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重要的能力培養(yǎng)方式,通過總結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哲學如何引導我們認識自己,理解世界,提升自己的思維和見識?以下是一些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一
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除以一個整數(零除外),等于乘這個整數的倒數。
(1)4/7÷2(2)4/7÷3。
=4/7×1/2。
=2/7。
教學反思:
《分數除法(一)》是學生初次接觸分數除法,本節(jié)課是學生今后學習分數除法的基礎,讓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以及對算法的探索就顯得格外重要。本節(jié)課我力求體現(xiàn)以下幾點:
一、充分利用學生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課堂上省去了舊知的復習,設計簡單的知識情景,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學生有效學習時間,提高課堂有效性。
二、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探索數學。
數學課不應只讓學生單純地模仿和記憶,應讓學生在具體地操作、觀察、實踐中得出結論。因此,課堂上我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引導學生探索出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讓學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充分地發(fā)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注重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把知識單純的傳授給學生,做到既重結果,又重過程。
三、讓學生在不同層次的練習中應用數學。
學數學的目的就是用數學。在新課結束后,我讓學生在不同層次的練習中應用了所學知識,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數學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掌握計算法則,正確計算分數乘以整數的算式題。
2.滲透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的推導。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問:怎樣計算?(分母不變分子相加)。
2.根據題意列出算式:
(1)5個12是多少?
(2)3個14是多少?
列式:
(1)12+12+12+12或12×5。
(2)14+14+14或14×3。
題中的兩個式子哪個簡便?(12×5,14×3)。
它們各表示什么意思呢?(5個12是多少?3個14是多少?)能用一句話概括這兩個乘法算式的意義嗎?(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
這是整數乘法的意義,它對于分數乘法適用嗎?
二:講授新課。
1.出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2.出示自學題綱,讓學生自學課本。
(1)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是什么?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嗎?
(2)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它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3)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
例1小新和爸爸、媽媽一起吃一塊蛋糕,每人吃塊,3人一共。
吃多少塊?
(1)讀題,找已知條件和問題。(第人吃塊,3人一共吃多少塊?)。
(2)分析,問:塊是什么意思?(把一塊蛋糕平均分成9分,
取其中2份。)。
聽回答,老師邊重復邊電腦演示(三層復式演示)。
把一塊蛋糕(出示一個圓)平均分成9份(覆蓋平均分的9。
份),取其中2份(覆蓋2份是紅色的)。平均分成9份取其2份。
師:(結合圖)說:“那塊”是多大?(邊說邊演示)。
師:每人吃一塊(出示一塊),3人一共吃了多少塊?(再翻出兩個塊的投影。)。
問:3個塊是多少呢?(邊說邊翻投影)。
平均分9份,取6份。
(3)根據圖意列出算式。
問:這個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三個加數相同。)。
問:還可以怎么列式?(×3)。
問:為什么?(三個加數相同)。
問:這個算式你們學過嗎?它是什么數乘以什么數?(分數乘以整數。)。
×3的意義。(討論)。
(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就是求3個是多少。)。
(1)推導法則。
我們了解了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你想知道怎樣計算嗎?
a.導出計算方法。
你會計算嗎?看哪些同學不用老師講解就能依據轉化思想把分數乘以整數這個新知識轉為已經學過的舊知識來進行計算。(可以互相說互相看。)。
如果學生寫出這個步驟時,老師繼續(xù)追問。
問:這道只是3個可以這樣寫,如果是100個或更多個,那該怎么辦呢?
引導學生討論得出:
又可以轉化成什么式子呢?因為分子2+2+2=2×3,分母9=9,所以,可以轉化成。
只是為了說明算理,計算時省略不寫。(邊說邊加上虛線框。
b.歸納法則。
通過以上幾個式題的計算,想一想分數乘以整數怎樣計算呢?師:比一比,看哪個組的同學總結的語言準確又簡練。小組討論,總結出法則。
分數乘以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板書)。
c.應用法則計算。
計算(做本上,投影反饋)。
(約分數位對齊)。
討論,這兩種方法哪種簡單?為什么?
強調:能約分,要先約分;結果是假分數一定要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三)鞏固練習。
投影出示練習題。
(四)回顧整理: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屆所學的內容。
(五)布置作業(yè)。
自主練習的題目。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運用“先約分再相乘”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5個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問:12×5算式的意義是什么?被乘數和乘數各表示什么?
2.計算:
問: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應該怎樣計算?
教師總結:整數乘法的意義,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被乘數表示相同的加數,乘數表示相同的加數的個數。同分母分數加法計算法則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變。通過將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引出課題。
二、情境引入新課。
1.教師出示例題圖示:
例題: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于代數跳一下的。人跑三步的距離是代數跳一下的幾分之幾?
(1)首先讓學生分析題意,試著描述場景圖。
師:我們用線段幫助我們理解:畫一條線段,表示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叭伺芤徊降木嚯x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就要把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即這一條線段看作單位“1”,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離。求“人跑3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就是求3個是多少?(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將線段圖逐步表示完整。)。
(3)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開展討論與交流。(基礎好的學生可以提出加法和乘法兩種解決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如何計算。因為分數加法的計算學生已經掌握,重點討論×3如何計算。
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得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分母不變,分子與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
強調: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
(4)讓學生自主總結歸納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并用比較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
2、延伸強化。
教師出示例題2:,讓學生先計算,再討論。
問題:乘得的積是不是最簡分數?應該怎么辦?你是怎樣約分的?有沒有不同的方法?
教師總結:通過不同約分方法的比較,我們知道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比較簡便。
1.讀題,說說塊是什么意思?
2.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列式計算。
三、交流、質疑。
(一)學生匯報,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方法1:++===(塊)。
方法2:×3=++====(塊)。
(二)比較這兩種方法,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聯(lián)系:兩種方法的結果是一樣的.。
區(qū)別:一種方法是加法,另一種方法是乘法.。
教師板書:++=×3。
(三)為什么可以用乘法計算?
加法表示3個相加,因為加數相同,寫成乘法更簡便.。
(四)×3表示什么?怎樣計算?
表示3個的和是多少?
++====,用分子2乘3的積做分子,分母不變.。
(五)提示:為計算方便,能約分的要先約分,然后再乘.。
四、歸納、概括:
(一)結合=×3=和++=×3=,說一說一個分數乘整數表示什么?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不變。
五、鞏固、發(fā)展。
(一)鞏固意義。
1.改寫算式。
+++=×()。
+++++++=()×()。
2.只列式不計算:3個是多少?5個是多少?
(二)鞏固法則。
1.計算(說一說怎樣算)。
×4×6×21×4×8。
思考:為什么先約分再相乘比較簡便?
2.應用題。
(三)對比練習。
1.一條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2.一條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幾分之幾?
六、課后作業(yè)。
(一)的3倍是多少?的10倍是多少?
(二)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是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三)一種大豆每千克約含油千克,100千克大豆約含油多少千克?1噸大豆呢?
七、板書設計。
分數乘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例1.小新、爸爸、媽媽一起吃一塊蛋糕,每人吃塊,3人一共吃多少塊?
用加法算:xx+xxx(塊)。
用乘法算:x×3=++xxx(塊)。
答:3人一共吃了塊.。
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掌握分數四則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會正確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遷移類推及計算能力.。
3.通過數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出示一組算式.(課件出示.)。
觀察以上6個算式,討論.。
1.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之處?(都是四則混合運算式題.)。
2.根據算式的特點,可以分為哪幾類?
二、新課(小組合作,研討新課.)。
第2個問題可以先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匯報.。
學生的分類大致有以下幾種:
1.依據計算步驟分為:
兩步計算的有:
三步計算的有:
2.按算式中數的特征可以分為: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四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動中,探索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把一個分數平均分成幾份,求其中的一份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一是多少。。
2.探索并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能夠運用分數除以整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體會數形結合的重要方法。
2學情分析。
分數除以整數是學生繼續(xù)學習的重要基礎,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分數乘法的意義,以及倒數的認識。所以本課旨在以活動為載體,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算理。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操作,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以舊引新,做好鋪墊1.分數的意義,操作。2.除法的意義,列式。
這樣的除法算式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分數除法?;顒?【活動】動手操作,探究新知(一)、出示幻燈片涂一涂、算一算(1)把一張紙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出示問題1。請大家拿出一張操作紙,涂色表示出這張紙的4/5。
師:把一張紙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怎樣列式?
4/5÷2請同學們通過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來研究4/5÷2怎樣計算。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方法一: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分子里的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1/5,也就是2/5。
1、用第一種方法就不能做了。因為:上一題的時候,分子4是2的倍數,4÷2能得到整數商。而4÷3時,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數,得不到整數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數這種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轉化成乘法來做……4/5÷3=4/5×1/3=4/15能再講講這樣做的道理嗎?師:“4/5÷3”表示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請同學們拿出第二張操作紙,你能把圖中的4/5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嗎?展示學生的分法師(指著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這一部分是4/5的多少?通過直觀圖理解4/5的1/3是4/15(3)比較歸納,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活動4【講授】數學故事,情感教育。
分數除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我國古代數學名著《九章算術》。公元263年,我國數學家劉徽注釋《九章算術》時說:分數除法就是將除數的分子、分母顛倒與被除數相乘。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分數運算法則,而歐洲直到1489年,才由維特曼提出相似的法則,已比劉徽晚了1200多年!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運用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解決分數連乘,和分數乘除混合運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互相交流、互相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判斷、推理反思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提高計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習慣。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法與學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及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預習情況報告。
1、各小組為單位展示自己的預習筆記。
說說自己的預習所得、困惑。
2、請你根據每一行的算式說一條整數四則運算的順序。
12×(24÷8)75÷(15×6)。
教師強調: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運算,再算括號外面的運算:沒有括號的,先算第二級運算,再算第一級運算;同一級運算,從左往右依次運算。
二、引入新課:
1、出示例題3。
閱讀與理解。
1、學生閱讀題目,理解題意。
(1)條件一:每次吃1/2片。
(2)條件二:每天吃3次。
(3)所求的問題:12片可以吃幾天?
分析與解答。
(1)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答。
教師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2)交流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思路一:先算出每天吃多少片,再計算12片可以吃幾天。
解法:1/2x3=3/2(片)。
12÷3/2=8(天)。
思路二:先算出這盒藥可以吃幾次,在計算可以吃幾天。
解法:12÷1/2=24(次)。
24÷3=8(天)。
(3)回顧與反思。
組織檢驗答案的合理性。
(1)學生嘗試檢驗。
方法一:1/2x3=3/2(片)。
3/2x8=12(片)。
方法二:3x8=24(片)。
1/2x24=12(片)。
列綜合算式表示解題思路。
12÷(1/2x3)。
12÷1/2÷3。
2、用綜合算式表示解題思路。
(1)學生根據上面的解題方法列出綜合算式。
(2)交流運算順序。
指名說說每個綜合算是的運算順序。
(3)學生獨立解答。
(4)組織匯報交流。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的“做一做”
2、挑戰(zhàn)自我。
四、全課總結:
1、說一說,今天學習了什么新知識?
