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應該注重考慮學生特點和學習目標,使教學活動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在編寫教案時,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請大家共同分享教案心得和經驗,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一
1、講講做做玩玩,初步學習穿襪子。
2、鼓勵幼兒在生活中自己穿襪子。
墊子、不同大小、顏色的襪子。
一、小腳動動動。
1、進場音樂做運動,學高人走,矮人走。
2、小朋友熱了脫襪子,一起做小腳游戲。
小腳,小腳,點點頭,搖搖頭,拍一拍,搓一搓,腳尖碰碰碰,腳跟碰碰碰。
3、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
(1)“你幫你的襪子找到朋友了嗎?那我們來看看襪子是什么樣的”。
(2)“為什么它們兩個是好朋友?”(通過討論讓幼兒知道一雙襪子就是一模一樣的在一起,它們是一對好朋友)。
(3)“你的襪子是什么顏色?”(辨別紅色、黃色)。
二、學習穿襪子。
1、幼兒先自己嘗試穿襪子,教師觀察,并適時指導。
2、請個別穿得不對的幼兒到前面,教師和幼兒一起尋找原因,用兒歌總結示范穿襪子的正確方法:襪子、襪子真漂亮,襪跟在這里,襪尖在那里,小腳用力往里鉆,我的小腳真舒服。
3、音樂響起,幼兒穿好襪子在墊子做運動。
三、延伸。
小朋友本領真大,我們穿好鞋子,到我們再去做運動吧!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二
1、會說早上好再見等禮貌用語。
2、知道打招呼是一種有禮貌的行為,愿意主動與人打招呼。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4、初步培養(yǎng)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1、小雞、雞媽媽、小山羊、鴨子等動物頭飾。
2、教學掛圖《有禮貌的雞寶寶》。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掛圖一,提問:
早晨,雞寶寶醒了,它看見了誰?它的心情怎樣?它會說什么?
引導幼兒說出:媽媽,早上好。
2、觀察掛圖二提問:
雞媽媽送小雞上幼兒園,在幼兒園門口小雞看見了誰?它會說什么?
引導幼兒說出:山羊醫(yī)生,早上好。
3、觀察掛圖三并提問:
引導幼兒說出:鴨老師,早上好;媽媽再見。
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上幼兒園的情景。重點引導幼兒說出會遇見誰?是如何打招呼的?
1、教師扮演雞媽媽、鴨老師,幼兒扮演雞寶寶、山羊醫(yī)生,并戴上相應的頭飾,與教師一起表演故事,練習主動與人打招呼。
2、游戲反復進行,使幼兒積極地投入到角色中,體驗與人打招呼的快樂心情。
1、你還會和誰打招呼?你會怎樣打招呼?
2、引導幼兒大膽與人交流,會用打招呼的語言,使幼兒主動學會與教師、家長及幼兒園的其他工作人員打招呼,從小做有禮貌的好寶寶。
這節(jié)課能夠適當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學會有禮貌,做一個好寶寶。但是有些幼兒不能主動配合老師,這方面有待加強??梢岳闷渌恍〇|西吸引幼兒的興趣。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三
《我把媽媽弄丟了》這是一個很有生活性的故事,故事里菲菲和媽媽到公園去玩,媽媽買票時,買票的人太多了,菲菲因看不到媽媽而產生緊張的心理,而去找媽媽。這個故事完全符合孩子的心理,且又是孩子生活得寫照。
首先讓孩子來認識故事中的主角——菲菲小朋友,然后用故事中的掛圖引出今天要講述的故事。第二部分是教師先講述故事情節(jié)一遍,教師提了兩個比較關鍵性的問題:“是誰幫菲菲找到了媽媽?”“最后找到了嗎?”這兩個問題的提問,其實是讓孩子知道了故事中主要情節(jié)是菲菲在找媽媽,同時也為后面的講解起到了鋪墊的作用。第三部分是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的媽媽,教師給孩子的問題有點兒大,從而引導孩子們從多個方面去描述自己的媽媽。
(一)能有意識地注意媽媽的特征。
(二)能結合自己的感受來描述媽媽的典型特征。
重點:幫助幼兒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能描述自己媽媽的典型特征。
難點:培養(yǎng)幼兒主動注意媽媽特征的意識。
(一)物質準備:掛圖第四號、故事磁帶。
(二)經驗準備:知道自己媽媽的典型特征。
(一)完整欣賞故事(認識故事主角,了解故事大概)。
1.菲菲和媽媽到公園里去玩,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3.誰來幫助菲菲找媽媽?菲菲最后找到媽媽了嗎?
4.看第一幅掛圖,欣賞故事:菲菲怎么會把媽媽弄丟的?
5.菲菲把媽媽弄丟了,她是怎么做的?
(二)看圖欣賞故事(細節(jié)閱讀,剖析主角內心情緒變化)。
1.警察叔叔來幫菲菲找媽媽,假山前的那個人是菲菲的媽媽嗎?為什么不是呢?
2.短頭發(fā)的阿姨是菲菲的媽媽嗎?為什么?
3.菲菲媽媽的頭發(fā)是怎么樣的?
4.對菲菲笑咪咪的阿姨是菲菲的媽媽嗎?
5.菲菲最喜歡媽媽的什么?
6看第四幅掛圖,欣賞故事:菲菲的媽媽對菲菲說過什么?
7.菲菲在哪里找到了媽媽?
8.是誰幫菲菲找到了媽媽?”“最后找到了嗎?”
(三)談話:我和我的好媽媽(介紹媽媽,深入了解媽媽)。
2.如果你把媽媽弄丟了,你會怎么辦?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四
1.萌發(fā)幼兒關心他人和為朋友帶來快樂的美好情感。
2.能講述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3.了解五官的名稱及其功用。
故事ppt、圖片兩張(笑臉和哭臉)彩筆、貼五官材料一套。
小班社會課件《笑臉娃娃和哭臉娃娃》ppt課件。
一、導入部分:
1.出示笑臉、哭臉、幼兒欣賞,老師提問:
這兩個娃娃你喜歡哪一個?你平時是喜歡哭還是喜歡笑?笑臉、哭臉哪些地方不同?(引導幼兒說出笑臉嘴巴向上翹;哭時嘴巴向下彎。)。
2.你看到朋友的笑臉你心里會怎樣?(很高興)看到朋友哭時你高興還是跟著傷心?
3.現(xiàn)在聽老師講一個故事,看故事中的小蝸牛是怎樣對待朋友的。
二、基本部分:
1.老師講述故事ppt《微笑》一遍后提問:
小鳥為朋友做了什么事?(小鳥為大家唱歌)。
大象為朋友做了什么事?(大象為朋友們干活)。
小兔為朋友做了什么事?(小兔為大家送信)。
小蝸牛做了什么讓朋友感到高興的事?(她把微笑送給了大家)。
它是怎么把微笑送給大家的?(她把畫著微笑的小蝸牛畫像,裝在信封里,請小蝸牛送給了大家。)。
2.邊提問邊復述故事一遍,并讓幼兒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3.請幼兒表演故事一至三遍。
4.討論如果你的朋友不高興了,你會用什么辦法使它高興起來?
三、結束部分:
1.小蝸牛把什么送給了大家?
2.你聽了這個故事,你會怎樣給朋友帶來快樂?
