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方讀后感范文(15篇)

字號:

    讀后感能夠激發(fā)我們的思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yīng)用書中的知識。怎樣挖掘出作品中的精髓,寫出具有獨特見解的讀后感?下面是一些經(jīng)典的讀后感摘抄,希望能夠給大家的寫作帶來一些靈感和啟示。
    北方讀后感篇一
    北方的河》幾乎沒有故事,是以主人公“我”的意識流向構(gòu)成情節(jié)的。作品首先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個浩大的空間——黃土高原,黃河和永定河的匯合處。黃河是“北方的河”的偉大象征和代表,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北方的河”是我們民族的、歷史的、文化的象征物。10多年前,“我”第一次來到黃河,黃河給了“我”父親般的尊嚴和慈愛,得到過它偉大力量的賜予。當“我”再次撲入那被“晚霞燒紅了的赤銅水般的黃河”,“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黃河父親的博大和寬廣,也暗示著“我”在遼闊的、奔流不息的黃河尋到了“我”的根。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我”的形象。他有過苦悶的迷惘,有過痛苦的反思和真切的頓悟。作品中,他已經(jīng)以奮斗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他要不顧一切地向生活挑戰(zhàn),向新的人生目標沖刺。他”不甘心平靜的生活,決心報考人文地理的研究生,在考察中與她相遇,互相傾慕,“他”回北京為獲得準考證而四處碰壁,在永定河邊,“他”懂得了堅忍頑強。準考證終于獲得了。臨考前夜?!八眽粢娏撕邶埥?,“他”與滾滾而下的滿江繽紛冰流一起前進,作品把北方大河和主人公的行蹤貫穿起來,象征性的表現(xiàn)了年輕一代的坎坷經(jīng)歷和追求。
    作品采用主觀抒情的筆法,結(jié)構(gòu)上采用“意識流”式的時空交錯的方式。作品開場的時間是現(xiàn)在,“現(xiàn)在”在跳躍地發(fā)展,“過去”不時地以現(xiàn)在時態(tài)回閃。人物經(jīng)歷的每一事件,人物心理的每一活動都好似一組組分鏡頭被匠心獨運的作者剪輯得貼切得當。蒙太奇手法交叉運用,使讀者必須緊緊抓住人物的行蹤——外在的、內(nèi)在的,當讀者把握了作品的節(jié)奏,跟上“他”的意識流動,便會全身心地融入作品中,把“他”變成了“我”,“我”變成了“他”,思維的跳動、記憶的回閃絲毫沒有零散之感,仿佛被一條無形的線穿綴成一幅絢麗的畫冊。
    讀《北方的河》一文,深感其中的深邃,曠遠,博大,恢弘,深深感動于其中奮力前行的勇氣和信心。是什么力量使他如此不顧一切地為之奮斗追求?是什么力量使他永遠堅信著自己的努力與其必然的結(jié)果?這是一部青春的贊歌!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青春的灼熱,詮釋著青春所有的內(nèi)涵。
    北方讀后感篇二
    又一次讀遲子建的文章,那樣的熟悉和親切,一幅一幅畫面,仿佛描述我的生活。冰燈,酸菜,鄂倫春族,雪。關(guān)于家的記憶瞬間涌了出來。讀她的文字仿佛在讀自己的心。每一個字都像一把刀,字字句句會能戳到我心里最柔軟的地方。
    《北方的鹽》這本散文集記載了她對家的記憶,對人的看法,旅途的印記,身邊的事物以及對逝去的丈夫的思念。讀著書,體會著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沉浸在她的快樂和痛苦中?;蛟S因為同是對家鄉(xiāng)的那份牽掛和惦念,她寫的東西總是能讓我感同身受。
    從《北方的.鹽》中我仿佛吃到了奶奶腌的咸菜,從《故鄉(xiāng)的吃食》中我仿佛聞到了酸菜燉粉條的味道,從《冰燈》中我仿佛看到了每年冬天爺爺給我做的冰燈,從《我的世界下雪了》中我仿佛看到家鄉(xiāng)獨有的漫天飛揚著的鵝毛般的大雪,讀《傷懷之美》讓我對那些傷懷之地充滿了向往,我感受到了憔悴、心動的瞬間,我感受到了她失去最愛的人的傷痛,遲子建,她是用文字來療傷的女人,她的傷痛無處不在,《這世上所有的夜晚》中的魔術(shù)師便是愛人的影子,她把對愛人的思念隱藏在文字中,也隱藏在心里。
    讀《一間自己的屋子》也讓我想到了自己?;蛟S是女人都缺乏安全感,所以格外戀家,對一個屬于自己的房子是格外的向往,說來可笑,我曾經(jīng)一度把這當做自己的終生奮斗目標,可見這對我是多么大的誘惑,而今再看到她的文章,又勾起了我對一間自己的屋子的向往。當你一直有一個想法埋藏心中但卻沒有人理解,突然有一個人說出了你的想法,那該是多么令人激動的一件事,每一次讀她的文字我都沉浸在這種產(chǎn)生共鳴的喜悅中,而同時也陷入平靜的感傷之中。
