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級教案(優(yōu)質(zhì)16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能力。教案的編寫應(yīng)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難易程度進行合理安排。接下來是一些經(jīng)過驗證的教案樣例,希望能夠啟發(fā)你的教學設(shè)計思路。
    教科版三年級教案篇一
    《字字皆辛苦》是教科版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 “快樂讀書屋”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介紹了唐代詩人李紳的成長故事,并通過描寫李紳創(chuàng)作《憫農(nóng)》的過程,讓人們了解他在創(chuàng)作詩文的背后付出的艱辛,感受他認真與刻苦的寫作態(tài)度。教材充分體現(xiàn)了本單元教育學生無論學習或工作,都要腳踏實地、刻苦努力的主題。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整體感知、自我感悟、積累內(nèi)化。本課設(shè)計除了學習教材上的文章外還引入與本課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兩篇課外閱讀材料,擴大學生課堂上的閱讀量,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創(chuàng)設(shè)輕松愉悅的讀書氛圍,讓學生快樂閱讀。
    1、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2、通過閱讀了解李紳生活艱苦,讀書、寫作刻苦認真的態(tài)度,學習他踏實認真做事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自強不息的精神。
    3、認識本課10個生字。
    感受李紳在艱苦條件下,仍堅持讀書寫作的刻苦認真的態(tài)度。
    一課時。
    教具準備:
    《憫農(nóng)》詩文、插圖;《觀書有感》詩文、插圖;閱讀材料。
    1、同學們,你們都已經(jīng)是三年級的小學生了,相信在大家的記憶中一定有許多優(yōu)美的詩文吧!今天老師也為大家?guī)砹艘皇自?。出示《憫農(nóng)》(引導生齊讀。
    2、作簡單介紹古詩:這首詩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李紳所作的《憫農(nóng)》中的一首,整首詩通俗易懂,短小精悍,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名詩,詩文中“誰知盤知餐,粒粒皆辛苦”也是家喻戶曉的名句。正所謂“名詩傳千古” 。(板書:名詩傳千古)
    3、引出課題:人們在贊美這首詩的同時對作者李紳更是贊嘆不已,說他寫的詩是“字字皆辛苦”。(板書:字字皆辛苦) 用古詩導入,再通過詩句中“粒粒皆辛苦”引出課題《字字皆辛苦》為學生理解課題奠定了基礎(chǔ),簡練的導入與課文內(nèi)容緊密相關(guān),這樣會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產(chǎn)生好奇心,引發(fā)學生讀文欲望。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通過學生自由讀文,對課文有了初步感知,為下面課文的理解和朗讀奠定基礎(chǔ)。
    學習第四自然段,體會李紳創(chuàng)作詩文時所付出的艱辛。
    1、學生朗讀文中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李紳在創(chuàng)作《憫農(nóng)》這首詩時到底付出了怎樣的辛苦,并將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畫出來。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讀文感受,教師適時點撥。 有這樣兩點預設(shè);
    生:反復修改 教師點撥:在這反復修改的過程中,李紳要付出許多辛苦,可見他寫作時態(tài)度是多么認真!
    生:想啊、改??!