1.畫一畫每天的心情,不高興嘴角向下彎,高興時嘴角向上彎。
2.游戲:貼五官(操作材料)。
讓幼兒根據(jù)老師的要求貼出哭時或笑時的嘴巴、眉毛。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五
樂意用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新年的心愿,體驗迎接新年的快樂。
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鼓勵幼兒大膽正確的上色。
將心愿繪畫在心愿卡上。
活動準備:
1、新年心愿樹。
2、心愿卡。
3、記號筆。
一、欣賞重現(xiàn)。
1、討論回憶。
師:今天符老師帶來了一本日歷,看一看,這是哪一年的?20xx年。
師:今天幾月幾號?找找在哪里?今天是12月30號。
師:今天過完了,后面還有一張紙,過完就要過20xx年啦!新的一年要來到啦!拍手慶祝。
師:符老師和褚老師在20xx年有個心愿,看看!出示愛心卡。
猜猜褚老師的心愿是什么呢?幼兒回答。
師:褚老師,猜對了嗎?老師回應。
師:我們把心愿卡掛到心愿樹上,心愿樹有了褚老師的心愿變得更漂亮了。
師:符老師也有個新年心愿,猜猜我的新年心愿是什么呢?出示愛心卡,幼兒回答,教師可進行適當?shù)奶崾?,小朋友矮矮的,后來他又變得高高的?BR> 小結:我們的心愿卡掛到了心愿樹上,這樣新年老人就能知道我們的新年心愿并幫助我們實現(xiàn)我們的愿望啦!
2、幼兒和同伴討論。
師:你們的新年愿望是什么呢?請你們想想,然后把你們的新年愿望先對旁邊的好朋友說說!然后再告訴大家。幼兒相互交流,教師同個別幼兒交流。
師:誰愿意來告訴大家,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呢?爺爺奶奶身體健康、爸爸媽媽賺更多的錢、我的本領大、全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得到好玩的玩具、希望警察叔叔工作不要太辛苦、幼兒園的老伯伯快快樂樂的`、希望我長大后成為一名醫(yī)生……小結:你們不僅想到自己的心愿,還想到為自己的爸爸媽媽送去祝福,還想到給其他關心我們的人送上祝福。你們真是善良的好孩子。
二、聯(lián)想創(chuàng)作。
1、感知聯(lián)想。
師:請小朋友們也把自己新年愿望畫出來,可以畫和自己新年愿望有關的東西,這樣新年老人看了就能明白你們的心愿了。
2、繪畫創(chuàng)作。
師:老師為每位小朋友準備了心愿卡。請你們把你們的心愿畫在心愿卡上吧。
幼兒動手繪畫心愿卡,教師巡回指導,為個別想寫字的幼兒寫上祝福的話。
三、展現(xiàn)、交流播放背景音樂《新年好》。
師:找找你的'心愿卡在哪里?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的心愿。
在音樂聲中和孩子歌唱、許愿。哇!要過年了,好開心??!在音樂聲中和客人老師說再見。
整個活動的順序較為流暢、教師的精神狀態(tài)也較好。
不足之處在于教師的回應與提升方面不足,對幼兒的回答,教師的回應略顯呆板,缺乏一些有深度的挖掘,使孩子的回答得不到教師的總結和反饋。
活動中教師缺乏有針對性的提煉,對活動的重點部分即通過心愿卡能表達心愿這個點沒有分析到位。
在結尾處可添加和客人老師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對客人老師說說自己的心愿,有利于活躍課堂的氣氛。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六
1、能進行1———6的數(shù)數(shù),嘗試按數(shù)取物和按物取數(shù)。
2、能大膽地表達對春游中各種趣事的感受。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1、課件
2、教師的操作題板
3、幼兒春游活動的錄像
4、三類不同難度的車子卡片
5、小動物圖片
6、音樂
一、說說動動
1、教師和幼兒共同交流在前幾天的春游中玩了些什么?
2、幼兒跟著錄像片斷邊念兒歌,邊做模擬動作。
二、做做玩玩
1、手指點數(shù):數(shù)小動物(第一張幻燈片)
2、在游戲中理解嘗試按數(shù)取物和按物取數(shù)。(第二張幻燈片)
3、集體共同思考,請個別幼兒操作(在題板上操作)
4、教師演示
5、幼兒操作:
(1)按照車號,選擇相應數(shù)量的小動物
(2)按照小動物的數(shù)量,選擇相應的車號
(3)按照車上標好的座位數(shù)量,選擇相應的動物和車號
6、交流、分享、檢驗
三、唱唱跳跳:師生共同表演《郊游》。
二期課改力求突出“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課程理念,它表現(xiàn)在形式與方法的整合上。除了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如何整合外,更要在現(xiàn)實的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進行整合。
1、注重活動過程的活動性和體驗性
二期課改強調課程實施時應注重活動性和體驗性,強調活動的教育價值,注重活動的過程體驗,優(yōu)化教與學的方式。生動有趣的兒歌配合簡單可愛的模擬動作,讓孩子們重溫了春游時的出色瞬間,在動動念念中,再次體驗了春游的樂趣。
2、注重游戲的重要性
游戲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課程內容整合的重要方式,在活動中,讓孩子們“做小司機,邀請小動物坐上自己開的車去春游”的游戲,其實是讓孩子們把先前理解的數(shù)概念知識通過對應、按物取數(shù)、按數(shù)取物等反映到實際操作中去。充分尊重了幼兒游戲的權利,鼓勵幼兒在游戲中生活,反映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3、注重個體差異
活動形式與方法的整合,需要首先了解幼兒的經驗水平,需要對幼兒活動水平的洞察能力。再次根據(jù)幼兒發(fā)展的、支持性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材料的提供,既要適合幼兒的現(xiàn)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對于小班的孩子,一般只要求把握5以內數(shù)的概念。但是,根據(jù)實際情況我了解到,我班的大部分孩子發(fā)展水平比較高。所以,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根據(jù)實際情況我及時地作了調整,有意識地將幼兒數(shù)概念的學習范圍擴大到了6。在為幼兒提供操作材料時,根據(jù)幼兒不同的發(fā)展水平,將幼兒的操作材料設計成三種不同難度的車子卡片:第一種:按數(shù)取物。第二種:按物取數(shù)。第三種:對應和按數(shù)取物或按物取數(shù)相結合。讓每個幼兒在與環(huán)境、材料的有效互動中,大膽的探索、充分的表達,獲得各種有益的經驗。適應了幼兒的個體差異,使他們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相應的提高。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七
1、了解老師工作辛苦、關心愛護小朋友的特點。
2、能用語言表達對老師的熱愛、尊敬之情。
3、喜歡自己的老師,有愛老師的情感。
能用語言表達對老師的喜愛之情。
1、認識相關的老師。
2、師生生活照片、老師制作的教玩具、幼兒自制的小禮物、幼兒用書。
(一)、教師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觀察畫面并欣賞教師朗誦詩歌《老師的手》,引出話題。
(二)、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回想老師在生活、學習等方面是如何關心和照顧小朋友的,激發(fā)幼兒愛老師的情感。
1、你喜歡的老師是怎么樣子的?
2、老師在幼兒園是怎樣關心愛護你的?
3、老師教你學會了哪些本領?
(三)、幼兒觀賞、交流師幼生活、學習的照片和老師制作的教玩具。
(四)、啟發(fā)幼兒將自制的禮物贈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感激和尊重。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xiàn),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xiàn)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回答問題的同時,感受到社會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yǎng)他們對社會活動的興趣。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八
1、感受司機工作的辛苦,能尊重司機的勞動。
2、初步了解不同車輛的作用。
重點:感受司機工作的辛苦,能尊重司機的勞動。
難點:初步了解不同車輛的作用。
音樂磁帶;幼兒熟悉的各種汽車(公共汽車、消防車、救護車、警車、灑水車、出租車等)頭飾每人一個;信號燈卡片三張(紅、黃、綠);玩具電話一部。
一、導入。
指導語:“小朋友,五一外出旅游是坐什么車去的?”“今天我們也來做小司機,開車出去旅游吧!”
(1)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汽車頭飾,看信號燈玩“開汽車”的游戲。(提醒幼兒有規(guī)則地游戲,不擁擠)。
(2)提問:“你開的`是什么車?”“你要去干什么?”
