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的角落范例讀后感(熱門15篇)

字號:

    讀后感是指讀者在閱讀完畢后,對所讀書籍的主題、情節(jié)等方面進行的思考和總結(jié)。寫一篇精彩的讀后感需要我們在閱讀過程中積累信息、理解作者觀點,同時運用自己的觀點進行深入思考,接下來我將分享一些寫讀后感的技巧和方法。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紛呈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讓大家受到啟發(fā)。
    阿勒泰的角落范例讀后感篇一
    對于這本書我不知道該說些什么,給我的感覺就是優(yōu)美、清新,有回歸自然的感覺,李娟用樸實的文字將我們帶進了她的阿勒泰生活。生活給人的感覺是千頭萬緒的,而在李娟的世界里,是一種清凈、自然的生活。阿勒泰的風(fēng)景在李娟的筆下讓我向往,而我正生活在一個充滿喧囂的世界里,到處是人流與汽車的轟鳴,每天有縷不盡的煩惱,這些在李娟的生活中似乎很少見到,似乎她的生活永遠(yuǎn)那么美好。
    看完了這本書,發(fā)現(xiàn)李娟寫的最多的事就是睡覺了。庫委是個好地方,到處是一望無際的草場,加上李娟平時也不用太管小賣部的事,所以總喜歡一個人來到山野里,往草場上一躺整個人陷入大地。
    我想,那種閑適是每個生活在喧囂中的人所向往的。可是那終歸太過孤單,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我想李娟或許是已經(jīng)適應(yīng)了那種生活,如果讓我們?nèi)サ揭粋€語言不通,沒有多少朋友交流的場所,我們能過靜下來,在草地上睡上幾天嗎?她那些優(yōu)美的文字或許就是在睡覺的時候蹦出來,跳到了她的日記本上。
    哈薩克人的友善與質(zhì)樸也給了我很深的感觸,可愛迷人的江阿古麗、漂亮溫和的麥西拉、天真活潑的努爾楠。生活對于他們來說那么平靜,玩的時候,高高興興的穿上漂亮的衣服,彈起優(yōu)美的冬不拉琴音,跳起熱烈的哈族舞蹈,干活的時候,換上舊衣服就會夯起土坯或是騎上大馬牧羊。
    哈薩克人的生活很簡單,簡單給人的感覺是美與幸福,沒有那么多的煩勞,沒有那么多生活中的瑣事,不用擔(dān)心下崗,不用擔(dān)心失業(yè),不用擔(dān)心什么時候會漲工資。當(dāng)一年工作完成的時候,族里的人們可以聚起來辦一場盛大的拖依,讓歡快的舞蹈與琴音消除一年中的疲勞。
    李娟一家人的生活態(tài)度也讓我有所感,三個女人,包括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在新疆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為生活拼搏確實很不容易,但是三個人卻從沒有被任何困難打倒。雖然小賣部賺的錢并不多,但是一家人生活的卻很快樂。書中寫道當(dāng)她們一家人隨牧民轉(zhuǎn)場來到沙依橫布拉克,剛到的時候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天還下著連綿不絕的雨,帳篷剛搭起來就被掀翻,夜晚雨水會灌進被子,即使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她們一家人還是堅持下來了。我想只要一家人能夠在一起快樂的生活,那就是幸福了。
    李娟的文章我還會繼續(xù)讀,感受她平靜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阿勒泰的角落范例讀后感篇二
    去書店,看到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翻看,發(fā)覺不錯。購買一本,25元,時逢西博會期間,曰:85折,格算。
    回家后,翻看,斷斷續(xù)續(xù)的翻看。這,又是一本不用記頁碼的書,也是一本不用一氣看光的書。閑暇時打開來,讀幾節(jié)。讀著,便會將心緒平靜下來,便會想,那些遙遠(yuǎn)地方的風(fēng)景和生活里的情趣。這一切,來源于作者的文字,干凈、明亮、可愛、溫暖。與安妮的蔚然不同,但也是夠好的。
    如她是這樣描寫男人喝酒的:
    我家的柜臺下的角落里至今還堆著一些無法處理的寶貝,包括五件皮夾克、幾頂皮帽子、幾根馬鞭、一副皮手套、兩三個手電筒,還有一個摩托車頭盔、一大堆匕首、一疊身份證、一個戶口簿、數(shù)不清的手表(有一半都不能走了)。更可笑的是,還有一雙皮鞋……全是賒帳的酒鬼隨手抵在這里的,估計酒醒后就忘掉了。
    更可氣的是晚上,那些人也不知道為什么有那么大的毅力,冰天雪地里能連續(xù)敲幾個小時的門。他們越是這樣,我們越是不給開;我們越是不給開,他們越是要堅持到底,不煩不躁,一直叮叮咚咚敲到天亮,就回家睡覺去了,一覺睡到晚上,吃飽了飯,再來接著敲。
    經(jīng)常是干活干到半夜,一出門,就給門口堵著的東西絆一跤。低頭一看,又是一個醉趴下的,不知在冰天雪地里倒了多久了,于是趕緊把他拖進房子,扔到火爐邊擱著,讓他自己醒過來好回家。可氣的是,這種人醒了以后,往往第一件事就是要酒喝,根本不為自己剛剛儉回一條命來而稍有害怕。
    奇怪,為什么要喝酒呢?酒到有什么好喝,那么辣,而且還得花錢。
    一個做裁縫的家庭,常年在那片土地上流動著,做著裁縫,所以對錢自有一點單純的意識,寫來也可愛。
    來這里做衣服裙子的女人們,一個比一個可愛,可愛的簡直都不忍心收他們錢了。哪怕是五六十歲的老婦人,撒起嬌來,也跟小姑娘一樣動人。她們會像念詩一樣哀嘆自己的青春,滿臉難過,眼睛卻狡猾地笑。
    年齡小的就更難對付了,她干脆緊緊摟住我媽的脖子,拼命親她,讓她氣都透不過來,再口口聲聲地喊她“媽媽”、“親愛的媽媽”。
