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教案設(shè)計大全(17篇)

字號:

    教案要求具有指導性強、操作性強的特點。編寫教案時,教師還要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認知特點。請大家共同分享一些教案編寫的經(jīng)驗和心得,共同提高教學質(zhì)量。
    蝸牛教案設(shè)計篇一
    今天早上陽光明媚,我到公園玩耍。來到?jīng)鐾づ晕铱吹接幸粋€小東西動來動去就把它撿了起來,仔細一看原來是蝸牛,我趕緊把它握在手里準備帶回家觀察它,誰知它馬上他頭縮進殼里,回家后我就把它放在地上觀察。我看到蝸牛的兩邊肉只要一碰他就會緊緊的收起來,然后拼命往上爬,在它爬過的地方留下一些黏液,聽老師說這些黏液可以讓它長時間趴在樹枝上不掉下來。
    該吃飯了,因為我不知道蝸牛喜歡吃什么所以只能讓它自己選,我拿來了很多吃的有:菜葉、面包、栗子、蘋果,我看到別的東西它看都不看,直朝著菜葉出爬去,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不一會菜葉就被它吃得一干二凈了,吃完后它就把身體收進殼里睡大覺了。為什么蝸牛吃東西吃得這么快呢?帶著疑問我來到電腦前查了資料,真是不看不知道看了下一跳,原來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它一共有兩萬五千多顆牙齒。
    這次觀察中我學到了不少的知識。
    蝸牛教案設(shè)計篇二
    今天放學時,我看見一只小蝸牛,便好奇地觀察起來。
    我正準備走,突然注意到蝸牛的殼。蝸牛,一個小小的身軀,卻能背起一個比自己大好幾倍的“家”,真是了不起。我還發(fā)現(xiàn),蝸牛殼上的花紋越多,蝸牛就越大。這大概是它們的年齡吧。
    回家以后,我一直記得那只小蝸牛,因為它給了我許多樂趣和許多關(guān)于蝸牛的知識。
    蝸牛教案設(shè)計篇三
    1、喜歡并大膽參與粘貼活動,感受粘貼活動的樂趣。
    2、能自己動手,運用抓、灑、按等方法進行美工活動。(重難點)。
    1、染成紅黃綠三種顏色的米,稻谷。
    2、貼好雙面膠的蝸牛,示范用的蝸牛。
    (一)小蝸牛來作客。
    1、小三班要來一群小客人呢,我們猜一猜是誰呢?
    講述謎語:沒有手,沒有腳,背上房子到處走,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躲進房里頭。
    2、幼兒猜測。
    3、我們來看看是不是小蝸牛呀?
    4、出示兩只小蝸牛(一只裝飾好的,一只沒有裝飾),進行比較,激發(fā)裝飾的興趣。
    (二)操作活動。
    1、小蝸牛的第一次變身。
    出示米。
    這是什么?什么顏色的?
    教師示范,講清楚如何變身,重點講抓少點,灑均勻,用力按。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集中,發(fā)現(xiàn)情況,解決問題。
    4、請幼兒示范蝸牛的第二次變身,重點要灑均勻。
    5、幼兒第二次操作。
    (三)展示。
    1、帶領(lǐng)幼兒集體欣賞作品。
    2、發(fā)現(xiàn)作品的優(yōu)缺點,表揚好的作品。
    (四)活動結(jié)束。
    1、評價。
    2、總結(jié)。
    蝸牛教案設(shè)計篇四
    教學要求:
    1、指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課題,學生齊讀。
    2.誰來說說“獎”怎么寫?
    3.交流后學生跟著老師書空。
    二.學習課文。
    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學生自由朗讀。
    2.指名讀。
    3.誰來說說她哪兒讀好了?(學生評議)指名讀后再評議。
    4.指名讀后再評議。(指導讀好“很久很久”)。
    5.誰來說說什么是“自由地飛翔”?
    6.蝸牛為什么能自由地飛翔?
    7.學生齊讀。
    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小動物飛行比賽圖)看,大森林里多熱鬧,看到這幅圖,你想知道些什么?
    2.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3.指名讀,討論:哪些詞可以說明蝸牛能得冠軍?
    相機指導朗讀:遙遙領(lǐng)先甩所有。
    (指名讀、指名讀、齊讀)。
    4.齊讀第二段。
    5.如果你是這只獲勝的蝸牛,你愿意接受老師的采訪嗎?
    模擬采訪:今天,你獲得冠軍后心情怎樣?
    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學生自由發(fā)言)。
    學習第三自然段。
    1.同學們說得好,可是文中的蝸??蓻]這么想,你看:(出示)從此,蝸牛得意洋洋。
    2.指導讀好:得意洋洋(指名、齊讀)。
    3.出示:它成天把獎杯背在身上,惟恐別人不知道它是飛行冠軍,到了晚上,蝸牛就睡在獎杯里,生怕被別人偷了去。
    1)誰來讀讀這句話?
    2)蝸牛為什么成天把獎杯背在身上?
    3)這真是一只驕傲的蝸牛呀!你覺得該怎樣讀好這句話?
