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總結(jié),我們可以更好地總結(jié)經(jīng)驗并且不斷進步??偨Y(jié)要突出重點,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通過閱讀這些總結(jié)范文,我們可以學到更多寫總結(jié)的技巧和要點。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一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本書共分四個部份:自律、愛、成長與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愛”為中心,書中告訴我們什么是愛的本質(zhì),幫忙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告訴我們?nèi)绾纬蔀楦Q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獲得心智的成熟。
這本書的副標題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能夠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能夠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guī)避問題、逃避痛苦。而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所以大多數(shù)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無幾。所以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銳指出: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可是程度不一樣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樣的心理疾病,只可是得病的時間不一樣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礙自我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
本書開篇即說:人生苦難重重。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而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用心而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職責、尊重事實、持續(xù)平衡。
其中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shè)置人生歡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應(yīng)對問題并感受痛苦;然后,解決問題并享受更大的歡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們不愿意推遲滿足感的心理。直面問題,會讓人感到痛苦。而問題不會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并且可能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和更大的痛苦,持續(xù)的時間也會更長。例如:我此刻正在寫這篇讀后感,其實已經(jīng)拖了很久,總覺得有個事沒完,令我心神不安,可是不寫永遠不會有。當我應(yīng)對現(xiàn)實,放下搞笑的游戲和小說,雖然這個過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設(shè),可是靜下心來去寫的時候,心理上卻感到很簡單下來。也許需要絞盡腦汁,沒有了玩樂的簡單,當我寫完之后,感到情緒舒暢,好像放下了一個包袱。而類似的事情其實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有時候會我們能夠直面問題,以用心的態(tài)度去解決它,而有時則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過且過。并且越是安逸的時候,越是不愿意用心應(yīng)對,也就是不愿意推遲滿足感,這也許就是古人所說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吧。
記得有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人員給幾個四五歲的孩子每人一塊糖,然后告訴他們?nèi)绻丝叹统砸材軌颉?墒侨绻軌虻鹊矫魈煸绯窟€沒有吃,那么就能夠再得到一塊糖。然后觀察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立刻就吃了,可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堅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塊糖。在這之后,實驗人員跟蹤觀察這些孩子,發(fā)現(xiàn)那些堅持住的孩子在他們長大后都獲得了成功,成為杰出人士。想想就會明白,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就能夠應(yīng)對糖的誘一惑,做到了推遲滿足感,這種自律的精神和潛力在今后的成長中會給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類心靈進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動力則是——愛。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愛和自律結(jié)合起來,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才能體驗歡樂的極致。愛,就要不斷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獲得成長,從而促進心智的成熟。真正的愛不僅僅僅是付出,不僅僅僅是奉獻,更重要的是你的愛是否令自我獲得成長,同時使你愛的人也得到成長。就像我們愛自我的孩子,但絕不愿意將他們放在自我的羽翼下,而是要讓他們?nèi)ゲ珦麸L浪,在風雨中變得更堅強。而那種處處包辦代替,時時噓寒問暖絕不是真正的愛。因為在包辦代替中,是職責心的缺失;在噓寒問暖中是自理潛力的退化?!案冻稣鎼鄣娜?,就應(yīng)永遠把愛的對象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
作者是一位心理醫(yī)生,所以在這本書中,作者用了許多心理治療的例子來解釋自我的觀點,所以使人在看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枯燥乏味,并且作品中不乏一精一辟的觀點,凝練的語言,讀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靈務(wù)必持續(xù)中立,能夠容納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悖論,個性不要輕易受到倫理觀念的影響。”
“勇氣,不意味著永不恐懼,而是應(yīng)對恐懼也能坦然行動,克服畏縮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來?!?BR> “對于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guī)舊一習一,采取冷靜和懷疑的態(tài)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BR> “你只能自行選取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艱辛與磨難,最終才能到達人生新的境界”。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并且值得一精一讀的書。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二
自從加入學校的心理教育社團,與曾老師袁老師交流的愈多,愈感覺自己心理學基礎(chǔ)功底不夠,教育經(jīng)驗不足,與家長學生溝通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促使我必須靜下心來研習思索。
提升自己有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就是讀書,于是毫不遲疑立即行動起來,京東商城搜索“心理學書籍”,很快一系列的書籍一排排羅列出來,我精心的進行了篩選,最后確定了《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這本書。說心里話買這本書我只是為了調(diào)節(jié)目前自己尷尬的狀態(tài),并沒有太大的期待!
書回來了,看著書的封皮:趙薇、楊冪、呂偉良、倪妮等名人感動推薦,這樣的炒作,讓我當時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于是不情不愿地翻開了書的第一頁,出版者語――“深入心靈,是一段艱難的旅程,也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身體因快樂而結(jié)合,心靈因痛苦而靠近?!孕南M?,這本書能給你智慧和勇氣,在通往心靈的道路上,一路前行”。這段話給了我莫大的鼓舞,使我用心靈去感悟這本書作者(美國心理醫(yī)生斯科特.派克)寫它的用心良苦!
歷時一個月終于讀完了這本書,看著讀書筆記里記錄的點點滴滴,突然發(fā)現(xiàn)它給了我一種真實的寧靜感,祥和而溫暖!“淺水喧鬧,深潭無波”,是我讀后真實的心理感受!在這本書里作者結(jié)合實例探討了意識和潛意識、愛的本質(zhì)、心靈成長與阻滯的特性、恩賜的神秘性、人性的原罪即懶惰等等一系列深刻的問題,并給讀者留有思考和發(fā)揮的余地,同時鮮明通俗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這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沿途充滿了荊棘、坎坷、艱難、曲折!但誰又愿甘心永遠蜷縮在自己的安樂窩、象牙塔里呢?對我們來說,身體的健康與心理的健康到底孰輕孰重?面對人頭攢動的醫(yī)院和門可羅雀的書店,你可否感慨萬千?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是在回避問題,逃避痛苦,而逃避問題,心靈就會永遠停滯不前,這也是心理疾病的根源,如果不及時處理,你將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承受更大的痛苦!
心智的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要學會去愛,學習自律,做好自我完善,突破自我界限,還要做到自尊自愛。例如,很多家長想不通的一個問題,“我那么愛她,可孩子卻出現(xiàn)了種種叛逆的言行舉止”,讓家長無所適從!那么家長對子女的愛是不是“真愛”呢?斯科特在書里告訴我們,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xiàn)自我完善的一種意愿。那么,愛孩子,就要關(guān)注她,并學會努力傾聽她的心聲。因此家長首先要做到學會聆聽子女的心聲,滿足他們的需要,而不是盲目的堅守權(quán)威,頤指氣使,只有恰如其分的做出改變,才能擔負起做父母的職責。父母的不思進取,思維的落后和遲鈍,與時代脫節(jié),如此種種,如果父母不能進行及時的自我調(diào)整,適應(yīng)子女的變化,也許那就不是父母們口口聲聲的真愛了!
是啊,常德乃足,復(fù)歸于樸。愿我們都能告別狹隘的眼界,告別自我的固步自封,在這條少有人走的路上,歷經(jīng)磨難,心智成熟,體驗到人生的豐富多彩,美妙無窮!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三
同事推薦我讀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當?shù)谝淮温牭竭@個標題時,我便被他吸引住了,帶著好奇心我,我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
這是一本美國心理醫(y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關(guān)于心理學的書,里面討論了我們心理現(xiàn)象中一些比較本質(zhì)性的問題。書中提出,當我們能夠自我做自我的心理醫(yī)生,解決自我所有的心理問題時候,我們也許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夠比較正確的看待宗教,把它當做一種真正實際的生活方式而不僅僅僅是精神寄托或理論。
書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學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為佛教不承認永久的“神”的實在性,而缺少這種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但作者卻不這么看,并非所有的宗教都務(wù)必要有一個神存在,比如科學本身就是一種“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于這種宗教不承認“神”的存在,或者說即使承認“神”的存在,也是務(wù)必透過實驗來驗證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佛教倒是真的相比于其他宗教來講更接近于現(xiàn)代科學一些。
作者說,每個人都有自我的宗教,只是也許自我不明白而已。當你坦然應(yīng)對自身的問題并且每時每刻都在不斷改善自我的時候,你就離“神”越來越近,甚至于,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我是可能到達“神”的境界的。很感嘆作為一名西方學者,能夠提出這樣的觀點并且在長時間的行醫(yī)生涯中能夠去踐行它。是的,離開了現(xiàn)實的土壤的學說是沒有好處的,即使崇高如哲學或者宗教,也務(wù)必如此。此刻這個社會,人們很多已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人們轉(zhuǎn)而信仰科學,這是社會的提高。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科學,正在某種程度上代替?zhèn)鹘y(tǒng)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和心理學的發(fā)展,人們對宗教的認識會越來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會越來越展現(xiàn),而負面的東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但愿大自然能夠給人以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這種提升。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么難,讓心靈成長有多么難,我們?nèi)绾尾拍苊懔朔陨淼姆N種局限或許我們會排斥宗教,或許我們會認為科學深奧難懂,或許我們會認為藝術(shù)過于高雅我們無法涉及,再加上由于此刻分工極細的因素,我們往往只局限于自我的行業(yè)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們往往安居狹小的心靈一隅而自娛――到很難進入須臾納芥子的境界;事實上“對于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guī)舊習,采取冷靜和懷疑的態(tài)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懷疑、自省、反思、進取、追求,的確是那么難。
在素質(zhì)班的要求下,我翻開了一本以前從未聽說的一本書?!渡儆腥俗叩穆贰闹浅墒斓穆贸獭肥敲绹艹鲂睦磲t(y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1978年首次出版,五年之后才出此刻暢銷圖書榜單上,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xù)上榜近20年。這本書創(chuàng)造了空前的銷售記錄,至今長盛不衰。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共分為四個部分:自律、愛、承載與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愛”為中心,書中告訴我們什么是愛的本質(zhì),幫忙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告訴我們?nèi)绾纬蔀楦Q職的、更有理解性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獲得心智的成熟。
作者第一次說出了人們從來不敢說的話,提醒了人們從來不敢提醒的事,這就是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可是程度不一樣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樣的心理疾病,只可是得病時間不一樣而已。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問題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視問題開始??墒切闹浅墒觳豢赡芤货矶?,它是一個艱難的旅程。
