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高一讀書心得(精選17篇)

字號:

    歸納整理總結(jié)時可以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和描寫技巧,使文章更生動有趣。總結(jié)是一個學習和提高的過程,我們應該不斷改善和完善自己的總結(jié)能力。
    明朝那些事兒高一讀書心得篇一
    在這個寒假里我讀了兩本書,《明朝那些事兒》(壹)是其中的一本,也是我在這兩本書里最喜歡的一本書!
    《明朝那些事兒》(壹)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guān)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chǔ),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quán)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zhàn)爭、帝王心術(shù)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jīng)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明朝那些事》(壹)從朱元璋的出身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結(jié)束為止,敘述了明朝最堅苦卓絕的開國過程。能成大事者,必有卓越之才。朱元璋的不凡在于他的果敢和謀斷,更在于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對社會局勢的清醒認識。朱元璋有個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恐@樣的邏輯,天下一點一點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邏輯也被很多人信奉著。朱元璋pk陳友諒,誰堪問鼎天下?戰(zhàn)太平、太湖大決戰(zhàn)。臥榻之側(cè)埋惡虎,鏟除張士誠。徐達、常遇春等不世名將乘勝逐北破北元。更有明朝最大的謎團——永樂奪位、建文失蹤的靖難之役。高潮迭起,欲罷不能。
    也許,我們憑借自己的一己之力永遠無法改變歷史的進程,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在這部書的末尾,我讀到了這么一句話:什么是成功?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我們有什么樣的理想,我們就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quán)力。也許有的人說,是現(xiàn)實太殘酷,使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原本的理想,但是我想說,正因為現(xiàn)實太殘酷,所以我們更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正是因為有它,才使得我們在這徹骨的現(xiàn)實中保有一份溫暖,保有一份信念,保有一份不放棄的精神,在支撐著我們一路走下去。
    做每一件事,我們都必須要學會冷靜、堅持與果斷。它們會讓你準確地判斷局勢;會讓你在失敗后能重新勇敢地站起來,而不至于崩潰;會讓你從困境中發(fā)現(xiàn)機會。
    明朝那些事兒高一讀書心得篇二
    說來,我與這本書的緣份實在太過巧合:在大學某一天下午,想著去圖書館借本插科打諢的書來消遣無聊的晚間生活,誰知一見如故,至今無法割舍。而我的讀書筆記生涯,亦從此書開始。
    我還記得當年第一遍讀完之后,渾身暢快淋漓,但回頭想想?yún)s沒記住幾個人名,歷史事件也忘對一干二盡。說實話,當時的感覺就是自己糟蹋了這本曠世奇書。
    于是,為了減輕自己的罪惡感,我給自己定下了第一個讀書指標:把《明朝那些事兒》中所有搞笑的段子全部摘抄下來。
    現(xiàn)在想來有點貽笑大方。但的確這就是那時的我最簡單的初衷。如果大言不慚,其實那應該就是我個人的第一本讀書筆記——段子集。
    半年后,隨著大學畢業(yè),我來到了工作崗位。閑暇之余,我又想起了“這位老友”,當然,這次依然是帶著任務去讀:記人名和相關(guān)的歷史事件。
    這是一項極為艱難的工作——字數(shù)太多。于是乎,我不得不開始訓練起我的總結(jié)歸納能力,力圖用短小精悍的語言去描述每個大人物的生平事跡。起初,對于語文不好的我來說這簡直是一場災難,隨著不斷深入,jing發(fā)現(xiàn)越寫越順手,同時,我的概括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隨著這兩次的深入閱讀,我嘗到了甜頭。而更讓我驚訝的是,我所用的方法竟然與蘇軾先生所創(chuàng)的“八面受敵”讀書之法有神似之處,雖然格局距東坡先生遠矣,但這已是對我讀書的最好鼓勵。
    在如此的激勵之下,我開始了第四次的閱讀,這次我把目標鎖定在了——大局觀。
    于是乎,我再次翻開這厚重的歷史,把目光從某幾個人的身上轉(zhuǎn)向了整個國家的格局,我緊盯書中每一處描寫政治、經(jīng)濟、文化、戰(zhàn)爭的段落,反復研讀,細心琢磨,力爭從最高的視角去描述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
    這次的第五遍,我沒有給自己定下任何具體方向,僅僅看書而已。只是在讀至某一些段落時,我會把自己置身于場景中,幻想自己會作何處置。久而久之,我的思維方式也在潛移默化的提高,并最終形成了只屬于自己的邏輯框架,這是一種極大的精神滿足感。
    《明朝那些事兒》,它給予我的似乎已經(jīng)超越了知識的范疇?!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我想對我來說,這本書做到了。
    如果你要問我,以后是否還會這樣深入的去讀其它書,我想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當然,如果你要問為什么,那我想用《明朝那些事兒》最后的一句話回答:因為,它就在那里。
    明朝那些事兒高一讀書心得篇三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別開生面的歷史著作,講述了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建立,到1644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guān),共有將近300年的歷史了。它用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的語言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不要樣的朝代。
    明朝是一個不一樣朝代,是一個完全是漢人說了算的朝代,是一個雄霸的朝代,你能從中了解到明朝的經(jīng)濟繁榮、政治霸權(quán),還能增加你民族自豪感,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英雄輩出,從清廉正直的代表海瑞,到滿身抱負,以安天下,為己任的張居正;從七下西洋溝通國外的三保太監(jiān)鄭和,到以敗壞朝廷為己任的魏忠賢,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實在是精彩無比。
    但是,明朝自滅亡以來,離今已有300多年了,離我們現(xiàn)今的生活很遙遠,我們只能從一篇篇支離破碎,晦澀難懂的文言文中了解它,但現(xiàn)在卻有一套書,完完整整的闡述了明朝276年的歷史,它以詼諧的筆調(diào),告訴你歷史的真相,以及糾纏在歷史背后那些洶涌澎湃的暗流;它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告訴你每一位偉人的成長都需要忍耐,以及忍耐過后的寂寞和無人能懂的.痛苦。那套書就是——《明朝那些事兒》。
    一本好書,能讓人受益終身,特別是一本好的歷史小說,更為難得,培根曾經(jīng)說過,讀史使人明智,希望大家有時間靜下心來聽,史書中的那些人物用自己的一生指引你正確的方向;安下神來看,細細品味“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蒼涼,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變得更成熟。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我在這里說得再多再好,也不如大家親自去笑一笑,讀一讀,所以,我在這里為大家推薦《明朝那些事兒》,希望大家能喜歡。
    明朝那些事兒高一讀書心得篇四
    歷史是什么?歷史是那些殘臺斷瓦,古廟荒冢嗎?還是那些發(fā)黃的書本,古板的文章?不是,絕對不是。歷史很精彩。每個朝代都發(fā)生過許許多多的事兒。明朝的故事尤其精彩紛呈。當時出了許多大人物,都是我的偶像。如王守仁、于謙、袁崇煥、戚繼光,他們都有著大智慧和一腔熱血。歷史不是史記里記載的那些令人昏昏欲睡的文字,而是一出讓你欲罷不能的戲劇,因為這些主角都是“牛人”!
