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生物知識點“生物的變異”

字號:


     一、設計思路

    教學
     方法
     設計

    

    1.為了使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把自然界中的現(xiàn)象再現(xiàn)到學生的眼前,特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教學。
    
    2.為了實現(xiàn)能力目標,便于讓老師捕捉學生面對問題時的真實想法。采用師生互動探討式教學,引導學生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收集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課堂
     組織
     設計

    

    1.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提高學習效率,把學生分成 5 人一組展開活動。
    
    2.在“對某一性狀變異的深入探究”的學生活動中,每小組的 5 人自由選擇分工。
    

    基礎知識
    

    解決措施設計
    

    生物變異的概念
    

    通過學生活動“找特征、找差異”,圖片展示,讓學生觀察、歸納: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
    

    不同種類、個體之間的差異首先決定于遺傳物質,其次與環(huán)境有關。
    

    對先天性和后天性近視進行分析或對先天性卷發(fā)和人工卷發(fā)進行分析
    

    生物變異的類型
    

    讓學生活動找出列舉特征中的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
    

    能力培養(yǎng)
    

    解決措施設計
    

    突出對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和科學方法的訓練。
    

    在制定實驗探究方案時,對于大、小花生的短軸長度的測量方法,可讓學生展開廣泛的探討。
    

    訓練學生處理數(shù)據(jù)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
    

    各小組收集的數(shù)據(jù)錄入到課件中,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圖形分析。
    

    情感培養(yǎng)
    

    解決措施設計
    

    對生物學及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1.人類所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
    
    2.一組色彩紛呈的玫瑰花圖片。
    
    3.一句結束語:大自然是如此的千姿百態(tài)、豐富多彩,那是因為生物的變異。
    

    教學設計流程圖
    
    二、教材分析
    重點:通過對某一性狀的變異的深入探究,使學生能夠描述:
    1.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變異的原因:不同種類、個體之間的差異首先決定于遺傳物質,其次與環(huán)境有關。
    3.生物變異的類型:可遺傳變異 ( 由于遺傳物質的改變造成 );不可遺傳變異 ( 僅由于環(huán)境的改變造成 )。
    難點:針對育種實例,說明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
    2.認識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存在差異的原因是生物的變異。
    3.通過對某一性狀的變異的深入探究。使學生能夠描述:
    (1)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變異的原因:不同種類、個體之間的差異首先決定于遺傳物質,其次與環(huán)境有關。
    (3)生物變異的類型:可遺傳變異 ( 由于遺傳物質的改變造成 );不可遺傳變異 ( 僅由于環(huán)境的改變造成 )。
    4.讓學生了解遺傳育種的幾種方法。
    能力目標:
    1.通過對圖片的觀察和分析,培養(yǎng)學生觀察、提問、表達的能力。
    2.通過“對某一性狀的變異進行深入探究的實驗”, 突出對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和科學方法的訓練。尤為側重訓練學生處理數(shù)據(jù)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調(diào)查結果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讓學生體會到通過科學探究得出結論的成就感。
    2.讓學生通過“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的學習,產(chǎn)生對生物學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1.大小品種的花生各l 000 g,隨機分裝,30 粒1袋 。
    2.多媒體課件。
    3.測量用具 ( 量角器、 直尺、三角飯 ) 每組兩套。
    4.紅、藍兩種顏色的筆 ( 描點連線 )。
    5.學生活動記錄用表。
    三、教學過程
    

    CAI
    
    課件
    

    教學內(nèi)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診斷性評價
    

    第
    
    一
    
    屏
    

    1.特征——性狀2.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相對性狀3.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這種現(xiàn)象叫做生物的變異。
    

    1.介紹游戲要求:在教師的頭部找出6處明顯的特征,1組找l處,不準重復。
    
    2.根據(jù)學生列舉的性狀教師在黑板上寫板書。
    

    玩一玩找特征? (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找老師的特征。第二步,找老師和另外一名同學的同一部位有差異的特征。
    

    觀察能力
    

    第
    
    二
    
    屏
    

    生物變異的原因:首先決定于遺傳物質基礎的不同,其次與環(huán)境也有關系。
    

     教師:導致老師和同學的頭發(fā)卷曲的原因相同嗎?
    

     學生分析老師的人工卷發(fā)和學生生來就有的卷發(fā)的形成原因。
    

    
     觀察、分析能力。
    

    第
    
    二
    
    屏
    

    生物變異的類型:
    
    可遺傳變異(由于遺傳物質的改變造成)。
    
    不可遺傳變異(僅由于環(huán)境的改變造成)。
    

     請學生判斷以上哪些變異是可以遺傳的?哪些變異是不可以遺傳的?并請分析可遺傳和不可遺傳的原因。
    

     學生根據(jù)板書列舉的特征分小組討論回答。
    

    
     學以致用的能力。
    

    第
    
    三
    
    屏
    

     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要求:找出圖片中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
    

     玩一玩 找差異?
    
