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彌爾讀書心得(實用13篇)

字號:

    總結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做出改變。真正的力量源于內(nèi)心的堅持和勇氣,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潛力和能力。人生充滿了變數(shù),我們要學會適應和接受改變,以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
    愛彌爾讀書心得篇一
    其根源在于,孩子正在向上發(fā)展、在成長,老人在向下衰退、趨向死亡??梢哉f,孩子的生命足以使周圍的一切活躍起來。所有的改變都是一種活動,即使破壞的成分較多,但這并非出自于邪惡,只是破壞更適合孩子活潑的性格。但是,一旦孩子把周圍的人都看做工具,利用他們?nèi)プ非笞约旱挠?,并逐漸形成依賴心理,就會感覺到奴役他人的幸福與舒適。一旦這種感覺扎下了根,即使長大之后也不會消亡。
    愛彌爾讀書心得篇二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法國作家盧梭的《愛彌爾》。《愛彌爾》一書用輕松嚴謹?shù)恼Z言,通俗易懂的詞句,娓娓道來,一氣呵成!細細品讀蘊藏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和哲理,感觸頗多。在我的印象中“愛彌爾”是一個人的名字,而這本書以它作為全書的題目,我想它會是一本通過描述“愛彌爾”的成長歷程而寫成的一本書。所謂的“愛彌爾”只是盧梭為了闡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個教育對象。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那樣,即使其中涉及到“愛彌爾”的許多事例,自然也是盧梭假想的。
    盧梭在書中說的最多的就是“自然教育”。所謂“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恒法則,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fā)展。
    其實,我們的孩子是有思想的。我想:教育孩子的時候可以盡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讓他們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盡情地哭笑打鬧?;貧w自然,讓孩子采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才是有靈性有個性的孩子。
    在盧梭的《愛彌爾》中有一句話讓我很有感觸。那就是:“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是不夠的。應該教他成人后怎樣保護他自己,教他經(jīng)受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時候,在冰島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馬耳他島的灼熱的巖石上也能夠生活。”
    現(xiàn)代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在講究方法,認識思考、工作勞動、體育運動、生活起居等都講究方法。我們時時要想起如何教育我們的孩子。孩子學習的好壞是每個家長都比較關注的,都想方設法去輔導他們,參加一些繪畫舞蹈鋼琴培訓班,但對他們在成長中是如何保護他們自己卻教育得不多。
    教給孩子正確的方向和方法,任其跌打摔爬,在浮沉起伏中鍛煉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鼓勵孩子大膽提出新穎、富有創(chuàng)見的觀點,為孩子提供各種實踐機會,讓他們在干中學,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這里所說的自主學習,是指兒童的高品質的學習。所有的能有效地促進孩子發(fā)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大量的觀察和研究充分證明:只有讓孩子感覺到別人在關心他們,對正在學習的內(nèi)容很好奇,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任務完成后得到適當?shù)目隙?,能看到成功的機會,對正在學習的東西感興趣并覺得富有挑戰(zhàn)性,感覺到自己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有效的學習。要促進孩子的自主發(fā)展,就必須最大可能地創(chuàng)設讓孩子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的情境與氛圍。
    這些是我讀了這本書后比較膚淺的一點體會,對盧梭“自然教育”的簡單理解,其實“自然教育”的重要意義不止于此,我們應該在進行教育的同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且吸取有用的教育經(jīng)驗,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教育更加完善。
    愛彌爾讀書心得篇三
    《愛彌爾》是盧梭的一部哲學小說,通過敘述一個小男孩愛彌爾在教育中的成長過程,探討了人的本性、教育的方法和目的等重要問題。讀完這本書,我深受啟發(fā),對于教育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愛彌爾》的心得體會。
