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應(yīng)考方法帖
應(yīng)考中,具體解題時,應(yīng)仔細體味試題的要求,理解試題的側(cè)重點,把握試題解答的切入點。從關(guān)鍵詞語、詩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入手,仔細品讀、辨明題旨(試題重點)、縱橫聯(lián)系(課內(nèi)外知識)、前后比較(語體風格)、結(jié)合要求(試題問題)多向思維(逆向、發(fā)散)、選準角度(準、新、小、巧)、審慎作答(滿足試題各項條件),反復檢查,訂正修改。
解答詩歌賞析題的一般步驟
1、精讀詩作(這是基礎(chǔ))。誦讀全詩,要抓住所描寫的意象,整體上準確把握其主要內(nèi)容,感悟作者蘊含的情感,以獲得整體感知。
2、知人論世(這是關(guān)鍵)。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思想、性格、氣質(zhì),結(jié)合作者所處的人生階段、時代特點、文藝思潮等因素,才能準確把握詩歌的旨趣。
3、審題尋點(這是核心)。分析題目要求,揣摩命題人的意圖,審清題意要做到對命題者的指向了然于心,明白該題是要鑒賞修辭手法還是抒情方式;是鑒賞表現(xiàn)手法還是詩人的感情,從而確定解題的范圍,尋找答題思路的切入點。
4、組織答案(這是重點)。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回答問題,答題要點要到位,語言力求詩化。答題規(guī)范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要根據(jù)題意問號數(shù),弄清有幾個問題,從而確定答題的層次。最忌諱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要根據(jù)分值確定是簡答還是分析,最忌諱繁簡失調(diào);三是分析題要有觀點、有分析,最忌諱不切實際的架空分析或者觀點不明。要在句中盡量輸入關(guān)鍵詞,讓閱卷老師一目了然。
郭鳳彩,男,教師,現(xiàn)居江蘇揚中
詩歌鑒賞技巧談
蘭州十中 蒲涵云
詩歌鑒賞題自2002年作為主觀題進行考查至今,已成為近幾年來高考的必考題。從題目的選定、分值的設(shè)置,對很多學生來說,都是一道必須重視的題型。但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定,學生在做這種類型的題時,都存有畏難情緒,如何才能讓學生信心百倍地去應(yīng)對鑒賞呢?通過對教學實踐的總結(jié),我有了一些心得。現(xiàn)將認識總結(jié)中如下,希得同仁的批評指正。
首先我認為做任何一類高考題型都先要具有一種思路。我是以下面這種步驟去引導學生完成詩歌鑒賞訓練的。
一看類型。
從詩歌內(nèi)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
①送別類。以抒發(fā)離情為主。
②懷古類。以抒發(fā)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或表達昔盛今衰的感嘆之情為主。
③思鄉(xiāng)懷人類。表達對家鄉(xiāng)或親人思念為主。
④戰(zhàn)爭或邊塞類。表達對戰(zhàn)爭的厭惡或?qū)推较蛲驅(qū)业闹矣轮闉橹鳌?BR> ⑤閑適類。表達清閑恬淡心情或?qū)μ飯@、隱居生活向往之情為主。
⑥借景抒情類。借景物表達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體現(xiàn)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質(zhì)為主。
⑦托物言志類。托物顯示自己的高潔品質(zhì)或抒發(fā)懷才不遇的傷感之情為主。
⑧愛情類。
⑨民生類。抒發(fā)對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為主。
以上九種類弄,只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類型。
二找意象。
詩歌鑒賞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正確把握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即詩歌中所描寫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詩歌當中許多的意象都是有它們各自的喻意的。雖然這種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當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數(shù)情況之下卻是有其共通之處的。因此我將詩歌當中較常出現(xiàn)的意象的喻意給學生們做了一個小結(jié),作為一種詩歌鑒賞必須積累的知識進行歸納。
比如說梅的清高芳潔、傲雪凌霜、堅強、不屈不撓;蘭、荷的高潔;笛聲的思鄉(xiāng)懷遠;竹的氣節(jié)、勁健、積極向上;菊的高潔、脫俗、隱逸;松的堅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別懷遠;梧桐的凄涼、悲傷;桃花的美人之喻;楊花的離散、漂泊之意;杜鵑的凄涼哀傷、有歸家之意;牡丹的富貴、美好;禾黍代表國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鳥往往與男女戀情與婚嫁有關(guān);鸞鳥、鳳凰喻忠臣、賢士;鷓鴣、寒蟬喻離愁別緒、羈旅傷感之情;鴻雁借指書信,也表思鄉(xiāng)之情;鴻鵠駿馬大鵬喻志向遠大之人;月喻思鄉(xiāng)懷遠;飛星傳恨;日落、夕陽、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暫,時光飛逝;灞橋易水多懷送別有關(guān);夕陽、西風、殘照既表示個人沉浮的身世命運,也代表歷史的滄桑變化;《陽關(guān)三疊》多寫故人友誼;《關(guān)山月》《梅花落》多指鄉(xiāng)思鄉(xiāng)愁;杜康喻酒;賈生、屈原指懷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頓喻富商巨賈;琴瑟喻夫婦感情和諧,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誼。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詩感情自然顯現(xiàn)。能夠表現(xiàn)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沉痛、悲憤、哀傷、悲涼、贊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閑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
