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考作文素材:緣何致敬南科大拒絕高考的45名學生
一篇普普通通的博文《向南科大拒絕高考的45名學生致敬》,居然引來如此眾多的反應,其中有不少人問我,為什么向拒絕參加高考的學生致敬,不參加高考就好嗎?更有甚者說我“有病”、“墮落了”,變得越來越不可思議了,大出我之所料,真是讓我沒有想到。向命運挑戰(zhàn),敢于作出自己的選擇,走別樣的成才之路,向這樣的人致敬不是很正常的嗎?今天的人思維到底是怎么了?
誰有???誰墮落?
大千世界人的成長可以分成很多類,我以為從某一個角度講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體制內成長的人,應當說絕大部分人是這一類。無論是制度設計好的也罷,還是社會風俗約定俗成的也罷,總之是在絕大部分人都認可的一種方式下成長。比如高考,今年參加高考的940萬考生說起來各個都不易,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艱苦學習的辛酸史。但是,在如此完善和成熟的高考制度設計下成長總是一件容易得多的事兒。再比如,乒乓球和羽毛球冠軍們,當然很不容易,但在舉國體制和國家重點培養(yǎng)下,對手又大多數是業(yè)余級的或俱樂部形式的,即使得了冠軍,又有什么值得特別值得驕傲的呢?類似例子還有很多,“富二代”的成長和“窮小子”的進步無論如何不可同日而語,一個是條件優(yōu)越,一個是艱難生存。概言之,在制度設計內成長起來的人做得好、做得優(yōu)秀,甚至出類拔萃,那是應該的,沒有什么值得特別致敬的。
人才成長的另外一類,也就是在制度設計以外或與人們約定俗成的評判相悖、標準不那么一致而作出的選擇并成長起來的人。這一類人是少數人,還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向壞的方面發(fā)展,超出人們的意料之外,比如藥家鑫之流,我們暫且不論。這里著重要分析的是向好的方面發(fā)展并將最終成長成功的人,這45名南科大拒絕參加高考的學生不就是這一類人的代表嗎?即使他們不成功,我們都要向他們致敬!
所以向這類人致敬,是因為他們在自身成長的路上因其沒有現成模式或一時不被人理解而愈加艱難,還因為他們當中不少人的成功大而言之是為推進人類文明的進程作出更加卓越而突出的貢獻,小而言之則為某項制度的改進或完善起到重要作用。敢為人先需要勇氣,需要堅持,更需要智慧,以及許許多多說得清和說不清的東西,包括悟性、靈氣等。以我致敬過的人物為例,無不如此。我沒有向乒羽和其他運動員項目的冠軍們致過敬,獨獨對法網冠軍李娜表示過三次敬意。既因為她是與舉國體制之下成長起來的人不一樣,更是因為她的一系列出手不凡、出語自然和與眾不同的新形象。有人稱她為“代表新中國的新名片”,一點不為過!不說她的坎坷、火辣以及單飛嘗試,就說說她思想和表達的真誠幽默吧!她說:“我昨晚睡得不好,因為我的丈夫打呼?!?;她說自己喜歡逛商場,“我會拿著丈夫的信用卡,開心地去買所有我想要的東西”;記者問她比賽中為什么那么能跑,她說:“你想寫我腿粗就直接寫唄”;她不馬上回國慶功,說:“也許我溫網打得不好,說不定大家都忘記我了?!庇杏浾哒f,多年來,中國人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對外形象都是刻板嚴謹的,很多外國人都說中國運動員場上微笑動人,下場卻永遠板著臉,接受采訪更是用詞謹慎,中規(guī)中矩。其實,我以為,還不僅僅是儒家文化,更有體制、人情以及許多實際利益的考慮作祟。李娜恰恰沒有被這些所囿,她不在乎別人的評價和臉色,帶著不羈,帶著個性,動真情,講實話,活出了自己,活出了真我,活出了人的味道!在賽場上,李娜為中國做了一次最好的廣告。難道不值得致敬嗎?
我致過敬的人物還有北京的“蝸居青年”、“蘑菇少年”和廣東的“舉牌哥”;我向寫“羊羔體”詩的紀委書記致敬;向打假英雄方舟子和西安交通大學五位不遺余力揭露學術造假的老教授以及著名電視主持人白巖松致敬等等。在絕大部分五六年級的孩子都上奧校、彈鋼琴、學英語,準備全力應付“小升初”時,“蘑菇少年”卻對北京的“毒蘑菇”進行了市場調研,并作出了報告;在幾乎所有高中生都為高考沖刺的時候,“舉牌哥”卻關心起了廣州地鐵建設的不科學問題;在很多人對學術造假習以為常、熟視無睹的時候,方舟子先生甘愿以此為業(yè),甚至被人們認為有病,多能堅忍??;而那五位將近耄耋之年的老教授頂著巨大壓力,將打假進行到底,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啊!還有我特別敬佩的主持人白巖松,放棄主任的官位不做,放棄得心應手的主持人行業(yè),偏偏去做費力不討好甚至還要得罪人的評論員,卻開辟了一個新領域,打開了一個新視野。這些人無不具有這一類人反抗世俗、超越自我、勇于擔當,且在很多方面特立獨行的特點。正是由于這些特點,他們一方面要干,一方面還要頂著壓力干,第三方面還要看著世人的白眼、聽著世人的嘲諷,想著世人陰暗的心理干!多么偉大又艱難啊,給予他們一點點敬意,難道不應該嗎?
