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父與子教案(精選13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需要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不斷完善和提高。教案的設計要具有靈活性和可操作性,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個性化的調整和安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僅供參考。
    繪本父與子教案篇一
    1、愿意用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所看見的東西,并進行大膽地猜測,體驗故事中從危險到脫險的情節(jié)。
    2、感受繪本中袋鼠的大口袋的神奇之處。
    《大口袋》繪本、幻燈片、音樂磁帶、手偶小白兔。
    一、引出主題。
    (教師手插口袋來到幼兒面前)小朋友們好,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老師的手不見了?到哪里去了???(請幼兒說)哇,老師的口袋本領可真大???能把老師的手變得不見了,但是今天老師請來的客人啊,它胸前的大口袋本領還要大,你們猜猜他是誰?(袋鼠)今天老師就把袋鼠給請來了。
    出示多媒體一:袋鼠媽媽有一只大口袋,大口袋里住著誰啊?(小袋鼠)教師小結:袋鼠媽媽有個大口袋,里面住著小袋鼠,袋鼠媽媽和小袋鼠在草地上快樂地游玩。
    (放出風的聲音)聽,什么聲音?這聲音可怕嗎?為什么會有這個可怕的聲音?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我們來看看?(出示多媒體二)發(fā)生了什么事???(請幼兒說說)教師小結:大灰狼要抓小白兔,小白兔嚇得拼命跑。
    大灰狼追啊追,追啊追,碰到了誰???(出示多媒體三)大灰狼會對袋鼠媽媽說什么?袋鼠媽媽又會對大灰狼說什么呢?(請幼兒說說)教師小結:大灰狼遇到袋鼠媽媽,可袋鼠媽媽的口袋里只有小袋鼠。
    (出示多媒體四)大灰狼有沒有找到小白兔?。克谙耄哼?,小白兔躲到哪里去了呢?你們知道嗎?(袋鼠媽媽的口袋里)哇,袋鼠媽媽的口袋好神奇哦,還能幫小兔子脫險呢。
    (出示多媒體五)大灰狼走了,小白兔和小袋鼠在草地上干什么呀?(在開心地唱啊跳啊)教師小結:大灰狼走了,小白兔和小袋鼠一起開心地玩起來。
    你們想知道這本好看的書叫什么名字嗎?他叫《大口袋》現(xiàn)在我們一起再來看一遍這本好看的書。(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讓我們也像小白兔和小袋鼠一樣開心的跳舞吧。
    繪本父與子教案篇二
    1.仔細觀察畫面內容,感知各種腳印的特點,積極運用語言進行表達。
    2.初步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情節(jié)的有趣和神秘。
    3.體會故事中主要角色"疑惑一失望一驚喜"的情感變化。
    一、引題。
    小朋友看,這是誰?小姑娘在房間的地板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腳印,來看看這個腳印長什么樣?
    二、師幼共同閱讀,了解故事情節(jié)。
    (一)小姑娘尋找腳印主人。
    1.小姑娘在房間里發(fā)現(xiàn)了奇怪的腳印她會怎么想呢?
    小結:小姑娘發(fā)現(xiàn)奇怪的腳印覺得很好奇很疑惑,于是小姑娘準備去找一找看一看究竟是誰的腳印。
    2.小姑娘遇到小貓。
    幼兒猜測是不是小貓的腳印,為什么?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小貓腳印像什么。
    小結:原來房間里的腳印不是小貓的,小貓的腳印是圓圓的。
    3.小姑娘遇到小鳥。
    引導幼兒觀察想象小鳥的腳印像什么。(小結:是的,小鳥的腳印像xx一樣尖尖的細細的。)。
    那房間的腳印是小鳥的嗎?(不是)。
    小姑娘沒有找到腳印的主人,小姑娘心里會怎么樣?(傷心、失望。)。
    4.小姑娘遇到大象。
    鼓勵幼兒大膽地說一說小姑娘會怎么問大象嗎?(集體學問:你去過我的房間嗎?那兒有個長長的腳印。)。
    猜測大象的回答及大象腳印的樣子。
    小結:原來大象的腳印是又寬又大的,房間里的腳印也不是大象的。
    (二)小姑娘的找到腳印的主人。
    1.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小姑娘的姿態(tài)感受她難過的情緒。(請個別幼兒模仿小姑娘的動作。)。
    2.幼兒想象、表達小姑娘開心的原因,感受小姑娘的情感變化。
    3.引導幼兒觀察比較鞋子和鞋印的相似度。
    小結:原來小姑娘房間的地板上的腳印,是自己鞋子的鞋印,找到答案的小姑娘變得非常開心,(播放ppt12)瞧,她正抱著小狗在開心的大笑呢!