    明朝有位名垂青史的人物。他可以與孔孟相比,是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更厲害的是,他還是統(tǒng)帥千軍平定戰(zhàn)亂的軍事家。奇才啊曠世奇才!他就是全能大儒——王守仁。他的智慧讓我仰慕,他的信念讓我深深地欽佩。官海沉浮中他在靜靜地思索著,最終開創(chuàng)了“心學”,成就了他偉大而傳奇的人生。我就是他幾百年后的粉絲,我要向偶像致敬,無論人生坎坷,還是仕途坦蕩,都要做個擁有大將之風的思想者。
    打開歷史的層層包裝,穿過歷史的茫茫迷霧,我們看到了歷史的真相。翻開書,我仿佛聽到“一帝功成萬骨枯”的時候,路邊孤兒寡母的哭喊;仿佛看到能人智士的謀略,帝王的權(quán)利和無奈,還有那些讓人啼笑皆非的言官們??墒菤q月的變遷、朝代的更替讓我發(fā)現(xiàn),真正能名留青史的總是那些正義之士,陰謀家只能成為跳梁小丑,歷史終究會作出最公正的評價,所以讓我們做一個正直而勇敢的人吧!
    這套書我已經(jīng)看了兩遍,媽媽剛給我的時候,翻開第一頁我就被作者當年明月幽默詼諧的筆調(diào)吸引了,就像豬八戒吃人參果一樣,迫不及待地將它看完。讀第二遍的時候,我細細品味,總是意猶未盡。嚴肅的歷史在作者的筆下比現(xiàn)在流行的校園文學還要有趣,那些文字像被施了魔法般讓我著迷。這本書讓我愛上了歷史,但愿以后的歷史書也會像《明朝那些事兒》一樣好看、易懂,叫人愛不釋手。
    明朝那些事兒高一讀書心得篇五
    這本書的語言通俗、精彩、生動。有幾百個故事,最精彩的故事大概有朱棣揮軍北上五征蒙古,派鄭和七下西洋,南下討平安南(現(xiàn)越南)?!市巍螅鞒_始進入了動蕩時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為,導致二十萬精兵喪於一旦等等。
    其中我最喜歡“三楊”中的楊士奇和著名忠臣于謙。至正二十五年即1365年,楊士奇出生在袁州,他一歲半時,父親楊美去世了。他的母親在四處流浪時也不忘教他讀書。后來他母親嫁給一個叫羅性的人。羅性十分孤傲,強行給楊士奇改姓羅。在羅家舉行祭祀先祖時,楊士奇悄悄地給自己的父親跪拜行禮。這事被羅性看在眼里,他恢復了他的楊姓。自從之后,羅性對楊士奇另眼相看,著力去培養(yǎng)他,楊士奇也發(fā)奮努力學習,在困難中不斷努力,在平困中堅持信念,最終成就一番事業(yè)。人窮,志不可短!
