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語文成績怎么提高(三篇)

字號: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語文成績怎么提高篇1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記敘墨子在楚國即將大舉進攻宋國之際,用巧妙、崐鋒利的言辭使戰(zhàn)爭發(fā)動者理屈詞窮,又憑借謀略使他們不敢輕舉崐妄動,最終阻止了戰(zhàn)爭的發(fā)生。
    教學重點:
    1、曲折有致的故事情節(jié)。
    2、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找學生講述《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2、從此故事中引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二、學習課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節(jié)。
    1、生速讀課文,概括出墨子勸阻楚國攻打宋國的三個步驟。
    2、師生討論,明確: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輸理屈詞窮;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崐屈詞窮;第三回合是模擬攻守,說明楚國攻打宋國不會有好結果,崐促使楚王放棄攻宋。
    3、師生分角色朗讀第一回合,討論:
    ⑴當墨子請公輸殺人時,公輸作何表示?
    ⑵而墨子分析公輸造云梯攻宋一事得出的最終結論又是什么?
    ⑶這場辯論的結果如何?
    ⑷公輸真的“服”了嗎?你能揣測他此時的心理活動嗎?
    4、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二回合,討論:
    ⑴墨子給楚王講故事,有什么目的?
    ⑵楚王是如何評價故事中人的?
    ⑶墨子又是如何以楚攻宋一事來作類比的?
    ⑷楚王真的決定不攻打宋國了嗎?揣測楚王此時的心理活動。
    5、生自讀第三回合,討論:
    ⑴在模擬攻守前,楚王怎樣看待楚攻宋的結果?
    ⑵而模擬攻守的結果又是什么?
    ⑶公輸真的就此罷休了嗎?
    ⑷墨子又是怎樣讓楚王徹底折服的呢?
    6、教師總結:
    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文章由此而具有曲折有致的情節(jié)美。
    三、把握墨子的形象。
    1、墨子能夠在辯論中取勝,他運用了什么技巧?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要求學生結合課文評述此種技巧。
    3、這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擁有過人的辯才。
    4、在辯論過程中,墨子面對公輸,面對強國君主,甚至有崐殺身之險時,他有什么反應?
    ——“沉靜”、“從從容容”、“鎮(zhèn)靜”。(以上幾詞出自魯迅先生以此故事改寫的小說《非攻》)
    5、這又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擁有過人的膽識。
    6、教師總結:
    墨子是一位具有過人辯才與過人膽識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崐章由此而具有生動鮮明的形象美。
    四、課堂小結:
    對付強大的敵人,不僅要從道義上戰(zhàn)勝他們,還要用實力來震懾他們,這就需要我們具有過人的辯才與膽識。
    五、布置作業(yè):
    1、課外閱讀收錄在魯迅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非攻》。
    2、積累幾種文言句式:
    ⑴排比句式:……不可謂……不可謂……
    舍其……而欲竊之
    猶……之與……也
    ⑵判斷句式:以……為……
    板書設計:
    公輸
    吾義固不殺人——義不殺少而殺眾
    道義勝(辯才過人)
    必為有竊疾也——為與此同類
    必取宋——攻械盡,而守圉有余
    實力勝(膽識過人)
    欲殺之——雖殺臣,不能絕也
    高中語文成績怎么提高篇2
    【學習內(nèi)容】
    教材:綜合性學習
    【學習目標】
    采用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展示讀書成果。
    【學習過程】
    導入新課:
    “讀書,尤其是那些名著,就是和人類歷史上最杰出的先賢智者相交!這些先賢智者著書或是為了尋求別人理解,或是為了探尋人生的途徑與處世的真理。不論他們的箴言溝通于你的人生經(jīng)驗,他們聰慧的感受觸發(fā)你的悟性,還是他們天才的思想把你蒙昧混沌的頭顱透徹照亮——你的腦袋仿佛忽然變成一只通電發(fā)亮的燈——他們不是你最寶貴的精神朋友嗎?”原來讀書可以讓我們享受和吸取人類文化的成果,讓我們的心靈世界變得廣闊,變得豐富多彩,同學們,少年正是讀書時,讓我們共同享受讀書的樂趣!