    三、觀察封面,引出故事的題目。
    師:小朋友記得小姑娘在尋找腳印的過程中遇到了誰?教師揭示故事的名字。
    四、結束。
    這個有趣的故事有個好聽的名字——《誰的腳印》,小朋友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這本書。
    1、通過故事和各種體驗,讓幼兒了解其實黑夜并不可怕,并能用各種方法克服對黑夜的恐懼心理。
    2、鼓勵幼兒能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一個人睡的勇敢經歷或者坦然講出不敢一個人睡的原因。
    3、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幫助幼兒了解夜晚,進一步樹立幼兒自己睡的信心。激勵幼兒樂意嘗試一個人自己睡。
    說活動準備:ppt課件、調查表、彩筆、氣球,面具,眼罩等。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1、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進入場地,依次入座。
    4、教師小結:
    原來那些可怕的聲音是小老鼠的心理作怪,這些來自大自然的聲音并不可怕。晚上睡覺的時候只要關緊門窗,擰緊水龍頭,家里還是很安全的。
    二、調查統(tǒng)計,心理疏導。
    1、教師出示調查表,請自己睡的小朋友將自己的笑臉卡貼在黃色的一邊,請不是自己一個人睡得小朋友將笑臉卡貼在綠色的一邊。請幼兒作比較。
    2、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為什么不愿意在家一個人睡,請自己一個人睡的小朋友講一講一個人勇敢睡的經歷。
    3、教師鼓勵不是一個人睡得小朋友說出自己不肯一個人睡的原因。
    4、討論: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可以讓自己感到不害怕?
    你們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是怎樣解決的?
    小結:每個人心里都會想象出一些奇奇怪怪可怕的東西,當我們處在黑暗中就會想起它,越想越害怕。
    5、那么,你最害怕的是什么呢?老師每人發(fā)給一個氣球,把自己最害怕的東西畫在氣球上。
    畫完后講述,并討論:怎樣消除這些害怕的東西?(鼓勵孩子想出合理的辦法)。
    小結:小朋友們已經找到了好多自己睡覺時不再害怕的辦法,心里最害怕的東西也已經消除掉了,下面讓我們在音樂的伴隨下,好好的享受美麗而寧靜的夜晚吧。
    繪本父與子教案篇三
    在遇到負面情緒時,不再像中小班幼兒那樣簡單通過逃避情境、身體運動來調節(jié)情緒,能夠開始自發(fā)運用一些策略調節(jié)負面情緒,會在成人引導下使用改變認知策略,調節(jié)負面情緒。同時還開始具備一定的調節(jié)他人情緒的能力。在父母或者教師有不開心、生氣的情緒時,大班幼兒能夠快速識別,有時候還會想辦法哄一哄,比如抱一抱、親一下,送個小禮物等等,這樣的情緒調節(jié),在幼兒之間更為多見,也更自如。
    繪本父與子教案篇四
    1.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和理解丹尼爾遇到壞事情時的心情和原因,知道每個人都會有遇到“壞”事情的時候。
    2.能接納自己的消極情緒,知道用換個角度看事情的方法調節(jié)不好的情緒,并能夠表達出來。
    3.喜歡與同伴游戲,體會找到壞事情美好的一面時,高興起來的心情。
    繪本父與子教案篇五
    1、引導幼兒閱讀封面,激發(fā)幼兒對圖畫書《鳥窩里的樹》的興趣和期待。
    2、告訴幼兒本書的題目是《鳥窩里的'樹》,讓幼兒知道這是一個充滿愛意的童話故事。
    將圖畫書布置在閱讀區(qū)的“新書介紹”里。
    1、介紹這個故事——《鳥窩里的樹》。
    2、提出關鍵問題,引起幼兒猜測和閱讀的興趣。
    提問:小樹苗長在鳥窩里,鳥先生和鳥太太會怎么做呢?誰會去幫它們想辦法?