二、展開。
1、教師扮演開不同汽車的司機,幼兒猜謎。(引導幼兒體會司機工作的辛苦)。
指導語:“小朋友,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車?請你們猜猜我開的是什么車?”
(1)“我早晨6點就要開車在馬路上緩慢行駛,把垃圾、樹葉都清掃干凈,請問我是開什么車的司機?”(垃圾清掃車)。
(2)“在馬路上,當你需要坐車時,只要一招手我就會停下,上車后告訴我你要去哪里,我就會準時送你到目的地,你知道我是開什么車的司機嗎?”(出租車)。
2、提問:“你還見過什么車?”“他們可以幫人們做什么?”(請幼兒根據(jù)生活經驗自由地講述,引導幼兒認識消防車、救護車、警車等)。
3、教師小結:“司機可真了不起,會開各種各樣的車,每天給大家?guī)驮S多的忙。他們每天的工作都非常辛苦,我們一起來謝謝司機吧!”(引導幼兒對司機叔叔說一句“甜甜的話”,如“司機叔叔您辛苦了”、“司機叔叔真了不去”等)。
三、結束。
游戲:小司機去工作。
玩法:教師做電話接聽員,聽到人們需要幫忙的時候,請幼兒根據(jù)自己的頭飾作判斷,并模仿司機開車去幫忙。例如:有人生病了,誰來幫忙?(戴救護車頭飾的小朋友就開車來幫忙)爸爸媽媽要上班,誰來幫忙?(戴公共汽車頭飾的小朋友就開車來幫忙)馬路上有垃圾了,誰來幫忙?(戴清潔頭飾的小朋友就開車來幫忙)。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九
知道洗手過程中不用水時要關好水龍頭。
初步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行為和習慣。
重點:懂得要節(jié)約用水。
難點:通過實踐初步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習慣。
哭泣的水龍頭圖片。
小花小草的頭飾若干,小水滴頭飾一個。
幼兒用書第6冊封三。
小水滴在哭泣。
情境游戲“小花小草澆澆水”。
———半幼兒扮演“花草”,一半幼兒跟隨教師給“花草”洗水,“花草”和澆水的幼兒快樂地跳起舞。
聽到小水滴的哭聲。
觀看教師與小水滴的對話表演。
——小水滴,你為什么哭呀?
——滴滴答、滴滴答,有個小朋友洗完手沒有關緊水龍頭,把我給白白浪費了。
——小水滴,你別哭,讓我們來幫助你。
小水滴不哭了。
看教師出示水龍頭滴水的圖片,思考問題。
——小水滴為什么會哭呢?怎么才能讓小水滴不哭呢?
討論洗手時怎樣才能不浪費水。
——平時你是怎樣洗手的?怎樣才能不浪費水?
觀察教師示范洗手時開關水龍頭的步驟。
——先把袖子卷起來,再開水龍頭,沖完水后把水龍頭關上,再涂洗手液進行搓洗。然后打開水龍頭洗手,最后關好水龍頭。
幼兒分批洗手,實踐操作。(教師在旁觀察提醒,幫助幼兒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良好行為習慣。)。
在日常生活環(huán)節(jié),可以組織幼兒觀看關于旱災的錄像資料,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水的重要性,增強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十
1.學習并探索向同伴借玩具的方法、策略。
2.體驗同伴交往的樂趣,增進社會交往能力。
活動準備
1.拖拉玩具、皮球、遙控汽車各一;幼兒自帶的長毛絨玩具2個;球、圈、若干。
2.三段情景表演。
活動過程
1.觀看情景表演“小兔玩拖拉玩具”,鞏固運用交往的禮貌語言。
(情景表演內容:小兔拉著拖拉玩具上場,邊走邊說:“我是小兔,這是媽媽給我買的拖拉玩具,真好玩!”)
(1)小兔的玩具好玩嗎?你想玩嗎?
(2)那怎么說、說什么樣的話,才能跟小兔借到玩具呢?
幼兒向小兔借玩具,個別、集體練習禮貌語言,如:請你把玩具借給我玩玩,好嗎?謝謝!
小結:想玩別人的玩具,可以跟他說有禮貌的話,’這樣別人會很樂意把玩具借給你玩。
2.觀看情景表演“小兔玩皮球”,學習合作玩玩具的方法。
(情景表演內容:小兔邊玩皮球邊說:“這是我爸爸送給我的新皮球,我可以拍一拍、拋一拋、滾一滾,真好玩!”)
(1)你想玩小兔的皮球嗎?如果想玩,你有什么好辦法?
幼兒禮貌地向小兔借玩具,小兔拒絕道:“不行,這只新皮球我還沒玩夠呢!給你玩了,我就沒有玩了。”
(2)小兔為什么不愿意把玩具借給你們玩?(引導幼兒關注被拒絕的原因)
(3)有什么辦法能讓小兔和你都能玩到皮球呢?(幼兒再次向小兔借玩具)如交往再次失敗,教師引出合作玩的方法,如向小兔借玩具說:“小兔,我和你一起玩滾皮球好嗎?”
(4)老師想出了什么好辦法,小兔就愿意把玩具給我玩了呢?(幼兒實踐合作玩的方法)
小結:當別人不愿意把新玩具借給你玩的時候,可以想出和他一起玩的方法,讓大家玩得都開心。
3.觀看情景表演“小兔玩遙控汽車”,學習交換玩玩具的方法。
(情景表演的內容:小白兔邊玩邊說:“這是叔叔送給我的遙控汽車?!?
(1)小兔的遙控汽車真好玩,怎么樣才能借到小兔的玩具呢?(幼兒嘗試借玩具的方法,如用第一或第二種方法,小兔拒絕道:“不行,遙控器只有一個,給你玩了,我就沒有玩了。”)
(2)教師去向小兔借玩具同樣失敗。
(3)出示幼兒帶來的長毛絨玩具,啟發(fā)幼兒與小兔交換著玩玩具?!靶⊥糜幸粋€玩具,你們也有玩具,你們想玩小兔的玩具,小兔也想玩你們的玩具,那我們可以怎么辦呢?”
小結:想玩別人的新玩具,有很多方法,可以說有禮貌的話,可以一起玩,還可以換著玩。
4. 實踐活動:玩玩具
(1)出示球、圈,請一部分幼兒玩。
(2)請其他的幼兒與他們交往,實踐幾種借玩具的方法。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十一
(一)感知食物的豐富,初步了解各種食物的主要特征,嘗試簡單的分類。
(二)樂意和同伴分享食物,體驗分享的快樂。
(一)重點:初步了解各種食物的主要特征。
(二)難點:嘗試把食物按某一特征進行簡單分類。
(一)每位幼兒帶一樣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來園。
(二)場地布置:桌子2~3張,分類標志圖(根據(jù)幼兒所帶的食物,可以嘗試將食物分為水果、餅干、蔬菜等類別,并以簡筆畫的形式制作分類標志圖)。
(三)事先將水果類食品切片,并準備好幼兒人手一份的盤子與食品夾。
(四)幼兒用書第4冊封二、第1頁。
(五)《美工》第15頁。
(一)我愛吃的食物。
1、幼兒圍坐成圓圈,分別介紹自己愛吃的食物。
大家都帶了自己喜歡吃的食物,請你向小朋友介紹自己喜歡的食物。
你帶的食物叫什么?它是什么樣的?是什么味道的?
