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語文備考:期中試卷17(七下)

字號:


    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guān)信息,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中考語文資料以供參考:
    一. 語文知識積累與運用
    1. 親愛的同學請把你的人生格言工整美觀地書寫在下面,作為你人生之行的指南。
    2. 按拼音寫漢字:
    huǎng kài qiè
    ( )然大悟 同仇敵( ) ( )而不舍
    jì jùn háo
    夜以( )日 崇山( )嶺 明察秋( )
    3. 下列句子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項是
    A. 經(jīng)過這次有趣的實驗,我愛上生物了。
    B. 能不能戰(zhàn)勝思想上的弱點,是一個人成就事業(yè)的重要保證。
    C. 我對《雍正王朝》這部電視連續(xù)劇有較大的興趣。
    D. 通過這段時間的復習,使同學們的學習成績有了幅度的提高。
    4. 結(jié)合句意,選出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語恰當?shù)囊痪洹?BR>    A. 無論學習哪一門知識,都不是一揮而就的,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B. 人們常常把貝克漢姆和羅納爾多相提并論,因為他倆都是世界級的球星。
    C. 說起四季如春的昆明,只聽他夸夸其談,使得在場的人非常向往。
    D. 一個初一的學生,竟能寫出如此漂亮的字,真叫人刮目相看。
    5. 根據(jù)下列句子,以“友誼”為話題,仿寫一個句子。
    例句: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他常常在暗淡中降臨。
    仿句:友誼
    6. 名著閱讀: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這段關(guān)于英雄的見解出自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 之口,與此故事相關(guān)的情節(jié)是
    7. 積累填空:
    (1) ,死亦為鬼雄。
    (2)爭渡、爭渡,
    (3)寫出張志和的《漁歌子》詩中描寫春天秀麗的水鄉(xiāng)風光,優(yōu)美景色的詩句
    ,
    (4)螳螂捕蟬,
    (5)滿招損,
    (6)良藥苦口利于病,
    (7)青箬笠, ,
    (8)不入虎穴,
    8. 判斷下列句子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三亞落日》這篇文章是按時間順序描寫的。 ( )
    (2)《學會合作》中作者運用交響樂成功演奏事例主要說明為了合作,集體中每個人還要有犧牲的精神。 ( )
    二、閱讀與理解:
    (一)課內(nèi)閱讀
    吳王準備出兵攻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墒菂峭豕虉?zhí)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有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聽了大臣們的議論,想去勸說吳王??墒菂峭跻呀?jīng)下了死命令,怎么辦呢?
    第二天清晨,他拿著一支彈弓,在王宮花園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毫不介意。就這樣,一連轉(zhuǎn)了三個早晨。
    少年終于被吳王發(fā)現(xiàn)了,吳王問道:“你早晨跑到花園里來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給打濕了!”
    少年回答說:“稟報大王,我在打鳥?!?BR>    吳王問:“你打著鳥了嗎?”
    少年說:“我沒有打著鳥,卻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BR>    吳王來了興趣,問:“有什么事啊?”
    少年說:“花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只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只黃雀在它的身后?!?BR>    吳王夸獎?wù)f:“你看得真仔細!那黃雀要捉螳螂嗎?”
    少年接著說:“是的,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我拿著彈弓在瞄準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聽了少年的話,吳王恍然大悟,連聲說:“對!對!你講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1. 一些大臣為什么反對吳王出兵攻打楚國?
    2. 少年想到了什么辦法去勸說吳王?
    3. 吳王是怎樣注意到少年的?
    4. 聽了少年的話,吳王為什么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5. 讀了本文對你有哪些啟示?