    活動一:填寫讀書問卷
    你的閱讀狀況怎樣呢?請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準確作答,填寫課本“少年正是讀書時”資料二(個人閱讀狀況調(diào)查問卷)。
    活動二:名家讀書軼事
    1.請閱讀圖書“人生之點”之“書伴我行”板塊,找出其中一例講述作者的讀書經(jīng)歷。
    答案示例:圖書:
    葉文玲《我的“長生果”》:讀書讀得快,囫圇吞棗,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胡玥《讀書的經(jīng)歷》:偷著看書的美妙。
    馮驥才《無書的日子》:把讀書認定是充實和提升自己的真正伙伴。
    李丹崖《一窗明月半床書》:沒有功利性,心無雜念的讀書。
    尤今《尋找書籍的味道》:書籍是精神“永遠的伊甸園”,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花生糖硬而適口,都能給生命的味蕾帶來怡人的香味。
    2.除圖書之外,你還知道哪些名家勤于讀書,樂于讀書的故事嗎?
    答案示例:
    白居易:口舌生瘡,手肘成胝。
    王安石:囚首喪面而談讀書。
    3.古人曾說“勞于讀書,逸于作文”。圖書“書伴我行”,許多作者為我們講述了他們自己讀書與寫作的聯(lián)系,并從中悟得一點道理,你能找出來嗎?
    答案示例:
    葉文玲《我的“長生果”》:作文,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眾不同的“鮮味”才好;要寫的真情實感;自己嘔心瀝血的創(chuàng)造。
    馮驥才《無書的日子》:讀書是欣賞別人,寫書是挖掘自己;讀書是接受別人的沐浴,寫作是一種自我凈化。
    活動三:踐行讀書計劃
    1.了解名家讀書軼事,讓我們獲得了一些有益的啟示。你有沒有想要改變自己之前的讀書方法,請設計一張讀書卡片,制定自己今后的讀書計劃。
    活動四:積累讀書名言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終生的伴侶,最誠摯的朋友。
    ——高爾基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顏真卿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陸九淵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甲慵翰粚W,既學患不行。
    ——韓愈
    高中語文成績怎么提高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交流和了解童話,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梳理、總結童話的特點及閱讀童話的好處。
    2.能運用減一件的方法,認識“申、介”等七個生字,學習形聲字聲旁表音的特點。
    3.認識口字旁的字,能了解三組帶口字旁的字的字義特點。
    4.認識改正、增補、刪除三種修改符號,了解三種修改符號的用法,會用三種修改符號,并在修改自己的習作時嘗試使用。
    5.朗讀、背誦三組關于“理”的諺語,幫助小學生積累諺語。
    【教學重點】梳理童話,了解其特點及閱讀好處;學習形聲字;認識并會用三種修改符號;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和背誦理解和積累諺語。
    【教學難點】有感情朗讀句子,理解格言意思。
    【教學課時】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習“交流平臺”。
    1.讀一讀,找規(guī)律。
    (1)你讀了小朋友的話,你收獲了什么?
    ①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閱讀。
    ②小組同學互相交流,談收獲。
    ③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小結:讀了三個小朋友說的話,我發(fā)現(xiàn)他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交流了學習童話的收獲。
    (2)交流第一個小朋友的話:童話真是一座五彩繽紛的大花園。在童話的世界里,植物、動物不但會說話,而且和人一樣,也有喜怒哀樂。
    ①小組學生圍繞第一個同學的話進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話作品的寫作手法。
    ②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fā)言,師生評議,教師小結:第一個小朋友總結了童話的特點,即擬人化的寫法。(板書 交流平臺:童話采用擬人化的寫法)
    (3)交流第二個小朋友的話:這個單元的課文中,又會唱歌的鳥、聰明的蟋蟀、快樂的手推車、值得尊敬的蟻王,從他們的語言、動作中,可以感受到生動、鮮明的形象。
    ①小組學生圍繞上面一段話進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話作品里“人物”的語言、動作中,感受到他們生動、鮮明的形象。
    ②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fā)言,教師小結:第二個小朋友是從寫法方面交流的。說童話故事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比較鮮明,那是因為作者抓住了這些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具體的描寫。(板書 交流平臺:童話的想象很豐富)
