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的秘訣讀后感(專業(yè)17篇)

字號:

    這本書給我?guī)砹嗽S多新的思考和觸動。寫讀后感時,可以適當加入個人情感和感慨,與作品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進行對應和關聯(lián)。以下是一些經(jīng)典讀后感的摘錄,希望能夠給大家?guī)硪恍﹩⑹竞退伎嫉牧α俊?BR>    神童的秘訣讀后感篇一
    暑假里,我讀了一篇文章叫《“神童”的秘訣》。文中講的是陳毅小時候,人們稱他為“神童”的故事。我讀了這篇文章之后,知道了神童的秘訣是勤奮,此外我還知道預習課文是多么重要的事情,還知道了一條諺語:學問學問,多學多問。
    陜西西安新城區(qū)長纓路小學二年級:呂婧u。
    關于讀后感的作文:《秘密花園》讀后感_500字。
    我看過一本很好看的書,書名叫:《秘密花園》。秘密花園中的小主人公叫瑪麗,她是一個相貌丑陋、脾氣暴躁,人見人厭的小姑娘。在一次家庭瘟疫中,她的爸爸和媽媽被殘酷的命運瘟疫奪走了生命,而她則成為了一個沒有爸爸媽媽的`孤兒。
    我看到這時,總是想問:“這本書里怎么凈都是一些讓人不開心的人或事呢?”我?guī)е@個問題一直看下去,隨著看到另一個小主人公狄肯,我漸漸明白了,作者首先采用對比的方法,讓我們看到孤單、寂寞、對什么事都感到煩的瑪麗,結識到了朋友―狄肯之后,漸漸變得開朗、變的漂亮,漸漸地,讓我們看到了開朗、快活、漂亮的瑪麗。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友誼的價值?;顫?,愛小動物的狄肯,用自己真誠的心打動了對什么事都煩的瑪麗、打動了身患重病對生命不報有任何希望的柯林,使他重新振作了起來。
    四年級:吳嘉怡。
    關于讀后感的作文:讀《花木蘭》有感_50字。
    寒假期間,我看了一篇故事,名字是《花木蘭》。故事的大意是:花木蘭的爸爸要被征去打仗,可是花木蘭想到父親年經(jīng)大了,怕不行,于是她決定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報效祖國,經(jīng)過十二年終于勝利回到父母家人的身邊。
    讀完這個故事,我對花木蘭的孝心與勇氣感到十分佩服,同時也要像她學習。
    江西南昌東湖區(qū)育新學校二年級:萬彥珊。
    神童的秘訣讀后感篇二
    讀了《“神童”的秘訣》這篇短文,我知道了文中的“神童”指的就是五歲半的陳毅,他的秘訣就是勤奮學習,做到了“學問學問,多學多問”。
    當我讀到“因為他看書入了迷?;馃锰耍瑥腻伬锿赋隽撕秲骸睍r,我想:看書入了迷,火燒得太旺了導致透出了糊味,是一件今人吃驚的事。而陳毅卻真的看書。比一比我自己,完成了作業(yè),非玩不可,別說復習預習,連看看看作文選,課外書也沒門。讀到這里,我想以后完成作業(yè),還要復習一下課文,預習新課文,看看課外書,否則八十幾分的成績將永遠提升不了,進入重點中學就甭提了有多難了。
    當我讀到“打圈圈的,是懂得的;打半圈圈的,不太明白,等老師講明白了,再打圈圈;打黑點的是生字?!睍r,我明白了這些正是“神童”陳毅的秘訣,他用不同的符號在課文上畫著,表示課文中一些懂,一些不懂,一些上生字等。這樣做,可以在課堂上更清楚地聽課,便于作提問。比一比我自己,在老師布置預習作業(yè)的時候,我才有去預習,但是預習的時候,我在抽屜里拿出一本參考書,馬馬虎虎地抄在預習本,許多不懂的,既沒問老師,也沒與同學討論,致使我語文成績無法提升。讀到這里,我想我發(fā)后該認認真真地去預習,遇到不懂的不去看參考書,要到學校與同學討論或向老師提問,改正一下學習方法。
    當我讀到“人們稱贊你上‘神童’天資聰明,其實更重要的是你勤奮,你真正懂得了‘學問學問,多學多問’的道理!”時,我知道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天資聰明,被稱贊為“神童”,也許是勤奮學習的成果罷了。“學問學問,多學多問”,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一點,也許也能像陳毅一樣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比一比我自己,我應該加倍刻苦、努力地去學習研究,爭取好成績。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陳毅勤奮好學的精神,而且要向他一樣做一個懂“學問學問,多學多問”的道理的“小神童”!