    身處異鄉(xiāng)的日子,每每有了不快或受了委屈都會想起家鄉(xiāng)——那個充滿回憶的地方,那片富饒的黑土地。每一個躲在被子里偷偷落淚的夜晚我都會想起家,想起外面紛飛的白雪,想起熱乎乎的亂燉,想起溫暖的火炕,想起奶奶半夜起來給蓋的被子。那些記憶如同烙鐵一樣深深地烙在心上,每一想起便痛上一陣。
    北方遙遠的一隅,那里有雪,鹽一樣潔白的雪,那里是我的故鄉(xiāng)。那里有我無法忘懷的情。
    北方讀后感篇三
    艾青在詩集《北方》的序文中說:“我是酷愛樸素的,這種愛好,使我的情感毫無遮蔽,而我又對自己這種毫無遮蔽的情感激起了愉悅。很久了,我就在這樣的境況中寫著詩?!边@短短的幾句真誠的自白,對于了解這首長詩乃至艾青一生的詩,都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提示。《北方》這首詩最為鮮明的藝術(shù)特色就是樸素,情感毫無遮蔽。
    記得半個世紀之前,第一次展讀這首詩時,開頭四行作為小引的詩,就吸引住了我,覺得十分親切自然,它熱熱地貼近了我的未開墾的心靈:
    “一天/那個科爾沁草原上的詩人/對我說:/‘北方是悲哀的?!?BR>    這四行詩仿佛輕輕打開了一扇門,一步就跨進了無邊無際使我日夜眷念的北方廣闊的天地,并喚醒了我的全部沉睡的近于詩的情感。我不久寫了《鄂爾多斯草原》,《北方》激起了我寫詩的熱情。當年我當然不會曉得這位“科爾沁草原上的詩人”是端本蕻良。對于他,北方無疑是最熟悉的,他一句深情的話就將北方的魂靈帶血帶淚地剖露了出來。而艾青把寫小說的端木稱為詩人,也是很有深意的。真的,在當年能說出“北方是悲哀的”這一句話,就應(yīng)當被尊為詩人。
    端木和艾青說的“北方是悲哀的”,是一個很深很深的真實的境界,至少在我當時的感覺上,它絕不僅僅指荒涼的大自然的景象而言,還有著更深的寓意,“悲哀”和“北方”是兩個平凡的詞,但這兩個詞一旦命運地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就成為一聲深情的呼喚,還有著歷史的可感的深度。這是生命的自來的語言,只能是這么樸素。
    一首詩,這般親切和自然地寫來,在五四以來的新詩史上還是第一次吧?“這難道是詩的語言?”當年就有人提出過這個詰難。
    “不錯/北方是悲哀的”。
    詩人用親切的口語寫這首詩,跟他著意要無遮蔽地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的意向一致,他只能這么寫,甚至帶著挑戰(zhàn)的姿態(tài)。排斥了華麗的矯飾,棄絕了空洞的說教語言,采用鮮活的有彈力和流動感的語言和語調(diào),這正是現(xiàn)代詩應(yīng)當有的藝術(shù)要素。困此,對于當年初學寫詩的青年是最有魅力和啟迪的。它引導了一代人寫起這樣的帶有散文美的自由詩。
    艾青式的自由體詩不是離開了詩,而是更真切地體現(xiàn)了詩。當我們誦讀這首《北方》,便能理解詩人為什么要如此分行:
    “北方是悲哀的/而萬里的黃河/洶涌著混濁的波濤/給廣大的北方/傾瀉著災(zāi)難與不幸;/而年代的風霜/刻劃著/廣大的北方的/貧窮與饑餓啊?!?BR>    只能一口氣讀下去,不能喘息和停頓,讀者的心只能與詩人坦誠的情感一起搏動。詩的語調(diào)是沉緩的,有力的,不但沒有分行的感覺,吟讀時,還深深體會到這些起伏的詩行正是起伏的情感的律動。沒有腳韻,更沒有那些外國學院派的“頭韻”和“腰韻”。然而讀艾青的詩(不僅指《北方》),我們?nèi)阅茏匀坏刈x出它內(nèi)在的有撼動感的深沉的節(jié)奏。艾青的自由詩,其實是有著高度的控制的詩,它的自由,并非散漫,它必須有真情,有藝術(shù)的個性,有詩人創(chuàng)造的只屬于這首詩的情韻,這樣才顯現(xiàn)出一個渾然一體,可以讓讀者沉浸其中,呼吸其中的廣大境界。
    艾青為什么執(zhí)著地寫《北方》這樣情境的詩,還在創(chuàng)作中“激起了愉悅”?一方面說明藝術(shù)創(chuàng)作本身有著創(chuàng)造者的那種開創(chuàng)陌生境界的愉悅,但我以為,艾青當時還有另一種近乎挑戰(zhàn)者的愉悅,這就是他從當年流行的理念中沖出來,獲得解脫,這也是一種愉悅。那些年(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初)有的詩無真情實感,只憑借空洞的叫喊以達到懾服讀者的聲勢。也還有另一些詩,無病呻吟,有病更呻吟,他們在孤獨中制作精巧的詩自慰。艾青的全部詩沒有一行是呻吟的,盡管有著那么深重的悲哀(民族的,個人的)。有悲哀而不呻吟,必須具有堅強的性格(艾青的性格中還有倔犟和直硬的素質(zhì))。不論是空洞的吶喊,還是空洞的呻吟,毫無疑問,都是理念的抽象的非詩的制作。而健康的詩總是樸素的,它絕對不需要用莊嚴的概念和美麗的詞藻來裝飾。因而當年寫樸素的詩,也是十分敏感的一種美學領(lǐng)域的戰(zhàn)斗。艾青在論詩的文章里多次談到了這一點。
