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師的教學設計范文(17篇)

字號:

    通過總結,我們可以查漏補缺,發(fā)現(xiàn)問題,為今后的工作和學習提供更好的指導和改進措施。在寫總結時要用客觀的語言,避免主觀感受的干擾。以下是一些經(jīng)過認真篩選的總結樣本,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孔子拜師的教學設計篇一
     《孔子拜師》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課文在敘述孔子拜師這件事時,線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決意拜師。用簡練的語言交待了孔子當時的身份,以及他拜師求學的愿望及原因。雖然當時他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 的老師了,卻還要拜師求學,更可見他對知識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先講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幾個詞語:“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遙遠;“風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艱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終于”,說明孔子雖然在路上遭遇了許多困難,但憑著毅力和信心,最終還是來到了洛陽。課文接著詳細描寫了孔子與老子初次見面時的情景,通過人物間的對話,表現(xiàn)出孔子和老子的謙遜有禮。
     第三部分,寫孔子認真求學。他虛心向老子請教,老子則毫無保留地把學問傳授給他。
     第四部分,寫人們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又敬重他們的人品。 編選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從孔子拜師這個故事中,對我國歷史上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發(fā)探索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了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遠近聞名、相距、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經(jīng)過,激發(fā)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1、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2、通過品讀和積累語句,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不畏艱辛及彬彬有禮的品質(zhì)和老子謙遜有禮、誨人不倦的品質(zhì)。
     1、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淵博、風塵仆仆”等詞語。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1、課前搜集有關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資料。
     2、預習課文,對不理解的詞通過查字典理解。
     1、中華傳統(tǒng)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第五單元的課文為我們開了這座寶庫的一扇門。我們可以認識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話故事,欣賞古代建筑和繪畫。
     今天,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去認識我國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2、 揭題,讀題:孔子拜師。
     課前,我們收集了一些有關孔子的資料,現(xiàn)在來開個小小交流會,讓我們大家都來認識這一位偉大的思想家。
     2、 檢查、交流:
     (1)出示詞語,認讀: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淵博、曲阜、洛陽、老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結合了解“名”、“字”。)
     (2)交流通過查字典理解的詞語。
     (3)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4)抽生分自然段讀課文,初步理清課文思路:決意拜師——前往拜師——認真求 學——受人敬重。
     (一)出示句子:“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BR>     1、讀句子,你認為孔子和老子的學問怎樣?
     2、他們的品行又怎樣?
     (二)教師引導品讀第二自然段,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1、默讀第二自然段:你從課文哪里感受到了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邊讀邊注)
     2、全班交流:重點引導學生感悟以下兩點:(1)“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BR>     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艱辛、求知若渴
     教學過程:a、品讀詞語:你從“終于”這個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 b、理解詞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c、想象:孔子在路上的情景和他的心理活動。d、感情朗讀:讀出孔子的不畏艱辛前往拜師的精神。
     (2)孔子與老子見面時的對話。 感悟人物品行:謙遜有禮
     教學過程:a、品讀人物的言行: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了孔子與老子的謙遜有禮? b、辨析近義詞:“迎候、等候”,在這兩句句子里,這兩個詞可以調(diào)換嗎?為什么不能調(diào)換? c、演讀:同桌合作——展示評議d、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交流:“學習是沒有止境的?!?BR>     3、 小結
     (三) 自學1、3自然段,體會孔子的虛心求學和老子的誨人不倦。
     (四) 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1、 談談我心中的孔子和老子。
     2、 拓展學習孔子的名言。
     1、 分組制訂學習計劃,交流。
     2、 分組活動,積累資料。
     3、 學習成果展示、交流。
     “塵”:第一筆是豎,不是豎鉤。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橫畫有長短變化,橫畫間距勻稱。 “授”:右邊是“受”,不是“愛”。
    孔子拜師的教學設計篇二
    1、準確地認讀“兼”等7個生字,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jīng)驗等方式,理解“遠近聞名、淵博、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學無止境””等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了解孔子的求學經(jīng)過。
    3、學會用抓重點詞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懂得學習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教學流程:
    介紹自己所了解的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或名人。
    一、學習單元導讀:
    生:齊讀。
    師:讀完過后,你們知道了它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嗎?生: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話故事??等。生:我們要以自豪的心情閱讀課文,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燦爛。
    師:中華傳統(tǒng)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在生活中,這些傳統(tǒng)文化又是怎樣體現(xiàn)的呢?現(xiàn)在讓我們來認識這樣一位古人。(板書:孔子)。
    二、走近孔子,略知孔子。
    1、學生交流心目中的孔子。
    2、讀課后資料袋,進一步感受孔子形象。
    三、走近課文,初步感知。
    問:孔子為什么拜師?孔子是怎樣拜師的?孔子拜的是誰為師?
    師:同學們的這些疑問提得很好,抓住了文章的主題,那么我們現(xiàn)在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這篇課文,相信在我們學習過這篇文章過后,你們自然就明白了這些問題了。首先,請同學們自讀一邊課文,并勾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詞語。
    2、感知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想想文中講了幾個人物,寫了怎樣一件事?
    (2)指名朗讀,及時正音。
    (3)問題反饋:
    課文寫了哪些人物:孔子和老子。屏幕顯示“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簡要解釋古人的“名”與“字”。同時簡介老子的成就。課文圍繞兩人寫了怎樣一件事?(學生回答,要求語言連貫,簡單扼要。)。
    四、研讀課文,感悟品行。
    (一)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小節(jié),(出示):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2、說說孔子為什么要拜師呢?
    預設: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懂得還不夠多,不夠廣。
    4、理解:遠近聞名。
    孔子認為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那他的知識是不是真得不夠淵博呢?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板書:謙虛好學。
    6、指導朗讀。
    你能把他這種如饑似渴的好學的精神讀出來嗎?
    7、過渡:為什么知識這么淵博的孔子,總認為自己還不夠呀?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二段,從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
    默讀二自然段,劃出有關的句子。
    出示句子: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1、“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概括成一個詞就是——板書:學無止境。
    2、聯(lián)系第一自然段,說說“學無止境”意思。
    4、小結:是啊,學習是沒有盡頭的。有句俗話說得好“人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不斷地去學習,去拼搏,才能獲得更多更豐富的知識。
    讓我們一起讀好這個句子。
    過渡語:好學的孔子又是怎樣拜師的呢?請同學們再輕聲讀讀第二小節(jié),劃出有關孔子拜師的句子。(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句子)。
    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3、想象理解“風餐露宿”:
    (1)可見孔子拜師的旅途是多么艱辛,特別是哪個詞可以看出來——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2)指名讀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這么艱難的旅途中,孔子可能會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難呢?
    出示句式,學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著,有時肚子餓了,就……;有時走累了,就……;白天,孔子在加緊……,天黑了,孔子還……;正是這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
    板書:求知若渴。
    4、面對如此好學的孔子,不想再讀讀這個句子嗎?
    5、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風塵仆仆”:
    (2)風塵仆仆的孔子是怎么樣的?
    過渡語:還有哪些句子也是寫拜師的?
