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歷史熱點知識歸納 46

字號:


    《辛丑條約》中為何沒有割讓土地的內(nèi)容
    四川廣安第一中學 金有福
    在中國近代史上,列強強迫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基本上都有割讓土地的內(nèi)容??墒?,《辛丑條約》卻一反常規(guī),居然沒有割讓土地的內(nèi)容,其原因除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給列強以沉重的打擊外,列強之間意見不一,矛盾重重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在鎮(zhèn)壓義和團運動的過程中,列強之間既相互勾結,又彼此爭奪。八國聯(lián)軍占領北京以后,列強之間的矛盾顯現(xiàn)出來并空前激化。其間主要矛盾有俄日矛盾、英俄矛盾、英法矛盾、美國和其他列強之間的矛盾,其中英、俄、美、日為矛盾的主要方面。
    俄國在列強瓜分中國的角逐中表現(xiàn)最為積極。1895年三國干涉還遼成功,日本被迫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這為俄國獨吞中國東北掃清了道路。八國聯(lián)軍侵華,俄國抓住先機,出兵侵占東北三省。此舉不僅觸怒了日本,也損害了英美的侵略利益。日俄矛盾尤為突出,為了報復俄國,日本隨即派兵進入朝鮮,以示對抗,同時積極尋找反俄同盟軍。
    在《辛丑條約》簽訂之前,日本政府曾先后兩次向英國建議聯(lián)合對抗俄國。英國對于俄國在華勢力的空前膨脹也感到極為不安,阻止俄國獨霸中國東北是英國遠東政策的一個重點。但英國正忙于非洲的殖民戰(zhàn)爭(英布戰(zhàn)爭),不可能采用直接施加壓力的手段來對抗俄國,為此,英國一方面支持日本對抗俄國,在外交上日益與日本接近;另一方面則提出了保持中國領土完整的原則。1900年10月英國與德國達成了保持中國領土完整的原則協(xié)議,并照會奧法意日俄美六國政府。日本為了遏制俄國,討好英國,接受了英德協(xié)定的原則。
    美國的態(tài)度是反對瓜分中國,主張維持原狀。美國通過美西戰(zhàn)爭打敗了西班牙,奪得關島和菲律賓后,謀求在中國的利益擴張。美國實力上升,在中國東北擁有特殊的經(jīng)濟利益,貿(mào)易額超過了俄國,當然反對俄國獨占中國東北;其次,美國在華沒有勢力范圍,若分割中國,不僅會損害美國在華商業(yè)利益,還會危及其在菲律賓的地位;再次,美國還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同其他列強對抗;最后,美國經(jīng)濟實力不斷上升,不滿足于在同列強的斗爭中充當普通角色,而是竭力想在東亞事務上扮演一個首席公斷人的角色,以其經(jīng)濟優(yōu)勢逐步排擠其他列強,最后壟斷中國市場。維持中國領土完整,防止列強分割中國就成了美國對華政策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1899年,美國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并向英、德、法、俄、日、意政府提出照會,要維持中國領土完整,反對列強分割中國。1900年7月,八國聯(lián)軍攻占大沽炮臺,為阻止其他列強獨霸一方,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再次向各國發(fā)出了“門戶開放”照會,重申上述原則。英國企圖壟斷長江流域,但為了反對俄國獨占中國東北和法國侵占云南,有條件(不擴大到香港、九龍)地接受了此原則。日本為了打擊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勢力,爭取美國的支持,同時在“門戶開放”政策不影響其侵略朝鮮計劃的條件下承認了這一原則。
    至于俄國,很多人都意識到因武裝占領中國東北一事俄國已成列強的眾矢之的,于是極力主張調(diào)整對華政策,這樣,俄國對華政策的基點暫時放到了經(jīng)濟擴張上。這一調(diào)整是俄國為在中國東北、華北及朝鮮確立勢力所作的經(jīng)濟上的準備。而維持當時清政府的統(tǒng)治,實際上相對于其他列強來說更有利于俄國,因為實權派李鴻章與俄國關系非同一般。因此,盡管接受“門戶開放”原則意味著放棄在中國東北已獲得的特權,但俄國還是有保留地接受了。這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俄國與其他列強之間的矛盾,減輕了俄國外交上的壓力,保證了俄國在華既得侵略權益。這樣,由美國倡導的以維持中國領土完整為前提的“門戶開放”政策終于成了各國共同對華的基本綱領,也成了它們聯(lián)合向清政府提出議和條件的基本前提。
    綜上所述,帝國主義很想瓜分中國,而清政府的腐朽至極也是實行瓜分的有利時機,但由于帝國主義各國錯綜復雜的矛盾,更由于中國人民的英勇反抗,使他們不得不暫時放棄了對中國領土的割讓要求。但是列強在占領天津期間,俄、意、比、奧等列強各自強行取得了一塊租界,對天津的軍事統(tǒng)治一直持續(xù)到1902年,加上此前的英、法、美、德、日租界,交還給中國的天津已是有九個國家租界的城市。更何況《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朝廷成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成了列強在華統(tǒng)治的工具。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