    讀艾青的詩,特別是這首《北方》以及他在北方寫的那些短詩,一點感覺不出詩人和他的詩與讀者之間有任何的隔閡,有什么心理上的距離,形成了感情的直接的交流。比如寫北方的自然的景象,沒有浮夸,沒有虛擬,讀者真正有置身其中的實感,并感受到了民族的深遠的苦難與土地的蒼茫所帶來的令靈魂驚醒的沉重感。詩人最后的幾十行詩,悲哀升華為巨大的力量,且有著深雋的哲思:
    “我愛這悲哀的國土,/它的廣大而瘦瘠的土地/帶給我們以淳樸的言語/與寬闊的姿態(tài),/我相信這言語與姿態(tài)/堅強地生活在大地上/永遠不會滅亡;/我愛這悲哀的國土,/古老的國土/——這國土/養(yǎng)育了為我所愛的/世界上最艱苦/與最古老的種族?!?BR>    這十幾行沉重的詩句,道出了艾青的胸懷與氣質(zhì)?!侗狈健返恼Z言和情境,以及它顯示的寬闊的姿態(tài),正是悲哀而古老的國土和種族賦予詩人塑造這首詩的靈魂?!侗狈健匪阅苡绊懸淮嗄甑男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它是一首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操的詩。
    北方讀后感篇四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希臘神話里著名的大英雄尤利西斯,他使用木馬計,取得了特洛伊之戰(zhàn)的勝利。
    他在回家的路途中走進了食蓮人的國土,好不容易把同伙們救。他又到了海神兒子的山洞里,弄瞎了敵人的眼睛,逃出了山洞。他們接著又到了風神的家里,參加了一個又一個的宴會。遇到過巨人襲擊,來到了女巫的小島,看到了死去的人,最讓他激動的是里面還有他過世的母親。他們在海上航行時,又聽到了海妖的歌聲,為了保住性命,他想出一個計策,他把一塊蠟融化了,搓成一個一個的小圓球,放在耳朵里,才避免海妖歌聲的迷惑,緊接著又遇到了海怪的襲擊,他的船沉了,他抓住一塊木板,漂到了海上仙女的島上。又到了謝利島,國王送給他一組船,送他回家。
    回到家,他發(fā)現(xiàn)有少數(shù)人還忠于他,大多數(shù)人拿著他的財產(chǎn)來享樂,他用了比武的方法奪回了他的家。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有智慧、勇氣和堅定的意志,去克服重重困難,才能取得成功,得到幸福的生活,到達自己最終的目的地。
    北方讀后感篇五
    北方的河給予作者的是一種精神力量,額爾齊斯河給予的是堅強、忠誠和敬重諾言,黃河給予的是父親一樣的深沉而又猛烈的愛,永定河給予作者的是耐性和沉靜,黑龍江給予的是新的希望新的動力北方的河教會了作者怎么樣生活、怎么樣過有意義的人生。他感謝北方的河,你用你粗放的水土把我哺養(yǎng)成長,你在不覺之間把勇敢和深成、粗野和溫柔、傳統(tǒng)和文明同時注入了我的血液。他帶著不同河流賦予的精神力量開始著人生。知青年代,被下放到新疆支邊,變幻莫測的命運使自己學會了堅強、忠誠,才能熬過荒亂的歲月,就是額爾齊斯河的精髓支撐著他的信念,從此他也開始喜歡上了河流。
    后來,一個偶然的錯誤來到了黃河的青羊坪,他迷上了黃河,就是這樣的迷戀,他放棄了了學校安排的工作,轉(zhuǎn)專業(yè)考人文地理的'研究生。為了參加研究生考試,他再次來到黃河實地考察,這次他感受到了黃河像是父親一樣托浮著他,黃河,一曲永恒的關(guān)于父與子的音樂。他感受到一種雄渾的生命力,粗野而古樸,充滿青春之活力,他橫渡黃河,他相信自己能改變命運,能尋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來到湟水,一個破碎的彩陶罐和一片郁郁蔥蔥的青楊樹,這是他們那個時代的青年人的生活的預(yù)示,蒼涼古老的黃土高原是那個蒼白無力的社會,生的欲望強烈的樹林是那個時代青年人的強烈青春熱情,世上的事情多么拗人心意啊,生活也常常是這樣殘缺。永定河的耐性和堅韌使他明白怎么樣在這樣蒼白的社會中堅韌的生活下去;而黑龍江賦予他如雨后春筍般的希望,永遠前進,不斷進步。
    北方的河給予他的是幻想青春和熱情,你用你剛強的浪頭剝著我昔日的軀殼,在你的世界里我一定將會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和戰(zhàn)士。
    北方讀后感篇六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希臘神話里著名的大英雄尤利西斯,他使用木馬計,取得了特洛伊之戰(zhàn)的勝利。
    他在回家的路途中走進了食蓮人的國土,好不容易把同伙們救。他又到了海神兒子的山洞里,弄瞎了敵人的眼睛,逃出了山洞。他們接著又到了風神的家里,參加了一個又一個的宴會。遇到過巨人襲擊,來到了女巫的小島,看到了死去的人,最讓他激動的是里面還有他過世的母親。他們在海上航行時,又聽到了海妖的歌聲,為了保住性命,他想出一個計策,()他把一塊蠟融化了,搓成一個一個的小圓球,放在耳朵里,才避免海妖歌聲的迷惑,緊接著又遇到了海怪的襲擊,他的船沉了,他抓住一塊木板,漂到了海上仙女的島上。又到了謝利島,國王送給他一組船,送他回家。