    出示句子: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見著位風塵撲仆仆的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有些納悶??鬃舆B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BR>    1、從這幾句話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板書:謙遜有禮。
    2、快速讀讀這幾句,圈出表現(xiàn)孔子謙遜有禮的詞語。
    3、師生分角色讀。(指名讀、齊讀)。
    (三)學習第三小節(jié)。
    出示句子: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抓住“每天”、“隨時”來理解)。
    (1)什么叫隨時請教?(什么時候有問題就什么時候向老子請教。)。
    (2)他可能什么時候有問題?(吃飯時、睡覺時、走路時)板書:勤學好問。
    如果用孔子的名言來說,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BR>    五、觀看圖片,升華主題。
    1、出示圖片介紹:正因為孔子如此好學,所以后來成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們很佩服他,也很敬重他,為了紀念這位圣人,人們?yōu)樗藿讖R,塑了孔子的行教像。每到孔子的誕辰,孔子的故鄉(xiāng)山東曲阜都要舉辦孔子文化節(jié),進行隆重的祭孔活動??鬃拥膶W說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響。韓國舉行祭拜孔子活動,日本為孔子設立孔廟。美國還把孔子的生日作為教師節(jié)。
    2、看了那么多的圖片,你想說點什么?
    3、帶著敬重、佩服我們再來講講孔子拜師的故事。_齊讀全文。
    4、總結: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孔子的好學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節(jié)課我們談談老子的高尚品質(zhì)。最后,老師想送同學們一句警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BR>    六、當堂小測:
    (一)形近字組詞。
    差()境()授()納()袍()著()鏡()受()抱()。
    (二)近義詞。
    迎候——()聞名——(拜見——()納悶——(。
    (三)想一想。
    從課文中你了解到孔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板書設計:13孔子拜師、謙虛好學、不畏艱辛、求知若渴、謙遜有禮。
    孔子拜師的教學設計篇三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咱們上課前先來做個熱身運動,把你們積累的孔子名言與大家分享吧!
    生: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生: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BR>    (出示課件:說文解字說,拜者,服之甚也。)。
    師:服,崇敬,佩服。甚,到了極點。誰來讀課題?(指名讀)。
    師:聽出了你的崇敬,你的佩服。好!全班一起帶著動作讀課題。(齊讀)。
    活動2【導入】。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師:孔子拜誰為師?關于老子你們知道多少,請看老師為你們收集的`資料。
    (出示課件)。
    師:老子的學問這樣淵博,孔子對他佩服到了極點,千里迢迢,洛陽拜師,他是怎樣拜師的呢?請大家翻到課本第67頁,自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找出最能體現(xiàn)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
    師:誰來說說最能體現(xiàn)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是什么?
    生: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生:風塵仆仆。
    師:是的,這些詞語寫出了孔子一路的奔波勞累,告訴我們孔子在拜師途中遇到了很多困難。請看。(出示課件)。
    師:假如你們現(xiàn)在都是孔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你會怎么做?
    生:我會冒著風雨繼續(xù)趕路。
    生:我會戴上斗笠繼續(xù)前進。
    生:不好!我想早點見到老師,學到更多的知識。
    師:天黑了,路上有野獸,危險啦!孔子,你等天亮了再走好嗎?
    生:不好,我要早點趕到洛陽,遲到了,老師就不收我了。
    師:茫茫雨夜,沒有旅店,孔子,你怎么睡覺?。?BR>    生:我就在破廟里打個盹。
    師:荒山野嶺,沒有人家,孔子,你怎么吃飯呢?
    生:我就摘點野果子吃。
    生:日夜兼程。
    師:像這樣頂風果腹,露天睡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
    生:風餐露宿。
    師:誰想讀這兩個詞語?(指名讀)還有誰想讀?
    師:現(xiàn)在老師把這兩個詞語送到句子中去,誰想讀?(出示課件:“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人人想讀,人人樂讀,達到一個情感的共鳴】。
    活動3【導入】。
    三、研讀課文,感悟品行:
    師:孔子歷盡艱辛,終于走到了洛陽,師生見面有一段非常生動的對話,請大家自由朗讀孔子和老子對話的片斷,把你喜歡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感悟人物品行:謙遜有禮:】。
    品讀人物的言行: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了孔子與老子的謙遜有禮?
    c、演讀:同桌合作——展示評議。理解破折號的含義。
    d、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交流:“學習是沒有止境的?!?BR>    3、小結。
    (三)自學1、3自然段,體會孔子的虛心求學和老子的誨人不倦。
    孔子拜師的教學設計篇四
    1、知識:認識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學問、風塵仆仆、納悶”等詞語。
    2、能力:通過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條理。
    3、情感:通過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的經(jīng)過,激發(fā)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通過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的過程。
    了解孔子拜師經(jīng)過,初步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
    朗讀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小組合作法。
    多媒體課件。
    一、情境導入。
    結合孔子生平圖片及配樂《破陣》,配合教師導入語,介紹孔子,導入新課。使學生初步了解孔子其人,并初步激發(fā)起學生對孔子的敬仰之情。
    導入語: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認識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生活在兩千多年前,那個戰(zhàn)火頻仍、禮崩樂壞的春秋末年;為了百姓安居、天下大同,他周游列國,不惜累累若喪家之犬;他創(chuàng)辦私學,因材施教,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他的言行著錄成書,一部《論語》彪炳古今;他被奉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至今被供奉在孔廟大成殿。今天,他涉水而來,跨越那湯湯沂水,緩緩向我們走來。你知道他是誰了嗎?(孔子)。
    孔子何以如此偉大?學習了今天的課文,你也許會得到些啟示。讓我們齊讀課題《孔子拜師》。請伸出你的食指與老師一起書寫課題。(其間指導“拜”字寫法)。
    二、出示生字生詞,檢查學生預習。
    1、出示生詞,學生“開火車”讀,教師檢查預習情況,糾正讀音。
    (師:生詞是我們認識生字的翅膀,卸下翅膀,單獨的生字你還認識嗎?)。
    2、出示生字,男女競賽,看誰讀得又快又好。一遍正序,一遍打亂順序,看男女生誰讀得整齊,快速,準確。
    3、同桌互相幫助,徹底解決生字詞。
    (師:請同桌兩人互相指讀課后生字,同桌不會的生字,你來幫幫他。)。
    4、疑義相與析。
    (師:快速瀏覽課文,還有哪些生詞你不明白呢?說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學生先說,說完后,視情況解決“遠近聞名”“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等四字詞語,并借機講解理解詞義的幾種方法:聯(lián)系上下文法、拆字組詞法、尋求近義詞法等。
    三、初讀文章,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
    2、指名朗讀。
    (師:請幾位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最后評一評誰讀得最好,好在哪里。)。
    3、細讀課文,概括大意。
    (師:請你學著他們的樣子再讀一讀課文,讀完后,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四、梳理文脈。
    (師:請仔細默讀課文,說一說孔子拜師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注意:經(jīng)過按照“先…然后…最后…”的順序來說。))。
    五、魅力漢字。
    (師:悠悠五千年文化,漢字一脈相傳承。漢字是人類歷史上唯一從未中斷過的文字。從古至今,綿延未絕。今天,我們就結合本節(jié)課的幾個生字,探一探漢字的前世今生……)(配樂《墨香》)。
    1、“塵”字。
    講解“塵”字從(甲骨文)到(小篆)再到。
    2、“止”字。
    講解“止”字從(甲骨文)到(小篆)再到。
    3、書寫漢字。
    (師:請你懷著敬畏之心在生字本上認真書寫這兩個漢字,寫完后同桌互評,寫得不滿意就再寫一遍。注意寫字姿勢要正確哦!請兩位同學上黑板來寫一寫?。?。
    六、故事時間。
    (師:大家已經(jīng)圓滿完成了這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作為獎勵,老師給大家講另一個孔子拜師的小故事。)。
    (配樂《金陵子》)。
    作為拓展,配樂講述《孔子拜項槖為師》的故事,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課外閱讀,組合文本)。
    七、余韻繞梁。
    (師:課文的最后說道: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人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呢?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下節(jié)課,我們再深入文本,細細品味吧。)(為第二課時做鋪墊)。
    八、作業(yè)布置。
    1、摘抄3~4句論語。
    2、小組活動,了解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
    孔子拜師的教學設計篇五
    一、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孔子拜師的經(jīng)過,激發(fā)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二、教學重點:
    1、了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
    2、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三、教學難點:
    1、從孔子和老子的言行中了解他們的品行。
    四、教具: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詞語,指生認讀。
    曲阜?納悶?長進?請教傳授?敬重。
    相距?迎候?等候?品行?老聃?淵博。
    風塵仆仆??遠近聞名??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毫無保留。
    2、?用上上面的詞語來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教師板書課題。
    二、啟發(fā)設疑。
    1、?出示句子: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1)、自由讀,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1)、指生讀,思考:你讀了這句話有什么疑問嗎?
