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能夠促使我們反思過去的行為,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偨Y應當圍繞主題展開,避免偏離主題或寫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請大家參考以下總結范文,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思路和表達方式。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一
1、知識目標:
(1)會寫本課14個生字,認識12個本課生字。正確讀寫“雷達、蚊子、即使、靈巧”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
2、能力目標:
(1)深入學習和實踐針對課文內容提問題的方法,能夠自己針對課文內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2)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學會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3、情感目標:
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思考與探究的興趣。
1、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夜間探路之間的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課件。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看圖片,激趣導入。
1、出示圖片(蝙蝠和雷達)。
老師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圖片,提問:有哪個同學能把自己對它的了解介紹給大家聽呢?指名回答。
3、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科學,了解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板書課題:夜間飛行的秘密)。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序號。
2、自由朗讀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小組輪流讀課文,在小組內互相幫助糾正讀音,然后點名分段讀課文,師生集體正音。
4、課件出示生字新詞。(見ppt)。
指名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漆、熒、橫”和多音字“系”的讀音。
5、快速瀏覽課文,用筆畫出含有這些詞語的句子,查字典并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詞語。
6、交流不明白的詞語。
三、復習回顧,默讀課文。
1、我們以前學過針對一篇文章提問可以從三方面著手:文章寫什么?針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提問題;為什么寫?針對文章的中心思想來提問;怎么寫?針對文章的結構、表達方式、語言、體裁來提問。
2、針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提問題,解決文中的小同學在書旁提出的第一個問題:蝙蝠和雷達有什么關系呢?文章哪句話能點明,請你畫出來。
(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模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飛機在夜里飛行也十分安全。)。
3、同學們觀察上面的提問和答案,結合我們學過的提問技巧,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對,它們這是針對主要內容的提問,答案是這篇文章主要內容的總結。我們在提問的時候,可以不要“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這樣的提問,而是從課文標題入手。
5、讀完課文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6、整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四、課堂小結。
我們總結了本文的主要內容,也明白了提問可以從題目入手。我們在提問其他方面的問題時,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同學們,認真思考,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回想一下《夜間飛行的秘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用一句話回答。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以及通過提問完成對本篇課文的學習。
二、集中問題,學習課文。
1、我們先根據(jù)課文旁批的問題和課后問題了解課文的內容。
2、總結文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有哪些?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1)蝙蝠在夜里是如何安全地飛行的呢?
(2)蝙蝠如何分辨障礙物和獵物的呢?
(3)科學家怎樣探索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
(4)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對科學家有什么樣的啟示?
(5)飛機是怎樣靠雷達提供信息安全飛行的呢?
三、研讀課文,解決問題。
1、學習第6、7自然段:蝙蝠在夜里是如何安全地飛行的呢?(這是課文中心句)如何分辨障礙物和獵物的呢?(這是書中同學的問題)。
出示課件:
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和()配合起來探路的。
蝙蝠一邊飛一邊從()里發(fā)出(),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它的(),它就立刻()。
2、學習4-6自然段:科學家怎樣探索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
出示課件:科學家通過反復研究,終于發(fā)現(xiàn)了蝙蝠在夜里飛行的秘密。
3、集中探討共性問題:
課文寫科學家們做了幾次實驗?每次是怎樣實驗的?每次實驗的結果怎樣?默讀4-6段,用簡潔、準確的話來填寫表格。
次數(shù),實驗方法,實驗結果,結論。
完成表格后,師生共同總結實驗結論: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4、默讀第七、八自然段。提煉重點問題:
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對科學家有什么樣的啟示?飛機是怎樣靠雷達提供信息安全飛行的呢?
5、學生練習畫出示意圖。
教師板書示意圖:
雷達無線電波。
飛機熒屏障礙物。
對本段,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雷達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處?
出示課件:
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四、補充提問,拓展延伸。
1、學完課文,你還能從不同角度給本課提出問題嗎?
2、問題匯總:
(1)生活中還有哪些發(fā)明是受到動物的啟發(fā)?
(2)為什么課文沒有具體寫后兩次實驗?
(3)文章開頭為什么先寫飛機?
4、通過這些問題清單,說一說自己有什么啟發(fā)?
5、思考課文內容背后的問題,有助于我們發(fā)散思維,獲得更多的知識。
五、課堂總結。
1、分析我們提出的問題,看一看都是從哪些角度提出的,能夠幫助我們懂得如何對課文提出問題。
2、這節(jié)課我們不但了解了科學知識,還知道了閱讀課文要學會從不同角度給文章提問題。多提幾個問題能讓我們更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
六、延伸訓練。
讀下面這段話,我能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
馬鈴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莖。它們躲在泥土里變了模樣,你不要把他們認錯了。這種變了模樣的莖,有一個總的名稱,叫作變態(tài)莖。
變態(tài)莖分好幾種。馬鈴薯和洋姜長得肥肥胖胖,叫作塊莖;荸薺、慈姑和芋頭長得圓頭圓腦,叫作球莖;洋蔥和大蒜頭長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鱗片一樣,叫作鱗莖;藕和生姜長得像根一樣,就叫作根狀莖。
七、課后作業(yè)。
閱讀有關動、植物秘密的書籍,試著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二
1.會認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14個生字,會寫“雷達、蚊子”等12個詞語。
2.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
3.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1.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
2.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1.會認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14個生字,會寫12個詞語。
2.了解課文大意。
3.學會根據(jù)課文內容來提問。(重點)。
一、識字導入。
1.教師板書“我會寫”中的“蝙蝠”,出示蝙蝠圖片,提出問題:“你們認識它嗎?”指名學生回答,強調字音,并指導書寫。在學生書寫后,教師提出三個問題:
(1)“蝙蝠”二字都是蟲字旁,它是昆蟲嗎?
(2)蝙蝠會飛,那它是鳥嗎?
(3)蝙蝠是什么類的動物?從哪得知呢?
2.剛剛我們認識了蝙蝠,那么飛機的夜間飛行和蝙蝠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預習。
(1)學習生字詞,重點學習“系”的讀音、“即”的書寫。學生讀詞、寫字,同桌互查。
(2)解說一個重要的雙音節(jié)詞:根據(jù)課文內容闡釋“秘密”一詞的含義。
2.了解課文大意。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大意嗎?
課文大意:科學家在反復試驗中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
三、提問角度:根據(jù)課文內容提問。
1.學生初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并進行交流。
生1:為什么文章一起筆就寫“清朗的夜空”中飛機在航行呢?(這是一種對假設的情景進行描寫作為文章開頭的方法,既表現(xiàn)出一種生動的筆法,又順利地引出了“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的話題。)。
生2:文中兩次設問“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是怎么做到安全飛行的呢?”“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這兩個設問重要嗎?(是的,它們很重要,在文章的結構和內容上,這兩處設問前后關聯(lián),逐層深入,引出課文的重點內容:蝙蝠是如何探路的、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
生3:怎樣結合“蝙蝠”的生理特點來解說“雷達”的科學原理呢?(原來,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嘴,雷達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發(fā)出的超聲波,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現(xiàn),進行總結:“同學們都很聰明,能夠針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這是我們最常見的也是最熟悉的一種提問角度?!?BR>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三
1.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
2.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3.搜集并能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搜集與處理能力。
【】。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
【】。
1.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2.能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和同學交流。
【
一、復習舊知。
1.齊讀詞語。
蝙蝠雷達蚊子即使靈巧敏銳科學家橫七豎八繩子蒼蠅。
證明研究障礙改變模仿顯示駕駛員。
2.多媒體出示蝙蝠圖:
師:同學們,你了解了蝙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學生介紹:蝙蝠、雷達)。
3、師:蝙蝠和雷達到底有怎樣的關系?它們之間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科學故事呢?讓我們繼續(xù)走進課文,去尋找答案吧!
二、理解課文。
1.讀第1、2自然段,想一想:課文為什么一開始要寫飛機夜行?(吸引讀者、引出問題)。
2、過渡:通過飛機夜行這種現(xiàn)象,提出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的問題。那么飛機為什么能在夜里安全飛行?(生答)。
3.讀第3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內容?
蝙蝠高超的飛行本領,引起了科學家的思考。
4、從哪兒看出蝙蝠的飛行本領高超?畫出有關句子。
5.這些現(xiàn)象引起了科學家怎樣的思考?
