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要符合教學大綱和教育部門的相關要求,確保教學活動的科學性和合法性。教案應該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以方便教師進行教學實施。教案的編寫和修改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以下是一些經驗總結和教訓教材供您參考借鑒。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演唱歌曲等音樂活動,學生能對歌曲《美麗的夏牧場》產生學習興趣,并在表演中鍛煉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
過程與方法:
在聆聽、學唱、創(chuàng)編表現(xiàn)等音樂活動中感受歌曲內容及旋律的美及x疆少數民族音樂文化。
知識與技能:
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鈴鼓伴奏,設計不同演唱形式表現(xiàn)歌曲。
教學重點:
準確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美麗的夏牧場》。
教學難點:
有表現(xiàn)力地演唱、創(chuàng)編表現(xiàn)歌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硪欢我魳?,請同學們認真聆聽,猜一猜這是哪個民族的音樂?!?BR> 播放x疆音樂《掀起你的蓋頭來》,教師做幾個x疆的舞蹈動作,配合著音樂讓學生感受x疆音樂的特點。
學生聆聽觀看回答(x疆)。
師:“大家說的很對,剛才我們聽的是一段x疆音樂,x疆是一個很美的地方,同時它還是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除了大家知道的維吾爾族還有許多支系民族,如哈薩克族,白俄羅斯族等,但各民族的生活習慣及音樂、舞蹈等方面卻是相通的。x疆以天山為界分為南疆和北疆,今天我們要學的歌曲里唱的`夏牧場就位于南疆和北疆之間的恰布河旁。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音樂來領略夏牧場美麗的景色。
二、學唱歌曲。
1、初聽歌曲《美麗的夏牧場》。
師:說說夏牧場的景色是怎樣的?
學生聆聽回答。
師:大家有沒有聽清楚最后一句歌詞唱的是什么?(這是哈薩克放牧的好地方)這句話告訴我們這首歌曲歌唱的是哈薩克族美麗的夏牧場。哈薩克族生活在天山腳下,以游牧為生,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2、觀看視頻,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二
一、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七十二至七十三頁。
二.教學目標:
1、經歷設計編碼的過程,體會數字在表達、交流和傳遞信息中的作用。
2、能在具體情景中,了解一個“編碼”中某些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3、使學生體會數字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數字編碼的準確性和簡潔性,感受數字在交流和傳遞信息中的作用。
難點:深刻感受數字在交流和傳遞信息中的作用。
四.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匯報。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學準備。
全班報數并記在紙上。師抽查學號.
2、了解編碼。
師:在黑板上板書數字“1”,提問:看到了1,你先在腦海里想到了什么?(表示數量)誰是第一個發(fā)言?(表示順序)板書:110,你想到了什么?(報警電話)。
師:數字還可以告訴我們什么呢?你在哪里見過由數字組成的號碼?
師:課件出示數字組成的號碼.
這些信息是由數字組成的數表達的。指出:數字不僅可以表示數量和順序,還可以用來編碼。
師:你想知道這些數字編碼的秘密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數字組成的編碼是怎樣表達信息的。(板書課題:數字的用處)。
二新授明明想為六年級的每一個同學都編一個號碼,你能給他提些建議嗎?
2、出示一種編碼方式,以具體號碼為例,說明編碼方法,淘氣為全校。。。。。。(課件出示)。
師:你能看出淘氣編號的規(guī)則嗎?
(前4位是入學年份,接著兩位數字表示班級,再接著的兩位數字是學號,最后一位表示性別。)。
(1)師:按照這個規(guī)則,04072表示的是哪個同學?(入學的四班的學號是7的'女同學)。
(2)師:你能按照這個規(guī)則,寫出同桌的編號嗎?(學生同桌交流如果對了,互相握握手。)。
指名說自己編的編號,并解釋每個數字的含義。
小練習:能給一年級的學號為15的男同學編一個號嗎?
提問:為什么用2位數字表示班級、學號?
(一般每班學生不會少于10人多于100人)。
3、了解郵政編碼結構(打開書看72頁試一試2)。
(我國有30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
課件出示一封信,指名說郵政編碼所表示的含義。
師:你還知道哪些郵政編?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4、身份證編碼(數一數由幾位數組成18位)。
課件出示身份證編碼。
這是什么號碼?老師布置大家收集調查了一些身份證號碼,你調查的是誰的身份證號碼?身份證號碼的編排又有什么奧秘呢?從號碼中你能看出什么信息呢?在小組內交流,課前你了解到的關于身份證編碼的知識。
學生交流匯報,師課件出示身份證及各部分名稱。
(1)一張身份證上的知識還真多??!對身份證編碼的知識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表示羅馬數字中的10。
總結數字編碼的優(yōu)越性(簡明、科學、唯一)。
三、練習。
1、填空。
(2)、西西的爸爸的身份證號為610323196509232913,西西的爸爸出生在年__月__日.今年__周歲.
(3)、已知某酒店有8層,每層有18個房間,那么615房間為__層__號房間.
(4)、如果規(guī)定末尾“1”表示男生,“2”表示女生.980103322表示該同學是入學的一年級三班32號女同學,那么950304101表示。
2、運動員編號。
61030301082441。
610303196705110418。
610303194306162426。
610303196911152421。
4、譯碼表。四、作業(yè)。
給小區(qū)制作小郵箱。
陽光小區(qū)a棟樓有4個單元,每個單元有5層樓,每層樓有2戶居民,現(xiàn)在小區(qū)物業(yè)公司要為此小區(qū)居民配制郵箱,先請你為第3單元居民的郵箱制作編號。
五、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數字不但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事物的順序,它還可以用于編碼中,幫助我們表達和傳遞更多的信息,那誰能用一個詞語形容一個“數字”呢?既然數字這么神奇,希望同學們多觀察、多思考,更多地了解數字的奧秘吧!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三
新課程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數感是一種主動地、自覺地或自動化地理解數和運用數的態(tài)度與意識,是人的一種基本的數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就是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和理解現(xiàn)實問題,有意識地將現(xiàn)實問題與數量建立聯(lián)系。在本節(jié)課的實踐中,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已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主動地觀察分析生活現(xiàn)象,用數來表示身邊的事物,說說身邊的數,生活中用到的數,正是在與數的“對話、溝通、交流”中,學生的數感得以有效地發(fā)展。經歷過的各種事物、各種現(xiàn)象中的數;更有在菜場里、馬路上、超市里、體育運動中等各種生活經歷中感受過、觀察過的數,從而把課堂教學的觸角伸向現(xiàn)實生活中廣闊的世界,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無處不在,體會數在生活中的使用價值。
數是數學學習的基本內容,它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數可以用來表示一類集合的數量,可以用來表示一群事物的順序,可以用來表示測量的結果……特別地,在數字化的現(xiàn)代社會,數更是人們表達、交流和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大至國際間軍事情報、經濟信息、科技動態(tài)的密碼傳遞,中至電話號碼、郵政編碼、車輛牌號、身份證號的表示,小到學號、房間號,可以說數字無處不在。因此,教材安排了“數字的用處”,從另一角度讓學生了解數字在編碼中的應用,鼓勵學生運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進行交流,進一步認識數學應用的廣泛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幾樣活動,比如如果要為全校每個同學都編一個號碼,希望能從編碼中看出這個學生是哪年入學的,現(xiàn)在在哪個班,在班上的學號是什么和該同學的性別。編碼至少需要幾位數字?你能設計一個編號的方法嗎?比如:郵政編碼的相關知識,比如,在生活中尋找運用數字的例子,學生在活動中深切體悟到數字的魅力,感受到數字的實用性,從而激發(fā)學習數學的熱情。特別是在找生活中運用數字的例子這個活動中,學生積極性非常高,找到了許多生活中的實例,充分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四
p-71、72頁。
學情分析。
學生了解知識的特點。
學習目標。
1.經過設計編碼的過程,體會數字在表達、交流和信息傳遞中的作用。
2.了解數字在具體情景中所代表的意義。
導學策略。
導學法、嘗試法。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郵政編碼數據資料。
導學流程設計:
教師預設。
學生活動。
一、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
1、說說數據的作用。
學生討論數據。
2、提問:你在現(xiàn)實生活中哪些數據?舉例說明。
二、出示例子。
明明想為六年級的同學編一個號碼,請你說說編法。
(1)、小組討論。
(2)、說說小組討論的結果。
(3)、怎樣編碼較合理?
(4)、列舉生活中的`編碼。
(5)、教師小結。
三、試一試。
1、請同學們看第70頁第1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2、加深認識看第70頁第2小題的問題,請學生在書中完成題目。
四、實踐活動。
先小組自己討論交流。
再全班交流。
教師小結。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數字有什么作用?
六、作業(yè)。
請學生收集一些數字進行分析,并說說表示的意思。
學生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
學生說說數據。
學生討論例子。
同學們看第70頁第1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學生實踐活動。
先小組自己討論交流。
學生小結。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好。
教學心得體會:數學教學就應該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這樣學生更感興趣。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五
生:我在這里度過了童年的時光,我特別喜歡校園。
師:喜歡校園的哪些方面呢?
生:校園里綠化得很美,有很多果樹,還有四季常青的松柏樹,特別是夏天和秋天,校園里有各種鮮花。
生:我喜歡校園里很多體育設施。如:聯(lián)合器械架,攀登架,單、雙杠等等。我可愛在這兒活動了。
師:除了以上同學們說的喜歡校園的環(huán)境和設施,最讓你們留戀的是什么?
生:在校園里我們搞了許多有意義、有趣的活動,都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師:是的,我們都熱愛這座校園,在作文中就要表達出這種情感,也就是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板書:一、中心思想)。
師:我們描述校園必須按一定的順序,你們是怎么思考的?
生:我以進校的路線來寫校園的各個地方。如:進了校門走上甬道,來到操場,然后進入教學樓。
師:思路很清楚。
生:老師,我按校園的各個方面分類寫行嗎?
師:當然可以,你說說看。
生:我常常站在四樓窗口俯瞰校園。我按這樣的順序: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操場的景物和同學們活動的情況,再寫校園的花草樹木春夏秋冬都那么生機勃勃,有特色,最后寫我們的教室寬敞明亮及師生的關系。
師:很好,無論按怎樣的順序,都要注意各段之間的銜接。
(板書:二、敘述要有條理)。
師:文章的思路有了條理,是不是這些內容平均使用筆墨?還要考慮什么問題?
生:應該考慮詳寫和略寫的問題。
師:是的。文章中要有一兩處細致描寫,其它方面略寫,文章就既完整又詳細得當了。下面我們來共同研究一下詳寫部分。
生:重點描述的地方也要有一定的順序。
師:很好。首先要確定“立足點”,也就是觀察點,然后按方位描述景物,并在字里行間表達自己的情感。
現(xiàn)在每個同學練寫一個詳寫片斷。
〔板書:三、詳細描寫(重點段落)。
(一)確定立足點。
(二)按方位描述。
(三)表達真情實感〕。
生:寫片斷后談:我走出教學樓,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樓旁左側的參天的古槐。夏天,那茂密的枝葉遮住了陽光,我們在樹蔭下跳皮筋,做游戲。再往前走,有幾棵石榴樹,結的石榴又紅又大,真想摘下一個嘗嘗鮮。不,那是集體的財富。接待室的兩側的柿子樹更引人注目,在這金秋季節(jié),深綠色的葉子中透著紅,紅中閃著亮,遠遠看去像火焰一般。走近一看,一個個熟透的柿子,墜在樹上,把樹枝都壓彎了。這一棵棵高大的樹木,把我們的校園裝點得多美呀!
生:教學樓里有幾個專用教室,我特別喜歡四樓的計算機教室。這里全是先進設備。地上鋪著木紋地板革,看上去是那么柔和、舒服。抬頭望去,嗬,一盞盞圓形花紋吊燈,鑲嵌在屋頂。平視教室,數十臺中華學習機和“310”機整整齊齊地排成兩列長隊。瞧,正中的那臺就是我用的。雪白的外殼,紅色的鍵盤,打開顯示器發(fā)出了“嘟嘟”的響聲。在這里上課真是一種享受。
教師總結:幾位同學寫的內容都較具體。在完成全篇作文時,不僅寫景物,還要寫出人的生活,要有生活氣息。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六
本節(jié)課注重理解與運用。在學生了解、掌握了生活中一些編碼的知識之后,我進一步引導他們歸納編碼的好處以及編碼時要注意的問題,讓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為自己編個號碼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本課的一大特色,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字編碼知識給自己編號,學生得出了形式多樣的身份號碼。讓學生親身感受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協(xié)作中互補,感受到合作交流學習的重要,使學生用積極的情感來學習數學。
上完這節(jié)課,我感覺自己的進步很大,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的教學理念在逐漸更新,重新認識了“教”與“學”的關系。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一些讓我感到遺憾的地方,還需要學習。人文科學啟迪智慧,自然科學揭示真理。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現(xiàn)代信息時代也就是數字時代,用數字編碼是起點,要能適應日新月異的數字化時代,還需要引導學生進一步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七
學生通過“課前自己查閱資料,收集信息——課上互相交流、整理信息——感受數字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這樣的學習過程,充分的體會到數字在表達、交流和傳遞信息中的作用。
問題情景的引入出奇制勝,很能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在課程一開始,就直接設計了一個情景問題,給出一串看起來沒有任何聯(lián)系的數字230104,極大地激起學生們的好奇和疑惑,然后老師給予提示:“表示課本第23頁,01是第一行,04是第4個字,請快去找找看?!焙⒆觽兒芸煺页鍪恰皵怠?,接著孩子們非常急不可耐的找到后面三個字是“學是科學之首?!?,老師用這樣意想不到的方式和孩子們問好,極大地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接著;老師做了一個簡短的總結:“簡簡單單的一個數字,可以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數字是有限的,可是不同的數字排列卻是無限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從數字編碼的角度來研究“數字的用處”。緊接著老師又給出一串數字——我的身份證編碼,從而引發(fā)對身份證的.數碼編排的研究,對于學生來說,對老師的信息是非常感興趣的,這個時候老師又賣了一個關子:“這一串神奇的數字編碼,他包含了老師的很多秘密。快去找找,你能發(fā)現(xiàn)老師的哪些秘密?”因為課前學生們已經通過收集、查閱等方式掌握了關于身份證的一些信息,這時候都躍躍欲試,急于展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關注學生學習的方法,重視生生和師生之間的交流。從課前的猜謎語,到課上的回報交流中教師對學生的肯定性評價語言“你真是一個愛學習的孩子,你的學習方法真好!善于問問題的學生才是好學生?!敝袩o不滲透著過程與方法的教學。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交流,在交流中得到升華。
在感受和體會數字編碼在生活中的應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特別注重收集的是生活中孩子們特別熟悉的數字編碼,讓孩子真正體會到我們已經進入“數字化的時代”,數字在生活中確實“無處不在”,從而充分體現(xiàn)了數學要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這一理念。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八
1、本課的教學設計創(chuàng)造性、開放性地使用教材,充分發(fā)揮了信息技術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有效運用了課前收集資料、課中交流匯報和課后運用知識的多種學習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廣闊空間。課前我分小組給學生分配任務。學生分別從學號、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和其他編碼四個方面收集整理相關的資料。課堂匯報氣氛活躍,學生學到了許多與編碼有關的知識,感受到知識的趣味性和無限性。
2、教學體現(xiàn)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學生通過上網、走訪、咨詢、調查等方式收集到了許多編碼的知識。知道了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編碼,例如:圖書編碼、商品編碼、運動員號碼牌、門牌號碼、銀聯(lián)卡、積分卡等等。學生通過進一步的調查學習,還了解到不同的編碼表示的含義。例如,郵政編碼的六位數就代表著四級含義:前兩位表示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第三位表示郵區(qū)代號;第四位數表示市(縣)的編碼;最后兩位代表郵件投遞局所。電話號碼由區(qū)號和號碼組成。這些編碼都是廣泛存在于生活、為學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數學”一下子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使“數字與編碼”這一看似很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有趣。
3、本節(jié)課注重理解與運用。在學生了解、掌握了生活中一些編碼的知識之后,我進一步引導他們歸納編碼的好處以及編碼時要注意的問題,讓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為自己編個號碼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本課的一大特色,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字編碼知識給自己編號,學生得出了形式多樣的身份號碼。讓學生親身感受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協(xié)作中互補,感受到合作交流學習的重要,使學生用積極的情感來學習數學。
上完這節(jié)課,我感覺自己的進步很大,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的教學理念在逐漸更新,重新認識了“教”與“學”的關系。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一些讓我感到遺憾的地方,還需要學習。人文科學啟迪智慧,自然科學揭示真理。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現(xiàn)代信息時代也就是數字時代,用數字編碼是起點,要能適應日新月異的數字化時代,還需要引導學生進一步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九
教學目標:
1、經歷設計編碼的過程,體會數字在表達、交流和傳遞信息中的作用。2、能在具體情景中,了解一個“編碼”中某些數字所代表的意義。3、使學生體會數字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探索數字編碼的編排規(guī)則和方法,了解一個“編碼”中某些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教學難點:學會用數字編碼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研究方法: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匯報。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
1、師: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游戲放松放松好嗎?2、師:游戲做完了,老師有問題要問了,在以前的學習中,數字“1、2、3”可以表示什么?(數量、順序),在剛才的游戲中,數字“1、2、3”表達和傳遞的是什么?(信息)也就是說數字不僅可以表示數量和順序,還可以表達和傳遞信息。
二、探究新知。
活動一:編學號(6分鐘)。
1、師:老師報到哪位同學的名字,請你大聲回答“到”,好嗎?(叫2到3個后)問:如果不報姓名,還可以報什么?(座號、學號)。
2、師:課前老師已經要求大家向班主任和教導主任了解了自己的學號及其編排規(guī)則。(教師出示某個學生的學號:41531)這個學號是不是隨便編寫的?你能從這個學號中獲取什么信息?(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3、師:誰還有問題要提?