2、幼兒向同伴自由介紹自己帶來的食物。
(二)食物寶寶找朋友。
1、根據(jù)分類標志,將自己所帶的食物進行分類。
教師:食物寶寶來找朋友了,你們帶的食物中有哪些跟它們是好朋友呢?請你來介紹一下,好嗎?誰愿意幫助自己的食物寶寶找到好朋友?(鼓勵幼兒大膽將食物與標志進行匹配。)。
2、與同伴分享自己的配對經驗。
教師:食物寶寶都找到朋友了嗎?說一說,你找到了哪些食物好朋友,為什么它們是好朋友,它們都有什么。
師幼共同小結:原來我們可以根據(jù)食物寶寶相同的地方,找到它們的好朋友。
(三)食品分享會。
1、幼兒自由結伴,自主選擇喜歡的食品進行品嘗。
教師:“食品分享會”馬上就要開始了。請你們選擇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也可以向好朋友推薦自己帶來的食物,大家一起品嘗這些好吃的食物。
2、自主分工,結束時整理“食品分享會”的物品。
教師:分享會結束了,你吃到自己喜歡的食物了嗎?是什么?還有一些食物沒吃完,我們來整理一下吧!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整理?(鼓勵幼兒按類別整理。)。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十二
排隊是小班幼兒的生活常規(guī)之一。在幼兒園中無論是洗手、喝水還是小便、做操都要排隊。小班幼兒經過兩個月的幼兒園生活,他們已經有了排隊意識,個別幼兒甚至能用語言提醒身邊的小朋友,但多數(shù)幼兒還只是停留在意識層面,言行不一,需要他人反復提醒。
《排隊》以體驗活動為依托,通過體驗、感受,明白排隊的好處,萌發(fā)對排隊的需要,同時在圖畫書的正面引導下,學習正確的'排隊方法,將排隊的意識落實到行為中去,生活有序、玩的開心。
1.在游戲中學會正確的排隊方法:理解“一個接一個”和“最后邊”。
2.愿意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想法。
教學ppt、滑滑梯。
一、活動體驗:玩滑梯,再現(xiàn)情境。
師:滑滑梯,玩過么?好玩么?想不想玩?那就去吧!
二、談話交流:觀看視頻,發(fā)現(xiàn)問題。
過渡語:游戲結束的時間到了,孩子們,讓我們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吧!
師:看你們玩的這么開心我都想玩了!想看一看你們玩滑梯的樣子嗎?
師:咦?發(fā)生了什么事?
師:大家都不排隊會怎么樣呢?
師幼總結:原來玩滑滑梯不排隊,后面的小朋友玩不到,也容易讓小朋友受傷害。
師: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三、故事牽引,提煉經驗。
師講述故事,引發(fā)幼兒討論。
師提煉經驗:一個接著一個,不推擠、不插隊、不說話。玩過之后,排到隊伍最后一個小朋友后面,這樣每個小朋友就都可以玩到滑滑梯了。
四、運用經驗、再次體驗。
過渡語:知道了排隊的時候要一個跟著一個,滑完后,排到隊伍的最最最后面,那你們還想不想再試試看,記得要用上排隊的好方法哦!
五、經驗遷移:生活中其他的地方也需要排隊。
師:幼兒園里,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排隊的?
結束語:想不想出去游戲?那我們就排著隊,一個跟著一個到外面去做游戲吧!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十三
1、認識外婆家的廚房,感受外婆的辛苦勞動。
2、通過親自制作愛心卡片培養(yǎng)幼兒的感恩之情。
1、外婆家廚房的照片。
2、幼兒學說一句對外婆的祝福話語。
3、畫好愛心的空白圖片。
1、聽兒歌,進行兒歌表演《要到外婆橋》,激發(fā)幼兒情感興趣。
2、說一說自己的外婆。
介紹自己的外婆。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外婆的外貌,外婆家住在哪里?
談話:你去外婆家做客時,外婆對我們好不好,外婆都是做了哪些事情?
3、組織討論:知道外婆既要照顧我們又要操持家務,非常辛苦,應學會關心外婆。
引導幼兒去外婆家做客時幫助外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幫外婆拿拖鞋,請外婆喝水,聽外婆的話,不讓外婆生氣等。
4、制作愛心卡片。
制作卡片的用意。
教會幼兒正確的繪畫,如何涂色。
并把做好的愛心圖片送給外婆。
5、活動延伸。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激勵幼兒去外婆家做客時幫助外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幫外婆捶背、倒杯水等;送給外婆一個甜甜的吻,然后對外婆說你辛苦了。
附童謠:。
舅舅舅舅舅舅舅舅,湖里游游,冷飯頭偷偷,咸鴨子摟摟……舅舅喂!吃飯哉!
在社會《外婆辛苦了》活動時,由于孩子認識水平的限制,所以,在認識外婆的工作時,僅限于知道外婆在哪里工作、干些什么(工作的主要內容)。并根據(jù)小班后期孩子完整語言有待培養(yǎng)的特點,在活動中我還增設了小朋友與外婆“通電話”的游戲,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最后,在積極主動的自主選擇制作中,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表達自己的情感。但因孩子間個體差異的存在,我在準備制作材料時,應有層次上的要求。幼兒能通過多種途徑感受到外婆對孩子的愛,了解到外婆對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并能大膽表達自己對外婆的喜愛之情。但小班孩子的情感萌發(fā),還需依賴生動、有趣的活動來實現(xiàn)。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十四
小班幼兒年齡小,在生活自理能力和衛(wèi)生習慣方面比較欠缺,缺乏自我服務的意識,而小班第一學期的培養(yǎng)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其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wèi)生習慣,飯后漱口雖是生活小事,但它關系到孩子今后良好的生活習慣的確立,一旦養(yǎng)成將終身受用。所以針對我們班幼兒在近階段出現(xiàn)的飯后不會主動漱口等現(xiàn)象,并根據(jù)我園近階段的要求,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1、學會漱口的正確方法,知道漱口可以保護牙齒。
2、愿意漱口,養(yǎng)成飯后漱口的好習慣。
課件,《漱口》視頻,茶杯若干。
一、出示課件,導入活動,知道漱口可以保護牙齒。
1、課件一:猜猜這個小朋友什么地方不舒服?(牙疼)。
課件二:他的牙為什么會疼?(牙上黑黑的)。
小結:蛀蟲在牙齒上咬出一個個黑黑的小洞洞,牙齒生病。
了,人們就會覺得牙疼,所以我們要保護好牙齒。
小結: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睡覺前不吃甜食,不要太硬的東西,都能使我們的牙齒白白的,亮亮的,吃東西香香的,這樣我們的牙齒就會長時間棒棒的。
二、學習漱口的正確方法。
1、播放視頻《漱口》:如何正確的漱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來看一段視頻,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教師示范漱口的正確方法:我們看看該怎樣漱口。
水應該吐到哪里?為什么不能吐到地上?
小結:水吐到地上會把地弄臟,小朋友走在上面容易摔倒,要把水吐到水池或盆里。
1、教師分解示范,幼兒模仿。
嘴巴要一鼓一吸才能發(fā)出咕嚕咕嚕的聲音,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4、教師示范,幼兒模仿: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說一說。
5、個別操作:誰愿意試一試?(請兩名幼兒上前操作,教師與其他幼兒共同用語言描述,加深對正確漱口的理解。)。
6、集體用空茶杯練習:我們拿著小茶杯,一起學一學漱口。
三、幼兒操作:漱口。
1、桌子上有老師準備的盆,請你用我教你的方法來漱口,漱口的時候要輕輕的',把水吐到盆里,不要吐到外面。
2、盆里有什么?哪里來的?
