之,用石塊、樹枝和淤泥筑成的水壩最長可達300米。挖淤泥時,海貍把河底的泥抱在胸前潛出,很辛苦但樣子很可愛。當然,海貍的壩沒什么特別的用處,搞不成水電站,但對人類也沒有害處??赡芩鼈冊趧趧又邢硎艿搅擞淇?,沒事看看這條大壩,心里也很高興。海貍的巢高于水面1米多,像湖心涼亭。巢頂有一間房子,是幼海貍取暖的地方,房子下面有4-6條隧道,通向水下??傊?,海貍很巧,很溫和,也很迂腐。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十三
1、學習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蘊涵的人生哲理。
3、學習文章的寫作特色。
學習文章的寫作特色。
朗讀法,引導法,討論法
一、語言導入
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很多家庭因為貓惹人喜愛而養(yǎng)它。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養(yǎng)過三只小貓。從養(yǎng)這三只小貓的過程中,他領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樣的哲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鄭振鐸先生的散文《貓》。板書課題、作者)
二、預習檢測
1、給下列黑體字注音。
污澀 ( )慫恿( ) 蜷伏( )懲戒( ) 悵然( )詛罵( )紅棱 ( )
2、下列詞語中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慫恿:鼓動別人去做。b、預警:預備警察
c、蜷伏:彎著身體臥倒。d、悵然:不愉快的樣子。
三、朗讀課文,感知文意,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1、朗讀課文,完成下表
2、為什么“我”對于第三只貓的死亡比前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明確:因為第三只貓的死責任在“我”?!拔摇钡闹饔^臆斷,斷定鳥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無處辯訴,最后死在鄰家屋檐上。“我”認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
3、學習了本文,你有什么收獲?
歸納:凡事不可主觀臆斷,妄下斷語,否則就會造成難以彌補的過失
四、再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
五、 再次跳讀課文,想一想,本文最顯著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歸納:
1、情節(jié)曲折,結構嚴謹。文章圍繞中心敘寫了三個故事,每個故事都以養(yǎng)貓的亡失為線索都具有相對的完整性。三個故事又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組成一串,構成一段家庭養(yǎng)貓的悲劇史:得貓——養(yǎng)貓——亡失——再得貓——再養(yǎng)貓——再亡失——復得貓——復養(yǎng)貓——復亡失,永不養(yǎng)貓。情節(jié)三起三落,層層推進。
2、首尾呼應和伏筆的設置。銜接呼應表現(xiàn)為:開頭交代幾次養(yǎng)貓的結局,拋出線索,總領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養(yǎng)貓”收尾,開拓深意,呼應開頭。三個故事之間又有過渡段貫通彌合。伏筆的設置表現(xiàn)為:第一只貓忽然消瘦預示其病死;寫第二只貓街上亂跑,預示其被人捉走;寫第三只貓凝望鳥籠,預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這些都起到了穿針引線,連珠綴玉的作用,把三個故事和各個故事之間的情節(jié)綴連成有機的整體,渾然天成,天衣無縫。
六、延伸遷移
板書:
貓
鄭振鐸
“我”三次養(yǎng)貓的故事:1、2、3、
態(tài)度:喜歡 更喜歡 不喜歡
情感:酸辛 悵然 難過、自責
做事不能主觀臆斷。要弄清事實
對人對事不能存偏見,要善待動物
六、課堂總結
本文寫的是貓,作者卻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達了同情、憐愛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組織材料的特點是前后連貫、首尾呼應,文章在結構上嚴絲合縫,條理清晰。
七、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二 四
2.熟讀全文,領悟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感情
3、寫第三只貓被冤枉后的心里活動
我在教學《貓》這篇課文的時候,發(fā)現(xiàn)文章構思精巧,意味雋永,針對文本的這一現(xiàn)狀,我教學設計考慮的重點,是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更充分地占有學習時間,讓學生得到更規(guī)范有效的語言訓練,于是,我選擇了“說讀”這個課型。說讀,就是說自己的閱讀感受。
我選擇了三個話題:說貓,說人,說文。每一個話題,分說兩個方面的內容:說貓,生命之美和命運之悲;說人,養(yǎng)貓之樂和失貓之痛;說文,語言之妙和結構之巧。
整個課堂,學生邊讀邊說,邊說邊讀,學生在文本中來來回回地走,課堂氣氛輕松活潑,學生積累豐厚自然 。
我覺得,這堂課我的最大的亮點,可能就是:大膽嘗試了課堂教學中的“無提問設計”。 從“提問”的視角來審視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如下幾種情況:一是“碎問”,時時在問,問得密度很大,可以說已經不能稱之為“提問”;二是“多問”,問得比較多,“提問”的質量不高;三是“主問”,只提出幾個主要的問題,提問有深度,有牽引性,學生能夠充分地活動起來;最后一種情況,最精妙最有趣,就是“不問”,不使用提問來建構課堂,也不使用提問來組織教學。
當然,在執(zhí)教過程中由于有點緊張,各環(huán)節(jié)過渡還不夠自然,在“品味”環(huán)節(jié)還覺得做的不是太理想,在拓展環(huán)節(jié)還需要斟酌,推敲,在以后的教學歷練中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十四
《太陽》是四年級語文的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介紹了有關太陽的知識,說明太陽與人類的關系。課文共有8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數(shù)字、假設、比較、比喻等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第二部分講太陽和人類的關系,從太陽和動、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氣候的變化及太陽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現(xiàn)出太陽與人類關系的密切。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很活躍,理解能力和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較強,而且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籍,常常會在課堂上結合自己的課外知識來理解課文內容,談自己的認識。
根據(jù)我班學生這一學習特點,我感到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怎樣把新課程中的教學理念運用到課堂上,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能否讓學生學好這篇課文,有的放矢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的關鍵。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特點寫清楚的,同時了解到列數(shù)字、作比較等寫作方法,并能將其寫作方法運用到練筆中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寫一個”日”的象形字,讓學生說出最早這個字指的是什么?(師相機板書:太陽。)。
師引導學生說出課前查找的有關太陽的資料。
【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課堂,同時也讓學生的課外知識得到了交流?!?。
師隨機鼓勵引入下一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對太陽的了解還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太陽的課文,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將會對太陽有更多的了解。
二、整體感知課文。
師讓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問:看看通過閱讀你能讀懂什么?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師:誰想來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培養(yǎng)學生自讀課文的能力,幫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師相機板書:
師:《太陽》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它的特點和與我們的關系這兩方面來寫的?,F(xiàn)在我們就先來學習太陽的特點。
三、學習太陽的特點。
1.太陽公公聽說我們要了解它,很高興,特意趕來了,你們聽——。
(課件播放:動畫畫面、太陽公公說話的錄音及文字。)。
“同學們,我離你們很遠、很遠,我很大、很大,我的溫度很高、很高?,F(xiàn)在,你們對我了解清楚了嗎?”
這時,一學生站起來說道:“我只知道太陽的三個特點是:遠、大、熱,但它遠、大、熱到什么程度并沒有說清楚,所以我覺得太陽公公說的話不清楚。(師進行鼓勵,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2.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讀1~3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三個特點寫清楚的,選一個你最喜歡的特點進行閱讀。
3.分組交流。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一個喜歡的特點進行重點學習,并分為學習小組進行交流學習。結果,想學習“遠”的分為一組,想學習“大”的分為一組,想學習“熱”的分為一組。
4.匯報。
學習“遠”的學生匯報: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學生將課文中的內容讀了出來。)。
師引導:不錯,你讀出了重要的部分,能不能就這個內容說一說課文是怎樣把這個內容說清楚的。(學生不知該怎么說。)。
師用課件演示、引導:一億五千萬公里有多遠?課文中怎樣說的?
走——三千五百年,飛——二十幾年。
學生看課件做口頭練習:
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里面填的是數(shù)字,通過數(shù)字具體說明,我們對太陽的“遠”就了解了。所以我們知道了:在說明某一事物的時候,列出一些具體的數(shù)字,可讓我們更好地來理解,但數(shù)字必須是精確的,有科學依據(jù)的。這就是列數(shù)字的方法。
師板書:列數(shù)字。
師:寫太陽“遠”這個特點還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這時學生們高舉右手,有的學生忍不住脫口而出:“還運用了寫傳說故事的方法?!庇纱丝梢?,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調動。
學習“大”的學生匯報:課文也運用了列數(shù)字的方法來說明太陽的“大”,130萬個地球等于1個太陽。(對學生能說出列數(shù)字的方法進行鼓勵。)。
這時學生頓時領悟了,大聲說道:“拿地球的大小來和太陽作比較?!?BR> 對學生的細心觀察進行鼓勵,并進行小結: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對我們而言,地球非常大,我們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個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陽一比,更突出了太陽的大。這就是作比較的方法。
師板書:作比較。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說明太陽“大”的特點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仍然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閱讀中去尋找答案?!?。
學習“熱”的學生匯報:(此時,學習“熱”的學生有了以上學習的基礎,回答問題就相對有條理)課文在寫太陽熱的特點時,運用了列數(shù)字的方法,告訴我們表面溫度有六千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
師:那中心溫度是多少呢?請同學們動手算一算。
【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片刻,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出:一千八百萬度。
教師再進一步引導:真有一千八百萬度嗎?
這時有學生強調:是估計,太陽溫度太高了,人們無法進行測量,所以是大概的數(shù)。
師進行鼓勵:同學們注意了“估計”,特別好。說明你們讀書很細心,那看一看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又有學生起來說道:用鋼鐵與太陽的溫度作比較,說明了太陽的溫度真的很高。
教師讓學生一起讀一讀描寫太陽大、熱特點的段落,感受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四、練筆。
1.教師寫一個“月”的象形字,讓學生說出最早這個字指的是什么?(生答:月亮。)同時教師演示課件:用圖畫的形式出示有關月亮的資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騎自行車要400天,坐飛機要200天,49個月亮等于1個地球。
先讓學生說出資料上月亮有幾個特點(遠、?。?。
(師出示的資料為程度差一點的學生保底。)。
讓學生自由說出課前查閱的有關月亮的資料。(學生用課外知識再次進行交流。)。
2.生進行練筆。
要求:選取月亮的兩三個特點寫一寫,運用列數(shù)字、作比較等方法,爭取把月亮的兩個特點說清楚。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文中的五幅春聯(lián)。
2.初步了解春聯(lián)的一些特點(對仗、聲律美),知道誦讀春聯(lián)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
3.通過本課的學習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學問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了解春聯(lián)的一些特點(對仗、聲律美),知道誦讀春聯(lián)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前背誦《笠翁對韻》。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春聯(lián)》一課。
生:春聯(lián)給節(jié)日增添了歡樂祥和的氣氛。
師:縮減句子。
生:春聯(lián)增添氣氛。
師:我們?yōu)g覽著各種各樣的春聯(lián),就像是漫游在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中。
(齊讀春聯(lián))。
師:誦讀這些春聯(lián),咱們會感到生活中充滿了幸福和希望。
二、品讀課文第2、3自然段。
師:課文接下來講的什么內容?請大家認真默讀第2、3自然段,思考,并用橫線畫出相關內容。
生:課文第2自然段講:春聯(lián)最講究對仗。
師:春聯(lián)講究對仗,用文中8個字解釋是?
生:字數(shù)相等,詞類相當。
生:課文第3自然段講:春聯(lián)讀起來抑揚頓挫,和諧動聽。
師:用文中的3個字來概括則是?