    神童的秘訣讀后感篇三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3課:神童的秘訣。
    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帶著些問題我們就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為什么同學們都稱陳毅為神童。
    2、這一自然敘述部分,應讀得清楚。
    過渡:陳毅為什么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呢?他成績好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們來學習二———五自然段。
    三、學習二———五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思考(1)你從哪些詞看出陳毅抓緊時間學習?
    (2)什么是入迷?陳毅為什么會入迷?
    (3)媽媽回來怎樣做的呢?怎樣才能讀出這種語氣?
    (4)練習朗讀第二自然段。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帶著問題讀文章,養(yǎng)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
    過渡:當陳毅的媽媽要捧他時,毛老師怎樣說的,怎樣做的呢?
    2、默讀第二。四自然段。
    思考。
    (1)毛老師怎樣說的?用–––––畫下來。
    毛老師怎樣做的?用====畫下來。
    (說的話用投影打來來)。
    (2)毛老師說,做時的神態(tài)怎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小組討論找出答案)。
    (3)你能把老師神態(tài),語調變化讀出來嗎?
    (4)指讀,評議,分角色朗讀。
    過渡:毛老師看到這些圈圈點點感到非常驚奇,連忙問陳毅,小陳毅是怎樣回答的呢?
    設計意圖:深入細致地了解老師的語言動作等細節(jié)描寫,有助于寫作水平的提高。
    3、默讀第五自然段。
    思考(1)陳毅是怎樣向老師解釋的?用”––––畫下來。
    (2)我們稱陳毅這種做法叫課前預習。
    (3)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4)想一想陳當時是怎樣與老師說話的?應怎樣讀出這種語氣?
    (5)指讀。評議,全班齊讀。
    4、學習第六自然段。
    (1)指名讀第六自然段。
    思考:毛老師的神態(tài)由驚奇變得十分高興,這是為什么?
    (2)聯(lián)系上文討論,學問學習,多學多問,中的學問指的是什么?多學多問有什么好處?
    設計意圖:回歸課題,升華中心。
    (3)讀這一段用什么語氣?試著讀讀。
    (4)到現(xiàn)在為止,你們知道題目中的神童為什么帶引號嗎?
    四、總結全文。
    1、按板書總結:陳毅小時候被稱為神童,他抓緊一切時間學習,經(jīng)常做課前預習,在書上打圈圈,打關圈,打黑點,以便上課能可外留心,直接向老師發(fā)問,這正是他懂得:學問學問,。多學多問,的道理的體現(xiàn),從中我們知道了神童的秘訣是勤備只要勤備學習,我也可以成為神童。
    2、老師希望你們也能向陳毅一樣做一個勤學好問的好孩子。齊讀全文,讀出不同人說話時的不同語氣。
    板書設計。
    一邊`````一邊``````。
    打圈學問學問。
    打黑點格外留心,直接發(fā)問。
    作業(yè)設計。
    一給下列生字注音。
    陳()私()茅()符()。
    二組詞。
    紀()抄()符()篇()。
    記()鈔()附()偏()。
    三寫句子。
    一邊……一邊———。
    名列前茅———。
    四在課外讀一讀寫革命老前輩小時候故事的書,讀后講給同學聽。
    神童的秘訣讀后感篇四
    陳毅5歲半,就在一家私塾讀書。他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同學們都成他為“小神童”。
    一天,毛老師來到陳毅家,看到他正在灶前一邊燒火,一邊讀書。因為他看書入迷,火燒得太旺了,從鍋里透出了糊味。媽媽剛洗菜回來,氣得火冒三丈,抄起刷子,就往灶前沖。
    “不要打孩子!”毛老師連忙勸阻,“飯燒糊了可以將就吃i,這孩子專心用功,我就喜歡?!闭f著,毛老師有親切地對陳毅說:“以后做事,要多留心!”陳毅點點頭。毛老師從陳義手里拿過書一看,原來是一篇還沒教的課文,他已經(jīng)用筆畫了許多圈圈點點。
    毛老師驚奇地問:“這些符號是什么意思?”
