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設計(5篇)

字號: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設計篇一
    1、學會正確迅速地運用6~9的乘法口訣求商,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間的關系。
    2、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以及歸納、遷移、類推的能力。
    3、能結合具體的情境發(fā)現(xiàn)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及解決問題,獲得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在美麗的動物樂園,長頸鹿正在跟小動物們開會。
    長頸鹿說:春天到了,大地開始復蘇,南方的小鳥又回來了,我要為他們準備幾間房子。
    小猴子說:我們也參加蓋房子的勞動。長頸鹿伯伯,飛回來多少只小鳥?幾只小鳥住一間房呀?
    二、討論計算方法(獨立嘗試)
    觀察畫面上飛來了多少只小鳥?如果每間房子住6只小鳥,需要準備幾間房子?
    三、體驗乘、除法的關系
    1、動物樂園飛來了一些小鳥,如果每間房子住6只小鳥,有7間房子可以住多少只小鳥?
    怎樣列式計算?用哪句乘法口訣?
    生:67=42(只) 六七四十二
    2、動物樂園飛來42只小鳥,每6只鳥住一間房子,需要準備幾間房子?
    動物樂園飛來42只小鳥,平均住在7間房子里,每間房子住多少只小鳥?
    觀察以上三題,說說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正確迅速地進行除法口算的關鍵是什么?
    四、變式練習
    如果來了48只小鳥,長頸鹿需要準備幾棟房子?
    五、鞏固練習
    完成書上練一練的題目。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并且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哪是物體的正面,哪是物體的側(cè)面和上面,能正確辨認從上面、側(cè)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發(fā)展空間觀念、合作意識和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事物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難點:
    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并且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
    教具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幾何模型各一個;各種幾何形體的實物。
    學具準備:
    小長方體、正方體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第三單元(板書:引導學生讀一讀)
    同學們可能會猜想:老師叫我們看什么呢?(讓學生猜一猜,激起興趣。)
    老師坐在小板凳上,分別請三位學生站在老師的正面、側(cè)面和高處拍照。
    在電腦上展示剛才拍的照片。
    生:這些都是老師嗎?為什么不一樣呢?
    師:同學們天天都在學校學習,肯定都離不開自己面前的課桌,老師也離不開講臺。今天,老師就請同學們來觀察這張講臺,看一看從不同角度觀察這張講臺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狀。
    小結:剛才我們用相機當成自己的眼睛讓同學們發(fā)現(xiàn)在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所看到的畫面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看一看。
    二、觀察、交流(實踐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講臺。
    (1)師: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人選擇一個位置來觀察這張講臺,然后互相說說
    觀察到的形狀是什么樣子的,然后再交換位置觀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2)學生活動。
    注意: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有序的觀察。如,可以先引導某個小組的學生站在一個角度觀察,再幫助他們調(diào)換位置,使其他小組的成員知道觀察的方法。
    (3)匯報交流。
    師:剛才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講臺?,F(xiàn)在請同學們來說一說,你看到的講臺是什
    么樣子的?
    生:我站在左側(cè)面,看到了桌子的上面和這里(指了指側(cè)面)
    師:哦??吹搅藘蓚€面,這是左面。
    生:我站在講臺的前面,也看到了兩個面,是上面和前面。(讓學生指一指)
    生:我觀察到的講臺的形狀和某某同學是一樣的,只不過我是站在這邊(指了指右側(cè)面)
    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還有哪位同學是怎樣觀察的?
    (學生可以從一個角看到三個面,或者趴在上面看到一個面,又或者在每個面前蹲下來,看到一個面。)
    總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看到的面的個數(shù)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三、鞏固練習。
    1、出示課本的觀察講臺圖。
    2、說一說圖上的三個人可能分別看到講臺的哪幾個面?
    3、想一想,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圖中的三個人可能分別看到講臺的哪幾面?
    生:我先說圖上的老師。我認為老師可能看到講臺的上面和前面。
    生:我不同意。我覺得老師很高,他只能看到上面。
    生:笑笑看到桌子的上面和她前面的一面。(左面)
    生:淘氣是站在右角邊,他可能看到上面、前面和右面三個面。
    師:為什么?
