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孫子兵法的心得(優(yōu)秀19篇)

字號:

    總結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必備的一環(huán)。如何解決環(huán)境污染問題,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寬容是一種重要的品質,它能夠幫助我們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是學生們共同面臨的挑戰(zhàn)。下面是一些行業(yè)內的專家觀點和見解,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孫子兵法的心得篇一
    一本好書,會讓你感動,會讓你有空靈飄逸感,會讓你百看不厭,會讓你捧腹大笑閱讀作為人類的學習方式之一,自有書籍文字伊始,人類就在閱讀中傳承著文化,開啟心智。而一些經典名著的閱讀,更是人類思想文明的精華,值得后人去研究,發(fā)現。
    人們都說孫子留下的《孫子兵法》既是一部軍事中的經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輝的哲學著作,也是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貴的、獨一無二的遺產。孫子在書中揭示了許許多多的軍事規(guī)律,不僅受到了軍事學家的推崇備至,在經濟領域、領導、人生追求甚至家庭關系等方面,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孫子在兵法中貫穿了人在戰(zhàn)爭中的決定地位。提出了“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強調將帥在治理軍隊、領導部屬時要賞罰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嚴”是將帥必須具備的五種能力;“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將帥”,孫子十分重視將帥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因為他們能夠決定幾萬人的生死存亡。又比如說:“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作戰(zhàn)篇)這些強調的都是將帥的重要性。其實,對于士兵,也強調了他們的作用。
    僅僅是這一篇,就讓我明白了許多知識,由此,就可以看出孫子兵法的重要了。
    學習孫子兵法的心得篇二
    我們知道,中國歷來治國安邦有兩條主線,是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也就是剛柔相濟、恩威并用、寬嚴結合、文武雙管齊下。文的方面,長期以來是儒家的經典,有十三經;武的方面,有以《孫子兵法》為領頭的《武經七書》。在座的各位不管對《孫子兵法》是否了解,我覺得《孫子兵法》已經作為中國文化里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一種元素滲透到我們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當中。
    今天我主要講兩個問題:第一,我們必須持嚴肅態(tài)度,站在學術的立場,對《孫子兵法》這本書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也就是要知道《孫子兵法》是一本什么樣的書;第二,更為重要的,我們要知道《孫子兵法》究竟好在哪里,今天我們?yōu)槭裁催€要學習借鑒《孫子兵法》。
    曹操對《孫子兵法》有很高的評價,他說“吾觀兵書戰(zhàn)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這個“深”就是深刻、深邃、高明。唐太宗李世民對《孫子兵法》的評價也非常高,“朕觀諸兵法,無出孫武”。在西方,《孫子兵法》不僅僅是軍事教材,更是其他的競爭領域里包括商業(yè)運作、企業(yè)管理里面借鑒的圖書。
    第一,《孫子兵法》是競爭之道。只要有競爭的地方,有博弈的地方,《孫子兵法》必定都能發(fā)揮作用,提供借鑒。也就是說,雙方博弈的過程當中一定會有一勝一負,即使雙贏、多贏,也有贏面大小的問題,也就是說贏所占的比例問題?!秾O子兵法》的屬性就是講競爭,講戰(zhàn)前的戰(zhàn)略預測、戰(zhàn)略規(guī)劃、戰(zhàn)略分析,講戰(zhàn)爭實踐過程當中的基本手段與方法??偠灾?,是要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這是《孫子兵法》最根本的屬性。
    第二,《孫子兵法》是戰(zhàn)略之道。中國兵書非常多,為什么《孫子兵法》這么深入人心,成為所有軍事家、政治家和一般普通人所尊重的經典,重要原因之一是講戰(zhàn)略。戰(zhàn)略是宏觀的,是掌握全局的,是跨越時空界限的。我們好多兵書是講具體的戰(zhàn)術問題的,比如說火攻、水攻,隨著武器裝備的變化,你感覺到它已明顯過時,所謂時過境遷,現在誰也不會用馬拉的戰(zhàn)車到戰(zhàn)場上去。而戰(zhàn)略的本質是超越時空的,也就是說要解決的是一些戰(zhàn)略籌劃上的最核心的、最根本的問題。
    戰(zhàn)略,說白了就是在形勢混沌復雜、撲朔迷離的情況下,在多種選擇都存在的情況下,選擇一種成本最小、效益最大,同時具有可操作性的最佳的應對方略?!秾O子兵法》實際上要解決的就是戰(zhàn)略之道,無論是“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還是“上兵伐謀,其次伐交”,不論是“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這種最佳方略的選擇,還是“致人而不致于人”的那種主動權的把握問題都是戰(zhàn)略性的問題,解決本質性關鍵問題的戰(zhàn)略之道,這種東西永遠不會過時,永遠是超越時間長河的,也是超越單純的軍事領域的。
    第三,《孫子兵法》是將帥之道。在中國古代,大家都學兵書,漢朝做了規(guī)定,普通的軍官,也就是校級軍官,包括下面的尉官和普通的軍士,學《司馬法》,就是一般的軍人守則,什么時候該起床,怎么樣站崗,怎么樣出操,講的是這些問題。將帥才學《孫子兵法》,這兩者是要有區(qū)別的。如果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是“兵者詭道、兵不厭詐”之類的思想,道德就會沒有底線,游戲就會失去規(guī)則,那將是一個恐怖的世界。因此,我認為《孫子兵法》是將帥之道,是大將的一種運用手段,“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東西。
