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復習心得(匯總19篇)

字號:

    總結是一堂課,它教會了我們?nèi)绾螐氖『痛煺壑形〗逃?。編寫完美的總結還需要注意結構的完整性,每個部分都應該有明確的內(nèi)容和觀點。以下是一些總結范文,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感。
    初中化學復習心得篇一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zhì)是氮氣。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zhì)是金剛石。
    5、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
    6、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活動性最強的金屬是鉀。
    7、相對分子質(zhì)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是ch4。
    8、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
    9、導電性最強的金屬是銀。
    10、相對原子質(zhì)量最小的原子是氫。
    11、熔點最小的金屬是汞。
    1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組合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是鐵。
    15、最早利用天然氣的是中國;中國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運用濕法煉銅的是中國(西漢發(fā)現(xiàn)【劉安《淮南萬畢術》“曾青得鐵則化為銅”】、宋朝應用);最早發(fā)現(xiàn)電子的是英國湯姆生;最早得出空氣是由n2和o2組成的是法國拉瓦錫。
    16、收集氣體一般有三種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原因:(1)工業(yè)生產(chǎn)中的廢渣、廢氣、廢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施用的農(nóng)藥、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液態(tài)二氧化碳滅火器。
    19、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可分為三類:(1)大部分固體物質(zhì)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shù)物質(zhì)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3)極少數(shù)物質(zhì)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20、co2可以滅火的原因有三個: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初中化學復習心得篇二
    原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構成物質(zhì)的一種微粒。例如少數(shù)非金屬單質(zhì)(金剛石、石墨等);金屬單質(zhì)(如鐵、汞等);稀有氣體等。
    (2)原子也不斷地運動著;原子雖很小但也有一定質(zhì)量。對于原子的認識遠在公元前5世紀提出了有關“原子”的觀念。但沒有科學實驗作依據(jù),直到19世紀初,化學家道爾頓根據(jù)實驗事實和嚴格的邏輯推導,在1803年提出了科學的原子論。
    分子: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
    (1)構成物質(zhì)的每一個分子與該物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不保持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因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如顏色、狀態(tài)等,都是宏觀現(xiàn)象,是該物質(zhì)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現(xiàn)的屬性,并不是單個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
    分子的性質(zhì)。
    (1)分子質(zhì)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如陽光下濕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間有間隔。一般說來,氣體的分子之間間隔距離較大,液體和固體的分子之間的距離較小。氣體比液體和固體容易壓縮,不同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二者的原體積之和,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4)同種物質(zhì)的分子性質(zhì)相同,不同種物質(zhì)的分子性質(zhì)不同。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時吃幾塊冰塊也可以解渴,這就說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質(zhì),因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同種物質(zhì)的分子,性質(zhì)是相同的。
    必考知識點二。
    質(zhì)子:1個質(zhì)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原子核(+)。
    中子:不帶電原子不帶電。
    電子: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1)構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種:質(zhì)子、中子、電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這三種粒子構成的。如有一種氫原子中只有質(zhì)子和電子,沒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shù)(核電荷數(shù))就是質(zhì)子所帶的電荷數(shù)(中子不帶電),而每個質(zhì)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因此,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由于原子核內(nèi)質(zhì)于數(shù)與核外電子數(shù)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q:原子中存在帶電的粒子,為什么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a: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又是由質(zhì)子和中子構成,質(zhì)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核電荷數(shù))和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相等,但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必考知識點三。
    分子和原子的區(qū)別在于化學反應中可再分,構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zhì)的分子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化學反應前后并沒有變成其它原子。
    相似點:
    (1)都是構成物質(zhì)的基本粒子;。
    (2)質(zhì)量、體積都非常小,彼此間均有一定間隔,處于永恒的運動中;。
    (3)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zhì)相同,不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zhì)不同;。
    (4)都具有種類和數(shù)量的含義。
    原子的核外電子層分布。
    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規(guī)律: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最外層不超過8個。每層最多容納電子數(shù)為2n2個(n代表電子層數(shù)),即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第三層不超過18個;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超過8個(只有1個電子層時,最多可容納2個電子)。
    原子中的電量關系。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shù)(核電荷數(shù))就是質(zhì)子所帶的電荷數(shù)(中子不帶電),而每個質(zhì)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因此,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由于原子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與核外電子數(shù)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初中化學復習心得篇三
    (1)原子也是構成物質(zhì)的一種微粒。例如少數(shù)非金屬單質(zhì)(金剛石、石墨等);金屬單質(zhì)(如鐵、汞等);稀有氣體等。
    (2)原子也不斷地運動著;原子雖很小但也有一定質(zhì)量。對于原子的認識遠在公元前5世紀提出了有關“原子”的觀念。但沒有科學實驗作依據(jù),直到19世紀初,化學家道爾頓根據(jù)實驗事實和嚴格的邏輯推導,在1803年提出了科學的原子論。
    分子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
    (1)構成物質(zhì)的每一個分子與該物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不保持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因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如顏色、狀態(tài)等,都是宏觀現(xiàn)象,是該物質(zhì)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現(xiàn)的屬性,并不是單個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
    分子的性質(zhì)。
    (1)分子質(zhì)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如陽光下濕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間有間隔。一般說來,氣體的分子之間間隔距離較大,液體和固體的分子之間的距離較小。氣體比液體和固體容易壓縮,不同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二者的原體積之和,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4)同種物質(zhì)的分子性質(zhì)相同,不同種物質(zhì)的分子性質(zhì)不同。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時吃幾塊冰塊也可以解渴,這就說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質(zhì),因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同種物質(zhì)的分子,性質(zhì)是相同的。
    初中化學復習心得篇四
    2、物質(zhì)的俗稱和主要成分:
    二、金屬活動性。
    1、金屬活動性順序:knaalfepb(h)cuagau。
    2、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意義: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位置越靠前,金屬在水溶液(酸溶液或鹽溶液)中就越容易失電子而變成離子,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3、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