    (人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從課文的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三、細讀課文,品味孔子的品行。
    1、潛心默讀課文,想一想:人們敬重孔子的什么品行?你是從那些句子體會出來的?可以用筆畫一畫,在句子旁邊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2、師生交流。
    3、出示句子: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1)、淵博是什么意思?(知識豐富)。
    (2)、孔子的知識真的不夠淵博嗎?理解“遠近聞名”并試著換一個詞。
    (3)、讀一讀,你體會出什么?板書:謙虛。
    (4)、自由讀,齊讀,讀出謙虛的語氣。
    4、出示句子: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2)、指生匯報,教師板書:彬彬有禮。
    (3)、指導朗讀,要讀出彬彬有禮的表現(xiàn)。
    5、出示句子: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1)、隨機談體會,理解特地的意思。
    (2)、指導朗讀。
    6、出示句子: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BR>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是從那個此體會到的?
    (2)、師:孔子說:“學習是沒有止境的?!?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3)、師:用一個成語來代替它就是“學無止境”,并板書在黑板上。
    (4)、師:如果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泉水流不盡,知識學不完、活到老,學到老。)。
    (5)、誰能聯(lián)系實際生活來說說?(如:爸爸媽媽工作怎么多年了,還要讀書看報來學習。。。
    7、指導朗讀上面的三個句子,一起當當謙虛有禮的孔子,讀好上面的句子。
    8、課文當中還有哪些句子也讓我們體會到孔子的品行?大家再仔細找一找。
    9、出示句子: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1)、指生讀,說說自己的體會。教師板書:好學。
    (2)、指導朗讀,讀出孔子的好學。
    10、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1)、從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說明了孔子具有什么品行?隨機板書:不怕吃苦。
    (2)、相距上千里說明什么?(路途遙遠)。
    (3)、這讓你想到哪些成語?(千里迢迢、萬水千山)。
    (5)、體會“日夜兼程”的意思。
    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趕路;
    ———————,孔子在趕路。
    2)讀出一路艱辛,求知若渴。
    不管風雨,孔子風雨無阻地在趕路,讀。
    不論寒暑,孔子一如既往地在趕路,讀。
    不分晝夜,孔子迫不及待地在趕路,讀。
    11、師:課文學到這,我們知道了孔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加上自己對他的評價。
    四、回讀課文,感悟老子的品行。
    2、默讀課文,劃出體現(xiàn)老子品行的句子。
    3、師生交流,出示句子:
    (1)、“你就是孔丘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3)、自由讀上面的句子,說說哪個詞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體會到什么?
    5、誰能把你從課文中了解到的對孔子和老子的認識完整地說一說呢?
    6、出示孔子的名言,進行誦讀。
    7、小結:孔子和老子他們淵博的知識和崇高的品質(zhì)值得我們佩服和敬重,更是值得我們?nèi)W習。
    四、作業(yè)布置。
    1、看有關孔子和老子的書籍,進一步了解他們淵博的知識和崇高的品質(zhì)。
    2、摘抄并背誦孔子的名言。
    孔子拜師的教學設計篇六
    1、談話: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出示孔子圖片)讓我們隨著這段錄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體課件??戳诉@段錄像,你想說些什么?
    3、引入:為什么孔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就能揭開這個謎底。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指明朗讀這些詞語:日夜兼程風塵仆仆納悶風餐露宿毫無保留傳授佩服。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請學生分段朗讀,師生評議。
    4、感知課文大意。說說課文講了些什么。
    三、研讀感悟。
    1、孔子和老子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請你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一讀你畫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同桌聽。
    3、班級交流讀書感受。
    學生結合文中的重點語句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認讀、書寫生字。
    同桌交流記憶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與“兵”的區(qū)別,“塵”上面“小”字的寫法。然后練習寫生字。
    2、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孔子、老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3、引入:大家能通過朗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
    二、朗讀感悟。
    1、生自由練讀。
    2、生讀自己感受深刻的語句。教師趁機指導朗讀、感悟。
    3、師引讀。
    三、演讀感悟。
    1、分小組演一演。
    2、推薦小組演一演,進一步加深對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拓展。
    1、學完本課,你有什么體會?或者你想對孔子和老子說什么?
    2、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你了解中國的哪些傳統(tǒng)文化?如何了解的?說一說。
    孔子拜師的教學設計篇七
    1、會讀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風塵仆仆、迎候、等候”等詞語及一個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經(jīng)過,激發(fā)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1、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2、通過品讀和積累語句,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不畏艱辛及彬彬有禮的品質(zhì)和老子謙遜有禮、誨人不倦的品質(zhì)。
    1、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淵博、風塵仆仆”等詞語。
    2、理解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的含義。感悟孔子老子品行的感悟。
    一、復習導入。
    1、概述課文主要內(nèi)容。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年輕時歷經(jīng)艱辛拜老子為師的故事。(完成主體板書)。
    2、提問過渡:讀了這篇課文,你喜歡文中的孔子和老子嗎?作者喜歡嗎?從哪句話可以看出。
    二、品讀課文。
    (一)學習全文中心句。
    “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保ㄐ『诎宄鍪荆?。
    1、指名讀。
    2、這句話寫了誰?主要寫誰?重點寫他的什么?
    3、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過渡: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孔子有哪些美好品行值得人們敬重?
    (二)學生默讀課文1-3自然段。把能體現(xiàn)孔子美好品行的句子用“——”畫出來,并寫上批注,說說你了解到一個怎樣的孔子?(讀、畫、寫、說)。
    (三)學生反饋。
    第一板塊感受孔子的辛苦。
    1、生:我讀出的是一個不怕吃苦的孔子。我是從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讀出來的。
    2、小黑板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3、指名讀。
    4、讀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請用一個字來形容?!?。
    5、你是從哪個詞語讀出來的?——比較句子,體會“終于”
    幾個月后,他走到了洛陽。
    幾個月后,他終于走到了洛陽。(小黑板出示)。
    師:哪句好?為什么不能刪去“終于”這個詞語。
    生:因為路途遙遠——“上千里”。我們想象一下,孔子從曲阜出發(fā),一里、倆里、三里、四里、五里……就這樣一里一里地走,一直走了上千里,他終于走到了洛陽。
    師:累嗎?請你把孔子的勞累讀出來。(指名讀)還有理由嗎?