    陳毅回答說:“打圈圈的是懂的.;打半圈圈的,不太明白,等老師講明白了,再打圈圈;打墨點的是生字?!痹瓉黻愐忝看温犝n前,總要把新課預習一下,把生字和不懂的語句畫出來。聽課時,他格外留心,再有不懂的地方,便直接向老師提問。
    毛老師稱贊道:“今天我總算發(fā)現(xiàn)了你學習成績好的‘秘訣’。人們稱贊你是‘神童’,說你天資聰明,其實更主要的是你勤奮,你真正懂得了‘學問學問,多學多問’的道理!”
    閱讀題目:
    1、結合短文解釋詞語。
    勸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秘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學問學問,多學多問”,解釋一下這里的“學問”是什么意思?
    3、讀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和收獲,寫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勸阻:勸人不要做某事或進行某活動,本文指勸媽媽要打陳毅。
    秘訣:能解決問題的不公開的巧妙方法。
    2、指知識、學識。
    3、略。
    神童的秘訣讀后感篇五
    引入課題,通過讀題引導學生提出課文中要解決的問題,是自己比較滿意的第一個亮點。課前設計了四個問題,“神童是誰?為什么被稱為神童?神童的秘訣是什么?題目的神童為什么加引號?”學生提出了六個有價值的問題,首先應該明白的“什么是神童?什么是秘訣?”及時的給與肯定,這是課前應該想到的?!皩W習語文就是要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學生知道了怎樣學習語文,就是要先提出問題,帶著問題去讀課文思考問題。以這幾個問題為主線,貫穿整堂課,思路很清晰明了。
    打破一段一段學課文的常規(guī),按照問題的思路由易到難,抓住文章的重點段落反復朗讀來理解,準確的引導學生認識到:什么是神童?什么是秘訣?別人做不到的陳毅做到了這叫做勤奮,勤奮好學的孩子老師都喜歡。每一個問題的過度都能夠恰到好處,沒有嘮嘮叨叨的廢話,簡單的幾句話就命中主題,緊湊的教學思路,自己心里很明白我下一個引導的方向是什么?學生的注意力一直跟著老師的引導走,成為自己比較滿意的第二個亮點。
    神童的秘訣讀后感篇六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
    2、結合重點語句,理解課文。
    3、知道陳毅的學習秘訣,學習陳毅的學習方法。
    4、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1、理解“驚奇”、“贊嘆”的詞義,區(qū)別“總算”、“總是”,并選擇其一來說一句話。
    2、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神童的秘訣”。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2、學習生字:訣(換部首)理解“秘訣”
    3、圍繞課題質疑。
    二、學習課文第一節(jié)。
    1、輕聲讀,思考:“神童”是誰?為什么稱他為“神童”?
    2、交流:板書:陳毅(師簡介)理解“名列前茅”
    用“總是”來說一句話。
    3、師生配合讀第一節(jié)。
    三、學習課文第二~五節(jié)。
    1、小組學習,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想一想:陳毅是個怎樣的孩子?
    2、交流。
    (1)學習生字:旺(組詞)專(書空)符(理解“符號”)。
    (2)指名分節(jié)讀第二~五節(jié),評議。
    (3)交流思考題。
    3、再讀二~五節(jié),用直線劃出描寫陳毅勤奮學習的句子。
    4、交流:(略)。
    出示句子:陳毅每次聽課前,總要把新課先預習一下,把生字和不懂的詞句劃出來。聽課時,他格外留心,再有不懂的地方,便直接向老師提出問題。朗讀句子,揭示“神童”的秘訣。
    四、學習課文第六節(jié)。
    1、師引讀。
    2、你能用一個詞語代替“總算”嗎?
