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公開課(匯總11篇)

字號: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公開課篇一
    生:這么大的聲響會把魚兒嚇跑的。
    生:千萬別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魚了。
    生:我應該做個手勢讓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師:如果你是那個小孩,你會對行人做什么手勢?
    (請學生邊演示,邊說說手勢的含義)
    生:(做擺手的動作)讓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驚嚇了魚兒。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開,不要打擾我釣魚。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動作)讓行人走近說話,這樣就不會影響我釣魚了。
    師:你認為課文中的那個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勢?
    生:那個小孩做讓行人走近的手勢,行人走近后輕輕地回答他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嚇跑魚兒。
    生:我也認為這樣。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問題,只不過不想驚嚇魚兒,所以讓行人走近說話。
    生:我想那個小孩應該先擺手讓行人不要大聲叫喊,再招手讓他過來輕聲說話。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不會把魚兒嚇跑。
    師:大家說得非常對。這位鄉(xiāng)村小男孩十分機靈,他陶醉在垂釣樂趣之中的時候,還不忘幫助別人,真是十分可愛。老師想,同學們也愿意像這位小男孩一樣處處樂于助人吧。
    [評析]
    孩子的靈魂嫩如面粉團,不當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紋就印在他的靈魂深處。隨著他的年齡增長,那指紋就發(fā)展成腦組織紋路,發(fā)展成一種人生方式。因此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從細微之處塑造兒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靈。這位教師正是從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動作出發(fā),讓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同時結合行為規(guī)范的準則,引導學生養(yǎng)成禮貌待人、樂于助人的好習慣、好品質。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公開課篇二
    1.“簡”出三味
    從疏通古詩進行表層解讀,到體悟古詩進入中層解讀,再到挖掘古詩達到深層次解讀,設計既體現(xiàn)古詩學習之“三味”,又把學習的三大目標“球形”融合,所以我設計了三個教學步驟:聊字聊詩,聊意聊趣,聊聊趣事詩。三個步驟中簡練問題,追求簡約而不簡單的教學效果。
    2.“合”出高效
    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求同存異是整合的關鍵,從整合入手解讀古詩,突破古詩教學的習慣模式。分步解讀,則是在整合之間的跨度上,深入感悟意象與情趣。用“總-分-總”的教學模式引出同類“童年趣事詩”的課外拓展。
    3.“聊”出輕松
    兩首古詩都是充滿兒童情趣的絕句,詩意通俗易懂,不需花費太多的時間,把感悟詩中意境和體會童真、童趣作為教學的重點。用聊天的方式,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之中學生入情入境,不僅掌握了知識,體會了作者對小孩的喜愛之情,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主動參與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1.知識目標:學會詩中的生字:撐、艇、浮、萍、稚、側。
    2.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2)理解詩句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
    3.情感目標:感受鄉(xiāng)村孩子的純真、可愛。
    感悟詩中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感受古詩語言的精練之美。
    教學多媒體ppt演示文稿。
    一、整體感知,聊“字”、聊“詩”。
    1.學生自讀,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2.朗讀古詩,強調:
    《池上》“撐、艇、萍”,后鼻韻母讀清楚。
    《小兒垂釣》“側”,平舌音,“稚”,翹舌音?!坝成?、應人”注意押韻。
    3.聊字:撐艇萍稚側
    4.聊詩:兩首古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再推敲推敲相同中的不同。
    二、品悟詩眼,聊“意”、聊“趣”。
    1.自由讀詩,聊詩中畫面,解決基本詩意。追問中點撥重點詞的理解:
    《池上》:解、一道
    《小兒垂釣》:蓬頭、側坐、莓苔、映身、借問、遙、應
    2.深入品悟:猜一猜兩個小孩兒各有什么心思。
    《池上》
    緊張。聊“偷”字。
    高興。拓展《荷花》片段:“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及“蓮葉何田田……”詩。)品讀:“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BR>    《小兒垂釣》
    聊“遙招手”,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
    3.把握人物形象:這是兩個什么樣的小娃?
    4、積累兩首詩:看畫吟誦。
    三、得益課外,聊聊 “童趣詩”。
    1.引導學生積累童年趣事詩。
    (1)幼女詞 (2)所見 (3)宿新市徐公店
    2.出示自選作業(yè)。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公開課篇三
    教材分析:
    《小兒垂釣》是蘇教版第八冊第六單元第20課《古詩兩首》中的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七絕,作者是唐代詩人胡令能。這首詩描畫了一個小孩兒初學釣魚時的情景。孩子認真專注、天真爛漫的神態(tài)躍然紙上。詩句通俗易懂,活靈活現(xiàn)地勾畫出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孩兒形象,使人感到逼真、親切,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zhèn)涞拿鑼憙和募炎鳌?BR>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稚、側”,認識“綸”、“莓”,理解“蓬頭、稚子、垂綸、側坐、遙招手、魚驚、應”等詞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話話說出《小兒垂釣》的意思,體會釣魚孩子的天真、可愛。
    3.掌握“讀一讀、猜一猜、品一品、寫一寫”的學詩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本詩,默寫全詩。
    5.品味鄉(xiāng)村生活,感受童年快樂,生成素樸情趣。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的含義,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和童趣。
    2、有感情地朗讀,積蓄童年情愫,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難點:
    品味古詩語言,抓住“蓬頭”“遙招手”等詞語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生共鳴。
    教學準備:1、讓爸爸媽媽幫助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中的樂事。
    2、魚竿、小凳、補充材料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同學們有過哪些快樂的童年回憶呢?來,告訴大家,讓我們一起分享你童年的快樂!