    學習孫子兵法的心得篇三
    假如,一生中只讀一本兵書,那這本書一定是誕生于25前的《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作者孫武是秦統(tǒng)一中國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的齊國出生,即今天的中國山東省人,一生多數時間服務于吳國。雖然過去了2500年,《孫子兵法》至今仍是全世界無論哪個國家的全體軍事院校學員必讀的一本書。閑話,一個洞見。通過《孫子兵法》在全世界的軍事院校中這必讀書,甚至是排名第一的必讀書這件事,證明了另一件事:偉大的思想不管歷經多少年,對世界都是重要的,是有現實中的指導意義和價值的。這也就是我為什么在讀過哲學史和多部西方哲學思想著作之后,又返回頭去,再讀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原因。對咱們中國人而言,孔子、老子和佛教思想早就在我們的骨子里根深蒂固,成為遺傳基因。無論我們怎么樣去否認、否定、批判、甚至去蔑視它們,這都無法改變我們中國人,無法改變中國的當下,以及可以預見的未來。
    言歸正傳。問題來了。抱著一種學習兵法,增長智慧,獲得取勝方法論的心態(tài)去學這本書,可這本《孫子兵法》所有的人都可以讀呀,滿大街都是賣這本書的,大伙兒都學了,不是秘籍呀?!那學了之后,到底誰能贏誰呀,誰能勝誰呀?以前是信息、知識不對稱時代,現在因互聯網,咱們獲取信息和知識如此容易,還學2500年前的《孫子兵法》到底有什么意義呢?撓著頭,放下厚重的戰(zhàn)爭史和偉大的哲學巨著《老子》,放下《論語》的學習筆記,抱著疑問,在路上開始了一場《孫子兵法》的學習之旅?,F在,分享一點膚淺的學習心得。
    學習孫子兵法的心得篇四
    《孫子兵法》不僅是最早的一部兵書,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中國兵學的最高成就。中國歷史上戰(zhàn)爭發(fā)生的次數之多、頻率之高,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據學者一些不完全的統(tǒng)計,在有文字記載的30中,發(fā)生的戰(zhàn)爭有3000多次,平均就是一年一次以上,兵書多就是因為戰(zhàn)爭多而附帶出來的,但是在這么多兵書里,《孫子兵法》是最好的。
    《孫子兵法》是具有世界意義和影響的一本書,是中國文化的一張名片。外國人對中國文化最重視的三本書是《易經》、《老子》、《孫子兵法》,《論語》還不在里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孫子兵法》是墻內開花墻外香,國外對它的重視甚至超過我們自己。把《孫子兵法》用于企業(yè)管理,也不是中國人先搞起來的,是日本的大橋武夫,當然這跟當時日本的環(huán)境有關系,二戰(zhàn)結束以后,大量的軍人復員了,重新進入社會,投入經濟復蘇的階段,這些軍人對兵法最熟悉,所以用兵法的原則指導企業(yè)管理和生產經營,這是很正常的,然后被我們出口轉內銷。西方的重要軍事學校有兩部書是一定要學的,一本是《孫子兵法》,一本是克勞塞維茨的《戰(zhàn)爭論》,這是基本的課程。他們在戰(zhàn)爭行動當中,也是經常借鑒《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講戰(zhàn)略思路,它對我們做任何的工作,其他各個領域都會起到作用。不說其他的,只說一條,《孫子兵法》里有一條原則,說軍隊在兵力的投入和使用過程當中要避免犯一個錯誤,就是“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到處要防備,就是兵力永遠不夠,所以孫子是關照全局的,更重要的是強調突出重點。不分主次輕重,眉毛胡子一把抓,西瓜芝麻隨地撿,那肯定完蛋。歷史上有一個政治家,大家都對他非常推崇,但是我認為他是有問題的,可以說是失敗的政治家,就是諸葛亮。他最大的問題是事無巨細,親力親為,一桿子插到底,連一個士兵犯錯誤打軍棍,50軍棍還是100軍棍還得自己過問,很顯然,諸葛亮有個毛病就是“簽字狂”,什么事情都要過問。原來應該是連長做的事情、營長做的事情,最多到團長這一級做的事情,結果這個總司令、丞相親力親為。54歲就掛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是他自己找的,累死的。
    當丞相要向誰學習?必須向陳平學習,他在漢惠帝的時候當丞相,當了丞相以后整天游手好閑、無所事事的樣子,讓皇帝看了很不爽,就問他,丞相,好像你什么事情都不干。他說我什么也不干,等于什么都在干,無為才能無不為,我這個丞相就有兩件事情要做的,一是輔佐你陛下,調理陰陽,二是教化萬民,也就是說建邦立國,教化為先。也就是說,這個丞相最多的事情也就是把司局級干部、部級干部召集起來,兩個月做一次輔導報告就完了,再講形勢,再講天上地下就可以了。他事情就做完了,他不管就是最大的管。后來我就想,為什么有的人當領導很瀟灑,有的領導當得疲于奔命、捉襟見肘、顧此失彼,就是工作思路的問題。所以,孫子說“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就是要抓大放小,突出重點。
    學習孫子兵法的心得篇五
    再讀《孫子兵法》,我又一次被深深震撼。這本中國最古老的兵書將古代戰(zhàn)爭的基本原則闡述得淋漓盡致,對戰(zhàn)前準備、用兵方法、策略應用、行軍原理都進行了詳細地說明。我曾三次品讀《孫子兵法》,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獲。
    第一次是我因為對兵法戰(zhàn)略感興趣。沖著《孫子兵法》“兵學圣典”的名頭,我花了兩天時間一口氣讀完了整本書?!氨撸瑖笫?,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睂O子站在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來定義戰(zhàn)爭,事無巨細地描述出了戰(zhàn)爭的幾個要素。書中最吸引我的是“詭道”。孫子所說的戰(zhàn)爭要“以實擊虛”“正合奇勝”令我十分著迷。我甚至覺得只要計謀用得好,就能達到以少勝多、反敗為勝的目的。
    第二次讀《孫子兵法》是在大學的選修課上。教員用了15個課時來講解《孫子兵法》。聽完他的講解,我忽然有了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原來《孫子兵法》說的是戰(zhàn)爭境界、戰(zhàn)爭藝術等大道,而不僅僅是表面上寫的計謀;計篇的“計”字也不是計謀而是計算。戰(zhàn)爭最重要的前提是“知己知彼”,通過計算雙方的優(yōu)勢劣勢,確保不打無把握之仗。戰(zhàn)爭的最高目標是“全勝”。對于一支軍隊或一名軍人來說,勝利是最高追求。孫子所說的“全勝”,不是所謂的“大獲全勝”,也不是“百戰(zhàn)百勝”,而是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