    (二)《讀書的三重境界》
    1黃健先生在《讀書的三重境界》(見《跬步齋讀思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一文中給我們講了一個有趣的讀書故事:孔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他在讀大學一年級時曾 地解釋為:“古代學者讀書學習是為了自己,現(xiàn)今的學者讀書學習是為了別人,我們應(yīng)該摒棄‘古之學者’的個人主義,像‘今之學者’那樣,端正學者的目的?!焙髞斫?jīng)過洪城先生的指點及讀了楊伯峻先生的譯著,才知道自己的理解全“擰”了。本意應(yīng)該是,古代學者學習的目的在于修養(yǎng)自己的學問道德,現(xiàn)代學者的目的卻在裝飾自己,給別人看。
    2這個故事意味深長,使我想了很多:讀書不要望文生義,不求甚解,而要多讀多思,力求把握古書的真意;應(yīng)該端正學習態(tài)度,努力追求古人的那種讀書境界,莫學“今之學者”的炫才耀己;為人、為學都應(yīng)坦誠,要勇于自我批評,做到有錯必糾……但是我想的最多的還是有關(guān)學習的目的——“自以為是”的讀者的三重境界。
    3何謂“讀書的三重境界”?曰:為知,為己,為人。
    4為知,就是為了積累知識,增長學問、見識和智慧。為此,必須多讀書,讀好書。宋太宗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被实廴绱?,一般讀書人更應(yīng)該把讀書當成一種永不疲倦的好事來對待。在一定情況下,“書淫”“書疾”“書呆子”,作為一個讀書過程,作為一種用功精神與狀態(tài),是不應(yīng)該受到嘲笑的。只要是有利于知識積累,有利于開慧益智的書,用魯迅的話說:哪怕是講扶亂的書,也不要皺眉頭,裝出一副很憎惡的樣子。相反,不妨翻一翻。遇有和自己觀點不同的或者不適宜的書,也要拿過來看一看,甚至研究研究,以便從正反兩面獲得經(jīng)驗和教訓,增加知識和才智??傊?,博學從而多才多藝,這些都是“為知”的需要,也是讀者最起碼、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5為己,就是古人所說的修身、正己,培養(yǎng)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這是讀者的第二重境界。中國的讀書人向來把占有知識為人品、人格自然升華的保證,蘇東坡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詩句,表達的就是這一意思。事實證明,讀書與不讀書,讀書多于讀書少的人,所表現(xiàn)出的內(nèi)在氣質(zhì)與素質(zhì)是絕不相同的。常言“獨善其身”,練好“內(nèi)功”,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和修養(yǎng),從而也有益于身心健康,這是古今知識分子共同追求的讀書目標。讀書固然要博覽,但是所讀之書,也要盡可能有所選擇。換句話說,不僅要讀書,還要讀好書,這是甚為關(guān)鍵的。
    6對于讀書完全“為知”而言,“為己”已經(jīng)是大大提高了一個層次和境界。這是非常寶貴的,非正人君子是不容易做到的,應(yīng)該大力提倡,并且大加發(fā)揚。但是光做到這一點還不夠,從更高的層次上說,還應(yīng)該向前人學習,“為人”而讀書。
    7我所說的“為人”,不是“今之學者”的“裝飾自己,給別人看”的“為人”,也不是黃健先生開始理解的那種“為了別人”,而是他所私心“向往”的“為了別人”,即我所要表達的“為黎民百姓”而讀書,或即周恩來少時所說的“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比較而言,“為己”是讀書人“能夠”做到的,“為人”則是讀書人應(yīng)該做到的。
    8讀書有三重境界,每一重境界都是一個新的邏輯起點,而第三重境界則是最高境界,也是我們每一個讀書人都應(yīng)該重視和追求的終極目標。
    1. 給下列詞語中加橫線的字注音。
    摒棄( ) 炫耀( ) 跬步( ) 崛起( )
    2. 在下面選擇一個適當?shù)某烧Z填在第1段的空白處:( )。
    A. 不求甚解 B. 馬馬虎虎 C. 望文生義 D. 別具匠心
    3. 結(jié)合語境推測“不以為勞”的含義是
    4. 第1段中引用黃健先生在《讀書的三重境界》中講的“有趣的讀書故事?!庇泻巫饔?
    5. 第1段中的故事可引起作者的哪些思考?