解決問題的首要方法就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進取而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職責、尊重事實、堅持平衡。時間這些原則,關(guān)鍵在于你的態(tài)度,你要勇敢應(yīng)對痛苦而非逃避。
很幸運有機會了解這本書,否則將會是我心智走向成熟的一個遺憾。我會慢慢學會自律,學會愛,學會獨立,找到真正的自我,做自我的主宰,用進取平和的心態(tài)迎接生活!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四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人人可讀,人人可受益的心靈讀物,出自美國心理醫(yī)生作家斯科特?派克之手。
斯科特用他的誠懇、勇氣和智慧,通過本書,說出了人們從來不敢提及的話題,面對了人們從為不敢面對的問題。
自從加入了《財慧美學院》讀書會,會不自覺的把空余時間浸泡在讀書中,絕不是心血來潮找書打發(fā)時間。讀這本書會覺得,自己的心智還很不成熟,精神還過于膚淺,自身太需要這方面的滋養(yǎng)與潤澤。
書中說:人生苦難重重,唯有自律方能消除人生的痛苦,而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是實現(xiàn)自律的四大原則。如果將這四種原則持之以恒地實踐,任何人都能夠使精神、心理和靈魂達到更高的層次。
對此觀點,本人感同身受,特別是“尊重事實”這一原則,好似讓我看到了身邊諸多沒有尊重事實而被困擾或束縛的人和事。
“我們對現(xiàn)實的觀念就像一張地圖,憑借這張地圖,我們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斷協(xié)調(diào)和談判。地圖準確無誤,我們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樣到達那里;地圖漏洞百出,我們就會迷失方向?!?BR> 是啊,任何人來到世界,沒有偉大與卑微、高貴與貧賤之分,上帝也沒有給誰繪制過地圖,但我們在不同的時期,必須給自己繪制不同的地圖,才會擁有準確的人生航向,愉快的人生旅程。為此,顯然要付出代價。
很多人,因為得意于自己的經(jīng)驗與資歷,從未有過繪制地圖的意識與做法,純憑感覺做事,遇到麻煩,不是積極面對,而是拒絕新的資訊,甚至指責新的資訊混淆是非,因此,常常埋怨人生的道路總是荊棘密布,障礙重重,好似上帝不公,時時被命運捉摸。
當然,有一部分人,曾有過藍圖,對自我成長有過規(guī)劃,但時這境遷,也不更新。原有的地圖日漸窄小、模糊、粗略,對世界觀的認識狹隘而偏激。對于新的信息與資訊,不是難于對付,就是漠不關(guān)心,因此,生活中,常處于恐懼與無奈狀態(tài),碰壁也成了尋常之事。
極少數(shù)的幸運者,勤于努力,從未放棄過自己的追求與夢想,不斷地更新和調(diào)整自己觀察世界的角度,不斷地修訂自己的地圖,對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不會漠然,而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與驚喜。
還會發(fā)出如此的感嘆:我們貧窮時,世界是一種樣子,我們富有了,世界又是另一種樣子;社會在前進,我們唯有尊重事實,不停地修訂地圖,方可讓心靈獲得成長,讓心智走向成熟。
每天都規(guī)劃好自己要干什么,每天把自己要學的東西,要完成的進度都記在本子上,每天都按照自己安排好的計劃來進行學習,生活,工作,運動。
我想這就是自律,通過自律,培養(yǎng)出自我的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在面對麻煩時,能夠以堅毅果敢的態(tài)度去選擇,去面對。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五
《少有人走的路》是由著名的心理學醫(y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一部關(guān)于揭示人心智的心理學著作。
大多數(shù)人都存在心理健康缺陷,因為他們都有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總是不去應(yīng)對問題和痛苦,抱怨上天的不公、自我的不幸,甚至用各種極端的方式去麻醉自我,讓自我不去想,營造一個與現(xiàn)實脫節(jié)的完美的虛幻空間,這無異于作繭自縛?!拔┯型纯嗖艜斫桃妗保瑧?yīng)對問題我們不能因害怕痛苦而選取逃避,而是就應(yīng)迎難而上,直至將其戰(zhàn)勝為止。
書中第一篇談到了“自律”,人生苦難重重,我們的人生就是不斷的應(yīng)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唯有自律才是解決問題的首要方案。所謂自律,就是以用心的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問題。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職責、尊重現(xiàn)實、持續(xù)平衡。對于推遲滿足感,我們不要貪圖暫時的安逸和一時成績的滿足,要時刻持續(xù)清醒的頭腦,工作時要先難后易,徹底克制自我拖沓的工作毛病,延長自我的滿足感;而對于承擔職責,我們對待問題要有承擔職責的勇氣,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增強自我的信心;對于尊重事實,2015對于各個行業(yè)都是一個嚴冬,我們要認清這個事實,結(jié)合我們自我的特點,找到2015年屬于我們的機會;最終就是持續(xù)平衡,一味的自律,就會變成壓抑和束縛,我們要用一種平衡的自律方式去應(yīng)對問題,張弛有度,建立正確的解決問題方式。
2015作為公司的“變革年”,我們更要加強自身的“自律”意識。2015年的航運市場好比一座獨木橋,我們沒有退路,唯有奮起跨過。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2015要亮出我們的中谷精神。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六
這也解釋了我之前的迷惑,就是看到某些眾人所謂的優(yōu)秀成功人士,為何我卻總覺得他們有所欠缺。之前我以為這是和人格的高尚是否有關(guān),此刻我覺得說人格這樣的格調(diào)太高了,事實上絕大多數(shù)人未必能追求高尚的人格(當然包括我),就好像當年金大俠對人類寄予厚望的結(jié)果多半是失望。其實我們未必需要擁有那樣高尚的人格,就好像孫未說“英雄和暴君一樣,都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的人”,我們所就應(yīng)做的,其實是追求我們心靈的開闊和富足。然而,“少有人走的路”,從書名能夠看出思考、反思、追求心靈的健全的人是很少的,我當然沒權(quán)利做出這樣的結(jié)論,但是派克就比我有資格多了吧,呵呵。因為這條路很難,需要克服自身的惰性,需要不斷地學習,如此種種也讓我感覺到壓力,而且因為多數(shù)人都不走,所以走的人就會感覺到寂寞。
我覺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覺得他十分睿智豁達,也十分平和包容,他說過其實人未必必須要去找心理醫(yī)生,某些心理醫(yī)生其實只是把你改造成社會所理解的模式,而讓你徹底失去了自己――這個例子在亦舒的一部小說中已經(jīng)表現(xiàn)過了――“現(xiàn)代心理治療目標是讓患者恢復(fù)‘正?!媒y(tǒng)一標準規(guī)范人們的生活,結(jié)果只能令個性萎縮,變得淺薄而蒼白。”而且心理健康也并非總是陽光活潑,毫無陰影。事實上,“抑郁造成的空虛,乃是思緒和情感的溫床;年齡的增長和衰老,能夠促使我們關(guān)注心靈;死亡讓人更強烈的了解到生命的好處;深刻體會眼前生活的空虛,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讓我們失去一部分的純真,這對心靈也是有好處的?!?BR> 哈哈,說起來他的太多話我都覺得凝煉得很好,很有道理。比如“信仰并不僅僅僅來源于高遠的精神境界,也來源于心靈的深淵――每個人心底最私密的地方。”――就如同《上海的金枝玉葉》中的戴西“原先一個人沒有信仰,也能夠十分堅韌。一個人不是為了大眾而吃苦,也能夠持續(xù)頑強的尊嚴”。關(guān)鍵還是在于,你究竟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然而,放下對外界的依附,而回到自己的心靈,是相當困難的。就好像佛教說,佛不在外界,佛只在自己心里,但是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要發(fā)掘出自己心中的佛性實在也是太難了。
苦,付出的代價也許高昂,卻都只是順著自己的性子,所心所欲,而要想獲得真愛,則“務(wù)必讓雙方的心靈得到成長和完善,幫忙彼此心智成熟,即使在愛的激情過后,仍能醉心于那種完美的感覺”,要兩個人都付出艱苦的努力啊,想起來,的確十分困難。
“成熟的心靈務(wù)必持續(xù)中立,能夠容納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悖論,個性不要輕易受到倫理觀念的影響?!标P(guān)于孩童的說法就存在必須的矛盾性,比如我們可能會刻意追求成熟而擯棄幼稚――“在我們最脆弱的時候,內(nèi)心中的小孩一方面孤苦無依,另一方面卻又躍躍欲試。要關(guān)懷心中的孩童,我們就務(wù)必應(yīng)對自己較為低極的本性――無法控制的情感,愚蠢癲狂的愿望,以及各種形式的軟弱無助。我們務(wù)必接納這種流浪、迷失和無助。有些時候我們需要停止生長,甚至務(wù)必后退,因為‘小孩’本來就意味著沒有長大。童心是心靈的一個側(cè)面,而心靈的任何層面遭到漠視,都會成為痛苦的根源?!?BR> 有觀點認為嬰兒是無罪的,是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是神性的,但是同時他們也是不能獨立生存的?!拔覀儾皇且兂蔂奚晕?,最后只剩下潛意識的嬰兒;也并非要變成高高在上,遠遠超越日常生活,自以為所向無敵,對凡俗生活的弱點和缺陷也絲毫不感興趣的少年;我們最終要找到自己的內(nèi)涵和分量,落回地面,培養(yǎng)出成熟、自覺的自我,承擔痛苦和職責,進而發(fā)展成神性的自我?!眰ゴ蟮恼苋艘矔屪约簳r而像小孩一樣的放松和玩耍,“事實上孩童的‘無知’才蘊涵著無數(shù)可能,我們務(wù)必時而設(shè)法忘記那些阻礙我們領(lǐng)悟真理的知識”,這也就是禪宗所說的“空”的境界。我們追求理想,但是我們同時也要應(yīng)對現(xiàn)實,我們有時要追求超脫,但是也務(wù)必控制自己的虐待傾向。
“我們不就應(yīng)把人體視為機器,把思想視為一系列生化反應(yīng)的結(jié)合,把人類世界視為人類智力與科技創(chuàng)造的奇跡,事實上,人的身體是心靈的外在體現(xiàn),我們就應(yīng)體會身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詩情畫意,內(nèi)心中的意象與大自然和文化意象同樣重要。我們需要聆聽身體與心靈的節(jié)奏、音調(diào)、和聲與不和諧的音符,醫(yī)生在治療疾病時,也需要這種聆聽,我們就應(yīng)將身體從‘行尸走肉’的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重新與心靈融為一體?!笨吹竭@種觀點,其實讓我感覺很焦慮,此刻的醫(yī)生都已經(jīng)演變成直接把患者的癥狀輸入電腦,從數(shù)據(jù)庫中搜尋可能的疾病,然后用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的病情,最終得出可能的結(jié)論。如果讓病人花錢買藥更加有賺頭,更加有效率,那就不太可能鼓勵病人靠自身的免疫力去獲得更自然的康復(fù),這種狀態(tài)與“關(guān)懷心靈”差得太遠了。
“探求真理是科學家的天職,但科學家也是凡人,和普通人一樣,在潛意識里,他們也期望為最復(fù)雜的問題找到最簡單、最明確的答案。科學本身就是一種宗教,因此科學家容易把嬰兒和洗澡水一道潑掉。科學家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能夠意識到,和其它宗教一樣,科學也可能流于教條主義。科學本身也容易成為文化偶像,我們就應(yīng)持續(xù)懷疑的態(tài)度。分清科學的領(lǐng)域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帶來了一系列可喜的變化,但是,應(yīng)時代需求做出的一個無意識反應(yīng)則是,將政府、科學和宗教的勢力范圍按不成文的社會契約劃分,正是這個劃分,在確定科學和宗教的本質(zhì)上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問題是,這項不成為的社會契約在這天已經(jīng)毫無好處了,相反它成為了一種可怕的分裂工具,將我們的社會拆得七零八落。人類天生具有一種十分杰出的潛力,他們能夠把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事物分割在各個密閉的空間里,使它們彼此無法接近,結(jié)果導(dǎo)致巨大的麻煩。而聯(lián)合,就是要求我們勇敢應(yīng)對各種相互沖突的力量、思想以及生活壓力。所以,當我們綜合思考問題,并愿意承受隨之而來的痛苦時,我們就就應(yīng)經(jīng)常問自己:我忽視了什么?或早或晚,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必須程度上,每個人都要對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負責?!弊詈筮@句話,我到一向都很贊同。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么難,讓心靈成長有多么難,我們?nèi)绾尾拍苊懔朔陨淼姆N種局限?或許我們會排斥宗教,或許我們會認為科學深奧難懂,或許我們會認為藝術(shù)過于高雅我們無法涉及,再加上由于此刻分工極細的因素,我們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行業(yè)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們往往安居狹小的心靈一隅而自娛――到很難進入須臾納芥子的境界;事實上“對于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guī)舊習,采取冷靜和懷疑的態(tài)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懷疑、自省、反思、進取、追求,的確是那么難。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七
這是一本讀起來讓人有些不舒服,甚至有些痛苦的書。據(jù)說此書最初出版之時并未做什么宣傳,純粹依靠讀者的口口相傳,最后竟然成為暢銷20多年的心理學經(jīng)典之作??墒沁@并不是一本什么治愈系、安慰系的書,如同書名,作者指明的是一條少有人愿意走的路。
說是“少有人走的'路”,也并非是現(xiàn)在流行的營銷噱頭,而是一個真實的論述。因為看完了這本書,你會發(fā)現(xiàn),就算你知道了所有應(yīng)該做的事,你也不一定會真的走上那條心智成熟的旅程。這需要個人的勇氣和決斷。
本書的作者是個經(jīng)驗豐富的心理學專家,因為職業(yè)的關(guān)系,他接觸到了很多有心理疾病的人群。就算在今天的中國,如果誰告訴別人我去看了心理醫(yī)生,可能都會感受到別人異樣的眼光,彷佛這個人得的是傳染病。但是,早在二十年前,作者就告訴人們,其實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是程度和持續(xù)時間不同。
假如你接受這個觀點,那么我們可以來談?wù)勥@本書。假如你拒絕這個觀點,那么以下的東西你都不用浪費時間去看了。
沒錯,問題人人都有,所以我們面對的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是否有直面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行動。有點繞。呵。
自律包括以下四大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不復(fù)雜,但是需要人的態(tài)度和行動。
推遲滿足感有一個著名的試驗,那就是給小孩發(fā)糖,告訴他們?nèi)绻^二十分鐘再吃這個糖就能夠獲得另外一個糖的獎勵。試驗認為那些能夠忍住不吃糖的小孩具有更高的心理成熟度,未來的發(fā)展也更好。證明推遲滿足感對人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一時的安逸,重置人生快樂和痛苦的次序。也就是說先要把問題解決,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更大的快樂。而不是,忽略問題,貪圖已有的小快樂,最后發(fā)現(xiàn)問題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無法收拾。
這點在孩子教育中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小學初中的時候,總是喜歡把作業(yè)放到最后的deadline來做,所以長大之后還是會把論文,工作任務(wù)安排到最后的關(guān)節(jié)點,用最短的時間和最倉促的速度完成。
這種拖延的習慣就是沒有學會推遲自己的滿足感。
承擔責任說的是,把自己的事歸責于自己,而不是別人。埋怨別人,抱怨社會看起來總是一個讓自己免責的好方法。
我們可以說,這件事是別人的錯,可以說,我之所以不成功是這個社會環(huán)境的原因,我之所以找不到工作是企業(yè)太苛刻了,也可以說,我之所以被拋棄是因為他的錯,總之,因為感覺自己不能應(yīng)付現(xiàn)狀,所以產(chǎn)生自我懷疑,恐懼、無力感,認為我的錯都是別人的錯。而這其中的根源是,我們始終不肯為自己的問題承擔責任,放棄了自己本應(yīng)該有的力量,變成了一個永遠的受害者和犧牲者。
