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分數(shù)乘分數(shù)教案(優(yōu)質14篇)

字號:

    一個好的教案能夠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教案的評價要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和實際表現(xiàn)。以下是一些不同學科和年級的教案示例,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人教版分數(shù)乘分數(shù)教案篇一
    分數(shù)是數(shù)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可以表示一個數(shù)被另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若干份的結果。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包括分數(shù)的大小比較、分數(shù)的加減乘除、分數(shù)的化簡和分數(shù)的約分等方面。
    分數(shù)的大小比較是指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關系。當分母相同時,分子越大的分數(shù)越大;當分母不同時,可以通過通分后比較分子的大小來確定大小關系。
    例如,比較1/3和1/4的大小關系,可以將它們通分為4/12和3/12,由于4/12大于3/12,所以1/3大于1/4。
    分數(shù)的加減乘除是指對分數(shù)進行加、減、乘、除的運算。其中,加減法需要先通分,然后將分子相加或相減,再將結果約分;乘法則直接將分子相乘,分母相乘,再將結果約分;除法則將除數(shù)的分子分母顛倒,然后乘以被除數(shù)的分數(shù),最后將結果約分。
    例如,計算1/3+1/4的結果,需要通分為4/12+3/12=7/12,然后將7/12約分為1/6。
    分數(shù)的化簡是指將一個分數(shù)表示為最簡分數(shù)的形式。最簡分數(shù)是指分子和分母沒有公因數(shù)的.分數(shù)?;喎謹?shù)的方法是將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shù)。
    例如,將6/9化簡為最簡分數(shù),需要先求出6和9的最大公約數(shù)為3,然后將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3,得到2/3。
    四、分數(shù)的約分。
    分數(shù)的約分是指將一個分數(shù)化為與它相等的最簡分數(shù)的形式。約分分數(shù)的方法是將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它們的公因數(shù),直到分子和分母沒有公因數(shù)為止。
    例如,將12/18約分為最簡分數(shù),需要先求出12和18的公因數(shù)為6,然后將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6,得到2/3。
    綜上所述,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包括大小比較、加減乘除、化簡和約分等方面。掌握這些基本性質對于學習數(shù)學和解決實際問題都有很大的幫助。
    人教版分數(shù)乘分數(shù)教案篇二
    教學目的:
    1、借助數(shù)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shù)、0和負數(shù)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shù)軸上數(shù)的順序,完成對數(shù)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負數(shù)與負數(shù)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數(shù),指出哪些是正數(shù),哪些是負數(shù)?
    -85.6+0.9-+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攝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shù)軸上表示數(shù)?(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shù)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shù)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shù),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shù),讓學生對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shù)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shù)、0和負數(shù),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shù)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shù)軸上表示出來,并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shù)軸比較數(shù)的大小規(guī)定:在數(shù)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shù)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shù)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shù)反而小。
    6、總結:負數(shù)比0小,正數(shù)比0大,負數(shù)比正數(shù)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2、練習一第6題。
    3、實踐題記錄小組同學的身高和體重,以平均身高體重為標準記為0m或(0kg)。超過的記為正數(shù),不足的記為負數(shù),然后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四、全課總結。
    (1)在數(shù)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shù)從小到大的順序。(2)負數(shù)比0小,正數(shù)比0大,負數(shù)比正數(shù)小。
    人教版分數(shù)乘分數(shù)教案篇三
    是數(shù)概念的一次擴展。按照課程標準“數(shù)學。
    教學。
    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钡幕揪瘛1竟?jié)課試圖把各知識點教學用一系列的活動串聯(lián)起來,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實際參與動手操作、合作實踐、親身經(jīng)歷的過程中全身心的參與數(shù)學活動,認識分數(shù),充分體驗理解幾分之一的實際意義,為后面進一步學習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節(jié)課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努力實現(xiàn)課堂上學生自身多種感官、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立體的多維互動這一指導思想。
    【學生分析】。
    通過對學生的調查發(fā)現(xiàn),在學習本節(jié)課前學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數(shù)知識?!胺謹?shù)”對學生。
    來講是陌生的,但“物體或圖形的一半”都是學生熟悉的。因此教師充分借助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活動,親自經(jīng)歷數(shù)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如引導學生通過折一折、說一說物體或圖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經(jīng)驗與數(shù)學知識的聯(lián)系橋梁?!胺謹?shù)”對于學生來講是抽象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時刻注意將分數(shù)的認識與圖形的操作活動相聯(lián)系,發(fā)揮動手操作在學生主動建構中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在操作活動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活動,積極實踐,主動建構知識,提升學生的思維。如學生在用各種圖形折一個喜歡的分數(shù)這一實踐活動中,個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與提高,獲得成功的經(jīng)驗,進而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學習目標】。
    1.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經(jīng)歷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理解體驗“幾分之一”的意義,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
    2.通過一系列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數(shù)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初步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把誰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誰的幾分之一。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習材料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沖突。
    1.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得多少?