生:“聲律美”。
師:咱們歸納一下即春聯(lián)的特點。
師:對仗,即為字數(shù)相等,詞性相同。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同時,聲調也要相對,平對仄,仄對平。
師:文中以“綠柳舒眉辭舊歲,紅桃開口賀新年”為例。“綠柳”對“紅桃”,是名詞;“舒眉”對“開口”,是動詞;“辭”對“賀”是動詞;“舊歲”對“新年”,是名詞。
師:請大家仔細讀第二自然段的例子,老師稍后會提出更高要求。
師:接下來,咱們開展“春聯(lián)里的對仗”小活動,邀請同學來為大家講解。
出示要求:(5分鐘)。
1.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文中剩余的春聯(lián)里的對仗規(guī)律。
2.選出一名同學為代表用簡潔的語言介紹其中一幅春聯(lián)里的對仗。
3.帶領全班同學誦讀這一春聯(lián),加深體會。
(男生讀上聯(lián),女生讀下聯(lián)。)。
師:咱們讀春聯(lián)要讀得抑揚頓挫,和諧動聽。
(生再讀)。
師:這幾位同學說得真不錯,老師再出幾幅,考考你們。
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暉。
神州有天皆麗日,祖國無處不春風。
春雨洗塵埃一片清新好風景,東風送和煦千株紅艷最芬芳。
師:你們太棒了!借著這股熱勁,咱們也學學古人,來對對對子。
師出示對子:
紅桃對()細雨對()藍天對()地北對()。
山美水美春光美對天新()氣象()。
師:其實,只要咱們留心,天地萬物都可以成對吟誦。
師:第二關———連對子。
師出示對子:千帆競發(fā),萬馬奔騰;六畜興旺,五谷豐登;國泰民安,人壽年豐。
(生搭配,并朗讀。1—4組讀上聯(lián),5—8組讀下聯(lián)。)。
師:只要掌握了春聯(lián)里對仗的小訣竅,這些對你們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生補充,并作說明。)。
師:看來大家的感受都不一樣,有人喜歡“落”,有人喜歡“潤”,這樣細心推敲,反復斟酌,用一個詞來概括,便是“揣摩”。好春聯(lián)是揣摩出來的。
師:祖國的語言有的無窮奧妙,如果我們下功夫背誦一批名聯(lián),更能幫我們感受其美。請大家把我們這節(jié)課學到的所有春聯(lián)再美美地朗讀出來。
“春聯(lián)薈萃”(生自由朗讀,指名讀)。
師:春聯(lián)不僅是語言藝術,還是書法藝術。你們看,用不同的字體書寫,給人的感受就不同。隸書厚重大氣,行書靈動優(yōu)美,草書狂放率性??磥恚郝?lián)的美,還有很多,值得我們仔細揣摩。
師:齊讀第4自然段。
三、鞏固練習。
生書寫自己喜歡的春聯(lián)。(右邊上聯(lián),左邊下聯(lián)。)。
四、課堂小結。
春聯(lián)可以說是我們國家特有的習俗,也可以說是我們的一種文化遺產?,F(xiàn)在很多人過年時喜歡買現(xiàn)成的春聯(lián),其實,這樣一來,春聯(lián)帶來的熱鬧氛圍就少了許多。希望大家以后能好好練習書法,自己寫春聯(lián),把這種文化傳承下去,發(fā)揚光大。
《楹聯(lián)叢話》《春聯(lián)瑣記》。
六、課后作業(yè)。
1.背誦課文中引用的五幅春聯(lián);再搜集兩三幅春聯(lián),交流。
2.完成《兩導兩練》相關習題。
七、板書設計。
春聯(lián)。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寫景物的記敘文。記敘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先總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著分述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異美景;最后作者抒發(fā)了對天山美景的贊美之情。
學情分析。
學生對天山不了解,只能通過圖片向學生展示天山優(yōu)美的景色,并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積累好詞好句。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借助字典,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
3、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資源:天山景色圖片。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痹娙斯P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自讀自悟:
1.我能把課文讀流利。
2.我能讀準下列詞語:
戈壁灘白緞山澗飛瀉洄水渦俯視五彩斑瀾。
飲馬無限生機白皚皚撐開枝丫馬蹄濺起。
重重疊疊幽靜縈繞五彩繽紛綿延矯健馬鞍。
3.我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4.我還知道作者是按什么方法來介紹天山哪些景物的。
三、合作、探究:
1、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2、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a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
b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寫的?
3、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主要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4、朗讀四自然段: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
四、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板書設計。
走進天山:雪峰溪流。
游覽的順序――再往前走:森林――感受大自然的美熱愛祖國壯麗河山。
再往前走:野花。
4七月的天山問題生成---------評價單。
小組姓名。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借助字典,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
3、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一、讀完下列各題的要求后再讀課文。
1.我能讀準下列詞語:
戈壁灘白緞山澗飛瀉洄水渦俯視五彩斑瀾。
飲馬無限生機白皚皚撐開枝丫馬蹄濺起。
重重疊疊幽靜縈繞五彩繽紛綿延矯健馬鞍2.
2.填空:
的雪峰()的秋天。
()的山澗()的日影。
()的水底()的森林。
3.我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4.我知道作者是按什么方法來介紹天山哪些景物的。
二、合作、探究:
1、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請把作者游覽的順序補充完整。
(1)進入天山――()――()。
(2)進入天山這一段依次寫了()、()和()的奇特景象。
2、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a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
b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寫的?
3、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主要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4、朗讀四自然段: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
三、遷移訓練:
1、雖然天山這時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個春天的花園能比得過這時天山的無邊繁華呢?
改成陳述句:
2、我在鄉(xiāng)村的山坡上,盡情地欣賞著鄉(xiāng)村恬靜美麗的晚景。
縮句。
四、拓展閱讀:
走進天山深處,山色逐漸變得,山形也變得。這里溪流變得緩慢,縈繞著每一個山腳。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相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馬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矯??;人浮在花海上,顯得格外精神。在馬山你用不著離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滿懷心愛的鮮花。
1、在文中橫線上填上恰當?shù)脑~語。
2、照樣子寫出描寫顏色的詞語。
五彩繽紛。
3、短文第一句話在文中是句。
4、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運用了手法。
評價。
知識鏈接:
天山:亞洲中部的大山系,橫貫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全長2500千米,寬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約5000米,最高峰托木爾峰海拔為7435.3米,峰頂白雪皚皚。天山博格達峰上的積雪終年不化,人們叫它“雪?!?。在博格達峰的山腰上,有一個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約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鏡子。潔白的雪峰,翠綠的云杉倒映湖中,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相傳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來到這里,王母娘娘就在這里設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稱“瑤池”?,F(xiàn)在這里已成為著名的旅游勝地。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讓學生經歷一個自讀自悟的過程,由一個畫面與文字不斷轉化,就是學生一個感情體驗由淺入深的過程。教學時,我讓學生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自主選擇感受最深的段落,抓住關鍵詞句默讀課文,勾畫圈點,然后通過放聲朗讀,讀出對天山的獨特感受。同時,將讀書與說話自然融合,說一說對讀的部分的感受。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不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理解。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就課文內容中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發(fā)表自己的理解,繪出最美的想象。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彰顯!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十七
1.認識8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
3.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預習要求]。
1.標注自然段,識記注音詞語。
2.朗讀課文,由慢到快,至少三遍。
3.畫出自己喜歡的詞句,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寫下批注。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師:在中國的西北有一個很大很大的地方,叫新疆;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條很大很大的山脈,叫天山。那里終年積雪,是個天然的避暑勝地。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七月的天山》(板書)。讓我們通過文字跟隨作者“騎馬上天山”,去感受一下七月天山的美麗景象。
(導入環(huán)節(jié)應盡量少繞彎子。前兩句的簡要介紹,意在集中注意。后兩句則提示學習的目標及途徑。)。
二、集中識字。
錦緞綿延縈繞矯健峭壁斷崖雪水清流五彩繽紛五彩斑斕飲馬溪邊。
高懸的山澗閃耀的銀鏈沖激的溪流細碎的日影。
(如何提高本環(huán)節(jié)的效率?精選詞語是關鍵。“錦”與“綿”形近音不同,“縈”與“矯”容易讀錯,“峭壁斷崖”“雪水清流”屬非常用詞語,“五彩繽紛”“五彩班斕”屬近義詞。以上詞語,如果沒讀錯的話,一讀而過。“飲”是非常見多音字,講解一下。后四個短詞的入選理由是因為詞語的“陌生感”或“畫面感”,其中“細碎的日影”引導學生想象一下。)。
三、整體感知。
師:自由讀課文,要求邊讀邊想象。留意作者的行蹤及看到的景物,并在文中作上記號。
(學生讀書5分鐘左右,教師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巡視學生的預習標注,進行整體了解及個別指導。)。
師:文中的哪些詞句提示了作者的行蹤?
生: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師隨機板書)。
師:在不同的地方,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生:水—樹—花。(根據(jù)學生回答,引導概括,隨機板書)。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七月的天山留給你怎樣的印象?
生1:美。
生2:幽靜。
生3:還有那么多的動物,充滿生機。
師:看圖的吧!
生4:很有大自然的氣息。
生5:文章中的天山在七月,可看著看著,總覺得好像在春天。那里的花,好漂亮哦!我真想去摘幾束。
師:很好!符合小女生的心理。呵呵!
(學習游記類文章的第一要點就是要知道作者“按照怎樣的順序寫了哪些景物”。通過若干游記文章的學習之后,這項學習內容應該逐漸成為學生能夠一望而知的東西。因此,本環(huán)節(jié)可走得稍快些。特別是不要在“水—樹—花”之類的細節(jié)處逗留,說白了,用其他詞語也未嘗不可。)。
四、品讀賞析。
師:默讀課文,畫出這些讓你產生美好感受的語句,并想想這些語句好在哪里?
生1:“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边@是個比喻句,我感覺很美。
師:“比喻句”就很美嗎?
生1:有點說不出來。反正一看到這個句子,第一感覺就是“好美啊”,我的腦海里很快就浮現(xiàn)出了天山的美麗。
師:呵呵!看來這個句子可真神奇。那就請你把這種美的感覺讀一讀!(生讀)。
生2:“這個時候,飲馬溪邊,你騎在馬上,可以俯視陽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斕的溪水和石子之間,魚群閃閃的鱗光映著雪水清流,給寂靜的天山增添了無限的生機?!标柟馍涞剿械臉幼游乙娺^,五彩繽紛的,很好看。再加上魚群的鱗光,很美!這個句子把天山的溪流描寫得很生動。
師:善于聯(lián)系生活經驗,真會讀書!
生3:“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這個句子很有神秘感,很有趣!
生4:我有補充。這個句子把塔松比作巨傘,很形象。還把千萬縷陽光透過葉間的美也寫進去了。
生5:“騎馬穿行林中,只聽見馬蹄濺起漫流在巖石上的水聲,使密林顯得更加幽靜?!弊x著這個句子,感覺這個地方非常安靜,特別是“只聽見”這三個字。
師:抓得很準!
生6:“這里溪流緩慢,縈繞著每一個山腳。”就這么短短的幾個字,讓我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這種景象:一條長長的帶子,在一座又一座山峰下環(huán)繞,感覺真是不錯!
