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 高考文綜的提分空間究竟大不大?

字號:


    距離高考還有30多天的時間,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文綜的提分空間究竟大不大?考生如何在文綜上分配精力、如何復習才能實現事半功倍?專家老師分別就歷史、政治、地理三科的復習,為考生指點迷津。三位名師都認為,文綜復習關鍵是掌握正確的方法。
    歷史:重邊角知識 抓新材料
    ★掌握大方向★
    新課標歷史題重在探究
    近年來的新課標高考歷史試題體現了“觀察”、“考察”、“研究”的近代歷史學特征,背歷史事件、記憶歷史結論的時代已結束,迎來了探究歷史的新高考?,F在的高考歷史試題設計,表現為要考生通過一套歷史思維的方法對歷史材料進行分析,考生自己推論出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經過與結論,新課標高考表述為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測量。
    朝四個方向思考歷史問題
    實踐中,有的考生越是到考前越是對做歷史題沒有底氣,甚者無從下手,其原因就出在歷史思維取向不清。歷史思維有四個取向:即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和對歷史事件做合乎邏輯的解釋的方向思考問題;從人性的方向思考問題;從經驗的或與經驗相聯系的推理及對有關系的歷史現象作出因果關系的解釋;從社會和文化是漸進的、一貫的進步方向思考問題,即歷史思維的史學科學化、人道主義、理想主義和歷史進步觀取向。有了這樣的思考問題的出發(fā)點,做題就有頭緒。
    以公認史學觀評判事物
    歷史事件的評判是有標準的,那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史學觀、全球史觀、文明史觀。馬克思主義的史學觀是馬克思主義地認識全世界歷史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科學的階級性、辯證的歷史進步觀;全球史觀是指突破西方學術界根深蒂固的“歐洲中心論”(或稱“西歐中心論”、“歐美中心論”和“西方中心論”)的限制為特征,超越民族和地區(qū)的界限,理解整個世界的歷史觀,公正地評價各個時代和世界各地區(qū)一切民族的建樹,要把某個地區(qū)或國家放在一個更大的空間范圍內來考察;文明史觀是指一部人類社會發(fā)展史,從本質上說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橫向看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縱向看,人類文明經歷了漁獵采集時代、農業(yè)文明時代(包括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工業(yè)文明時代(包括手工工場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和信息時代)。
    用以上三個史學觀全面梳理做過的所有試題,會使思路特別清晰。
    ★復習多技巧★
    高度重視“邊角知識”
    對課本上的圖表、注釋、人教版的“學思之窗”和“歷史縱橫”、人民版的“學習思考”和“資料卡片”、岳麓版的小字部分等平時不太注意的“邊角知識”進行一次大清理。高考試題“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在實際命題中,命題專家是先確定某個題目的“主意”,然后找與這一“主意”相關的材料,再設計“問題與答案”,看這些教材是否講到了與題目相關的知識,只要講到了,就可以敲定成題。如,出一道有關“汪辜會談”的試題,雖然課本沒有交代地點在新加坡,可題目與答案中是可以考查它的會談地點的,因為1992年的大陸與臺灣關系發(fā)展進程不可能在大陸或臺灣舉行兩岸會談,用推理的方法就可以得出。所以,有必要在考前的復習中對這種知識點掌握透徹。
    一句一句突破閱讀能力
    《高考說明》明確說到“命題不拘泥于教科書,運用新材料,創(chuàng)設新情景,古今貫通,中外關聯,把握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脈絡”。其中的“運用新材料”,在近幾年高考歷史試題的呈現方式上,無論是選擇題還是綜合題,全部用“新材料”(即不是課本上的材料)來設計題目。建議大家借鑒語文分析句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辦法提高閱讀能力。就以教材為“材料”,一課一課、一段一段、一句一句分析,既提高了閱讀能力,又強化了對課本知識的掌握,事半功倍;同時,緊扣材料提煉觀點,去年的“巴黎公社農民題”即是典型案例。
    另外,主觀題要求在很短的考試時間內表達全面而深入的觀點。建議大家在分析材料時,針對關鍵詞找出與課本相對應的知識點,用課本上敘述這一知識點的名詞來回答是提高表達準確性的捷徑。
    三天做一套高考真題
    隔三天左右做一套文綜新課標高考真題十分必要,由于高考試題的難度、題型、命題思路等都相對穩(wěn)定,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試題對今年的復習應考是有重要參考價值的。用高考真題作訓練,有利于提前進入高考狀態(tài)。
    政治:活化基礎知識 關注社會熱點
    重基礎少失誤
    例如:①經濟學的計算和圖表   分析能力要作重點訓練。與價值量有關的計算題在近幾年高考中已屬100%會考到,而圖表則是出現在經濟大題目中的常客。
