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為了指導教學活動而編制的一種重要教學設計資料。編寫教案時,要注意評價方法的設計和使用,使學生能夠得到及時反饋。這是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示范,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啟示。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一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課文。
2.學習日記的寫法和格式,初步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
3.初步培養(yǎng)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學習日記的寫法
關于南極的資料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看了課題你想了解什么?
2、誰來談一談南極在哪里?那里是怎樣的情況?
二、初讀課文
1、帶上所提的'問題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把自己讀懂得內容跟同桌說說,然后在班上交流。
三、體會感情
1、在南極度過了這么多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1月14日發(fā)生了什么事?
(1)學生自由讀第一則日記,說說日記的內容。
(2)這是多么激動人心的時刻??!怎么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呢?學生分組朗讀。然后在班上交流體會,師生評點。
3、分四大組分別讀后四天的日記,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
4、各組派代表匯報學習所得,在第一段的基礎上進行展示交流。
四、整體回歸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全文。
2、讓學生談談學習感受。
3、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嗎?
第二課時
一、總結延伸
1、學生自由讀課文。檢查學生讀音的情況
2、復習關于南極的知識,加深對南極的印象
二、了解日記的格式
1、課文寫的真實感人嗎?為什么?
2、把每天值得寫的事記下來,叫日記。
3、通過學習,你認為日記該怎樣寫?
三、遷移練習
1、我們也來練習寫日記。
2、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3、師生教平展示優(yōu)秀日記。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二
熱情、好客。
2.學會日記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記日記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
準備學生準備教師準備。
教學過程基本環(huán)節(jié)及意圖學生活動設計教師活動設計。
一、揭示課題。
二、檢查自學結果。
1,課文中的“我”來到南極有哪些見聞,課文中是怎樣介紹南極的?自讀課文。
2,利用已有的經驗和現有的資料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的內涵。
小組代表提出該小組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集體交流解疑。
邊讀、邊聽、邊想。調動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進入課文的學習。
提出自讀要求:
(1)在思考中讀文,邊讀、邊想、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意思。余下問題,小組內解決,最后把沒讀懂的內容記在紙卡上。
運用多媒體課件,再現南極有關圖像和文字資料。
鼓勵質疑,疏導并解決疑難。
適時鼓勵多讀多思,到文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幫助學生歸納、梳理提出的問題,把學生的疑問編排成一定的順序,在引導學生讀文中逐步解決。
地球上的南極是一個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在那里,沒有奔騰的江河和潺潺的溪流,沒有茂盛的樹木和青蔥的小草,更沒有長漓各種莊稼的田野。
冰雪的表面相當粗糙,這是大自然的雕刻家--風耍的把戲??癖┑娘L吐起沙子般的雪牲,又把它堆積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像隧道;有的像懸崖;有的象宮殿,晶瑩副遣,綽約多姿。在終年不停的風暴和極度的嚴寒里,不但植物難以生長,連動物也望而生畏。企鵝、海豹、蚌以及一些海鳥成了南極大陸海岸邊僅有的“居民”。不過,它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要在海中度過,因為在貧痔的陸地上幾乎找不到可以充饑的食物。
南極有十分罕見的景象,那就是南極光。在漫長的極夜中,突肥,漆黑的天幕上閃現出殉麗奪目的光彩,有時像空中垂下的簾幕;有時像不斷竄動的火焰;有時像燈光動蕩招曳;有時像天上的流星一掠而過。幾百年來,凡是見過南極光的人,沒有一個不為這奇景驚嘆不已。
南極的嚴寒、狂風、冰雪是極為不利的自然條件,但它卻是一塊“寶地”。這里有十分豐富的地下寶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沉睡丁千萬年的南極大陸已被人們喚醒,許多國家在這里建起了科學考察實驗站。我國的五星紅旗也在那里的長城站迎風飄揚。
1.詞語搭配。
奔騰的樹木可以充饑的火焰。
潺潺的土地十分罕見的寶藏。
茂盛的江河絢麗奪目的光彩。
青蔥的小草不斷竄動的食物。
貧瘠的溪流十分豐富的景象。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三
1.出示南極的圖片資料。
3.本文的小作者來到了南極,并把自己所見所聞寫成了日記。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4.板書課題。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邊讀課文邊思考。
(1)哪些內容是小作者看到的?哪些內容是小作者聽到的?
(2)想想哪些地方描寫了我們和考察隊員之間的深厚感情?
1.指名讀課文,糾正易讀錯的字音。
皮膚()
氣氛()
嚇唬()
俱()樂部
2.學生交流討論思考題。
(1)出示句子:
長城站的叔叔們都跑出來迎接,見到我們像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個個激動萬分,有的眼圈都紅了。他們仔細地看著我們。我們代表全國的少年兒童向考察隊員們問好。
(2)體會畫線的部分的意思。
(3)想象當時的情景。長城站的叔叔們和我們會說些什么?分組想象練習,集體匯報。
1.分組交流學生查找的有關南極的知識。
2.組內代表發(fā)言,全班交流。
(如:南極的地理位置;南極的自然資源;長城站的介紹;考察隊員在南極喬治島上的一些趣事)
找三名同學讀課文。
1.寫日記的內容。
(1)分析課文中的每一篇日記,想想作者記錄了什么內容,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第一篇日記表達了我們和考察隊員的深厚感情;第二篇日記表達了我們見到象海豹后的喜悅心情;第三篇日記表達出中蘇兩國人民的友誼撒在了兩國兒童心里。)
(2)小結:
日記應該記錄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反映出自己的態(tài)度和看法
2.寫日記的格式。
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日記,明確首先要寫清:某月某日星期幾,天氣情況。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四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課文。
2.學習日記的寫法和格式,初步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
3.初步培養(yǎng)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學習日記的寫法。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看了課題你想了解什么?