師:你的想象真是太豐富了。真會讀書!你把“縈繞”都讀活了。
生7:“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边@里把野花分別比作錦緞、霞光和彩虹,還寫出了野花的特點,讓人感覺很美。
師:一連用了三個比喻,構成了一組排比句,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感受“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是一種怎樣的場面。(生齊讀)。
生8:“馬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矯健;人浮在花海上,顯得格外精神?!边@句話讓我感覺到了那里的花很美,那里的花就浮現(xiàn)在了我的眼前。
生9:我有補充。這句話讓我感到花很多,都能讓人浮在上面了!這才叫“花?!薄?BR> 師:馬矯健,人精神。用詞富于變化,值得學習。再讀!(生讀)。
生10:這個“拋”很有力,與前面的“飛瀉”相對應。
(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整個過程的展開遵循“順學而導”的原則,不放任,不拔高,有肯定,有指導。)。
五、語句積累。
師:將自己喜歡的語句改寫成“按內容填空的形式”抄一抄。如:。
(1)藍天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彩就像白緞上幾朵銀灰色的花。
(2)融化的雪水,從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下來,像千百條的銀鏈,在山腳下匯成的溪流,浪花往上,形成了千萬朵的白蓮。
……。
(做題的過程又是一次回味文本的過程。)。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一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七月的天山》,說課的側重點是如何突破課文《七月的天山》的重難點。我們都知道人教版教材從中年級開始安排了一定比例的略讀課文,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但就教學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薄叭绻蛔⒁庥诰x,而忽略了略讀,功夫只做得一半。”葉老已經十分精辟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精讀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這一單元前面幾篇課文都是經典的寫景文章《古詩詞三首》、《桂林山水》、《記金華的雙龍洞》,這些寫景的文章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運用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為后面的略讀課文的學習做了充分的準備?!镀咴碌奶焐健芬徽n描寫的是我國西北邊疆一條連綿幾千里的大山脈,作者用抒情的筆調,濃墨重彩地描繪了天山夏天的奇異風光,并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寫出了獨具風韻的天山之夏。課文重點從水、樹、花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為展現(xiàn)景物特點,作者采用了豐富的想象,確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方法,使讀者有置身其間的感受。
在前面精讀課文的教學中已經讓學生初步學會了抓住景物特點,并運用不同的手法把景物寫具體的方法,為學習略讀課文《七月的天山》打下了伏筆。本單元的教學重在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品味,激發(fā)美感,感受語言的魅力。根據(jù)教材特點以及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我為本課確定了三維目標:
1、自主朗讀,認識8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并體會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寫具體的方法。
3、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我認為上面的目標中第2條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并初步體會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寫具體的方法。這是根據(jù)教材特點、目標和本篇課文的課前提示語來確定的?!镀咴碌奶焐健非坝羞@樣一段提示語:“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無比,引人入勝。北國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語句摘抄下來?!边@段提示語生動活潑,既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延續(xù)了本組課文的主題,同時明確提出了閱讀要求。依托這些,我確定本課的難點是品味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初步體會作者把景物描寫具體的方法,在頭腦中構建畫面。因為這景畢竟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一定的距離,對他們來說也很陌生,要使美景在頭腦中構建出形象優(yōu)美的畫面有一定困難。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設計的理念是運用學到的方法,讓學生大膽地自讀自悟。為了突出“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并初步體會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寫具體的方法?!边@一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課文描寫了天山的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在激情導入后,我想安排三個層次的讀,讓學生自讀自悟,層層推進。
一、初讀,自主閱讀,初識天山之美。
略讀課文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及主題由粗放整體的認識,所以我設計讓學生輕聲自由地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并讓學生思考:作者筆下的天山之夏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在實施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如果學生遇到困難,就舉手示意,老師給予個別指導,遇到共性的問題,在自讀后交流,如難讀的字“飲馬”、“山澗”、“白皚皚”,通過集體齊讀來落實目標。對于思考的問題,學生的整體印象是一個字“美”!野花五彩繽紛,這里像春天一樣美;這里的樹木繁茂,還有就是涼爽,因為那里有雪峰、雪水、溪流,這一切都源于水。至此學生也清楚了課文是從水、樹、花三方面來描寫天山景物的。
二、再讀,整體感知,構建天山之美。
這是第二層次的讀,默讀并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天山風景的?引導學生找出有關方位變化的句子,弄清游覽順序和地點的轉換,關注每個自然段之間的過渡句子。讓學生畫出來。讀后交流。文章仿佛是導游,讓學生指出導游線路來,即文中的連接過渡句。此時學生明晰了文章采用了地點變換的順序寫的,理清了文章的脈絡。有了對課文輪廓性的了解后,為加深學生對天山風光的印象,我設計呈現(xiàn)一組天山美麗的風光圖,并按游覽路線展示,借助多媒體的力量為學生構建天山之美。
閱讀教學中強調學生“自主讀悟”,并不排斥教師適時、恰倒好處地點撥。在以上兩個層次的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自讀自悟,在學生有困難時,給予及時的幫助,教師此時只是一個點撥者。
三、細讀,略中有精,品味天山之美。
雖然是略讀課文,要求粗知,但是這是相對于精讀課文而言的,略讀課文目標更為集中,教學重難點更為突出,其教學設計中不排斥有“精”處理,文章的重點和精彩之處還是需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一)學習第二段。
這篇課文是怎樣具體寫七月的天山的,以第二段為抓手,來突破難點。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還是以讀為本,設計了三次讀來進行教學的。
第一次指名讀,了解文章中具體描寫了哪些景物?讀后交流。
第二次默讀,讓學生再次讀課文,想想哪些景物影響特別深,體會景物的特點,想象畫面,幫助學生構建畫面,讓他們從中感受到雪峰是那么高,那么大,那么白。溪流是那么清,那么急,那么有生機。
第三次品讀,為了突破難點,我就讓學生又一次與文本親密接觸,初步體會作者是怎樣把景物寫具體的?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劃下來,讀一讀,有感受的可以在旁邊做批注??梢耘c同桌交流交流。
學習略讀課文,教師要做的只是組織學生認真地讀,有獨立感悟的時間保證,有了感悟就需要傾吐和交流。同桌伙伴學習的任務只是為每個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創(chuàng)造機會。然后全班交流。我預設學生能體會到文中的寫景方法,如:
1、學生可能會說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彩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边@句話把太陽、雪峰、云彩三者融為一體,猶如一幅優(yōu)美的風景畫,使我感受到太陽光透過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的美麗景象。作者把雪峰比喻成白緞子,云彩的影子喻為銀灰色的花朵,非常形象,說明雪山極白,連白云映在上面都顯得發(fā)灰??赡軙泻芏鄬W生關注這句話,在這位同學匯報的基礎上,再請其他學生補充,有的同學會說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具體生動地寫出了雪峰的特點。這樣,通過大家的合作交流,明白了這句話是通過比喻、想象把景物寫具體的。然后請同學們把自己感受到的用朗讀表達出來,體會到作者的想象是多么豐富,比喻是多么的貼切。
還有像把溪流拋起的浪花比作是盛開的白蓮花,浪花像玲瓏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美,多么討人喜愛啊!
2、交流了這些,教師引導,讓學生進一步品味,還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揣摩、欣賞的?(像用詞的巧妙,如:拋、飛瀉的用法,還有描寫景物有條理,有層次。)“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所以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引導是很有必要的。
3、最后教師小結:描寫景物要按一定的順序來寫,運用生動的比喻、恰當?shù)男稳荨⒇S富的想象等方法把景物寫具體。
在本段教學中,美讀貫穿于教學的始終。
(二)學習第三四段。
在這篇課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寫得生動的地方值得我們探究發(fā)現(xiàn)。在學習了第二段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互相合作探究,然后把探究的成果與大家分享。
交流預設:
這兩段中,學生可能會找到這句:“馬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矯??;人浮在花海上,顯得格外精神。
精神、矯健,用詞上富有變化,一個“浮”字形象地寫出了花之多,人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多么恰如其分的形容啊!
這兩段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可以通過美讀來感受。
在細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第二段的教學,我充分體現(xiàn)了“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辈粦越處煹姆治龃鎸W生的實踐,特別是文章語言優(yōu)美,讀起來瑯瑯上口,讓學生多讀,入情入境地讀,自己去感受領悟,使學生頭腦中形成美麗的畫卷,受到美的`熏陶。所以交流時,我以第二段為例理解描寫景物的方法、順序,三四兩段以自悟美讀為主,達到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
(三)有感而發(fā),對比體會結尾的好處。
通過對課文的解讀,我有感情地引入最后一段,讓學生齊讀贊美天山的反問句。與《桂林山水》的結尾引用詩句來贊美桂林山水作對比,體會可以用不同方式來贊美風景,感受天山之美。這里又一次與精讀課文銜接,注重積累與遷移。
四、借助多媒體,升華天山之美。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兩次看多媒體,天山之美逐層深入到學生心中。
1、第一次欣賞天山風景圖,提升美感。
這次多媒體展示,為豐富學生頭腦中的畫面,學生邊欣賞邊回憶文中描寫天山的優(yōu)美生動的的語言,達到積累佳句的目的。
2、再次欣賞畫面,指導學生邊看美景邊試著背誦相應的句子,邊在頭腦中構建畫面。
學完了全文,讓人置身于美景之中流連忘返,我設計了兩次借助于多媒體中的實景展現(xiàn),當場讓學生為風景圖配上優(yōu)美的語言。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接受美的熏陶。以讀促講,以說代講,突破了重難點,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3、最后,讓學生把文中的佳句摘抄下來。
五、課外作業(yè):
課后的延伸,我安排學生運用本單元所學的方法自己讀懂與本文結構類似的文章。如《桂林游》、《春天》,使課堂內習得的方法在課外得到遷移和運用。
以上是我的本課的教學設計,我覺得設計中有這樣兩個亮點:
1、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的補充,而精讀課文擔任著授之以“法”的角色,略讀課文則為用法服務。我能充分與精讀課文銜接,努力引導學生把精讀課文中習得的學習方法得到遷移和運用。
2、以讀為本,層層推進。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三次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寫”,在教學中體現(xiàn)了其層次性,使整個課堂以板塊設計,層層推進。對文章重難點的突破,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七月的天山說課設計的全部內容,此分享對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非常有幫助,小編祝教師朋友們工作順利!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文章描寫的主要景物及其特點,學習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把觀察到的景物描寫的具體、生動、形象。
3、感受優(yōu)美詞句并積累。
4、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文章描寫的主要景物及其特點。這節(jié)課按照“讀――說感受――再讀”的過程進行,不可忽視充分的讀。(增加重點)。
難點:學習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觀察到的景物描寫的具體、生動、形象。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課件的設計要注重圖聲并茂)。
2.學生預習課文(要求學生課前要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深切體會文章的感情思想)。
教學過程:
一、賞圖來揭題。
2.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美麗的天山。(配樂欣賞天山美景)你有什么想說的?
3.作者碧野在游玩天山后,如何用五百多字來表現(xiàn)《七月的天山》的'美的呢?(板書補充完整:《七月的天山》)。
二、自讀通字詞。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七月的天山》文章非常美,作者的用詞也非同一般。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詞吧!3.有不理解的詞嗎?交流。
三、快讀抓主線。
2.出示要求:快讀課文,用橫線畫出表示游覽順序的詞。
3.學生交流。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
4.教師小結:這就是作者的游覽順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寫作順序,作者就是這樣由近及遠,步步深入,通過移步換景的方法,向我們介紹七月的天山的,我們在今后的寫作中要學會運用。
5.這些表示游覽順序的詞分別在那句話中,請畫出句子來,齊讀,出示句子:進入天山,戈壁灘上的炎暑被遠遠地拋在后邊,迎面送來的雪山寒氣,會使你感到秋天似的涼爽。
再往里走,天山顯得越來越美。走進天山深處,山色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美。
四、美讀找美景。
1.過渡:站在不同的觀察點,我們觀察到的景物是不一樣的,在本文的字里行間,藏著許多美景,等待著我們用回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尋找!