    首先,在讀《愛彌爾》的過程中,我被盧梭對人性的深刻剖析所震撼。書中揭示了愛彌爾天生的善良本性和對自然的追求。盧梭認為,如果一個人能在滿足基本需求的同時接觸到自然界的美妙,以及自由探索和體驗的機會,他就能保持自己的本性,成為真正幸福的人。這與我們現(xiàn)代社會過于功利和功利主義導向的教育觀有很大差異。我們應當回歸人的本性,注重培養(yǎng)人的品性和情感,而不僅僅是追求功利。
    其次,盧梭提出了一種獨特的教育方法,即“自由發(fā)展”教育。他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方式,主張讓愛彌爾自由發(fā)展,盡可能地順應他的天性。教育應該注重培養(yǎng)愛彌爾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體驗能力。這種教育方法與現(xiàn)代的啟發(fā)式教育有相似之處,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探究精神。只有真正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天性和需求,才能合理地引導他們的學習和發(fā)展。
    第三,書中的父母形象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盧梭以愛彌爾的父母為代表,倡導了一種與傳統(tǒng)的父權制度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發(fā)展,不要過分地掌控和干預。這激發(fā)了我對父母教育方式的思考。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過于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競爭力,忽視了對孩子個性的尊重和獨立思考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第四,人生的最高目的不是追求個人的物質財富,而是追求自由和幸福。盧梭通過愛彌爾的成長歷程,告訴我們?nèi)祟惐仨氝^一種簡樸的生活才能真正體驗到快樂。他批判了人們對于金錢、權力和虛榮的追求,認為這些物質欲望只會帶來痛苦和不滿。我們應該通過放下物質負擔和追逐,用自由、寬廣的心態(tài)去追求真正的幸福。
    最后,我深深地被書中對自然的贊美和呼吁所感動。盧梭認為,自然是我們最好的教育師。只通過親身體驗,我們才能真正了解自然的偉大和人類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因此,我們應該積極保護自然,從自然中獲得智慧和啟發(fā)。我們要建立一種對自然的敬畏和珍惜的思想,以適應日益惡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地球資源的有限性。
    通過《愛彌爾》的閱讀,我對于教育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愛彌爾的成長歷程遠非人生的全部,但提供了一個鮮活的范例供我們學習。我們應當在教育中尊重每個人的天性和需求,培養(yǎng)他們的個性和自由發(fā)展的能力。同時,我們應該追求簡約的生活、珍惜自然,以實現(xiàn)最高層次的幸福和滿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真正幸福的人,并為未來的教育和社會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愛彌爾讀書心得篇四
    《社會契約論》(法文:ducontratsocial,又譯《民約論》,或稱《政治權利原理》)是法國思想家讓-雅克·盧梭于1762年出版的政治著作。
    《社會契約論》分為四卷:第一卷論述了社會結構和社會契約,第二卷闡述主權及其權利,第三卷闡述政府及其運作形式,第四卷討論幾種社會組織。《社會契約論》中主權在民的思想,是現(xiàn)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響了歐洲的革命運動和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獨立戰(zhàn)爭。
    愛彌爾讀書心得篇五
    最早聽說《愛彌爾》這本書是在師范的時候,我想對于師范專業(yè)來說《愛彌爾》會是一本很耳熟的書。想讀這本書也是從師范里開始的,因為在我的印象中“愛彌爾”是一個人的名字,而這本書以它作為全書的題目,我想它會是一本通過描述“愛彌爾”的成長歷程而寫成的一本書。個人十分喜歡這種途事型的教育書藉,所以一直就很想讀這本書。
    拿到這本書后,沒有一口氣讀完,因為這本書分上、下冊近900頁的文字加上個人讀書比較慢的習慣所以一直在慢讀的狀態(tài)。近期由于比較閑,終于把這本書讀完了,讀完之后,發(fā)現(xiàn)這本書其實和之前想象的不一樣。所謂的“愛彌爾”只是盧梭為了闡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個教育對像。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是一本敘事性的教育專著,即使其中涉及到“愛彌爾”的許多事例,自然也是盧梭假想的,而并非教育事實。同時,讀得慢還有一個原因是讀這本書比較吃力,吃力的原因我總結出來可能有兩點:一是自己的水平還不夠,在讀書的過程中自然難以消化盧梭的思想,二可能是由于是譯文,所以在語句的表達上和我們有很大的不同。