四找技巧。
一首詩歌寫的好壞,與它所采用的表達技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而表達技巧又要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等三個方面去分析。
⒈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直接抒情、間接抒情)、議論、說明等五種。
⒉修辭手法:夸張、擬人、對比、比興、比喻、借代、設(shè)問、反問、對偶、反復、重章疊唱等。
⒊表現(xiàn)手法:象征、烘托、對比、想象、照應(yīng)、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虛實相生、卒章顯志、明貶實褒、由遠及近、由外而內(nèi)、即事抒懷、欲揚先抑、以樂景寫哀情等。
五下結(jié)論。
即確定詩歌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這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鑒賞的核心。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傷今、反對戰(zhàn)爭、追求和平、蔑視權(quán)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xiāng)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六品風格。
詩歌鑒賞的最后,或者說到了細微之處,要讓學生體會出作者的語言風格及語言所要達到的表達效果。而與相關(guān)的一些術(shù)語有:剛健、雄奇、悲壯、曠達、蒼涼、沉郁、飄逸、含蓄、纏綿、清新、明麗、秀麗、恬淡、凄美、明快等。
語言表達效果:真摯感人、動人心魄、催人淚下、意境高遠、情景交融、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上六點看起來很分散,似把詩歌給拆開來讀了,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這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不過我把它稍做了一點修改:“師傅引對門,修行在個人?!敝挥凶寣W生懂得了詩歌鑒賞的門道,才能使學生建立一種賞析的思路,進而在不斷的賞析中培養(yǎng)起一種屬于自己的賞析風格。
不同題材的古詩,評價其思想內(nèi)容的側(cè)重點各有不同。所以同學應(yīng)按題材給詩歌分類,并掌握不同題材詩歌的特點,正確揣摩詩歌的主旨。
1.寫景詩:揣摩詩人于山水景物之中寄托何種情感?!耙磺芯罢Z皆情語”,抓景物的物象特點,分析意境,可以探知詩人蘊藏其中的情感?!耙娋吧椤?,寫景往往為后一兩句的直抒胸臆打下基礎(chǔ),從直接抒情句也可概括詩歌主旨。
2.詠物詩: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對象。此類詩經(jīng)常使用托物言志、象征手法,揣摩詩人在描摹“物”中所托之情,所言之志,或者將物賦予什么象征意義,挖掘人們所賦予物象的內(nèi)在品格和精神。如陶淵明詠菊,抒寫悠閑舒適、不慕富貴的心境;陸游詠梅,表明不諂媚世俗、堅守正義的氣節(jié)。
3.邊塞詩:表現(xiàn)軍旅生活的詩作,其主旨或歌頌祖國邊塞的大好河山,奇特風光;或抒發(fā)對建功立業(yè)的渴望和報效祖國的奉獻精神;或表現(xiàn)出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以身許國的豪情壯志;或表達邊關(guān)將士對月思鄉(xiāng)和家中妻子的離愁別恨;或反映沙場征戰(zhàn)的艱辛悲壯、連年征戰(zhàn)的殘酷、對邊疆和平的向往,往往回旋著愛國的主旋律。其風格豪邁曠達、慷慨雄壯。
4.懷古詠史詩:此類詩以某一歷史事件、某一歷史人物的事跡為題材,或懷古傷情,對歷史事件抒發(fā)思古之幽情(如感慨歲月倏忽變幻、感慨朝代興亡盛衰之情);或懷古論事,對歷史興亡作出思考、對歷史事件作出評論,如杜牧《題烏江亭》“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為項羽自刎而惋惜;而王安石《題烏江亭》“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卻感到項羽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或懷古諷今,借古諷喻當時社會現(xiàn)實(如諷刺當政者的荒淫奢侈)。
5.即事詠懷(感懷、抒懷)詩:作者往往因一事由有感而發(fā),抒寫心中的感慨,即為抒懷。內(nèi)容包括懷鄉(xiāng)思親、離別送友、表達人生感悟、抒寫閑情逸趣等。其中“事”與“懷”應(yīng)緊密結(jié)合、自然熨帖。
一、 反復誦讀、激發(fā)想象:
古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韓愈在《進學解》中也寫道:"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由此可見,大量誦讀、反復吟詠是培養(yǎng)語感、提高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的誦讀中,詩的韻味、詩的意境、詩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讀之同時,還需展開想象。想象是引發(fā)情感的橋梁,在想象中還原詩歌給我們描繪出的形象畫面,在感悟中體味作者的詩情,這樣,作者就把我們的精神帶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二、積累、運用鑒賞知識