2.出示要求:你欣賞到了哪些美景?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自由閱讀課文,用長方形框出作者主要描寫的景物,用波浪線畫出它們的主要特點。
3.你們發(fā)現(xiàn)美景了嗎?學生匯報。
4.根據(jù)學生回答,概括成“雪水、密林、野花”三個詞。并板書。
設想:
b.“樹”:幽靜。
c.“花”:絢爛。
1.過渡:作者又是怎樣具體、形象地描寫它們的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處,找出最美的句子,劃下來,讀一讀,想一想美在哪里?在書旁寫下感受,試著讀出感受。待一會兒,我們一起交流。
2.佳句交流:
a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
(雙比喻分別是什么?突出了什么?)。
b融化的雪水,從高懸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在山腳下匯成沖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
(也有兩個比喻句,為什么比作銀鏈和白蓮?“飛瀉、拋”等詞感受到什么?)c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漏、斑斑點點、細碎”等詞襯托出樹林的茂密。)。
d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
3.小結:作者就是這樣用一雙回發(fā)現(xiàn)的眼睛,用各種各樣恰當?shù)男揶o,把七月天山的美淋漓盡致的向我們一一展現(xiàn)。
六、結尾產共鳴。
1.過渡:難怪作者發(fā)出這樣的感慨——讀最后一段。
3.到過天山的李白這樣說: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到過天山的洪亮吉這樣說:此脈至此斷,天山已包天。日月何處棲,總掛青松巔。到過天山的汪曾祺這樣說:蒼茫浮紫氣,天山真雄偉。陵谷分陰陽,不假皴擦美。初陽照積雪,色如胭脂水。
4、齊讀。
5、總結:是啊,這就是天山,作者碧野先生用豐富的想象、恰當?shù)男揶o、準確的詞句把我們帶到七月的天山,同學富有激情的誦讀,讓奇異的天山充盈我們整個教室,給了我們美的享受。
七、誦讀增積累。
1.過渡:這是一篇美文,作者用精當、優(yōu)美的語言為我們呈現(xiàn)了我們一輩子也難見的美景,值得我們學習么?常言道:“學習語文重在積累?!弊屛覀冇脙煞昼姷臅r間快速記下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看誰記得多,記得好?2.學生展示。
3.小結:這真是文章處處是美景,段段是美文,聲聲是美音。
八、作業(yè)分層次。
最后,請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喜歡的作業(yè)。
1)、請把你喜歡的優(yōu)美語句找出來,并摘抄在積累本上。
2)、請你運用本文學過的一種或幾種修辭手法描寫你最喜歡的一處風景。
3)、請你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介紹你去過的一個地方。
4).推薦閱讀:《天山景物記》。
九、板書設計。
景物印象修辭雪水涼爽比喻密林幽靜襯托野花絢爛排比。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三
(1)十分講究寫景的順序,全文從總體上說,以游蹤為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或由遠及近,或自上而下,寫出了景物的變化,顯得繁而不雜。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開細膩的。描寫。作者抓住特征,用簡練而又形象的筆觸加以描繪,使之活靈活現(xiàn),躍然紙上,構成一幅幅生動、奇美的畫面。
(3)絢麗多彩的語言,飽含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邊疆風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運用了比喻、映襯、夸張、對偶、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把景物描繪得淋漓盡致,美不勝收。
練習寫景狀物作文,要求寫一段特定環(huán)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jié)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確的線索,采用合理的順序和即景抒情。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10篇《四年級語文下冊《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您可以復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語句,也可以下載doc格式的文檔以便編輯使用。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四
1、認識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感受優(yōu)美詞句并積累。
4、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前準備。
掛圖:畫有導游線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課件。
教學重、難點: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直接揭題。
指名讀課文前面的過度語。
同學自學。
帶著過度語提示問題,初讀課文,并讀準生字,找出新詞。
整體感知,提問:文章似乎是個向導,帶著你游覽,能看出導游線路嗎?
教師指導:隨著導游線路觀看圖象或網頁瀏覽,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麗風光。
引導讀通。
結合看畫面,指導讀好課文各個小節(jié),讓同學說說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同時正音、解詞、通讀句子。
合作學習。
你覺得哪些語段、詞句寫的好?這段話或這一詞語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組里閱讀交流,說出感受,請同學發(fā)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請教老師。
班級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在班上匯報討論情況,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對體會不到位的進行點撥,并結合朗讀加深體會。
激發(fā)興趣,課外延伸。
在同學交流后,問他們是否喜歡讀這樣的游記,并讓同學在課外自由選擇讀些這方面的書,也可以瀏覽互聯(lián)網上的資料,鼓勵同學多和老師、同學交流。
摘抄優(yōu)美詞句。
有條件的設計專門的摘錄本子,指導摘錄的格式,提醒同學在課外閱讀中也要進行這樣的摘錄。
作業(yè)。
復習詞語卡。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五
1、認識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感受優(yōu)美詞句并積累。
4、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前準備。
掛圖:畫有導游線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課件。
教學重、難點: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直接揭題。
指名讀課文前面的過度語。
學生自學。
帶著過度語提示問題,初讀課文,并讀準生字,找出新詞。
整體感知,提問:文章似乎是個向導,帶著你游覽,能看出導游線路嗎?
教師指導:隨著導游線路觀看圖象或網頁瀏覽,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麗風光。
引導讀通。
結合看畫面,指導讀好課文各個小節(jié),讓學生說說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同時正音、解詞、通讀句子。
合作學習。
你覺得哪些語段、詞句寫的好?這段話或這一詞語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組里閱讀交流,說出感受,請同學發(fā)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請教老師。
班級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在班上匯報討論情況,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對體會不到位的進行點撥,并結合朗讀加深體會。
激發(fā)興趣,課外延伸。
在學生交流后,問他們是否喜歡讀這樣的游記,并讓學生在課外自由選擇讀些這方面的書,也可以瀏覽互聯(lián)網上的資料,鼓勵學生多和老師、同學交流。
摘抄優(yōu)美詞句。
有條件的設計專門的摘錄本子,指導摘錄的格式,提醒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也要進行這樣的摘錄。
作業(yè)。
復習詞語卡。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寫景物的記敘文。記敘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
課文的寫作思路是:先總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著分述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異美景;最后作者抒發(fā)了對天山美景的贊美之情。
課文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總述。寫了七月間游人最理想的去處是騎馬上天山?!捌咴麻g新疆的戈壁灘炎暑逼人”反襯了此時天山的涼爽?!斑@時最理想的是騎馬上天山”是這一段的重點,也是全文的總起。
課文的2、3、4、5自然段分別描寫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野花,字里行間蘊含著對奇異景觀的贊美之情和作者置身其間身心的美好感受。
寫雪峰一段,突出了它高矗巨大、寒氣撲面、云影飄動的特點。同時描寫了進入天山會立刻感到像秋天似的涼爽,在太陽的照射下白云在高大的學峰間投下云影,像白緞上繡上了幾朵銀灰色的暗花的切身感受。
寫溪流一段,突出了溪流傾瀉時浪花飛濺,緩流時魚兒跳躍、清澈見底的特點。同時描寫了溪流傾瀉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浪花飛濺像千萬朵盛開的白蓮;緩流時則感受到寂靜的天山無限的生機。
寫原始森林一段,突出了它蜿蜒翠綠、蔥郁幽靜的特點。同時在字里行間蘊含了作者置身其間的愜意和流連。
寫野花一段,突出了它五彩繽紛、綿延、耀眼、絢爛的特點。同時抒發(fā)了作者看見山色柔嫩,山形柔和有一伸手就可以觸摸到嫩脂似的感覺;看到那高過馬頭的野花,紅、黃、蘭、白、紫,覺得像織不完的織錦那么綿延,像天邊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長虹那么絢爛和騎行其間感到格外精神。
課文的最后一段,總說天山的無邊繁花勝過春天的花園。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采用“雖然……但是……”的轉折復句的形式表示了不是春天勝似春天的意思,充滿贊嘆之情。
二、教法研究。
1.初讀課文: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作者描寫了七月天山的那些景物,由此達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認識課文的思路;引導學生在讀中想一想,文中每處景物的特點是什么,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天山景物的特點,初步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練習填寫課文中的表格。
2.深讀課文: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那些句子寫得好,細細地品讀課文,讀出味道來,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在與同學的對話交流中學習課文運用比喻、排比、反問地修辭把天山的美景描畫的形象、具體,表達情感。并及時引導學生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1、能就春游活動講清楚自己的計劃,并參與商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參與意識。
2、能具體明白的描寫生活中觀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發(fā)的聯(lián)想。
3、感性認識排比句的特點及其表達作用。
4、積累描寫景物的古詩詞,激發(fā)課外閱讀興趣。
5、學習瀏覽獲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不知不覺春天已經來到我們身邊??创巴猓汗舛嗝篮?。我知道同學們最想去春游了,記得往年我們去了哪里?今年我們還要去,不過需要由大家來自己安排。
準備計劃。
先讀讀課文里的這段話,想想需要考慮哪些問題,準備紙筆,稍做記錄。
分組討論。
恐怕一個人拿不定主意,咱們分小組進行??茨囊唤M計劃的周密、妥當,咱們就聽從他們的意見,每人稍做準備,談談自己的計劃,再由小組長統(tǒng)一意見,推選一人作好發(fā)言,師生評議。最后,由班長綜合大家意見,制定出一個春游方案。
第二、三課時習作。
啟發(fā)談話。
我們在校園里生活了三年,對環(huán)境應該很熟悉了,你能說說嗎?你最喜歡哪個地方,比如校園的花壇,有哪些花草等,你經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勵學生自由說,放開說,教師做適當補充指點)。
小結:有的同學平時能夠留心觀察,說了自己的所見所想,講的很具體,而有的同學疏于觀察,我們要做善于觀察的人。
實地觀察。
現(xiàn)在給大家30分鐘時間,去校園里做一次觀察,把觀察到的景物記錄下來??梢赃x一處景物來寫,具體寫出你的感受來,或者你想到了曾經在那里發(fā)生過的事情,覺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寫下來。注意要仔細觀察。
交流觀察所得。
指名說說你已經觀察到什么,準備怎么寫,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啟發(fā)。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進行點評。
學生完成習作。
同桌互相交流,評改。
改通順,指出錯別字及其病句、標點錯誤等;評優(yōu)點,劃出你認為的好詞好句或者精彩語段;提建議,提出哪些內容需要具體或補充,哪些可簡單或刪除等等。
第四課時我的發(fā)現(xiàn)日積月累。
復習導入檢查讀詞語卡中的詞語,有選擇的聽寫詞語。
我的發(fā)現(xiàn)。
自由朗讀詩句,說說自己讀懂意思的詩句,提出難以理解的詩句,教師點評釋疑。比一比,看誰背的多,背的快。
寬帶網1、自讀:看圖,讀文,說說從中了解的知識。
2、小組交流:介紹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識:搜集或下載資料,遨游祖國的山山水水。
4、集體交流:圖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圖片自己口頭介紹,或者直接在多媒體教室打開網頁介紹。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六
《七月的天山》是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一篇略讀課文。本組課文描寫祖國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課教學宜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自讀自悟。通過自讀、品讀、美讀、想象,體會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同時感悟文章優(yōu)美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詞句、積累語言。
3。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夏天獨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制作介紹天山美景的多幅圖片及相應文字的多媒體課件。
1、師:在上課之前,老師先送你們一份禮物,希望你們在欣賞這份禮物的時候仔細觀察,用心感受。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
2、欣賞天山美景(圖片配音樂:新疆好)。
師:課前,我們一起欣賞了美麗的天山風景圖,你有什么感受?
生1:美!
師:一個簡單的“美”字卻概括出了天山的特點。
生2:我仿佛置身于天山之中。
師:用流暢的語言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3:真是美不勝收!
師:你的詞匯真豐富,不但理解了這個詞語的意思,還學會了恰如其分地運用它,不簡單。
……。
1、尋找本單元課文的共同特點:
生: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寫景的(以寫景為主)。
師: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塊兒來學習本單元的最后一篇寫景的文章,它就是——七月的天山(板書,齊讀課題)。
生:閱讀下面的課文,與作者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去體會作者對山山水水的熱愛之情,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優(yōu)美詞句表達情意的。
師:請同學們一起來看大屏幕(齊讀單元訓練重點),大家尤其要注意老師用紅色標出的這句話。
過渡:一般來說,寫景文章語言文字都比較優(yōu)美,七月的天山也同樣如此,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作者是怎樣用優(yōu)美詞句表達情意的。
明悟:《七月的天山》是一篇略讀課文(板書*),希望同學們能夠借助我們以前積累的知識和已經掌握的閱讀方法試著自己讀懂并欣賞這篇文章。
1、自讀課文,畫出游覽順序詞。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放聲自由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請注意作者的游覽順序,并用“——”畫出表示游覽順序的詞語。
2、師生共同自由朗讀。
3、相互交流,理清順序。
生:我找到的是“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
進入天山。
再往里走。
天山深處。
師:其實這既是作者的游覽順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寫作順序,作者移步換景,用簡練而形象的筆觸描繪了天山景物。它們分別在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2、3、4)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的2、3、4自然段,也就是這篇文章的重點段。請同學們來看閱讀提示。(課件出示)。
(1)默讀課文2、3、4自然段,獨立思考,每段重點寫了哪種景物?