還是說說這45名拒絕高考的南科大考生吧。大家知道,在我國現行高考制度設計下,這45名考生當然不會獲得參加高考學生的所有待遇,因為那是為參加高考的學生設計的制度,如果突破了,對在制度設計內的人不公平。不突破,就意味著這45名考生將失去很多。相比之下,他們的選擇相對來說比在如此完善并經歷了幾十年考驗的我國高考制度內成長要艱難得多,而他們選擇了不那么容易成長且社會各個方面都不那么認可的路徑,并且泰然處之、堅定不移。盡管比我“成熟”得多的許多大人們聰明且理智地說,這是孩子們個人的選擇,對他們的選擇不置可否。我仍然天真而執(zhí)著地向他們表達敬意,即使說我有病,即使說我墮落,因為他們真的值得敬重!包括向堅定他們選擇的45名考生的家長致敬!其實,據我了解,歷年和今年棄考的學生還有不少人,其中還有不少名校的尖子生,以今年為例有的學生已被國外大學錄取,有的放棄高考做了其他選擇,多樣化的成才途徑,多樣化的人生選擇,多好啊!
別以為,我們向這一類人致敬是口頭上說說、嘴巴動動而已。殊不知,這樣說的人還遠遠不夠呢,對這類人的致敬還遠遠沒有形成像人們重視高考、仰望狀元那樣的社會氛圍呢。大家想一想,每年高考,從上到下,各部門、各級領導都一路綠燈,高考狀元被人們近乎英雄般的傳頌,與那么多優(yōu)惠條件相比,45考生這一類人實在太冷清了,過于冷清,冷清得近乎冰冷!此時,我以自己所能做的方式,以撰寫博文表達一下致敬,這對得起一個真正的教育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和素養(yǎng),對得起一個知識分子應有的思維角度和批判精神,也對得起一個人的良知。
當然,并非所有人都像我一樣無能。比如各有關部門、有關學校和有關人士,能不能也表示出一點對這些孩子的好感,進而給點夸獎和贊美,這不難??!做到這一點還不夠,應該實實在在的考慮如何為不參加或未通過高考而成長成才的人們提供更多的保障、更多的措施、更多的機制、更多的辦法,高考獨木橋的“獨”不正是由此才可以拓寬變?yōu)殡p木橋、多木橋嗎?至少,我期待著有關部門要取消報考公務員必須是全日制本科畢業(yè)生的杠杠,像高考面向所有公民,放寬年齡一樣;我還期盼用人單位再規(guī)定“非985、211大學不錄用”的條件,就在全國給它亮紅牌,看它還敢?——這種對人的歧視如同城里人剝奪農民工子女在城里就學一樣,是不能容忍和原諒的。
我還特別驚訝,《國家中長期教育發(fā)展與改革規(guī)劃綱要》花費了那么多精力、用了那么多人制定出來的那么好的一個綱要,話說得那樣明白而深刻,比如教育要發(fā)展根本靠改革;比如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fā)展,尊重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比如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人發(fā)展,不拘一格培養(yǎng)人才;還比如探索多種培養(yǎng)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等等。怎么落到一個具體問題上,就如此紛紛議論,讓人匪夷所思呢?就連我這無能之人表達一點點敬意都不被理解,還談何其他?就說高考吧,一方面我們年年為千軍萬馬擠上這座獨木橋而苦惱,一方面剛有不上這座獨木橋的就冷言冷語,還甭說開另外路、起另外灶了。我想起了葉公好龍的成語,葉公好龍的故事,不能一次次地傳說,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也不能靠好龍的“葉公”來完成。一句話,高考改革和其他教育改革一樣,必須動真格、出實招、舉良策才能見奇效。
請問,您還以為我向南科大拒絕高考的45名同學致敬是有病嗎?您還以為我向南科大拒絕高考的45名同學致敬是墮落嗎?如是,有病的不是我,墮落的也不是我,是你?。。。。。。。。。。。?!
