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背影》聽課心得體會字精選免費

字號: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優(yōu)質(zhì)的心得體會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guān)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背影》聽課心得體會字篇一
    如果讓我用最簡單明了的語言對這堂課作出總的評價,我只有一句話:這是名副其實的語文課。因為她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清晰地指向一個目標: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李老師的課如“涓涓細流,潤物無聲”,她用成功的教學告訴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老老實實實實在在地把學生引領(lǐng)到讀、寫、聽、說的實踐中去。
    如果說這節(jié)課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教師的問題的巧妙設計,問題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心臟。問題是思維活動的起點。語文老師要有設計問題的能力。李鳳英老師的《背影》,利用問題巧妙切入,一個個問題如同一個個路標,引領(lǐng)孩子們走進文本深處。那么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得益于教師靈活的處理教材。帶領(lǐng)學生真正的品味文章的語言,文字如鮮花,細細品味嗅芬芳。
    《語文課程標準》閱讀要求中表述得極為清楚:“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笨磥?,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還是得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從品味語言入手,從字里行間去感受那力透紙背的父子親情。《背影》是一篇寫父子親情的傳統(tǒng)文章,那濃重的背影凝聚著撼人的力量,也曾感動過一代又一代的人。但現(xiàn)在的孩子,因時代、家庭等等原因,現(xiàn)在的學生享受的父母之關(guān)愛已經(jīng)視為理所當然,要想讓他們?nèi)谌脒@篇文章,與朱自清的心弦發(fā)生共震,還真的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其實這節(jié)課開始上課時也出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當老師問道為什么喜歡這篇文章時,學生應付式的回答感人,而問道感人的原因時也大多是一些流于表面文章虛偽的回答。因而李鳳英老師教學中選取了易于學生領(lǐng)悟文中父子情深的角度設置了如下環(huán)節(jié):
    一是詞語解釋
    二是重點品讀。一是引導學生品讀其中一幅最感人的“背影圖”。抓住這段話里的動作描寫,如“蹣跚的走”、“攀”、“縮”等詞,讓學生們感受到父親買橘的艱難,從而感受到濃濃的父愛。然而僅僅是父親為“我”費力買橘子這一畫面讓作者感動嗎?并不是。還得引導學生看背影之后的背景。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父親和兒子衣服的對比,父親穿的是“黑布小帽,穿著黑布棉袍,深青布馬褂?!倍鴥鹤訁s有著“紫毛大衣”和“皮大衣”,更顯父愛深深。接著抓住衣服特有的顏色,再聯(lián)系課文的前3自然段提到的家境,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下,這一背影才會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父親的慈愛和迂執(zhí),艱難和努力,困頓和掙扎,都凝聚在背影上;父子之間分離時深沉的愛也傾注在這一點上。李老師教的是最樸素的《背影》,就是從語言中讀出情感的變化,通過細讀通過對語言的品析理解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觸摸文本,咀嚼語言,悉心體味,發(fā)掘內(nèi)蘊,尤其是要喚醒那些潛伏在文章深處的文字語言。不是老師去講,而是教會學生去讀,去挖掘,這樣,語文的生命才能融入到主體參與下不斷生成的語境和流動的語流之中。
    結(jié)束語:通過本次研課,我收獲了很多。我懂得了一堂語文課,品味語言也是有方法的。品讀——通過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讀來欣賞語文之美;品析——抓精彩的詞句、語段加以分析,進而體味作者的情感,人物的性格、作品的主旨;品寫——把所讀、所思、所感寫下來,進而欣賞語文之美。不管什么方法,都離不開學生真正的把自己放進文本里去,讀出自己,從而引發(fā)共鳴。
    李老師的課慢慢地帶領(lǐng)著學生們們在語文的花園里漫步,走一步,再走一步,觀賞每一朵的或艷麗或淡雅的姿態(tài),低聞每一種花或濃郁或清幽的香氣……李老師告訴我們,不要想著那長長的課文怎么個教法,而要著眼于讀書時的那最初的一個詞一個句子一個標點,樹葉不是一日變黃的,但愿作為語文人,站在語文的花園或靜心細讀,或朗聲誦讀,走一步,再走一步,你一定會看到語文的百花園繽紛的色彩和聞到它醉人的香味。
    語文教學能夠給學生留下別樣的風景。龍應臺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比松∈侨绱?。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希望由本文帶給學生的,也不過是讓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能適時停下腳步,聯(lián)想到周圍美麗的風景吧!李老師教學《背影》這樣處理教材是一次嘗試;而我們則要越過她的《背影》,看到語文學科應該建構(gòu)的真正的風景、真正的使命!