    3、教師在旁認真觀察,對閱讀區(qū)內的幼兒行為作觀察和記錄。
    4、請個別幼兒講講故事內容,掌握幼兒對圖畫了解了多少。
    1、感受繪本故事的興趣。
    2、通過看圖閱讀,理解并積極幫助鳥先生和鳥太太想辦法,嘗試找出既能保住鳥窩又能保護小樹苗的最佳辦法。
    3、萌發(fā)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1、幼兒準備:小圖書人手一冊。
    2、教師準備:大圖書。
    一、師幼共同共同閱讀封面,進行討論。
    1、《鳥窩里的樹》——這本圖畫著非常好看的封面,封面上有些什么?(教師總結:樹上有鳥窩和小鳥)。
    1、提出幼兒閱讀的要求:
    (1)認真仔細觀察畫面。在閱讀過程中可與同伴交流討論。
    (2)看完后要把你看到的說給大家聽。
    2、幼兒自由閱讀,教師巡回指導,重點引導大膽猜測動物們之間的對話。
    1、師幼閱讀大圖書,理解故事內容。
    (1)師:鳥太太在孵蛋,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誰幫鳥太太和鳥先生想辦法了?
    (4)甲蟲建議鳥先生和鳥太太鳥窩,鳥先生愿意嗎?為什么?
    (5)師:小朋友能不能幫助鳥先生和鳥太太想一個既能保護鳥窩又能保護小樹苗的好辦法?(幼兒討論并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
    (6)大家想了一個什么好辦法?這個辦法為什么很好呢?
    (7)借助畫面理解詞語“輕手輕腳、爭先恐后”。
    (8)最后鳥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小樹苗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幼兒討論:你喜歡鳥先生和鳥太太嗎?為什么?
    幼兒談談對圖畫書閱讀后的感受。
    1、讓幼兒鞏固對故事的理解,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2、培養(yǎng)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在與家長共同閱讀中加深親子關系。
    圖畫書。
    在上完集體教學后邀請家長到學校參加親子閱讀,父母在聽孩子閱讀時要要求他們一頁一頁的翻看講述,如果能劃指讀就更好。
    繪本父與子教案篇六
    一、活動目標:
    1、能根據畫面人物和情節(jié),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地猜測并講述故事內容。
    2、理解并遵守生活中的基本社會行為規(guī)則,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3、感受繪本故事幽默詼諧的同時體驗媽媽愛的溫暖。
    二、活動準備:
    大衛(wèi),不可以》圖書、ppt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書《大衛(wèi),不可以》。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本書,名字叫《大衛(wèi),不可以》。
    2、這個小男孩的名字叫:大衛(wèi)3、介紹作者:作者的名字叫大衛(wèi)香農,這本書是作者模仿自己五歲時畫的畫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這個故事榮獲美國凱迪克大獎!
    (二)《大衛(wèi),不可以》ppt演示。
    1、我們來看看大衛(wèi)長什么樣子的呀?(橢圓形的小腦袋,細小的身體,大大的嘴巴,六顆稀稀落落的尖尖的牙齒,三角形的鼻子,小小的眼睛,一高一低的兩條短眉毛,好像在向別人宣告:我什么都不怕)。
    2、大衛(wèi)在做什么?(他一只腳站在一摞歪七扭八的書垛上,另一只腳懸空,伸出雙手去搬放在高桌上的玻璃魚缸。)接下去很可能會發(fā)生什么樣的事情?(真令人擔心?。?。
    我們一起來讀讀故事,看看大衛(wèi)還做了哪些讓媽媽生氣的事情?