一個年級的人數超過100人,但比1000個人要少,所以學號用三個數字來表示。
用四位,還可以用幾位?那大家有沒有覺得這學號有不合理的地方?
師:誰來概括一下這個學號是按照什么規(guī)則編排的?至少各用幾個數字表示最合理?
師:根據這個編排規(guī)則,你的學號應該是多少?師:如果要求從學號中還能看出性別,你該怎么辦?師:同學們的辦法真多!
學生發(fā)言,如郵政編碼、汽車牌照、身份證、條形碼等等。
師:老師在課前也做了一些調查。還有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數字電視、數字圖書館都是利用數字編碼進行信息處理的高科技產品。
活動二:郵政編碼:(5分鐘)。
1、師:(出示課件)這是一個信封(出示),信封上“350708”是什么編碼?
生:郵政編碼。
根據學生的回答顯示:350708。
省市區(qū)投遞局。
2、師:郵政編碼就是按照這樣的規(guī)則編排的。不同的地區(qū),郵政編碼也不同。
師:最后兩位可能不同,為什么?
生:因為所在的投遞局不一樣。
3、對“郵政編碼”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活動三:身份證。(10分鐘)。
1、電腦出示:450221196304060046。
師:誰知道這是什么編碼?
2、各小組同學匯報了解有關身份證編碼知識,教師穿插提問,并板書。
450221196304060216。
地址碼出生日期碼順序碼校驗碼
前兩個數字表示省份。(如45代表廣西自治區(qū)。)為什么要用兩個數字?
第3、4位上的兩個數字表示所在的城市。(如02表示柳州市。)。
第5、6位上的兩個數字表示戶籍所在的縣(區(qū))。(如21表示柳江縣)。
第7—14位上的數字表示這個人的出生年、月、日。
師:提問:為什么1月用01表示而不直接用1呢?(0是占位)。
有了這個順序碼,即使是雙胞胎多胞胎,他們的編碼也是唯一的了。
身份證的最后一位數字是計算機根據前面17位數字按一定的公式自動生成的,叫做校驗碼。是用來識別身份證真?zhèn)蔚模荒苡?—9和字母x中的一個表示。
3、一張身份證編碼上的知識還真多??!還有人有疑問嗎?
有些身份證是15位,為什么會不同呢?不同在哪里?為什么要這樣?(電腦把多出的三位用不同顏色突出)。
450221196304060046。
身份證號碼要表達的'意思可以用文字表達嗎?那為什么還要用數碼來表示?
與學生共同探討,總結出編碼的優(yōu)越性和科學性。
師:這么幾個簡簡單單的數字就可以反映出一個人這么多的信息!它非常的簡明、科學,而且是唯一的,使用起來也方便,這也就是編碼的優(yōu)越性。(板書:簡明、科學、唯一)。
4、小練習:
現(xiàn)有一身份證號碼:450221621215312,請根據此號碼寫出該人出生年月日,性別。
45022119710726052345022119701124151x。
450221199505130123。
5、生問:我們說了這么多關于身份證的知識,那么身份證到底有什么用?
學生回答:如登機、出關、貸款、開戶、更改戶籍資料、修改密碼等等。
教育學生:身份證是我國目前唯一的法定個人身份證件,將來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不要隨意借給他人使用。
活動四:其他編碼(9分)。
師:你還想了解其他編碼呢?老師知道我班同學調查收集到了很到資料,大家都來共享他們的學習成果呢!好不好?(由學生上臺介紹其他編碼)。
1、房間編號。
2、電話號碼(特殊號碼)。
(1)電話號碼:722390213777257779。
局號網號。
(2)特殊的電話號碼:
1141101912212315。
查號報警急救火警交通事故消費者投訴。
3、汽車牌照。
4、條形碼——商品的“身份證”。條形碼有什么作用?
活動五:小小設計師(8分)。
師:數字編碼的作用可真大呀!你們知道的也可多了!那我們能不能自己來設計編碼呢?有信心嗎?好,下面我們將舉行“小小設計師”比賽。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十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不必面面俱到)。
課標中對本節(jié)內容的要求;本節(jié)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jié)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
本節(jié)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么學本節(jié)內容),不僅要思考其他內容對本節(jié)內容學習的幫助,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對學科體系的建立、其他學科內容學習的幫助;還應該思考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對學生學科能力甚至綜合素質的幫助,以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影響等。
五單元中的內容,隨著學生生活經驗的豐富、視野的不斷開闊以及所學知識的增加,教材安排了這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專題。這一專題不僅體現(xiàn)了所學知識的應用,同時滲透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并且有助于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逐步將學生的視野從自我世界、周圍環(huán)境引向現(xiàn)實社會、科學技術等更為廣闊的空間。
數是數學學習的基本內容,它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特別地,在數字化的現(xiàn)代社會,數更是人們表達、交流和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教材安排了“數字的用處”,從另一角度讓學生了解數字在編碼中的應用,鼓勵學生運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進行交流,進一步認識數學應用的廣泛性。
學情分析。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yè)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學生認知發(fā)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xiàn)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jié)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fā)展線,即從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基礎,經過哪幾個環(huán)節(jié),最終形成本節(jié)課要達到的知識。
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jié)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可能是知識基礎不足、舊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夠、思維方式變化等。
學生已有借助不同的數字對人或事物進行區(qū)別的經驗,如,運動會上對。
運動員編碼、學校生活中的班級號、每個人的學號、日常生活中的電話號碼等。教材首先設計了一個為六年級每名同學編一個號碼的活動,目的是說明數不僅可以用來表示數量和順序,還可以用來編碼區(qū)分事物。通過討論讓學生理解,編制號碼的規(guī)則與希望傳達的信息有關。本節(jié)課要關注的是:使學生體會到數字對于表達和交流信息的作用。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1.經歷設計編碼的過程,體會數字在表達、交流和傳遞信息中的作用。
2.能在具體情景中,了解一個“編號”中某些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3.通過學生收集的大量數據,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實際運用。
難點: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流程示意。
(按課時設計教學流程,教學流程應能清晰準確的表述本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核心活動內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簡單的環(huán)節(jié),而沒有環(huán)節(jié)實施的具體內容;還要避免把環(huán)節(jié)細化,一般來說,一節(jié)課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最好控制在4~6個之間,這樣比較有利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施。)。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十一
《數字的用處》是一節(jié)綜合實踐活動課,旨在通過學生的課前調查,課中的匯報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數字不僅可以表示數量和事物的順序,在數字化、信息化的今天,數字更是人們表達、交流和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時使學生了解數字在編碼中的應用,掌握數字編碼的編排規(guī)則,并鼓勵學生用數字表示和區(qū)分日常生活中的一事物,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在這節(jié)課中,教學的關鍵并不僅僅是讓學生體會數字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掌握編碼的編排規(guī)則和表達的含義,更應該培養(yǎng)學生能從數學的眼光,運用編碼的思想和方法解決生活中問題,體會到數字編碼的優(yōu)越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我有以下幾點體會:教材是落實教學目標,實現(xiàn)教學計劃的載體,也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學生進行學習探索活動的重要依據,因此,在把握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如何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創(chuàng)造性、開放性地使用教材顯得尤為重要,在設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來自生活中的問題,與生活緊緊相連,使學生沉浸在生活的數學中。學生在生活中了解到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由數字組成的號碼,例如:圖書編碼、商品編碼、運動員號碼、門牌號碼、銀行卡號、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等等,這些編碼都是廣泛存在于生活,為學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數學”一下子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使“數字與編碼”這一看似很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有趣。
二、合作學習在課堂上得到了很好得體現(xiàn)。
課前,我分小組給學生分配任務。學生分別從學號、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和其他編碼四個方面收集整理相關資料。課中,小組代表匯報完后,馬上就有同學站起來補充匯報。零零散散的知識在同學們的合作努力下變的條理清楚、概括完整。這樣通過相互補充、相互學習,感受到合作學習的重要,使學生能用積極的情感來學習數學。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到了許多與編碼有關的知識,感受到知識的趣味性。
三、讓學生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中應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數學思想方法是蘊含在知識的發(fā)展,應用過程中生成的,教學中我除了讓學生淺層感受編碼的魅力外,還注重了不同思想方法的滲透,編學號,給房間編碼的過程都體現(xiàn)了符號化的思想。學生在不斷地改進編碼過程中也概括出了編碼的優(yōu)點和方法。
本節(jié)課在提示課題后,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的情境,為全校每位同學都編一個號碼,你有哪些建議,學生獨立思考后,討論、交流,在學生相互評價中發(fā)現(xiàn)、找出了合理、科學的編碼,讓學生互相學習,觀察思考這個編碼傳遞了哪些信息,這些信息按什么順序排列,每個信息用幾個數字表示。在合作交流中找出編碼的一般規(guī)則,整個環(huán)節(jié)中,課堂上出現(xiàn)了“自主探究”,“同桌互助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學習活動方式。學生有了充分自由活動的時空,有了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他們大膽發(fā)表個人見解,在爭論中活躍了思維,在碰撞中發(fā)出朵朵智慧的火花,提升了學習的品質。
四、體現(xiàn)數學知識的應用,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
這一節(jié)課中,讓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事實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學生得到好數字編碼的一般原則和策略后,老師讓學生嘗試進行生活中一些問題的編碼,如給一年級新生編號碼,給運動員編碼,給郵箱編碼等活動,從身份證號碼的問題向類似的多個問題過渡,組織學生嘗試進行編排,引導學生自覺運用“簡潔、合理、唯一”對自己的編排進行監(jiān)控、評估、反思和優(yōu)化,感受數學知識的價值,讓學生更喜歡學習數學,增強學習數學的欲望。
五、個人猜想驗證,提升自學能力。
在解讀身份證號碼的編碼規(guī)則時,我先請學生在小組內比較收集到小組成員的身份證號碼,再大膽猜測每個數字可能會代表什么樣的信息,再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猜想,匯報交流后,課件展示身份證號碼的各部分名稱、含義、驗證自己剛才的猜想。就這樣,讓學生在探索中猜想,在猜想中驗證,他們的探索欲望得到了充分的釋放,也升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十二
指導預習:
1、學習“自讀提示”,了解學習該課的基本要求。
2、快速閱讀課文一遍,了解課文寫了那幾個方面的內容。
3、畫出課文的生字詞,借助工具書讀熟記牢。
檢查預習。
給下列紅色的字注音,并解釋詞語。
嵌
上乘()。
目不識?。?BR> 飽學之士:
不勝()枚()舉。
雅俗共賞。
渾()然天成。
無稽()之談:
新課研習:
1、背景說明導入,解題,了解“雜說”的含義。
(課文選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夢天集》,可見時代感較鮮明。在“科教興國”的今天,普及科學知識和強化科學精神是強國大計。本文講科學反迷信,批判了“占數術”,有十分現(xiàn)實的.意義。)。
(“雜”原意為“多種多樣”,此處可理解為“幾方面”,課文正是從三方面來說明的,正好對應。)。
2、講讀第一部分(第一段)。
學生熟讀,找出全文的關鍵詞“數字的身世……遺憾”;批注該段。
3、依據數字的“身世、情趣、遺憾”三方面,把第一部分后的課文劃分為三個部分。
4、講讀第二部分。
(1)齊讀課文。
(2)出示“數字發(fā)展過程”表,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詞句填空。
時間地點創(chuàng)造者稱謂主要內容。
40前地中海東岸腓尼基人字母表用字母代替數字。
前地中海周圍及歐亞非三洲古羅馬人羅馬記數法羅馬數字。
多年前印度印度人阿拉伯數字1、2、3、4、5、6、7、8、9、0。
7000~5000年前河南(半坡)中國人中國數字一、二、……十、百、千。
5、講讀第三部分。
大聲朗讀第三部分,畫出表現(xiàn)“數字的情趣”的句子。
討論:
(1)“數字的情趣”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
(易于記憶,便于交談;生活中給人無窮樂趣)。
(2)這部分用了那種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舉例子:使說明的問題--數字的情趣更加具體,有說服力)。
6、講讀第四部分。
朗讀,體會作者的用意。
討論:
(1)“數字的苦惱”是什么?
(被人為地賦予了一定含義,發(fā)展成為“占數術”)。
(2)作者寫這部分的用意何在?
(反對現(xiàn)代:數字“迷信,批判畸形的文化現(xiàn)象,體現(xiàn)強烈的科學精神。)。
(3)舉出一個”占數術“的新例子,并加以批判。
7、小結遷移。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十三
本文主要寫萊斯小姐要求全班來自三十二個國家的五十四個孩子介紹自己國家,從他們的介紹中反映了人們對平等、和平、發(fā)展的渴望。課文用兒童的視角觀察事物,語言樸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讀來真實可信,生動感人。
1、理解有關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故事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3、感受人們對平等、和平、發(fā)展的渴望。
1、引導學生從人物語言,舉止上去把握人物內在的精神世界,通過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通過相關資料的補充,擴展學生的認知,幫助學生理解“陽光下的皮膚”的含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熱愛和平,“地球是一個大家庭”的美好心靈。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渴望全世界人民團結、平時、互助的美好愿望。
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以達到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把握人物性格的目的。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世界地圖,學生搜集自己喜歡的國家的資料。
一、觀世界風光,談心中國家。
1、欣賞世界各國風光圖片,教師介紹。
2、學生解釋自己喜歡的國家。
3、總結“地球村”概念,引入新課。
二、交流預習,復述課文。
1、用一兩句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2、復述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和主要寫作手法。
三、模擬口語交際課堂,欣賞人物語言。
1、略讀課文,以“你覺得哪個孩子介紹得好,好在哪里?”為中心話題,展開交流。
本環(huán)節(jié)注意點:(1)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了解該國家的特點,并體會介紹者的心情。(2)教師隨學生交流出示不同國家的圖片,補充介紹。(3)從新加坡孩子和韓國孩子的談話中既要明白國家特點,也要明白口語交際中要有禮貌,要尊重他人。
2、精讀第十六至第二十自然段,以“南非孩子怎樣介紹他的國家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為話題,深化對“我們是一個大家庭”的理解。
本環(huán)節(jié)注意點:(1)引導學生理解種族歧視的具體情況,理解南非的現(xiàn)狀。(2)欣賞南非的優(yōu)美風光圖片和落后面貌圖片。(3)學生感情朗讀,體會人物情感。(4)補充介紹新南非。
3、用還原課堂的形式,教師飾演萊斯小姐,學生分為不同的角色,再現(xiàn)萊斯小姐和學生們對話的情景。
教師重點說出萊斯小姐的關于地球是一個大家庭的語言。
四、認識“陽光下的皮膚”,了解和平、平等的心愿。
1、交流“陽光下的皮膚”的含義,出示圖片,簡要了解為消除種族歧視做出努力的曼德拉等人的事跡。
2、重新認識“我們是一個大家庭的”的含義,由文章中的班級擴展到一個國家,再擴展到整個地球上的國家。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十四
1、有感情、熟練地朗讀課文。
2、理解故事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3、能夠感悟并有所啟示。理解一些重要語句的含義,感受愛國情。感受人們對同等、和平、發(fā)展的渴看。
:感受人們對同等、和平、發(fā)展的渴看。
1、自讀課文,把握文章的'更槪。
2、默讀課文,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
3、從每個孩子的先容中你知道了什么?