    (4)交流第三個小朋友的話:讀童話,能交到很多奇特的朋友,經(jīng)歷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還能獲得很多啟示。(板書 交流平臺:童話給我們啟示)
    ①小組學生圍繞上面一段話進行交流,探究從奇特的朋友,不可思議的事情中獲得的啟示。
    ②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fā)言,教師小結:第三個小朋友從讀童話故事的收獲和童話的作用來談的。
    2.練一練,學運用。
    (1)回顧課文,了解“擬人”。
    ①《去年的樹》中的“擬人”:從鳥兒天天唱歌給樹聽感受到他們的快樂;從鳥兒第二年春天飛從南方飛回來找不到它的朋友感受到他的憂傷和惆悵。
    ②《那一定很舒服》中的 “擬人”:從大樹變成手推車等的感受到小推車為人類服務的快樂。
    ③《在牛肚子里旅行》中的“擬人”:從一只不幸被吞進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的經(jīng)歷中感受到紅頭由絕望、悲痛到最后僥幸逃脫的危險后對朋友的感激的感情變化。
    ④《一塊奶酪》中的“擬人”:從螞蟻隊長帶領自己的隊伍搬運糧食的事中感受到螞蟻隊長復雜的感情變化。
    (2)回顧課文,了解“人物”形象。
    ①《去年的樹》中的“人物”形象:從鳥兒的語言和動作中感受到鳥兒的可愛、可敬。
    ②《那一定很舒服》中的“人物”形象:從大樹的語言、動作中了解到大樹的優(yōu)秀品質(zhì)。
    ③《在牛肚子里旅行》中的“人物”形象:從青頭的語言、動作中感受到青頭對朋友的關愛。
    ④《一塊奶酪》中的“人物”形象:螞蟻隊長帶領隊伍搬運糧食不受奶酪渣誘惑,以身作則。
    (3)回顧課文,交流收獲。
    ①讀《去年的樹》的收獲:讀故事懂得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②讀《那一定很舒服》的收獲:從一粒種子的經(jīng)歷獲得了奉獻教育,明白了要做一個對別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③讀《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收獲:從兩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吞進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僥幸逃脫的危險經(jīng)歷,懂得了一個科學小知識——牛有四個胃,吃食時具有反芻現(xiàn)象。
    ④讀《一塊奶酪》的收獲:從螞蟻隊長帶領自己的隊伍搬運糧食的事中懂得了在集體活動中要以身作則,嚴守紀律。
    3.我拓展,我積累:你覺得還有哪些與童話有關的話題和同學交流?
    (1)小組同學圍繞童話進行交流,記錄大家普遍感興趣的某一方面。
    (2)小組派代表作匯報發(fā)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小結。
    ①我覺得童話故事還能陶冶情操,比如讀了《在牛肚子里旅行》我知道朋友之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讀了《去年的樹》我明白了好朋友之間應該講誠信。
    ②我覺得讀童話故事一定要發(fā)揮想象,如讀《去年的樹》我邊讀邊想象知道鳥兒天天給樹唱歌,無論春夏秋冬,不管刮風下雨……它們真是好朋友?。?BR>    ③學了《蟻王》我還和同學表演了童話故事,真有趣!
    【設計意圖:回顧課文,出示課文中的有關語句,探究交流了解童話中擬人的寫法,使得交流的內(nèi)容不再空洞,變得形象可感?!?BR>    二、學習“識字加油站”。
    1.讀一讀,找規(guī)律。
    (1)課件出示:讀一讀,比一比,認一認。
    伸——申(申請) 界——介(介紹) 蹤——宗(祖宗)
    憶——乙(乙方) 招——召(召開) 教——孝(孝順)
    (2)指名拼讀生字,齊讀生字,指名領讀。
    (3)小組同學對比讀,互相交流讀這些生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組長記錄小組同學的發(fā)現(xiàn)。
    (4)小組派代表匯報交流,教師小結:
    ①讀了這些生字,我發(fā)現(xiàn)它們大部分都是由熟字減掉偏旁變成的新字。
    ②第二個字都是第一個形聲字的聲旁,每組的前后兩個字讀音相近。(板書 識字加油站:第二個字都是第一個形聲字的聲旁 每組的前后兩個字讀音相近)
    (5)理解字義。
    ①舉例指導:“孝”字可以組成詞語“孝順、孝敬、孝行、孝道”等,聯(lián)系身邊孝敬老人的行為,可以理解“孝”的意思是表示對長輩的孝順尊敬。
    ②小組交流,理解其他幾個生字。
    ③全班交流,師生評議,教師小結。
    (6)鞏固生字。
    ①出示生字,采用隨機抽讀或開火車讀的形式檢查鞏固。
    ②鼓勵學生用生字拓展組詞,豐富詞語積累。
    申:申請、引申、重申、三令五申
    召:召集、召喚、號召、應召、召見
    宗:宗旨、正宗、宗親、祖宗八代
    介:中介、介紹、媒介、一介書生
    乙:甲乙
    孝:孝敬、孝順、孝敬、披麻戴孝
    2.練一練,學運用。
    從這些生字中選擇合適的字填在括號里。
    伸 申
    (1)老師( 伸 )手接過了我寫的要參加足球隊的( 申 )請書。
    界 介
    (2)老師指著地圖給我們( 介 )紹說:“這里是祖國的邊( 界 )?!?BR>    招 召
    (3)我( 招 )手叫弟弟過來,神秘地告訴他今晚要( 召 )開家庭會議。
    乙 憶
    (4)爸爸回( 憶 )了半天,也沒想起來到底是甲方得了冠軍還是( 乙 )方得了冠軍。
    孝 教
    (5)老師經(jīng)常( 教 )育我們要( 孝 )順父母。
    3.我拓展,我積累。
    (1)小朋友,你還知道哪些熟字能變成新字嗎?