    生:因為孔子的旅途十分辛苦——“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指名讀詞語,說意思,齊讀詞語。
    師:苦嗎?請把孔子的苦讀出來。(齊讀)。
    師:孔子就這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了一里又一里,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一月又一月,就這樣走啊走,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今天,他——終于走到了洛陽。
    6、全班齊讀。把孔子的苦、孔子的累讀出來。
    7、師:此時此刻,如果你見到這個不怕吃苦的孔子,你會對他說什么?
    8、生反饋。
    過渡:當孔子來到老子面前時,老子又對他說了什么呢?
    第二板塊感受孔子的謙虛禮貌。
    感受禮貌。
    學生默讀,找出對話,同桌分角色讀,讀完說說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孔子。
    小黑板出示對話。
    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研究學問你不必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BR>    學生補充詞語(迎候、等候)。
    指名分角色讀。
    說體會:彬彬有禮。還有哪些詞語體現(xiàn)了他們的彬彬有禮?
    師:沒禮貌的人會怎么問?請你試著問問。(讓學生從對比中體會孔子的禮貌)讓我們學學孔子,彬彬有禮地拜見老師吧。
    指名分角色讀,男女生對讀。
    感受謙虛好學。
    通過理解“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含義感受孔子的謙虛。
    老子說……你認為呢?(再讀第一段,重點詞“遠近聞名”)。
    師引讀:我們知道。
    孔子之所以跋山涉水、不遠千里去拜師,是因為“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孔子之所以風塵仆仆、不辭辛勞去拜師,是因為“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孔子之所以求知若渴、迫不及待去拜師,還是因為“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從這里你又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孔子?(謙虛好學)。
    指名分角色讀。全班分角色讀。
    師小結:對呀,活到老,學到老。你要學習,我要學習,我們所有人的人都需要不斷學習。因為——(生齊)“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第三板塊感受老子的謙虛、禮貌、大度。
    過渡:文章除了寫孔子還寫了——老子(謙和、知禮、誨人不倦)。
    學生說老子。
    指名班上表演讀,注意讀出彬彬有禮。(學生認真看插圖)。
    全班同學分角色讀對話。
    齊讀最后一段??鬃印t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
    三、拓展延伸。
    學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或者你決定今天怎么做?
    四、總結:“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表達我們對孔子和老子的敬意。那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孔子拜師的教學設計篇八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運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和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了解孔子拜師的經(jīng)過,激發(fā)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學無止境,為人要謙遜大度、真誠無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指名讀,糾正字音。
    指名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二、精讀品悟。
    出示: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1、自由讀讀句子,談談體會到一個怎樣的孔子?
    2、能說說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板書詞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3、出示地圖:指出曲阜和洛陽的位置。
    4、理解詞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
    想象:曲阜和洛陽上千里的路途中,孔子渴了喝______,餓了吃______,累了就______,天黑了,住在______,用書上的詞語概括,就是——風餐露宿;孔子白天忙著趕路,為了早一點走到洛陽,有時候晚上還要______,用一個詞來描述,就是——日夜兼程:孔子到了洛陽,他的臉上______,衣服上______,鞋子______,孔子這副樣子,用下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就是——風塵仆仆。
    引讀詞語: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許從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一路上,他——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此去上千里,孔子也許從碩果累累的秋天一直走到了寒風凜冽的嚴冬,一路上,他——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
    5、帶著體會齊讀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6、教師小結:同學們,我們抓住關鍵詞語,展開想象,讀懂了孔子怎樣拜師。
    三、品讀體驗。
    教師過渡:是啊,風塵仆仆的孔子不顧旅途的勞累,不顧幾個月來。
    的艱辛,片刻沒有休息,就拜見了老師。師徒見面后的這番對話又帶給了我們怎樣的感動呢,請大家同桌之間自由的分角色讀讀這段對話。
    同桌分角色練習朗讀。
    指名讀。
    教師指導:讀好對話,我們不僅要注意人物說了什么,還要注意他們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指導:
    (1)孔子幾次向老師行禮?從中你體會到什么?帶著你的體會再來。
    讀孔子的話。
    (2)“納悶”是什么意思?用你的朗讀表達出來。
    (3)老子還為什么事納悶呢?指名讀“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原因是——孔子說:“學習是沒有止境的?!甭?lián)系上下文,讀懂孔子拜師的根本原因是——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3、再次練讀對話。
    學生帶著理解自己練習。
    師生合作讀對話。
    學生再練習。
    指生分角色讀對話。
    1、指名讀:“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BR>    2、交流,指導。
    四、拓展延伸。
    教師:同學們,孔子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不僅拜老子這樣的圣人為師,還曾經(jīng)拜一個名叫項橐的七歲小孩為師。讀讀《孔子拜七歲項橐為師》這個故事,你會對“孔子拜師”有新的認識。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基本上能通過把握一段話中重點句,重點詞語來指導學生學習體會。例如第一段抓住“遠近聞名、不夠淵博”,第二段抓住“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終于”指導學生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為求學不怕吃苦的精神。我先在學生理解詞語中各自意思的基礎上,再請學生展開想象,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再聯(lián)系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難,他又是怎么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xiàn)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在體會之后,再次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這樣,既符合三年級重視詞句訓練的要求,又通過詞句的學習,進一步進行朗讀的訓練,收到較好的效果。
    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jié)課上還存在著很多不足:教學中,我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說說對“學習是無止境”的理解,其實學生點到“人活到老就要學到老”而我卻“糾纏不清”反復問學生,以至于學生不會聯(lián)系,實際說沒有舉出實例,本以為經(jīng)過這樣的引導,對學生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起到了反作用,下來自己在想,有時候老師說的多了真的還不如不說,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自己去領悟!
    其次,課堂整體把握不夠。課堂中雖然我以一條線來貫穿全文,但是在談論孔子的品行時,沒有整體把握。我逐句出示,逐句讀、理解、再讀,缺少與文本語言環(huán)境的相結合。再次,關于從句子中理解人的品行,先讓學生自己在文中找找,然后我再出示,而我把孔子和老子的對話直接打到了大屏幕上,沒有把學習思考的機會留給學生,剝奪了他們主動學習的機會!還有就是在感悟讀的過程中比較啰嗦,學生已經(jīng)讀的很好了,而我還是讓學生反復讀浪費掉了一大部分時間,讓最后在學生練習寫沒有了充分的時間!
    課堂中還需要我去斟酌地地方很多?;ǜ鄷r間去琢磨、思考、實踐,讓我的課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師的教學設計篇九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如果用課后孔子的名言來說,孔子怎么學?
    二、研讀老子。
    那作為孔子要拜訪的老師xx老子,他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誰來說說。
    老子也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孔子。
    毫無保留是什么意思呢?
    老子怎么教?真是無私呀,不怕孔子超過他。老子還會怎么教?