    當然,我這樣的感覺都不能遮蓋住《愛彌爾》是一本劃時代的巨作。曾有同學評價說讀完《愛彌爾》之后,最大的感覺是發(fā)現(xiàn)原來所有的教育思想早在17世紀的這本書里都有過闡述了。我不敢保證是不是所有的教育思想都能在這本書里找到,但是我敢肯定地說是它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是極其豐富的。舉個例子來說,在我國80年代興起的,甚至我們現(xiàn)在還在討論和探索的民主教育思想,在《愛彌爾》這本書里就有了闡述。我們可以試想的是,17世紀的盧梭能提出這樣的教育思想,就可見這本書是一個超前的、影響時代的一本好書。書中提到最多是自然教育,其實也可說是有其獨到之處。
    讀完《愛彌兒》這部偉大的著作,被書中作者獨創(chuàng)的觀點、精辟的論述、精美的描繪、細膩的文筆所折服。全書貫穿無數(shù)教育經(jīng)典名言,處處蘊涵著真知灼見,閃爍著獨到的教育思想的璀璨光芒,讓人不時掩卷回味。最讓人稱奇的是,盧梭的兒童教育觀,至今仍散發(fā)著絢麗的光芒,讓人不得不驚嘆盧梭驚人的超前意識和恒久內(nèi)涵。
    盧梭的《愛彌爾》雖然是論述資產(chǎn)階級教育的專著,盧梭通過對他所假設的教育對象愛彌兒的教育,來反對封建教育制度,闡述他的資產(chǎn)階級教育思想,對現(xiàn)在的小學教育還是有借鑒作用。
    首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要轉變觀念,用知識充實自己,要善于學習,博覽群書,把自然教育當做一種態(tài)度,一種拓展視野的思維模式來看待,做一名樂學好思的智者,要把小學語文教育看作是親近自然的教育,把學校創(chuàng)設成孩子快樂成長的樂園。讓大自然與教育自然地融為一體,孩子如一株株嫩綠的樹苗,生機盎然,茁壯成長;教師團隊如濃濃春意,充滿活力,充滿希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充分體現(xiàn)出人本教育及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理念。堅信只要行動就有收獲。
    其次,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應尊重兒童,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引導鼓勵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體驗美。充分利用小南坑小學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及豐厚的社區(qū)環(huán)境,以學生為本,創(chuàng)設人文文化的環(huán)境,為學生營造安全、溫馨的氛圍,鍛煉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克服困難和團結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真正起到人生起步的第一個站點成為孩子們向往的育人搖籃,這里,永遠留下孩子們美好幸福的回憶,讓“素質教育”這朵奇葩,在小南坑小學開得更鮮,開得更艷!
    最后,通過家長學校、小南坑小學師生博客圈等多條途徑動員家長朋友們充分認識小學教育應該遵循兒童成長的自然規(guī)律進行,需要深刻地理解兒童、尊重兒童,根據(jù)兒童的身心特點實施不同階段的教育,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正如盧梭所說:“要愛護兒童,幫他們做游戲,使他們快樂,培養(yǎng)他們可愛的本能。你們當中,誰不時刻依戀那始終是喜笑顏開、心情恬靜的童年?你們?yōu)槭裁床蛔屘煺鏍€漫的兒童享受那稍縱即逝的時光,為什么要剝奪他們絕不會糟踏的極其珍貴的財富?他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也好像你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一樣,是一去不復返的,你們?yōu)槭裁匆鼓寝D眼即逝的歲月充滿悲傷和痛苦呢?”讓我們家校攜起手來共同聆聽大師的呼喚,了解孩子們的世界,讓我們的孩子擁有自由舒展的童年。
    愛彌爾讀書心得篇六
    作為一部重要的教育著作,《愛彌爾》由法國啟蒙主義思想家盧梭撰寫而成。它以教育為核心,探討了人類教育的主要問題和兒童成長的原則。通過一位年輕男孩愛彌爾的成長經(jīng)歷,盧梭深入探討了自由、自然、個性和知識對教育的重要性。讀完整本書后,我深受啟發(fā),并對教育的本質產(chǎn)生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在《愛彌爾》中,盧梭強調了個體的獨立和自主性。他認為人天生具有自由的本能,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人發(fā)現(xiàn)和實現(xiàn)自己的獨立。這點讓我深思。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因為壓力和規(guī)范而失去了自我,生活在他人的期望和社會的束縛下。然而,《愛彌爾》教導我們要敢于追求自己的夢想,用獨特的方式看待世界。這不僅對兒童教育有啟示,也是對我們成年人的一種提醒。