    4)指導朗讀:讀出蝸牛驕傲的語氣(學生練習、指名讀、評議、指名讀、齊讀)。
    (出示蝸牛圖)你看,蝸牛背著獎杯,還能飛嗎?為什么?請你讀一讀。(指名讀第四句)。
    4.師:是呀,這么大,這么重的獎杯,背在身上多累呀!再請位同學讀讀。
    (指名讀、師生評議、指名讀、齊讀)。
    5.齊讀第三自然段,要求讀出蝸牛得意洋洋的樣子和背著獎杯很沉重的語氣。
    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生接讀第四段。
    2.男生齊讀:沉重的獎杯變成了堅硬的外殼,蝸牛只能勉強地從硬殼里伸出頭來,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3.這時蝸牛的朋友看到它再也不能飛上天了,會對他說什么呢?(指名學生自由交流)。
    4.學生齊讀第五自然段。
    三.深化延伸。
    老師小結(jié):我們小朋友在平時的學習中也會有蝸牛這樣的獎杯,當你們得到別人的稱贊或你得到了榮譽,你會怎么去做呢?(指名學生自由交流)。
    四.總結(jié)課文,齊讀課文。
    蝸牛教案設(shè)計篇五
    記得那是一個初夏的早晨,我從園子里捉來一對蝸牛。我把它放在一個沒有蓋子的容器里,開始了我的觀察。
    起初,兩只蝸牛只在“屋子”里仇恨地盯著我,連爬都不爬。我伸手去摸它們的殼,它們把身體縮進殼里,理也不理我。
    可是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它們慢慢地爬起來,兩對小眼睛還不時朝我望望,“喔,終于動了!”我心想。我馬上跑到菜地里拿了一些白菜葉子送到它們面前。它們便大口大口地吃起來。這時,我看見它們吃得津津有味,就故意跑到門外去找了幾張樹葉,把菜葉拿開,換成樹葉,只見這兩個小東西伸出一對觸角碰了碰,就扭頭離開了。等我把菜葉拿回來,它們又回頭吃起來。嗨,它們的鼻子還真靈呢!
    又過了一些時間,它們的'膽子變大了,敢從容器里出來看外面的世界了。咦,奇怪了,怎么在蝸牛爬山過的地方總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粘乎乎的,那是什么?我問了爸爸才知道,原來是蝸牛的分泌物,據(jù)說這種粘乎乎的東西有利于它蠕動著身體向前爬行。
    我很喜歡蝸牛,只可惜它是害蟲。大同二小六(1)班徐倩。
    蝸牛教案設(shè)計篇六
    教學內(nèi)容美術(shù)活動《小蝸牛出來了》教學目標1、學習運用搓長、由內(nèi)向外盤的技能用橡皮泥制作蝸牛。
    2、初步學會將蝸牛的平面形象用立體形象表現(xiàn)出來。教學準備橡皮泥、泥工板;蝸牛圖片、范作、牙簽。教學重點與難點搓適當長度進行盤圓,用輔助工具表現(xiàn)頭與身體的花紋。教學方法與手段示范講解法;實物輔助教學?;顒舆^程:教師活動幼兒活動設(shè)計意圖一、激發(fā)幼兒對蝸牛的興趣。
    1、出示蝸牛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2、提問:“這是什么?它長的什么樣子?”說出蝸牛的身體、蝸牛殼。通過觀察圖片,使幼兒對蝸牛的外部形象有明確的認識,并能對小動物感興趣。二、引導幼兒學習用橡皮泥制作“蝸?!薄?BR>    1、幫助幼兒感知制作方法。
    教師出示事先做好的蝸牛,“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你們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嗎?”
    2、討論制作方法。
    教師與幼兒一同討論并嘗試制作蝸牛。觀看老師的范作,感知老師的制作方法。通過觀察與討論,了解小蝸牛的制作方法,通過老師的示范講解,能讓幼兒明確如何制作蝸牛的步驟。制作方法:先把橡皮泥挫長;再盤圓;在一側(cè)插上短棒成頭;最后在蝸牛身上用牙簽刻上花紋。
    3、指導幼兒進行操作。
    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教師重點指導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幫助他們完成蝸牛的制作。進行蝸牛的制作,盡量自己克服在制作中困難。三、結(jié)束評講活動。
    1、請幼兒相互欣賞作品。
    2、引導幼兒邊欣賞邊數(shù)一數(shù)同伴做了幾只蝸牛。
    3、講評幼兒作品。自由走動,相互欣賞同伴的蝸牛作品。
    找出同伴作品中的優(yōu)點。
    蝸牛教案設(shè)計篇七
    了殼里,從剛才的試驗中我知道了它的膽子很小。等它從殼里出來時我又潑了一點水它身上,它馬上往后退,我又發(fā)現(xiàn)它怕水。然后我用手把它抓了起來,可它居然在我手上拉屎,它拉的屎黑黑的像蚯蚓一樣。最后我把我剛剛發(fā)現(xiàn)的這些都通通記了下來。
    蝸牛教案設(shè)計篇八
    1.幼兒積極參與排圖講述活動。
    2.連貫、完整講述故事,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
    3.啟發(fā)幼兒對圖片進行創(chuàng)造性排列,編出合理的情節(jié)。
    1.課件一:烏龜;課件二:蝸牛2.大掛圖5副,小圖片每人一套,3.錄音機,磁帶。
    一、導入
    利用課件一:烏龜,課件二:蝸牛,談話導入課題。
    提問:你知道烏龜和小蝸牛各有什么本領(lǐng)?烏龜和小蝸牛碰到一起回發(fā)生什么事情?