    三、總結。
    再來讀讀這句話,看來要想贏得人們的敬重,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要有崇高的品行。讓我們以他們?yōu)榘駱樱粩嗯Γ幸惶?,也能成為受人敬重的人?BR>    《孔子拜師》是人教版第五冊的17課,本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求學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我著力于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體會人物品行。比如:我用查字典的方法讓學生理解了“淵博”的意思。而在第二段中的“上千里”我則是利用了課件,先讓學生看看地圖上曲阜和洛陽的距離仿佛很近,但實際上孔子要走50萬米,然后在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把50萬米換算成學校操場的2500圈,這樣就體會了孔子去拜師的路途是多么的遙遠。而“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這兩個重點詞語,先鼓勵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初步理解其字面的含義,然后引導學生想象孔子在拜師的遙遠路途中都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他又是怎樣克服的?這樣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學生就準確了理解了這兩個詞的意思。這樣的多種方法的.利用,幫助學生更準確的理解了詞語的含義,體會了人物的品行。同時,我在授課中還注意了拓展教學內(nèi)容,使教學范圍更為寬泛。在講授“學習是沒有盡頭的”我先幫助學習把這句話概括為“學無止境”四個字,然后再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來說說含義,再向生活拓展,說說身邊還有哪些人也是這樣學無止境的?在講孔子求學時,我把課后的孔子關于學習的名言引入到教學中,利用名言說說,孔子還是怎樣向老子學習的,這樣,不僅處理了課后拓展的內(nèi)容,而且更豐富了文本內(nèi)容,加深了理解。
    但這節(jié)課的設計上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例如:課堂上朗讀的比較少,尤其是孔子和老子見面的對話,更是沒有處理,應該把角色朗讀和理解相結合,互相促進,這也是這節(jié)的硬傷之處。
    孔子拜師的教學設計篇十
    1、認識“兼、仆”等7個生字,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淵博”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感受孔子的謙虛好學,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
    理解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品行。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出示孔子畫像。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孔子年輕時的一個故事。板書課題:孔子拜師(齊讀課題),解釋“子”的含義,古代特指有學問的人,像老子,莊子,孟子等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通句子,讀準字音,在不懂的地方打個問號。
    師:剛才小朋友們讀書讀得可認真了,現(xiàn)在老師要考考同學們了。
    2、檢查生字詞。
    課件出示。
    孔丘仲尼老聃。
    遠近聞名淵博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
    納悶拜見迎候毫無保留傳授佩服。
    帶拼音讀——去拼音讀。
    自由讀詞——指名讀——齊讀。
    第一組詞語有什么特點?都是人物名。介紹古代人名的特點。(古代人有姓,有名,有字,在名和字的使用上是有講究的,自己稱自己時,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謙虛有禮,對別人就不能直接稱呼名,而要稱字,這也表示謙虛有禮。)。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選擇上面的詞語完成下面的填空。
    孔子已經(jīng)是的老師了,但他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他認為就,,趕到洛陽拜為師,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地給孔子。
    三、再讀課文,深入體會孔子謙虛好學的品質(zhì)。
    1、再讀課文,說說孔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交流:謙虛好學。
    師:你從課文的哪里知道?
    出示第一自然段。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自由讀讀這一段,說說你的體會。并把你的感受代入句中讀讀。
    理解詞語:遠近聞名淵博。
    3、簡介孔子。
    讀讀課后的資料袋。
    師:是啊,我們的孔子是多么謙虛好學的人啊,我們帶著敬佩之情來讀讀這一段。
    4、孔子的謙虛好學還從哪里可以體會出來呢?
    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讀了這個句子后,你又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預設:孔子一路很辛苦。
    師:你從哪幾個詞語中感受到了?
    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這一路上,孔子遇到了哪些困難呢?
    情境朗讀:炎炎夏日,孔子,寒冷的冬天,孔子。
    (出示曲阜到洛陽的地圖。)。
    師:從曲阜到洛陽坐火車最少都要八、九個小時,在古代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我們的孔子而是“走”到洛陽。此時,又有什么感受?把這種感受代入句子中讀讀。
    師:孔子風雨兼程,歷盡千辛萬苦,終于走到了洛陽。
    再把我們的體會代入句子讀一讀。
    師:孔子這樣趕路是為了什么???(拜師)這時,你想對孔子說些什么呢?
    5、師:孔子終于趕到了洛陽。
    課件出示內(nèi)容,師讀(在洛陽城外,孔子看見一駕馬車,車旁站著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穿著長袍,頭發(fā)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鬃酉耄哼@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
    同桌練讀對話,說說從他們的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他們的對話中,哪句讓你最有啟發(fā)?
    預設: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前半句話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嗎?板書(學無止境)。
    因為孔子認為“學無止境”所以(孔子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所以孔子千里迢迢,(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師:讓我們大聲讀讀,把這句話牢牢地記在心里。
    6、詞語加油站。
    像寫學習刻苦勤奮的詞語很多。出示詞語。
    廢寢忘食刻苦鉆研專心致志聚精會神。
    如饑似渴孜孜不倦一絲不茍不恥下問。
    四、拓展性知識。
    我們的孔子不僅向老子拜師,還向很多人拜師。
    五、總結。
    正因為孔子的謙虛好學、學無止境,才使他成為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們也要牢記“學無止境”這四個字,通過學習這把鑰匙,開啟更多扇知識的窗。
    孔子拜師的教學設計篇十一
    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經(jīng)過,激發(fā)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和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意思。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fā)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边@句話是誰說的?你們了解他嗎?介紹孔子。
    1.自由讀課文。
    2.想想課文按什么順序?qū)懙模?BR>    1.指名讀課文。
    2.討論;課文按什么順序?qū)懙模?BR>    1.讀課文。
    2.思考、交流:人們崇敬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評價。
    1.指名小組匯報。
    2.相機指點,隨課文理解詞語。
    3.指名讀書。
    4.歸納解詞方法: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
    1.讀。
    2.交流意思。
    3.說說你在課外收集的孔子名言。
    4.閱讀資料袋,交流收集的知識。
    1.本課引起興趣,布置活動內(nèi)容。
    2.準備怎樣開展活動,討論計劃。
    1.抽讀詞卡。
    2.擴詞訓練。
    3.指點書寫。
    4.學生練習。
    課后反思:這篇課文引導學生從讀中感悟,從中了解孔子作為一代名師為什么受人尊崇,讓學生運用多種讀法朗讀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的含義,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課堂上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做了很好的引領,學生自由組成綜合實踐活動小組,開展探究學習。
    孔子拜師的教學設計篇十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生活中處處都是學問,哪里都有老師,所以我們要謙虛好學,向圣人看齊。下面是百分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孔子拜師》優(yōu)秀教學設計,希望能幫到大家!
     教學目標
     1.會讀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風塵仆仆、迎候、等候”等詞語及一個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經(jīng)過,激發(fā)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
     1.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2.通過品讀和積累語句,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不畏艱辛及彬彬有禮的品質(zhì)和老子謙遜有禮、誨人不倦的品質(zhì)。
     教學難點
     1.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淵博、風塵仆仆”等詞語。
     2.理解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的含義。感悟孔子老子品行的感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一)學習全文中心句。
     “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小黑板出示)
     1.指名讀。
     2.這句話寫了誰?主要寫誰?重點寫他的什么?
