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一種思考的過程,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如何寫一篇既能反映自己思考又能引起他人共鳴的讀后感需要我們從多個角度去思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通過閱讀這些范文,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寫讀后感的思路和啟示。大家可以從范文中看到不同的寫作風格和思考角度,幫助我們更好地寫出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讀后感是一個個人的心情和情感的呈現(xiàn),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體驗和感受來寫,希望大家都能夠寫出令人滿意的讀后感。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一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解]。
1、楫:船漿、船。
2、斯人:指李白。
[韻譯]。
悠悠云朵終日飛來飄去,遠方游子為何久久不至。
一連幾夜我頻頻夢見你,情親意切可見對我厚誼。
每次夢里你都匆匆辭去,還總說相會可真不容易。
你說江湖**多么險惡,擔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門時你總是搔著白首,好象是辜負了平生壯志。
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唯你不能顯達形容憔悴。
誰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牽連受罪。
千秋萬代定有你的聲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評析]。
天寶三年(744),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還。這兩首記夢詩是杜甫聽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積思成夢而作。
詩以夢前,夢中,夢后的次序敘寫。第一首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老友吉兇生死的關切。第二首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老友悲慘遭遇的同情。“故人來入夢,明我長相憶”?!八畈ɡ碎煟瑹o使蛟龍得”。“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這些佳句,體現(xiàn)了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誼。
詩的語言,溫柔敦厚,句句發(fā)自肺腑,字字惻惻動人,讀來叫人心碎!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二
唐代:杜甫。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天上浮云日日飄來飄去,遠游的故人卻久去不歸。
夜晚我屢屢夢中見到你,可知你對我的深情厚意。
分別是你總是神色匆匆,總說能來相見多么不易。
江湖上航行多險風惡浪,擔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沒。
出門時搔著滿頭的白發(fā),悔恨辜負自己平生之志。
高車麗服顯貴塞滿京城,才華蓋世你卻容顏憔悴。
誰能說天理公道無欺人,遲暮之年卻無辜受牽累。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難以補償遭受的冷落悲戚。
注釋。
浮云:喻游子飄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這兩句說:李白一連三夜入我夢中,足見對我情親意厚。這也是從對方設想的寫法。
告歸:辭別。局促:不安、不舍的樣子。
這兩句是述李白告歸時所說的話。
這兩句寫李白告歸時的神態(tài)。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時的習慣舉動。
冠:官帽。蓋:車上的篷蓋。冠蓋:指代達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誰說。網恢恢:《老子》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話。此處指法網恢恢。這句意思是:誰說天網寬疏,對你卻過于嚴酷了。
這兩句說:他活著的時候雖然寂寞困苦,但必將獲得千秋萬歲的聲名。
賞析。
這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后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故人吉兇生死的關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痹娨獙憠簦妊詣e;未言別,先說死,以死別襯托生別,極寫李白流放絕域、久無音訊在詩人心中造成的苦痛。開頭便如陰風驟起,吹來一片彌漫全詩的悲愴氣氛。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不說夢見故人,而說故人入夢;而故人所以入夢,又是有感于詩人的長久思念,寫出李白幻影在夢中倏忽而現(xiàn)的情景,也表現(xiàn)了詩人乍見故人的喜悅和欣慰。但這欣喜只不過一剎那,轉念之間便覺不對了:“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癘之鄉(xiāng),怎么就能插翅飛出羅網,千里迢迢來到我身邊呢?聯(lián)想世間關于李白下落的種種不祥的傳聞,詩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還是死魂?路遠難測啊!乍見而喜,轉念而疑,繼而生出深深的憂慮和恐懼,詩人對自己夢幻心理的刻畫,是十分細膩逼真的。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眽魵w魂去,詩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從江南而來,又星夜自秦州而返,來時要飛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楓林,歸去要渡過秦隴黑沉沉的萬丈關塞,多么遙遠,多么艱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個?!奥湓聺M屋梁,猶疑照顏色?!痹跐M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詩人忽又覺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顏依稀尚在,凝神細辨,才知是一種朦朧的錯覺。相到故人魂魄一路歸去,夜又深,路又遠,江湖之間,風濤險惡,詩人內心祝告著、叮嚀著:“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這驚駭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險惡處境的象征,這惴惴不安的`祈禱,體現(xiàn)著詩人對故人命運的殷憂。這里,用了兩處有關屈原的典故?!盎陙項髁智唷?,出自《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舊說系宋玉為招屈原之魂而作?!膀札垺币徽Z見于梁吳均《續(xù)齊諧記》:東漢初年,有人在長沙見到一個自稱屈原的人,聽他說:“吾嘗見祭甚盛,然為蛟龍所苦?!蓖ㄟ^用典將李白與屈原聯(lián)系起來,不但突出了李白命運的悲劇色彩,而且表示著杜甫對李白的稱許和崇敬。
上篇所寫是詩人初次夢見李白的情景,此后數(shù)夜,又連續(xù)出現(xiàn)類似的夢境,于是詩人又有下篇的詠嘆。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币姼≡贫钣巫?,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體現(xiàn)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以下六句選取夢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當分手的時候,李白總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訴說:“來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迭起,我真怕會沉船呢!”看他走出門去用手搔著頭上白發(fā)的背影,分明是在為自己壯志不遂而悵恨。“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寫神態(tài);“江湖多**,舟楫恐失墜”是獨白;“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通過動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從各個側面刻畫李白形象,其形可見,其聲可聞,其情可感,枯槁慘淡之狀,如在目前?!敖倍?,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雙關著李白魂魄來去的艱險和他現(xiàn)實處境的惡劣;“出門”二句則抒發(fā)了詩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夢中李白的幻影,給詩人的觸動太強太深了,每次醒來,總是愈思愈憤懣,愈想愈不平,終于發(fā)為如下的浩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高冠華蓋的權貴充斥長安,唯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獻身無路,困頓不堪,臨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連自由也失掉了,還有什么“天網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縱使身后名垂萬古,人已寂寞無知,夫復何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痹谶@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包含著詩人自己的無限心事。
《夢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別”發(fā)端,下篇以“身后”作結,形成一個首尾完整的結構;兩篇之間,又處處關聯(lián)呼應,“逐客無消息”與“游子久不至”,“明我長相憶”與“情親見君意”,“君今在羅網”與“孰云網恢恢”,“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與“江湖多**,舟楫恐失墜”等等,都是維系其間的紐帶。但兩首詩的內容和意境卻頗不相同:從寫“夢”來說,上篇初夢,下篇頻夢;上篇寫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寫清晰真切的形象。從李白來說,上篇寫對他當前處境的關注,下篇寫對他生平遭際的同情;上篇的憂懼之情專為李白而發(fā),下篇的不平之氣兼含著詩人自身的感慨。總之,兩首記夢詩是分工而又合作,相關而不雷同,全為至誠至真之文字。
創(chuàng)作背景。
這兩首詩是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流寓秦州時所作。李白與杜甫于天寶四載(745年)秋,在山東兗州石門分手后,就再沒見面,但彼此一直深深懷念。杜甫流寓秦州,地方僻遠,消息隔絕,只聞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還,仍在為李白憂慮,不時夢中思念,于是寫成這兩首詩。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三
原文:
杜甫〔唐代〕。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譯文:
天上浮云終日飛來飄去,遠游的故人為對久久不至。夜晚我總是頻頻夢到你,可知你對我的深情厚意。分別時你總是神色匆匆,還總說相見多不容易。江湖上航行多險風惡浪,擔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沒。出門時搔著滿子的白發(fā),悔恨辜負自己平生之志。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才華蓋世你卻是容顏憔悴。誰能說天理公道無欺人,遲暮之年卻無辜受牽累。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難以補償遭受的冷落悲戚。
注釋:
浮云:喻游子飄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這兩句說:李白一連三夜入我夢中,足見對我情親意厚。這也是從對方設想的寫法。告歸:辭別。局促:不安、不舍的樣子。這兩句是述李白告歸時所說的話。這兩句寫李白告歸時的神態(tài)。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時的習慣舉動。冠:官帽。蓋:車上的篷蓋。冠蓋:指代達官。斯人:此人,指李白。孰云:誰說。網恢恢:《老子》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話。此處指法網恢恢。這句意思是:誰說天網寬疏,對你卻過于嚴酷了。這兩句說:他活著的時候雖然寂寞困苦,但必將獲得千秋萬歲的聲名。
賞析:
此詩緊接前詩,前四句寫三夜頻夢李白。開篇以比興領起:“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意思是說浮云可見,而游子(李白)卻不可見。古詩十九首》中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庇纱艘觥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說明詩人對李白思念之深切。與前詩的“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一樣,這里是從詩人角度切入,都是表明兩人的友情深摯。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币姼≡贫钣巫?,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體現(xiàn)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以下六句,寫夢中李白魂返前的幻影:每當辭別之時,李白總是局促不安,不愿離去,并且再三苦苦訴說:“來一趟多么不易啊!江湖上**險惡,我真怕沉船墜水呢!”他出門離去,總是搔著頭上的白發(fā),仿佛是為辜負平生壯志而悵恨!六句中第一二句寫不愿“告歸”,依依不舍的神態(tài);第三四句是李白“恐失墜”的內心獨白,寫他憂路險、傷坎坷的苦情;第五六句寫他“出門”時的動作,展現(xiàn)他壯志未酬的悠悠心事。真是形可見,聲可聞,情可觸,李白枯槁慘淡之狀,歷歷在目,令人潸然淚下!
“冠蓋”以下六句,是寫夢醒后為李白的遭遇坎坷表示不平之意。你看,在京都長安城里,到處是高冠華蓋的達官權貴,惟有李白這樣一個大詩人“獨憔悴”,困頓不堪,無路可走;甚至在年已五十九歲的“將老”之年,被放逐夜郎,連自由也失掉了!這哪里有“天網恢恢”之事?鮮明的對比,深情的'斥責,表現(xiàn)了詩人對李白深切的同情和對惡勢力的強烈憤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李白的詩才盡管能享千古盛名,但生前遭遇如此凄慘,“身后”寂寞無知,又有何用呢!詩人在這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飽含著自己坎坷零落的無限心事。
此詩與前詩相呼應。前詩以“死別”發(fā)端,此詩以“身后”作結,渾然一體。前詩寫初夢,此詩寫頻夢;前詩寫疑幻疑真,此詩寫形象清晰;前詩重在對李白當時處境的關注,此詩則表對他生平遭遇的同情;前詩憂懼之情獨為李白而發(fā),此詩不平之意兼含詩人的感慨。同為夢李白,題材相同而表現(xiàn)不一,足見詩人高超的詩藝,同時又表達了人間之至真至誠之至情。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四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釋:
1、楫:船漿、船。
2、斯人:指李白。
譯文:
悠悠云朵終日飛來飄去,遠方游子為何久久不至。
一連幾夜我頻頻夢見你,情親意切可見對我厚誼。
每次夢里你都匆匆辭去,還總說相會可真不容易。
你說江湖**多么險惡,擔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門時你總是搔著白首,好象是辜負了平生壯志。
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唯你不能顯達形容憔悴。
誰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牽連受罪。
千秋萬代定有你的聲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賞析:
詩的語言,溫柔敦厚,句句發(fā)自肺腑,字字惻惻動人,讀來叫人心碎!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五
唐代:杜甫。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賞析:
這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后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故人吉兇生死的關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詩要寫夢,先言別;未言別,先說死,以死別襯托生別,極寫李白流放絕域、久無音訊在詩人心中造成的苦痛。開頭便如陰風驟起,吹來一片彌漫全詩的悲愴氣氛。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辈徽f夢見故人,而說故人入夢;而故人所以入夢,又是有感于詩人的長久思念,寫出李白幻影在夢中倏忽而現(xiàn)的情景,也表現(xiàn)了詩人乍見故人的喜悅和欣慰。但這欣喜只不過一剎那,轉念之間便覺不對了:“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癘之鄉(xiāng),怎么就能插翅飛出羅網,千里迢迢來到我身邊呢?聯(lián)想世間關于李白下落的種種不祥的傳聞,詩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還是死魂?路遠難測??!乍見而喜,轉念而疑,繼而生出深深的`憂慮和恐懼,詩人對自己夢幻心理的刻畫,是十分細膩逼真的。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眽魵w魂去,詩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從江南而來,又星夜自秦州而返,來時要飛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楓林,歸去要渡過秦隴黑沉沉的萬丈關塞,多么遙遠,多么艱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個?!奥湓聺M屋梁,猶疑照顏色?!痹跐M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詩人忽又覺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顏依稀尚在,凝神細辨,才知是一種朦朧的錯覺。相到故人魂魄一路歸去,夜又深,路又遠,江湖之間,風濤險惡,詩人內心祝告著、叮嚀著:“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边@驚駭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險惡處境的象征,這惴惴不安的祈禱,體現(xiàn)著詩人對故人命運的殷憂。這里,用了兩處有關屈原的典故。“魂來楓林青”,出自《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舊說系宋玉為招屈原之魂而作?!膀札垺币徽Z見于梁吳均《續(xù)齊諧記》:東漢初年,有人在長沙見到一個自稱屈原的人,聽他說:“吾嘗見祭甚盛,然為蛟龍所苦?!蓖ㄟ^用典將李白與屈原聯(lián)系起來,不但突出了李白命運的悲劇色彩,而且表示著杜甫對李白的稱許和崇敬。
上篇所寫是詩人初次夢見李白的情景,此后數(shù)夜,又連續(xù)出現(xiàn)類似的夢境,于是詩人又有下篇的詠嘆。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币姼≡贫钣巫?,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體現(xiàn)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以下六句選取夢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當分手的時候,李白總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訴說:“來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迭起,我真怕會沉船呢!”看他走出門去用手搔著頭上白發(fā)的背影,分明是在為自己壯志不遂而悵恨。“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寫神態(tài);“江湖多**,舟楫恐失墜”是獨白;“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通過動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從各個側面刻畫李白形象,其形可見,其聲可聞,其情可感,枯槁慘淡之狀,如在目前?!敖倍洌馔掀八畈ɡ碎?,無使蛟龍得”,雙關著李白魂魄來去的艱險和他現(xiàn)實處境的惡劣;“出門”二句則抒發(fā)了詩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夢中李白的幻影,給詩人的觸動太強太深了,每次醒來,總是愈思愈憤懣,愈想愈不平,終于發(fā)為如下的浩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高冠華蓋的權貴充斥長安,唯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獻身無路,困頓不堪,臨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連自由也失掉了,還有什么“天網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縱使身后名垂萬古,人已寂寞無知,夫復何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痹谶@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包含著詩人自己的無限心事。