    其次,盧梭通過講述愛彌爾的成長歷程,強調了自然對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自然是最好的教師,學生應該通過親自體驗來學習。這個觀點在現(xiàn)代教育中也被廣泛接受。我們常常過分依賴書本知識而忽視了親身實踐的重要性。實際上,當我們親身體驗并將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時,才能真正理解其意義。因此,《愛彌爾》提醒我們要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第三,《愛彌爾》中還強調了教育過程中以個體為中心。盧梭認為每個人都有他們獨特的興趣、能力和潛能。因此,教育者應根據(jù)學生的差異來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計劃。這點對現(xiàn)代教育有著重要的啟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需要個性化的教育而不是模板化的教育。只有根據(jù)孩子的興趣、能力和需求進行個性化培養(yǎng),才能真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潛力。
    此外,《愛彌爾》還強調了知識對教育的關鍵作用。盧梭主張學生應通過直覺和感知來獲取知識,而不是被灌輸或記憶。他認為真正的知識來自于親身體驗和發(fā)現(xiàn),而不僅僅是從書本中獲取。這對現(xiàn)代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往往更關注知識的渠道而不是真正的掌握和理解。因此,《愛彌爾》告訴我們,教育者應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并通過科學實踐和個人體驗掌握知識的實質。
    最后,《愛彌爾》還引出了關于兒童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問題。盧梭認為家庭是孩子培養(yǎng)成人的最重要的場所,父母應該起到孩子第一位教育者的作用。他們應該以身作則,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品德和性格。這提醒了現(xiàn)代家長要認識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并為孩子提供愛、關心和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總而言之,讀完《愛彌爾》這本書后,我對教育的本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個體的獨立和自主性、自然的重要性、個性化教育、知識獲取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思想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這本經(jīng)典的教育著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鼓勵我們追求自由與獨立,推動教育改革。通過深入理解和應用其中的教育原則,我們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下一代,并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
    愛彌爾讀書心得篇七
    他主張采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反對抽象的死啃書本。這種自然教育,渴求的“個性解放”,這點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要讓兒童從個人活動中求得知識。冰心曾經(jīng)說過: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
    蔡志忠也曾經(jīng)說過:讓孩子快樂地成為他自己。他還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三種教師培養(yǎng)起來的。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教師的不同的教育互相沖突的話,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將永遠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個學生,如果在他身上這三種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趨向同樣的目的,他就會自己達到他的目標,而且生活得很有意義。這樣的學生,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在這三種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們決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夠由我們決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們能夠真正的加以控制的;不過,我的控制還只是假定的,因為,誰能夠對一個孩子周圍所有的人的言語和行為能、力都管得到呢?”因此他對愛彌兒的教育是以尊重自然的教育為主的。比如,決不違反自然的規(guī)律對愛彌兒施以超出其接受年齡的教育,完全依照其生理心理的接受能力進行教育。此外,他關注愛彌兒生活中的一切,象飲食內(nèi)容、生活習慣、接觸的人等等。他認為凡事從人的小時候就打好基礎,對人的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孩子是有思想的,學生是時刻發(fā)展的個體,這點我們要時刻切記。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盡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讓他們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盡情地哭笑打鬧?;貧w自然,讓孩子采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才是有靈性有個性的孩子。