尊重事實,意味著拒絕虛假。什么是虛假?作者在這里說的虛假是我們對現(xiàn)實所秉持的錯誤觀念。
我最近自省時發(fā)現(xiàn),我為什么會對上一段的戀情如此痛苦,似乎跟我自己所建立的“地圖”有著強烈聯(lián)系。
這張地圖上,有些我以為已經(jīng)遺忘的傷處,因為被這段失戀徹底激發(fā),所以那段時間我時常陷入自怨自艾的境地。
直到現(xiàn)在我才明白,我已經(jīng)不是當年那個脆弱自卑的小孩了,我可以有選擇,我可以親手把那段地圖修正,恢復(fù)這段事實的真面目。但,這個努力依然處在起步階段,前路漫漫。
最后一個原則,是保持平衡。其最高的原則是“放棄”。也可以說是我們中國人喜歡的說法“舍得”。
人總是貪心不足,所有的東西都想要,最后發(fā)現(xiàn),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修煉成在空中連續(xù)拋著五六個球的雜技小丑??傆行〇|西我們要學會放棄。
有一樣?xùn)|西,最有放棄的價值。那便是,過去的自我。學會不斷的否定自我,重建自我,是因為我們面對著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僵化固有的自我,可能在任何時候阻礙我們的前進。
但是,這一步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非常高階的獨門絕技,學好了就獨霸天下,學不好就只能一遍一遍重復(fù)修行。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八
今年暑期,我看完了一本美國作家派克寫的《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我印象特別深刻。
這是一本心理書,講述了如何自律、愛的定義等種種方面的知識。如何去調(diào)解自己的心情,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所作所為。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他自己的從業(yè)經(jīng)歷寫下了這本書,才會給我們的心靈和精神帶來了如此巨大的沖擊。這本書很深奧,甚至是很枯燥,但是如果你認認真真地讀完這本書,我相信,你也會永生難忘的。
以前我的自律很差,但是自從讀了這本書以后,我的自控力正在往好的方向改變。文章中說到一種方法叫“推遲滿足感”。我以前不知道什么叫先苦后甜。暑期過半了,我的暑假作業(yè)還是一拖在拖,原因就是我通常喜歡玩在前面回避作業(yè),到開學前幾天才急急匆匆地趕那些不得不交的作業(yè)。
但是自從了解到了“推遲滿足感”,我明白了做事不能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后甜,先要面對問題并感受痛苦,然后解決問題才能享受更大的快樂。于是,我強迫自己先去解決對我來說很頭疼的作業(yè),而且我先做我認為最難的科目,容易做的放在后面完成。全部完成了再做我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這樣,剩下的暑期生活我過得比以往更自在,更快樂。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它并不僅僅教會了我自律。而且讀了這本書以后,我又重新認識了自己,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我讀過許許多多的'書籍,沒有任何一本書能像這本書一樣給我?guī)砹诉@么多的觀點和思想,能實實在在地幫助到我。因此我迷上了這本書《少有人走的路》。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九
春節(jié)放假值班,閑下來閱讀了我的生日書,《少有人走的路》是由著名的心理學醫(y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一部關(guān)于揭示人心智的心理學著作。
大多數(shù)人都存在心理健康缺陷,因為他們都有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總是不去應(yīng)對問題和痛苦,抱怨上天的不公、自己的不幸,甚至用各種極端的方式去麻醉自己,讓自己不去想,營造一個與現(xiàn)實脫節(jié)的完美的虛幻空間,這無異于作繭自縛?!拔┯型纯嗖艜斫桃妗?,應(yīng)對問題我們不能因害怕痛苦而選取逃避,而是就應(yīng)迎難而上,直至將其戰(zhàn)勝為止。
書中第一篇談到了“自律”,人生苦難重重,我們的人生就是不斷的應(yīng)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唯有自律才是解決問題的首要方案。所謂自律,就是以用心的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問題。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職責、尊重現(xiàn)實、持續(xù)平衡。對于推遲滿足感,我們不要貪圖暫時的安逸和一時成績的滿足,要時刻持續(xù)清醒的頭腦,工作時要先難后易,徹底克制自己拖沓的工作毛病,延長自己的滿足感;而對于承擔職責,我們對待問題要有承擔職責的勇氣,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增強自己的信心;對于尊重事實,2022對于各個行業(yè)都是一個嚴冬,我們要認清這個事實,結(jié)合我們自己的特點,找到2022年屬于我們的機會;最后就是持續(xù)平衡,一味的自律,就會變成壓抑和束縛,我們要用一種平衡的自律方式去應(yīng)對問題,張弛有度,建立正確的解決問題方式。
2022作為公司的“變革年”,我們更要加強自身的“自律”意識。2022年的航運市場好比一座獨木橋,我們沒有退路,唯有奮起跨過。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2022要亮出我們的中谷精神。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十
這本書的副標題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guī)避問題、逃避痛苦。而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因此大多數(shù)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無幾。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銳指出: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過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礙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
本書開篇即說:人生苦難重重。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而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其中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shè)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并感受痛苦;然后,解決問題并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們不愿意推遲滿足感的心理。直面問題,會讓人感到痛苦。而問題不會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而且可能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和更大的痛苦,持續(xù)的時間也會更長。例如:我現(xiàn)在正在寫這篇讀后感,其實已經(jīng)拖了很久,總覺得有個事沒完,令我心神不安,但是不寫永遠不會有。當我面對現(xiàn)實,放下有趣的游戲和小說,雖然這個過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設(shè),但是靜下心來去寫的時候,心理上卻感到很輕松下來。也許需要絞盡腦汁,沒有了玩樂的輕松,當我寫完之后,感到心情舒暢,好像放下了一個包袱。而類似的事情其實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有時候會我們能夠直面問題,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解決它,而有時則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過且過。而且越是安逸的時候,越是不愿意積極面對,也就是不愿意推遲滿足感,這也許就是古人所說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吧。
記得有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人員給幾個四五歲的孩子每人一塊糖,然后告訴他們?nèi)绻F(xiàn)在就吃也可以。但是如果能夠等到明天早晨還沒有吃,那么就可以再得到一塊糖。然后觀察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馬上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堅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塊糖。在這之后,實驗人員跟蹤觀察這些孩子,發(fā)現(xiàn)那些堅持住的孩子在他們長大后都獲得了成功,成為杰出人士。想想就會明白,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就能夠面對糖的誘惑,做到了推遲滿足感,這種自律的精神和能力在今后的成長中會給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類心靈進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動力則是——愛。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愛和自律結(jié)合起來,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才能體驗快樂的極致。愛,就要不斷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獲得成長,從而促進心智的成熟。真正的愛不僅僅是付出,不僅僅是奉獻,更重要的是你的愛是否令自己獲得成長,同時使你愛的人也得到成長。就像我們愛自己的孩子,但絕不愿意將他們放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要讓他們?nèi)ゲ珦麸L浪,在風雨中變得更堅強。而那種處處包辦代替,時時噓寒問暖絕不是真正的愛。因為在包辦代替中,是責任心的缺失;在噓寒問暖中是自理能力的退化。“付出真愛的人,應(yīng)該永遠把愛的對象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BR> 作者是一位心理醫(yī)生,所以在這本書中,作者用了許多心理治療的例子來解釋自己的觀點,因此使人在看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枯燥乏味,而且作品中不乏精辟的觀點,凝練的語言,讀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靈必須保持中立,能夠容納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悖論,特別不要輕易受到倫理觀念的影響。”
“勇氣,不意味著永不恐懼,而是面對恐懼也能坦然行動,克服畏縮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來?!?BR> “對于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guī)舊習,采取冷靜和懷疑的態(tài)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BR> “你只能自行選擇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艱辛與磨難,最終才能達到人生新的境界”。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而且值得精讀的書。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十一
是因為愛,愛是人們自律的原動力。愛到底有多重要呢?試想一下,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喜歡你、認同你,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你會覺得生命沒有意義,生活沒有樂趣,你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你的每一天似乎都毫無光彩。我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
所以,為了得到更多的喜歡和愛,有的人絞盡腦汁,甚至不惜放棄自我去討好別人,就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不至于那么黯然失色。也有另外一種人,他們自帶動力。努力工作,積極生活,不需要用妥協(xié)來獲取任何東西,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更不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他們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好友,生活過得井然有序。
愛幫助他們找到自我:
什么是真正的愛?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愛呢?是父母對孩子的百依百順,還是朋友之間的仗義之情,又或是陌生人之間的慷慨解囊?斯科特·派克對愛下了一個自認為不是很完美的定義: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xiàn)自我完善的一種意愿。
真正的愛,不是浪漫的愛情神話,也不是依賴,而是一種強化自身和他人成長的力量,是通過努力不斷拓展自我的一個過程。以前的我總是不明白,杜子建初中畢業(yè),在監(jiān)獄待了六年,但是卻寫出了《活罪難逃》這樣的作品。在非你莫屬的舞臺上,全國著名的眼科專家、美國眼科學會會員葉子隆還在一場面試中表示,自己比較喜歡杜子建隨性的風格。
我想,杜子建能得到這些評價,并不是靠取悅他人,而是卻取決于感受到了關(guān)懷和愛。在監(jiān)獄里,楊指導(dǎo)員理解并尊重他,并且為了救他不惜被砸成重傷;在出獄后,他的妹妹借錢為他開餐館,支持他寫作,只希望他堅強地活下去。
真正的愛,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而無關(guān)于我們成功與否,但是它會鼓勵并引導(dǎo)我們突破自我界限,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消極性依賴:
生活中,我們也常見那么一類人。他們只在乎別人能為他做什么,卻從不考慮自己能為對方付出多少,他們苦思冥想如何獲得別人的關(guān)注和愛,卻沒有精力去關(guān)注和愛別人。
很遺憾,曾經(jīng)的我就是這一類人之中的一個。在缺乏愛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成年后內(nèi)心也始終缺乏安全感,在他們心里,世界無情并且混亂,別人總是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這種不正確的感知方式讓他們并不能為自己的價值找到準確的定位。沒有獲得足夠的愛也學不會自尊自愛,更沒有辦法給予別人真正的愛和關(guān)懷,這樣的人找不到自我,他們將自己的價值寄希望于他人,如果沒了與他人的關(guān)系,他就不知道自己是誰,應(yīng)該干什么。
患有消極性依賴的人大多都找不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他們做的事情都是別人認為對的、好的事情,或許在某一個時段里面,他們可以為了去獲取關(guān)注而盡力將事情做好,但是都不會持續(xù)太長時間,更不能一不小心遇到困難,因為他們并沒有足夠的決心和意志去解決困難。你們誰見過,能把一件事做到完美極致的人是被迫的呢?可能有,那他肯定要付出多幾倍的精力,可精力是有限的。
自尊自愛:
追求獨立自主是自尊自愛的表現(xiàn)。因為愛自己,尊重自己,我們才放棄外人對自己的看法,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們并不會因為別人的否認就懷疑自己的價值,也不會因為遭遇低谷,就自暴自棄。對一件事情,我們敢于持有自己的看法,也無條件地接受可以促進自己成長的意見。因為我們愛自己呀!我們希望自己更好。
自尊自愛也是接受挑戰(zhàn)的動力,是勇氣的來源。因為能感受到周圍的人給予的愛,我們不懼怕去探尋未知的領(lǐng)域,也不懼怕失敗降臨,我們只需要去經(jīng)歷就好,我們在經(jīng)歷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拓展自我界限,從而完善自己。