    3、毛老師是怎樣稱贊陳毅的?再讀毛老師的話,說說你的感受。
    神童的秘訣讀后感篇七
    近期,上語文課堂時,老師教了一篇《神童的秘訣》的文章內(nèi)容,一件事啟迪非常大。
    《神童秘訣》陳毅五歲半,在私塾學習。有一次,老師去陳毅家,看到他在爐子前生火,低頭看書。由于他去看書入了迷,火又燒得太旺了,從鍋中顯出了糊味道。老師對陳毅說:之后要多留意!陳毅點了點頭。老師從他手上拿過書一看,原來是一篇都還沒教過的課文內(nèi)容,他早已拿筆在上面畫了很多圈圈點點。
    老師感覺很怪異地問道:這種標記代表什么意思?陳毅羞嗒嗒地回應:打圓圈的'是明白的,打兩圈不是太搞清楚,打小黑點的是生詞。老師十分高興地夸贊到:簡直一個好的學習的方法。
    陳毅長大以后,變成了在我國當代著名的文武雙全的優(yōu)秀人才。
    本文讓我懂得:世界上沒有神童,都沒有秘訣;僅有勤能補拙:,勤奮學習,才可以取得成功。
    神童的秘訣讀后感篇八
    讀了《成功的秘訣》這篇文章,很有感觸。我深深地認識到,只有勤學苦練才能成才。
    文章講了王獻之從小跟父親煉字的故事。王獻之問父親:“你寫好字有什么秘訣嗎?”王羲之回答道:你把那十八缸水用完了,秘訣就知道了。最后,王獻之刻苦練習,終于成了著名的書法家。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古代名人的故事。據(jù)《晉書》記載,祖狄和劉琨都是晉國人,他們每天凌晨聽到雞鳴時,就一起起床舞劍,并彼此激勵,發(fā)奮用功;在國家用人之時,他們成了國家的棟梁之才。這就是聞雞起舞的故事。
    畫家齊白石九十多歲還堅持畫畫,一天至少五幅。他的墻上掛著自己寫的座右銘:“不叫一天閑過?!庇幸淮危粋€客人去他家玩,他沒有作畫,第二天就補上了。可見,他是多么勤奮。名人都如此勤奮,我們更應如此。
    可見,勤學苦練是多么重要!
    郭沫若曾經(jīng)說過:“有幾分勤學苦練,天資就能發(fā)揮幾分,天資的充分發(fā)揮和個人的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弊屛覀儚慕裉扉_始,勤學苦練,準備長大為祖國貢獻出力量吧!
    神童的秘訣讀后感篇九
    《教育的秘決是真愛》是著名教育專家孫云曉的代表作,讀完全書后,我感到收獲頗多。所謂真愛,就是把孩子當作真正的人,作為教師和家長應當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fā)展,而不求私欲之利。作者從教育的本質出發(fā),提出“真愛”的概念,給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指出了明確的教育建議,并將科學的理念、精彩的案例、切實可行的操作建議融為一體。下面我把我的心得與大家一起分享:
    教育的奧秘是無止境的,我們要用愛的慧眼去發(fā)現(xiàn),用愛的思想去挖掘,用愛的行動去實行,時時刻刻用愛的語言去感染學生?!叭绻荒苡脨坌膩韺Υ⒆樱⒆泳蜁舾械卣J識到成年人對自己只想訓斥和說教,而不是真正為了自己的成長。也許有的人會認為孩子懂什么?但實際上,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讀了這本書,最大的收獲就是懂得了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真誠地為孩子付出愛心。一位教師之所以能獲得學生的愛戴,主要還是因為他對學生付出了真愛。
    做父母的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但目前中國孩子的勞動態(tài)度,的確讓人汗顏。現(xiàn)在,許多家長讓孩子以學習為主,其他事情一切代為包辦,以至于出現(xiàn)一些“成績優(yōu)等生”生活能力卻“弱智”的孩子,一旦離開父母的庇護,連最起碼的生活常識都不懂,自理能力特別差。所以,我們要鼓勵孩子自理,并允許孩子犯錯,這樣,他們才能做好,才能更好地成長。如果孩子們永遠在父母的寵愛嬌慣下成長,這樣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自立,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生活能力、情感認識都會有缺陷的。交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體力勞動對于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德育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驚人豐富的思想世界。這個世界激發(fā)著兒童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情感,如果沒有這些情感,那么認識世界是不可能的。”所以,作為現(xiàn)代的家長、老師,要經(jīng)常教給孩子必要的勞動技能,這樣,我們將會發(fā)現(xiàn),正是你的適時放手,孩子會生存的更好!