    教師小結(jié):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中付出這么多辛苦才創(chuàng)作出了這首詩,這可真是“字字皆辛苦”尊重學生個性化體驗感悟,讓學生自主閱讀感悟,理解文章重點,幫助學生養(yǎng)成邊讀、邊想、邊悟的良好讀書習慣。
    出示《憫農(nóng)》。
    1、學生先自由讀古詩,再指名讀古詩。
    2、引導學生體會兩首詩都表達了李紳對勞動人民的真摯同情與關(guān)愛。將《憫農(nóng)》介紹給學生,可以拓寬學生知識面,加深對教材文本的認識與理解。
    1、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文章的前三個自然段。
    2、學生交流、匯報讀后感受。
    3、教師隨機板書:“幼年貧寒渡,艱境亦作讀” 理解升華:李紳的童年是在貧寒中渡過的,但無論在多么艱苦的環(huán)境中他都依然堅持讀書寫作,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真是太令人佩服了! 培養(yǎng)學生概括表達能力以及快速閱讀捕捉信息及時反饋的能力。
    1、教師和學生一起讀一讀這首詩,回顧全文,品味意境。
    2、鼓勵學生嘗試背誦。 以詩文概括課文內(nèi)容,運用朗讀、背誦小詩來回顧全文,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體會詩文精煉的語言特點。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識記文后生字,比一比誰記得最快。
    2、學生自由識字。
    3、檢查學生識記生字情況,教師出示字卡,學生搶讀。
    通過用“比一比”“看一看”的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nèi)識記生字,激發(fā)學生識記生字的興趣。
    教科版三年級教案篇二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1、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yīng)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的進行。
    2、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3、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4、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jié)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2、發(fā)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3、在觀察過程中,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重點】。
    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引言。
    2.就讓我們從身邊的熟悉植物——大樹開始觀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1.教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的照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fā)現(xiàn)有關(guān)這株梧桐樹的哪些特點?(你能發(fā)現(xiàn)幾點?)。
    2.學生匯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細傾聽,并大膽說出新的發(fā)現(xiàn),同時區(qū)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的信息。)。
    三、回憶中的大樹。
    2.學生匯報:回憶我的大樹,我曾經(jīng)看到過什么?
    4.學生交流: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內(nèi)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教師總結(jié):這樣帶著目的去仔仔細細看大樹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
    1.交流:教師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的觀察大樹的個人計劃。(觀察內(nèi)容、觀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動: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去觀察一棵真正的大樹,我們肯定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同時把觀察到的信息,用簡短的詞語記錄下來。(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老師帶學生按計劃開展真正的實地觀察活動。)。
    3.評價:回教室后每小組互相欣賞各自的觀察內(nèi)容,說說從不同的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的大樹是一個生命體。同時推選一位同學的記錄單張貼于科學活動專欄內(nèi)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的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閱讀欣賞。(張貼的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4.總結(jié):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么多的信息,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觀察更多的樹呢?請在課外繼續(xù)觀察不同的樹。
    教科版三年級教案篇三
    教學要求:
    1.學生獨立識字6個,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钡仍~語。
    2.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草地顏色的變化及原因,引導學生體驗文中“我”對蒲公英的感情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復述片斷,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
    4.讀懂課文內(nèi)容,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同時學習作者善于觀察事物,養(yǎng)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對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熱愛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內(nèi)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細致觀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細心地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zhì),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都見過草地嗎?誰來形容一下你見過的草地。
    2.讀了課題之后你們想到了什么?(這片草地為什么是金色的?)(板書:金色的草地)。
    3.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帶著心中的疑問聽老師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
    2.自由讀,檢查生字:
    (1)預習時大家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獨立識字的習慣,現(xiàn)在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
    3.指名讀,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老師幫助學生梳理問題。
    三、理解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2.討論交流:“我們住在鄉(xiāng)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边@句話告訴我們草地的位置?!安莸厣祥L滿了蒲公英。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边@句話告訴我們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關(guān)系。
    3.指導朗讀。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戲呢?自讀課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認真讀一讀。
    2.指導學生看圖說說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樣的游戲。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探究“變色之謎”:
    1.聽老師讀課文,思考:我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草地為什么會變顏色?
    2.分組討論交流。
    我的發(fā)現(xiàn):
    早晨草地是綠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變綠了。
    草地會變顏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
    早晨,花朵(合攏),是(綠)色的,草地也是(綠)色的;。
    中午,花朵(張開),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攏),是(綠)色的,草地就變成(綠)色的。
    3.為什么小作者這么厲害,能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有了這一發(fā)現(xiàn)之后,小作者對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變化?