    (1)排在氫前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除外)。
    三、酸、堿、鹽的溶解性。
    1、常見鹽與堿的溶解性:
    鉀(鹽)、鈉(鹽)、銨鹽全都溶,硝酸鹽遇水影無蹤。
    硫酸鹽不溶硫酸鋇,氯化物不溶氯化銀。
    碳酸鹽只溶鉀(鹽)、鈉(鹽)、銨(鹽)。
    堿類物質(zhì)溶解性:只有(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氫氧化)鋇溶。
    3、四微溶物:
    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時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鑒別so42-和cl-時,不用硝酸銀的原因)、mgco3(碳酸根離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鎂離子的原因)。
    4、三個不存在的物質(zhì):氫氧化銀、碳酸鋁、碳酸鐵。
    四、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反應:有氣體、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電離的物質(zhì))。
    (1)不溶性堿只能與酸性發(fā)生中和反應。
    五、溶液的酸堿性與酸堿度的測定。
    1、指示劑---溶液的酸堿性紫色的石蕊試液遇酸性溶液變紅;遇堿性溶液變藍。
    無色的酚酞試液只遇堿溶液變紅注:不溶性堿與指示劑無作用;堿性溶液不一定是堿的溶液(特例:碳酸鈉的水溶液顯堿性)。
    2、ph值---溶液的酸堿度:ph7溶液為酸性(越小酸性越強);ph=7溶液為中性;ph7溶液為堿性(越大堿性越強)。
    六、離子的檢驗。
    cl-(在溶液中)---在被測溶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則原被測液中含氯離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測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或硝酸鋇、或氫氧化鋇)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鹽酸)的白色沉淀,則原被測液中含硫酸根離子。
    co32-(1)(固體或溶液)---在被測物質(zhì)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產(chǎn)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原被測物質(zhì)中含碳酸根離子。
    (2)(在溶液中)---在被測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或硝酸銀溶液,如果產(chǎn)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時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原被測溶液中含碳酸根離子。
    (注:1、在鑒別cl-和so42-時,用氯化鋇溶液,不要用硝酸銀溶液,這是因為硫酸銀為微溶性物質(zhì),使鑒別現(xiàn)象不明顯;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若產(chǎn)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則原被測液中可能含銀離子也可能含硫酸根離子。)。
    七、物質(zhì)的顏色。
    1、固體(多為白色)。
    黑色---cuo、c粉、mno、2fe3o4、
    紫黑色---kmno4。
    紅色---cu、fe2o3紅褐色---fe(oh)3。
    2、溶液(多為無色):
    淺綠色溶液---(亞鐵鹽溶液)fecl2溶液、feso4;。
    溶液藍綠色溶液-cucl2溶液(較濃)。
    八、酸、堿、鹽的特性。
    1、濃鹽酸---有揮發(fā)性、有刺激性氣味、在空氣中能形成酸霧。
    2、濃硝酸---有揮發(fā)性、有刺激性氣味、在空氣中能形成酸霧,有強氧化性。
    3、濃硫酸---無揮發(fā)性。粘稠的油狀液體。有很強的吸水性和脫水性,溶水時能放出大量的熱。有強氧化性。
    4、氫氧化鈣---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氫氧化鈉---白色固體、易潮解,溶水時放大量熱。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zhì)。
    6、硫酸銅---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藍色溶液(從該溶液中析出的藍色晶體為五水合硫酸銅cuso4.5h2o)。
    7、碳酸鈉---白色粉末,水溶液為堿性溶液(從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體為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屬于堿的溶液。
    九、酸與堿的通性和鹽的性質(zhì)。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不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色。
    (2)酸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
    (3)酸能與堿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4)酸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5)(5)酸能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酸。
    2、堿的通性。
    (1)堿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藍,并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紅色。
    (2)堿能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3)堿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4)某些堿能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堿。
    3、鹽的性質(zhì)。
    (1)某些鹽能與較活潑的金屬反應生成新的鹽和金屬。
    (2)某些鹽能與酸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酸。
    (3)某些鹽能與某些堿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堿。
    (4)有些不同的鹽之間能反應生成兩種新的鹽。
    2.
    3.
    4.
    初中化學復習心得篇五
    1、基本反應類型:
    化合反應:多變一分解反應:一變多。
    置換反應:一單換一單復分解反應:互換離子。
    2、常見元素的化合價(正價):
    一價鉀鈉氫與銀,二價鈣鎂鋇與鋅,三價金屬元素鋁;。
    一五七變價氯,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銅,二三鐵,二四六七錳特別。
    3、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步驟:
    “茶(查)、莊(裝)、定、點、收、利(離)、息(熄)”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裝”盛裝藥品,連好裝置。
    “定”試管固定在鐵架臺“點”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收”收集氣體“離”導管移離水面。
    “熄”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
    4、用co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步驟:
    “一通、二點、三滅、四停、五處理”
    “一通”先通氫氣,“二點”后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三滅”實驗完畢后,先熄滅酒精燈,“四?!钡鹊绞覝貢r再停止通氫氣;“五處理”處理尾氣,防止co污染環(huán)境。
    5、電解水的實驗現(xiàn)象:
    “氧正氫負,氧一氫二”:正極放出氧氣,負極放出氫氣;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為1:2。
    6、組成地殼的元素:養(yǎng)閨女(氧、硅、鋁)。
    7、原子最外層與離子及化合價形成的關系:
    “失陽正,得陰負,值不變”:原子最外層失電子后形成陽離子,元素的化合價為正價;原子最外層得電子后形成陰離子,元素的化合價為負價;得或失電子數(shù)=電荷數(shù)=化合價數(shù)值。
    8、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口訣:
    固體需匙或紙槽,一送二豎三彈彈;塊固還是鑷子好,一橫二放三慢豎。
    液體應盛細口瓶,手貼標簽再傾倒。讀數(shù)要與切面平,仰視偏低俯視高。
    滴管滴加捏膠頭,垂直懸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亂放,用完清洗莫忘記。
    托盤天平須放平,游碼旋螺針對中;左放物來右放碼,鑷子夾大后夾小。
    試紙測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測最好。試紙測氣先濕潤,粘在棒上向氣靠。
    酒燈加熱用外焰,三分之二為界限。硫酸入水攪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濺。
    實驗先查氣密性,隔網(wǎng)加熱杯和瓶。排水集氣完畢后,先撤導管后移燈。
    9、金屬活動性順序:
    10、“十字交叉法”寫化學式的口訣:
    “正價左負價右,十字交叉約簡定個數(shù),寫右下驗對錯”
    初中化學復習心得篇六
    質(zhì)子:1個質(zhì)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原子核(+)。
    中子:不帶電原子不帶電。
    電子: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1.構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種:質(zhì)子、中子、電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這三種粒子構成的。如有一種氫原子中只有質(zhì)子和電子,沒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shù)(核電荷數(shù))就是質(zhì)子所帶的電荷數(shù)(中子不帶電),而每個質(zhì)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因此,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由于原子核內(nèi)質(zhì)于數(shù)與核外電子數(shù)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原子中存在帶電的粒子,為什么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又是由質(zhì)子和中子構成,質(zhì)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核電荷數(shù))和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相等,但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1)都是構成物質(zhì)的基本粒子。
    (2)質(zhì)量、體積都非常小,彼此間均有一定間隔,處于永恒的運動中。
    (3)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zhì)相同,不同種分子(或原子)性質(zhì)不同。
    (4)都具有種類和數(shù)量的含義。
    原子的核外電子層分布。