2、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嗎?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有什么想要告訴老師和同學的嗎?請大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五、布置作業(yè)。
1、教材練習七的第7、8題。
2、預習下一節(jié)內容,寫出簡單的預習筆記,劃出困惑的地方。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六
他的教學思路獨特,簡潔。出示幾個簡單的分數,讓學生自由組合成乘法算式并嘗試計算,在有了多種方法算出答案后進行橫向比較,得出分子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與化成小數進行計算最后的得數是相同的,由此說明分子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這種方法是可以計算。然后又通過縱向比較得出,分子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的方法計算分數乘法不僅適合全部這種類型的計算,而且比較簡便。緊接著徐老師就放手讓學生通過畫圖來驗證這種方法為什么可行,給予學生明確的探究目的,提供充足的探究時間與空間。與前一節(jié)課有著截然不同的探索步驟。
探索步驟的不同,是因為今天有了前一節(jié)課做鋪墊。課一開始徐老師就展示了整數與分數的乘法,然后就很自然地引出分數乘分數的一道題,讓新知識與舊知識相聯(lián)系,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上,發(fā)展新知識,促進知識的有效遷移,促使學生形成優(yōu)化的認知結構。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就水到渠成,但為什么可以這樣來計算,恰恰是學生所不理解的,所以這才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與難點。如何突破難點,徐老師采用了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畫圖驗證,從中也讓學生有探究的需求,讓我們剛剛得到的抽象知識用直觀的圖畫,形象地展示、說明。這是一個學生主動探索、解釋新知的過程,是思維的火花不斷碰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斷引導著學生進行反復的驗證,說明,解釋,然后歸納,概括,最終反映出分子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算法的真正含義,不光突破了難點,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興趣和探究精神。最可貴的是,在懂得這個算理后,徐老師引著學生又回到起點,看看整數成分數的乘法,原來它也適用這種方法,使學生更加了解分子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是反映計算分數乘法普遍規(guī)律的一般計算法則。
雖然學生要學的知識是前人發(fā)現(xiàn)的,書上寫的明明白白,但對于學生來說,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個人再現(xiàn)類似的創(chuàng)造過程來形成,因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并不是簡單的接受,而必須以再創(chuàng)造的方式進行;作為數學教師也不能簡單地將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經歷這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由此可見,在新知生長點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留下適當時空,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活動,很必要。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交流、整理等學習活動,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學會正確地讀寫百分數,感受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2、通過解釋百分數的實際意義,體會百分數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經歷信息收集、交流和表達的過程,促進個性化的數學理解和表達。
4、學會在學習過程中積累個人的學習成果,初步建立自我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教學難點:理解百分數的意義以及百分數與分數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意義。
1、談話引入:下個月就要舉行達標運動會了,同學們都在加緊鍛煉、爭取達標。體育老師對班上三個小組的同學進行了一次測試,采集了如下信息:
組別。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百分數》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百分數》教學設計3、觀察上面的信息,百分數的分母都是多少,它有什么優(yōu)點?分子可以是什么樣的數?(使學生明確:百分數的分母都是100,所以便于比較大?。话俜謹档姆肿涌梢允钦麛?,也可以是小數,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100。)。
4、舉例,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百分數?(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實物,請學生說一說百分數的意義)。
5、老師也找了幾個數,出示:
(1)一堆煤97/100噸,運走了它的75/100。
(2)23/100米相當于46/100米的50/100。
哪幾個分數可以改寫成百分數的形式,哪幾個不能?為什么?
說一說百分數與分數有怎樣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設計意圖]這幾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緊密圍繞百分數的意義讓學生解釋、表達、交流,同時不露痕跡地練習了百分數的讀法和寫法。學生不僅獲得了豐富的信息量,體會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而且初步學會對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進一步認識了百分數的特點,加深理解了分數與百分數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可謂一舉多得。
三、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2、用百分數表示下面的成語。
百里挑一十拿九穩(wěn)百發(fā)百中一箭雙雕。
3、下面的說法對嗎?
(1)分母是100的分數一定是百分數。
(2)百分數是分數的一種,所以3/4噸=75%噸。
(3)小明的身高是89/100米與小華身高是小明的89/100兩個分數含義相同。
(4)一件衣服降價30%,意思是現(xiàn)價比原價少了百分之三十。
[設計意圖]選取學生身邊的素材和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鞏固練習,特別注意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提高練習效率。
四、總結反思,升華提高。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八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十二冊第一單元信息窗二。
教材簡析:
該信息窗以青島市的幾個著名旅游景點為背景,提供了和“十一”黃金周期間來青島的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等信息,通過解決“到海濱風景區(qū)的游客大約有多少萬人”、“20‘十一’黃金周青島旅游收入約多少億元”和“20同期到青島旅游的約有多少萬人”等問題,引入對“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和“已知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求這個數”等知識的學習。這部分知識是本單元的教學難點。教師要充分重視知識的遷移性,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來學習。由分數問題的解決方法遷移到這一類百分數問題的解決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百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夠正確解答“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BR>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yǎng)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同學們,青島作為國家著名的旅游勝地,氣候怡人,景色優(yōu)美,每年“十一”期間都會迎來大量游客到青島旅游,我們能生活在這樣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非常的幸福。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仔細觀察情境圖,收集題中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
談話:觀察情境圖,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預設:(1)到海濱風景區(qū)的游客大約有多少萬人?
(2)到其他景區(qū)的游客大約有多少萬人?
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有選擇的進行板書,如:到海濱風景區(qū)的游客大約有多少萬人?(學生提出的其他合理問題先放進問題口袋,下節(jié)課再解決)。
下面我們先來解決“到海濱風景區(qū)的游客大約有多少萬人?”課件出示第一個紅點例題。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
(1)讀題。找條件和問題,明確這道題是把誰看成單位“1”。
(2)學生畫圖并自己試做。
談話:要求到海濱風景區(qū)的游客大約有多少萬人?該怎樣計算呢?你能不能聯(lián)系前面我們學過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解答方法,先自己想一想該如何列式,并說說列式的依據。
列好算式后,請學生獨立計算,最后再交流計算結果。
102×84%=102×0.84=85.68(萬人)。
答:及格的同學有85.68萬人。
談話:我們在列式時為什么要用乘法計算?
學生同桌討論后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觀點。
引導學生得出:我們把黃金周到青島旅游的總人數看作單位“1”,已知到海濱風景區(qū)的占總人數的84%,要求到海濱風景區(qū)的人數,就是求102萬人的8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補充練習:
(1)張紅看一本200頁的書,已經看了全書的80%,看了多少頁?
(2)工人叔叔要加工1500個零件,還剩下10%沒有加工完,還剩下多少個沒有加工完?(學生自主完成,集體交流)。
2.課件出示自主練習第7題。
(1)畫圖,理解題意。
(2)小組交流,列出算式后匯報:
方法(1):5-5×70%方法(2):5×(1-70%)。
(3)學生四人小組內進行交流,交流解答方法的列式依據。
學生可能有的答案是:
1.根據線段圖我們可以看出要求國內現(xiàn)存莫高窟出土文獻約有多少萬件?可以先求出流失海外的大約有多少萬件,然后再用一共出土的減去流失海外的數量。
2.我們小組是根據“這些珍貴的文獻約有70%流失海外”這句話先求出了國內現(xiàn)存莫高窟出土文獻約占出土文獻總量的30%,這時要示國內現(xiàn)存莫高窟出土文獻約有多少萬件?就是求5萬件的30%是多少。
隨機練習:(自主練習第2題)學生自主解答,集體交流。
三、鞏固練習。
1.只列式不計算。
(2)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2.自主練習。
第1題:將下面百分數分別化成分數和小數。(學生匯報時說出轉化的方法)。
學生討論:首先應該做什么?怎么才能提高正確率?
自主練習第9題。
第12題: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交流,使學生明確該題有兩種解題思路:一是先分別求第一期和第二期修的米數,再求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的米數;二是先求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了全長的百分之幾,再求多修的米數。這里不要求學生兩種解題方法都掌握。答案:300×40%—300×30%=30(米)或300×(40%—30%)=30(米)。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進行總結,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學習主要內容。)。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九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體驗活動中理解單位“1”不僅是一個物體,許多物體也可以看成單位“1”。
2、學生能掌握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用分數來表示。能用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知道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3、通過創(chuàng)設互相協(xié)作,積極探索的學習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滲透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的思想。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認識單位“1”,知道許多物體也可以是一個整體。
教具:
課件、各種形狀的紙張、水彩筆等。
引入:
1、分蘋果。
師:今天老師帶來三個蘋果,準備分給兩個同學,誰能幫老師分一分?
生:一個同學分一個。
師:那還剩下一個怎么分呢?
生:一人一半。
師:那也就是說把這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人一份是么?
生:是。
2、(幻燈出示書上的圖片),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在古代,因為生產的需要,人們?yōu)榱藴y量,把物體分成一段、兩段、三段,不夠一段了,不是整數,不能用整數的結果表示,為了準確地表示出來該怎么辦呢?(出示幻燈,找同學來讀)在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就用分數來表示。
一、學習一個整體的分數。
1、幻燈出示1/4,這就是一個分數,它讀作什么?(生答四分之一)誰能說說它的各部分名稱?它表示什么?(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師:課前老師讓你們準備了教具,現(xiàn)在請同學們拿出來吧。
2、請同學們小組合作。
(1)任意選桌上的的材料創(chuàng)造1/4。
(2)用你喜歡的方式把1/4表示出來。
(一)、學習一個物體的1/4。
(材料:一張正方形紙、一張長方形紙、一張圓形紙,一根一米長的彩帶)。
1、展示匯報。
(1)師在同學中分別找到一個圓形、一個正方形、一個長方形的1/4。
誰能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2)生展示,師幫助強調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生邊做,師邊幻燈演示。
2、師小結:以上我們把一張紙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他的四分之一,這就是我們三年級學過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他的1/4.(板書“一個物體”,“平均分”“1份”“1/4”)。
3、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下面老師要考一考你們,你們怕不怕?
(出示幻燈練習題),請說說陰影部分是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4、同學們,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巧克力蛋糕,準備獎勵給表現(xiàn)好的同學,(幻燈出示)這是一塊正方形的蛋糕,我們可以用正方形來代表它,它是原來蛋糕的1/4,猜猜它原來是什么樣子的,請同學們做一回設計師,在你的練習本上畫一畫它原來的樣子。
5、請小組內展示一下你的作品,探討一下還有沒有其他的畫法啦?
6、學生展示,老師幻燈演示。
同學們,你們真是優(yōu)秀的設計師。其實還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我們在這里就不一一演示了。
(二)、學習一些物體的1/4。
1、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1)這又是一塊蛋糕,露出的部分是這個整體的八分之一,你能猜猜原來會是什么樣子么?同學猜測。
師出示圓形的蛋糕。
同學們可以用三角形代替蛋糕,動手畫一畫原來是樣子。然后小組討論。
同學展示作品。
師:大多數年同學畫的都是圓形的蛋糕,可是這次的蛋糕不是圓形的了,而是由8塊單獨的蛋糕排列組成的。請看大屏幕。(幻燈出示)。
請2名學生到前面投影儀上展示,教師在旁邊指導,讓學生說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2、(幻燈出示)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請同學讀)老師板書“一個整體”
請同學看看你桌子上的材料,說說你把誰看成一個整體了?你是怎么樣分的?誰愿意來為大家做個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領?。ㄔ僬覂擅瑢W展示)。
生匯報,這個整體變了,因為四分之一是1個物體的原來是4個物體,四分之一是2個物體的原來是8個物體。
生匯報:可以。
師:為什么?
生:分子不變,分母變了,說明分的份數變了。
師總結: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真棒!這肯定是一個“偉大”的發(fā)現(xiàn)。
二、學習單位“1”
1、師:剛剛我們分過的這些物體,都可以稱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板書單位“1”)。
這個“1”加了引號,你知道為什么嗎?(生答:因為這個1不是就指1,而是指一個物體或者一些物體。)。
2、師小結,剛剛我們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的內容:分數的意義(板書“分數的意義”)。
3、請同學們再看一下我們剛剛分過的物體,它們分別把什么看作單位“1”了?
(教師舉例課后題)。
4、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可以看作單位“1”。
三、練習。
1、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幻燈出示12塊糖),看看誰最聰明,回答的又快又好。
完成幻燈的練習。
四、學習分數單位。
1、同學們,請看黑板,其實分數也有計數單位,像這樣,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我們就把他叫做分數單位。(板書分數單位)。
師:誰能說說剛才題中的分數單位?
生:1/4、1/8、1/2…。
師:老師說一個數,看誰能快速地說出他的分數單位。3/4、2/5、8/9…。
生搶答。
師:老師還沒說分子呢,有的同學就已經回答出來了,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竅門了么?
生:分子都是1。
生:分母都是分的那個份數。
師:所以說,分數單位是由分母決定的,分母是幾,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
五、總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單位“1”,和分數單位。你們這節(jié)課的表現(xiàn)非常出色,我為你們而驕傲,讓我們?yōu)樽约壕实谋憩F(xiàn)鼓掌。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稍復雜的求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另一個數是多少的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并能正確地解答這類應用題。
2、過程與方法:
教學中采用遷移類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使學生能正確的解答稍復雜的求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另一個數是多少的應用題。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
教學難點:
正確、靈活地解答這類百分數應用題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出示復習題: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單位“1”①桃樹的棵數是梨樹的75%。②科技書的本數是連環(huán)畫的50%③全校男生的人數是女生的98%④桃樹的棵數比梨樹少25%。⑤科技書的本數比連環(huán)畫多50%⑥全校男生的人數比女生少2%。
2、學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25。(1)提問:根據給出的這兩個條件,你能提出什么問題?(2)你能自己解決嗎?試試看。
(提示學生找出這道題目的分率句,確定單位“1”,并根據數量關系列式)。
二、新授。
1、教學例4出示例題:
學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12%?,F(xiàn)在圖書室有多少冊圖書?
請小組合作,完成下面幾個問題:
(1)、增加的12%是誰的12%?單位“1”是誰?(2)、數量關系是什么?