    同學們,你們喜歡釣魚嗎?
    你和家人朋友去釣過魚嗎?老師調查一下,釣過魚的小朋友舉一下手。
    (問沒舉手的學生):你們沒釣過魚怎么說喜歡釣魚呢?
    看來同學們確實都喜歡釣魚。現(xiàn)在我來考考大家有關釣魚的知識。
    第一個問題:在什么地方釣魚?
    第二個問題:你們是選擇人不常去的地方釣魚呢,還是選擇人經常去的地方釣魚?為什么?再問一個問題:人不常去的地方草長得茂盛,還是長得稀少?為什么?(你很聰明。你善于觀察。呵呵,大家真是釣魚的高手!)
    一.揭題生趣
    1.釣魚確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件樂事,小孩兒學釣魚就更有趣了,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唐代詩人胡令能的一首詩《小兒垂釣》(師板書)。請大家拿出筆來,跟老師一起認認真真地在作業(yè)本上寫好課題。
    【注意提示】“垂”的橫畫比較多,第二橫最長,寫的時候還要注意筆順。“釣”的右邊是一點。
    2.齊讀課題。這個題目很好懂。同學們能通過這個題目猜出這首詩的內容嗎?
    3.看來同學們不僅是釣魚的高手,還是猜謎的高手。
    二.初讀覓趣。
    1.下面請大家打開課本,讀一讀這首詩,自由讀,反復讀,一直讀到順口了、朗朗上口為止。
    2.讀得很專心、很投入,很好!讀書要的就是這種狀態(tài)!誰來讀一讀這首詩?很順口地讀。
    3.讀得不錯!比如,“稚子”的“稚”是翹舌,“垂綸”的“綸”是邊音,真是讀得非常準確!誰再來讀讀看,不但順口地讀,而且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讀!
    4.有味道!不用我說,大家一定聽出了這首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來!我們一起讀!怎么讀呢?每句詩的前四個字你們讀,后三個字我來讀。(師生合作朗讀全詩。)
    5.好!味道出來了。我們再讀一次,現(xiàn)在,前后順序調換一下,我讀前四字,你們讀后三字。
    6.味道更濃了!我們連起來讀,我讀題目和作者,你們讀詩歌,注意詩的那個節(jié)奏,那個味道!
    7.讀詩就是要這樣,讀出節(jié)奏、讀出味道,現(xiàn)在同學們一個個儼然已經成為了詩人。
    剛才同學們通過題目猜了這首詩的內容,猜得不錯!現(xiàn)在課文又讀得這么棒,讓你們聯(lián)系詩句再來猜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我想一定能猜得更好,說得更具體。大家可以請插圖幫忙。
    指名回答。(這首詩說的是:一個小孩坐在草叢里學釣魚,一個過路人向他問路,他怕魚驚跑了,沒有回答他。)看看,大家又進了一大步!
    三、細讀品趣。
    1.理解前兩句
    其實,這首詩的字里行間藏著許多有趣的畫面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繼續(xù)來細品其中的趣味,我們先猜這首詩的意思吧,爭取猜得更準確。
    (1)先猜第一句“蓬頭稚子學垂綸”。你們先把“蓬頭”、“稚子”、“垂綸”這三個詞的意思猜出來。
    (“蓬頭”的意思是頭發(fā)亂蓬蓬的;“稚子”的意思是小孩子;“垂綸”的意思是釣魚。)
    猜得好!連起來怎么說?(一個頭發(fā)亂蓬蓬的小孩子學釣魚。)
    (2)下面我們來猜第二句“側坐莓苔草映身”。
    “莓苔”的意思其實前面大家已經猜出來了,是什么?(人不經常去的草叢)“側坐”也好猜?為什么要側著身子坐著呀?(師示范,側身觀察,表現(xiàn)認真期盼的心情)
    “側坐莓苔”我們猜出來了,意思是?