    6. 作者認為讀書的三種目的分別是:
    (1)
    (2)
    (3)
    7. 文章第6段起 作用;第8段起 作用。
    8. 下列對文章鑒析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 從總體上看,本文采用的是“總——分——總”式結(jié)構(gòu),非常嚴謹。
    B. 從局部看文章運用了分論點的形式,各分論點之間是并列關(guān)系。
    C. 文中作者為了論證自己的論點,大量運用了引證的方法,使文章顯得很有說服力。
    D. 在立論方式上,文章有破有立,觀點鮮明。
    9.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10. 讀了這么些年的書,你一定有許多自己的感受,將你讀書的獨特感受寫在下面。
    三. 寫作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擁有母親,我們會享有親情的溫暖;擁抱成長,我們會豐富生命的內(nèi)涵;擁抱夢想,我們會開啟人生的輝煌;擁抱陽光我們會感悟快樂的真諦;擁抱春天,我們會領(lǐng)略自然的美好。擁抱就是享有,擁抱就是開創(chuàng),擁抱就是感悟……
    請以“擁抱 ”為題,寫一篇文章。
    (二)因為有愛,所以感動;因為感動,懂得了感恩,親愛的同學,你生活中曾有過這樣的感動嗎?如果你曾感動于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聲祝福,一句勉勵;如果你曾感動于一線曙光,一片綠葉,一顆露珠,一泓清泉;如果你曾感動于羔羊跪乳,落紅護花,落葉歸根,那么請拿起你的筆,去紀錄你的情感歷程,用你的智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用一顆感恩的心,去感謝生活中的美。
    請以“感恩”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試題答案】
    一. 語文知識積累與與運用
    1. 親愛的同學請把你的人生格言工整美觀地書寫在下面,作為你人生之行的指南。
    時間就是知識。
    2. 按拼音寫漢字:
    huǎng kài qiè
    ( 恍 )然大悟 同仇敵( 愾 ) ( 鍥 )而不舍
    jì jùn háo
    夜以( 繼 )日 崇山( 峻 )嶺 明察秋( 亳 )
    3. 下列句子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項是(C)
    A. 經(jīng)過這次有趣的實驗,我愛上生物了。
    B. 能不能戰(zhàn)勝思想上的弱點,是一個人成就事業(yè)的重要保證。
    C. 我對《雍正王朝》這部電視連續(xù)劇有較大的興趣。
    D. 通過這段時間的復習,使同學們的學習成績有了幅度的提高。
    4. 結(jié)合句意,選出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語恰當?shù)囊痪洹?D)
    A. 無論學習哪一門知識,都不是一揮而就的,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B. 人們常常把貝克漢姆和羅納爾多相提并論,因為他倆都是世界級的球星。
    C. 說起四季如春的昆明,只聽他夸夸其談,使得在場的人非常向往。
    D. 一個初一的學生,竟能寫出如此漂亮的字,真叫人刮目相看。
    5. 根據(jù)下列句子,以“友誼”為話題,仿寫一個句子。
    例句: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他常常在暗淡中降臨。
    仿句:友誼不喜歡吃喝玩樂,他常常在需要時出現(xiàn)。
    6. 名著閱讀: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這段關(guān)于英雄的見解出自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曹操之口,與此故事相關(guān)的情節(jié)是煮酒論英雄
    7. 積累填空:
    (1)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
    (2)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3)寫出張志和的《漁歌子》詩中描寫春天秀麗的水鄉(xiāng)風光,優(yōu)美景色的詩句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4)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5)滿招損,謙受益
    (6)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7)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8. 判斷下列句子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三亞落日》這篇文章是按時間順序描寫的。 ( √ )
    (2)《學會合作》中作者運用交響樂成功演奏事例主要說明為了合作,集體中每個人還要有犧牲的精神。 ( × )
    二、閱讀與理解:
    (一)課內(nèi)閱讀
    吳王準備出兵攻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墒菂峭豕虉?zhí)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有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聽了大臣們的議論,想去勸說吳王??墒菂峭跻呀?jīng)下了死命令,怎么辦呢?