    二、展開
    1.出示一幅圖片,提出觀察要求。
    提問:它們在哪里?在干什么?它們的心情怎么樣?它們會說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jié):我們看圖時要仔細,要看清圖上有誰,他們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再根據(jù)它們的動作、表情猜猜它們會說 些什么話。
    2.出示多幅圖片,嘗試排圖講述。
    (1)提出排圖講述要求。
    指導語:這幾幅圖連起來是一個很好聽的故事,小朋友們動腦筋想一想,試著給圖片排排序,然后再看著圖片編出好聽的故事。
    (2)幼兒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3)幼兒互相講述。
    3.個別幼兒講述,教師分析示范。
    (1)請個別幼兒向大家展示自己排圖的順序并講述故事。
    (2)引導幼兒集體評價。
    (從排圖順序是否合理,講述是否連貫、完整的角度進行評價)
    (3)教師選取一組排圖,進行示范講述。
    4.幼兒合作排圖,練習排圖講述。
    (1)小組幼兒合作,商量排圖順序,編出連貫、完整的故事,并給故事取名字。
    (2)選派代表向大家講述故事,教師錄音。
    三、結(jié)束
    小結(jié)幼兒活動情況,鼓勵幼兒積極動腦,大膽嘗試,編出不同情節(jié)的故事。
    請幼兒將圖片及錄音機、磁帶放到語言區(qū),供區(qū)域活動時繼續(xù)排圖講述,也可欣賞故事。
    蝸牛教案設(shè)計篇九
    蝸牛,在我們這個城市并不常見,所以我將這小動物與孩子們分享時,他們表現(xiàn)出極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將蝸牛喂養(yǎng)在幼兒園自然角里,他們饒有興趣地觀察蝸牛爬行,談?wù)撚嘘P(guān)蝸牛的趣事。我們及時抓住幼兒這個興趣點,開展了有關(guān)“蝸?!钡闹黝}活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有目的的觀察蝸牛的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并用形象的詞語概括蝸牛的形態(tài)和特征。
    2、初步學習以擬人的方法畫蝸牛,以及色彩的搭配技巧。
    3、懂得要安靜做畫,鼓勵、啟發(fā)幼兒要不怕困難,做堅強的人。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畫蝸牛并涂色
    教學難點:抓住蝸牛的特征,使線條流暢,作品生動形象
    活動準備
    活蝸牛數(shù)只,教師范畫一幅,畫紙,彩筆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猜謎導入:小朋友們,老師認識一種動物,它名字叫做牛,不會拉犁頭,說它力氣小,背著房子走,你們知道它是誰嗎?(蝸牛)
    二、基本部分
    1、今天,小蝸牛也來到了我們班級,我們一起看一看吧。(教師和幼兒一起觀察蝸牛,然后提問:哪位小朋友能說一說你看到的蝸牛是什么樣子的呢?它的'外殼是什么形狀的?它是什么顏色的?你看到它的眼睛了嗎?長在什么地方?它們可愛嗎?)
    師:那今天我們就來畫一畫蝸牛寶寶好好嗎?
    2、請幼兒欣賞老師的范畫,引起幼兒做畫的興趣。
    3、老師示范畫蝸牛
    師:老師把畫蝸牛的方法編成了一首小兒歌,下面我就教小朋友們邊說兒歌邊畫。蝸牛外形螺旋形,一圈一圈往外轉(zhuǎn),畫出身子像條蟲,前頭圓圓后面尖,一對觸角伸出來,觸角上面畫眼睛。
    4、教師和幼兒一起畫蝸牛。下面就請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來一步一步的來畫,看一看哪位小朋友能畫出漂亮的小蝸牛。請小朋友們保持安靜,不要嚇到小蝸牛呦。
    (繪畫過程略)需要注意的地方:涂色時小蝸牛的頭向身體要用淺色,每只蝸牛要有一個主要的色調(diào),挨著的兩只蝸牛色彩最好不要完全相同。
    三、結(jié)束部分:
    蝸牛們知道我們把他們畫得這么漂亮,可高興了,它們邀請我們和它們一起唱歌跳舞,你們高興嗎?好,讓我們一起唱起來跳起來吧。師生同唱:蝸牛與黃鸝鳥。
    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嘗試用橡皮泥捏蝸?;蛴闷渌牧现谱魑伵?。
    活動反思:
    問題一:觀察蝸牛時幼兒口語表達不完整,詞匯量不夠豐富。
    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不夠。
    解決方法:在語言活動中加強對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家園配合,共同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
    問題二:活動中,個別幼兒對畫面的結(jié)構(gòu)設(shè)計不太合理。
    原因:平時關(guān)于這方面的講解不多
    解決方法:專門設(shè)計并開展一節(jié)關(guān)于畫面結(jié)構(gòu)、布局的活動,讓幼兒產(chǎn)生初步的審美意識,學會設(shè)計自己的畫面。
    蝸牛教案設(shè)計篇十
    1、科學探究目標:學會合作探究;觀察蝸牛的運動,發(fā)現(xiàn)蝸牛運動中蘊藏著的奧秘,與同學分享。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合作探究,感受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知識的樂趣。
    3、科學知識目標:通過觀察,知道蝸牛是用身體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它的身體是怎樣前進的,它爬行留下的黏液有什么用處等。
    課前準備:
    1、學生5或6人為一個小組(桌子抽屜里事先放好放大鏡、一塊玻璃片、一塊木板、小刀、鋼絲、滑板、樹皮)。
    2、學生自帶鉛筆、直尺等各種文具。
    3、用紙盒裝若干蝸牛,塑料杯若干只,用報紙蓋好。
    一、情境導入。
    師:“大家快看屏幕,這些是什么?”老師邊展示幾組漂亮的蝸牛圖片邊問。
    生:“蝸牛!”“蝸牛!”學生已陶醉在精美的畫面中,脫口說道。
    師:“仔細想想,你在哪里見到過或捉到過蝸牛?”