第二種:1400×(1+12%)。
=1400+168。
=1400×112%。
=1568(冊)。
=1568(冊)。
答:現(xiàn)在圖書室有1568冊圖書。
2、通過這道題的學習,你明白了什么?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和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都要用乘法計算)。
3、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4、鞏固練習:完成“做一做”第。
1、2題。
三、拓展練習。
某校六(1)班有男生20人,女生比男生少10%,六(1)班一共有多少人?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認為解決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
五、板書設計:
第一種:1400+1400×12%。
第二種:1400×(1+12%)。
=1400+168。
=1400×112%。
=1568(冊)。
=1568(冊)。
答:現(xiàn)在圖書室有1568冊圖書。
教學反思。
本部分內容是“求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應用題,它是在學生會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的基礎上學習的,與“求比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的應用題相似,只是相應的分率轉換成了百分率。因此,在復習上,我安排了與例題較為相似的分數應用題,以舊引新,做好充分的遷移準備,通過對題目的改變,讓學生了解二者的聯(lián)系。因為題型及解題方法幾乎都相同,學生學起來也較為容易。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做好了這幾點:注重數量分析;抓重點,突破難點,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解法,提高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精講多練,有層次;聯(lián)系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感悟到百分數的應用非常廣泛,學好百分數可以解決很多生活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錯題能夠及時的反饋探索并糾正。
如果下次再上這節(jié)課,要改進的地方有:
1、講授新課時,先讓學生去討論問題所表示的含義,再和同桌或四人小組畫圖研究解決問題方法,再讓學生嘗試解答,注意發(fā)掘有創(chuàng)造性解法。
2、解答后再由學生代表展示、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通過交流,進一步使學生理解數量間的關系。
3、對于有創(chuàng)造性解法,給予表揚、鼓勵。
4、探索算法的時候,多給學生一些時間去討論,探索加深對數量關系的理解。效果會更好些。
5、出示一些一題多變的練習,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和辨別能力。這樣訓練可能效果更棒!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十一
學習目標:
1、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計算。
方法進行正確計算。
2、掌握積與因數的關系,能靈活運用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正確判斷。
3、極度熱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先由學生自學課本,經歷自主探索總結的過程,并獨立完成自主學習部分,通過獨立思考及小組合作,能夠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能運用計算方法正確進行計算。并獨立完成導學案,然后學習小組討論交流,讓同學們進行展示,小組間互相點評,對于有疑問的題目教師點撥、拓展。
一、自主學習:
1、自學課本p10頁。
2、計算。
3、我能辯對錯。(對的打“??”,錯的打“???”)。
1)、求1/6的5倍和求5個1/6的和列式都是1/6×5。?????????????(?????)。
2)、分數乘整數是求幾個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3)、4/21×3=4×3/21=4/7?????????????????????????????????????????(?????)。
4)、2根1/4米長的鐵絲比1根1米長的鐵絲長。?????????????????(?????)。
二、合作探究:
2、分數乘分數,這里的分數也可以是帶分數,計算時先把帶分數化成(??????????),然后按(????????????????????)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學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
2)、分數乘分數,應該(??????)乘(???????),(??????)乘(???????),能約分的可以(????????)再乘。
3)、一根木棒長7/8米,它的2/7是(????????)米。
4)、一個長方形的寬是3/7米,長是寬的2倍,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平方米。
2、計算。
7頁。
3、列式計算。
4、動手畫一畫。
5、解決問題。
1)、要修一條長3/4千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長1/8,第一天修了多少千米?
2)、一個正方形的邊長4/5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十二
1、經歷動手操作、畫圖表示、推導、歸納等探索分數乘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
2、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會正確進行分數乘分數的計算。
3、體驗分數乘分數計算方法的探索性,感受畫圖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的直觀性。
教學課件、長方形彩紙。
教師說明折紙要求,讓學生動手操作,折出這張紙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課件演示折紙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
1、課件出示問題,根據題意出示圖示。
2、提出問題(1),繼續(xù)出示圖,使學生明白求西紅柿地占整塊地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列出算式,并結合圖得出:1/31/2=(11)/(32)=1/6.
3、提出問題(2),方法和過程同問題(1)。
師生共同總結出計算方法: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完成試一試的四道題。
1、練一練第1題。
2、練一練第2題。
3、練一練第3題。
4、練一練第4題。
5、練一練第5題。
由折紙引入學習活動,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是分數乘法問題的準備。
結合課件直觀演示,幫助學生弄清題意。
結合課件演示,使學生理解題意,明白求西紅柿地占整塊地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為總結計算方法作鋪墊。
先讓學生觀察兩個算式,自己總結方法,教師指導歸納,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讓學生獨立嘗試計算。再交流。
其中的指誰的?理解這個問題,學生就知道了是求1/4的2/5是多少。
通過面積計算,鞏固分數乘法計算方法。
關注比較方法,進一步理解分數乘法的抽象描述。
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學生獨立完成。
生:折出的紙片面積是原來長方形紙面積的1/4.
師:折出的紙片面積是原來長方形紙的一半的幾分之幾?
生:折出的紙片面積是原來長方形紙的一半的1/2.
師:也就是說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利用課件演示說明)。
師邊口述題意邊出示課件。
師邊口述題目邊演示課件。
師:求西紅柿地占整塊地的幾分之幾就是求什么?怎樣計算?
生:求西紅柿地占整塊地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列式是1/31/2=(11)/(32)=1/6.
師:觀察兩道題的計算過程,分數乘分數,我們是怎么計算的?
生概括歸納。
師:大家用你們自己歸納的方法試著計算試一試的題目。
交流時說說計算方法和過程。
師:說說怎樣列式?
學生獨立計算,交流算法。
師:丫丫吃了其中的2/5,是誰的2/5?
理解后獨立完成,交流時說說列式的想法和計算過程。
理解題意,獨立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注意學生比較的方法。對于好的方法給予表揚。并歸納總結比較方法。
集體訂正。注意得數后面要有單位名稱。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十三
1.通過練習,使學生鞏固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理解,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進一步增強數感。
2.通過練習練習,使學生能用分數加減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數學應用意識。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過程的探索性,獲得成功的樂趣和體驗。
難點重點:鞏固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理解,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難點: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準備
掛圖
環(huán)節(jié)過程
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2.指導完成練習十四第5題。
(1)學生完成后展示學生作業(yè),交流計算結果。
(2)指導探索規(guī)律
教師指出:分母的最大公因數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數相加,得數的分母是兩個分母的積,分子是兩個分子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數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數相減,得數的分母是兩個分母的積,分子是兩個分子的差。
(3)請學生舉出幾個類似的可以用這樣的規(guī)律計算的算式。
學生獨立完成左邊兩組題的計算。
學生進行觀察,并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再在全班進行匯報交流。
學生明確規(guī)律后根據規(guī)律直接寫出右邊兩組題的結果。
學生舉例,互相交流。
教學環(huán)節(jié)過程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綜合練習
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通過第6,7題的練習提高學生估計及對計算結果的把握能力,進一步增強數感。
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觀察實物圖進行估計,再利用估計的數據解決相關問題,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選擇信息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課堂總結幫助學生對本節(jié)課要掌握的知識進行梳理。
1.完成練習十四第6題。
學生判斷后教師組織匯報交流,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教師幫助學生進行歸納:分數是否接近1/2,看分子是否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數是否接近0,看分子是否接近0;分數是否接近1看分子與分母是否很接近。
2.完成第7題。
教師組織匯報交流,追問:你是怎么想的?
讓學生通過計算來驗證自己的估算是否正確。
3.指導完成練習十四第8題。
(1)理解題意,明確兩個量杯中各有多少毫升水。
(2)指導方法:400毫升和800毫升應該等于多少升呢?你是怎樣想的?
4.指導完成練習十四第9題。
(1)理解題意。
(2)指導方法:估計一下每種蔬菜擺放的面積大約各占貨架的幾分之幾?你是怎樣想的?
(3)讓學生獨立完成(2)(3)題的計算,教師組織交流結果。
通過練習,你有什么收獲?在解決問題時要注意什么?
作業(yè):完成補充習題第41頁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1/2+1/3=(2+3)/(2×3)
1/2-1/3=(3-2)/(2×3)
接近0:1/10,2/25
接近1/2:4/7,9/20,7/15
接近1:8/9,11/13
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判斷,說說自己的想法。
學生在小組中先估計,然后匯報交流自己的想法。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并與估算結果比較估算是否正確。
學生觀察圖片,先得出兩個量杯中分別有2/5升,4/5升,再獨立完成(1)(2)問題的解答。
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交流,指名上臺指圖說說自己的想法。
學生獨立完成(2)(3)題的計算,并進行匯報。
學生自由發(fā)言。在分數大小比較的練習中可以滲透類似的題目,讓學生用運用估算的方法比較大小,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環(huán)節(jié)過程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教學環(huán)節(jié)過程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教學環(huán)節(jié)過程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十四
這部分內容先教學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再通過比較,引導學生把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推及分數與整數相乘,幫助學生形成對分數乘法相對完整的認識。
例4先讓學生借助直觀圖形,初步理解的、的的含義;再讓學生聯(lián)系示意圖所顯示的結果和分數乘法的意義,列出相應的乘法算式,算出兩個分數相乘的積,建立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讓學生驗證猜想,在操作探究中進一步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啟發(fā)學生以直觀的方式探索分數乘分數的計算結果。然后組織學生觀察例4、例5中幾道題目的計算過程和結果,比較分析,歸納出分數和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其后,通過填空形式啟發(fā)學生用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計算整數與分數相乘,把計算方法推及分數與整數相乘,促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最后,教材舉例介紹了計算分數乘法時更為簡單的一種約分方法,簡化計算過程。
1、通過例題的直觀操作,理解分數與分數相乘的意義,初步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2、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主動進行分析、觀察、猜想驗證、比較、歸納的過程,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初步的演繹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設計意圖:抓住學生的認知起點,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作好鋪墊。)。
二、教學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長方形紙,學生觀察。
2、依次呈現(xiàn)長方形圖,逐步提問。
(1)出示長方形紙的涂色部分。問:涂色部分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2)出示斜線。問:畫斜線的`部分各占的幾分之幾?
追問:的、的又各是這個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讓學生明確:的是,的是。(板書)。
3、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樣的算式?求的呢。
口答。
4、小結:求一個分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計算。
5、完成填空:
6、比一比:
這兩個算式與以前的分數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分數乘分數。
7、猜想:觀察這2個式子,猜猜分數與分數相乘是怎么計算的?
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初步說出自己的猜想。
(設計意圖:理解分數與分數相乘的意義,是一個難點,因此在教學中,結合直觀圖,逐步的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在不斷的追問、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數乘法的意義,獲得獨特體驗,同時建立了初步的計算方法的猜想。)。
(二)驗證猜想。
談話:這個猜想很有價值,對不對呢?我們還要舉一些例子來驗證。
1、出示例5的填空題和長方形圖。
2、結合題意提問。
(1)說一說和分別表示的幾分之幾?
(2)你能根據剛才的猜想寫出這兩個算式的結果嗎?學生完成填空。
3、操作驗證:。
(2)學生操作活動,一生板演,師巡視。
(3)組織交流,證實猜想是正確的。
(三)比較歸納。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問:在這些算式中,你發(fā)現(xiàn)積的分子、分母與兩個因數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關系?
2、在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再在小組里交流。
3、在交流中歸納總結方法;分數和分數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的分母。
(設計意圖:計算方法的得出是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觀察比較、概括歸納等一系列的數學思維活動后得出的,教師在活動中適時引導,學生則主動建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發(fā)展,也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試一試。
1、學生嘗試解答,指名板演,核對時說一說怎樣想的?
2、明確:計算過程中,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算出結果。
1、出示:請用分數和分數相乘的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2、提示:整數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
3、學生嘗試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
4、追問: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適用于分數與整數相乘嗎?為什么?
5、說明:分數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這樣計算,教師示范:
6、小結:今后計算分數乘法時,照上面的樣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數改寫成分母是1的分數,這樣比較簡便。
(設計意圖:在前面探究的基礎上,提供空間和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再加以介紹點撥,促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1、完成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四名學生板演。
交流時選擇部分題目,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注意書寫格式。
2、完成練習九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再組織交流。使學生明白,要求小時耕地公頃,就是求公頃的是多少。
3、完成練習九第3題。
學生獨立判斷,分析錯誤原因,并進行訂正。
4、完成練習九第4題。
學生先直接在書上寫出得數,再引導學生比較每組的兩道題,說說計算的過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設計意圖:由學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識,最希望得到應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練一練、改錯比一比等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鞏固新知,并學會反思,養(yǎng)成檢驗的好習慣。)。
本節(jié)課學習了分數乘分數,你有什么收獲?我們是怎么得到這個計算方法的?