一篇普普通通的博文《向南科大拒絕高考的45名學生致敬》,居然引來如此眾多的反應,其中有不少人問我,為什么向拒絕參加高考的學生致敬,不參加高考就好嗎?更有甚者說我“有病”、“墮落了”,變得越來越不可思議了,大出我之所料,真是讓我沒有想到。向命運挑戰(zhàn),敢于作出自己的選擇,走別樣的成才之路,向這樣的人致敬不是很正常的嗎?今天的人思維到底是怎么了?
誰有???誰墮落?
大千世界人的成長可以分成很多類,我以為從某一個角度講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體制內成長的人,應當說絕大部分人是這一類。無論是制度設計好的也罷,還是社會風俗約定俗成的也罷,總之是在絕大部分人都認可的一種方式下成長。比如高考,今年參加高考的940萬考生說起來各個都不易,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艱苦學習的辛酸史。但是,在如此完善和成熟的高考制度設計下成長總是一件容易得多的事兒。再比如,乒乓球和羽毛球冠軍們,當然很不容易,但在舉國體制和國家重點培養(yǎng)下,對手又大多數是業(yè)余級的或俱樂部形式的,即使得了冠軍,又有什么值得特別值得驕傲的呢?類似例子還有很多,“富二代”的成長和“窮小子”的進步無論如何不可同日而語,一個是條件優(yōu)越,一個是艱難生存。概言之,在制度設計內成長起來的人做得好、做得優(yōu)秀,甚至出類拔萃,那是應該的,沒有什么值得特別致敬的。
人才成長的另外一類,也就是在制度設計以外或與人們約定俗成的評判相悖、標準不那么一致而作出的選擇并成長起來的人。這一類人是少數人,還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向壞的方面發(fā)展,超出人們的意料之外,比如藥家鑫之流,我們暫且不論。這里著重要分析的是向好的方面發(fā)展并將最終成長成功的人,這45名南科大拒絕參加高考的學生不就是這一類人的代表嗎?即使他們不成功,我們都要向他們致敬!
所以向這類人致敬,是因為他們在自身成長的路上因其沒有現成模式或一時不被人理解而愈加艱難,還因為他們當中不少人的成功大而言之是為推進人類文明的進程作出更加卓越而突出的貢獻,小而言之則為某項制度的改進或完善起到重要作用。敢為人先需要勇氣,需要堅持,更需要智慧,以及許許多多說得清和說不清的東西,包括悟性、靈氣等。以我致敬過的人物為例,無不如此。我沒有向乒羽和其他運動員項目的冠軍們致過敬,獨獨對法網冠軍李娜表示過三次敬意。既因為她是與舉國體制之下成長起來的人不一樣,更是因為她的一系列出手不凡、出語自然和與眾不同的新形象。有人稱她為“代表新中國的新名片”,一點不為過!不說她的坎坷、火辣以及單飛嘗試,就說說她思想和表達的真誠幽默吧!她說:“我昨晚睡得不好,因為我的丈夫打呼?!?;她說自己喜歡逛商場,“我會拿著丈夫的信用卡,開心地去買所有我想要的東西”;記者問她比賽中為什么那么能跑,她說:“你想寫我腿粗就直接寫唄”;她不馬上回國慶功,說:“也許我溫網打得不好,說不定大家都忘記我了?!庇杏浾哒f,多年來,中國人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對外形象都是刻板嚴謹的,很多外國人都說中國運動員場上微笑動人,下場卻永遠板著臉,接受采訪更是用詞謹慎,中規(guī)中矩。其實,我以為,還不僅僅是儒家文化,更有體制、人情以及許多實際利益的考慮作祟。李娜恰恰沒有被這些所囿,她不在乎別人的評價和臉色,帶著不羈,帶著個性,動真情,講實話,活出了自己,活出了真我,活出了人的味道!在賽場上,李娜為中國做了一次最好的廣告。難道不值得致敬嗎?
我致過敬的人物還有北京的“蝸居青年”、“蘑菇少年”和廣東的“舉牌哥”;我向寫“羊羔體”詩的紀委書記致敬;向打假英雄方舟子和西安交通大學五位不遺余力揭露學術造假的老教授以及著名電視主持人白巖松致敬等等。在絕大部分五六年級的孩子都上奧校、彈鋼琴、學英語,準備全力應付“小升初”時,“蘑菇少年”卻對北京的“毒蘑菇”進行了市場調研,并作出了報告;在幾乎所有高中生都為高考沖刺的時候,“舉牌哥”卻關心起了廣州地鐵建設的不科學問題;在很多人對學術造假習以為常、熟視無睹的時候,方舟子先生甘愿以此為業(yè),甚至被人們認為有病,多能堅忍??;而那五位將近耄耋之年的老教授頂著巨大壓力,將打假進行到底,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啊!還有我特別敬佩的主持人白巖松,放棄主任的官位不做,放棄得心應手的主持人行業(yè),偏偏去做費力不討好甚至還要得罪人的評論員,卻開辟了一個新領域,打開了一個新視野。這些人無不具有這一類人反抗世俗、超越自我、勇于擔當,且在很多方面特立獨行的特點。正是由于這些特點,他們一方面要干,一方面還要頂著壓力干,第三方面還要看著世人的白眼、聽著世人的嘲諷,想著世人陰暗的心理干!多么偉大又艱難啊,給予他們一點點敬意,難道不應該嗎?