    結合學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樣多,數(shù)學上叫“平均分”。
    2.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學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數(shù)學來表示“一半”。
    二.活動―建構。
    (一)著力建構二分之一。
    (1)我們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幾份?“一半”是其中的幾份?
    結合學生交流,師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2.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1)折長方形紙的1/2。
    a.學生動手折長方形紙,并給其1/2涂上顏色。
    b.學生交流各種不同的折法。
    c.深究:
    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長方形的1/2?
    (2)折其它圖形的1/2。
    a.從剛才分的學具中選擇一張自己喜歡的紙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涂上顏色。
    b.學生交流各種不同的折法.
    c.深究:
    3.觀察判斷,拓展認識。
    下列圖形中、哪些圖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學生交流,并說明判斷理由。
    (2)小結:
    只有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二)類比遷移,認識幾分之一。
    1.聯(lián)想: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
    2.操作:
    學生自主動手折紙、涂色、表示出圖形的幾分之一。
    3.交流。
    你表示出了幾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設計意圖:在充分認識1/2的基礎上,擴展對幾分之一這類分數(shù)的認識和理解。]。
    (三)學寫分數(shù)。
    1.指導書寫:教師指導學生寫,學生書空。
    2.看圖寫數(shù):引導學生完成第93頁“做一做”第1題。(看圖寫分數(shù))。
    三.總結質疑、完善認識。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有什么問題嗎?
    人教版分數(shù)乘分數(shù)教案篇四
    1、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2、借助注釋、圖畫了解、想象詩中描繪的景物。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時數(shù)1。
    板書設計:
    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后評讀)。
    (2)填空練習?!俄n食》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所做。
    二、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韓翃: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官至中書舍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原有詩集,后散佚,明人輯有《韓君平集》。
    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jié)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xiàn)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詩意,感情讀。
    師:自由讀詩,結合注釋看能不能說說詩句的含義。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痹娙肆⒆愀哌h,視野寬闊,全城景物,盡在望中?!按撼恰币徽Z,高度凝煉而華美?!按骸笔亲匀还?jié)候,城是人間都邑,這兩者的結合,呈現(xiàn)出無限美好的景觀?!盁o處不飛花”,是詩人抓住的典型畫面。春意濃郁,籠罩全城。詩人不說“處處飛花”,因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說是“無處不飛花”,這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詩人不說“無處不開花”,而說“無處不飛花”,除了“飛”字的動態(tài)強烈,有助于表現(xiàn)春天的勃然生機外,還說明了詩人在描寫時序時措辭是何等精密?!帮w花”,就是落花隨風飛舞。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說“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蘊意深遠。由此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詩人煉字的功夫??梢院敛豢鋸埖卣f,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而這一句詩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個“飛”字。
    “寒食東風御柳斜”,春風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隨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形無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飛,柳之斜來間接感知。照此說來,一個“斜”字也是間接地寫風。
    第三、四句,論者多認為是諷喻皇宮的特權以及宦官的專寵。不過我們也不妨只視之為風俗畫?!叭漳簼h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其中寫實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以示恩寵。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宮中可以燃燭?!叭漳簼h宮傳蠟燭”,皇帝特許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燭,并直接自宮中將燃燭向外傳送。能得到皇帝賜燭這份殊榮的自然不多,難怪由漢宮(實指唐朝宮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飄散的“輕煙”會引起詩人的特別注意。
    (3)悟詩情。
    讀到這里,你會想到寫什么?