《夢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別”發(fā)端,下篇以“身后”作結,形成一個首尾完整的結構;兩篇之間,又處處關聯(lián)呼應,“逐客無消息”與“游子久不至”,“明我長相憶”與“情親見君意”,“君今在羅網”與“孰云網恢恢”,“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與“江湖多**,舟楫恐失墜”等等,都是維系其間的紐帶。但兩首詩的內容和意境卻頗不相同:從寫“夢”來說,上篇初夢,下篇頻夢;上篇寫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寫清晰真切的形象。從李白來說,上篇寫對他當前處境的關注,下篇寫對他生平遭際的同情;上篇的憂懼之情專為李白而發(fā),下篇的不平之氣兼含著詩人自身的感慨??傊?,兩首記夢詩是分工而又合作,相關而不雷同,全為至誠至真之文字。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六
有這樣一篇名人成才的故事,題目叫《鐵杵磨針的少年李白》。這篇名人成才故事同學們看過,尤其是主人公——李白。
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詩人,有“詩仙”的美稱。故事講:有一次李白的父親要出遠門,叮囑他要努力用功學習。李白讀著讀著,讀到不懂的地方,頭腦發(fā)漲,便跑到外面去玩。等父親回來后,把他關進了私塾。有一次李白坐不住了,偷偷趁先生不注意時跑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遇見一位老婆婆要把一根鐵杵磨成針。心想:要磨到什么時候呀?老婆婆對他說了一些道理,李白一聽恍然大悟,于是加倍努力勤學,不論先生留下多少作業(yè),他都按時完成。最終,由于李白的勤奮努力使他成為了著名的大詩人。
我們應當記住老婆婆的話: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用到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天天不停地磨,鐵杵雖然粗,總有一天會磨成針的。這句話好比是讀書,我們應該捫心自問,不要辜負了父母親的期望。我們堅信,只要功夫深,什么事都能做好。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七
《夢李白二首·其二》的作者是杜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8卷第10首。
【原文】。
作者:唐·杜甫。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釋】。
楫:船槳、船。
斯人:指李白。
局促:勿促不安。
【翻譯】。
悠悠云朵終日飛來飄去,遠方游子為何久久不至。一連幾夜我頻頻夢見你,情親意切可見對我厚誼。每次夢里你都匆匆辭去,還總說相會可真不容易。你說江湖**多么險惡,擔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出門時你總是搔著白首,好象是辜負了平生壯志。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唯你不能顯達形容憔悴。誰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牽連受罪。千秋萬代定有你的聲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賞析】。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深交。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遠在北方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還,憂思拳拳,久而成夢,因夢而得《夢立白》詩二首。
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后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故人吉兇生死的關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此后數(shù)夜,又連續(xù)出現(xiàn)類似的夢境,于是詩人又有下篇的詠嘆。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見浮云而念游子,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體現(xiàn)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以下六句選取夢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當分手的時候,李白總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訴說:“來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迭起,我真怕會沉船呢!”看他走出門去用手搔著頭上白發(fā)的背影,分明是在為自己壯志不遂而悵恨?!案鏆w常局促,苦道來不易”寫神態(tài);“江湖多**,舟楫恐失墜”是獨白;“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通過動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從各個側面刻畫李白形象,其形可見,其聲可聞,其情可感,枯槁慘淡之狀,如在目前?!敖倍洌馔掀八畈ɡ碎?,無使蛟龍得”,雙關著李白魂魄來去的艱險和他現(xiàn)實處境的惡劣;“出門”二句則抒發(fā)了詩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夢中李白的幻影,給詩人的觸動太強太深了,每次醒來,總是愈思愈憤懣,愈想愈不平,終于發(fā)為如下的浩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高冠華蓋的權貴充斥長安,唯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獻身無路,困頓不堪,臨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連自由也失掉了,還有什么“天網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縱使身后名垂萬古,人已寂寞無知,夫復何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痹谶@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包含著詩人自己的無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龍說:“次章純是遷謫之慨。為我耶?為彼耶?同聲一哭!”(《讀杜心解》)。
《夢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別”發(fā)端,下篇以“身后”作結,形成一個首尾完整的結構;兩篇之間,又處處關聯(lián)呼應,“逐客無消息”與“游子久不至”,“明我長相憶”與“情親見君意”,“君今在羅網”與“孰云網恢恢”,“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與“江湖多**,舟楫恐失墜”等等,都是維系其間的紐帶。但兩首詩的內容和意境卻頗不相同:從寫“夢”來說,上篇初夢,下篇頻夢;上篇寫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寫清晰真切的形象。從李白來說,上篇寫對他當前處境的關注,下篇寫對他生平遭際的同情;上篇的憂懼之情專為李白而發(fā),下篇的不平之氣兼含著詩人自身的感慨??傊?,兩首記夢詩是分工而又合作,相關而不雷同,全為至誠至真之文字。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的杜甫的詩全集欄目。()。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是因為在杜甫所作的詩多詩風沉郁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杜甫善于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fā)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xiàn)出顯著的創(chuàng)造性,積累了關于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著作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絕句》、《望岳》等等。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八
讀《老婆婆的繡花針之李白》有感海南省三亞市三亞市第七小學六年級六年級(五)班李瑗瑗李白從小是個貪玩的孩子。有一次遇到了一位老婆婆,老婆婆正在磨鐵桿,要磨成繡花針。李白從中領悟到: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從此不再貪玩。
李白是一位大詩人。他曾經用美妙的詩句,來描繪了這世界的神奇與美妙,人情的冷暖??伤r,只不過和我們一樣是一位貪玩的'普通小孩。
我,現(xiàn)在也是個好玩的孩子。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常常沒有獨立堅持完成一件事。久而久之,沒有養(yǎng)成堅持到底的習慣。我要像老婆婆那樣堅持不懈。去年暑假學游泳時,不管多么辛苦我都要堅持學完。不能像從前那樣游不到25米就灰心。應該堅持每次多游一點,總有一天會游到。我要像老婆婆那樣每天都積累。今天開始,我每天都要看一些有關知識的課外書以增長知識。從前,我認為書和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怎么看都看不完,干脆不看了。而現(xiàn)在我認為,書和知識雖是無窮無盡的,但只要自已一點點地積累,總會成為一位有學問的人。
我還要像李白那樣知錯就改,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把以前貪玩的我的那一頁撕去,貼上一張嶄新的我。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九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譯文翻譯。
天上浮云日日飄來飄去,遠游的故人卻久去不歸。
夜晚我屢屢夢中見到你,可知你對我的深情厚意。
分別是你總是神色匆匆,總說能來相見多么不易。
江湖上航行多險風惡浪,擔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沒。
出門時搔著滿頭的白發(fā),悔恨辜負自己平生之志。
高車麗服顯貴塞滿京城,才華蓋世你卻容顏憔悴。
誰能說天理公道無欺人,遲暮之年卻無辜受牽累。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難以補償遭受的冷落悲戚。
注釋解釋。
浮云:喻游子飄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這兩句說:李白一連三夜入我夢中,足見對我情親意厚。這也是從對方設想的寫法。
告歸:辭別。局促:不安、不舍的樣子。
這兩句是述李白告歸時所說的`話。
這兩句寫李白告歸時的神態(tài)。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時的習慣舉動。
冠:官帽。蓋:車上的篷蓋。冠蓋:指代達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誰說。網恢恢:《老子》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話。此處指法網恢恢。這句意思是:誰說天網寬疏,對你卻過于嚴酷了。
這兩句說:他活著的時候雖然寂寞困苦,但必將獲得千秋萬歲的聲名。
創(chuàng)作背景。
這兩首詩是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流寓秦州時所作。李白與杜甫于天寶四載(745年)秋,在山東兗州石門分手后,就再沒見面,但彼此一直深深懷念。杜甫流寓秦州,地方僻遠,消息隔絕,只聞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還,仍在為李白憂慮,不時夢中思念,于是寫成這兩首詩。
詩文賞析。
這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后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故人吉兇生死的關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痹娨獙憠?,先言別;未言別,先說死,以死別襯托生別,極寫李白流放絕域、久無音訊在詩人心中造成的苦痛。開頭便如陰風驟起,吹來一片彌漫全詩的悲愴氣氛。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辈徽f夢見故人,而說故人入夢;而故人所以入夢,又是有感于詩人的長久思念,寫出李白幻影在夢中倏忽而現(xiàn)的情景,也表現(xiàn)了詩人乍見故人的喜悅和欣慰。但這欣喜只不過一剎那,轉念之間便覺不對了:“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癘之鄉(xiāng),怎么就能插翅飛出羅網,千里迢迢來到我身邊呢?聯(lián)想世間關于李白下落的種種不祥的傳聞,詩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還是死魂?路遠難測??!乍見而喜,轉念而疑,繼而生出深深的憂慮和恐懼,詩人對自己夢幻心理的刻畫,是十分細膩逼真的。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夢歸魂去,詩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從江南而來,又星夜自秦州而返,來時要飛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楓林,歸去要渡過秦隴黑沉沉的萬丈關塞,多么遙遠,多么艱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個?!奥湓聺M屋梁,猶疑照顏色?!痹跐M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詩人忽又覺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顏依稀尚在,凝神細辨,才知是一種朦朧的錯覺。相到故人魂魄一路歸去,夜又深,路又遠,江湖之間,風濤險惡,詩人內心祝告著、叮嚀著:“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边@驚駭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險惡處境的象征,這惴惴不安的祈禱,體現(xiàn)著詩人對故人命運的殷憂。這里,用了兩處有關屈原的典故。“魂來楓林青”,出自《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舊說系宋玉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龍”一語見于梁吳均《續(xù)齊諧記》:東漢初年,有人在長沙見到一個自稱屈原的人,聽他說:“吾嘗見祭甚盛,然為蛟龍所苦?!蓖ㄟ^用典將李白與屈原聯(lián)系起來,不但突出了李白命運的悲劇色彩,而且表示著杜甫對李白的稱許和崇敬。
上篇所寫是詩人初次夢見李白的情景,此后數(shù)夜,又連續(xù)出現(xiàn)類似的夢境,于是詩人又有下篇的詠嘆。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币姼≡贫钣巫?,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體現(xiàn)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以下六句選取夢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當分手的時候,李白總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訴說:“來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迭起,我真怕會沉船呢!”看他走出門去用手搔著頭上白發(fā)的背影,分明是在為自己壯志不遂而悵恨?!案鏆w常局促,苦道來不易”寫神態(tài);“江湖多**,舟楫恐失墜”是獨白;“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通過動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從各個側面刻畫李白形象,其形可見,其聲可聞,其情可感,枯槁慘淡之狀,如在目前?!敖倍?,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雙關著李白魂魄來去的艱險和他現(xiàn)實處境的惡劣;“出門”二句則抒發(fā)了詩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夢中李白的幻影,給詩人的觸動太強太深了,每次醒來,總是愈思愈憤懣,愈想愈不平,終于發(fā)為如下的浩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高冠華蓋的權貴充斥長安,唯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獻身無路,困頓不堪,臨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連自由也失掉了,還有什么“天網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縱使身后名垂萬古,人已寂寞無知,夫復何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痹谶@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包含著詩人自己的無限心事。
《夢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別”發(fā)端,下篇以“身后”作結,形成一個首尾完整的結構;兩篇之間,又處處關聯(lián)呼應,“逐客無消息”與“游子久不至”,“明我長相憶”與“情親見君意”,“君今在羅網”與“孰云網恢恢”,“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與“江湖多**,舟楫恐失墜”等等,都是維系其間的紐帶。但兩首詩的內容和意境卻頗不相同:從寫“夢”來說,上篇初夢,下篇頻夢;上篇寫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寫清晰真切的形象。從李白來說,上篇寫對他當前處境的關注,下篇寫對他生平遭際的同情;上篇的憂懼之情專為李白而發(fā),下篇的不平之氣兼含著詩人自身的感慨??傊瑑墒子泬粼娛欠止ざ趾献?,相關而不雷同,全為至誠至真之文字。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十
暑假,于瑣事之余,閑暇之時,有心出游,不如讀書。余讀李白傳,感其宏偉,嘆其狂傲,哀其孤寂,仰其光輝,千載即逝唯李白一人。
他是唐代詩人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給后世留下了數(shù)不清的文化寶藏。他本身也為世人所探究:他的生世,他的籍貫,他的一生......都是一個令后人困惑不解的迷。雖然不能完全解開,但我們還能,在這位偉大的詩人身上發(fā)現(xiàn)珍寶。
自古以來,凡有志氣之士,有理想之士,皆有成為俠客的夢想。仗劍天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為兄弟二肋插刀??蓢@,許多人都被殘酷的現(xiàn)實困擾后擊敗。李白也是一位豪杰。他出生于中亞碎葉城五歲時牽至蜀地彰明縣青蓮鄉(xiāng)。幼時李白和小伙伴們在桃樹下舞動桃木劍廝殺,行俠仗義,除兇殺惡是李白自小以來的夢想,從少年學劍術,凌轢白猿公。珠袍曳錦帶,匕首插吳鴻。由來萬夫勇,挾此生雄風。托交從劇孟,買醉入新豐。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羞道易水寒,從令日貫虹的《結客少年場》到殺掉江二太歲的《俠客行》: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無一不體現(xiàn)了李白的俠客精神。實際上李白的一生漫游都在拜師訪道學藝練劍,而且劍術有極深的造化。所以李白最可愛的地方莫過于他的俠客性。俠客的高潔孤寂讓他寫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俠客的灑脫,讓他暢意揮毫寫下了“人在世間不順意,明月散發(fā)弄扁舟”。俠客的自信讓他寫下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千古名句,涌現(xiàn)了一個俠客的不凡灑脫之氣。
其次是李白的家庭性。如果單從家庭本生上看,李白是失敗的甚至是極不負責的人。從第一任妻子許氏開始說起。許氏可謂是名門之秀,但是李白拜師出游,游覽名勝,一去就半個月一年多,照顧孩子操持家事全歸許氏一個人操管。再加上堂兄欺人太甚,最后一病不起,撒手離世,直到臨終也沒等到丈夫的歸來。第二任魯女雖無名分,但甘愿為李白照顧孩子,可最后等來的卻是李白與宗氏結婚。好在李白的三任妻子都非常理解李白,通情達理。嗚呼!如果非要找個理由的話,或許偉大的人物總要犧牲家庭來換得成就。哀哉!