    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規(guī)律: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最外層不超過8個。每層最多容納電子數(shù)為2n2個(n代表電子層數(shù)),即第一層不超過2個,第二層不超過8個,第三層不超過18個;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超過8個(只有1個電子層時,最多可容納2個電子)。
    原子中的電量關系。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shù)(核電荷數(shù))就是質(zhì)子所帶的電荷數(shù)(中子不帶電),而每個質(zhì)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因此,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由于原子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與核外電子數(shù)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初中化學復習心得篇七
    初中化學考試旨在考查學生對初中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利用所學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現(xiàn)象或分析解決生活、生產(chǎn)中一些簡單問題的能力。
    在中考復習中,若想做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在復習時就要以《河南省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范圍與要求》為指導,了解中考內(nèi)容和層次要求,把握復習的高度與難度,從而在復習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降低重心,回歸課本。中考化學所涉及的知識點基本都源于教材,關注教材細節(jié)也往往成為命題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因此,在首輪復習時:
    首先要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認真、細致的梳理。其中包括: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學用語、實驗基本操作、實驗現(xiàn)象、活動與探究、家庭小實驗、課本例題習題、教材插圖、單元小結等等。
    其次,所謂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就是指化學不僅有理科中的邏輯思維過程,還有文科中的記憶任務。對于需要記憶的知識,要依據(jù)知識的特點,采用簡化、理解、對比、歸類、聯(lián)想等記憶方法。科學的記憶方法既可提高學習效率,還能減輕大量記憶的負擔。
    建立知識體系。物質(zhì)是化學研究的對象,在建立知識網(wǎng)絡時,一方面要以物質(zhì)的結構性質(zhì)變化用途為主線,另一方面還要關注知識的延伸和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以加深對知識內(nèi)涵的理解、外延的分析及應用。
    二、重視實驗操作,提高實驗探究能力。
    在近幾年的中考中,對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也是一項重要內(nèi)容。在復習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教材中演示實驗、活動探究實驗的操作與設計原理,還要關注對重組、變式等綜合性探究實驗的評價、分析與改進等內(nèi)容,尤其是情景實驗探究題。此類試題貌似復雜,但解答起來并不困難。
    這類題所需要的知識點和解決方法要么隱藏在題目中,要么就是課本知識的信息遷移。所以,解題時只要靜下心來,通讀題目,通過明確實驗目的、確定實驗原理、設計實驗、得出結論等環(huán)節(jié)即可順利完成。
    三、科學練習,培養(yǎng)閱讀、分析、解題能力。
    在復習備考階段,適當?shù)剡M行練習是很有必要的。但試題一定要精選、精析。有一種說法叫51小于15,就是說將同一類題目做5道,其實際效果遠小于從5個不同的角度進行討論、探究一道題。
    如果在做每一道題時都能從多種角度進行考慮,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那么你的閱讀、分析、解題能力就會大大提高。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勢,在復習中我們要針對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專項訓練或限時訓練。例如,限時50分鐘完成一套試題或用20分鐘完成選擇、填空等等。
    四、整理錯題,理清思路,提高審題能力。
    考場上錯誤審題或多次在一個問題上反復出錯是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致命傷。所以,在平時練習時,我們要養(yǎng)成將出現(xiàn)的問題、學習中的盲點、易錯點及時記錄在更正本上的良好習慣。歸納和剖析常見的錯誤案例,不僅有助于及時彌補知識上的盲點,理清解題思路,避免犯重復錯誤,還能達到提高審題能力的目的。
    五、注重語言表述的嚴謹性,答題的規(guī)范性。
    每年中考都會出現(xiàn)化學術語、儀器、藥品名稱的錯別字,元素符號、化學方程式、解題過程書寫不規(guī)范,實驗現(xiàn)象、簡答題語言表述不準確等現(xiàn)象。在復習備考階段,同學們一定要把規(guī)范化答題、嚴謹準確的表述等內(nèi)容提到復習日程上來。如,要分清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與結論的敘述的區(qū)別、計算題的解題步驟等。
    六、重視心態(tài)的調(diào)整。
    復習不是一個簡單的拼時間和精力的過程,心理素質(zhì)的好壞,也直接關系到同學們在考場上水平的正常發(fā)揮。所以,一方面要科學地、有計劃地復習,另一方面還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復習和考試。從自我反省、自我調(diào)整、自我激勵中收獲自信。
    解度的三個因素:溶質(zhì)的性質(zhì)、溶劑的性質(zhì)、溫度。
    初中化學復習心得篇八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二)、離子的檢驗。
    6.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7.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8.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是氯離子。
    10.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11.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12.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chǎn)生藍色沉淀則是銅離子。
    13.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chǎn)生紅褐色沉淀則是鐵離子。
    (三)、相關例題。
    14.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zhì):滴加稀鹽酸,若產(chǎn)生氣泡則變質(zhì)。
    15.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chǎn)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變藍則含淀粉。
    物質(zhì)的除雜。
    1.co2(co):把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2.co(co2):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3.h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通過氫氧化鈉固體。
    4.cuo(cu):在空氣中(在氧氣流中)灼燒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鐵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鹽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鹽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鈣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
    14.nacl(kno3):蒸發(fā)結晶。
    15.kno3(nacl):降溫結晶(冷卻熱飽和溶液)。
    16.co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
    化學之最。
    1.未來最理想的燃料是:h2。
    2.最簡單的有機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氣體是:h2。
    4.相對分子質(zhì)量最小的物質(zhì)是:h2。
    5.相對分子質(zhì)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時,酸性最強,堿性最弱。
    ph=14時,堿性最強,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種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zhì)是:金剛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國家是:中國。
    1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13.空氣里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
    14.空氣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
    16.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碳。
    有關“不同”
    1.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zhì)不同:是因為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鐵和鋼的性能不同:是因為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
    (氧氣和臭氧的化學性質(zhì)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水和雙氧水的化學性質(zhì)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
    4.元素種類不同:是因為質(zhì)子數(shù)不同。
    5.元素化合價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同。
    6.鈉原子和鈉離子的化學性質(zhì)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同。
    有毒的物質(zhì)。
    1.有毒的固體:亞硝酸鈉(nano2)、乙酸鉛等。
    2.有毒的液體:汞、硫酸銅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有毒的氣體: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初中化學復習心得篇九
    2.惰性氣體:一般由一個原子組成:he,ne,ar,kr,xe。
    3.化合物:氫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
    常見物質(zhì)的顏色。
    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氧化汞。
    2.綠色固體:堿式碳酸銅(銅綠),七水硫酸亞鐵(綠礬)。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干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9.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10.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液體的顏色。
    1.凡含cu2+的溶液呈藍色;。
    2.凡含fe2+的溶液呈淺綠色;。