     3.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過渡: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孔子有哪些美好品行值得人們敬重?
     (二)學生默讀課文1-3自然段。把能體現(xiàn)孔子美好品行的句子用“——”畫出來,并寫上批注,說說你了解到一個怎樣的孔子?(讀、畫、寫、說)
     (三)學生反饋。
     第一板塊 感受孔子的辛苦
     1.生:我讀出的是一個不怕吃苦的孔子。我是從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讀出來的。
     2.小黑板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3.指名讀。
     4.讀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請用一個字來形容?!?BR>     5.你是從哪個詞語讀出來的?——比較句子,體會“終于”
     幾個月后,他走到了洛陽。
     幾個月后,他終于走到了洛陽。(小黑板出示)
     師:哪句好?為什么不能刪去“終于”這個詞語。
     生:因為路途遙遠——“上千里”。我們想象一下,孔子從曲阜出發(fā),一里、倆里、三里、四里、五里……就這樣一里一里地走,一直走了上千里,他終于走到了洛陽。
     師:累嗎?請你把孔子的勞累讀出來。(指名讀)還有理由嗎?
     生:因為孔子的旅途十分辛苦——“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指名讀詞語,說意思,齊讀詞語。
     師:苦嗎?請把孔子的苦讀出來。(齊讀)
     師:孔子就這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了一里又一里,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一月又一月,就這樣走啊走,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今天,他——終于走到了洛陽。
     6.全班齊讀。把孔子的苦、孔子的累讀出來。
     7.師:此時此刻,如果你見到這個不怕吃苦的孔子,你會對他說什么?
     8.生反饋。
     過渡:當孔子來到老子面前時,老子又對他說了什么呢?
     第二板塊 感受孔子的謙虛禮貌
     感受禮貌
     學生默讀,找出對話,同桌分角色讀,讀完說說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孔子。
     小黑板出示對話。
     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 )。研究學問你不必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BR>     學生補充詞語(迎候、等候)。
     指名分角色讀。
     說體會:彬彬有禮。還有哪些詞語體現(xiàn)了他們的彬彬有禮?
     師:沒禮貌的'人會怎么問?請你試著問問。(讓學生從對比中體會孔子的禮貌)讓我們學學孔子,彬彬有禮地拜見老師吧。
     指名分角色讀,男女生對讀。
     感受謙虛好學
     通過理解“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含義感受孔子的謙虛。
     老子說……你認為呢?(再讀第一段,重點詞“遠近聞名”)
     師引讀:我們知道
     孔子之所以跋山涉水、不遠千里去拜師 ,是因為“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孔子之所以風塵仆仆、不辭辛勞去拜師,是因為“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孔子之所以求知若渴、迫不及待去拜師,還是因為“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從這里你又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孔子?(謙虛好學)
     指名分角色讀。全班分角色讀。
     師小結:對呀,活到老,學到老。你要學習,我要學習,我們所有人的人都需要不斷學習。因為——(生齊)“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第三板塊 感受老子的謙虛、禮貌、大度
     過渡:文章除了寫孔子還寫了——老子(謙和、知禮、誨人不倦)
     學生說老子。
     指名班上表演讀,注意讀出彬彬有禮。(學生認真看插圖)
     全班同學分角色讀對話。
     齊讀最后一段??鬃印t虛好學 老子——誨人不倦
     三、拓展延伸。
    孔子拜師的教學設計篇十三
    知識和技能:
    1、會寫“聞、塵”等12個生字。認識“兼、仆”等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等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和方法:
    1、能用連段意的方法來歸納課文大意。
    2、教給邊讀書邊注旁注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2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1、能用連段意的方法來歸納課文大意。
    2、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胸襟博大的品行等。
    從文中的詞句表達中體會、學習任務精神。
    多媒體課件/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出示孔子的名言,指名讀。
    2、介紹孔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一起走進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看看他是個怎樣的人。
    二、初讀課文、生字詞過關,概括大意。
    1、學生自讀課文,檢查讀詞。
    2、指名分段讀課文,想: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什么?
    3、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各段意思,并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4、總結歸納文章大意方法。
    三、學習第一段,初步領會孔子品質(zhì)。
    1、齊讀,邊讀邊想:從這一段可以看出孔子是個怎樣的人?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
    2、指名說(謙虛好學)。
    3、你是從哪一句話感受到的,請用波浪線畫下來。
    4、在旁邊寫上標注。
    5、小結:這種把相關句子畫下來,并在旁邊寫上體會的學習方法就叫做標注法,課文的2、3、4段我們也將用這種方法來學習。
    6、出示句子,用上“雖然,但是”把兩句話邊成一句。
    四、寫字。
    1、大家覺得哪一個字最好寫?(仆)其實筆畫少的字要寫漂亮反而不容易,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寫這一個字。
    2、注意左高右低,左右兩部分距離要適中。
    3、范寫。
    4、學生寫。展示。
    五、感悟課文,領會孔子品質(zhì)。
    1、再次默讀課文,想想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課文哪一句話感受到的,用波浪線畫下來。
    2、交流。
    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看圖,你從圖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孔子非常有禮貌?(鞠著躬、低著頭、雙手作輯、表情誠懇)。
    指導朗讀:表演讀。
    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BR>    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孔子當時也是一名遠近文明的老師了,為什么他還要拜老子為師呢?(學無止境)。
    知識是學不完的,學得越多,就會感覺自己不會的越多,誰能舉個例子來說說呢?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讀這一句話,說說你知道了什么?課件演示距離遠。
    “風餐露宿”什么意思?(在風里吃飯,在露天睡覺。)(白天夜晚不停地走。)說話練習:白天,(),孔子步行向洛陽走去。夜晚,(),孔子步行向洛陽走去。雨天,(),孔子步行向洛陽走去。
    六、小結。
    看著板書,用上“不但、而且”來說說孔子是個怎樣的人。
    七、寫字。
    孔子拜師的教學設計篇十四
    師:同學們,咱們上課之前先來個熱身運動,把你積累的孔子名言跟大家分享吧。
    生匯報交流。
    二:讀課題。
    師:知道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傻囊馑紗?意思是說三個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學習的人。孔子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17課孔子拜師(學生齊讀)。
    師:課題為什么用拜師,而不用求師、認師呢?(出示課件)說文解字說拜者,服之甚也。服,崇敬、佩服。甚,到了極點。誰在讀課題(出示課件)。
    學生讀課題。
    師:聽出來了,孔子對老子十分的尊敬。我們帶上動作齊讀課題。
    師生帶動作齊讀課題。
    三:聽寫生字。
    師: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來聽寫本課的生字。
    聽寫生字風塵仆仆學無止境等候傳授。
    師評議。
    四:學習課文。
    (一)師:孔子拜老子為師,師板書老子,關于老子,你知道多少?可以看看老師給你們的資料。
    學生匯報。
    師:老子的學問淵博,孔子對他佩服到了極點,所以千里迢迢的來到洛陽拜他為師,孔子是怎樣拜師的呢?打開課文67頁,小聲讀第三段,畫出最能體現(xiàn)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
    學生小聲讀課文。
    師:誰能說說最能體現(xiàn)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
    生: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師板書)請跟老師書空。
    師:這些詞語寫出了孔子求知路上的不易。聽(出示課件)風聲、雨聲、雷聲。
    學生認真聽。
    師:假如你是孔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你會怎么做?