最后是李白的政治性。李白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入仕為官,清除天下的惡人惡事,掃除大唐的亂臣賊子,精忠報國。可是無奈“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辟即蟮拇筇频蹏箾]有李白的容身之所,或許是生世使然,或許是造化所為,最后幾經周折弄了個翰林待詔之職。雖受人羨慕,禮遇,但李白是思想主義者,希望把理想框架搬到現(xiàn)實中來,又怎么可能不碰壁呢?他總是認為自己是諸葛亮、管仲這類賢才,所以總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李白感到,縱使宮深似海,也容不下李白一人,于是主動請辭。
李白終究是孤寂的,只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最后在湖中撈月溺水而亡,“相期邈云漢”了。李白死后,他的詩句為世人世代傳誦,成為千古絕句。李白也被世人譽為詩仙。也許這是對李白和他的家人最大的眷慰。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十一
作者:杜甫。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解】:
1、楫:船漿、船。
【韻譯】:
悠悠云朵終日飛來飄去,遠方游子為何久久不至。
一連幾夜我頻頻夢見你,情親意切可見對我厚誼。
每次夢里你都匆匆辭去,還總說相會可真不容易。
你說江湖**多么險惡,擔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門時你總是搔著白首,好象是辜負了平生壯志。
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唯你不能顯達形容憔悴。
誰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牽連受罪。
千秋萬代定有你的聲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講解】: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浮云一天到晚地在空中悠蕩,游子李白也與我相別日久。一連三夜頻頻夢見你,足以看出你對我的情意是多么親摯深厚。見浮云而念游子,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略釋愁懷。后兩句與上篇“故人”句互相照應,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深情。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你向我辭行時,常常心情不展,苦苦地訴說前來不易。你說江湖上**險惡,唯恐船只失事沉沒。詩人選取夢中片斷,描述李白的幻影?!案鏆w”句寫神態(tài),“江湖”句是獨白,表現(xiàn)李白魂魄來去的艱險和他現(xiàn)實處境的惡劣。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你走出門去總是搔著滿頭白發(fā),好像是為自己壯志不遂而悵恨。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滿城都是,惟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李白,困頓不堪,失意憔悴?!俺鲩T”句,抒發(fā)了詩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并通過動作、外貌揭示描寫對象的心理。后兩句是為李白的遭際鳴不平?!肮谏w”,士大夫的服飾和車駕,代指高冠華蓋的權貴?!熬┤A”,京都。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誰說天網恢恢,善惡終有報應?你年高身老,卻反遭牽累。千秋萬代之后,李白的大名必將傳揚天下,可那畢竟已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独献印分^“天網恢恢,疏而不失”,意謂天理如大網,雖稀疏卻無漏失,善惡總有歸結?!笆朐啤本浞雌湟猓岳畎纂m善而得惡報?!皩⒗稀本洌畎撰@罪時,年已五十九。后兩句言外之意是說,現(xiàn)在活著的時候,有誰去顧憐李白困苦的處境呢?在深沉的嗟嘆之中,寄托著杜甫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切同情,也包含著詩人同病相憐的無限心事。所以,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說:“次章純是遷謫之慨。為我耶?為彼耶?同聲一哭!”“寂寞”,指死去,與“身后”同義。
【點評】: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币姼≡贫钣巫?,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體現(xiàn)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以下六句選取夢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當分手的時候,李白總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訴說:“來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迭起,我真怕會沉船呢!”看他走出門去用手搔著頭上白發(fā)的背影,分明是在為自己壯志不遂而悵恨?!案鏆w常局促,苦道來不易”寫神態(tài):“江湖多**,舟楫恐失墜”是獨白:“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通過動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從各個側面刻畫李白形象,其形可見,其聲可聞,其情可感,枯槁慘淡之狀,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雙關著李白魂魄來去的艱險和他現(xiàn)實處境的惡劣:“出門”二句則抒發(fā)了詩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夢中李白的幻影,給詩人的`觸動太強太深了,每次醒來,總是愈思愈憤懣,愈想愈不平,終于發(fā)為如下的浩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高冠華蓋的權貴充斥長安,唯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獻身無路,困頓不堪,臨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連自由也失掉了,還有什么“天網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縱使身后名垂萬古,人已寂寞無知,夫復何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痹谶@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包含著詩人自己的無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龍說:“次章純是遷謫之慨。為我耶?為彼耶?同聲一哭!”(《讀杜心解》)。
【評析】:
翻了翻《唐詩三百首》,撞到《夢李白·其二》。除了朋友間的真情厚意,互助扶持,更使我動容的“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名,即使是李白、杜甫又如何,還不是不乏抗拒。雖然老杜現(xiàn)在有看破的意味,而他也實在不斷的挫折后才意識到這一點,或者是無奈的承認這一點。古人讀書,本就是要科舉功名,這本無可厚非,至少他們還有明確的追求,而我現(xiàn)在,渾渾噩噩,全然已迷失方向。
有時,猛然覺得自己太天真了吧,然驕傲的自尊卻叫我對它視而不見,違心的沉淪下去。
生活本有很多樂趣,什么寂寞事,那都是身后的玩意了。趕快收拾心情,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啊!
天寶三年(744),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還。這兩首記夢詩是杜甫聽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積思成夢而作。
《夢李白》共兩首,以夢前,夢中,夢后的次序敘寫。第一首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老友吉兇生死的關切。第二首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老友悲慘遭遇的同情。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故人來入夢,明我長相憶”?!八畈ɡ碎?,無使蛟龍得”?!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边@些佳句,體現(xiàn)了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誼。
詩的語言,溫柔敦厚,句句發(fā)自肺腑,字字惻惻動人,讀來叫人心碎!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十二
杜甫。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公元744年(天寶三年),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深交。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遠在北方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還,憂思拳拳,久而成夢,因夢而得《夢立白》詩二首。
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后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故人吉兇生死的關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此后數(shù)夜,又連續(xù)出現(xiàn)類似的夢境,于是詩人又有下篇的詠嘆。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币姼≡贫钣巫樱窃娂冶扰d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體現(xiàn)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以下六句選取夢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當分手的時候,李白總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訴說:“來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風波迭起,我真怕會沉船呢!”看他走出門去用手搔著頭上白發(fā)的背影,分明是在為自己壯志不遂而悵恨?!案鏆w常局促,苦道來不易”寫神態(tài);“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是獨白;“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通過動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從各個側面刻畫李白形象,其形可見,其聲可聞,其情可感,枯槁慘淡之狀,如在目前?!敖倍?,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雙關著李白魂魄來去的艱險和他現(xiàn)實處境的惡劣;“出門”二句則抒發(fā)了詩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夢中李白的幻影,給詩人的觸動太強太深了,每次醒來,總是愈思愈憤懣,愈想愈不平,終于發(fā)為如下的浩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高冠華蓋的權貴充斥長安,唯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獻身無路,困頓不堪,臨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連自由也失掉了,還有什么“天網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縱使身后名垂萬古,人已寂寞無知,夫復何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痹谶@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包含著詩人自己的無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龍說:“次章純是遷謫之慨。為我耶?為彼耶?同聲一哭!”(《讀杜心解》)。
《夢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別”發(fā)端,下篇以“身后”作結,形成一個首尾完整的結構;兩篇之間,又處處關聯(lián)呼應,“逐客無消息”與“游子久不至”,“明我長相憶”與“情親見君意”,“君今在羅網”與“孰云網恢恢”,“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與“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等等,都是維系其間的紐帶。但兩首詩的內容和意境卻頗不相同:從寫“夢”來說,上篇初夢,下篇頻夢;上篇寫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寫清晰真切的形象。從李白來說,上篇寫對他當前處境的關注,下篇寫對他生平遭際的同情;上篇的憂懼之情專為李白而發(fā),下篇的不平之氣兼含著詩人自身的感慨??傊瑑墒子泬粼娛欠止ざ趾献?,相關而不雷同,全為至誠至真之文字。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十三
讀后感(李玉潔)。
《細節(jié)決定成敗》讀后感細節(jié)決定成敗》是一本有很強可讀性,具有重大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的充滿經營智慧與管理智慧的書。作為大學生,我們即將走進社會,走進職場。這本書會給我們許多啟發(fā),叫我們一切從細節(jié)做起,方能成就輝煌。細節(jié),就像是匯成浩瀚大海中的無數(shù)小水滴,它們以不起眼的存在成就了整體的耀眼。千百年來,有很多人“成夜細節(jié)、敗也細節(jié)”:加加林因為一個脫鞋的動作,從候補隊員成為第一個飛上太空的人;洛克菲勒因為一滴焊接劑受到老板的賞識;福特因為彎腰撿起了地上一張廢紙成為唯一入選的應聘者;一架設計精密的宇宙飛船的墜毀,往往只是因為零點幾微米的計算錯誤??????由此可見,在某種意義上,細節(jié)可以關系到全局的成敗。其實,達到一項成就,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小到一個人的生活、職場、健康、做人等方面,細節(jié)都以“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無聲的改變著局面。讀了《細節(jié)決定成敗》,我有一些拙見想與大家分享。中國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意思是做大事必須從小事開始,天下的難事必定從容易的做起這句話用到職場上是最合適不過了。當今職場之上,運籌帷“細”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與上司的溝通交流,與同事的相處合作,對下屬的分工與關懷,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等等,這些細節(jié)看似簡單,其實做好了不易,很多人都是因為忽略這些簡單的小細節(jié)而在職場上事業(yè)上摔跤的。洛克菲勒曾經說過:“重視每一件小事,有了點滴的積累,才能匯成大?!薄A_蒙?諾索夫也說道:“不會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來”。由此可見,以小可以窺大職場之事不分大小。正如海爾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張銳敏所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要想成就自己的事業(yè),善于思考是很重要的,這個細節(jié)不容忽視。查爾斯?劉易斯?蒂梵尼為何能成為“鉆石之王”,就是因為他懂得思考,面對每一次商機,他都能認真思考,完善自己,把握整體。工作中絕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zhàn)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zhí)行者;絕不缺少各類規(guī)章、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對規(guī)章制度不折不扣的執(zhí)行。企業(yè)做大做強,要靠每一位管理者,靠每一位員工的素質的提高,但關鍵是我們的心態(tài)。人的心態(tài)決定人的命運,企業(yè)管理者的心態(tài)、員工的心態(tài)也決定企業(yè)的命運。