2、誰來談一談南極在哪里?那里是怎樣的情況?
二、初讀課文。
1、帶上所提的問題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把自己讀懂得內容跟同桌說說,然后在班上交流。
三、體會感情。
1、在南極度過了這么多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1月14日發(fā)生了什么事?
(1)學生自由讀第一則日記,說說日記的內容。
(2)這是多么激動人心的時刻?。≡趺窗堰@種情感表達出來呢?學生分組朗讀。然后在班上交流體會,師生評點。
3、分四大組分別讀后四天的日記,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
4、各組派代表匯報學習所得,在第一段的基礎上進行展示交流。
四、整體回歸。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全文。
2、讓學生談談學習感受。
3、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嗎?
第二課時。
一、總結延伸。
1、學生自由讀課文。檢查學生讀音的情況。
2、復習關于南極的知識,加深對南極的印象。
二、了解日記的格式。
1、課文寫的真實感人嗎?為什么?
2、把每天值得寫的事記下來,叫日記。
3、通過學習,你認為日記該怎樣寫?
三、遷移練習。
1、我們也來練習寫日記。
2、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3、師生教平展示優(yōu)秀日記。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五
一、導人新課。
3.本文的小作者來到了南極,并把自己所見所聞寫成了日記。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4.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邊讀課文邊思考。
(1)哪些內容是小作者看到的?哪些內容是小作者聽到的?
(2)想想哪些地方描寫了“我們”和考察隊員之間的深厚感情?
三、再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糾正易讀錯的字音。
皮膚氣氛嚇唬俱樂部。
2.學生交流討論思考題。
(1)出示句子:
長城站的叔叔們都跑出來迎接,見到我們像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個個激動萬分,有的眼圈都紅了。他們仔細地看著我們。我們代表全國的少年兒童向考察隊員們問好。
(2)體會畫線的部分的意思。
(3)想象當時的情景。長城站的叔叔們和“我們”會說些什么?分組想象練習,集體匯報。
四、信息資源交流會。
1.分組交流學生查找的有關南極的知識。
2.組內代表發(fā)言,全班交流。
(如:南極的地理位置;南極的自然資源;長城站的介紹;考察隊員在南極喬治島上的一些趣事……)。
一、檢查復習。
找三名同學讀課文。
二、初步了解寫日記的知識。
1.寫日記的內容。
(1)分析課文中的每一篇日記,想想作者記錄了什么內容,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第一篇日記表達了“我們”和考察隊員的深厚感情;第二篇日記表達了“我們”見到象海豹后的喜悅心情;第三篇日記表達出中蘇兩國人民的友誼撒在了兩國兒童心里。)。
(2)小結:
日記應該記錄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反映出自己的態(tài)度和看法。
2.寫日記的格式。
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日記,明確首先要寫清:某月某日星期幾,天氣情況。
三、班上同學日記交流活動。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六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南極景物、動物的特點,感受南極人的熱情、好客。
2、學會日記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記日記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基本環(huán)節(jié)及意圖學生活動設計教師活動設計。
一、揭示課題。
二、檢查自學結果。
說說課前收集的有關南極的資料。
1,課文中的“我”來到南極有哪些見聞,課文中是怎樣介紹南極的?自讀課文。
2,利用已有的經驗和現有的資料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的內涵。
小組代表提出該小組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集體交流解疑。
邊讀、邊聽、邊想。調動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進入課文的學習。
提出自讀要求:
(1)在思考中讀文,邊讀、邊想、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意思。余下問題,小組內解決,最后把沒讀懂的內容記在紙卡上。
運用多媒體課件,再現南極有關圖像和文字資料鼓勵質疑,疏導并解決疑難。
適時鼓勵多讀多思,到文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幫助學生歸納、梳理提出的問題,把學生的疑問編排成一定的順序,在引導學生讀文中逐步解決。
南極風光。
地球上的南極是一個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在那里,沒有奔騰的江河和潺潺的溪流,沒有茂盛的樹木和青蔥的小草,更沒有長漓各種莊稼的田野。
冰雪的表面相當粗糙,這是大自然的雕刻家——風耍的把戲??癖┑娘L吐起沙子般的雪牲,又把它堆積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像隧道;有的像懸崖;有的象宮殿,晶瑩副遣,綽約多姿。在終年不停的風暴和極度的嚴寒里,不但植物難以生長,連動物也望而生畏。企鵝、海豹、蚌以及一些海鳥成了南極大陸海岸邊僅有的“居民”。不過,它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要在海中度過,因為在貧痔的陸地上幾乎找不到可以充饑的食物。
南極有十分罕見的景象,那就是南極光。在漫長的極夜中,突肥,漆黑的天幕上閃現出殉麗奪目的光彩,有時像空中垂下的簾幕;有時像不斷竄動的火焰;有時像燈光動蕩招曳;有時像天上的流星一掠而過。幾百年來,凡是見過南極光的人,沒有一個不為這奇景驚嘆不已。
南極的嚴寒、狂風、冰雪是極為不利的自然條件,但它卻是一塊“寶地”。這里有十分豐富的地下寶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沉睡丁千萬年的南極大陸已被人們喚醒,許多國家在這里建起了科學考察實驗站。我國的五星紅旗也在那里的長城站迎風飄揚。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七
1、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自覺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
2、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注意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淵、豪、屬、企、攝、擾、塑等。
二、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增強環(huán)保意識,自覺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
三、課前準備:
本課生字、詞語卡片、教學掛圖及南極風光片等。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二、學習新課。
1、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
2、齊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些什么內容。
3、自學生字,利用查字典,相互交流來學習生字。
(1)“南極屬于全人類,不能動南極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這已成為所有到南極的人們的共識。
(2)“請不要撿石頭!”“請不要挑企鵝!”“請注意,不要踩壞苔蘚!”“即使是因為拍攝需要也不允許!否則,將不允許您再上船!”