    到了后來,我們的價格降的和“小上海”家的一個檔次——實在是沒有辦法呀……。
    價格一降,我們的生意就更好了,也更忙了。冬天的是候,經(jīng)常是深夜過去天亮了的時候才開始休息。
    愛情會在任何地方發(fā)生,她寫妹妹的戀愛亦是可愛的。
    十七歲、十八歲,雖然只相差一年,但差別太大了。去年還是一個倔強敏感的少女,今年一下就開竅了似的。雖然這件事上我們都瞞得很緊,但她自己肯定感覺出了什么,并且還有所回應(yīng)呢!第二天,趕在盧家小伙子過來接她之前,我們看到她把各破三個洞的球鞋脫了,換成壓箱底的新皮鞋,還欲蓋彌彰地解釋:“噢,昨天汗出多了……那雙打濕了,……濕透了”
    到了第三天,又把灰蒙蒙的運動服換成了天藍色的新外套——干活去穿什么新衣服???但我閉了嘴什么也沒說。她自己都舍得我還多什么嘴。
    一拍篷土的頭發(fā)也細(xì)細(xì)地洗凈了,從此做飯和倒煤灰時,頭上會小心地包著頭巾,下地干活也不忘包著。
    不寫了。
    附言:
    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里面看到她的博客地址,這段時間沒事就會過去看一看,讀讀哪些北疆的生活,感覺那蒼茫的群山、荒涼的戈壁、寒冷而寂靜的零落人家。
    有篇文章寫的,在阿爾泰山和天山山脈附近的阿勒泰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恐龍化石,還有長頸鹿,甚至還有貝殼。真是滄海桑田??!從地圖上看幾乎就是亞歐版塊的最中央位置的地方,居然當(dāng)年也是一片汪洋,那是不是更或者,在現(xiàn)在大洋深處,當(dāng)年曾經(jīng)確實一片陸地,還能找到當(dāng)年的城郭和村落。
    億萬年過去后,世界在顛倒性的變遷著,我們也只是匆匆的過客,幾十年或許只是白馬過隙,轉(zhuǎn)眼都會四散云銷,或許誰都不再會記得。只有我們自己,記得身邊經(jīng)過的、愛過的人,也算我們曾經(jīng)來過。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阿勒泰的角落范例讀后感篇三
    實際上,我讀了《阿勒泰的角落》的第一篇文章就已經(jīng)決定選這本書,但我其實說不上她到底有哪些好。她無非是用第一人稱講述自己的故事,平淡無奇的生活,平實的語言,沒有獵奇,沒有懸念。
    因為所涉及的題材大多是作者定居新疆阿勒泰時的生活,身處都市的人們?nèi)菀讖闹袑さ镁眠`的純真、樸素與平靜。這也許是有的人喜歡李娟的理由,但不是我的,我并不覺得遙遠(yuǎn)的村落,沒有工業(yè)污染的無人區(qū)就比喧鬧的都市純凈,污濁的心靈,就算到無塵實驗室也不會獲得凈化。
    李娟文字里的純凈、純真與對生活的熱愛,是她創(chuàng)作那些文字時內(nèi)心的狀態(tài),而非刻意為之,但作家的文字不代表作者本人,就如安嘉和不代表馮遠(yuǎn)征一樣?!栋⒗仗┑慕锹洹肥且槐径f字的散文集,阿勒泰是多么貧窮,阿勒泰的生活又是多么的不便,這是文字里告訴我的(也就是說作者不是對這一切的艱苦渾然不覺)。而作者的文字又是那樣的輕松與樂觀,而且顯然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樂觀,這讓我覺得矛盾。
    這樣的文字必定會耗費作者很多的能量,讀起來讓我如坐針氈,因為我的輕松是建立在作者的痛苦之上。
    當(dāng)然,我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只是隱約感覺不自然,直到我讀了她的另一本散文集《走夜路請放聲歌唱》。李娟在再版序里說:
    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的讀者都認(rèn)為我的兩本「阿勒泰」系列閱讀起來很輕松,而這本書則非常沉重??蓪嶋H創(chuàng)作時,阿勒泰那些文字,我寫得非常艱難,寫這本書時則輕松許多。
    《走夜路請放聲歌唱》是李娟與《阿勒泰的角落》創(chuàng)作時間相近的博客合集,這本書情感致密,毫不節(jié)制,看得我喘不過氣來—她將阿勒泰系列背后的沉重寫在了其他地方。原來那不自然的感覺,并不僅僅是因為我內(nèi)心扭曲,不愿相信存在那樣純粹的樂觀。
    阿勒泰的角落范例讀后感篇四
    有幸拜讀了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作者以輕松自在樸素的文字描寫了冰天雪地、戈壁灘沙漠、移動的羊群牧民和隨地扎下的氈房子……,這些在我有生以來都是沒有見過的。那些山峰、那些河流、那些森林、那些牛羊駱駝、那些人、那些事,在作者的筆下靈活生動,仿佛置身其中。
    文中作者一家在語音不精通,環(huán)境不了解的情況下,居然敢給人賒賬。幸好牧民都老實巴交的,又有信仰,所以在喀吾圖,一個淺淺寫在薄紙上的名字就能緊緊縛住一個人。你信任我,我也要對得起這種信任,大概也就這種意思了。
    想到了前年3月份,在跟人做生意,對這家公司資質(zhì)了解的很清楚,對這個人也算是相處甚久。基于對朋友信任,沒有任何押金的情況出售了一臺機臺,當(dāng)時說好是一個月后債款付清。
    可萬萬沒有想到的,你的信任在別人眼里是一分也不值。在一個月后遲遲不到款。于是斷斷續(xù)續(xù)的催款,催款是很頭疼的事情。開始這個人于各種困難跟你說暫時資金不到位,說得真是聲情并茂,痛哭流淚的樣子,心一軟算了,再給他一點時間吧。時間久了,這家老板繼續(xù)于各種理由搪塞。于是一臺一兩萬的機臺款就一拖再拖。