(設計意圖:必要的學習小結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我反思的習慣,提高他們自我梳理知識的能力,提升學習方法。)。
練習九第2題、第5題。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經驗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并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分數除以整數。
2、通過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情景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計算技能。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分數除法意義的理解和分數除以整數的算法的探究。
教學難點:分數除以整數的算法的探究。
教具準備:課件,平均分成5份的長方形紙一張。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特色設計:
一、復習。
復習整數除法的意義。
引導學生回憶整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根據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寫出相關的兩個除法算式。
二、新授。
(一)初步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1、如果將一盒重千克的水果平均分成5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千克,該怎樣計算?
學生試著列出算式。
2、歸納概括分數除法的意義。
1、出示例1、引導學生分析并用圖表示數量關系。
問:求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怎樣列式?
2、列式計算。
學生折一折,算一算。
3、理清思路。
學生說思路。
4、總結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分數除以整數等于分數乘這個數的倒數。
三、練習。
第30頁做一做。
四、作業(yè)練習。
教材p34第1、3、4題。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板書設計:
略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十六
蘇教國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98—99頁例1和“試一試”“練一練”,第100頁練習十九第1—3題。
1、讓學生體驗百分數的產生過程,初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地讀、寫百分數。
2、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體會百分數與分數的練習與區(qū)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3、使學生能用百分數的知識描述、處理生活中的有關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
課前學生根據導學案預習,搜集百分數,ppt課件。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1、設境。
師:(出示課件)請看“新聞播報”,誰來讀。指名讀。
(1).高郵市在郵文化節(jié)期間,與外商正式簽約項目數量占投資項目總數的73.3%。
(2).三垛鎮(zhèn)今年的工業(yè)產值是去年的215%。
2、引題。
師:同學們認識這些畫橫線的數嗎?(認識)是什么數?(百分數)。
怎么讀?指名讀。
師:百分數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板書課題“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
二、置身情境,探究意義。
教學例1。(出示課件)。
1、探究。
(1)、請注意觀察,如果只看投中數,你們認為誰投籃最準?為什么?
(2)、這種方法公平嗎?(不公平)為什么呢?指名說。那么,怎樣找出投籃最準的人呢?小組交流,指名匯報。
(3)、根據學生回答在課件上出示:先求每人投中數占投球總數的__分之__。各是多少?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師:你們能直接看出誰投籃最準嗎?(不能)有辦法進行比較嗎?(通分)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做一做。
那么,64/100表示的是的__________占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65/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三個數都表示投中數占投球總數的____________。
(4)、求投中數占投球總數的百分之幾,而不求幾分之幾,這樣有什么好處?
(5)、你們課前看到的百分數是像92/100這樣寫的.嗎?可以怎樣寫?試一試。
(6)、(出示課件)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的形式,而是在原來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號來表示(%)。
(7)、指導寫法:寫百分數時,例86%,按從左往右的順序先寫分子86,再寫%。在寫百分號時,也要注意按從左往右的順序,先寫左上角的小圓,接著寫斜杠,最后寫右下角的小圓。這樣一個百分數就寫成了。
讓學生練寫這三個百分數。
2、交流。
(1)、師:剛才,我們借助了百分數選中了投籃最準的人;看來百分數真是個好幫手。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數。請同學說一說自己搜集的百分數。指名說。小組內交流。
(2)、師:我們再來說說新聞播報中百分數的實際意義。指名說。
3、概括:
生交流匯報,出示意義,齊讀。
(2)小組討論:
1、百分數為什么又可以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2、百分數不僅可以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還可以表示什么?
3、為什么百分數不能用來表示某個具體的數量?
小組交流、指名匯報。
4、對比。
完成練習十九第3題。
指名回答。
小組討論:a運用百分數時要注意哪些?
b百分數和分數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小組交流、匯報。
三、組織練習,鞏固提高。
(一)、讀讀寫寫。
1.讀出下面的百分數(導學案第5題)。
指名讀,齊讀。
2.寫出下面各數(導學案第6題,為了方便,可在加一二題,如百分之零點八)。
你寫了幾個百分數,同學們能用剛學的百分數說說他完成題數的情況,完成了___%,還剩____%沒完成,希望你能達到100%。
現(xiàn)在請寫好的同學舉手。好,同學們都完成了作業(yè),可以說“這次作業(yè)我們班完成了____%。
(二)會讀、會寫,更要會用,請看下題。
3.選擇合適的百分數填空。
50%3.9%120%100%。
(1)武寧小學學生每月所用零花錢占學校買圖書錢數的25%,開展節(jié)約活動后,明顯減少,現(xiàn)在只占()。
(2)小汽車的速度是卡車速度的()。
(3)只要同學們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這個單元考試的及格率一定能達到()。
(三)讀出下面每一句話,你能體會句中百分數要表達的意思嗎?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一本書已看了40%。
自行車廠上半年完成了全年生產計劃的60%。
(四)輕松一刻。生活中有許多成語也和數學有關,請看——————妙解成語。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十七
1.使學生掌握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算理和法則。
2.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學生對計算法則的掌握,以及在計算中能約分的要約分。
學生對算理掌握。
1、4個7連加是多少?怎樣計算?
2、還可以怎樣計算也得28呢?
3、如何列式?為什么這樣列式?
4、學生小結整數乘法的`意義。
1、今天我們一起研究分數乘法中分數乘以整數這部分知識。
2、出示例1:一個修路隊每天修路3/10千米。3天修多少千米?
3、學生讀題,分析。
5、學生小結:分數乘法的意義(分×整)是什么?(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
6、3/10×3如何計算?(學生討論)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千米)。
7、問:3×3/10是怎么來的?
8、誰能說說分數乘以整數是怎么算的?
9、小結法則:分數乘以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不變。
10、練習:說出3/17×5和4/15×6的意義并計算。
11、指書比較4/15×6還有更簡便的方法嗎?
12、小結:分數乘以整數時怎么算簡便?
3/18×62/5×153/7×6。
你認為今天那些知識最讓你感興趣?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十八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一個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同樣也是難點。我在教學中嘗試著讓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以直觀的方法讓學生在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的過程中直接發(fā)現(xiàn)結果,然后根據折出來的結果探索計算法則,放棄了教材中兩次折、畫的方法。剛上完課,表面上感覺按部就搬完成了教學任務,可是總感覺缺少點什么,教學過程有點脫節(jié)。在評完課又聽完其他老師的課后,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1、敢于沖擊教材。
一是改變了情景中的主人公,把教材中的王芳改成了老師,開門見山,直奔主題。這樣更能激起學生質疑的興趣;二是我放棄了教材中兩次折、畫的方法,給學生充分的探索空間,通過一次折紙理解了意義發(fā)現(xiàn)了計算結果,然后觀察發(fā)現(xiàn)了計算方法。這樣,為學生探索與交流保證了充足的時間。
2、關注動態(tài)生成。
在課的開始,我激活了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的開始就面對“老師每小時織圍巾1/4米”的信息,讓學生提出問題,產生疑問,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激發(fā)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沖動。在學生形成的關于問題的多種原始想法中,我關注了動態(tài)的生成,抓住鮮活的生成資源,篩選出了關鍵的問題,使本節(jié)課的目標及教學重點成為學生的探討焦點,體現(xiàn)了教與學的雙主體地位。
3、敢于放手研討。
為了突破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在課堂上我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以折紙涂色活動為主線,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時間和觀察交流,思考的空間,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問題。折紙是為了理解意義。當學生由1/2×2的意義推測出1/4×1/2的意義是表示求1/4的1/2是多少時,我知道學生并不理解為什么這樣說。正是通過折紙,學生理解了1/4的意義,1/2的意義,才能理解1/4×1/2的意義。因為學生只有理解了分數的意義,才能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通過數形的結合,學生在理解意義的過程中感受計算分數乘分數時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學生經歷了抽象---直觀---抽象的探索過程。
4、合適的支點能貫通整個課堂。
這節(jié)課表面上感覺按部就搬完成了教學任務,可是總感覺缺少點什么,教學過程有點脫節(jié)。聽了同事的數學課,我茅塞頓開!
在折一折的過程中,我直接讓學生折1/4×1/2,雖然經過全班同學的努力,在少數同學的帶動下折出了1/4×1/2表示1/4的1/2,可是有的遷強。聽了劉虹老師的課我終于明白為什么我的課堂脫節(jié),是因為我丟掉了課本提供的支點:先折1/4×2。因為學生由整數的意義得出"1/4×1/2表示1/4的1/2是多少"那只是推測,并不知道為什么,只有體會出1/4×2描2個1/4,才能知道半(1/2)個1/4描1/4的一半,這樣才真正明白為什么說1/4×1/2表示1/4的1/2是多少",所以說,折1/4×2是成功完成1/4×1/2的支點,很重要。
5、學具的準備是無聲的引導。
要為學生準備充足的學具。只有讓學生準備好學具了,學生才可以探索得更深入,更全面。比如:如果只給學生準備一張紙,那么學生是不是也就只會折紙,如果再為學生準備尺子和筆,那學生是不是也就想到通過畫圖的方法來進行探索和研究,再為學生準備彩筆,學生是不是也就能向導通過畫、涂的方法來研究??傊畬W具準備的充分,學生探索的才更自由,更全面。
而我只讓學生準備了兩張紙和兩只彩筆,拘限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致使學生只用了折紙感受意義,理解計算方法。限制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十九
《分數乘分數》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探索分數乘分數的計算算理與法則。
在教學實踐中繼續(xù)采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幫助學生達成以上兩個教學目標。
整個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層次:
一、引導學生通過用圖形表示分數的意義,再用算式表示圖形,深化“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意義,感知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過程。
二、先教學例4,以1/2×1/4和1/2×3/4為例,讓學生先根據圖形理解算式的意義,再根據圖形寫出計算結果。
三、然后教學例5,以2/3×1/5和2/3×4/5為例,讓學生根據算式在圖中畫斜線表示計算結果,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以形論數”和“以數表形”的過程讓學生鞏固分數乘法的意義,體會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過程。
四、最后通過觀察例4和例5算式和結果,概括出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通過今天的課,我對數形結合的思想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的道理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圖形使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在本單元教學中就顯得特別重要了??v觀教材,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也有不同的層次,數形結合能幫助學生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在本學期的.分數乘分數中是利用直觀的幾何圖形,幫助學生理解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道理;接下來的分數乘法應用中,我們還將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分數乘法應用的問題;使用的圖形越來越簡約體現(xiàn)了教材對數形結合思想滲透的一個過程。
數形結合的過程不是簡單的抽象變?yōu)橹庇^的過程,而是抽象變?yōu)橹庇^之后,再從直觀變?yōu)槌橄蟮囊粋€過程,也就是要將“以形論數”和“以數表形”兩個方面有機的結合起來。只有完整的讓學生經歷數與形之間的“互動”,才能使他們感知“數形結合”,才能使他們能在解決問題時自覺地應用“數形結合”的方法。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二十
本節(jié)課《分數乘分數》是人教版六年級數學第二單元的內容,重點是鞏固和進化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探索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
在教學實踐中我繼續(xù)采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幫助學生達成以上的兩個數學目標。對于課堂中的“探究活動”沒有直接放手,這是因為學生對“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因此在整個得教學過程分為三個層次:
(1)、引導學生通過用圖形表示算式,再用算式表示圖形,深化“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意義,感知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過程。
(2)、以3/4×1/4為例,讓學生先解釋算式的意義,然后用圖形表示這個意義,最后在根據圖形表示出算式的計算過程,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以形論數”和“以數表形”的過程是學生鞏固分數乘法的意義,體會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過程。
(3)、學生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獨立完成教材中的試一試,進一步達成以上目標,并為總結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積累認知。整體教學的效果很好。
由于學生有比較堅實的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所以對于探索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法則的探索完全可以讓學生獨立進行。而在分數乘分數計算過程的探索中,由于學生剛剛認識“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意義,并且用圖形表征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過程比較復雜,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較好。
學生在計算分數乘分數時能根據計算法則進行計算,但對于計算過程的約分,部分學生的約分意識不強,如3的倍數,7的倍數,甚至更大質數的倍數,學生不知道約分,使結果不是最簡,還要加強訓練。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二十一
《生活與百分數》這節(jié)課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的運用,提高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由于學生對百分數及利息的計算已經熟練掌握,且六年級學生思維活躍,自主學習能力較強,所以本節(jié)課我合理利用多媒體設備,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實踐、探索、展示。
在課前給學生布置活動任務(活動一):去附近的銀行或上網調查最新的利率、了解國家調整利率的原因、調查理財方式(完成自主學習單),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整理匯報,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考察了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進行調查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儲蓄知識的了解,也為未來合理理財奠定了基礎。
活動二:幫李阿姨設計合適的理財方案,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鍛煉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加強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本節(jié)課我采取自學為主、組間互助的方式但這樣的方式也有很多的缺點,比如部分學生對其他組員產生依賴、學生思考深度不夠等。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一
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除以一個整數(零除外),等于乘這個整數的倒數。
(1)4/7÷2(2)4/7÷3。
=4/7×1/2。
=2/7。
教學反思:
《分數除法(一)》是學生初次接觸分數除法,本節(jié)課是學生今后學習分數除法的基礎,讓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以及對算法的探索就顯得格外重要。本節(jié)課我力求體現(xiàn)以下幾點:
一、充分利用學生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課堂上省去了舊知的復習,設計簡單的知識情景,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學生有效學習時間,提高課堂有效性。
二、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探索數學。
數學課不應只讓學生單純地模仿和記憶,應讓學生在具體地操作、觀察、實踐中得出結論。因此,課堂上我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引導學生探索出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讓學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充分地發(fā)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注重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把知識單純的傳授給學生,做到既重結果,又重過程。
三、讓學生在不同層次的練習中應用數學。
學數學的目的就是用數學。在新課結束后,我讓學生在不同層次的練習中應用了所學知識,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數學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掌握計算法則,正確計算分數乘以整數的算式題。
2.滲透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的推導。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問:怎樣計算?(分母不變分子相加)。
2.根據題意列出算式:
(1)5個12是多少?