    3.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黃色,其余溶液一般不無色。
    4.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5.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6.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7.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8.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9.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氣體的顏色。
    1.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2.黃綠色氣體:氯氣。
    3.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shù)氣體。
    敞口置于空氣中質(zhì)量改變的。
    (一)質(zhì)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氫氧化鈉固體,氯化鈣,氯化鎂,濃硫酸;。
    2.由于跟水反應而增加的:氧化鈣、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鈉,硫酸銅;。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應而增加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氫氧化鈣;。
    (二)質(zhì)量減少的。
    1.由于揮發(fā)而減少的:濃鹽酸,濃硝酸,酒精,汽油,濃氨水;。
    2.由于風化而減少的:碳酸鈉晶體。
    物質(zhì)的檢驗。
    (一)、氣體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2.氫氣:在玻璃尖嘴點燃氣體,罩一干冷小燒杯,觀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變渾濁,則是氫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二)、離子的檢驗。
    1.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2.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3.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4.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是氯離子。
    5.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6.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7.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chǎn)生藍色沉淀則是銅離子。
    8.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chǎn)生紅褐色沉淀則是鐵離子。
    (三)、相關例題。
    1.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zhì):滴加稀鹽酸,若產(chǎn)生氣泡則變質(zhì)。
    2.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chǎn)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3.檢驗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含有nacl。
    4.檢驗三瓶試液分別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5.淀粉:加入碘溶液,若變藍則含淀粉。
    6.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若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淀,就含葡萄糖。
    初中化學復習心得篇十
    進入初三,學生接觸了化學,很多學生也從期中考試之前的學習中感覺到了化學的難度不大,不過是需要背的內(nèi)容比初學物理的時候多了一些。在初期的學習中,作業(yè)、測驗、第一次月考成績都比較理想,都導致了家長和學生認為:化學,如此簡單。其實不然,接下來的學習,由于學生認為化學課程簡單,學習意識也逐漸松懈,成績在從宏觀物質(zhì)進入微觀粒子的單元中發(fā)生了轉(zhuǎn)折,導致在期中考試中成績下滑,在11月-12月的月考里成績跌入低谷。有些學生為此焦慮,有些學生為此迷茫,甚至有些學生想放棄化學。其實初中化學自物質(zhì)構成的奧秘開始,學生需要掌握宏觀現(xiàn)象和微觀實質(zhì)之間的聯(lián)系,如果只知道自己死背硬記,而忽略了老師的引導,不注重興趣、積累和總結,想要在初中化學學科有穩(wěn)定的成績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首先,初中階段,60%以上的內(nèi)容會結合微觀粒子進行考察,而考察的題目都是書本上找不到的,必須在平時練習過程中加以總結,結合老師的經(jīng)驗引導,進行整合,學會用自己積累的知識和老師講授的方法共同解決“會而不對”的問題。
    其次,初三的知識會在溶液、酸堿鹽這幾個單元進入中高難度知識點綜合。如果這幾個單元還是按照學習上冊書初期的學習方法,那么在中考前的專題復習和總復習中,學生的成績更會大幅度下滑,而這幾個單元是學生想要得到高分、滿分所必須攻克的。
    最后,初中化學相比物理和數(shù)學的分值較少,導致了家長和學生重視程度下降,但是化學成績在最后的中考排名中的重要程度和一棟摩天大樓的地基一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瘜W,不是比誰會的更多,而是比誰錯的更少;零瑕疵,不難做到。
    初中化學復習心得篇十一
    1、參照以上教學進度,結合本班的實際,擬定出相應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以保證化學教學有序進行。
    2、要特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面向全體學生,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學習的機會,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揮究過程,獲得科學的方法。
    3、課堂教學要講究教法,講究藝術。做到程序要規(guī)范,環(huán)節(jié)要緊扣,知識要落實,效率要提高。
    4、激活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要喚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優(yōu)化創(chuàng)新能力,讓化學教學充滿新的活力;營選創(chuàng)新環(huán)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品質(zhì);精心設計教學,新靈感。
    5、充分發(fā)揮實驗教學作用?;瘜W實驗具有生動、直觀、新異有趣等特點,要加強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興趣,搞好實驗教學,提高實踐的技能技巧。
    6、把多媒體應用到化學教學中。多媒體不但能強化課前研究,而且還能優(yōu)化教學過程,能創(chuàng)設情景、解剖難點、模擬實驗、提高視度等;多媒體還能進行輔助學生總結和反饋檢測。
    7、化學教學中要貫穿人文精神。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意志堅定,熱愛科學和精神;培養(yǎng)學生道德高尚,獻身科學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喚起學生關注地球,關注人類,提高環(huán)境道德素質(zhì),樹立社會責任感等。
    8、要認真研究綿陽市“中考范圍”。研究專題的知識結構和重點,研究樣卷的內(nèi)容和標高,做到不超綱,不拓寬,不加大難度。
    9、提高自身素質(zhì)。深化教研教改,提高教研水平,做到表達準確,板書簡潔,操作規(guī)范,教法創(chuàng)新,使自己的備課、教課、說課、操作、寫作等水平不斷提高,適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二、教學措施:
    1、突出主干知識重視生活經(jīng)驗。
    “縱觀中考試題特點和命題趨勢,今年中考試題仍將會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載體,注重生活性、社會性、探究性、開放性、應用性等能力的考查,仍會關注應用雙基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解釋和解決?!?BR>    具體可概括以下幾點:1、突出學科主干知識,考查基本技能。2、關注社會熱點、重視生活經(jīng)驗。3、突出實驗創(chuàng)新,重視過程與方法。4、注重邏輯推理,考查分析問題能力。
    如何從宏觀、微觀及心理等方面進行調(diào)整和調(diào)控,以提高學生復習效率呢?謝老師對此提出幾點建議:
    2、講究策略,讀透教材。
    第一輪的復習,按教材的單元進行,復習內(nèi)容要做到細致全面,復習時應用整理、分類、比較、類比、分析、綜合、歸納等各種方法把表面雜亂無章的知識按一定的規(guī)律連成線,織成網(wǎng),形成有序的知識系統(tǒng)。將前后內(nèi)容注意融會貫通,注意問題的遷移和重組,注意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例如:環(huán)保問題每年必考,讀書時應注意有關空氣、水、土壤等內(nèi)容的復習,抓住污染途徑,防治措施等考點,切實做好查漏補缺,以不變應萬變。
    三、有的放矢,穩(wěn)扎穩(wěn)打。
    第二輪復習,按四大塊(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實驗、計算)復習,研究近幾年中考中的熱點、重點問題進行復習。復習時把同類型的題目放在一起反復練習,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掌握題型。例如:數(shù)據(jù)分析型計算題在近幾年的化學考試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可對這類計算題集中加強練習,直到完全掌握解題方法和技巧。
    四、摸擬訓練,成竹在胸。
    在復習中,很多同學因盲目選擇資料而陷入題海之中,對此老師建議學生前期復習時應研究中考試題,再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后期專項題型練習和模擬訓練相結合,在熟悉題型、題量、做題速度等方面作好適應性準備。專項練習要注重提高速度和準確率,模擬訓練要選擇我省中考摸擬試題,并在審題、規(guī)范答題、自我檢查到時間分配上進行自我調(diào)控和調(diào)節(jié)的訓練。
    初中化學復習心得篇十二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干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shù)氣體。
    1、顯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硫酸氫鈉、硫酸氫鉀等)
    2、顯堿性的溶液:堿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碳酸鈉、碳酸氫鈉等)
    3、顯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數(shù)的鹽溶液
    (一)質(zhì)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氫氧化鈉固體,氯化鈣,氯化鎂,濃硫酸;
    2、由于跟水反應而增加的:氧化鈣、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鈉,硫酸銅;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應而增加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氫氧化鈣;
    (二)質(zhì)量減少的
    1、由于揮發(fā)而減少的:濃鹽酸,濃硝酸,酒精,汽油,濃氨水;
    2、由于風化而減少的:碳酸鈉晶體。
    (一) 、氣體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二)、離子的檢驗.