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6.為了弄清這個問題,兩百多年前,科學家已經做了很多實驗,接下來,請同學們根據(jù)表格自學第4、5自然段。把表格補充完整。
實驗順序目的方法結果證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a.指名說。
b.先了解“證明”。你能根據(jù)三次試驗的內容,用“證明”一詞說話嗎?
c.檢查:假如你就是科學家,現(xiàn)在請你來介紹一下你的實驗過程。
學生代表交流學習情況。
(我是科學家--------,我在第---次實驗中是這樣做的-----------)。
7.小結:三次試驗證明-------(多媒體出示,學生讀)。
“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8.蝙蝠夜里飛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那么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樣配合的呢?讀讀第7自然段。
a.完成填空。
b.賞讀:那我們再一起來當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學家,了解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
9、讀第8自然段:科學家根據(jù)蝙蝠的飛行特點,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10、那么雷達是怎樣探路的呢?我們再來欣賞下雷達探路示意圖。
d.同桌討論,完成填空。
e.老師操作課件示意圖。
11、學完了課文,你能說說課題為什么要用“和”來連接蝙蝠、雷達嗎?
科學家從蝙蝠探路的試驗和研究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雷達,這就是蝙蝠與雷達的聯(lián)系,所以課題要用“和”來連接。
12、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發(fā)明是受了動物啟發(fā)?(出示圖片)。
四、總結拓展。
五、作業(yè)鞏固。
1.同桌練習,配以動作演一演。
【】。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科普課文,課文層次清楚。
1.“興趣是學習之母”,沒有興趣是學不好語文的,我利用電教手段,找準教學的切入點,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活動的主要陣地,對于密切書本知識與社會知識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認識世界,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小學生接受新鮮事物快,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容易遺忘又是孩子的缺點。讓小學生牢固地記住學過的知識,就必須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進入自我探索的角色。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四
1、通過預習能夠正確認讀“蝙、蝠”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蚊、即”等14個生字,會寫“蚊子、即使”等12個詞語。
2、學習從不同角度提問,明確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的方法。通過小組交流整理問題,進而對文本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能夠從不同角度思考并提出問題。
教師:預習單、小組問題清單、多媒體課件、平板電腦。
學生:完成預習單。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1、通過預習能夠正確認讀“蝙、蝠”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蚊、即”等14個生字,會寫“蚊子、即使”等12個詞語。
2、學習從不同角度提問。(本課時重難點)。
一、對比課題引思考。
二、初讀課文掃障礙。
1、檢驗預習成果。
第一組詞語:歸類正確認讀“蚊子、蒼蠅、繩子、鈴鐺”含有輕聲的詞語。
第二組詞語:字理識字“系”并規(guī)范書寫。
第三組詞語:多種方法理解“超聲波、無線電波”等詞語的意思。
2、概括全文內容。
梳理文章要點概括全文內容。
預設:科學家通過三次實驗,揭開了蝙蝠在夜間飛行的秘密,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航的安全問題。
三、質疑發(fā)問尋角度。
1、關注導語理發(fā)問。
關注課文導語,小組交流整理預習時提出的問題。
2、問題交流尋角度。
從問題中主動發(fā)現(xiàn)有針對詞語、句子、段落等方面提出的問題,小結第一個提問角度——內容。
3、聚焦實驗尋角度。
作者質疑“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聚焦三次實驗尋找第二個提問角度——寫法。
4、繼續(xù)質疑尋方法。
拋出教師讀文時的質疑,繼續(xù)引發(fā)學生思考,引出在文章寫法上提問的不同方法。
5、課后習題尋角度。
文章末尾的兩個問題和課后一個問題的集中展示,尋找第三個提問角度——啟示。
四、總結方法明思路。
1、文本內容;
2、文章寫法;
3、文本啟示。
五、回讀文本再質疑。
1、書寫本課的生字。
2、運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提問方法,嘗試再次從內容、寫法、啟示等角度提問,完善本課的問題。
[設計意圖:習得方法,使用方法,課上的學是為了課外積極使用,繼續(xù)完善提問。]。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五
本單元都是圍繞有關科學內容來選編的課文?!兑归g飛行的秘密》這片課文介紹了科學家通過對蝙蝠情況的研究,找出蝙蝠為什么能在夜間順利飛行的原因,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飛機夜間安全飛行,從而激發(fā)學生了解科學常識興趣的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以及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為了落實新課程標準,在注重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的同時,我根據(jù)教材特點及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和本課的特征,確定了本科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目標:
1、通過學習,掌握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生字詞,讓學生了解飛機能在夜間安全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知道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
2、教會學生學習方法。
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2、培養(yǎng)學生的樂于讀書查閱搜集資料的能力。
思想目標:
通過學習激發(fā)學生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生字。
2、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弄清飛機夜間安全飛行和蝙蝠之間的關系。
設計這樣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是建立在本單元訓練重點的基礎上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能力。
在教學中我以讀、聽、說訓練為主,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為了讓學生更清楚,更直觀的了解蝙蝠是怎樣飛行的,飛機又是怎樣在夜間安全的飛行的,我利用電腦制作了課件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了解,起到了學習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在學法中采用小組互助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主動地參與學習,在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的同時充分調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
(一)激趣導入。
1、出示謎語:謎面是:會飛不是鳥,兩翅沒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動,捕捉害蟲本領高。(打一種動物)。
謎底是:蝙蝠。
(出示蝙蝠圖片)教師板書蝙蝠,認識它嗎?關于它你們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飛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濕的洞里,是哺乳動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達圖片)這是什么?教師相應板書雷達,知道雷達有什么作用嗎?
(雷達可以使飛機安全航行;雷達可以搜索敵機;雷達可以觀測天氣情況……)過渡:同學們,蝙蝠是一種動物,而雷達則是人類發(fā)明的一種探測儀器。這兩種牛馬不相及的事物,今天,我們的課文卻用用“和”(板書“和”)把它們連起來,它們之間究竟有什么聯(lián)系呢?今天就讓我們來繼續(xù)有趣的發(fā)現(xiàn)之旅。相信大家都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二)朗讀課文,讀通讀順,檢查預習。
1、自由朗讀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2、教師課件出示要求會認的生字,學生搶讀生字,全班齊讀。
3、課件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學生開火車讀,并說明每個生字的音、形、旁。同桌互讀,齊讀。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提出聽者的要求:聽他們讀對了嗎?學生讀后請同學評議。
2、聽了同學們讀以后,你知道了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3、把剛才同學們說的串連起來,自己說一說課文主要內容,指名說,并集體訂正,課件顯示出主要內容,全班齊讀一遍。
現(xiàn)在就請你們這些小科學家以為四人小組的形式討論并完成三次試驗的表格,請選好記錄員和匯報員,學生討論填表。
5、抽生匯報表格填寫的內容,用課件集體訂正。
(五)精讀課文,分析課文片段。
3、學生根據(jù)兩個箭頭圖自主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
﹙六﹚課外延伸,擴展思維。
課標指出:“要注意課內和課外的聯(lián)系?!币虼?,學完課文后播放課件飛機能在夜間安全的飛行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人類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大家請看一看:
*我國最早的仿生師——魯班。鋸的發(fā)明是魯班從帶齒的葉片得到的啟發(fā)。
*科學家受到長頸鹿的啟示,發(fā)明了一種仿照長頸鹿皮膚的飛行服——“抗荷服”。
*科學家從鱷魚的流淚中得到啟示,研制出“仿生海水淡化器”,從根本上解決了海水淡化的難題。
*科學家從啄木鳥身上得到啟示,設計了一種新型安全帽。
你們通過自己閱讀查找,還了解哪些創(chuàng)造發(fā)明也是人類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的?(學生匯報展示自己查找的資料。)。
﹙七﹚談話結束,激勵創(chuàng)造。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科學的征途是無止境的。大家想不想將來也利用仿生學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設備?只要大家今后多學習知識、多留心生活,做到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探索研究,充分打開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夠辦得到。這樣結束課文,給學生留下了一個思維空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激發(fā)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及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八﹚作業(yè)布置:把本課生字寫得勻稱整潔。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六
1、能夠正確朗讀課文,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
2、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
一、復習詞語,回顧全文。
1、鞏固詞語,回顧課文內容。
(1)完成學習單第一題。
(2)訂正,修改。
2、朗讀詞語。
蝙蝠敏銳即使蚊蠅證明。
鈴鐺障礙物熒光屏橫七豎八。
二、梳理問題,鞏固策略。
1、回顧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的策略。
2、梳理同學問題清單,明確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
三、細讀課文,解決問題。
(1)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最能說明蝙蝠夜間飛行特點的詞。
(2)體會蝙蝠飛行的靈巧。
(3)讀出自己的感受。
(1)朗讀4—6自然段,了解實驗過程。
(2)根據(jù)課文內容填寫表格。
(3)交流、完善表格填寫內容。
(4)結合表格解決為什么課文沒有具體寫后兩次試驗?