    (4)朗讀全詩。
    三、作業(yè)設計: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人教版分數(shù)乘分數(shù)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了解《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的大致情節(jié)。
    2、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3、學會閱讀名著類課外讀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激發(fā)學生閱讀《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的興趣。
    2、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如和閱讀一本課外讀物。
    教學準備:課外閱讀書《尼爾斯騎鵝旅行記》,ppt。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猜書名。
    1、師:是啊,正如一句古話所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苯裉爝@節(jié)課,我要向你們推薦一本值得我們大家一起去閱讀的好書。書名我先不告訴你們,請你們根據(jù)我提供的信息來猜猜我要推薦的是哪本書。(師說一條,ppt出示一條。)。
    2、師:《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就是我今天要給你們推薦的書。(師展示書)。
    三、觀察封面。
    1、(ppt出示書的封面)師:拿到一本書時,我們會最先看到這本書的封面。請你們仔細地觀察這本書的封面,你會從中獲取到哪些信息?(師相機介紹作者和譯者。)。
    介紹作者:師:你們對這位作者有哪些了解?我給大家找來了一些作者的簡介資料,(ppt出示作者信息)誰對這位作者感興趣,想給大家讀讀這個作者的簡介?(請兩位學生分別讀ppt的內容。)。
    師:同學們,塞爾瑪?拉格洛芙雖然患有腿疾,但為了完成這本書的創(chuàng)作,她獨自一人忍著病痛走完了瑞典的大江南北,所以書中主人公旅行過的每一個地方都有塞爾瑪?拉格洛芙的足跡。因此,人們又將《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稱為塞爾瑪?拉格洛芙的旅游日志。
    介紹譯者:師:但是同學們,想要讀懂一本外國文學作品,翻譯對我們來說尤為重要,譯者翻譯的精彩了,讀者才會讀得津津有味。(ppt出示譯者的圖片)。
    師:這本書的譯者是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北歐文學專家石琴娥。大家可能對這個人比較陌生,但我說一本書,你會很熟悉——《安徒生童話故事集》,都看過吧,這本書也是石琴娥翻譯的。
    3、(ppt出示尼爾斯的圖片)師:對了,就是這個男孩子,猜猜他有多大?(生猜)猜對了嗎?(ppt出示書中對尼爾斯的描述,師讀)。
    4、師:你們身邊有調皮搗蛋的人嗎?他都做過那些調皮搗蛋的事?那這個尼爾斯到底有多么的調皮搗蛋呢?來看看一只叫五月玫瑰的奶牛對他的控訴吧。(ppt出示書中片段,師讀。)。
    6、師:一只小精靈實在看不下去了,他決定懲罰懲罰尼爾斯,于是他就將尼爾斯變成了一個小人。(ppt出示尼爾斯變小的圖片)這個小人在一次偶然之下騎上了鵝背,開始了自己的旅行。
    四、讀目錄。
    1、師:你們知不知道尼爾斯騎著鵝都去了哪些地方?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書的目錄。(ppt出示書的目錄)。
    五、片段賞析。
    (一)卡爾斯克魯納。
    1、師:這節(jié)課我要先帶著你們一起去書中一個特殊的城市看看。(ppt配樂播放卡爾斯克魯納的圖片,師解說。)卡爾斯克魯納是瑞典東南部的一個城市,是瑞典唯一的海軍基地,也是現(xiàn)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軍港基地。
    2、師:你們看到了什么?尼爾斯在鵝背上看到的卡爾斯克魯納和你們看到的一樣嗎?請幾位同學來為我們讀讀書中的描述。(ppt出示書中片段,請一組同學逐句朗讀)。
    3、師:尼爾斯眼中的卡爾斯克魯納神秘吧,多么光怪陸離啊,想不想知道尼爾斯在鵝背上俯瞰其它城市時看到的又是怎樣一副景象?那就去看這本書吧,書中的描述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二)厄蘭島。
    2、師:是啊,尼爾斯也和你們一樣,他在旅行中除了領略到瑞典的美麗風光,也增長了許多的知識。
    3、(ppt出示瑞典地理圖片)師:尼爾斯在旅途中了解到瑞典是一個靠近北極圈的北歐的一個沿海城市,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將瑞典和挪威分割開來。
    師:一路上氣候的變化使得尼爾斯發(fā)現(xiàn)瑞典的南北氣候雖然都是四季分明,但氣溫差異非常大。
    4、師:除了這些地理知識,尼爾斯在旅途中還聽說了許許多多的歷史傳說,比如這個厄蘭島。(ppt出示厄蘭島圖片)想聽嗎?(師讀書中厄蘭島的傳說)。
    5、師:神奇吧!想不到風景秀麗的厄蘭島還有這么動人的傳說。其實,除了厄蘭島,有些島嶼也有一些離奇的傳說,想不想知道?這本書會告訴你。
    (三)襲鵝故事,設置懸念。
    1、師:同學們,我們前面了解到尼爾斯是個怎樣的小男孩?小精良為什么要把他變小?對啊,是為了懲罰他。但目前來看,這懲罰還是挺美的,又是,欣賞美景,又是學知識,又是聽故事,要是懲罰都是這么美的話,我估計呀,你們一個個都去調皮搗蛋了。
    3、(ppt出示故事插圖,師讀狐貍襲鵝的故事。)故事快讀完時設置懸念。師:結果怎么樣了?師:書中描述的比我講的還要精彩,希望你們能自己翻開書去細細品讀。
    六、班級共讀。