    最近我整理書架,突然發(fā)現《孫子兵法》上已經積了一層薄灰。我突然來了興趣,從書堆里把它抽出來,隨手翻了兩頁。不承想,一打開便一發(fā)不可收拾。整整兩個月,我每天都會認真品讀,仔細體會其中道理。我突然發(fā)現,《孫子兵法》其實還有一層更高的境界,它是一本講述“不戰(zhàn)之法”和“不敗之法”的書。為什么說它是“不戰(zhàn)之法”?書中多處提到戰(zhàn)爭不利的一面:國用不足、諸侯乘其弊而起……其實,這本指導戰(zhàn)爭的書并不建議輕易發(fā)動戰(zhàn)爭。為什么又說它是“不敗之法”?孫子說:“昔之善戰(zhàn)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本褪钦f我們追求的應該是不敗。為此,我們需要努力發(fā)展自己,打牢自身根基,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一本好書總是經得起人推敲和琢磨。在一遍又一遍反復研讀中,我的認識在不斷加深。我想,這正是閱讀的樂趣所在。
    學習孫子兵法的心得篇六
    “變篇”體現孫武高度的辯證法思想,與老子所提出“福禍雙倚”有異曲同工之妙,孫武認為用兵布陣需要達到見利思害、見害思利的境界、并根據不同的地形、敵情綜合考慮問題,采取靈活激動的戰(zhàn)術。
    本篇孫武指出九變之地利以及將帥之五危,用意是在強調洞察“利害”的重要性。即便身陷死地,只要用兵得當也有逆轉乾坤的可能,這也是我們常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即便是廉潔好名、溺愛子民的將領,也可能會被羞辱而喪失理智、會因民眾的煩擾無法抽身迎戰(zhàn),從而陷入戰(zhàn)爭的被動。所以“變篇”中一直貫穿著孫武臨危不亂、居安思危的軍事原則,它進一步完善和豐富將領備戰(zhàn)策略。
    經典佳句:“圍地則謀,死地則戰(zhàn)?!?BR>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害,雜于利而務可信也,雜于害而患可解也?!?BR>    “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學習孫子兵法的心得篇七
    “軍人,國家大事,生死之地,生存之道,一定要重視?!边@句話來自《孫子兵法》。《孫子兵法》為春秋時期孫吳所作,被譽為“軍事學經典”。唐王李世民說:“你看兵書,沒有孫吳?!彼上码娖鞴煞萦邢薰緞?chuàng)始人松下幸之助說:“《孫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一定要頂禮膜拜,認真背誦,靈活運用,公司才能發(fā)展?!北ň褪侵\略,謀略不是詭計,謀略是大謀略,大智慧?!秾O子兵法》在軍事、商業(yè)、經濟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孫子兵法》共有13篇文章,分為《孫子兵法》,《孫子兵法》,《始計篇》,《作戰(zhàn)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其中,我認為“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向善也是最重要的主導思想,是《孫子兵法》的靈魂和核心。
    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好人也是好人。這句話出現在《火攻篇》,意思是敵方軍隊在不使用武力的情況下,將失去作戰(zhàn)能力,使己方達到徹底勝利的目的。在孫子看來,“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是戰(zhàn)斗中最好的策略。俗話說:“三千個敵人受傷害,八百個敵人受傷害?!睉?zhàn)爭本身會傷害他人,訴諸武力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和損害。使用軍事威脅和經濟手段比使用武力更有利于我國。今天,大多數國家在遇到爭端時很少直接訴諸武力。歷史上很多戰(zhàn)役和戰(zhàn)斗都是如此。
    不使用武力,敵人的軍隊就會失去戰(zhàn)斗能力,使己方達到徹底勝利的目的。這只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字面意思。這句話的本意是用最少的成本,最少的時間,最少的精力得到最好的結果,從而獲得最大的收益。
    以上課為例。如果我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課,即使下課放學玩,也能從容應對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和考試,因為我已經吸收了老師上課說的每一句話。我只花了一點點時間,卻得到了最大的學習效果,就是“好人有好報”。相反,我上課不聽,就算我翻書補課,多花點功夫,也不能算是“好人”,違背了“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原則。這也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好人也是好人”的表現。
    “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以德報怨”這句話不僅在軍事上很有用,在商業(yè)、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很有用。正如皇家空軍元帥約翰斯勒所說,孫武的思想是驚人的。他稍微改了一些字。他的座右銘似乎是昨天才寫的。兵法不是詭計,而是大戰(zhàn)略大智慧。希望大家都能記住孫子的那句“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為善也是善”,用最少的時間,最少的成本,最少的精力,獲得最大的收益和最好的結果。
    學習孫子兵法的心得篇八
    放假前,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作業(yè)看《孫子兵法》。之前看過拼音版的《孫子兵法》。我或多或少知道一些知識,但是拼音版比較簡單,我們男生也不好奇。正好老師給了我們每個人一個少年版的《孫子兵法》。滿足了我的好奇心??戳诉@本書,很佩服孫子寫了這么好的古代兵法書。