3、結合文字描述,寫蝙蝠探路示意圖。
(1)朗讀第七自然段,了解內容。
(2)想象畫面,寫示意圖。
(3)結合示意圖描述蝙蝠探路的`過程,知道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1)朗讀第八自然段,了解課文內容。
(2)想象畫面自學,寫飛機夜間飛行的示意圖。
(3)交流雷達工作的原理。
5、建立蝙蝠與雷達之間的關聯(lián),解開夜間飛行的秘密。
6、聯(lián)系生活經驗提問,引發(fā)閱讀思考。
7、鞏固從不同角度思考提問策略。
四、補充閱讀,鞏固質疑。
閱讀課后補充片段,試著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
(1)朗讀片段,思考問題。
(2)嘗試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
(3)交流提問。
五、總結布置作業(yè)。
在閱讀中運用提問策略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七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六號參賽選手,今天我參賽的課題是《夜間飛行的秘密》。
本單元都是圍繞有關科學內容來選編的課文?!兑归g飛行的秘密》這片課文介紹了科學家通過對蝙蝠情況的研究,找出蝙蝠為什么能在夜間順利飛行的原因,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飛機夜間安全飛行,從而激發(fā)學生了解科學常識興趣的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以及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為了落實新課程標準,在注重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的同時,我根據(jù)教材特點及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和本課的特征,確定了本科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目標:
1、通過學習,掌握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生字詞,讓學生了解飛機能在夜間安全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知道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
2、教會學生學習方法。
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2、培養(yǎng)學生的樂于讀書查閱搜集資料的能力。
思想目標:
通過學習激發(fā)學生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生字。2、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弄清飛機夜間安全飛行和蝙蝠之間的關系。
設計這樣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是建立在本單元訓練重點的基礎上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能力。
在教學中我以讀、聽、說訓練為主,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為了讓學生更清楚,更直觀的了解蝙蝠是怎樣飛行的,飛機又是怎樣在夜間安全的飛行的,我利用電腦制作了課件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了解,起到了學習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在學法中采用小組互助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主動地參與學習,在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的同時充分調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
(一)激趣導入。
1、出示謎語:謎面是:會飛不是鳥,兩翅沒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動,捕捉害蟲本領高。(打一種動物)。
謎底是:蝙蝠。
(出示蝙蝠圖片)教師板書蝙蝠,認識它嗎?關于它你們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飛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濕的洞里,是哺乳動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達圖片)這是什么?教師相應板書雷達,知道雷達有什么作用嗎?
(雷達可以使飛機安全航行;雷達可以搜索敵機;雷達可以觀測天氣情況……)過渡:同學們,蝙蝠是一種動物,而雷達則是人類發(fā)明的一種探測儀器。這兩種牛馬不相及的事物,今天,我們的課文卻用用“和”(板書“和”)把它們連起來,它們之間究竟有什么聯(lián)系呢?今天就讓我們來繼續(xù)有趣的發(fā)現(xiàn)之旅。相信大家都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二)朗讀課文,讀通讀順,檢查預習。
1、自由朗讀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2、教師課件出示要求會認的生字,學生搶讀生字,全班齊讀。
3、課件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學生開火車讀,并說明每個生字的音、形、旁。同桌互讀,齊讀。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提出聽者的要求:聽他們讀對了嗎?學生讀后請同學評議。
2、聽了同學們讀以后,你知道了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3、把剛才同學們說的串連起來,自己說一說課文主要內容,指名說,并集體訂正,課件顯示出主要內容,全班齊讀一遍。
現(xiàn)在就請你們這些小科學家以為四人小組的形式討論并完成三次試驗的表格,請選好記錄員和匯報員,學生討論填表。
5、抽生匯報表格填寫的內容,用課件集體訂正。
(五)精讀課文,分析課文片段。
3、學生根據(jù)兩個箭頭圖自主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
﹙六﹚課外延伸,擴展思維。
課標指出:“要注意課內和課外的聯(lián)系?!币虼?,學完課文后播放課件飛機能在夜間安全的飛行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人類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大家請看一看:
*我國最早的仿生師——魯班。鋸的發(fā)明是魯班從帶齒的葉片得到的啟發(fā)。
*科學家受到長頸鹿的啟示,發(fā)明了一種仿照長頸鹿皮膚的飛行服——“抗荷服”。
*科學家從鱷魚的流淚中得到啟示,研制出“仿生海水淡化器”,從根本上解決了海水淡化的難題。
*科學家從啄木鳥身上得到啟示,設計了一種新型安全帽。
你們通過自己閱讀查找,還了解哪些創(chuàng)造發(fā)明也是人類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的?(學生匯報展示自己查找的資料。)。
﹙七﹚談話結束,激勵創(chuàng)造。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科學的征途是無止境的。大家想不想將來也利用仿生學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設備?只要大家今后多學習知識、多留心生活,做到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探索研究,充分打開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夠辦得到。這樣結束課文,給學生留下了一個思維空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激發(fā)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及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八﹚作業(yè)布置:把本課生字寫得勻稱整潔。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八
3、了解一些淺顯的飛行原理。
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自己所要的資料。
在明確了研究的問題和搜集事實與證據(jù)的途徑之后,緊接著就要實實在在地進入搜集的環(huán)節(jié)了。
可能同學們對于各種途徑的操作還不是很了解,這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全體學生開展引導式探究,經歷一次“搜集之旅”:以教材中的“飛機怎樣飛行”為例子,在老師的指導之下,綜合運用實驗、調查、請教等途徑,找到需要的事實與證據(jù)。然后進行反思與評價,體驗各種搜集途徑的具體操作方法、流程和注意事項,為下面的自主探究做好能力和經驗上的準備。
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教師所扮演就主要是“超市”的角色了,學生可接觸的資源畢竟有限,如果在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浪費時間,將不利于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需要準備的有:
信息方面:書籍、聲音、圖像、影視、網(wǎng)絡等;
工具與材料方面:剪刀、筆、紙、膠水、透明膠帶、繩子、小刀、氣球、木塊(片)、飲料瓶、泡沫塑料等――如果平時有意識地收集一些廢舊材料,這時便可以放在用場了。
最后,將搜集到的事實與證據(jù)進行整理,形成一篇小論文。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九
1.會認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14個生字,會寫“雷達、蚊子”等12個詞語。
2.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
【語文要素】。
3.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語文要素】。
[教學重難點]。
1.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
2.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14個生字,會寫12個詞語。
2.了解課文大意。
3.學會根據(jù)課文內容來提問。(重點)。
一、識字導入。
1.教師板書“我會寫”中的“蝙蝠”,出示蝙蝠圖片,提出問題:“你們認識它嗎?”指名學生回答,強調字音,并指導書寫。在學生書寫后,教師提出三個問題:
(1)“蝙蝠”二字都是蟲字旁,它是昆蟲嗎?
(2)蝙蝠會飛,那它是鳥嗎?
(3)蝙蝠是什么類的動物?從哪得知呢?
2.剛剛我們認識了蝙蝠,那么飛機的夜間飛行和蝙蝠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預習。
(1)學習生字詞,重點學習“系”的讀音、“即”的書寫。學生讀詞、寫字,同桌互查。
(2)解說一個重要的雙音節(jié)詞:根據(jù)課文內容闡釋“秘密”一詞的含義。
2.了解課文大意。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大意嗎?