    6、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7、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8、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是氯離子
    10、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11、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12、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chǎn)生藍色沉淀則是銅離子
    13、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chǎn)生紅褐色沉淀則是鐵離子
    (三)、相關例題
    14、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zhì):滴加稀鹽酸,若產(chǎn)生氣泡則變質(zhì)
    15、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chǎn)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16、檢驗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含有nacl。
    17、檢驗三瓶試液分別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變藍則含淀粉。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zhì)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zhì)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zhì)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說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zhì)子,中子,電子。
    9、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三個不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shù)目不變,原子質(zhì)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
    增加溶質(zhì),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11、復分解反應能否發(fā)生的三個條件: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學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氣中的三種氣體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燒發(fā)白光的物質(zhì):鎂條,木炭,蠟燭(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還原性的物質(zhì):氫氣,一氧化碳,單質(zhì)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種氣體是:氫氣(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種化學性質(zhì):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9、三種黑色金屬:鐵,錳,鉻。
    20、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
    21、煉鐵的三種氧化物:鐵礦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見的三種強酸:鹽酸,硫酸,硝酸。
    23、濃硫酸的三個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
    24、氫氧化鈉的三個俗稱:火堿,燒堿,苛性鈉。
    25、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三種氧化物:氧化銅,水(氧化氫),二氧化碳。
    26、實驗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種物質(zhì):硝酸,濃硫酸,碳酸鈉。
    27、酒精燈的三個火焰:內(nèi)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燈有三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
    29、玻璃棒在粗鹽提純中的三個作用:攪拌、引流、轉(zhuǎn)移
    31、固體配溶液的三個步驟:計算,稱量,溶解。
    32、濃配稀的三個步驟:計算,量取,溶解。
    33、濃配稀的三個儀器:燒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種遇水放熱的物質(zhì):濃硫酸,氫氧化鈉,生石灰。
    35、過濾兩次濾液仍渾濁的原因:濾紙破損,儀器不干凈,液面高于濾紙邊緣。
    37、金屬活動順序的三含義:(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電子變成離子,它 的活動性就越強酸里的氫,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里的氫;(3)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39、影響溶解速度的因素:(1)溫度,(2)是否攪拌(3)固體顆粒的大小
    40、使鐵生銹的三種物質(zhì):鐵,水,氧氣。
    41、溶質(zhì)的三種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
    42、影響溶解度的三個因素:溶質(zhì)的性質(zhì),溶劑的性質(zhì),溫度。
    初中化學復習心得篇十三
    初三年級:新課還未完全上完,新教材還剩二節(jié)未教,主要是酸、堿、鹽的知識,老教材相應的也有些知識未教。因此對于初三學生,在寒假中可做三方面的努力,一把已學知識中的比較獨立的,如:物質(zhì)的組成和構成、化學用語、物質(zhì)的性質(zhì)和變化、質(zhì)量守恒定律、有關物質(zhì)的量的計算、有關化學式的計算、有關溶液的計算、常用儀器的使用、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氣體的制取、有關物質(zhì)性質(zhì)的實驗、物質(zhì)的分類、常見的單質(zhì)等知識進行一下系統(tǒng)復習;二是預習一下還未教的化學內(nèi)容;三要從本學期的學習中,尋找薄弱環(huán)節(jié)予以彌補(極其重要),才能在下學期學完全部初三化學內(nèi)容后快速進入基礎扎實、有效的復習迎考之中。
    一、物質(zhì)的微觀世界及化學基本概念,其中原子核中原子的.組成、人類對原子結構認識的發(fā)展、同位素、元素的平均相對原子質(zhì)量;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中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tài)、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guī)律;核外電子排布的表示方法中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和電子式?;瘜W鍵及其基本類型中化學鍵的概念、化學鍵的基本類型;影響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熔沸點的因素等。
    二、物質(zhì)的變化及其規(guī)律,其中主要復習溶解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化學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熱化學方程式,燃料的充分利用,電解質(zhì)的電離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