提出題目:從每個孩子的先容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說說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1、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的句子畫下來,感悟情感。
2、小組討論。(把自己的感受將給小組的同學聽,體會感受,)。
3、全班交流。
1、分角色朗讀,品味語言的魅力。
2、例如:“我”開始說:“我們的國莢冬很美”是很自豪的,而接著說“但還有很多題目,比如有xxxxxx、、”是很傷心的,“我真想狠狠揍他”是痛恨的,“我是黑皮膚,我也想像一切美麗的國家美麗的公民一樣,高昂著頭自由的生活”是渴看的、激昂的。
1、想想小朋友先容自己國家事的心情,指導感情朗讀。
2、討論能不能說所有人的皮膚都是“陽光皮膚”?
3、比較本課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由于雷隸熱愛世界和平的精神體會“我”的美好愿看。
21世紀50年代,海外學子不顧美、英等國政府的阻撓政策,義無反顧地掀起了回回新中國的浪潮;今天又有很多海外學子紛紛回來報效祖國。查閱這方面的材料,將感受最深的做成卡片,先容給同學。
明確:例如李四光、李忠堯、鄧稼先、郭永懷導彈、中近程導彈和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研制,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我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fā)展規(guī)則,發(fā)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tǒng)學等。這篇人物通訊記述了錢學森在取得學術上的輝煌成就后,毅然放棄國外優(yōu)裕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的艱苦歷程,表現(xiàn)了他眷戀祖國的赤子之心。
閱讀錢學森寫給人大常委會求救信,感受他對新中國的高度信任和報效祖國的急迫心情。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1996年8月,在第八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的開幕式上,一個中國男孩宣讀了他寫給聯(lián)合國秘書長的一封信:
“兩年多來,我們全家人沉醉在失往親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臨上飛機前對我和媽媽那深情的回眸。他對我說:‘孩子,等爸爸回來,一定送你一頂藍盔?!液蛬寢屜嗉s,等爸爸凱旋那天,我們要帶著最美的鮮花往迎接他。”
“后來,這頂藍盔回來了,但它是釘在爸爸的靈柩上回來的;我們捧著鮮花,接回來的卻是爸爸那覆蓋著國旗的遺體。我大聲呼喊:‘爸爸,我親愛的爸爸呀,我才只有11歲,需要您的愛,需要您那有力的大手,需要您那寬廣的肩膀……’但是,爸爸卻再也不會醒來,爸爸的嘴微張著,仿佛在呼喚什么。”
這個孩子叫雷棣,他的父親雷潤民——聯(lián)合國維和部隊的一名軍事觀察員,兩年前在中東執(zhí)行任務時犧牲了。得知父親犧牲的消息后,雷棣非常悲傷,發(fā)高燒一連幾天不退。媽媽看著沉默的兒子,忍著巨大的悲痛說:“記住,孩子,你爸爸是為維護和平犧牲的。他是保衛(wèi)世界和平的光榮戰(zhàn)士”雷棣一頭撲進媽媽的懷里,泣不成聲地說:“媽媽,我會記住的?!彼蛬寢尠寻职值墓腔液心没貋?,放在爸爸生前讀書的寫字臺上,那頂象征和平的藍盔擱置在骨灰盒上。書桌上照片里的爸爸一如往日,用平靜而深情的目光看著他。
從此,雷棣似乎一下子長大了。像很多孩子一樣,雷棣原來也很調皮。爸爸不在了,雷棣卻變得懂事了。晚上,他會靜靜為媽媽掖被角,看到媽媽不舒服,會再三叮囑媽媽往醫(yī)院。他非常關心國際政治,留意中心電視臺播放的國際新聞,特別是看到那些婦女兒童在戰(zhàn)亂中受傷害的情景,他情緒十分激動。他知道爸爸是為了保護這些婦女兒童犧牲的,他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的人民在飽受戰(zhàn)爭的苦難。他下決心要像爸爸那樣,熱愛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衛(wèi)和平。他還知道,要繼續(xù)爸爸的事業(yè),必須有豐富的知識,為此他發(fā)奮學習。他在數學競賽中取得了名次,他的作文獲得了獎、登了報,他利用業(yè)余時間通讀了《資治通鑒》《二十四史》。爸爸精通四種外語,所以能勝任聯(lián)合國復雜的維和工作。雷棣從小就留意學習外語,爸爸犧牲以后,他更加努力,初二時,英語已達到大學二年級的水平。
有一天,一位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教授在路上向雷棣問路,雷棣用熟練的英語為他指路。教授提出要到他家看看,雷棣和媽媽熱情地接待了他。雷棣還為客人演奏了肖邦的鋼琴曲。教授得知雷棣的父親在維和行動中犧牲了,對雷棣說:“我要邀請你往哥本哈根大學讀書,用度全部由我們支付?!崩组ζ届o地回答:“我爸爸對我說過,‘記住,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往贏得成功’。我要像爸爸那樣,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我會往哥本哈根,但我要憑自己的努力往?!苯淌诩訕O了,說:“你是一位優(yōu)秀的中國男孩,我相信今后會在中國駐丹麥大使館里見到你?!?BR> 雷棣正在長大,一個企盼為世界和平做貢獻的孩子正在奮發(fā)努力。雷棣??醋约洪L大以后像爸爸那樣優(yōu)秀,像媽媽那樣堅強。他說:“我一定要往完成爸爸未竟的事業(yè)?!?BR>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以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作為課堂的著眼點。運用工具書辨字正音,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理解文本注重個性化感知,做到說話有理有據,形成良好的表達習慣;課內閱讀向習作拓展,將閱讀學習恰當遷移,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合理表達。
2、過程與方法:授課時注意引導學生從人物語言,舉止上去把握人物內在的精神世界,通過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加深時課文的理解,品位語言魅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憑借具體語言材料,使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xiàn),認識到中日友好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重點難點:
反復誦讀,憑借具體語言材料,說說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教學方法:
放—收—幫—牽。
學法指導:
質疑互助式學習,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師: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講了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2、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聶將軍與孤女)。
3、師:聶將軍就是聶榮臻(師板書)。
(看書上圖)這位就是聶榮臻將軍。
4、交流搜集到的聶榮臻將軍的資料。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chuàng)建人和領導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5、介紹故事背景。
二、學習生詞,初讀課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習生詞。
(1)出示。
攻克譴責仇怨正義詞嚴感慨無辜寸草不恭泣不成聲。
干戈化玉帛兵戎相見。
(2)指名讀——齊讀。
(3)理解詞義:(按課文順序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攻克:攻下。
譴責:斥責;責備。
仇怨:仇恨;怨忿。
正義詞嚴:道理正當措辭嚴肅。
感慨:心靈因某種感觸而感慨。
無辜:清白無罪。
寸草不恭:書寫潦草有失恭敬。
泣不成聲:哭得發(fā)不出聲。形容十分悲傷。
干戈化玉帛:變戰(zhàn)爭為和平。
兵戎相見:指戰(zhàn)爭。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想想課文中哪幾幅畫面給你留下了印象?
4、生交流。
板書:戰(zhàn)士照料。
將軍照料。
送別孤女。
孤女感恩。
5、生默讀課文,根據小標題分段,并說說段義。
(生交流分段及段義)。
三、齊讀課文。
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四、作業(yè)。
讀熟課文,第三自然段讀五遍。(家作)。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十六
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反思生活,明辨是非曲直,培養(yǎng)學生的正義感,堅決抵制不良影響,向著正確的方向努力。
一、故事導入:這是發(fā)生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的真實故事。
二、漫談自尊自愛自重。
(1)什么是自尊?
自己尊重自己,知道有些事不能說,有些事不能做,有些事得忍,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2)什么是自愛?
(3)什么是自重?
3、相聲欣賞:《追星族》。
4、回顧一下:你的身邊還有哪些這個主題的反面例子?
5、聽聽故事:
6、生活還需要“自立自強”和“豁達樂觀”
7、學著做一個自尊自愛自重自強的人吧。
思考:現(xiàn)實生活中你如何點滴做起?學生談感想。
8、有哪些有關“自尊自愛自重”的名言可以來激勵我們?
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劉備。
征服自己的一切弱點,正是一個人偉大的起始——沈從文。
9、結束語:
青春就像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葉,冬天的紅梅,如果我們懂潔身自愛,珍惜把握今天的學習機會,一定能讓青春的花開得絢麗多彩;讓青春的雨下得瀟瀟灑灑;讓青春的`葉舞得輕盈;讓青春的紅梅開得正氣傲然?!白宰鹱詯邸笔俏覀儼囡L建設的內容之一。生活不僅需要“自尊自愛”,更需要我們“自立自強”“豁達樂觀”。只要我們能夠時刻反省自己,認清楚自己,找準自己的優(yōu)與劣,并嚴格要求,謙虛求學,那么所有的困難都會迎刃而解,而我們也將成為最終命運的主宰者!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十七
學生視角:
“草船”是什么樣的船?為什么文章中用了“借”箭?整個故事發(fā)生在原因、經過、結果怎樣?生動的情節(jié)吸引著學生學生邊讀邊思,激發(fā)著學生學習熱情。
難點:抓住課文內容,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教師思考:
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學《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jié)改寫的。記敘了孫劉聯(lián)合抗曹的過程中,諸葛亮與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周瑜的暗算,表現(xiàn)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知過人。文章內容情節(jié)生動曲折,人物形象鮮活,人物關系微妙,中心突出。教學中應把握好文章贊揚諸葛亮“神機妙算”的中心,結合學生對文章已有的認知基礎,課內外結合,長文短教。
重點:從“草船借箭”中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體會他的神機妙算。
設計特色:課內外結合,長文短教,讀中感悟。
信息資料:
1、師生共同閱讀《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內容資料。
2、查閱搜集介紹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關資料。
3、船模型及相關的演示材料。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理解諸葛亮之所能神機妙算使得借箭成功,是因為他具有知自己知彼、知天知地的杰出才能;認識諸葛亮識大體、顧大局的寬廣胸懷。
2、幫助學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3、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方法一:
理由:全文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fā)展順序進行敘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
程序:
一、提示課題,點出“借”字。
據課題:你認為文章應該寫些什么內容?哪個字是題目的中心詞?全文突出哪能個字?
二、理出脈絡,圍繞“借”字。
a“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b“借箭”的經過怎樣?
c“借箭”的結果如何?
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然后組織討論。并據以上問題給文章劃分段落。
三、掌握重點,突出“借”字。
“借箭”的經示是第三段(按三段分)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a、在借箭前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為什么強調不能讓周瑜知道?
b、等到什么時候才去開船借箭?為什么等到這個時候?
c、把船停在哪里?怎樣停的?為什么?
d、“借箭”時,諸葛亮表現(xiàn)怎樣?說明什么?
e、你認為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知天---預測準三天內必有大霧,回來時順風順水。
知地----大霧中能所船信在受箭最佳的地方。
知人------魯肅忠厚(保密備船)曹操多疑,不睹虛實,不敢輕意出擊。
表現(xiàn)了諸葛亮足智多謀、才華卓越。并通過周瑜與諸葛亮的語言、行動的對比,表現(xiàn)出諸葛亮顧全大局,豁達大度的風范,反襯出周瑜氣量狹窄,妒能忌賢,不顧抗曹大局,一心想刁難,加害諸葛亮的卑鄙行徑。
四、復述鞏固,抓住“借”字。
五、演讀欣賞,體會“借”字。
方法二:
理由:文章中心主要是贊揚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這是貫穿在文中的主要線索。
程序:
一、復習導入。
組織學生進行補題練習,
練習分清前因后果,訓練有條理地表達。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十八
活動目標:
1、理解、學習兒歌,初步感受兒歌的比喻手法。
2、根據生活經驗講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語言完整。
3、嘗試替換兒歌中的祝福語進行朗誦,表達自己對爸爸媽媽的感。
激之情。
活動準備:
1、幼兒課前了解爸爸媽媽的工作單位、愛好等一些情況。
2、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請小朋友向你身邊的朋友介紹一下你的爸爸媽媽,我們是干什么工作的?在家里都做哪些事情?個別介紹:誰愿意向全班的小朋友和老師介紹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教師小結:爸爸媽媽很愛我們,他們不怕辛苦,每天都為我們做很多事情。
2、小朋友你們愛不愛自己的爸爸媽媽?你想對爸爸媽媽說一句什么話?(鼓勵幼兒對爸爸媽媽說一句感謝或祝福的話)。
二、理解并學習兒歌。
1、有一首兒歌,說的就是小朋友祝福爸爸媽媽的話,兒歌的名字叫《愛的祝?!?,我們來聽聽。
2、教師朗誦兒歌,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么?兒歌里說了些什么?
3、放錄音,再次欣賞兒歌,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么?兒歌里把爸爸媽媽的愛比作什么?為什么?最后小朋友是怎么祝福爸爸媽媽的?(引導運用兒歌中的語言進行回答。)。
4、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學習朗誦兒歌。
5、教師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6、幼兒完整朗誦兒歌。
三、仿編兒歌。
1、除了祝爸爸媽媽快樂又健康,你還想祝他們什么呢?
2、根據幼兒的回答,替換祝福與并示范朗誦。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編兒歌。
3、帶領幼兒朗誦新編兒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十九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詞的基本含義。
2.學習用簡潔的對話來展開情節(jié)、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依據“由預習而提問——由提問而入文——隨精讀而深化”的教學程序,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以青年婦女為代表的老百姓對戰(zhàn)爭的痛恨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學重難點】。
課文中提到的“相片”的主要內容和代表意義,感受以青年婦女為代表的老百姓對戰(zhàn)爭的痛恨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課題辨析,背景滲透。
由“相片”做引線,展示抗戰(zhàn)時期的一組圖片,包括敵人封鎖中的村鎮(zhèn)、炮火轟炸后的城市、遭受屠殺的民眾、抗擊敵人的戰(zhàn)士、支援抗戰(zhàn)的民眾等。
學生談觀感。
生:抗日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二、檢查預習效果,了解學情。整體感知課文,交流質疑。
1.初讀課文,學生思考并交流:用上“我、年輕婦女、信、相片”說出本課的主要內容。
生:一位年輕婦女讓我給她的丈夫寫一封信,信中加了一張小小的照片。
2.小組交流預習中的問題,通過合作學習解決淺層次問題。歸納出不能自學解決的問題,全班交流問題,相機歸納。
師:有幾個小組談到了:崇高的心意的怎樣的?這三個小組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一個。
1)崇高的心意是怎樣的?為什么只有這種崇高的心意與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相當?
師:有一個組提到了良民證,它代表了什么,人民為什么如此恨它,要焚燒它?另一個組的問題和這個問題是相似的。歸納:
2)良民證代表了什么?人們?yōu)槭裁捶贌?
師:有一個組提到為什么要給他們寄這樣一張相片?為什么以相片為題?
還有一個問題,為什么信封信紙用起來是如此不方便,而又非用不可?
最后一個問題,為什么要非要用這張相片?
師:問題提出來了,要解決問題還要靠——。
生:讀書解決。
三、品讀課文,具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本情感。
1.以“這是一張_________的相片”為話題,“說話要有理有據”為發(fā)展語言的具體要求,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內容,并抓住重點句段,相機進行朗讀的指導。
本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注意點:
(1)要求學生給出一個概括性的結論,并“有理有據”地依托文本談出個性化的見解。
(2)抓住“良民證”“驗訖”等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充分聯(lián)系時代背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抓住重點的語段進行朗讀練習,通過資料補充、邊讀邊想等方式,指導學生把文本“讀明白”。
預設點:
多半是她們剪鞋樣或是糊窗戶剩下來的紙,親手折疊、裁剪成的??墒撬齻兛吹姆浅U滟F,非叫我使這個寫不可。
師:請同學們先想想:這是一封什么信?為什么要用特別的信封信紙,還要加上一張?zhí)貏e的相片,表達特別的心意。
師:哪里寫出了信封信紙的特別?
生:在第一段。
生讀。
師:還有哪里?
生:第二段也有。
生讀。
師:第一段中的抗屬是什么?
生:抗日戰(zhàn)士的家屬。
師:哪一句具體寫了信封信紙?
生:多半是她們剪鞋樣或是糊窗戶剩下來的紙,親手折疊、裁剪成的??墒撬齻兛吹姆浅U滟F,非叫我使這個寫不可。
師:為什么非用這個寫不可?
不用這種紙行不行?再讀讀第二自然段。
生讀。
師:為什么用這個不可啊?