    學生觀察四幅圖片并作出描述。
    

     觀察、歸納、總結的能力。
    

    ※ 知識點過渡 
    
    同學們,既然生物性狀的變異是如此的普遍。你對某一性狀的變異做過較深刻的探究嗎 ? 如果沒有,就讓我們在課堂上來探究某一性狀的變異。 
    

    第
    
    四
    
    、
    
    五
    
    屏
    
     
    

    1.因為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性狀的變異是可以遺傳的
    
    3.因為環(huán)境的變化會影響生物性狀的表 現(xiàn)。
    

    1.屏顯“曉剛和同學們在奶 奶家吃花生的場景”的圖片。
    
    2.每小組各分發(fā)兩個品種的 花生,并請同學們運用剛才所學的生物學知識科學解釋圖中人物的語句。
    

    1.閱讀圖片的標注文字。
    
    2.小組討論回答。
    

    再現(xiàn)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 知識點過渡  在這幅圖的插話中,其中一框有個問句,請同學們讀出來!
    

    第
    
    六
    
    屏
    

    
     1.提出問題:怎樣區(qū)分大花生和小花生?
    
    2.作出假設:大花生和小花生的依據(jù)是果實的平均值,大花生的果實平均值大。
    

    1.回答這個問題的內(nèi)容即是假設的內(nèi)容。針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有多個答案,每個答案都是假設。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選擇最有可能的答案作出假設。
    
    2.教師舉例:針對“怎樣區(qū)分大花生和小花生?”的問句,我可以這樣回答:個大的花生就是大花生,個小的花生就是小花生。你們說這樣的答案是最有可能的假設嗎?
    

    學生:擺在桌上的大品種的花生中就有小個的花生,小品種的花生中就有大個的花生,事實說明你的假設不成立。
    

    善于用事實說明問題的能力
    

    ※ 知識點過渡 老師:針對“怎樣區(qū)分大花生和小花生?”的問句,張明已經(jīng)作出了假設,為了證明他的假設是否正確,我們下一步該怎么辦?學生:做實驗。
    

    第
    
    七
    
    屏
    

    3.制定計劃
    
    (1) 明確分工
    

    屏顯分工情況
    

    選擇自己在探究活動中的角色
    

    積極參與的態(tài)度
    

    第
    
    八
    
    屏
    
     
    

    (2) 小組學會討論確定實驗探究方案
    

    ①這個調(diào)查我們要探究的內(nèi)容是什么 ?
    
    ②調(diào)查探究時,需要哪些材料和用具?
    
    ③調(diào)查時,應該測量果實的長軸還是短軸,怎樣記錄 ?
    
    ④設計適當?shù)臏y量方法,你們小組的測量方法是?
    
    ⑤最后你明確該調(diào)查的操作步驟是 ?
    

    小組討論實驗探究方案
    
     
    

    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第
    
    九
    
    屏
    

    4.實施計劃,收集數(shù)據(jù)。
    

    到各小組指導、了解情況。
    

    1.各小組收集數(shù)據(jù),表格中劃“正”字記錄,一定要記錄真實數(shù)值 !
    
    2.根據(jù)小組收集的數(shù)據(jù)描點畫圖,大品種的花生用 藍筆描點連線,小品種的 花生用紅筆描點連線。
    

    高度團結協(xié)作出效率的意識,收集和記錄數(shù)據(jù)的能力。
    

    第
    
    十
    
    屏
    

    5.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
    

    教師要求:各組組長把本小組大小品種花生的短軸長平均值錄入到老師的電腦中
    

    匯集各小組的平均值,整理全班數(shù)據(jù)
    

    處理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
    

     第
    
    十一
    
    屏
    

    表達與交流。
    

    (1)讓學生用語言描述兩個品種花生果實在不同長度范圍內(nèi)的數(shù)量分布狀況。
    
    (2〉從大花生中選擇一粒飽滿粒大的種子種下去,所收獲的種子一定都是大的嗎?為什么?
    