    作為一名教師,需要尊重兒童自己的生長規(guī)律,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賦,讓孩子的心貼近自然,讓孩子在自由的空氣中成長。這樣,到了應當開花結果的年齡,他會自然而然的大有收獲的。
    讓我們從尊重學生的自由和興趣做起,在生活中引導他們成為真善美的人。
    愛彌爾讀書心得篇八
    失樂園是英國文學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之一,其中包含著眾多深刻的思考和心得。作者彌爾頓以獨特的敘事手法和主題內(nèi)容,展現(xiàn)了人類的原罪和人性的復雜性,同時也給予了讀者對自由、信仰和個人責任的思考。通過閱讀失樂園,我深深被其思想深邃和文學技巧所折服,同時也從中獲得了一些寶貴的心得體會。
    首先,失樂園讓我思考到人類的原罪。作者以亞當、夏娃和撒旦這三個角色,將人類的原罪以一種精妙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亞當和夏娃由于違背了上帝的禁令而被驅逐出伊甸園,他們的行為承載著人類的罪惡。而撒旦則以叛逆者的形象,試圖顛覆上帝的統(tǒng)治??吹竭@一點,我意識到人類生而有罪,我們常常在誘惑面前犯錯誤、違背道德。這使我思考到我們自身的弱點以及對善惡的判斷,情不自禁地想要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思想。
    其次,失樂園引起了我對人性的復雜性的思考。亞當和夏娃在罪惡面前態(tài)度迥異。亞當對自己的錯誤感到懊悔,而夏娃卻用責怪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和亞當。與此同時,撒旦以他的巧妙策劃和偽裝,成功地引誘了夏娃進入罪的境地。這表明人性的復雜性和善惡的兩面性。我們?nèi)祟惡苋菀资艿酵饨绲母蓴_和誤導,同時也具備愛、憐憫和自省的能力。這使我想起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時而正直和有愛心,時而陷入自私和貪婪。因此,失樂園讓我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人性,以及如何控制和引導它。
    第三,失樂園對我來說是一部關于自由的作品。亞當和夏娃被束縛在伊甸園中,受到上帝的嚴格限制。擺脫束縛后,他們才能真正體驗到自由的美好。然而,這種自由也可能帶來痛苦和后果。彌爾頓通過亞當和夏娃的命運,表達了自由的意義和代價,使我對自由這一概念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這也讓我思考到在自由的框架下,個人責任和道德的重要性。
    第四,失樂園讓我對信仰和上帝的存在產(chǎn)生了更多的思考。整本書貫穿著對上帝的尊崇和對神秘的思考。失樂園中的上帝被描述為智慧而公正的,他的計劃和意愿都是遠大的。然而,撒旦則出自對上帝的不滿和疑問。通過這種宗教情節(jié)的展開,我被引導去思考信仰的重要性和對神圣事物的探索。作者呼吁人們要相信上帝的存在,并為自己的信仰而戰(zhàn)斗。這使我想起曾經(jīng)懷疑和迷茫的自己,也讓我思考到信仰是如何塑造我們的世界觀和人生意義的。
    最后,盡管失樂園是一本描繪悲劇的史詩,但它在我心中卻是一本富有希望和啟迪的作品。彌爾頓通過他的巧妙描寫和宏大的主題,給予了我對自我的洞察和人類的復雜性的理解。無論是對人類的原罪、人性的復雜性、對自由、信仰和個人責任的思考,還是對上帝的存在的思索,失樂園都讓我有所收獲。我相信這部作品永遠都會是經(jīng)典之作,激發(fā)人們思考和探索的欲望,給予人們思想的啟迪和慰藉。
    愛彌爾讀書心得篇九
    最早聽說《愛彌爾》這本書是在師范的時候,我想對于師范專業(yè)來說《愛彌爾》會是一本很耳熟的書。想讀這本書也是從師范里開始的,因為在我的印象中“愛彌爾”是一個人的名字,而這本書以它作為全書的題目,我想它會是一本通過描述“愛彌爾”的成長歷程而寫成的一本書。個人十分喜歡這種途事型的教育書藉,所以一直就很想讀這本書。
    拿到這本書后,沒有一口氣讀完,因為這本書分上、下冊近900頁的文字加上個人讀書比較慢的習慣所以一直在慢讀的狀態(tài)。近期由于比較閑,終于把這本書讀完了,讀完之后,發(fā)現(xiàn)這本書其實和之前想象的不一樣。所謂的“愛彌爾”只是盧梭為了闡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個教育對像。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是一本敘事性的教育專著,即使其中涉及到“愛彌爾”的許多事例,自然也是盧梭假想的,而并非教育事實。同時,讀得慢還有一個原因是讀這本書比較吃力,吃力的原因我總結出來可能有兩點:一是自己的水平還不夠,在讀書的過程中自然難以消化盧梭的思想,二可能是由于是譯文,所以在語句的表達上和我們有很大的不同。
    當然,我這樣的感覺都不能遮蓋住《愛彌爾》是一本劃時代的巨作。曾有同學評價說讀完《愛彌爾》之后,最大的感覺是發(fā)現(xiàn)原來所有的教育思想早在17世紀的這本書里都有過闡述了。我不敢保證是不是所有的教育思想都能在這本書里找到,但是我敢肯定地說是它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是極其豐富的。舉個例子來說,在我國80年代興起的,甚至我們現(xiàn)在還在討論和探索的民主教育思想,在《愛彌爾》這本書里就有了闡述。我們可以試想的是,17世紀的盧梭能提出這樣的教育思想,就可見這本書是一個超前的、影響時代的一本好書。書中提到最多是自然教育,其實也可說是有其獨到之處。