    于謙我特別喜歡。當年,如果沒有了他,蒙古也先的部隊打過來,大明王朝將自此滅亡。正統(tǒng)十四年十月八日,于謙下達總動員令。他分派諸將守護九門,如有丟失者,立斬!德勝門是最為重要的門戶,因為它在北京城的北面,并且面對也先的大軍,他想了一下讓自己鎮(zhèn)守。最后一道命令是:“大軍開戰(zhàn)之日,眾將率軍出城之后,立即關(guān)閉九門,有膽敢擅自放入城者,斬!”。簡單說就是:“不勝,就死!”。正是這種敢死的精神和為自己的親人報仇的精神,打敗了也先的大部隊。挽救了大明朝。
    這本書生動無比,也給了我許多有益的知識。讀完這本書,回老家過年時就問倒很多人,希望你們也能看一看,保證能知識大增,考一題,對一題,永遠不愁考明朝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高一讀書心得篇六
    《明朝那些事兒》終于看完了,心里竟然有一絲絲難過,還空落落的。7本書,我大概看了將近50個小時,用了大概2個月,現(xiàn)在,還真的挺舍不得的。從朱重八建國到崇禎自盡三百多年的時間,我看到了許多人,也感受到許多東西,有震撼,有敬佩,有理解,有心酸,有討厭,有惋惜,可終歸,一切已經(jīng)過去。
    作者一直用幽默的方式去講述那些本不幽默的歷史,看時很輕松,忍不住會嘴角上揚,但也不僅是幽默,還有思考,還有理解。真的可以說這是不那么一本正經(jīng)的人寫的一本不那么一本正經(jīng)的書,然而,我們很喜歡。
    歷史本就不是枯燥無味的,它是鮮活的,是真實存在過的人,真實發(fā)生過的事,真實有過的情感。在這本書里,我們能體會到,那些人的堅持,那些人的氣節(jié),那些人的努力,那些人的悲劇,但更多的.,是一種力量。
    最后,讓我表達一下對當年明月同志的無比的崇敬,寫這本書時,他可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呀,雖然現(xiàn)在也很年輕,不過總歸一句,太牛了,佩服!順便,這本書真的很好看很好看,強烈推薦!
    明朝那些事兒高一讀書心得篇七
    馬皇后,一個了不起的女人。
    她救朱元璋于危難中,在朱元璋被困、就快餓死的情況下,冒著生命危險給朱元璋送飯。她雖然是一個女子,卻頗有膽量。陳友諒進攻龍灣時,她捐出自己所有的首飾財務勞軍。并組織婦女為軍隊縫補衣物。
    即使在大富大貴后,她也保持了簡樸的作風。不驕不傲,并告訴朱元璋不要忘記民間的痛苦。甚至在用人上,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愿得賢人共理天下”,被朱元璋引為至理名言。更難得可貴的是,她阻止了朱元璋的很多惡行。
    她就是這樣用她的慈愛去關(guān)懷每一個她認識,或是不認識的人,把他們從朱元璋的.屠刀下救出來了。她比朱元璋更知道人命的可貴。
    她重病后自知很難醫(yī)好,拒絕醫(yī)生為她醫(yī)治。朱元璋問她原因,她的回答是在感人心魄:“人的生死是由命運決定的,求神拜佛是沒有用的,醫(yī)生只能醫(yī)病不能醫(yī)命,如果讓醫(yī)生為我醫(yī)治服藥無效,陛下一定會相對于醫(yī)生,這是我不想看到的?!?BR>    這是一個始終用自己的愛心關(guān)懷她人的人,即使在生命即將結(jié)束的時候,她還是這樣做的。她在病床上留下給朱元璋的遺言:“愿陛下有始有終,子孫各個賢能,百姓安居樂業(yè),江山萬年不朽?!?BR>    明朝那些事兒高一讀書心得篇八
    我叫費清然,今年11歲,自從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之后,立刻迷上了這本書。
    書中首先講述了元朝末年,奸臣當?shù)?,皇帝昏庸,官僚軍閥壓榨百姓,再加上黃河頻發(fā)大水,百姓流離失所,生活苦不堪言,最終被逼造反了。讀到那里,我不禁想到:如果元朝皇帝不輕信小人,重用賢才,關(guān)心百姓疾苦,國家不就強盛、富強了嗎?那老百姓就不會造反了。
    我之后看到之后,朱元璋揭竿起義,軍紀嚴明,幫忙老百姓,所以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擁護,最終推翻了元朝統(tǒng)治,成功掌權(quán),在他的勤奮治理下,國家蒸蒸日上,十分富強,無人膽敢侵犯,多年無戰(zhàn)事,百姓安居樂業(yè),真是威風極了!
    到了萬歷當皇帝的時候,國家富有,軍隊裝備精良,戰(zhàn)斗力強悍。此時日本來犯,萬歷派大將用了短短幾個月,就把日本人全部打得落荒而逃,什么叫富強?這就是富強!可是又過了幾十年,當時的皇帝只顧自我玩樂,壞人當?shù)?,政治腐敗,人民生靈涂炭,失去人心,明朝就被新崛起的滿族打敗了,滿族首領(lǐng)皇太極建立清朝。
    讀完這本書,我想起了我們的國家,在清朝后期,統(tǒng)治階級思想落后,閉關(guān)自守,使國家日益貧窮,軍隊裝備落后。先后經(jīng)歷過幾十場大戰(zhàn),甲午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等等,幾乎每一場都輸?shù)袅?,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這都是因為清政府腐敗無能,國家不富強造成的。
    之后,新中國成立了,一代偉人支持改革開放,國家最終越發(fā)富強,經(jīng)濟發(fā)展、科技騰飛、軍事強大,中國人民最終當家作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此刻,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我期望我們的國家更加強盛偉大!
    我愛我的祖國,我為富強代言!