現(xiàn)在我很感激我遇到的一位老師,他曾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告訴我:你去經(jīng)歷就好了。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十二
八月的天氣,悶熱得讓人心煩。此時的我正躲在家中,打開空調(diào),手捧一本m?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沉浸其中。話說,當初看到書名時,讓我想起的是魯迅先生的那段經(jīng)典語錄:“世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蹦敲?,這“少有人走的路”又會是怎樣的一段“心智成熟的旅程”呢?細讀起來,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部促進心靈成長的作品。閱讀著這樣直擊人心的作品,伴著作者單刀直入的表達,我的內(nèi)心被一次次的剖析,雖不忍直視,但暢快無比。本書的最后,作者說“實際上,幫助,幫助,幫助――它是這本書的主題?!倍鴮τ谖遥x到結(jié)尾,也有了另一個詞牢牢地在我的心底里生根,那就是,愛。
因為愛,所以愿意堅持。
“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弊髡叩闹毖圆恢M讓人嘆服?!八^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敝鲃右笞约?,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承受痛苦。作者用如此殘酷的字眼兒來描述自律,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它的非同尋常。大約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問題解決時,我們才會收獲到更大的快樂吧。想想自己,自己并不是個面對問題就膽怯的人。還記得剛畢業(yè)那會兒,經(jīng)歷過班級工作的出師不利,也經(jīng)歷過教學成績的不理想,但這一切并沒有讓我失去信心,我用心地向身邊的老教師請教,主動報名參加各類培訓(xùn)學習,積極地參與各類課題研究,我努力地提高自己,慢慢地成績有了起色,自己也漸漸地嘗到了自我成長的甜頭。我慢慢地學會了與學生相處,我的課也開始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教學成績和考核成績也開始名列前茅。
曾經(jīng),大家都感嘆我的幸運,甚至一度連我自己都這么認為。但是慢慢地,我終于發(fā)現(xiàn),其實所有的幸運背后都是咬牙堅持。我曾經(jīng)為了一節(jié)優(yōu)質(zhì)課連續(xù)幾天徹夜難眠,也曾經(jīng)為了課題的結(jié)題連續(xù)幾個周加班到凌晨,午休時坐在講臺前批著學生的作業(yè),放學后坐在辦公桌前做著第二天的課件……不知道多少次這樣的付出,才有了后來的收獲。我曾把一切歸于自律,但卻忽略了它背后的原動力――愛。我愛孩子,愛教師這一職業(yè),因為熱愛,所以才會幸福地累在其中,也樂在其中。
因為愛,所以選擇改變。
“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shù)木芙^、及時的贊美、得體的批評、恰當?shù)臓幷摗⒈匾墓膭睢厝岬陌参亢陀行У亩卮佟!笨吹竭@里,我想到了自己和班上的那些家長們。毋庸置疑,沒有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但如何來表達這份愛呢?我看到了班上很多的孩子一提起父母一臉的厭煩,讓我也跟著心疼。接觸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些父母通常是把愛掛在嘴上,一味地強調(diào)自己多么愛孩子。他們或是忘記了愛不光是事事滿足,還包括適當?shù)木芙^和恰當?shù)臓幷?;或是忘記了愛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評和敦促,還要有及時的.贊美和必要的鼓勵。用作者的話來說,這或許不是真正的愛?!罢嬲饬x上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薄罢嬲膼凼切袆?,是一種意愿而產(chǎn)生的行動?!?BR> 我愛我的學生們,我愿意為了他們多花時間去提高自己,去學習他們的語言,去走進他們的世界。我也愛我的女兒,我愿意為了她去改變自己,做一個積極向上、充滿力量的自己。為了愛,我愿意冒險,我愿意成長,我愿意努力。
因為愛,所以勇于成長。
“我們身上確有一種原罪:懶惰。在心靈進化的過程中,它始終與我們對抗,阻止我們的心智走向成熟?!薄皯卸璧囊粋€重要特征就是恐懼感?!毕肫鹱约寒敵跫尤胱x寫團隊時的猶豫與恐懼,擔心自己不能按時完成任務(wù),擔心自己寫作能力不佳,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原來一切都是懶惰在作祟。好在,最終我戰(zhàn)勝了恐懼,戰(zhàn)勝了懶惰,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團隊是個有愛的大家庭。大家互相鼓勵,互相督促,偶爾爭論,經(jīng)常安慰,我們收獲了贊美,也經(jīng)歷了“板磚”,但這一切沒有讓我們放棄,更是讓我們更加愛上了讀書,愛上了寫作。
特別喜歡書上的一段話:“人生是一場冒險,你投入的愛越多,經(jīng)受的風險也就越大。我們一生要經(jīng)歷數(shù)以千計甚至百萬計的風險,而最大的風險就是成長,也就是走出童年的朦朧和混沌狀態(tài),邁向成年的理智與清醒?!币驗閻?,我愿意挑戰(zhàn)自己,加入讀寫團隊,強迫自己打破安逸,去讀書,去成長。而在艱難的前行中,我也收獲到了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獲得了別樣的幸福和快樂。
合上書,思考還在繼續(xù),但原本煩躁的心卻慢慢地變得沉靜了下來。雖然外面的天氣依然炎熱,但我已分明感受到了秋風的涼爽與愜意。此刻我又想到了另一句話:“成功的路上從不會擁擠,因為能堅持的人不多?!蔽蚁M约阂部梢匝刂@條“少有人走的路”堅持走下去,一路向前,收獲心靈的成長,去追尋人生的美好。
敘事者簡介。
孔曉婷,敘事者?榮成?雪梅團隊成員,榮成市石島實驗中學教師。熱愛教育,熱愛孩子,用心用情,陪伴每一批孩子共同成長;熱愛讀書,熱愛寫作,已有多篇文章被《德育報》等報刊雜志發(fā)表。熬過漫長的嚴冬,希望屬于我的那一株桃樹也可以花滿枝頭,碩果飄香。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十三
沒有絕對幸福的童年,把一切歸咎于童年受到的傷害其實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所謂人性,并不是指一成不變的某種特質(zhì),其實是在不斷的調(diào)整和變化的;人們會覺得始終保持思考太累人,因此往往更容易追求精神而忽視心靈;而當心靈被忽視壓抑得太久,就會通過別的癥候表現(xiàn)出來。呵呵,這篇讀后感其實幾乎還是抄錄的派克先生的話,我不過是按我的需要把它們串聯(lián)了一下。
我覺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覺得他非常睿智豁達,也非常平和包容,他說過其實人未必一定要去找心理醫(yī)生,某些心理醫(yī)生其實只是把你改造成社會所接受的模式,而讓你徹底失去了自己——這個例子在亦舒的一部小說中已經(jīng)表現(xiàn)過了——“現(xiàn)代心理治療目標是讓患者恢復(fù)‘正?!?,用統(tǒng)一標準規(guī)范人們的生活,結(jié)果只能令個性萎縮,變得淺薄而蒼白。”
而且心理健康也并非總是陽光活潑,毫無陰影。事實上,“抑郁造成的空虛,乃是思緒和情感的溫床;年齡的增長和衰老,可以促使我們關(guān)注心靈;死亡讓人更強烈的了解到生命的意義;深刻體會眼前生活的空虛,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讓我們失去一部分的純真,這對心靈也是有好處的?!?BR>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十四
在哥哥的推薦下,我?guī)е闷嫘?,開始讀《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它引領(lǐng)我們學習愛、學習獨立、學習成為更有理解心的人,告訴我們怎么樣才能找到一個,并做一個真正的自己,試圖引導(dǎo)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豐富而又不失快樂的生活。
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guī)避問題、逃避痛苦。而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因此大多數(shù)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百分百的心理健康者寥寥無幾。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礙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應(yīng)該勇敢直面困難。
人生有一連串的難題。而解決人生難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謂自律就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去面對各種人生的難題。自律是人類心靈進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動力則是愛。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愛和自律結(jié)合起來,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才能體驗快樂的極致。愛,就要不斷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獲得成長,從而促進心智的成熟。真正的愛不僅僅是付出,不僅僅是奉獻,更重要的是你的愛是否令自己獲得成長,同時使你愛的人也得到成長。就像我們愛自己的孩子,但絕不愿意將他們放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要讓他們?nèi)ゲ珦麸L浪,在風雨中變得更堅強。而那種處處擋風避雨,時時包辦代替絕不是真正的愛;因為在擋風避雨中,是責任心的缺失,在包辦代替中是自理能力的退化?!案冻稣鎼鄣娜?,應(yīng)該永遠把愛的對象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BR> 在成長的道路上,沒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風順的。很多事情,總是需要我們?nèi)ッ鎸?、去克服、去解決。我們隨著年齡長大,會遇到心動之人,會談戀愛,會結(jié)婚;在這過程中,我們不可能像電視偶像劇中,完美遇見。我們也會失戀,也會傷心。我們可以傷心,但我們也別忘了愛自己,愛他人。
迎接困難,尊重事實,繼續(xù)向前。心若向陽,生活才會更美好。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問題不會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而且可能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和更大的痛苦,持續(xù)的時間也會更長。作為新時代的女青年,我們應(yīng)該面對恐懼也能坦然行動,克服畏縮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十五
為響應(yīng)公司加強團員青年終身學習理念的號召,我認真地閱讀了由心理醫(yī)生m斯科特派克所著的《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并先將部分讀后感總結(jié)如下。
首先,如該書所說,這并不是一本時髦的書,它或許并不具有讓讀者感受到美好的幻想與沉浸的力量,但是他卻把我們長久以來一直不敢面對、一直逃避的問題一語道破,帶給我們心靈上巨大的沖擊。
而這些我們不敢面對、一直逃避的問題就是所謂的“痛苦”。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從幼年時期開始,當面對一些自己不愿意接受、或是難以接受的事情都會選擇逃避,但這實質(zhì)上是拒絕了讓我們成長的機會、拒絕了讓我們身心變得更加強壯的機會、拒絕了讓我們在“痛苦”面前成為巨人的機會!而該書的作者m斯科特派克則通過自身的故事來激勵我們要敢于面對痛苦、面對自己的問題,不要選擇逃避,一味的逃避只會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停滯不前,而直面問題、直面我們不愿意接受的任何事情都將會讓我們的心智更加成熟。
我記得在讓·雷諾飾演的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小女孩馬蒂達問殺手里昂:“是人生原本就這樣痛苦,還是只有童年才會這樣痛苦?”里昂回答到,“人生便是如此?!倍诹硪徊课乙呀?jīng)不記得名字的電影當中,也是差不多的情境,一個男人告訴旁邊的小男孩說:“要敢于面對痛苦,因為當你回首這一生的時候,只有痛苦才是最真實的'感受?!?BR> 雖然以上這些內(nèi)容都出自電影之中,但是其內(nèi)涵無不與m斯科特派克所提倡的觀念相呼應(yīng)。那就是我們要直面痛苦,而且并非只是因為它能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還因為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將面對許多的痛苦、許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但也只有它們才能帶給我們最真切的人生感受。在幾十年之后,也正是它們才能夠真切的證明我們真正的活過。
最后,在工作中也是一樣,不論我們從事什么行業(yè)、干什么工作,都將遇到許多不如意的事情、難以接受的事情,但是我們應(yīng)該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要積極的面對。要如說中所說的那樣,拋棄依賴感、用于承擔責任、尊重事實,讓自己能夠清楚的明白自己有什么地方不足,有什么地方比不上別人,然后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身心素質(zhì),讓自己在一次一次的失意中不斷強大!成為生活和工作當中的巨人!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十六
生活中,許多人往往選擇走安逸、舒適的路,只追求物質(zhì)享受而忘卻了內(nèi)心的追求。然而,也有一些人選擇了“少有人走的路”,去探索自己的一生,追求更深層次的愉悅。這也是美國著名作家M·斯科特·派克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所闡述的內(nèi)涵。這本書是許多人在人生旅程中的必讀書籍之一,能夠讓人們對自己的生命方式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深度的領(lǐng)悟。
第二段:舒適與未來。
派克在書中強調(diào),追求舒適的生活方式可能會帶來暫時的快樂,但不利于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如果我們太過舒適地生活,可能會讓我們過度依賴和適應(yīng)現(xiàn)狀,而失去對自身潛力的發(fā)掘和利用,等到未來面臨挑戰(zhàn)時,我們將會無從應(yīng)對。因此,我們必須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適區(qū),直面人生的挑戰(zhàn),才能積累更多的經(jīng)驗,取得更大的成功。
第三段:孤獨與內(nèi)省。
“少有人走的路”需要我們做出很多與眾不同的選擇,或者說是冒著各種風險和困難去探索未知的領(lǐng)域,而這些選擇往往會讓我們走向孤獨的道路上。然而,在孤獨的道路上,我們能夠深度地思考和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關(guān)注的目標和價值,更能理清自己的思路,為自己的未來找到方向。
第四段:情感的歸宿。
在“走別人未走的路”的旅途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也會經(jīng)歷各種感情的沖突和體驗。然而,我們也能夠通過這些感情的交錯,認識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欲望,更準確地找到自己的情感歸宿。我們需要建立真正的互相支持、理解、溝通和信任的感情關(guān)系,讓自己的心得到真正的滿足和寧靜。
第五段:結(jié)論。
在人生旅途中,我們既有安逸,也有挑戰(zhàn);既有獨處,也有共處;既有情感冬天,也有春天的歸宿。然而,只有積極地去尋找“少有人走的路”,才能夠走出舒適區(qū),挑戰(zhàn)自我,尋找真正的自我和人生意義。這是一條充滿孤獨和風險的道路,但也是充滿意義和成長的道路。讓我們勇敢地走,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充滿意義和價值。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十七
海灘上微風吹拂著,陽光照耀著。岸邊的一排排高大的棕櫚樹,輕輕地搖曳著茂密的樹葉,發(fā)出沙沙沙的聲音,猶如女孩子低聲的唱歌。樹蔭下,坐滿了來海灘邊玩的游客。
中午,螃蟹媽媽帶著小螃蟹在游客的面前睽睽之下散步,心里覺得不自在,很想快點回大海。因此螃蟹媽媽不停地回頭催促后面的孩子快點走。
螃蟹媽媽突然發(fā)現(xiàn),她的兒子是橫著身子走路的,樣子非常的難看。螃蟹媽媽非常生氣,覺得孩子在很多人的面前丟了臉。
于是,螃蟹媽媽厲聲喝道:“小家伙,快把你的姿勢糾正,媽媽的臉都讓你給丟盡了!”