    生:“夏天,下過雨后的墻上,墻角邊?!薄奥放缘牟輩怖??!薄安莸乩铩!薄皹湎??!薄按u縫里?!薄瓕W生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不斷地相互補充著。
    師:“這說明蝸牛喜歡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
    生:“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里?!睂W生順理成章地歸納出了結(jié)論。
    師:“那我也想請大家說說就目前你對蝸牛的認識有哪些?”
    生:“有殼!”“沒有骨頭,身體軟綿綿的,能縮進殼里去,也能從殼里伸出來!”“身上有粘液!”“頭上有四條伸出的角,我想大概是它的觸角,兩條長,兩條短!”“沒有腳,但它卻能爬行!”……看來學生已對蝸牛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師:“真不錯,今天啊,老師已經(jīng)把蝸牛請進了我們的課堂,等一下我們再一起來觀察蝸牛,但為了使我們能更大、更清晰地看清蝸牛,我們還得使用一件工具,這是什么?”“放大鏡!”“以前用過嗎?”“用過的!”學生非常自信的回答著?!罢埓蠹矣梅糯箸R先觀察一下放在桌子的紙片上寫了什么字?”老師用2號字在每張紙片上印上了“觀察蝸牛的運動”四個字,大約過了10秒鐘左右,“觀察蝸牛的運動!”“觀察蝸牛的運動!”回答聲此起彼伏??磥韺W生對放大鏡地使用已經(jīng)不成問題了。
    二、觀察蝸牛的爬行。
    “現(xiàn)在,每組可以把蝸牛從燒杯內(nèi)輕輕地取出來然后輕輕地放在玻璃板上用放大鏡從上到下仔細地觀察,它可是一條小生命呦,要小心!看看有沒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生:蝸牛沒有腳,它是靠腹部一伸一縮前進的。
    師:對,蝸牛的腹部肌肉很發(fā)達,它就是蝸牛的運動器官,叫腹足。(教師板書:腹足)。
    生:蝸牛前進時是像波浪式的。
    師;這個同學觀察得真仔細啊。請同學們看一個錄像。(蝸牛爬行的錄像)從錄像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蝸牛運動時腹足上有波浪的圖案,那是因為蝸牛是以波浪方式前進。請同學們把蝸牛放在手心上,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種吸起來的感覺。
    師:是的,這種吸起來的感覺正是蝸牛以波浪式的前進方式在你的手心上爬行。
    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條濕漉漉的痕跡。
    師:“你們組觀察得也很仔細,這痕跡是什么???”
    生:“是蝸牛分泌的粘液?!?BR>    生:我想了解這種粘液有什么用?
    生:我想了解這種粘液是由什么組成的?
    三、觀察蝸牛的粘液。
    溫馨提示:
    1、每個小組組長專門記錄觀察記錄。
    2、觀察蝸牛時,請先把觀察步驟讀一遍,然后再進行觀察,邊觀察邊記錄。
    3、小組成員要認真配合組長。
    4、觀察時不要吵鬧、大聲喊叫,有問題時要舉手提問。
    5、觀察完一個內(nèi)容,并完成觀察記錄,才可以進行下一個內(nèi)容的觀察。
    蝸牛教案設(shè)計篇十一
    知識目標:
    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教、搖、理、爬、跟、招、鼓、似、原”9個生字。在老師的指導下在田字格里描寫“搖、跟、招、原”。
    能力目標:
    1、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嘗試讀出對話的語氣。
    2、說說還有哪些動物想教蝸牛學藝,結(jié)果怎樣,學編一個蝸牛學藝的故事。
    情感目標:
    懂得學習要一步一步地學,不能一味求全。
    1、讀準生字:“教、搖、理、爬、跟、招、鼓、似、原” 9個生字。
    2、根據(jù)提示語,讀出不同人物的對話語氣。
    3、懂得學習要一步一步地學,不能一味求全。
    多媒體、生字卡片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
    說它是條牛,不能下田走,
    講它力氣小,背著屋子走(出示謎語,蝸牛圖片)
    2.師:蝸牛的本領(lǐng)可真大,能背著屋子走來走去,可是蝸牛卻覺得自己的本領(lǐng)還不夠大,于是,它走出家門,尋找?guī)煾祵W藝去了。
    出示課題:25 蝸牛學藝(齊讀課題)
    理解“學藝”的意思
    1、聽說蝸牛要學藝,誰想教它學本領(lǐng)呢?請小朋友認真地聽一遍課文錄音,一邊聽一邊思考填空題:
    聽說蝸牛要學藝,( )、( )、( )主動來教蝸牛本領(lǐng)。
    2、交流問題,完成填空:
    1、師:小動物們真熱情啊!他們不要蝸牛請,都自己來了。他們是怎么說的呢?
    2、用直線劃出其他小動物的話。交流,出示句子;
    1)兔子:蝸牛老弟,我來教你跑、跳,怎么樣?
    a、指名讀,讀正確。
    b、你能把這些句子讀好嗎?生自讀。
    c、學生字:教、
    2)蝴蝶:蝸牛老弟,跟我學飛,怎么樣?