    2.討論交流。
    3.體會句子的作用:“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边@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總結(jié)全文。
    美麗的大自然中有許多神奇的植物,課文里的小朋友正是因為有一雙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發(fā)現(xiàn)了花朵與草地顏色的秘密,作者通過仔細觀察,透過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教科版三年級教案篇四
    1、知道氣候特征是一定地區(qū)的規(guī)律性天氣現(xiàn)象。
    2、知道季節(jié)是根據(jù)特定氣候劃分的時間段。
    教學重點。
    了解四季的氣候特征。
    教學難點。
    了解一些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變化。
    教學準備。
    準備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圖片或錄象資料。
    關(guān)于動植物的季節(jié)性生活規(guī)律變化的圖片,錄象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引入。
    2、學生展示自己收集有關(guān)春季、夏季、冬季氣候特征的圖片。
    二、自主學習。
    1、引導學生觀看本課圖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區(qū),天氣現(xiàn)象總有一定的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稱為該地區(qū)的氣候特征。
    2、四人小組討論。
    3、秋天氣候的特征。
    4、其他季節(jié)的氣候特征。
    5、小組匯報。
    6、師生小結(jié)。
    7、在不同季節(jié)里,動植物有什么變化?
    8、小組討論后匯報。
    9、教師小結(jié)。
    三、課后作業(yè)。
    1、觀察小動物。
    2、觀察植物。
    3、把自己觀察到的動物或植物,記下它在不同時期的變化。
    教科版三年級教案篇五
    1、讀懂詩句,體會詩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蹊”、“恰恰”等詞的意思。
    3、背誦這首詩。
    理解詞語,讀懂詩句,有感情地朗讀。
    多媒體課件。
    1理解詞語。
    把你自學的內(nèi)容講給大家聽。講講你理解了哪些詞語?(江畔:江邊。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蹊:小路。壓枝低:把花枝壓彎了腰。留連:舍不得離開。自在:自由自在。)。
    2理解詩句。
    說說你理解了哪一句詩?(不用按照順序)。
    誰能按順序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說出來?(教師引導)。
    3感情朗讀。
    詩中主要寫了幾種景物?(花,蝴蝶,黃鶯)。
    哪句寫花?寫出了花的什么特點?誰能用一個詞概括?誰來朗讀這兩句詩?(讀,評)讓我們齊讀這兩句,感受春天的欣欣向榮。
    4理解意境。
    詩中描繪的景色美嗎?請大家閉上眼睛,在我們面前出現(xiàn)了一條小路,小路兩旁繁花似錦,蝴蝶在飛舞,黃鶯在歌唱,望著這一美景,我們真想把他畫下來。(畫畫,展示)。
    積累描寫春景的古詩。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詩人杜甫在飽經(jīng)離亂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jié),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蹊”是小路?!盎M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扒Ф淙f朵”形容數(shù)量之多。“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傲暨B”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這句從側(cè)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皨伞笔切稳蔸L歌柔美圓潤?!扒∏√洹笔钦f正當詩人前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只因為詩人內(nèi)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特意為自己歌唱。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這首小詩讀起來就更親切有味。
    教科版三年級教案篇六
    1、認識本課的1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
    2、在默讀課文中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鑲”、“鍍”等詞語在表現(xiàn)天山牧場的迷人風光時所起到的作用。
    4、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天山牧場的迷人風光及生活在這里的牧民熱情好客、生活幸福,體會作者對天山的熱愛之情。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通過課文,感受天山的人和景。
    通過課文,感受天山的人和景。
    字卡、掛圖。
    3課時。
    一、初步感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出示天山牧場的掛圖。
    同學們,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生說地點新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條大山脈,把廣闊的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它就是天山。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天山那遼闊的千里牧場。板書課題:天山牧場。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2、學生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
    3、小組內(nèi)交流怎樣識記生字。
    4、學生匯報,教師適時指導。
    5、學習多音字:“蒙”和“喝”。
    6、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
    三、再讀課文,概括課文內(nèi)容。
    1、默讀課文,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2、課文可以分為幾大版塊?每個版塊講了什么內(nèi)容?
    (1—4自然段牧場景色,5—7自然段牧民生活。)
    3、說說天山牧場給你留下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只要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就要鼓勵。)
    四、作業(yè)。
    熟讀課文,試著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一、激發(fā)情感,自然導入。
    1、聽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
    2、師:聽了這首歌,我們應(yīng)該懷著怎樣的心情來學習《天山牧場》這篇課文?