    1、師:故事呀就講到這兒,尼爾斯最后是回到家鄉(xiāng)了還是繼續(xù)旅行?他是恢復了原來的身高呢還是依舊那么袖珍?一切精彩盡在書中。
    2、師:接下來的時間,請你們翻開《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和尼爾斯一起開始他的旅行。(ppt播放閱讀背景樂)。
    人教版分數(shù)乘分數(shù)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與整數(shù)乘法相同,掌握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處理措施:
    引導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微機出示復習題。
    指名回答。
    1、例1。
    微機出示,學生說說題意。你怎樣想的?試算。
    板演,比較學生的算法。
    2、總結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
    3、小組討論總結。
    1、做一做。
    2、練習六:17題。
    人教版分數(shù)乘分數(shù)教案篇七
    教科書第91~93頁。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分數(shù)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數(shù)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成功體驗。
    教具、學具準備:實物投影儀、蘋果、圓片、正方形紙、紙條。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蘋果。
    1、把這4個蘋果分給小強和小芳,可以怎樣分?如果分得比較公平,每人分幾個?
    學生說出想法后,教師板書:平均分。
    2、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
    板書:1。
    3、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
    板書:一半。
    提問:一半蘋果還有別表示方法嗎?
    引出并板書課題:分數(shù)。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1、認識。
    1)、教師演示分蘋果。指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二分之一。
    2)、指導學生讀寫。
    3)、學生活動:用紙片折出它,并寫上。
    4)、實物投影出示判斷題。
    下面哪些圖形陰影部分是原圖?哪些不是?說出理由。
    2、認識1/4。
    (1)要得到一個蘋果1/4應該怎樣分,這個1/4怎么表示出來?怎么寫?
    (2)組織學生活動。拿出紙片通過折、涂、看、說等活動感知1/4。
    (3)教師演示把一個蘋果分成四塊,每塊是它四份之一。
    (4)小結:像1/2、1/4這樣數(shù)都是分數(shù)。
    (三)認識其他分數(shù)。
    1、你們還想認識其他分數(shù)(幾分之一)嗎?
    (1)組織學生活動。拿出紙片通過折、涂、看、說等活動認識其他分數(shù)。
    (2)全班集中匯報。學生自愿將成果展示,在實物投影儀上,說一說各自分數(shù)。
    2、完成教科書第93頁“做一做”第1題。
    (四)比較分子是1分數(shù)大小。
    1、出示第一組圖1/2和1/4。
    (1)猜想:哪個分數(shù)大一些?
    (2)引導學生討論并交流討論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較重疊過程,讓學生直觀感受。
    2、獨立探究,完成第二組圖片,1/4和1/3比較,再跟小組同學說一說是怎樣比較?
    3、讓學生小組討論。通過上面兩組數(shù)比較,你發(fā)現(xiàn)什么?師生共同小結幾分之一分數(shù)比較大小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頁“做一做”等2題。
    (五)作業(yè)。
    完成第96頁練習二十二第1~3題。
    人教版分數(shù)乘分數(shù)教案篇八
    教材第72一74頁練習十三的第1一13題。
    1.通過教學,鞏固學生對真分數(shù)、假分數(shù)和帶分數(shù)的認識,并能正確地把假分數(shù)化成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復習的良好習慣。
    綜合應用分數(shù)的意義及真分數(shù)、假分數(shù)和帶分數(shù)的知識解題。
    投影。
    (一)導入。
    談話:前幾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有關分數(shù)的哪些知識?
    學生回憶并回答。
    老師:今天,我們就來應用這些知識解題,看誰掌握得好。
    (二)教學實施。
    1.完成教材第72頁的第1題。
    讓學生在課本上填一填,并讀一讀。
    2.完成教材第72頁的第2題。
    老師提示:把一個橢圓或一個六邊形看作單位”1“。
    讓學生看圖在課本上寫出分數(shù)。
    提問:還可以把誰看作單位”1“?涂色部分占幾分之幾?學生自己確定單位”1“,再看圖寫出分數(shù),集體交流。
    3.完成教材第72頁的第3題。
    請學生根據(jù)分數(shù)的意義,聯(lián)系實際,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4.完成教材第72頁的第4題。
    學生獨立看圖寫出分數(shù),并讀一讀。
    提問:帶分數(shù)是由幾部分組成的?