    神童的秘訣讀后感篇十
    最近,我認認真真地讀了《幸福的秘訣》這本書。讀后,我思潮起伏,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本書記載了許多關于做人寬容的故事。它讓我明白什么是寬容,更讓我學會寬容。生命寬容我們,我們也要懂得寬容別人。寬容讓人感動,給人帶來溫暖,讓世界充滿希望,讓人覺得原來世界可以如此的美好。
    在讀《寬容能化解仇恨》一文中,我讀得特別認真,文章主要講了從前一位富有的、年事已高的商人為了分財產(chǎn),讓兒子們把一年內(nèi)做了自認最高尚的事告訴他,結果老大老二做到的是每個人都應做到的事情,老三卻把干糧放在正熟睡于懸崖邊陷害自己幾次的仇人。老三寬容自己的仇人,用行動去化解仇恨,這就人生中最高尚、神圣的事情。
    我深知,仇恨是一把雙刃劍,報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受到傷害。寬容自己的家人、朋友,熟人容易,因為,他們是我們愛的人。然而,寬容曾經(jīng)深深傷害過自己的人或者自己的敵人則是最難的。但文中的老三卻做到了。
    本學期的一節(jié)體育課上,我和幾個好朋友在打籃球,在傳球時,突然有兩位追逐打鬧的男同學沖了過來,我沒看清楚,把球傳了過去。誰知,籃球不偏不倚地砸到一位男同學的衣服,那嶄新白色校服上留下了一個燒餅般大的黑印。我心里暗暗叫“慘”,“完了”,那位男同學肯定把我罵得“狗血淋頭”。他平時脾氣比較暴躁,他怎能放過我呢?正當我急忙跑去向他道歉時,那位男同學并沒有我想象中的那樣,對我破口大。,他笑了笑,說“莎莉同學,沒關系,反正衣服總會有一天穿臟、穿破的?!蹦菚r,我心中蕩漾著溫暖與快樂。
    一句貼心的話語、一個寬容的微笑,能重新?lián)P起生活的風帆,這樣生命就會多一分空間,多一分愛心,生活就多一分溫暖,多一分陽關。寬容,體諒別人,體現(xiàn)出的是你良好的修養(yǎng)與美德,會增添你的人格魅力;也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美麗。讓我們學會寬容,用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一切不好的事情吧!
    神童的秘訣讀后感篇十一
     十幾年來, 孫云曉先生以其不同尋常的睿智和勇氣,編織著我們共同的教育夢想,在這個教育夢想里,縈繞其中的一個旋律是獨特的,那就是——真愛。真愛是衡量一個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標準。作者在多年前就提出了清晰的論斷:兩種愛心,兩種命運。在我們的生活中,許許多多“愛”,實際上只是將自己未實現(xiàn)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關懷等,這些都不是真愛。在《教育的秘訣是真愛》中,孫云曉教育專家宣稱“所謂真愛,就是把學生當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fā)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泵恳粋€為人教師者和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將對學生本能的愛升華為“純粹的愛,科學的愛,理智的愛”。孫云曉在書中提出的101條明確的教育建議,中肯而精辟,給人警醒,發(fā)人深思,令人教育者讀后不禁自問,在學生心中播種真愛的種子,我準備好了嗎? 幾點體會,與大家共享:
     一、用愛去關注每個學生
     教育的奧秘是無止境的,作為一名小學啟蒙教育者,要用愛的慧眼去發(fā)現(xiàn),用愛的思想去挖掘,用愛的行動去實行,時時刻刻用愛的語言去感染學生,“如果您不能用愛心來對待孩子,孩子就會敏感地認識到成年人對自己只想訓斥和說教,而不是真正為了自己的成長。也許有的人會認為小孩子懂什么?但實際上,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讀了這本專著最大的收獲是懂得了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真誠地為孩子付出愛心。一位教師之所以能獲得學生的愛戴,主要還是因為他對學生的'真愛。
     二、給孩子一個差異的空間
     別把孩子的特點當缺點。這可能是我們的教育中深切反省的,世上都沒有兩片完全同樣的葉子,更何況是孩子?而我們的教育往往太追求整齊劃一,求同卻不存異。許多孩子有與別人不一樣之處,往往被視為缺點,須知那可能正是特點所在。所以教育者要有眼力尊重孩子的特點,看到差別,而不是將其磨光、磨平。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合格教師和父母的標志,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告訴他什么地方行,而不合格的教師和父母的標志,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缺點,告訴他什么地方不行。教育其實是一種發(fā)現(xiàn),教育者需要有發(fā)現(xiàn)與賞識不同孩子不同特點、優(yōu)點的智慧。
     三、給孩子一個勞動崗位