    鴨子:蝸牛老弟,跟我學游泳吧。
    a、把句子讀正確
    b、學習生字:招、跟,學習部首:足字旁(書空)讀讀帶有足字旁的字。
    c、指導朗讀
    3、聽了小動物的話,蝸牛同意跟他們學藝嗎?它是怎么跟小動物們說的?(1)出示句子:
    蝸牛忙說:“你并不是全才呀,我得找個全才師傅。”說完,再也不理睬兔子了,自己向前爬去。
    蝸牛說:“你也不是全才呀?!闭f完,又向前爬去。
    蝸牛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說:“原來你也不是全才呀,再見!”說罷又向前爬去……
    學生字:原 (“愿”比較)似、鼓、爬(做動作理解)
    理(擴詞)
    (2)練習朗讀這3句話
    4、分角色表演。
    1、還會有誰想教蝸牛本領(lǐng)呢?同桌演一演
    多媒體演示:貓捉老鼠、青蛙捉蟲(學生自由說、指名說)
    2、蝸牛要找怎樣的師傅呢?理解“全才”找到了嗎?齊讀最后一節(jié)
    3、你想對小蝸牛說什么?
    1、生字、詞語速讀。
    2、寫字練習。指導:跟
    所以我們學本領(lǐng)時要一項一項地學。像現(xiàn)在這樣,我們每天學一點兒,一點兒再加一點兒,日積月累,我們的知識就會越來越多,本領(lǐng)也會越來越強。
    蝸牛教案設(shè)計篇十二
    1.培養(yǎng)學生對小動物的興趣。
    2.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并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yīng)用的方法與能力。
    3.使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獲得一些親身探究的體驗。
    4.通過小組活動,使學生學會分享共同的勞動成果,學會相互合作。
    教師課前捉幾只蝸牛,準備一些飼養(yǎng)蝸牛用的透明水槽或一次性塑料杯、白紙、水彩筆、玻璃片。
    1.教師出示蝸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分組、落實任務(wù)。
    3.教師引導學生做好準備工作:我們要做哪些準備?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師提供每組一個飼養(yǎng)盒)。
    (2)估計什么地方能捉到蝸牛?(校園的花壇、草坪等處)。
    (3)捉蝸牛時,要注意什么?(安全、愛護環(huán)境)。
    4.分組到校園里捉蝸牛。
    5.捉回蝸牛后匯報交流,匯報內(nèi)容為: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時它是怎樣的?(有些躲在殼里休眠,有些身子露在外面爬行)。
    (二)認識蝸牛。
    1.把捉到的蝸牛拿出來,放在玻璃片上,仔細觀察。觀察內(nèi)容有:
    (1)如果蝸牛躲在殼里怎么辦?(可以放到水里浸泡一會兒,再拿出來)。
    (2)蝸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軟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3)蝸牛的頭上有什么?觸角有幾對?這兩對觸角一樣嗎?
    (4)蝸牛的身體是怎樣的?用手摸一摸。
    (5)讓蝸牛在玻璃上爬行,觀察它使用什么爬行的?
    2.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描繪蝸牛的外形。
    3.讀兒歌:蝸牛身體軟綿綿,背上硬殼像螺旋,頭上觸角有兩對,他的腹足扁又寬。
    4.學生畫蝸牛。
    (三)研究蝸牛。
    1.提問題:從你們捉蝸牛的活動中,你發(fā)現(xiàn)蝸牛喜歡什么樣的生活環(huán)境?
    (1)潮濕的還是干燥的?
    (2)是溫暖的還是寒冷的?
    (3)喜歡陽光還是陰暗?
    (4)喜歡單獨生活還是群居?
    2.提問題:蝸牛喜歡吃什么呢?我們怎樣來喂養(yǎng)它?
    3.活動:每個小組把一份食物放在蝸牛周圍,觀察蝸牛對各種食物的反應(yīng),各小組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
    4.活動:自由觀察蝸牛,但要注意保護?;顒雍髮⑽伵7呕卦?,看看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如果還有不懂的問題,自己想辦法找答案。
    (四)制作資料卡。
    1.搜集蝸牛的資料。
    學生回家通過查書、上網(wǎng)等方式收集有關(guān)資料。
    2.制作資料卡。
    自己提出問題并用恰當?shù)姆绞秸业浇鉀Q問題的答案,把它們記錄在資料卡上。
    3.交流資料,評選優(yōu)秀活動者。
    蝸牛教案設(shè)計篇十三
    2、能正確朗讀課文,讀出對話語氣,懂得學習要一步一步地學,不能一味求全。
    3、說說還有哪些動物想教蝸牛學藝,結(jié)果怎樣?能仿照課文內(nèi)容進行說話訓練。
    4、指導在田字格里正確書寫:主、并、泳、浪。
    2、能正確朗讀課文,讀出對話語氣。
    教學難點:懂得學習要一步一步地學,不能一味求全。
    一、謎語導入:先請小朋友猜個謎語。
    說它是條牛,不能下田走,
    講它力氣小,背著屋子走。
    2、出示(蝸牛圖)借助拼音讀準“蝸?!眱蓚€字。蝸牛的本領(lǐng)可真大,能背著屋子走來走去,可是蝸牛卻覺得自己的本領(lǐng)還不夠大,于是,它走出家門,尋找?guī)煾祵W藝去了。
    3、齊讀課題。學習生字:藝(拼讀生字)。理解“學藝”的意思。
    二、整體感知。
    1、聽說蝸牛要學藝,誰想教它學本領(lǐng)呢?請小朋友認真地聽一遍課文錄音,一邊聽一邊思考這樣的填空題:(誰來讀一讀這個填空題)。
    2.交流問題,完成填空:
    ()、()、()主動教蝸牛學本領(lǐng),但他們都不是()。
    3、學習生字:主、師。
    4、1――4節(jié)是寫兔子的,5――8節(jié)是寫蝴蝶的,9――12節(jié)是寫鴨子的。
    三、分步學短文:
    過渡:那么,兔子主動來教蝸牛學本領(lǐng),會對蝸牛說些什么呢?