(3)“為我們駕駛小船的卡地亞小姐不顧風流風浪,執(zhí)意去追趕那只漂得很遠的塑料袋,直到撈上來為止。”
4、抓住重點句子交流、討論、朗讀,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1)通過考察隊員及旅客的行為,體會“南極屬于全人類,不能動南極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的共識。
(2)船長的話說明為了使南極永遠是一片凈土,人們必須這樣做。也表明船長保護南極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意識很強。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南極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才能使南極永遠是一片凈土。
(3)通過船主和駕駛小船的卡地亞小姐的言行,感受人們保護南極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強烈意識和自覺行為。
5、朗讀課文。
你喜歡哪句話或者哪一個自然段,請讀給大家聽。
三、話說南極。
1、同學們除了從課文中了解到的南極知識,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南極的知識,搜集資料全班交流。
2、老師展示搜集到的圖片資料。
四、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想說些什么?
五、教師總結。
南極永遠是一片凈土,祝愿地球的明天更美好。
六、作業(yè):命題作文,給地球媽媽的一封信。
七、板書設計。
{沒有帶走(一滴水、一塊石頭)。
不能動(一石、一水、一草、一木)。
請不要(撿石頭、逗企鵝、踩苔蘚)}。
自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字,會寫14個字。把詞語讀正確。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走近翠鳥。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美麗的鳥,像孔雀、黃鸝、畫眉等,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恢圾B。
(課件出示翠鳥圖片),這是翠鳥又名“釣魚郎”。
教師板書課題,注意“翠”字上邊和“羽”相近,但是沒有“鉤”。你對翠鳥有哪些了解呢?(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
下面我們看看課文是怎樣介紹翠鳥的。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不知不覺地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
二、新授課。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邊讀邊想你都讀懂了什么?(課文主要內容)。
2、指名交流匯報。(翠鳥的外形、活動及對翠鳥的喜愛)。
(二)再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字詞,組內自學并交流。
2、集體匯報。
(1)課件出示生字。(指名讀、開火車式讀、齊讀。交流識字方法)。
(2)課件出示詞語。(多種形式的讀、交流對詞語的理解)。
(3)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字音讀得是否正確,課文讀得是否流利。)。
(4)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有感情地練習朗讀。
(5)指名讀喜歡的部分,同學之間做簡單地評價。
(三)默讀課文,提出不懂得問題。
1、默讀課文。
2、提出不懂得問題。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guī)律”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guī)律。
教學難點:
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二、玩中學。
1、探索有關0的乘法規(guī)律。
(1)出示情境圖,引導觀察。
引導學生看圖小刺猬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用6530(個)每個小動物籃子里的6個蘋果都吃光了剩幾個呢?讓學生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再匯報。
(2)獨立計算,提出問題。
0×37×00×26。
引導學社列舉出類似的口算題,如:8×0=?19×0=?0×14=?
(3)總結規(guī)律。
學生觀察教師板書上的算式,說一說你從中發(fā)現的什么?
2、探索因數中間有0或末尾有0的計算。
(1)獨立探索計算方法。
讓學生獨立計算130×5,列出豎式,想一想各位上的0應該怎么乘?
(2)組內交流。
小組之間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結合13×5=65,使學生明確13個十乘5德65個十,就是650,而且“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所以130末尾0不用成直接落下來。
(3)自主探索、掌握因數中有0的計算方法。
出示題目402×3,獨立計算,然后交流算法互相比較,找出最正確的再讓學生舉幾道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題,思考:看一看結果你發(fā)現了什么?最后總結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商的中間不一定有0。
三、學中做。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并進行比較,發(fā)現上、下兩題之間的不同的變化規(guī)律。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3、完成“練一練”第3、4題。
第三題學生填空后,可以讓那個學生說一說判斷大小的方法。觀察和估算的方法都要給予鼓勵。
4、下面計算對嗎?把不正確的改正過來。
5、總結。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2)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3)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你覺得誰表現的好?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自覺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
2、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注意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洲、豪、屬、企、猶、限、塑、卡、顧。
教學過程:
一、資料交流。
1、導語:請大家把課前搜集關于南極的資料、圖片拿出來,與小組的同學先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
3、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對南極這一片遙遠的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你還想了解南極的什么?請?zhí)岢鰜怼?BR> 4、讀題質疑。
二、自學課文,了解內容。
1、以你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想想:從課文中可以知道些什么?
2、交流閱讀收獲。
4、在小組討論交流。
5、全班交流,交流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內容,理解體會。
(1)“南極屬于全人類,不能動南極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這已成為所有到南極的人們的共識。
(2)“請不要撿石頭!”“請不要挑企鵝!”“請注意,不要踩壞苔蘚!”“即使是因為拍攝需要也不允許!否則,將不允許您再上船!”
(3)“為我們駕駛小船的卡地亞小姐不顧風流風浪,執(zhí)意去追趕那只漂得很遠的塑料袋,直到撈上來為止?!?BR> 三、拓展活動。
1、學了這課你希望哪里也成為一片凈土?為了能成為一片凈土,你準備做些什么?