    回到家,他發(fā)現(xiàn)有少數(shù)人還忠于他,大多數(shù)人拿著他的財產(chǎn)來享樂,他用了比武的方法奪回了他的家。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有智慧、勇氣和堅定的意志,去克服重重困難,才能取得成功,得到幸福的生活,到達自己最終的目的地。
    北方讀后感篇七
    最近正在讀張承志的《北方的河》,一部被為詩的小說。正如題目所示,描寫的是祖國北方的四大雄渾的河dd黃河、無定河、湟水、永定河。不失詩的贊譽,貫穿著他一貫的文風,大氣而有力量,深沉雄厚的語言描繪著同樣雄渾的河。
    王蒙在《大地和青春的贊禮》中評價這是一首剛強滾燙的歌,一份鼓舞人心的精神,真切,燃燒著眼珠。
    閃閃發(fā)光的河,橫穿在黃土冒中,滾著渾厚的黃土的氣息,便是母親河:黃河。我想該是全書中最值得品味的一段吧。讀著那北流不息的晚霞燒紅了的赤銅水般的黃河,不覺想起了曾經(jīng)課本里精讀的那篇他的文章《漢家寨》,一種強烈的喘息震撼著人心,酷似那蒼涼廣闊中的堅守,像萬頃鐵石一般激蕩著什么;那《心靈史》中哲合忍耶回民干涸闊土中的信念的追求,執(zhí)著而沉重。一種無形的力量埋藏的他心中,激蕩在黃河巖石間激起的白浪中。
    他和她的心靈的觸動,點綴著黃河的雄渾。我喜歡他對黃河父親的比喻,擁有母親河的包容孕育,而有多了父親特有的庇護與力量,是一種無形的支持,無言的承托。像是責任,像是拼搏,孕育著永遠向前拼搏的豪邁。他十年前與今日兩次橫渡黃河的無畏與挑戰(zhàn),在父親的庇護下再登彼岸。今日入水的一瞬,她相機下咔的定格,一條落滿紅霞的喧囂大河洶涌著菱角分明的大浪,一個半裸的寬臂膀男人正張開雙臂朝著莽莽的巨川奔去。像是怒吼,像是皈依。
    父親般雄渾庇護的黃河,領(lǐng)著北方厚重的一條條河,敘說著一代人的熱情。長江,在這里是不適宜的,她顯得太單薄,太瘦小了。卷著泥沙,狂吼著奔向大海,黃河,庇護著代代青年,奮勇向前。
    北方讀后感篇八
    通讀整部小說,我感受到一種東西在心中蔓延,它緊緊攫住了我的心,這是一種關(guān)于生命、精神和理想的東西,它有一種青春的熱烈,它是那么的豐富,那么的強健有力,那么的不可遏制。它讓我們正視內(nèi)心那片早已被世俗和喧囂占領(lǐng)殆盡,幾近荒蕪的精神的綠地,讓我們錯愕和震驚,讓我們愿意檢點一番心靈的荒蕪而重新踏上追逐生命理想的征途。黃河,額爾齊斯,湟水,無定河和永定河;那一條條北方的河已融入了“他”生命里。在這里是一種曠野。是一種純真。是一種人與自然的完美合一。
    這樣的生活才是純自然的。不加修飾的。那是黃河的兒子所特有的性質(zhì)。我曾在主人公給病床上的母親吃罐頭的時候痛哭了一場。他成堆成堆的給母親買來水果和罐頭。打開,削好,遞到母親面前。“不想吃,”母親的聲音還很微弱。他還是端著那些食物,不作聲地望著母親?!安?,”母親又說了一遍。他把食物遞得更近?!澳阋渤??!蹦赣H說?!安唬愠?,媽。”他說?!澳阋渤浴!蹦赣H堅持著。他拿起一個蘋果,用兩個拇指卡住,咔嚓一聲掰成兩半,大口嚼了起來。他避開了母親的目光,也不再去看老人滿頭的白發(fā)。
    母親也吃了起來,小聲地啜著梨子罐頭里的糖汁。他們都想起了久違的往事。細致入微的描寫。我相信沒有切身的體會是難以寫出這樣的文字的。另一段令我難受的地方是當攝影家嫁給了研究生的好友時。為何研究生不去追求呢。白白的放棄了一段純真的愛情。
    北方讀后感篇九
    說實話,小橋流水的故鄉(xiāng)揚州遠沒有奔放剛烈的新疆帶給我更多的成長,每隔幾年回家探親的時刻都會在煙花三月的瘦西湖邊輕撫嫩綠的楊柳,或是站在二十四孔橋上看水鄉(xiāng)女子烏黑的發(fā)髻和她們手中斑斕的紙油傘。揚州的煙雨可以養(yǎng)目,但我知道只有北方才給予我心靈的震撼和成長。
    詩人曾說過,大河是大地的血脈,我卻對大河有另一種感覺,除了視覺、除了聽覺,北方的河還給予我更多的東西,來自心靈深處,一種抽象卻又復雜的感覺,這也是壯麗雄渾的北方給予我最廣博的禮物,哦,我想到了——大河是大地的芳香。閉著雙眼也能感受,也能回想。這芳香讓我眼界寬廣,讓我靈魂純凈,讓我性情堅強。
    艾青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就是這感受吧,我深情地愛著北方,愛這些土地,愛這些河流,愛這些人們。
    北方讀后感篇十
    讀了一篇文章《北方,急速行走以及堅強地幻想》,作者是個言語極少,不善交際的人。我是個低調(diào)安靜的人,在看到作者的性格后,我想他的文章應(yīng)該是充滿了及其的自我。我感覺這篇文章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寫出了自我,正所謂我手寫我心。我想懂得品嘗孤獨與寂寞的人應(yīng)該會與他產(chǎn)生一些共鳴。