    那“草映身”呢?(野草掩映著身子。)
    (3)前兩句我們都猜好了,現(xiàn)在請大家合起來說一說。提醒一下,想好了再說,盡量說清楚、說完整。
    (一個頭發(fā)亂蓬蓬的小孩子學釣魚,他側著身子坐在草叢里,茂盛的野草遮掩著他的身子。)
    (4)圍繞著這句話,你覺得這個孩子哪兒讓你覺得他特別有趣,特別惹人喜愛?
    “蓬頭”這個小孩子為什么會頭發(fā)亂蓬蓬的?我們現(xiàn)在就來猜這個問題。你從“蓬頭”中品出了趣,淘氣,體會到孩子的天真可愛。
    “側坐”,認真專注的細微的動作,把小兒垂釣刻畫得惟妙惟肖,生動傳神。
    “草映身”(可見小孩子身子小)是啊,如果是大人哪會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稚子”,稚嫩,可愛,天真。
    “學”非“玩”,似懂非懂,專注認真,趣味無窮。
    (5)我們現(xiàn)在通過前兩句來看看這是個什么樣的小孩。
    加上表情讀出小孩的淘氣、認真(這是個淘氣、頑皮的小孩。他喜歡釣魚;蓬著頭,他側著身子坐在草叢里。)讀出對小孩的喜歡。
    (這是個聰明的小孩。他雖然是在學釣魚,可已經知道要找個偏僻的地方。)我們現(xiàn)在再來讀這兩句,來夸夸他。
    2、理解后兩句
    剛才我們是用先猜詞意,再把詞意連起來猜出句意的辦法,弄清楚了前兩句的意思,感受到小兒釣魚的一番情趣。下面請大家用上面的方法先讀讀后兩句,再獨立去猜后兩句的意思。猜好了請悄悄告訴我或者說給你的同桌聽。
    (2)說得很好。能把這組有趣的鏡頭表演出來嗎?誰來演“蓬頭稚子”?
    會釣魚嗎?(那你是真正“學垂倫”哪!別緊張,老師教你,一手拿住魚竿,給魚鉤裝上魚餌,再把魚鉤甩到河里,隨時關注水面上浮漂的動靜,一下子就學會了!)快看,一條魚兒游過來了……側過去看看哪!
    (3)我就是那個路人了,我就站這兒行嗎?那我還得遠遠的,到哪邊呀?(抓住“遙”)
    師自言自語:我跟老朋友已多年不曾見面了,這次應邀,特來拜訪??墒菐啄瓴灰?,這道路跟村莊都有些變樣了,我都不認得路了,這如何是好?得找人問問才行!(師用手張望)奇怪!遠處有一個小孩蹲在草叢里干嘛呀?我來問問他:喂——小朋友——,到張家莊怎么走?(聲音大一些,語氣要有禮貌)
    (4)他演得對不對?(是招手不是搖手?孩子那么小,你這樣招手路人看得見嗎?)
    (6)這位路人你看見小孩在對你招手,又在想些什么呢?你會怎么看這位小孩兒?(好的,看你釣魚這么認真,我不會怪你的。)
    知道我這位路人怎么想嗎?(這小鬼太有趣了,太可愛了,走看看去1真不錯,既在享受著釣魚的樂趣,也還不忘做個熱心人!問路——哦,明白了,謝謝你!喲,魚上鉤了,快拉!)
    (7)同學們,看到這有趣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是否想起了什么?
    (8)我們演得怎樣?誰還想來演一演!那好,大家朗誦前兩句,后兩句他們倆演!
    (9)我們現(xiàn)在再通過后兩句來看這是個什么樣的小孩。
    (這是個聰明的小孩。他知道釣魚時不能大聲說話。這是個機靈的小孩。他知道釣魚時不能大聲說話,他又想告訴路人路怎么走,就叫路人走到身邊再輕聲地告訴他。)大家都在表揚這個小孩。加上動作。讀出童趣。
    學生讀。
    四、誦讀吟趣
    1.一首《小兒垂釣》,短短四行,卻給我們勾勒了一位天真浪漫,稚氣可愛的小liuxue86兒的形,(音樂起)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充滿童趣的《小兒垂釣》師范讀全詩。
    2.哦,多么可愛的孩子呀,“蓬頭、側坐、學垂綸”還真釣到了魚。孩子,你的心情怎樣?你來開心地吟吟這首詩。
    3.這位路人,你看見那個可愛的孩子了嗎?你喜歡嗎?讀出你對孩子的喜歡來。
    4.各位小詩人,你們也看見了那個孩子和那位路人吧,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大家自由讀詩吧,讀出你自己的感受來。學生讀。
    5.讀了這么多遍,同學們你們能把這首詩背下來嗎?配樂齊誦。全體起立。
    6.詩我們不僅會讀了,會背了,還讀出了詩中意,詩中趣。下面拿出練習本,寫寫這首詩。我找兩個同學,上黑板,每人寫一句。(字寫得工整的)
    寫的時候注意四個字的寫法。一是“蓬頭”的“蓬”,草字頭,亂得跟雜草一樣;“稚”,右邊是個隹,四條橫;“綸”“莓、苔”
    五、拓展賞趣
    2.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一首,按照剛才學古詩的方法,讀一讀、猜一猜、品一品,好好體會一下其中的童趣。
    3.學生匯報交流。(請三個左右的學生,提示:有喜歡×××寫的詩嗎?)