2、將搜集的資料、圖片張貼在班組宣傳欄上,與大家共享。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十一
伊犁地區(qū)位于自治區(qū)西部,伊犁河上游。全縣總面積55325平方千米,總人口211.54萬人(少數民族142.03萬人)。
目錄簡介歷史沿革簡介。
為舊區(qū)劃名,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境內。
歷史沿革。
1975年設立伊犁地區(qū),屬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領導。伊犁地區(qū)駐伊寧市。原由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轄的伊寧市和伊寧(駐吉里圩孜)、尼勒克、新源、鞏留、特克斯、昭蘇、霍城(駐水定)等7縣和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劃歸伊犁地區(qū)。轄1市、7縣、1自治縣。1979年,撤銷伊犁地區(qū),所屬的.伊寧市、伊寧縣、尼勒克縣、新源縣、鞏留縣、特克斯縣、昭蘇縣、霍城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劃歸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管轄。1984年9月14日,國務院批準設立伊犁地區(qū),轄原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轄的伊寧市、伊寧縣、尼勒克縣、新源縣、鞏留縣、特克斯縣、昭蘇縣、霍城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駐地伊寧市。1985年正式成立。,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伊犁地區(qū)總人口2082577人。其中:伊寧市357519人、伊寧縣385829人、察布查爾縣161834人、霍城縣333013人、鞏留縣153100人、新源縣269842人、昭蘇縣145027人、特克斯縣133900人、尼勒克縣142513人。3月2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黨委和政府決定撤銷伊犁地區(qū),變動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管理體制。月6日,國務院批準撤銷伊犁地區(qū)。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十二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南極景物、動物的特點,感受南極人的熱情、好客。
2.學會日記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記日記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準備學生準備教師準備。
收集有關南極的資料。
教學過程基本環(huán)節(jié)及意圖。
學生活動設計。
說說課前收集的有關南極的資料。
1,課文中的我來到南極有哪些見聞,課文中是怎樣介紹南極的?自讀課文。
2,利用已有的經驗和現有的資料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的內涵。
小組代表提出該小組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集體交流解疑。
邊讀、邊聽、邊想。調動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進入課文的學習。
提出自讀要求:
(1)在思考中讀文,邊讀、邊想、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意思。余下問題,小組內解決,最后把沒讀懂的內容記在紙卡上。
運用多媒體課件,再現南極有關圖像和文字資料。
鼓勵質疑,疏導并解決疑難。
適時鼓勵多讀多思,到文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幫助學生歸納、梳理提出的問題,把學生的疑問編排成一定的順序,在引導學生讀文中逐步解決。
南極風光。
地球上的南極是一個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在那里,沒有奔騰的江河和潺潺的`溪流,沒有茂盛的樹木和青蔥的小草,更沒有長漓各種莊稼的田野。
冰雪的表面相當粗糙,這是大自然的雕刻家風耍的把戲。狂暴的風吐起沙子般的雪牲,又把它堆積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像隧道;有的像懸崖;有的象宮殿,晶瑩副遣,綽約多姿。在終年不停的風暴和極度的嚴寒里,不但植物難以生長,連動物也望而生畏。企鵝、海豹、蚌以及一些海鳥成了南極大陸海岸邊僅有的居民。不過,它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要在海中度過,因為在貧痔的陸地上幾乎找不到可以充饑的食物。
南極有十分罕見的景象,那就是南極光。在漫長的極夜中,突肥,漆黑的天幕上閃現出殉麗奪目的光彩,有時像空中垂下的簾幕;有時像不斷竄動的火焰;有時像燈光動蕩招曳;有時像天上的流星一掠而過。幾百年來,凡是見過南極光的人,沒有一個不為這奇景驚嘆不已。
南極的嚴寒、狂風、冰雪是極為不利的自然條件,但它卻是一塊寶地。這里有十分豐富的地下寶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沉睡丁千萬年的南極大陸已被人們喚醒,許多國家在這里建起了科學考察實驗站。我國的五星紅旗也在那里的長城站迎風飄揚。
南極的明天在向我們招手。
1.詞語搭配。
奔騰的樹木可以充饑的火焰。
潺潺的土地十分罕見的寶藏。
茂盛的江河絢麗奪目的光彩。
青蔥的小草不斷竄動的食物。
貧瘠的溪流十分豐富的景象。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十三
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寫的是南極考察員在考察中自覺保護南極生態(tài)環(huán)境,走時沒有帶走任何東西,告訴人們要增強環(huán)保意識,自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教學時運用默讀、自學生字。朗讀、理解課文主要內容,讀懂人們怎樣做?為什么這樣做的方法學習本課。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自覺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
2、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注意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淵、豪、屬、企、攝、擾、塑等。
二、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增強環(huán)保意識,自覺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
三、課前準備:
本課生字、詞語卡片、教學掛圖及南極風光片等。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二、學習新課。
1、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
2、齊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些什么內容。
3、自學生字,利用查字典,相互交流來學習生字。
(1)“南極屬于全人類,不能動南極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這已成為所有到南極的人們的共識。
(2)“請不要撿石頭!”“請不要挑企鵝!”“請注意,不要踩壞苔蘚!”“即使是因為拍攝需要也不允許!否則,將不允許您再上船!”
(3)“為我們駕駛小船的卡地亞小姐不顧風流風浪,執(zhí)意去追趕那只漂得很遠的塑料袋,直到撈上來為止?!?BR> 4、抓住重點句子交流、討論、朗讀,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1)通過考察隊員及旅客的行為,體會“南極屬于全人類,不能動南極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的共識。
(2)船長的話說明為了使南極永遠是一片凈土,人們必須這樣做。也表明船長保護南極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意識很強。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南極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才能使南極永遠是一片凈土。
(3)通過船主和駕駛小船的卡地亞小姐的言行,感受人們保護南極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強烈意識和自覺行為。
5、朗讀課文。
你喜歡哪句話或者哪一個自然段,請讀給大家聽。
三、話說南極。
1、同學們除了從課文中了解到的南極知識,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南極的知識,搜集資料全班交流。
2、老師展示搜集到的圖片資料。
四、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想說些什么?
五、教師總結。
南極永遠是一片凈土,祝愿地球的明天更美好。
六、作業(yè):命題作文,給地球媽媽的一封信。
七、板書設計。
{沒有帶走(一滴水、一塊石頭)。
不能動(一石、一水、一草、一木)。
請不要(撿石頭、逗企鵝、踩苔蘚)}。
自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一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課文。
2.學習日記的寫法和格式,初步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
3.初步培養(yǎng)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學習日記的寫法
關于南極的資料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看了課題你想了解什么?