     做父母的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目前中國孩子的勞動態(tài)度,的確讓人汗顏?,F(xiàn)在很多家長讓孩子以學習為主,主要學好習,別的家長全全代替或者是孩子一旦做錯便不再允許插手,所以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這樣他們才能做好、才能更好的成長。如果孩子們永遠在父母的寵愛嬌慣的環(huán)境中成長,這樣非常不利于孩子自立。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體力勞動對于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驚人豐富的思想世界。這個世界激發(fā)著兒童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情感,如果過沒有這些情感,那么認識世界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作為現(xiàn)代的家長、老師,就如孫云曉所說經(jīng)常教給孩子必要的勞動節(jié)能以及選擇勞動崗位要有的放矢,這樣我們將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生存的會很好。
     四、讓孩子懂得感恩
     這條建議給我的感觸很大。文章中給我們講了一個魚頭魚尾的小故事?,F(xiàn)在,我們能經(jīng)常聽到父母埋怨孩子不懂事。特別是在獨生子女家庭,一味的索取,卻不懂得回報。甚至有些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東西,總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盡管父母付出很多代價,但孩子卻覺得就應該擁有。所以讓我們放開手,不要對孩子付出太多、干預太多,不要為孩子“打理”一切事務,并且經(jīng)常給孩子講一講我們工作的艱辛。那么我想我們的孩子們會在體諒和感恩中漸漸長大。
     五、有時候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
    神童的秘訣讀后感篇十二
    那天晚上,我讀了《愛因斯坦成功的秘訣》這篇文章后,我深受啟發(fā)。
    愛因斯坦對成功的秘訣做了一個科學的概括:w=x+y+z,即成功等于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及少說廢話。這正是他成功的秘訣。我認為,這3個條件中艱苦的勞動,既“勤”是首要的條件。因為“勤”能補“拙”。
    愛因斯坦小時侯并不聰明,也不是什么“天才”,甚至有人說他是“笨蛋”??墒谴偈埂氨康啊背蔀椤疤觳拧钡?,不就是“勤”這個字嗎?愛因斯坦深信“才能來自勤奮”。為了更透地弄清一個題目,他比別人多花了幾倍的時間,終于用汗水澆開了成功之花,對科學技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對于“勤能補拙”,我也有深深的體會。我以前有一個同學叫張絲云,我們經(jīng)常再一起玩,她的性格比較內(nèi)向。大家都說我比較聰明。就說平時背書,我總是比她先背好,但是背完后書一扔,就算完事;可張絲云卻拿著書一直背,直到徹底背熟為止。結果,老師檢查背課文的情況,我的成績總是比她低1、2分。
    這使我知道:“勤能補拙”,這是一條名副其實的真理。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用勤奮去彌補自己的過失,用汗水澆開那絢麗的成功之花!
    神童的秘訣讀后感篇十三
    認識本課4個生字,學會說近義詞。
    默寫詞語:秘訣驚奇稱贊勤奮名列前茅火冒三丈等。
    會用所學的詞語說一句話。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養(yǎng)成“邊讀邊思”的好習慣,懂得“聰明在于勤奮”的道理。
    理解文中關鍵詞句。
    由課題引入新課。
    1、出示課題,齊讀。
    2、文中“神童”指的是(陳毅),你了解陳毅伯伯嗎?(學生自由說)插“陳毅簡介”(見幻燈)。
    小結:陳毅伯伯是一位老革命家,是新中國十大元帥之一,曾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長。他不僅驍勇善戰(zhàn),而且還善寫詩,可謂能文能武。
    3、對課題質疑(估計):
    (1)為什么叫陳毅“神童”?
    (2)“神童”一詞為什么要加引號?
    (3)什么叫“秘訣”?
    二、帶問題自學課文。
    1、自學生字,結合注釋理解詞語,不理解的詞語借助工具書來理解。
    2、帶著問題輕聲讀課文。
    3、互相闡明自己的觀點。
    三、從文中尋找答案。
    1、出示第一節(jié):
    陳毅5歲半,就在一家私塾讀書。他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同學們都稱他“小神童”
    (1)指名讀。
    (2)理解詞語。
    名列前茅(先交流后注釋。)。
    總是說近義詞來理解(一直)并用“總是”說一句話。
    (3)讀讀劃劃:為什么叫陳毅為“神童”?請劃出關鍵詞句。
    過渡:既然陳毅是神童,那為什么要在課題神童一詞上打上引號呢?2、學習第五、六節(jié)。
    (1)朗讀這兩小節(jié)。
    (2)用劃出陳毅的話,用~~~~~劃出毛老師的話。
    (3)為什么要在課題神童上打上引號?