    ②試卷中靈活性相對低一些的題目是關于《政治生活》部分的題目,而且答案大同小異,有類似套路,答案語言也完全取材于教材。復習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全面熟悉教材,多背書,看一看近幾年的高考題。
    哲學復習要細化
    因為哲學題目對分析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要求最高,而且平時常見的訓練題大部分都沒有達到高考能力要求。主要表現是大題目考得比較粗,不夠細膩。如,給一段材料問你材料體現了哪些哲理。假設答案是三個哲理,考生一般漏答一個或答得不太準確。而高考試題往往要就某個哲理進行層層展開,因此背書時不能只背一級標題,還要把二級、三級的都了解一下。
    哲學選擇題近幾年試題的特點是:背景材料不是很重要,關鍵是選項的迷惑性很強,如果能準確判斷出選項本身的錯誤,通過排除法就比較容易選出正確答案。比較可行的辦法是把近幾年的高考真題全都再做一遍。
    關注經濟熱點
    高考是以能力為中心立意命題的,單純背書無法應對高考。這一點在經濟學試題中表現特別突出。
    例1:2011年全國卷38題(2)結合材料二(略)和所學經濟知識,說明中央財政支持對西藏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意義(8分)。
    答案是:“加快西藏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科學、教育、文化、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為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奠定基礎;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蓖ǔ5拇痤}思路是以財政的作用作為主干答案,但本題并沒有照搬書本知識,而是具體結合材料分析。
    例2:2011年新課標卷38題(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經濟知識,分析自主創(chuàng)新對企業(yè)發(fā)展的作用,假設你是企業(yè)的經營者,你該采取哪些措施來增強企業(yè)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14分)?
    第一問的答案:有利于開發(fā)新產品,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打造自主品牌(2分);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提高企業(yè)市場競爭力,擴大產品銷量(2分);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企業(yè)利潤(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
    第二問的答案:加大研究開發(fā)經費投入;吸引優(yōu)秀的技術人才;鼓勵員工參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活動;通過獎金、股權等方式激勵科技人員;與大學、科研機構進行科技合作;積極申請專利,保護知識產權(答出1項得2分,答出任意4項可得8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
    例3:2010年全國卷一38題(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影響家庭購買和使用節(jié)能燈的主要因素。如果企業(yè)要生產節(jié)能燈,應主要考慮哪些因素(12分)?
    第一問的答案:家庭收入水平;節(jié)能燈價格;政府補貼的力度;家庭用電的價格;消費習慣與消費理念。
    第二問的答案:市場需求或同行的競爭;企業(yè)的技術水平;企業(yè)的生產成本或轉產成本;政府的補貼。
    例2、例3共同點都是考查學生思維的廣度,有部分答案超出書本范圍之外。所以時政熱點的了解重點要落在經濟問題上。今年應注意中國經濟發(fā)展方式的轉變、入世十年(例如外貿轉型升級、中國企業(yè)走出去)、人民幣匯率問題、促進消費擴大內需、鄧小平南巡20周年、中美關系正常化40周年、氣候變化、能源資源(例如稀土、資源價格改革)、收入分配、住房、就業(yè)、核安全(例如核電發(fā)展)、維護海洋權益發(fā)展海洋經濟、小微企業(yè)融資難、食品安全、文化體制改革、政務微博、電子商務。
    在答題時,盡量多角度運用書本知識解讀熱點,切忌空洞講述。
    提高答案有效性
    高考答政治題最重要的是審題。通過審題,明確試題考查的是哪部分知識:政治、經濟、文化、哲學;明確考查的知識類型是:理論依據、措施、必要性、意義、影響因素;明確考查的題型屬于:開放型、收斂型。
    大題的答案是寫要點,其標準語言結構是知識點+少量帶材料的闡述。注意發(fā)散思維,書上的觀點要記原話,不要覺得理解了用自己的語言闡述也可以。如果不是規(guī)范的政治學科語言,考試是很難拿高分。
    ?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高考數學復習資料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高考數學模擬試題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高中學習方法 高考復習方法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高考飲食攻略 高考勵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