1、 文體知識:
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鑒賞古詩,如果沒有掌握一定的詩詞文體知識,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動。首先,應(yīng)對中國古典詩歌的流變有相當清晰的認識,不僅要掌握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大文學源頭,還要按照歷史的順序理清詩歌發(fā)展的脈絡(luò);其次,還應(yīng)對詩詞的格律知識有比較清楚的了解,諸如句法、用韻、對仗、詞牌、曲牌等知識。再次,還要充分把握詩詞特點:高度的概括性、生動的形象性、強烈的抒情性、鮮明的音樂性。
2、詩歌內(nèi)容
不同類別的詩歌在表情達意、節(jié)奏韻律等方面各有特點,按表達方式,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按格律,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按語言,可分為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按內(nèi)容,可分為山水田園詩(寫景詩)、詠物詩、邊塞詩、詠懷詩、詠史詩等。
①、山水田園詩:山水田園詩屬于寫景詩的范疇,側(cè)重于歌詠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園。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淵明、謝靈運、謝脁、孟浩然、王維、楊萬里等。當然,李白、杜甫、蘇軾等也有大量描寫山水的佳作。如王維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通過對山間清幽美景、山村淳樸民風、鄉(xiāng)間勤勞百姓的描述,詩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會境界,表達了對目前隱居生活的滿意之情,充分體現(xiàn)了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
②、詠物詩:詠物詩的特點是托物言志。鑒賞詠物詩,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我們在讀解時用心體味。如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邊塞詩:盛唐時期的邊塞詩,豪邁奔放、一往無前,代表人物如高適、岑參;而宋代的邊塞詩更多地表現(xiàn)出報國無門的憤懣壓抑以及歸家無望的哀傷,代表人物如范仲淹。邊塞詩歌的特點在于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時代的風貌,鑒賞時應(yīng)首先把握時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蘊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參的《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反映戍邊將土思親的心曲,事情雖小,情意卻深。
④、詠懷詩:如果說寫景詩是借景來抒情的話,詠懷詩的特點就是即事抒懷。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發(fā)而成詩,即為抒懷。鑒賞這類詩詞,首先要了解作者寫的是什么事,然后體味作者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情懷。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的形式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敘寫--這就是"即事",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這就是抒懷,后兩句設(shè)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是進一步抒懷。
⑤、詠史詩: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或感慨歲月瞬息變幻,或諷刺當政者荒淫無恥,從而表現(xiàn)作者閱盡滄桑之后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詠史詩的代表人物是劉禹錫、杜牧等。蘇軾的《念奴嬌o赤壁懷古》堪稱詠史詩的典范,詩人站在浩浩古戰(zhàn)場、滾滾長江邊,抒發(fā)了對歷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時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瀟灑儒雅、指揮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詩人雙鬢染霜而功業(yè)未就的傷己之情。
3、詩人風格