課文大意:科學家在反復試驗中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
三、提問角度:根據(jù)課文內容提問。
1.學生初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并進行交流。
生1:為什么文章一起筆就寫“清朗的夜空”中飛機在航行呢?(這是一種對假設的情景進行描寫作為文章開頭的方法,既表現(xiàn)出一種生動的筆法,又順利地引出了“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的話題。)。
生2:文中兩次設問“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是怎么做到安全飛行的呢?”“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這兩個設問重要嗎?(是的,它們很重要,在文章的結構和內容上,這兩處設問前后關聯(lián),逐層深入,引出課文的重點內容:蝙蝠是如何探路的、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
生3:怎樣結合“蝙蝠”的生理特點來解說“雷達”的科學原理呢?(原來,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嘴,雷達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發(fā)出的超聲波,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現(xiàn),進行總結:“同學們都很聰明,能夠針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這是我們最常見的也是最熟悉的一種提問角度?!?BR>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十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飛機能安全夜航是因為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寫經過反復試驗和研究,科學家終于揭開了蝙蝠夜里飛行的秘密。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寫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給飛機裝上了夜間探路的雷達。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十一
1、通過預習能夠正確認讀“蝙、蝠”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蚊、即”等14個生字,會寫“蚊子、即使”等12個詞語。
2、學習從不同角度提問,明確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的方法。通過小組交流整理問題,進而對文本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能夠從不同角度思考并提出問題。
教師:預習單、小組問題清單、多媒體課件、平板電腦。
學生:完成預習單。
2課時。
第1課時。
1、通過預習能夠正確認讀“蝙、蝠”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蚊、即”等14個生字,會寫“蚊子、即使”等12個詞語。
2、學習從不同角度提問。(本課時重難點)。
1、檢驗預習成果。
第一組詞語:歸類正確認讀“蚊子、蒼蠅、繩子、鈴鐺”含有輕聲的詞語。
第二組詞語:字理識字“系”并規(guī)范書寫。
第三組詞語:多種方法理解“超聲波、無線電波”等詞語的意思。
2、概括全文內容。
梳理文章要點概括全文內容。
預設:科學家通過三次實驗,揭開了蝙蝠在夜間飛行的秘密,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航的安全問題。
1、關注導語理發(fā)問。
關注課文導語,小組交流整理預習時提出的問題。
2、問題交流尋角度。
從問題中主動發(fā)現(xiàn)有針對詞語、句子、段落等方面提出的問題,小結第一個提問角度——內容。
3、聚焦實驗尋角度。
作者質疑“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聚焦三次實驗尋找第二個提問角度——寫法。
4、繼續(xù)質疑尋方法。
拋出教師讀文時的質疑,繼續(xù)引發(fā)學生思考,引出在文章寫法上提問的不同方法。
5、課后習題尋角度。
文章末尾的兩個問題和課后一個問題的集中展示,尋找第三個提問角度——啟示。
1、文本內容;
2、文章寫法;
3、文本啟示。
1、書寫本課的生字。
2、運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提問方法,嘗試再次從內容、寫法、啟示等角度提問,完善本課的問題。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十二
(3)了解一些淺顯的飛行原理。
【怎樣進行】。
在明確了研究的問題和搜集事實與證據(jù)的途徑之后,緊接著就要實實在在地進入搜集的環(huán)節(jié)了。
可能同學們對于各種途徑的.操作還不是很了解,這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全體學生開展引導式探究,經歷一次“搜集之旅”:以教材中的“飛機怎樣飛行”為例子,在老師的指導之下,綜合運用實驗、調查、請教等途徑,找到需要的事實與證據(jù)。然后進行反思與評價,體驗各種搜集途徑的具體操作方法、流程和注意事項,為下面的自主探究做好能力和經驗上的準備。
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教師所扮演就主要是“超市”的角色了,學生可接觸的資源畢竟有限,如果在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浪費時間,將不利于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需要準備的有:
信息方面:書籍、聲音、圖像、影視、網(wǎng)絡等;
工具與材料方面:剪刀、筆、紙、膠水、透明膠帶、繩子、小刀、氣球、木塊(片)、飲料瓶、泡沫塑料等――如果平時有意識地收集一些廢舊材料,這時便可以放在用場了。
最后,將搜集到的事實與證據(jù)進行整理,形成一篇小論文。
【應變參考】。
教材上是采用了先扶再放的思路,首先呈現(xiàn)了一個詳細、完整的搜集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一定非得這樣。也可以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各自獨立開展研究,搜集資料,最后互相交流。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十三
1.洽商認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談判寫14個生字,洽商寫“雷達、蚊子”等12個詞語.
2.學洽商從不同角度提問.
【語文要素】。
3.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語文要素】。
1.學磋商從不同角度提問.
2.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指標]。
1.磋商認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洽商寫14個生字,洽商寫12個詞語.
2.了解課文大意.
3.學洽商憑單課文內容來提問.(重點)。
一、識字導入。
1.教師板書“我磋商寫”中的“蝙蝠”,出示蝙蝠圖片,提出問題:“你們認識它嗎?”指名學生回答,強調字音,并指導書寫.在學生書寫后,教師提出三個問題:
(1)“蝙蝠”二字都是蟲字旁,它是昆蟲嗎?
(2)蝙蝠談判飛,那它是鳥嗎?
(3)蝙蝠是什么類的動物?從哪得知呢?
2.剛剛我們認識了蝙蝠,那么飛機的夜間飛行和蝙蝠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檢看預習,整體感知課文。
1.檢看預習.
(1)學習生字詞,重點學習“系”的讀音、“即”的書寫.學生讀詞、寫字,同桌互查.
(2)解說一個重要的雙音節(jié)詞:字據(jù)課文內容闡釋“秘密”一詞的含義.
2.了解課文大意.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大意嗎?
課文大意:科學家在反復試驗中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
三、提問角度:字據(jù)課文內容提問。
1.學生初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并進行交流.
生1:為什么文章一起筆就寫“清朗的夜空”中飛機在航行呢?(這是一種對假設的情景進行描寫作為文章開頭的方法,既表現(xiàn)出一種生動的筆法,又順利地引出了“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的話題.)。
生2:文中兩次設問“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是怎么做到安全飛行的呢?”“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這兩個設問重要嗎?(是的,它們很重要,在文章的結構和內容上,這兩處設問前后關聯(lián),逐層深入,引出課文的重點內容:蝙蝠是如何探路的、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
生3:怎樣結合“蝙蝠”的生理特點來解說“雷達”的科學原理呢?(原來,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嘴,雷達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發(fā)出的超聲波,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3.教師憑據(jù)學生的發(fā)現(xiàn),進行總結:“同學們都很聰明,可能針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這是我們最常見的也是最熟悉的一種提問角度.”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十四
1、知識指標:
(1)洽商寫本課14個生字,認識12個本課生字.正確讀寫“雷達、蚊子、即使、靈巧”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
2、能力指標:
(1)深入學習和實踐針對課文內容提問題的方法,或者自己針對課文內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2)學談判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學磋商通過小搭配作解決問題.
3、情感指標:
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思考與研究的興趣.
1、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夜間探路之間的關系.
2、教育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課件。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看圖片,激趣導入.
1、出示圖片(蝙蝠和雷達)。
老師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圖片,提問:有哪個同學能把自己對它的了解介紹給大家聽呢?指名回答.
3、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科學,了解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板書課題:夜間飛行的秘密)。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序號.
2、自由朗讀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小組輪流讀課文,在小組內互相幫助糾正讀音,然后點名分段讀課文,師生集體正音.
4、課件出示生字新詞.(見ppt)。
指名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漆、熒、橫”和多音字“系”的讀音.
5、快速瀏覽課文,用筆畫出含有這些詞語的句子,查字典并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詞語.
6、交流不明白的詞語.
三、復習回顧,默讀課文.
1、我們以前學過針對一篇文章提問可以從三方面著手:文章寫什么?針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提問題;為什么寫?針對文章的中心思想來提問;怎么寫?針對文章的結構、表達方式、語言、體裁來提問.
2、針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提問題,解決文中的小同學在書旁提出的第一個問題:蝙蝠和雷達有什么關系呢?文章哪句話能點明,請你畫出來.(科學家經過反復鉆探,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模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飛機在夜里飛行也十分安全.)。
3、同學們觀察上面的提問和答案,結合我們學過的提問技巧,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對,它們這是針對主要內容的提問,答案是這篇文章主要內容的總結.我們在提問的時候,可以不要“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這樣的提問,而是從課文標題入手.
5、讀完課文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6、整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四、課堂小結.