    生:我剛才在觀察物體時體會到的。如果不是站在桌子的一個面的正前方看,而是站在桌子斜的方向,就能看到三個面。
    小結:通過上述驗證活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觀察長方體,一次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4、連一連
    (1)按照剛才討論的結果,讓學生連書上的圖。
    (2)交流。(讓學生說說哪幅圖是誰看到的。)
    四、認一認
    1、自己看書,認識長方體的上、側(cè)、正面。
    2、交流、體會長方體的上、側(cè)、正面。
    (1)教師拿出一個長方體,分別指著上、側(cè)、正面,讓學生說說是哪個面?同時板書。
    (2)再將一個長方體不停地變換著擺,每次都讓學生指出上、側(cè)、正面,從而加深理
    解:一般朝上的那個面叫上面,對著觀察者的那面是正面,兩側(cè)的面稱側(cè)面,最后讓學
    生自己說說,只要意思說對即可。
    (3)拿出不同的長方體,讓學生說說它們的上、側(cè)、正面。
    (4)拿出一些長方體形狀的實物,讓學生指著說說它們上、側(cè)、正面在哪里?
    小結:通常我們把長方體或正方體朝上的一面稱為上面;面對自己的那一面稱為正面;兩側(cè)的面稱為側(cè)面。
    五、完成練一練
    1、第一題。
    (1)引導學生審題,獨立完成,同桌交流。
    (2)反饋:說一說你的同桌對了沒有,如果錯了幫他糾正過來。
    2、口算
    學生獨立計算,小組交流反饋。
    3、連一連,說一說。
    4、觀察一個物體,小組內(nèi)說說他們的上、側(cè)、正面各是什么樣的?
    六、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七、作業(yè)
    回家觀察一個物體向家長說出你看到的面。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設計篇三
    學習內(nèi)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第一課時(第67、70頁內(nèi)容)。
    學習目標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學學生活動,正確辨認從正面、側(cè)面、背面觀察到的物體。
    3、培養(yǎng)學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學習重難點:使學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具準備:學學生喜歡的玩具、小黑板等。
    學習過程
    一、用學學生喜愛的游戲入手,創(chuàng)設情境
    1、 播放有多種動物叫聲的vcd,請學學生猜一猜都有動物(如孔雀、恐龍、獅子等),同時問:“你是怎樣猜出這些可愛的動物的?”(學學生回答說是根據(jù)動物的聲音。)
    2、 出示幾張動物卡片,遮住動物的一部分,又請學學生是什么動物?
    3、 根據(jù)學學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動物的紙片,問學學生是怎樣猜出來的?
    4、 學生:我看見大象的長鼻子;我看見老鼠的尾巴;我看見駱駝的駝峰……
    老師:你們看見了動物的不同形狀,有正面的、側(cè)面的、后面的。那今天我們就玩一玩,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課題)
    二、引導探索,體驗不同位置觀察到的不同的物體形狀
    1、 老師:請同學拿出汽車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組內(nèi)的同學互相玩耍,并說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車的形狀。
    小組匯報: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__學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車門和車輪;我看到的是它的車燈;我看到的是它的車尾。
    2、 畫學學生看到的汽車形狀。老師:咱們來一個畫畫比賽,看誰能把自己看到汽車的形狀簡單而又比較準確的畫出來。(小組活動)
    3、展示圖畫。請每組小組長把本組的畫收集到一起,并貼在黑板上。
    老師:請小朋友來介紹自己的畫,講講畫出來的形狀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為什么汽車有這么多不同形狀?
    學生:因為我是從側(cè)面看的;因為我是從正面看的;因為我是從后面看的……
    老師:原來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車形狀也不同。
    4、 老師:請學學生交換位置,再觀察,說說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車的形狀。
    __學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車門和車輪;我看到的是它的車燈;我看到的是它的車尾。(讓學學生回原位。)
    5、請學學生拿出自己喜愛的玩具(每組一個)放在桌上,坐在現(xiàn)在的位置上觀察玩具的形狀并把它畫出來。(全班交流,介紹畫出來的形狀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
    三、應用拓展
    1、找朋友。請小組每一個成員將自己的數(shù)學書合在一起,擺放在桌上,再請每一個同學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紹看到書的形狀。老師同時出示圖片請學學生判斷。
    2、連線游戲。教科書第70頁第一題,請學學生仔細觀察從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車形狀。
    四、小結評價
    我們的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出示卡片)所以在我們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這里面有我們許多數(shù)學的知識。因此我們更應該熱愛我們的學生活。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設計篇四
    教學目標:
    1、借助情境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入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和的計算。
    2、借助相同加數(shù)連加的計算,體會乘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jīng)歷幾個相同的數(shù)相加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根據(jù)圖意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體會乘法的意義,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魔術表演嗎?
    生:喜歡。
    師: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術表演吧。
    (出示主題圖)
    二、新授,解決問題。
    1、初步感知畫面。
    師:多神奇的魔術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學們這里會也藏著很多奇妙的數(shù)學知識,不信大家仔細的觀察一下。
    2、提問題。
    師:小朋友觀察得很仔細請你們接著看圖,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學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共有多少條魚? 一共有多少個燈籠?