    生:我會懷著永遠不放棄的希望向前走著,去洛陽拜師。
    師:又是風來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嗎?
    生:不好,早點見到老師,就能學到更多知識。
    師: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好嗎?
    生:不好,我得趕路。
    師: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覺?。?BR>    生:我在樹上打個盹就行了。(全場笑)。
    師:餓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飯???
    生:我會去樹林里找野果子吃。
    師:求學艱辛啊,像這樣白天趕路晚上也在趕路,就是哪個詞?
    生齊說:日夜兼程。
    師:像這樣頂風吃飯在露天睡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
    生齊說:風餐露宿。
    師:帶著你的理解和感受,誰能把這兩個詞語讀一讀。
    指兩名學生讀。
    師:現(xiàn)在,老師把這兩個詞語送到句子中去,(出示課件)誰會讀這個句子?
    生(朗讀):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師:她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她讀得好,因為她把“兼”讀得急,看出很辛苦。
    生:我從“兼”字感到孔子日夜趕路,很急、很辛苦。
    師:那你讀一讀。(學生朗讀。)還有誰來讀?
    (一位學生站起來朗讀)。
    師:她讀得怎樣?
    生:我覺得她讀得很好,因為她把“終于”讀得很重,說明孔子很高興。
    生:因為孔子終于走到洛陽,可以見到老師,很高興,所以我讀得響。
    師:好,只要你想得有道理,愛怎么讀就怎么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兩句。
    學生自由朗讀。
    (二)師:孔子歷盡艱辛,終于走到了洛陽。師生見面,有一段非常生動的對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中描寫孔子和老子對話的片段,把你喜歡的句子畫出來,多讀幾遍。
    師:誰能夠把你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呢?
    (指名讀)師:你喜歡讀誰的話?你呢?
    一生讀孔子的話,一生讀老子的話。兩個學生分角色讀(兩組)。
    師:請你再來讀讀老子說的第一句話。生1讀。
    生2讀(生2):你是——(學生拖長音,讀出疑問的語氣。)。
    師:你們喜歡誰的讀法?
    生3:應該帶有疑問的心情(語氣),所以要拖長音,表示我不認識,他怎么認識我?所以“你是——”
    三位學生分別帶著疑問來讀一讀。
    師:誰再來讀一讀你喜歡的句子,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者兩句。
    生4:我喜歡孔子的,“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BR>    師:可是老師有時明白,有時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識學完了,學習就到頭了嗎?
    生4:知識很多,永遠學不完。
    師:現(xiàn)在是三年級——。
    生4:還要讀四年級,三年后讀中學,再讀大學。
    生5:還要考博士。
    師:學習就完了嗎?
    生6:還要考研究生。
    師:是啊,工作了,還要學習,這就叫——。
    生(齊):學無止境。(老師板書)。
    師:誰能讀讀這句話?
    指名讀、齊讀(讀出知識的浩瀚無邊)。
    師:你還特別喜歡那句話?
    生1讀: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師:非常好,非常有禮貌,彬彬有禮,有禮有節(jié),值得大家學習。
    生2: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吧。
    師:求知心切呀。
    生說。
    生:不行,我坐在車上等候,表示我對你的不尊重。
    師:多么謙和、知禮的老子呀!假如你就是老子,你會怎樣迎候孔子?
    指生上臺表演(他會怎么說怎么做)。
    師:咱們現(xiàn)在要在現(xiàn)孔子和老子見面時的情景,分角色表演,我們同坐兩個先試一試。
    學生試著表演,師相機指導。請一組上臺匯報。
    師:當時的情景是這樣的:在洛陽城外。。。。。。上前行禮,問道:學生表演。
    (三)第三段。
    師:從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學?默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師:孔子是怎么學的?
    生(朗讀):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師:如果用課后孔子的名言來說,孔子怎么學?
    生:溫故而知新。
    生: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知道及時復習鞏固,真了不起。
    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沒有不懂裝懂,學得實在。
    師:老子怎么教?
    生(朗讀):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師:真是無私呀,不怕孔子超過他。老子還會怎么教?
    生:老子一絲不茍地教孔子,一下也不會覺得孔子很煩。
    生:老子一字不露地教孔子。
    生:老子一心一意地教孔子。
    生:老子專心致志地教孔子。
    師:我們來齊讀這句話。老師領讀,孔子怎么學?生讀。
    老子怎么教?生接讀。
    (四)師:想不想夸夸他們呀?
    生:孔子的學問很淵博,我尊敬他、佩服他!
    生:我夸老子:老子非常無私,毫無保留地教,不怕孔子超過他。
    生:我夸孔子:他勤學好問,又謙虛。
    生:我夸孔子:孔子的學問已經(jīng)遠近聞名,還去拜師,值得我們學習。
    生:隨時請教謙虛好學勤學好問專心致志謙虛謹慎。
    師:下聯(lián)——。
    生:一字不露一心一意一絲不茍專心致志不厭其煩。
    師:橫批——。
    生:虛心接受流傳千古專心致志敬佩敬重。
    師:帶著崇敬的心情齊讀對聯(lián)。
    孔子拜師的教學設計篇十五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7個生字,學會書寫11個生字。
    2、能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謙遜、好學的治學態(tài)度和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治學精神。
    過程與方法: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義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講一講或演一演《孔子學琴》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
    能抓住孔子的做法與語言,理解課文內(nèi)容,初步了解孔子,學習孔子謙遜好學,做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品質(zhì)。
    查找孔子的作品,了解一下孔子是怎樣的人。
    一、談話導入:
    2、出示課后“我的資料夾”中《史記》原文,請課前預習的有能力的學生讀一下。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師:下面我們家來看看現(xiàn)代文是怎樣寫孔子學琴的,首先我們要把文章讀通順。
    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同學、查字典等。
    2、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可以抽讀繩子卡片,引導學生利用已經(jīng)熟知的識字方法記住生字。
    3、利用各種形式理解詞語。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圖片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
    如帶有時代行為習慣的詞語“盤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體的形體實際操作幫助理解。
    三、讀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師引導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孔子是怎樣學琴的?勾畫出有關的重點詞句。
    2、引導學生說說那幾段講的是孔子學琴的經(jīng)過?(指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語言文字來品位與理解)。
    3、第二自然段重點理解“必恭必敬”“彈完一遍又彈一遍,絲毫沒有厭倦的樣子”,從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經(jīng)學會了曲譜,正在揣摩彈奏的技巧,所以師襄勸他學習一首新曲子時,孔子表示自己還要練習練習。體會孔子做事很塌實。
    4、第三自然段重點理解"手指運用自如,樂曲彈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樣順暢自然,悅耳動聽"這句話,這是他學琴的第二階段,說明他掌握了彈琴的技巧,但他不滿足,還要領會曲子的思想內(nèi)容。
    6、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還可以讓學生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講一講、演一演"孔子學琴"的故事。
    7、從孔子學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啟發(fā)?