    明朝那些事兒高一讀書心得篇九
    這個冬天的夜晚,我終于讀完了當年明月的大作《明朝那些事兒》。雖說窗外無輕揚的雪花,屋內(nèi)也沒有溫暖的火爐,但我依然讀得很舒服。
    在這本書的后記中,當年明月講述了很多他讀史和寫作時的感受。按照作者的說法,他所讀過的歷史故事中,幾乎無一例外地全都是悲劇結(jié)局。
    想想我們的歷史,可以說真的是這樣。
    “每一個人,他的飛黃騰達和他的沒落,對他本人而言是幾十年,而對我來說不過只有幾頁。前一頁他很牛,后一頁就慫了。”這大概是作者內(nèi)心最真切的感受。
    我看著書桌上那七本并不是很厚的書——大明王朝從建立到滅亡前后三百年的時光,就呈現(xiàn)在這寥寥數(shù)千頁的紙上。三百年,是十萬九千五百七十五天,是二百六十二萬九千八百小時,還有明朝十六位皇帝,大明帝國的前前后后繁華衰落,都在這七本書中。其中一些著名人物的命運,他們每個人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的的確確就只有幾頁。比如常遇春,這位大明開國第一功臣,自太平之戰(zhàn)時自告奮勇,在其后幾年中參與了帝國建立的所有重大戰(zhàn)役。后北出大漠取得大勝,班師回朝,經(jīng)柳河川時暴病而亡,年僅四十。即便是這顆耀眼的將星,在這本書中的記述,也不過就數(shù)頁而已。
    春去秋來,斗轉(zhuǎn)星移,在這滄桑的轉(zhuǎn)換中我們終究還是把握住了一項權(quán)力——這就是能夠駕馭自己生命的過程。是的,如何去駕馭生命的過程,演繹出屬于你的精彩,是我們每一個生命個體自己的權(quán)力?;蛟S每個生命都不能決定自己出生時的形態(tài)——或許我是一只飛翔的小鳥,或許我是一條游動的小魚,或許就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入世的態(tài)度與方式:是鳥兒就要振翅翱翔于天空,是魚兒就要游川入海躍向龍門……每一個生命體都要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精彩中去,去沖擊生命的極限。
    面對最終的毀滅,我們唯一所能倚仗的就是那個過程。我們必須以百倍的精力去充分裝點、盡情享受這個美好的過程。毛澤東說“萬類霜天競自由”,我看到的就是每一個個體在生命的過程中盡情享受著自由的可貴與歡樂。
    也許,生命的真諦就在于此——按自我獨有的方式去創(chuàng)造和經(jīng)歷一個精彩的過程!?。
    明朝那些事兒高一讀書心得篇十
    我從小喜歡歷史,所以,我也比較喜歡看有關(guān)歷史的書籍。我原先是三國迷,《三國志》、《三國演義》我都看過了,所以我一向覺得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豐富多彩的階段。一向聽聞《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很好的書,語言幽默,但又不乏鮮艷的筆墨;以小說的筆法來寫,但又以歷史為基礎(chǔ)。所以,在這個寒假,我充分利用了我的空余時間看《明朝那些事兒》。雖然并沒有看完,可是我已經(jīng)感慨萬分。
    《明朝那些事兒》一共有七本,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余年發(fā)生在明朝的事情。這期間,發(fā)生了許多事,讓我對皇帝對大臣們都有了新的了解和認識,所以,我的心一向被震撼著。
    說到明朝,我們大家腦海里第一個浮現(xiàn)出來的人物,應當就是朱元璋了。朱元璋,本是布衣,生活艱苦,沒有讀過書,然而,他從一個卑微的貧民走向成功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讓我深感佩服?!傍P凰涅槃,浴火重生”,人也一樣,在經(jīng)歷痛苦和艱難的磨煉之后,方才會成功。朱元璋告訴我們,獲得勝利的關(guān)鍵在于隱忍的耐心和準確的確定,而這也體現(xiàn)出朱元璋一生的信條:要么不做,要么做絕。朱元璋,他是明朝皇帝的典范,他的勇猛,他的堅強果斷,他的信念,都值得我們學習。雖然,有的人說朱元璋剛愎自用,疑心太重,殺人太多殺人從不手軟,心狠手辣,可是,這是他為了維護鞏固自我的政權(quán)而已,他也無非是想讓天下不要那么黑暗。畢竟人無完人,他依舊是一個很成功的皇帝。
    歷史總是令人感慨,朱元璋是英雄,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堅強的意志和勇敢的決心能夠幫忙我們?nèi)?zhàn)勝一切困難,執(zhí)著的信念和無畏的心靈是我們強大的武器,可是他陰險狠毒,逐漸鏟除開國以來的功臣元勛,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問白頭,我也不禁為那些逝去的功臣元勛感到嘆息。
    有人說,做皇帝也未必要那么心狠手辣啊,做個好人不也能夠嗎朱允炆就是個例子,他性格溫和,不會冷酷,重親情,宅心仁厚,而這些,也是他的致命弱點,這些弱點,導致他最終的失敗。所以書里寫著“朱允炆是個好人,卻不是個好皇帝,因為好人是做不了皇帝的”,所以,朱元璋是真正的明朝皇帝的典范。
    歷史是豐富多彩的,每一個朝代都有其不一樣的特點?!睹鞒切┦聝骸罚屛覐闹袑W到了很多,學會了為人處世,也學會了歷史。當年明月的語言幽默,形象生動,讓我明白歷史也能夠如此的趣味?;实蹅冇兄说淖孕藕桶詺猓饔星?,他們有毅力,有決心,能做成常人所無法做到的事。所以,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優(yōu)良品質(zhì),我們也能成功。