    本書共分13個部分,包括第一計劃、作戰(zhàn)、求功、軍事形式等。每個部分都有原文、譯文和例子。讓我們看起來更容易理解,更有趣。而且每一個都那么精致。主要寫了一些歷史戰(zhàn)役,將軍們在什么情況下用什么樣的策略取得了勝利。首先,孫子從戰(zhàn)略的角度總結了九個不同作戰(zhàn)區(qū)域的基本特征,論證了它們對官兵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然后孫子推崇戰(zhàn)略進攻,主張深入敵國作戰(zhàn)。他認為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士兵服從命令,努力戰(zhàn)斗,就地解決部隊休整,勇敢無畏。然后,結合戰(zhàn)略突襲的特點,孫子重視維護軍隊的團結。
    “引起人而不引起人”。這句話不愧是《孫子兵法》中最高的,短短七個字就讓我體會到了學習的真正法寶。如果你在學習,別人來找你玩,你會怎么辦?想必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玩。這樣就不是“造成人而不造成人”。那么,什么是“引起人而不引起人”?比如你和朋友玩了很久,再玩就是瘋了,浪費時間。這時候可以靜心看書;朋友沒有玩伴,還會玩嗎?我只能回來學習。表面上看這是給朋友的好處,其實是給自己的好處?!瓤梢赃m量玩耍放松大腦,又可以及時學習,不浪費時間。
    《孫子兵法》不僅是一部軍事經典,也是一部輝煌的哲學著作,是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這本書里表現出來的足智多謀,愿意思考,急,守紀律,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能讓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取得好成績,讓我受益匪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學習孫子兵法的心得篇九
    《孫子兵法》經典語錄: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戰(zhàn)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殆。
    一是學習外軍作戰(zhàn)的基本知識。關于外軍作戰(zhàn)知識很多同志感到是“老虎吃刺猬無從下口”,其實不然,我在剛學這部分東西的時候也很難,但慢慢掌握了一些竅門。在學習的時候,一定不能孤立學。在軍事上,無論學什么,一定不能脫離地圖,也就是說任何一個軍事知識的學習,你都可以結合著地圖學習。這方面很多的軍事資料上都有,不脫離地圖的學習可以有效減少單純的理論學習,這對于提升效果有很多幫助。第二個在學習時候一定要結合戰(zhàn)例學習,譬如,現在很多理論都提到了“制信息權”這一概念,剛了解的時候,我覺得很深奧,但后來對科索沃、阿富汗、兩次車臣戰(zhàn)爭的學習后,對于制信息權這一基本作戰(zhàn)思路就非常清楚了。
    二是學習導彈武器的運用。關于導彈武器在實戰(zhàn)中的運用,在90年代末20世紀初幾場高技術戰(zhàn)爭中也有一些涉及。事實上,我們的導彈作戰(zhàn)模式有一些淵源,值得我們進行學習。特別是海灣戰(zhàn)爭中,伊拉克的導彈發(fā)揮作用并不大,核心的原因就是精度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反思,在我們運用導彈火力突擊、隱蔽偽裝等方面都會有一定的幫助。
    三是學習其他軍兵種的知識。封閉必然的結果就是落后。晚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帶來的傷害還在陣痛。因此,在學習上必須要走出去,學習其他軍兵種知識也是未來適應聯合作戰(zhàn)的基本需要,無論是指揮員還是戰(zhàn)斗員,單純掌握一門技能或者是一個崗位,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了,而且會阻礙作戰(zhàn)的行動。
    學習孫子兵法的心得篇十
    《孫子兵法》是一部經典的兵法著作,書中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他在后世被應用被實踐,并且讓實踐者獲得成功。
    在《孫子兵法》出現后的幾千年中,歷經了多少場戰(zhàn)爭,又有多少猛將銳兵借用《孫子兵法》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大獲全勝?!秾O子兵法》古人用之于戰(zhàn),現代人亦可用之,用之于生活。
    何為道?道乃明政。
    古時的戰(zhàn)爭需要人力,更需要人心。君主應當同民眾一樣有必勝的目標,有保家衛(wèi)國的理想,意志統(tǒng)一,共同生死。古之用兵需要有嚴明的政治,今之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身處和平年代,沒有戰(zhàn)爭,卻又災難。在大災大難面前,我們需要“道”的存在。這不禁又將我的記憶帶回那段痛苦的時光,那段自豪的時光。我們,經歷了雪災地震。但是種種不幸并沒有打到我們,我們的領導人和祖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抗災的場景令人感動。這樣的上下一心不就是兵法中“道”最好的體現嗎?或許那段往事不堪回首,但是那段往事讓人難忘。
    何為天,何為地?天乃天時,地乃地利。
    何為將?將乃明將。
    戰(zhàn)時擁有一個賢明的大將是福,現在擁有一個賢明的領導人同樣是福。我們同樣期盼自己的領導富有才華,賞罰有信,對下屬關愛有加;我們也同樣期待著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勇敢果斷受人尊重的領導。《孫子兵法》中的“將”告訴了我們領導之方,告訴了我們成功管理的方法。
    何為法?法乃軍法。
    古時戰(zhàn)爭中軍法嚴明是眾所周知的,只有擁有嚴明的紀律才會有嚴明的軍隊,只有嚴明的軍隊才會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古之軍法,現之律法。在現代這樣一個法治社會,我們需要懂法更需要守法。只有在有規(guī)有矩的社會中,我們才能夠自由發(fā)展,良好發(fā)展。試想一個沒有法律的國家將會是怎樣,那將會是沒有管制,沒有保護,沒有人權的混亂世界。
    《孫子兵法》是兵書,指導軍隊在戰(zhàn)爭中獲得勝利;也是生存指南之書,指引我們在生活中走向成功。
    學習孫子兵法的心得篇十一
    《孫子兵法》是從戰(zhàn)國時期起就風靡流傳的軍事著作,古今中外的軍事家們都使用其中論述的軍事理論來指導戰(zhàn)爭,而且,其中論述的基本理論和思想還被運用到了現代經營決策和社會管理方面。然而,這部著作者是誰呢?學術界議論紛紛,一種認為是春秋時期吳國的孫武所著,一種認為是孫臏整理而成,一種認為是戰(zhàn)國初年某位山林處士編寫,還有的.說是三國時代曹操編撰的。直到1972年4月間,在山東臨沂銀雀山發(fā)掘的兩座漢代墓葬中同時發(fā)現了用竹簡寫成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這樣,數百年的爭論方告結束,《孫子兵法》的作者被確認為春秋時期吳國的將軍孫武。