2、誰來談一談南極在哪里?那里是怎樣的情況?
二、初讀課文
1、帶上所提的'問題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把自己讀懂得內容跟同桌說說,然后在班上交流。
三、體會感情
1、在南極度過了這么多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1月14日發(fā)生了什么事?
(1)學生自由讀第一則日記,說說日記的內容。
(2)這是多么激動人心的時刻??!怎么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呢?學生分組朗讀。然后在班上交流體會,師生評點。
3、分四大組分別讀后四天的日記,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
4、各組派代表匯報學習所得,在第一段的基礎上進行展示交流。
四、整體回歸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全文。
2、讓學生談談學習感受。
3、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嗎?
第二課時
一、總結延伸
1、學生自由讀課文。檢查學生讀音的情況
2、復習關于南極的知識,加深對南極的印象
二、了解日記的格式
1、課文寫的真實感人嗎?為什么?
2、把每天值得寫的事記下來,叫日記。
3、通過學習,你認為日記該怎樣寫?
三、遷移練習
1、我們也來練習寫日記。
2、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3、師生教平展示優(yōu)秀日記。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二
熱情、好客。
2.學會日記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記日記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
準備學生準備教師準備。
教學過程基本環(huán)節(jié)及意圖學生活動設計教師活動設計。
一、揭示課題。
二、檢查自學結果。
1,課文中的“我”來到南極有哪些見聞,課文中是怎樣介紹南極的?自讀課文。
2,利用已有的經驗和現有的資料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的內涵。
小組代表提出該小組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集體交流解疑。
邊讀、邊聽、邊想。調動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進入課文的學習。
提出自讀要求:
(1)在思考中讀文,邊讀、邊想、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
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意思。余下問題,小組內解決,最后把沒讀懂的內容記在紙卡上。
運用多媒體課件,再現南極有關圖像和文字資料。
鼓勵質疑,疏導并解決疑難。
適時鼓勵多讀多思,到文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幫助學生歸納、梳理提出的問題,把學生的疑問編排成一定的順序,在引導學生讀文中逐步解決。
地球上的南極是一個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在那里,沒有奔騰的江河和潺潺的溪流,沒有茂盛的樹木和青蔥的小草,更沒有長漓各種莊稼的田野。
冰雪的表面相當粗糙,這是大自然的雕刻家--風耍的把戲??癖┑娘L吐起沙子般的雪牲,又把它堆積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像隧道;有的像懸崖;有的象宮殿,晶瑩副遣,綽約多姿。在終年不停的風暴和極度的嚴寒里,不但植物難以生長,連動物也望而生畏。企鵝、海豹、蚌以及一些海鳥成了南極大陸海岸邊僅有的“居民”。不過,它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要在海中度過,因為在貧痔的陸地上幾乎找不到可以充饑的食物。
南極有十分罕見的景象,那就是南極光。在漫長的極夜中,突肥,漆黑的天幕上閃現出殉麗奪目的光彩,有時像空中垂下的簾幕;有時像不斷竄動的火焰;有時像燈光動蕩招曳;有時像天上的流星一掠而過。幾百年來,凡是見過南極光的人,沒有一個不為這奇景驚嘆不已。
南極的嚴寒、狂風、冰雪是極為不利的自然條件,但它卻是一塊“寶地”。這里有十分豐富的地下寶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沉睡丁千萬年的南極大陸已被人們喚醒,許多國家在這里建起了科學考察實驗站。我國的五星紅旗也在那里的長城站迎風飄揚。
1.詞語搭配。
奔騰的樹木可以充饑的火焰。
潺潺的土地十分罕見的寶藏。
茂盛的江河絢麗奪目的光彩。
青蔥的小草不斷竄動的食物。
貧瘠的溪流十分豐富的景象。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三
1.出示南極的圖片資料。
3.本文的小作者來到了南極,并把自己所見所聞寫成了日記。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4.板書課題。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邊讀課文邊思考。
(1)哪些內容是小作者看到的?哪些內容是小作者聽到的?
(2)想想哪些地方描寫了我們和考察隊員之間的深厚感情?
1.指名讀課文,糾正易讀錯的字音。
皮膚()
氣氛()
嚇唬()
俱()樂部
2.學生交流討論思考題。
(1)出示句子:
長城站的叔叔們都跑出來迎接,見到我們像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個個激動萬分,有的眼圈都紅了。他們仔細地看著我們。我們代表全國的少年兒童向考察隊員們問好。
(2)體會畫線的部分的意思。
(3)想象當時的情景。長城站的叔叔們和我們會說些什么?分組想象練習,集體匯報。
1.分組交流學生查找的有關南極的知識。
2.組內代表發(fā)言,全班交流。
(如:南極的地理位置;南極的自然資源;長城站的介紹;考察隊員在南極喬治島上的一些趣事)
找三名同學讀課文。
1.寫日記的內容。
(1)分析課文中的每一篇日記,想想作者記錄了什么內容,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第一篇日記表達了我們和考察隊員的深厚感情;第二篇日記表達了我們見到象海豹后的喜悅心情;第三篇日記表達出中蘇兩國人民的友誼撒在了兩國兒童心里。)
(2)小結:
日記應該記錄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反映出自己的態(tài)度和看法
2.寫日記的格式。
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日記,明確首先要寫清:某月某日星期幾,天氣情況。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四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課文。
2.學習日記的寫法和格式,初步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
3.初步培養(yǎng)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學習日記的寫法。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看了課題你想了解什么?
2、誰來談一談南極在哪里?那里是怎樣的情況?