    這篇文章寫出他在異鄉(xiāng)的無奈,也寫出了在社會中總是充滿著矛盾。我的一位老師告訴我:生活在社會中就是生活在矛盾中。作者以他自己獨特的思維詮釋著對社會的認識,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感受世間的冷暖,鋒利的筆端流露出真正的自己。對于寡言少語,不善交際的'人來說,文字或許是它們用來解脫的一種方式。書寫心情,釋放壓力,這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
    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思想不同,性格不同。我們不想屈服于別人的思想之下,同時,我們也別幻想用自己去同化他人的思想。我總是想人與人最大的區(qū)別就是思想不同,不去管別人做什么事,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誰都不是神仙,誰也管不了那么多。
    我喜歡這種寫作方式,表現(xiàn)自我中又升華了文采。人與人是不同的,語言決定思想,思想決定一切。
    王艷老師說:你的心情會形成一種慣性,當郁悶成為一種慣性時,我們就要學會走出慣性,為自己打開另一扇門,想一想,原本你的思想可以更開闊。這篇文章也突現(xiàn)了作者是一個外表安靜而思想強烈的人。
    忽然間懂得,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生活。而現(xiàn)實告訴我,生活有時候不需要刻意追求什么,保留一份天真,就會更快樂。
    北方讀后感篇十一
    《北方的河》是張承志繼《黑駿馬》之后的又一部成功之作。作品曾獲1984年《中篇小說選刊》優(yōu)秀中篇創(chuàng)作獎?!侗狈降暮印肥且徊恐饔^抒情的小說,有人也把它叫作“心態(tài)小說”?!侗狈降暮印穾缀鯖]有故事,是以主人公“我”的意識流向構(gòu)成情節(jié)的。作品首先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個浩大的空間――黃土高原,黃河和永定河的匯合處。黃河是“北方的河”的偉大象征和代表,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北方的河”是我們民族的、歷史的、文化的象征物。10多年前,“我”第一次來到黃河,黃河給了“我”父親般的尊嚴和慈愛,得到過它偉大力量的賜予。當“我”再次撲入那被“晚霞燒紅了的赤銅水般的黃河”,“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黃河父親的博大和寬廣,也暗示著“我”在遼闊的、奔流不息的黃河尋到了“我”的根。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我”的形象。他有過苦悶的迷惘,有過痛苦的反思和真切的頓悟。作品中,他已經(jīng)以奮斗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他要不顧一切地向生活挑戰(zhàn),向新的人生目標沖刺。他”不甘心平靜的生活,決心報考人文地理的研究生,在考察中與她相遇,互相傾慕,“他”回北京為獲得準考證而四處碰壁,在永定河邊,“他”懂得了堅忍頑強。準考證終于獲得了。臨考前夜?!八眽粢娏撕邶埥?,“他”與滾滾而下的滿江繽紛冰流一起前進,作品把北方大河和主人公的行蹤貫穿起來,象征性的表現(xiàn)了年輕一代的坎坷經(jīng)歷和追求。
    作品采用主觀抒情的筆法,結(jié)構(gòu)上采用“意識流”式的時空交錯的方式。作品開場的時間是現(xiàn)在,“現(xiàn)在”在跳躍地發(fā)展,“過去”不時地以現(xiàn)在時態(tài)回閃。人物經(jīng)歷的每一事件,人物心理的每一活動都好似一組組分鏡頭被匠心獨運的作者剪輯得貼切得當。蒙太奇手法交叉運用,使讀者必須緊緊抓住人物的行蹤――外在的、內(nèi)在的,當讀者把握了作品的節(jié)奏,跟上“他”的意識流動,便會全身心地融入作品中,把“他”變成了“我”,“我”變成了“他”,思維的跳動、記憶的回閃絲毫沒有零散之感,仿佛被一條無形的線穿綴成一幅絢麗的畫冊。
    讀《北方的河》一文,深感其中的深邃,曠遠,博大,恢弘,深深感動于其中奮力前行的勇氣和信心。是什么力量使他如此不顧一切地為之奮斗追求?是什么力量使他永遠堅信著自己的努力與其必然的結(jié)果?這是一部青春的贊歌!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青春的灼熱,詮釋著青春所有的內(nèi)涵。