    學習孫子兵法的心得篇十二
    戰(zhàn)勝自我再選優(yōu)勢,我是個農民的兒子的“將”。企業(yè)家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從英雄式機會推動走向事業(yè)型專業(yè)化現代管理的戰(zhàn)略推動,由對抗性競爭轉向平臺競爭。在未來幾十年,中國企業(yè)的歷史使命將是商業(yè)理性啟蒙,即正是我們每個人骨子里的農民思想。在企業(yè)建立擁有獨立人格的商業(yè)文化,從依附于政權和土地的農民轉化為獨立人格的事業(yè)型專業(yè)商人、企業(yè)家。以人為本,在公司建立起對商業(yè)規(guī)律和基本原則?!靶乓詾檎妗钡奈幕?,是企業(yè)突破小農意識的起點和歸宿,不要把希望寄予某個領導的“悟道”,只有權謀的領導才能把精力放在悟道上。那些致力于優(yōu)秀、卓越、常青級企業(yè)的優(yōu)秀企業(yè)家,盡管企業(yè)現在規(guī)模不算大,則會把精力放在組織、文化與機制培育上。我們也不懷疑其中個別人能完成自我否定和超越,但整體而言,就目前企業(yè)所面臨的整體性“突破困境”而言已經不具備帶領這些企業(yè)再上一層樓的能力了,必須一代自有一代的使命,一代必須付出一代應當付出的代價。有十幾年至二十年現在代表的第一代企業(yè)家已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總算把企業(yè)帶到相當的高度,但我們前些企業(yè)所面臨的突破困境應由群體團隊出現第二代接班人來完成,我們應當懂得當前進的道路出現分叉的時候,決定勝敗的就完全不是能力而是更多的是我們的戰(zhàn)略選擇。我們選擇了什么就什么,因為當時我在中大讀第二期mba半開玩笑地講過,電話費越少,回家吃飯越多,生意越做越好,到現在看來續(xù)步要實現了。
    學習孫子兵法的心得篇十三
    在中國長遠的歷史中,不知發(fā)動了多少次戰(zhàn)爭。戰(zhàn)爭的代價是慘痛的,但人們在無數次的戰(zhàn)爭中,進行總結、吸取教訓,用智慧凝結成了一抹璀璨的光華——兵法。《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就是兩部家喻戶曉的兵書。
    《三十六計》這本書沒有確切的作者,也無法考證其確切的成書年代?!秾O子兵法》的作者孫武是春秋末期齊國人,全書約6000余字,共13篇。這本書把兩部兵書合二為一,不僅有原文、譯文,還有由來與戰(zhàn)例,讀完這本書還會對中國歷史有一定的了解。
    《三十六計》正如書名一樣,一共有三十六條計策,每一計都有它的`特色,前三十計每一計都被歸納為一個成語,每一計都包含了非凡的意義。書中不僅有敵我之間的爾虞我詐,還有復雜的心理戰(zhàn),也就是說“三十六計”可以運用在任何地方。與《孫子兵法》相比,《三十六計》是站在了客觀的角度,是對戰(zhàn)爭中的必要因素的分析。
    《孫子兵法》主張先發(fā)制人、主動出擊,它的精華所在是孫子“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的思想。從古至今,兵將們都對它抱有一致好評。18世紀后,它還被譯成英、法、德、俄、朝、日、等數十種語言,從我國戰(zhàn)爭的精華轉變成了世界文化寶庫的一顆明星。
    我認為,不論哪部兵書,都是講述了用兵之道,而更深一層卻是一種對戰(zhàn)爭的諷刺,我想,不論是孫子與那另外一位不知名的人,都是厭惡戰(zhàn)爭的吧!現在,兵法既會用于戰(zhàn)爭,也會用來警示人類,戰(zhàn)爭帶來的慘痛代價。如果我是作者,我寧愿讓它們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也不愿讓它們在血腥殘忍的戰(zhàn)爭中派上用場,我也希望戰(zhàn)爭不再是現實,而是一段記憶。
    希望大家能喜歡上這本書,從這本書中獲得知識,將來回報社會。
    學習孫子兵法的心得篇十四
    《孫子兵法》是我國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書。也是世界三大兵書之一。話說當年拿破侖都買過。
    我在看完一堆歷史書后,聽說古代好多名將都是讀過這書的。于是也慕名而來,忍不住要一睹它的風采。
    看完之后唯一的感覺就是精彩……難怪從戰(zhàn)國時期起就開始風靡流傳。里面講了許多諸如:打仗的必備條件,通過所具備的因素就可知雙方的勝負幾率。還有各種戰(zhàn)斗隊形,戰(zhàn)斗謀略。讓我記憶最深的是本書開頭所說的戰(zhàn)斗的五個方面: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看起來還不是很明白,那我來解釋一下:第一個,道,就是君主和民眾目標,意志統(tǒng)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會懼怕危險。天,指的是晝夜、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勢的高低,路程的遠近,地勢的險要、平坦與否,戰(zhàn)場的寬闊、狹窄,是生地還是死的等地理條件。
    將,指將領足智多謀,賞罰有信,對部下真心關愛,勇敢果斷,軍紀嚴明。法,指組織結構,責權劃分,人員編制,管理制度,資源保障,物資調配。這五個方面是非常關鍵的,因此如果哪個將領能夠真正領會,他就會成為一個成功的將領。這五點何其重要,我細細讀了很多遍,都覺得句句在理。
    另一部分要說是隊形了,不同的戰(zhàn)斗,從地勢考慮,就必須選擇不同的.隊形。一般是幾人一組,有攻有防。地形寬廣的時候每組人要多一些,地域狹窄時就要相對減少,因為這樣活動起來方便靈活。我聽過一個叫俞大遒的將領,運用這種隊形就用得非常到位。前面一排手持盾牌,后面兩人一排,持不同的武器攻打。這樣既保護了本隊的人,又能有效消滅敵人。聽說有一場戰(zhàn)役,運用這種隊形,取得了驚人的成果:幾百個人攻打幾千人,不但把敵方殺得片甲不留,自己這一方居然只有一兩個士兵輕度受了點皮外傷。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還有一些便是怎么樣才能壯大隊伍,獲得民心。這里還要講求一些美德,不如不能殺投降的人。其次用武力解決還不是個好辦法,最好能夠通過談判解決,減少傷亡。更高難度的是,還可以把敵軍歸為自己的隊伍??傊?,除非萬不得已,不要用戰(zhàn)斗來解決問題,因為必盡戰(zhàn)斗的成本太高了,長期戰(zhàn)斗,會變的貧困。
    《孫子兵法》讓我不得不驚嘆于古人的智慧,他們的作戰(zhàn)技巧,讓我們現代人都為之嘆服。再那么一個兵荒馬亂時代,能寫出這樣一部巨作,實屬軍事天才!
