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東京大學理科一類中國留學生訪談

字號:


    王卉善于抓緊一切可以抓緊的細小時間學習,隨時給自己的大腦補充養(yǎng)分。(本文由日本留學網(wǎng)編輯整理https://riben.liuxue86.com)
    人物介紹:
    王卉,南京人,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07年10月赴日本淑德日本語學校留學,2009年4月合格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名古屋大學、早稻田大學?,F(xiàn)在東京大學理科一類2年級生。
    記者:您好,王卉同學,請您先自我介紹一下吧。
    王卉:好的,我叫王卉,2007年畢業(yè)于南師附中之后就來到了日本淑德日本語學校里學習了一年半的時間。2009年4月考上東京大學理工科一類,現(xiàn)在二年級。
    記者:能說一下您來日本的契機么?
    王卉:原因其實有很多,我初中的時候就打算出國了,所以那時候就比較努力學英語。但上了高中之后發(fā)現(xiàn)英語高手很多,覺得自己就算去英美國家留學也沒有什么優(yōu)勢,不如再學一門語言。我選日本的原因是我一個表姐在東京工作,日本離中國近,家里人比較放心。還有就是我個人的原因了,我從小對中國的古典文化比較感興趣。
    記者:中國的古典文化?
    王卉:是的,我小時候?qū)W過山水畫,還練過一段時間書法。對漢字的構(gòu)造很感興趣,而日本也使用漢字了,我認為,同為漢語圈的家,中國和日本有很多共通的地方。為此自己也看了一些關(guān)于日本文化方面的書,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很多作者們看法相差挺大的。對于這些不同之處,我想自己去驗證一下,這也是我來日本的原因。
    記者:您來日本之前會日語么?
    王卉:幾乎不會。我2007年高考結(jié)束后才開始學日語,10月就來日本了,只學了3個月的時間。
    記者:那是怎么樣去的淑德日本語學校呢?
    王卉:當時我是在南京的一家中介辦的留學,我父母想讓我去一家環(huán)境比較好、能安心學習的語言學校,中介就推薦了淑德,說這家學校拿的是留學簽證,而且環(huán)境很不錯,宿舍離學校也很近,還有針對大學考試的課程,所以我就去了淑德日本語學校了。
    記者:來日本后感受如何?
    王卉:剛開始非常新奇,我從小到大沒離開過父母,突然間到了國外,而且?guī)缀跽Z言不通,沒有辦法的時候只好說英語,指手畫腳地交流。對于城市面貌,最大感受就是日本的街道規(guī)劃和房子結(jié)構(gòu)都和中國大不一樣,尤其是參觀過一次日本防震的演示,日本房子的結(jié)構(gòu)給我印象深刻,所以當時我就想以后考上了大學去學建筑。此外,生活上的感受就是到了日本一切都要靠自己了。
    其實我高中開始住校,也獨立生活過,所以沒來之前覺得自己多多少少有些自立能力,應該沒啥問題。但來了之后發(fā)現(xiàn),還是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比如,以前高中里是有食堂的,但是來了之后要天天燒飯。還有就是高中住一個宿舍的大多是一個南京本地的,遠也不會跨省。到了日本這里都是各地的人,甚至還有其他國家的,大家來日本的目的各不相同,首先必須先學會如何與他人和平相處。
    記者:我想問問學習上的問題,您是怎么學習日語的呢?
    王卉:當時來日本之前想得很簡單,覺得自己學語言能力也不差,到了日本有好的語言環(huán)境,日語就會好起來的。但后來覺得自己想法錯了——自己不刻苦奮斗,語言能力不會自然而然地提高。所以我就給自己定了學習的目標。比如我當時來日本的時候日語很差,在班上日語只能排到中等。我就把目標定在下次考試一定要提升幾個名次,慢慢追到全班第一。同事還制訂了學習計劃——比別人更努力,日語基礎(chǔ)不好的話,別人學兩個小時,我就加倍,別人放學有其他活動,我會留下來去問老師各種問題。這個習慣一直堅持到我考上大學。
    記者:看得出來,您是非常刻苦的。您到日本多長時間語言交流就沒有問題了?
    王卉:大概半年左右的時間。雖然交流時還是能讓人知道你是外國人,但我表達自己的意思已經(jīng)沒有太大問題了。
    記者:那您什么時候開始準備大學考試的呢?