    (三)邊欣賞ppt,邊提問:
    (四)情感升華。
    1、故事里的大衛(wèi)是一個怎么樣的男孩子呢?(一個調皮淘氣、愛搞惡作劇,)。
    2、大衛(wèi)的媽媽又是一個怎么樣的媽媽呢?(是一個很嚴厲,但又是一個溫柔內心充滿愛的媽媽)。
    3、你喜歡這樣的媽媽嗎?為什么喜歡?為什么不喜歡?
    教師小結:大衛(wèi)是個非常調皮的孩子,媽媽總是很嚴厲的對大衛(wèi)說不可以,是因為媽媽怕大衛(wèi)養(yǎng)成壞習慣,怕他受傷,但是,媽媽心里卻一直都是愛著他的。
    教師小結:在生活中,我們也會做錯很多的事情,在媽媽對我們說不可以的時候,其實也是在愛我們。你們愛自己的媽媽嗎?那想想你能為媽媽做些什么?讓媽媽露出笑臉。
    繪本父與子教案篇七
    1、在觀察、猜想、尋找中積累對常見物品“形”的感知經驗和聯(lián)想能力。
    2、通過活動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1、《貪吃的小蛇》課件。
    2、操作材料(蛇、配對圖片)、泡沫板。
    (一)看ppt,引導孩子觀察并聯(lián)想。
    1、看ppt你們看,誰來了?(小蛇)小蛇肚子餓極了,所以它出來找東西吃呢.
    2、出現(xiàn)蘋果,你們看它找到了什么呀?圓圓的大蘋果,小蛇餓急了趕緊吃了下去,猜猜它的肚子會怎么樣?“為什么肚子會變圓呢?”引導幼兒根據實物的輪廓進行聯(lián)想。
    3、第二天小蛇肚子又餓了,它繼續(xù)尋找吃的'食物,這次它找到什么吃的了?請你們猜一猜——看看肚子的形狀,猜猜是什么好吃的食物?(引導幼兒遷移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三角形的聯(lián)想,形狀——三角形)。
    (1)請幼兒說說三角形的食物。
    (2)會是哪個呢?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驗證。
    菜園小餅?(太小了,肚子那么大,肯定不是,切片的西瓜那么大,也太大了,逐個驗證一下,那么就是飯團了,再次驗證,飯團,不大也不小,和肚子的形狀差不多大。
    (二)幫小蛇尋找它喜歡的食物。
    (1)請幼兒找找小蛇的不同。帶了不一樣形狀的帽子。
    小蛇頭上有頂帽子,要根據帽子的形狀不同,找食物。請一幼兒操作,共同驗證。
    (2)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正方形的食物不夠了,只看到長方形怎么辦?圓形的食物不夠了,怎么辦?
    2、集體驗證是否正確。
    重點引出:理解兩個半圓組合起來變成一個圓形,兩個長方形拼在一起可以變出正方形。圖形拼起來就會變的。
    三、小蛇的禮物。
    1、謝謝小朋友送了禮物——像個米老鼠的禮物(三個圓疊放——反過來拿)。
    2、猜猜——教師將禮物圖片翻過來。
    看上去像米奇的腦袋也有可能是其他東西,原來是三個蘋果,一個大兩個小。
    3、等會請小朋友吃蘋果。
    繪本父與子教案篇八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3、能從文章中受到啟發(fā),克服自卑心理,培養(yǎng)自信心。
    一、學生朗讀課文,同桌互相糾正讀音。
    四、進一步自學,深入理解課文。
    1、投影出示自學要求:
    (1)“同學,請大聲點”這句話在文中共出現(xiàn)了幾次?每一次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
    (2)你從文中的哪些地方感悟到“我”曾經是一位缺乏自信的同學?