(2)同桌交流: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些語句,說出理由。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帶著第一個閱讀提示的要求進行學習。
4、學生默讀并找出所寫景物。
5、相互交流。
師:找到答案了嗎?現(xiàn)在誰來給大家匯報?
生:我認為作者所描繪的景物有:雪峰、雪水、溪流……。
師:接著說。
生:我認為作者所描繪的景物還有:原始森林、野花。
師:無論是雪峰、雪水還是溪流,它們都是寫出了天山的什么呀(水)?正是因為水的清澈明亮,才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書:水、樹、花)。
天山的景物很多,碧野先生卻重點抓住了天山的水、樹、花這三種景物來具體描寫,而且十分講究寫景的順序,寫出了景物的變化,顯得繁而不雜。
6、品讀感悟優(yōu)美語句(完成閱讀提示2的要求)。
(1)自由朗讀課文,畫出優(yōu)美語句。
師:請同學們再讀課文2、3、4自然段,畫出文中你最。
喜歡的語句,再來說說喜歡的理由,然后和同桌交流。
(2)學生自讀課文,做好批注。
(3)讀悟結合,品析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依據(jù)學生的發(fā)言隨機指導)。
師:現(xiàn)在我們進行全班交流。
師:交流時,先告訴大家你喜歡的語句在第幾自然段,然后把這句話讀給大家聽,最后再說出你喜歡這句話的理由。
a: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
生1:我喜歡的句在課文第2自然段: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我喜歡它是因為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雪峰云影的美。
師:你是從修辭的角度來欣賞的,就這一句,誰還有不同的感受?
生2:高聳,巨大,寫出了山峰的高長、雄偉。
師:你是抓住重點詞語去體會的。
指導朗讀:能通過朗讀來體現(xiàn)雪峰的特點嗎?(突出多種形式的讀)。
師:在這一段中還有你喜歡的語句嗎?
b:在這個時候,飲馬溪邊,你騎在馬上,可以俯視陽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斕的溪水和石子之間,魚群閃閃的鱗光映著雪水清流給寂靜的天山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生1:我喜歡的語句是:在這個時候,飲馬溪邊,你騎在馬上,可以俯視陽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斕的溪水和石子之間,魚群閃閃的鱗光映著雪水清流給寂靜的天山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師:質疑,能用一個詞語說出水的特點嗎?(清澈)。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清澈?(石子、鱗光)把你感受到的讀出來好嗎?
引導:對這句話,誰還有不同的感受?
c: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喜從天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椏,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
生:我喜歡的語句在第3自然段: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
a、是因為蜿蜒無盡寫出了樹的多,密密的、重重疊疊……寫出了樹的茂密……。
師:鼓勵學生積累疊詞。
師:指導朗讀。(依據(jù)學生實際隨機指導)。
生1:從修辭角度(排比、比喻)去欣賞。
生2:抓住野花的特點來欣賞。
生3: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如:解讀“五彩繽紛”一詞的引導)。
師: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五彩繽紛……)。
描寫顏色的詞語還有哪些?
生:五顏六色、五彩斑斕……。
師:描寫一種顏色的詞語還有哪些?比如說潔白的……。
生:藍藍的、嫩綠的、通紅的……。
師:這么多顏色匯聚在一起,就叫做五彩繽紛。
師:對這句話還有不同的感受嗎?
學生閉眼想象野花的五彩繽紛。
請你試著用朗讀來體現(xiàn)花的特點。(個別讀——齊讀)。
5、總結,讀悟第5自然段。
這篇課文作者抓住了重點景物,用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具體描寫,表達了對天山的熱愛和贊美。如果有機會,希望你們也能在七月騎馬上天山。
把課文中你喜歡的優(yōu)美語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七月的天山》一篇文字優(yōu)美,脈絡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緊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點,為我們展現(xiàn)了美麗的寂靜而又充滿生機的天山,文章遣詞造句嚴謹,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天山美景的熱愛與贊美。
如此文質兼美的文章,如何讓其在略讀文章中獨占鰲頭,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積累方法的最佳素材呢?依據(jù)本次教研專題《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經過不斷嘗試,反復修改,設計了此課。
由于我們的學生對遠在新疆的天山非常陌生,加之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又不可與精讀課文相提并論,進行精講,因此,在課前通過課件展示天山的美景圖片,使學生對美麗的天山產生直觀的感受,從視覺上來認識天山,了解天山,激發(fā)學生對天山的向往,引導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進入中高年級后,語文教材有一個特點,即每個單元的導讀都會明確提出單元訓練的重點,于是開課之初我注意了單元訓練重點的回顧,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圍繞單元訓練重點來閱讀理解語言文字,真正達到學有目的,學有重點。然后初讀課文,從整體上感受天山之美,通過自由輕聲朗讀課文劃出表示作者游覽順序的詞語“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意識,有效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fā)展。
依據(jù)略讀課文的特點,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品味語句,進行自主地獲取。在文中作者多次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通過奇特的想象,展現(xiàn)了七月天山獨特的美景。如:“藍天襯著……像盛開的白蓮……”在自讀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出喜歡的理由,可以是對重點詞語的體會;可以是從修辭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從景物特點去欣賞等等。讓學生自由地表達感受,近而指導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現(xiàn)景物的美,從而感受作者對天山的熱愛和贊美。這樣的閱讀指導,才會讓學生嘗試到自主獲取的快樂。
在品讀、感悟優(yōu)美語句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先是讓學生默讀思考,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在獨立感悟優(yōu)美語句的前提下,進行同桌交流,從而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優(yōu)美詞句表達情意的。這樣的訓練一是為了滲透單元訓練重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范文教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當清脆的鈴聲在耳邊響起時,自己有種無法比擬的歡愉油然而生,這種歡愉來自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來自學生的精彩品悟。一篇《七月的天山》既讓我掌握了語文教學應關注的重點,又讓我探尋到了平素教學的誤區(qū),同時還讓我摸索到了略讀課文應攻破的難點。也正是通過本次教學讓我逐步成長起來。
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由于自己的年輕,經驗甚少,致使教學中存在諸多的不足,敬請各位教師開誠布公,多提寶貴意見。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七
課文分析:
天山是我國西北邊疆的一條大山脈,連綿幾千里,橫亙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之間,把廣闊的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天山終年積雪,盛夏,戈壁灘上雖然炎暑逼人,但一進入天山,便涼爽宜人,則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筆調,濃墨重彩描繪了天山夏天的奇異風光。這里的夏天有著秋天般的涼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寫出了獨具豐韻的天山之夏。
作者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個不同的方面,重點從天山的水、樹、花三個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間流淌著大自然的美,洋溢著作者的贊美之情。
知識與能力:
1、認識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感受優(yōu)美詞句并積累。
過程與方法:
搜集資料、思考交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痹娙斯P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
2、解題,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寫山川景物為主要內容的游記散文,選自于《天山景物記》,作者碧野。(簡介作者)。
“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語句摘抄下來?!?BR> (三)根據(jù)“閱讀提示”速讀全文,理清全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引導理解內容。
1、學生根據(jù)提示自讀課文;
2、引導閱讀:
(1)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讓學生找出地點變換的句子。這些句子表示空間的轉換,順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
(2)學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寫的?(讓學生議論,然后交流)。
(明確:寫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繪方法:a、襯托,如:以藍天和云影襯托雪峰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b、比喻,如:說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3)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4)朗讀四自然段(或放配樂朗誦)。
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學生用筆在書本上做出標記)。
(四)細品語言文字,小結學習內容。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現(xiàn)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tài)、描繪聲音、描繪動態(tài)、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3、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4、課外閱讀《天山景物記》。
(五)拓展訓練。
小練筆:練習寫景狀物作文,要求寫一段特定環(huán)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jié)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課后反思:
新課標指出朗讀讀是獲得審美體驗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我先讓學生們自由練讀課文,邊讀邊想: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七月的天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馬上蹦出一個詞:”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著問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間啊"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通過教學我發(fā)現(xiàn)朗讀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徑,首先通過讀為學生展現(xiàn)七月的天山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fā)學生對七月的天山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天山景物特點的`句子,結合想象,說說對七月的天山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并通過讀表現(xiàn)出來(即自我體會的情感朗讀);接著在品讀,誦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fā),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啟發(fā)想象,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綿長,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熏陶。
仔細回憶發(fā)現(xiàn)課文中有一些應教給孩子們的知識點被我漏掉了,如:課文開頭那么簡潔明了,卻又緊扣題意,我卻一讀而過;另外教學中涉及到了排比句,雖給學生講了,但卻沒讓學生練習說話。當然還有很多不足,希望今后語文教學中逐步改正。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八
課標指出朗讀讀是獲得審美體驗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xiàn)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fā)個性張揚,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朗讀一旦進入充滿情感的表達狀態(tài),它就會不斷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積極的創(chuàng)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發(fā)展。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字優(yōu)美,脈絡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緊扣七月的天山景物的特點,為我們展現(xiàn)了美麗靜寂而又充滿生機的天山。文章譴詞造句嚴謹,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洋溢了作者對七月的天山的一片深情。于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先讓學生們自由練讀課文,邊讀邊想: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七月的天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馬上蹦出一個詞:“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著問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間啊?”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通過教學我發(fā)現(xiàn)朗讀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徑,首先通過讀為學生展現(xiàn)七月的天山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fā)學生對七月的天山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天山景物特點的句子,結合想象,說說對七月的天山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并通過讀表現(xiàn)出來(即自我體會的情感朗讀);接著在品讀、誦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fā)、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啟發(fā)想象,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綿長,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熏陶。
課文教學完后,雖自我感覺很痛快,但仔細回憶卻發(fā)現(xiàn)課文中有一些應教給孩子們的知識點被我漏掉了,如:課文開頭那么簡潔明了,卻又緊扣題意,我卻一讀而過;另外教學中涉及到了排比句,雖給學生講了,但卻沒讓學生練習說話。當然還有很多不足,希望今后語文教學中逐步改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九
同學們,每當我們想到那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長江黃河,想到那千姿百態(tài)、氣勢雄偉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在我國的西北邊疆,還有一道奇特的風景,那就是地域廣袤,景物豐美的天山。天山不但雄奇壯觀,而且天山的夏天更是與眾不同。你在夏天見過雪嗎?天山的夏天你就能見到雪,雖然有雪但是一點都不冷,就象秋天那樣涼爽,而且有著春天一樣的美麗。你們想不想去看看?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跟隨著名作家碧野一同走進《七月的天山》。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整體。
讓我們帶著對天山的向往,讀一讀課文,看看七月的天山會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三、再讀課文,解決字詞。
天山的美麗奇特就蘊涵在課文的字里行間,請大家再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準確,遇到不會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問同學問老師。
檢測生字掌握情況,用大屏幕出示易錯的字詞,指名領讀。
四、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時間的先后順序、游覽的先后順序、地點變換(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
五、匯報交流,升華情感。
雪峰 溪流 原始森 野花。
1、天山的雪峰是什么樣的?
學生匯報雪峰和溪流的特點。
2、潔白高聳的雪峰,歡快跳躍的魚兒,使得夏季的天山有如秋天般涼爽而又富有生機和活力。隨著作者腳步的移動,我們又將見到另外一副天山美景圖。
學生匯報森林特征。
3、茂密的森林,細碎的日影和馬蹄濺起的水聲相映成趣,作者用精致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天山密林幽靜的美景。天山的野花在作者筆下更是美不勝收,別有風韻!學生匯報野花的特點:
例: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
在悠悠飄浮著的白云的藍天,全是變幻莫測的圖案,藍白相間,像登不盡的天梯那樣無限,像童話中的仙子那般夢幻,像神話中的宮殿那樣若隱若現(xiàn)。
作者想要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六、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作者運用豐富的想象,確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描繪出了天山之夏的獨特風光。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間流淌著大自然的美,洋溢著作者的贊美之情。作者清晰的寫作順序和抓住事物特點寫作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希望同學們課后仿照《七月的天山》,寫一篇游記,來表達你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十
《七月的天山》是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一篇略讀課文。本組課文描寫祖國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課教學宜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自讀自悟。通過自讀、品讀、美讀、想象,體會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同時感悟文章優(yōu)美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詞句、積累語言。
3.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夏天獨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課前準備制作介紹天山美景的多幅圖片及相應文字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課前感悟。
1、師:在上課之前,老師先送你們一份禮物,希望你們在欣賞這份禮物的時候仔細觀察,用心感受。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
2、欣賞天山美景(圖片配音樂:新疆好)。
二、悟中體味。
師:課前,我們一起欣賞了美麗的天山風景圖,你有什么感受?