3、小結:原來吃完東西,看起來好像都咽下去了,其實還有些小小的、碎碎的東西粘在牙齒上,留在牙縫里,時間長了,就會有蛀蟲。所以我們要養(yǎng)成飯后漱口的好習慣,保護我們的牙齒。
教學中對問題的設計不夠細致,語言有點書面化,有好幾個地方,對孩子的回答沒有做很好的回應,就急于總結,急于概括,害怕孩子的回答出乎我的預設內容,因此我即時的回答策略和有效提問還有待提高,也是我今后教學工作中需要不斷提升的專業(yè)化素養(yǎng)。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一
1、講講做做玩玩,初步學習穿襪子。
2、鼓勵幼兒在生活中自己穿襪子。
墊子、不同大小、顏色的襪子。
一、小腳動動動。
1、進場音樂做運動,學高人走,矮人走。
2、小朋友熱了脫襪子,一起做小腳游戲。
小腳,小腳,點點頭,搖搖頭,拍一拍,搓一搓,腳尖碰碰碰,腳跟碰碰碰。
3、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
(1)“你幫你的襪子找到朋友了嗎?那我們來看看襪子是什么樣的”。
(2)“為什么它們兩個是好朋友?”(通過討論讓幼兒知道一雙襪子就是一模一樣的在一起,它們是一對好朋友)。
(3)“你的襪子是什么顏色?”(辨別紅色、黃色)。
二、學習穿襪子。
1、幼兒先自己嘗試穿襪子,教師觀察,并適時指導。
2、請個別穿得不對的幼兒到前面,教師和幼兒一起尋找原因,用兒歌總結示范穿襪子的正確方法:襪子、襪子真漂亮,襪跟在這里,襪尖在那里,小腳用力往里鉆,我的小腳真舒服。
3、音樂響起,幼兒穿好襪子在墊子做運動。
三、延伸。
小朋友本領真大,我們穿好鞋子,到我們再去做運動吧!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二
1、會說早上好再見等禮貌用語。
2、知道打招呼是一種有禮貌的行為,愿意主動與人打招呼。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4、初步培養(yǎng)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1、小雞、雞媽媽、小山羊、鴨子等動物頭飾。
2、教學掛圖《有禮貌的雞寶寶》。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掛圖一,提問:
早晨,雞寶寶醒了,它看見了誰?它的心情怎樣?它會說什么?
引導幼兒說出:媽媽,早上好。
2、觀察掛圖二提問:
雞媽媽送小雞上幼兒園,在幼兒園門口小雞看見了誰?它會說什么?
引導幼兒說出:山羊醫(yī)生,早上好。
3、觀察掛圖三并提問:
引導幼兒說出:鴨老師,早上好;媽媽再見。
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上幼兒園的情景。重點引導幼兒說出會遇見誰?是如何打招呼的?
1、教師扮演雞媽媽、鴨老師,幼兒扮演雞寶寶、山羊醫(yī)生,并戴上相應的頭飾,與教師一起表演故事,練習主動與人打招呼。
2、游戲反復進行,使幼兒積極地投入到角色中,體驗與人打招呼的快樂心情。
1、你還會和誰打招呼?你會怎樣打招呼?
2、引導幼兒大膽與人交流,會用打招呼的語言,使幼兒主動學會與教師、家長及幼兒園的其他工作人員打招呼,從小做有禮貌的好寶寶。
這節(jié)課能夠適當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學會有禮貌,做一個好寶寶。但是有些幼兒不能主動配合老師,這方面有待加強??梢岳闷渌恍〇|西吸引幼兒的興趣。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三
《我把媽媽弄丟了》這是一個很有生活性的故事,故事里菲菲和媽媽到公園去玩,媽媽買票時,買票的人太多了,菲菲因看不到媽媽而產生緊張的心理,而去找媽媽。這個故事完全符合孩子的心理,且又是孩子生活得寫照。
首先讓孩子來認識故事中的主角——菲菲小朋友,然后用故事中的掛圖引出今天要講述的故事。第二部分是教師先講述故事情節(jié)一遍,教師提了兩個比較關鍵性的問題:“是誰幫菲菲找到了媽媽?”“最后找到了嗎?”這兩個問題的提問,其實是讓孩子知道了故事中主要情節(jié)是菲菲在找媽媽,同時也為后面的講解起到了鋪墊的作用。第三部分是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的媽媽,教師給孩子的問題有點兒大,從而引導孩子們從多個方面去描述自己的媽媽。
(一)能有意識地注意媽媽的特征。
(二)能結合自己的感受來描述媽媽的典型特征。
重點:幫助幼兒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能描述自己媽媽的典型特征。
難點:培養(yǎng)幼兒主動注意媽媽特征的意識。
(一)物質準備:掛圖第四號、故事磁帶。
(二)經驗準備:知道自己媽媽的典型特征。
(一)完整欣賞故事(認識故事主角,了解故事大概)。
1.菲菲和媽媽到公園里去玩,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3.誰來幫助菲菲找媽媽?菲菲最后找到媽媽了嗎?
4.看第一幅掛圖,欣賞故事:菲菲怎么會把媽媽弄丟的?
5.菲菲把媽媽弄丟了,她是怎么做的?
(二)看圖欣賞故事(細節(jié)閱讀,剖析主角內心情緒變化)。
1.警察叔叔來幫菲菲找媽媽,假山前的那個人是菲菲的媽媽嗎?為什么不是呢?
2.短頭發(fā)的阿姨是菲菲的媽媽嗎?為什么?
3.菲菲媽媽的頭發(fā)是怎么樣的?
4.對菲菲笑咪咪的阿姨是菲菲的媽媽嗎?
5.菲菲最喜歡媽媽的什么?
6看第四幅掛圖,欣賞故事:菲菲的媽媽對菲菲說過什么?
7.菲菲在哪里找到了媽媽?
8.是誰幫菲菲找到了媽媽?”“最后找到了嗎?”
(三)談話:我和我的好媽媽(介紹媽媽,深入了解媽媽)。
2.如果你把媽媽弄丟了,你會怎么辦?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四
1.萌發(fā)幼兒關心他人和為朋友帶來快樂的美好情感。
2.能講述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3.了解五官的名稱及其功用。
故事ppt、圖片兩張(笑臉和哭臉)彩筆、貼五官材料一套。
小班社會課件《笑臉娃娃和哭臉娃娃》ppt課件。
一、導入部分:
1.出示笑臉、哭臉、幼兒欣賞,老師提問:
這兩個娃娃你喜歡哪一個?你平時是喜歡哭還是喜歡笑?笑臉、哭臉哪些地方不同?(引導幼兒說出笑臉嘴巴向上翹;哭時嘴巴向下彎。)。
2.你看到朋友的笑臉你心里會怎樣?(很高興)看到朋友哭時你高興還是跟著傷心?
3.現(xiàn)在聽老師講一個故事,看故事中的小蝸牛是怎樣對待朋友的。
二、基本部分:
1.老師講述故事ppt《微笑》一遍后提問:
小鳥為朋友做了什么事?(小鳥為大家唱歌)。
大象為朋友做了什么事?(大象為朋友們干活)。
小兔為朋友做了什么事?(小兔為大家送信)。
小蝸牛做了什么讓朋友感到高興的事?(她把微笑送給了大家)。
它是怎么把微笑送給大家的?(她把畫著微笑的小蝸牛畫像,裝在信封里,請小蝸牛送給了大家。)。
2.邊提問邊復述故事一遍,并讓幼兒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3.請幼兒表演故事一至三遍。
4.討論如果你的朋友不高興了,你會用什么辦法使它高興起來?
三、結束部分:
1.小蝸牛把什么送給了大家?
2.你聽了這個故事,你會怎樣給朋友帶來快樂?