所以,在公司工作,我們要細心、認真、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要記住,你不是在給老板工作,也不是在為了完成這一天的任務而工作,你是在做一件大事,擺正好你的心態(tài),職場之中才有你的地位。職場中,細致描繪出自己的人際關系圖也是很重要的。職場中的人際關系反映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進步要求,因為工作中講究以人為本。不要小看一個個體的力量,當許多個個體匯集到一起,那就是不可估量的影響力。每一個人都希望與他人友好相處,都希望自己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因為人際關系也關系到自己在職場中的前途。與同事相處要用點點真誠讓他們喜歡你,還要信守承諾,但不要夸大,與人相處,凡事要給別人留條后路,也是給自己留后路。職場中,擁有積跬步致千里的學習心態(tài)也是至關重要的。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與信息在不斷更新,只有及時整理大腦“庫存”,淘汰陳舊過時的信息,補充新知識,你才能獲得持續(xù)的動力,不想被淘汰就要不斷學習。職場之中,細節(jié)決定成敗體現(xiàn)的很透徹,我們要記住,百分之一的疏忽,就可能導致百分之百的失敗。此書主要給我們講了在職場事業(yè)上細節(jié)決定成敗的道理,以上就是我個人的感悟,但我還想說說我在其他方面的感想:細節(jié)也體現(xiàn)于生活中。生活是一門藝術,其實現(xiàn)在的我們接觸到的生活不完整,等我們走出象牙塔步入社會,我們的生活才算真正的生活。愛情、婚姻、親情、友情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這些都需要我們細心地去呵護。人家都說,追求愛情需要膽大,的確如此,唯有大膽地追求你的摯愛,才有成功的機會??墒歉匾氖?,愛情需要心細。在日常生活中,你應該多注重生活的細節(jié),用你無微不至的愛打動她。與戀愛時相比,婚姻中的情趣、熱情、激情少了,而柴米油鹽這樣的瑣事多了。要想在煩瑣而平淡的婚姻生活中獲得幸福,白頭到老,就需要我們用心去經營,更需要我們用那些充滿愛的細節(jié)來增添婚姻的生命力??傊?,把握住愛的細節(jié),用點點滴滴的溫情堅守愛情、堅守婚姻,你便會獲得愛情的甜美與生活的幸福。親情是世界上至真至純的感情,是一個人擁有物質財富和精神動力的源泉。親人之間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甚至一個動作,都能體現(xiàn)出發(fā)自內心的關懷與愛護,濃濃的親情就是這樣藏在日常的點滴生活中,溫暖著每個人的心房。如果說親情是血濃于水的天然情感的話,那么友情就是志同道合的人生伙伴。因為有了朋友的進入,我們的生活才有了更多的支持更強的后盾和更堅定的方向,人生若能有一兩個生死與共、兩肋插刀的知己,那么也就不枉此生了。而我們的友情也需要細致的心思,我們要學會傾聽朋友的心聲,體貼入微,只有做好細節(jié),我們才能擁有長久的友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我們應當注重的,千萬別忽略了那細微之處。接下來我想說的是細節(jié)塑造個人形象,形象是你向別人介紹你自己的名片。良好的形象是你價值百萬的交際資本,而良好的形象不僅僅是儀容儀表的裝飾,還包括良好的性格、積極的心態(tài),以及優(yōu)雅的修養(yǎng),而這些都是點滴細節(jié)塑造而成的。你的言談舉止,你的頭飾著裝,都是細節(jié)問題,這些都是你個人形象好壞的關鍵。有很多人總是不重視這些細節(jié),所以他給別人的印象就不好。一個好的'個人形象能給他人形成信賴感和安全感,不管是交友還是合作,都會事半功倍,更容易成功。最好我想用《細節(jié)決定成敗》一書中的話結尾:蕓蕓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shù)人的多數(shù)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于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或缺的基礎?!墩l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在一個充滿變數(shù)的迷宮里生活著四個可愛的小精靈,他們每天都忙于追尋著自己想要的奶酪。然而當辛辛苦苦找到的奶酪得而復失的時候,有的小精靈又迅速的展開了行動,并最終找到了想要的奶酪;然而有的卻始終無法接受改變,彷徨不可終日??????這就是《誰動了我的奶酪》的故事。雖然只有幾萬個字,但斯賓塞博士就用這些簡單的字一個簡單的故事生動的給我們闡述了“變是唯一不變”的生活真諦,發(fā)人深省。在紛繁復雜的現(xiàn)實社會里,生活其實就是一座迷宮,我們都為了得到那塊屬于自己的“奶酪”而孜孜不倦地奔波著。然而,在變幻莫測的“迷宮”里,又有多少“奶酪”能一直保持原有的香味?答案是否定的。可是我們該怎么面對這一變化呢?當我們的“奶酪”沒了或是變味了,我們是隨之變化而改變,勇于嘗試;還是耽于“變化”所帶來的恐慌和決定的兩難而遲遲沒有行動;又或是在變化來臨時無所適從,一味地追問“誰動了我的奶酪”?說到這里,其實《誰動了我的奶酪》使我明白的正是古語說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這樣一個道理?,F(xiàn)在我們走進大學,人說大學是半個社會,所以大學不僅是學知識的地方,也是學做人處事的基礎。大學比我們以前中學的圈子又大了許多,變化也會很快,所以我們要學會應變,不能在變化面前不知所措。我們都想借助大學這個平臺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或許這就是我們目前想得到的“奶酪”,可是學習、人際交往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不能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應當,不能說這是我努力的就永遠是我的,不是,當情況變化時我們應當及時作出反應,想想該怎么改變怎么處理,不能恐慌與這些變化而不想面對現(xiàn)實。其實“奶酪”總會有的,我們不用天天想著為它而苦惱,只要我們努力,不害怕變化,我們就一定能得到想要的“奶酪”。生活不是通常的走廊,再完美的計劃也時常遭遇不測,“奶酪”總是被不斷拿走,所以我們要隨時做好迅速變化的準備,接受不能改變的變化,又用于去改變不能接受的變化,不斷享受新奶酪的美味。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十四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天上浮云日日飄來飄去,遠游的故人卻久去不歸。
夜晚我屢屢夢中見到你,可知你對我的深情厚意。
分別是你總是神色匆匆,總說能來相見多么不易。
江湖上航行多險風惡浪,擔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沒。
出門時搔著滿頭的白發(fā),悔恨辜負自己平生之志。
高車麗服顯貴塞滿京城,才華蓋世你卻容顏憔悴。
誰能說天理公道無欺人,遲暮之年卻無辜受牽累。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難以補償遭受的冷落悲戚。
1.浮云:喻游子飄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2.這兩句說:李白一連三夜入我夢中,足見對我情親意厚。這也是從對方設想的寫法。
3.告歸:辭別。局促:不安、不舍的樣子。
4.這兩句是述李白告歸時所說的話。
5.這兩句寫李白告歸時的神態(tài)。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時的習慣舉動。
6.冠:官帽。蓋:車上的篷蓋。冠蓋:指代達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7.孰云:誰說。網恢恢:《老子》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話。此處指法網恢恢。這句意思是:誰說天網寬疏,對你卻過于嚴酷了。
8.這兩句說:他活著的時候雖然寂寞困苦,但必將獲得千秋萬歲的聲名。
這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后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故人吉兇生死的關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十五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解]。
1、楫:船漿、船。
2、斯人:指李白。
[韻譯]。
悠悠云朵終日飛來飄去,遠方游子為何久久不至。
一連幾夜我頻頻夢見你,情親意切可見對我厚誼。
每次夢里你都匆匆辭去,還總說相會可真不容易。
你說江湖**多么險惡,擔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門時你總是搔著白首,好象是辜負了平生壯志。
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唯你不能顯達形容憔悴。
誰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牽連受罪。
千秋萬代定有你的聲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評析]。
天寶三年(744),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還。這兩首記夢詩是杜甫聽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積思成夢而作。
詩以夢前,夢中,夢后的次序敘寫。第一首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老友吉兇生死的關切。第二首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老友悲慘遭遇的同情?!肮嗜藖砣雺?,明我長相憶”。“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边@些佳句,體現(xiàn)了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誼。
詩的語言,溫柔敦厚,句句發(fā)自肺腑,字字惻惻動人,讀來叫人心碎!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十六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譯文。
天上浮云日日飄來飄去,遠游的故人卻久去不歸。
夜晚我屢屢夢中見到你,可知你對我的深情厚意。
分別是你總是神色匆匆,總說能來相見多么不易。
江湖上航行多險風惡浪,擔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沒。
出門時搔著滿頭的白發(fā),悔恨辜負自己平生之志。
高車麗服顯貴塞滿京城,才華蓋世你卻容顏憔悴。
誰能說天理公道無欺人,遲暮之年卻無辜受牽累。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難以補償遭受的冷落悲戚。
注釋。
1.浮云:喻游子飄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2.這兩句說:李白一連三夜入我夢中,足見對我情親意厚。這也是從對方設想的寫法。
3.告歸:辭別。局促:不安、不舍的樣子。
4.這兩句是述李白告歸時所說的話。
5.這兩句寫李白告歸時的神態(tài)。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時的習慣舉動。
6.冠:官帽。蓋:車上的篷蓋。冠蓋:指代達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7.孰云:誰說。網恢恢:《老子》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話。此處指法網恢恢。這句意思是:誰說天網寬疏,對你卻過于嚴酷了。
8.這兩句說:他活著的時候雖然寂寞困苦,但必將獲得千秋萬歲的聲名。
賞析。
這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后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故人吉兇生死的關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十七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解】:
1、楫:船漿、船。
【韻譯】:
悠悠云朵終日飛來飄去,
遠方游子為何久久不至。
一連幾夜我頻頻夢見你,
情親意切可見對我厚誼。
每次夢里你都匆匆辭去,
還總說相會可真不容易。
你說江湖**多么險惡,
擔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門時你總是搔著白首,
好象是辜負了平生壯志。
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
唯你不能顯達形容憔悴。
誰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你已年高反被牽連受罪。
千秋萬代定有你的聲名,
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評析】:
天寶三年(744),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
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
放,不知赦還。這兩首記夢詩是杜甫聽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積思成夢而作。
詩以夢前,夢中,夢后的次序敘寫。第一首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老。
友吉兇生死的關切。第二首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老友悲慘遭遇的同情。
“故人來入夢,明我長相憶”?!八畈ɡ碎煟瑹o使蛟龍得”?!叭诡l夢君,情親。
見君意?!边@些佳句,體現(xiàn)了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友。
誼。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十八
靜夜,我獨倚寒窗,借一盞明燈,抿一口香茗,鋪一本書卷,靜閱這本久不鋪展的《李白傳》,回顧李白的榮耀人生。
窗外,一輪明月遙掛于墨藍夜幕之上。皎皎如水的月光下,我似跌入一個深黑的無底洞,卻在眨眼間瞥見一白衣少年。莫不是太白,又怎會如此熟悉?也罷,就這番簡短地觀其一生吧。
少年時的李太白,山一程,水一程,錦繡玲瓏……。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鄙介g清泉叮咚,碧空飛鳥掠過,一派好風景。李白仍是一襲白衣,頭上一頂竹笠,肩頭一箱書籍,跋山涉水,一路奔波,上那戴天山,尋那老道。這戴天山上犬吠不止,如若浸泡在水中一番,響徹整個山嶺。桃花浸滿露珠,靈動嬌美。林子里枝繁葉茂,不時有白鹿穿梭其間,令人流連忘返。瀑布高懸于絕壁之上,可謂是“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啊。李白來到一座小小的道觀門前,輕叩大門,無人應答,只得留下一首《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滿心失落,下了山。
中年時的李太白,夢一生,念一生,飛花落紅……。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中年的李白不知是榮是悲,他中年時詩作如山,篇篇為絕唱。只可惜,三首《清平調詞》斷送了他的榮耀仕途。仕途坎坷,他卻始終隱忍了下來。只因他不明白,一世榮華富貴,便一世提心吊膽,一世不敢放縱感情。他滿懷希望地回家,卻始終是失望至極。妻子許月病臥床榻,蒼白的面龐已無半點生機。不下十日,縱使太白再多哭喊,那榻上佳人也無法再睜眼擁他入懷。他不知流了多少淚。有一天,他止住了淚水,他的心不再疼痛,這顆心隨著許月的離去行將就木。縱使仕途多舛,但仍可以重來;即使丈夫哭喊,佳人不再重生。一首《蜀道難》,愈了他仕途之傷,卻愈不了佳人之死。她就像落花,永遠輾盡他的心。
晚年時的李太白,榮一世,悲一世,榮耀青松……。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與宗姬相別離多年,太白被無罪釋放,卻已年過花甲。太白與友人一道乘舟回鄉(xiāng),兩岸絕壁,樹枝生側,時不時有一兩聲猿嘯。快馬加鞭,太白終于回到宗姬身邊,總算過幾天清閑日子??嚅L樂短,不久之后,李白因過度勞累又年事已高,在病榻上緩緩闔上雙眸,一代詩仙就此隕落。李白辭世百余天后,唐代宗李豫的詔書傳來,請他入宮為官。只可惜了這大好人才。
周圍仍是盞明燈,眸中卻噙滿淚水。我嘆道:“人生可如此繁華,卻終歸如此廖落??v使榮耀又如何,還不是……”
時光瀲滟,歲月荏苒。漫溯歷史的川流不息,穿越千年低吟淺唱。那就在書中,在《李白傳》中,與太白一同與風云長嘯,作詩唱曲,鄙人不才,見笑。人生幾何悵苦短,孰能棄妄談笑間。
看淡人生坎坷,看破世俗紅塵,就像這大唐的榮耀,超然脫俗,做一朵榮耀青蓮。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十九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注解】:
此篇無注釋。
【韻譯】:
貴妃真是一枝帶露牡丹,艷麗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會,枉然悲傷斷腸。
請問漢宮得寵妃嬪,誰能和她相像?
可愛無比的趙飛燕,還得依仗新妝!