    讀完《愛彌兒》這部偉大的著作,被書中作者獨創(chuàng)的觀點、精辟的論述、精美的描繪、細膩的文筆所折服。全書貫穿無數(shù)教育經(jīng)典。
    名言。
    處處蘊涵著真知灼見閃爍著獨到的教育思想的璀璨光芒讓人不時掩卷回味。最讓人稱奇的是盧梭的兒童教育觀至今仍散發(fā)著絢麗的光芒讓人不得不驚嘆盧梭驚人的超前意識和恒久內(nèi)涵。
    盧梭的《愛彌爾》雖然是論述資產(chǎn)階級教育的專著,盧梭通過對他所假設的教育對象愛彌兒的教育,來反對封建教育制度,闡述他的資產(chǎn)階級教育思想,對現(xiàn)在的小學教育還是有借鑒作用。
    其次,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應尊重兒童,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引導鼓勵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體驗美。充分利用小南坑小學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及豐厚的社區(qū)環(huán)境,以學生為本,創(chuàng)設人文文化的環(huán)境,為學生營造安全、溫馨的氛圍,鍛煉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克服困難和團結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真正起到人生起步的第一個站點成為孩子們向往的育人搖籃,這里,永遠留下孩子們美好幸福的回憶,讓“素質教育”這朵奇葩,在小南坑小學開得更鮮,開得更艷!
    最后,通過家長學校、小南坑小學師生博客圈等多條途徑動員家長朋友們充分認識小學教育應該遵循兒童成長的自然規(guī)律進行,需要深刻地理解兒童、尊重兒童,根據(jù)兒童的身心特點實施不同階段的教育,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正如盧梭所說:“要愛護兒童,幫他們做游戲,使他們快樂,培養(yǎng)他們可愛的本能。你們當中,誰不時刻依戀那始終是喜笑顏開、心情恬靜的童年?你們?yōu)槭裁床蛔屘煺鏍€漫的兒童享受那稍縱即逝的時光,為什么要剝奪他們絕不會糟踏的極其珍貴的財富?他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也好像你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一樣,是一去不復返的,你們?yōu)槭裁匆鼓寝D眼即逝的歲月充滿悲傷和痛苦呢?”讓我們家校攜起手來共同聆聽大師的呼喚,了解孩子們的世界,讓我們的孩子擁有自由舒展的童年。
    更多精彩的。
    愛彌爾讀書心得篇十
    盧梭的《愛彌兒》寫于1757年,是一部關于教育學說的名著。此書主要敘述了虛構的貴族子弟愛彌兒從出生到成年各個時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長過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動,是現(xiàn)代教育藝術的理論杰作。而我,則更習慣于稱這為盧梭的教育理想國。
    盧梭在此書中通過“愛彌兒”成長過程的描述,闡明了他對兒童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教育方法。他認為教育應該以自然主義為基礎,尤其應注意兒童教育,并提倡促進兒童的能力和器官的發(fā)育,使兒童的能力日益發(fā)達,使其天資盡量的發(fā)揮擴展,達到與自然一致的目的。
    盧梭主張兒童的教育應順應自然,以兒童為本位。他在《愛彌爾》中開宗明義地說,“一切出于自然的創(chuàng)造者皆好,一經(jīng)人手卻變壞了。”盧梭認為教育遵循自然,順應孩子的天性,不要對孩子橫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應該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而社會對孩子任何的干涉,都會使孩子覺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產(chǎn)生罪惡;任何違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會導致孩子的畸形發(fā)展,產(chǎn)生嚴重的后果。因此,盧梭極力主張:在兒童的理解力尚未發(fā)達之前,要讓兒童遠離社會,回歸自然,到自然環(huán)境中去看、去聽,不接受世俗的影響。
    盧梭認為,兒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則的“自然的存在”.因此他主張教育應遵循兒童的自然本性,按照兒童自然發(fā)展的程序分階段進行。而在他之前的英國大哲學家洛克曾主張,兒童就像一塊白板,教育者可以任憑自己的意愿采用任何方式去塑造兒童。在這種兒童觀下,教育就是重復訓練,兒童被當作一個容器,由成人隨意填充。這種兒童教育觀對教育的影響十分巨大。在當今學前教育實際中,我們?nèi)匀豢梢钥吹竭@種影響。其實上述兒童教育誤區(qū)的例子也是洛克教育觀的流毒。作為一名教師,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然教育觀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賦,讓孩子的心貼近自然,讓孩子在自由的空氣中成長。