(2)3個14是多少?
列式:
(1)12+12+12+12或12×5。
(2)14+14+14或14×3。
題中的兩個式子哪個簡便?(12×5,14×3)。
它們各表示什么意思呢?(5個12是多少?3個14是多少?)能用一句話概括這兩個乘法算式的意義嗎?(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
這是整數乘法的意義,它對于分數乘法適用嗎?
二:講授新課。
1.出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2.出示自學題綱,讓學生自學課本。
(1)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是什么?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嗎?
(2)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它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3)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
例1小新和爸爸、媽媽一起吃一塊蛋糕,每人吃塊,3人一共。
吃多少塊?
(1)讀題,找已知條件和問題。(第人吃塊,3人一共吃多少塊?)。
(2)分析,問:塊是什么意思?(把一塊蛋糕平均分成9分,
取其中2份。)。
聽回答,老師邊重復邊電腦演示(三層復式演示)。
把一塊蛋糕(出示一個圓)平均分成9份(覆蓋平均分的9。
份),取其中2份(覆蓋2份是紅色的)。平均分成9份取其2份。
師:(結合圖)說:“那塊”是多大?(邊說邊演示)。
師:每人吃一塊(出示一塊),3人一共吃了多少塊?(再翻出兩個塊的投影。)。
問:3個塊是多少呢?(邊說邊翻投影)。
平均分9份,取6份。
(3)根據圖意列出算式。
問:這個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三個加數相同。)。
問:還可以怎么列式?(×3)。
問:為什么?(三個加數相同)。
問:這個算式你們學過嗎?它是什么數乘以什么數?(分數乘以整數。)。
×3的意義。(討論)。
(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就是求3個是多少。)。
(1)推導法則。
我們了解了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你想知道怎樣計算嗎?
a.導出計算方法。
你會計算嗎?看哪些同學不用老師講解就能依據轉化思想把分數乘以整數這個新知識轉為已經學過的舊知識來進行計算。(可以互相說互相看。)。
如果學生寫出這個步驟時,老師繼續(xù)追問。
問:這道只是3個可以這樣寫,如果是100個或更多個,那該怎么辦呢?
引導學生討論得出:
又可以轉化成什么式子呢?因為分子2+2+2=2×3,分母9=9,所以,可以轉化成。
只是為了說明算理,計算時省略不寫。(邊說邊加上虛線框。
b.歸納法則。
通過以上幾個式題的計算,想一想分數乘以整數怎樣計算呢?師:比一比,看哪個組的同學總結的語言準確又簡練。小組討論,總結出法則。
分數乘以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板書)。
c.應用法則計算。
計算(做本上,投影反饋)。
(約分數位對齊)。
討論,這兩種方法哪種簡單?為什么?
強調:能約分,要先約分;結果是假分數一定要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三)鞏固練習。
投影出示練習題。
(四)回顧整理: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屆所學的內容。
(五)布置作業(yè)。
自主練習的題目。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運用“先約分再相乘”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5個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問:12×5算式的意義是什么?被乘數和乘數各表示什么?
2.計算:
問: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應該怎樣計算?
教師總結:整數乘法的意義,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被乘數表示相同的加數,乘數表示相同的加數的個數。同分母分數加法計算法則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變。通過將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引出課題。
二、情境引入新課。
1.教師出示例題圖示:
例題: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于代數跳一下的。人跑三步的距離是代數跳一下的幾分之幾?
(1)首先讓學生分析題意,試著描述場景圖。
師:我們用線段幫助我們理解:畫一條線段,表示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叭伺芤徊降木嚯x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就要把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即這一條線段看作單位“1”,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離。求“人跑3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就是求3個是多少?(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將線段圖逐步表示完整。)。
(3)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開展討論與交流。(基礎好的學生可以提出加法和乘法兩種解決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如何計算。因為分數加法的計算學生已經掌握,重點討論×3如何計算。
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得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分母不變,分子與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
強調: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
(4)讓學生自主總結歸納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并用比較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
2、延伸強化。
教師出示例題2:,讓學生先計算,再討論。
問題:乘得的積是不是最簡分數?應該怎么辦?你是怎樣約分的?有沒有不同的方法?
教師總結:通過不同約分方法的比較,我們知道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比較簡便。
1.讀題,說說塊是什么意思?
2.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列式計算。
三、交流、質疑。
(一)學生匯報,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方法1:++===(塊)。
方法2:×3=++====(塊)。
(二)比較這兩種方法,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聯(lián)系:兩種方法的結果是一樣的.。
區(qū)別:一種方法是加法,另一種方法是乘法.。
教師板書:++=×3。
(三)為什么可以用乘法計算?
加法表示3個相加,因為加數相同,寫成乘法更簡便.。
(四)×3表示什么?怎樣計算?
表示3個的和是多少?
++====,用分子2乘3的積做分子,分母不變.。
(五)提示:為計算方便,能約分的要先約分,然后再乘.。
四、歸納、概括:
(一)結合=×3=和++=×3=,說一說一個分數乘整數表示什么?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不變。
五、鞏固、發(fā)展。
(一)鞏固意義。
1.改寫算式。
+++=×()。
+++++++=()×()。
2.只列式不計算:3個是多少?5個是多少?
(二)鞏固法則。
1.計算(說一說怎樣算)。
×4×6×21×4×8。
思考:為什么先約分再相乘比較簡便?
2.應用題。
(三)對比練習。
1.一條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2.一條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幾分之幾?
六、課后作業(yè)。
(一)的3倍是多少?的10倍是多少?
(二)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是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三)一種大豆每千克約含油千克,100千克大豆約含油多少千克?1噸大豆呢?
七、板書設計。
分數乘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例1.小新、爸爸、媽媽一起吃一塊蛋糕,每人吃塊,3人一共吃多少塊?
用加法算:xx+xxx(塊)。
用乘法算:x×3=++xxx(塊)。
答:3人一共吃了塊.。
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掌握分數四則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會正確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遷移類推及計算能力.。
3.通過數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出示一組算式.(課件出示.)。
觀察以上6個算式,討論.。
1.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之處?(都是四則混合運算式題.)。
2.根據算式的特點,可以分為哪幾類?
二、新課(小組合作,研討新課.)。
第2個問題可以先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匯報.。
學生的分類大致有以下幾種:
1.依據計算步驟分為:
兩步計算的有:
三步計算的有:
2.按算式中數的特征可以分為: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四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動中,探索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把一個分數平均分成幾份,求其中的一份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一是多少。。
2.探索并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能夠運用分數除以整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體會數形結合的重要方法。
2學情分析。
分數除以整數是學生繼續(xù)學習的重要基礎,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分數乘法的意義,以及倒數的認識。所以本課旨在以活動為載體,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算理。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操作,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以舊引新,做好鋪墊1.分數的意義,操作。2.除法的意義,列式。
這樣的除法算式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分數除法?;顒?【活動】動手操作,探究新知(一)、出示幻燈片涂一涂、算一算(1)把一張紙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出示問題1。請大家拿出一張操作紙,涂色表示出這張紙的4/5。
師:把一張紙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怎樣列式?
4/5÷2請同學們通過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來研究4/5÷2怎樣計算。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方法一: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分子里的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1/5,也就是2/5。
1、用第一種方法就不能做了。因為:上一題的時候,分子4是2的倍數,4÷2能得到整數商。而4÷3時,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數,得不到整數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數這種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轉化成乘法來做……4/5÷3=4/5×1/3=4/15能再講講這樣做的道理嗎?師:“4/5÷3”表示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請同學們拿出第二張操作紙,你能把圖中的4/5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嗎?展示學生的分法師(指著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這一部分是4/5的多少?通過直觀圖理解4/5的1/3是4/15(3)比較歸納,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活動4【講授】數學故事,情感教育。
分數除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我國古代數學名著《九章算術》。公元263年,我國數學家劉徽注釋《九章算術》時說:分數除法就是將除數的分子、分母顛倒與被除數相乘。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分數運算法則,而歐洲直到1489年,才由維特曼提出相似的法則,已比劉徽晚了1200多年!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運用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解決分數連乘,和分數乘除混合運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互相交流、互相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判斷、推理反思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提高計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習慣。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法與學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及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預習情況報告。
1、各小組為單位展示自己的預習筆記。
說說自己的預習所得、困惑。
2、請你根據每一行的算式說一條整數四則運算的順序。
12×(24÷8)75÷(15×6)。
教師強調: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運算,再算括號外面的運算:沒有括號的,先算第二級運算,再算第一級運算;同一級運算,從左往右依次運算。
二、引入新課:
1、出示例題3。
閱讀與理解。
1、學生閱讀題目,理解題意。
(1)條件一:每次吃1/2片。
(2)條件二:每天吃3次。
(3)所求的問題:12片可以吃幾天?
分析與解答。
(1)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答。
教師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2)交流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思路一:先算出每天吃多少片,再計算12片可以吃幾天。
解法:1/2x3=3/2(片)。
12÷3/2=8(天)。
思路二:先算出這盒藥可以吃幾次,在計算可以吃幾天。
解法:12÷1/2=24(次)。
24÷3=8(天)。
(3)回顧與反思。
組織檢驗答案的合理性。
(1)學生嘗試檢驗。
方法一:1/2x3=3/2(片)。
3/2x8=12(片)。
方法二:3x8=24(片)。
1/2x24=12(片)。
列綜合算式表示解題思路。
12÷(1/2x3)。
12÷1/2÷3。
2、用綜合算式表示解題思路。
(1)學生根據上面的解題方法列出綜合算式。
(2)交流運算順序。
指名說說每個綜合算是的運算順序。
(3)學生獨立解答。
(4)組織匯報交流。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的“做一做”
2、挑戰(zhàn)自我。
四、全課總結:
1、說一說,今天學習了什么新知識?
2、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嗎?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有什么想要告訴老師和同學的嗎?請大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五、布置作業(yè)。
1、教材練習七的第7、8題。
2、預習下一節(jié)內容,寫出簡單的預習筆記,劃出困惑的地方。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六
他的教學思路獨特,簡潔。出示幾個簡單的分數,讓學生自由組合成乘法算式并嘗試計算,在有了多種方法算出答案后進行橫向比較,得出分子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與化成小數進行計算最后的得數是相同的,由此說明分子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這種方法是可以計算。然后又通過縱向比較得出,分子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的方法計算分數乘法不僅適合全部這種類型的計算,而且比較簡便。緊接著徐老師就放手讓學生通過畫圖來驗證這種方法為什么可行,給予學生明確的探究目的,提供充足的探究時間與空間。與前一節(jié)課有著截然不同的探索步驟。
探索步驟的不同,是因為今天有了前一節(jié)課做鋪墊。課一開始徐老師就展示了整數與分數的乘法,然后就很自然地引出分數乘分數的一道題,讓新知識與舊知識相聯(lián)系,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上,發(fā)展新知識,促進知識的有效遷移,促使學生形成優(yōu)化的認知結構。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就水到渠成,但為什么可以這樣來計算,恰恰是學生所不理解的,所以這才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與難點。如何突破難點,徐老師采用了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畫圖驗證,從中也讓學生有探究的需求,讓我們剛剛得到的抽象知識用直觀的圖畫,形象地展示、說明。這是一個學生主動探索、解釋新知的過程,是思維的火花不斷碰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斷引導著學生進行反復的驗證,說明,解釋,然后歸納,概括,最終反映出分子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算法的真正含義,不光突破了難點,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興趣和探究精神。最可貴的是,在懂得這個算理后,徐老師引著學生又回到起點,看看整數成分數的乘法,原來它也適用這種方法,使學生更加了解分子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是反映計算分數乘法普遍規(guī)律的一般計算法則。
雖然學生要學的知識是前人發(fā)現(xiàn)的,書上寫的明明白白,但對于學生來說,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個人再現(xiàn)類似的創(chuàng)造過程來形成,因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并不是簡單的接受,而必須以再創(chuàng)造的方式進行;作為數學教師也不能簡單地將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經歷這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由此可見,在新知生長點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留下適當時空,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活動,很必要。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交流、整理等學習活動,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學會正確地讀寫百分數,感受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2、通過解釋百分數的實際意義,體會百分數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經歷信息收集、交流和表達的過程,促進個性化的數學理解和表達。
4、學會在學習過程中積累個人的學習成果,初步建立自我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教學難點:理解百分數的意義以及百分數與分數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意義。
1、談話引入:下個月就要舉行達標運動會了,同學們都在加緊鍛煉、爭取達標。體育老師對班上三個小組的同學進行了一次測試,采集了如下信息:
組別。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百分數》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百分數》教學設計3、觀察上面的信息,百分數的分母都是多少,它有什么優(yōu)點?分子可以是什么樣的數?(使學生明確:百分數的分母都是100,所以便于比較大?。话俜謹档姆肿涌梢允钦麛?,也可以是小數,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100。)。
4、舉例,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百分數?(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實物,請學生說一說百分數的意義)。
5、老師也找了幾個數,出示:
(1)一堆煤97/100噸,運走了它的75/100。
(2)23/100米相當于46/100米的50/100。
哪幾個分數可以改寫成百分數的形式,哪幾個不能?為什么?