    1、(出示課文1——4節(jié))自己試試把它讀通。然后完成填空題。
    因為兔子只會(),不會(),并不是全才師傅,所以蝸牛()。
    齊讀填空。
    2、學習生字:并睬。
    3、指名分角色朗讀(1---4節(jié)),師生分角色朗讀(1---4節(jié))。
    1、生輕聲讀5---12節(jié),讀好以后完成填空:
    因為()只會(),不會();()只會(),不會(),都不是全才師傅,所以蝸牛()。
    再來學習里面的生字。
    寫生字:游泳浪招似。
    3、分組讀5---8節(jié),9---12節(jié);分角色讀5---8節(jié),9---12節(jié)。
    小結(jié):是呀,蝸牛認為蝴蝶不會跑,鴨子不會跳,并不是全才師傅,所以也沒有向他們學藝,蝸牛要找一個全才師傅,它又繼續(xù)出發(fā)了。
    四、說話訓練:
    還會有誰想教蝸牛本領(lǐng)呢?我們展開想像,學著課文的樣子也來說一說。
    1多媒體演示:貓捉老鼠、青蛙捉蟲(學生自由說、指名說)。
    2他們也不是全才師傅,那么到底什么樣的師傅才算全才師傅呢?(指名回答)所以蝸牛:出示最后一節(jié)。(齊讀)。
    3、讀詞語。
    拓展延伸:
    后來于老師聽說這只蝸牛后來想通了,他也覺得會飛、會跑、會跳、會游泳的全才師傅是沒有的。于是他就想一項一項地學本領(lǐng)了。你們看。
    蝸牛沒有找到全才師傅,心里難過極了,它后悔沒有跟兔子他們學本領(lǐng)。于是他決心虛心地向兔子他們學習本領(lǐng)。一天他爬到蘑菇村,來到兔子的家,蝸牛敲敲門,兔子打開門一看是蝸牛,連忙說:“你找錯人了,我可不是全才師傅?!闭f完,他就把門關(guān)了。蝸牛大聲地說:“兔子姐姐別生氣,我是來向您道歉的。教我學跑、跳好嗎?”兔子看了看蝸牛,覺得他挺有誠意的,才說:“好吧。”過了幾天,他學會了跑、跳,告別兔子,快樂地向前跑去。
    路上他看見蝴蝶在天上飛,蝸牛說:“蝴蝶姑姑您教我飛好嗎?”蝴蝶見他主動要求答應(yīng)了:“好吧,只要你愛學。”過了幾天,蝸牛又學會了飛。他又告別了蝴蝶向前飛去。
    后來他又向鴨子學會了游泳……成為世界上最有本領(lǐng)的蝸牛。
    看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些什么?(指名)。
    師小結(jié):所以我們學本領(lǐng)時要一項一項地學。像現(xiàn)在這樣,我們每天學一點兒,一點兒再加一點兒,日積月累,我們的知識就會越多,本領(lǐng)就會越大。
    兔子跑、跳。
    蝴蝶飛。
    鴨子游泳。
    蝸牛教案設(shè)計篇十四
    1、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用流暢的線條和簡單的圖案大膽地裝飾。
    2、喜歡黑白線描畫,能表現(xiàn)出自己的特點。
    1、卡片:劃線--蝸牛(每人一張)。
    2、水彩筆人手一盒。
    一、采用看圖猜謎的形式引出主題。
    1、謎語:沒有腳,沒有手,背上房子到處走,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躲進房里頭。(打一動物)。
    請小朋友看一看,這是什么?讓小朋友劃線說說蝸牛長的什么樣?
    二、引導幼兒回憶在花叢里尋找小蝸牛的情景。
    2、請幼兒互相交流怎樣畫小蝸牛。
    三、觀察線描畫:蝸牛。
    1、引導幼兒觀察、欣賞、了解線描畫形象的圖案,以及裝飾特點,
    引導幼兒參照裝飾的手法,自主的進行裝飾畫的活動。
    3、一起欣賞圖片,然后作比較。
    (1)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顏色不同,以前是用各種顏色的筆來裝飾的,現(xiàn)在只有黑和白兩種顏色。
    (2)教師:我們把這種用黑色筆再用簡單的圖案和線條的.裝飾畫叫做黑白線描畫。
    1、現(xiàn)在我們要用黑白兩種顏色來裝飾小蝸牛。
    2、依照虛線,從中間開始,正確的畫圓線。
    五、提出裝飾要求。
    裝飾的時候一定要細心,沿虛線正確的劃線??梢蕴懋嬕恍┢恋幕ú?,來豐富畫面,增加裝飾和美化效果。
    六、幼兒操作。
    師在幼兒操作過程中,給予適當?shù)恼Z言指導和幫助,提高幼兒作畫的水平。
    蝸牛教案設(shè)計篇十五
    1、讀懂課文內(nèi)容。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和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認真、細致地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4、認識10個生字、會寫15個字。
    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作者對蝸牛的看法的轉(zhuǎn)變,引導學生感受作者觀察事物的細致。
    品味詞語,了解蝸牛的“膽小”,體會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變化。
    字、詞卡片。課件:歌曲錄音《蝸牛與黃鸝鳥》;《蝸牛童謠》、蝸牛爬墻錄象。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引發(fā)情趣。
    2、認識生字。
    3、熟讀課文。
    4、整體感知,質(zhì)疑問難。
    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
    聽:院子里,鄰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個小板凳上,擺動著地上的一只小蝸牛,口中還念著“蝸牛、蝸牛,先出犄角后出頭……”
    問:你們見過蝸牛嗎?會唱這首童謠嗎?