媽媽您不也是這樣走路的嗎?我這也是跟您學的'呀!小螃蟹彬彬有禮的說。
兒子的話把媽媽說得滿臉通紅,非常慚愧。
于是,螃蟹媽媽費力的糾正自己的姿勢,帶著小螃蟹快步走過了人群。
這個故事告訴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因此父母應(yīng)該以身作責,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一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本書共分四個部份:自律、愛、成長與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愛”為中心,書中告訴我們什么是愛的本質(zhì),幫忙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告訴我們?nèi)绾纬蔀楦Q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獲得心智的成熟。
這本書的副標題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能夠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能夠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guī)避問題、逃避痛苦。而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所以大多數(shù)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無幾。所以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銳指出: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可是程度不一樣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樣的心理疾病,只可是得病的時間不一樣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礙自我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
本書開篇即說:人生苦難重重。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而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用心而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職責、尊重事實、持續(xù)平衡。
其中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shè)置人生歡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應(yīng)對問題并感受痛苦;然后,解決問題并享受更大的歡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們不愿意推遲滿足感的心理。直面問題,會讓人感到痛苦。而問題不會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并且可能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和更大的痛苦,持續(xù)的時間也會更長。例如:我此刻正在寫這篇讀后感,其實已經(jīng)拖了很久,總覺得有個事沒完,令我心神不安,可是不寫永遠不會有。當我應(yīng)對現(xiàn)實,放下搞笑的游戲和小說,雖然這個過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設(shè),可是靜下心來去寫的時候,心理上卻感到很簡單下來。也許需要絞盡腦汁,沒有了玩樂的簡單,當我寫完之后,感到情緒舒暢,好像放下了一個包袱。而類似的事情其實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有時候會我們能夠直面問題,以用心的態(tài)度去解決它,而有時則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過且過。并且越是安逸的時候,越是不愿意用心應(yīng)對,也就是不愿意推遲滿足感,這也許就是古人所說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吧。
記得有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人員給幾個四五歲的孩子每人一塊糖,然后告訴他們?nèi)绻丝叹统砸材軌颉?墒侨绻軌虻鹊矫魈煸绯窟€沒有吃,那么就能夠再得到一塊糖。然后觀察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立刻就吃了,可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堅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塊糖。在這之后,實驗人員跟蹤觀察這些孩子,發(fā)現(xiàn)那些堅持住的孩子在他們長大后都獲得了成功,成為杰出人士。想想就會明白,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就能夠應(yīng)對糖的誘一惑,做到了推遲滿足感,這種自律的精神和潛力在今后的成長中會給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類心靈進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動力則是——愛。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愛和自律結(jié)合起來,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才能體驗歡樂的極致。愛,就要不斷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獲得成長,從而促進心智的成熟。真正的愛不僅僅僅是付出,不僅僅僅是奉獻,更重要的是你的愛是否令自我獲得成長,同時使你愛的人也得到成長。就像我們愛自我的孩子,但絕不愿意將他們放在自我的羽翼下,而是要讓他們?nèi)ゲ珦麸L浪,在風雨中變得更堅強。而那種處處包辦代替,時時噓寒問暖絕不是真正的愛。因為在包辦代替中,是職責心的缺失;在噓寒問暖中是自理潛力的退化?!案冻稣鎼鄣娜?,就應(yīng)永遠把愛的對象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
作者是一位心理醫(yī)生,所以在這本書中,作者用了許多心理治療的例子來解釋自我的觀點,所以使人在看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枯燥乏味,并且作品中不乏一精一辟的觀點,凝練的語言,讀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靈務(wù)必持續(xù)中立,能夠容納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悖論,個性不要輕易受到倫理觀念的影響。”
“勇氣,不意味著永不恐懼,而是應(yīng)對恐懼也能坦然行動,克服畏縮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來?!?BR> “對于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guī)舊一習一,采取冷靜和懷疑的態(tài)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BR> “你只能自行選取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艱辛與磨難,最終才能到達人生新的境界”。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并且值得一精一讀的書。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二
自從加入學校的心理教育社團,與曾老師袁老師交流的愈多,愈感覺自己心理學基礎(chǔ)功底不夠,教育經(jīng)驗不足,與家長學生溝通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促使我必須靜下心來研習思索。
提升自己有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就是讀書,于是毫不遲疑立即行動起來,京東商城搜索“心理學書籍”,很快一系列的書籍一排排羅列出來,我精心的進行了篩選,最后確定了《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這本書。說心里話買這本書我只是為了調(diào)節(jié)目前自己尷尬的狀態(tài),并沒有太大的期待!
書回來了,看著書的封皮:趙薇、楊冪、呂偉良、倪妮等名人感動推薦,這樣的炒作,讓我當時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于是不情不愿地翻開了書的第一頁,出版者語――“深入心靈,是一段艱難的旅程,也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身體因快樂而結(jié)合,心靈因痛苦而靠近?!孕南M?,這本書能給你智慧和勇氣,在通往心靈的道路上,一路前行”。這段話給了我莫大的鼓舞,使我用心靈去感悟這本書作者(美國心理醫(yī)生斯科特.派克)寫它的用心良苦!
歷時一個月終于讀完了這本書,看著讀書筆記里記錄的點點滴滴,突然發(fā)現(xiàn)它給了我一種真實的寧靜感,祥和而溫暖!“淺水喧鬧,深潭無波”,是我讀后真實的心理感受!在這本書里作者結(jié)合實例探討了意識和潛意識、愛的本質(zhì)、心靈成長與阻滯的特性、恩賜的神秘性、人性的原罪即懶惰等等一系列深刻的問題,并給讀者留有思考和發(fā)揮的余地,同時鮮明通俗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這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沿途充滿了荊棘、坎坷、艱難、曲折!但誰又愿甘心永遠蜷縮在自己的安樂窩、象牙塔里呢?對我們來說,身體的健康與心理的健康到底孰輕孰重?面對人頭攢動的醫(yī)院和門可羅雀的書店,你可否感慨萬千?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是在回避問題,逃避痛苦,而逃避問題,心靈就會永遠停滯不前,這也是心理疾病的根源,如果不及時處理,你將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承受更大的痛苦!
心智的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要學會去愛,學習自律,做好自我完善,突破自我界限,還要做到自尊自愛。例如,很多家長想不通的一個問題,“我那么愛她,可孩子卻出現(xiàn)了種種叛逆的言行舉止”,讓家長無所適從!那么家長對子女的愛是不是“真愛”呢?斯科特在書里告訴我們,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xiàn)自我完善的一種意愿。那么,愛孩子,就要關(guān)注她,并學會努力傾聽她的心聲。因此家長首先要做到學會聆聽子女的心聲,滿足他們的需要,而不是盲目的堅守權(quán)威,頤指氣使,只有恰如其分的做出改變,才能擔負起做父母的職責。父母的不思進取,思維的落后和遲鈍,與時代脫節(jié),如此種種,如果父母不能進行及時的自我調(diào)整,適應(yīng)子女的變化,也許那就不是父母們口口聲聲的真愛了!
是啊,常德乃足,復(fù)歸于樸。愿我們都能告別狹隘的眼界,告別自我的固步自封,在這條少有人走的路上,歷經(jīng)磨難,心智成熟,體驗到人生的豐富多彩,美妙無窮!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三
同事推薦我讀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當?shù)谝淮温牭竭@個標題時,我便被他吸引住了,帶著好奇心我,我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
這是一本美國心理醫(y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關(guān)于心理學的書,里面討論了我們心理現(xiàn)象中一些比較本質(zhì)性的問題。書中提出,當我們能夠自我做自我的心理醫(yī)生,解決自我所有的心理問題時候,我們也許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夠比較正確的看待宗教,把它當做一種真正實際的生活方式而不僅僅僅是精神寄托或理論。
書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學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為佛教不承認永久的“神”的實在性,而缺少這種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但作者卻不這么看,并非所有的宗教都務(wù)必要有一個神存在,比如科學本身就是一種“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于這種宗教不承認“神”的存在,或者說即使承認“神”的存在,也是務(wù)必透過實驗來驗證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佛教倒是真的相比于其他宗教來講更接近于現(xiàn)代科學一些。
作者說,每個人都有自我的宗教,只是也許自我不明白而已。當你坦然應(yīng)對自身的問題并且每時每刻都在不斷改善自我的時候,你就離“神”越來越近,甚至于,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我是可能到達“神”的境界的。很感嘆作為一名西方學者,能夠提出這樣的觀點并且在長時間的行醫(yī)生涯中能夠去踐行它。是的,離開了現(xiàn)實的土壤的學說是沒有好處的,即使崇高如哲學或者宗教,也務(wù)必如此。此刻這個社會,人們很多已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人們轉(zhuǎn)而信仰科學,這是社會的提高。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科學,正在某種程度上代替?zhèn)鹘y(tǒng)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和心理學的發(fā)展,人們對宗教的認識會越來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會越來越展現(xiàn),而負面的東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但愿大自然能夠給人以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這種提升。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么難,讓心靈成長有多么難,我們?nèi)绾尾拍苊懔朔陨淼姆N種局限或許我們會排斥宗教,或許我們會認為科學深奧難懂,或許我們會認為藝術(shù)過于高雅我們無法涉及,再加上由于此刻分工極細的因素,我們往往只局限于自我的行業(yè)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們往往安居狹小的心靈一隅而自娛――到很難進入須臾納芥子的境界;事實上“對于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guī)舊習,采取冷靜和懷疑的態(tài)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懷疑、自省、反思、進取、追求,的確是那么難。
在素質(zhì)班的要求下,我翻開了一本以前從未聽說的一本書?!渡儆腥俗叩穆贰闹浅墒斓穆贸獭肥敲绹艹鲂睦磲t(y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1978年首次出版,五年之后才出此刻暢銷圖書榜單上,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xù)上榜近20年。這本書創(chuàng)造了空前的銷售記錄,至今長盛不衰。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共分為四個部分:自律、愛、承載與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愛”為中心,書中告訴我們什么是愛的本質(zhì),幫忙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告訴我們?nèi)绾纬蔀楦Q職的、更有理解性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獲得心智的成熟。
作者第一次說出了人們從來不敢說的話,提醒了人們從來不敢提醒的事,這就是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可是程度不一樣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樣的心理疾病,只可是得病時間不一樣而已。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問題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視問題開始??墒切闹浅墒觳豢赡芤货矶?,它是一個艱難的旅程。