    都說欠錢的是大爺,這話一點兒也不差。畢竟都是辛苦錢,供應(yīng)商的款是現(xiàn)結(jié)的,而賣出去的機臺卻分毫無收,那叫一個心急,急的時候真的是罵這人不守信的王八蛋。于是我?guī)е鴥蓺q多的兒子,拿著催款單,手機開著錄音,到他公司要錢。繼續(xù)說沒錢,再問具體什么時候付,承諾說年底前付5000千。我也不再信他的話,強烈要求他在催款單上簽名,催款單上有備注,如有如期付款,以千分之五的日息付違約金。
    在這種情況下,在年底前收了5千元過年,可是等到年后來,竟然的人去樓空,什么也沒有了。于是只有走法律途徑,各種證據(jù),在歷經(jīng)八個月后終于結(jié)案。雖然勝訴,但對于一個失信的人來說,勝訴也一個說法而已,貨款照樣沒有。
    所以當(dāng)看到流動的牧民中,很多人都是記不住,僅僅是一個簽名就是縛束,在羊群南下,膘肥體壯時,路過喀吾圖一帶時,還債的人千打聽萬打聽,打上門來結(jié)清倒債。親眼看著記賬的本子上用筆劃去自己的名字,才放心離去,一身輕松,這讓我特別的感動。雖不滴水之恩涌泉相報,但你給我的信任,我定不辜負(fù),這是一種最起碼的為人尊嚴(yán)。
    阿勒泰的角落范例讀后感篇五
    我通常,看到一本好書,就像餓漢遇到了美食,拿起便要大塊朵頤一翻才過癮,甚至是樂于犧牲睡眠時間的。但這次卻不同,看著《阿勒泰的角落》,竟不想一氣看完,確切點應(yīng)該是舍不得一下子就把它看完,覺得看了一點便少一點了??磿苌贂羞@種感覺的。作為書的上賓,請上床頭,每天睡前細(xì)細(xì)地品味其中的章節(jié),如此下來,也看了兩個多月??赐旰?,想回憶一下書中的細(xì)節(jié),竟是感覺一片混沌,努力去想,也只能憶起其中的一切影像。才發(fā)現(xiàn),這真是一本無用之用的書。
    看完了正本書后,翻到最前邊看作者李娟的自序,她說寫這書只為了在努力地耐心地體會著種種美感的過去的自己,在一點一滴地逐漸成長中記錄著一種真實的平衡感,尋找著一種踏實。我想,這也正是我看這本書所能體會到讀者最純真的用意,至于書中寫了什么,李娟她的經(jīng)歷,隨著一個個故事讀完了,自己也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里面的故事就淡忘了,但那種真實的平衡感,卻占據(jù)著心中的感覺,同時也喚醒了自身對這種感覺的更為強烈的渴望。
    在更前的一段時間,也是在睡前看的書,看過梭羅的《瓦爾登湖》,作者在他的書中也描繪了他的平淡生活,他是刻意地把自己獨居在一個小島上,獨自建房子,在島上獨自生活了兩年時間,他用兩年來感受一種孤獨平淡的生活,同時也用嚴(yán)謹(jǐn)?shù)奈淖峙c文明社會作了對比。
    這本書,對于哲理性來說,有很好的閱讀性,但作為單純的人生感悟,作者的舉動,總是過于刻意了。相比較而言,李娟的生活,她也隨著她的裁縫店,商店,也隨著阿勒泰深山牧民的遷徙而不斷搬遷,在當(dāng)?shù)?,人口是稀少的,物質(zhì)也缺乏,但在這種貧乏的生活狀態(tài)中,她不刻意地,甚至是懷著對俗世生活的無限興趣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去,在其中,能清晰地發(fā)掘生活的樂趣,也體會著生活的煩惱,也絮叨了當(dāng)?shù)啬撩竦穆收妗?BR>    看完書后,很多描寫的細(xì)節(jié)雖是不記得了,但一些影像,如李娟洗衣服的樂趣,只感覺當(dāng)時的涼水與陽光都是她獨有的;還有她眼睛對雪地的反應(yīng),這感覺即使是沒見過雪的人也能深深體會到一樣;還有晚上睡覺野貓的騷擾,抗?fàn)?,與妥協(xié);以及牧民還錢的舉動,都純樸得讓人感動。這種純?nèi)坏男膽B(tài),或是梭羅所缺少的吧。故此,《瓦爾登湖》給人的是一種哲思,《阿勒泰的角落》反是能以更為簡單的文字就能觸碰到人的心靈深處。
    當(dāng)然,這在也無意于貶低梭羅,之所以有以上的感覺,我想東方的文章不像西方那樣追求一種邏輯的嚴(yán)謹(jǐn),東方文章的審美追求的是一種意境,一種意淡而高遠(yuǎn)的文風(fēng)。這種把意境融進了文章里面,也是東方所擅長的詩意的文風(fēng)。試想《詩經(jīng)》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依人,在水一方就含有了蘆葦、霜、河流,人以及氣候等所組成的景象,也像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等都能用平淡的文字勾起所閱讀者的無限聯(lián)想。再更深一點的,有意境的同時,也最求著一種淡。在描寫阿勒泰生活的平淡文字中,也在作者的那種平淡生活中,正是一種用心地體會,從而文字勾勒出了豐富的景像,生活也是充滿了詩意。原來,詩意的生活來源于一種對踏實生活的感悟。這也正應(yīng)合了印度哲學(xué)家奧修所倡導(dǎo)的:真正的心靈到處,荒原即花園。
    心靈真正到達生活處處,可通過有為達成無為。這是《阿勒泰的角落》帶給我無用之用的感觸。
    阿勒泰的角落范例讀后感篇六
    “我步入?yún)擦?,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后從中學(xué)習(xí),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jié)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從來沒有活過?!备咧袝r看的電影《死亡詩社》里那個教英國文學(xué)的老師念出來的句子,來自《瓦爾登湖》。年少的心多么容易被感動,覺得將來就是要這樣與一切美好的東西為伍,不辜負(fù)每一天。青春的美好在于它美麗的夢幻,現(xiàn)在我只感動于這句話的詩意,但是真的覺得難以做到。