    《所見》:騎牛,唱歌、捕鳴蟬,哪一樣不是充滿童趣的呢?無憂無慮,多么快樂呀!
    《村居》:這么美的春光,放飛的豈只是紙鳶?放飛的還有無盡的童趣!
    《宿新市徐公店》:多么漂亮的蝴蝶呀,抓到它該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兒呀!就算是蝴蝶沒抓到,可是快樂卻已經裝在他們心里了!
    六、總結明趣
    2、最后,讓我們再把這首詩吟誦一遍,把這美好的童真童趣永留心間?!?BR>    七、布置作業(yè)
    詩歌學完了,老師還想給大家留兩個作業(yè)。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一個完成吧:
    1、展開想象,把《小兒垂釣》改寫成一個有趣的故事。
    2、畫出你想象中的小兒垂釣圖,再和書本上的插圖比較比較。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公開課篇四
    學生會認2個生字"綸,莓",會寫2個生字"稚,側"。
    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中"稚函"的可愛。
    讓學生對學習古詩產生興趣,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村居》:寫了什么季節(jié)呢完整說。
    《所見》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清明》牧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再寫一首有關兒童生活詩
    三,教學古詩
    (一)讀詩,解句
    板題:將學生注意"垂"的筆順。"釣"的右部。
    讀題:知道了什么猜猜詩所寫內容。
    打開書,仔細讀詩,該怎樣讀呢
    (1)讀準確,讀出節(jié)奏。
    (2)讀中了解詩句的意思,怎樣理解詩句意思引導運用工具書,看插圖等方法學習古詩。
    生自讀,師巡回了解與指導。
    反饋:(1)指導讀準"稚,側,綸,莓"的字音,教學"稚,側"的寫法,學生描紅。(2)同桌交流詩句意思。(3)質疑問難。(4)指導把古詩讀準,讀好。
    (二)品詩入境
    1,只把詩讀正確,讀流利還不夠,應把詩的韻味和意境讀出來,這叫品詩。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因為這首詩詩中有畫,詩中有聲,詩中有事。
    2,生自讀,想像畫面,體會一,二句意韻。
    (1)人物特點:蓬頭,學垂綸。
    (2)人物動作:側坐,草映身。
    (3)周圍景物:透過草映身想到了哪些景物
    (4)引導由景到人把圖畫說具體,說的有條理。
    (5)質疑:你去釣魚,你會選擇這潮濕,陰暗的莓苔之地嗎討論體會稚子人聰明之處。
    3,表演,體會三,四句詩意韻。
    (1)就在他專心致志釣魚的時候"路人借向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聽到了什么怎樣問從哪個字看出來"遙"。
    (2)蓬頭稚子是怎么回答的
    指生表演,為什么不回答手的動作怎樣的有不同看法嗎板書"搖,擺"與"招"對比,學生討論表演,體會"招"用字之精妙。
    (3)引導把"招手"后的情景表現(xiàn)出來。
    4,現(xiàn)在你對蓬頭稚子有了什么印象
    (三)吟誦詩悟情
    請大家再來讀詩,體會斟詞酌句的妙處。
    自讀,指讀,范讀。
    全班齊誦。
    熟讀成誦。
    默寫古詩。
    四,拓展延伸
    胡令能簡介,搜集其余三首詩一讀。
    五,作業(yè)
    在補充練習上完成《小兒垂釣》的改寫。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公開課篇五
    1.“簡”出三味
    從疏通古詩進行表層解讀,到體悟古詩進入中層解讀,再到挖掘古詩達到深層次解讀,設計既體現(xiàn)古詩學習之“三味”,又把學習的三大目標“球形”融合,所以我設計了三個教學步驟:聊字聊詩,聊意聊趣,聊聊趣事詩。三個步驟中簡練問題,追求簡約而不簡單的教學效果。
    2.“合”出高效
    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求同存異是整合的關鍵,從整合入手解讀古詩,突破古詩教學的習慣模式。分步解讀,則是在整合之間的跨度上,深入感悟意象與情趣。用“總-分-總”的教學模式引出同類“童年趣事詩”的課外拓展。
    3.“聊”出輕松
    兩首古詩都是充滿兒童情趣的絕句,詩意通俗易懂,不需花費太多的時間,把感悟詩中意境和體會童真、童趣作為教學的重點。用聊天的方式,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之中學生入情入境,不僅掌握了知識,體會了作者對小孩的喜愛之情,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主動參與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1.知識目標:學會詩中的生字:撐、艇、浮、萍、稚、側。
    2.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2)理解詩句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
    3.情感目標:感受鄉(xiāng)村孩子的純真、可愛。
    感悟詩中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感受古詩語言的精練之美。
    教學多媒體ppt演示文稿。
    一、整體感知,聊“字”、聊“詩”。
    1.學生自讀,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2.朗讀古詩,強調:
    《池上》“撐、艇、萍”,后鼻韻母讀清楚。
    《小兒垂釣》“側”,平舌音,“稚”,翹舌音?!坝成?、應人”注意押韻。
    3.聊字:撐艇萍稚側
    4.聊詩:兩首古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再推敲推敲相同中的不同。
    二、品悟詩眼,聊“意”、聊“趣”。
    1.自由讀詩,聊詩中畫面,解決基本詩意。追問中點撥重點詞的理解:
    《池上》:解、一道
    《小兒垂釣》:蓬頭、側坐、莓苔、映身、借問、遙、應
    2.深入品悟:猜一猜兩個小孩兒各有什么心思。
    《池上》
    緊張。聊“偷”字。
    高興。拓展《荷花》片段:“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及“蓮葉何田田……”詩。)品讀:“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BR>    《小兒垂釣》
    聊“遙招手”,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
    3.把握人物形象:這是兩個什么樣的小娃?