二、初讀課文。
1、帶上所提的問題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把自己讀懂得內容跟同桌說說,然后在班上交流。
三、體會感情。
1、在南極度過了這么多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1月14日發(fā)生了什么事?
(1)學生自由讀第一則日記,說說日記的內容。
(2)這是多么激動人心的時刻?。≡趺窗堰@種情感表達出來呢?學生分組朗讀。然后在班上交流體會,師生評點。
3、分四大組分別讀后四天的日記,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
4、各組派代表匯報學習所得,在第一段的基礎上進行展示交流。
四、整體回歸。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全文。
2、讓學生談談學習感受。
3、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嗎?
第二課時。
一、總結延伸。
1、學生自由讀課文。檢查學生讀音的情況。
2、復習關于南極的知識,加深對南極的印象。
二、了解日記的格式。
1、課文寫的真實感人嗎?為什么?
2、把每天值得寫的事記下來,叫日記。
3、通過學習,你認為日記該怎樣寫?
三、遷移練習。
1、我們也來練習寫日記。
2、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3、師生教平展示優(yōu)秀日記。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五
一、導人新課。
3.本文的小作者來到了南極,并把自己所見所聞寫成了日記。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4.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邊讀課文邊思考。
(1)哪些內容是小作者看到的?哪些內容是小作者聽到的?
(2)想想哪些地方描寫了“我們”和考察隊員之間的深厚感情?
三、再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糾正易讀錯的字音。
皮膚氣氛嚇唬俱樂部。
2.學生交流討論思考題。
(1)出示句子:
長城站的叔叔們都跑出來迎接,見到我們像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個個激動萬分,有的眼圈都紅了。他們仔細地看著我們。我們代表全國的少年兒童向考察隊員們問好。
(2)體會畫線的部分的意思。
(3)想象當時的情景。長城站的叔叔們和“我們”會說些什么?分組想象練習,集體匯報。
四、信息資源交流會。
1.分組交流學生查找的有關南極的知識。
2.組內代表發(fā)言,全班交流。
(如:南極的地理位置;南極的自然資源;長城站的介紹;考察隊員在南極喬治島上的一些趣事……)。
一、檢查復習。
找三名同學讀課文。
二、初步了解寫日記的知識。
1.寫日記的內容。
(1)分析課文中的每一篇日記,想想作者記錄了什么內容,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第一篇日記表達了“我們”和考察隊員的深厚感情;第二篇日記表達了“我們”見到象海豹后的喜悅心情;第三篇日記表達出中蘇兩國人民的友誼撒在了兩國兒童心里。)。
(2)小結:
日記應該記錄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反映出自己的態(tài)度和看法。
2.寫日記的格式。
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日記,明確首先要寫清:某月某日星期幾,天氣情況。
三、班上同學日記交流活動。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六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南極景物、動物的特點,感受南極人的熱情、好客。
2、學會日記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記日記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基本環(huán)節(jié)及意圖學生活動設計教師活動設計。
一、揭示課題。
二、檢查自學結果。
說說課前收集的有關南極的資料。
1,課文中的“我”來到南極有哪些見聞,課文中是怎樣介紹南極的?自讀課文。
2,利用已有的經驗和現有的資料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的內涵。
小組代表提出該小組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集體交流解疑。
邊讀、邊聽、邊想。調動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進入課文的學習。
提出自讀要求:
(1)在思考中讀文,邊讀、邊想、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意思。余下問題,小組內解決,最后把沒讀懂的內容記在紙卡上。
運用多媒體課件,再現南極有關圖像和文字資料鼓勵質疑,疏導并解決疑難。
適時鼓勵多讀多思,到文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幫助學生歸納、梳理提出的問題,把學生的疑問編排成一定的順序,在引導學生讀文中逐步解決。
南極風光。
地球上的南極是一個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在那里,沒有奔騰的江河和潺潺的溪流,沒有茂盛的樹木和青蔥的小草,更沒有長漓各種莊稼的田野。
冰雪的表面相當粗糙,這是大自然的雕刻家——風耍的把戲??癖┑娘L吐起沙子般的雪牲,又把它堆積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像隧道;有的像懸崖;有的象宮殿,晶瑩副遣,綽約多姿。在終年不停的風暴和極度的嚴寒里,不但植物難以生長,連動物也望而生畏。企鵝、海豹、蚌以及一些海鳥成了南極大陸海岸邊僅有的“居民”。不過,它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要在海中度過,因為在貧痔的陸地上幾乎找不到可以充饑的食物。
南極有十分罕見的景象,那就是南極光。在漫長的極夜中,突肥,漆黑的天幕上閃現出殉麗奪目的光彩,有時像空中垂下的簾幕;有時像不斷竄動的火焰;有時像燈光動蕩招曳;有時像天上的流星一掠而過。幾百年來,凡是見過南極光的人,沒有一個不為這奇景驚嘆不已。
南極的嚴寒、狂風、冰雪是極為不利的自然條件,但它卻是一塊“寶地”。這里有十分豐富的地下寶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沉睡丁千萬年的南極大陸已被人們喚醒,許多國家在這里建起了科學考察實驗站。我國的五星紅旗也在那里的長城站迎風飄揚。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七
1、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自覺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
2、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注意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淵、豪、屬、企、攝、擾、塑等。
二、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增強環(huán)保意識,自覺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
三、課前準備:
本課生字、詞語卡片、教學掛圖及南極風光片等。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二、學習新課。
1、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
2、齊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些什么內容。
3、自學生字,利用查字典,相互交流來學習生字。
(1)“南極屬于全人類,不能動南極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這已成為所有到南極的人們的共識。
(2)“請不要撿石頭!”“請不要挑企鵝!”“請注意,不要踩壞苔蘚!”“即使是因為拍攝需要也不允許!否則,將不允許您再上船!”