    北方讀后感篇十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北方的空地》這本書,相信每個人看完之后的感觸都會不一樣,那么就請大家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希望大家都能夠有所感悟。
    看七十七天得以知道天下有這么個人,做了件瘋狂的事。查到原書作者,買書一探。對作者無盡佩服,覺的心里有點困獸的壓抑感,用作者的話:“身體每天都被什么東西緊緊束縛似的,那種感覺就像每天衣服都小一號,每天都必須換上大一號衣服,身體才會舒暢”。我知道自己終生也不會做出如此冒險的事,但卻可以一起享受那種面對生命的坦然。
    用了兩個晚上讀完,七十七天的旅程似乎心境也隨著作者在不斷有新的認知,盡量不標榜,給作者貼英雄、神人、標簽。就像他書中所說頭戴英雄桂冠,只是迎合了世人的幻夢,頭頂依然是被電腦輻*的越來越稀疏的毛發(fā),那才是真實的自我。旅行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不是開始,也不是結(jié)束。
    人生是旅行,雖然,路的盡頭什么也沒有,但不能因此停止步履,因為你就是路本身。沒有哪一個宿營點可以當做終點站,只有不斷向前。這是一個永遠參不透的話題,永遠存在于思維里不斷被更新,就像新陳代謝。行路注定孤獨,群體的存在就像是孤獨的狂歡大party,像是一群烏合之眾。有一類人會很早發(fā)現(xiàn)自我不同,曲高和寡??扇似鋵嵅顒e又不大,選擇的路不同而已,君子和而不同。人生中應(yīng)該有哪怕一次這樣為自己孤獨的探索,不一定是旅行,旅行不是目的。生活總得繼續(xù)。就算做《特立獨行的豬》也應(yīng)該是為了不被屠宰。
    《北方的空地》旅行是一種探險,但最大的探險是人生。
    《北方的空地》人生就是一場漫無目的的旅行,之所以茫然,是因生與死限定了旅行的終與結(jié)。有些人樂此不疲地懷揣夢想繼續(xù)前行,沒有目標,沒有問題,只是收獲一路感受。
    而非遵循內(nèi)心的渴望。就我而言,為何旅行,同樣沒有一個靠譜的*,熱愛是最接近的*,去追尋荒野的曠寂。
    《北方的空地》生命如花,暫時凋零,是為下一次無比絢爛的綻放。
    用安徒生童話《蝸牛和玫瑰樹》的故事來描述這句話似乎特別貼切。玫瑰說:“我在歡樂中開花,因為我非開不可。太陽是那么溫暖,空氣是那么清爽。我喝著純潔的露水和大滴的雨點。我呼吸著,我生活著!我從土中得到力量,從高空吸取精氣;我感到一種快樂在不停地增長;結(jié)果我就不得不開花,開完了又開。這是我的生活,我沒有別的辦法!”。這是一顆孤立的玫瑰在某處與世無爭地怒放。這也許是生命的一種意義。
    北方讀后感篇十三
    第一次知道《北方的河》這部小說,是前段時間網(wǎng)上課程《文學欣賞與批評》時聽武漢大學的陳國恩教授講到的。知道它的作者――張承志,也是第一次。以前我不知道有這么一個人。我也第一次知道了張承志寫的另一部小說、后來拍成了由騰格爾主演的電影的《黑駿馬》。我沒有讀過《黑駿馬》這部小說,也沒有看過《黑駿馬》這部電影。教授對《黑駿馬》分析的比較多,對《北方的河》分析的不多。但我記住了他講的一個細節(jié):在《黑駿馬》這部小說,作者把草原當成母親來看待,寫出了母親、的偉大,而在《北方的河》這部小說里,作者把黃河看成父親。我們常常把黃河看成是母親,說它是母親河,孕育了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卻很少有人把它比喻成父親。因此,我產(chǎn)生了讀讀這部小說的想法。
    利用幾個晚自習輔導的時間,到今天為止,終于斷斷續(xù)續(xù)地讀完了《北方的河》。小說是用a4紙打印的,正反面,共57頁,不算長。小說的情節(jié)也不算復雜,說的是一個曾在新疆下鄉(xiāng)插隊的知青“他”,在下鄉(xiāng)插隊期間喜歡上了北方的河,額爾齊斯河,黃河,湟水,無定河……他曾經(jīng)橫渡黃河去找自己的同學。他觀察、研究這些河流,用心感受河流。這些河流或沉靜,或奔放,或溫柔,或熱烈,都在他的心里留下了無法抹去的印象,更準確地說,這些河流在他的心里、靈魂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后來,他考上大學,學習的是漢語言專業(yè),被分配到一個單位做了宣傳員。但他沒有去報到,而是帶著對北方的河的熱愛和深情,再一次去探訪那些河流。他甚至還決定考地理學專業(yè)的研究生――因為他太愛那些河了。他再一次橫渡黃河,但右胳膊肌肉拉傷。他考查黃河、湟水、無定河、永定河,既是更加深刻地了解這些河流,更加深刻地感受這些河流的性格和情感,也是為自己的研究生考試準備論文。為了考上地理學的研究生,他自學地理學專業(yè)的書籍,自學日語,翻譯外國地理著作。他深深地愛著北方的河,他把黃河看成是父親(注:他從小就失去了父親),小說里處處是他對河流的感受。為了這些河流,他克服諸多困難要考研究生;為了這些河流,他甚至放棄了對他抱有好感的喜好攝影的姑娘;為了這些河流,他滿懷熱情地寫了一首詩――很長時間才寫完,他還覺得不滿意,因為感覺沒有寫出那些河流的真正內(nèi)在的東西。小說最后,寫的是他在考研前一天晚上做的一個夢:他看到了渴望已久的黑龍江,看到了黑龍江化凍,看到了等待自己的姑娘。而第二天,他就要進入考場,那個曾經(jīng)對他有好感的姑娘也要和他的同學舉行婚禮。