生1:美!
師:一個簡單的“美”字卻概括出了天山的特點。
生2:我仿佛置身于天山之中。
師:用流暢的語言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3:真是美不勝收!
師:你的詞匯真豐富,不但理解了這個詞語的意思,還學會了恰如其分地運用它,不簡單。
……。
三、回顧單元訓練重點。
1、尋找本單元課文的共同特點:
生: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寫景的(以寫景為主)。
師: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塊兒來學習本單元的最后一篇寫景的文章,它就是——七月的天山(板書,齊讀課題)。
生:閱讀下面的課文,與作者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去體會作者對山山水水的熱愛之情,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優(yōu)美詞句表達情意的。
師:請同學們一起來看大屏幕(齊讀單元訓練重點),大家尤其要注意老師用紅色標出的這句話。
過渡:一般來說,寫景文章語言文字都比較優(yōu)美,七月的天山也同樣如此,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作者是怎樣用優(yōu)美詞句表達情意的。
明悟:《七月的天山》是一篇略讀課文(板書*),希望同學們能夠借助我們以前積累的知識和已經掌握的閱讀方法試著自己讀懂并欣賞這篇文章。
四、初讀課文,理清文章寫作順序。
1、自讀課文,畫出游覽順序詞。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放聲自由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請注意作者的游覽順序,并用“——”畫出表示游覽順序的詞語。
2、師生共同自由朗讀。
3、相互交流,理清順序。
生:我找到的是“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
教師及時板書:
進入天山。
再往里走。
天山深處。
師:其實這既是作者的游覽順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寫作順序,作者移步換景,用簡練而形象的筆觸描繪了天山景物。它們分別在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2、3、4)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的2、3、4自然段,也就是這篇文章的重點段。請同學們來看閱讀提示。(課件出示)。
(1)默讀課文2、3、4自然段,獨立思考,每段重點寫了哪種景物?
(2)同桌交流: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些語句,說出理由。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帶著第一個閱讀提示的要求進行學習。
4、學生默讀并找出所寫景物。
5、相互交流。
師:找到答案了嗎?現(xiàn)在誰來給大家匯報?
生:我認為作者所描繪的景物有:雪峰、雪水、溪流……。
師:接著說。
生:我認為作者所描繪的景物還有:原始森林、野花。
師:無論是雪峰、雪水還是溪流,它們都是寫出了天山的什么呀(水)?正是因為水的清澈明亮,才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書:水、樹、花)。
教師小結:
天山的景物很多,碧野先生卻重點抓住了天山的水、樹、花這三種景物來具體描寫,而且十分講究寫景的順序,寫出了景物的變化,顯得繁而不雜。
6、品讀感悟優(yōu)美語句(完成閱讀提示2的要求)。
(1)自由朗讀課文,畫出優(yōu)美語句。
師:請同學們再讀課文2、3、4自然段,畫出文中你最。
喜歡的語句,再來說說喜歡的理由,然后和同桌交流。
(2)學生自讀課文,做好批注。
(3)讀悟結合,品析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依據(jù)學生的發(fā)言隨機指導)。
師:現(xiàn)在我們進行全班交流。
師:交流時,先告訴大家你喜歡的語句在第幾自然段,然后把這句話讀給大家聽,最后再說出你喜歡這句話的理由。
a: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
生1:我喜歡的句在課文第2自然段: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我喜歡它是因為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雪峰云影的美。
師:你是從修辭的角度來欣賞的,就這一句,誰還有不同的感受?
生2:高聳,巨大,寫出了山峰的高長、雄偉。
師:你是抓住重點詞語去體會的。
指導朗讀:能通過朗讀來體現(xiàn)雪峰的特點嗎?(突出多種形式的讀)。
師:在這一段中還有你喜歡的語句嗎?
b:在這個時候,飲馬溪邊,你騎在馬上,可以俯視陽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斕的溪水和石子之間,魚群閃閃的鱗光映著雪水清流給寂靜的天山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生1:我喜歡的語句是:在這個時候,飲馬溪邊,你騎在馬上,可以俯視陽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斕的溪水和石子之間,魚群閃閃的鱗光映著雪水清流給寂靜的天山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師:質疑,能用一個詞語說出水的特點嗎?(清澈)。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清澈?(石子、鱗光)把你感受到的讀出來好嗎?
引導:對這句話,誰還有不同的感受?
c: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喜從天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椏,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
生:我喜歡的語句在第3自然段: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
a、是因為蜿蜒無盡寫出了樹的多,密密的、重重疊疊……寫出了樹的茂密……。
師:鼓勵學生積累疊詞。
師:指導朗讀。(依據(jù)學生實際隨機指導)。
生1:從修辭角度(排比、比喻)去欣賞。
生2:抓住野花的特點來欣賞。
生3: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如:解讀“五彩繽紛”一詞的引導)。
師: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五彩繽紛……)。
描寫顏色的詞語還有哪些?
生:五顏六色、五彩斑斕……。
師:描寫一種顏色的詞語還有哪些?比如說潔白的……。
生:藍藍的、嫩綠的、通紅的……。
師:這么多顏色匯聚在一起,就叫做五彩繽紛。
師:對這句話還有不同的感受嗎?
學生閉眼想象野花的五彩繽紛。
請你試著用朗讀來體現(xiàn)花的特點。(個別讀——齊讀)。
5、總結,讀悟第5自然段。
五、深化單元訓練重點。
這篇課文作者抓住了重點景物,用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具體描寫,表達了對天山的熱愛和贊美。如果有機會,希望你們也能在七月騎馬上天山。
六、佳句采摘。
把課文中你喜歡的優(yōu)美語句摘抄在采集本上.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文章描寫的主要景物及其特點,學習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把觀察到的景物描寫的具體、生動、形象。
3、感受優(yōu)美詞句并積累。
4、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文章描寫的主要景物及其特點。這節(jié)課按照“讀――說感受――再讀”的過程進行,不可忽視充分的讀。(增加重點)。
難點:學習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觀察到的景物描寫的具體、生動、形象。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課件的設計要注重圖聲并茂)。
2.學生預習課文(要求學生課前要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深切體會文章的感情思想)。
教學過程:
一、賞圖來揭題。
2.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美麗的天山。(配樂欣賞天山美景)你有什么想說的?
3.作者碧野在游玩天山后,如何用五百多字來表現(xiàn)《七月的天山》的'美的呢?(板書補充完整:《七月的天山》)。
二、自讀通字詞。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七月的天山》文章非常美,作者的用詞也非同一般。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詞吧!3.有不理解的詞嗎?交流。
三、快讀抓主線。
2.出示要求:快讀課文,用橫線畫出表示游覽順序的詞。
3.學生交流。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
4.教師小結:這就是作者的游覽順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寫作順序,作者就是這樣由近及遠,步步深入,通過移步換景的方法,向我們介紹七月的天山的,我們在今后的寫作中要學會運用。
5.這些表示游覽順序的詞分別在那句話中,請畫出句子來,齊讀,出示句子:進入天山,戈壁灘上的炎暑被遠遠地拋在后邊,迎面送來的雪山寒氣,會使你感到秋天似的涼爽。
再往里走,天山顯得越來越美。走進天山深處,山色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美。
四、美讀找美景。
1.過渡:站在不同的觀察點,我們觀察到的景物是不一樣的,在本文的字里行間,藏著許多美景,等待著我們用回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尋找!
2.出示要求:你欣賞到了哪些美景?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自由閱讀課文,用長方形框出作者主要描寫的景物,用波浪線畫出它們的主要特點。
3.你們發(fā)現(xiàn)美景了嗎?學生匯報。
4.根據(jù)學生回答,概括成“雪水、密林、野花”三個詞。并板書。
設想:
b.“樹”:幽靜。
c.“花”:絢爛。
1.過渡:作者又是怎樣具體、形象地描寫它們的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處,找出最美的句子,劃下來,讀一讀,想一想美在哪里?在書旁寫下感受,試著讀出感受。待一會兒,我們一起交流。
2.佳句交流:
a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
(雙比喻分別是什么?突出了什么?)。
b融化的雪水,從高懸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在山腳下匯成沖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
(也有兩個比喻句,為什么比作銀鏈和白蓮?“飛瀉、拋”等詞感受到什么?)c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漏、斑斑點點、細碎”等詞襯托出樹林的茂密。)。
d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
3.小結:作者就是這樣用一雙回發(fā)現(xiàn)的眼睛,用各種各樣恰當?shù)男揶o,把七月天山的美淋漓盡致的向我們一一展現(xiàn)。
六、結尾產共鳴。
1.過渡:難怪作者發(fā)出這樣的感慨——讀最后一段。
3.到過天山的李白這樣說: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到過天山的洪亮吉這樣說:此脈至此斷,天山已包天。日月何處棲,總掛青松巔。到過天山的汪曾祺這樣說:蒼茫浮紫氣,天山真雄偉。陵谷分陰陽,不假皴擦美。初陽照積雪,色如胭脂水。
4、齊讀。
5、總結:是啊,這就是天山,作者碧野先生用豐富的想象、恰當?shù)男揶o、準確的詞句把我們帶到七月的天山,同學富有激情的誦讀,讓奇異的天山充盈我們整個教室,給了我們美的享受。
七、誦讀增積累。
1.過渡:這是一篇美文,作者用精當、優(yōu)美的語言為我們呈現(xiàn)了我們一輩子也難見的美景,值得我們學習么?常言道:“學習語文重在積累?!弊屛覀冇脙煞昼姷臅r間快速記下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凑l記得多,記得好?2.學生展示。
3.小結:這真是文章處處是美景,段段是美文,聲聲是美音。
八、作業(yè)分層次。
最后,請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喜歡的作業(yè)。
1)、請把你喜歡的優(yōu)美語句找出來,并摘抄在積累本上。
2)、請你運用本文學過的一種或幾種修辭手法描寫你最喜歡的一處風景。
3)、請你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介紹你去過的一個地方。
4).推薦閱讀:《天山景物記》。
九、板書設計。
景物印象修辭雪水涼爽比喻密林幽靜襯托野花絢爛排比。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十二
海貍是一種海貍是溫和的,不襲擊生物,它以樹與草為食。它啃樹的時候,用前肢抱著樹。尾巴支著地,像坐凳子一樣。它15分鐘便可咬斷一棵樹。一棵楊樹可供6口之家的海貍吃兩年。以現(xiàn)今的眼光看,這是很糟糕的進食方式,違犯了《森林法》,雖然它們吃的是北美的湖泊里的樹木。但海貍沒想過改變自己的飲食。
海貍有三道眼瞼,外眼瞼上下兩道,還有一道透明的內眼瞼,適合潛泳,也可防止被樹木扎傷———它的視力不好。海貍的'前肢有蹼,也有爪,爪上下分叉。海貍經常用它當木梳,把皮毛梳理光滑,像一個紳士一樣,當然是視力不太好的紳士。
海貍過家庭生活。一個家庭一般由6只海貍組成,雌的、雄的和4只幼海貍。海貍是安靜的,如果它們之間有了爭執(zhí),必是海貍父母將幼海貍逐出,即“分窩”,一般兩年就要分窩。當然,如果成年海貍知道幼海貍可能成為人們口中的美餐,并有“海龍玉樹”這樣的美名,定會摟著孩子痛哭,永遠不會驅逐它們。
海貍出于本能喜歡筑壩,全家合力為之,用石塊、樹枝和淤泥筑成的水壩最長可達300米。挖淤泥時,海貍把河底的泥抱在胸前潛出,很辛苦但樣子很可愛。當然,海貍的壩沒什么特別的用處,搞不成水電站,但對人類也沒有害處??赡芩鼈冊趧趧又邢硎艿搅擞淇?,沒事看看這條大壩,心里也很高興。海貍的巢高于水面1米多,像湖心涼亭。巢頂有一間房子,是幼海貍取暖的地方,房子下面有4-6條隧道,通向水下??傊?,海貍很巧,很溫和,也很迂腐。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十三
1、學習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蘊涵的人生哲理。
3、學習文章的寫作特色。
學習文章的寫作特色。
朗讀法,引導法,討論法
一、語言導入
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很多家庭因為貓惹人喜愛而養(yǎng)它。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養(yǎng)過三只小貓。從養(yǎng)這三只小貓的過程中,他領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樣的哲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鄭振鐸先生的散文《貓》。板書課題、作者)
二、預習檢測
1、給下列黑體字注音。
污澀 ( )慫恿( ) 蜷伏( )懲戒( ) 悵然( )詛罵( )紅棱 ( )
2、下列詞語中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慫恿:鼓動別人去做。b、預警:預備警察
c、蜷伏:彎著身體臥倒。d、悵然:不愉快的樣子。
三、朗讀課文,感知文意,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1、朗讀課文,完成下表
2、為什么“我”對于第三只貓的死亡比前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明確:因為第三只貓的死責任在“我”?!拔摇钡闹饔^臆斷,斷定鳥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無處辯訴,最后死在鄰家屋檐上。“我”認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
3、學習了本文,你有什么收獲?