(3)“為我們駕駛小船的卡地亞小姐不顧風流風浪,執(zhí)意去追趕那只漂得很遠的塑料袋,直到撈上來為止。”
4、抓住重點句子交流、討論、朗讀,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1)通過考察隊員及旅客的行為,體會“南極屬于全人類,不能動南極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的共識。
(2)船長的話說明為了使南極永遠是一片凈土,人們必須這樣做。也表明船長保護南極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意識很強。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南極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才能使南極永遠是一片凈土。
(3)通過船主和駕駛小船的卡地亞小姐的言行,感受人們保護南極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強烈意識和自覺行為。
5、朗讀課文。
你喜歡哪句話或者哪一個自然段,請讀給大家聽。
三、話說南極。
1、同學們除了從課文中了解到的南極知識,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南極的知識,搜集資料全班交流。
2、老師展示搜集到的圖片資料。
四、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想說些什么?
五、教師總結。
南極永遠是一片凈土,祝愿地球的明天更美好。
六、作業(yè):命題作文,給地球媽媽的一封信。
七、板書設計。
{沒有帶走(一滴水、一塊石頭)。
不能動(一石、一水、一草、一木)。
請不要(撿石頭、逗企鵝、踩苔蘚)}。
自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字,會寫14個字。把詞語讀正確。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走近翠鳥。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美麗的鳥,像孔雀、黃鸝、畫眉等,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恢圾B。
(課件出示翠鳥圖片),這是翠鳥又名“釣魚郎”。
教師板書課題,注意“翠”字上邊和“羽”相近,但是沒有“鉤”。你對翠鳥有哪些了解呢?(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
下面我們看看課文是怎樣介紹翠鳥的。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不知不覺地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
二、新授課。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邊讀邊想你都讀懂了什么?(課文主要內容)。
2、指名交流匯報。(翠鳥的外形、活動及對翠鳥的喜愛)。
(二)再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字詞,組內自學并交流。
2、集體匯報。
(1)課件出示生字。(指名讀、開火車式讀、齊讀。交流識字方法)。
(2)課件出示詞語。(多種形式的讀、交流對詞語的理解)。
(3)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字音讀得是否正確,課文讀得是否流利。)。
(4)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有感情地練習朗讀。
(5)指名讀喜歡的部分,同學之間做簡單地評價。
(三)默讀課文,提出不懂得問題。
1、默讀課文。
2、提出不懂得問題。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guī)律”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guī)律。
教學難點:
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二、玩中學。
1、探索有關0的乘法規(guī)律。
(1)出示情境圖,引導觀察。
引導學生看圖小刺猬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用6530(個)每個小動物籃子里的6個蘋果都吃光了剩幾個呢?讓學生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再匯報。
(2)獨立計算,提出問題。
0×37×00×26。
引導學社列舉出類似的口算題,如:8×0=?19×0=?0×14=?
(3)總結規(guī)律。
學生觀察教師板書上的算式,說一說你從中發(fā)現的什么?
2、探索因數中間有0或末尾有0的計算。
(1)獨立探索計算方法。
讓學生獨立計算130×5,列出豎式,想一想各位上的0應該怎么乘?
(2)組內交流。
小組之間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結合13×5=65,使學生明確13個十乘5德65個十,就是650,而且“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所以130末尾0不用成直接落下來。
(3)自主探索、掌握因數中有0的計算方法。
出示題目402×3,獨立計算,然后交流算法互相比較,找出最正確的再讓學生舉幾道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題,思考:看一看結果你發(fā)現了什么?最后總結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商的中間不一定有0。
三、學中做。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并進行比較,發(fā)現上、下兩題之間的不同的變化規(guī)律。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3、完成“練一練”第3、4題。
第三題學生填空后,可以讓那個學生說一說判斷大小的方法。觀察和估算的方法都要給予鼓勵。
4、下面計算對嗎?把不正確的改正過來。
5、總結。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2)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3)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你覺得誰表現的好?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自覺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
2、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注意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洲、豪、屬、企、猶、限、塑、卡、顧。
教學過程:
一、資料交流。
1、導語:請大家把課前搜集關于南極的資料、圖片拿出來,與小組的同學先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
3、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對南極這一片遙遠的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你還想了解南極的什么?請?zhí)岢鰜怼?BR> 4、讀題質疑。
二、自學課文,了解內容。
1、以你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想想:從課文中可以知道些什么?
2、交流閱讀收獲。
4、在小組討論交流。
5、全班交流,交流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內容,理解體會。
(1)“南極屬于全人類,不能動南極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這已成為所有到南極的人們的共識。
(2)“請不要撿石頭!”“請不要挑企鵝!”“請注意,不要踩壞苔蘚!”“即使是因為拍攝需要也不允許!否則,將不允許您再上船!”
(3)“為我們駕駛小船的卡地亞小姐不顧風流風浪,執(zhí)意去追趕那只漂得很遠的塑料袋,直到撈上來為止?!?BR> 三、拓展活動。
1、學了這課你希望哪里也成為一片凈土?為了能成為一片凈土,你準備做些什么?