    生:生奮、留戀、贊美、自豪……
    師:現(xiàn)在我們就帶著這樣的心情一起走進風光迷人的牧場。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讀出對它的贊美的語氣。
    再讀,讀出對它的喜愛之情。
    二、理解課文。
    1、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課文的1—4段:牧場景色。
    2、請同學們小聲讀1、2自然段,思考:課文介紹了牧場的什么?
    (課文介紹了牧場的位置、原始森林、野花、油草、溪水、蒙古包)
    3、你喜歡哪句話,哪個詞,畫一畫,讀一讀,同學間互相說一說。
    學生喜歡的詞句要重點體會:點綴、鑲、齊等詞。
    4、找到一個擬人句和兩個比喻句,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5、天山牧場有雪峰、森林、繁花等很多美麗景色,讓我看圖來感受一下。
    6、3—4自然段你喜歡哪段就來學習哪段,要求:邊學邊畫,哪些詞、哪句話讓你感受牧場景色風美。
    三段:重點體會“策馬、盡情馳騁、處處可見”“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著油星”“就像繡在綠色緞面上的彩色圖案一樣美”。
    7、讀了第4段你感到哈薩克牧女們的生活是怎樣的?
    8、那我們應(yīng)該怎樣讀?
    學生練習讀
    9、想象一下如果你現(xiàn)在就是哈薩克牧女,會有什么感受?
    10、你在第3、4自然段中有哪些喜歡的句子,嘗試背下來。
    三、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
    作者先從大處落筆寫了天山牧場遠望遼闊、富麗,再從近處落筆,寫近處的牧群、牧女,這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qū)懙?,我們在習作時也應(yīng)適當?shù)膽?yīng)用。
    我們再來齊一下課文1—4自然段,感受作者生動描寫。
    四、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能不能說一說你對天山牧場又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什么感受?
    五、作業(yè)。
    熟讀課文第5、6、7自然段,了解牧民生活的相關(guān)知識。
    一、復習
    指名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牧場生活
    1、默讀5—7自然段,每一段都講了什么內(nèi)容?
    2、學習第5自然段
    (1)共有幾句話
    (2)每句話寫的都是什么?
    (3)理解“金碧輝煌”“鍍”的意思,體會作者使用的精準。
    3、學第6、7自然段
    (1)哪里體現(xiàn)了牧民熱情好客
    (2)飽含對牧民的喜愛之情。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
    1、選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把自己的感情融入進去。
    2、學完了課文,你想說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把它寫在自己的本子上。
    匯報。
    四、小結(jié)
    本文節(jié)選自碧野的《天山景物記》,他原文中的小標題是《迷人的夏季牧場》,選入本課時做了相應(yīng)的的修改。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下查找原文仔細讀讀。
    教科版三年級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正確讀寫“紅彤彤、晚霞、睡構(gòu)”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各國兒童的團結(jié)友愛,感受詩歌的快樂氛圍。
    第1課時。
    一、揭題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關(guān)于太陽的詩。
    2、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詩歌。
    1、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流利。
    2、檢查讀課文情況。
    3、我來提醒:學生提醒生字的讀音。
    “彤”字本音第二聲,在abb式詞組中變成第一聲。
    4、檢查讀詩情況。
    5、說說: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朗讀感悟。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朗讀,并想一想自己喜歡的原因。
    2、小組交流。把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小組同學聽,相互評價。
    3、全班交流。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說說喜歡的原因。
    重點感悟:課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太陽當作孩子、小樹和鮮花的朋友,顯得親切、易懂。詩歌中把孩子、小樹和鮮花并列,是因為它(他)們都有蓬勃的生命力。這樣寫顯得新奇、有詩意。
    4、想象說話:我想對別的國家的小朋友說幾句話……。
    第2課時。
    一、再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感受詩意。太陽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
    2、學生交流讀課文后的感想。
    3、有感情地朗讀。
    二、練習背誦。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三、拓展交流。
    學生搜集其他國家小朋友生活情況、文化習俗等方面的資料,進行介紹。
    四、指導寫字。
    學生自己觀察書寫。教師進行提示。
    教科版三年級教案篇八
    1.自主閱讀,在課文中體會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深厚友誼,懂得“千金易得,直音難求”的含義。
    2.認識課文中的幾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理解“千金易得,直音難求”的'含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1. 人們常說“千金易得,直音難求”。
    2. 板書:知音
    二、初讀,了解內(nèi)容: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將課文讀通順。
    2.再讀課文,想一想每自然段的意思。
    3.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三、再讀理解感悟:
    2.匯報,相機指導讀俞伯牙與鐘子期的話。
    四、識字,鞏固閱讀
    1.師出示字卡抽查生字,小組內(nèi)互讀互查。
    2.閱讀課文全文。
    五、拓展延伸閱讀
    1.讀了這個故事,你怎么理解“千金易得,直音難求”這句話的?