    3、解決問題。
    師:小朋友們很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誰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生:2+2+2=6(朵)
    第二題:4+4+4+4=16(條)
    第三題:3+3+3+3+3+3=15(個)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幾個算式,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特點?
    生:都是連加
    生1:加數(shù)相同。
    師:對每一題的加數(shù)都相同。2+2+2是幾個2相加?
    生:3個2相加,(依次說出后幾個算式。)
    師:請同學說一說20串燈籠的個數(shù),怎么寫算式?
    生動手寫:3+3+3+3
    師:你覺得寫起來怎么樣?
    生:很麻煩。
    師:怎么就不麻煩了?
    生:用乘法。
    師:你真愛學習。這個內(nèi)容我們在下節(jié)課里學。
    三、鞏固練習
    1、出示圖:生說,師判斷
    2、出示圖:師說題意,生填寫,集體訂正。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xiàn)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yè)。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上,引出多種不用的解決方法,然后著重認識幾個幾連加。引導學生充分經(jīng)歷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這樣對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設計篇五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科書p74-7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推理的活動中,經(jīng)歷7的乘法口訣的整理過程。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7的乘法口訣的整理過程,并運用口訣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獨立整理7的乘法口訣。
    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對7的乘法口訣的整理。一星期正好是7天,本設計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在體育用品商店中的幾個同學的對話進行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借機引導學生回答問題,調(diào)動起學生主動的參與意識,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第二環(huán)節(jié)是師生互動、探索新知。先是讓學生獨立填寫表格,并說出為什么填得這么快,特別是7個星期、8個星期、9個星期各有多少天的算法,讓學生充分的交流。然后根據(jù)所填表格的數(shù)據(jù)小組合作整理7的乘法口訣,學生很容易就能完成了。接下來是引導學生對口訣進行整理和記憶。為了幫助學生記憶,設計了對口令的游戲,使枯燥的記憶變成了有趣的數(shù)學活動。
    最后是7的乘法口訣的應用。通過看口訣寫算式,解決實際問題和看算式編故事等多種形式的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師:同學們,老師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那就是我們學校再過四個星期就要廣播操比賽了,你們想?yún)⒓訂?有誰知道2個星期有多少天?
    同學們,再過4個星期就是元旦了,你們高興嗎?有誰知道4個星期有多少天?
    2、知道了2(4)個星期是14(28)天,那3(5)個星期、4(6)個星期呢?算才最簡便呢?如果學習了7的乘法口訣我們就能很快的算出來了。
    揭示課題:7的乘法口訣
    二、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表格,師: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這張表格向我們提出了什么問題?你能獨立把這張表格填完嗎?
    學生同桌交流后,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師:同學們這么快就填寫完了,而且完成得很好,說說你的竅門好嗎?
    生:我按每次都加7算的。
    生:從1個星期到6個星期的填寫,可以運用前面學過的乘法口訣來算,從7個星期到9個星期的填寫,是按每次都加7算的。
    生:
    師:真棒!你們都有自己不同的解決方法,而且問題都解決得很好。那你們能根據(jù)自己填寫的表格的數(shù)據(jù),四人小組合作,編出7的乘法口訣嗎?
    2、理一理
    (1)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進行7的乘法口訣的整理,寫到小組記錄單上。
    (2) 全班交流編寫的7的乘法口訣。
    (3) (師在黑板上出示從學生編的口訣中整理出來的一張大的7,8并排的乘法口訣表。)師:你們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7的乘法口訣中有哪些秘密?師:你們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7的乘法口訣中有哪些秘密?
    3、記一記
    (1)口訣意義的理解
    師:(指口訣:六七四十二)誰知道這句口訣表示什么意思?
    生:六七四十二表示6個7相加是42,也表示7個6相加是42。
    師再指兩個口訣讓學生進行練習。
    (2)引導學生記住口訣,讓學生交流如何記得又快又準的?
    (4) 對口令
    同桌進行如:四七二十八的對口令游戲。
    三、聯(lián)系生活,鞏固應用
    師:口訣記熟了嗎?老師來考考你們行嗎?
    1、搶答比賽
    如:7( )=( )
    2、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3題,全班交流。
    3、編有趣的數(shù)學故事
    電腦顯示:78
    師:同學們,這是一道普通的乘法算式,但它蘊藏著好多有趣的數(shù)學故事,你能看算式編出一個有趣的數(shù)學故事嗎?比一比,誰編的故事最動聽。
    四、情境交流、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