    王卉:要說準備大學考試的話,從2008年第一次留學生考試之前三個月開始的。那是我第一次參加留考,當時考得不是太理想,總分640多分,理工科不到50名的成績。
    記者:我想問一下,理科的話,您也許是底子不錯,也許不用怎么復習就能拿到不錯的成績,但留考的日語部分您是怎么準備的呢?
    王卉:我在考試之前了解到留考的日語是分為“讀解”、“聽讀解”、“聽解”、“記述”四個部分的。我按照分數(shù)比例進行精力的劃分。當時記述只有6分,而且有固定的寫作格式,我沒怎么投入精力。不過聽說現(xiàn)在考試寫作分數(shù)上漲了,請想考大學的同學務必關(guān)注一下。
    當時剩下的三項里有兩項是聽力,所以我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練習聽力中了,為此我做了不少套的模擬題。我把留考里出現(xiàn)的不會的單詞全部整理,然后背下來,像學英語一樣從最基本的開始。然后就是學習語法,但我在語法上的課后練習不是很多,因為語言學校會教,留考里也不會怎么出現(xiàn)比較難的語法,一級語法基本上考試里都用不到,所以我只看到二級水平的語法就沒怎么再深入看了。
    聽力是最大的難關(guān)。很多前輩和同學說去打工和看日本電視可以鍛煉語感提高聽力。但我覺得說一遍和看一遍就過去了,效果并不明顯。所以我就把留考考題聽一遍然后完整的默寫出來。剛開始默一篇要花很長時間,但我堅持下來了,每天花好幾個小時不停地練,慢慢的速度也提升上去了,聽力也越來越好了。
    記者:可以想象當時您是多么的刻苦。六月留考結(jié)束之后,還有十一月的留考。之后,您又是怎么準備考大學的呢?
    王卉:我當時來了日本之后把目標定在東大,但是當時的各方面實力都不夠。于是我制定了一個長期計劃,就是半年以后,參加六月留考,使考分能達到日本前十名左右的大學的要求;七八月份主攻英語托福,達到東大的要求,同時也把早稻田大學確定為自己的目標;然后全力準備十一月的留考,爭取把理科和日語都考到滿分;來年年初考名古屋大學和京都大學,積累考大學的經(jīng)驗;最后三月參加東大考試并且合格,這是我當時的六步計劃。也算是天道酬勤,我的計劃實施得比較順利,大致完成了。
    不過想必您也知道,說起來簡單,真正實施起來還是很難的。尤其到了六月以后我變得非常繁忙。很多人參加過留考就覺得該松一口氣了,但我當天晚上就開始準備報考早稻田的資料。早稻田大學和托福的備考時間是沖突的,我必須一邊準備早稻田的校內(nèi)考一邊準備托??荚?。好在早稻田的校內(nèi)考里也有英語,所以我準備托福的時候也順帶把早稻田的校內(nèi)考也準備了。
    早稻田發(fā)榜是在10月初左右,看到自己考上早稻田了心情很復雜,又高興又緊張。高興是因為自己考上了早稻田,緊張的是距離東大的目標越來越近,意味著考試的日子也離得不遠了。我第二次留考考了730多分,數(shù)學和日語都差不多都是滿分。說實話考完之后我才松了一口氣,畢竟拼了一年了嘛。之后的京都大學和名古屋大學我就主要準備校內(nèi)考了,因為日本排名靠前的除了對分數(shù)要求高以外,也比較在乎學生學力自身的“特質(zhì)”,為了這部分的印象分,我花了很多時間閱讀課外書籍,體驗日本的方土人情,拓寬自己的知識面。2009年的1月和2月,我分別考上了京都大和名古屋大。
    記者:您能否給我們分享一下你考東大的經(jīng)歷?
    王卉:好的。第一輪選拔是書類選考,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東大的書類選考除了對分數(shù)有比較嚴格的要求以外,也很在乎學生的特質(zhì)。很多學校只要我的高考成績和留考成績,也就是說只看考試的分數(shù)。但是考東京大學時,只要是能證明自己努力的東西據(jù)說都可以交上來。所以我提交了很多材料,比如我參加過的繪畫比賽等比賽的獎狀,參與過高中英語的校本教材的編輯,在社區(qū)做過社工的證明。
    我覺得我書類選考能合格或許一方面是自己的分數(shù)還說得過去,另一方面是這些參與過的活動讓東大看到了我努力的痕跡。
    記者:也就是說東大不光是要求成績優(yōu)秀,也要求個人的素養(yǎng)達標?