    2.生活中,你有知心朋友嗎?你覺得應(yīng)該怎樣相處?
    教科版三年級教案篇九
    1、引入長方形和正方形。
    (1)讓學生觀察數(shù)學書的封面,要求學生跟老師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邊指一周。
    提問:課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觀察黑板的面,教師指一指。
    (2)出示:長方形紙片。提問:這張紙片的面是什么形狀?
    提問:長方形由幾條線段圍成?
    (板書: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3)提問:平時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狀?(板書:正方形)。
    你能舉出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紙片。
    提問:正方形也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齊讀: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2、認識長方形。
    (1)數(shù)一數(shù),長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引導學生對折。先說明“對邊”,并讓學生自己指一指哪些邊是對邊?
    學生對折,得出: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
    用尺量一量,長方形紙片上4個角都是什么角?
    提問后板書:都是直角。
    (3)你能總結(jié)出,長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學生回答同時,教師把長方形貼在黑板上。
    (4)說明長方形的長和寬。讓學生指一指。
    3、認識正方形。
    (1)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跟著了老師折一折。
    (2)觀察一下正方形紙片,正方形有幾條邊和幾個角?
    (3)請同學們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條邊有什么關(guān)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個角有什么特點。
    (4)你能總結(jié)出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你見過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書:四條邊,四個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說明正方形的邊長。提問: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關(guān)系。
    4、總結(jié)特征。
    (2)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科版三年級教案篇十
    科學概念。
    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jié)。
    2、放大鏡廣泛應(yīng)用在人們生活生產(chǎn)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
    過程與方法。
    1、正確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2、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
    2、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
    3、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fā)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教科版三年級教案篇十一
    1、探索并掌握一位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2、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礎(chǔ)上,繼續(xù)學習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教材創(chuàng)設(shè)“植樹”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與過去教材相比,新教材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chǔ),在活動中探索新知,關(guān)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準許學生用喜歡或容易接受的方法進行計算,使不同的學生在數(shù)學上有不同的發(fā)展。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三年級的學生非常喜愛新教材的情景式教學形式,喜歡體驗各種活動,不僅可以動手操作也可以和全體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使學生很有成就感,樂于探索,積極求知。能夠用喜歡的方法學習和計算。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1、談話:同學們,你們哪位同學植過樹?誰知道植樹需要哪幾個步驟?笑笑他們班正在植樹,我們到現(xiàn)場去看看,檢驗一下你們說的對不對。
    (設(shè)計意圖:通過談話引起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
    2、出示主題圖
    觀察圖后和同桌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明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一組有幾人?)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每組三人,可以分多少組?”