    (4)讀了這兩段話,你還知道了什么?進一步理解這個學習方法好在什么地方。理解秘訣。
    (5)找一找,陳毅的“學問學問,多學多問”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
    四、聯(lián)系實際談感受。
    1、陳毅的學習方法好不好,為什么?
    2、談談你會用什么方法來幫助自己的學習?
    3、小結。
    “學貴有疑”在學習時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為了能很好地區(qū)分,通常我們會采取一些簡單的符號來幫助自己的.學習。
    五、總結方法講實效。
    1、你在學習上有什么好辦法?把你的好方法或者你搜集到的好方法與同學交流。
    2、師生共同羅列學習。
    神童的秘訣讀后感篇十四
    日前,有幸讀到著名教育家孫云曉的著作《教育的秘訣是真愛》,受益匪淺。
    讀這本書,猶如手捧一杯釅茶,在靜靜的輕松的氛圍中,與作者娓娓而談,進行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這樣,在不知不覺中,諸多失當?shù)慕逃椒?、滯后的教育觀念也許會清晰地出現(xiàn)在眼前,對照全新的教育理念,我們就會找到教育的秘訣。那就是——真愛。真愛是衡量一個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標準。所謂真愛,就是把孩子當做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fā)展,這是一種純粹的愛,科學的愛,理智的愛。
    那么,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該怎么做呢?
    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學生。
    自尊是人的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是學生對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作用的一種認識和評價。教師要細心呵護學生細小的心靈,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情感,平等待生,與他們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其次就是要寬容和理解學生。
    教學過程中,我們更要注意的是要允許學生出錯。我們的學生還是一個成長中的人,出一些差錯在所難免,學生良好的習慣正在養(yǎng)成之中,難免因自覺性和自制力差而出現(xiàn)反復性的錯誤……“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試問一下我們在他們這個年齡段的時候,有誰沒有犯過這樣那樣的錯呢?要知道我們的學生在做錯了事之后心里也會內(nèi)疚、自責,這時他們需要的是老師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需要的是老師一顆博大、寬容、愛他們的心。
    再次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主體是“以人為本”體現(xiàn),教師是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合作者和指導者,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育要重視學生個體的積極作用,重視學生個性的自我張揚,重視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自由的自主地學習,讓學生的學習成為一種快樂的自主性的活動。
    最后要注重對學生成長的發(fā)展的終極關懷。
    素質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更應重視對人的成長與發(fā)展的終極關懷,以提升教育人文性的品質,探索真正育人的教育之路。教師應建立和諧平等、相互依存的“人文關系”,營造富有親和性、融洽性、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人文”教學氛圍,建立以人文為基礎的課堂常規(guī),引發(fā)學生對人格尊嚴和人性的反思。我們的老師在指導學生探索知識,認識人文世界的同時,應該讓學生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染,將文明積淀成性格,實現(xiàn)對人作為精神的存在的內(nèi)在關照;要將知識個性化,轉化成人的系列品質和能力,實現(xiàn)對人的成長與發(fā)展的終極關懷,以提升人的生命質量。
    世界上不存在“不需要愛的教育”,沒有不需要愛的孩子,教師與幼兒心靈的溝通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只有把愛心獻給孩子,孩子才能積極接受教師的教育。
    我選擇了這個職業(yè),就要爭取做到最好。讓我們以激情為旗,用青春作注,拼一個無悔的青春!