我們總結了本文的主要內容,也明白了提問可以從題目入手.我們在提問其他方面的問題時,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同學們,認真思考,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一
1、知識目標:
(1)會寫本課14個生字,認識12個本課生字。正確讀寫“雷達、蚊子、即使、靈巧”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
2、能力目標:
(1)深入學習和實踐針對課文內容提問題的方法,能夠自己針對課文內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2)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學會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3、情感目標:
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思考與探究的興趣。
1、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夜間探路之間的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課件。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看圖片,激趣導入。
1、出示圖片(蝙蝠和雷達)。
老師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圖片,提問:有哪個同學能把自己對它的了解介紹給大家聽呢?指名回答。
3、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科學,了解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板書課題:夜間飛行的秘密)。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序號。
2、自由朗讀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小組輪流讀課文,在小組內互相幫助糾正讀音,然后點名分段讀課文,師生集體正音。
4、課件出示生字新詞。(見ppt)。
指名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漆、熒、橫”和多音字“系”的讀音。
5、快速瀏覽課文,用筆畫出含有這些詞語的句子,查字典并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詞語。
6、交流不明白的詞語。
三、復習回顧,默讀課文。
1、我們以前學過針對一篇文章提問可以從三方面著手:文章寫什么?針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提問題;為什么寫?針對文章的中心思想來提問;怎么寫?針對文章的結構、表達方式、語言、體裁來提問。
2、針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提問題,解決文中的小同學在書旁提出的第一個問題:蝙蝠和雷達有什么關系呢?文章哪句話能點明,請你畫出來。
(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模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飛機在夜里飛行也十分安全。)。
3、同學們觀察上面的提問和答案,結合我們學過的提問技巧,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對,它們這是針對主要內容的提問,答案是這篇文章主要內容的總結。我們在提問的時候,可以不要“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這樣的提問,而是從課文標題入手。
5、讀完課文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6、整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四、課堂小結。
我們總結了本文的主要內容,也明白了提問可以從題目入手。我們在提問其他方面的問題時,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同學們,認真思考,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回想一下《夜間飛行的秘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用一句話回答。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以及通過提問完成對本篇課文的學習。
二、集中問題,學習課文。
1、我們先根據(jù)課文旁批的問題和課后問題了解課文的內容。
2、總結文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有哪些?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1)蝙蝠在夜里是如何安全地飛行的呢?
(2)蝙蝠如何分辨障礙物和獵物的呢?
(3)科學家怎樣探索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
(4)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對科學家有什么樣的啟示?
(5)飛機是怎樣靠雷達提供信息安全飛行的呢?
三、研讀課文,解決問題。
1、學習第6、7自然段:蝙蝠在夜里是如何安全地飛行的呢?(這是課文中心句)如何分辨障礙物和獵物的呢?(這是書中同學的問題)。
出示課件:
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和()配合起來探路的。
蝙蝠一邊飛一邊從()里發(fā)出(),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它的(),它就立刻()。
2、學習4-6自然段:科學家怎樣探索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
出示課件:科學家通過反復研究,終于發(fā)現(xiàn)了蝙蝠在夜里飛行的秘密。
3、集中探討共性問題:
課文寫科學家們做了幾次實驗?每次是怎樣實驗的?每次實驗的結果怎樣?默讀4-6段,用簡潔、準確的話來填寫表格。
次數(shù),實驗方法,實驗結果,結論。
完成表格后,師生共同總結實驗結論: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4、默讀第七、八自然段。提煉重點問題:
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對科學家有什么樣的啟示?飛機是怎樣靠雷達提供信息安全飛行的呢?
5、學生練習畫出示意圖。
教師板書示意圖:
雷達無線電波。
飛機熒屏障礙物。
對本段,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雷達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處?
出示課件:
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四、補充提問,拓展延伸。
1、學完課文,你還能從不同角度給本課提出問題嗎?
2、問題匯總:
(1)生活中還有哪些發(fā)明是受到動物的啟發(fā)?
(2)為什么課文沒有具體寫后兩次實驗?
(3)文章開頭為什么先寫飛機?
4、通過這些問題清單,說一說自己有什么啟發(fā)?
5、思考課文內容背后的問題,有助于我們發(fā)散思維,獲得更多的知識。
五、課堂總結。
1、分析我們提出的問題,看一看都是從哪些角度提出的,能夠幫助我們懂得如何對課文提出問題。
2、這節(jié)課我們不但了解了科學知識,還知道了閱讀課文要學會從不同角度給文章提問題。多提幾個問題能讓我們更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
六、延伸訓練。
讀下面這段話,我能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
馬鈴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莖。它們躲在泥土里變了模樣,你不要把他們認錯了。這種變了模樣的莖,有一個總的名稱,叫作變態(tài)莖。
變態(tài)莖分好幾種。馬鈴薯和洋姜長得肥肥胖胖,叫作塊莖;荸薺、慈姑和芋頭長得圓頭圓腦,叫作球莖;洋蔥和大蒜頭長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鱗片一樣,叫作鱗莖;藕和生姜長得像根一樣,就叫作根狀莖。
七、課后作業(yè)。
閱讀有關動、植物秘密的書籍,試著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二
1.會認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14個生字,會寫“雷達、蚊子”等12個詞語。
2.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
3.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1.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
2.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1.會認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14個生字,會寫12個詞語。
2.了解課文大意。
3.學會根據(jù)課文內容來提問。(重點)。
一、識字導入。
1.教師板書“我會寫”中的“蝙蝠”,出示蝙蝠圖片,提出問題:“你們認識它嗎?”指名學生回答,強調字音,并指導書寫。在學生書寫后,教師提出三個問題:
(1)“蝙蝠”二字都是蟲字旁,它是昆蟲嗎?
(2)蝙蝠會飛,那它是鳥嗎?
(3)蝙蝠是什么類的動物?從哪得知呢?
2.剛剛我們認識了蝙蝠,那么飛機的夜間飛行和蝙蝠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預習。
(1)學習生字詞,重點學習“系”的讀音、“即”的書寫。學生讀詞、寫字,同桌互查。
(2)解說一個重要的雙音節(jié)詞:根據(jù)課文內容闡釋“秘密”一詞的含義。
2.了解課文大意。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大意嗎?
課文大意:科學家在反復試驗中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
三、提問角度:根據(jù)課文內容提問。
1.學生初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并進行交流。
生1:為什么文章一起筆就寫“清朗的夜空”中飛機在航行呢?(這是一種對假設的情景進行描寫作為文章開頭的方法,既表現(xiàn)出一種生動的筆法,又順利地引出了“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的話題。)。
生2:文中兩次設問“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是怎么做到安全飛行的呢?”“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這兩個設問重要嗎?(是的,它們很重要,在文章的結構和內容上,這兩處設問前后關聯(lián),逐層深入,引出課文的重點內容:蝙蝠是如何探路的、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
生3:怎樣結合“蝙蝠”的生理特點來解說“雷達”的科學原理呢?(原來,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嘴,雷達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發(fā)出的超聲波,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現(xiàn),進行總結:“同學們都很聰明,能夠針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這是我們最常見的也是最熟悉的一種提問角度?!?BR>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三
1.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
2.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3.搜集并能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信息搜集與處理能力。
【】。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
【】。
1.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2.能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和同學交流。
【
一、復習舊知。
1.齊讀詞語。
蝙蝠雷達蚊子即使靈巧敏銳科學家橫七豎八繩子蒼蠅。
證明研究障礙改變模仿顯示駕駛員。
2.多媒體出示蝙蝠圖:
師:同學們,你了解了蝙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學生介紹:蝙蝠、雷達)。
3、師:蝙蝠和雷達到底有怎樣的關系?它們之間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科學故事呢?讓我們繼續(xù)走進課文,去尋找答案吧!
二、理解課文。
1.讀第1、2自然段,想一想:課文為什么一開始要寫飛機夜行?(吸引讀者、引出問題)。
2、過渡:通過飛機夜行這種現(xiàn)象,提出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的問題。那么飛機為什么能在夜里安全飛行?(生答)。
3.讀第3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內容?
蝙蝠高超的飛行本領,引起了科學家的思考。
4、從哪兒看出蝙蝠的飛行本領高超?畫出有關句子。
5.這些現(xiàn)象引起了科學家怎樣的思考?