    第二天清晨,他拿著一支彈弓,在王宮花園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毫不介意。就這樣,一連轉(zhuǎn)了三個早晨。
    少年終于被吳王發(fā)現(xiàn)了,吳王問道:“你早晨跑到花園里來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給打濕了!”
    少年回答說:“稟報大王,我在打鳥?!?BR>    吳王問:“你打著鳥了嗎?”
    少年說:“我沒有打著鳥,卻見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BR>    吳王來了興趣,問:“有什么事啊?”
    少年說:“花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只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只黃雀在它的身后。”
    吳王夸獎?wù)f:“你看得真仔細!那黃雀要捉螳螂嗎?”
    少年接著說:“是的,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我拿著彈弓在瞄準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聽了少年的話,吳王恍然大悟,連聲說:“對!對!你講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1. 一些大臣為什么反對吳王出兵攻打楚國?
    因為這個時候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
    2. 少年想到了什么辦法去勸說吳王?
    借“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
    3. 吳王是怎樣注意到少年的?
    少年連續(xù)三天在花園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露水打濕了衣服和鞋子。
    4. 聽了少年的話,吳王為什么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因為吳王明白了攻打楚國的嚴重后果。
    5. 讀了本文對你有哪些啟示?
    做事情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要三思而后行,否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
    (二)《讀書的三重境界》
    1黃健先生在《讀書的三重境界》(見《跬步齋讀思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一文中給我們講了一個有趣的讀書故事:孔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彼谧x大學一年級時曾 地解釋為:“古代學者讀書學習是為了自己,現(xiàn)今的學者讀書學習是為了別人,我們應(yīng)該摒棄‘古之學者’的個人主義,像‘今之學者’那樣,端正學者的目的?!焙髞斫?jīng)過洪城先生的指點及讀了楊伯峻先生的譯著,才知道自己的理解全“擰”了。本意應(yīng)該是,古代學者學習的目的在于修養(yǎng)自己的學問道德,現(xiàn)代學者的目的卻在裝飾自己,給別人看。
    2這個故事意味深長,使我想了很多:讀書不要望文生義,不求甚解,而要多讀多思,力求把握古書的真意;應(yīng)該端正學習態(tài)度,努力追求古人的那種讀書境界,莫學“今之學者”的炫才耀己;為人、為學都應(yīng)坦誠,要勇于自我批評,做到有錯必糾……但是我想的最多的還是有關(guān)學習的目的——“自以為是”的讀者的三重境界。
    3何謂“讀書的三重境界”?曰:為知,為己,為人。
    4為知,就是為了積累知識,增長學問、見識和智慧。為此,必須多讀書,讀好書。宋太宗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被实廴绱?,一般讀書人更應(yīng)該把讀書當成一種永不疲倦的好事來對待。在一定情況下,“書淫”“書疾”“書呆子”,作為一個讀書過程,作為一種用功精神與狀態(tài),是不應(yīng)該受到嘲笑的。只要是有利于知識積累,有利于開慧益智的書,用魯迅的話說:哪怕是講扶亂的書,也不要皺眉頭,裝出一副很憎惡的樣子。相反,不妨翻一翻。遇有和自己觀點不同的或者不適宜的書,也要拿過來看一看,甚至研究研究,以便從正反兩面獲得經(jīng)驗和教訓,增加知識和才智??傊W從而多才多藝,這些都是“為知”的需要,也是讀者最起碼、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5為己,就是古人所說的修身、正己,培養(yǎng)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這是讀者的第二重境界。中國的讀書人向來把占有知識為人品、人格自然升華的保證,蘇東坡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詩句,表達的就是這一意思。事實證明,讀書與不讀書,讀書多于讀書少的人,所表現(xiàn)出的內(nèi)在氣質(zhì)與素質(zhì)是絕不相同的。常言“獨善其身”,練好“內(nèi)功”,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和修養(yǎng),從而也有益于身心健康,這是古今知識分子共同追求的讀書目標。讀書固然要博覽,但是所讀之書,也要盡可能有所選擇。換句話說,不僅要讀書,還要讀好書,這是甚為關(guān)鍵的。