【評析】:
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為翰林時所作。有一次,唐明皇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觀賞牡丹,因命李白作新樂章,李白奉旨作了這三章。
第二首,寫貴妃的受寵幸。首句寫花受香露,襯托貴妃君王寵幸;二句寫楚王遇神女的虛妄,襯托貴妃之沐實惠;三、四句寫趙飛燕堪稱絕代佳人,卻靠新妝專寵,襯托貴妃的天然國色。詩人用抑揚法,抑神女與飛燕,以揚楊貴妃的`花容月貌。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二十
此詩是組詩的第二首由唐代詩人杜甫所作是一首五言雜體詩此詩寫作者夢見李白表達對李白不幸遭遇的憤慨以及對李白功名的肯定下面是此詩的原文翻譯以及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介紹:
《夢李白二首?其二》的作者是杜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8卷第10首。
【原文】。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一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解]。
1、楫:船漿、船。
2、斯人:指李白。
[韻譯]。
悠悠云朵終日飛來飄去,遠方游子為何久久不至。
一連幾夜我頻頻夢見你,情親意切可見對我厚誼。
每次夢里你都匆匆辭去,還總說相會可真不容易。
你說江湖**多么險惡,擔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門時你總是搔著白首,好象是辜負了平生壯志。
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唯你不能顯達形容憔悴。
誰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牽連受罪。
千秋萬代定有你的聲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評析]。
天寶三年(744),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還。這兩首記夢詩是杜甫聽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積思成夢而作。
詩以夢前,夢中,夢后的次序敘寫。第一首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老友吉兇生死的關切。第二首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老友悲慘遭遇的同情。“故人來入夢,明我長相憶”?!八畈ɡ碎煟瑹o使蛟龍得”。“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這些佳句,體現(xiàn)了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誼。
詩的語言,溫柔敦厚,句句發(fā)自肺腑,字字惻惻動人,讀來叫人心碎!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二
唐代:杜甫。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天上浮云日日飄來飄去,遠游的故人卻久去不歸。
夜晚我屢屢夢中見到你,可知你對我的深情厚意。
分別是你總是神色匆匆,總說能來相見多么不易。
江湖上航行多險風惡浪,擔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沒。
出門時搔著滿頭的白發(fā),悔恨辜負自己平生之志。
高車麗服顯貴塞滿京城,才華蓋世你卻容顏憔悴。
誰能說天理公道無欺人,遲暮之年卻無辜受牽累。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難以補償遭受的冷落悲戚。
注釋。
浮云:喻游子飄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這兩句說:李白一連三夜入我夢中,足見對我情親意厚。這也是從對方設想的寫法。
告歸:辭別。局促:不安、不舍的樣子。
這兩句是述李白告歸時所說的話。
這兩句寫李白告歸時的神態(tài)。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時的習慣舉動。
冠:官帽。蓋:車上的篷蓋。冠蓋:指代達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誰說。網恢恢:《老子》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話。此處指法網恢恢。這句意思是:誰說天網寬疏,對你卻過于嚴酷了。
這兩句說:他活著的時候雖然寂寞困苦,但必將獲得千秋萬歲的聲名。
賞析。
這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后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故人吉兇生死的關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痹娨獙憠簦妊詣e;未言別,先說死,以死別襯托生別,極寫李白流放絕域、久無音訊在詩人心中造成的苦痛。開頭便如陰風驟起,吹來一片彌漫全詩的悲愴氣氛。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不說夢見故人,而說故人入夢;而故人所以入夢,又是有感于詩人的長久思念,寫出李白幻影在夢中倏忽而現(xiàn)的情景,也表現(xiàn)了詩人乍見故人的喜悅和欣慰。但這欣喜只不過一剎那,轉念之間便覺不對了:“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癘之鄉(xiāng),怎么就能插翅飛出羅網,千里迢迢來到我身邊呢?聯(lián)想世間關于李白下落的種種不祥的傳聞,詩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還是死魂?路遠難測啊!乍見而喜,轉念而疑,繼而生出深深的憂慮和恐懼,詩人對自己夢幻心理的刻畫,是十分細膩逼真的。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眽魵w魂去,詩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從江南而來,又星夜自秦州而返,來時要飛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楓林,歸去要渡過秦隴黑沉沉的萬丈關塞,多么遙遠,多么艱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個?!奥湓聺M屋梁,猶疑照顏色?!痹跐M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詩人忽又覺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顏依稀尚在,凝神細辨,才知是一種朦朧的錯覺。相到故人魂魄一路歸去,夜又深,路又遠,江湖之間,風濤險惡,詩人內心祝告著、叮嚀著:“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這驚駭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險惡處境的象征,這惴惴不安的`祈禱,體現(xiàn)著詩人對故人命運的殷憂。這里,用了兩處有關屈原的典故?!盎陙項髁智唷?,出自《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舊說系宋玉為招屈原之魂而作?!膀札垺币徽Z見于梁吳均《續(xù)齊諧記》:東漢初年,有人在長沙見到一個自稱屈原的人,聽他說:“吾嘗見祭甚盛,然為蛟龍所苦?!蓖ㄟ^用典將李白與屈原聯(lián)系起來,不但突出了李白命運的悲劇色彩,而且表示著杜甫對李白的稱許和崇敬。
上篇所寫是詩人初次夢見李白的情景,此后數(shù)夜,又連續(xù)出現(xiàn)類似的夢境,于是詩人又有下篇的詠嘆。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币姼≡贫钣巫?,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體現(xiàn)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以下六句選取夢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當分手的時候,李白總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訴說:“來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迭起,我真怕會沉船呢!”看他走出門去用手搔著頭上白發(fā)的背影,分明是在為自己壯志不遂而悵恨。“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寫神態(tài);“江湖多**,舟楫恐失墜”是獨白;“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通過動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從各個側面刻畫李白形象,其形可見,其聲可聞,其情可感,枯槁慘淡之狀,如在目前?!敖倍?,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雙關著李白魂魄來去的艱險和他現(xiàn)實處境的惡劣;“出門”二句則抒發(fā)了詩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夢中李白的幻影,給詩人的觸動太強太深了,每次醒來,總是愈思愈憤懣,愈想愈不平,終于發(fā)為如下的浩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高冠華蓋的權貴充斥長安,唯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獻身無路,困頓不堪,臨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連自由也失掉了,還有什么“天網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縱使身后名垂萬古,人已寂寞無知,夫復何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痹谶@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包含著詩人自己的無限心事。
《夢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別”發(fā)端,下篇以“身后”作結,形成一個首尾完整的結構;兩篇之間,又處處關聯(lián)呼應,“逐客無消息”與“游子久不至”,“明我長相憶”與“情親見君意”,“君今在羅網”與“孰云網恢恢”,“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與“江湖多**,舟楫恐失墜”等等,都是維系其間的紐帶。但兩首詩的內容和意境卻頗不相同:從寫“夢”來說,上篇初夢,下篇頻夢;上篇寫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寫清晰真切的形象。從李白來說,上篇寫對他當前處境的關注,下篇寫對他生平遭際的同情;上篇的憂懼之情專為李白而發(fā),下篇的不平之氣兼含著詩人自身的感慨。總之,兩首記夢詩是分工而又合作,相關而不雷同,全為至誠至真之文字。
創(chuàng)作背景。
這兩首詩是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流寓秦州時所作。李白與杜甫于天寶四載(745年)秋,在山東兗州石門分手后,就再沒見面,但彼此一直深深懷念。杜甫流寓秦州,地方僻遠,消息隔絕,只聞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還,仍在為李白憂慮,不時夢中思念,于是寫成這兩首詩。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三
原文:
杜甫〔唐代〕。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譯文:
天上浮云終日飛來飄去,遠游的故人為對久久不至。夜晚我總是頻頻夢到你,可知你對我的深情厚意。分別時你總是神色匆匆,還總說相見多不容易。江湖上航行多險風惡浪,擔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沒。出門時搔著滿子的白發(fā),悔恨辜負自己平生之志。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才華蓋世你卻是容顏憔悴。誰能說天理公道無欺人,遲暮之年卻無辜受牽累。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難以補償遭受的冷落悲戚。
注釋:
浮云:喻游子飄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這兩句說:李白一連三夜入我夢中,足見對我情親意厚。這也是從對方設想的寫法。告歸:辭別。局促:不安、不舍的樣子。這兩句是述李白告歸時所說的話。這兩句寫李白告歸時的神態(tài)。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時的習慣舉動。冠:官帽。蓋:車上的篷蓋。冠蓋:指代達官。斯人:此人,指李白。孰云:誰說。網恢恢:《老子》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話。此處指法網恢恢。這句意思是:誰說天網寬疏,對你卻過于嚴酷了。這兩句說:他活著的時候雖然寂寞困苦,但必將獲得千秋萬歲的聲名。
賞析:
此詩緊接前詩,前四句寫三夜頻夢李白。開篇以比興領起:“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意思是說浮云可見,而游子(李白)卻不可見。古詩十九首》中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庇纱艘觥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說明詩人對李白思念之深切。與前詩的“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一樣,這里是從詩人角度切入,都是表明兩人的友情深摯。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币姼≡贫钣巫?,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體現(xiàn)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以下六句,寫夢中李白魂返前的幻影:每當辭別之時,李白總是局促不安,不愿離去,并且再三苦苦訴說:“來一趟多么不易啊!江湖上**險惡,我真怕沉船墜水呢!”他出門離去,總是搔著頭上的白發(fā),仿佛是為辜負平生壯志而悵恨!六句中第一二句寫不愿“告歸”,依依不舍的神態(tài);第三四句是李白“恐失墜”的內心獨白,寫他憂路險、傷坎坷的苦情;第五六句寫他“出門”時的動作,展現(xiàn)他壯志未酬的悠悠心事。真是形可見,聲可聞,情可觸,李白枯槁慘淡之狀,歷歷在目,令人潸然淚下!
“冠蓋”以下六句,是寫夢醒后為李白的遭遇坎坷表示不平之意。你看,在京都長安城里,到處是高冠華蓋的達官權貴,惟有李白這樣一個大詩人“獨憔悴”,困頓不堪,無路可走;甚至在年已五十九歲的“將老”之年,被放逐夜郎,連自由也失掉了!這哪里有“天網恢恢”之事?鮮明的對比,深情的'斥責,表現(xiàn)了詩人對李白深切的同情和對惡勢力的強烈憤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李白的詩才盡管能享千古盛名,但生前遭遇如此凄慘,“身后”寂寞無知,又有何用呢!詩人在這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飽含著自己坎坷零落的無限心事。
此詩與前詩相呼應。前詩以“死別”發(fā)端,此詩以“身后”作結,渾然一體。前詩寫初夢,此詩寫頻夢;前詩寫疑幻疑真,此詩寫形象清晰;前詩重在對李白當時處境的關注,此詩則表對他生平遭遇的同情;前詩憂懼之情獨為李白而發(fā),此詩不平之意兼含詩人的感慨。同為夢李白,題材相同而表現(xiàn)不一,足見詩人高超的詩藝,同時又表達了人間之至真至誠之至情。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四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釋:
1、楫:船漿、船。
2、斯人:指李白。
譯文:
悠悠云朵終日飛來飄去,遠方游子為何久久不至。
一連幾夜我頻頻夢見你,情親意切可見對我厚誼。
每次夢里你都匆匆辭去,還總說相會可真不容易。
你說江湖**多么險惡,擔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門時你總是搔著白首,好象是辜負了平生壯志。
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唯你不能顯達形容憔悴。
誰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牽連受罪。
千秋萬代定有你的聲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賞析:
詩的語言,溫柔敦厚,句句發(fā)自肺腑,字字惻惻動人,讀來叫人心碎!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五
唐代:杜甫。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賞析:
這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后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故人吉兇生死的關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詩要寫夢,先言別;未言別,先說死,以死別襯托生別,極寫李白流放絕域、久無音訊在詩人心中造成的苦痛。開頭便如陰風驟起,吹來一片彌漫全詩的悲愴氣氛。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辈徽f夢見故人,而說故人入夢;而故人所以入夢,又是有感于詩人的長久思念,寫出李白幻影在夢中倏忽而現(xiàn)的情景,也表現(xiàn)了詩人乍見故人的喜悅和欣慰。但這欣喜只不過一剎那,轉念之間便覺不對了:“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癘之鄉(xiāng),怎么就能插翅飛出羅網,千里迢迢來到我身邊呢?聯(lián)想世間關于李白下落的種種不祥的傳聞,詩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還是死魂?路遠難測??!乍見而喜,轉念而疑,繼而生出深深的`憂慮和恐懼,詩人對自己夢幻心理的刻畫,是十分細膩逼真的。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眽魵w魂去,詩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從江南而來,又星夜自秦州而返,來時要飛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楓林,歸去要渡過秦隴黑沉沉的萬丈關塞,多么遙遠,多么艱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個?!奥湓聺M屋梁,猶疑照顏色?!痹跐M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詩人忽又覺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顏依稀尚在,凝神細辨,才知是一種朦朧的錯覺。相到故人魂魄一路歸去,夜又深,路又遠,江湖之間,風濤險惡,詩人內心祝告著、叮嚀著:“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边@驚駭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險惡處境的象征,這惴惴不安的祈禱,體現(xiàn)著詩人對故人命運的殷憂。這里,用了兩處有關屈原的典故。“魂來楓林青”,出自《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舊說系宋玉為招屈原之魂而作?!膀札垺币徽Z見于梁吳均《續(xù)齊諧記》:東漢初年,有人在長沙見到一個自稱屈原的人,聽他說:“吾嘗見祭甚盛,然為蛟龍所苦?!蓖ㄟ^用典將李白與屈原聯(lián)系起來,不但突出了李白命運的悲劇色彩,而且表示著杜甫對李白的稱許和崇敬。
上篇所寫是詩人初次夢見李白的情景,此后數(shù)夜,又連續(xù)出現(xiàn)類似的夢境,于是詩人又有下篇的詠嘆。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币姼≡贫钣巫?,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體現(xiàn)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以下六句選取夢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當分手的時候,李白總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訴說:“來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迭起,我真怕會沉船呢!”看他走出門去用手搔著頭上白發(fā)的背影,分明是在為自己壯志不遂而悵恨。“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寫神態(tài);“江湖多**,舟楫恐失墜”是獨白;“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通過動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從各個側面刻畫李白形象,其形可見,其聲可聞,其情可感,枯槁慘淡之狀,如在目前?!敖倍洌馔掀八畈ɡ碎?,無使蛟龍得”,雙關著李白魂魄來去的艱險和他現(xiàn)實處境的惡劣;“出門”二句則抒發(fā)了詩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夢中李白的幻影,給詩人的觸動太強太深了,每次醒來,總是愈思愈憤懣,愈想愈不平,終于發(fā)為如下的浩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高冠華蓋的權貴充斥長安,唯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獻身無路,困頓不堪,臨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連自由也失掉了,還有什么“天網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縱使身后名垂萬古,人已寂寞無知,夫復何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痹谶@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包含著詩人自己的無限心事。