    明朝那些事兒高一讀書心得篇十一
    三國志這一游戲之所以如此吸引人,主要是它會給人帶來這樣一種快感:玩家可以隨意挑唆歷史,讓歷史的巨輪隨自己的意志轉(zhuǎn)移。最終讓自己操縱的人物實現(xiàn)天下統(tǒng)一,成就前人無法完成的夢想后,顧往昔反而有種孤獨蒼涼之感。這巨大的孤獨感來源于千古悲嘆的歷史史實:先人們?yōu)⒈M一身熱血,抱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多年以后卻頹然驚覺,人生五十年,如夢亦如幻的宿命。多少腥風血雨,多少明謀暗算盡赴滔滔東流。
    當年明月的這系列著作就是一張巨幅的眾生相,一些人占據(jù)最顯眼的位置,輕輕一掰便扳動了歷史的巨輪推動歷史的發(fā)展,一些人不算太突出卻還能勉強影響歷史的軌跡,但大部分人都處于鋪墊的位置,他們化作歷史的煙塵,為這波瀾壯闊的歷史增添五光十色。這或許是時間最真實的面目,也正是這三百多年的波浪壯闊與夾雜其中的平淡不驚,給我們一段鮮活的歷史,給我們無數(shù)站在歷史舞臺上的人格形象。
    ——世間已無張居正。
    第一次看見這標題是在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第一次便讓我銘記一生的一段話。張居正不是什么圣人,他出生于一個普通的家庭,從小熟讀四書五經(jīng),挑燈苦讀,是為了混碗飯吃,進入官場,參與權(quán)力斗爭,拉幫結(jié)伙,是為了保住官位,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俗人??烧沁@樣一個俗人占據(jù)了歷史最耀眼的位置,成就萬世不滅的功績。也許只有當你知道,他是一個正常人,有正常的欲望,有自己的小算盤,有過猶豫和掙扎,有過貪婪和污點,你才能明白,那個不顧一切,頂住壓力堅持改革的張居正,到底有多么的偉大。
    我不認同他為實現(xiàn)夢想不擇手段的做法,但不得不贊服他為夢想堅持貫徹,始終如一的人生態(tài)度?!疤煜轮虏浑y于立法,而是難于法之必行。”在因循守舊的官場體制下,他滿布親信排斥異己,爾后力排眾議推行改革。他用他的人生告訴我們,良知和理想是不會消失的,不因富貴而逝去,不因權(quán)勢而凋亡。
    縱使最后你的夢想不能得以實現(xiàn),至少你為此奮斗了終生,而人生最偉大的成就往往不在于結(jié)果,而在于經(jīng)歷。張居正用盡他的一生擦出了夢想的火花,為大明帝國綻放最動人的光輝,盡管這輝光猶如曇花一現(xiàn),卻曾經(jīng)耀如天堂。
    ——帝國空余老槐樹。
    《明史》評價崇禎說:“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為。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叭绻f明史有偏頗之嫌,那么李自成在《登極詔》也說“君非甚暗(崇禎皇帝不算太糟),孤立而煬灶恒多(即便他被孤立,卻頗能為人民國家做出許多打擊貪官污吏好事);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笨偟膩碚f,崇禎同樣是個堅持的人,以一己之力苦苦支撐著早已臃腫不堪的大明帝國。無奈,他只有他一個人而已。
    我曾聽別人說,一個勤勉的人就算再弩鈍也能通過笨鳥先飛的方式獲得成功。這樣的人如果還能對自己節(jié)儉對他人慷慨,那必然能成就一番大事業(yè)。而這位明朝乃至整個皇朝最為勤勉的帝王,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其余時間全部都在工作。即使穿著一補再補的衣裳早朝,也寧愿拿出自己的錢來充當軍餉。就是這樣一個崇禎,天仍不酬勤。繁重的稅負體系,因循守舊的文官政治,乃至于突如其來的叛亂、異族的興起,早已讓這個帝國走過沒落的余暉?!跋Ш醮髣菀褍A,積習難挽?!?BR>    崇禎是不幸的,明朝三百多年的基業(yè)卻不曾給予他任何有用的東西,當他登上極位,他看見的不是盛世天下而是一個爛攤子。但即便他擁有所有的不幸,他都依然在堅持,幾十年的堅持,為我們講述了另一類人的堅持,用他的方式,堅持他的生活,即使他的堅持沒有結(jié)果,或許他的堅持只有一個結(jié)果,那就是滅亡,但是他仍然堅持著。
    而最后他還是繼續(xù)了他一如既往的堅持,帶著明帝國最后的光芒登上了煤山壽皇亭,走過了風雨三百年,走向了那根屬于他的吊繩。
    歷史的吊詭正在于此,沒有人可以準確地預期自己的選擇究竟意味著什么,堅持著自己的選擇,命運就此注定。歷史是一面鏡子,也許有太多的不幸讓我們在堅持夢想的路上踟躕不前,也許太一之輪下人生的渺茫感讓我們在堅持夢想的旅途彷徨躊躇,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并非只有宿命論的悲傷,我們?yōu)榱烁髯缘膲粝?,在人生的征途中去闖去愛去后悔去相信,以自己的方式圓滿人生的價值,這才是當年明月鋪下漫長的歷史畫卷嘗試揭示告訴我們的人生真諦,也是時間最真實的面目揭示給我們最深刻的道理。
    在全書的最后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叫徐霞客的行者的故事,巧妙的運用了一個簡單純樸的例子總括了全書主題:也許我們大部分人都無法站在最耀眼的位置上翻云覆雨,但我們活出了自己的價值,堅持過自己的堅持,執(zhí)著過自己的執(zhí)著,那便是人生的英雄。請執(zhí)著地相信,歷史需要我們,需要我們不斷嘗試,不斷堅持。