    學習孫子兵法的心得篇十五
    企業(yè)同心之道,孫子兵法關于謀道,從兵法思想出發(fā)用于管理,已講了些內容:從企業(yè)精神上講;從企業(yè)治眾講;從經營觀念講;從謀改革之道上講等等。我們理解此話已完了,但繼而一想還要聯想一則:如何謀道,從企業(yè)領導角度去分析,最起碼有三點值得注意的:一是正確的“道”上要多方地、反復地聽取下面意見得來的.多番議論或方案,對經營觀做出最后取舍的;二是“上”要虛心地、不擺架子地聽取下面的意見,盡管提意見者一個小員工;三是“上”也要善于集中在多方聽取意見后,該決斷時要敢于拍板作決斷。這一切也就是孫武所說的“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的真諦的所在。如何謀道,上下同意謀道;上下同意欲謀道”這個是思想已被一些企業(yè)家運用了。日本經營家大橋武夫就把兵法中“上下同欲”這個思想移花接木地用到他經營東洋精密公司上來,作為該公司的經營方針而獲得成功。
    學習孫子兵法的心得篇十六
    《孫子兵法》在《火攻》中道出了火攻與水攻的方法,介紹了各種要素。返回去看當年曹操火燒烏巢,陸遜火燒七百里連營,薛仁貴火燒兗州,朱元璋火燒陳友諒等無數經典火攻取勝戰(zhàn)役中,各指揮官們利用的要素,無不印證了孫子兵法火攻里的方法。
    實施火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發(fā)火有時,起火有日”,指揮官想要發(fā)動火攻,也不是隨便就能發(fā)動的。首先要有膽識,其次要會觀察敵軍,觀察天氣的變化,比如:指揮官是否具有“智,信,仁,勇,嚴”五種素質;是否充分了解敵人內部情況;火攻前天氣是否合適,月是否在“箕,壁,翼,軫”,這些要素全部齊備,火攻才能成功?;鸸ヒ坏┦?,勢必導致我方損兵折將,戰(zhàn)爭失敗,乃至亡國,當年后梁大將王琳火攻反燒到自己戰(zhàn)船,導致戰(zhàn)敗,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贝蛘淌菦Q定國家命運,人民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以不小心謹慎。不論是戰(zhàn)略部署,亦或是戰(zhàn)役的.作戰(zhàn)方法,都必須抱著“慎戰(zhàn)”的思想,作戰(zhàn)不可以對敵人有絲毫的輕視,為什么史上那么多的“驕兵必敗”的例子?因為“驕”即認為自己完美無暇,沒有任何漏洞,無懈可擊,而忽視了自己的弱點與缺陷。殊不知要想做到真正的無懈可擊,就必須認真分析自我弱點,不足,并做出各種應對突發(fā)情況的方案。不只戰(zhàn)爭,生活中也一樣,如果我們輕視競爭對手,或者輕視面臨的問題,想要“戰(zhàn)勝”基本不可能。
    作戰(zhàn)不但要“慎戰(zhàn)”,亦要隨機應變,不能死搬兵書,就像生活中做事不可能有任何人或書籍告訴你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和對策,所以在做事前,一定先分析好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種因素,并在接下來做事的過程中,遇到意想不到因素時,不慌亂,沉著冷靜,將問題清晰地分析清楚,才有可能解決各種難題。
    最后,孫子強調:“主不可以怒而興兵,將不可以慍而致戰(zhàn)。合乎于利而動,不合乎于利而止?!毕癞斈瓿淹跞滩蛔∽约阂粫r欲望與憤怒而招致國家受損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戰(zhàn)爭不是目的,而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手段,戰(zhàn)前定要慎之又慎,不能輕啟戰(zhàn)端,開戰(zhàn)前必要做好萬全的準備,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因一時沖動造成難以挽救的后果才是最重要的。一味比長短,爭高低,在情急之下,往往會喪失理智。善于把自我優(yōu)勢最大化的發(fā)揮,利用,保存自我實力,不做無謂犧牲才是明智之舉。只有平心靜氣的看待問題,才能從長遠角度考慮問題。雖然控制自己的情緒并不容易,但是遇事冷靜分析問題,一定能逐漸控制自己的情緒,才會有更多精力處理更重要的事情。
    雖然做到沉穩(wěn)冷靜,機制靈活,情緒控制是極其困難的事情,但如果總能事前勤加思考,事后多加反思,不論是否修煉到這種地步,總歸還是會“八九不離十”吧。
    學習孫子兵法的心得篇十七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zhàn)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zhàn)者,勝于易勝者也。故善戰(zhàn)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zhàn)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
    意思就是:
    預見勝利不超過一般人的見識,算不上最高明;通過激烈交戰(zhàn)而取得勝利,世人普遍稱贊,也不能算是最高明的。這就像舉起秋毫算不上大力士,看得清日月算不上明眼人,聽得見雷響算不上耳聰一樣。古代所謂善于打仗者,都是指那些在容易取勝的條件下戰(zhàn)勝敵人的人。所以,那是善于打仗的人雖打了勝仗,卻沒有智謀的名聲,也沒有勇猛的武功。之所以他們取勝又不出現任何差錯,原因在于措施是放在必勝的基礎上的,是戰(zhàn)勝那些已處于失敗地位的敵人。