    板書課題:蝸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蝸?!贰?BR>    學生齊讀課題。
    問:你喜歡蝸牛嗎?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導入:打開書,看看作者對蝸牛的看法是怎樣的?
    2、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圈出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認會。
    3、檢查字音掌握情況:
    抽讀字、詞卡片。
    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
    三、整體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對蝸牛有什么看法?
    四、質(zhì)疑:
    你有什么問題?(作者為什么會轉(zhuǎn)變看法?)。
    五、學習生字:
    1、自學生字。
    2、小組合作學習并檢查。
    3、師生研究難記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點。
    稍:與“梢”區(qū)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點。與“代”區(qū)分。
    畏:下面左邊不要加撇。
    免:與“兔”區(qū)分。
    熟:與“熱”區(qū)分。
    悉:注意讀音是一聲。在詞里讀輕聲。
    4、師生研究難寫字熟:
    (1)分析間架結(jié)構(gòu),找出最難寫的部分。
    (2)重點觀察位置??纯丛鯓訉懢o湊。
    (3)練習書寫,展示、互評。
    六、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
    3、查找關(guān)于蝸牛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復習、檢查字詞,理解課文,學習三、四自然段,理解詞語,體會蝸牛的“膽小”,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步驟:
    一、復習、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1、抽讀卡片,鞏固讀音與字形掌握,強調(diào)易錯處。
    2、聽寫字詞。
    3、學生互查,改錯。
    二、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知道了作者開始認為蝸牛膽小,還嘲笑它。那么作者從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讀,畫出相關(guān)語句。
    三、朗讀感悟:
    指名發(fā)言: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蝸?!澳懶 保?BR>    同學補充,教師點撥:
    1、課件出示學生談到的語句1,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讀出蝸牛膽小的樣子?
    蝸??偸遣卦趫A圓的螺旋形的硬殼里不肯出來。
    通過評議、追問、比賽等形式理解“總是”、“藏”、“圓圓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詞。使學生感到,蝸牛很少出來,盡管它的殼很安全了,它還是不肯出來。從而感悟到蝸牛的膽小。
    板書:總是藏不肯出來。
    [此處設(shè)計意在以讀帶講,培養(yǎng)學生傾聽、評價別人的能力]。
    2、課件出示學生找出的語句,讓學生仔細品讀表現(xiàn)蝸牛膽小的詞語:
    一會兒,從硬殼里探出一對長著小黑眼睛的觸角,東張西望地。
    “巡視”一番,直到發(fā)現(xiàn)四周沒有一點兒危險,才慢慢地伸出頭來。要是輕輕地碰它一下,它便會立即把頭縮回去。
    理解“探”“東張西望”“直到”“沒有一點兒”“才”“慢慢”“輕輕”、“立即”等詞語。
    3、板書:
    “探”“東張西望”“直到”“沒有一點兒”“才”“慢慢”“輕輕”“立即”
    4、總結(jié):
    板書:出殼前、出殼、回殼?!懶?。
    5、體會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樣想?
    出示課件:
    嘿,真是個膽小鬼!
    齊讀這一句。
    6、連讀3、4自然段。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研讀四、五自然段,理解蝸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
    二、研讀4、5自然段:
    1、默讀課文4、5自然段,畫出最另你敬佩的語句或詞語,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組交流。
    3、小組匯報、學生補充、教師點撥、練習朗讀。
    (1)不怕難——垂直向上。(慢極了)。
    (2)不怕重——殼重。(喘氣)幾十分鐘。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動)。
    4、再讀4、5自然段,畫出表現(xiàn)作者態(tài)度的語句,體會感情變化。
    不耐煩——擔心摔壞——以為畏懼——開始敬佩。
    5、兩人合作朗讀:一人讀描寫蝸牛的語句,一人讀描寫作者的語句。
    三、理清寫作順序,理解作者對蝸牛的喜愛。
    1、引導思考:文中除了寫蝸牛的部分,還寫了什么內(nèi)容?
    2、自由讀1、2、6自然段,想一想從這幾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這幾段與描寫蝸牛有什么關(guān)系?不寫可以嗎?
    4、小結(jié):正因為作者平時善于觀察,才能感受到蝸牛的“膽小”和“不懈”。才能把蝸牛描寫的生動、具體。
    四、資料交流:
    你們收集了哪些關(guān)于蝸牛的資料?