    明朝那些事兒高一讀書心得篇十二
    《明朝那些事兒》很長,花了比較久的時間讀完了,其實這本書完全能夠看做是很多枯燥道理的歷史演繹版本。比如“要爭做第一,第二名和最終一名沒有區(qū)別”、“做傻的聰明人(低姿態(tài),瞞住你的聰明)”等等。
    文中最佩服的是王守仁,這個“知行合一”的心學大家,用自我的行動告訴我們有高尚的夢想并不足夠,還要有本事才能實現(xiàn),好人要想實現(xiàn)高尚的目標,要比壞人更會玩詭計、更加聰明。
    比如王守仁送5兩銀子給錦衣衛(wèi),被嫌少仍了,他夸贊錦衣衛(wèi)清廉無比,并說要寫文章表揚,讓錦衣衛(wèi)不敢找他麻煩。
    寧王叛亂時,由于缺少時間募集足夠的兵,他用各種花樣造成進攻南京是個大圈套的假象,讓寧王白白等了十幾天。雖然他的很多手段看起來并不高尚,甚至有很多陰謀詭計,但確到達了高尚的目標。
    同時,要有強大的內(nèi)心,為人處世要淡然,不要計較一時得失,不要浮躁,而要從更長遠的看待問題。如果忍耐能夠避免無必要的沖突和風險,那么忍耐就是值得的。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笨纯疵鞒嵌尾辉鯓庸饷鞯臍q月,看看那段歷史,也許更能夠理解當今社會,抓住時代大潮,順勢而為。
    明朝那些事兒高一讀書心得篇十三
    不知不覺中,我結(jié)識了一個叫《明朝那些事兒》的朋友。于是,我就成為了當年明月,也就是《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的又一個“粉絲”。這本書,從朱元璋起義開始講起,用幽默的語氣,講述了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歷史,直到明末朱由檢自殺為止。事實上,這本書就是我了解明朝的唯一途徑。我知道這不太好,但我還是相信當年明朝的實力的。每看完一部《明朝那些事兒》后,我都會迫切地期待著下一部“出爐”。我很欣賞當年明月這種寫作風格。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僅只講述了明朝的整個歷史,還告訴了我們許多的道理。
    但人家破產(chǎn)可以重來,一個王朝“破產(chǎn)”,估計“老板”生存的可能性為零。就像大結(jié)局中的結(jié)束語:走上了這條路,就不能回頭。因為如此,我也不想當皇上。萬一哪天國家出了事,自己能力又不怎樣,豈不完蛋?還是共產(chǎn)主義好啊,有得選舉,能力不好不用你當,當個老百姓活得實實在在才好。
    想唐伯虎當年由于口出狂言,在科舉交卷后當著大家的面說自己必中會元,使大家猜疑他作弊而他則被逐出考場。俗話說得好,“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哪天隨便說出來的話可能就會毀了你。所以當心??!
    當年明月在書中寫道:我要告訴你,所謂千秋霸業(yè),萬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糞土。先變成糞,再變成土。沒錯,正是這樣。當你匆匆地過完了一生,贏得了許多榮譽和名利。然而當你在臨危時再想這些東西,會覺得有意義嗎?有,但不是指這個。死而無憾,這才是人生的意義?;蛘撸彩恰睹鞒切┦聝骸返淖詈笠徽碌慕Y(jié)束語: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明朝那些事兒高一讀書心得篇十四
    石悅(《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網(wǎng)名“當年明月”)本來只想娛樂自己,想不到發(fā)表以后捧場的人數(shù)以百萬計。這精彩“一網(wǎng)打盡”好多識文斷字的地球人。呵呵,看了一篇兩篇就會上癮。為什么呢?精彩唄。為什么能精彩呢?我想不外乎這幾點:
    一 把歷史人物當“人”看。朱重八能征善戰(zhàn),鐵腕治國,也是一個“念舊”的人,對發(fā)妻馬皇后恩愛有加。被某些人抬上天了“清官”海瑞,除了會折騰再無任何政績。一代名臣張居正權(quán)力欲不得了,抗倭名將戚繼光貪財。大奸相嚴崧和發(fā)妻恩愛終老。呵呵,還原歷史原貌,也讓我們感慨,膜拜,憤怒,為這些有血有肉的帝王將相,或者販夫走卒。他們也像我們一樣,也像鄰家阿哥一樣,渴望愛和溫暖,渴望揚名立萬,渴望良田美宅。
    二 故事說話。政治爭斗、權(quán)謀之術(shù)、疆場之策,這些刀光劍影,運籌帷幄,官場職場潛規(guī)則顯規(guī)則,全在有聲有色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里。故事扣人心弦,環(huán)環(huán)相扣,懸念叢生,叫人欲罷不能,任他忽悠到底,愛它(《明朝那些事兒》)沒商量。
    三 語言鮮活。石悅特別能來事兒,常常通過史料今譯,情景置換,打比方,做類比,等等,總之,是將我們看不懂的冷著面孔的古人生活、心態(tài)還原到當下,讓他們和我們面對面,嬉笑間接受了魯豫大家豫的采訪。他稱朱皇大仙們?yōu)椤爸炖习濉薄爸焱尽薄泪聻椤袄吓频穆殬I(yè)流氓”。亙古罕有的文武奇才王守仁仙逝后,他引用毛爺爺?shù)脑挘骸百潱和跏厝适且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BR>    這樣的史書怎不精彩?怎不叫人擊掌叫好呢?
    我們的語文課堂能否從里面吸收點營養(yǎng)呢?