    讀完這部小說后,給我印象深刻的有三個方面:一是,作者通過主人公“他”的所感所思、所想所說,對額爾齊斯河、黃河等北方的河的性格、特點以及“他”對這些河流的情感的描寫非常細致,很有感染力;二是,“他”的人生道路、性格受到河流的影響,不肯屈服于命運;三是,以“他”、愛攝影的姑娘和他的同學徐華北為代表的青年人,對現(xiàn)實的不滿及其努力抗爭,并最終贏得了屬于自己的。當然,最深刻的還是主人公對北方的河的熱愛和深情。當一個人對某個事物、某個事情產(chǎn)生興趣,并發(fā)自內(nèi)心地熱愛的時候,他就會為之付出全部的努力,即使遇到千般苦、萬般難,也不會退縮?!侗狈降暮印返闹魅斯褪沁@樣的一個人。這種精神是我應(yīng)該學習的。
    《北方的河》的主人公對河流的熾愛,特別是他把黃河看成是父親,不知道能不能把河流看成他的信仰?或許,作者在這部小說里是否透露自己在尋找信仰?能回答這個問題的,恐怕只有作者本人吧。我們只能猜測而已。
    北方讀后感篇十四
    俄羅斯文學是講究寫大地的,對于廣闊的俄羅斯大地的深愛與憂思,這是一些偉大的俄羅斯作家--例如契訶夫、高爾基--身上最動人的特點之一。前幾年出現(xiàn)了中篇小說《在沒有航標的河流上》,它以苦難而又美麗的中華大地的魅力使讀者激動不已?,F(xiàn)在又有了《北方的河》,它唱出了對于祖國大地,對于大地上的艱難而又奇妙的生活,對于唱著“花兒與少年”和“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的人民,以及對于永遠年輕的理想和熱情的刻骨銘心、始終不渝的情歌。它把他的同胞,他的同時代人,他的同行唱得心頭熱熱的了。
    這是一首剛強而又滾燙的歌。黃河不能不是這首歌的主旋律?!案赣H”的比喻與橫渡暢游的栩栩如生的刻畫,使渾黃的、燃燒起來了的、溫暖多沙的一塊一塊的黃河居于群河之冠。而“曲流寬谷”即“老黃土帽中的拐彎河大深溝”永定河,抱著馬脖子渡過的鋼藍色的額爾齊斯河,青麥、雪山、淺山和花頭巾邊的湟水河,把北京西北的巍峨山脈劈出了深峽長谷的永定河,以及堅硬的冰甲咔咔作響地裂開、青黑的水翻跳著推開巨船般的冰島的正在解凍的黑龍江,便成為黃河的補充、延伸和變奏。
    張承志寫實并不寫意,寫景、寫情而又充滿嚴肅的思辨,他既提供了形象清晰、凸現(xiàn)可觸的眾河景觀,又深深地挖掘著各河的特色與眾河的統(tǒng)一的北方的雄健粗獷的靈魂。他同時還從象征的意義上通過河流寫了我們的即使破碎過也永遠美麗、永遠充滿希望和力量的生活。那就是說,小說不但寫了北方的幾條河,而且寫了生活的河,生命和青春的河,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河。
    小說對于馬家窯文化,關(guān)于彩陶的河的描寫,恐怕不僅是順便提及,而是有它的深意的。這樣的高瞻遠矚,這樣的對于歷史、大地、生活的沉思,不能不給我們的引人自豪的當代文學帶來新的精神境界、新的信息,這是一切鼠目寸光、小打小鬧的作品所不可企及的,是一切迷茫、頹廢、只知無休止地咀嚼自我的作品所不能望其項背的。
    如果猜測作者的動機,也許張承志更有意于通過“他”和“他”的河來寫那一代人,他意欲顯露那一代人的奮斗、思索、烙印、選擇、幼稚、錯誤和局限,表現(xiàn)他們的深刻的悲觀與最終病態(tài)軟弱的呻吟在新生命的歡叫中被淹沒(見小說題詞)。應(yīng)該說,有許多地方他寫得很成功,像“她”的經(jīng)歷對于“他”的經(jīng)歷的補充、修正和沖擊,像“他”的艱苦奮斗、腳踏實地、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斗爭精神,特別是“他”對于愛情的態(tài)度、“他”請“她”吃西餐的場面,都相當感人,像一幅彩色的、配有動情的背景音樂的電影畫面。而這種栩栩如生的畫面,正是張承志過去偏重遐想、思辨色彩濃郁的作品中所缺少的。
    我尤其欣賞“他”關(guān)于四個真正的男子漢的豪言,“牛虻、馬丁·伊登、保爾·柯察金”、“還有一個是我”,這最后一句話“他”當然沒有說出來。即使僅僅是豪言壯語也罷,這樣的豪言壯語也是空谷足音式的黃鐘大呂!一些人變得瑣碎、纖細、扭捏,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一肚子牢騷、一肚子怨氣,久矣!盡管是安定團結(jié)的和平建設(shè)時期,盡管人們可以大聽輕音樂與大看時裝雜志,但牛虻、保爾·柯察金的革命理想主義與自我犧牲,難道就不需要了么?在社會風氣還如此不理想的今天,扶正挽頹,保持這種情操、這種精神,也許更加難能可貴吧?壯哉斯言,革命正氣,民族正氣,男子漢氣概代代不絕!