生:是因為她們看的非常珍貴,非叫我使這個寫不可。
師:這個問題明白了?只有用這樣的信封信紙才能表達他們的心意。
預設點:
驗訖。
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為什么這樣一個活潑好笑的人,照出相來,竟這么呆板陰沉!我說:“這相片照的不像!
那是敵人在的時候照的,心里害怕得不行,哪里還顧得笑!那時候,幾千幾萬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里揀不出一個有笑模樣的來!
她這是從敵人的“良民證”上撕下來的相片。敵人敗退了,老百姓焚燒了代表一個艱難時代的“良民證”,為了忌諱,撕下了自己的照片。
師:那天,我的一個遠房的嫂子來讓我寫信。除了這樣的信紙信紙以外,還有一張小小的相片,這張相片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同學們認真讀讀3至5自然段,勾畫出相關的句子。
生默讀。
師:有的同學邊勾畫邊在重點的地方加了標記。有的同學還邊勾畫邊做了批注。我們交流一下:
生:我勾的第3自然段這。
師:請你讀一讀。
生讀,師:同學們,“訖”是什么意思?
生:訖就是說結束終了。
師:“驗訖”呢?
生:檢驗結束了。
師:誰檢驗結束了?
生:敵人檢驗結束了。
師:戳記是什么意思?
生:印章。
師:他們是怎樣檢驗照片的呢?請一位同學讀一讀。
生讀。
師:還有勾其他句子的?
生讀:“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為什么這樣一個活潑好笑的人,照出相來,竟這么呆板陰沉!我說:“這相片照的不像!”
師:難怪我說這照片不像,比現(xiàn)在還老。從這里你還讀出了什么?
生:我覺得眼前的這個女人本來挺年輕,可她寧愿給自己的丈夫看自己老些的樣子,就是因為她想讓丈夫看看她被戰(zhàn)爭折磨的樣子,鼓勵他能堅決地勇敢地去打仗,把敵人都打退嘍,以后才能過更好的生活。
師:還有哪里寫出了人物的表情?
生:第六自然段。
師:請你讀一讀。
生讀:那是敵人在的時候照的,心里害怕得不行,哪里還顧得笑!那時候,幾千幾萬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里揀不出一個有笑模樣的來!
師:敵人在的時候,不是只有這一張相片啊,幾千幾萬人在照相啊,但卻揀不出一個有笑容的,誰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是啊,所有的人都哭喪著一張臉啊,這相片是怎樣照出來的?
生:照相的時候,敵人拿著刺刀在身后。
師:讀讀這段好嗎?
生讀。
師:不照行不行?再來讀一讀。
生:不行。
師:讀讀這段。
生讀。
師:想象敵人拿著槍刺逼著的情景,自己再來讀讀這段。
生讀。
師:同學們,拿槍刺逼著照的相片用在了何處呢?你找到了嗎?
哪段寫了?
生讀:這是從敵人的“良民證”上撕下來的相片。敵人敗退了,老百姓焚燒了代表一個艱難時代的“良民證”,為了忌諱,撕下了自己的照片。
師:良民證是什么,有了解的嗎?
生談自己的看法。
師:如果不帶良民證會怎樣?
生: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良民證是一種進出的證件,像身份證。
師:不是身份證,還有補充嗎?
生:這是一個良好居民的證明。
師:誰發(fā)的?
生:日本人。
師:日本人定義什么樣的人是良民?
生:不反抗日本人,不心懷不軌的人。
師:心懷不軌是貶義詞,不能用到這里。
出示良民證的圖片:我們看看日本人頒發(fā)的良民證。
看圖片。
師:良民證沒有什么特別,可是姿勢有特別的地方。這是什么姿勢?
生:舉手投降的姿勢,
師:難怪文章的良民證加了引號,也難怪老百姓把良民證統(tǒng)統(tǒng)都燒了。再讀讀這段。
生:自由讀。
師總結照片的樣子。
2.圍繞“為什么寄這樣的一張相片”這一問題展開思考,引導學生理解“相片”的代表意義,體會那位年輕婦女的思想情感,也體會作者的情感。
本環(huán)節(jié)教學應注意:
(1)繼續(xù)強化“說話要有理有據”的要求,引導學生既概括性地談出相關的結論,又依托文本進行說明。
(2)注意文中體現(xiàn)人物情感的重點詞語和段落,相機進行朗讀指導,讀中悟情。
預設點:
“就給他寄這個去!”她鄭重地說,“叫他看一看,有敵人在,我們在家里受的什么苦,是什么樣子!你看這里!”
她走過來指著相片角上的一點白光:“這是敵人的刺刀,我們哆哩哆嗦在那里照相,他們站在后面拿槍刺逼著哩!”
叫他看看這個!”她退回身去,又抬高聲音說,“叫他堅決勇敢地打仗,保護著老百姓,打退敵人的進攻,那樣受苦受難的日子,再也不要來了!讓自由幸福的生活永遠過下去吧!”
師:她為什么把這張照片寄給遠方打仗的丈夫?她是怎么說的?趕緊看看書上的話吧。
生:這個婦女是這樣說的:“就給他寄這個去!”她鄭重地說,“叫他看一看,有敵人在,我們在家里受的什么苦,是什么樣子!你看這里!”她走過來指著相片角上的一點白光:“這是敵人的刺刀,我們哆哩哆嗦在那里照相,他們站在后面拿槍刺逼著哩!”
師:聽出來了,我們在家里受的苦可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呀。她鄭重地說,誰讀一讀。
生:讀“叫他看一看,有敵人在,我們在家里受的什么苦,是什么樣子!你看這里!”
師:除了這段,還有哪段表達了青年婦女的心意?
生:第十一自然段。
師:請你讀一讀。
生讀十一自然段。
師:真是發(fā)自內心的呼喊哪。
生:叫他看看這個!”她退回身去,又抬高聲音說,“叫他堅決勇敢地打仗,保護著老百姓,打退敵人的進攻,那樣受苦受難的日子,再也不要來了!讓自由幸福的生活永遠過下去吧!”
師:知道青年婦女為什么要寄這樣一張相片了嗎?
青年婦女的心意到底是什么樣的,誰來讀一讀。
生讀:“叫他堅決勇敢地打仗,保護著老百姓,打退敵人的進攻,那樣受苦受難的日子,再也不要來了!讓自由幸福的生活永遠過下去吧!”
生:叫他堅決勇敢地打仗,保護著老百姓,打退敵人的進攻,那樣受苦受難的日子,再也不要來了!讓自由幸福的生活永遠過下去吧!”
師:我們已經知道為什么要寄這樣的相片,那為什么以相片為題呢?你來說一說。
生:她是想激勵她在前線打仗的丈夫,相片代表了她們的心意,所以用相片作為文章的題目。
師:用什么激勵?
生:用相片……(略)。
生:我認為主要是將從良民證上撕下來的相片,而且更要表達了激勵前方的戰(zhàn)士們的心意。
還代表了那個艱難的時代。
所以以相片為題。
師:這張相片表達了青年婦女崇高的心意,為什么說這和英雄氣概相當?
生:這種英雄氣概就是不怕日本人的進攻,保護老百姓。
生:只有這種崇高的心意,才能和那為人民的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相當。
師:請大家再讀一次。
讀:我覺得只有這種崇高的心意,才能和那為人民的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相當。
四、設身處地,入情入境。布置第二課時學習任務。
1.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思考:這位年輕婦女會在信中對她的丈夫說些什么?引導學生從追憶往事、表達心愿、殷切鼓勵、細致問候等角度思考。
2.布置作業(yè),為第二課時教學做準備。
(1)推薦閱讀孫犁的《荷花淀》、《采蒲臺的葦》等文章。
(2)閱讀有關抗日題材的作品,或采訪年長的人士,了解抗日戰(zhàn)爭時期,處于敵占區(qū)的老百姓的生活情況。
(3)回憶信件的格式,了解家信的特點,有條件的可以找一封家信讀讀。
第二課時。
一、回味全文,延展情感。
1.學生誦讀全文,再次感受本課語言的魅力,感受文章深沉的情感。
2.讀后交流:用年輕婦女的口吻來簡要復述這件事。
二、交流資料,準備“寫信”。
檢查第一課時作業(yè)完成的情況,組織學生從三個方面進行交流:
1.交流抗戰(zhàn)時期敵占區(qū)老百姓的生活情況。
2.交流信件的基本知識,了解家信的特點。
3.進一步進行想象練習,說說這封信中可能會談到什么。
三、代寫書信,交流評改。
1.學生代寫書信,教師個別指導。
2.師生評議,修改,選出佳作進行展覽。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二十
:幫助學生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
指導學生運用恰當的記憶技巧背誦文章。
:幫助學生調整學習心態(tài),提高學習興趣和信心。
:掌握學習的記憶技巧,了解不同的背誦方法。
教師說明:同學們,小杰、李明兩個人在聊些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讀讀“小小劇場”的內容吧!
1.請學生將學生用書翻至第1頁,閱讀“小小劇場”的內容。
2.請學生說一說,看完“小小劇場”后,了解到什么。
3.請學生說說自己有沒有類似的'經歷,自己的情形像李明還是像小杰。
教師小結:在個人的學習過程中,只有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事半功倍,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比如,背書就有很多方法。
第一關。
教師說明:同學們,小杰請李明背誦一段短文,你也來背背看吧!
1.請學生打開學生用書第2頁。
2.請學生背誦《微笑》整篇短文。
3背誦結束的同學請舉手示意,待半數學生舉手后,全班暫停背誦。
4.在自愿的前提下,請幾個同學背誦一遍短文,并說明自己所使用的背誦方法。
5.教師整理歸納。
(二)第二關。
6.請學生看學生用書第2頁。
7.教師按課文順序,說明復誦法的意義和實際操作方法。
(三)第三關。
8.請學生說說自己比較喜歡哪一種復誦法及原因,并將其填在學生用書第3頁的橫線上。
9.請學生看短文《燈塔》,師生共同討論分段方式。
10.請學生以自己比較喜歡的復誦法練習背誦。
11.教師以在黑板上計時的方式幫助學生計算自己所用的時間;學生將背誦時間記錄在學生用書第3頁。
12.請學生說一說使用復誦法背課文的速度與效果是否優(yōu)于以前所使用的背誦法。
13.請學生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復誦方法,并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師小結:只要多學習、靈活運用各種背誦的方法,每名同學都能大大提高背誦的能力。
1.請學生說一說本課學習的感受。
2.教師總結,同學們,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應該學習“利用多重感官的學習方法”,視覺、聽覺和觸覺三管齊下,可以增加學習效果與記憶的深度、廣度。
四、活動評估: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學生用書第4頁的評估表,要求學生根據活動情況進行個別評估和團體評估,在自己認為較符合的標識上涂顏色。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二十一
教室內,“戰(zhàn)場上”,彌漫著一股“戰(zhàn)塵”,“硝煙”等混合而成的奇特味道,讓人興奮,緊張。屋內靜極了,只有棋子落下的清脆的“啪”“啪”聲,可戰(zhàn)爭卻在這其中愈演愈烈?“老師,我贏了!”隨著一句話,打破了這寧靜。贏棋的面露喜色,輸棋的如釋重負,嘆了口氣,繼而又在一旁觀起戰(zhàn)來。
我坐在座位上,我的對手是一位“女中豪杰”,雖算不上閉月羞花,卻活脫脫一個“王熙鳳”的翻版。她的棋藝不錯,才下了幾回合,我就冒出了冷汗。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著,眼看著下課鈴即將敲響,我不耐煩地催了一句:“你快點兒呀!”“別煩嘛”一句帶著哭腔的話如一顆炸彈從她嘴里噴發(fā)出來,緊接著,她鼻子猛地往回一吸,眨眼間,幾顆碩大的淚珠“吧嗒、吧嗒”就下來了,我著實嚇了一跳,周圍的同學也循聲趕來??粗@情形,同學們個個目瞪口呆,束手無策。
好一會兒,她上了一步老將,我不緊不慢地“吃”了她的`棋子。
接下來幾個回合,我越戰(zhàn)越勇,腦細胞集體出發(fā)。到了殘局階段,也是最精彩的階段了。
她的幾顆大子紛紛落敗,只剩下一個炮,兩士兩相,三個兵和一個老將了。我乘勝追擊,出動了所有的兵力攻打她的老巢??伤B強抵抗,任我狂轟濫炸,她也絲毫不打算投降。我心血來潮,準備“磨豆腐”。我采取了防守方式,安安穩(wěn)穩(wěn)地坐在“家里”,看看她還有什么花招。幾輪下來,她的棋子已所剩無幾了。她大勢已去,終于輪到我亮相了。
“將軍”我大喊一聲。她卻一點兒也不慌張。老將上,下,左,右逃了個遍,最后逃到了最頂上?!案邔⒍辔0。 蔽亦哉Z道。心想:這會兒,她應該無心戀戰(zhàn)了吧??伤齾s偏偏出人意料,向我進攻。誰料想,那馬居然跳到我的“士”口上,不是明擺著找死嗎?“??!”她一聲尖叫,想把馬收回去,可是——已經遲了,她落子了。送上門的家伙哪有不收之理。她的臉一陣紅,一陣白,手使勁擰著衣角,“我,我認輸了。”
太好了,我從座位上跳起來,真想把這個消息向全世界宣告!
夜晚,我躺在床上,月亮升上了樹梢,星星眨著小眼睛,仿佛在對我說:“恭喜你啊!”我瞇著小眼睛甜甜的笑了。弈之樂,不僅在于獲勝后的喜悅,更在于對弈時斗智斗勇的痛快淋漓。愛棋吧,它會給你帶來無限樂趣!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二十二
1、借助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義正詞嚴、無辜、干戈化玉帛、兵戎相見”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將軍與孤女”的故事,并試著講給別人聽。
3、能夠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受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廣胸襟,進而認識到中日友好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1、通過朗讀、看畫面等方式了解聶將軍的偉大人格和胸襟。
2、補充音像資料,渲染情感。
3、欣賞影片《將軍與孤女》,撰寫讀后感,使課本文章、影片場景、學生感受相互融合,相互溝通。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人物感情,感受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廣的心胸以及美穗子的感激之情。
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抓住文中的重點句,體會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寬廣胸襟以及他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進而讓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xiàn),認識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要求學生能聯(lián)系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
學生了解聶榮臻,搜集美穗子的資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教師課件出示聶榮臻將軍的頭像圖片,學生談談對聶將軍的了解。
2、教師引入聶榮臻浴血殺日寇和日本人民對聶榮臻將軍的稱呼“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疑問。
3、教師板書課題,學生一起書空。
1、學生自由讀文,想想課文寫了聶將軍和小姑娘之間的什么事。
2、學生交流。
3、學生默讀課文,用擬小標題的方式理清文章結構。
1、創(chuàng)設情境,了解軍民搶救小姑娘的過程。
(1)播放電影《將軍與孤女》中戰(zhàn)火中救出兩個小姑娘的剪輯,教師解說。
(2)學生自讀第一至第四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讀懂什么。
(3)學生側重時間、地點、環(huán)境、起因和八路軍的仁義等方面的交流。
2、自讀第五、第六自然段,圍繞“聶榮臻將軍是怎樣照料小姑娘的,從中看出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展開討論,讀懂文章,體會感情。
本環(huán)節(jié)注意點:(1)第六自然段教學中要讓學生抓住聶將軍的動作和話語走進人物內心。(2)課件補充聶將軍照料小姑娘的圖片,學習第六自然段的寫法,抓住人物的神情、動作、語言進行再創(chuàng)作。
3、抓住聶將軍深明大義的言語,了解第七至第九自然段中介紹的送歸孤女的過程。
本環(huán)節(jié)注意點(1)在聶將軍給日本軍官的信件中要讀出將軍的不卑不亢、深明大義、博大胸懷和我們軍隊的正義和仁義。(2)在聶將軍感慨的話語中要讀出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廣胸襟。(3)引入日軍殺害中國人民的圖畫和數字,理解將軍話中的“殺害”和“殘忍”的意思。
4、朗誦與分角色朗讀相結合,再現(xiàn)重逢過程。
(1)感情朗讀美穗子的信件。
(2)學生分角色朗讀美穗子與聶將軍重逢的場面,重點理解“干戈化玉帛”、“兵戎相見”的意思,感受和平的可貴。
(3)播放重逢感恩的畫面,教師解說,介紹。
1、師生交流美穗子后半生的經歷,充實對她的認識。
2、教師結語:將軍與孤女之間開出了一朵盛開在戰(zhàn)火之中的友誼之花,愿和平永駐,是中日人民共同的心聲。
第二課時。
一、播放電影《將軍與孤女》,學生觀看后寫觀后感。
二、交流觀后感。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演唱歌曲等音樂活動,學生能對歌曲《美麗的夏牧場》產生學習興趣,并在表演中鍛煉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
過程與方法:
在聆聽、學唱、創(chuàng)編表現(xiàn)等音樂活動中感受歌曲內容及旋律的美及x疆少數民族音樂文化。
知識與技能:
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鈴鼓伴奏,設計不同演唱形式表現(xiàn)歌曲。
教學重點:
準確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美麗的夏牧場》。
教學難點:
有表現(xiàn)力地演唱、創(chuàng)編表現(xiàn)歌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硪欢我魳?,請同學們認真聆聽,猜一猜這是哪個民族的音樂?!?BR> 播放x疆音樂《掀起你的蓋頭來》,教師做幾個x疆的舞蹈動作,配合著音樂讓學生感受x疆音樂的特點。
學生聆聽觀看回答(x疆)。
師:“大家說的很對,剛才我們聽的是一段x疆音樂,x疆是一個很美的地方,同時它還是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除了大家知道的維吾爾族還有許多支系民族,如哈薩克族,白俄羅斯族等,但各民族的生活習慣及音樂、舞蹈等方面卻是相通的。x疆以天山為界分為南疆和北疆,今天我們要學的歌曲里唱的`夏牧場就位于南疆和北疆之間的恰布河旁。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音樂來領略夏牧場美麗的景色。
二、學唱歌曲。
1、初聽歌曲《美麗的夏牧場》。
師:說說夏牧場的景色是怎樣的?