    一 把學生當成成長中的人。既要放眼學生的未來,也要關(guān)注孩子的當下。他們需要老師的理解、尊重、呵護和關(guān)愛。一代名相張居正用畢生的心血培養(yǎng)皇帝學生萬歷,想讓他與漢武帝、唐太宗并列,千古傳誦,青史留芳。結(jié)果怎么樣呢?這位張大哥死后差點叫學生萬歷爺鞭了尸。多么刻骨的仇恨!看來我們真的要蹲下身子,走進學生的心靈,想學生之所想,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歷史永恒。
    歷史沒有對和錯,只有成和敗;歷史是無情的,但也是公平的,歷史給了每個人同樣的成功的機會,我們沒有必要為失敗嘆息。
    歷史上的成功與失敗,似乎都僅有一步之遙,微不足道的失誤可能會導致慘烈的失敗;小人物卻往往是決定歷史發(fā)展的關(guān)鍵因素。很多讓人遺憾的歷史,許多的人似乎都是好像就在接近成功的時候失敗了,或許成功本來就是一種能力,既然他們已經(jīng)失敗,那就只是證明了他么還不具備成功的能力。
    開國容易建國難。開國需要得更多的或許是拼殺的勇氣,但是建國需要的是權(quán)謀的智慧。更多的時候,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比氣拔山兮力蓋世的武夫更為可怕,金筆一揮,橫掃千軍萬馬。
    爾虞我咋似乎就是官場上的潛規(guī)則,改變這個潛規(guī)則的人是悲哀的,卻也是偉大的。手段對歷史來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結(jié)果,成功了錯誤的也是正確的,失敗了正確的也是錯誤的,歷史從來不講究仁慈,有時候為了仁慈卻不能不殘忍,這是歷史的無奈,卻也是歷史的精彩。
    皇權(quán)的衰落必然導致相權(quán)的興起,這是歷史的必然。只有當皇帝具有強大的統(tǒng)治力量的時候,皇權(quán)的權(quán)威才會存在;欺軟怕硬并不關(guān)乎人格問題,這是人類在沖突中的必然反映,人們在權(quán)衡利益的時候,總會選擇用最低的成本去獲取最大的利潤,當他們的敵對勢力比較弱小的時候,他們具備了反抗的條件,理所當然的要維護自身的利益,而當他們的敵對勢力比較強大的時候,他們選擇的沉默也是符合他們的自身利益的。欺軟怕硬顯然是利益傾向問題,并且這個傾向總是維護自己的利益,也就沒有了道德上的評判標準了。
    或許當皇帝無能的時候,在他的統(tǒng)治時期并沒有太多的統(tǒng)治危機,因為這個皇帝憑借祖宗傳承的遺產(chǎn)可以將這個帝國維持下去,所有的矛盾似乎都是理所當然的,危機只是在逐漸累積,并沒有爆發(fā);一旦這個皇帝駕崩,這個帝國的統(tǒng)治危機就會立刻顯現(xiàn)出來,人們也迫切的需要改變現(xiàn)狀,而如果現(xiàn)實沒有滿足人們的需要時,危機就會無法掩蓋下去。
    奸險的小人似乎都有過輝煌的經(jīng)歷,甚至是最后的成功;而正直的人卻都遭受苦難的命運。這并不是歷史沒有了公論,如果那些小人物沒有了讓他們炫耀的歷史,他們就不可能能成為某段歷史的主角,自然也就不存在讓人唾棄的歷史情節(jié);而如果那些值得我們紀念的人沒有他們坎坷的命運或許就只能默默無聞的湮沒在歷史中,也就不會有他們抗爭的豐功偉績?在批判奸臣漢奸宣揚偉人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承認歷史是公平的。所有的一切沒有脫離歷史的正常軌道,存在即合理,看來也是有道理的。
    歷史就像一個巨大的舞臺,歲月在期間上演了一幕幕成功與失敗、歡樂與哀愁的鬧劇。等到風消云淡的時候,驀然回首,才發(fā)現(xiàn)人們終究無法改變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高一讀書心得篇十五
    當我看完《明朝那些事》,印象最深的不是開國皇帝朱元璋,也不是具有高尚情操的于謙,而是堅持不懈,不肯放棄,堅持自己想法的王陽明。
    王陽明的父親王華是一個具有許多功勞,學識淵博的人。他希望兒子能與他一樣,用自己的學識當上官兒,并老老實實的過一輩子??赏蹶柮髌褪且粋€叛逆的人,不愿意自己的人生變得平凡。他剛開始十分認同朱熹的論點,可后來又覺得朱熹是錯誤的,就將朱熹的論點全部推翻,并嘗到了頓悟的感覺。剛開始被人們所鄙視、被王華所失望的王陽明,一鳴驚人的將自己在歷史上的位置提到了與孔子老子等人所并肩,本被別人所冷落的王陽明,永遠記在每個人的腦海中,而那些瞧不起的人卻被歷史海洋所吞噬。
    其實,一個人被旁邊的環(huán)境所禁錮,不要被金錢地位所誘惑,更不要因權(quán)力、虛榮而迷失自我。一個人的成功,不是收獲了多少,而是付出了多少。只要努力做好自己,永遠相信自己,那么遲早有一天石頭將會變成閃閃發(fā)光的金子。
    在人生的路上有許多坎坷,不管旁邊是鮮花還是掌聲,不管旁邊是嘲諷還是冷落,只要你跑下去,并且跑到終點就是勝利者。
    明朝那些事兒高一讀書心得篇十六
    《明朝那些事兒五》這一部講到了明朝最后一個皇帝崇禎——朱由檢,同時也是一名末代皇帝,歷史的真相。
    對于亡國的皇帝,一般人的印象都是什么樣子的呢?