解決問題的首要方法就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進取而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職責、尊重事實、堅持平衡。時間這些原則,關(guān)鍵在于你的態(tài)度,你要勇敢應(yīng)對痛苦而非逃避。
很幸運有機會了解這本書,否則將會是我心智走向成熟的一個遺憾。我會慢慢學會自律,學會愛,學會獨立,找到真正的自我,做自我的主宰,用進取平和的心態(tài)迎接生活!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四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人人可讀,人人可受益的心靈讀物,出自美國心理醫(yī)生作家斯科特?派克之手。
斯科特用他的誠懇、勇氣和智慧,通過本書,說出了人們從來不敢提及的話題,面對了人們從為不敢面對的問題。
自從加入了《財慧美學院》讀書會,會不自覺的把空余時間浸泡在讀書中,絕不是心血來潮找書打發(fā)時間。讀這本書會覺得,自己的心智還很不成熟,精神還過于膚淺,自身太需要這方面的滋養(yǎng)與潤澤。
書中說:人生苦難重重,唯有自律方能消除人生的痛苦,而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是實現(xiàn)自律的四大原則。如果將這四種原則持之以恒地實踐,任何人都能夠使精神、心理和靈魂達到更高的層次。
對此觀點,本人感同身受,特別是“尊重事實”這一原則,好似讓我看到了身邊諸多沒有尊重事實而被困擾或束縛的人和事。
“我們對現(xiàn)實的觀念就像一張地圖,憑借這張地圖,我們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斷協(xié)調(diào)和談判。地圖準確無誤,我們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樣到達那里;地圖漏洞百出,我們就會迷失方向?!?BR> 是啊,任何人來到世界,沒有偉大與卑微、高貴與貧賤之分,上帝也沒有給誰繪制過地圖,但我們在不同的時期,必須給自己繪制不同的地圖,才會擁有準確的人生航向,愉快的人生旅程。為此,顯然要付出代價。
很多人,因為得意于自己的經(jīng)驗與資歷,從未有過繪制地圖的意識與做法,純憑感覺做事,遇到麻煩,不是積極面對,而是拒絕新的資訊,甚至指責新的資訊混淆是非,因此,常常埋怨人生的道路總是荊棘密布,障礙重重,好似上帝不公,時時被命運捉摸。
當然,有一部分人,曾有過藍圖,對自我成長有過規(guī)劃,但時這境遷,也不更新。原有的地圖日漸窄小、模糊、粗略,對世界觀的認識狹隘而偏激。對于新的信息與資訊,不是難于對付,就是漠不關(guān)心,因此,生活中,常處于恐懼與無奈狀態(tài),碰壁也成了尋常之事。
極少數(shù)的幸運者,勤于努力,從未放棄過自己的追求與夢想,不斷地更新和調(diào)整自己觀察世界的角度,不斷地修訂自己的地圖,對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不會漠然,而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與驚喜。
還會發(fā)出如此的感嘆:我們貧窮時,世界是一種樣子,我們富有了,世界又是另一種樣子;社會在前進,我們唯有尊重事實,不停地修訂地圖,方可讓心靈獲得成長,讓心智走向成熟。
每天都規(guī)劃好自己要干什么,每天把自己要學的東西,要完成的進度都記在本子上,每天都按照自己安排好的計劃來進行學習,生活,工作,運動。
我想這就是自律,通過自律,培養(yǎng)出自我的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在面對麻煩時,能夠以堅毅果敢的態(tài)度去選擇,去面對。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五
《少有人走的路》是由著名的心理學醫(y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一部關(guān)于揭示人心智的心理學著作。
大多數(shù)人都存在心理健康缺陷,因為他們都有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總是不去應(yīng)對問題和痛苦,抱怨上天的不公、自我的不幸,甚至用各種極端的方式去麻醉自我,讓自我不去想,營造一個與現(xiàn)實脫節(jié)的完美的虛幻空間,這無異于作繭自縛?!拔┯型纯嗖艜斫桃妗保瑧?yīng)對問題我們不能因害怕痛苦而選取逃避,而是就應(yīng)迎難而上,直至將其戰(zhàn)勝為止。
書中第一篇談到了“自律”,人生苦難重重,我們的人生就是不斷的應(yīng)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唯有自律才是解決問題的首要方案。所謂自律,就是以用心的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問題。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職責、尊重現(xiàn)實、持續(xù)平衡。對于推遲滿足感,我們不要貪圖暫時的安逸和一時成績的滿足,要時刻持續(xù)清醒的頭腦,工作時要先難后易,徹底克制自我拖沓的工作毛病,延長自我的滿足感;而對于承擔職責,我們對待問題要有承擔職責的勇氣,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增強自我的信心;對于尊重事實,2015對于各個行業(yè)都是一個嚴冬,我們要認清這個事實,結(jié)合我們自我的特點,找到2015年屬于我們的機會;最終就是持續(xù)平衡,一味的自律,就會變成壓抑和束縛,我們要用一種平衡的自律方式去應(yīng)對問題,張弛有度,建立正確的解決問題方式。
2015作為公司的“變革年”,我們更要加強自身的“自律”意識。2015年的航運市場好比一座獨木橋,我們沒有退路,唯有奮起跨過。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2015要亮出我們的中谷精神。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六
這也解釋了我之前的迷惑,就是看到某些眾人所謂的優(yōu)秀成功人士,為何我卻總覺得他們有所欠缺。之前我以為這是和人格的高尚是否有關(guān),此刻我覺得說人格這樣的格調(diào)太高了,事實上絕大多數(shù)人未必能追求高尚的人格(當然包括我),就好像當年金大俠對人類寄予厚望的結(jié)果多半是失望。其實我們未必需要擁有那樣高尚的人格,就好像孫未說“英雄和暴君一樣,都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的人”,我們所就應(yīng)做的,其實是追求我們心靈的開闊和富足。然而,“少有人走的路”,從書名能夠看出思考、反思、追求心靈的健全的人是很少的,我當然沒權(quán)利做出這樣的結(jié)論,但是派克就比我有資格多了吧,呵呵。因為這條路很難,需要克服自身的惰性,需要不斷地學習,如此種種也讓我感覺到壓力,而且因為多數(shù)人都不走,所以走的人就會感覺到寂寞。
我覺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覺得他十分睿智豁達,也十分平和包容,他說過其實人未必必須要去找心理醫(yī)生,某些心理醫(yī)生其實只是把你改造成社會所理解的模式,而讓你徹底失去了自己――這個例子在亦舒的一部小說中已經(jīng)表現(xiàn)過了――“現(xiàn)代心理治療目標是讓患者恢復(fù)‘正?!媒y(tǒng)一標準規(guī)范人們的生活,結(jié)果只能令個性萎縮,變得淺薄而蒼白。”而且心理健康也并非總是陽光活潑,毫無陰影。事實上,“抑郁造成的空虛,乃是思緒和情感的溫床;年齡的增長和衰老,能夠促使我們關(guān)注心靈;死亡讓人更強烈的了解到生命的好處;深刻體會眼前生活的空虛,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讓我們失去一部分的純真,這對心靈也是有好處的?!?BR> 哈哈,說起來他的太多話我都覺得凝煉得很好,很有道理。比如“信仰并不僅僅僅來源于高遠的精神境界,也來源于心靈的深淵――每個人心底最私密的地方。”――就如同《上海的金枝玉葉》中的戴西“原先一個人沒有信仰,也能夠十分堅韌。一個人不是為了大眾而吃苦,也能夠持續(xù)頑強的尊嚴”。關(guān)鍵還是在于,你究竟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然而,放下對外界的依附,而回到自己的心靈,是相當困難的。就好像佛教說,佛不在外界,佛只在自己心里,但是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要發(fā)掘出自己心中的佛性實在也是太難了。
苦,付出的代價也許高昂,卻都只是順著自己的性子,所心所欲,而要想獲得真愛,則“務(wù)必讓雙方的心靈得到成長和完善,幫忙彼此心智成熟,即使在愛的激情過后,仍能醉心于那種完美的感覺”,要兩個人都付出艱苦的努力啊,想起來,的確十分困難。
“成熟的心靈務(wù)必持續(xù)中立,能夠容納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悖論,個性不要輕易受到倫理觀念的影響?!标P(guān)于孩童的說法就存在必須的矛盾性,比如我們可能會刻意追求成熟而擯棄幼稚――“在我們最脆弱的時候,內(nèi)心中的小孩一方面孤苦無依,另一方面卻又躍躍欲試。要關(guān)懷心中的孩童,我們就務(wù)必應(yīng)對自己較為低極的本性――無法控制的情感,愚蠢癲狂的愿望,以及各種形式的軟弱無助。我們務(wù)必接納這種流浪、迷失和無助。有些時候我們需要停止生長,甚至務(wù)必后退,因為‘小孩’本來就意味著沒有長大。童心是心靈的一個側(cè)面,而心靈的任何層面遭到漠視,都會成為痛苦的根源?!?BR> 有觀點認為嬰兒是無罪的,是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是神性的,但是同時他們也是不能獨立生存的?!拔覀儾皇且兂蔂奚晕?,最后只剩下潛意識的嬰兒;也并非要變成高高在上,遠遠超越日常生活,自以為所向無敵,對凡俗生活的弱點和缺陷也絲毫不感興趣的少年;我們最終要找到自己的內(nèi)涵和分量,落回地面,培養(yǎng)出成熟、自覺的自我,承擔痛苦和職責,進而發(fā)展成神性的自我?!眰ゴ蟮恼苋艘矔屪约簳r而像小孩一樣的放松和玩耍,“事實上孩童的‘無知’才蘊涵著無數(shù)可能,我們務(wù)必時而設(shè)法忘記那些阻礙我們領(lǐng)悟真理的知識”,這也就是禪宗所說的“空”的境界。我們追求理想,但是我們同時也要應(yīng)對現(xiàn)實,我們有時要追求超脫,但是也務(wù)必控制自己的虐待傾向。
“我們不就應(yīng)把人體視為機器,把思想視為一系列生化反應(yīng)的結(jié)合,把人類世界視為人類智力與科技創(chuàng)造的奇跡,事實上,人的身體是心靈的外在體現(xiàn),我們就應(yīng)體會身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詩情畫意,內(nèi)心中的意象與大自然和文化意象同樣重要。我們需要聆聽身體與心靈的節(jié)奏、音調(diào)、和聲與不和諧的音符,醫(yī)生在治療疾病時,也需要這種聆聽,我們就應(yīng)將身體從‘行尸走肉’的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重新與心靈融為一體?!笨吹竭@種觀點,其實讓我感覺很焦慮,此刻的醫(yī)生都已經(jīng)演變成直接把患者的癥狀輸入電腦,從數(shù)據(jù)庫中搜尋可能的疾病,然后用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的病情,最終得出可能的結(jié)論。如果讓病人花錢買藥更加有賺頭,更加有效率,那就不太可能鼓勵病人靠自身的免疫力去獲得更自然的康復(fù),這種狀態(tài)與“關(guān)懷心靈”差得太遠了。
“探求真理是科學家的天職,但科學家也是凡人,和普通人一樣,在潛意識里,他們也期望為最復(fù)雜的問題找到最簡單、最明確的答案。科學本身就是一種宗教,因此科學家容易把嬰兒和洗澡水一道潑掉。科學家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能夠意識到,和其它宗教一樣,科學也可能流于教條主義。科學本身也容易成為文化偶像,我們就應(yīng)持續(xù)懷疑的態(tài)度。分清科學的領(lǐng)域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帶來了一系列可喜的變化,但是,應(yīng)時代需求做出的一個無意識反應(yīng)則是,將政府、科學和宗教的勢力范圍按不成文的社會契約劃分,正是這個劃分,在確定科學和宗教的本質(zhì)上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問題是,這項不成為的社會契約在這天已經(jīng)毫無好處了,相反它成為了一種可怕的分裂工具,將我們的社會拆得七零八落。人類天生具有一種十分杰出的潛力,他們能夠把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事物分割在各個密閉的空間里,使它們彼此無法接近,結(jié)果導(dǎo)致巨大的麻煩。而聯(lián)合,就是要求我們勇敢應(yīng)對各種相互沖突的力量、思想以及生活壓力。所以,當我們綜合思考問題,并愿意承受隨之而來的痛苦時,我們就就應(yīng)經(jīng)常問自己:我忽視了什么?或早或晚,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必須程度上,每個人都要對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負責?!弊詈筮@句話,我到一向都很贊同。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么難,讓心靈成長有多么難,我們?nèi)绾尾拍苊懔朔陨淼姆N種局限?或許我們會排斥宗教,或許我們會認為科學深奧難懂,或許我們會認為藝術(shù)過于高雅我們無法涉及,再加上由于此刻分工極細的因素,我們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行業(yè)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們往往安居狹小的心靈一隅而自娛――到很難進入須臾納芥子的境界;事實上“對于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guī)舊習,采取冷靜和懷疑的態(tài)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懷疑、自省、反思、進取、追求,的確是那么難。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七
這是一本讀起來讓人有些不舒服,甚至有些痛苦的書。據(jù)說此書最初出版之時并未做什么宣傳,純粹依靠讀者的口口相傳,最后竟然成為暢銷20多年的心理學經(jīng)典之作??墒沁@并不是一本什么治愈系、安慰系的書,如同書名,作者指明的是一條少有人愿意走的路。
說是“少有人走的'路”,也并非是現(xiàn)在流行的營銷噱頭,而是一個真實的論述。因為看完了這本書,你會發(fā)現(xiàn),就算你知道了所有應(yīng)該做的事,你也不一定會真的走上那條心智成熟的旅程。這需要個人的勇氣和決斷。
本書的作者是個經(jīng)驗豐富的心理學專家,因為職業(yè)的關(guān)系,他接觸到了很多有心理疾病的人群。就算在今天的中國,如果誰告訴別人我去看了心理醫(yī)生,可能都會感受到別人異樣的眼光,彷佛這個人得的是傳染病。但是,早在二十年前,作者就告訴人們,其實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是程度和持續(xù)時間不同。
假如你接受這個觀點,那么我們可以來談?wù)勥@本書。假如你拒絕這個觀點,那么以下的東西你都不用浪費時間去看了。
沒錯,問題人人都有,所以我們面對的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是否有直面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行動。有點繞。呵。
自律包括以下四大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不復(fù)雜,但是需要人的態(tài)度和行動。
推遲滿足感有一個著名的試驗,那就是給小孩發(fā)糖,告訴他們?nèi)绻^二十分鐘再吃這個糖就能夠獲得另外一個糖的獎勵。試驗認為那些能夠忍住不吃糖的小孩具有更高的心理成熟度,未來的發(fā)展也更好。證明推遲滿足感對人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一時的安逸,重置人生快樂和痛苦的次序。也就是說先要把問題解決,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更大的快樂。而不是,忽略問題,貪圖已有的小快樂,最后發(fā)現(xiàn)問題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無法收拾。
這點在孩子教育中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小學初中的時候,總是喜歡把作業(yè)放到最后的deadline來做,所以長大之后還是會把論文,工作任務(wù)安排到最后的關(guān)節(jié)點,用最短的時間和最倉促的速度完成。
這種拖延的習慣就是沒有學會推遲自己的滿足感。
承擔責任說的是,把自己的事歸責于自己,而不是別人。埋怨別人,抱怨社會看起來總是一個讓自己免責的好方法。
我們可以說,這件事是別人的錯,可以說,我之所以不成功是這個社會環(huán)境的原因,我之所以找不到工作是企業(yè)太苛刻了,也可以說,我之所以被拋棄是因為他的錯,總之,因為感覺自己不能應(yīng)付現(xiàn)狀,所以產(chǎn)生自我懷疑,恐懼、無力感,認為我的錯都是別人的錯。而這其中的根源是,我們始終不肯為自己的問題承擔責任,放棄了自己本應(yīng)該有的力量,變成了一個永遠的受害者和犧牲者。