    三、鹵素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及遞變性,復習時可以通過氯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轉(zhuǎn)化關系把眾多知識聯(lián)系起來,使知識網(wǎng)絡化。遵照由個別到一般的規(guī)律,以氯為例掌握單質(zh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質(zhì),然后用對比歸納的方法得出溴和碘等元素在原子結構和性質(zhì)方面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四、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的本質(zhì)是電子的轉(zhuǎn)移和得失,表現(xiàn)為化合價的升降。用化合價來判斷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要充分理清氧化劑和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和還原產(chǎn)物、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這三對概念,熟悉電子轉(zhuǎn)移方向和數(shù)目的判斷,了解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能夠?qū)ρ趸院瓦€原性的強弱進行簡單的判斷。
    五、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高中化學的計算以物質(zhì)的量為基礎,聯(lián)系微觀與宏觀世界中各個物理量,如微粒個數(shù)、物質(zhì)質(zhì)量、氣體體積、溶液濃度與體積等等,必須理清各物理量之間的基本公式及一些常見的推導公式,如:標準狀況下氣體密度的計算、物質(zhì)的量濃度與質(zhì)量百分比濃度之間的換算、氣體平均摩爾質(zhì)量的計算等等,方能熟練運用,順利解題。
    抓住知識點,利用寒假進行一下補漏補缺,才會有收獲,同時也能為下學期的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初中化學復習心得篇十四
    以《化學課程標準》為綱領,以教材為載體,以《中考說明》為模式,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作為我們復習的指導思想。重視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確定基本知識點,對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作專題講授,反復運用,以加深理解。
    1、循序漸進:化學知識點多,分散,不好記,復習時需要把知識集中起來,從中找出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按照知識有機結合起來,由低到高,由淺到深,進行全面系統(tǒng)地復習。
    2、講練結合,專題講解,加強訓練。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抓住重要內(nèi)容進行專題強化訓練,有一定代表性的內(nèi)容更需要加強。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嚴謹性。
    3、采取靈活多樣的復習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4、進行題型分析,掌握解題規(guī)律。
    5、通過形成性測驗,檢查復習效果。
    6、注重對學困生的學習指導,同時要設計作業(yè),以適應不同學生的要求。采取多鼓勵、少批評;多督促、少布置;多輔導、少輕視的情感教育,以便在提高全體學生的成績上體現(xiàn)出它們的價值。
    7、重視過關檢測,及時掌握學生復習情況。
    復習內(nèi)容
    復習要求
    所用課時
    序言、第一、二單元
    1、了解物質(zhì)的變化和性質(zhì),實驗探究的過程、實驗基本操作
    2、了解空氣的成分、用途、污染與保護
    3、理解氧氣的性質(zhì)與制取
    4、會判斷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氧化反應
    1課時
    第三單元
    1、了解水的組成與作用、水的凈化與水資源的保護
    2、會對物質(zhì)進行分類
    3、知道物質(zhì)的構成及分子性質(zhì)的運用
    1課時
    第四單元
    1、知道原子的構成,離子的形成
    2、知道元素符號和化學式的作用,含義、書寫規(guī)則、讀法
    3、理解元素的概念和化合價的運用
    4、會利用化合價寫化學式、及根據(jù)化學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1課時
    第五單元
    1、知道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內(nèi)容與解釋,會用其進行簡單的計算和推斷
    2、會書寫正確的化學方程式
    3、會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1課時
    第六單元
    1、了解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質(zhì)、結構與用途
    2、理解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轉(zhuǎn)化關系
    3、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1課時
    第七單元
    1、理解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知道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
    1課時
    初中化學復習心得篇十五
    連續(xù)聽了兩個禮拜的初中化學專題復習課,感悟還是挺多的,由于第一個禮拜沒有寫反思,所以這次把兩節(jié)課的感悟放一起談一下。
    初中化學的知識已是很多年沒有接觸了,印象中就是很簡單,但這兩節(jié)課聽下來發(fā)現(xiàn)并沒有我
    想象
    中那么簡單,甚至很多問題我都答不上來,很是慚愧。一起聽課的學生大多是比較好學的,可以感覺到他們的知識儲備也比較充足,如果我以后要做一名初中教師的話,想要在他們面前有自信的教課,不會被他們的提問問倒,沒有扎實的學科功底是不行的。而且我自己也抽空做了一些高考題,錯的慘不忍睹,一直說要復習復習,但也一直沒有足夠的時間,但這也不是放任的理由,該做的還是一定要做的,我打算配合學而思的高中化學教學視頻把高中知識復習一下,順便再研究一下他們教學的可取之處。
    1.講課風格
    陳凱老師的課總是激情澎湃,即使早上五點半就起床的我也不會想要睡覺而是一直有聽下去的興趣。這在我遇到的老師中是很少有的,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吧。我認為這種魅力也是作為教師所需要的,但我覺得我很難做到像陳凱老師那樣。首先是因為我性格比較內(nèi)向,而且自以為說話也比較無聊。但這些通過鍛煉都是可以改變的吧。
    2.復習方法
    第一節(jié)課酸堿專題復習,陳凱老師以硫酸為例羅列了所有與酸發(fā)生的反應,堿也同樣。第二節(jié)課鹽的專題復習,陳凱老師就以工業(yè)流程圖的方式,將所有反應全都包括在內(nèi)。這兩種復習方法都特別系統(tǒng)而有條理,可以感受到這些知識在老師的腦中都是信手拈來,而我目前還很難把這種知識體系補充的如此完全,這還是歸結于學科功底不扎實。這種復習方式確實很有利于學生回憶以及記憶,但對老師的知識基礎要求是很高的。讓我來教的話,我也會采取思維導圖的方式,我自己在復習的時候就喜歡用這種方法,但我還做不到把專題知識概括的那么完全。
    回想以前我上初中的時候,我的老師哪會這樣給我們復習,只會讓我們死記硬背答案。雖然初中化學成績也不錯,但現(xiàn)在讓我回憶初中的知識能記住的卻很少,大概就是因為當初并沒有理解吧。而上了高中之后,我的化學成績一直都不出色,無非是因為對老師的課沒有興趣,且老師也不要求記憶,所以習慣被動學習的我化學成績一落千丈,我對化學也一直沒什么好感。但大學我還是陰差陽錯的學了化學
    專業(yè)
    ,為了以后不誤人子弟,我也得好好的學。
    我以前學這個專業(yè)是因為被家長要求,他們覺得教師適合女生,工作比較穩(wěn)定,但那時我還沒什么興趣。但我現(xiàn)在覺得教師這個職業(yè)是很重要的,對學生的影響很大,為了學生也得好好的教,用心的教啊。我也不想變成自己以前的某些初中、高中化學老師那樣,而是成為像陳凱老師這樣讓學生喜歡聽他的課的老師。
    我覺得聽課好處就是能學習教學方法,還能感受到現(xiàn)在的學生的狀態(tài),這都是平時課上學不到的,所以就算跑再遠去聽課也是很有意義的。
    前幾天聽見有同學說,“我就把當老師當作自己最后的選擇,實在不行了我就去當老師。”我心想,這就是某些誤人子弟的老師存在的原因吧。別人管不了,我不能成為那樣的人就是了。
    成為一名合格又優(yōu)秀的老師的路還很長,我還有很多事要做,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還是要不斷努力??!