    4、積累兩首詩:看畫吟誦。
    三、得益課外,聊聊“童趣詩”。
    1.引導學生積累童年趣事詩。
    (1)幼女詞(2)所見(3)宿新市徐公店
    2.出示自選作業(yè)。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公開課篇六
    1 .師出示插圖說:請小朋友看圖說說有些什么人?在干什么?“引出課題:小兒垂釣.
    2. 學生齊讀課題? ,
    3 .j借助插圖學習生字“垂”, “釣”
    4. 簡介作者 :胡令能
    二 初讀詩歌。讀正確,讀流利。
    師 :古人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啊,詩人胡令能也把這副美麗的圖畫變成了一首優(yōu)美好聽的詩呢,小朋友快來讀讀吧!
    1. 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檢查:(1)指名讀生字,隨機糾正讀音。
    (2)指名讀課文,指導讀通順,流利。
    3. 聽老師范讀:生劃節(jié)奏,標重音
    4. 學生根據(jù)節(jié)奏齊讀詩歌。
    三 熟讀詩歌,通過多種方法了解詩意
    1. 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不懂的詞句。
    2. 引導學生質疑,在質疑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理解詩意。
    (1)學生反復讀句子理解。
    (2)同桌互相討論理解。
    (3)看插圖理解。
    (4)一邊表演一邊讀理解。
    3 自由讀,同桌互相背誦。
    四 讀,聽,畫結合, 體會詩的意境
    (1)輕聲美讀詩歌。
    (2)閉眼聽錄音,想畫面理解
    (3)給詩歌配上美麗的圖畫。
    五 指導寫字:
    1. 學生認讀生字,觀察找出難寫的字。
    2 .指導學生寫難字,擴詞。
    3.學生自己寫簡單字。
    六.作業(yè):
    1. 寫生字
    2. 背詩歌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公開課篇七
    學生會認2個生字“綸,莓”,會寫2個生字“稚,側”。
    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中“稚函”的可愛。
    讓學生對學習古詩產生興趣,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村居》:寫了什么季節(jié)呢完整說。
    《所見》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清明》牧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再寫一首有關兒童生活詩
    三,教學古詩
    (一)讀詩,解句
    板題:將學生注意“垂”的`筆順?!搬灐钡挠也?。
    讀題:知道了什么猜猜詩所寫內容。
    打開書,仔細讀詩,該怎樣讀呢
    (1)讀準確,讀出節(jié)奏。
    (2)讀中了解詩句的意思,怎樣理解詩句意思引導運用工具書,看插圖等方法學習古詩。
    生自讀,師巡回了解與指導。
    反饋:(1)指導讀準“稚,側,綸,莓”的字音,教學“稚,側”的寫法,學生描紅。(2)同桌交流詩句意思。(3)質疑問難。(4)指導把古詩讀準,讀好。
    (二)品詩入境
    1,只把詩讀正確,讀流利還不夠,應把詩的韻味和意境讀出來,這叫品詩。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因為這首詩詩中有畫,詩中有聲,詩中有事。
    2,生自讀,想像畫面,體會一,二句意韻。
    (1)人物特點:蓬頭,學垂綸。
    (2)人物動作:側坐,草映身。
    (3)周圍景物:透過草映身想到了哪些景物
    (4)引導由景到人把圖畫說具體,說的有條理。
    (5)質疑:你去釣魚,你會選擇這潮濕,陰暗的莓苔之地嗎討論體會稚子人聰明之處。
    3,表演,體會三,四句詩意韻。
    (1)就在他專心致志釣魚的時候“路人借向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甭牭搅耸裁丛鯓訂枏哪膫€字看出來“遙”。
    (2)蓬頭稚子是怎么回答的
    指生表演,為什么不回答手的動作怎樣的有不同看法嗎板書“搖,擺”與“招”對比,學生討論表演,體會“招”用字之精妙。
    (3)引導把“招手”后的情景表現(xiàn)出來。
    4,現(xiàn)在你對蓬頭稚子有了什么印象
    (三)吟誦詩悟情
    請大家再來讀詩,體會斟詞酌句的妙處。
    自讀,指讀,范讀。
    全班齊誦。
    熟讀成誦。
    默寫古詩。
    四,拓展延伸
    胡令能簡介,搜集其余三首詩一讀。
    五,作業(yè)
    在補充練習上完成《小兒垂釣》的改寫。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公開課篇八
    出處:連江縣第二實驗小學 作者:林寧
    師:我們再看看插圖,聯(lián)系“側坐莓苔草映身”這句話,想一想,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老師,圖畫錯了!旁邊的草并沒有遮住孩子身上。應該在孩子的身邊再畫一些草。
    生:不對,是寫錯了!要寫“身映草”才對。
    師:是寫錯了,還是畫錯了?還是有其他原因?請大家開動腦筋,分組討論(學生分組進行討論)。
    師:有沒有不贊成畫錯了,也不贊成寫錯了的同學——說給大家聽聽?