    2、學生按自學思考題自學,教師巡視輔導。
    3、同桌討論。
    五、全班交流。
    六、引導學生理解“同學,請大聲點”在全文中的作用。
    七、課堂小結。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繪本父與子教案篇九
    1.喜歡并積極參與繪本閱讀活動,嘗試有序閱讀。
    2.關注圖片的細節(jié),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簡單的推測和聯(lián)想。
    3.體驗閱讀的快樂,樂于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
    繪本《誰的自行車》ppt、自制圖書若干、有繪本閱讀的經驗。
    一、看圖猜物。
    1.展示ppt1(逐一出示自行車的部件),請小朋友來猜猜是什么?
    2.小結:自行車主要由車架、坐墊、腳蹬、車把手、前后輪組成。
    3.讓幼兒說說自己的自行車,聽著音樂模仿騎自行車。
    二、出示奇特的自行車,引導幼兒觀察自行車的特別之處。
    2.這輛自行車車身長長的,你覺得這是誰的自行車?為什么?
    3.小結:鱷魚的身體很長,所以他的自行車是長長的,騎在上面才會舒服。
    三、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特點來猜想自行車的特別之處。
    2.展示ppt4(袋鼠的自行車):瞧,有了這輛自行車袋鼠媽媽和小袋鼠出門又方便又安全。
    四、出示不同奇怪的自行車,引出幼兒閱讀繪本的興趣。
    1.展示ppt5:呀,這里還有幾輛專門為動物朋友設計的自行車,你們想知道它們都是誰的自行車嗎?秘密就藏在這本《誰的自行車》的書里,讓我們一起到書里面去找找答案吧。
    2.交代閱讀的要求:我們要從封面開始閱讀,輕輕翻書,一頁一頁仔細地觀察,找出書里的秘密,看完后輕輕地把書放好。
    3.幼兒自主閱讀。
    五、請幼兒積極表述從書中發(fā)現(xiàn)的秘密。
    1.展示ppt11:這輛自行車真結實,誰發(fā)現(xiàn)這是誰的.自行車?為什么這是小象的自行車呢?(因為小象身體太重了,所以它的自行車輪胎特別的粗,騎在上面才安全,而且還有水桶和耙子呢,真是有趣)2.小鼴鼠的自行車:這輛自行車最特別的地方在哪里?會是誰的自行車?為什么?(小鼴鼠騎了這輛自行車回到自己的家就方便了許多。)3.小結:原來這些自行車不光模樣特別,而且還有特別的用途,讓動物朋友們坐的得更舒服、更安全。
    六、活動延伸:生活中的自行車。
    1.出示生活中設計特別的自行車,引導幼兒與觀察講述。
    2.發(fā)現(xiàn)書中的一個秘密:一個信封。
    激發(fā)幼兒自己也來設計一輛自行車。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繪本父與子教案篇十
    1.嘗試用書中的短語“真舒服““滑溜溜”來說一說自己洗澡后的感受。
    2.樂意用動作表現(xiàn)生活中洗澡的過程。
    3.培養(yǎng)幼兒愿意洗澡的情感。
    師:喜歡洗澡嗎?
    洗完澡感覺怎么樣呢?
    聽,誰去洗澡了?(出示第一張圖片小狗球球)。
    1.出示大圖片“小狗球球,小貓咪咪”
    師:看,小狗球球在洗什么呢?(小手)“小狗球球,洗洗小手,真舒服”
    “嘩—沖一沖,滑溜溜!”
    小狗球球洗完了,猜猜誰也來了?(小貓咪咪)小貓咪咪,洗洗腳丫,真舒服……嘩—沖一沖,滑溜溜!
    2.看繪本講述,幼兒學說短語“滑溜溜”
    師:嗷嗚嗷嗚,怪獸寶寶說我也要來洗一洗。
    (教師請幼兒一起來說一說,引導幼兒學說“滑溜溜”)師:喳喳喳,小鳥皮皮噗噗噗也來洗了。
    小鳥皮皮說還沒洗干凈,還要請一個寶寶來幫它洗一洗呢?(請個別幼兒來說一說)“小小優(yōu)優(yōu)在洗什么?(洗頭)小優(yōu)優(yōu)洗洗頭。
    嘩—沖一沖,真干凈!