《夢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別”發(fā)端,下篇以“身后”作結,形成一個首尾完整的結構;兩篇之間,又處處關聯(lián)呼應,“逐客無消息”與“游子久不至”,“明我長相憶”與“情親見君意”,“君今在羅網”與“孰云網恢恢”,“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與“江湖多**,舟楫恐失墜”等等,都是維系其間的紐帶。但兩首詩的內容和意境卻頗不相同:從寫“夢”來說,上篇初夢,下篇頻夢;上篇寫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寫清晰真切的形象。從李白來說,上篇寫對他當前處境的關注,下篇寫對他生平遭際的同情;上篇的憂懼之情專為李白而發(fā),下篇的不平之氣兼含著詩人自身的感慨??傊?,兩首記夢詩是分工而又合作,相關而不雷同,全為至誠至真之文字。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六
有這樣一篇名人成才的故事,題目叫《鐵杵磨針的少年李白》。這篇名人成才故事同學們看過,尤其是主人公——李白。
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詩人,有“詩仙”的美稱。故事講:有一次李白的父親要出遠門,叮囑他要努力用功學習。李白讀著讀著,讀到不懂的地方,頭腦發(fā)漲,便跑到外面去玩。等父親回來后,把他關進了私塾。有一次李白坐不住了,偷偷趁先生不注意時跑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遇見一位老婆婆要把一根鐵杵磨成針。心想:要磨到什么時候呀?老婆婆對他說了一些道理,李白一聽恍然大悟,于是加倍努力勤學,不論先生留下多少作業(yè),他都按時完成。最終,由于李白的勤奮努力使他成為了著名的大詩人。
我們應當記住老婆婆的話: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用到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天天不停地磨,鐵杵雖然粗,總有一天會磨成針的。這句話好比是讀書,我們應該捫心自問,不要辜負了父母親的期望。我們堅信,只要功夫深,什么事都能做好。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七
《夢李白二首·其二》的作者是杜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8卷第10首。
【原文】。
作者:唐·杜甫。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釋】。
楫:船槳、船。
斯人:指李白。
局促:勿促不安。
【翻譯】。
悠悠云朵終日飛來飄去,遠方游子為何久久不至。一連幾夜我頻頻夢見你,情親意切可見對我厚誼。每次夢里你都匆匆辭去,還總說相會可真不容易。你說江湖**多么險惡,擔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出門時你總是搔著白首,好象是辜負了平生壯志。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唯你不能顯達形容憔悴。誰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牽連受罪。千秋萬代定有你的聲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賞析】。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深交。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遠在北方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還,憂思拳拳,久而成夢,因夢而得《夢立白》詩二首。
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后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故人吉兇生死的關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此后數(shù)夜,又連續(xù)出現(xiàn)類似的夢境,于是詩人又有下篇的詠嘆。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見浮云而念游子,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體現(xiàn)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以下六句選取夢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當分手的時候,李白總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訴說:“來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迭起,我真怕會沉船呢!”看他走出門去用手搔著頭上白發(fā)的背影,分明是在為自己壯志不遂而悵恨?!案鏆w常局促,苦道來不易”寫神態(tài);“江湖多**,舟楫恐失墜”是獨白;“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通過動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從各個側面刻畫李白形象,其形可見,其聲可聞,其情可感,枯槁慘淡之狀,如在目前?!敖倍洌馔掀八畈ɡ碎?,無使蛟龍得”,雙關著李白魂魄來去的艱險和他現(xiàn)實處境的惡劣;“出門”二句則抒發(fā)了詩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夢中李白的幻影,給詩人的觸動太強太深了,每次醒來,總是愈思愈憤懣,愈想愈不平,終于發(fā)為如下的浩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高冠華蓋的權貴充斥長安,唯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獻身無路,困頓不堪,臨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連自由也失掉了,還有什么“天網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縱使身后名垂萬古,人已寂寞無知,夫復何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痹谶@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包含著詩人自己的無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龍說:“次章純是遷謫之慨。為我耶?為彼耶?同聲一哭!”(《讀杜心解》)。
《夢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別”發(fā)端,下篇以“身后”作結,形成一個首尾完整的結構;兩篇之間,又處處關聯(lián)呼應,“逐客無消息”與“游子久不至”,“明我長相憶”與“情親見君意”,“君今在羅網”與“孰云網恢恢”,“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與“江湖多**,舟楫恐失墜”等等,都是維系其間的紐帶。但兩首詩的內容和意境卻頗不相同:從寫“夢”來說,上篇初夢,下篇頻夢;上篇寫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寫清晰真切的形象。從李白來說,上篇寫對他當前處境的關注,下篇寫對他生平遭際的同情;上篇的憂懼之情專為李白而發(fā),下篇的不平之氣兼含著詩人自身的感慨??傊?,兩首記夢詩是分工而又合作,相關而不雷同,全為至誠至真之文字。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的杜甫的詩全集欄目。()。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是因為在杜甫所作的詩多詩風沉郁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杜甫善于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fā)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xiàn)出顯著的創(chuàng)造性,積累了關于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著作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絕句》、《望岳》等等。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八
讀《老婆婆的繡花針之李白》有感海南省三亞市三亞市第七小學六年級六年級(五)班李瑗瑗李白從小是個貪玩的孩子。有一次遇到了一位老婆婆,老婆婆正在磨鐵桿,要磨成繡花針。李白從中領悟到: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從此不再貪玩。
李白是一位大詩人。他曾經用美妙的詩句,來描繪了這世界的神奇與美妙,人情的冷暖??伤r,只不過和我們一樣是一位貪玩的'普通小孩。
我,現(xiàn)在也是個好玩的孩子。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常常沒有獨立堅持完成一件事。久而久之,沒有養(yǎng)成堅持到底的習慣。我要像老婆婆那樣堅持不懈。去年暑假學游泳時,不管多么辛苦我都要堅持學完。不能像從前那樣游不到25米就灰心。應該堅持每次多游一點,總有一天會游到。我要像老婆婆那樣每天都積累。今天開始,我每天都要看一些有關知識的課外書以增長知識。從前,我認為書和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怎么看都看不完,干脆不看了。而現(xiàn)在我認為,書和知識雖是無窮無盡的,但只要自已一點點地積累,總會成為一位有學問的人。
我還要像李白那樣知錯就改,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把以前貪玩的我的那一頁撕去,貼上一張嶄新的我。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九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譯文翻譯。
天上浮云日日飄來飄去,遠游的故人卻久去不歸。
夜晚我屢屢夢中見到你,可知你對我的深情厚意。
分別是你總是神色匆匆,總說能來相見多么不易。
江湖上航行多險風惡浪,擔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沒。
出門時搔著滿頭的白發(fā),悔恨辜負自己平生之志。
高車麗服顯貴塞滿京城,才華蓋世你卻容顏憔悴。
誰能說天理公道無欺人,遲暮之年卻無辜受牽累。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難以補償遭受的冷落悲戚。
注釋解釋。
浮云:喻游子飄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這兩句說:李白一連三夜入我夢中,足見對我情親意厚。這也是從對方設想的寫法。
告歸:辭別。局促:不安、不舍的樣子。
這兩句是述李白告歸時所說的`話。
這兩句寫李白告歸時的神態(tài)。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時的習慣舉動。
冠:官帽。蓋:車上的篷蓋。冠蓋:指代達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誰說。網恢恢:《老子》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話。此處指法網恢恢。這句意思是:誰說天網寬疏,對你卻過于嚴酷了。
這兩句說:他活著的時候雖然寂寞困苦,但必將獲得千秋萬歲的聲名。
創(chuàng)作背景。
這兩首詩是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流寓秦州時所作。李白與杜甫于天寶四載(745年)秋,在山東兗州石門分手后,就再沒見面,但彼此一直深深懷念。杜甫流寓秦州,地方僻遠,消息隔絕,只聞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還,仍在為李白憂慮,不時夢中思念,于是寫成這兩首詩。
詩文賞析。
這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后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故人吉兇生死的關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痹娨獙憠?,先言別;未言別,先說死,以死別襯托生別,極寫李白流放絕域、久無音訊在詩人心中造成的苦痛。開頭便如陰風驟起,吹來一片彌漫全詩的悲愴氣氛。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辈徽f夢見故人,而說故人入夢;而故人所以入夢,又是有感于詩人的長久思念,寫出李白幻影在夢中倏忽而現(xiàn)的情景,也表現(xiàn)了詩人乍見故人的喜悅和欣慰。但這欣喜只不過一剎那,轉念之間便覺不對了:“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癘之鄉(xiāng),怎么就能插翅飛出羅網,千里迢迢來到我身邊呢?聯(lián)想世間關于李白下落的種種不祥的傳聞,詩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還是死魂?路遠難測??!乍見而喜,轉念而疑,繼而生出深深的憂慮和恐懼,詩人對自己夢幻心理的刻畫,是十分細膩逼真的。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夢歸魂去,詩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從江南而來,又星夜自秦州而返,來時要飛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楓林,歸去要渡過秦隴黑沉沉的萬丈關塞,多么遙遠,多么艱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個?!奥湓聺M屋梁,猶疑照顏色?!痹跐M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詩人忽又覺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顏依稀尚在,凝神細辨,才知是一種朦朧的錯覺。相到故人魂魄一路歸去,夜又深,路又遠,江湖之間,風濤險惡,詩人內心祝告著、叮嚀著:“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边@驚駭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險惡處境的象征,這惴惴不安的祈禱,體現(xiàn)著詩人對故人命運的殷憂。這里,用了兩處有關屈原的典故。“魂來楓林青”,出自《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舊說系宋玉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龍”一語見于梁吳均《續(xù)齊諧記》:東漢初年,有人在長沙見到一個自稱屈原的人,聽他說:“吾嘗見祭甚盛,然為蛟龍所苦?!蓖ㄟ^用典將李白與屈原聯(lián)系起來,不但突出了李白命運的悲劇色彩,而且表示著杜甫對李白的稱許和崇敬。
上篇所寫是詩人初次夢見李白的情景,此后數(shù)夜,又連續(xù)出現(xiàn)類似的夢境,于是詩人又有下篇的詠嘆。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币姼≡贫钣巫?,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體現(xiàn)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以下六句選取夢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當分手的時候,李白總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訴說:“來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迭起,我真怕會沉船呢!”看他走出門去用手搔著頭上白發(fā)的背影,分明是在為自己壯志不遂而悵恨?!案鏆w常局促,苦道來不易”寫神態(tài);“江湖多**,舟楫恐失墜”是獨白;“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通過動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從各個側面刻畫李白形象,其形可見,其聲可聞,其情可感,枯槁慘淡之狀,如在目前?!敖倍?,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雙關著李白魂魄來去的艱險和他現(xiàn)實處境的惡劣;“出門”二句則抒發(fā)了詩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夢中李白的幻影,給詩人的觸動太強太深了,每次醒來,總是愈思愈憤懣,愈想愈不平,終于發(fā)為如下的浩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高冠華蓋的權貴充斥長安,唯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獻身無路,困頓不堪,臨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連自由也失掉了,還有什么“天網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縱使身后名垂萬古,人已寂寞無知,夫復何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痹谶@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包含著詩人自己的無限心事。
《夢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別”發(fā)端,下篇以“身后”作結,形成一個首尾完整的結構;兩篇之間,又處處關聯(lián)呼應,“逐客無消息”與“游子久不至”,“明我長相憶”與“情親見君意”,“君今在羅網”與“孰云網恢恢”,“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與“江湖多**,舟楫恐失墜”等等,都是維系其間的紐帶。但兩首詩的內容和意境卻頗不相同:從寫“夢”來說,上篇初夢,下篇頻夢;上篇寫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寫清晰真切的形象。從李白來說,上篇寫對他當前處境的關注,下篇寫對他生平遭際的同情;上篇的憂懼之情專為李白而發(fā),下篇的不平之氣兼含著詩人自身的感慨??傊瑑墒子泬粼娛欠止ざ趾献?,相關而不雷同,全為至誠至真之文字。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十
暑假,于瑣事之余,閑暇之時,有心出游,不如讀書。余讀李白傳,感其宏偉,嘆其狂傲,哀其孤寂,仰其光輝,千載即逝唯李白一人。
他是唐代詩人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給后世留下了數(shù)不清的文化寶藏。他本身也為世人所探究:他的生世,他的籍貫,他的一生......都是一個令后人困惑不解的迷。雖然不能完全解開,但我們還能,在這位偉大的詩人身上發(fā)現(xiàn)珍寶。
自古以來,凡有志氣之士,有理想之士,皆有成為俠客的夢想。仗劍天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為兄弟二肋插刀??蓢@,許多人都被殘酷的現(xiàn)實困擾后擊敗。李白也是一位豪杰。他出生于中亞碎葉城五歲時牽至蜀地彰明縣青蓮鄉(xiāng)。幼時李白和小伙伴們在桃樹下舞動桃木劍廝殺,行俠仗義,除兇殺惡是李白自小以來的夢想,從少年學劍術,凌轢白猿公。珠袍曳錦帶,匕首插吳鴻。由來萬夫勇,挾此生雄風。托交從劇孟,買醉入新豐。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羞道易水寒,從令日貫虹的《結客少年場》到殺掉江二太歲的《俠客行》: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無一不體現(xiàn)了李白的俠客精神。實際上李白的一生漫游都在拜師訪道學藝練劍,而且劍術有極深的造化。所以李白最可愛的地方莫過于他的俠客性。俠客的高潔孤寂讓他寫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俠客的灑脫,讓他暢意揮毫寫下了“人在世間不順意,明月散發(fā)弄扁舟”。俠客的自信讓他寫下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千古名句,涌現(xiàn)了一個俠客的不凡灑脫之氣。
其次是李白的家庭性。如果單從家庭本生上看,李白是失敗的甚至是極不負責的人。從第一任妻子許氏開始說起。許氏可謂是名門之秀,但是李白拜師出游,游覽名勝,一去就半個月一年多,照顧孩子操持家事全歸許氏一個人操管。再加上堂兄欺人太甚,最后一病不起,撒手離世,直到臨終也沒等到丈夫的歸來。第二任魯女雖無名分,但甘愿為李白照顧孩子,可最后等來的卻是李白與宗氏結婚。好在李白的三任妻子都非常理解李白,通情達理。嗚呼!如果非要找個理由的話,或許偉大的人物總要犧牲家庭來換得成就。哀哉!