    生:過路人看孩子時可以說“草映身”。
    生:從旁邊的路上看孩子,也可以說“草映身”。
    《課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為學生提供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設置問題情景,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應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疑難問題。本課中,我啟發(fā)學生:“想一想,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鼓勵學生對課文質疑。學生有了新發(fā)現(xiàn):是文字錯了,還是插圖錯了?插圖中的“草映身”看不出。一時學生們議論紛紛。我就進一步啟發(fā),讓學生討論,發(fā)散思維是探究的主要形式,學生們七嘴八舌,抒發(fā)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從發(fā)現(xiàn)問題到問題得到解決,學生思維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得到訓練。教材的編排意圖,插圖的意義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古人云:“學貴有疑”,“學則有疑”。有了“疑”才會去探其究竟,方會獲得新知??梢哉f,生疑是探究的開始,解疑是探究的過程,答疑則是探究的成果。因此,在學生質疑、解疑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扮演好“配角”,要起好“主導作用”,以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質疑——解疑——答疑的過程中,發(fā)揮學習主動性,積極參與性,從而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公開課篇九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講解和朗讀古詩,使學生感悟古詩大意,能夠熟讀和背誦古詩。會寫7個生字,認識7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應”。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古詩教學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觀察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看圖讀詩,了解古詩大意,感受小孩的聰明與機靈。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無比熱愛之情,讓學生去貼近自然,感受自然給人們帶來的樂趣。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是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
    通過看圖讀詩,了解古詩大意,感受小孩的聰明與機靈是教學的難點。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觀察圖片,看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垂釣)同學們是不是也很喜歡垂釣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小兒垂釣》。簡介作者:胡令能 學習垂字及形近字。
    二、循序漸進,掌握字詞句、理解古詩。
    1、學生初讀古詩,自學字詞。
    2、檢查字詞的學習情況。
    3、融入生活情景,再讀古詩。
    4、指導朗讀。師范讀、生不同方式讀。
    5、通過看圖理解古詩,體會古詩的意境。 理解前兩句 其實,這首詩的字里行間藏著許多有趣的畫面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繼續(xù)來細品其中的趣味,我們先猜這首詩的意思吧,爭取猜得更準確。(1)先猜第一句 “蓬頭稚子學垂綸”。你們先把“蓬頭”、“稚子”、“垂綸”這三個詞的意思猜出來。(“蓬頭”的意思是頭發(fā)亂蓬蓬的;“稚子”的意思是小孩子;“垂綸”的意思是釣魚。)
    猜得好!連起來怎么說?(一個頭發(fā)亂蓬蓬的小孩子學釣魚。)(2)下面我們來猜第二句“側坐莓苔草映身”。
    “莓苔”的意思其實前面大家已經猜出來了,是什么?(人不經常去的草叢)“側坐”也好猜?為什么要側著身子坐著呀?(師示范,側身觀察,表現(xiàn)認真期盼的心情)
    “側坐莓苔”我們猜出來了,意思是? 那“草映身”呢?(野草掩映著身子。)
    也就是說,我們猜“映”的意思是掩映、遮掩?遮掩住整個身體嗎?怎樣的野草
    才能遮掩住小孩子的身子呢?