尊重事實,意味著拒絕虛假。什么是虛假?作者在這里說的虛假是我們對現(xiàn)實所秉持的錯誤觀念。
我最近自省時發(fā)現(xiàn),我為什么會對上一段的戀情如此痛苦,似乎跟我自己所建立的“地圖”有著強烈聯(lián)系。
這張地圖上,有些我以為已經(jīng)遺忘的傷處,因為被這段失戀徹底激發(fā),所以那段時間我時常陷入自怨自艾的境地。
直到現(xiàn)在我才明白,我已經(jīng)不是當年那個脆弱自卑的小孩了,我可以有選擇,我可以親手把那段地圖修正,恢復(fù)這段事實的真面目。但,這個努力依然處在起步階段,前路漫漫。
最后一個原則,是保持平衡。其最高的原則是“放棄”。也可以說是我們中國人喜歡的說法“舍得”。
人總是貪心不足,所有的東西都想要,最后發(fā)現(xiàn),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修煉成在空中連續(xù)拋著五六個球的雜技小丑??傆行〇|西我們要學會放棄。
有一樣?xùn)|西,最有放棄的價值。那便是,過去的自我。學會不斷的否定自我,重建自我,是因為我們面對著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僵化固有的自我,可能在任何時候阻礙我們的前進。
但是,這一步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非常高階的獨門絕技,學好了就獨霸天下,學不好就只能一遍一遍重復(fù)修行。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八
今年暑期,我看完了一本美國作家派克寫的《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我印象特別深刻。
這是一本心理書,講述了如何自律、愛的定義等種種方面的知識。如何去調(diào)解自己的心情,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所作所為。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他自己的從業(yè)經(jīng)歷寫下了這本書,才會給我們的心靈和精神帶來了如此巨大的沖擊。這本書很深奧,甚至是很枯燥,但是如果你認認真真地讀完這本書,我相信,你也會永生難忘的。
以前我的自律很差,但是自從讀了這本書以后,我的自控力正在往好的方向改變。文章中說到一種方法叫“推遲滿足感”。我以前不知道什么叫先苦后甜。暑期過半了,我的暑假作業(yè)還是一拖在拖,原因就是我通常喜歡玩在前面回避作業(yè),到開學前幾天才急急匆匆地趕那些不得不交的作業(yè)。
但是自從了解到了“推遲滿足感”,我明白了做事不能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后甜,先要面對問題并感受痛苦,然后解決問題才能享受更大的快樂。于是,我強迫自己先去解決對我來說很頭疼的作業(yè),而且我先做我認為最難的科目,容易做的放在后面完成。全部完成了再做我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這樣,剩下的暑期生活我過得比以往更自在,更快樂。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它并不僅僅教會了我自律。而且讀了這本書以后,我又重新認識了自己,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我讀過許許多多的'書籍,沒有任何一本書能像這本書一樣給我?guī)砹诉@么多的觀點和思想,能實實在在地幫助到我。因此我迷上了這本書《少有人走的路》。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九
春節(jié)放假值班,閑下來閱讀了我的生日書,《少有人走的路》是由著名的心理學醫(y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一部關(guān)于揭示人心智的心理學著作。
大多數(shù)人都存在心理健康缺陷,因為他們都有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總是不去應(yīng)對問題和痛苦,抱怨上天的不公、自己的不幸,甚至用各種極端的方式去麻醉自己,讓自己不去想,營造一個與現(xiàn)實脫節(jié)的完美的虛幻空間,這無異于作繭自縛?!拔┯型纯嗖艜斫桃妗?,應(yīng)對問題我們不能因害怕痛苦而選取逃避,而是就應(yīng)迎難而上,直至將其戰(zhàn)勝為止。
書中第一篇談到了“自律”,人生苦難重重,我們的人生就是不斷的應(yīng)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唯有自律才是解決問題的首要方案。所謂自律,就是以用心的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問題。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職責、尊重現(xiàn)實、持續(xù)平衡。對于推遲滿足感,我們不要貪圖暫時的安逸和一時成績的滿足,要時刻持續(xù)清醒的頭腦,工作時要先難后易,徹底克制自己拖沓的工作毛病,延長自己的滿足感;而對于承擔職責,我們對待問題要有承擔職責的勇氣,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增強自己的信心;對于尊重事實,2022對于各個行業(yè)都是一個嚴冬,我們要認清這個事實,結(jié)合我們自己的特點,找到2022年屬于我們的機會;最后就是持續(xù)平衡,一味的自律,就會變成壓抑和束縛,我們要用一種平衡的自律方式去應(yīng)對問題,張弛有度,建立正確的解決問題方式。
2022作為公司的“變革年”,我們更要加強自身的“自律”意識。2022年的航運市場好比一座獨木橋,我們沒有退路,唯有奮起跨過。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2022要亮出我們的中谷精神。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十
這本書的副標題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guī)避問題、逃避痛苦。而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因此大多數(shù)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無幾。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銳指出: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過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礙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
本書開篇即說:人生苦難重重。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而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其中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shè)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并感受痛苦;然后,解決問題并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們不愿意推遲滿足感的心理。直面問題,會讓人感到痛苦。而問題不會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而且可能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和更大的痛苦,持續(xù)的時間也會更長。例如:我現(xiàn)在正在寫這篇讀后感,其實已經(jīng)拖了很久,總覺得有個事沒完,令我心神不安,但是不寫永遠不會有。當我面對現(xiàn)實,放下有趣的游戲和小說,雖然這個過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設(shè),但是靜下心來去寫的時候,心理上卻感到很輕松下來。也許需要絞盡腦汁,沒有了玩樂的輕松,當我寫完之后,感到心情舒暢,好像放下了一個包袱。而類似的事情其實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有時候會我們能夠直面問題,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解決它,而有時則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過且過。而且越是安逸的時候,越是不愿意積極面對,也就是不愿意推遲滿足感,這也許就是古人所說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吧。
記得有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人員給幾個四五歲的孩子每人一塊糖,然后告訴他們?nèi)绻F(xiàn)在就吃也可以。但是如果能夠等到明天早晨還沒有吃,那么就可以再得到一塊糖。然后觀察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馬上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堅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塊糖。在這之后,實驗人員跟蹤觀察這些孩子,發(fā)現(xiàn)那些堅持住的孩子在他們長大后都獲得了成功,成為杰出人士。想想就會明白,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就能夠面對糖的誘惑,做到了推遲滿足感,這種自律的精神和能力在今后的成長中會給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類心靈進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動力則是——愛。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愛和自律結(jié)合起來,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才能體驗快樂的極致。愛,就要不斷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獲得成長,從而促進心智的成熟。真正的愛不僅僅是付出,不僅僅是奉獻,更重要的是你的愛是否令自己獲得成長,同時使你愛的人也得到成長。就像我們愛自己的孩子,但絕不愿意將他們放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要讓他們?nèi)ゲ珦麸L浪,在風雨中變得更堅強。而那種處處包辦代替,時時噓寒問暖絕不是真正的愛。因為在包辦代替中,是責任心的缺失;在噓寒問暖中是自理能力的退化。“付出真愛的人,應(yīng)該永遠把愛的對象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BR> 作者是一位心理醫(yī)生,所以在這本書中,作者用了許多心理治療的例子來解釋自己的觀點,因此使人在看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枯燥乏味,而且作品中不乏精辟的觀點,凝練的語言,讀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靈必須保持中立,能夠容納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悖論,特別不要輕易受到倫理觀念的影響。”
“勇氣,不意味著永不恐懼,而是面對恐懼也能坦然行動,克服畏縮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來?!?BR> “對于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guī)舊習,采取冷靜和懷疑的態(tài)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BR> “你只能自行選擇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艱辛與磨難,最終才能達到人生新的境界”。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而且值得精讀的書。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十一
是因為愛,愛是人們自律的原動力。愛到底有多重要呢?試想一下,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喜歡你、認同你,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你會覺得生命沒有意義,生活沒有樂趣,你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你的每一天似乎都毫無光彩。我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
所以,為了得到更多的喜歡和愛,有的人絞盡腦汁,甚至不惜放棄自我去討好別人,就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不至于那么黯然失色。也有另外一種人,他們自帶動力。努力工作,積極生活,不需要用妥協(xié)來獲取任何東西,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更不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他們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好友,生活過得井然有序。
愛幫助他們找到自我:
什么是真正的愛?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愛呢?是父母對孩子的百依百順,還是朋友之間的仗義之情,又或是陌生人之間的慷慨解囊?斯科特·派克對愛下了一個自認為不是很完美的定義: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xiàn)自我完善的一種意愿。
真正的愛,不是浪漫的愛情神話,也不是依賴,而是一種強化自身和他人成長的力量,是通過努力不斷拓展自我的一個過程。以前的我總是不明白,杜子建初中畢業(yè),在監(jiān)獄待了六年,但是卻寫出了《活罪難逃》這樣的作品。在非你莫屬的舞臺上,全國著名的眼科專家、美國眼科學會會員葉子隆還在一場面試中表示,自己比較喜歡杜子建隨性的風格。
我想,杜子建能得到這些評價,并不是靠取悅他人,而是卻取決于感受到了關(guān)懷和愛。在監(jiān)獄里,楊指導(dǎo)員理解并尊重他,并且為了救他不惜被砸成重傷;在出獄后,他的妹妹借錢為他開餐館,支持他寫作,只希望他堅強地活下去。
真正的愛,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而無關(guān)于我們成功與否,但是它會鼓勵并引導(dǎo)我們突破自我界限,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消極性依賴:
生活中,我們也常見那么一類人。他們只在乎別人能為他做什么,卻從不考慮自己能為對方付出多少,他們苦思冥想如何獲得別人的關(guān)注和愛,卻沒有精力去關(guān)注和愛別人。
很遺憾,曾經(jīng)的我就是這一類人之中的一個。在缺乏愛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成年后內(nèi)心也始終缺乏安全感,在他們心里,世界無情并且混亂,別人總是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這種不正確的感知方式讓他們并不能為自己的價值找到準確的定位。沒有獲得足夠的愛也學不會自尊自愛,更沒有辦法給予別人真正的愛和關(guān)懷,這樣的人找不到自我,他們將自己的價值寄希望于他人,如果沒了與他人的關(guān)系,他就不知道自己是誰,應(yīng)該干什么。
患有消極性依賴的人大多都找不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他們做的事情都是別人認為對的、好的事情,或許在某一個時段里面,他們可以為了去獲取關(guān)注而盡力將事情做好,但是都不會持續(xù)太長時間,更不能一不小心遇到困難,因為他們并沒有足夠的決心和意志去解決困難。你們誰見過,能把一件事做到完美極致的人是被迫的呢?可能有,那他肯定要付出多幾倍的精力,可精力是有限的。
自尊自愛:
追求獨立自主是自尊自愛的表現(xiàn)。因為愛自己,尊重自己,我們才放棄外人對自己的看法,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們并不會因為別人的否認就懷疑自己的價值,也不會因為遭遇低谷,就自暴自棄。對一件事情,我們敢于持有自己的看法,也無條件地接受可以促進自己成長的意見。因為我們愛自己呀!我們希望自己更好。
自尊自愛也是接受挑戰(zhàn)的動力,是勇氣的來源。因為能感受到周圍的人給予的愛,我們不懼怕去探尋未知的領(lǐng)域,也不懼怕失敗降臨,我們只需要去經(jīng)歷就好,我們在經(jīng)歷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拓展自我界限,從而完善自己。
現(xiàn)在我很感激我遇到的一位老師,他曾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告訴我:你去經(jīng)歷就好了。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十二