    四、拓展延伸:
    結合孔子學琴這件事,以及課下查閱的有關資料,讓學生談一談孔子是個怎樣的人。
    五、記憶字型,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詞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知道重點字的書寫。
    4、學生進行獨立的寫字訓練。
    與第一課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承上啟下,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先讀古文,增加傳統(tǒng)文化的韻味。
    用多種方法來理解詞語,教給學生自主識字方法,提高自主識字能力。
    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中,體會孔子治學的嚴謹——一絲不茍,做事的認真——精益求精。
    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提高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擴大閱讀面,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
    孔子拜師的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學目標:
    針對文本特點和孩子的學習特點,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準確地認讀“兼”等7個生字,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jīng)驗等方式,理解“遠近聞名、淵博、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學無止境””等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了解孔子的求學經(jīng)過。
    3、學會用抓重點詞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學重點: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過程,感受孔子品行。
    教學難點:懂得學習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教學過程:
    1、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學習我國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拜師的故事。(板書:孔子拜師)。
    2、學生交流、介紹孔子和老子。
    通過預習和搜查資料,小朋友對孔子一定有所了解,誰先來向大家說說你了解到的情況。
    這么有名的孔子,他拜誰為老師(板書:孟子)孟子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課前了解了嗎?
    1、自由讀課文,要求:邊讀邊做記號;注意讀準生字新詞。
    2、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新詞:
    日夜兼程風塵仆仆相距止境長進敬重納悶風餐露宿毫無保留傳授佩服曲阜(注意讀準生字的音,特別是讀準:兼、宿)(指名2個讀,開火車讀,齊讀)。
    3、再認真、仔細地讀讀課文,了解孔子為什么拜師?是怎樣拜師的?
    1、指名讀第一小節(jié),(出示):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預設: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懂得還不夠多,不夠廣?!?。
    4、理解:遠近聞名。
    孔子認為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那他的知識是不是真得不夠淵博呢?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板書:謙虛好學。
    6、指導朗讀。
    你能把他這種如饑似渴的好學的精神讀出來嗎?
    7、過渡:為什么知識這么淵博的孔子,總認為自己還不夠呀?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二段,從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一)、默讀二自然段,劃出有關的句子。
    出示句子: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1、“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概括成一個詞就是——板書:學無止境。
    2、聯(lián)系第一自然段,說說“學無止境”意思。
    4、小結:是啊,學習是沒有盡頭的。有句俗話說得好“人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不斷地去學習,去拼搏,才能獲得更多更豐富的知識。
    讓我們一起讀好這個句子。
    過渡語:好學的孔子又是怎樣拜師的呢?請同學們再輕聲讀讀第二小節(jié),劃出有關孔子拜師的句子。(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句子)。
    (二)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3、想象理解“風餐露宿”:
    (1)可見孔子拜師的旅途是多么艱辛,特別是哪個詞可以看出來——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2)指名讀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這么艱難的旅途中,孔子可能會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難呢?
    出示句式,學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著,有時肚子餓了,就;有時走累了,就;白天,孔子在加緊,天黑了,孔子還;正是這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他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趕路?板書:求知若渴。
    4、面對如此好學的孔子,不想再讀讀這個句子嗎?
    5、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風塵仆仆”:
    (2)風塵仆仆的孔子是怎么樣的?
    過渡語:還有哪些句子也是寫拜師的?
    (三)出示句子:
    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見著位風塵撲仆仆的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有些納悶??鬃舆B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1、從這幾句話中,你又感受到什么?板書:謙遜有禮。
    2、快速讀讀這幾句,圈出表現(xiàn)孔子謙遜有禮的詞語。
    3、師生分角色讀。(指名讀、齊讀)。
    1、出示句子: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抓住“每天”、“隨時”來理解)。
    (1)什么叫隨時請教?(什么時候有問題就什么時候向老子請教。)。
    (2)他可能什么時候有問題?(吃飯時、睡覺時、走路時)板書:勤學好問。
    如果用孔子的名言來說,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BR>    1、出示圖片介紹:正因為孔子如此好學,所以后來成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們很佩服他,也很敬重他,為了紀念這位圣人,人們?yōu)樗藿讖R,塑了孔子的行教像。每到孔子的誕辰,孔子的故鄉(xiāng)山東曲阜都要舉辦孔子文化節(jié),進行隆重的祭孔活動。孔子的學說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響。韓國舉行祭拜孔子活動,日本為孔子設立孔廟。美國還把孔子的生日作為教師節(jié)。
    2、看了那么多的圖片,你想說點什么?
    3、帶著敬重、佩服我們再來講講孔子拜師的故事。*齊讀全文。
    4、總結: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孔子的好學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節(jié)課我們談談孔子其他方面的品行以及老子的高尚品質(zhì)。最后,老師想送同學們一句警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孔子拜師的教學設計篇十七
     閱讀民間故事,可以滋潤你枯燥的日常生活,愉悅你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可以充實你的民間知識。以下是課文《孔子拜師》的教學設計,希望幫到你。
      
     針對文本特點和孩子的學習特點,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準確地認讀“兼”等7個生字,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jīng)驗等方式,理解“遠近聞名、淵博、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學無止境””等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jīng)過。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過程,感受孔子品行。
    懂得學習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1、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學習我國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拜師的故事。(板書:孔子拜師)
     2、學生交流、介紹孔子和老子
     通過預習和搜查資料,小朋友對孔子一定有所了解,誰先來向大家說說你了解到的情況。
    
     1、自由讀課文,要求:邊讀邊做記號;注意讀準生字新詞。
     2、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新詞:
     日夜兼程 風塵仆仆 相距 止境 長進 敬重 納悶 風餐露宿 毫無保留 傳授 佩服 曲阜(注意讀準生字的音,特別是讀準:兼、宿)(指名2個讀,開火車讀,齊讀)
     3、再認真、仔細地讀讀課文,了解孔子為什么拜師?是怎樣拜師的?
      
     1、指名讀第一小節(jié),(出示):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2、說說孔子為什么要拜師呢?
     【預設: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懂得還不夠多,不夠廣?!?BR>     4、理解:遠近聞名
     板書:謙虛好學
     6、指導朗讀。
     你能把他這種如饑似渴的好學的精神讀出來嗎?
     7、過渡:為什么知識這么淵博的孔子,總認為自己還不夠呀?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二段,從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一)、默讀二自然段,劃出有關的句子。
     出示句子: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1、“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概括成一個詞就是――板書:學無止境
     2、聯(lián)系第一自然段,說說“學無止境”意思。
     4、小結:是啊,學習是沒有盡頭的。有句俗話說得好“人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不斷地去學習,去拼搏,才能獲得更多更豐富的知識。
     讓我們一起讀好這個句子。
     過渡語:好學的孔子又是怎樣拜師的呢?請同學們再輕聲讀讀第二小節(jié),劃出有關孔子拜師的句子。(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句子)
     (二)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3、想象理解“風餐露宿”:
     (2)指名讀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這么艱難的旅途中,孔子可能會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難呢?
     出示句式,學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著,有時肚子餓了,就 ;有時走累了,就 ;白天,孔子在加緊 ,天黑了,孔子還 ;正是這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 。
     他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趕路?板書:求知若渴
     4、面對如此好學的孔子,不想再讀讀這個句子嗎?
     5、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風塵仆仆”:
     (2)風塵仆仆的孔子是怎么樣的?
     過渡語:還有哪些句子也是寫拜師的?
     (三)出示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