    《背影》聽課心得體會字篇二
    這堂課給我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很好,教師只是在按部就班的讀著ppt上的內(nèi)容,課程的引入也沒什么新意,讓我覺得他缺乏靈活性,但隨著課堂的深入,他的教學方法才一點一點慢慢凸顯出來,那就是把自主權(quán)交給學生。教師將這種方法運用的十分靈活,在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讓學生充分自主并高效地完成了這堂課的教學任務。十分有新意。
    教學的開始,教師用三毛的一段話引入了課文,當我在全文翻找時,卻并沒有發(fā)現(xiàn)這句話,而原來這是一個伏筆。而對于三毛的介紹,對于這篇課文背景的介紹——“丈夫去世,我十分悲痛?!眲t又讓我覺得點到為止,似乎還有下文,而其實,這也是一個伏筆。就像著名作家的寫作方式一樣,平鋪直敘通常不是高明之舉,前后呼應才更有深意。
    教學的過程中,和很多教學步驟一樣,教師給出了3個總問題,“我的表現(xiàn);背影是怎樣的;與朱自清《背影》的比較”,叫學生分組找尋答案。并且對于第一個問題給予了提示:從人物描寫的角度。語文教學論的課上老師曾經(jīng)說過,小組討論不能漫無目的,教師應適當給予學生思考的方向,這樣學生的答案才能快速且準確。學生們十分認真的尋找,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這本身也是一個自學的過程,并且還是一個自主發(fā)揮的過程。對于同學們的答案,老師一一給予了評價,無論對錯都講出了道理,十分令人信服。比起教師自己灌輸知識,這種方法更加有效率,也更加民主化。而就在在此時,教師給出了第二個寫作背景——“父母來陪‘我’,而我卻因悲痛而忽視了父母的愛”,既是對前面寫作背景的補充,又是對這第一個問題答案最好的注解。比起一開始就交代背景,這樣高明許多。
    對于第二個問題,教師則也是采用與第一個問題相似的方式,并與第一個問題相結(jié)合,由母親背影的內(nèi)涵引申到我的表現(xiàn)的緣由,相互補充。使問題形成了一個整體,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更加容易理解,理解的也更加深刻。教師分析的細膩,也很善于抓住重點。并由我與母親的對比,引出了本文的主題:人間至情。引出的自然,甚至學生自己就能一次性回答正確。這與教師的高明教學方法是分不開的。
    第三個問題是常見的比較問題。教師同樣是讓學生小組討論,得出答案,同樣不能漫無目的,所以教師給出了2個大的方向,內(nèi)容與情感。有了方向?qū)W生們也快速的找到了答案,正確的回答了問題。
    教學的最后是補寫結(jié)尾,這也很常見。幾位同學也讀了自己的作品。這時,教師放出了原文的結(jié)尾,這就是開頭那個伏筆,開頭的那段話就是這篇文章真正的結(jié)尾。首尾呼應,也能讓學生體會自己與名家之間的距離。最后的最后,教師以寄語結(jié)束了這節(jié)課。
    以上都是我認為比較好的部分,當然這節(jié)課也并不是十全十美。對于教師叫學生自己找生字詞這點我就不是很贊同,并且還沒有給予同學們學習生字詞的時間,對于第一節(jié)課,這略顯倉促。而整堂課,教師的評論都十分的出色,卻在最后寫結(jié)尾的環(huán)節(jié)未給出評價,我覺得這十分遺憾。個人認為,無論肯定否定,對于自己的努力成果,學生都希望得到一定的回復。希望教師今后能夠改進。
    總的來說,我對于這堂課給予很高的評價,教師方法運用靈活,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較好。此外,教師的教態(tài)與教學基本功也很好,對教材的運用也十分充分。盡管有所不足,但瑕不掩瑜。在當上教師后,我也會吸取這節(jié)課教師所運用的方法,更加民主化,更加多元化,讓學生更加多的參與到課堂中來,把更多的話語權(quán)交給學生。我始終相信,教師并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知識殿堂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