學生聆聽回答。
師:大家有沒有聽清楚最后一句歌詞唱的是什么?(這是哈薩克放牧的好地方)這句話告訴我們這首歌曲歌唱的是哈薩克族美麗的夏牧場。哈薩克族生活在天山腳下,以游牧為生,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2、觀看視頻,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二
一、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七十二至七十三頁。
二.教學目標:
1、經歷設計編碼的過程,體會數字在表達、交流和傳遞信息中的作用。
2、能在具體情景中,了解一個“編碼”中某些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3、使學生體會數字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數字編碼的準確性和簡潔性,感受數字在交流和傳遞信息中的作用。
難點:深刻感受數字在交流和傳遞信息中的作用。
四.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匯報。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學準備。
全班報數并記在紙上。師抽查學號.
2、了解編碼。
師:在黑板上板書數字“1”,提問:看到了1,你先在腦海里想到了什么?(表示數量)誰是第一個發(fā)言?(表示順序)板書:110,你想到了什么?(報警電話)。
師:數字還可以告訴我們什么呢?你在哪里見過由數字組成的號碼?
師:課件出示數字組成的號碼.
這些信息是由數字組成的數表達的。指出:數字不僅可以表示數量和順序,還可以用來編碼。
師:你想知道這些數字編碼的秘密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數字組成的編碼是怎樣表達信息的。(板書課題:數字的用處)。
二新授明明想為六年級的每一個同學都編一個號碼,你能給他提些建議嗎?
2、出示一種編碼方式,以具體號碼為例,說明編碼方法,淘氣為全校。。。。。。(課件出示)。
師:你能看出淘氣編號的規(guī)則嗎?
(前4位是入學年份,接著兩位數字表示班級,再接著的兩位數字是學號,最后一位表示性別。)。
(1)師:按照這個規(guī)則,04072表示的是哪個同學?(入學的四班的學號是7的'女同學)。
(2)師:你能按照這個規(guī)則,寫出同桌的編號嗎?(學生同桌交流如果對了,互相握握手。)。
指名說自己編的編號,并解釋每個數字的含義。
小練習:能給一年級的學號為15的男同學編一個號嗎?
提問:為什么用2位數字表示班級、學號?
(一般每班學生不會少于10人多于100人)。
3、了解郵政編碼結構(打開書看72頁試一試2)。
(我國有30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
課件出示一封信,指名說郵政編碼所表示的含義。
師:你還知道哪些郵政編?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4、身份證編碼(數一數由幾位數組成18位)。
課件出示身份證編碼。
這是什么號碼?老師布置大家收集調查了一些身份證號碼,你調查的是誰的身份證號碼?身份證號碼的編排又有什么奧秘呢?從號碼中你能看出什么信息呢?在小組內交流,課前你了解到的關于身份證編碼的知識。
學生交流匯報,師課件出示身份證及各部分名稱。
(1)一張身份證上的知識還真多??!對身份證編碼的知識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表示羅馬數字中的10。
總結數字編碼的優(yōu)越性(簡明、科學、唯一)。
三、練習。
1、填空。
(2)、西西的爸爸的身份證號為610323196509232913,西西的爸爸出生在年__月__日.今年__周歲.
(3)、已知某酒店有8層,每層有18個房間,那么615房間為__層__號房間.
(4)、如果規(guī)定末尾“1”表示男生,“2”表示女生.980103322表示該同學是入學的一年級三班32號女同學,那么950304101表示。
2、運動員編號。
61030301082441。
610303196705110418。
610303194306162426。
610303196911152421。
4、譯碼表。四、作業(yè)。
給小區(qū)制作小郵箱。
陽光小區(qū)a棟樓有4個單元,每個單元有5層樓,每層樓有2戶居民,現(xiàn)在小區(qū)物業(yè)公司要為此小區(qū)居民配制郵箱,先請你為第3單元居民的郵箱制作編號。
五、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數字不但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事物的順序,它還可以用于編碼中,幫助我們表達和傳遞更多的信息,那誰能用一個詞語形容一個“數字”呢?既然數字這么神奇,希望同學們多觀察、多思考,更多地了解數字的奧秘吧!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三
新課程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數感是一種主動地、自覺地或自動化地理解數和運用數的態(tài)度與意識,是人的一種基本的數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就是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和理解現(xiàn)實問題,有意識地將現(xiàn)實問題與數量建立聯(lián)系。在本節(jié)課的實踐中,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已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主動地觀察分析生活現(xiàn)象,用數來表示身邊的事物,說說身邊的數,生活中用到的數,正是在與數的“對話、溝通、交流”中,學生的數感得以有效地發(fā)展。經歷過的各種事物、各種現(xiàn)象中的數;更有在菜場里、馬路上、超市里、體育運動中等各種生活經歷中感受過、觀察過的數,從而把課堂教學的觸角伸向現(xiàn)實生活中廣闊的世界,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無處不在,體會數在生活中的使用價值。
數是數學學習的基本內容,它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數可以用來表示一類集合的數量,可以用來表示一群事物的順序,可以用來表示測量的結果……特別地,在數字化的現(xiàn)代社會,數更是人們表達、交流和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大至國際間軍事情報、經濟信息、科技動態(tài)的密碼傳遞,中至電話號碼、郵政編碼、車輛牌號、身份證號的表示,小到學號、房間號,可以說數字無處不在。因此,教材安排了“數字的用處”,從另一角度讓學生了解數字在編碼中的應用,鼓勵學生運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進行交流,進一步認識數學應用的廣泛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幾樣活動,比如如果要為全校每個同學都編一個號碼,希望能從編碼中看出這個學生是哪年入學的,現(xiàn)在在哪個班,在班上的學號是什么和該同學的性別。編碼至少需要幾位數字?你能設計一個編號的方法嗎?比如:郵政編碼的相關知識,比如,在生活中尋找運用數字的例子,學生在活動中深切體悟到數字的魅力,感受到數字的實用性,從而激發(fā)學習數學的熱情。特別是在找生活中運用數字的例子這個活動中,學生積極性非常高,找到了許多生活中的實例,充分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四
p-71、72頁。
學情分析。
學生了解知識的特點。
學習目標。
1.經過設計編碼的過程,體會數字在表達、交流和信息傳遞中的作用。
2.了解數字在具體情景中所代表的意義。
導學策略。
導學法、嘗試法。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郵政編碼數據資料。
導學流程設計:
教師預設。
學生活動。
一、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
1、說說數據的作用。
學生討論數據。
2、提問:你在現(xiàn)實生活中哪些數據?舉例說明。
二、出示例子。
明明想為六年級的同學編一個號碼,請你說說編法。
(1)、小組討論。
(2)、說說小組討論的結果。
(3)、怎樣編碼較合理?
(4)、列舉生活中的`編碼。
(5)、教師小結。
三、試一試。
1、請同學們看第70頁第1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2、加深認識看第70頁第2小題的問題,請學生在書中完成題目。
四、實踐活動。
先小組自己討論交流。
再全班交流。
教師小結。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數字有什么作用?
六、作業(yè)。
請學生收集一些數字進行分析,并說說表示的意思。
學生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
學生說說數據。
學生討論例子。
同學們看第70頁第1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學生實踐活動。
先小組自己討論交流。
學生小結。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好。
教學心得體會:數學教學就應該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這樣學生更感興趣。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五
生:我在這里度過了童年的時光,我特別喜歡校園。
師:喜歡校園的哪些方面呢?
生:校園里綠化得很美,有很多果樹,還有四季常青的松柏樹,特別是夏天和秋天,校園里有各種鮮花。
生:我喜歡校園里很多體育設施。如:聯(lián)合器械架,攀登架,單、雙杠等等。我可愛在這兒活動了。
師:除了以上同學們說的喜歡校園的環(huán)境和設施,最讓你們留戀的是什么?
生:在校園里我們搞了許多有意義、有趣的活動,都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師:是的,我們都熱愛這座校園,在作文中就要表達出這種情感,也就是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板書:一、中心思想)。
師:我們描述校園必須按一定的順序,你們是怎么思考的?
生:我以進校的路線來寫校園的各個地方。如:進了校門走上甬道,來到操場,然后進入教學樓。
師:思路很清楚。
生:老師,我按校園的各個方面分類寫行嗎?
師:當然可以,你說說看。
生:我常常站在四樓窗口俯瞰校園。我按這樣的順序: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操場的景物和同學們活動的情況,再寫校園的花草樹木春夏秋冬都那么生機勃勃,有特色,最后寫我們的教室寬敞明亮及師生的關系。
師:很好,無論按怎樣的順序,都要注意各段之間的銜接。
(板書:二、敘述要有條理)。
師:文章的思路有了條理,是不是這些內容平均使用筆墨?還要考慮什么問題?
生:應該考慮詳寫和略寫的問題。
師:是的。文章中要有一兩處細致描寫,其它方面略寫,文章就既完整又詳細得當了。下面我們來共同研究一下詳寫部分。
生:重點描述的地方也要有一定的順序。
師:很好。首先要確定“立足點”,也就是觀察點,然后按方位描述景物,并在字里行間表達自己的情感。
現(xiàn)在每個同學練寫一個詳寫片斷。
〔板書:三、詳細描寫(重點段落)。
(一)確定立足點。
(二)按方位描述。
(三)表達真情實感〕。
生:寫片斷后談:我走出教學樓,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樓旁左側的參天的古槐。夏天,那茂密的枝葉遮住了陽光,我們在樹蔭下跳皮筋,做游戲。再往前走,有幾棵石榴樹,結的石榴又紅又大,真想摘下一個嘗嘗鮮。不,那是集體的財富。接待室的兩側的柿子樹更引人注目,在這金秋季節(jié),深綠色的葉子中透著紅,紅中閃著亮,遠遠看去像火焰一般。走近一看,一個個熟透的柿子,墜在樹上,把樹枝都壓彎了。這一棵棵高大的樹木,把我們的校園裝點得多美呀!
生:教學樓里有幾個專用教室,我特別喜歡四樓的計算機教室。這里全是先進設備。地上鋪著木紋地板革,看上去是那么柔和、舒服。抬頭望去,嗬,一盞盞圓形花紋吊燈,鑲嵌在屋頂。平視教室,數十臺中華學習機和“310”機整整齊齊地排成兩列長隊。瞧,正中的那臺就是我用的。雪白的外殼,紅色的鍵盤,打開顯示器發(fā)出了“嘟嘟”的響聲。在這里上課真是一種享受。
教師總結:幾位同學寫的內容都較具體。在完成全篇作文時,不僅寫景物,還要寫出人的生活,要有生活氣息。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六
本節(jié)課注重理解與運用。在學生了解、掌握了生活中一些編碼的知識之后,我進一步引導他們歸納編碼的好處以及編碼時要注意的問題,讓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為自己編個號碼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本課的一大特色,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字編碼知識給自己編號,學生得出了形式多樣的身份號碼。讓學生親身感受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協(xié)作中互補,感受到合作交流學習的重要,使學生用積極的情感來學習數學。
上完這節(jié)課,我感覺自己的進步很大,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的教學理念在逐漸更新,重新認識了“教”與“學”的關系。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一些讓我感到遺憾的地方,還需要學習。人文科學啟迪智慧,自然科學揭示真理。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現(xiàn)代信息時代也就是數字時代,用數字編碼是起點,要能適應日新月異的數字化時代,還需要引導學生進一步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七
學生通過“課前自己查閱資料,收集信息——課上互相交流、整理信息——感受數字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這樣的學習過程,充分的體會到數字在表達、交流和傳遞信息中的作用。
問題情景的引入出奇制勝,很能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在課程一開始,就直接設計了一個情景問題,給出一串看起來沒有任何聯(lián)系的數字230104,極大地激起學生們的好奇和疑惑,然后老師給予提示:“表示課本第23頁,01是第一行,04是第4個字,請快去找找看?!焙⒆觽兒芸煺页鍪恰皵怠?,接著孩子們非常急不可耐的找到后面三個字是“學是科學之首?!?,老師用這樣意想不到的方式和孩子們問好,極大地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接著;老師做了一個簡短的總結:“簡簡單單的一個數字,可以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數字是有限的,可是不同的數字排列卻是無限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從數字編碼的角度來研究“數字的用處”。緊接著老師又給出一串數字——我的身份證編碼,從而引發(fā)對身份證的.數碼編排的研究,對于學生來說,對老師的信息是非常感興趣的,這個時候老師又賣了一個關子:“這一串神奇的數字編碼,他包含了老師的很多秘密。快去找找,你能發(fā)現(xiàn)老師的哪些秘密?”因為課前學生們已經通過收集、查閱等方式掌握了關于身份證的一些信息,這時候都躍躍欲試,急于展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關注學生學習的方法,重視生生和師生之間的交流。從課前的猜謎語,到課上的回報交流中教師對學生的肯定性評價語言“你真是一個愛學習的孩子,你的學習方法真好!善于問問題的學生才是好學生?!敝袩o不滲透著過程與方法的教學。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交流,在交流中得到升華。
在感受和體會數字編碼在生活中的應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特別注重收集的是生活中孩子們特別熟悉的數字編碼,讓孩子真正體會到我們已經進入“數字化的時代”,數字在生活中確實“無處不在”,從而充分體現(xiàn)了數學要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這一理念。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八
1、本課的教學設計創(chuàng)造性、開放性地使用教材,充分發(fā)揮了信息技術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有效運用了課前收集資料、課中交流匯報和課后運用知識的多種學習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廣闊空間。課前我分小組給學生分配任務。學生分別從學號、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和其他編碼四個方面收集整理相關的資料。課堂匯報氣氛活躍,學生學到了許多與編碼有關的知識,感受到知識的趣味性和無限性。
2、教學體現(xiàn)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學生通過上網、走訪、咨詢、調查等方式收集到了許多編碼的知識。知道了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編碼,例如:圖書編碼、商品編碼、運動員號碼牌、門牌號碼、銀聯(lián)卡、積分卡等等。學生通過進一步的調查學習,還了解到不同的編碼表示的含義。例如,郵政編碼的六位數就代表著四級含義:前兩位表示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第三位表示郵區(qū)代號;第四位數表示市(縣)的編碼;最后兩位代表郵件投遞局所。電話號碼由區(qū)號和號碼組成。這些編碼都是廣泛存在于生活、為學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數學”一下子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使“數字與編碼”這一看似很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有趣。
3、本節(jié)課注重理解與運用。在學生了解、掌握了生活中一些編碼的知識之后,我進一步引導他們歸納編碼的好處以及編碼時要注意的問題,讓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為自己編個號碼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本課的一大特色,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字編碼知識給自己編號,學生得出了形式多樣的身份號碼。讓學生親身感受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協(xié)作中互補,感受到合作交流學習的重要,使學生用積極的情感來學習數學。
上完這節(jié)課,我感覺自己的進步很大,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的教學理念在逐漸更新,重新認識了“教”與“學”的關系。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一些讓我感到遺憾的地方,還需要學習。人文科學啟迪智慧,自然科學揭示真理。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現(xiàn)代信息時代也就是數字時代,用數字編碼是起點,要能適應日新月異的數字化時代,還需要引導學生進一步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九
教學目標:
1、經歷設計編碼的過程,體會數字在表達、交流和傳遞信息中的作用。2、能在具體情景中,了解一個“編碼”中某些數字所代表的意義。3、使學生體會數字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探索數字編碼的編排規(guī)則和方法,了解一個“編碼”中某些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教學難點:學會用數字編碼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研究方法: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匯報。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
1、師: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游戲放松放松好嗎?2、師:游戲做完了,老師有問題要問了,在以前的學習中,數字“1、2、3”可以表示什么?(數量、順序),在剛才的游戲中,數字“1、2、3”表達和傳遞的是什么?(信息)也就是說數字不僅可以表示數量和順序,還可以表達和傳遞信息。
二、探究新知。
活動一:編學號(6分鐘)。
1、師:老師報到哪位同學的名字,請你大聲回答“到”,好嗎?(叫2到3個后)問:如果不報姓名,還可以報什么?(座號、學號)。
2、師:課前老師已經要求大家向班主任和教導主任了解了自己的學號及其編排規(guī)則。(教師出示某個學生的學號:41531)這個學號是不是隨便編寫的?你能從這個學號中獲取什么信息?(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3、師:誰還有問題要提?