1.畫一畫每天的心情,不高興嘴角向下彎,高興時嘴角向上彎。
2.游戲:貼五官(操作材料)。
讓幼兒根據(jù)老師的要求貼出哭時或笑時的嘴巴、眉毛。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五
樂意用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新年的心愿,體驗迎接新年的快樂。
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鼓勵幼兒大膽正確的上色。
將心愿繪畫在心愿卡上。
活動準備:
1、新年心愿樹。
2、心愿卡。
3、記號筆。
一、欣賞重現(xiàn)。
1、討論回憶。
師:今天符老師帶來了一本日歷,看一看,這是哪一年的?20xx年。
師:今天幾月幾號?找找在哪里?今天是12月30號。
師:今天過完了,后面還有一張紙,過完就要過20xx年啦!新的一年要來到啦!拍手慶祝。
師:符老師和褚老師在20xx年有個心愿,看看!出示愛心卡。
猜猜褚老師的心愿是什么呢?幼兒回答。
師:褚老師,猜對了嗎?老師回應。
師:我們把心愿卡掛到心愿樹上,心愿樹有了褚老師的心愿變得更漂亮了。
師:符老師也有個新年心愿,猜猜我的新年心愿是什么呢?出示愛心卡,幼兒回答,教師可進行適當?shù)奶崾?,小朋友矮矮的,后來他又變得高高的?BR> 小結:我們的心愿卡掛到了心愿樹上,這樣新年老人就能知道我們的新年心愿并幫助我們實現(xiàn)我們的愿望啦!
2、幼兒和同伴討論。
師:你們的新年愿望是什么呢?請你們想想,然后把你們的新年愿望先對旁邊的好朋友說說!然后再告訴大家。幼兒相互交流,教師同個別幼兒交流。
師:誰愿意來告訴大家,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呢?爺爺奶奶身體健康、爸爸媽媽賺更多的錢、我的本領大、全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得到好玩的玩具、希望警察叔叔工作不要太辛苦、幼兒園的老伯伯快快樂樂的`、希望我長大后成為一名醫(yī)生……小結:你們不僅想到自己的心愿,還想到為自己的爸爸媽媽送去祝福,還想到給其他關心我們的人送上祝福。你們真是善良的好孩子。
二、聯(lián)想創(chuàng)作。
1、感知聯(lián)想。
師:請小朋友們也把自己新年愿望畫出來,可以畫和自己新年愿望有關的東西,這樣新年老人看了就能明白你們的心愿了。
2、繪畫創(chuàng)作。
師:老師為每位小朋友準備了心愿卡。請你們把你們的心愿畫在心愿卡上吧。
幼兒動手繪畫心愿卡,教師巡回指導,為個別想寫字的幼兒寫上祝福的話。
三、展現(xiàn)、交流播放背景音樂《新年好》。
師:找找你的'心愿卡在哪里?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的心愿。
在音樂聲中和孩子歌唱、許愿。哇!要過年了,好開心??!在音樂聲中和客人老師說再見。
整個活動的順序較為流暢、教師的精神狀態(tài)也較好。
不足之處在于教師的回應與提升方面不足,對幼兒的回答,教師的回應略顯呆板,缺乏一些有深度的挖掘,使孩子的回答得不到教師的總結和反饋。
活動中教師缺乏有針對性的提煉,對活動的重點部分即通過心愿卡能表達心愿這個點沒有分析到位。
在結尾處可添加和客人老師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對客人老師說說自己的心愿,有利于活躍課堂的氣氛。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六
1、能進行1———6的數(shù)數(shù),嘗試按數(shù)取物和按物取數(shù)。
2、能大膽地表達對春游中各種趣事的感受。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1、課件
2、教師的操作題板
3、幼兒春游活動的錄像
4、三類不同難度的車子卡片
5、小動物圖片
6、音樂
一、說說動動
1、教師和幼兒共同交流在前幾天的春游中玩了些什么?
2、幼兒跟著錄像片斷邊念兒歌,邊做模擬動作。
二、做做玩玩
1、手指點數(shù):數(shù)小動物(第一張幻燈片)
2、在游戲中理解嘗試按數(shù)取物和按物取數(shù)。(第二張幻燈片)
3、集體共同思考,請個別幼兒操作(在題板上操作)
4、教師演示
5、幼兒操作:
(1)按照車號,選擇相應數(shù)量的小動物
(2)按照小動物的數(shù)量,選擇相應的車號
(3)按照車上標好的座位數(shù)量,選擇相應的動物和車號
6、交流、分享、檢驗
三、唱唱跳跳:師生共同表演《郊游》。
二期課改力求突出“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課程理念,它表現(xiàn)在形式與方法的整合上。除了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如何整合外,更要在現(xiàn)實的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進行整合。
1、注重活動過程的活動性和體驗性
二期課改強調課程實施時應注重活動性和體驗性,強調活動的教育價值,注重活動的過程體驗,優(yōu)化教與學的方式。生動有趣的兒歌配合簡單可愛的模擬動作,讓孩子們重溫了春游時的出色瞬間,在動動念念中,再次體驗了春游的樂趣。
2、注重游戲的重要性
游戲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課程內容整合的重要方式,在活動中,讓孩子們“做小司機,邀請小動物坐上自己開的車去春游”的游戲,其實是讓孩子們把先前理解的數(shù)概念知識通過對應、按物取數(shù)、按數(shù)取物等反映到實際操作中去。充分尊重了幼兒游戲的權利,鼓勵幼兒在游戲中生活,反映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3、注重個體差異
活動形式與方法的整合,需要首先了解幼兒的經驗水平,需要對幼兒活動水平的洞察能力。再次根據(jù)幼兒發(fā)展的、支持性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材料的提供,既要適合幼兒的現(xiàn)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對于小班的孩子,一般只要求把握5以內數(shù)的概念。但是,根據(jù)實際情況我了解到,我班的大部分孩子發(fā)展水平比較高。所以,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根據(jù)實際情況我及時地作了調整,有意識地將幼兒數(shù)概念的學習范圍擴大到了6。在為幼兒提供操作材料時,根據(jù)幼兒不同的發(fā)展水平,將幼兒的操作材料設計成三種不同難度的車子卡片:第一種:按數(shù)取物。第二種:按物取數(shù)。第三種:對應和按數(shù)取物或按物取數(shù)相結合。讓每個幼兒在與環(huán)境、材料的有效互動中,大膽的探索、充分的表達,獲得各種有益的經驗。適應了幼兒的個體差異,使他們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相應的提高。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七
1、了解老師工作辛苦、關心愛護小朋友的特點。
2、能用語言表達對老師的熱愛、尊敬之情。
3、喜歡自己的老師,有愛老師的情感。
能用語言表達對老師的喜愛之情。
1、認識相關的老師。
2、師生生活照片、老師制作的教玩具、幼兒自制的小禮物、幼兒用書。
(一)、教師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觀察畫面并欣賞教師朗誦詩歌《老師的手》,引出話題。
(二)、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回想老師在生活、學習等方面是如何關心和照顧小朋友的,激發(fā)幼兒愛老師的情感。
1、你喜歡的老師是怎么樣子的?
2、老師在幼兒園是怎樣關心愛護你的?
3、老師教你學會了哪些本領?
(三)、幼兒觀賞、交流師幼生活、學習的照片和老師制作的教玩具。
(四)、啟發(fā)幼兒將自制的禮物贈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感激和尊重。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xiàn),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xiàn)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回答問題的同時,感受到社會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yǎng)他們對社會活動的興趣。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八
1、感受司機工作的辛苦,能尊重司機的勞動。
2、初步了解不同車輛的作用。
重點:感受司機工作的辛苦,能尊重司機的勞動。
難點:初步了解不同車輛的作用。
音樂磁帶;幼兒熟悉的各種汽車(公共汽車、消防車、救護車、警車、灑水車、出租車等)頭飾每人一個;信號燈卡片三張(紅、黃、綠);玩具電話一部。
一、導入。
指導語:“小朋友,五一外出旅游是坐什么車去的?”“今天我們也來做小司機,開車出去旅游吧!”
(1)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汽車頭飾,看信號燈玩“開汽車”的游戲。(提醒幼兒有規(guī)則地游戲,不擁擠)。
(2)提問:“你開的`是什么車?”“你要去干什么?”