    在紛亂的日子里又要想起阿勒泰的李娟,摘抄在我的本子上的一段話“整個村子安安靜靜,被風(fēng)雪重重封堵。挖掘機剛把公路挖開,沒幾天又給堵死了。沒有新鮮食物,沒有訪客,沒有外界的絲毫音訊??磿?、織毛衣、染衣服、鏟雪、做飯、喂雞喂鴨喂兔子喂貓喂狗、生爐子、砸煤、睡覺,寫字,一共十項內(nèi)容,填充了那個冬天的全部生活。五個月啊····”是不是很寂寞?但是也很奢侈吧。
    還有她寫的蓋在牧場上的漏雨的簡陋的家,支在沼澤里的帳篷,石頭壘起的爐灶。你怎么看待這種生活呢。人可以需要的極其簡單,在廣袤的土地上的一個地窩子,遮蓋一點陽光和風(fēng)雨就足夠。食物也可以很簡單,回歸最原始的本質(zhì)。森林、草原,無所事事回歸本質(zhì)的生活是不是讓每一個困在都市的人羨慕呢。
    可是李娟也想逃離啊,“那陣子我瘋了一樣地想走,想離開,水缸一見底就滿心的絕望。我想我可能會在喀吾圖挑一輩子水,每當(dāng)我踉踉蹌蹌地走在路上,水波一蕩一蕩地灑出去,便想到還有什么同時也在白白的流逝,很快滲進大地,覆水難收···”
    什么是白白的流逝,什么是空勞無獲,現(xiàn)代人的時間都是一格一格的,分秒必爭。
    最近和一個同學(xué)聊了很多,他說覺得自己的同學(xué)回到老家四川綿陽過的生活并不比他那種表面高薪實際每天熬夜的生活差,所以他也準(zhǔn)備回來,他說快樂是最重要的。
    我想到自己,從前那么堅定的不愿意去往城市,可是,在故鄉(xiāng)卻也無法安定下來。不只是我,我知道在家鄉(xiāng)工作的很多孩子也會有出逃的沖動。生活在別處。寂寞是相同的。如果是單純的寂寞那也還是美的??墒巧顓s是一地雞毛,總是紛雜喧囂。
    什么樣的才叫作幸福。有幾個孩子說,你寫的東西有種清淡的感覺。什么是清淡,不憧憬奢侈的物質(zhì)生活,不憧憬高的社會地位,不憧憬得到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只是時刻關(guān)注著內(nèi)心的感覺,關(guān)注著生活本身的美感??墒悄谴蟾乓彩橇硪环N逃避,逃避一個成年人該面對的壓力,逃避未來??墒撬傄絹淼?。
    古典詩詞真是美,那種情緒是現(xiàn)代人無法擁有的。像王維“少負(fù)盛名,壯登廊廟,晚年又得宋之問的藍田別墅,悠游林下”,才可以做到那種徹底的“靜”吧,“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边@閑適的士大夫生活誰不羨慕,但是沒有整個社會制度的支撐,誰能做到呢。
    本子上無緣無故抄了一句“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大概是被那第一句所感動了,現(xiàn)代人即使不為工作也為各種消遣晚睡熬夜,又怎會在夢里夢見落花。
    今天,有個女孩告訴我:“你可以既保持以前的知足常樂,瀟灑的好心態(tài);另一方面分出點精力打理物質(zhì)雜事,其實可以不沖突的。”我覺得說得太好。如果我非要從某種狀態(tài)突然變成另一種狀態(tài),可能自己首先做不到,而且也失去了自己的節(jié)奏。
    還有我的同學(xué),一方面告訴我提前謀劃,一邊也說快樂最重要??赡苓@就是要找到一種平衡吧。工作與愛好的平衡,物質(zhì)與精神的平衡,理想與現(xiàn)實的平衡。
    是啊,快樂永遠(yuǎn)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想要回家去過兩天暑假,去找我的好友,去和父母好好吃飯聊天,去看爺爺奶奶,去開開玩笑,去繼續(xù)讀我的書。我抓緊時間做的一切至少該是我所需要的,我認(rèn)為有價值的。
    文字控抄下來的話,來自《九篇雪》---。
    “久了,久了,很多事情都過去了。是意義則消失了,是愿望則泯滅了。我掩身草野。風(fēng)吹過,我的每一次乍現(xiàn)都是一次疼痛···”
    阿勒泰的角落范例讀后感篇七
    《阿勒泰的角落》是由作者李娟在1998-2003年之間陸續(xù)完成并在《文匯報》、《南方周末》等發(fā)表的多篇關(guān)于新疆的短篇散文集結(jié)而成,被譽為現(xiàn)代版的《呼蘭河傳》?;ǖ匚膶W(xué)榜頒獎詞中這樣評價李娟的文字“透過私人的感觸呈現(xiàn)了新疆的歷史脈動,在那自然素凈的文字背后,是新疆廣袤土地上世世代代不息的精魂。在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寂寥,時間很綿長,而人變得很小很小?!薄拔膶W(xué)就這樣一百年一百年地,與真實背道而馳。只有像李娟這樣的女孩,懷著對生存本能的感激與新奇,她筆下的貧窮、死亡、疾病、災(zāi)難,呈現(xiàn)出一種文字的高貴?!北蛔u為“20世紀(jì)中國最后一位散文家”和“鄉(xiāng)村哲學(xué)家”的劉亮程在給李娟的推薦語中這樣寫道。
    在《阿勒泰的角落》一書中,作者以天然而純真的筆調(diào)描述了阿勒泰地區(qū)哈薩克族日常生活點滴趣事,風(fēng)里來雨里去的邊疆牧人、隨家庭不斷遷徙的動蕩、離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風(fēng)沙肆虐的荒漠里喂養(yǎng)的金魚……本應(yīng)厚重、貧瘠、蒼涼的生活,在李娟獨樹一幟、靈光閃閃的筆觸下,卻煥發(fā)出別樣的溫暖、豐盈與喜悅。