說一說百分數與分數有怎樣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設計意圖]這幾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緊密圍繞百分數的意義讓學生解釋、表達、交流,同時不露痕跡地練習了百分數的讀法和寫法。學生不僅獲得了豐富的信息量,體會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而且初步學會對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進一步認識了百分數的特點,加深理解了分數與百分數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可謂一舉多得。
三、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2、用百分數表示下面的成語。
百里挑一十拿九穩(wěn)百發(fā)百中一箭雙雕。
3、下面的說法對嗎?
(1)分母是100的分數一定是百分數。
(2)百分數是分數的一種,所以3/4噸=75%噸。
(3)小明的身高是89/100米與小華身高是小明的89/100兩個分數含義相同。
(4)一件衣服降價30%,意思是現(xiàn)價比原價少了百分之三十。
[設計意圖]選取學生身邊的素材和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鞏固練習,特別注意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提高練習效率。
四、總結反思,升華提高。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八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十二冊第一單元信息窗二。
教材簡析:
該信息窗以青島市的幾個著名旅游景點為背景,提供了和“十一”黃金周期間來青島的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等信息,通過解決“到海濱風景區(qū)的游客大約有多少萬人”、“20‘十一’黃金周青島旅游收入約多少億元”和“20同期到青島旅游的約有多少萬人”等問題,引入對“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和“已知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求這個數”等知識的學習。這部分知識是本單元的教學難點。教師要充分重視知識的遷移性,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來學習。由分數問題的解決方法遷移到這一類百分數問題的解決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百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夠正確解答“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BR>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yǎng)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同學們,青島作為國家著名的旅游勝地,氣候怡人,景色優(yōu)美,每年“十一”期間都會迎來大量游客到青島旅游,我們能生活在這樣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非常的幸福。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仔細觀察情境圖,收集題中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
談話:觀察情境圖,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預設:(1)到海濱風景區(qū)的游客大約有多少萬人?
(2)到其他景區(qū)的游客大約有多少萬人?
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有選擇的進行板書,如:到海濱風景區(qū)的游客大約有多少萬人?(學生提出的其他合理問題先放進問題口袋,下節(jié)課再解決)。
下面我們先來解決“到海濱風景區(qū)的游客大約有多少萬人?”課件出示第一個紅點例題。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
(1)讀題。找條件和問題,明確這道題是把誰看成單位“1”。
(2)學生畫圖并自己試做。
談話:要求到海濱風景區(qū)的游客大約有多少萬人?該怎樣計算呢?你能不能聯(lián)系前面我們學過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解答方法,先自己想一想該如何列式,并說說列式的依據。
列好算式后,請學生獨立計算,最后再交流計算結果。
102×84%=102×0.84=85.68(萬人)。
答:及格的同學有85.68萬人。
談話:我們在列式時為什么要用乘法計算?
學生同桌討論后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觀點。
引導學生得出:我們把黃金周到青島旅游的總人數看作單位“1”,已知到海濱風景區(qū)的占總人數的84%,要求到海濱風景區(qū)的人數,就是求102萬人的8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補充練習:
(1)張紅看一本200頁的書,已經看了全書的80%,看了多少頁?
(2)工人叔叔要加工1500個零件,還剩下10%沒有加工完,還剩下多少個沒有加工完?(學生自主完成,集體交流)。
2.課件出示自主練習第7題。
(1)畫圖,理解題意。
(2)小組交流,列出算式后匯報:
方法(1):5-5×70%方法(2):5×(1-70%)。
(3)學生四人小組內進行交流,交流解答方法的列式依據。
學生可能有的答案是:
1.根據線段圖我們可以看出要求國內現(xiàn)存莫高窟出土文獻約有多少萬件?可以先求出流失海外的大約有多少萬件,然后再用一共出土的減去流失海外的數量。
2.我們小組是根據“這些珍貴的文獻約有70%流失海外”這句話先求出了國內現(xiàn)存莫高窟出土文獻約占出土文獻總量的30%,這時要示國內現(xiàn)存莫高窟出土文獻約有多少萬件?就是求5萬件的30%是多少。
隨機練習:(自主練習第2題)學生自主解答,集體交流。
三、鞏固練習。
1.只列式不計算。
(2)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2.自主練習。
第1題:將下面百分數分別化成分數和小數。(學生匯報時說出轉化的方法)。
學生討論:首先應該做什么?怎么才能提高正確率?
自主練習第9題。
第12題: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交流,使學生明確該題有兩種解題思路:一是先分別求第一期和第二期修的米數,再求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的米數;二是先求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了全長的百分之幾,再求多修的米數。這里不要求學生兩種解題方法都掌握。答案:300×40%—300×30%=30(米)或300×(40%—30%)=30(米)。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進行總結,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學習主要內容。)。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九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體驗活動中理解單位“1”不僅是一個物體,許多物體也可以看成單位“1”。
2、學生能掌握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用分數來表示。能用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知道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3、通過創(chuàng)設互相協(xié)作,積極探索的學習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滲透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的思想。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認識單位“1”,知道許多物體也可以是一個整體。
教具:
課件、各種形狀的紙張、水彩筆等。
引入:
1、分蘋果。
師:今天老師帶來三個蘋果,準備分給兩個同學,誰能幫老師分一分?
生:一個同學分一個。
師:那還剩下一個怎么分呢?
生:一人一半。
師:那也就是說把這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人一份是么?
生:是。
2、(幻燈出示書上的圖片),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在古代,因為生產的需要,人們?yōu)榱藴y量,把物體分成一段、兩段、三段,不夠一段了,不是整數,不能用整數的結果表示,為了準確地表示出來該怎么辦呢?(出示幻燈,找同學來讀)在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就用分數來表示。
一、學習一個整體的分數。
1、幻燈出示1/4,這就是一個分數,它讀作什么?(生答四分之一)誰能說說它的各部分名稱?它表示什么?(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師:課前老師讓你們準備了教具,現(xiàn)在請同學們拿出來吧。
2、請同學們小組合作。
(1)任意選桌上的的材料創(chuàng)造1/4。
(2)用你喜歡的方式把1/4表示出來。
(一)、學習一個物體的1/4。
(材料:一張正方形紙、一張長方形紙、一張圓形紙,一根一米長的彩帶)。
1、展示匯報。
(1)師在同學中分別找到一個圓形、一個正方形、一個長方形的1/4。
誰能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2)生展示,師幫助強調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生邊做,師邊幻燈演示。
2、師小結:以上我們把一張紙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他的四分之一,這就是我們三年級學過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他的1/4.(板書“一個物體”,“平均分”“1份”“1/4”)。
3、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下面老師要考一考你們,你們怕不怕?
(出示幻燈練習題),請說說陰影部分是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4、同學們,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巧克力蛋糕,準備獎勵給表現(xiàn)好的同學,(幻燈出示)這是一塊正方形的蛋糕,我們可以用正方形來代表它,它是原來蛋糕的1/4,猜猜它原來是什么樣子的,請同學們做一回設計師,在你的練習本上畫一畫它原來的樣子。
5、請小組內展示一下你的作品,探討一下還有沒有其他的畫法啦?
6、學生展示,老師幻燈演示。
同學們,你們真是優(yōu)秀的設計師。其實還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我們在這里就不一一演示了。
(二)、學習一些物體的1/4。
1、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1)這又是一塊蛋糕,露出的部分是這個整體的八分之一,你能猜猜原來會是什么樣子么?同學猜測。
師出示圓形的蛋糕。
同學們可以用三角形代替蛋糕,動手畫一畫原來是樣子。然后小組討論。
同學展示作品。
師:大多數年同學畫的都是圓形的蛋糕,可是這次的蛋糕不是圓形的了,而是由8塊單獨的蛋糕排列組成的。請看大屏幕。(幻燈出示)。
請2名學生到前面投影儀上展示,教師在旁邊指導,讓學生說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2、(幻燈出示)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請同學讀)老師板書“一個整體”
請同學看看你桌子上的材料,說說你把誰看成一個整體了?你是怎么樣分的?誰愿意來為大家做個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領?。ㄔ僬覂擅瑢W展示)。
生匯報,這個整體變了,因為四分之一是1個物體的原來是4個物體,四分之一是2個物體的原來是8個物體。
生匯報:可以。
師:為什么?
生:分子不變,分母變了,說明分的份數變了。
師總結: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真棒!這肯定是一個“偉大”的發(fā)現(xiàn)。
二、學習單位“1”
1、師:剛剛我們分過的這些物體,都可以稱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板書單位“1”)。
這個“1”加了引號,你知道為什么嗎?(生答:因為這個1不是就指1,而是指一個物體或者一些物體。)。
2、師小結,剛剛我們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的內容:分數的意義(板書“分數的意義”)。
3、請同學們再看一下我們剛剛分過的物體,它們分別把什么看作單位“1”了?
(教師舉例課后題)。
4、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可以看作單位“1”。
三、練習。
1、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幻燈出示12塊糖),看看誰最聰明,回答的又快又好。
完成幻燈的練習。
四、學習分數單位。
1、同學們,請看黑板,其實分數也有計數單位,像這樣,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我們就把他叫做分數單位。(板書分數單位)。
師:誰能說說剛才題中的分數單位?
生:1/4、1/8、1/2…。
師:老師說一個數,看誰能快速地說出他的分數單位。3/4、2/5、8/9…。
生搶答。
師:老師還沒說分子呢,有的同學就已經回答出來了,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竅門了么?
生:分子都是1。
生:分母都是分的那個份數。
師:所以說,分數單位是由分母決定的,分母是幾,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
五、總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單位“1”,和分數單位。你們這節(jié)課的表現(xiàn)非常出色,我為你們而驕傲,讓我們?yōu)樽约壕实谋憩F(xiàn)鼓掌。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稍復雜的求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另一個數是多少的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并能正確地解答這類應用題。
2、過程與方法:
教學中采用遷移類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使學生能正確的解答稍復雜的求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另一個數是多少的應用題。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
教學難點:
正確、靈活地解答這類百分數應用題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出示復習題: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單位“1”①桃樹的棵數是梨樹的75%。②科技書的本數是連環(huán)畫的50%③全校男生的人數是女生的98%④桃樹的棵數比梨樹少25%。⑤科技書的本數比連環(huán)畫多50%⑥全校男生的人數比女生少2%。
2、學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25。(1)提問:根據給出的這兩個條件,你能提出什么問題?(2)你能自己解決嗎?試試看。
(提示學生找出這道題目的分率句,確定單位“1”,并根據數量關系列式)。
二、新授。
1、教學例4出示例題:
學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12%?,F(xiàn)在圖書室有多少冊圖書?
請小組合作,完成下面幾個問題:
(1)、增加的12%是誰的12%?單位“1”是誰?(2)、數量關系是什么?