    5.完成教材第73頁的第5題。
    學生先自己試著填寫,然后匯報自己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以根據(jù)分數(shù)的意義直接寫出答案,也可以根據(jù)題意列出除法算式,再根據(jù)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寫出答案。
    6.完成教材第73頁的第6題。
    老師指導學生從左往右看,從左往右填。
    7.完成教材第73頁的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8.完成教材第73頁的第8、9題和第74頁的第11題。指導學生仿照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幾倍的.方法列出除法算式,再根據(jù)分數(shù)與除法關系寫出答案。
    9.完成教材第74頁的第10題。
    請學生用假分數(shù)和帶分數(shù)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
    10.完成教材第74頁的第12題。
    讓學生看表回答教材上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找出規(guī)律。
    11.完成教材第75頁的第13題。
    學生根據(jù)題目要求寫出答案,并集體交流,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鞏固對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
    (三)思維訓練。
    3.在括號里填上”“、”“或”=“。
    (1)a=+,a()1。
    (2)b=+,b()2。
    (3)c=++,c()3。
    (四)課堂。
    通過今天的復習,學會正確應用真分數(shù)、假分數(shù)和帶分數(shù)的有關知識,靈活解決一些數(shù)學問題。
    人教版分數(shù)乘分數(shù)教案篇九
    教材第72一74頁練習十三的第1一13題。
    1.通過教學,鞏固學生對真分數(shù)、假分數(shù)和帶分數(shù)的認識,并能正確地把假分數(shù)化成整數(shù)或帶分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復習的良好習慣。
    綜合應用分數(shù)的意義及真分數(shù)、假分數(shù)和帶分數(shù)的知識解題。
    投影。
    (一)導入。
    談話:前幾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有關分數(shù)的哪些知識?
    學生回憶并回答。
    老師:今天,我們就來應用這些知識解題,看誰掌握得好。
    (二)教學實施。
    1.完成教材第72頁的第1題。
    讓學生在課本上填一填,并讀一讀。
    2.完成教材第72頁的第2題。
    老師提示:把一個橢圓或一個六邊形看作單位”1“。
    讓學生看圖在課本上寫出分數(shù)。
    提問:還可以把誰看作單位”1“?涂色部分占幾分之幾?學生自己確定單位”1“,再看圖寫出分數(shù),集體交流。
    3.完成教材第72頁的第3題。
    請學生根據(jù)分數(shù)的意義,聯(lián)系實際,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4.完成教材第72頁的第4題。
    學生獨立看圖寫出分數(shù),并讀一讀。
    提問:帶分數(shù)是由幾部分組成的?
    5.完成教材第73頁的第5題。
    學生先自己試著填寫,然后匯報自己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以根據(jù)分數(shù)的意義直接寫出答案,也可以根據(jù)題意列出除法算式,再根據(jù)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寫出答案。
    6.完成教材第73頁的第6題。
    老師指導學生從左往右看,從左往右填。
    7.完成教材第73頁的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8.完成教材第73頁的第8、9題和第74頁的第11題。指導學生仿照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幾倍的方法列出除法算式,再根據(jù)分數(shù)與除法關系寫出答案。
    9.完成教材第74頁的.第10題。
    10.完成教材第74頁的第12題。
    讓學生看表回答教材上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找出規(guī)律。
    11.完成教材第75頁的第13題。
    學生根據(jù)題目要求寫出答案,并集體交流,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鞏固對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
    (四)思維訓練。
    3.在括號里填上”“、”“或”=“。
    (1)a=+,a()1。
    (2)b=+,b()2。
    (3)c=++,c()3。
    (五)課堂。
    通過今天的復習,學會正確應用真分數(shù)、假分數(shù)和帶分數(shù)的有關知識,靈活解決一些數(shù)學問題。
    人教版分數(shù)乘分數(shù)教案篇十
    百分數(shù)的意義和寫法》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是百分數(shù)的意義和寫法。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shù)的意義和讀寫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對于百分數(shù)并不陌生,他們有的可能已經(jīng)認識百分數(shù),并且能夠正確讀出百分數(shù),但大多數(shù)學生對百分數(shù)的意義的認識和理解還不十分準確,因此,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了百分數(shù)表示的是一個數(shù)量是另一個數(shù)量的百分之幾,也就是讓學生完成百分數(shù)意義的自我建構尤為重要。通過這節(jié)課教學,使學生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能正確讀寫百分數(shù),為今后學習有關百分數(shù)其它知識做了鋪墊。