    讀完《愛彌兒》這部偉大的著作,對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啟發(fā),我認為在我們平時的教學當中應更加注重少年兒童思想情操的陶冶,要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驗自然美,鍛煉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克服困難和團結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必要讓學生盡可能地接觸、了解、掌握一些最新的科學技術知識,關心當代世界共同關心的問題,把當代和未來的科學發(fā)展的絢麗藍圖呈現(xiàn)在他們面前,讓他們?nèi)ビ|摸、體驗,并初步掌握。從而在更大的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
    愛彌爾讀書心得篇十一
    約翰·彌爾頓,英國文學史上一位偉大的詩人和思想家,被譽為“智者之王”。他的詩歌作品充滿宗教、哲學、政治、文學等方面的思考和洞察,深刻影響了英國文學的發(fā)展,也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在接觸彌爾頓的作品之后,我深受其詩歌所傳遞的思想和情感的感染,也有了一些自己的體會和領悟。
    第一段:深刻的宗教內(nèi)涵。
    彌爾頓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他的詩歌充滿著豐富的宗教內(nèi)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于他的史詩《失樂園》?!笆穲@”是基督教中關于人類原罪的經(jīng)典故事,彌爾頓以此為藍本,創(chuàng)作了一篇壯麗的史詩,描述了人類墮落和充滿痛苦的歷程,以及上帝的恩典和賜予人類的自由意志。讀完這篇史詩,我對基督教的信仰和人類命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受到了他對人性、自由、至善等問題的探索和思考。
    第二段:崇高的藝術境界。
    彌爾頓的詩歌充滿著哲思和哲學思考,但他不僅僅是一個思想家,同時也是一位極其優(yōu)秀的藝術家。他擅長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和鮮明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把復雜的哲學思想通過詩歌表現(xiàn),具有很高的藝術品位。例如他在《失樂園》中運用對比手法來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鮮明對比,使得詩歌蘊含的哲學思考和文化內(nèi)涵更加深刻。我認為,這種融合了思想和藝術的詩歌品位非常值得學習和探索。
    第三段:獨立思考和反抗精神。
    彌爾頓是一位獨立思考和反抗的文化人物。在他所處的時代,英國的文學、政治、宗教等各個領域都充滿著嚴重的封建主義和傳統(tǒng)權威的束縛。他在自己的詩歌中大膽表述了自己的思想,挑戰(zhàn)當時的傳統(tǒng)規(guī)范和權威,如激進的民主主義和反對國教制度等。這種獨立思考和反抗的精神,對當時的英國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推動力和影響,也對后來的文學和思想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段:表現(xiàn)人性的深邃和廣闊。
    人性是彌爾頓作品中探究的主要主題之一。他通過描寫巨大的歷史背景下人們的遭遇和抉擇,展示了人性的深邃和廣闊。例如在《失樂園》中,他刻畫了人物遭遇各種挫折、矛盾和選擇時的內(nèi)心沖突和掙扎,表現(xiàn)了人性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在我的閱讀中,發(fā)現(xiàn)彌爾頓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發(fā)了我對人性的思考和探究。
    第五段:永恒的文化價值。
    正如史詩《失樂園》中所表達的那樣,彌爾頓作品中的主題和思考具有永恒的文化價值。他探究的課題不僅僅局限于當時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是超越時空限制,對人類的文化和思想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當代,彌爾頓作品中的思想和文化內(nèi)涵仍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梢哉f,他的思想和詩歌正如一個深邃的井,歷經(jīng)千年,仍能不斷地源源不斷地流淌出清澈的泉水。
    總而言之,約翰·彌爾頓的作品不僅極富文學價值,還有深遠的哲學意義。讀懂他的作品,需要我們閱讀過程中不斷開拓思維、加深理解和思考,從而更好地認識、體驗和領悟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和精神風貌。作為一個喜愛文學的讀者,我深深地感受到彌爾頓作品所帶來的思想和人文震撼,由此也認識到英國文學的偉大和深刻。
    愛彌爾讀書心得篇十二
    “約翰彌爾頓心得體會”這個主題,為我們探究了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詩人和思想家的精神世界,揭示了他在文學、信仰、政治等多方面的見解和思考。作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英國文學巨匠,彌爾頓的思想深刻、獨特而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通過對他的研究和理解,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英國文學發(fā)展和人文思想的演進。