歸納:凡事不可主觀臆斷,妄下斷語,否則就會造成難以彌補的過失
四、再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
五、 再次跳讀課文,想一想,本文最顯著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歸納:
1、情節(jié)曲折,結構嚴謹。文章圍繞中心敘寫了三個故事,每個故事都以養(yǎng)貓的亡失為線索都具有相對的完整性。三個故事又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組成一串,構成一段家庭養(yǎng)貓的悲劇史:得貓——養(yǎng)貓——亡失——再得貓——再養(yǎng)貓——再亡失——復得貓——復養(yǎng)貓——復亡失,永不養(yǎng)貓。情節(jié)三起三落,層層推進。
2、首尾呼應和伏筆的設置。銜接呼應表現(xiàn)為:開頭交代幾次養(yǎng)貓的結局,拋出線索,總領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養(yǎng)貓”收尾,開拓深意,呼應開頭。三個故事之間又有過渡段貫通彌合。伏筆的設置表現(xiàn)為:第一只貓忽然消瘦預示其病死;寫第二只貓街上亂跑,預示其被人捉走;寫第三只貓凝望鳥籠,預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這些都起到了穿針引線,連珠綴玉的作用,把三個故事和各個故事之間的情節(jié)綴連成有機的整體,渾然天成,天衣無縫。
六、延伸遷移
板書:
貓
鄭振鐸
“我”三次養(yǎng)貓的故事:1、2、3、
態(tài)度:喜歡 更喜歡 不喜歡
情感:酸辛 悵然 難過、自責
做事不能主觀臆斷。要弄清事實
對人對事不能存偏見,要善待動物
六、課堂總結
本文寫的是貓,作者卻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達了同情、憐愛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組織材料的特點是前后連貫、首尾呼應,文章在結構上嚴絲合縫,條理清晰。
七、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二 四
2.熟讀全文,領悟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感情
3、寫第三只貓被冤枉后的心里活動
我在教學《貓》這篇課文的時候,發(fā)現(xiàn)文章構思精巧,意味雋永,針對文本的這一現(xiàn)狀,我教學設計考慮的重點,是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更充分地占有學習時間,讓學生得到更規(guī)范有效的語言訓練,于是,我選擇了“說讀”這個課型。說讀,就是說自己的閱讀感受。
我選擇了三個話題:說貓,說人,說文。每一個話題,分說兩個方面的內容:說貓,生命之美和命運之悲;說人,養(yǎng)貓之樂和失貓之痛;說文,語言之妙和結構之巧。
整個課堂,學生邊讀邊說,邊說邊讀,學生在文本中來來回回地走,課堂氣氛輕松活潑,學生積累豐厚自然 。
我覺得,這堂課我的最大的亮點,可能就是:大膽嘗試了課堂教學中的“無提問設計”。 從“提問”的視角來審視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如下幾種情況:一是“碎問”,時時在問,問得密度很大,可以說已經不能稱之為“提問”;二是“多問”,問得比較多,“提問”的質量不高;三是“主問”,只提出幾個主要的問題,提問有深度,有牽引性,學生能夠充分地活動起來;最后一種情況,最精妙最有趣,就是“不問”,不使用提問來建構課堂,也不使用提問來組織教學。
當然,在執(zhí)教過程中由于有點緊張,各環(huán)節(jié)過渡還不夠自然,在“品味”環(huán)節(jié)還覺得做的不是太理想,在拓展環(huán)節(jié)還需要斟酌,推敲,在以后的教學歷練中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十四
《太陽》是四年級語文的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介紹了有關太陽的知識,說明太陽與人類的關系。課文共有8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數(shù)字、假設、比較、比喻等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第二部分講太陽和人類的關系,從太陽和動、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氣候的變化及太陽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現(xiàn)出太陽與人類關系的密切。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很活躍,理解能力和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較強,而且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籍,常常會在課堂上結合自己的課外知識來理解課文內容,談自己的認識。
根據(jù)我班學生這一學習特點,我感到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怎樣把新課程中的教學理念運用到課堂上,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能否讓學生學好這篇課文,有的放矢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的關鍵。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特點寫清楚的,同時了解到列數(shù)字、作比較等寫作方法,并能將其寫作方法運用到練筆中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寫一個”日”的象形字,讓學生說出最早這個字指的是什么?(師相機板書:太陽。)。
師引導學生說出課前查找的有關太陽的資料。
【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課堂,同時也讓學生的課外知識得到了交流?!?。
師隨機鼓勵引入下一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對太陽的了解還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太陽的課文,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將會對太陽有更多的了解。
二、整體感知課文。
師讓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問:看看通過閱讀你能讀懂什么?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師:誰想來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培養(yǎng)學生自讀課文的能力,幫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師相機板書:
師:《太陽》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它的特點和與我們的關系這兩方面來寫的?,F(xiàn)在我們就先來學習太陽的特點。
三、學習太陽的特點。
1.太陽公公聽說我們要了解它,很高興,特意趕來了,你們聽——。
(課件播放:動畫畫面、太陽公公說話的錄音及文字。)。
“同學們,我離你們很遠、很遠,我很大、很大,我的溫度很高、很高?,F(xiàn)在,你們對我了解清楚了嗎?”
這時,一學生站起來說道:“我只知道太陽的三個特點是:遠、大、熱,但它遠、大、熱到什么程度并沒有說清楚,所以我覺得太陽公公說的話不清楚。(師進行鼓勵,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2.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讀1~3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三個特點寫清楚的,選一個你最喜歡的特點進行閱讀。
3.分組交流。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一個喜歡的特點進行重點學習,并分為學習小組進行交流學習。結果,想學習“遠”的分為一組,想學習“大”的分為一組,想學習“熱”的分為一組。
4.匯報。
學習“遠”的學生匯報: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學生將課文中的內容讀了出來。)。
師引導:不錯,你讀出了重要的部分,能不能就這個內容說一說課文是怎樣把這個內容說清楚的。(學生不知該怎么說。)。
師用課件演示、引導:一億五千萬公里有多遠?課文中怎樣說的?
走——三千五百年,飛——二十幾年。
學生看課件做口頭練習:
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里面填的是數(shù)字,通過數(shù)字具體說明,我們對太陽的“遠”就了解了。所以我們知道了:在說明某一事物的時候,列出一些具體的數(shù)字,可讓我們更好地來理解,但數(shù)字必須是精確的,有科學依據(jù)的。這就是列數(shù)字的方法。
師板書:列數(shù)字。
師:寫太陽“遠”這個特點還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這時學生們高舉右手,有的學生忍不住脫口而出:“還運用了寫傳說故事的方法?!庇纱丝梢?,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調動。
學習“大”的學生匯報:課文也運用了列數(shù)字的方法來說明太陽的“大”,130萬個地球等于1個太陽。(對學生能說出列數(shù)字的方法進行鼓勵。)。
這時學生頓時領悟了,大聲說道:“拿地球的大小來和太陽作比較?!?BR> 對學生的細心觀察進行鼓勵,并進行小結: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對我們而言,地球非常大,我們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個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陽一比,更突出了太陽的大。這就是作比較的方法。
師板書:作比較。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說明太陽“大”的特點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仍然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閱讀中去尋找答案?!?。
學習“熱”的學生匯報:(此時,學習“熱”的學生有了以上學習的基礎,回答問題就相對有條理)課文在寫太陽熱的特點時,運用了列數(shù)字的方法,告訴我們表面溫度有六千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
師:那中心溫度是多少呢?請同學們動手算一算。
【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片刻,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出:一千八百萬度。
教師再進一步引導:真有一千八百萬度嗎?
這時有學生強調:是估計,太陽溫度太高了,人們無法進行測量,所以是大概的數(shù)。
師進行鼓勵:同學們注意了“估計”,特別好。說明你們讀書很細心,那看一看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又有學生起來說道:用鋼鐵與太陽的溫度作比較,說明了太陽的溫度真的很高。
教師讓學生一起讀一讀描寫太陽大、熱特點的段落,感受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四、練筆。
1.教師寫一個“月”的象形字,讓學生說出最早這個字指的是什么?(生答:月亮。)同時教師演示課件:用圖畫的形式出示有關月亮的資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騎自行車要400天,坐飛機要200天,49個月亮等于1個地球。
先讓學生說出資料上月亮有幾個特點(遠、?。?。
(師出示的資料為程度差一點的學生保底。)。
讓學生自由說出課前查閱的有關月亮的資料。(學生用課外知識再次進行交流。)。
2.生進行練筆。
要求:選取月亮的兩三個特點寫一寫,運用列數(shù)字、作比較等方法,爭取把月亮的兩個特點說清楚。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文中的五幅春聯(lián)。
2.初步了解春聯(lián)的一些特點(對仗、聲律美),知道誦讀春聯(lián)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
3.通過本課的學習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學問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了解春聯(lián)的一些特點(對仗、聲律美),知道誦讀春聯(lián)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前背誦《笠翁對韻》。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春聯(lián)》一課。
生:春聯(lián)給節(jié)日增添了歡樂祥和的氣氛。
師:縮減句子。
生:春聯(lián)增添氣氛。
師:我們?yōu)g覽著各種各樣的春聯(lián),就像是漫游在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中。
(齊讀春聯(lián))。
師:誦讀這些春聯(lián),咱們會感到生活中充滿了幸福和希望。
二、品讀課文第2、3自然段。
師:課文接下來講的什么內容?請大家認真默讀第2、3自然段,思考,并用橫線畫出相關內容。
生:課文第2自然段講:春聯(lián)最講究對仗。
師:春聯(lián)講究對仗,用文中8個字解釋是?
生:字數(shù)相等,詞類相當。
生:課文第3自然段講:春聯(lián)讀起來抑揚頓挫,和諧動聽。
師:用文中的3個字來概括則是?