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6.為了弄清這個問題,兩百多年前,科學家已經做了很多實驗,接下來,請同學們根據(jù)表格自學第4、5自然段。把表格補充完整。
實驗順序目的方法結果證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a.指名說。
b.先了解“證明”。你能根據(jù)三次試驗的內容,用“證明”一詞說話嗎?
c.檢查:假如你就是科學家,現(xiàn)在請你來介紹一下你的實驗過程。
學生代表交流學習情況。
(我是科學家--------,我在第---次實驗中是這樣做的-----------)。
7.小結:三次試驗證明-------(多媒體出示,學生讀)。
“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8.蝙蝠夜里飛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那么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樣配合的呢?讀讀第7自然段。
a.完成填空。
b.賞讀:那我們再一起來當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學家,了解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
9、讀第8自然段:科學家根據(jù)蝙蝠的飛行特點,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10、那么雷達是怎樣探路的呢?我們再來欣賞下雷達探路示意圖。
d.同桌討論,完成填空。
e.老師操作課件示意圖。
11、學完了課文,你能說說課題為什么要用“和”來連接蝙蝠、雷達嗎?
科學家從蝙蝠探路的試驗和研究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雷達,這就是蝙蝠與雷達的聯(lián)系,所以課題要用“和”來連接。
12、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發(fā)明是受了動物啟發(fā)?(出示圖片)。
四、總結拓展。
五、作業(yè)鞏固。
1.同桌練習,配以動作演一演。
【】。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科普課文,課文層次清楚。
1.“興趣是學習之母”,沒有興趣是學不好語文的,我利用電教手段,找準教學的切入點,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活動的主要陣地,對于密切書本知識與社會知識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認識世界,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小學生接受新鮮事物快,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容易遺忘又是孩子的缺點。讓小學生牢固地記住學過的知識,就必須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進入自我探索的角色。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四
1、通過預習能夠正確認讀“蝙、蝠”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蚊、即”等14個生字,會寫“蚊子、即使”等12個詞語。
2、學習從不同角度提問,明確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的方法。通過小組交流整理問題,進而對文本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能夠從不同角度思考并提出問題。
教師:預習單、小組問題清單、多媒體課件、平板電腦。
學生:完成預習單。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1、通過預習能夠正確認讀“蝙、蝠”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蚊、即”等14個生字,會寫“蚊子、即使”等12個詞語。
2、學習從不同角度提問。(本課時重難點)。
一、對比課題引思考。
二、初讀課文掃障礙。
1、檢驗預習成果。
第一組詞語:歸類正確認讀“蚊子、蒼蠅、繩子、鈴鐺”含有輕聲的詞語。
第二組詞語:字理識字“系”并規(guī)范書寫。
第三組詞語:多種方法理解“超聲波、無線電波”等詞語的意思。
2、概括全文內容。
梳理文章要點概括全文內容。
預設:科學家通過三次實驗,揭開了蝙蝠在夜間飛行的秘密,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航的安全問題。
三、質疑發(fā)問尋角度。
1、關注導語理發(fā)問。
關注課文導語,小組交流整理預習時提出的問題。
2、問題交流尋角度。
從問題中主動發(fā)現(xiàn)有針對詞語、句子、段落等方面提出的問題,小結第一個提問角度——內容。
3、聚焦實驗尋角度。
作者質疑“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聚焦三次實驗尋找第二個提問角度——寫法。
4、繼續(xù)質疑尋方法。
拋出教師讀文時的質疑,繼續(xù)引發(fā)學生思考,引出在文章寫法上提問的不同方法。
5、課后習題尋角度。
文章末尾的兩個問題和課后一個問題的集中展示,尋找第三個提問角度——啟示。
四、總結方法明思路。
1、文本內容;
2、文章寫法;
3、文本啟示。
五、回讀文本再質疑。
1、書寫本課的生字。
2、運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提問方法,嘗試再次從內容、寫法、啟示等角度提問,完善本課的問題。
[設計意圖:習得方法,使用方法,課上的學是為了課外積極使用,繼續(xù)完善提問。]。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五
本單元都是圍繞有關科學內容來選編的課文?!兑归g飛行的秘密》這片課文介紹了科學家通過對蝙蝠情況的研究,找出蝙蝠為什么能在夜間順利飛行的原因,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飛機夜間安全飛行,從而激發(fā)學生了解科學常識興趣的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以及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為了落實新課程標準,在注重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的同時,我根據(jù)教材特點及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和本課的特征,確定了本科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目標:
1、通過學習,掌握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生字詞,讓學生了解飛機能在夜間安全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知道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
2、教會學生學習方法。
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2、培養(yǎng)學生的樂于讀書查閱搜集資料的能力。
思想目標:
通過學習激發(fā)學生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生字。
2、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弄清飛機夜間安全飛行和蝙蝠之間的關系。
設計這樣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是建立在本單元訓練重點的基礎上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能力。
在教學中我以讀、聽、說訓練為主,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為了讓學生更清楚,更直觀的了解蝙蝠是怎樣飛行的,飛機又是怎樣在夜間安全的飛行的,我利用電腦制作了課件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了解,起到了學習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在學法中采用小組互助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主動地參與學習,在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的同時充分調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
(一)激趣導入。
1、出示謎語:謎面是:會飛不是鳥,兩翅沒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動,捕捉害蟲本領高。(打一種動物)。
謎底是:蝙蝠。
(出示蝙蝠圖片)教師板書蝙蝠,認識它嗎?關于它你們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飛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濕的洞里,是哺乳動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達圖片)這是什么?教師相應板書雷達,知道雷達有什么作用嗎?
(雷達可以使飛機安全航行;雷達可以搜索敵機;雷達可以觀測天氣情況……)過渡:同學們,蝙蝠是一種動物,而雷達則是人類發(fā)明的一種探測儀器。這兩種牛馬不相及的事物,今天,我們的課文卻用用“和”(板書“和”)把它們連起來,它們之間究竟有什么聯(lián)系呢?今天就讓我們來繼續(xù)有趣的發(fā)現(xiàn)之旅。相信大家都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二)朗讀課文,讀通讀順,檢查預習。
1、自由朗讀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2、教師課件出示要求會認的生字,學生搶讀生字,全班齊讀。
3、課件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學生開火車讀,并說明每個生字的音、形、旁。同桌互讀,齊讀。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提出聽者的要求:聽他們讀對了嗎?學生讀后請同學評議。
2、聽了同學們讀以后,你知道了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3、把剛才同學們說的串連起來,自己說一說課文主要內容,指名說,并集體訂正,課件顯示出主要內容,全班齊讀一遍。
現(xiàn)在就請你們這些小科學家以為四人小組的形式討論并完成三次試驗的表格,請選好記錄員和匯報員,學生討論填表。
5、抽生匯報表格填寫的內容,用課件集體訂正。
(五)精讀課文,分析課文片段。
3、學生根據(jù)兩個箭頭圖自主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
﹙六﹚課外延伸,擴展思維。
課標指出:“要注意課內和課外的聯(lián)系?!币虼?,學完課文后播放課件飛機能在夜間安全的飛行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人類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大家請看一看:
*我國最早的仿生師——魯班。鋸的發(fā)明是魯班從帶齒的葉片得到的啟發(fā)。
*科學家受到長頸鹿的啟示,發(fā)明了一種仿照長頸鹿皮膚的飛行服——“抗荷服”。
*科學家從鱷魚的流淚中得到啟示,研制出“仿生海水淡化器”,從根本上解決了海水淡化的難題。
*科學家從啄木鳥身上得到啟示,設計了一種新型安全帽。
你們通過自己閱讀查找,還了解哪些創(chuàng)造發(fā)明也是人類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的?(學生匯報展示自己查找的資料。)。
﹙七﹚談話結束,激勵創(chuàng)造。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科學的征途是無止境的。大家想不想將來也利用仿生學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設備?只要大家今后多學習知識、多留心生活,做到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探索研究,充分打開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夠辦得到。這樣結束課文,給學生留下了一個思維空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激發(fā)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及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八﹚作業(yè)布置:把本課生字寫得勻稱整潔。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六
1、能夠正確朗讀課文,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
2、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
一、復習詞語,回顧全文。
1、鞏固詞語,回顧課文內容。
(1)完成學習單第一題。
(2)訂正,修改。
2、朗讀詞語。
蝙蝠敏銳即使蚊蠅證明。
鈴鐺障礙物熒光屏橫七豎八。
二、梳理問題,鞏固策略。
1、回顧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的策略。
2、梳理同學問題清單,明確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
三、細讀課文,解決問題。
(1)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最能說明蝙蝠夜間飛行特點的詞。
(2)體會蝙蝠飛行的靈巧。
(3)讀出自己的感受。
(1)朗讀4—6自然段,了解實驗過程。
(2)根據(jù)課文內容填寫表格。
(3)交流、完善表格填寫內容。
(4)結合表格解決為什么課文沒有具體寫后兩次試驗?