    初中化學復習心得篇十六
    20xx年中考即將來臨,為了幫助更多的九年級學生更好的應對化學中考,記者特地采訪了學大教育的化學老師們,老師們經(jīng)過認真的研討,為學生們制定了在接下來兩個月中的復習計劃。
    20xx屆九年級的化學課本出現(xiàn)了新的改革,九年級上冊的課本中知識章節(jié)出現(xiàn)了變化,第三章先學習物質(zhì)構成的知識,第四章學習自然界中的水,更加符合學生們對于新知識的認知規(guī)律。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應當回歸課本,將課本中知識點以及基本概念梳理清楚,新教材中對于部分概念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完善,這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更加的仔細,對于重要的概念更要逐字逐句的去理解。比如在課本中對于分子的定義為“由分子構成的物質(zhì)中,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zhì)最小的粒子”。
    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只記得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最小的粒子這一句話,從而在以后的學習中屢屢出現(xiàn)錯誤,原因很簡單,大家忽略了構成物質(zhì)的基本粒子包括了分子,原子,離子,因此那些由離子構成的物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并不是由分子來保持。所以,希望在最后的兩個月里,學生們能夠靜下心來,認真研讀課本,將課本知識理解透徹。
    在化學中,會有很多的專有名詞,比如分子,原子,離子,化學式,化合價,相對原子質(zhì)量,元素符號,化學反應方程式等等,這些都是學好化學的最重要的工具。學生在初期接觸這些用語時候感覺模糊,容易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錯誤。因此,在后期的學習中,學生們應當將這些化學用語與具體的化學物質(zhì)相聯(lián)系起來,尋找其中的聯(lián)系,加深對化學用語涵義的理解。
    九年級的學生們對于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表現(xiàn)出不熟練,甚至對于基本的化學式的書寫出現(xiàn)錯誤,化合價的應用不熟練,直接導致方程式錯誤。在九年級的化學中,大家系統(tǒng)的學習了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屬和金屬材料,酸堿鹽等基礎元素化合物知識,涉及到的知識點較多,學生們在復習起來的時候覺得不能很好的把握住重點。建議學生通讀課本,利用好課本中設置的實驗,在復習的時候翻開目錄,采用自主回憶的方式,理解每個章節(jié)中知識點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而讓知識系統(tǒng)化。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九年級的課本中設計了很多簡單有趣的實驗,通過這些實驗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們直觀的獲得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實驗尤為重要。學生們在復習中要學會總結,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備這一節(jié)中是以實驗探究的形式出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的能力。大家可以將九年級學習過學到的氣體制備的方法聯(lián)系到一起,尋找制備一般氣體時候?qū)τ诎l(fā)生和收集裝置的設計的方法。
    化學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它與實際的聯(lián)系非常密切,化學知識滲透在實際生活的各個方面。學以致用,將學習的課本知識聯(lián)系到實際生活中是一個基本應用,因此學生要格外注意課本中出現(xiàn)的相關社會熱點問題,例如空氣污染的問題,水的凈化原理基本方法,溫室效應,酸雨的危害等。能夠做到結合課本學習的基本理論知識提出相關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
    最后,希望學生們在復習的過程中做到知己知彼,在練習的過程中能夠認真分析出題者的意圖,發(fā)現(xiàn)基本考點是什么,這樣便可以利用所學的知識解答習題。在做完練習以后要學會總結,找出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及時的加以強化。細心加上用心,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學會應用。相信大家在最后的考試中都能取得良好的成績!
    初中化學復習心得篇十七
    本學期初三化學新課計劃在3月中旬結束,其余時間將轉(zhuǎn)入復習,為提高復習效果,結合上學期的整體情況現(xiàn)制定如下復習計劃:
    力爭中考化學科a率海口市第一名。
    1、重視化學基本概念和理論的教學,注意對化學實驗的復習。
    2、備課要抓準重點、難點和易錯點,把握課堂。
    3、加強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率,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場所。
    4、精講巧練,跟蹤檢查。
    5、加強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充分利用輔導課,加強培優(yōu)輔差的針對性和實效。
    6、加強反思,每上完一節(jié)課,要從中找出成功的、不成功的地方。
    7、針對中考新動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養(yǎng)學生答題技巧、審題和應考能力。
    8、注重對學生的心理輔導,讓學生輕裝上陣。
    1、結束新課(大約兩周時間)
    2、第一輪復習(大約六周時間)采用的方式是按章節(jié)順序進行,以《達標指導》為依托,使學生初步掌握各章節(jié)的知識內(nèi)容,著眼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把教材"放大",將教材中隱含的內(nèi)容挖掘出來,全面、深入、系統(tǒng)地完成課本上所有知識內(nèi)容的復習。
    3、第二輪復習(大約四周時間)專題復習是依據(jù)知識點進行橫向復習, 把知識點分為若干個小專題進行復習,是中考復習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通過專題復習,加強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與對比,加強知識的融合與應用,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中,通過對本專題中的重要考點進行歸納講解,以及學習指導等方面的點撥,并剖析適當數(shù)量的與生活、社會、環(huán)保、科技等實際問題相聯(lián)系的例題和專題訓練鞏固知識,形成能力。
    4、第三輪復習(約2周半時間)第三輪復習(模擬訓練階段及回歸課本):這一階段是中考的沖剌階段,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緊迫感,因此這一階段主要通過摸擬訓練,有針對性地把歷年中考的熱點、學生的易錯點進行有效訓練,最后回歸課本。
    5、在最后階段(約考前兩周),主要安排學生自我復習,自我完善。由學生自己閱讀、消化整理知識、鞏固和擴大復習成果。教師則重點加強個別輔導,查漏補缺,提高后進生。
    初中化學復習心得篇十八
    通過復習,讓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的化學知識,使他們的知識水平上升一個新的層次形成各種能力,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復習前的診斷,以歷年中考試卷為住找出考點及學生存在的問題。