    六年級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學生對于百分數(shù)并不陌生,他們有的可能已經(jīng)認識百分數(shù),并且能夠正確讀出百分數(shù),但大多數(shù)學生對百分數(shù)的意義的認識和理解還不十分準確,分數(shù)和百分數(shù)有密切的聯(lián)系,但是意義又有所不同,因此,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了百分數(shù)表示的`是一個數(shù)量是另一個數(shù)量的百分之幾,也就是百分率的含義尤為重要。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掌握百分數(shù)的讀、寫法,應用百分數(shù)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思考、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經(jīng)歷百分數(shù)意義的探索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學會交流討論。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結合相關信息,讓學生體會百分數(shù)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讓學生借助生活經(jīng)驗,通過生活實例來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
    人教版分數(shù)乘分數(shù)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正確解答兩三步計算的分數(shù)四則混合式題。
    2、運用學過的知識,解答兩步計算的較簡單的分數(shù)應用題。
    3、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思考和分析解答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兩三步式題的正確計算。
    2、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1、填空:
    除以一個不等于0的數(shù),等于()。
    2、口算:
    3/533/722/5-1/51/42/3
    1/2333/51/3+1/261/3
    3、標明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4、小紅用8米長的彩帶做一些花,如果每朵花用2/3米彩帶,小紅能做多少朵花?
    在上面第三個問題的后面增加她把其中的4朵送給了同學,還剩多少朵花?(增加問題后就成為例4)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說一說,怎樣求還剩多少朵花?
    3、學生列式:
    4、師:請同學們觀察,這道題目中有哪幾種運算?
    生:除法和減法。
    師:在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中,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生:略。
    師:從以上分析請你推想: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適用于分數(shù)嗎?
    生:通過分析例4的題意我們可以看出--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方法,同樣適用于分數(shù)和計算。
    5、學生獨立計算,師巡視指導并作訂正。
    82/3-4=83/2-4=12-4=8(朵)
    答:小紅還剩8朵花。
    6、思考:在計算中,應該注意什么?
    要求:讓學生說一說,上面的題目的運算順序各是什么,然后進行計算。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提問:1、老爺爺每天跑幾圈?
    2、半圈用哪個數(shù)來表示?
    3、照這個速度,怎樣理解?
    4、要求老爺爺每天跑步要用多少時間,要先求出什么?
    5、現(xiàn)在你能解答了嗎,能解答的自己寫出解答過程,不能解答的請教老師。
    6、指名口答解答過程,師生共同訂正。
    1、說一說,今天學習了什么新知識?
    2、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嗎?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有什么想要告訴老師和同學的嗎?請大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第1題:讀題后思考,你打算怎樣來計算這幾道題?(多找?guī)讉€學生來說自己心里的想法,尋找出最好的解題策略后再讓學生進行計算。)
    第2題:提問6樓到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層樓的高度?
    (6樓樓板到地面的高度實際只有5層樓的高度)
    第3、4題由學生獨立完成。
    人教版分數(shù)乘分數(shù)教案篇十二
    認識幾分之一。
    1,創(chuàng)設情境,感覺生活中的的數(shù)學,在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
    2,小組合作,提供材料,主動探索;
    教學設計: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故事引入:cai出示故事動畫。
    故事梗概:一只猴媽媽帶兩只小猴子上山郊游,到了半山猴媽媽分了一只蛋糕,明顯示一大一小。小猴子一只高興,一只沮喪;到了山頂猴媽媽把一只蛋糕半均分給兩只小猴子,小猴子都高興的吃了起來。
    學生仔細看故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2)談話:看完故事思考為什么兩次分蛋糕小猴子表現(xiàn)不一樣?
    第二次兩只小猴子分的一樣多,這樣分的方法叫做平均分(板書)。
    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人能分到多少?我們學過表示“半個”的數(shù)嘛?
    要表示“半個”就要學習新的數(shù)也就是分數(shù)(板書:分數(shù))。
    學習自由發(fā)言。
    學生嘗試回答。
    二、動手操作,主動探索。
    1、認識二分之一。
    (1)提問:“半個”可以用那個數(shù)表示?