二、展開。
1、教師扮演開不同汽車的司機,幼兒猜謎。(引導幼兒體會司機工作的辛苦)。
指導語:“小朋友,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車?請你們猜猜我開的是什么車?”
(1)“我早晨6點就要開車在馬路上緩慢行駛,把垃圾、樹葉都清掃干凈,請問我是開什么車的司機?”(垃圾清掃車)。
(2)“在馬路上,當你需要坐車時,只要一招手我就會停下,上車后告訴我你要去哪里,我就會準時送你到目的地,你知道我是開什么車的司機嗎?”(出租車)。
2、提問:“你還見過什么車?”“他們可以幫人們做什么?”(請幼兒根據(jù)生活經驗自由地講述,引導幼兒認識消防車、救護車、警車等)。
3、教師小結:“司機可真了不起,會開各種各樣的車,每天給大家?guī)驮S多的忙。他們每天的工作都非常辛苦,我們一起來謝謝司機吧!”(引導幼兒對司機叔叔說一句“甜甜的話”,如“司機叔叔您辛苦了”、“司機叔叔真了不去”等)。
三、結束。
游戲:小司機去工作。
玩法:教師做電話接聽員,聽到人們需要幫忙的時候,請幼兒根據(jù)自己的頭飾作判斷,并模仿司機開車去幫忙。例如:有人生病了,誰來幫忙?(戴救護車頭飾的小朋友就開車來幫忙)爸爸媽媽要上班,誰來幫忙?(戴公共汽車頭飾的小朋友就開車來幫忙)馬路上有垃圾了,誰來幫忙?(戴清潔頭飾的小朋友就開車來幫忙)。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九
知道洗手過程中不用水時要關好水龍頭。
初步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行為和習慣。
重點:懂得要節(jié)約用水。
難點:通過實踐初步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習慣。
哭泣的水龍頭圖片。
小花小草的頭飾若干,小水滴頭飾一個。
幼兒用書第6冊封三。
小水滴在哭泣。
情境游戲“小花小草澆澆水”。
———半幼兒扮演“花草”,一半幼兒跟隨教師給“花草”洗水,“花草”和澆水的幼兒快樂地跳起舞。
聽到小水滴的哭聲。
觀看教師與小水滴的對話表演。
——小水滴,你為什么哭呀?
——滴滴答、滴滴答,有個小朋友洗完手沒有關緊水龍頭,把我給白白浪費了。
——小水滴,你別哭,讓我們來幫助你。
小水滴不哭了。
看教師出示水龍頭滴水的圖片,思考問題。
——小水滴為什么會哭呢?怎么才能讓小水滴不哭呢?
討論洗手時怎樣才能不浪費水。
——平時你是怎樣洗手的?怎樣才能不浪費水?
觀察教師示范洗手時開關水龍頭的步驟。
——先把袖子卷起來,再開水龍頭,沖完水后把水龍頭關上,再涂洗手液進行搓洗。然后打開水龍頭洗手,最后關好水龍頭。
幼兒分批洗手,實踐操作。(教師在旁觀察提醒,幫助幼兒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良好行為習慣。)。
在日常生活環(huán)節(jié),可以組織幼兒觀看關于旱災的錄像資料,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水的重要性,增強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十
1.學習并探索向同伴借玩具的方法、策略。
2.體驗同伴交往的樂趣,增進社會交往能力。
活動準備
1.拖拉玩具、皮球、遙控汽車各一;幼兒自帶的長毛絨玩具2個;球、圈、若干。
2.三段情景表演。
活動過程
1.觀看情景表演“小兔玩拖拉玩具”,鞏固運用交往的禮貌語言。
(情景表演內容:小兔拉著拖拉玩具上場,邊走邊說:“我是小兔,這是媽媽給我買的拖拉玩具,真好玩!”)
(1)小兔的玩具好玩嗎?你想玩嗎?
(2)那怎么說、說什么樣的話,才能跟小兔借到玩具呢?
幼兒向小兔借玩具,個別、集體練習禮貌語言,如:請你把玩具借給我玩玩,好嗎?謝謝!
小結:想玩別人的玩具,可以跟他說有禮貌的話,’這樣別人會很樂意把玩具借給你玩。
2.觀看情景表演“小兔玩皮球”,學習合作玩玩具的方法。
(情景表演內容:小兔邊玩皮球邊說:“這是我爸爸送給我的新皮球,我可以拍一拍、拋一拋、滾一滾,真好玩!”)
(1)你想玩小兔的皮球嗎?如果想玩,你有什么好辦法?
幼兒禮貌地向小兔借玩具,小兔拒絕道:“不行,這只新皮球我還沒玩夠呢!給你玩了,我就沒有玩了。”
(2)小兔為什么不愿意把玩具借給你們玩?(引導幼兒關注被拒絕的原因)
(3)有什么辦法能讓小兔和你都能玩到皮球呢?(幼兒再次向小兔借玩具)如交往再次失敗,教師引出合作玩的方法,如向小兔借玩具說:“小兔,我和你一起玩滾皮球好嗎?”
(4)老師想出了什么好辦法,小兔就愿意把玩具給我玩了呢?(幼兒實踐合作玩的方法)
小結:當別人不愿意把新玩具借給你玩的時候,可以想出和他一起玩的方法,讓大家玩得都開心。
3.觀看情景表演“小兔玩遙控汽車”,學習交換玩玩具的方法。
(情景表演的內容:小白兔邊玩邊說:“這是叔叔送給我的遙控汽車?!?
(1)小兔的遙控汽車真好玩,怎么樣才能借到小兔的玩具呢?(幼兒嘗試借玩具的方法,如用第一或第二種方法,小兔拒絕道:“不行,遙控器只有一個,給你玩了,我就沒有玩了。”)
(2)教師去向小兔借玩具同樣失敗。
(3)出示幼兒帶來的長毛絨玩具,啟發(fā)幼兒與小兔交換著玩玩具?!靶⊥糜幸粋€玩具,你們也有玩具,你們想玩小兔的玩具,小兔也想玩你們的玩具,那我們可以怎么辦呢?”
小結:想玩別人的新玩具,有很多方法,可以說有禮貌的話,可以一起玩,還可以換著玩。
4. 實踐活動:玩玩具
(1)出示球、圈,請一部分幼兒玩。
(2)請其他的幼兒與他們交往,實踐幾種借玩具的方法。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十一
(一)感知食物的豐富,初步了解各種食物的主要特征,嘗試簡單的分類。
(二)樂意和同伴分享食物,體驗分享的快樂。
(一)重點:初步了解各種食物的主要特征。
(二)難點:嘗試把食物按某一特征進行簡單分類。
(一)每位幼兒帶一樣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來園。
(二)場地布置:桌子2~3張,分類標志圖(根據(jù)幼兒所帶的食物,可以嘗試將食物分為水果、餅干、蔬菜等類別,并以簡筆畫的形式制作分類標志圖)。
(三)事先將水果類食品切片,并準備好幼兒人手一份的盤子與食品夾。
(四)幼兒用書第4冊封二、第1頁。
(五)《美工》第15頁。
(一)我愛吃的食物。
1、幼兒圍坐成圓圈,分別介紹自己愛吃的食物。
大家都帶了自己喜歡吃的食物,請你向小朋友介紹自己喜歡的食物。
你帶的食物叫什么?它是什么樣的?是什么味道的?
