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最近“雙喜臨門”:拿到了去法國的簽證,一年前在那里結婚的兒子又生了寶寶。從“準奶奶”轉正的王女士決定遠赴他鄉(xiāng),幫小夫妻倆帶帶孩子,順便也去花花世界開開眼界。王女士是個文化人,雖然不懂莫里哀的語言,但英語很好,同在巴黎教英語的洋媳婦交談應該不成問題,因而去法國生活一段讓她很高興。
始料不及的是,來到巴黎幾個星期,上超市購物這么簡單的事卻給王女士添了無窮煩惱。原來,食品盒上標滿了營養(yǎng)成分比例,媳婦希望全家人吃得健康,因而要求采購來的食品“符合標準”,王女士犯了難。
注意研究營養(yǎng)標記
王女士喜歡逛商店,采購也有經(jīng)驗,不就是選中商品后檢查日期、包裝情況,注意品牌這幾項嗎!媳婦告訴她,現(xiàn)在還得看“營養(yǎng)值”(étiquetage nutritionnel)這一項,因為現(xiàn)代食品往往營養(yǎng)含量超過標準,必須控制每天攝入的蛋白質、脂肪和糖份,使飲食獲得平衡(“Manger équilibré!”)。王女士于是對包裝盒上的營養(yǎng)標記鉆研了一番,發(fā)現(xiàn)名堂真是不少:首先是熱卡含量(卡路里),成年男子每天不要超過2500熱卡,婦女為2000熱卡,1歲到10歲的孩子應該保持在1400熱卡以下。然后是以百分比形式標志的“日攝入營養(yǎng)度”(標記是AJR),百分比越高,營養(yǎng)越豐富。
平衡飲食的幾個要點
王女士現(xiàn)在逢人便介紹自己的研究成果,若要讓全家人吃得健康,購物時必須“心中有數(shù)”,多選購那些包含能促進(大?。┖⒆由眢w健康的食品,歸結起來有以下幾個要點:
1)首先要保證攝入充分的蛋白質(les protéines),蛋白質是構成人體肌肉的主要成分,主要從肉、魚、蛋類、乳品、菜干和谷物里攝取。植物中除大豆富含蛋白質外,其他菜里的含量比例很小。
2)葡萄糖(les glucides)在人體內(nèi)起的是“燃料”作用,也即提供熱量。每天人所需要的熱量,50%由葡萄糖供應。但要注意物極必反,攝入過量糖份,會影響皮膚和體重。專家告訴我們:身上出現(xiàn)贅肉就要警惕了,用手按一下,會看出桔子皮樣的皮膚,那就是積存在體內(nèi)的糖導致的疏松結締組織。人們在日常食品里吃到的糖(sucres)也屬于葡萄糖,那么干脆不吃糖怎么樣?上文所述,葡萄糖是保證健康的必需品,不能排除,但應控制攝入量。吃米、面吸收的是消耗慢、逐步釋放熱量的所謂“慢糖”類,米面中的淀粉即屬于此類,沒有過高的能量,相反會讓你有一種飽脹感,自然就不那么想吃零食了。應該避免的是在血液中傳輸速度快,短期中釋放大量熱量的“快糖”。
3)油脂類食品(lipides)往往令愛美一族恐懼。實際上,只要控制好攝入脂類來源,既可保證皮膚滋潤,還不會影響健康。在食用脂類問題上,王女士同媳婦意見完全一致:皮膚需要油脂,嬰兒尤其需要多脂食品,對孩子最好的母乳里一半都是油脂。尤其要關注Omega3和Omega6這兩種脂肪的攝入(見《你知道嗎?》文)。專家告誡說:燒菜必須放油,使用菜油時,注意溫度不要燒得太高,千萬不要購買標著“氫化油”(huile hydrogénée)和“棕櫚油”(huile de palme)、“椰子油”(huile de palme)字樣的油來做菜。
怎樣看待營養(yǎng)問題
王女士為了全家人的健康飲食,著實費了不了腦筋:選擇纖維素多能幫助消化的食品、保證每個大人攝入鹽份不超過5克(小孩子應大大減少),最好購買鈉鹽(sel iode),還考慮到補充維生素的問題……實際上,在法國等發(fā)達國家生活的人,不會缺乏維生素,但鈣和鐵質倒是需要關注的。
聽了王女士的故事,心頭不禁“沉重”:去超市采購要這樣研究一件件商品的營養(yǎng)值,似乎有些勉為其難。事實上,“八九不離十”,還是貫徹華人的“中庸之道”吧,任何事不走極端便可。英國人找到了一種便民措施,凡富含卡路里、含高糖量、過油的食品以紅色作為標記。為愿意選擇適量蛋白質、纖維素、葡萄糖含量食品的顧客,銷售商在那些產(chǎn)品上標上了綠色……盡管有些簡單化,也是一種解決辦法??傊?,王女士已經(jīng)養(yǎng)成好習慣,學會了采購合適食品,也明白了“最佳食用期”(à consommer avant……)和“失效期”(à consommer jusqu’à……)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