    出示平均分一個蛋糕的cai動畫。
    談話: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二份,其中一份就是一個蛋糕的二分之一寫作。
    (板書)猴哥哥拿了蛋糕的二分之一,猴弟弟拿到了蛋糕的多少呢?(cai動畫出示)。
    (2)對于分數(shù)這個朋友新朋友你還想知道什么呢?
    2、提供材料,進一步認識二分之一。
    實物投影儀出示幾種正確折法,并讓折的同學說說誰是誰的二分之一;
    (2)cai出示下列圖形判斷圖中陰影部分是不是整個圖形的二分之一,并說明理由。
    (3)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二分之一的例子。
    3、深化操作,認識幾分之一。
    (1)談話:誰來猜一猜分數(shù)王國中除了二分之一還有哪些分數(shù)?
    學生看課本認識分數(shù)線分子分母,小組中同學交流。
    動手操作,小組交流。
    說一說自己是怎么表示的?
    學生口答,教師相機板書出...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2)談話:老師提供一些材料給大家請折一折畫一畫表示出自已喜歡的分分數(shù)。
    (3)談話:把你表示的分數(shù)介紹給小組同學。
    (4)指名幾個小組代表把找到的分數(shù)介紹給大家,說說找的過程,同時實物投影儀演示。
    (5)完成“想想做做”第1、2題。
    4、自主探索,比較大小。
    (1)談話:我們一起一做個游戲,拿出老師發(fā)的圓紙片先比較大?。?BR>    小組中選擇兩名同學分別折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并涂色.
    cai再次出示比較過程。
    (2)談話:請小組中第三名同學折出八分之一.
    你想用與哪個分數(shù)比較?與小組中的同學交流一下.
    (3)出示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動手,老師指導。
    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教師參與小組活動。
    1題直接填寫集體訂正。
    2題用手勢表示。
    學生用語言表述或是到前面來動手操作演示。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
    三、組織練習,深化認識。
    1、出示cai。
    畫面為上面是空白的兩幅同樣的圖,下面是分數(shù),學生口頭判斷填或,再由cai出示正確涂色圖直觀驗證。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3、cai出示“想想做做”第6題。
    (1)《科學天地》大小約是黑板的幾分之幾?(變色閃爍顯示)。
    (2)《藝術園地》大約點黑板的幾分之幾?(變色變色閃爍顯示)。
    (3)哪一部分大?怎么想的?
    2
    集體討論。
    學生口答。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四、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談話:通過全課的學習你對分數(shù)有哪些認識?
    今天學的分數(sh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還想學習什么樣的分數(shù)?
    指名回答。
    別的同學可以補充。
    教學理念(教學設計說明):
    本課“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認識幾分之一,和會用較直觀的手段來表示幾分之一。所以本課的設計從學生的感興趣的故事入手首先重點突出了“平均分”這個概念,再認識二分之一與學生生活實踐聯(lián)系較多的分數(shù),再用直觀手段來認識較抽象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最后通到學生自已動手來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教學過程中輔以cai教學軟件,使學生在學生的過程中能充分調動各種感覺器官來參與到學習中來,享受一個快樂的腦力運動過程。
    人教版分數(shù)乘分數(shù)教案篇十三
    (一)理解并掌握比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兩個分數(shù)大小的方法。
    (二)在學習比較分數(shù)大小的方法的過程當中加深對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
    (三)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概括的能力。
    (二)區(qū)別比較同分母分數(shù)大小和同分子分數(shù)大小的方法。
    教具:投影片,兩張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紙片、長方形紙片。
    學具:每位同學兩張同樣的圓形紙片、長方形紙片。
    1.說出表示圖中陰影部分的`分數(shù)(投影片出圖)。
    2.口答填空:(投影片)。
    (1)把一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3.比較每組中兩個數(shù)的大小。并說明理由。
    7和932和29。
    (要求說出9比7多2個自然數(shù)單位,32比29多3個自然數(shù)單位。)。
    教師:兩個整數(shù),我們可以根據(jù)它們包含自然數(shù)單位的多少來比較大小,那么分數(shù)又怎樣來比較大小呢?這就是這節(jié)課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
    1.比較同分母分數(shù)的大小。
    (1)教師出示兩張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紙片,請同學說一說如何判斷它們的大小?
    (把兩張紙重疊放在一起,完全重合,說明相等。)。
    教師把兩張正三角形貼在黑板上。問:請說出陰影部分各是多少?
    (2)教師用小黑板條貼出線段圖,請同學口答括號部分是多少?