    孫子在《軍形篇》中對于戰(zhàn)爭中的攻守與勝負曾作出精彩的論述:采取防御能保護自己,但要取勝還要看面對的是什么樣的敵人,即“可勝在敵”。防御只是自保的作戰(zhàn)形式,要取勝就要進攻,所謂“可勝者攻也”。那么,怎么進攻呢?孫子在次提出了“勝于易勝”的觀點。
    他說,能正確預見到戰(zhàn)爭的勝利,能夠打勝仗,這當然也是好的,但不能算最好的。
    孫子心目中的“善戰(zhàn)者”,是“勝于易勝”。就是說,要對容易取勝的敵人和在敵人容易被戰(zhàn)勝的時刻取勝,也就是說,要在完全有把握取得“全勝”的情況下取勝,才真正是“善戰(zhàn)者”。
    勝于難勝,其智易彰,其名易揚,也容易得到世人的喝彩。
    但孫子的見解卻高人一籌。他認為“無智名、無勇功”的“勝于易勝”才是善戰(zhàn)者,才是應該倡導的。
    因為這樣的“善戰(zhàn)者”,事先已有周密的考慮,正確的判斷,妥善的部署,正確的措施,所以他的`勝利看起來容易,其實這種表面未見智勇的易勝者,恰恰是智勇超群,是大智大勇。
    1947年3月,蔣介石調集胡宗南集團共34個旅25萬人,向我陜甘寧邊區(qū)發(fā)動重點進攻,企圖消滅我中央機關和西北野戰(zhàn)軍。
    當時,我軍只有2萬余人,面對強敵,我軍在毛澤東、彭德懷的指揮下,采用“蘑菇戰(zhàn)術”,使敵疲于奔命,我軍再集中兵力,“勝于易勝”,各個殲滅。
    首戰(zhàn)青化砭。我軍以一個營的兵力誘敵北上安塞,等敵主力向安塞追擊后,我軍集中6個旅在青化砭設下包圍圈,僅用一個多小時,將敵三十一旅殲滅。
    次戰(zhàn)羊馬河。胡宗南發(fā)現三十一旅被殲,急忙令主力由安塞掉頭東進。我軍主力向西轉移至蟠龍修整,僅以一個旅兵力牽制敵人在陜北高原兜圈子,15天內武裝游擊200公里,把肥的拖瘦,瘦的拖垮。我軍見戰(zhàn)機來臨,以2個旅阻敵9個旅,集中4個旅的兵力,在羊馬河一帶將敵第一三五旅一舉殲滅。三戰(zhàn)蟠龍鎮(zhèn)。羊馬河之戰(zhàn)后,胡宗南誤以為我軍準備東渡黃河,率軍北犯綏德。我軍又以小部分兵力誘敵北進,乘蟠龍鎮(zhèn)守敵孤立無援之時,集中4個旅圍攻蟠龍鎮(zhèn),全殲守敵第一六七旅。
    陜北“三戰(zhàn)三捷”。面對數倍于己的敵軍,我軍采用聲東擊西戰(zhàn)術,巧妙調動敵人,然后集中兵力,勝于易勝者,在局部上各個擊破,共殲敵1.4萬余人,粉碎了蔣介石對解放區(qū)的重點進攻。
    這次勝利還告訴我們,在運用“勝于易勝”謀略時,要把握兩點:
    一是選用適當戰(zhàn)術,造成易勝之敵。胡宗南進攻陜北時,氣勢洶洶,兵力集中。我軍利用敵氣盛驕狂、急于決戰(zhàn)的心理,以小部兵力示弱誘敵,調虎離山,而后在青化砭一舉殲敵一部。次戰(zhàn),我軍先是聲東擊西,指揮敵軍大游行,爾后在羊馬河捕捉住殲敵戰(zhàn)機。所以殲敵戰(zhàn)術要根據敵情、我情、天時、地利等條件靈活運用。
    二是選準易勝的對手。所謂易勝之敵,一般是指疲勞、饑餓、驕狂、孤立之戰(zhàn),但還要具體比較,在易勝者中選擇更弱者。陜北三戰(zhàn),我都以數倍于敵兵力殲敵一個旅,每戰(zhàn)選擇的都是孤立之敵,我有絕對把握一舉全殲。
    可見,我軍在運用“勝于易勝”謀略時,已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勝于易勝”在戰(zhàn)場上被兵家推為制勝之要,而在經濟領域,如果能巧妙運用這一謀略,也同樣能大獲成功。
    香港頭號船王華人包玉剛,1956年他只有一艘商船。
    次年,埃以戰(zhàn)爭爆發(fā),由于蘇伊士運河關閉,造成貨物積壓,別人勸他趁此良機大撈一把,但包玉剛仔細分析了形勢,為了避免與西方船主直接競爭,把船運事業(yè)仍然放在東南亞的貨運上。
    結果,埃以休戰(zhàn)后,西方大批商船無事可干,還要花大量費用進行維修。相反,由于包玉剛立足于東南亞,占有天時地利,很快成為世界船王。
    善于選擇一個“勝于易勝”的目標,避開強勁有力的對手,是包玉剛成功的主要原因。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也有不少中小企業(yè),從小處著手,選擇一條“人無我有”“勝于易勝”的經營之道,拾遺補缺,而使事業(yè)得到發(fā)展。
    有一位西歐地毯商人,來到阿拉伯國家后,發(fā)現許多虔誠的穆斯林教徒每日都要定時祈禱。
    他們在祈禱時,一定要跪拜于地毯上,且無論何時何地都必須面向圣城麥加。根據這一個特點,這位商人將扁平的指南針巧妙地嵌在地毯上。
    指南針指的不是正南或正北,而是不論在哪里,都可以準確地指向麥加城。
    就因為這個小小的指南針,這種地毯一上市,就成了搶手貨。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意思是說:
    當我不可能戰(zhàn)勝敵人時,應進行防守,可能戰(zhàn)勝敵人時,應采取進攻。防守是由于取勝條件不足,進攻是由于取勝條件有余。善于防守的人,像藏于深不可知的地下一樣,使敵人無形可窺;善于進攻的人,像動作于高不可測的天上一樣,使敵人無從防備。因此,能夠既保全自己,而又取得完全的勝利。
    在這里,孫子明確地提出了攻與守的條件:“可勝”、“不可勝”??蓜賱t攻,不可勝則守,做到“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BR>    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自保而全勝”。
    在商戰(zhàn)中,如何才能做到“善守”“善攻”,就要求企業(yè)必須充分考慮自己在競爭中的地位與條件,并根據自己的優(yōu)勢與條件采取相應的攻守策略。
    一般說來,當企業(yè)處于市場主導者位置時,應采取積極的防御策略;當企業(yè)處于市場挑戰(zhàn)者位置時,應采取主動進攻策略。
    這篇文章進一步向我們闡述了如何取勝!