    6對于讀書完全“為知”而言,“為己”已經(jīng)是大大提高了一個層次和境界。這是非常寶貴的,非正人君子是不容易做到的,應(yīng)該大力提倡,并且大加發(fā)揚。但是光做到這一點還不夠,從更高的層次上說,還應(yīng)該向前人學習,“為人”而讀書。
    7我所說的“為人”,不是“今之學者”的“裝飾自己,給別人看”的“為人”,也不是黃健先生開始理解的那種“為了別人”,而是他所私心“向往”的“為了別人”,即我所要表達的“為黎民百姓”而讀書,或即周恩來少時所說的“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比較而言,“為己”是讀書人“能夠”做到的,“為人”則是讀書人應(yīng)該做到的。
    8讀書有三重境界,每一重境界都是一個新的邏輯起點,而第三重境界則是最高境界,也是我們每一個讀書人都應(yīng)該重視和追求的終極目標。
    1. 給下列詞語中加橫線的字注音。
    摒棄(bǐng) 炫耀(xuàn) 跬步(kuǐ) 崛起(jué)
    2. 在下面選擇一個適當?shù)某烧Z填在第1段的空白處:( C )。
    A. 不求甚解 B. 馬馬虎虎 C. 望文生義 D. 別具匠心
    3. 結(jié)合語境推測“不以為勞”的含義是:應(yīng)該把讀書當成一種永不疲倦的好事來對待。
    4. 第1段中引用黃健先生在《讀書的三重境界》中講的“有趣的讀書故事?!庇泻巫饔?
    引起讀者興趣
    5. 第1段中的故事可引起作者的哪些思考?
    引起了作者對讀書學習的目的為何的思考
    6. 作者認為讀書的三種目的分別是:
    (1)為知,就是為了積累知識,增長學問、見識和智慧
    (2)為己,修身、正己,培養(yǎng)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
    (3)為人,為黎民百姓,為中華之崛起
    7. 文章第6段起過渡作用;第8段起總結(jié)全文作用。
    8. 下列對文章鑒析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D )
    A. 從總體上看,本文采用的是“總——分——總”式結(jié)構(gòu),非常嚴謹。
    B. 從局部看文章運用了分論點的形式,各分論點之間是并列關(guān)系。
    C. 文中作者為了論證自己的論點,大量運用了引證的方法,使文章顯得很有說服力。
    D. 在立論方式上,文章有破有立,觀點鮮明。
    9.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第8段
    10. 讀了這么些年的書,你一定有許多自己的感受,將你讀書的獨特感受寫在下面。
    讀書可以讓人盡快地成熟起來
    三. 寫作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擁有母親,我們會享有親情的溫暖;擁抱成長,我們會豐富生命的內(nèi)涵;擁抱夢想,我們會開啟人生的輝煌;擁抱陽光我們會感悟快樂的真諦;擁抱春天,我們會領(lǐng)略自然的美好。擁抱就是享有,擁抱就是開創(chuàng),擁抱就是感悟……
    請以“擁抱 ”為題,寫一篇文章。
    (二)因為有愛,所以感動;因為感動,懂得了感恩,親愛的同學,你生活中曾有過這樣的感動嗎?如果你曾感動于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聲祝福,一句勉勵;如果你曾感動于一線曙光,一片綠葉,一顆露珠,一泓清泉;如果你曾感動于羔羊跪乳,落紅護花,落葉歸根,那么請拿起你的筆,去紀錄你的情感歷程,用你的智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用一顆感恩的心,去感謝生活中的美。
    請以“感恩”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略
    中考相關(guān)信息請關(guān)注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
    ?
    
語文試卷 數(shù)學試卷 英語試卷 政治試卷 物理試卷 化學試卷 歷史試卷
語文答案 數(shù)學答案 英語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學答案 歷史答案 政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