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歷史知識 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

字號:


    民族融合的點睛之筆──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
    湖北 王從林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其漢化措施則是胡漢融合的濃墨重彩之作,而姓氏改革卻是鮮卑漢化的點睛之筆。為全面實現(xiàn)鮮卑漢化,孝文帝下詔,將鮮卑人原有的姓氏一律改為漢姓。所改之漢姓,就是以音近于原鮮卑姓者為準。拓拔宏的鮮卑拓跋部為本氏首姓,他們認為自己的祖先是黃帝,而皇帝依據(jù)土是黃色得名,作為皇帝的后裔,據(jù)此鮮卑皇帝的拓跋(皇天厚土)姓氏就是出于對黃帝的敬重和對“土”的崇拜由此而生。而土是黃色的,它是萬物之元,所以孝文帝帶頭將拓拔姓氏改漢姓為元,作為鮮卑的首姓。
    孝文帝還參照東晉南朝的漢族門閥制度的做法,按姓氏來確定鮮卑貴族的門第高下,皇族以下,第一位為鮮卑族姓丘穆陵氏,改漢姓為穆;第二位為鮮卑族姓步六孤氏,改漢姓為陸;第三位為匈奴族姓賀蘭氏,改漢姓為賀;第四位為鮮卑族姓獨孤氏,改漢姓為劉;第五位為鮮卑族姓賀樓氏,改漢姓為樓;第六位為鮮卑族姓勿忸于氏,改漢姓為于;第七位為庫莫奚族姓紇奚氏,改漢姓為嵇;第八位為鮮卑族姓尉遲氏,改漢姓為復(fù)姓尉遲。并按照門第高低來選拔人才,任命官吏,使得胡漢貴族融為一體。這次姓氏改革,共有100余種鮮卑姓改為漢姓。其中,10個皇族宗室姓氏全部改變,除帝姓拓跋氏的元作為首姓與鮮卑十位顯赫門閥大族的漢姓以外,其他還有紇骨氏改為胡姓,普氏改為周,拔拔氏改為長孫,達奚氏改為悉,伊樓氏改為伊,丘敦氏改為丘,侯氏改為亥,乙旃氏改為叔孫,車焜氏改為車、若干氏改為茍,拔列氏改為梁,等等。
    孝文帝的姓氏改革使鮮卑族與漢族在文化習(xí)俗上涇渭分明的天然障礙被拆除,促進了鮮卑人對漢族文化的認同,同時也爭取到了漢族地主的支持,有力地推動了北魏政權(quán)向漢族王朝統(tǒng)治模式轉(zhuǎn)化。其力排眾議、勇往直前的漢化措施成為民族融合的千古佳話永載史冊。
    作者簡介:王從林,湖北枝江市馬店中學(xué)教師,湖北省歷史學(xué)會會員。教學(xué)之余,先后在《中學(xué)歷史教學(xué)參考》、《中學(xué)政史地》等報刊雜志發(fā)表文章多篇。參與編寫《歷史要點手冊》、《中考歷史倍速訓(xùn)練法》、《人教歷史七年級上冊》、《華中師大八年級歷史上冊》等教輔用書。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dǎo) 中考復(fù)習(xí)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