最后是李白的政治性。李白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入仕為官,清除天下的惡人惡事,掃除大唐的亂臣賊子,精忠報國。可是無奈“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辟即蟮拇筇频蹏箾]有李白的容身之所,或許是生世使然,或許是造化所為,最后幾經周折弄了個翰林待詔之職。雖受人羨慕,禮遇,但李白是思想主義者,希望把理想框架搬到現(xiàn)實中來,又怎么可能不碰壁呢?他總是認為自己是諸葛亮、管仲這類賢才,所以總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李白感到,縱使宮深似海,也容不下李白一人,于是主動請辭。
李白終究是孤寂的,只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最后在湖中撈月溺水而亡,“相期邈云漢”了。李白死后,他的詩句為世人世代傳誦,成為千古絕句。李白也被世人譽為詩仙。也許這是對李白和他的家人最大的眷慰。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十一
作者:杜甫。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解】:
1、楫:船漿、船。
【韻譯】:
悠悠云朵終日飛來飄去,遠方游子為何久久不至。
一連幾夜我頻頻夢見你,情親意切可見對我厚誼。
每次夢里你都匆匆辭去,還總說相會可真不容易。
你說江湖**多么險惡,擔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門時你總是搔著白首,好象是辜負了平生壯志。
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唯你不能顯達形容憔悴。
誰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牽連受罪。
千秋萬代定有你的聲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講解】: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浮云一天到晚地在空中悠蕩,游子李白也與我相別日久。一連三夜頻頻夢見你,足以看出你對我的情意是多么親摯深厚。見浮云而念游子,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略釋愁懷。后兩句與上篇“故人”句互相照應,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深情。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你向我辭行時,常常心情不展,苦苦地訴說前來不易。你說江湖上**險惡,唯恐船只失事沉沒。詩人選取夢中片斷,描述李白的幻影?!案鏆w”句寫神態(tài),“江湖”句是獨白,表現(xiàn)李白魂魄來去的艱險和他現(xiàn)實處境的惡劣。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你走出門去總是搔著滿頭白發(fā),好像是為自己壯志不遂而悵恨。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滿城都是,惟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李白,困頓不堪,失意憔悴?!俺鲩T”句,抒發(fā)了詩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并通過動作、外貌揭示描寫對象的心理。后兩句是為李白的遭際鳴不平?!肮谏w”,士大夫的服飾和車駕,代指高冠華蓋的權貴?!熬┤A”,京都。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誰說天網恢恢,善惡終有報應?你年高身老,卻反遭牽累。千秋萬代之后,李白的大名必將傳揚天下,可那畢竟已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独献印分^“天網恢恢,疏而不失”,意謂天理如大網,雖稀疏卻無漏失,善惡總有歸結?!笆朐啤本浞雌湟猓岳畎纂m善而得惡報?!皩⒗稀本洌畎撰@罪時,年已五十九。后兩句言外之意是說,現(xiàn)在活著的時候,有誰去顧憐李白困苦的處境呢?在深沉的嗟嘆之中,寄托著杜甫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切同情,也包含著詩人同病相憐的無限心事。所以,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說:“次章純是遷謫之慨。為我耶?為彼耶?同聲一哭!”“寂寞”,指死去,與“身后”同義。
【點評】: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币姼≡贫钣巫?,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體現(xiàn)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以下六句選取夢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當分手的時候,李白總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訴說:“來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迭起,我真怕會沉船呢!”看他走出門去用手搔著頭上白發(fā)的背影,分明是在為自己壯志不遂而悵恨?!案鏆w常局促,苦道來不易”寫神態(tài):“江湖多**,舟楫恐失墜”是獨白:“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通過動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從各個側面刻畫李白形象,其形可見,其聲可聞,其情可感,枯槁慘淡之狀,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雙關著李白魂魄來去的艱險和他現(xiàn)實處境的惡劣:“出門”二句則抒發(fā)了詩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夢中李白的幻影,給詩人的`觸動太強太深了,每次醒來,總是愈思愈憤懣,愈想愈不平,終于發(fā)為如下的浩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高冠華蓋的權貴充斥長安,唯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獻身無路,困頓不堪,臨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連自由也失掉了,還有什么“天網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縱使身后名垂萬古,人已寂寞無知,夫復何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痹谶@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包含著詩人自己的無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龍說:“次章純是遷謫之慨。為我耶?為彼耶?同聲一哭!”(《讀杜心解》)。
【評析】:
翻了翻《唐詩三百首》,撞到《夢李白·其二》。除了朋友間的真情厚意,互助扶持,更使我動容的“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名,即使是李白、杜甫又如何,還不是不乏抗拒。雖然老杜現(xiàn)在有看破的意味,而他也實在不斷的挫折后才意識到這一點,或者是無奈的承認這一點。古人讀書,本就是要科舉功名,這本無可厚非,至少他們還有明確的追求,而我現(xiàn)在,渾渾噩噩,全然已迷失方向。
有時,猛然覺得自己太天真了吧,然驕傲的自尊卻叫我對它視而不見,違心的沉淪下去。
生活本有很多樂趣,什么寂寞事,那都是身后的玩意了。趕快收拾心情,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啊!
天寶三年(744),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還。這兩首記夢詩是杜甫聽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積思成夢而作。
《夢李白》共兩首,以夢前,夢中,夢后的次序敘寫。第一首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老友吉兇生死的關切。第二首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老友悲慘遭遇的同情。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故人來入夢,明我長相憶”?!八畈ɡ碎?,無使蛟龍得”?!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边@些佳句,體現(xiàn)了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誼。
詩的語言,溫柔敦厚,句句發(fā)自肺腑,字字惻惻動人,讀來叫人心碎!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十二
杜甫。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公元744年(天寶三年),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深交。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遠在北方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還,憂思拳拳,久而成夢,因夢而得《夢立白》詩二首。
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后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故人吉兇生死的關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此后數(shù)夜,又連續(xù)出現(xiàn)類似的夢境,于是詩人又有下篇的詠嘆。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币姼≡贫钣巫樱窃娂冶扰d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體現(xiàn)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以下六句選取夢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當分手的時候,李白總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訴說:“來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風波迭起,我真怕會沉船呢!”看他走出門去用手搔著頭上白發(fā)的背影,分明是在為自己壯志不遂而悵恨?!案鏆w常局促,苦道來不易”寫神態(tài);“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是獨白;“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通過動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從各個側面刻畫李白形象,其形可見,其聲可聞,其情可感,枯槁慘淡之狀,如在目前?!敖倍?,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雙關著李白魂魄來去的艱險和他現(xiàn)實處境的惡劣;“出門”二句則抒發(fā)了詩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夢中李白的幻影,給詩人的觸動太強太深了,每次醒來,總是愈思愈憤懣,愈想愈不平,終于發(fā)為如下的浩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高冠華蓋的權貴充斥長安,唯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獻身無路,困頓不堪,臨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連自由也失掉了,還有什么“天網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縱使身后名垂萬古,人已寂寞無知,夫復何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痹谶@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包含著詩人自己的無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龍說:“次章純是遷謫之慨。為我耶?為彼耶?同聲一哭!”(《讀杜心解》)。
《夢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別”發(fā)端,下篇以“身后”作結,形成一個首尾完整的結構;兩篇之間,又處處關聯(lián)呼應,“逐客無消息”與“游子久不至”,“明我長相憶”與“情親見君意”,“君今在羅網”與“孰云網恢恢”,“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與“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等等,都是維系其間的紐帶。但兩首詩的內容和意境卻頗不相同:從寫“夢”來說,上篇初夢,下篇頻夢;上篇寫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寫清晰真切的形象。從李白來說,上篇寫對他當前處境的關注,下篇寫對他生平遭際的同情;上篇的憂懼之情專為李白而發(fā),下篇的不平之氣兼含著詩人自身的感慨??傊瑑墒子泬粼娛欠止ざ趾献?,相關而不雷同,全為至誠至真之文字。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十三
讀后感(李玉潔)。
《細節(jié)決定成敗》讀后感細節(jié)決定成敗》是一本有很強可讀性,具有重大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的充滿經營智慧與管理智慧的書。作為大學生,我們即將走進社會,走進職場。這本書會給我們許多啟發(fā),叫我們一切從細節(jié)做起,方能成就輝煌。細節(jié),就像是匯成浩瀚大海中的無數(shù)小水滴,它們以不起眼的存在成就了整體的耀眼。千百年來,有很多人“成夜細節(jié)、敗也細節(jié)”:加加林因為一個脫鞋的動作,從候補隊員成為第一個飛上太空的人;洛克菲勒因為一滴焊接劑受到老板的賞識;福特因為彎腰撿起了地上一張廢紙成為唯一入選的應聘者;一架設計精密的宇宙飛船的墜毀,往往只是因為零點幾微米的計算錯誤??????由此可見,在某種意義上,細節(jié)可以關系到全局的成敗。其實,達到一項成就,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小到一個人的生活、職場、健康、做人等方面,細節(jié)都以“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無聲的改變著局面。讀了《細節(jié)決定成敗》,我有一些拙見想與大家分享。中國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意思是做大事必須從小事開始,天下的難事必定從容易的做起這句話用到職場上是最合適不過了。當今職場之上,運籌帷“細”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與上司的溝通交流,與同事的相處合作,對下屬的分工與關懷,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等等,這些細節(jié)看似簡單,其實做好了不易,很多人都是因為忽略這些簡單的小細節(jié)而在職場上事業(yè)上摔跤的。洛克菲勒曾經說過:“重視每一件小事,有了點滴的積累,才能匯成大?!薄A_蒙?諾索夫也說道:“不會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來”。由此可見,以小可以窺大職場之事不分大小。正如海爾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張銳敏所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要想成就自己的事業(yè),善于思考是很重要的,這個細節(jié)不容忽視。查爾斯?劉易斯?蒂梵尼為何能成為“鉆石之王”,就是因為他懂得思考,面對每一次商機,他都能認真思考,完善自己,把握整體。工作中絕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zhàn)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zhí)行者;絕不缺少各類規(guī)章、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對規(guī)章制度不折不扣的執(zhí)行。企業(yè)做大做強,要靠每一位管理者,靠每一位員工的素質的提高,但關鍵是我們的心態(tài)。人的心態(tài)決定人的命運,企業(yè)管理者的心態(tài)、員工的心態(tài)也決定企業(yè)的命運。所以,在公司工作,我們要細心、認真、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要記住,你不是在給老板工作,也不是在為了完成這一天的任務而工作,你是在做一件大事,擺正好你的心態(tài),職場之中才有你的地位。職場中,細致描繪出自己的人際關系圖也是很重要的。職場中的人際關系反映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進步要求,因為工作中講究以人為本。不要小看一個個體的力量,當許多個個體匯集到一起,那就是不可估量的影響力。每一個人都希望與他人友好相處,都希望自己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因為人際關系也關系到自己在職場中的前途。