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越來越熱,很多年前選出國留學的人一般都是些“貴族子弟”,現在對于一般的工薪家庭也可以選擇享受出國留學的高質量教育,在眾多的留學國之中,加拿大以其教育質量和良好的環(huán)境贏得了眾多學生和家長的喜愛,下面看看一位準備去加拿大留學讀研究生的朋友的申請經驗談。
我是2002年申請這個專業(yè)的,現在還在等結果,但可能希望不大了。本來我想等最終結果出來后再寫點比較全的東西,但剛才看到有同學正好問到這個專業(yè)的申請問題,我想,可能今年申請的同學現在就在開始準備了,所以我就提前寫點東西,希望對大家有點幫助。特別說明的是,我這僅僅是針對教育技術方面的,對其它教育專業(yè)的申請沒有幫助。(后記:本來我是打算,憑著記憶能想多少就寫多少,但寫完之后才發(fā)現,原來羅羅嗦嗦弄了這么長。所以,更覺得如果你不是申請教育技術方面的,就根本不用浪費時間了。)
****我的申請背景****
本科,普通學校,經濟方面的專業(yè)GPA<3.5GRE23**TOEFL61*(我是2000年十月考的,已過期,引起后患)
已工作多年,有短期兼職的當老師的經歷(不是指家教),最近一年是關于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在這一年時間里發(fā)表過7、8篇不痛不癢的相關文章,刊登在信息化方面的報刊,但不是純教育技術方面的報刊
一共申請了五所學校
****申請結果****
一個ad,一個rejection,三個無結果;
ad的學校沒有RA和TA,教授正在幫我申請fellowship;
rejection的學校是IndianaU,我最喜歡的學校;
兩個學校由于我的TOEFL過期拒絕審理我的材料,雖去信解釋,但仍不能審理。ETS不給學校送兩年以前的成績,所以學校說收不到officialscores就是材料不齊.最后一個學校教授上周說可以錄取我,但仍然需要TOEFL原件,讓我和系里的秘書聯(lián)系。昨天得到秘書確切回復,必須要有TOEFL原件!這個學校教授電話面試過我,知道我如果沒有獎學金肯定去不了,所以他說可以錄取我,我理解是有獎學金的,很可惜。
好了,回到正題吧。
****教育專業(yè)介紹****
這個部分主要是先做個說明,沒有實際意義。
雖然我們是說教育專業(yè),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北美(我不知道其它地區(qū)的情況)的學?;旧隙际怯袀€專門的教育學院educationcollege,在college里面才是真正的各個教育專業(yè)(或者說類似于department),比如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childeducation,adulteducation,higheducation,等等。在這些專業(yè)下面又有很多個方向field(我自己的說法)。
在申請方面,我的感覺是,各個教育專業(yè)的情況雖不能說是完全不同,但的確可以說是有相當不同的。不同專業(yè)招的人數、錄取條件、獎學金等等通常都是由本專業(yè)來決定(獎學金的情況我在下面會另做說明)。打個比方,這里的一個專業(yè)就相當于economics,EE,sociology等等,economics底下分有很多個fields如micro-,macro-等,這和不同的教育專業(yè)底下又分成很多個fields是一樣的。所以,嚴格地說,我們通常所說的“教育學”和“經濟學”、“社會學”不是同一個等級的,“教育學”是一個比它們更籠統(tǒng)的等級。
只所以說這么多,一方面是給目前對教育學還不太了解的同學一個大概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解釋我為什么開頭說這篇文章只是針對教育技術方面的,對其它教育專業(yè)沒有幫助。因為實際情況是,我對教育里的其它專業(yè)的確是不了解。
同時,我要再強調一次,我下面所說的,除非做了特殊說明,否則都是只針對教育技術專業(yè),有些時候甚至是只針對像我這樣背景的情況,所以請大家不要依此類推。
****教育技術專業(yè)介紹****
這個部分是針對現在還不太了解這個專業(yè)的同學,如果有同學本來就已經打算申請這個專業(yè)的話,肯定就應該比較熟悉了,最好跳過。
***定義及研究領域:
教育技術英文主要有幾種說法:instructionaltechnology(我覺得叫教學技術更好一些),educationaltechnology,instructionalsystems,educationalmedia等等,叫第一種的最多。為了方便,我本來想在下面把教育技術都簡寫成IT,但有些同學可能會把它和informationtechnology搞混,所以就簡寫成ET吧。
ET主要研究的就是如何讓現代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更好在教育領域得到應用,如何去提高teachingandlearning的效率。簡單的例子,老師在課堂上利用電腦、利用多媒體就是用了ET,學校里的校園網、遠程教育也是用了ET。復雜一點的例子,紐約博物館里向觀眾演示的藝術教育片,科技館里向大家演示的相對論的應用的片子,以及ETS實行的機考等等都是在利用ET研究的成果。
當然,按照ET界大牛的說法,這些應用都只是皮毛。真正地研究ET,就要先去研究人們是怎么學習的,老師是怎樣去教的,教的心理是什么,學的心理又是什么,現行的教科書為什么要這么寫,課程設置為什么要這么設……在了解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再去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把這些過程信息化、電子化。當然,更更高級的,就不光是要把它們信息化,而是要創(chuàng)造一個全新的學習和教學模式,達到一些現在的教學模式無法達到的效果。舉一個目前已經可以實現的簡單例子,老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和網絡,當講到大海的時候,屏幕上馬上顯示出一片蔚藍的海面,戴上耳機還可以聽聽波濤洶涌的吼聲;當講到珠穆朗瑪峰時,學生們可以馬上到網上去看看中央臺的“站在第三極攀登珠峰”現場直播。
ET似乎聽起來比較好玩,但實際上,它發(fā)展的比較晚,比其它教育領域的研究都要嫩,而且基本上是要依賴于其它基礎領域的研究成果的。
(雖然我對ET還不是很了解,但我還是大膽地羅嗦了半天,主要目的是為了說明下面的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