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精講三:言語理解

字號:

公務員考試中,如果總分相等的話,會按照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的分數(shù)高低進行錄取,由此可見行測在公務員考試中的分量。如果你是第一次參加公務員考試,如果你是零基礎,如果你還沒有開始復習,那就關注出國留學網公務員頻道(www.liuxue86.com/gongwuyuan)吧,我們會為您提供各種您所需要的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還有哪些不足或者您還想知道哪方面的信息,都可以與我們聯(lián)系!最后祝大家“公”成名就。
     一、如何高分備戰(zhàn)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之言語理解
    首先,言語理解與表達考察我們對于漢語的理解和表達運用的能力,這部分也是比較好得分的,因為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使用漢語進行交流,對題目本身的理解不是問題,只需要我們在復習的過程中注意詞語的使用和句子的理解。
    其次,借助歷年考試真題和輔導圖書對該部分的知識點做一個系統(tǒng)的梳理。對本模塊的熟悉是必然的,但是僅有熟悉也是不夠的:你要明白本部分主要有選詞填空、片段閱讀以及語句表達四個題型,其中選詞填空和片段閱讀是河南省考??嫉念}型,考生可以借助輔導資料或者報培訓班來梳理框架。在實際的復習備考過程中,注意片段閱讀技巧性較強但選詞填空偏重于考生平時的積累。
    第三,備考的過程中要注意,也不是題目做的越多越好。出國留學網教研中心老師給考生的建議是:題量適中、注意總結、合理分配時間。一般在考前半月的時候進入到綜合練習,在考前五天進入全真模擬,從現(xiàn)在考試到考前半月的這段時間里,重點還是查缺補漏,通過做題暴漏自己的弱項,專項突破。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控制時間做題,一般言語題目在40秒完成,或者就會影響其他科目的做題時間,這一點一定要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掌握。
    從教學實踐看,部分考生不會總結或者不愛總結,但總結是最好的提高,通過總結我們能知道自己的弱點、做題的速度以及我們的一些好的做題方法和習慣,總而言之就是改正錯誤、發(fā)揚優(yōu)點。
    以上三點需要我們在備考的過程中注意,考前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比較寶貴,掌握好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
    二、感情傾向法在言語題目中運用
    既然言語理解與表達考察的是考生對于漢語的理解和表達運用的能力,那么需要我們理解的題干中難免會有命題人的感情傾向,這時如果考生能抓住這一點,能夠為我們的解題提供很好的幫助。
    例1. 越來越多的人表示愿意購買醫(yī)療保險產品,但醫(yī)療保險產品的銷售情況并沒有與需求保持 。因為消費者并不單是從開支管理角度來考慮,更多的是受到情趣的 ,他們真正尋求的是一種心理的安定,這往往是銷售者所 。
    A.以致 左右 關注 B.協(xié)調 干擾 利用
    C.同步 驅動 忽視 D.統(tǒng)一 暗示 追求
    出國留學網專家解析:對于這道選詞填空題,運用感情傾向發(fā)進行排除最為有效。題干中雖然有三個空白,但是考生如果能抓住第三個空為突破口就能快速、正確解題:前文中說了“但醫(yī)療保險產品的銷售情況并沒有……”可知道醫(yī)療保險產品的銷售并不好,那么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后文中說的是“這往往是銷售者所……”因此可知,題干中對于醫(yī)療保險產品銷售者是消極的傾向,“忽視”剛好符合這一傾向,而“關注”、“利用”、“追求”表現(xiàn)出來的是積極的傾向,和題干是不符的。
    例2. 旅行是什么?德波頓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為了什么?德波頓似乎也不熱心去考求。但釋卷之后,相信每個讀者都會得到一種答案——這答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暢淋漓,又難以言說。因為它更像是一種情緒,令人沉醉而不自知。
    這段文字表達的意思是:
    A.讀者讀后會得到模糊不清的答案
    B.讀者領略到了德波頓的淡然無為
    C.德波頓沒有解答讀者提出的問題
    D.德波頓給了讀者寶貴的精神享受
    出國留學網專家解析:這道片段閱讀題要求考生歸納文段的中心意思,通過閱讀文段我們發(fā)現(xiàn)只是一些很客觀的陳述。但是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文中“思辨”、“感性”、“酣暢淋漓”均表達出了積極的感情傾向,再通過觀察選項可知,只有D項和題干中的傾向是以致的,因此可以很快的鎖定D選項作為正確選項。
    
    延伸閱讀:言語理解與表達   
    
大綱內容: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應試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準確地理解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它包括根據(jù)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jié);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準確含義;概括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jù)上下文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tài)度、意圖、傾向、目的;準確、得體地遣詞用字等。   細微變化:2007年大綱表述:言語理解與表達著重考察報考者對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運用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2008年大綱變化:側重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準確地理解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理解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是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