第二種:1400×(1+12%)。
=1400+168。
=1400×112%。
=1568(冊)。
=1568(冊)。
答:現(xiàn)在圖書室有1568冊圖書。
2、通過這道題的學習,你明白了什么?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和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都要用乘法計算)。
3、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4、鞏固練習:完成“做一做”第。
1、2題。
三、拓展練習。
某校六(1)班有男生20人,女生比男生少10%,六(1)班一共有多少人?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認為解決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
五、板書設計:
第一種:1400+1400×12%。
第二種:1400×(1+12%)。
=1400+168。
=1400×112%。
=1568(冊)。
=1568(冊)。
答:現(xiàn)在圖書室有1568冊圖書。
教學反思。
本部分內容是“求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應用題,它是在學生會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的基礎上學習的,與“求比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的應用題相似,只是相應的分率轉換成了百分率。因此,在復習上,我安排了與例題較為相似的分數應用題,以舊引新,做好充分的遷移準備,通過對題目的改變,讓學生了解二者的聯(lián)系。因為題型及解題方法幾乎都相同,學生學起來也較為容易。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做好了這幾點:注重數量分析;抓重點,突破難點,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解法,提高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精講多練,有層次;聯(lián)系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感悟到百分數的應用非常廣泛,學好百分數可以解決很多生活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錯題能夠及時的反饋探索并糾正。
如果下次再上這節(jié)課,要改進的地方有:
1、講授新課時,先讓學生去討論問題所表示的含義,再和同桌或四人小組畫圖研究解決問題方法,再讓學生嘗試解答,注意發(fā)掘有創(chuàng)造性解法。
2、解答后再由學生代表展示、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通過交流,進一步使學生理解數量間的關系。
3、對于有創(chuàng)造性解法,給予表揚、鼓勵。
4、探索算法的時候,多給學生一些時間去討論,探索加深對數量關系的理解。效果會更好些。
5、出示一些一題多變的練習,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和辨別能力。這樣訓練可能效果更棒!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十一
學習目標:
1、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計算。
方法進行正確計算。
2、掌握積與因數的關系,能靈活運用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正確判斷。
3、極度熱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先由學生自學課本,經歷自主探索總結的過程,并獨立完成自主學習部分,通過獨立思考及小組合作,能夠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能運用計算方法正確進行計算。并獨立完成導學案,然后學習小組討論交流,讓同學們進行展示,小組間互相點評,對于有疑問的題目教師點撥、拓展。
一、自主學習:
1、自學課本p10頁。
2、計算。
3、我能辯對錯。(對的打“??”,錯的打“???”)。
1)、求1/6的5倍和求5個1/6的和列式都是1/6×5。?????????????(?????)。
2)、分數乘整數是求幾個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3)、4/21×3=4×3/21=4/7?????????????????????????????????????????(?????)。
4)、2根1/4米長的鐵絲比1根1米長的鐵絲長。?????????????????(?????)。
二、合作探究:
2、分數乘分數,這里的分數也可以是帶分數,計算時先把帶分數化成(??????????),然后按(????????????????????)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學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
2)、分數乘分數,應該(??????)乘(???????),(??????)乘(???????),能約分的可以(????????)再乘。
3)、一根木棒長7/8米,它的2/7是(????????)米。
4)、一個長方形的寬是3/7米,長是寬的2倍,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平方米。
2、計算。
7頁。
3、列式計算。
4、動手畫一畫。
5、解決問題。
1)、要修一條長3/4千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長1/8,第一天修了多少千米?
2)、一個正方形的邊長4/5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十二
1、經歷動手操作、畫圖表示、推導、歸納等探索分數乘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
2、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會正確進行分數乘分數的計算。
3、體驗分數乘分數計算方法的探索性,感受畫圖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的直觀性。
教學課件、長方形彩紙。
教師說明折紙要求,讓學生動手操作,折出這張紙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課件演示折紙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
1、課件出示問題,根據題意出示圖示。
2、提出問題(1),繼續(xù)出示圖,使學生明白求西紅柿地占整塊地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列出算式,并結合圖得出:1/31/2=(11)/(32)=1/6.
3、提出問題(2),方法和過程同問題(1)。
師生共同總結出計算方法: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完成試一試的四道題。
1、練一練第1題。
2、練一練第2題。
3、練一練第3題。
4、練一練第4題。
5、練一練第5題。
由折紙引入學習活動,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是分數乘法問題的準備。
結合課件直觀演示,幫助學生弄清題意。
結合課件演示,使學生理解題意,明白求西紅柿地占整塊地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為總結計算方法作鋪墊。
先讓學生觀察兩個算式,自己總結方法,教師指導歸納,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讓學生獨立嘗試計算。再交流。
其中的指誰的?理解這個問題,學生就知道了是求1/4的2/5是多少。
通過面積計算,鞏固分數乘法計算方法。
關注比較方法,進一步理解分數乘法的抽象描述。
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學生獨立完成。
生:折出的紙片面積是原來長方形紙面積的1/4.
師:折出的紙片面積是原來長方形紙的一半的幾分之幾?
生:折出的紙片面積是原來長方形紙的一半的1/2.
師:也就是說四分之一是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利用課件演示說明)。
師邊口述題意邊出示課件。
師邊口述題目邊演示課件。
師:求西紅柿地占整塊地的幾分之幾就是求什么?怎樣計算?
生:求西紅柿地占整塊地的幾分之幾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列式是1/31/2=(11)/(32)=1/6.
師:觀察兩道題的計算過程,分數乘分數,我們是怎么計算的?
生概括歸納。
師:大家用你們自己歸納的方法試著計算試一試的題目。
交流時說說計算方法和過程。
師:說說怎樣列式?
學生獨立計算,交流算法。
師:丫丫吃了其中的2/5,是誰的2/5?
理解后獨立完成,交流時說說列式的想法和計算過程。
理解題意,獨立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注意學生比較的方法。對于好的方法給予表揚。并歸納總結比較方法。
集體訂正。注意得數后面要有單位名稱。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十三
1.通過練習,使學生鞏固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理解,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進一步增強數感。
2.通過練習練習,使學生能用分數加減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數學應用意識。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過程的探索性,獲得成功的樂趣和體驗。
難點重點:鞏固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理解,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難點: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準備
掛圖
環(huán)節(jié)過程
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2.指導完成練習十四第5題。
(1)學生完成后展示學生作業(yè),交流計算結果。
(2)指導探索規(guī)律
教師指出:分母的最大公因數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數相加,得數的分母是兩個分母的積,分子是兩個分子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數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數相減,得數的分母是兩個分母的積,分子是兩個分子的差。
(3)請學生舉出幾個類似的可以用這樣的規(guī)律計算的算式。
學生獨立完成左邊兩組題的計算。
學生進行觀察,并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再在全班進行匯報交流。
學生明確規(guī)律后根據規(guī)律直接寫出右邊兩組題的結果。
學生舉例,互相交流。
教學環(huán)節(jié)過程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綜合練習
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通過第6,7題的練習提高學生估計及對計算結果的把握能力,進一步增強數感。
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觀察實物圖進行估計,再利用估計的數據解決相關問題,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選擇信息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課堂總結幫助學生對本節(jié)課要掌握的知識進行梳理。
1.完成練習十四第6題。
學生判斷后教師組織匯報交流,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教師幫助學生進行歸納:分數是否接近1/2,看分子是否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數是否接近0,看分子是否接近0;分數是否接近1看分子與分母是否很接近。
2.完成第7題。
教師組織匯報交流,追問:你是怎么想的?
讓學生通過計算來驗證自己的估算是否正確。
3.指導完成練習十四第8題。
(1)理解題意,明確兩個量杯中各有多少毫升水。
(2)指導方法:400毫升和800毫升應該等于多少升呢?你是怎樣想的?
4.指導完成練習十四第9題。
(1)理解題意。
(2)指導方法:估計一下每種蔬菜擺放的面積大約各占貨架的幾分之幾?你是怎樣想的?
(3)讓學生獨立完成(2)(3)題的計算,教師組織交流結果。
通過練習,你有什么收獲?在解決問題時要注意什么?
作業(yè):完成補充習題第41頁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1/2+1/3=(2+3)/(2×3)
1/2-1/3=(3-2)/(2×3)
接近0:1/10,2/25
接近1/2:4/7,9/20,7/15
接近1:8/9,11/13
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判斷,說說自己的想法。
學生在小組中先估計,然后匯報交流自己的想法。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并與估算結果比較估算是否正確。
學生觀察圖片,先得出兩個量杯中分別有2/5升,4/5升,再獨立完成(1)(2)問題的解答。
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交流,指名上臺指圖說說自己的想法。
學生獨立完成(2)(3)題的計算,并進行匯報。
學生自由發(fā)言。在分數大小比較的練習中可以滲透類似的題目,讓學生用運用估算的方法比較大小,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環(huán)節(jié)過程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教學環(huán)節(jié)過程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教學環(huán)節(jié)過程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十四
這部分內容先教學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再通過比較,引導學生把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推及分數與整數相乘,幫助學生形成對分數乘法相對完整的認識。
例4先讓學生借助直觀圖形,初步理解的、的的含義;再讓學生聯(lián)系示意圖所顯示的結果和分數乘法的意義,列出相應的乘法算式,算出兩個分數相乘的積,建立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讓學生驗證猜想,在操作探究中進一步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啟發(fā)學生以直觀的方式探索分數乘分數的計算結果。然后組織學生觀察例4、例5中幾道題目的計算過程和結果,比較分析,歸納出分數和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其后,通過填空形式啟發(fā)學生用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計算整數與分數相乘,把計算方法推及分數與整數相乘,促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最后,教材舉例介紹了計算分數乘法時更為簡單的一種約分方法,簡化計算過程。
1、通過例題的直觀操作,理解分數與分數相乘的意義,初步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2、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主動進行分析、觀察、猜想驗證、比較、歸納的過程,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初步的演繹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設計意圖:抓住學生的認知起點,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作好鋪墊。)。
二、教學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長方形紙,學生觀察。
2、依次呈現(xiàn)長方形圖,逐步提問。
(1)出示長方形紙的涂色部分。問:涂色部分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2)出示斜線。問:畫斜線的`部分各占的幾分之幾?
追問:的、的又各是這個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讓學生明確:的是,的是。(板書)。
3、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樣的算式?求的呢。
口答。
4、小結:求一個分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計算。
5、完成填空:
6、比一比:
這兩個算式與以前的分數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分數乘分數。
7、猜想:觀察這2個式子,猜猜分數與分數相乘是怎么計算的?
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初步說出自己的猜想。
(設計意圖:理解分數與分數相乘的意義,是一個難點,因此在教學中,結合直觀圖,逐步的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在不斷的追問、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數乘法的意義,獲得獨特體驗,同時建立了初步的計算方法的猜想。)。
(二)驗證猜想。
談話:這個猜想很有價值,對不對呢?我們還要舉一些例子來驗證。
1、出示例5的填空題和長方形圖。
2、結合題意提問。
(1)說一說和分別表示的幾分之幾?
(2)你能根據剛才的猜想寫出這兩個算式的結果嗎?學生完成填空。
3、操作驗證:。
(2)學生操作活動,一生板演,師巡視。
(3)組織交流,證實猜想是正確的。
(三)比較歸納。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問:在這些算式中,你發(fā)現(xiàn)積的分子、分母與兩個因數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關系?
2、在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再在小組里交流。
3、在交流中歸納總結方法;分數和分數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的分母。
(設計意圖:計算方法的得出是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觀察比較、概括歸納等一系列的數學思維活動后得出的,教師在活動中適時引導,學生則主動建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發(fā)展,也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試一試。
1、學生嘗試解答,指名板演,核對時說一說怎樣想的?
2、明確:計算過程中,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算出結果。
1、出示:請用分數和分數相乘的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2、提示:整數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
3、學生嘗試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
4、追問:分數與分數相乘的計算方法適用于分數與整數相乘嗎?為什么?
5、說明:分數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這樣計算,教師示范:
6、小結:今后計算分數乘法時,照上面的樣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數改寫成分母是1的分數,這樣比較簡便。
(設計意圖:在前面探究的基礎上,提供空間和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再加以介紹點撥,促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1、完成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四名學生板演。
交流時選擇部分題目,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注意書寫格式。
2、完成練習九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再組織交流。使學生明白,要求小時耕地公頃,就是求公頃的是多少。
3、完成練習九第3題。
學生獨立判斷,分析錯誤原因,并進行訂正。
4、完成練習九第4題。
學生先直接在書上寫出得數,再引導學生比較每組的兩道題,說說計算的過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設計意圖:由學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識,最希望得到應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練一練、改錯比一比等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鞏固新知,并學會反思,養(yǎng)成檢驗的好習慣。)。
本節(jié)課學習了分數乘分數,你有什么收獲?我們是怎么得到這個計算方法的?