一個年級的人數超過100人,但比1000個人要少,所以學號用三個數字來表示。
用四位,還可以用幾位?那大家有沒有覺得這學號有不合理的地方?
師:誰來概括一下這個學號是按照什么規(guī)則編排的?至少各用幾個數字表示最合理?
師:根據這個編排規(guī)則,你的學號應該是多少?師:如果要求從學號中還能看出性別,你該怎么辦?師:同學們的辦法真多!
學生發(fā)言,如郵政編碼、汽車牌照、身份證、條形碼等等。
師:老師在課前也做了一些調查。還有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數字電視、數字圖書館都是利用數字編碼進行信息處理的高科技產品。
活動二:郵政編碼:(5分鐘)。
1、師:(出示課件)這是一個信封(出示),信封上“350708”是什么編碼?
生:郵政編碼。
根據學生的回答顯示:350708。
省市區(qū)投遞局。
2、師:郵政編碼就是按照這樣的規(guī)則編排的。不同的地區(qū),郵政編碼也不同。
師:最后兩位可能不同,為什么?
生:因為所在的投遞局不一樣。
3、對“郵政編碼”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活動三:身份證。(10分鐘)。
1、電腦出示:450221196304060046。
師:誰知道這是什么編碼?
2、各小組同學匯報了解有關身份證編碼知識,教師穿插提問,并板書。
450221196304060216。
地址碼出生日期碼順序碼校驗碼
前兩個數字表示省份。(如45代表廣西自治區(qū)。)為什么要用兩個數字?
第3、4位上的兩個數字表示所在的城市。(如02表示柳州市。)。
第5、6位上的兩個數字表示戶籍所在的縣(區(qū))。(如21表示柳江縣)。
第7—14位上的數字表示這個人的出生年、月、日。
師:提問:為什么1月用01表示而不直接用1呢?(0是占位)。
有了這個順序碼,即使是雙胞胎多胞胎,他們的編碼也是唯一的了。
身份證的最后一位數字是計算機根據前面17位數字按一定的公式自動生成的,叫做校驗碼。是用來識別身份證真?zhèn)蔚模荒苡?—9和字母x中的一個表示。
3、一張身份證編碼上的知識還真多??!還有人有疑問嗎?
有些身份證是15位,為什么會不同呢?不同在哪里?為什么要這樣?(電腦把多出的三位用不同顏色突出)。
450221196304060046。
身份證號碼要表達的'意思可以用文字表達嗎?那為什么還要用數碼來表示?
與學生共同探討,總結出編碼的優(yōu)越性和科學性。
師:這么幾個簡簡單單的數字就可以反映出一個人這么多的信息!它非常的簡明、科學,而且是唯一的,使用起來也方便,這也就是編碼的優(yōu)越性。(板書:簡明、科學、唯一)。
4、小練習:
現(xiàn)有一身份證號碼:450221621215312,請根據此號碼寫出該人出生年月日,性別。
45022119710726052345022119701124151x。
450221199505130123。
5、生問:我們說了這么多關于身份證的知識,那么身份證到底有什么用?
學生回答:如登機、出關、貸款、開戶、更改戶籍資料、修改密碼等等。
教育學生:身份證是我國目前唯一的法定個人身份證件,將來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不要隨意借給他人使用。
活動四:其他編碼(9分)。
師:你還想了解其他編碼呢?老師知道我班同學調查收集到了很到資料,大家都來共享他們的學習成果呢!好不好?(由學生上臺介紹其他編碼)。
1、房間編號。
2、電話號碼(特殊號碼)。
(1)電話號碼:722390213777257779。
局號網號。
(2)特殊的電話號碼:
1141101912212315。
查號報警急救火警交通事故消費者投訴。
3、汽車牌照。
4、條形碼——商品的“身份證”。條形碼有什么作用?
活動五:小小設計師(8分)。
師:數字編碼的作用可真大呀!你們知道的也可多了!那我們能不能自己來設計編碼呢?有信心嗎?好,下面我們將舉行“小小設計師”比賽。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十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不必面面俱到)。
課標中對本節(jié)內容的要求;本節(jié)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jié)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
本節(jié)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么學本節(jié)內容),不僅要思考其他內容對本節(jié)內容學習的幫助,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對學科體系的建立、其他學科內容學習的幫助;還應該思考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對學生學科能力甚至綜合素質的幫助,以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影響等。
五單元中的內容,隨著學生生活經驗的豐富、視野的不斷開闊以及所學知識的增加,教材安排了這個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專題。這一專題不僅體現(xiàn)了所學知識的應用,同時滲透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并且有助于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逐步將學生的視野從自我世界、周圍環(huán)境引向現(xiàn)實社會、科學技術等更為廣闊的空間。
數是數學學習的基本內容,它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特別地,在數字化的現(xiàn)代社會,數更是人們表達、交流和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教材安排了“數字的用處”,從另一角度讓學生了解數字在編碼中的應用,鼓勵學生運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進行交流,進一步認識數學應用的廣泛性。
學情分析。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yè)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學生認知發(fā)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xiàn)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jié)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fā)展線,即從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基礎,經過哪幾個環(huán)節(jié),最終形成本節(jié)課要達到的知識。
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jié)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可能是知識基礎不足、舊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夠、思維方式變化等。
學生已有借助不同的數字對人或事物進行區(qū)別的經驗,如,運動會上對。
運動員編碼、學校生活中的班級號、每個人的學號、日常生活中的電話號碼等。教材首先設計了一個為六年級每名同學編一個號碼的活動,目的是說明數不僅可以用來表示數量和順序,還可以用來編碼區(qū)分事物。通過討論讓學生理解,編制號碼的規(guī)則與希望傳達的信息有關。本節(jié)課要關注的是:使學生體會到數字對于表達和交流信息的作用。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1.經歷設計編碼的過程,體會數字在表達、交流和傳遞信息中的作用。
2.能在具體情景中,了解一個“編號”中某些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3.通過學生收集的大量數據,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實際運用。
難點: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流程示意。
(按課時設計教學流程,教學流程應能清晰準確的表述本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核心活動內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簡單的環(huán)節(jié),而沒有環(huán)節(jié)實施的具體內容;還要避免把環(huán)節(jié)細化,一般來說,一節(jié)課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最好控制在4~6個之間,這樣比較有利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施。)。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十一
《數字的用處》是一節(jié)綜合實踐活動課,旨在通過學生的課前調查,課中的匯報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數字不僅可以表示數量和事物的順序,在數字化、信息化的今天,數字更是人們表達、交流和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時使學生了解數字在編碼中的應用,掌握數字編碼的編排規(guī)則,并鼓勵學生用數字表示和區(qū)分日常生活中的一事物,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在這節(jié)課中,教學的關鍵并不僅僅是讓學生體會數字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掌握編碼的編排規(guī)則和表達的含義,更應該培養(yǎng)學生能從數學的眼光,運用編碼的思想和方法解決生活中問題,體會到數字編碼的優(yōu)越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我有以下幾點體會:教材是落實教學目標,實現(xiàn)教學計劃的載體,也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學生進行學習探索活動的重要依據,因此,在把握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如何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創(chuàng)造性、開放性地使用教材顯得尤為重要,在設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來自生活中的問題,與生活緊緊相連,使學生沉浸在生活的數學中。學生在生活中了解到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由數字組成的號碼,例如:圖書編碼、商品編碼、運動員號碼、門牌號碼、銀行卡號、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等等,這些編碼都是廣泛存在于生活,為學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數學”一下子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使“數字與編碼”這一看似很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有趣。
二、合作學習在課堂上得到了很好得體現(xiàn)。
課前,我分小組給學生分配任務。學生分別從學號、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和其他編碼四個方面收集整理相關資料。課中,小組代表匯報完后,馬上就有同學站起來補充匯報。零零散散的知識在同學們的合作努力下變的條理清楚、概括完整。這樣通過相互補充、相互學習,感受到合作學習的重要,使學生能用積極的情感來學習數學。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到了許多與編碼有關的知識,感受到知識的趣味性。
三、讓學生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中應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數學思想方法是蘊含在知識的發(fā)展,應用過程中生成的,教學中我除了讓學生淺層感受編碼的魅力外,還注重了不同思想方法的滲透,編學號,給房間編碼的過程都體現(xiàn)了符號化的思想。學生在不斷地改進編碼過程中也概括出了編碼的優(yōu)點和方法。
本節(jié)課在提示課題后,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的情境,為全校每位同學都編一個號碼,你有哪些建議,學生獨立思考后,討論、交流,在學生相互評價中發(fā)現(xiàn)、找出了合理、科學的編碼,讓學生互相學習,觀察思考這個編碼傳遞了哪些信息,這些信息按什么順序排列,每個信息用幾個數字表示。在合作交流中找出編碼的一般規(guī)則,整個環(huán)節(jié)中,課堂上出現(xiàn)了“自主探究”,“同桌互助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學習活動方式。學生有了充分自由活動的時空,有了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他們大膽發(fā)表個人見解,在爭論中活躍了思維,在碰撞中發(fā)出朵朵智慧的火花,提升了學習的品質。
四、體現(xiàn)數學知識的應用,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
這一節(jié)課中,讓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事實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學生得到好數字編碼的一般原則和策略后,老師讓學生嘗試進行生活中一些問題的編碼,如給一年級新生編號碼,給運動員編碼,給郵箱編碼等活動,從身份證號碼的問題向類似的多個問題過渡,組織學生嘗試進行編排,引導學生自覺運用“簡潔、合理、唯一”對自己的編排進行監(jiān)控、評估、反思和優(yōu)化,感受數學知識的價值,讓學生更喜歡學習數學,增強學習數學的欲望。
五、個人猜想驗證,提升自學能力。
在解讀身份證號碼的編碼規(guī)則時,我先請學生在小組內比較收集到小組成員的身份證號碼,再大膽猜測每個數字可能會代表什么樣的信息,再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猜想,匯報交流后,課件展示身份證號碼的各部分名稱、含義、驗證自己剛才的猜想。就這樣,讓學生在探索中猜想,在猜想中驗證,他們的探索欲望得到了充分的釋放,也升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十二
指導預習:
1、學習“自讀提示”,了解學習該課的基本要求。
2、快速閱讀課文一遍,了解課文寫了那幾個方面的內容。
3、畫出課文的生字詞,借助工具書讀熟記牢。
檢查預習。
給下列紅色的字注音,并解釋詞語。
嵌
上乘()。
目不識?。?BR> 飽學之士:
不勝()枚()舉。
雅俗共賞。
渾()然天成。
無稽()之談:
新課研習:
1、背景說明導入,解題,了解“雜說”的含義。
(課文選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夢天集》,可見時代感較鮮明。在“科教興國”的今天,普及科學知識和強化科學精神是強國大計。本文講科學反迷信,批判了“占數術”,有十分現(xiàn)實的.意義。)。
(“雜”原意為“多種多樣”,此處可理解為“幾方面”,課文正是從三方面來說明的,正好對應。)。
2、講讀第一部分(第一段)。
學生熟讀,找出全文的關鍵詞“數字的身世……遺憾”;批注該段。
3、依據數字的“身世、情趣、遺憾”三方面,把第一部分后的課文劃分為三個部分。
4、講讀第二部分。
(1)齊讀課文。
(2)出示“數字發(fā)展過程”表,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詞句填空。
時間地點創(chuàng)造者稱謂主要內容。
40前地中海東岸腓尼基人字母表用字母代替數字。
前地中海周圍及歐亞非三洲古羅馬人羅馬記數法羅馬數字。
多年前印度印度人阿拉伯數字1、2、3、4、5、6、7、8、9、0。
7000~5000年前河南(半坡)中國人中國數字一、二、……十、百、千。
5、講讀第三部分。
大聲朗讀第三部分,畫出表現(xiàn)“數字的情趣”的句子。
討論:
(1)“數字的情趣”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
(易于記憶,便于交談;生活中給人無窮樂趣)。
(2)這部分用了那種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舉例子:使說明的問題--數字的情趣更加具體,有說服力)。
6、講讀第四部分。
朗讀,體會作者的用意。
討論:
(1)“數字的苦惱”是什么?
(被人為地賦予了一定含義,發(fā)展成為“占數術”)。
(2)作者寫這部分的用意何在?
(反對現(xiàn)代:數字“迷信,批判畸形的文化現(xiàn)象,體現(xiàn)強烈的科學精神。)。
(3)舉出一個”占數術“的新例子,并加以批判。
7、小結遷移。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十三
本文主要寫萊斯小姐要求全班來自三十二個國家的五十四個孩子介紹自己國家,從他們的介紹中反映了人們對平等、和平、發(fā)展的渴望。課文用兒童的視角觀察事物,語言樸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讀來真實可信,生動感人。
1、理解有關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故事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3、感受人們對平等、和平、發(fā)展的渴望。
1、引導學生從人物語言,舉止上去把握人物內在的精神世界,通過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通過相關資料的補充,擴展學生的認知,幫助學生理解“陽光下的皮膚”的含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熱愛和平,“地球是一個大家庭”的美好心靈。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渴望全世界人民團結、平時、互助的美好愿望。
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以達到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把握人物性格的目的。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世界地圖,學生搜集自己喜歡的國家的資料。
一、觀世界風光,談心中國家。
1、欣賞世界各國風光圖片,教師介紹。
2、學生解釋自己喜歡的國家。
3、總結“地球村”概念,引入新課。
二、交流預習,復述課文。
1、用一兩句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2、復述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和主要寫作手法。
三、模擬口語交際課堂,欣賞人物語言。
1、略讀課文,以“你覺得哪個孩子介紹得好,好在哪里?”為中心話題,展開交流。
本環(huán)節(jié)注意點:(1)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了解該國家的特點,并體會介紹者的心情。(2)教師隨學生交流出示不同國家的圖片,補充介紹。(3)從新加坡孩子和韓國孩子的談話中既要明白國家特點,也要明白口語交際中要有禮貌,要尊重他人。
2、精讀第十六至第二十自然段,以“南非孩子怎樣介紹他的國家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為話題,深化對“我們是一個大家庭”的理解。
本環(huán)節(jié)注意點:(1)引導學生理解種族歧視的具體情況,理解南非的現(xiàn)狀。(2)欣賞南非的優(yōu)美風光圖片和落后面貌圖片。(3)學生感情朗讀,體會人物情感。(4)補充介紹新南非。
3、用還原課堂的形式,教師飾演萊斯小姐,學生分為不同的角色,再現(xiàn)萊斯小姐和學生們對話的情景。
教師重點說出萊斯小姐的關于地球是一個大家庭的語言。
四、認識“陽光下的皮膚”,了解和平、平等的心愿。
1、交流“陽光下的皮膚”的含義,出示圖片,簡要了解為消除種族歧視做出努力的曼德拉等人的事跡。
2、重新認識“我們是一個大家庭的”的含義,由文章中的班級擴展到一個國家,再擴展到整個地球上的國家。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十四
1、有感情、熟練地朗讀課文。
2、理解故事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3、能夠感悟并有所啟示。理解一些重要語句的含義,感受愛國情。感受人們對同等、和平、發(fā)展的渴看。
:感受人們對同等、和平、發(fā)展的渴看。
1、自讀課文,把握文章的'更槪。
2、默讀課文,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
3、從每個孩子的先容中你知道了什么?