    王卉:我認為是這樣的,可能是因為考試選拔淘汰率較高,所以設置了雙重的標準。記得我那年理科一類所有考生中只有13個人通過了書類審核進入了下一輪選考。之后就是筆試,兩個半小時內(nèi)用日語寫兩篇小論文。雖說字數(shù)不限,但一般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就是至少要寫到答題紙的反面。最后是面試,教授會詢問你幾個基本問題,根據(jù)你的回答隨機提問,直到他們滿意為止,大約20分鐘。我聽說這兩篇小論文會給兩個分數(shù),面試會再給一個分數(shù),三個分數(shù)綜合起來決定你復試是否合格。
    關(guān)于個人素養(yǎng),我很感激自己的母校南師附中。因為當時學校里給我提供了很多機會去參加各種活動,去發(fā)展自己的特長和接觸社會。記得一位教育家說過,當你忘掉學校里所教的一切東西,剩下來的就是教育。我在離開母校之后,漸漸地體味到了附中對我的人文素養(yǎng)的熏陶和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后來得知我考學,我當年的恩師們以及校長老師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幫助,對于這些我也非常心懷感激。
    記者:原來如此。那么最后理科一類合格了幾個留學生?
    王卉:5個,都是中國人,有一個學生最后去了東北大學的醫(yī)學部,所以入學時是4個人。
    記者:來日本一年半,通過了東大,京大,名大,早大四所日本頂尖大學,也是您努力的成果?,F(xiàn)在您已經(jīng)是東大理工一類二年級的學生了,進了大學之后您又給制訂了什么新的目標么?
    王卉:嗯,確實,我曾經(jīng)的目標之一就是考日本最好的大學,現(xiàn)在雖然已經(jīng)考上了,我還是要珍視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繼續(xù)奮斗下去。我的專業(yè)是建筑,我對藝術(shù)也非常感興趣,所以在大學里參加了美術(shù)的興趣組。此外,我想大學畢業(yè)之后能去歐美國家攻讀建筑設計的碩士,再進一步拓寬自己的視野。
    記者:我曾經(jīng)采訪過您東大的前輩王先,她說她在東大里最大的煩惱之一就是每天上課要一個人要面對36個男生,不知道您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王卉:我非常能理解她的心情,事實上同為理科一類,我和她的情況很相似,有時我在理科的課堂上看到女生都會為發(fā)現(xiàn)同伴而激動一下。不過習慣了以后,和同學們的交流也挺有意思,我很多朋友都想學中文,理由各種各樣。我記得其中一個人說,他覺得以后只掌握日語和英語還遠遠不夠,能和通過學習一種語言和13億的中國人正常交流是非常讓人開心的事。我突然想起我當年來日本的目的,不是和他一樣么——想去直面一種文化,感受沒有語言隔閡的交流嗎?所以他的回答讓我印象很深。通過很多交談不但讓我知道外國人是怎么看待中國,也讓我從一個新的視角審視自己的母語和文化背景。
    記者:最后我請您作為一個前輩,給即將考大學的后輩們一些建議。
    王卉:其實我在上大學之前也看了很多前輩給我們的鼓勵,但等自己走過來之后覺得對我?guī)椭畲蟮木褪悄菐拙渥顦銓嵉墓耪Z“天道酬勤,厚積而薄發(fā)”,付出了汗水才會有回報。很多人都會一味追求技巧,但只有技巧沒有實力的話,恐怕還是不會成就未來的。
    記者:好的,謝謝王卉給我們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祝您早日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王卉:也謝謝您。
    記者手記
    我采訪過很多考上日本一流大學的學生,他們都有一個特質(zhì),那就是勤奮,這一點在王卉身上尤其突出。
    一個幾乎沒有學過日語的孩子來到日本,半年之后日語便能突飛猛進,一年之后就能通過早稻田、東大的考試,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這幾乎是傳奇。我想探求她成功的秘訣的時候只有那樸實的幾句話:“我制定考東大的目標,然后一步步把目標實現(xiàn)了,原因只是在學習上我花的時間比別人多而已?!?BR>    “天道酬勤”是中國古代大家韓愈的一句名言,它昭示了一個自古顛撲不破的真理——只要你比別人更努力,你就比別人更接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