    爆君?昏君?無能?荒淫?…。
    他們頭上扣著的帽子大多都是負面的,可是在書里,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末代皇帝。
    真正的崇禎是這樣的人:敏感、鎮(zhèn)定、冷靜、聰明絕頂。
    然而,大明江山,此時已經(jīng)是個病入膏荒,沉疴難治的病人??v有妙手回春的扁鵑,也已經(jīng)無能為力。同時他的旁邊,還有一個虎視耽耽的后金,正等著大明這個曾經(jīng)的巨人倒下,然后拾取這片繁華的土地。對于崇禎來說,他能做的只是盡力而為。對他,我只有無盡的遺憾,所謂生不逢時,倘若他出身在明朝的其他時期,他一定也會成為一個有為的君主,而不是背負罵名的亡國之君。
    同時,我想起歷史上另外一個"臭名昭著"的末代皇帝——隋煬帝楊廣。
    不管是官方的史書,還是民間的傳說,這個據(jù)說是耗子精轉(zhuǎn)世的皇帝是一個最最荒淫的人,其實,我相信這都是李世民授意抹黑的。
    隋煬帝的一生,并不是一無是處的,開通京杭大運河,至今予民有惠;推行科舉制度,打破世家大族壟斷朝政,幫助寒門子弟進階朝堂,聽取民意。實施的"關(guān)中本位政策",通過限制、削弱關(guān)隴集團的強大勢力和影響,整飭吏政,加強中央集權(quán),擴大統(tǒng)治的社會基礎(chǔ)。
    當然做為一個人,都是有缺點,尤其是一個擁有至高權(quán)力的人,他的些微缺點都會被權(quán)力無限放大,而成為致命的傷害。比如,楊廣的好大喜功,因為自己曾經(jīng)的戰(zhàn)功赫赫,所以發(fā)動全國之力三征高句麗,想讓自己的文治武功得到后人的景仰,結(jié)果卻是未獲寸土、寸功,不了了之,反而耗盡國力,勞民傷財,激起民怨,引發(fā)叛亂,致使亡國喪命。
    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史書中的隋煬帝,缺點被無限放大,優(yōu)點幾乎是完全抹殺,才讓后人誤解至今。
    其實,在隋唐以前的史書,可信度還是很高,比較真實的反映了歷史的原貌。而就是從隋唐以后,唐太宗李世民開始,篡改史書,開了先例,《隋史》是唐朝編撰的,所以楊廣被抹黑成弒父弒兄之徒。而玄武門之變,也變成李世民是被逼的。
    不過墨寫的謊言永遠掩蓋不了血寫的事實。歷史的真相總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
    明朝那些事兒高一讀書心得篇十七
    非常能讀進去的歷史書。詼諧易懂,有史可考。幾年前讀的電子版,大概讀到70%棄的,因為對萬歷年間不感興趣,就沒往下讀。整套書是不錯的,適合歷史小白,初級愛好者。歷史迷就不好說了,咱不是那個段位的。
    第一次讀有趣的歷史故事,三國因為還有些文言文讀起來不順暢,這個寫的很通俗,我也沒鑒賞歷史的水平,這本書基本上讀起來是一氣呵成的,并且直接導致我買了一本磚頭書——《洪業(yè):清朝開國史》。有意思的書都是要讀讀的。
    有一個情節(jié)是有三個人一起喝酒假設(shè)是a,b,c,a,b,c三人討論朱棣如果謀反成功以后自己怎么辦,a說自己絕對不會投降,最后a投降了。b沒有說話,最后b投河啦。
    忘了這個是那段了,哪位記得給提個醒。
    有一個情節(jié)是有三個人一起喝酒假設(shè)是a,b,c,a,b,c三人討論朱棣如果謀反成功以后自己怎么辦,a說自己絕對不會投降,最后a投降了。b沒有說話,最后b投河啦。
    忘了這個是那段了,哪位記得給提個醒。
    如果只是想了解下明史,這本書可以說是最合適的。歷史本是非??菰餆o味的,而作者筆下的歷史卻讓我覺得我重回了那個時代。但是再怎么說,它也是一部歷史類的小說,參雜了作者的主觀情感。所以,從客觀性來說,該書可能稍微欠缺一些。
    一口氣讀完的,作者風趣幽默,在不失歷史真實性的情況下向讀者展示了古人的嬉笑怒罵,每個主人公都有血有肉個性鮮明。讓人覺得難忘的是作者在其中展露的自己的情懷與價值觀,忠臣良將的贊譽與誤國奸臣的諷刺與惋惜,讀的那叫一個暢快淋漓。
    以前對歷史方面知之甚少,也很少系統(tǒng)閱讀一個朝代的'歷史,明朝那些事寫得生動活潑,作者的功底很深厚。
    只可惜現(xiàn)在社會浮躁的人太多了,這本書出來后又有很多類似的白話歷史,名字都差不多,比如唐朝那些事,對于這種作品,我還是不選擇了。
    幾個感受:
    第一個,為什么古代許多文人飽讀圣賢之書,所做的事情卻是如此的小人。
    第二個,好人可能做壞事,壞人可能做好事。
    第三個,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第四個,明代首輔屬于高危職業(yè)。
    第五個,知行合一。
    很喜歡作者的文字風格,將枯燥的歷史講的那么有趣??v覽全文,你會發(fā)現(xiàn)無論在哪個朝代,總有一些人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總有一些人保留著自己的堅持和操守。哪怕這些東西在歷史進展的腳步下顯得那么蒼白。但恰恰是這些東西,正是一個文明的靈魂和閃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