    神童的秘訣讀后感篇十五
    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如何使教育具有科學性、藝術性?這就需要教育者遵循基本的教育原則,更需要教育者的智慧。
    孫云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當代有影響力的教育專家,他指出,教育藝術的核心是愛。現(xiàn)實中我們需要警惕許多教育失敗之例也正是在愛的名義下產(chǎn)生的。有許多教師與家長可以說是全心全意地在“愛”著孩子,但孩子卻要努力拒絕或擺脫這種“愛”,原因就在于教師與家長是將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關懷。這種“關懷強迫癥”讓愛成了負擔。而真愛,對孩子來說,是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fā)展,而不求私欲之利的理智的愛。在《教育的秘訣是真愛》一書中,孫云曉提出了101條教育建議,有些讀來頗有振聾發(fā)聵之感。
    別把孩子的特點當缺點。這可能是我們的教育中需要深切反省的,世上都沒有兩片完全同樣的葉子,更何況是孩子?而我們的教育往往太追求整齊劃一,求同卻不存異。許多孩子有與別人不一樣之處,往往被視為缺點,須知那可能正是特點所在。所以教育者要有眼力尊重孩子的特點,看到差別,而不是將其磨光、磨平。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合格教師和父母的標志,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告訴他什么地方行,而不合格的教師和父母的標志,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缺點,告訴他什么地方不行。教育其實是一種發(fā)現(xiàn),教育者需要有發(fā)現(xiàn)與賞識不同孩子不同特點、優(yōu)點的智慧。
    許多家長與教師雖然天天與孩子在一起,其實并沒有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經(jīng)常出現(xiàn)“身在咫尺,心隔天涯”的狀況。如果教育不能走進內(nèi)心,那所有的語重心長都只能是一種說教。現(xiàn)在有個性的孩子越來越多,敢于說“不”的也不在少數(shù)。保持商量的`口吻,而非權威式的命令,這才是教育者的智慧,因為有溝通才能有信任,有信任才有教育。
    寬容有時比懲罰更有力。孩子犯錯,不應該急急忙忙祭出懲罰的尺子。更不應該使用“軟暴力”進行諷刺、打擊,這可能比懲罰更要不得。其實孩子正是在犯錯誤中認識世界,走向成熟并成人的,作為教育者,需要從心底寬容孩子的過錯。陶行知著名的“四塊糖果”的故事其實已經(jīng)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臻于完美。教育正是這水的載歌載舞。
    神童的秘訣讀后感篇十六
    最近,我拜讀了著名教育家孫云曉的著作《教育的秘訣是真愛》,受益匪淺?!罢鎼鄣慕逃褪前颜鎼鄣姆N子撒播在孩子的心田,促其萌芽并茁壯成長。當您準備在孩子的心田播種時,請務必拷問自己:這種子是真的嗎?假種子坑農(nóng)民毀一季,假種子坑孩子毀一生!”
    每個教育工作者,可能都會去關注學生,都會去愛他們的學生,但是否方法得當,是否是孩子想要的,是否是真愛呢?我想,讀了這本書后很多問題都引起了我的思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時候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
    容,有時候比懲罰更有力量。對人寬容,是做人的一種美德。而對孩子們寬容,則不僅是美德,還是一種教育藝術。孩子難免會犯錯,孩子犯錯時他也會怕,怕老師責備,怕老師批評,而這時候如果你能寬容對待,能給孩子不斷改錯的.機會,我想孩子的心底一定會心存感激的。
    說實話,孩子犯錯我也會批評,尤其是經(jīng)常犯錯的孩子??捎幸淮伟l(fā)生的一件事,卻引起了我的反思。一個孩子犯了錯,當被其他孩子拉到辦公室來的時候,我剛想批評他,但我卻看到了他雙面赤紅,兩手緊握拳,非常的緊張,非常的窘迫,他用一種焦慮不安的眼神看著我,有惶恐,也有乞求。我想這時候我再批評他,再去張揚這件事,一定會另他窘迫,另他覺得自己無地自容。于是,我和藹的跟他說,這件事在他這個年齡發(fā)生很正常,以后要改正,今天就算了,這件事不再追究,就到此結束,我也會去跟其他同學說清楚的。我看到了他投來的感激的目光,他輕輕的說了聲“謝謝老師”就走出了辦公室。此后,我再也沒聽到他犯過類似的錯誤。
    神童的秘訣讀后感篇十七
    讀后感。
    就是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或讀了一段話或讀了幾句。
    名言。
    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nèi)容啟發(fā)而引起的思考與聯(lián)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fā)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xiàn)象的抨擊。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后的基礎上發(fā)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后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么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fā),還要弄清論據(jù)和結論是什么。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jié),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以及故事發(fā)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么樣的社會現(xiàn)象,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jié)使人受感動,為什么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后感,對原作其他內(nèi)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后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后感??傊灰窃髌返膬?nèi)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以寫成讀后感。
    第三,選準感點。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后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xiàn)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既然讀后感是由讀產(chǎn)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lián)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后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于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后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lián)想要注意形式。聯(lián)想的形式有相同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lián)想與相似聯(lián)想這兩種聯(lián)想形式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