    大雁南飛時的情景她看得動彈不得,仰著脖子想要流淚:“一行大雁從北向南整齊地橫過天空,是這大風(fēng)中唯一無動于衷的事物??粗鼈?nèi)绱思澎o地飛翔,像是通過天空的屏幕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的情景?!?BR>    五月初面朝黃土背朝天忙著點花蕓豆時,干燥的大地、堅硬的種子、簡單的勞作,讓她不禁感慨:“勞動的力量真是巨大啊,還有大地的力量,種子的力量。種子像是這個世上所能有的一切奇跡中最最不可思議的。想想看:它居然能在最最粗礫的大地上萌生出最嬌嫩的芽,居然能由一粒變成很多很多?!?BR>    “當(dāng)?shù)氐暮⒆觽冃〉臅r候都很白,很精致,目光和小嗓門水汪汪的,頭發(fā)細(xì)柔明亮??墒巧晕㈤L大一些后,就很快粗糙了,輪廓模糊,眉眼黯淡?!蓖高^喀吾圖當(dāng)?shù)匦『⑷菝采系木薮笞兓凵涑霎?dāng)?shù)厣畹钠D辛,正如她所說“惡劣的氣候和沉重的生活過濾了柔軟的,留下了堅硬的?!?BR>    “在紅土地,生活已經(jīng)堅固了許多。但壞天氣仍然動搖著我們的心。春天里,風(fēng)沙中的紅土地,從天到地全是極不耐煩的咆哮,遠(yuǎn)處田野邊的樹木被劇烈地來回撼動。風(fēng)一陣,雨一陣,冰雹一陣。天空昏暗,雖然是正午時分,但房間里暗得不得不點起了蠟燭。我們早早地做飯、吃飯,然后上床躺著。由我們的房屋替我們承受整個世界。”
    “當(dāng)兔子滿院子跑著撒歡,兩只前爪抱著我外婆的鞋子像小狗一樣又啃又拽——它好像什么都不記得了!它總是比我們更輕易地拋棄掉不好的記憶,所以總是比我們更多地感受著生命的喜悅?!?BR>    “我們還種了好幾盆花。我媽只喜歡好養(yǎng)活的,一年四季花開不斷的,而且花還要開得又多又熱鬧的那些,比如酢漿草。分明就是草嘛,怎么養(yǎng)都養(yǎng)不死,亂蓬蓬一盆子?;ㄋ樗樾⌒。吵臭[鬧擠了一窗臺?!?BR>    “魚缸里水面平靜,這水面如同皮膚一樣敏銳地感知著疼痛,并且不可觸動。魚在透明中靜止,是透明中靜止的一團色彩,似乎快要滲開了去,卻一直沒有。魚又緩緩游動,透明中全是寂靜的歌聲……金魚清潔純粹的、燦爛鮮艷的身子,在那束光線中平穩(wěn)地來去,如同這混沌世界中一顆靜穆明澈的寶石。面對那樣的寶石,即使是一顆已經(jīng)開始老去的、粗糙的心,也能看出奇跡來。”
    ……。
    若無意指認(rèn)那在傷感中徘徊、欲望中沉浮的生命就是我們本來的生命,那么,總還有別樣干凈明亮的生命,等著人去認(rèn)領(lǐng)。作者將平淡生活中的美好述之筆端,貧瘠的土地里也藏著生命的希望,瑣碎的生活因為人性的美好、善良以及生命的韌性而變得極富張力、妙不可言。她刻畫的不是一組有關(guān)新疆的異域風(fēng)情,她刻畫的是我們內(nèi)心的牧歌:白雪和陽光,青草和白樺林,優(yōu)美而明亮。
    大自然真是神奇,看完這本書,真的很想去阿勒泰走走呀~。
    阿勒泰的角落范例讀后感篇八
    當(dāng)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阿勒泰的角落》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通常,看到一本好書,就像餓漢遇到了美食,拿起便要大塊朵頤一翻才過癮,甚至是樂于犧牲睡眠時間的。但這次卻不同,看著《阿勒泰的角落》,竟不想一氣看完,確切點應(yīng)該是舍不得一下子就把它看完,覺得看了一點便少一點了。看書很少會有這種感覺的。作為書的上賓,請上床頭,每天睡前細(xì)細(xì)地品味其中的章節(jié),如此下來,也看了兩個多月??赐旰?,想回憶一下書中的細(xì)節(jié),竟是感覺一片混沌,努力去想,也只能憶起其中的一切影像。才發(fā)現(xiàn),這真是一本無用之用的書。
    看完了正本書后,翻到最前邊看作者李娟的自序,她說寫這書只為了在努力地耐心地體會著種種美感的過去的自己,在一點一滴地逐漸成長中記錄著一種真實的平衡感,尋找著一種踏實。我想,這也正是我看這本書所能體會到讀者最純真的用意,至于書中寫了什么,李娟她的經(jīng)歷,隨著一個個故事讀完了,自己也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里面的故事就淡忘了,但那種真實的平衡感,卻占據(jù)著心中的感覺,同時也喚醒了自身對這種感覺的更為強烈的渴望。
    在更前的一段時間,也是在睡前看的書,看過梭羅的《瓦爾登湖》,作者在他的書中也描繪了他的平淡生活,他是刻意地把自己獨居在一個小島上,獨自建房子,在島上獨自生活了兩年時間,他用兩年來感受一種孤獨平淡的生活,同時也用嚴(yán)謹(jǐn)?shù)奈淖峙c文明社會作了對比。這本書,對于哲理性來說,有很好的閱讀性,但作為單純的人生感悟,作者的舉動,總是過于刻意了。相比較而言,李娟的生活,她也隨著她的裁縫店,商店,也隨著阿勒泰深山牧民的遷徙而不斷搬遷,在當(dāng)?shù)?,人口是稀少的,物質(zhì)也缺乏,但在這種貧乏的生活狀態(tài)中,她不刻意地,甚至是懷著對俗世生活的無限興趣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去,在其中,能清晰地發(fā)掘生活的樂趣,也體會著生活的煩惱,也絮叨了當(dāng)?shù)啬撩竦穆收妗?赐陼?,很多描寫的?xì)節(jié)雖是不記得了,但一些影像,如李娟洗衣服的樂趣,只感覺當(dāng)時的涼水與陽光都是她獨有的;還有她眼睛對雪地的反應(yīng),這感覺即使是沒見過雪的人也能深深體會到一樣;還有晚上睡覺野貓的騷擾,抗?fàn)?,與妥協(xié);以及牧民還錢的舉動,都純樸得讓人感動。這種純?nèi)坏男膽B(tài),或是梭羅所缺少的吧。故此,《瓦爾登湖》給人的是一種哲思,《阿勒泰的角落》反是能以更為簡單的文字就能觸碰到人的心靈深處。