(設計意圖:必要的學習小結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我反思的習慣,提高他們自我梳理知識的能力,提升學習方法。)。
練習九第2題、第5題。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經驗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并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分數除以整數。
2、通過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情景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計算技能。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分數除法意義的理解和分數除以整數的算法的探究。
教學難點:分數除以整數的算法的探究。
教具準備:課件,平均分成5份的長方形紙一張。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特色設計:
一、復習。
復習整數除法的意義。
引導學生回憶整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根據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寫出相關的兩個除法算式。
二、新授。
(一)初步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1、如果將一盒重千克的水果平均分成5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千克,該怎樣計算?
學生試著列出算式。
2、歸納概括分數除法的意義。
1、出示例1、引導學生分析并用圖表示數量關系。
問:求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怎樣列式?
2、列式計算。
學生折一折,算一算。
3、理清思路。
學生說思路。
4、總結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分數除以整數等于分數乘這個數的倒數。
三、練習。
第30頁做一做。
四、作業(yè)練習。
教材p34第1、3、4題。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板書設計:
略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十六
蘇教國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98—99頁例1和“試一試”“練一練”,第100頁練習十九第1—3題。
1、讓學生體驗百分數的產生過程,初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地讀、寫百分數。
2、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體會百分數與分數的練習與區(qū)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3、使學生能用百分數的知識描述、處理生活中的有關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
課前學生根據導學案預習,搜集百分數,ppt課件。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1、設境。
師:(出示課件)請看“新聞播報”,誰來讀。指名讀。
(1).高郵市在郵文化節(jié)期間,與外商正式簽約項目數量占投資項目總數的73.3%。
(2).三垛鎮(zhèn)今年的工業(yè)產值是去年的215%。
2、引題。
師:同學們認識這些畫橫線的數嗎?(認識)是什么數?(百分數)。
怎么讀?指名讀。
師:百分數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板書課題“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
二、置身情境,探究意義。
教學例1。(出示課件)。
1、探究。
(1)、請注意觀察,如果只看投中數,你們認為誰投籃最準?為什么?
(2)、這種方法公平嗎?(不公平)為什么呢?指名說。那么,怎樣找出投籃最準的人呢?小組交流,指名匯報。
(3)、根據學生回答在課件上出示:先求每人投中數占投球總數的__分之__。各是多少?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師:你們能直接看出誰投籃最準嗎?(不能)有辦法進行比較嗎?(通分)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做一做。
那么,64/100表示的是的__________占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65/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三個數都表示投中數占投球總數的____________。
(4)、求投中數占投球總數的百分之幾,而不求幾分之幾,這樣有什么好處?
(5)、你們課前看到的百分數是像92/100這樣寫的.嗎?可以怎樣寫?試一試。
(6)、(出示課件)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的形式,而是在原來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號來表示(%)。
(7)、指導寫法:寫百分數時,例86%,按從左往右的順序先寫分子86,再寫%。在寫百分號時,也要注意按從左往右的順序,先寫左上角的小圓,接著寫斜杠,最后寫右下角的小圓。這樣一個百分數就寫成了。
讓學生練寫這三個百分數。
2、交流。
(1)、師:剛才,我們借助了百分數選中了投籃最準的人;看來百分數真是個好幫手。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數。請同學說一說自己搜集的百分數。指名說。小組內交流。
(2)、師:我們再來說說新聞播報中百分數的實際意義。指名說。
3、概括:
生交流匯報,出示意義,齊讀。
(2)小組討論:
1、百分數為什么又可以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2、百分數不僅可以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還可以表示什么?
3、為什么百分數不能用來表示某個具體的數量?
小組交流、指名匯報。
4、對比。
完成練習十九第3題。
指名回答。
小組討論:a運用百分數時要注意哪些?
b百分數和分數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小組交流、匯報。
三、組織練習,鞏固提高。
(一)、讀讀寫寫。
1.讀出下面的百分數(導學案第5題)。
指名讀,齊讀。
2.寫出下面各數(導學案第6題,為了方便,可在加一二題,如百分之零點八)。
你寫了幾個百分數,同學們能用剛學的百分數說說他完成題數的情況,完成了___%,還剩____%沒完成,希望你能達到100%。
現(xiàn)在請寫好的同學舉手。好,同學們都完成了作業(yè),可以說“這次作業(yè)我們班完成了____%。
(二)會讀、會寫,更要會用,請看下題。
3.選擇合適的百分數填空。
50%3.9%120%100%。
(1)武寧小學學生每月所用零花錢占學校買圖書錢數的25%,開展節(jié)約活動后,明顯減少,現(xiàn)在只占()。
(2)小汽車的速度是卡車速度的()。
(3)只要同學們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這個單元考試的及格率一定能達到()。
(三)讀出下面每一句話,你能體會句中百分數要表達的意思嗎?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一本書已看了40%。
自行車廠上半年完成了全年生產計劃的60%。
(四)輕松一刻。生活中有許多成語也和數學有關,請看——————妙解成語。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十七
1.使學生掌握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算理和法則。
2.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學生對計算法則的掌握,以及在計算中能約分的要約分。
學生對算理掌握。
1、4個7連加是多少?怎樣計算?
2、還可以怎樣計算也得28呢?
3、如何列式?為什么這樣列式?
4、學生小結整數乘法的`意義。
1、今天我們一起研究分數乘法中分數乘以整數這部分知識。
2、出示例1:一個修路隊每天修路3/10千米。3天修多少千米?
3、學生讀題,分析。
5、學生小結:分數乘法的意義(分×整)是什么?(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
6、3/10×3如何計算?(學生討論)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千米)。
7、問:3×3/10是怎么來的?
8、誰能說說分數乘以整數是怎么算的?
9、小結法則:分數乘以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不變。
10、練習:說出3/17×5和4/15×6的意義并計算。
11、指書比較4/15×6還有更簡便的方法嗎?
12、小結:分數乘以整數時怎么算簡便?
3/18×62/5×153/7×6。
你認為今天那些知識最讓你感興趣?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十八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掌握一個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同樣也是難點。我在教學中嘗試著讓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以直觀的方法讓學生在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的過程中直接發(fā)現(xiàn)結果,然后根據折出來的結果探索計算法則,放棄了教材中兩次折、畫的方法。剛上完課,表面上感覺按部就搬完成了教學任務,可是總感覺缺少點什么,教學過程有點脫節(jié)。在評完課又聽完其他老師的課后,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1、敢于沖擊教材。
一是改變了情景中的主人公,把教材中的王芳改成了老師,開門見山,直奔主題。這樣更能激起學生質疑的興趣;二是我放棄了教材中兩次折、畫的方法,給學生充分的探索空間,通過一次折紙理解了意義發(fā)現(xiàn)了計算結果,然后觀察發(fā)現(xiàn)了計算方法。這樣,為學生探索與交流保證了充足的時間。
2、關注動態(tài)生成。
在課的開始,我激活了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的開始就面對“老師每小時織圍巾1/4米”的信息,讓學生提出問題,產生疑問,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激發(fā)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沖動。在學生形成的關于問題的多種原始想法中,我關注了動態(tài)的生成,抓住鮮活的生成資源,篩選出了關鍵的問題,使本節(jié)課的目標及教學重點成為學生的探討焦點,體現(xiàn)了教與學的雙主體地位。
3、敢于放手研討。
為了突破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在課堂上我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以折紙涂色活動為主線,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時間和觀察交流,思考的空間,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問題。折紙是為了理解意義。當學生由1/2×2的意義推測出1/4×1/2的意義是表示求1/4的1/2是多少時,我知道學生并不理解為什么這樣說。正是通過折紙,學生理解了1/4的意義,1/2的意義,才能理解1/4×1/2的意義。因為學生只有理解了分數的意義,才能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通過數形的結合,學生在理解意義的過程中感受計算分數乘分數時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學生經歷了抽象---直觀---抽象的探索過程。
4、合適的支點能貫通整個課堂。
這節(jié)課表面上感覺按部就搬完成了教學任務,可是總感覺缺少點什么,教學過程有點脫節(jié)。聽了同事的數學課,我茅塞頓開!
在折一折的過程中,我直接讓學生折1/4×1/2,雖然經過全班同學的努力,在少數同學的帶動下折出了1/4×1/2表示1/4的1/2,可是有的遷強。聽了劉虹老師的課我終于明白為什么我的課堂脫節(jié),是因為我丟掉了課本提供的支點:先折1/4×2。因為學生由整數的意義得出"1/4×1/2表示1/4的1/2是多少"那只是推測,并不知道為什么,只有體會出1/4×2描2個1/4,才能知道半(1/2)個1/4描1/4的一半,這樣才真正明白為什么說1/4×1/2表示1/4的1/2是多少",所以說,折1/4×2是成功完成1/4×1/2的支點,很重要。
5、學具的準備是無聲的引導。
要為學生準備充足的學具。只有讓學生準備好學具了,學生才可以探索得更深入,更全面。比如:如果只給學生準備一張紙,那么學生是不是也就只會折紙,如果再為學生準備尺子和筆,那學生是不是也就想到通過畫圖的方法來進行探索和研究,再為學生準備彩筆,學生是不是也就能向導通過畫、涂的方法來研究??傊畬W具準備的充分,學生探索的才更自由,更全面。
而我只讓學生準備了兩張紙和兩只彩筆,拘限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致使學生只用了折紙感受意義,理解計算方法。限制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十九
《分數乘分數》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探索分數乘分數的計算算理與法則。
在教學實踐中繼續(xù)采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幫助學生達成以上兩個教學目標。
整個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層次:
一、引導學生通過用圖形表示分數的意義,再用算式表示圖形,深化“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意義,感知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過程。
二、先教學例4,以1/2×1/4和1/2×3/4為例,讓學生先根據圖形理解算式的意義,再根據圖形寫出計算結果。
三、然后教學例5,以2/3×1/5和2/3×4/5為例,讓學生根據算式在圖中畫斜線表示計算結果,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以形論數”和“以數表形”的過程讓學生鞏固分數乘法的意義,體會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過程。
四、最后通過觀察例4和例5算式和結果,概括出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通過今天的課,我對數形結合的思想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的道理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圖形使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在本單元教學中就顯得特別重要了??v觀教材,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也有不同的層次,數形結合能幫助學生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在本學期的.分數乘分數中是利用直觀的幾何圖形,幫助學生理解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道理;接下來的分數乘法應用中,我們還將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分數乘法應用的問題;使用的圖形越來越簡約體現(xiàn)了教材對數形結合思想滲透的一個過程。
數形結合的過程不是簡單的抽象變?yōu)橹庇^的過程,而是抽象變?yōu)橹庇^之后,再從直觀變?yōu)槌橄蟮囊粋€過程,也就是要將“以形論數”和“以數表形”兩個方面有機的結合起來。只有完整的讓學生經歷數與形之間的“互動”,才能使他們感知“數形結合”,才能使他們能在解決問題時自覺地應用“數形結合”的方法。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二十
本節(jié)課《分數乘分數》是人教版六年級數學第二單元的內容,重點是鞏固和進化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探索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
在教學實踐中我繼續(xù)采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幫助學生達成以上的兩個數學目標。對于課堂中的“探究活動”沒有直接放手,這是因為學生對“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因此在整個得教學過程分為三個層次:
(1)、引導學生通過用圖形表示算式,再用算式表示圖形,深化“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意義,感知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過程。
(2)、以3/4×1/4為例,讓學生先解釋算式的意義,然后用圖形表示這個意義,最后在根據圖形表示出算式的計算過程,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以形論數”和“以數表形”的過程是學生鞏固分數乘法的意義,體會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過程。
(3)、學生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獨立完成教材中的試一試,進一步達成以上目標,并為總結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積累認知。整體教學的效果很好。
由于學生有比較堅實的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所以對于探索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法則的探索完全可以讓學生獨立進行。而在分數乘分數計算過程的探索中,由于學生剛剛認識“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意義,并且用圖形表征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過程比較復雜,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較好。
學生在計算分數乘分數時能根據計算法則進行計算,但對于計算過程的約分,部分學生的約分意識不強,如3的倍數,7的倍數,甚至更大質數的倍數,學生不知道約分,使結果不是最簡,還要加強訓練。
分數乘分數人教版教學設計篇二十一
《生活與百分數》這節(jié)課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的運用,提高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由于學生對百分數及利息的計算已經熟練掌握,且六年級學生思維活躍,自主學習能力較強,所以本節(jié)課我合理利用多媒體設備,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實踐、探索、展示。
在課前給學生布置活動任務(活動一):去附近的銀行或上網調查最新的利率、了解國家調整利率的原因、調查理財方式(完成自主學習單),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整理匯報,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考察了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進行調查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儲蓄知識的了解,也為未來合理理財奠定了基礎。
活動二:幫李阿姨設計合適的理財方案,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鍛煉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加強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本節(jié)課我采取自學為主、組間互助的方式但這樣的方式也有很多的缺點,比如部分學生對其他組員產生依賴、學生思考深度不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