3、結合文字描述,寫蝙蝠探路示意圖。
(1)朗讀第七自然段,了解內容。
(2)想象畫面,寫示意圖。
(3)結合示意圖描述蝙蝠探路的`過程,知道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1)朗讀第八自然段,了解課文內容。
(2)想象畫面自學,寫飛機夜間飛行的示意圖。
(3)交流雷達工作的原理。
5、建立蝙蝠與雷達之間的關聯(lián),解開夜間飛行的秘密。
6、聯(lián)系生活經驗提問,引發(fā)閱讀思考。
7、鞏固從不同角度思考提問策略。
四、補充閱讀,鞏固質疑。
閱讀課后補充片段,試著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
(1)朗讀片段,思考問題。
(2)嘗試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
(3)交流提問。
五、總結布置作業(yè)。
在閱讀中運用提問策略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七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六號參賽選手,今天我參賽的課題是《夜間飛行的秘密》。
本單元都是圍繞有關科學內容來選編的課文?!兑归g飛行的秘密》這片課文介紹了科學家通過對蝙蝠情況的研究,找出蝙蝠為什么能在夜間順利飛行的原因,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飛機夜間安全飛行,從而激發(fā)學生了解科學常識興趣的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以及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為了落實新課程標準,在注重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的同時,我根據(jù)教材特點及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和本課的特征,確定了本科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目標:
1、通過學習,掌握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生字詞,讓學生了解飛機能在夜間安全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知道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
2、教會學生學習方法。
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2、培養(yǎng)學生的樂于讀書查閱搜集資料的能力。
思想目標:
通過學習激發(fā)學生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生字。2、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弄清飛機夜間安全飛行和蝙蝠之間的關系。
設計這樣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是建立在本單元訓練重點的基礎上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能力。
在教學中我以讀、聽、說訓練為主,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為了讓學生更清楚,更直觀的了解蝙蝠是怎樣飛行的,飛機又是怎樣在夜間安全的飛行的,我利用電腦制作了課件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了解,起到了學習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在學法中采用小組互助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主動地參與學習,在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的同時充分調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
(一)激趣導入。
1、出示謎語:謎面是:會飛不是鳥,兩翅沒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動,捕捉害蟲本領高。(打一種動物)。
謎底是:蝙蝠。
(出示蝙蝠圖片)教師板書蝙蝠,認識它嗎?關于它你們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飛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濕的洞里,是哺乳動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達圖片)這是什么?教師相應板書雷達,知道雷達有什么作用嗎?
(雷達可以使飛機安全航行;雷達可以搜索敵機;雷達可以觀測天氣情況……)過渡:同學們,蝙蝠是一種動物,而雷達則是人類發(fā)明的一種探測儀器。這兩種牛馬不相及的事物,今天,我們的課文卻用用“和”(板書“和”)把它們連起來,它們之間究竟有什么聯(lián)系呢?今天就讓我們來繼續(xù)有趣的發(fā)現(xiàn)之旅。相信大家都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二)朗讀課文,讀通讀順,檢查預習。
1、自由朗讀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2、教師課件出示要求會認的生字,學生搶讀生字,全班齊讀。
3、課件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學生開火車讀,并說明每個生字的音、形、旁。同桌互讀,齊讀。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提出聽者的要求:聽他們讀對了嗎?學生讀后請同學評議。
2、聽了同學們讀以后,你知道了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3、把剛才同學們說的串連起來,自己說一說課文主要內容,指名說,并集體訂正,課件顯示出主要內容,全班齊讀一遍。
現(xiàn)在就請你們這些小科學家以為四人小組的形式討論并完成三次試驗的表格,請選好記錄員和匯報員,學生討論填表。
5、抽生匯報表格填寫的內容,用課件集體訂正。
(五)精讀課文,分析課文片段。
3、學生根據(jù)兩個箭頭圖自主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
﹙六﹚課外延伸,擴展思維。
課標指出:“要注意課內和課外的聯(lián)系?!币虼?,學完課文后播放課件飛機能在夜間安全的飛行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人類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大家請看一看:
*我國最早的仿生師——魯班。鋸的發(fā)明是魯班從帶齒的葉片得到的啟發(fā)。
*科學家受到長頸鹿的啟示,發(fā)明了一種仿照長頸鹿皮膚的飛行服——“抗荷服”。
*科學家從鱷魚的流淚中得到啟示,研制出“仿生海水淡化器”,從根本上解決了海水淡化的難題。
*科學家從啄木鳥身上得到啟示,設計了一種新型安全帽。
你們通過自己閱讀查找,還了解哪些創(chuàng)造發(fā)明也是人類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的?(學生匯報展示自己查找的資料。)。
﹙七﹚談話結束,激勵創(chuàng)造。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科學的征途是無止境的。大家想不想將來也利用仿生學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設備?只要大家今后多學習知識、多留心生活,做到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探索研究,充分打開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夠辦得到。這樣結束課文,給學生留下了一個思維空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激發(fā)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及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八﹚作業(yè)布置:把本課生字寫得勻稱整潔。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八
3、了解一些淺顯的飛行原理。
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自己所要的資料。
在明確了研究的問題和搜集事實與證據(jù)的途徑之后,緊接著就要實實在在地進入搜集的環(huán)節(jié)了。
可能同學們對于各種途徑的操作還不是很了解,這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全體學生開展引導式探究,經歷一次“搜集之旅”:以教材中的“飛機怎樣飛行”為例子,在老師的指導之下,綜合運用實驗、調查、請教等途徑,找到需要的事實與證據(jù)。然后進行反思與評價,體驗各種搜集途徑的具體操作方法、流程和注意事項,為下面的自主探究做好能力和經驗上的準備。
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教師所扮演就主要是“超市”的角色了,學生可接觸的資源畢竟有限,如果在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浪費時間,將不利于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需要準備的有:
信息方面:書籍、聲音、圖像、影視、網(wǎng)絡等;
工具與材料方面:剪刀、筆、紙、膠水、透明膠帶、繩子、小刀、氣球、木塊(片)、飲料瓶、泡沫塑料等――如果平時有意識地收集一些廢舊材料,這時便可以放在用場了。
最后,將搜集到的事實與證據(jù)進行整理,形成一篇小論文。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九
1.會認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14個生字,會寫“雷達、蚊子”等12個詞語。
2.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
【語文要素】。
3.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語文要素】。
[教學重難點]。
1.學會從不同角度提問。
2.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14個生字,會寫12個詞語。
2.了解課文大意。
3.學會根據(jù)課文內容來提問。(重點)。
一、識字導入。
1.教師板書“我會寫”中的“蝙蝠”,出示蝙蝠圖片,提出問題:“你們認識它嗎?”指名學生回答,強調字音,并指導書寫。在學生書寫后,教師提出三個問題:
(1)“蝙蝠”二字都是蟲字旁,它是昆蟲嗎?
(2)蝙蝠會飛,那它是鳥嗎?
(3)蝙蝠是什么類的動物?從哪得知呢?
2.剛剛我們認識了蝙蝠,那么飛機的夜間飛行和蝙蝠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預習。
(1)學習生字詞,重點學習“系”的讀音、“即”的書寫。學生讀詞、寫字,同桌互查。
(2)解說一個重要的雙音節(jié)詞:根據(jù)課文內容闡釋“秘密”一詞的含義。
2.了解課文大意。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大意嗎?