    用準確的語言描述實驗結果。運用實驗結論進行科學解釋
    

    圖形分析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
    

    第
    
    十二
    
    屏
    

    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
    

    顯示高產(chǎn)奶牛培育的圖片
    

    小組作出高產(chǎn)奶牛培育的科學解釋
    

    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
    

    第
    
    十三
    
    屏
    

    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
    

    顯示太空椒培育的圖片
    

    小組作出太空椒的科學解釋
    

    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
    

    第
    
    十四
    
    屏
    

    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
    

    顯示雜交水稻培育的圖片
    

    小組作出雜交水稻的科學解釋
    

    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
    

    
    
    
     第
    
    十五
    
    屏
    

    總結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
    

    1.舉例說出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并能說出引起兩種變異的原因。
    
    2.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既受遺傳物質的控制,又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
    
    3.初步體驗調(diào)查生物變異的方法,提高處理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調(diào)查結果的能力。
    
    4.舉例說出遺傳育種的方法,以及在生產(chǎn)中的應用。
    

    學生回憶、回答。
    

    識記、再現(xiàn)知識的能力。
    

    第
     十六屏
    

    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和生物學的情感。
    

    屏顯:
    
    1.色彩紛呈的玫瑰花圖片。
    
    2.結束話:大自然是如此的千姿百態(tài)豐富多彩,那是因為生物的變異。
    

    欣賞圖片并產(chǎn)生共鳴。
    

    熱愛大自然和生物學的情感。
    

    小結和反思
    1.本教學設計的實踐效果:
    (1)本人運用這個教學設計上了四節(jié)課。生物學的概念──生物的變異、生物的變異的原因、生物的變異的類型、生物變異的普遍性都是通過讓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建立起感性認識后,請學生歸納總結。學生參與到概念的描述之中,容易把概念理解到位。
    (2)本節(jié)課教材設計探究活動的目的是突出對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和科學方法的訓練,訓練學生處理數(shù)據(jù)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學生在制定實驗探究方案時,己經(jīng)充分展現(xiàn)了他們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例如:關于測量方法的探討。
    在學生討論出上述的測量方法后,由于直尺和三角板及花生都是平放在桌面上?;ㄉ菆A的,測量時三角板無法固定,花生的短軸測量只能估測。為了讓收集的數(shù)據(jù)準確可信,可以這樣做:
    一名同學立起直尺和一把對準直尺零刻度的三角板,另一名同學更換測量的花生和另一塊讀數(shù)的三角板,三角板的平面和直尺的平面是垂直的關系。三角板起到卡尺的作用。
    依舊把直尺和三角板及花生都平放在桌面上。但是把花生剝殼,測一半殼的寬度即為花生的短軸長度。
    (3)分五人小組共同完成“對某一性狀變異的深入研究”的探究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2.存在的問題:學生活動的量很大,課堂時間不好把握。提倡教師做預實驗準備。
    附:學生用表 第二章 第五節(jié) 生物的差異
    小組討論內(nèi)容一 (玩一玩 找差異)
    

    圖片序號
    

    生物名稱
    

    找出個體之間的差異
    

    1
    

    菊花
    

     
    

    2
    

    玉米
    

     
    

    3
    

    安康羊
    

     
    

    4
    

    果蠅
    

     
    

    你們小組的結論是:
    小組討論內(nèi)容二
    1.科學解釋圖中的插話。
    2.開始探究
    (l) 圖中提出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張明作出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討論制定計劃:
    ①這個調(diào)查我們要探究的內(nèi)容是什么?
    ②調(diào)查探究時,需要哪些材料和用具?
    ③調(diào)查時,應該測量果實的長軸還是短軸,怎樣記錄?
    ④設計適當?shù)臏y量方法,你們小組的測量方法是?
    ⑤最后你明確該調(diào)查的操作步驟是?
    (4) 實施計劃,收集數(shù)據(jù) ( 填下表 )
    各小組收集數(shù)據(jù)(表格中劃“正”字記錄)( 一定要真實值!)
    

     
    

    5mm
    

    6mm
    

    7mm
    

    8mm
    

    9mm
    

    lOmm
    

    11mm
    

    12mm
    

    13mm
    

    14mm
    

    15mm
    

    平均值
    
    (mm)
    

    大花生個數(shù)
    

     
    

     
    

     
    

     
    

     
    

     
    

     
    

     
    

     
    

     
    

     
    

     
    

    小花生個數(shù)
    

     
    

     
    

     
    

     
    

     
    

     
    

     
    

     
    

     
    

     
    

     
    

     
    

    (5) 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 ( 根據(jù)小組收集的數(shù)據(jù)描點畫圖 )
    
    點評
    本課的教學設計是緊緊圍繞“生物的變異為什么會普遍存在”這一核心問題展開的。問題的解決,是通過學生游戲和探究活動來實現(xiàn)的。在探究學習中,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的心理機制是順應,學生是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對于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通過啟發(fā)學生分析得出結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在設計上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發(fā)展需要和學習特點,真正體現(xiàn)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既有發(fā)散思維,又有集中思維,有利于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科學方法。本課所呈現(xiàn)出的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樂于探究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悟、體驗,逐漸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方法和能力,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