    熟字去掉偏旁能變成許多新字,如:
    摔——率(shuài) (率領) 惜——昔(xī) (昔日)
    惹——若(ruò) (若干) 渣——查(chá) (檢查)
    例——列(liè) (排列) 挑——兆(zhào) (兆頭)
    (2)我拓展,我了解。
    ①了解形聲字:形聲字是由兩個文或字復合成體,其中的一個文或字表示事物的類別而另一個表示事物的讀音。
    ②了解形聲字的分類。
    a.左形右聲:伸 招 憶 b.右形左聲:攻 頸 削
    c.上形下聲:界 管 芳 d.下形上聲:架 案 斧
    e.外形內(nèi)聲:固 病 園 f.內(nèi)形外聲:悶 問 聞
    g.形在一角:裁 載 栽 h.聲在一角:醛 渠
    ③了解識字方法。
    部件識字法:所謂部件識字法,即是利用已學過的熟字部件,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換掉字的偏旁,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此方法主要適用于形聲字和部件相同的字。如,記憶請、情、清,利用已學過的“青”字加上“氵”就成了“清”,再聯(lián)系“清澈的河水”就知道了“清”與“水”有關,又理解了字義,“請”,人要用嘴,所以就有一個言字旁;情,與心情有關,所以加上“豎心旁”。利用形聲字的聲旁和形旁識記字,既利于掌握漢字的聲,又利于掌握漢字的形和理解漢字的義。
    (3)小組交流,再找一些這樣的漢字進行識字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對幾組文字的分析,引出對形聲字分類的復習和部件識字法,既復習了舊知識,又學習了新知識?!?BR>    三、學習“詞句段運用”。
    (一)學習相同偏旁的字。
    1.讀一讀,找規(guī)律。
    (1)課件出示:讀一讀,和同學交流你的發(fā)現(xiàn)。
    咬 叼 嚼 叫 喊 嚷
    咽 啃 口 吼 吵
    吞 含 啼 喚
    啪 嘩 吱 嗡
    嘟 鳴 嘀
    ①小組交流:讀這些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②代表匯報,教師小結:這些字都帶有“口”字,都與“口”或聲音有關系。
    a.我發(fā)現(xiàn)這些字都是和口有關的動作:
    與吃的動作有關——咬 叼 嚼 咽 啃 吞 含 (板書 詞句段運用:與吃的動作有關)
    與叫喚的動作有關——叫 喊 嚷 吼 吵 啼 喚(板書 詞句段運用:與叫喚動作有關)
    b.我發(fā)現(xiàn)這些字都是模擬聲音的:
    與聲音有關——啪 嘩 吱 嗡 嘟 鳴 嘀 (板書 詞句段運用:與聲音有關)
    2. 練一練,學運用。
    比一比,給下面的字組詞。
    吞( ) 吵( ) 嗚( ) 叼( )
    含( ) 咬( ) 喚( ) 啼( )
    3. 我拓展,我積累。
    (1)小朋友,你還知道木字旁的字嗎?