    展示資料:
    播放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蝸牛教案設(shè)計篇十六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以及幼兒的想象力。
    2·能和小蝸牛做好朋友,了解小蝸牛的一些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在種植植物的盆中放入小動物(蝸牛)。
    活動過程:
    (1)引出活動。
    自然角的植物盆中投放了小動物(蝸牛),集體觀察的時候,小朋友很興奮的看著盆子中的蝸牛說:“是蝸牛,是蝸牛,好可愛的蝸牛”“你看,小蝸牛在爬?!痹u價:從討論中可以發(fā)現(xiàn)幼兒對蝸牛充滿了好奇,強烈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幼兒主動去觀察蝸牛的活動,在觀察中了解蝸牛。
    (2)引導幼兒分不同的時間去觀察蝸牛的活動。
    教師引導:“盆子里有許多可愛的小蝸牛,我們可以看一看?!弊層變涸诟鱾€時段去觀察,討論。在幼兒觀察的過程中,讓孩子自由觀察,幾個人一起觀察,或獨自一個人觀察。幼兒的想象力豐富,把觀察到的想象成許多不同的情況。
    (3)討論各自的想法(想象力)。
    觀察后,教師讓孩子們說一說:“你們看了小蝸牛,小蝸牛在干什么呀?”幼兒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
    幼兒甲:“小蝸牛變成了蝸牛爺爺,本來是小蝸牛,因為它的觸角變得長長的,它就成了蝸牛爺爺,蝸牛爺爺長胡子了。”
    幼兒乙:“蝸牛有背殼。”
    幼兒丙:“蝸牛喜歡爬來爬去的。”
    幼兒?。骸坝械奈伵S斜硽?,有的蝸牛沒有背殼?!?BR>    “蝸牛的背殼很漂亮?!?BR>    “蝸牛的背殼可以當當雨傘,淋不到雨的?!?BR>    “沒有背殼的蝸牛是小蝸牛,有背殼的蝸牛是大蝸牛。”
    “沒有背殼的蝸牛爬的快一點,因為不用背著重重的殼?!?BR>    “背殼可以當房子?!?BR>    “小蝸牛喜歡微笑?!?BR>    “......”
    (4)引導幼兒繼續(xù)觀察,分時段進行觀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
    幼兒甲在觀察中,想到:“小蝸牛喜歡聽小朋友唱歌?!?BR>    幼兒乙還念了兩句兒歌:小青蛙呱呱呱,小蝸牛慢慢爬?!?BR>    幼兒丙觀察到蝸牛鉆到泥土里,邊說:“小蝸牛在外面太冷了,到泥土里休息一下?!?BR>    幼兒丁說:“蝸牛也喜歡喝水,喝干靜的水。”
    (5)討論、小結(jié)。
    再次集中,教師提問:“小朋友觀察了小蝸牛很多小朋友的想法很好,很棒,還有誰有更棒的,想一想?!?BR>    幼兒甲:“我喜歡蝸牛,蝸牛很可愛?!?BR>    幼兒乙:“我喜歡蝸牛,蝸牛會慢慢的爬?!?BR>    幼兒丙:“蝸牛有背殼,很有趣。”
    幼兒?。骸拔伵ι掷锏男游镂⑿Α?BR>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在觀察小蝸牛,和小蝸牛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很關(guān)心小蝸牛,小蝸牛讓我們知道它的活動過程。我們的周圍還有很多的動物,小朋友只要仔細的去觀察它們,我們會有更多的好朋友。
    活動延伸:手工《蝸?!?。
    蝸牛教案設(shè)計篇十七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對小動物的興趣。
    2.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并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yīng)用的方法與能力。
    3.使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獲得一些親身探究的體驗。
    4.通過小組活動,使學生學會分享共同的勞動成果,學會相互合作。
    活動準備:教師課前捉幾只蝸牛,準備一些飼養(yǎng)蝸牛用的透明水槽或一次性塑料杯、白紙、水彩筆、玻璃片。
    活動過程:
    (一)捉蝸牛。
    1.教師出示蝸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分組、落實任務(wù)。
    3.教師引導學生做好準備工作:我們要做哪些準備?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師提供每組一個飼養(yǎng)盒)。
    (2)估計什么地方能捉到蝸牛?(校園的花壇、草坪等處)。
    (3)捉蝸牛時,要注意什么?(安全、愛護環(huán)境)。
    4.分組到校園里捉蝸牛。
    5.捉回蝸牛后匯報交流,匯報內(nèi)容為: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時它是怎樣的?(有些躲在殼里休眠,有些身子露在外面爬行)。
    (二)認識蝸牛。
    1.把捉到的蝸牛拿出來,放在玻璃片上,仔細觀察。觀察內(nèi)容有:
    (1)如果蝸牛躲在殼里怎么辦?(可以放到水里浸泡一會兒,再拿出來)。
    (2)蝸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軟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3)蝸牛的頭上有什么?觸角有幾對?這兩對觸角一樣嗎?
    (4)蝸牛的身體是怎樣的?用手摸一摸。
    (5)讓蝸牛在玻璃上爬行,觀察它使用什么爬行的?
    2.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描繪蝸牛的外形。
    3.讀兒歌:蝸牛身體軟綿綿,背上硬殼像螺旋,頭上觸角有兩對,他的腹足扁又寬。
    4.學生畫蝸牛。
    (三)研究蝸牛。
    1.提問題:從你們捉蝸牛的活動中,你發(fā)現(xiàn)蝸牛喜歡什么樣的生活環(huán)境?
    (1)潮濕的還是干燥的?
    (2)是溫暖的還是寒冷的?
    (3)喜歡陽光還是陰暗?
    (4)喜歡單獨生活還是群居?
    2.提問題:蝸牛喜歡吃什么呢?我們怎樣來喂養(yǎng)它?
    3.活動:每個小組把一份食物放在蝸牛周圍,觀察蝸牛對各種食物的反應(yīng),各小組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
    4.活動:自由觀察蝸牛,但要注意保護?;顒雍髮⑽伵7呕卦兀纯催€能發(fā)現(xiàn)什么,如果還有不懂的問題,自己想辦法找答案。
    (四)制作資料卡。
    1.搜集蝸牛的資料。
    學生回家通過查書、上網(wǎng)等方式收集有關(guān)資料。
    2.制作資料卡。
    自己提出問題并用恰當?shù)姆绞秸业浇鉀Q問題的答案,把它們記錄在資料卡上。
    3.交流資料,評選優(yōu)秀活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