    當(dāng)然,這在也無意于貶低梭羅,之所以有以上的感覺,我想東方的`文章不像西方那樣追求一種邏輯的嚴(yán)謹(jǐn),東方文章的審美追求的是一種意境,一種意淡而高遠(yuǎn)的文風(fēng)。這種把意境融進了文章里面,也是東方所擅長的詩意的文風(fēng)。試想《詩經(jīng)》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依人,在水一方”就含有了蘆葦、霜、河流,人以及氣候等所組成的景象,也像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等都能用平淡的文字勾起所閱讀者的無限聯(lián)想。再更深一點的,有意境的同時,也最求著一種淡。在描寫阿勒泰生活的平淡文字中,也在作者的那種平淡生活中,正是一種用心地體會,從而文字勾勒出了豐富的景像,生活也是充滿了詩意。原來,詩意的生活來源于一種對踏實生活的感悟。這也正應(yīng)合了印度哲學(xué)家奧修所倡導(dǎo)的:真正的心靈到處,荒原即花園。
    心靈真正到達生活處處,可通過有為達成無為。這是《阿勒泰的角落》帶給我無用之用的感觸。
    阿勒泰的角落范例讀后感篇九
    這幾天在讀李娟的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不得不承認(rèn),寫作這東西,確有天賦的存在。而天賦這東西,又未必人人都樂于或善于應(yīng)用有些人鐘情寫作,卻未必懂得去體悟和探索人生的壯美,寫出來的文字不免陷于空洞蒼白;有些人有著深刻的人生體驗,卻不屑或不擅長以文字去表達他們的所感所想。
    就象大地上會長出麥子,長出苞谷和其他靈秀的植物,李娟的文字也象從她身上長出來的那么天然、那么純粹,看不到修飾的痕跡。這種文字是教不出,學(xué)不來的。讀著這本書,你會感嘆,作者是有著一顆多么貼近大地的心靈?。∽冯S著她的眼光,你會發(fā)現(xiàn)深藏在這片大地肌膚里的種種有趣的秘密。
    讀著那樣的文字,你甚至?xí)X得,任何試圖評價她文章的文字,都顯得有點蹩腳和尷尬。
    阿勒泰的角落范例讀后感篇十
    讀完《阿勒泰的角落》,滿滿的都是感動,像吃了一顆甜而不膩的糖,腦海里浮現(xiàn)出一幕幕小時候的情景。也忽然覺得我把那個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叫做“故鄉(xiāng)”多少有些生疏了,叫“老家”才更親切。
    老家不大,站在不高的小山坡上就能看到全村。村里連個像李娟家那樣的雜貨鋪都沒有,買東西要到好遠(yuǎn)的地方去。村路不好走,賣東西的車也是百年來一回,來一回就在村里激起不小的動靜,像是發(fā)生了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男女老少,不管買不買東西,都出來湊個熱鬧,看看車上會藏著些什么稀世珍寶。其實,車上也無非是幾樣水果蔬菜,或是洗衣粉之類的日用百貨。在賣東西的車邊,老太太們拄著拐杖站在一起聊天,中年婦女們坐在大石塊上談天說地,小孩子們則蹲到地上玩沙子,堆砌著他們心中的城堡。
    每年的臘月是村里的殺豬月,這個月就算不做飯也不會餓著。今天你家殺豬,明天他家殺豬。村里有個風(fēng)俗,無論誰家殺豬,都會叫全村的人去嘗嘗鮮,殺豬的那家人會在提前一天晚上就找好幫手,誰是第一把刀,誰是灌血腸的,誰是抓豬的,分紅明確。第二天一大早,被找到幫忙的人就自動來到了這戶人家,天氣冷,呼出的氣都是白霧,大伙進屋抽根煙喝杯水,暖和暖和說會兒話,等人都差不多到齊了,就準(zhǔn)備動手。有時趕上雪天,干活的人的眉毛上,睫毛上都是亮晶晶的雪花,進進出出會踩到屋里一地的雪,化了以后就被踩成一個個大腳印,稍不留神還會被冰滑倒,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一般都忙得顧不上管孩子。我還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被滿屋的豬肉被嚇哭了。
    殺完豬,男人們?nèi)ノ堇镎勌煺f地,女人們在廚房幫忙做飯,煮殺豬菜。殺豬菜,其實就是把干白菜和鞋廠豬肉一塊煮了,味道卻出奇得好。飯好了就去鄰居家借桌子借凳子借碗借盤子借筷子。小孩子這時候會被派去請村里的人來吃飯,有推脫不來的,爸爸媽媽還要去請第二遍第三遍,那是真心實意的請,而不是假裝客套。村里有的老人牙都掉光了,也要請來,實在不來的,飯后也會送點豬血腸和殺豬菜過來。
    有時村里同一天有好幾家殺豬,這個時候被請吃飯的人家就會很為難,去這家那家會很遺憾,于是乎一家三口就分三家去吃飯。有的人有時候從這家吃完出來,經(jīng)過另一家門口也會被叫進屋喝幾杯。有時喝完了,還會一起打打麻將。天晚了就乘著月色回家,我始終都覺得老家的月亮確實比別處的亮,老家的星星也比別處更密更閃,別處的星星總是稀稀疏疏像是禿了的頭頂。村里總是靜得讓人心安,盡管沒有一盞路燈,卻比走在亮處更讓人覺得安全。
    串門是村里人的一個習(xí)慣,閑暇時,人們愛去鄰居家坐坐。來串門的大多也算不上客,自然也沒有那么多招待客人的禮節(jié),倒杯水,拿點瓜子,嗑著瓜子也能聊一個晚上,他們的話題無非就是上上下下幾個村子里的新鮮事:誰家的`女兒又生了個大胖小子,前院的三嬸的遠(yuǎn)房侄女家又添了一對小羊羔,后院的大娘明天就去城里接送小孫女上下學(xué)了。
    記憶里的村子沒怎么變過,除了新修的水泥路和大橋,以前的小土路一下雨全是坑,混合著路邊的糞堆匯成一灘散發(fā)著特殊氣味的水坑,在被小雞小鴨踩上幾腳斑斑點點,確實不咋討人喜歡。村頭的橋連接起小村與外面的世界,沒有這座橋,修這座寬敞的水泥橋之前,留在我記憶里的是座大鐵橋,聽媽媽說以前還有木頭橋搭在岸兩邊顫顫的窄窄的一條,人踩上去搖搖晃晃。到了春天,天氣回暖,小孩子們就時常去捉那些藏在石縫里的小魚,褲子弄濕了,就爬到河邊的大石頭上曬會太陽,把褲子曬干了,再下水去玩兒。膽大的男孩子還會下水游泳,我是不敢去的。
    村子里很少有什么新鮮人物來,村里的人也很少有出去的,他們帶了一瓶水和干活的工具出去勞動,晚上回家喂雞喂豬,料理家庭中大大小小的事務(wù),他們也會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吵過架后依然會互相串門,農(nóng)忙時互相幫著干活,家里種的什么菜也會送一點給對方,他們很簡單很開心很淳樸,那是我的老家,那些人是我的家人。