    用毛巾擦一擦,真舒服!”
    3.進行經驗拓展,讓幼兒用相同的句式來說一說。
    師:除了腳丫,小臉,小手,還有哪些地方還沒洗到呢?(咯吱窩,脖子,耳朵等)。
    觀察最后一張圖片師:大家都來洗澡了,縮進浴缸泡一泡,真舒服!
    現(xiàn)在我們也一起去洗洗澡吧!(播放音樂“我愛洗澡”)。
    繪本父與子教案篇十一
    其實天底下的媽媽都和安東尼的媽媽一樣善良、溫柔,盡管她們有時候也會生氣,但她們心里永遠愛著我們,今天我們回家就勇敢的把自己對媽媽的愛表現(xiàn)出來。(放音樂)教學反思本次活動幼兒的配合程度還是蠻高的,整個活動的流程也比較清晰。但是活動里的互動還不夠強,會說的孩子一直舉手,不會說的孩子就默默無聞的坐著,如果加一個小組討論,可能效果會好一點。在自由討論環(huán)節(jié)有點亂,孩子們的閱讀習慣不好,我本來以為課前提過要求就可以了,可是效果還是不好,要在閱讀前再提一遍要求。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要加強自主閱讀這塊的練習,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繪本父與子教案篇十二
    繩子、圓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等。
    一、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1、出示一根繩子,請幼兒來找出它的中心點。
    2、教師小結:小朋友想的辦法又快又好,準確地找到這段繩子的中心點。
    二、幼兒操作、探索尋找圓的中心點。
    1、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個圓形的紙片,請你來找找看圓的中心點在哪?
    2、幼兒動手腦進行操作、探索,尋找圓的中心點,用筆點好。
    教師巡回指導、檢查,進行個別輔導。
    3、請幼兒來介紹操作過程和結果。
    你是怎樣找到中心點的?你的圓的中心點在哪?
    4、教師小結:小朋友操作、探索的方法、結果,并選出最佳的操作方法和最準確的操作結果。
    5、請幼兒再試試:學用剛才最佳的方法操作。
    三、幼兒操作、探索尋找正方形的中心點。
    1、請幼兒動手腦操作、探索尋找正方形的中心點。
    2、幼兒動手腦進行操作、探索,尋找正方形的中心點,用筆點好。教師巡回指導、檢查,進行個別輔導。
    3、請幼兒來介紹操作過程和結果。
    你是怎樣找到中心點的?你的正方形的中心點在哪?
    4、小結:邊對邊、角對角對折,兩條線的交叉點就是它的中心點。
    四、幼兒探索尋找圓形隊列的中心點。
    1、出示:九個圓片排列成的正方形。
    2、請幼兒動腦后講出中心點的位置,并說出理由。
    在中間的圓心上,橫的中心線與豎的中心線交叉的地方就是它們的中心點。
    3、出示:八個圓片排列成的長方形。那么,它的中心點在哪里呢?
    4、請幼兒動腦后講出中心點的位置,并說出理由。
    在兩條中心線的交叉的地方就是它們的中心點。
    五、幼兒操作探索其他物品的中心點。
    1、那么,你知道我們桌子的中心點在哪兒嗎?
    2、請幼兒與同伴一起合作操作,探索、測量出桌子的中心點。
    3、讓幼兒來介紹與同伴合作的操縱過程和結果。
    繪本父與子教案篇十三
    1.圍繞討論的話題,仔細觀察畫面,愿意根據畫面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2.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初步感受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困難。活動準備ppt課件,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拋出話題,聊天導入。
    2.在與人聊天中學到新的本領也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最近有誰遇到過不開心的事嗎?