2、將搜集的資料、圖片張貼在班組宣傳欄上,與大家共享。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十一
伊犁地區(qū)位于自治區(qū)西部,伊犁河上游。全縣總面積55325平方千米,總人口211.54萬人(少數民族142.03萬人)。
目錄簡介歷史沿革簡介。
為舊區(qū)劃名,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境內。
歷史沿革。
1975年設立伊犁地區(qū),屬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領導。伊犁地區(qū)駐伊寧市。原由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轄的伊寧市和伊寧(駐吉里圩孜)、尼勒克、新源、鞏留、特克斯、昭蘇、霍城(駐水定)等7縣和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劃歸伊犁地區(qū)。轄1市、7縣、1自治縣。1979年,撤銷伊犁地區(qū),所屬的.伊寧市、伊寧縣、尼勒克縣、新源縣、鞏留縣、特克斯縣、昭蘇縣、霍城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劃歸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管轄。1984年9月14日,國務院批準設立伊犁地區(qū),轄原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轄的伊寧市、伊寧縣、尼勒克縣、新源縣、鞏留縣、特克斯縣、昭蘇縣、霍城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駐地伊寧市。1985年正式成立。,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伊犁地區(qū)總人口2082577人。其中:伊寧市357519人、伊寧縣385829人、察布查爾縣161834人、霍城縣333013人、鞏留縣153100人、新源縣269842人、昭蘇縣145027人、特克斯縣133900人、尼勒克縣142513人。3月2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黨委和政府決定撤銷伊犁地區(qū),變動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管理體制。月6日,國務院批準撤銷伊犁地區(qū)。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十二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南極景物、動物的特點,感受南極人的熱情、好客。
2.學會日記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記日記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準備學生準備教師準備。
收集有關南極的資料。
教學過程基本環(huán)節(jié)及意圖。
學生活動設計。
說說課前收集的有關南極的資料。
1,課文中的我來到南極有哪些見聞,課文中是怎樣介紹南極的?自讀課文。
2,利用已有的經驗和現有的資料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的內涵。
小組代表提出該小組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集體交流解疑。
邊讀、邊聽、邊想。調動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進入課文的學習。
提出自讀要求:
(1)在思考中讀文,邊讀、邊想、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意思。余下問題,小組內解決,最后把沒讀懂的內容記在紙卡上。
運用多媒體課件,再現南極有關圖像和文字資料。
鼓勵質疑,疏導并解決疑難。
適時鼓勵多讀多思,到文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幫助學生歸納、梳理提出的問題,把學生的疑問編排成一定的順序,在引導學生讀文中逐步解決。
南極風光。
地球上的南極是一個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在那里,沒有奔騰的江河和潺潺的`溪流,沒有茂盛的樹木和青蔥的小草,更沒有長漓各種莊稼的田野。
冰雪的表面相當粗糙,這是大自然的雕刻家風耍的把戲。狂暴的風吐起沙子般的雪牲,又把它堆積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像隧道;有的像懸崖;有的象宮殿,晶瑩副遣,綽約多姿。在終年不停的風暴和極度的嚴寒里,不但植物難以生長,連動物也望而生畏。企鵝、海豹、蚌以及一些海鳥成了南極大陸海岸邊僅有的居民。不過,它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要在海中度過,因為在貧痔的陸地上幾乎找不到可以充饑的食物。
南極有十分罕見的景象,那就是南極光。在漫長的極夜中,突肥,漆黑的天幕上閃現出殉麗奪目的光彩,有時像空中垂下的簾幕;有時像不斷竄動的火焰;有時像燈光動蕩招曳;有時像天上的流星一掠而過。幾百年來,凡是見過南極光的人,沒有一個不為這奇景驚嘆不已。
南極的嚴寒、狂風、冰雪是極為不利的自然條件,但它卻是一塊寶地。這里有十分豐富的地下寶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沉睡丁千萬年的南極大陸已被人們喚醒,許多國家在這里建起了科學考察實驗站。我國的五星紅旗也在那里的長城站迎風飄揚。
南極的明天在向我們招手。
1.詞語搭配。
奔騰的樹木可以充饑的火焰。
潺潺的土地十分罕見的寶藏。
茂盛的江河絢麗奪目的光彩。
青蔥的小草不斷竄動的食物。
貧瘠的溪流十分豐富的景象。
在南極的日子教案篇十三
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寫的是南極考察員在考察中自覺保護南極生態(tài)環(huán)境,走時沒有帶走任何東西,告訴人們要增強環(huán)保意識,自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教學時運用默讀、自學生字。朗讀、理解課文主要內容,讀懂人們怎樣做?為什么這樣做的方法學習本課。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自覺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
2、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注意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淵、豪、屬、企、攝、擾、塑等。
二、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增強環(huán)保意識,自覺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
三、課前準備:
本課生字、詞語卡片、教學掛圖及南極風光片等。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二、學習新課。
1、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
2、齊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些什么內容。
3、自學生字,利用查字典,相互交流來學習生字。
(1)“南極屬于全人類,不能動南極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這已成為所有到南極的人們的共識。
(2)“請不要撿石頭!”“請不要挑企鵝!”“請注意,不要踩壞苔蘚!”“即使是因為拍攝需要也不允許!否則,將不允許您再上船!”
(3)“為我們駕駛小船的卡地亞小姐不顧風流風浪,執(zhí)意去追趕那只漂得很遠的塑料袋,直到撈上來為止?!?BR> 4、抓住重點句子交流、討論、朗讀,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1)通過考察隊員及旅客的行為,體會“南極屬于全人類,不能動南極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的共識。
(2)船長的話說明為了使南極永遠是一片凈土,人們必須這樣做。也表明船長保護南極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意識很強。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南極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才能使南極永遠是一片凈土。
(3)通過船主和駕駛小船的卡地亞小姐的言行,感受人們保護南極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強烈意識和自覺行為。
5、朗讀課文。
你喜歡哪句話或者哪一個自然段,請讀給大家聽。
三、話說南極。
1、同學們除了從課文中了解到的南極知識,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南極的知識,搜集資料全班交流。
2、老師展示搜集到的圖片資料。
四、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想說些什么?
五、教師總結。
南極永遠是一片凈土,祝愿地球的明天更美好。
六、作業(yè):命題作文,給地球媽媽的一封信。
七、板書設計。
{沒有帶走(一滴水、一塊石頭)。
不能動(一石、一水、一草、一木)。
請不要(撿石頭、逗企鵝、踩苔蘚)}。
自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