    阿勒泰的角落范例讀后感篇十一
    我們了解到的邊疆:貧窮原始,經(jīng)濟落后,教育不普及……但李娟筆下的阿勒泰更像是一個人間仙境,一個世外桃源,人們生活在一片樂土上,放牧耕種,遙遠(yuǎn)的布匹,透在窗板間的“我”,看到近在身邊的明月以及夢里的貓。
    似乎是因為我也正生活在落后小城的一角,于是感觸更多,更難以忘懷。臨近高三,就愈發(fā)向往大城市,向往城市的夢幻喧囂與自由,卻忽略掉了身邊的美:潔凈的藍天白云,到溫泉小鎮(zhèn)20公里的路程,到原始森林小溪山谷只需不到三小時的車程,生活美好,沒有波瀾,沒有緊迫,飯后散步的路上也時刻遇到熟人。
    阿依鄧、庫蘭……小孩子們也沒有壓力,生活在自然之中,快樂悠閑。農(nóng)活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事情,無謂做與不做,作者也在這小地方里獲得人生的安寧與快樂。
    人生的意義不正在于這簡單的平凡之中嗎?不被一個忙字所支配,而是享受周圍的一切。
    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只雪兔,離春天只有20公分,頗像那個晚課,我們一起看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安迪夜夜挖通道直至通向自由。也許一只失敗的雪兔才更符合著生活的本質(zhì),成功是藝術(shù),而失敗才是常事,但沒關(guān)系,雪兔的失敗為他收獲了一家人的愛。
    每個人都很平凡,但每個人都很幸福。
    阿勒泰的角落范例讀后感篇十二
    新疆在我的旅行計劃中一直排在第一位,但由于種種原因,每次旅行都不得不放棄這個地方?;蛟S是因為得不到,心中對新疆的向往不斷加深:遼闊的大草原,美麗的天山,瓜果飄香的吐魯番,能歌善舞的新疆人……總之,是一種遙不可及的美麗。但看了李娟的《阿勒泰的一角》、《冬日的牧場》等系列書籍后,新疆的.形象一點點在我腦海中浮現(xiàn)。感覺自己正走在涼爽的河邊,或站在塵土飛揚的小路上,或漫步在茂密的叢林中。有時會感嘆生活的沉重,有時會被人們的樂觀精神所鼓舞。
    在《阿勒泰的角落》一書中,作者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少女。她跟隨母親進入阿爾泰深山牧場,經(jīng)營雜貨店和裁縫店,與以水草為生的哈薩克牧民生活在一起。他們跟隨牧民進山換田,在草原、戈壁、廢棄的礦山聚居地艱難經(jīng)營著自己的事業(yè)和生活。在那里,大自然賦予人類的是繁重的勞動、稀缺的物質(zhì)和惡劣的環(huán)境。人類不是自然的主人,而只是自然的一小部分。他們孤獨而謙虛,寬容,剛毅,樂觀。一切的悲歡離合,都被視為理所當(dāng)然,成為一切生命生起滅亡過程中的常態(tài),坦然接受,無怨無悔。
    作者的母親是一個可以創(chuàng)造一切的“巨人”。她用自己的雙手,在廢墟中建造了家園,并不斷地翻新修繕。哪怕只是一個臨時住處,她也要抱著一輩子都住的態(tài)度去“折騰”。她靠著胸口零下20度到30度的體溫,把在阿勒泰從未見過的廢金魚帶到了戈壁灘,只因為“金魚在水里游來游去,像一種山上不存在的花”這個世界?!彼呐蛟S并沒有給一家人的物質(zhì)生活帶來多少改善,但正是她飽滿的熱情支撐著韓家在遠(yuǎn)方的阿勒泰扎根。
    阿勒泰的角落范例讀后感篇十三
    《阿勒泰的角落》這本書,我看到一半的時候,萌生了寫《格竹》的沖動。我把我的第一篇公眾號文章《格竹》拿給小魚看,他看完之后說:“絕!原來文章還可以這樣寫?。 毙◆~的評價里有10歲的孩子對媽媽的愛與鼓勵,但我想說的是《阿勒泰的角落》這本書的魅力,以及它對我的影響。
    它是那樣純凈與美好,而且是那樣寬廣的純凈,那樣高遠(yuǎn)的美好。
    我第一次感受到人的內(nèi)心世界可以如此純凈而豐富,如此細(xì)膩而美好,它就像是枯燥、苦悶的生活縫隙里生出的美麗的花,它又像是茍且的眼前孿生出來的遠(yuǎn)方的詩,我無比欣喜于見著生活與詩完美的融合為一體了。那一片沒有喧囂,不受污染的廣袤無垠的空曠的綠草地,仿佛就是我們純凈的心靈綠洲。
    特意去搜了新疆地圖中阿勒泰這個地方,它實在是離我太遠(yuǎn)太遠(yuǎn),太偏太偏。它偏遠(yuǎn)到光看地圖我都能想象到它的貧瘠與寂寥,如果不是這本書我這輩子可能都不會知道這個地方。
    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貧瘠與寂寥的荒野上的作者李娟卻讓我看到了生命最本真、最美好的姿態(tài)。書中的文字,是作者李娟在河邊洗衣服時,在爐灶邊做飯時,在店里縫衣服、熨褲子時,在討價還價做生意時,在買東西的路上,在不停地搬家的路上,在去玩的路上……自然流淌出來的。每次沉浸到這些文字里,我都被生活中的美好與寧靜深深地感染著,這也是我現(xiàn)在每天想要寫一段的靈感來源。
    摘錄三段我最喜歡的文字:
    “還有那些沒什么花開的植物們,深藏自己美麗的名字,卻以平凡的模樣在大地上生長。其實它們中的哪一株都是不平凡的。它們能向四周抽出枝條,我卻不能;它們能結(jié)出種子,我卻不能;它們的根深入大地,它們的.葉子是綠色的,并且能生成各種無可挑剔的輪廓,它們不停地向上生長……所有這些,我都不能……植物的自由讓長著雙腿的任何一人都自愧不如。首先,綠色就是大地上最廣闊、最感人的自由?。‘?dāng)我們看到綠色,總是會想:一切都不會結(jié)束吧?然后就心甘情愿地死去了。這一切多么巨大,死去了都無法離開它……真的,一株亭亭地生長在水邊的植物,也許就是我們最后將到達的地方吧?”