    請學生兩人一組,比較每組中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并說明理由。教師巡視。
    (3)教師:請觀察上面比較的各組分數(shù),同組的兩個分數(shù)有什么共同處?(分母相同,分數(shù)單位相同。)。
    教師: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shù)如何比較大???
    學生口答后教師小結并板書:
    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shù),分子大的分數(shù)比較大。
    練習:課本93頁做一做。請兩三位同學寫投影,其余同學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比較下面每組中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
    2.比較同分子分數(shù)的大小。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兩張圓形紙片。并請比較它們的大小。(同樣大。)。
    學生分小組討論,匯報后,教師表揚“圓形紙片同樣大,也就是單位“1”相等,平均分的份數(shù)越多,每一份反而小。”這種想法很好。
    并說明道理。
    教師:請同學用兩張完全相同的長方形紙折一折或畫一畫,比較。
    學生動手折或畫,小組討論說道理。
    老師:說一說下面各組分數(shù)中,哪一個較大?為什么?
    學生口答后教師板書:分子相同的兩個分數(shù),分母小的分數(shù)比較大。
    練習:課本94頁做一做。請兩位同學寫投影片,其余同學填書上。集體訂正。
    學生口答的后教師板書歸納:
    口答練習:比較下面各組分數(shù)的大小。(投影片)。
    1.請自己說出兩個同分母分數(shù),比較它們的大小。
    2.請一位同學說出兩個同分子分數(shù),另一位同學比較它們的大小。
    4.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5.下面的括號里能填哪些分數(shù)?
    1.同分母分數(shù)比較大小的方法。同分子分數(shù)比較大小的方法。
    2.作業(yè):課本95頁練習二十,1,2,3。
    人教版分數(shù)乘分數(shù)教案篇十四
    教學內容:
    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教科書第38―39頁的例2、例3,“練一練”和練習七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真分數(shù)和假分數(shù),能正確判斷真分數(shù)與假分數(shù),加深對分數(shù)認識的理解。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把“1”平均分成了()份,涂色部分表示(一)。
    師問:3/8表示什么?誰能說一說什么是分數(shù)?什么是分數(shù)單位?
    二、教學新課。
    1、談話引入: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分數(shù)的有關內容。
    2、教學例2。
    (1)出示例2及圖。
    師問:把1個圓看作“1”,怎樣用涂色部分來表示1/4、3/4和4/4呢?學生在書上完成涂色。
    指名說一說:你是怎樣涂色的?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師追問:4個1/4就是多少?怎樣涂色(涂滿)。
    要表示5個1/4,應該怎樣涂色呢?(用2個圖形)。
    指出:用一個圓最多只能表示4個1/4,表示5個1/4需要師問:5個1/4用分數(shù)怎樣表示呢?(5/4)5/4里有幾個1/4?(5個)說一說5/4表示什么?(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5份的數(shù))。
    2探索發(fā)現(xiàn)。
    師問:通過剛才的涂色,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生答:涂色部分不滿單位“1”時,分數(shù)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是單位“1”時,分數(shù)的分子與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過單位“1”時,分數(shù)的分子比份平大。
    3、教學例3。
    (1)出示例3。
    師問:你能用涂色部分表示下面的分數(shù)嗎?
    學生獨立完成涂色。展示學生作業(yè),討論兩個問題。
    1表示每個分數(shù),分別要涂幾個1/5?
    2表示10個1/5用了幾個圓?表示13個1/5用了幾個圓?
    指名回答,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2)指導分類。
    師問:比較例2、例3中的這些分數(shù),你能給它們分分類嗎?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匯報分類結果,重點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揭示概念。
    師: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shù)叫做真分數(shù);
    分子比分母大活著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shù)叫做假分數(shù)。
    (3)板書課題: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理解真分數(shù)、假分數(shù)的。
    學生自己小結。
    4、完成“練一練”
    (1)、完成第1題。
    (2)完成第2題。
    學生在小組中說一說。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七第1題。
    (1)、學生獨立描點。
    (2)、指導觀察:真分數(shù)集中分布在0~1之間,假分數(shù)分布在從1開始向右的部分。師問:這樣分布說明什么?(真分數(shù)小于1,假分數(shù)大于或等于1)。
    2、完成練習七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
    3、完成練習七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校對。
    4、完成練習七第4題。
    學生在書上完成填寫。交流匯報結果。
    師追問:你是怎么想的?
    四、課堂總結。
    師:今天你又有哪些收獲?跟大家說說你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