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政治考點必讀

字號:

2012高考政治復習:政治常考古詩文哲理分析
    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解讀:竹林外斜橫出兩三枝艷麗的桃花,春天的江水變暖鴨子最先知曉。
    哲理分析: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lián)系著,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沒有的。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形式具有多樣性,其中有一種主要的聯(lián)系形式就是因果聯(lián)系,即事物之間那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按航焙汀傍喯戎敝g就是這種聯(lián)系。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解讀:花落燕歸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哲理分析: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運動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規(guī)律具有客觀性,它的存在和發(fā)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不能創(chuàng)造規(guī)律也不能消滅規(guī)律,規(guī)律的客觀性集中表現(xiàn)在它的不可抗拒性。“無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為事物的變化具有規(guī)律性,人們無法改變。
    3.有意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
    解讀:人的主觀愿望和客觀效果有時并不是一致的。
    哲理分析:唯物辯證法認為,人要正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就必須以尊重客觀規(guī)律為基礎?!坝幸庠曰ɑú话l(fā)”是指人們違背了客觀規(guī)律,無法得到預期的效果?!盁o心插柳柳成蔭”是指人的行為順應了客觀規(guī)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亂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強
    解讀:混亂和有序,膽怯和勇敢,弱小和強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哲理分析: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亂和治、怯和勇、弱和強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5.心病終須心藥治,解鈴還是系鈴人
    解讀:要想治好心頭之病,必須用治心病的藥;要想把鈴鐺解掉,還要請來拴鈴鐺的人。
    哲理分析:唯物辯證法認為,每個事物的具體矛盾各不相同,各有其特點,即矛盾具有特殊性。這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正確解決矛盾的方法。該名句體現(xiàn)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道理。
    6.賢士徇名,貪夫死利
    解讀:道德高尚的人為名節(jié)而犧牲,貪婪的人為私利而亡。
    哲理分析: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會促進事物的發(fā)展,錯誤的意識會阻礙事物的發(fā)展。因此,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意識,反對錯誤的意識。
    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
    解讀:國家每一代都有才華出眾的人出現(xiàn),他們都可以憑自己卓越的才能名揚數(shù)百年。
    哲理分析: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世界是運動變化和發(fā)展著的,發(fā)展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恒發(fā)展著的物質世界,我們必須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敖酱胁湃顺觯黝I風騷數(shù)百年”正是發(fā)展觀點的體現(xiàn)。
    8.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解讀:野火燒不絕那些頑強的野草,只要春風一吹,它們便又蓬勃地生長出來。
    哲理分析:唯物辯證法認為,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guī)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fā)展前途的東西,它的成長是一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發(fā)展過程,我們要努力促進舊事物的滅亡和新事物的產生。
    9.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解讀:有和無相伴相生,難和易相互形成,長和短互相對照,高和低互相依附,音和聲互相應和,前和后互相跟隨。
    哲理分析: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系就是矛盾,矛盾雙方既相互排斥、相互斗爭,又互為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統(tǒng)一體中,同時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該句中的“有”和“無”、“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下”、“音”和“聲”、“前”和“后”都是矛盾的雙方,它們既對立又統(tǒng)一。
    10.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
    解讀:提起漁網(wǎng)上的總繩一撒,網(wǎng)眼就全部張開;解釋清楚一卷的內容,其余篇目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哲理分析:唯物辯證法認為,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fā)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為次要矛盾,它們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這要求人們在處理問題時善于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芭e一綱”、“解一卷”就是抓主要矛盾。
    1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解讀:乘長風破萬里浪的時機一定會到來,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哲理分析: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發(fā)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而發(fā)展的道路則是曲折的,事物的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因此,我們要正確對待前進中的困難與曲折,不能灰心喪氣?!伴L風破浪會有時”寓示的就是這個道理。
    12.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解讀:其寓意在贊揚那種辛勤為民、毫無私心、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
    哲理分析: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該句反映的是一種高尚的人生價值取向。
    13.九仞之積,猶虧一簣之功
    解讀:堆積九仞高的土堆,就是差一筐土也不能成功。
    哲理分析: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變化從量變開始,沒有量的積累就不可能有質變發(fā)生;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又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該句寓示人們,量變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平時要注意量的積累。
    14.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解讀:君主就像船一樣,老百姓就像水一樣;水能夠承載船,也能夠打翻船。
    哲理分析: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荀子把君王和老百姓的關系比喻成船和水的關系,意在告誡統(tǒng)治者,要想坐穩(wěn)江山,就要對老百姓施行仁政,輕徭薄賦,減輕刑罰,只有這樣,才能得民心,老百姓這片水才能承載君王這只船。反之,橫征暴斂,嚴刑峻法,魚肉百姓,老百姓就會打翻君王這只船。
    15.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解讀:過去我看人,聽了他們的言辭就相信了他們的行動;現(xiàn)在我看人,不僅聽他們的言辭,也觀察他們的行動。
    哲理分析:“聽其言而觀其行”強調認識應當和實踐相結合,也體現(xiàn)了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16.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
    解讀:宇大得沒邊沒沿,宙長得無始無終。
    哲理分析:天與地是統(tǒng)一的物質世界,宇宙間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或神居住的天國。自然界的存在和發(fā)展是客觀的。
    17.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解讀:不同的人,由于他們的知識構成不同,對同一客觀事物的反映總會有差別。
    哲理分析: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但不等于說人們的意識都是一樣的。
    18.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耽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解讀:面對干旱的天氣,種田人焦急萬分,吹打著樂器到龍王廟去祈雨。而那些朱門富戶卻在家中欣賞歌舞,還害怕真的春陰下起雨來使樂器受潮,發(fā)不出清脆的聲音。