    (3)前兩句我們都猜好了,現(xiàn)在請大家合起來說一說。提醒一下,想好了再說,盡量說清楚、說完整。
    “蓬頭”這個小孩子為什么會頭發(fā)亂蓬蓬的?我們現(xiàn)在就來猜這個問題。你從“蓬頭”中品出了趣,淘氣,體會到孩子的天真可愛。
    “側坐”,認真專注的細微的動作,把小兒垂釣刻畫得惟妙惟肖,生動傳神。
    “草映身”(可見小孩子身子?。┦前。绻谴笕四臅小安萦成怼钡娜の赌?BR>    “稚子”,稚嫩,可愛,天真。
    “學”非“玩”,似懂非懂,專注認真,趣味無窮。(5)我們現(xiàn)在通過前兩句來看看這是個什么樣的小孩。
    加上表情讀出小孩的淘氣、認真(這是個淘氣、頑皮的小孩。他喜歡釣魚;蓬著頭,他側著身子坐在草叢里。)讀出對小孩的喜歡。
    剛才我們是用先猜詞意,再把詞意連起來猜出句意的辦法,弄清楚了前兩句的意思,感受到小兒釣魚的一番情趣。下面請大家用上面的方法先讀讀后兩句,再獨立去猜后兩句的意思。猜好了請悄悄告訴我或者說給你的同桌聽。
    (2)說得很好。能把這組有趣的鏡頭表演出來嗎?誰來演“蓬頭稚子”? 會釣魚嗎?(那你是真正“學垂倫”哪!別緊張,老師教你,一手拿住魚竿,給魚鉤裝上魚餌,再把魚鉤甩到河里,隨時關注水面上浮漂的動靜,一下子就學會了!)快看,一條魚兒游過來了?? 側過去看看哪!
    (3)我就是那個路人了,我就站這兒行嗎?那我還得遠遠的,到哪邊呀?(抓住“遙”)
    師自言自語:我跟老朋友已多年不曾見面了,這次應邀,特來拜訪。可是幾年不見,這道路跟村莊都有些變樣了,我都不認得路了,這如何是好?得找人問問才行!(師用手張望)奇怪!遠處有一個小孩蹲在草叢里干嘛呀?我來問問他:喂——小朋友——,到張家莊怎么走?(聲音大一些,語氣要有禮貌)
    (4)他演得對不對?(是招手不是搖手?孩子那么小,你這樣招手路人看得見嗎?)
    (6)這位路人你看見小孩在對你招手,又在想些什么呢?你會怎么看這位小孩兒?(好的,看你釣魚這么認真,我不會怪你的。)
    知道我這位路人怎么想嗎?(這小鬼太有趣了,太可愛了,走看看去1真不錯,既在享受著釣魚的樂趣,也還不忘做個熱心人!問路——哦,明白了,謝謝你!
    喲,魚上鉤了,快拉!)
    (7)同學們,看到這有趣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是否想起了什么?
    (8)我們演得怎樣?誰還想來演一演!那好,大家朗誦前兩句,后兩句他們倆演!
    (9)我們現(xiàn)在再通過后兩句來看這是個什么樣的小孩。
    (這是個聰明的小孩。他知道釣魚時不能大聲說話。這是個機靈的小孩。他知道釣魚時不能大聲說話,他又想告訴路人路怎么走,就叫路人走到身邊再輕聲地告訴他。)大家都在表揚這個小孩。加上動作。讀出童趣。學生讀。
    重溫古詩找錯。
    三、激情總結,拓展升華
    指名說。(如:《所見》、《村居》、??)
    四、布置作業(yè):
    你想做哪道題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項完成。
    1、訓:把這首古詩吟誦給爸爸媽媽聽。
    2、編:把詩歌編成小故事,講給好朋友聽。
    3、演:根據(jù)詩句內容同學合作表演。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公開課篇十
    (一)、認識“釣、蓬、稚、側、莓、苔、招、蕭、促、籬”,會寫“垂、客、借、落、挑、應”。
    (二)、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指導學生了解詩意,體會詩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二、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難點:體會詩的意境。
    三、教學時間
    四、教學過程
    本課的學習內容是《小兒垂釣》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師導語: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歷來被稱為“詩詞國度”。從小到大我們學了許多詩詞,從這些優(yōu)秀的詩詞中,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麗,感悟到人物的悲歡離合。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富有童趣的古詩。
    (學生齊讀課題,老師板書課題)
    2、釋題:
    教師:看到這個題目,你知道了什么?
    你搜集到關于詩人的哪些資料?(師生交流,介紹詩人:胡令能,唐代詩人,早年曾是一個手工匠。年輕時背著工具箱從事磨鏡、修釘門鎖等手工。人稱“胡釘鉸”,詩卻寫得很好。他寫的詩通俗易懂,充滿生活氣息,被稱為“胡釘鉸詩”,后隱居莆田,他留下的詩傳送至今僅剩四首。)
    (本部分的設計意圖是即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還能通過了解胡令能的經歷,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感知,認寫生字
    1、師示圖: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猜一猜可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從課文的插圖入手,即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表達能力,也有助于下一步學習詩句。)
    2、自由讀詩句,用筆畫出不會讀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3、出示生字:釣、蓬、稚、側、莓、苔、招
    多種方式認識生字:
    (1)自由大聲讀.
