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哈佛斯坦福,誰的法學專業(yè)更牛?

字號:


    在美國留學的過程中,選擇美國大學專業(yè)和院校是最基本的問題也是最難的事情,對于很多人來說,在美國留學申請中選擇美國大學法學院讀JD的人不少,對于這些人來說,如何選擇院校呢?下面就來看看申請美國哈佛或耶魯法學院的JD全獎有哪些院校選擇經(jīng)驗和申請體會與大家分享。
    美國的法學院有所謂的Top 3,Top 6,和Top 14之說。Top 3是Yale、Harvard和Stanford,這三所學校從80年代以來就霸占了法學院排名中的前三把交椅。Top 6是YHS加上Columbia、Chicago和NYU,這六所學校在前六的位置上也有好幾年沒挪過窩。Top 14還包括Michigan、Virginia、Cornell、UPenn、Georgetown、Berkeley、Northwestern和 Duke,前十四名歷來是這幾家的排列組合。法學院間等級明顯,就業(yè)時有很大的差距。最好的律所通常只招頂尖院校的一流學生,而如果畢業(yè)院校一般的話,即 便再優(yōu)秀,很可能也跨不進一些律所的門檻。至于謀取教職或在政府發(fā)展,法學院的牌子也對日后升遷息息相關。考慮到法學院昂貴的學費,還請各位抱著寧缺勿濫 的態(tài)度,把目標定在排名較高的這些法學院上吧。
    頂尖的法學院中,Yale的優(yōu)勢在于規(guī)模小,所以在各類人均排名中總是占盡便宜,常年被US News排在法學院中的第一名。90年代之后,Yale的生源也有了極大的提高,每年被Yale、Harvard同時錄取的學生,接近80%最終會棄 Harvard而選擇Yale。法學院校友中最著名的有克林頓夫婦(他們在耶魯法學院時是同班同學)、福特總統(tǒng)、以及更早的塔夫脫總統(tǒng)。
    Harvard則是法學院中的巨無霸,規(guī)模接近Yale的三倍,每年JD的招生人數(shù)超過550人。規(guī)模大也有大的好處,比如校友網(wǎng)絡極其發(fā)達。 現(xiàn)在美國十分之一的參議員是Harvard Law School的畢業(yè)生,九位最高法院大法官中有六位也出自哈佛,再加上不計其數(shù)的法學院院長和律所合伙人,難怪Harvard總是自夸自己是”法律的大都 會”(Legal Metropolis)。
    剩下的Top 6學校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和Yale相似,走小而精的路線,學生畢業(yè)后推崇向政界和學術界發(fā)展,比如Stanford和Chicago;另一類和 Harvard類似,規(guī)模龐大、學生多元,畢業(yè)后多去律所掙錢,比如Columbia和NYU。這種分類當然不能涵蓋學校的所有特點,例如 Stanford畢業(yè)生就有很強的創(chuàng)業(yè)傳統(tǒng),而NYU的Public Interest Law(公益法)也聲名卓著,但總體而言,學校規(guī)模和地理位置決定了學校的氛圍,而這些因素是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改變的。
    其他的一些學校我不是很了解,所以也不敢妄加評論。似乎Columbia和Duke對中國學生歷來較為友好,Duke還是八十年代第一個招收中 國學生的法學院。近些年,NYU、Northwestern和Michigan也招收了不少中國學生。如果想避免和YHS撞車,則這類學校都應該多多申 請。
    美國留學申請經(jīng)驗小結(jié):
    說了那么多法學院的好話,最后也得潑潑冷水。我們這些法盲對律師的了解,大多數(shù)來自于美國的電影電視。里面的律師,個個都西裝筆挺,在法庭上唇 槍舌戰(zhàn)、慷慨陳詞,好不威風??墒乾F(xiàn)實生活中的律師,大多數(shù)做的都是些再瑣碎不過的文書工作,也許一年都不用和法官見面幾次。如果您讀法學院是為了作法庭 上威風八面的訴訟律師,那么還請三思。中國人要在美國作訴訟律師,既有文化上的差異,也有語言上的劣勢,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并不取決于您個人的努力。
    同理,對法學院的就業(yè),也不能過于樂觀。這幾年中國JD學生的畢業(yè)前景確實一片光明,頂尖法學院的中國學生大多在美國最好的律所里找到了不錯的 職位。可是,居安思危地想一想,幾年前,LLM學生不也在國內(nèi)國外都很吃香么?可現(xiàn)在,哈佛的LLM不也一樣回國作了律師助理?如今大批人馬轉(zhuǎn)而申請JD 了(還包括我這種半路出家搶飯碗的),誰又能保證等三五年后您畢業(yè)了,JD的就業(yè)形勢還是一片大好?
    對于我這樣非法學專業(yè)的申請者,也許還應該問自己一句,我真的適合讀法學院么?有的人把法學院講得妙如天堂,也有人把法學院說得好似地獄??煞?學院究竟怎樣,恐怕只有您自己才能體會。如果您正巧在美國讀書,那何妨去本校的法學院選上一門課程?哪怕就是旁聽幾堂課,也能體驗一下法學院的學習氣氛。 如果您還在國內(nèi),那何不借本案例書,選上幾章,作份筆記?如果對美國法學院根本就沒有親身了解,只憑著網(wǎng)上的只字片語,就把三年青春、二十萬美元都投入其 中,您不覺得風險太大了么?
    另外,也千萬別把名校法學院想得過于神圣。我在大四申請的時候,也曾把美國的哈佛耶魯視為圣地,幻想過如果一輩子帶著名校的光環(huán),會是如何的榮 耀。后來到了耶魯,發(fā)現(xiàn)也不過就是換個環(huán)境,繼續(xù)念書。被清華打擊后僅存的那一點精英感,很快也就蕩然無存了。其實無論是哪所名校,畢業(yè)生中藉藉無名者總 是絕大多數(shù),如果不能很好地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眼高手低,只會被別人恥笑。
    所以,請盡量抱著輕松的態(tài)度來申請,因為這并不是什么改變命運的關鍵。認真地做好準備,但是不要對法學院有什么不切實際的幻想。盡管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就總會有屬于自己的成功。
    通過上面對申請美國哈佛或耶魯大學法學院的JD經(jīng)驗介紹,相信對于很多計劃申請美國著名大學的人來說,可以根據(jù)上述的信息來選擇適合自己專業(yè)的院校來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