    綜合分析近三年的中考試題,挖掘考點確立復習重點;用上年的中考試題,在復習之前檢測,進行診斷,發(fā)現(xiàn)問題,明確復習難點,向?qū)W生下發(fā)復習意見,征求意見,收集學生對復習的建議和要求。
    2.復習方法(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單元為重,以基礎知識為主,歸納、整理知識網(wǎng)絡,并弄清記憶內(nèi)容,理解的內(nèi)容,綜合運用的內(nèi)容。建立完善的知識結構體,全面夯實基礎。讓學生構建思維導圖,運用發(fā)現(xiàn)探究,抓緊考點。復習之前,大同基礎知識記憶關;元素符號,化合價,原子團,化學式的書寫,化學方程式,物質(zhì)分類化學反應基本類型等,總之該牢記住一定先過關。
    第二階段運用訓練為主,強化知識點,以中考說明為主,要復習依據(jù),按內(nèi)容進行專題復習。配以中考復習訓練題,進行綜合訓練。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階段借助多媒體,增大復習教學的容易,課件集體設計,共同使用,還要走近實驗,既培養(yǎng)學生能力又能挖掘興趣。
    第三階段把時間還給學生,進行查漏補缺,并對學生的考試方法進行輔導,看成長記錄本,看重點試題,同學之間討論,向教師質(zhì)疑。
    1.組織學習《銀川市2014年初中畢業(yè),開學考試學習考試說明》《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了解命題和要求,了解通常知識的考點,使整個復習有針對性。
    2.研究復習方法與復習教學模式注意講練結合,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的復習中各準備一節(jié)示范課,與校內(nèi)同行觀摩與借鑒。交換班級傳授,學生有新奇感,在方法上是有互補性。
    3.統(tǒng)一進度,統(tǒng)一方法,統(tǒng)一使用資料(用好中考說明,選擇性使用),統(tǒng)一考試時間,統(tǒng)一使用中考信息。注意階段性檢測,把好命題關,閱卷閱卷流水作業(yè),教師逐題分析,主要錯誤出現(xiàn)在哪里,分析產(chǎn)生的原因,如何幫助學生改正,找出學生答題中的亮點,便于教師講解。
    4..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對學生投入更多關愛,提出更多的建議,展示給學生更多的希望,讓學生盡力去做,并且做的更好。
    1.4.20,—4.30復習酸.堿.鹽知識的學習
    2.5.8,—5.15進行全書化學反應方程式的復習
    5.化學與生活實際問題
    6.化學計算(化學式的計算,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計算)
    第一階段按章節(jié)復習,目的在于夯實“雙基”
    第二階段分塊復習
    構成物質(zhì)的奧秘
    物質(zhì)的化學變化
    身邊的化學物質(zhì)
    化學與社會發(fā)展
    目的在于彌補化學知識掌握過程中的某些缺陷,增強知識結構化,網(wǎng)絡化的程度,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
    第三階段進行模擬訓練,能在增強應試能力由于時間短,內(nèi)容多,為了達好的復習效果,同學們在復習時要講究一定的策略:
    1.在前期復習中更要注意基礎。
    2.由于試題“能力立意”命題的特點,在中期復習中,將抽象的化學概念和理論結合,習題化有機的融入實踐探究內(nèi)容,提高各部分知識的融匯。
    3.在中后期復習中,要緊密聯(lián)系實際。
    4.把握熱點,關注社會,知識遷移。
    初中化學復習心得篇十九
    結合全縣統(tǒng)一部署,根據(jù)我校實際情況,我校2016年度化學復習方案如下:
    我校初三化學中考復習采用“四個階段”的復習過程:
    第一階段(3月16日—3月23日)“分單元復習第一、二單元,”,完成相應“中考題例”的講評。
    第二階段(3月28日—4月20日)“分單元復習第三至十二單元,”,完成相應“中考題例”的講評。
    在第一、第二階段每周做一份綜合試卷,備課組統(tǒng)一考試、批閱、反饋。
    第四階段(6月1日—6月13日)“回歸課本和查漏補缺”。最后沖刺階段,只進行一至兩次全真訓練,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并對學生沒能掌握的知識進行盡量的補充和合理的指導。做好考前指導。
    在第一輪復習階段,要緊緊圍繞基礎知識,進行“一輪復習校本教學案”修改,在有效課堂的打造上追求教學質(zhì)量的持續(xù)、健康的提高。做到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教學任務,能讓學生減輕負擔的同時不減學生的成績。要制訂詳細的課時教學計劃,每周定期摸底練習反饋;要發(fā)揮備課組集體智慧,努力吃透教材、緊扣“中考說明”;對學生要著力夯實基礎,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wǎng)絡;要引導學生跳出題海,注重精練,重視錯題再現(xiàn)。
    在專題復習中,要按知識體系歸類,總結規(guī)律,進行重點講解和分析。每個專題既有專題分析講解,又有專題小測驗,還有專題的試卷講評,讓學生對重點知識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構建初中化學的知識網(wǎng)。
    在最后沖刺階段,要認真研究鹽城市11、12、13、14、15五年中考試卷,研究其考查內(nèi)容及知識點,根據(jù)知識點的考察方向,編制或?qū)ふ翌愃频哪M試題供學生練習。教師要從批改學生的練習題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知識、思維和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進行查漏補缺,達到學生缺什么,教師想方設法補什么,特別要重視學生在“雙基”知識方面存在的缺漏。增加知識的覆蓋面,小結歸納一些易記易忘、考前應重點掌握的知識點,摸索一些規(guī)律性的知識點。使得學生能盡量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和網(wǎng)絡,能熟練的應用和掌握知識。我們要留一些時間指導學生看書,看做過的練習,看錯題集,或者看以前做的習題和試卷中自己用特殊筆跡做出的標記。使學生能從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熟悉題型。
    在整個復習教學過程中如何調(diào)動,保持學生復習的主動性,是教師要思考和著力解決的關鍵問題,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學生的思想工作,多鼓舞學生不斷的取得進步,二是教師要以飽滿的工作激情來調(diào)動學生,對學生要多表揚、多肯定、少批評,對學困生要有耐心,找準癥結,多幫助、多關心,幫助其樹立信心,促使其轉(zhuǎn)變。
    提高中考復習有效性的關鍵是教學的針對性,提高復習教學的針對性就是要使各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適宜的教學,能解決各自的問題,學業(yè)成績都能得到提高,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教學問題。在班級各個學習小組內(nèi)建立“1對1”或“2對1”手拉手結對幫扶制度,讓一至二個優(yōu)秀學生幫扶一個學困生,讓學生教學生,這項工作如果教師落實早、落實好,效果十分明顯,同時,教師對學困生的幫助、指導針對性要強,方法、策略要靈活,落實程度要高。
    初中化學是化學教學的啟萌階段,使學生掌握進一步學習化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教學的主要目標,也是中考的重點。縱觀鹽城市歷年化學試題,都體現(xiàn)了基礎知識考查履蓋面廣,突出對核心主干知識考查的特點。
    解題能力和應試技巧的培養(yǎng)是中考復習中的關鍵問題,教師要有策略、有計劃地將這項工作融合入中考復習的整個階段,循序漸進,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