    上一篇文章是告訴我們“先為不可勝”,就是說我們要做到先不被別人打敗,這就叫取勝!
    這一篇文章是告訴我們“勝于易勝”,就是說,如果我們覺得時機成熟,那么我們必須要挑軟柿子捏!尋找到容易取勝的敵人或者是敵人在那個時機放松了警惕!
    這篇文章同時也從反面告訴我們,我們不僅要做到“勝于易勝”,同時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做到“先為不可勝”。
    學習孫子兵法的心得篇十八
    當今企業(yè),都提倡以人為本。孫子在兵法十三篇中貫穿了人在戰(zhàn)爭中的決定地位。在《始計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強調將帥在治理、領導部屬時要賞罰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嚴”是將帥必須具備的五種能力;“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將帥”,孫子十分重視將帥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這與現代企業(yè)視人力資源為企業(yè)的珍寶如出一轍。又如,“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作戰(zhàn)篇)這些強調的都是將帥的重要性。其實,對于士卒,也強調了其作用。“視卒如愛子”(地形篇)企業(yè)強調團隊合作,關愛員工,培養(yǎng)員工對企業(yè)的忠誠度和歸屬感也是必要的?!皩⒙犖嵊?,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逼髽I(yè)是一個團隊,團隊合作是企業(yè)興旺發(fā)達的重要因素,如果企業(yè)內部不能同心協(xié)力,必然使更多的資源浪費于內耗之中。
    其中將帥五德(智、信、仁、勇、嚴)較為全面的闡述了三軍將領應當具備的'五個基本素養(yǎng),應用到工作中,是非常值得借鑒學習。智,區(qū)域的管理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智慧,根據大區(qū)人員特點、區(qū)域特點,對競品在我占有市場競爭的防范,各地市、各客戶間利益糾葛的均衡,這些都需要我們運用智慧去妥善的處理。信,是做人之本,市場營銷更要以誠信為本,信譽和口碑在一個地區(qū)長期的發(fā)展中占據主要位置,價格劣勢只能給我們帶來短期的競爭壓力,而成功的打造出品牌信譽,人的信譽度,會帶給市場持久的商機。仁,帶兵打仗大將以為國盡忠之大仁大義統(tǒng)領三軍,在日常的工作中更需要經理以仁義長緬于懷,以獨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客戶和周圍的人。勇,兵勇則勢難當,士兵可以通過訓練布陣嚴謹整齊劃一,工作人員同樣可以通過適當的激勵政策產生昂揚的斗志,不斷創(chuàng)新,提升業(yè)績。嚴,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同樣公司管理必須以制度作為準繩,功有獎過有罰,要獎罰分明,讓制度與規(guī)定去規(guī)范人的行為,體現人的業(yè)績。
    《孫子兵法》只能多讀多思考,才能發(fā)覺其中無窮的智慧。書里表現出來的隨機應變、肯動腦筋、抓緊時間、遵守紀律等等都值得我們學習,能使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淺。
    學習孫子兵法的心得篇十九
    那一篇講的是蜀爭奪漢中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占據了荊州、益州,與占據黃河流域的曹操、占據江南的孫權構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勢。公元215年,曹操消滅了西北的馬超、韓遂勢力后,親率大軍進軍漢中的張魯,占據了漢中。漢中地處益州,曹操的進軍漢中,使劉備感到自我在四川的統(tǒng)治權及其穩(wěn)定性受到影響,而且,由于漢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于是,劉備爭奪漢中之戰(zhàn)發(fā)生了。劉備用“知迂直之計”轉敗為勝,迫使曹軍退出四川。
    我讀完十三篇之后,明白了打仗不僅僅要有兵力,還要有計策。
    《孫子兵法》說:“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蔽依斫饩褪且靼鬃晕覂?yōu)點是什么,缺點是什么,競爭謀個位置或者某個目標的優(yōu)勢是什么,劣勢是什么,你的同事中哪個最具有競爭力,對你最有威脅,他的長處是什么,不足是什么,然后衡量一下自我是繼續(xù)與他爭下去,還是另謀他就,還是韜光養(yǎng)晦,應對現實,調整為其他更實際的目標。
    《孫子兵法》說,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五大要素是: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就是道義,就是要堅持正義,做官要正直,這樣你才能在道義上占有優(yōu)勢,才能上上下下都支持你,天就是天時,你時機沒到,就不要急,就不要躍躍欲試,鋒芒畢露,欲速則不達,你時機到了,接把握住機會,略做努力,一切水到渠成;地就是地利,位置與位置是不一樣的,你在有利的位置上爭取下一個目標就有利的多,反之則很吃力或者根本沒有期望;將就是自身的潛力,沒有潛力再好的天時地利也只能白白浪費;法則是工作方法,如何團結同事,加強群眾基礎。
    《孫子兵法》說:“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惫ぷ髦幸惨`活機動,善于創(chuàng)新,善于思考。
    《孫子兵法》說,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和同事之間相處,要靠自我的品德讓別人信服自我,而不是靠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甚至靠高壓政策更不可取。
    《孫子兵法》說:“主不能夠怒而興師,將不能夠慍而致戰(zhàn)。怒可復喜,慍可復悅,亡國不能夠復存,死者不能夠復生?!惫ぷ髦斜仨氁婆胂虢洺T诠ぷ鞔笈?,真就應好好改改了,因為怒而興師最后失敗的例子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