    順便說一下,有一些讀者對張承志的作品里的男性美深為贊賞。確實,張承志的作品里處處流露著男性的眼光、男性的驕傲和熱情,男性的肉體、生命、靈魂的搏動和力量,這在當今文學創(chuàng)作中是很有特色的,除了蔣子龍、張賢亮等少數(shù)幾個作家以外,幾乎沒有幾個人有這種雄風?!侗狈降暮印吩谶@方面也是非常強烈的,甚至強烈到竊以為或許多一點節(jié)制和含蓄會更好些。
    但是整個來說,《北方的河》里關(guān)于社會生活的描寫遠遠遜于它對河流、對作品主人公的思索與情懷乃至有關(guān)地理學的描寫。盡管張承志在作品中企圖把生活寫得更實一些,也許這是一個可喜的與必要的嘗試。正因為他的河寫得太好了,他與“他”以外的人物包括“她”就難免令人覺得相形見絀。也許是我的偏見,我覺得他的徐華北與“她”甚至還有順手寫到的湟水邊上澆水種樹的老漢有光彩,還不如紅臉后生與唱歌的青海婦女更能給人以難忘的印象,顏林和他的父親就更差些。
    張承志顯然還沒有從當今城市生活中感受到詩和力,像他從內(nèi)蒙古草原、從北方的河流與土地上所感受到的那樣。對結(jié)構(gòu)全篇起著重要作用的“他”考研究生的故事,不僅寫得匆匆忙忙,從整體來說,也寫得缺乏深度和新意,更缺乏全篇作品所具有的那種杰出的氣勢和壯美。他這個故事沒有選好,起點低了,與河及關(guān)于河的描寫處于不同的精神高度上,因而也影響了和諧。
    但無論如何,《北方的河》的發(fā)表令人振奮,也令人鼓舞。波浪翻滾的幾條大河向著我們的文學事業(yè)發(fā)起了勇猛的沖擊,它號召著更加開闊、高大、強健而又深沉的文字,它號召著向新的思想境界與藝術(shù)境界進軍,它號召著社會主義中國的新的文學巨人、文化巨人的誕生。它的出現(xiàn)展示著一種進入了全新的歷史時期的新的姿態(tài)、新的快樂和莊嚴、新的胸懷和更高的文化智能根基。
    北方讀后感篇十五
    因為我喜歡動物,所以我讀了《森林報》,后來覺得不過癮,就讀了格日勒其木格.黑鶴的《北方森林的動物故事》。這兩本書主要講了人與動物共處的故事。
    當我剛讀上冊書時,我很驚訝,竟然生活在森林里,還能與一些動物親人般共處。當我看到“孩子,你沒有看到城市里的人太累,城市中的人心上都是皺紋啊”時,我深深地感受到芭拉杰依這位馴鹿鄂溫克中最后的領(lǐng)鹿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慨,是啊,城市里的人太累了,每天不光皺著眉頭,還瞻前顧后,一會兒干那個事,一會兒干這件事。
    當我讀到“受重傷的馴鹿預(yù)感到自己的生命之火即將燃盡時,離開鹿群遠離溫暖的營地,獨自走向森林的深處誰也找不到的地方?!睍r,我的想法發(fā)生了改變,以前我認為馴鹿只是一種普通的動物,但現(xiàn)在我覺得馴鹿是一種有靈性的動物,一旦預(yù)感覺得自己要去世,會離開鹿群,他們可能是因為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家人傷心、難過;也有可能是因為怕傳染別人,也可能.......
    讀完上下冊后,我很想去蒙古和北方森林去看看,這兩本書讓我懂得了人和動物可以親人般接觸,只要你好好對它們,它們也會好好對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