    二、根據畫面,表達想法。
    1.討論“寒冷的冬天”。(出示圖片:寒冷的冬天。)。
    小結:冬天因為有冰和雪,可以做許多特別的運動,還能吃火鍋取暖,這真是一個“好消息”。你們知道嗎?冬天對于農田里的莊稼也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冬雪可以殺死田里的害蟲,讓莊稼來年生長得更好。看來,寒冷的冬天對有些人來說是“壞消息”,對有些人來說是“好消息”。
    2.討論“高個子的姚明”。(出示圖片:高個子的姚明和丁俊暉在一起的對比照片。)。
    小結:高個子的人拿高處的東西比較容易,拿低處的東西有點吃力。還有,姚明的個子高,手和腳都特別大,總是買不到合適的衣服和鞋子,這些都需要特別訂做??磥?,長得高有時候也不一定是“好消息”。
    三、遷移經驗,回歸生活。
    1.觀看圖片:請你幫幫小妹妹。(出示圖片:小妹妹哭了。)2.觀看視頻,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
    (播放曼妥思廣告中鞋跟壞了的視頻。)。
    小結:雖然阿姨的高跟鞋壞了是一個“壞消息”,但是她動腦筋想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讓郁悶的事變成了令人高興的“好消息”。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一些“壞消息”和“好消息”,有時候換個角度看待問題,勇敢地面對困難,動動腦筋,也許有些“壞消息”就會變成“好消息”。
    四、欣賞故事,感受快樂。
    【設計意圖:繪本故事的開頭,畫面簡單清晰,教師要鼓勵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畫面中的細節(jié),
    1.我還帶來一個有趣的故事,它的名字叫《好消息壞消息》(出示封面,讓幼兒觀察)。故事的主人公是兔子和老鼠。它們要去干什么呢?它們遇到的事情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出示畫面:兔子邀請老鼠野餐。)。
    (出示畫面:下雨了。)。
    (出示畫面:兔子拿出一把傘。)。
    (出示畫面:老鼠被風吹走,最后落在大樹下。)。
    2.你在畫面中找到了“壞消息”還是“好消息”?(出示畫面5:老鼠被蘋果砸到了頭。)(出示畫面6:兔子和老鼠準備吃樹上落下的蘋果。)。
    五、拋出問題,展開延伸。
    兔子和老鼠一起去野餐,一路上發(fā)生了很多特別的事,可是在老鼠眼中的“壞消息”,在兔子眼里卻都成了“好消息”。它們的野餐還在繼續(xù),故事就藏在這本書里(教師翻閱繪本,提示幼兒可以繼續(xù)閱讀),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去閱讀角找一找這本書,看看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好消息”和“壞消息”。
    點評。
    繪本的中心思想,又能讓幼兒暢所欲言,在多角度的討論中學會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從中獲得感悟。
    整個活動,教師不是急功近利地進行“教導”,而是依據大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常見圖片,引發(fā)幼兒共同討論話題的愿望。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在輕松愉快的聊天中,慢慢“走近”教學目標,逐漸體會到可以換個角度看問題,逐漸懂得學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困境,把“壞消息”變成“好消息”。最后,教師運用繪本,進行經驗梳理和遷移,使幼兒獲得辯證看問題的思維方式。這樣的設計避免了教師空洞、枯燥的“說教”,使幼兒因為之前環(huán)節(jié)中的談話、經驗的獲得而理解了繪本內容。整個談話活動看似輕松而隨意,實為嚴謹而有意。
    “好消息壞消息”活動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每個幼兒都可以呈現(xiàn)出自己對事物不同的看法,而這些思維的碰撞正是整個活動最精彩的地方。在這一活動中,幼兒獲得的不僅僅是繪本帶來的情感愉悅體驗、語言能力的提升,更是辯證看待問題的思維能力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在本次談話過程中,教師雖然能盡量用豐富的語言來回應幼兒,提升幼兒的表達經驗,但還可以打開思路,在回應中拓展幼兒各方面的知識經驗,而不僅僅是“有一說一”的簡單回應。(幼兒教育)。
    包含各類專業(yè)文獻、高等教育、行業(yè)資料、各類資格考試、外語學習資料、生活休閑娛樂、文學作品欣賞、應用寫作文書、幼兒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好消息壞消息繪本教案01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