由于作家的生活經(jīng)歷、感情氣質(zhì)、藝術(shù)素養(yǎng)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各自獨特的格調(diào)、氣派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風格。三曹詩風的蒼涼雄健;張九齡詩風的委婉蘊藉;孟浩然詩風的語淡者味重、恬靜渾健;王維詩風的恬淡生動;王昌齡詩風的雄健渾厚;李白詩風的飄逸灑脫;杜甫詩風的沉郁頓挫; 高適、岑參詩風的雄渾奇拔;韋應(yīng)物詩風的清新典雅;韓愈詩風的氣勢磅礴、奇特新穎;賈島詩風的蕭瑟悲愁;李賀詩風的憂郁激憤;元稹詩風的艷麗淺近;白居易詩風的平白清新;劉禹錫詩風的清峻明朗;李商隱詩風的清麗俊逸;杜牧詩風的含蓄綽約;李煜詞風的傷感細膩;歐陽修詞風的清麗明媚;范仲淹詞風的蒼涼悲壯;晏殊詞風的明朗疏淡;蘇軾的曠達豪邁;柳永詞風的纏綿悱惻;黃庭堅詞風的自然流暢;秦觀詞風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詞風的婉約凄切;楊萬里詞風的新鮮活潑;陸游詩風的雄渾奔放、明朗流暢;辛棄疾詞風的氣勢雄壯;姜夔詞風的精心刻意、清妙秀遠等等。我們應(yīng)通過自己的鑒賞活動,加強對作家作品的感性認識,從而歸納出各個作家的風格。了解詩人的風格,有利于把握他們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4、語言特點
語言是詩歌的載體,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鑒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鑒賞。(1)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2)平淡,也稱質(zhì)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5)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fā),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6)簡潔。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
5、詩歌意象
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作者要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感情。指導學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蘊含的言外之意,這是鑒賞成功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們可以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中所描繪的"孤帆""遠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遠影"消盡,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濃郁的綿綿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通過"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所傳達出來的傷別情懷,歲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潔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鳥象征自由等等。另外,還須明白我們傳統(tǒng)的審美習慣,"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等等諸如此類的符合我國傳統(tǒng)的審美特點。
6、表現(xiàn)手法 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shù)手法來表現(xiàn),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shù)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別。詩歌的結(jié)構(gòu)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yīng),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過渡、鋪墊、伏筆等。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夸張""排比""反復""象征"等,其他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欲揚先抑、聯(lián)想想象、語序倒置等。學生對這些手法都應(yīng)了解,以便在鑒賞時得心應(yīng)手。
7、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
三、靈活運用答題技巧
學生在回答主觀鑒賞題時要重視"三注意":
首先要注意題目,有些題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楊炯的《從軍行》、李白的《越中覽古》《送孟浩然之廣陵》、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其次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試出題選取詩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創(chuàng)作風格的詩作,例如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柳永、秦觀的婉約詞,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王維的" 詩中有畫 "等等。注意到這一點,對整體鑒賞很有好處。
再次要注意注釋,注釋雖短短一二句,卻是出題人給你的暗示。有時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nèi)容;有時介紹相關(guān)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意境。有時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所以,我們一定要仔細研讀注釋!