生:“聲律美”。
師:咱們歸納一下即春聯(lián)的特點。
師:對仗,即為字數(shù)相等,詞性相同。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同時,聲調也要相對,平對仄,仄對平。
師:文中以“綠柳舒眉辭舊歲,紅桃開口賀新年”為例。“綠柳”對“紅桃”,是名詞;“舒眉”對“開口”,是動詞;“辭”對“賀”是動詞;“舊歲”對“新年”,是名詞。
師:請大家仔細讀第二自然段的例子,老師稍后會提出更高要求。
師:接下來,咱們開展“春聯(lián)里的對仗”小活動,邀請同學來為大家講解。
出示要求:(5分鐘)。
1.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文中剩余的春聯(lián)里的對仗規(guī)律。
2.選出一名同學為代表用簡潔的語言介紹其中一幅春聯(lián)里的對仗。
3.帶領全班同學誦讀這一春聯(lián),加深體會。
(男生讀上聯(lián),女生讀下聯(lián)。)。
師:咱們讀春聯(lián)要讀得抑揚頓挫,和諧動聽。
(生再讀)。
師:這幾位同學說得真不錯,老師再出幾幅,考考你們。
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暉。
神州有天皆麗日,祖國無處不春風。
春雨洗塵埃一片清新好風景,東風送和煦千株紅艷最芬芳。
師:你們太棒了!借著這股熱勁,咱們也學學古人,來對對對子。
師出示對子:
紅桃對()細雨對()藍天對()地北對()。
山美水美春光美對天新()氣象()。
師:其實,只要咱們留心,天地萬物都可以成對吟誦。
師:第二關———連對子。
師出示對子:千帆競發(fā),萬馬奔騰;六畜興旺,五谷豐登;國泰民安,人壽年豐。
(生搭配,并朗讀。1—4組讀上聯(lián),5—8組讀下聯(lián)。)。
師:只要掌握了春聯(lián)里對仗的小訣竅,這些對你們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生補充,并作說明。)。
師:看來大家的感受都不一樣,有人喜歡“落”,有人喜歡“潤”,這樣細心推敲,反復斟酌,用一個詞來概括,便是“揣摩”。好春聯(lián)是揣摩出來的。
師:祖國的語言有的無窮奧妙,如果我們下功夫背誦一批名聯(lián),更能幫我們感受其美。請大家把我們這節(jié)課學到的所有春聯(lián)再美美地朗讀出來。
“春聯(lián)薈萃”(生自由朗讀,指名讀)。
師:春聯(lián)不僅是語言藝術,還是書法藝術。你們看,用不同的字體書寫,給人的感受就不同。隸書厚重大氣,行書靈動優(yōu)美,草書狂放率性??磥恚郝?lián)的美,還有很多,值得我們仔細揣摩。
師:齊讀第4自然段。
三、鞏固練習。
生書寫自己喜歡的春聯(lián)。(右邊上聯(lián),左邊下聯(lián)。)。
四、課堂小結。
春聯(lián)可以說是我們國家特有的習俗,也可以說是我們的一種文化遺產?,F(xiàn)在很多人過年時喜歡買現(xiàn)成的春聯(lián),其實,這樣一來,春聯(lián)帶來的熱鬧氛圍就少了許多。希望大家以后能好好練習書法,自己寫春聯(lián),把這種文化傳承下去,發(fā)揚光大。
《楹聯(lián)叢話》《春聯(lián)瑣記》。
六、課后作業(yè)。
1.背誦課文中引用的五幅春聯(lián);再搜集兩三幅春聯(lián),交流。
2.完成《兩導兩練》相關習題。
七、板書設計。
春聯(lián)。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寫景物的記敘文。記敘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先總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著分述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異美景;最后作者抒發(fā)了對天山美景的贊美之情。
學情分析。
學生對天山不了解,只能通過圖片向學生展示天山優(yōu)美的景色,并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積累好詞好句。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借助字典,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
3、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資源:天山景色圖片。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痹娙斯P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自讀自悟:
1.我能把課文讀流利。
2.我能讀準下列詞語:
戈壁灘白緞山澗飛瀉洄水渦俯視五彩斑瀾。
飲馬無限生機白皚皚撐開枝丫馬蹄濺起。
重重疊疊幽靜縈繞五彩繽紛綿延矯健馬鞍。
3.我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4.我還知道作者是按什么方法來介紹天山哪些景物的。
三、合作、探究:
1、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2、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a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
b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寫的?
3、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主要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4、朗讀四自然段: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
四、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板書設計。
走進天山:雪峰溪流。
游覽的順序――再往前走:森林――感受大自然的美熱愛祖國壯麗河山。
再往前走:野花。
4七月的天山問題生成---------評價單。
小組姓名。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借助字典,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
3、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一、讀完下列各題的要求后再讀課文。
1.我能讀準下列詞語:
戈壁灘白緞山澗飛瀉洄水渦俯視五彩斑瀾。
飲馬無限生機白皚皚撐開枝丫馬蹄濺起。
重重疊疊幽靜縈繞五彩繽紛綿延矯健馬鞍2.
2.填空:
的雪峰()的秋天。
()的山澗()的日影。
()的水底()的森林。
3.我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4.我知道作者是按什么方法來介紹天山哪些景物的。
二、合作、探究:
1、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請把作者游覽的順序補充完整。
(1)進入天山――()――()。
(2)進入天山這一段依次寫了()、()和()的奇特景象。
2、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a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
b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寫的?
3、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主要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4、朗讀四自然段: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
三、遷移訓練:
1、雖然天山這時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個春天的花園能比得過這時天山的無邊繁華呢?
改成陳述句:
2、我在鄉(xiāng)村的山坡上,盡情地欣賞著鄉(xiāng)村恬靜美麗的晚景。
縮句。
四、拓展閱讀:
走進天山深處,山色逐漸變得,山形也變得。這里溪流變得緩慢,縈繞著每一個山腳。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相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馬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矯??;人浮在花海上,顯得格外精神。在馬山你用不著離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滿懷心愛的鮮花。
1、在文中橫線上填上恰當?shù)脑~語。
2、照樣子寫出描寫顏色的詞語。
五彩繽紛。
3、短文第一句話在文中是句。
4、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運用了手法。
評價。
知識鏈接:
天山:亞洲中部的大山系,橫貫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全長2500千米,寬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約5000米,最高峰托木爾峰海拔為7435.3米,峰頂白雪皚皚。天山博格達峰上的積雪終年不化,人們叫它“雪?!?。在博格達峰的山腰上,有一個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約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鏡子。潔白的雪峰,翠綠的云杉倒映湖中,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相傳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來到這里,王母娘娘就在這里設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稱“瑤池”?,F(xiàn)在這里已成為著名的旅游勝地。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讓學生經歷一個自讀自悟的過程,由一個畫面與文字不斷轉化,就是學生一個感情體驗由淺入深的過程。教學時,我讓學生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自主選擇感受最深的段落,抓住關鍵詞句默讀課文,勾畫圈點,然后通過放聲朗讀,讀出對天山的獨特感受。同時,將讀書與說話自然融合,說一說對讀的部分的感受。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不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理解。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就課文內容中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發(fā)表自己的理解,繪出最美的想象。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彰顯!
四年級語文七月的天山教學設計篇十七
1.認識8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
3.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預習要求]。
1.標注自然段,識記注音詞語。
2.朗讀課文,由慢到快,至少三遍。
3.畫出自己喜歡的詞句,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寫下批注。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師:在中國的西北有一個很大很大的地方,叫新疆;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條很大很大的山脈,叫天山。那里終年積雪,是個天然的避暑勝地。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七月的天山》(板書)。讓我們通過文字跟隨作者“騎馬上天山”,去感受一下七月天山的美麗景象。
(導入環(huán)節(jié)應盡量少繞彎子。前兩句的簡要介紹,意在集中注意。后兩句則提示學習的目標及途徑。)。
二、集中識字。
錦緞綿延縈繞矯健峭壁斷崖雪水清流五彩繽紛五彩斑斕飲馬溪邊。
高懸的山澗閃耀的銀鏈沖激的溪流細碎的日影。
(如何提高本環(huán)節(jié)的效率?精選詞語是關鍵。“錦”與“綿”形近音不同,“縈”與“矯”容易讀錯,“峭壁斷崖”“雪水清流”屬非常用詞語,“五彩繽紛”“五彩班斕”屬近義詞。以上詞語,如果沒讀錯的話,一讀而過。“飲”是非常見多音字,講解一下。后四個短詞的入選理由是因為詞語的“陌生感”或“畫面感”,其中“細碎的日影”引導學生想象一下。)。
三、整體感知。
師:自由讀課文,要求邊讀邊想象。留意作者的行蹤及看到的景物,并在文中作上記號。
(學生讀書5分鐘左右,教師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巡視學生的預習標注,進行整體了解及個別指導。)。
師:文中的哪些詞句提示了作者的行蹤?
生: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師隨機板書)。
師:在不同的地方,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生:水—樹—花。(根據(jù)學生回答,引導概括,隨機板書)。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七月的天山留給你怎樣的印象?
生1:美。
生2:幽靜。
生3:還有那么多的動物,充滿生機。
師:看圖的吧!
生4:很有大自然的氣息。
生5:文章中的天山在七月,可看著看著,總覺得好像在春天。那里的花,好漂亮哦!我真想去摘幾束。
師:很好!符合小女生的心理。呵呵!
(學習游記類文章的第一要點就是要知道作者“按照怎樣的順序寫了哪些景物”。通過若干游記文章的學習之后,這項學習內容應該逐漸成為學生能夠一望而知的東西。因此,本環(huán)節(jié)可走得稍快些。特別是不要在“水—樹—花”之類的細節(jié)處逗留,說白了,用其他詞語也未嘗不可。)。
四、品讀賞析。
師:默讀課文,畫出這些讓你產生美好感受的語句,并想想這些語句好在哪里?
生1:“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边@是個比喻句,我感覺很美。
師:“比喻句”就很美嗎?
生1:有點說不出來。反正一看到這個句子,第一感覺就是“好美啊”,我的腦海里很快就浮現(xiàn)出了天山的美麗。
師:呵呵!看來這個句子可真神奇。那就請你把這種美的感覺讀一讀!(生讀)。
生2:“這個時候,飲馬溪邊,你騎在馬上,可以俯視陽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斕的溪水和石子之間,魚群閃閃的鱗光映著雪水清流,給寂靜的天山增添了無限的生機?!标柟馍涞剿械臉幼游乙娺^,五彩繽紛的,很好看。再加上魚群的鱗光,很美!這個句子把天山的溪流描寫得很生動。
師:善于聯(lián)系生活經驗,真會讀書!
生3:“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這個句子很有神秘感,很有趣!
生4:我有補充。這個句子把塔松比作巨傘,很形象。還把千萬縷陽光透過葉間的美也寫進去了。
生5:“騎馬穿行林中,只聽見馬蹄濺起漫流在巖石上的水聲,使密林顯得更加幽靜?!弊x著這個句子,感覺這個地方非常安靜,特別是“只聽見”這三個字。
師:抓得很準!
生6:“這里溪流緩慢,縈繞著每一個山腳。”就這么短短的幾個字,讓我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這種景象:一條長長的帶子,在一座又一座山峰下環(huán)繞,感覺真是不錯!
師:你的想象真是太豐富了。真會讀書!你把“縈繞”都讀活了。
生7:“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边@里把野花分別比作錦緞、霞光和彩虹,還寫出了野花的特點,讓人感覺很美。
師:一連用了三個比喻,構成了一組排比句,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感受“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是一種怎樣的場面。(生齊讀)。
生8:“馬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矯健;人浮在花海上,顯得格外精神?!边@句話讓我感覺到了那里的花很美,那里的花就浮現(xiàn)在了我的眼前。
生9:我有補充。這句話讓我感到花很多,都能讓人浮在上面了!這才叫“花?!薄?BR> 師:馬矯健,人精神。用詞富于變化,值得學習。再讀!(生讀)。
生10:這個“拋”很有力,與前面的“飛瀉”相對應。
(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整個過程的展開遵循“順學而導”的原則,不放任,不拔高,有肯定,有指導。)。
五、語句積累。
師:將自己喜歡的語句改寫成“按內容填空的形式”抄一抄。如:。
(1)藍天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彩就像白緞上幾朵銀灰色的花。
(2)融化的雪水,從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下來,像千百條的銀鏈,在山腳下匯成的溪流,浪花往上,形成了千萬朵的白蓮。
……。
(做題的過程又是一次回味文本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