    約翰·彌爾頓(JohnMilton)是一位17世紀英國偉大的文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在1608年12月9日,彌爾頓出生于倫敦的一個資產(chǎn)階級家庭,是父親約翰·彌爾頓的長子。他的早期教育是在圣·保羅中學獲得的。17歲時,他進入劍橋大學(CambridgeUniversity)學習。隨后,在1651年至1655年期間,彌爾頓完成了他的杰作《失樂園》(ParadiseLost)。彌爾頓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文學家,還是一位政治思想家。他反抗英國君主制度,主張民主共和,被譽為“自由的詩人”。
    彌爾頓的思想具有強烈的人道主義和社會責任感,他認為人類的自由和尊嚴是至高無上的,而文學則是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而服務的。個人應該要有思想追求、道德勇氣,以及追求真理的熱情,這些都是實踐自由和民主的必要條件。同時,我也深感民主自由的珍貴和重要性,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力量去維護這些價值,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公正、平等的社會。
    第四段:從彌爾頓的作品中汲取靈感。
    彌爾頓的杰作《失樂園》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這部史詩以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為藍本,講述了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的故事。作品中充滿了對人類自由、真理、正義和智慧的探索。通過閱讀這部作品,我對生命的意義、真理的追求以及人類的價值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我也感受到了彌爾頓那種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這種精神可以促使我們不斷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更高的價值。
    第五段:總結。
    約翰彌爾頓是一位思想深邃而充滿激情的詩人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對英國文學、人道主義和民主文化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通過對他的作品和思想的研究和理解,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到自由、民主和人類尊嚴的價值,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明確自己的價值觀和追求方向。我們應該用他的思想來啟發(fā)并激勵我們,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自由、公正、平等的未來。
    愛彌爾讀書心得篇十三
    最早聽說《愛彌爾》這本書是在師范的時候,我想對于師范專業(yè)來說《愛彌爾》會是一本很耳熟的書。《愛彌兒》一書輕松而嚴謹?shù)恼Z言,通俗而易懂的詞句,娓娓道來,一氣呵成!細細體味與盧梭大師交流的那種感覺,細細品讀蘊藏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和哲理,感觸頗多。在我的印象中“愛彌爾”是一個人的名字,而這本書以它作為全書的題目,我想它會是一本通過描述“愛彌爾”的成長歷程而寫成的一本書。所謂的“愛彌爾”只是盧梭為了闡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個教育對像。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那樣,即使其中涉及到“愛彌爾”的許多事例,自然也是盧梭假想的。
    盧梭在書中說的最多使我就是“自然教育”.所謂“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恒法則,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fā)展。他這樣主張教愛彌兒唱歌:“聲音要唱得準,唱得穩(wěn),唱得柔和而響亮;他的耳朵要聽得出牌子和韻調;但是,做到這一點就夠了,不要有過多的要求。擬聲音樂和舞臺音樂是不適宜于在他那樣的年紀時唱的;我甚至不希望他唱歌詞,如果他要唱的話,我就盡量拿適合于他年紀的有趣的歌詞給他唱,而且歌詞的意思也要像他的思想那樣簡單?!蔽覀€人極欣賞這段話,而想起自己曾在聽一些孩子用稚嫩的聲音唱流行歌曲時的鼓掌,真是臉紅?。∠嘈疟R梭是不愿意聽到那些含混其辭的天真童音的,這與他所推崇的“自然”太相悖了。
    其實,我們的孩子是有思想的。我想:教育孩子的時候可以盡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讓他們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盡情地哭笑打鬧?;貧w自然,讓孩子采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才是有靈性有個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