    (2)給字組詞,開火車組詞領讀。
    ( 3 )說一說,你用什么辦法記住這些字,比如:加減識字法、聯(lián)想識字法、形聲結合識漢字。
    (4)書空“垂、借、應”,描紅并且練習寫一遍。
    垂:注意該字的筆順,看準哪一橫最長再寫。
    (本部分設計得翔實,充分體現(xiàn)低年級以識字寫字為重點的設計意圖。)
    (三)、再讀詩句,感悟詩意
    1.同桌合作讀詩句,把詩句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內討論交流展示讀;找學生比賽讀;看誰讀得流利。
    3.交流理解:你讀懂了哪些字詞?還有哪些字詞不明白。
    4.全班交流通過小組學習或查工具書,師生共同交流理解不懂的字詞。
    側坐:身體歪斜著坐。
    莓苔:莓,指某些果實很小,聚生在球形花托上的植物。苔:苔蘚,生長在陰濕地方,呈墨綠色。莓苔泛指生長在河邊的草叢。
    映:詩中指遮蔽。
    遙:遠遠地。
    (根據(jù)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語文課程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本環(huán)節(jié)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自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5、解決重點問題,理解全詩內容
    (1)這首詩描寫了小孩兒的哪些方面?(描寫了小孩兒的樣子和釣魚時的姿勢)
    (2)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孩兒?(天真可愛,做事情十分認真、專心)
    6、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內容
    7、指導朗讀,讀出小孩兒釣魚時的認真可愛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教師的指導,提升了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感悟。)
    (四)、引導背誦,情感深化
    (1)教師播放音樂,學生伴隨著音樂有感情地背誦。
    (2)學生根據(jù)詩意,想像畫面背誦。(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啟發(fā)學生自己去誦讀、思考、領會,掌握閱讀古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讀古詩的能力。)
    五、布置作業(yè):背誦全詩,根據(jù)詩意,給詩畫一幅畫。
    板書設計:
    小兒垂釣
    樣子 蓬頭稚子學垂綸,
    姿勢 側坐莓苔草映身。 專心致志
    神態(tài) 路人借問遙招手,
    表現(xiàn) 怕得魚驚不應人。
    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公開課篇十一
    《小兒垂釣》教學反思:
    《池上》“偷”字用的多好呀!其實那就是真實的,孩提時代,這種“偷”是會經常發(fā)生的,大人發(fā)現(xiàn)了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這個字寫出了小孩子的頑皮、天真。
    但詩中那句才更能體現(xiàn)出孩子的天真呢?看了不同的教參,卻有不同的答案。和同年級老師討論了一下,還是覺得第一句比較合適。
    在教學《小兒垂釣》這課時,我班有兩個爭論點:
    1、學生看到圖上小孩子頭發(fā)梳得很是整齊,所以有學生說:蓬頭的解釋不能是頭發(fā)亂蓬蓬的,而是古代小孩子的一種發(fā)型??纯磿系膱D片,倒也覺得這種大有可能。但再想小孩子躲在草叢中釣魚,頭發(fā)可能整齊嗎?班上為了這個展開了討論。最后大家達成一致,的確應該解釋為頭發(fā)亂蓬蓬的。
    2、遙招手和遙搖手的辯論,“招”用的恰當,還是用“搖”用得比較好。學生通過表演當時的情形,知道在孩子釣魚時,他不敢大聲說話,怕驚嚇了魚,但他又是很熱情的,想幫助別人,所以在哪個情景下,他招手是十分確切的。
    在教學時,我是這么做的:
    2、多種形式感受詩歌的意境。
    小兒垂釣這首詩寫的是孩子們的同齡人,學生倍感親切,童真童趣躍然紙上,教師讓孩子們分組表演,在表演過程中豐富對詩歌的感受。孩子們的表演反映出他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有的小組用原詩做解說,有的小組則用自己的話來解說;有的組表演時添加了水中游的小魚,有的給路人增加了恰當?shù)膯栐?,那個“蓬頭稚子”更是演得活靈活現(xiàn)。精彩的還在后面,老師問:“能不能把這首古詩用熟悉的旋律唱出來?”一個孩子自編小調唱了一遍,一個孩子說能用黃梅調唱,仔細一聽,還真有那回事,另一個孩子說:我能用“梁?!卑阉鰜?。馬上有幾個孩子竊竊私語:這能用梁祝唱出來嗎?我也倍感好奇。聽,梁祝的旋律配上這首詩倒也是另一番情趣。我想不管恰當與否,這種學習的形式學生感興趣,最后欲罷不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的是愉悅的心理體驗,這應該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