提出題目:從每個孩子的先容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說說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1、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的句子畫下來,感悟情感。
2、小組討論。(把自己的感受將給小組的同學聽,體會感受,)。
3、全班交流。
1、分角色朗讀,品味語言的魅力。
2、例如:“我”開始說:“我們的國莢冬很美”是很自豪的,而接著說“但還有很多題目,比如有xxxxxx、、”是很傷心的,“我真想狠狠揍他”是痛恨的,“我是黑皮膚,我也想像一切美麗的國家美麗的公民一樣,高昂著頭自由的生活”是渴看的、激昂的。
1、想想小朋友先容自己國家事的心情,指導感情朗讀。
2、討論能不能說所有人的皮膚都是“陽光皮膚”?
3、比較本課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由于雷隸熱愛世界和平的精神體會“我”的美好愿看。
21世紀50年代,海外學子不顧美、英等國政府的阻撓政策,義無反顧地掀起了回回新中國的浪潮;今天又有很多海外學子紛紛回來報效祖國。查閱這方面的材料,將感受最深的做成卡片,先容給同學。
明確:例如李四光、李忠堯、鄧稼先、郭永懷導彈、中近程導彈和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研制,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我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fā)展規(guī)則,發(fā)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tǒng)學等。這篇人物通訊記述了錢學森在取得學術上的輝煌成就后,毅然放棄國外優(yōu)裕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的艱苦歷程,表現(xiàn)了他眷戀祖國的赤子之心。
閱讀錢學森寫給人大常委會求救信,感受他對新中國的高度信任和報效祖國的急迫心情。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1996年8月,在第八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的開幕式上,一個中國男孩宣讀了他寫給聯(lián)合國秘書長的一封信:
“兩年多來,我們全家人沉醉在失往親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臨上飛機前對我和媽媽那深情的回眸。他對我說:‘孩子,等爸爸回來,一定送你一頂藍盔?!液蛬寢屜嗉s,等爸爸凱旋那天,我們要帶著最美的鮮花往迎接他。”
“后來,這頂藍盔回來了,但它是釘在爸爸的靈柩上回來的;我們捧著鮮花,接回來的卻是爸爸那覆蓋著國旗的遺體。我大聲呼喊:‘爸爸,我親愛的爸爸呀,我才只有11歲,需要您的愛,需要您那有力的大手,需要您那寬廣的肩膀……’但是,爸爸卻再也不會醒來,爸爸的嘴微張著,仿佛在呼喚什么。”
這個孩子叫雷棣,他的父親雷潤民——聯(lián)合國維和部隊的一名軍事觀察員,兩年前在中東執(zhí)行任務時犧牲了。得知父親犧牲的消息后,雷棣非常悲傷,發(fā)高燒一連幾天不退。媽媽看著沉默的兒子,忍著巨大的悲痛說:“記住,孩子,你爸爸是為維護和平犧牲的。他是保衛(wèi)世界和平的光榮戰(zhàn)士”雷棣一頭撲進媽媽的懷里,泣不成聲地說:“媽媽,我會記住的?!彼蛬寢尠寻职值墓腔液心没貋?,放在爸爸生前讀書的寫字臺上,那頂象征和平的藍盔擱置在骨灰盒上。書桌上照片里的爸爸一如往日,用平靜而深情的目光看著他。
從此,雷棣似乎一下子長大了。像很多孩子一樣,雷棣原來也很調皮。爸爸不在了,雷棣卻變得懂事了。晚上,他會靜靜為媽媽掖被角,看到媽媽不舒服,會再三叮囑媽媽往醫(yī)院。他非常關心國際政治,留意中心電視臺播放的國際新聞,特別是看到那些婦女兒童在戰(zhàn)亂中受傷害的情景,他情緒十分激動。他知道爸爸是為了保護這些婦女兒童犧牲的,他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的人民在飽受戰(zhàn)爭的苦難。他下決心要像爸爸那樣,熱愛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衛(wèi)和平。他還知道,要繼續(xù)爸爸的事業(yè),必須有豐富的知識,為此他發(fā)奮學習。他在數學競賽中取得了名次,他的作文獲得了獎、登了報,他利用業(yè)余時間通讀了《資治通鑒》《二十四史》。爸爸精通四種外語,所以能勝任聯(lián)合國復雜的維和工作。雷棣從小就留意學習外語,爸爸犧牲以后,他更加努力,初二時,英語已達到大學二年級的水平。
有一天,一位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教授在路上向雷棣問路,雷棣用熟練的英語為他指路。教授提出要到他家看看,雷棣和媽媽熱情地接待了他。雷棣還為客人演奏了肖邦的鋼琴曲。教授得知雷棣的父親在維和行動中犧牲了,對雷棣說:“我要邀請你往哥本哈根大學讀書,用度全部由我們支付?!崩组ζ届o地回答:“我爸爸對我說過,‘記住,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往贏得成功’。我要像爸爸那樣,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我會往哥本哈根,但我要憑自己的努力往?!苯淌诩訕O了,說:“你是一位優(yōu)秀的中國男孩,我相信今后會在中國駐丹麥大使館里見到你?!?BR> 雷棣正在長大,一個企盼為世界和平做貢獻的孩子正在奮發(fā)努力。雷棣??醋约洪L大以后像爸爸那樣優(yōu)秀,像媽媽那樣堅強。他說:“我一定要往完成爸爸未竟的事業(yè)?!?BR>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以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作為課堂的著眼點。運用工具書辨字正音,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理解文本注重個性化感知,做到說話有理有據,形成良好的表達習慣;課內閱讀向習作拓展,將閱讀學習恰當遷移,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合理表達。
2、過程與方法:授課時注意引導學生從人物語言,舉止上去把握人物內在的精神世界,通過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加深時課文的理解,品位語言魅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憑借具體語言材料,使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xiàn),認識到中日友好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重點難點:
反復誦讀,憑借具體語言材料,說說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教學方法:
放—收—幫—牽。
學法指導:
質疑互助式學習,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師: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講了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2、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聶將軍與孤女)。
3、師:聶將軍就是聶榮臻(師板書)。
(看書上圖)這位就是聶榮臻將軍。
4、交流搜集到的聶榮臻將軍的資料。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chuàng)建人和領導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5、介紹故事背景。
二、學習生詞,初讀課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習生詞。
(1)出示。
攻克譴責仇怨正義詞嚴感慨無辜寸草不恭泣不成聲。
干戈化玉帛兵戎相見。
(2)指名讀——齊讀。
(3)理解詞義:(按課文順序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攻克:攻下。
譴責:斥責;責備。
仇怨:仇恨;怨忿。
正義詞嚴:道理正當措辭嚴肅。
感慨:心靈因某種感觸而感慨。
無辜:清白無罪。
寸草不恭:書寫潦草有失恭敬。
泣不成聲:哭得發(fā)不出聲。形容十分悲傷。
干戈化玉帛:變戰(zhàn)爭為和平。
兵戎相見:指戰(zhàn)爭。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想想課文中哪幾幅畫面給你留下了印象?
4、生交流。
板書:戰(zhàn)士照料。
將軍照料。
送別孤女。
孤女感恩。
5、生默讀課文,根據小標題分段,并說說段義。
(生交流分段及段義)。
三、齊讀課文。
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四、作業(yè)。
讀熟課文,第三自然段讀五遍。(家作)。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十六
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反思生活,明辨是非曲直,培養(yǎng)學生的正義感,堅決抵制不良影響,向著正確的方向努力。
一、故事導入:這是發(fā)生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的真實故事。
二、漫談自尊自愛自重。
(1)什么是自尊?
自己尊重自己,知道有些事不能說,有些事不能做,有些事得忍,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2)什么是自愛?
(3)什么是自重?
3、相聲欣賞:《追星族》。
4、回顧一下:你的身邊還有哪些這個主題的反面例子?
5、聽聽故事:
6、生活還需要“自立自強”和“豁達樂觀”
7、學著做一個自尊自愛自重自強的人吧。
思考:現(xiàn)實生活中你如何點滴做起?學生談感想。
8、有哪些有關“自尊自愛自重”的名言可以來激勵我們?
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劉備。
征服自己的一切弱點,正是一個人偉大的起始——沈從文。
9、結束語:
青春就像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葉,冬天的紅梅,如果我們懂潔身自愛,珍惜把握今天的學習機會,一定能讓青春的花開得絢麗多彩;讓青春的雨下得瀟瀟灑灑;讓青春的`葉舞得輕盈;讓青春的紅梅開得正氣傲然?!白宰鹱詯邸笔俏覀儼囡L建設的內容之一。生活不僅需要“自尊自愛”,更需要我們“自立自強”“豁達樂觀”。只要我們能夠時刻反省自己,認清楚自己,找準自己的優(yōu)與劣,并嚴格要求,謙虛求學,那么所有的困難都會迎刃而解,而我們也將成為最終命運的主宰者!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十七
學生視角:
“草船”是什么樣的船?為什么文章中用了“借”箭?整個故事發(fā)生在原因、經過、結果怎樣?生動的情節(jié)吸引著學生學生邊讀邊思,激發(fā)著學生學習熱情。
難點:抓住課文內容,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教師思考:
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學《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jié)改寫的。記敘了孫劉聯(lián)合抗曹的過程中,諸葛亮與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周瑜的暗算,表現(xiàn)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知過人。文章內容情節(jié)生動曲折,人物形象鮮活,人物關系微妙,中心突出。教學中應把握好文章贊揚諸葛亮“神機妙算”的中心,結合學生對文章已有的認知基礎,課內外結合,長文短教。
重點:從“草船借箭”中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體會他的神機妙算。
設計特色:課內外結合,長文短教,讀中感悟。
信息資料:
1、師生共同閱讀《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內容資料。
2、查閱搜集介紹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關資料。
3、船模型及相關的演示材料。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理解諸葛亮之所能神機妙算使得借箭成功,是因為他具有知自己知彼、知天知地的杰出才能;認識諸葛亮識大體、顧大局的寬廣胸懷。
2、幫助學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3、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方法一:
理由:全文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fā)展順序進行敘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
程序:
一、提示課題,點出“借”字。
據課題:你認為文章應該寫些什么內容?哪個字是題目的中心詞?全文突出哪能個字?
二、理出脈絡,圍繞“借”字。
a“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b“借箭”的經過怎樣?
c“借箭”的結果如何?
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然后組織討論。并據以上問題給文章劃分段落。
三、掌握重點,突出“借”字。
“借箭”的經示是第三段(按三段分)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a、在借箭前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為什么強調不能讓周瑜知道?
b、等到什么時候才去開船借箭?為什么等到這個時候?
c、把船停在哪里?怎樣停的?為什么?
d、“借箭”時,諸葛亮表現(xiàn)怎樣?說明什么?
e、你認為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知天---預測準三天內必有大霧,回來時順風順水。
知地----大霧中能所船信在受箭最佳的地方。
知人------魯肅忠厚(保密備船)曹操多疑,不睹虛實,不敢輕意出擊。
表現(xiàn)了諸葛亮足智多謀、才華卓越。并通過周瑜與諸葛亮的語言、行動的對比,表現(xiàn)出諸葛亮顧全大局,豁達大度的風范,反襯出周瑜氣量狹窄,妒能忌賢,不顧抗曹大局,一心想刁難,加害諸葛亮的卑鄙行徑。
四、復述鞏固,抓住“借”字。
五、演讀欣賞,體會“借”字。
方法二:
理由:文章中心主要是贊揚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這是貫穿在文中的主要線索。
程序:
一、復習導入。
組織學生進行補題練習,
練習分清前因后果,訓練有條理地表達。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十八
活動目標:
1、理解、學習兒歌,初步感受兒歌的比喻手法。
2、根據生活經驗講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語言完整。
3、嘗試替換兒歌中的祝福語進行朗誦,表達自己對爸爸媽媽的感。
激之情。
活動準備:
1、幼兒課前了解爸爸媽媽的工作單位、愛好等一些情況。
2、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請小朋友向你身邊的朋友介紹一下你的爸爸媽媽,我們是干什么工作的?在家里都做哪些事情?個別介紹:誰愿意向全班的小朋友和老師介紹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教師小結:爸爸媽媽很愛我們,他們不怕辛苦,每天都為我們做很多事情。
2、小朋友你們愛不愛自己的爸爸媽媽?你想對爸爸媽媽說一句什么話?(鼓勵幼兒對爸爸媽媽說一句感謝或祝福的話)。
二、理解并學習兒歌。
1、有一首兒歌,說的就是小朋友祝福爸爸媽媽的話,兒歌的名字叫《愛的祝?!?,我們來聽聽。
2、教師朗誦兒歌,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么?兒歌里說了些什么?
3、放錄音,再次欣賞兒歌,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么?兒歌里把爸爸媽媽的愛比作什么?為什么?最后小朋友是怎么祝福爸爸媽媽的?(引導運用兒歌中的語言進行回答。)。
4、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學習朗誦兒歌。
5、教師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6、幼兒完整朗誦兒歌。
三、仿編兒歌。
1、除了祝爸爸媽媽快樂又健康,你還想祝他們什么呢?
2、根據幼兒的回答,替換祝福與并示范朗誦。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編兒歌。
3、帶領幼兒朗誦新編兒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十九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詞的基本含義。
2.學習用簡潔的對話來展開情節(jié)、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依據“由預習而提問——由提問而入文——隨精讀而深化”的教學程序,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以青年婦女為代表的老百姓對戰(zhàn)爭的痛恨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學重難點】。
課文中提到的“相片”的主要內容和代表意義,感受以青年婦女為代表的老百姓對戰(zhàn)爭的痛恨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課題辨析,背景滲透。
由“相片”做引線,展示抗戰(zhàn)時期的一組圖片,包括敵人封鎖中的村鎮(zhèn)、炮火轟炸后的城市、遭受屠殺的民眾、抗擊敵人的戰(zhàn)士、支援抗戰(zhàn)的民眾等。
學生談觀感。
生:抗日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二、檢查預習效果,了解學情。整體感知課文,交流質疑。
1.初讀課文,學生思考并交流:用上“我、年輕婦女、信、相片”說出本課的主要內容。
生:一位年輕婦女讓我給她的丈夫寫一封信,信中加了一張小小的照片。
2.小組交流預習中的問題,通過合作學習解決淺層次問題。歸納出不能自學解決的問題,全班交流問題,相機歸納。
師:有幾個小組談到了:崇高的心意的怎樣的?這三個小組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一個。
1)崇高的心意是怎樣的?為什么只有這種崇高的心意與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相當?
師:有一個組提到了良民證,它代表了什么,人民為什么如此恨它,要焚燒它?另一個組的問題和這個問題是相似的。歸納:
2)良民證代表了什么?人們?yōu)槭裁捶贌?
師:有一個組提到為什么要給他們寄這樣一張相片?為什么以相片為題?
還有一個問題,為什么信封信紙用起來是如此不方便,而又非用不可?
最后一個問題,為什么要非要用這張相片?
師:問題提出來了,要解決問題還要靠——。
生:讀書解決。
三、品讀課文,具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本情感。
1.以“這是一張_________的相片”為話題,“說話要有理有據”為發(fā)展語言的具體要求,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內容,并抓住重點句段,相機進行朗讀的指導。
本環(huán)節(jié)教學主要注意點:
(1)要求學生給出一個概括性的結論,并“有理有據”地依托文本談出個性化的見解。
(2)抓住“良民證”“驗訖”等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充分聯(lián)系時代背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抓住重點的語段進行朗讀練習,通過資料補充、邊讀邊想等方式,指導學生把文本“讀明白”。
預設點:
多半是她們剪鞋樣或是糊窗戶剩下來的紙,親手折疊、裁剪成的??墒撬齻兛吹姆浅U滟F,非叫我使這個寫不可。
師:請同學們先想想:這是一封什么信?為什么要用特別的信封信紙,還要加上一張?zhí)貏e的相片,表達特別的心意。
師:哪里寫出了信封信紙的特別?
生:在第一段。
生讀。
師:還有哪里?
生:第二段也有。
生讀。
師:第一段中的抗屬是什么?
生:抗日戰(zhàn)士的家屬。
師:哪一句具體寫了信封信紙?
生:多半是她們剪鞋樣或是糊窗戶剩下來的紙,親手折疊、裁剪成的??墒撬齻兛吹姆浅U滟F,非叫我使這個寫不可。
師:為什么非用這個寫不可?
不用這種紙行不行?再讀讀第二自然段。
生讀。
師:為什么用這個不可啊?
生:是因為她們看的非常珍貴,非叫我使這個寫不可。
師:這個問題明白了?只有用這樣的信封信紙才能表達他們的心意。
預設點:
驗訖。
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為什么這樣一個活潑好笑的人,照出相來,竟這么呆板陰沉!我說:“這相片照的不像!