八月的天氣,悶熱得讓人心煩。此時的我正躲在家中,打開空調(diào),手捧一本m?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沉浸其中。話說,當初看到書名時,讓我想起的是魯迅先生的那段經(jīng)典語錄:“世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蹦敲?,這“少有人走的路”又會是怎樣的一段“心智成熟的旅程”呢?細讀起來,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部促進心靈成長的作品。閱讀著這樣直擊人心的作品,伴著作者單刀直入的表達,我的內(nèi)心被一次次的剖析,雖不忍直視,但暢快無比。本書的最后,作者說“實際上,幫助,幫助,幫助――它是這本書的主題?!倍鴮τ谖遥x到結(jié)尾,也有了另一個詞牢牢地在我的心底里生根,那就是,愛。
因為愛,所以愿意堅持。
“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弊髡叩闹毖圆恢M讓人嘆服?!八^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敝鲃右笞约?,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承受痛苦。作者用如此殘酷的字眼兒來描述自律,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它的非同尋常。大約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問題解決時,我們才會收獲到更大的快樂吧。想想自己,自己并不是個面對問題就膽怯的人。還記得剛畢業(yè)那會兒,經(jīng)歷過班級工作的出師不利,也經(jīng)歷過教學成績的不理想,但這一切并沒有讓我失去信心,我用心地向身邊的老教師請教,主動報名參加各類培訓(xùn)學習,積極地參與各類課題研究,我努力地提高自己,慢慢地成績有了起色,自己也漸漸地嘗到了自我成長的甜頭。我慢慢地學會了與學生相處,我的課也開始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教學成績和考核成績也開始名列前茅。
曾經(jīng),大家都感嘆我的幸運,甚至一度連我自己都這么認為。但是慢慢地,我終于發(fā)現(xiàn),其實所有的幸運背后都是咬牙堅持。我曾經(jīng)為了一節(jié)優(yōu)質(zhì)課連續(xù)幾天徹夜難眠,也曾經(jīng)為了課題的結(jié)題連續(xù)幾個周加班到凌晨,午休時坐在講臺前批著學生的作業(yè),放學后坐在辦公桌前做著第二天的課件……不知道多少次這樣的付出,才有了后來的收獲。我曾把一切歸于自律,但卻忽略了它背后的原動力――愛。我愛孩子,愛教師這一職業(yè),因為熱愛,所以才會幸福地累在其中,也樂在其中。
因為愛,所以選擇改變。
“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shù)木芙^、及時的贊美、得體的批評、恰當?shù)臓幷摗⒈匾墓膭睢厝岬陌参亢陀行У亩卮佟!笨吹竭@里,我想到了自己和班上的那些家長們。毋庸置疑,沒有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但如何來表達這份愛呢?我看到了班上很多的孩子一提起父母一臉的厭煩,讓我也跟著心疼。接觸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些父母通常是把愛掛在嘴上,一味地強調(diào)自己多么愛孩子。他們或是忘記了愛不光是事事滿足,還包括適當?shù)木芙^和恰當?shù)臓幷?;或是忘記了愛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評和敦促,還要有及時的.贊美和必要的鼓勵。用作者的話來說,這或許不是真正的愛?!罢嬲饬x上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薄罢嬲膼凼切袆?,是一種意愿而產(chǎn)生的行動?!?BR> 我愛我的學生們,我愿意為了他們多花時間去提高自己,去學習他們的語言,去走進他們的世界。我也愛我的女兒,我愿意為了她去改變自己,做一個積極向上、充滿力量的自己。為了愛,我愿意冒險,我愿意成長,我愿意努力。
因為愛,所以勇于成長。
“我們身上確有一種原罪:懶惰。在心靈進化的過程中,它始終與我們對抗,阻止我們的心智走向成熟?!薄皯卸璧囊粋€重要特征就是恐懼感?!毕肫鹱约寒敵跫尤胱x寫團隊時的猶豫與恐懼,擔心自己不能按時完成任務(wù),擔心自己寫作能力不佳,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原來一切都是懶惰在作祟。好在,最終我戰(zhàn)勝了恐懼,戰(zhàn)勝了懶惰,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團隊是個有愛的大家庭。大家互相鼓勵,互相督促,偶爾爭論,經(jīng)常安慰,我們收獲了贊美,也經(jīng)歷了“板磚”,但這一切沒有讓我們放棄,更是讓我們更加愛上了讀書,愛上了寫作。
特別喜歡書上的一段話:“人生是一場冒險,你投入的愛越多,經(jīng)受的風險也就越大。我們一生要經(jīng)歷數(shù)以千計甚至百萬計的風險,而最大的風險就是成長,也就是走出童年的朦朧和混沌狀態(tài),邁向成年的理智與清醒?!币驗閻?,我愿意挑戰(zhàn)自己,加入讀寫團隊,強迫自己打破安逸,去讀書,去成長。而在艱難的前行中,我也收獲到了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獲得了別樣的幸福和快樂。
合上書,思考還在繼續(xù),但原本煩躁的心卻慢慢地變得沉靜了下來。雖然外面的天氣依然炎熱,但我已分明感受到了秋風的涼爽與愜意。此刻我又想到了另一句話:“成功的路上從不會擁擠,因為能堅持的人不多?!蔽蚁M约阂部梢匝刂@條“少有人走的路”堅持走下去,一路向前,收獲心靈的成長,去追尋人生的美好。
敘事者簡介。
孔曉婷,敘事者?榮成?雪梅團隊成員,榮成市石島實驗中學教師。熱愛教育,熱愛孩子,用心用情,陪伴每一批孩子共同成長;熱愛讀書,熱愛寫作,已有多篇文章被《德育報》等報刊雜志發(fā)表。熬過漫長的嚴冬,希望屬于我的那一株桃樹也可以花滿枝頭,碩果飄香。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十三
沒有絕對幸福的童年,把一切歸咎于童年受到的傷害其實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所謂人性,并不是指一成不變的某種特質(zhì),其實是在不斷的調(diào)整和變化的;人們會覺得始終保持思考太累人,因此往往更容易追求精神而忽視心靈;而當心靈被忽視壓抑得太久,就會通過別的癥候表現(xiàn)出來。呵呵,這篇讀后感其實幾乎還是抄錄的派克先生的話,我不過是按我的需要把它們串聯(lián)了一下。
我覺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覺得他非常睿智豁達,也非常平和包容,他說過其實人未必一定要去找心理醫(yī)生,某些心理醫(yī)生其實只是把你改造成社會所接受的模式,而讓你徹底失去了自己——這個例子在亦舒的一部小說中已經(jīng)表現(xiàn)過了——“現(xiàn)代心理治療目標是讓患者恢復(fù)‘正?!?,用統(tǒng)一標準規(guī)范人們的生活,結(jié)果只能令個性萎縮,變得淺薄而蒼白。”
而且心理健康也并非總是陽光活潑,毫無陰影。事實上,“抑郁造成的空虛,乃是思緒和情感的溫床;年齡的增長和衰老,可以促使我們關(guān)注心靈;死亡讓人更強烈的了解到生命的意義;深刻體會眼前生活的空虛,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讓我們失去一部分的純真,這對心靈也是有好處的?!?BR>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十四
在哥哥的推薦下,我?guī)е闷嫘?,開始讀《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它引領(lǐng)我們學習愛、學習獨立、學習成為更有理解心的人,告訴我們怎么樣才能找到一個,并做一個真正的自己,試圖引導(dǎo)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豐富而又不失快樂的生活。
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guī)避問題、逃避痛苦。而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因此大多數(shù)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百分百的心理健康者寥寥無幾。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礙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應(yīng)該勇敢直面困難。
人生有一連串的難題。而解決人生難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謂自律就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去面對各種人生的難題。自律是人類心靈進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動力則是愛。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愛和自律結(jié)合起來,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才能體驗快樂的極致。愛,就要不斷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獲得成長,從而促進心智的成熟。真正的愛不僅僅是付出,不僅僅是奉獻,更重要的是你的愛是否令自己獲得成長,同時使你愛的人也得到成長。就像我們愛自己的孩子,但絕不愿意將他們放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要讓他們?nèi)ゲ珦麸L浪,在風雨中變得更堅強。而那種處處擋風避雨,時時包辦代替絕不是真正的愛;因為在擋風避雨中,是責任心的缺失,在包辦代替中是自理能力的退化?!案冻稣鎼鄣娜?,應(yīng)該永遠把愛的對象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BR> 在成長的道路上,沒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風順的。很多事情,總是需要我們?nèi)ッ鎸?、去克服、去解決。我們隨著年齡長大,會遇到心動之人,會談戀愛,會結(jié)婚;在這過程中,我們不可能像電視偶像劇中,完美遇見。我們也會失戀,也會傷心。我們可以傷心,但我們也別忘了愛自己,愛他人。
迎接困難,尊重事實,繼續(xù)向前。心若向陽,生活才會更美好。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問題不會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而且可能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和更大的痛苦,持續(xù)的時間也會更長。作為新時代的女青年,我們應(yīng)該面對恐懼也能坦然行動,克服畏縮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十五
為響應(yīng)公司加強團員青年終身學習理念的號召,我認真地閱讀了由心理醫(yī)生m斯科特派克所著的《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并先將部分讀后感總結(jié)如下。
首先,如該書所說,這并不是一本時髦的書,它或許并不具有讓讀者感受到美好的幻想與沉浸的力量,但是他卻把我們長久以來一直不敢面對、一直逃避的問題一語道破,帶給我們心靈上巨大的沖擊。
而這些我們不敢面對、一直逃避的問題就是所謂的“痛苦”。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從幼年時期開始,當面對一些自己不愿意接受、或是難以接受的事情都會選擇逃避,但這實質(zhì)上是拒絕了讓我們成長的機會、拒絕了讓我們身心變得更加強壯的機會、拒絕了讓我們在“痛苦”面前成為巨人的機會!而該書的作者m斯科特派克則通過自身的故事來激勵我們要敢于面對痛苦、面對自己的問題,不要選擇逃避,一味的逃避只會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停滯不前,而直面問題、直面我們不愿意接受的任何事情都將會讓我們的心智更加成熟。
我記得在讓·雷諾飾演的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小女孩馬蒂達問殺手里昂:“是人生原本就這樣痛苦,還是只有童年才會這樣痛苦?”里昂回答到,“人生便是如此?!倍诹硪徊课乙呀?jīng)不記得名字的電影當中,也是差不多的情境,一個男人告訴旁邊的小男孩說:“要敢于面對痛苦,因為當你回首這一生的時候,只有痛苦才是最真實的'感受?!?BR> 雖然以上這些內(nèi)容都出自電影之中,但是其內(nèi)涵無不與m斯科特派克所提倡的觀念相呼應(yīng)。那就是我們要直面痛苦,而且并非只是因為它能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還因為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將面對許多的痛苦、許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但也只有它們才能帶給我們最真切的人生感受。在幾十年之后,也正是它們才能夠真切的證明我們真正的活過。
最后,在工作中也是一樣,不論我們從事什么行業(yè)、干什么工作,都將遇到許多不如意的事情、難以接受的事情,但是我們應(yīng)該要做的不是逃避,而是要積極的面對。要如說中所說的那樣,拋棄依賴感、用于承擔責任、尊重事實,讓自己能夠清楚的明白自己有什么地方不足,有什么地方比不上別人,然后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身心素質(zhì),讓自己在一次一次的失意中不斷強大!成為生活和工作當中的巨人!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十六
生活中,許多人往往選擇走安逸、舒適的路,只追求物質(zhì)享受而忘卻了內(nèi)心的追求。然而,也有一些人選擇了“少有人走的路”,去探索自己的一生,追求更深層次的愉悅。這也是美國著名作家M·斯科特·派克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所闡述的內(nèi)涵。這本書是許多人在人生旅程中的必讀書籍之一,能夠讓人們對自己的生命方式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深度的領(lǐng)悟。
第二段:舒適與未來。
派克在書中強調(diào),追求舒適的生活方式可能會帶來暫時的快樂,但不利于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如果我們太過舒適地生活,可能會讓我們過度依賴和適應(yīng)現(xiàn)狀,而失去對自身潛力的發(fā)掘和利用,等到未來面臨挑戰(zhàn)時,我們將會無從應(yīng)對。因此,我們必須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適區(qū),直面人生的挑戰(zhàn),才能積累更多的經(jīng)驗,取得更大的成功。
第三段:孤獨與內(nèi)省。
“少有人走的路”需要我們做出很多與眾不同的選擇,或者說是冒著各種風險和困難去探索未知的領(lǐng)域,而這些選擇往往會讓我們走向孤獨的道路上。然而,在孤獨的道路上,我們能夠深度地思考和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關(guān)注的目標和價值,更能理清自己的思路,為自己的未來找到方向。
第四段:情感的歸宿。
在“走別人未走的路”的旅途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也會經(jīng)歷各種感情的沖突和體驗。然而,我們也能夠通過這些感情的交錯,認識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欲望,更準確地找到自己的情感歸宿。我們需要建立真正的互相支持、理解、溝通和信任的感情關(guān)系,讓自己的心得到真正的滿足和寧靜。
第五段:結(jié)論。
在人生旅途中,我們既有安逸,也有挑戰(zhàn);既有獨處,也有共處;既有情感冬天,也有春天的歸宿。然而,只有積極地去尋找“少有人走的路”,才能夠走出舒適區(qū),挑戰(zhàn)自我,尋找真正的自我和人生意義。這是一條充滿孤獨和風險的道路,但也是充滿意義和成長的道路。讓我們勇敢地走,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充滿意義和價值。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篇十七
海灘上微風吹拂著,陽光照耀著。岸邊的一排排高大的棕櫚樹,輕輕地搖曳著茂密的樹葉,發(fā)出沙沙沙的聲音,猶如女孩子低聲的唱歌。樹蔭下,坐滿了來海灘邊玩的游客。
中午,螃蟹媽媽帶著小螃蟹在游客的面前睽睽之下散步,心里覺得不自在,很想快點回大海。因此螃蟹媽媽不停地回頭催促后面的孩子快點走。
螃蟹媽媽突然發(fā)現(xiàn),她的兒子是橫著身子走路的,樣子非常的難看。螃蟹媽媽非常生氣,覺得孩子在很多人的面前丟了臉。
于是,螃蟹媽媽厲聲喝道:“小家伙,快把你的姿勢糾正,媽媽的臉都讓你給丟盡了!”
媽媽您不也是這樣走路的嗎?我這也是跟您學的'呀!小螃蟹彬彬有禮的說。
兒子的話把媽媽說得滿臉通紅,非常慚愧。
于是,螃蟹媽媽費力的糾正自己的姿勢,帶著小螃蟹快步走過了人群。
這個故事告訴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因此父母應(yīng)該以身作責,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