    哲理分析:人們的利益立足點不同,階級立場不同,對同一客觀事物的評價也會不同。
    19.“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解讀:宇宙萬物不是神造的,而是天地、陰陽自身矛盾運動的結果;物質實體乃產生精神的基礎,氣是變化的物質實體,理不能脫離氣而存在。
    哲理分析: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上述兩句話是唯物主義世界觀。
    20.“吾日三省吾身”“人貴有自知之明”
    解讀:一個人對自己的狀況有了正確的認識,就能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作出正確的選擇。
    哲理分析: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堅持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就要敢于面對自己的現(xiàn)實狀況,反思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用正確的認識指導行動。 21.富潤屋,德潤身
    解讀:正確的意識對提高自身修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我們應當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樹立社會主義道德觀念。
    哲理分析:意識不僅對人之外的客觀事物具有反作用,也對人自身具有調節(jié)作用。錯誤的意識不利于人的健康成長,正確的意識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長。
    2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解讀: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能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就表明對自己的認識是正確的,敢于承認自己的不足,也是一種正確的心態(tài),是有智慧的表現(xiàn)。
    哲理分析: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對人之外的客觀事物應當如此,對自己也應如此??创约?,同認識周圍的人和事一樣,都要堅持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
    2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解讀:事物的未來是由現(xiàn)在的各種原因引起的,其結果既有好的可能,也有壞的可能,如果沒有“遠慮”,對壞的可能估計不足,不及時采取防范措施,到時候真的出現(xiàn)了壞的結果,那就變成了“近憂”。
    哲理分析:任何事物都處于因果聯(lián)系之中,這就要求我們將某一事物當做原因來看待,預見它可能產生的結果,盡力爭取未來好的結果。24.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解讀:在對弈中、戰(zhàn)爭中都會出現(xiàn)由于局部的失誤而造成全局失利的情況。
    哲理分析:整體和部分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這要求我們在強調局部要服從整體的前提下,必須十分重視局部的作用,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達到整體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4.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解讀:不會謀劃全局的人,也就不會謀劃一個部分或單位的發(fā)展。
    哲理分析:在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中,整體處于統(tǒng)率地位。這要求人們從整體出發(fā),在整體和部分的相互關系中綜合考察對象,統(tǒng)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以求實現(xiàn)整體或系統(tǒng)的最優(yōu)目標。
    25.自古及今,法無不改,勢無不積,事例無不變遷,風氣無不移易
    解讀:從國家的法規(guī)、時代的趨勢,到人倫事理、社會風氣,一切都在不斷地變化。
    哲理分析:唯物主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發(fā)展的過程之中。這句話體現(xiàn)了用變化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
    26.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解讀:(時間)像流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動,一去不復返。
    哲理分析: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處于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發(fā)展之中,都有其產生、變化、發(fā)展的歷史??鬃拥倪@句名言體現(xiàn)了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
    27.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xiāng)。舉翅萬里余,行止自成行。冬節(jié)食南稻,春日復北翔
    解讀:自然界生物的活動與環(huán)境之間具有某種確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是有規(guī)律的。
    哲理分析:規(guī)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lián)系,一切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都是有規(guī)律的。
    28.“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
    解讀:自然界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這種規(guī)律不因為堯是圣人而存在,也不因桀是暴君而滅亡。天不會因為人們厭惡寒冷而取消冬天,地也不會因為人們厭惡遼遠而縮小面積。
    哲理分析: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規(guī)律是客觀的,它的存在和發(fā)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上面兩句名言揭示了自然規(guī)律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質。
    29.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解讀:專心致志地思考,思緒連接古今,心為所動,情為所感,自是動人心弦,于是,感覺上自己仿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不同風光。
    哲理分析: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都有其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我們對事物的認識不能僅停留于當前,也要考察過去、預測未來。
    30.夫緣道理以從事者,無不能成
    解讀:(人們)只要遵循事物運動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辦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哲理分析: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fā)展的,事物的變化發(fā)展又都是有規(guī)律的,規(guī)律是客觀的。按照事物變化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辦事,是做事成功的前提。 31.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解讀:這段話揭示了難與易的辯證關系。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就是這個道理。
    哲理分析: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系,矛盾雙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轉化。
    32.吃一塹,長一智
    解讀: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訓,增長一份才智。
    哲理分析:矛盾的雙方既對立又統(tǒng)一,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要實現(xiàn)挫折向智慧的轉化,必須善于分析導致失敗和遭受挫折的原因,吸取教訓,并在實際行動中加以改正。
    33.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解讀:金子沒有百分之百的純度,一個人不可能十全十美。
    哲理分析:事物的性質主要地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我們要正確認識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質,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4.“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薄膀U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解讀:沒有“跬步”的積累,就不能到達“千里”外的目的地;沒有“小流”的匯聚,就不能形成浩瀚的“江?!薄rE馬飛奔,也要一步一步地跑;劣馬雖然走得慢,但只要不停地走下去,同樣能夠到達目的地。
    哲理分析:事物的變化發(fā)展始于量變,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我們不能忽視那些看起來不顯著卻有著重要作用的量變。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高考數(shù)學復習資料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高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高中學習方法 高考復習方法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高考飲食攻略 高考勵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