課文大意:科學家在反復試驗中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
三、提問角度:根據(jù)課文內容提問。
1.學生初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并進行交流。
生1:為什么文章一起筆就寫“清朗的夜空”中飛機在航行呢?(這是一種對假設的情景進行描寫作為文章開頭的方法,既表現(xiàn)出一種生動的筆法,又順利地引出了“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的話題。)。
生2:文中兩次設問“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是怎么做到安全飛行的呢?”“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這兩個設問重要嗎?(是的,它們很重要,在文章的結構和內容上,這兩處設問前后關聯(lián),逐層深入,引出課文的重點內容:蝙蝠是如何探路的、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
生3:怎樣結合“蝙蝠”的生理特點來解說“雷達”的科學原理呢?(原來,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嘴,雷達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發(fā)出的超聲波,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現(xiàn),進行總結:“同學們都很聰明,能夠針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這是我們最常見的也是最熟悉的一種提問角度?!?BR>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十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飛機能安全夜航是因為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寫經過反復試驗和研究,科學家終于揭開了蝙蝠夜里飛行的秘密。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寫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給飛機裝上了夜間探路的雷達。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十一
1、通過預習能夠正確認讀“蝙、蝠”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蚊、即”等14個生字,會寫“蚊子、即使”等12個詞語。
2、學習從不同角度提問,明確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的方法。通過小組交流整理問題,進而對文本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能夠從不同角度思考并提出問題。
教師:預習單、小組問題清單、多媒體課件、平板電腦。
學生:完成預習單。
2課時。
第1課時。
1、通過預習能夠正確認讀“蝙、蝠”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會寫“蚊、即”等14個生字,會寫“蚊子、即使”等12個詞語。
2、學習從不同角度提問。(本課時重難點)。
1、檢驗預習成果。
第一組詞語:歸類正確認讀“蚊子、蒼蠅、繩子、鈴鐺”含有輕聲的詞語。
第二組詞語:字理識字“系”并規(guī)范書寫。
第三組詞語:多種方法理解“超聲波、無線電波”等詞語的意思。
2、概括全文內容。
梳理文章要點概括全文內容。
預設:科學家通過三次實驗,揭開了蝙蝠在夜間飛行的秘密,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航的安全問題。
1、關注導語理發(fā)問。
關注課文導語,小組交流整理預習時提出的問題。
2、問題交流尋角度。
從問題中主動發(fā)現(xiàn)有針對詞語、句子、段落等方面提出的問題,小結第一個提問角度——內容。
3、聚焦實驗尋角度。
作者質疑“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聚焦三次實驗尋找第二個提問角度——寫法。
4、繼續(xù)質疑尋方法。
拋出教師讀文時的質疑,繼續(xù)引發(fā)學生思考,引出在文章寫法上提問的不同方法。
5、課后習題尋角度。
文章末尾的兩個問題和課后一個問題的集中展示,尋找第三個提問角度——啟示。
1、文本內容;
2、文章寫法;
3、文本啟示。
1、書寫本課的生字。
2、運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提問方法,嘗試再次從內容、寫法、啟示等角度提問,完善本課的問題。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十二
(3)了解一些淺顯的飛行原理。
【怎樣進行】。
在明確了研究的問題和搜集事實與證據(jù)的途徑之后,緊接著就要實實在在地進入搜集的環(huán)節(jié)了。
可能同學們對于各種途徑的.操作還不是很了解,這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全體學生開展引導式探究,經歷一次“搜集之旅”:以教材中的“飛機怎樣飛行”為例子,在老師的指導之下,綜合運用實驗、調查、請教等途徑,找到需要的事實與證據(jù)。然后進行反思與評價,體驗各種搜集途徑的具體操作方法、流程和注意事項,為下面的自主探究做好能力和經驗上的準備。
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教師所扮演就主要是“超市”的角色了,學生可接觸的資源畢竟有限,如果在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浪費時間,將不利于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需要準備的有:
信息方面:書籍、聲音、圖像、影視、網(wǎng)絡等;
工具與材料方面:剪刀、筆、紙、膠水、透明膠帶、繩子、小刀、氣球、木塊(片)、飲料瓶、泡沫塑料等――如果平時有意識地收集一些廢舊材料,這時便可以放在用場了。
最后,將搜集到的事實與證據(jù)進行整理,形成一篇小論文。
【應變參考】。
教材上是采用了先扶再放的思路,首先呈現(xiàn)了一個詳細、完整的搜集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一定非得這樣。也可以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各自獨立開展研究,搜集資料,最后互相交流。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十三
1.洽商認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談判寫14個生字,洽商寫“雷達、蚊子”等12個詞語.
2.學洽商從不同角度提問.
【語文要素】。
3.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語文要素】。
1.學磋商從不同角度提問.
2.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指標]。
1.磋商認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系”,洽商寫14個生字,洽商寫12個詞語.
2.了解課文大意.
3.學洽商憑單課文內容來提問.(重點)。
一、識字導入。
1.教師板書“我磋商寫”中的“蝙蝠”,出示蝙蝠圖片,提出問題:“你們認識它嗎?”指名學生回答,強調字音,并指導書寫.在學生書寫后,教師提出三個問題:
(1)“蝙蝠”二字都是蟲字旁,它是昆蟲嗎?
(2)蝙蝠談判飛,那它是鳥嗎?
(3)蝙蝠是什么類的動物?從哪得知呢?
2.剛剛我們認識了蝙蝠,那么飛機的夜間飛行和蝙蝠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檢看預習,整體感知課文。
1.檢看預習.
(1)學習生字詞,重點學習“系”的讀音、“即”的書寫.學生讀詞、寫字,同桌互查.
(2)解說一個重要的雙音節(jié)詞:字據(jù)課文內容闡釋“秘密”一詞的含義.
2.了解課文大意.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大意嗎?
課文大意:科學家在反復試驗中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
三、提問角度:字據(jù)課文內容提問。
1.學生初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并進行交流.
生1:為什么文章一起筆就寫“清朗的夜空”中飛機在航行呢?(這是一種對假設的情景進行描寫作為文章開頭的方法,既表現(xiàn)出一種生動的筆法,又順利地引出了“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的話題.)。
生2:文中兩次設問“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是怎么做到安全飛行的呢?”“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這兩個設問重要嗎?(是的,它們很重要,在文章的結構和內容上,這兩處設問前后關聯(lián),逐層深入,引出課文的重點內容:蝙蝠是如何探路的、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
生3:怎樣結合“蝙蝠”的生理特點來解說“雷達”的科學原理呢?(原來,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嘴,雷達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發(fā)出的超聲波,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3.教師憑據(jù)學生的發(fā)現(xiàn),進行總結:“同學們都很聰明,可能針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這是我們最常見的也是最熟悉的一種提問角度.”
夜間飛行的秘密說課稿篇十四
1、知識指標:
(1)洽商寫本課14個生字,認識12個本課生字.正確讀寫“雷達、蚊子、即使、靈巧”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
2、能力指標:
(1)深入學習和實踐針對課文內容提問題的方法,或者自己針對課文內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2)學談判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學磋商通過小搭配作解決問題.
3、情感指標:
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思考與研究的興趣.
1、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夜間探路之間的關系.
2、教育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課件。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看圖片,激趣導入.
1、出示圖片(蝙蝠和雷達)。
老師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圖片,提問:有哪個同學能把自己對它的了解介紹給大家聽呢?指名回答.
3、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科學,了解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板書課題:夜間飛行的秘密)。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序號.
2、自由朗讀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小組輪流讀課文,在小組內互相幫助糾正讀音,然后點名分段讀課文,師生集體正音.
4、課件出示生字新詞.(見ppt)。
指名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漆、熒、橫”和多音字“系”的讀音.
5、快速瀏覽課文,用筆畫出含有這些詞語的句子,查字典并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詞語.
6、交流不明白的詞語.
三、復習回顧,默讀課文.
1、我們以前學過針對一篇文章提問可以從三方面著手:文章寫什么?針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提問題;為什么寫?針對文章的中心思想來提問;怎么寫?針對文章的結構、表達方式、語言、體裁來提問.
2、針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提問題,解決文中的小同學在書旁提出的第一個問題:蝙蝠和雷達有什么關系呢?文章哪句話能點明,請你畫出來.(科學家經過反復鉆探,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模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飛機在夜里飛行也十分安全.)。
3、同學們觀察上面的提問和答案,結合我們學過的提問技巧,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對,它們這是針對主要內容的提問,答案是這篇文章主要內容的總結.我們在提問的時候,可以不要“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這樣的提問,而是從課文標題入手.
5、讀完課文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6、整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四、課堂小結.
我們總結了本文的主要內容,也明白了提問可以從題目入手.我們在提問其他方面的問題時,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同學們,認真思考,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