那是敵人在的時候照的,心里害怕得不行,哪里還顧得笑!那時候,幾千幾萬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里揀不出一個有笑模樣的來!
她這是從敵人的“良民證”上撕下來的相片。敵人敗退了,老百姓焚燒了代表一個艱難時代的“良民證”,為了忌諱,撕下了自己的照片。
師:那天,我的一個遠房的嫂子來讓我寫信。除了這樣的信紙信紙以外,還有一張小小的相片,這張相片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同學們認真讀讀3至5自然段,勾畫出相關的句子。
生默讀。
師:有的同學邊勾畫邊在重點的地方加了標記。有的同學還邊勾畫邊做了批注。我們交流一下:
生:我勾的第3自然段這。
師:請你讀一讀。
生讀,師:同學們,“訖”是什么意思?
生:訖就是說結束終了。
師:“驗訖”呢?
生:檢驗結束了。
師:誰檢驗結束了?
生:敵人檢驗結束了。
師:戳記是什么意思?
生:印章。
師:他們是怎樣檢驗照片的呢?請一位同學讀一讀。
生讀。
師:還有勾其他句子的?
生讀:“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為什么這樣一個活潑好笑的人,照出相來,竟這么呆板陰沉!我說:“這相片照的不像!”
師:難怪我說這照片不像,比現(xiàn)在還老。從這里你還讀出了什么?
生:我覺得眼前的這個女人本來挺年輕,可她寧愿給自己的丈夫看自己老些的樣子,就是因為她想讓丈夫看看她被戰(zhàn)爭折磨的樣子,鼓勵他能堅決地勇敢地去打仗,把敵人都打退嘍,以后才能過更好的生活。
師:還有哪里寫出了人物的表情?
生:第六自然段。
師:請你讀一讀。
生讀:那是敵人在的時候照的,心里害怕得不行,哪里還顧得笑!那時候,幾千幾萬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里揀不出一個有笑模樣的來!
師:敵人在的時候,不是只有這一張相片啊,幾千幾萬人在照相啊,但卻揀不出一個有笑容的,誰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是啊,所有的人都哭喪著一張臉啊,這相片是怎樣照出來的?
生:照相的時候,敵人拿著刺刀在身后。
師:讀讀這段好嗎?
生讀。
師:不照行不行?再來讀一讀。
生:不行。
師:讀讀這段。
生讀。
師:想象敵人拿著槍刺逼著的情景,自己再來讀讀這段。
生讀。
師:同學們,拿槍刺逼著照的相片用在了何處呢?你找到了嗎?
哪段寫了?
生讀:這是從敵人的“良民證”上撕下來的相片。敵人敗退了,老百姓焚燒了代表一個艱難時代的“良民證”,為了忌諱,撕下了自己的照片。
師:良民證是什么,有了解的嗎?
生談自己的看法。
師:如果不帶良民證會怎樣?
生: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良民證是一種進出的證件,像身份證。
師:不是身份證,還有補充嗎?
生:這是一個良好居民的證明。
師:誰發(fā)的?
生:日本人。
師:日本人定義什么樣的人是良民?
生:不反抗日本人,不心懷不軌的人。
師:心懷不軌是貶義詞,不能用到這里。
出示良民證的圖片:我們看看日本人頒發(fā)的良民證。
看圖片。
師:良民證沒有什么特別,可是姿勢有特別的地方。這是什么姿勢?
生:舉手投降的姿勢,
師:難怪文章的良民證加了引號,也難怪老百姓把良民證統(tǒng)統(tǒng)都燒了。再讀讀這段。
生:自由讀。
師總結照片的樣子。
2.圍繞“為什么寄這樣的一張相片”這一問題展開思考,引導學生理解“相片”的代表意義,體會那位年輕婦女的思想情感,也體會作者的情感。
本環(huán)節(jié)教學應注意:
(1)繼續(xù)強化“說話要有理有據”的要求,引導學生既概括性地談出相關的結論,又依托文本進行說明。
(2)注意文中體現(xiàn)人物情感的重點詞語和段落,相機進行朗讀指導,讀中悟情。
預設點:
“就給他寄這個去!”她鄭重地說,“叫他看一看,有敵人在,我們在家里受的什么苦,是什么樣子!你看這里!”
她走過來指著相片角上的一點白光:“這是敵人的刺刀,我們哆哩哆嗦在那里照相,他們站在后面拿槍刺逼著哩!”
叫他看看這個!”她退回身去,又抬高聲音說,“叫他堅決勇敢地打仗,保護著老百姓,打退敵人的進攻,那樣受苦受難的日子,再也不要來了!讓自由幸福的生活永遠過下去吧!”
師:她為什么把這張照片寄給遠方打仗的丈夫?她是怎么說的?趕緊看看書上的話吧。
生:這個婦女是這樣說的:“就給他寄這個去!”她鄭重地說,“叫他看一看,有敵人在,我們在家里受的什么苦,是什么樣子!你看這里!”她走過來指著相片角上的一點白光:“這是敵人的刺刀,我們哆哩哆嗦在那里照相,他們站在后面拿槍刺逼著哩!”
師:聽出來了,我們在家里受的苦可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呀。她鄭重地說,誰讀一讀。
生:讀“叫他看一看,有敵人在,我們在家里受的什么苦,是什么樣子!你看這里!”
師:除了這段,還有哪段表達了青年婦女的心意?
生:第十一自然段。
師:請你讀一讀。
生讀十一自然段。
師:真是發(fā)自內心的呼喊哪。
生:叫他看看這個!”她退回身去,又抬高聲音說,“叫他堅決勇敢地打仗,保護著老百姓,打退敵人的進攻,那樣受苦受難的日子,再也不要來了!讓自由幸福的生活永遠過下去吧!”
師:知道青年婦女為什么要寄這樣一張相片了嗎?
青年婦女的心意到底是什么樣的,誰來讀一讀。
生讀:“叫他堅決勇敢地打仗,保護著老百姓,打退敵人的進攻,那樣受苦受難的日子,再也不要來了!讓自由幸福的生活永遠過下去吧!”
生:叫他堅決勇敢地打仗,保護著老百姓,打退敵人的進攻,那樣受苦受難的日子,再也不要來了!讓自由幸福的生活永遠過下去吧!”
師:我們已經知道為什么要寄這樣的相片,那為什么以相片為題呢?你來說一說。
生:她是想激勵她在前線打仗的丈夫,相片代表了她們的心意,所以用相片作為文章的題目。
師:用什么激勵?
生:用相片……(略)。
生:我認為主要是將從良民證上撕下來的相片,而且更要表達了激勵前方的戰(zhàn)士們的心意。
還代表了那個艱難的時代。
所以以相片為題。
師:這張相片表達了青年婦女崇高的心意,為什么說這和英雄氣概相當?
生:這種英雄氣概就是不怕日本人的進攻,保護老百姓。
生:只有這種崇高的心意,才能和那為人民的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相當。
師:請大家再讀一次。
讀:我覺得只有這種崇高的心意,才能和那為人民的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相當。
四、設身處地,入情入境。布置第二課時學習任務。
1.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思考:這位年輕婦女會在信中對她的丈夫說些什么?引導學生從追憶往事、表達心愿、殷切鼓勵、細致問候等角度思考。
2.布置作業(yè),為第二課時教學做準備。
(1)推薦閱讀孫犁的《荷花淀》、《采蒲臺的葦》等文章。
(2)閱讀有關抗日題材的作品,或采訪年長的人士,了解抗日戰(zhàn)爭時期,處于敵占區(qū)的老百姓的生活情況。
(3)回憶信件的格式,了解家信的特點,有條件的可以找一封家信讀讀。
第二課時。
一、回味全文,延展情感。
1.學生誦讀全文,再次感受本課語言的魅力,感受文章深沉的情感。
2.讀后交流:用年輕婦女的口吻來簡要復述這件事。
二、交流資料,準備“寫信”。
檢查第一課時作業(yè)完成的情況,組織學生從三個方面進行交流:
1.交流抗戰(zhàn)時期敵占區(qū)老百姓的生活情況。
2.交流信件的基本知識,了解家信的特點。
3.進一步進行想象練習,說說這封信中可能會談到什么。
三、代寫書信,交流評改。
1.學生代寫書信,教師個別指導。
2.師生評議,修改,選出佳作進行展覽。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二十
:幫助學生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
指導學生運用恰當的記憶技巧背誦文章。
:幫助學生調整學習心態(tài),提高學習興趣和信心。
:掌握學習的記憶技巧,了解不同的背誦方法。
教師說明:同學們,小杰、李明兩個人在聊些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讀讀“小小劇場”的內容吧!
1.請學生將學生用書翻至第1頁,閱讀“小小劇場”的內容。
2.請學生說一說,看完“小小劇場”后,了解到什么。
3.請學生說說自己有沒有類似的'經歷,自己的情形像李明還是像小杰。
教師小結:在個人的學習過程中,只有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事半功倍,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比如,背書就有很多方法。
第一關。
教師說明:同學們,小杰請李明背誦一段短文,你也來背背看吧!
1.請學生打開學生用書第2頁。
2.請學生背誦《微笑》整篇短文。
3背誦結束的同學請舉手示意,待半數學生舉手后,全班暫停背誦。
4.在自愿的前提下,請幾個同學背誦一遍短文,并說明自己所使用的背誦方法。
5.教師整理歸納。
(二)第二關。
6.請學生看學生用書第2頁。
7.教師按課文順序,說明復誦法的意義和實際操作方法。
(三)第三關。
8.請學生說說自己比較喜歡哪一種復誦法及原因,并將其填在學生用書第3頁的橫線上。
9.請學生看短文《燈塔》,師生共同討論分段方式。
10.請學生以自己比較喜歡的復誦法練習背誦。
11.教師以在黑板上計時的方式幫助學生計算自己所用的時間;學生將背誦時間記錄在學生用書第3頁。
12.請學生說一說使用復誦法背課文的速度與效果是否優(yōu)于以前所使用的背誦法。
13.請學生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復誦方法,并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師小結:只要多學習、靈活運用各種背誦的方法,每名同學都能大大提高背誦的能力。
1.請學生說一說本課學習的感受。
2.教師總結,同學們,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應該學習“利用多重感官的學習方法”,視覺、聽覺和觸覺三管齊下,可以增加學習效果與記憶的深度、廣度。
四、活動評估: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學生用書第4頁的評估表,要求學生根據活動情況進行個別評估和團體評估,在自己認為較符合的標識上涂顏色。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二十一
教室內,“戰(zhàn)場上”,彌漫著一股“戰(zhàn)塵”,“硝煙”等混合而成的奇特味道,讓人興奮,緊張。屋內靜極了,只有棋子落下的清脆的“啪”“啪”聲,可戰(zhàn)爭卻在這其中愈演愈烈?“老師,我贏了!”隨著一句話,打破了這寧靜。贏棋的面露喜色,輸棋的如釋重負,嘆了口氣,繼而又在一旁觀起戰(zhàn)來。
我坐在座位上,我的對手是一位“女中豪杰”,雖算不上閉月羞花,卻活脫脫一個“王熙鳳”的翻版。她的棋藝不錯,才下了幾回合,我就冒出了冷汗。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著,眼看著下課鈴即將敲響,我不耐煩地催了一句:“你快點兒呀!”“別煩嘛”一句帶著哭腔的話如一顆炸彈從她嘴里噴發(fā)出來,緊接著,她鼻子猛地往回一吸,眨眼間,幾顆碩大的淚珠“吧嗒、吧嗒”就下來了,我著實嚇了一跳,周圍的同學也循聲趕來??粗@情形,同學們個個目瞪口呆,束手無策。
好一會兒,她上了一步老將,我不緊不慢地“吃”了她的`棋子。
接下來幾個回合,我越戰(zhàn)越勇,腦細胞集體出發(fā)。到了殘局階段,也是最精彩的階段了。
她的幾顆大子紛紛落敗,只剩下一個炮,兩士兩相,三個兵和一個老將了。我乘勝追擊,出動了所有的兵力攻打她的老巢??伤B強抵抗,任我狂轟濫炸,她也絲毫不打算投降。我心血來潮,準備“磨豆腐”。我采取了防守方式,安安穩(wěn)穩(wěn)地坐在“家里”,看看她還有什么花招。幾輪下來,她的棋子已所剩無幾了。她大勢已去,終于輪到我亮相了。
“將軍”我大喊一聲。她卻一點兒也不慌張。老將上,下,左,右逃了個遍,最后逃到了最頂上?!案邔⒍辔0。 蔽亦哉Z道。心想:這會兒,她應該無心戀戰(zhàn)了吧??伤齾s偏偏出人意料,向我進攻。誰料想,那馬居然跳到我的“士”口上,不是明擺著找死嗎?“??!”她一聲尖叫,想把馬收回去,可是——已經遲了,她落子了。送上門的家伙哪有不收之理。她的臉一陣紅,一陣白,手使勁擰著衣角,“我,我認輸了。”
太好了,我從座位上跳起來,真想把這個消息向全世界宣告!
夜晚,我躺在床上,月亮升上了樹梢,星星眨著小眼睛,仿佛在對我說:“恭喜你啊!”我瞇著小眼睛甜甜的笑了。弈之樂,不僅在于獲勝后的喜悅,更在于對弈時斗智斗勇的痛快淋漓。愛棋吧,它會給你帶來無限樂趣!
六年級數字的用處教案設計篇二十二
1、借助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義正詞嚴、無辜、干戈化玉帛、兵戎相見”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將軍與孤女”的故事,并試著講給別人聽。
3、能夠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受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廣胸襟,進而認識到中日友好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1、通過朗讀、看畫面等方式了解聶將軍的偉大人格和胸襟。
2、補充音像資料,渲染情感。
3、欣賞影片《將軍與孤女》,撰寫讀后感,使課本文章、影片場景、學生感受相互融合,相互溝通。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人物感情,感受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廣的心胸以及美穗子的感激之情。
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抓住文中的重點句,體會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寬廣胸襟以及他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進而讓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xiàn),認識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要求學生能聯(lián)系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
學生了解聶榮臻,搜集美穗子的資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教師課件出示聶榮臻將軍的頭像圖片,學生談談對聶將軍的了解。
2、教師引入聶榮臻浴血殺日寇和日本人民對聶榮臻將軍的稱呼“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疑問。
3、教師板書課題,學生一起書空。
1、學生自由讀文,想想課文寫了聶將軍和小姑娘之間的什么事。
2、學生交流。
3、學生默讀課文,用擬小標題的方式理清文章結構。
1、創(chuàng)設情境,了解軍民搶救小姑娘的過程。
(1)播放電影《將軍與孤女》中戰(zhàn)火中救出兩個小姑娘的剪輯,教師解說。
(2)學生自讀第一至第四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讀懂什么。
(3)學生側重時間、地點、環(huán)境、起因和八路軍的仁義等方面的交流。
2、自讀第五、第六自然段,圍繞“聶榮臻將軍是怎樣照料小姑娘的,從中看出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展開討論,讀懂文章,體會感情。
本環(huán)節(jié)注意點:(1)第六自然段教學中要讓學生抓住聶將軍的動作和話語走進人物內心。(2)課件補充聶將軍照料小姑娘的圖片,學習第六自然段的寫法,抓住人物的神情、動作、語言進行再創(chuàng)作。
3、抓住聶將軍深明大義的言語,了解第七至第九自然段中介紹的送歸孤女的過程。
本環(huán)節(jié)注意點(1)在聶將軍給日本軍官的信件中要讀出將軍的不卑不亢、深明大義、博大胸懷和我們軍隊的正義和仁義。(2)在聶將軍感慨的話語中要讀出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廣胸襟。(3)引入日軍殺害中國人民的圖畫和數字,理解將軍話中的“殺害”和“殘忍”的意思。
4、朗誦與分角色朗讀相結合,再現(xiàn)重逢過程。
(1)感情朗讀美穗子的信件。
(2)學生分角色朗讀美穗子與聶將軍重逢的場面,重點理解“干戈化玉帛”、“兵戎相見”的意思,感受和平的可貴。
(3)播放重逢感恩的畫面,教師解說,介紹。
1、師生交流美穗子后半生的經歷,充實對她的認識。
2、教師結語:將軍與孤女之間開出了一朵盛開在戰(zhàn)火之中的友誼之花,愿和平永駐,是中日人民共同的心聲。
第二課時。
一、播放電影《將軍與孤女》,學生觀看后寫觀后感。
二、交流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