還是說說這45名拒絕高考的南科大考生吧。大家知道,在我國現行高考制度設計下,這45名考生當然不會獲得參加高考學生的所有待遇,因為那是為參加高考的學生設計的制度,如果突破了,對在制度設計內的人不公平。不突破,就意味著這45名考生將失去很多。相比之下,他們的選擇相對來說比在如此完善并經歷了幾十年考驗的我國高考制度內成長要艱難得多,而他們選擇了不那么容易成長且社會各個方面都不那么認可的路徑,并且泰然處之、堅定不移。盡管比我“成熟”得多的許多大人們聰明且理智地說,這是孩子們個人的選擇,對他們的選擇不置可否。我仍然天真而執(zhí)著地向他們表達敬意,即使說我有病,即使說我墮落,因為他們真的值得敬重!包括向堅定他們選擇的45名考生的家長致敬!其實,據我了解,歷年和今年棄考的學生還有不少人,其中還有不少名校的尖子生,以今年為例有的學生已被國外大學錄取,有的放棄高考做了其他選擇,多樣化的成才途徑,多樣化的人生選擇,多好啊!
別以為,我們向這一類人致敬是口頭上說說、嘴巴動動而已。殊不知,這樣說的人還遠遠不夠呢,對這類人的致敬還遠遠沒有形成像人們重視高考、仰望狀元那樣的社會氛圍呢。大家想一想,每年高考,從上到下,各部門、各級領導都一路綠燈,高考狀元被人們近乎英雄般的傳頌,與那么多優(yōu)惠條件相比,45考生這一類人實在太冷清了,過于冷清,冷清得近乎冰冷!此時,我以自己所能做的方式,以撰寫博文表達一下致敬,這對得起一個真正的教育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和素養(yǎng),對得起一個知識分子應有的思維角度和批判精神,也對得起一個人的良知。
當然,并非所有人都像我一樣無能。比如各有關部門、有關學校和有關人士,能不能也表示出一點對這些孩子的好感,進而給點夸獎和贊美,這不難??!做到這一點還不夠,應該實實在在的考慮如何為不參加或未通過高考而成長成才的人們提供更多的保障、更多的措施、更多的機制、更多的辦法,高考獨木橋的“獨”不正是由此才可以拓寬變?yōu)殡p木橋、多木橋嗎?至少,我期待著有關部門要取消報考公務員必須是全日制本科畢業(yè)生的杠杠,像高考面向所有公民,放寬年齡一樣;我還期盼用人單位再規(guī)定“非985、211大學不錄用”的條件,就在全國給它亮紅牌,看它還敢?——這種對人的歧視如同城里人剝奪農民工子女在城里就學一樣,是不能容忍和原諒的。
我還特別驚訝,《國家中長期教育發(fā)展與改革規(guī)劃綱要》花費了那么多精力、用了那么多人制定出來的那么好的一個綱要,話說得那樣明白而深刻,比如教育要發(fā)展根本靠改革;比如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fā)展,尊重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比如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人發(fā)展,不拘一格培養(yǎng)人才;還比如探索多種培養(yǎng)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等等。怎么落到一個具體問題上,就如此紛紛議論,讓人匪夷所思呢?就連我這無能之人表達一點點敬意都不被理解,還談何其他?就說高考吧,一方面我們年年為千軍萬馬擠上這座獨木橋而苦惱,一方面剛有不上這座獨木橋的就冷言冷語,還甭說開另外路、起另外灶了。我想起了葉公好龍的成語,葉公好龍的故事,不能一次次地傳說,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也不能靠好龍的“葉公”來完成。一句話,高考改革和其他教育改革一樣,必須動真格、出實招、舉良策才能見奇效。
請問,您還以為我向南科大拒絕高考的45名同學致敬是有病嗎?您還以為我向南科大拒絕高考的45名同學致敬是墮落嗎?如是,有病的不是我,墮落的也不是我,是你?。。。。。。。。。。。?!
高考作文題目 | 高考作文押題 | 高考作文預測 | 高考作文素材 | 高考英語作文 |
高考記敘文 | 高考議論文 | 高考滿分作文 | 高考零分作文 | 高考作文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