    (設(shè)計意圖:結(jié)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自己觀察,從情境中找出有效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探索新知
    1、學生獨立列出算式并解答,小組交流。
    學生列出算式36÷3,并嘗試計算。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自己列出算式的含義,把各自的算法交流一下。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小組交流討論,體驗不同的算法,感受合作的快樂。)
    2、全班交流小組選代表發(fā)言,得出36÷3=12中的36表示一共有36人,3表示每組有三人,12表示可以分12組。學生得出計算方法:
    1、因為12×3=36,所以36÷3=12。
    2、30÷3=10,6÷3=2,10+2=12。
    3、因為12+12+12=36,所以36÷3=12……
    對于學生的計算方法,只要正確,教師都要進行表揚和鼓勵,準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設(shè)計意圖:全班交流體會算法的多樣化,使學生可以選擇合適的方法計算,感受集體的智慧。)
    4、拓展練習1:
    60÷340÷280÷4
    66÷346÷284÷4
    69÷348÷288÷4
    學生獨立計算,反饋計算結(jié)果。
    師:這些算式有哪些規(guī)律,說說你有哪些發(fā)現(xiàn)。
    只要學生說的合理都要給予肯定。
    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學生代表,學生列出算式48÷4=12并說說計算過程。
    在具體情境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探索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學生通過獨立觀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體驗算法多樣化,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在交流過程中讓學生感受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懂得欣賞別人,能夠取長補短。
    教科版三年級教案篇十二
    1、下面圖里哪些是線段?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圖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課。
    我們認識了線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書課題)。
    教科版三年級教案篇十三
    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huán)境,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
    流程與方法
    會議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jīng)驗和知識,提出尋訪小動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發(fā)展親近和關(guān)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的態(tài)度,形成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在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jīng)驗和知識的基礎(chǔ)上,去尋訪、親近、關(guān)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
    避免學生在尋訪流程中過分關(guān)注某一種小動物。
    1、在校園里準備一塊可供學生尋訪小動物的場地(教師提前尋訪一遍)。
    2、設(shè)計簡單的記錄表,供學生參考。
    一、理解小動物
    1、教師問:"聽到'動物'這個詞我們想到了那些動物?"
    "'大動物'我們能想到那些動物?"
    "'小動物'我們能想到那些動物?"
    2、學生用舉例的方法來區(qū)分大動物和小動物。
    3、關(guān)注:學生舉例的普遍性性,舉現(xiàn)實存在的動物的為俐。
    4、設(shè)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小動物所指范圍。
    二、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jīng)驗和知識
    1、教師組織學生回憶、交流在一定范圍內(nèi)見過那些小動物。
    2、流程中注意引起學生尋訪小動物的興趣。
    3、關(guān)注:學生是否注意傾聽同學的經(jīng)歷;學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內(nèi)容。
    4、設(shè)計意圖:初步認識動物的多樣性。
    三、尋訪活動的準備
    1、組織討論,明確尋訪的任務(wù)、尋訪的時間、地點和觀察與調(diào)查的方法。
    2、學生分組討論,并明確組內(nèi)的分工。
    3、交流尋訪流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注意事項。
    4、教師做好明確要求:注意安全、關(guān)注和愛護小動物。
    5、關(guān)注:學生任務(wù)和分工是否明確。
    6、設(shè)計意圖:為順利尋訪做好準備。
    四、到校園里尋訪小動物
    1、學生分組尋訪。
    2、教師適時提供指導和幫助。
    3、關(guān)注:學生是否遵守紀律、是否愛護小動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記錄。
    4、進一步增強對動物多樣性的認識,獲得更多的信息。
    教科版三年級教案篇十四
    1、在以前學習上下左右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具體情境主動構(gòu)建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能夠使用描述性的語言描述周圍事物的方位。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滲透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的目標,學會合作交流中學習。經(jīng)歷辨別方向和擔當一定的社會角色的體驗,學會服務(wù)他人,服務(wù)社會的道德體驗。
    教科版三年級教案篇十五
    教學內(nèi)容:教材p105、106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練一練”,練習二十三第1—4題。
    教學目標: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發(fā)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具準備:長方形紙片2張,正方形紙片1張;直尺1把,三角尺1塊。
    教學過程:
    教科版三年級教案篇十六
    師:課前我說了關(guān)于招聘小導游的事,你們想不想報名參加?現(xiàn)在我們就來一次模擬招聘,在座的。每位同學都是評委,如果他們的表現(xiàn)非常好,就請為他們鼓鼓掌。
    問:誰愿意第一個來試一試?(課件)。
    問:還有誰想試一試?
    (課件)師:這是我們學校的平面圖,這可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這是教學輔助樓,這是我們的船形教學樓和操場。
    師:誰愿意來試一試?
    師:通過剛才的介紹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