    桿 杖 標 棟 棵
    梅 枝 椅 柱 楷
    柳 柏 松 槐 樹
    椿 枸 杞 桂 桔
    (2)你還知道哪些偏旁的字?交流舉例。
    提手旁:扎 扒 打 撲 扔 托 掃 擴 扣 扛 扱 揚 執(zhí) 扙 拋 扭 擬
    心字底:忌 忍 忐 忑 忘 志 忽 念 慫 態(tài) 忠 急 怒 思 怨 怎 總
    三點水:漢 匯 汁 池 汗 汲 江 湯 溝 滬 瀝 沒 汪 淺 沮 淚 泠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使學生認識到口字旁的幾組字都具有相同的偏旁,卻有著不同的意義。引導學生學會了在分類中鑒別的方法,增長了知識。】
    (二)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
    1.讀一讀,找規(guī)律。
    (1)談話激趣:人生了病就得去看醫(yī)生,那句子生了病也要去看醫(yī)生,誰愿意成為幫它們治病的醫(yī)生?看看,你們都愿意成為為句子看病的醫(yī)生,多有愛心的孩子?。〔贿^,當醫(yī)生光有愛心還不夠,還得有過硬的本領。下面我們就通過學習練就過硬的本領,當一名名副其實的句子“醫(yī)生”。
    (2)認識病句,學習本領。
    ①了解病因——認識常見病句的類型。
    a.句子不完整。例如:小明是第三實驗小學三年級的。
    b.用詞不當.例如:我們要熱愛花草樹木。
    c.前后矛盾.例如:今天早晨,全班同學都來了,只有李曉雨還沒有來。
    d.重復累贅.例如:這道題最后終于被他解答出來了。
    e.詞語搭配不當。例如:我的家鄉(xiāng)是北京人。
    f.次序顛倒。例如:語文對我很感興趣,我很喜歡它。
    g.常識性錯誤。例如:春天,湖里的荷花開了。
    ②學習醫(yī)術——尋找病因。
    a.認真讀句子,了解句子本來的意思,理清關系。
    b.反復默讀后就得運用自己所學知識認真分析,根據(jù)癥狀進行分析,找出病因。
    c.給句子看病的原則是:不改變原意,以最簡要的方法修改。
    ③學習醫(yī)術——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
    a.“加”。對于“句子不完整”的句子,可以用“加”的方法,把句子補充完整。例:小明是第三實驗小學三年級的。可改為:小明是第三實驗小學三年級的學生。
    b.“換”。對于“用詞不當”的句子,可以用“換”的方法,把用錯的詞換成該用的詞。例:我們要熱愛花草樹木。應把“熱愛”改成“愛護”。
    c.“刪”。對于“重復累贅”和“前后矛盾”的句子,用“刪”的方法,可以把多余的詞語或矛盾的部分刪去。例:這道題最后終于被他解答出來了??蓪⒕渲械摹白詈蟆焙汀敖K于” 刪去其一。今天早晨,全班同學都來了,只有李曉雨還沒有來?!叭嗤瑢W都來了”和“只有李曉雨還沒有來”刪去其一。
    d.“調(diào)”。對于“次序顛倒”的句子,可以用“調(diào)”的方法,把不合理的詞語順序予以調(diào)整。例:語文對我很感興趣,我很喜歡它。將句中的“語文”和“我”調(diào)換一下位置即可。
    e.“改”?!霸~語搭配不當”和“常識性錯誤”的句子可以用“改”的方法,使整個句子表達的意思前后連貫。例:春天,湖里的荷花開了。把“春天”改為“夏天”就行。
    (3)學習下面的修改符號,并試著使用這些修改符號修改自己的習作。
    ①認識三種修改符號:改正符號、增補符號、刪除符號。(板書詞句段運用:修改符號改正符號增補符號刪除符號)
    ②觀察一下,這三種符號分別有什么作用?分別在什么時候使用?
    ③你知道怎樣利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嗎?
    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小結:改正符號是對句子中有錯別字、詞的改正;增補符號在增補字詞時使用,是對文句中漏掉部分的增補;刪除符號在多余部分的刪除時使用。
    (4)學習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
    ①課件出示:
    老師以經(jīng)走了。
    他穿著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頂藍色的帽子。
    菜園里種了很多蔬菜,有土豆、黃瓜、西瓜和西紅柿。
    ②這道題是指導我們修改病句的。要想修改病句,首先應該找出病因。(集體交流,分析句子出現(xiàn)的問題。)
    a.第一句使用別字。已經(jīng)表示過去了用“已”。
    b.第二句用詞不當。衣服可以用穿而帽子只能用戴。
    c.第三句分類不當。西瓜是水果類的不是蔬菜。
    ③學生交流,修改病句,教師小結:
    老師以經(jīng)走了。
    老師已經(jīng)走了。
    他穿著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頂藍色的帽子。
    他穿著一件灰色的上衣,戴著一頂藍色的帽子。
    菜園里種了很多蔬菜,有土豆、黃瓜、西瓜和西紅柿。
    菜園里種了很多蔬菜,有土豆、黃瓜和西紅柿。
    ④找到病因后,我們再看書中運用了什么修改符號進行修改,我們從中認識了表示改正、表示增補、表示刪除的三種修改符號。
    2.練一練,學運用。
    (1)用修改符號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我們家離學校很進。
    ②今年爺爺家種了玉米、麥子、大豆、高粱、松樹等糧食作物。
    ③我們把教室打掃得整整齊齊。
    學生讀句子,用修改法號完成修改,相互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2)練習運用修改符號修改下面的一段話。
    魯爺爺今年八十多歲。他身穿一件黑棉襖,戴一頂舊棉帽,仍舊保持著艱苦樸素。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推起小車為前線運送小米、小麥和糧食,不知走過多少城市和村莊?他曾經(jīng)被評為“支前模范”的光榮稱號。他經(jīng)常對我們說:“他經(jīng)歷過兩個新舊社會,深知今天辛福生活來得不容易,你們一定要愛護它??!”