    “石頭們則和我一般冥頑。雖然它們有很多美麗的花紋和看似有意的圖案。可它是冰冷的、堅硬的,并且一成不變。哪怕變也只是變成小石頭,然后又變成小沙粒,最后消失。所有這一切似乎只因為它沒有想法,它只是躺在水中或深埋地底,它在浩大的命運中什么都不驚訝,什么都接受。而我呢,我什么都驚訝,什么都不接受,結(jié)果,我也就跟石頭差不多??磥恚芏嗍虑槎疾皇俏宜哪菢印N宜哪切┮簿椭荒茏屛以谌说氖澜缋锲桨采疃?。”
    “我坐在爐門前的小板凳上,不時地喂柴,用爐鉤小心撥弄爐膛里的燃柴,使火苗更充分地抿舔著鍋底。臉被烤得緋紅滾燙。抬頭往爐膛之外的地方看去,已經(jīng)適應(yīng)了火苗之熱烈的視線陡然間跌進黑暗之中。房間黑暗深遠(yuǎn),而灶膛里熱烈輝煌,極度明亮。另有一處明亮是灶臺上的馬燈,它的火焰拉得又長又穩(wěn),寧靜平遠(yuǎn)。馬燈、灶膛之火、房間里的黑暗,這三者在我的視野里互不侵犯,互為反差,牽扯出一幕奇異的平衡?!?BR>    阿勒泰的角落范例讀后感篇十四
    當(dāng)仔細(xì)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阿勒泰角落的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我步入?yún)擦?,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后從中學(xué)習(xí),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jié)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從來沒有活過?!备咧袝r看的電影《死亡詩社》里那個教英國文學(xué)的老師念出來的句子,來自《瓦爾登湖》。年少的心多么容易被感動,覺得將來就是要這樣與一切美好的東西為伍,不辜負(fù)每一天。青春的美好在于它美麗的夢幻,現(xiàn)在我只感動于這句話的詩意,但是真的覺得難以做到。
    在紛亂的日子里又要想起阿勒泰的李娟,摘抄在我的本子上的一段話“整個村子安安靜靜,被風(fēng)雪重重封堵。挖掘機剛把公路挖開,沒幾天又給堵死了。沒有新鮮食物,沒有訪客,沒有外界的絲毫音訊。看書、織毛衣、染衣服、鏟雪、做飯、喂雞喂鴨喂兔子喂貓喂狗、生爐子、砸煤、睡覺,寫字,一共十項內(nèi)容,填充了那個冬天的全部生活。五個月啊····”是不是很寂寞?但是也很奢侈吧。
    還有她寫的蓋在牧場上的漏雨的簡陋的家,支在沼澤里的帳篷,石頭壘起的爐灶。你怎么看待這種生活呢。人可以需要的極其簡單,在廣袤的土地上的一個地窩子,遮蓋一點陽光和風(fēng)雨就足夠。食物也可以很簡單,回歸最原始的本質(zhì)。森林、草原,無所事事回歸本質(zhì)的生活是不是讓每一個困在都市的人羨慕呢。
    可是李娟也想逃離啊,“那陣子我瘋了一樣地想走,想離開,水缸一見底就滿心的絕望。我想我可能會在喀吾圖挑一輩子水,每當(dāng)我踉踉蹌蹌地走在路上,水波一蕩一蕩地灑出去,便想到還有什么同時也在白白的流逝,很快滲進大地,覆水難收···”
    什么是白白的流逝,什么是空勞無獲,現(xiàn)代人的時間都是一格一格的,分秒必爭。
    最近和一個同學(xué)聊了很多,他說覺得自己的同學(xué)回到老家四川綿陽過的生活并不比他那種表面高薪實際每天熬夜的生活差,所以他也準(zhǔn)備回來,他說快樂是最重要的。
    我想到自己,從前那么堅定的不愿意去往城市,可是,在故鄉(xiāng)卻也無法安定下來。不只是我,我知道在家鄉(xiāng)工作的很多孩子也會有出逃的沖動。生活在別處。寂寞是相同的。如果是單純的寂寞那也還是美的??墒巧顓s是一地雞毛,總是紛雜喧囂。
    什么樣的才叫作幸福。有幾個孩子說,你寫的東西有種清淡的感覺。什么是清淡,不憧憬奢侈的物質(zhì)生活,不憧憬高的社會地位,不憧憬得到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只是時刻關(guān)注著內(nèi)心的感覺,關(guān)注著生活本身的美感??墒悄谴蟾乓彩橇硪环N逃避,逃避一個成年人該面對的壓力,逃避未來??墒撬傄絹淼?。
    古典詩詞真是美,那種情緒是現(xiàn)代人無法擁有的。像王維“少負(fù)盛名,壯登廊廟,晚年又得宋之問的藍田別墅,悠游林下”,才可以做到那種徹底的“靜”吧,“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边@閑適的士大夫生活誰不羨慕,但是沒有整個社會制度的支撐,誰能做到呢。
    本子上無緣無故抄了一句“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贝蟾攀潜荒堑谝痪渌袆恿?,現(xiàn)代人即使不為工作也為各種消遣晚睡熬夜,又怎會在夢里夢見落花。
    今天,有個女孩告訴我:“你可以既保持以前的知足常樂,瀟灑的好心態(tài);另一方面分出點精力打理物質(zhì)雜事,其實可以不沖突的?!蔽矣X得說得太好。如果我非要從某種狀態(tài)突然變成另一種狀態(tài),可能自己首先做不到,而且也失去了自己的節(jié)奏。
    還有我的同學(xué),一方面告訴我提前謀劃,一邊也說快樂最重要??赡苓@就是要找到一種平衡吧。工作與愛好的平衡,物質(zhì)與精神的平衡,理想與現(xiàn)實的平衡。
    是啊,快樂永遠(yuǎn)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想要回家去過兩天暑假,去找我的好友,去和父母好好吃飯聊天,去看爺爺奶奶,去開開玩笑,去繼續(xù)讀我的書。我抓緊時間做的一切至少該是我所需要的,我認(rèn)為有價值的。
    阿勒泰的角落范例讀后感篇十五
    《阿勒泰的角落》這本書是新疆的散文作家李娟寫的。李娟高中畢業(yè)后一度跟隨家庭進入阿爾泰深山牧場,經(jīng)營一家雜貨店和裁縫鋪,與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牧民共同生活?!栋⒗仗┑慕锹洹肪驮敿?xì)描寫了作者李娟在阿勒泰的生活和所見所感。
    李娟的語言富有特色,沒有多少華麗的修飾,只是用簡樸的語言細(xì)膩地描繪自己身邊的細(xì)節(jié),也頗有幽默感。在《離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這一章節(jié)中,作者李娟描寫了自己用模模糊糊的哈薩克語言與顧客做生意時遇到的障礙麻煩,形容“賣出去一樣?xùn)|西真是難于爬蜀道”,隨后又連續(xù)寫了好幾個“是這個嗎?”來顯示尋找顧客要的東西十分煩瑣。作者李娟最后還風(fēng)趣地點評“折騰到最后,對方要買的也許只是一毛錢一匣的火柴?!?BR>    李娟也善于觀察生活,尤其是一些微小不引人注意的細(xì)節(jié)。作者李娟寫有關(guān)葉爾保拉提一家的事時,細(xì)致描寫了葉爾保拉提媽媽的力大無窮,通過揉面和劈柴火兩件事來表現(xiàn)。兩件事都先由作者的無能與笨拙引入,作者李娟“雙手捏成拳頭使足了勁擂下去,也只能在面團上陷兩個三公分深的拳頭印子”。而葉爾保拉提媽媽就“一擰,輕輕巧巧地揉開了,一揉到底,極利索暢快,好像揉的是棉花,面團在她手中馴服得不可思議”。
    劈柴火時,作者李娟“高高地掄起斧頭,深呼吸,大吼,重重地、狠命砸了下去!結(jié)果只砸出了一道白印兒……”而葉爾保拉提媽媽磕完瓜子,輕輕拎著斧頭,身輕如燕,但落斧如神。柴火幾下子就散成一堆渣子了。
    李娟生活的新疆阿勒泰地區(qū),物質(zhì)條件不是很好,但是在她的描寫下,邊疆的生活充滿了快樂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