2、幼兒向同伴自由介紹自己帶來的食物。
(二)食物寶寶找朋友。
1、根據(jù)分類標志,將自己所帶的食物進行分類。
教師:食物寶寶來找朋友了,你們帶的食物中有哪些跟它們是好朋友呢?請你來介紹一下,好嗎?誰愿意幫助自己的食物寶寶找到好朋友?(鼓勵幼兒大膽將食物與標志進行匹配。)。
2、與同伴分享自己的配對經驗。
教師:食物寶寶都找到朋友了嗎?說一說,你找到了哪些食物好朋友,為什么它們是好朋友,它們都有什么。
師幼共同小結:原來我們可以根據(jù)食物寶寶相同的地方,找到它們的好朋友。
(三)食品分享會。
1、幼兒自由結伴,自主選擇喜歡的食品進行品嘗。
教師:“食品分享會”馬上就要開始了。請你們選擇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也可以向好朋友推薦自己帶來的食物,大家一起品嘗這些好吃的食物。
2、自主分工,結束時整理“食品分享會”的物品。
教師:分享會結束了,你吃到自己喜歡的食物了嗎?是什么?還有一些食物沒吃完,我們來整理一下吧!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整理?(鼓勵幼兒按類別整理。)。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十二
排隊是小班幼兒的生活常規(guī)之一。在幼兒園中無論是洗手、喝水還是小便、做操都要排隊。小班幼兒經過兩個月的幼兒園生活,他們已經有了排隊意識,個別幼兒甚至能用語言提醒身邊的小朋友,但多數(shù)幼兒還只是停留在意識層面,言行不一,需要他人反復提醒。
《排隊》以體驗活動為依托,通過體驗、感受,明白排隊的好處,萌發(fā)對排隊的需要,同時在圖畫書的正面引導下,學習正確的'排隊方法,將排隊的意識落實到行為中去,生活有序、玩的開心。
1.在游戲中學會正確的排隊方法:理解“一個接一個”和“最后邊”。
2.愿意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想法。
教學ppt、滑滑梯。
一、活動體驗:玩滑梯,再現(xiàn)情境。
師:滑滑梯,玩過么?好玩么?想不想玩?那就去吧!
二、談話交流:觀看視頻,發(fā)現(xiàn)問題。
過渡語:游戲結束的時間到了,孩子們,讓我們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吧!
師:看你們玩的這么開心我都想玩了!想看一看你們玩滑梯的樣子嗎?
師:咦?發(fā)生了什么事?
師:大家都不排隊會怎么樣呢?
師幼總結:原來玩滑滑梯不排隊,后面的小朋友玩不到,也容易讓小朋友受傷害。
師: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三、故事牽引,提煉經驗。
師講述故事,引發(fā)幼兒討論。
師提煉經驗:一個接著一個,不推擠、不插隊、不說話。玩過之后,排到隊伍最后一個小朋友后面,這樣每個小朋友就都可以玩到滑滑梯了。
四、運用經驗、再次體驗。
過渡語:知道了排隊的時候要一個跟著一個,滑完后,排到隊伍的最最最后面,那你們還想不想再試試看,記得要用上排隊的好方法哦!
五、經驗遷移:生活中其他的地方也需要排隊。
師:幼兒園里,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排隊的?
結束語:想不想出去游戲?那我們就排著隊,一個跟著一個到外面去做游戲吧!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十三
1、認識外婆家的廚房,感受外婆的辛苦勞動。
2、通過親自制作愛心卡片培養(yǎng)幼兒的感恩之情。
1、外婆家廚房的照片。
2、幼兒學說一句對外婆的祝福話語。
3、畫好愛心的空白圖片。
1、聽兒歌,進行兒歌表演《要到外婆橋》,激發(fā)幼兒情感興趣。
2、說一說自己的外婆。
介紹自己的外婆。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外婆的外貌,外婆家住在哪里?
談話:你去外婆家做客時,外婆對我們好不好,外婆都是做了哪些事情?
3、組織討論:知道外婆既要照顧我們又要操持家務,非常辛苦,應學會關心外婆。
引導幼兒去外婆家做客時幫助外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幫外婆拿拖鞋,請外婆喝水,聽外婆的話,不讓外婆生氣等。
4、制作愛心卡片。
制作卡片的用意。
教會幼兒正確的繪畫,如何涂色。
并把做好的愛心圖片送給外婆。
5、活動延伸。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激勵幼兒去外婆家做客時幫助外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幫外婆捶背、倒杯水等;送給外婆一個甜甜的吻,然后對外婆說你辛苦了。
附童謠:。
舅舅舅舅舅舅舅舅,湖里游游,冷飯頭偷偷,咸鴨子摟摟……舅舅喂!吃飯哉!
在社會《外婆辛苦了》活動時,由于孩子認識水平的限制,所以,在認識外婆的工作時,僅限于知道外婆在哪里工作、干些什么(工作的主要內容)。并根據(jù)小班后期孩子完整語言有待培養(yǎng)的特點,在活動中我還增設了小朋友與外婆“通電話”的游戲,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最后,在積極主動的自主選擇制作中,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表達自己的情感。但因孩子間個體差異的存在,我在準備制作材料時,應有層次上的要求。幼兒能通過多種途徑感受到外婆對孩子的愛,了解到外婆對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并能大膽表達自己對外婆的喜愛之情。但小班孩子的情感萌發(fā),還需依賴生動、有趣的活動來實現(xiàn)。
小班社會新年愿望活動教案篇十四
小班幼兒年齡小,在生活自理能力和衛(wèi)生習慣方面比較欠缺,缺乏自我服務的意識,而小班第一學期的培養(yǎng)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其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wèi)生習慣,飯后漱口雖是生活小事,但它關系到孩子今后良好的生活習慣的確立,一旦養(yǎng)成將終身受用。所以針對我們班幼兒在近階段出現(xiàn)的飯后不會主動漱口等現(xiàn)象,并根據(jù)我園近階段的要求,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1、學會漱口的正確方法,知道漱口可以保護牙齒。
2、愿意漱口,養(yǎng)成飯后漱口的好習慣。
課件,《漱口》視頻,茶杯若干。
一、出示課件,導入活動,知道漱口可以保護牙齒。
1、課件一:猜猜這個小朋友什么地方不舒服?(牙疼)。
課件二:他的牙為什么會疼?(牙上黑黑的)。
小結:蛀蟲在牙齒上咬出一個個黑黑的小洞洞,牙齒生病。
了,人們就會覺得牙疼,所以我們要保護好牙齒。
小結: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睡覺前不吃甜食,不要太硬的東西,都能使我們的牙齒白白的,亮亮的,吃東西香香的,這樣我們的牙齒就會長時間棒棒的。
二、學習漱口的正確方法。
1、播放視頻《漱口》:如何正確的漱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來看一段視頻,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教師示范漱口的正確方法:我們看看該怎樣漱口。
水應該吐到哪里?為什么不能吐到地上?
小結:水吐到地上會把地弄臟,小朋友走在上面容易摔倒,要把水吐到水池或盆里。
1、教師分解示范,幼兒模仿。
嘴巴要一鼓一吸才能發(fā)出咕嚕咕嚕的聲音,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4、教師示范,幼兒模仿: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說一說。
5、個別操作:誰愿意試一試?(請兩名幼兒上前操作,教師與其他幼兒共同用語言描述,加深對正確漱口的理解。)。
6、集體用空茶杯練習:我們拿著小茶杯,一起學一學漱口。
三、幼兒操作:漱口。
1、桌子上有老師準備的盆,請你用我教你的方法來漱口,漱口的時候要輕輕的',把水吐到盆里,不要吐到外面。
2、盆里有什么?哪里來的?
3、小結:原來吃完東西,看起來好像都咽下去了,其實還有些小小的、碎碎的東西粘在牙齒上,留在牙縫里,時間長了,就會有蛀蟲。所以我們要養(yǎng)成飯后漱口的好習慣,保護我們的牙齒。
教學中對問題的設計不夠細致,語言有點書面化,有好幾個地方,對孩子的回答沒有做很好的回應,就急于總結,急于概括,害怕孩子的回答出乎我的預設內容,因此我即時的回答策略和有效提問還有待提高,也是我今后教學工作中需要不斷提升的專業(yè)化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