與同事相處要用點點真誠讓他們喜歡你,還要信守承諾,但不要夸大,與人相處,凡事要給別人留條后路,也是給自己留后路。職場中,擁有積跬步致千里的學習心態(tài)也是至關重要的。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與信息在不斷更新,只有及時整理大腦“庫存”,淘汰陳舊過時的信息,補充新知識,你才能獲得持續(xù)的動力,不想被淘汰就要不斷學習。職場之中,細節(jié)決定成敗體現(xiàn)的很透徹,我們要記住,百分之一的疏忽,就可能導致百分之百的失敗。此書主要給我們講了在職場事業(yè)上細節(jié)決定成敗的道理,以上就是我個人的感悟,但我還想說說我在其他方面的感想:細節(jié)也體現(xiàn)于生活中。生活是一門藝術,其實現(xiàn)在的我們接觸到的生活不完整,等我們走出象牙塔步入社會,我們的生活才算真正的生活。愛情、婚姻、親情、友情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這些都需要我們細心地去呵護。人家都說,追求愛情需要膽大,的確如此,唯有大膽地追求你的摯愛,才有成功的機會??墒歉匾氖?,愛情需要心細。在日常生活中,你應該多注重生活的細節(jié),用你無微不至的愛打動她。與戀愛時相比,婚姻中的情趣、熱情、激情少了,而柴米油鹽這樣的瑣事多了。要想在煩瑣而平淡的婚姻生活中獲得幸福,白頭到老,就需要我們用心去經營,更需要我們用那些充滿愛的細節(jié)來增添婚姻的生命力??傊?,把握住愛的細節(jié),用點點滴滴的溫情堅守愛情、堅守婚姻,你便會獲得愛情的甜美與生活的幸福。親情是世界上至真至純的感情,是一個人擁有物質財富和精神動力的源泉。親人之間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甚至一個動作,都能體現(xiàn)出發(fā)自內心的關懷與愛護,濃濃的親情就是這樣藏在日常的點滴生活中,溫暖著每個人的心房。如果說親情是血濃于水的天然情感的話,那么友情就是志同道合的人生伙伴。因為有了朋友的進入,我們的生活才有了更多的支持更強的后盾和更堅定的方向,人生若能有一兩個生死與共、兩肋插刀的知己,那么也就不枉此生了。而我們的友情也需要細致的心思,我們要學會傾聽朋友的心聲,體貼入微,只有做好細節(jié),我們才能擁有長久的友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我們應當注重的,千萬別忽略了那細微之處。接下來我想說的是細節(jié)塑造個人形象,形象是你向別人介紹你自己的名片。良好的形象是你價值百萬的交際資本,而良好的形象不僅僅是儀容儀表的裝飾,還包括良好的性格、積極的心態(tài),以及優(yōu)雅的修養(yǎng),而這些都是點滴細節(jié)塑造而成的。你的言談舉止,你的頭飾著裝,都是細節(jié)問題,這些都是你個人形象好壞的關鍵。有很多人總是不重視這些細節(jié),所以他給別人的印象就不好。一個好的'個人形象能給他人形成信賴感和安全感,不管是交友還是合作,都會事半功倍,更容易成功。最好我想用《細節(jié)決定成敗》一書中的話結尾:蕓蕓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shù)人的多數(shù)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于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或缺的基礎?!墩l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在一個充滿變數(shù)的迷宮里生活著四個可愛的小精靈,他們每天都忙于追尋著自己想要的奶酪。然而當辛辛苦苦找到的奶酪得而復失的時候,有的小精靈又迅速的展開了行動,并最終找到了想要的奶酪;然而有的卻始終無法接受改變,彷徨不可終日??????這就是《誰動了我的奶酪》的故事。雖然只有幾萬個字,但斯賓塞博士就用這些簡單的字一個簡單的故事生動的給我們闡述了“變是唯一不變”的生活真諦,發(fā)人深省。在紛繁復雜的現(xiàn)實社會里,生活其實就是一座迷宮,我們都為了得到那塊屬于自己的“奶酪”而孜孜不倦地奔波著。然而,在變幻莫測的“迷宮”里,又有多少“奶酪”能一直保持原有的香味?答案是否定的。可是我們該怎么面對這一變化呢?當我們的“奶酪”沒了或是變味了,我們是隨之變化而改變,勇于嘗試;還是耽于“變化”所帶來的恐慌和決定的兩難而遲遲沒有行動;又或是在變化來臨時無所適從,一味地追問“誰動了我的奶酪”?說到這里,其實《誰動了我的奶酪》使我明白的正是古語說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這樣一個道理?,F(xiàn)在我們走進大學,人說大學是半個社會,所以大學不僅是學知識的地方,也是學做人處事的基礎。大學比我們以前中學的圈子又大了許多,變化也會很快,所以我們要學會應變,不能在變化面前不知所措。我們都想借助大學這個平臺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或許這就是我們目前想得到的“奶酪”,可是學習、人際交往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不能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應當,不能說這是我努力的就永遠是我的,不是,當情況變化時我們應當及時作出反應,想想該怎么改變怎么處理,不能恐慌與這些變化而不想面對現(xiàn)實。其實“奶酪”總會有的,我們不用天天想著為它而苦惱,只要我們努力,不害怕變化,我們就一定能得到想要的“奶酪”。生活不是通常的走廊,再完美的計劃也時常遭遇不測,“奶酪”總是被不斷拿走,所以我們要隨時做好迅速變化的準備,接受不能改變的變化,又用于去改變不能接受的變化,不斷享受新奶酪的美味。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十四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天上浮云日日飄來飄去,遠游的故人卻久去不歸。
夜晚我屢屢夢中見到你,可知你對我的深情厚意。
分別是你總是神色匆匆,總說能來相見多么不易。
江湖上航行多險風惡浪,擔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沒。
出門時搔著滿頭的白發(fā),悔恨辜負自己平生之志。
高車麗服顯貴塞滿京城,才華蓋世你卻容顏憔悴。
誰能說天理公道無欺人,遲暮之年卻無辜受牽累。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難以補償遭受的冷落悲戚。
1.浮云:喻游子飄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2.這兩句說:李白一連三夜入我夢中,足見對我情親意厚。這也是從對方設想的寫法。
3.告歸:辭別。局促:不安、不舍的樣子。
4.這兩句是述李白告歸時所說的話。
5.這兩句寫李白告歸時的神態(tài)。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時的習慣舉動。
6.冠:官帽。蓋:車上的篷蓋。冠蓋:指代達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7.孰云:誰說。網恢恢:《老子》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話。此處指法網恢恢。這句意思是:誰說天網寬疏,對你卻過于嚴酷了。
8.這兩句說:他活著的時候雖然寂寞困苦,但必將獲得千秋萬歲的聲名。
這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后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故人吉兇生死的關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十五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解]。
1、楫:船漿、船。
2、斯人:指李白。
[韻譯]。
悠悠云朵終日飛來飄去,遠方游子為何久久不至。
一連幾夜我頻頻夢見你,情親意切可見對我厚誼。
每次夢里你都匆匆辭去,還總說相會可真不容易。
你說江湖**多么險惡,擔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門時你總是搔著白首,好象是辜負了平生壯志。
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唯你不能顯達形容憔悴。
誰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牽連受罪。
千秋萬代定有你的聲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評析]。
天寶三年(744),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還。這兩首記夢詩是杜甫聽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積思成夢而作。
詩以夢前,夢中,夢后的次序敘寫。第一首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老友吉兇生死的關切。第二首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老友悲慘遭遇的同情?!肮嗜藖砣雺?,明我長相憶”。“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叭诡l夢君,情親見君意?!边@些佳句,體現(xiàn)了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誼。
詩的語言,溫柔敦厚,句句發(fā)自肺腑,字字惻惻動人,讀來叫人心碎!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十六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譯文。
天上浮云日日飄來飄去,遠游的故人卻久去不歸。
夜晚我屢屢夢中見到你,可知你對我的深情厚意。
分別是你總是神色匆匆,總說能來相見多么不易。
江湖上航行多險風惡浪,擔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沒。
出門時搔著滿頭的白發(fā),悔恨辜負自己平生之志。
高車麗服顯貴塞滿京城,才華蓋世你卻容顏憔悴。
誰能說天理公道無欺人,遲暮之年卻無辜受牽累。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難以補償遭受的冷落悲戚。
注釋。
1.浮云:喻游子飄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2.這兩句說:李白一連三夜入我夢中,足見對我情親意厚。這也是從對方設想的寫法。
3.告歸:辭別。局促:不安、不舍的樣子。
4.這兩句是述李白告歸時所說的話。
5.這兩句寫李白告歸時的神態(tài)。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時的習慣舉動。
6.冠:官帽。蓋:車上的篷蓋。冠蓋:指代達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7.孰云:誰說。網恢恢:《老子》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話。此處指法網恢恢。這句意思是:誰說天網寬疏,對你卻過于嚴酷了。
8.這兩句說:他活著的時候雖然寂寞困苦,但必將獲得千秋萬歲的聲名。
賞析。
這兩首記夢詩,分別按夢前、夢中、夢后敘寫,依清人仇兆鰲說,兩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層,所謂“一頭兩腳體”。(見《杜少陵集詳注》卷七)上篇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故人吉兇生死的關切;下篇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故人悲慘遭遇的同情。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十七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解】:
1、楫:船漿、船。
【韻譯】:
悠悠云朵終日飛來飄去,
遠方游子為何久久不至。
一連幾夜我頻頻夢見你,
情親意切可見對我厚誼。
每次夢里你都匆匆辭去,
還總說相會可真不容易。
你說江湖**多么險惡,
擔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門時你總是搔著白首,
好象是辜負了平生壯志。
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
唯你不能顯達形容憔悴。
誰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你已年高反被牽連受罪。
千秋萬代定有你的聲名,
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評析】:
天寶三年(744),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
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
放,不知赦還。這兩首記夢詩是杜甫聽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積思成夢而作。
詩以夢前,夢中,夢后的次序敘寫。第一首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老。
友吉兇生死的關切。第二首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老友悲慘遭遇的同情。
“故人來入夢,明我長相憶”?!八畈ɡ碎煟瑹o使蛟龍得”?!叭诡l夢君,情親。
見君意?!边@些佳句,體現(xiàn)了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友。
誼。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十八
靜夜,我獨倚寒窗,借一盞明燈,抿一口香茗,鋪一本書卷,靜閱這本久不鋪展的《李白傳》,回顧李白的榮耀人生。
窗外,一輪明月遙掛于墨藍夜幕之上。皎皎如水的月光下,我似跌入一個深黑的無底洞,卻在眨眼間瞥見一白衣少年。莫不是太白,又怎會如此熟悉?也罷,就這番簡短地觀其一生吧。
少年時的李太白,山一程,水一程,錦繡玲瓏……。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鄙介g清泉叮咚,碧空飛鳥掠過,一派好風景。李白仍是一襲白衣,頭上一頂竹笠,肩頭一箱書籍,跋山涉水,一路奔波,上那戴天山,尋那老道。這戴天山上犬吠不止,如若浸泡在水中一番,響徹整個山嶺。桃花浸滿露珠,靈動嬌美。林子里枝繁葉茂,不時有白鹿穿梭其間,令人流連忘返。瀑布高懸于絕壁之上,可謂是“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啊。李白來到一座小小的道觀門前,輕叩大門,無人應答,只得留下一首《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滿心失落,下了山。
中年時的李太白,夢一生,念一生,飛花落紅……。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中年的李白不知是榮是悲,他中年時詩作如山,篇篇為絕唱。只可惜,三首《清平調詞》斷送了他的榮耀仕途。仕途坎坷,他卻始終隱忍了下來。只因他不明白,一世榮華富貴,便一世提心吊膽,一世不敢放縱感情。他滿懷希望地回家,卻始終是失望至極。妻子許月病臥床榻,蒼白的面龐已無半點生機。不下十日,縱使太白再多哭喊,那榻上佳人也無法再睜眼擁他入懷。他不知流了多少淚。有一天,他止住了淚水,他的心不再疼痛,這顆心隨著許月的離去行將就木。縱使仕途多舛,但仍可以重來;即使丈夫哭喊,佳人不再重生。一首《蜀道難》,愈了他仕途之傷,卻愈不了佳人之死。她就像落花,永遠輾盡他的心。
晚年時的李太白,榮一世,悲一世,榮耀青松……。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與宗姬相別離多年,太白被無罪釋放,卻已年過花甲。太白與友人一道乘舟回鄉(xiāng),兩岸絕壁,樹枝生側,時不時有一兩聲猿嘯。快馬加鞭,太白終于回到宗姬身邊,總算過幾天清閑日子??嚅L樂短,不久之后,李白因過度勞累又年事已高,在病榻上緩緩闔上雙眸,一代詩仙就此隕落。李白辭世百余天后,唐代宗李豫的詔書傳來,請他入宮為官。只可惜了這大好人才。
周圍仍是盞明燈,眸中卻噙滿淚水。我嘆道:“人生可如此繁華,卻終歸如此廖落??v使榮耀又如何,還不是……”
時光瀲滟,歲月荏苒。漫溯歷史的川流不息,穿越千年低吟淺唱。那就在書中,在《李白傳》中,與太白一同與風云長嘯,作詩唱曲,鄙人不才,見笑。人生幾何悵苦短,孰能棄妄談笑間。
看淡人生坎坷,看破世俗紅塵,就像這大唐的榮耀,超然脫俗,做一朵榮耀青蓮。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十九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注解】:
此篇無注釋。
【韻譯】:
貴妃真是一枝帶露牡丹,艷麗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會,枉然悲傷斷腸。
請問漢宮得寵妃嬪,誰能和她相像?
可愛無比的趙飛燕,還得依仗新妝!
【評析】:
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為翰林時所作。有一次,唐明皇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觀賞牡丹,因命李白作新樂章,李白奉旨作了這三章。
第二首,寫貴妃的受寵幸。首句寫花受香露,襯托貴妃君王寵幸;二句寫楚王遇神女的虛妄,襯托貴妃之沐實惠;三、四句寫趙飛燕堪稱絕代佳人,卻靠新妝專寵,襯托貴妃的天然國色。詩人用抑揚法,抑神女與飛燕,以揚楊貴妃的`花容月貌。
夢李白其二讀后感篇二十
此詩是組詩的第二首由唐代詩人杜甫所作是一首五言雜體詩此詩寫作者夢見李白表達對李白不幸遭遇的憤慨以及對李白功名的肯定下面是此詩的原文翻譯以及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介紹:
《夢李白二首?其二》的作者是杜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8卷第10首。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