    修改如下:在“樸素”的后邊用增補符號加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用刪除符號把“小米、小麥和”刪掉;把“?”用改正符號變成“?!?;用刪除符號刪掉“的光榮稱號”;把最后一句話中引號中的“他”用改正符號改為“我”;再把“辛”改正為“幸”,再用改正符號把“愛護”改成“珍惜”。
    3.我拓展,我積累。
    (1)小組交流,小朋友,你還知道哪些修改符號?
    (2)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3)修改符號還有很多,常見的有:
    (4)教師總結:修改病句對我們?nèi)昙墝W生來說,雖是剛起步,但只要大家掌握了一些常見的、簡單的病句類型和修改方法,再在以后的學習中逐一鞏固、加深,那么,“會修改病句,掌握一些常見的病句的類型;能指出句子中的毛病,并加以改正”也就水到渠成。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病句、尋找病因、學習修改、認識符號、學會運用、典型練習,在循序漸進的學習與練習中使學生掌握了使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的方法?!?BR>    (四)日積月累。
    1.讀一讀,找規(guī)律。
    (1)課件出示:
    ①燈不拔不亮,理不辯不明。
    ②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③一時強弱在于力,千古勝負在于理。
    (2)師范讀,學生跟讀。自由朗讀,讀一讀這這些句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小組交流,深入體會。
    (4)小組代表做匯報發(fā)言,教師小結:我發(fā)現(xiàn)這幾句都是關于明理的諺語。(板書 日積月累:明理的諺語)
    (5)理解諺語的意思。
    ①小組交流,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諺語的意思,并交流受到的啟發(fā)。
    ②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小結:
    a.燈不拔不亮,理不辯不明。
    意思:燈不時常撥弄就不明亮,道理不經(jīng)過辯論就不明晰。
    啟發(fā):只有去做才能明白其中的奧妙!道理要分辨才能明白!
    b.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意思: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無道理任何地方都行不通。
    啟發(fā):指人的言行必須有理可循。
    c.一時強弱在于力,千古勝負在于理。
    意思:一時的強弱在于誰的力量大,但長遠的勝負還得看誰更講道理。
    啟發(fā):新事物符合客觀規(guī)律,具有遠大的發(fā)展前途
    (6)學生自由朗讀,背誦積累。
    2.練一練,學運用:選擇上題中的諺語填空。
    (1)小剛仗著自己力氣大欺負小明,小明氣呼呼地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咱們找老師評理去?!?BR>    (2)我和弟弟鬧矛盾了,爺爺耐心地詢問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一時強弱在于力,萬古勝負在于理。)’凡事都要講道理?!?BR>    (3)今天的辯論會開得很成功,老師的一席話使我茅塞頓開,真是(燈不撥不亮,理不辨不明。)
    3.我拓展,我積累:小朋友,你還積累了哪些諺語?
    (1)小組交流。
    (2)小組代表作匯報發(fā)言,師生評議。
    (3)朗讀積累:
    ①不看人親不親,要看理順不順。
    ②有理不怕勢來壓,人正不怕影子歪。
    ③天下的弓都是彎的,天下的理都是直的。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在教學中通過所學課文的具體句段,幫助學生理解童話,交流童話,更具有說服力。修改病句,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內(nèi)容,也有著相當大的難度。為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較快地了解修改病句的方法,在學習這個內(nèi)容時,引導學生認識病句、尋找病因、學習修改、認識符號、學會運用、典型練習,層層推進,減低難度,很好地鞏固了所學知識。
    不足之處:課堂練習過于單調(diào)。在今后的教學中
    教學設計
    要符合兒童的心理水平,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寓教于樂,把枯燥的練習,變得好玩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