可以這樣說,做到了"三要",詩歌鑒賞就成功了一半。
四、強化書面表達
經(jīng)過一定的鑒賞訓練之后,學生對于一首詩歌,往往會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和感悟。但是,一旦述諸語言,學生的思維卻往往大打折扣,寫出的鑒賞文字缺乏邏輯性、條理性,表達不出自己的想法,成為思想表達的瓶頸。從閱卷效果來看,閱卷教師也往往喜歡那些卷面清爽、表述嚴密、條理清晰、邏輯合理的答卷。因此,書面表達的訓練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嚴密、條理清晰、邏輯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細說。雖然鑒賞的文字較作文少很多,但是考生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筆先"的原則,先構(gòu)思后再落筆,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閱卷教師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無形中得到了一個較好的印象分。
表述嚴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嚴密性,無論是前后的照應(yīng),還是起、承、轉(zhuǎn)、合等環(huán)節(jié)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前后矛盾。
條理清晰,是結(jié)構(gòu)方面的要求。一般來說,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標志明顯的樣式,往往會得到條理清晰的評價。
邏輯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見解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高論,也應(yīng)當能夠自圓其說。
中考詩詞賞析題考點、題型及解題方法
鐘禧金霞(湖北省孝南區(qū)實驗中學)
目前,多數(shù)地區(qū)中考詩詞賞析的考查以課內(nèi)基本篇目為范圍,題型以理解、賞析的客觀題為主。明確詩詞賞析的考點和題型,進而把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對于師生備考十分重要。 一、考點
1.理解詩意
包括對中心思想的理解,對所抒感情的理解,對抒情主體形象的理解,對象征意義的理解。如:
對《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有誤的是:
A.首句寫景,詩人擷取“楊花飄落”“子規(guī)啼叫”兩種景物加以描寫,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B涕二句間接敘述事情,緊扣詩題。“過五溪”寫出遷謫之艱難、道路之荒遠。并能從中見出詩人對朋友的關(guān)切之情。
c.三、四句抒情,雖人隔兩地,心情難達。而明月在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D.三、四句將客觀景物人格化了。月亮本是無知無情的,但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賦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將月亮人格化了。這樣把客觀景物和人的主觀感情融在一起。 2.分析技巧
包括理解所用表現(xiàn)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詩詞表達方式,如寫景方法、抒情方式、修辭方法等。如:
讀《觀書有感》,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的感受。
B.詩歌用“半畝方塘”比喻書,“天光、云彩”比喻書中的內(nèi)容,運用比喻表現(xiàn)詩人讀書疑惑不解而徘徊思考時的境界。
c.三、四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這樣才能達到新境界。
D.這首詩前四句寫景,后兩句議論,暗含哲理,給人啟發(fā),只有思想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才能才思不斷、新水流長。
3.理解語言
包括從遣詞用語、修辭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詩詞中重點詞語、重點詩句的含義;從作家作品的語言風格、運用技巧中,品味詩詞在語言上所寄寓的深意;從用韻、節(jié)奏、音調(diào)等方面去誦讀、品味詩詞的音樂美、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
例如上文《觀書有感》的B項就是對語言的理懈。
4.理解意境
如《使至塞上》要求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的意境。
二、題型與解題方法
1.賞析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對詩詞曲的詞、句的含義,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和態(tài)度的分析與評論、鑒賞。如:
對這首唐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郭山村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A.第一句從整個江南春色著筆,“鶯啼”狀春之聲。“綠映紅”狀春之色。寥寥數(shù)字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了江南的無限風光。
B.第二句的描寫更加別致,用名詞構(gòu)織了一幅江南美景。在這幅畫面中,有流水,有村莊,有青山,有城郭,有春風,還有迎風招展的灑旗。
C.詩的三四句描寫的對象是掩映于春雨中的寺院、樓臺,使江南春色呈現(xiàn)出煙雨迷茫的神秘芙。
D.這首詩以感慨作結(jié),表現(xiàn)了詩人對江南如此美麗的春景的贊嘆和向往。
2.判斷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對明晰信息的理解或?qū)﹄[含信息的發(fā)展、闡述、概括結(jié)論的正誤及恰當與否。如: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題: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寫的是六月里一個黃昏西湖的美麗景色。
B.送別詩一般都是抒發(fā)詩人送別之情的,這首詩卻以寫景代替送人,構(gòu)思別致。
c.詩中“蓮”“荷”指的是同一事物,詩人把二字錯開使用。是為了避免重復。
D.這首詩從大處落筆,著力渲染,描繪了一幅天空日麗、紅碧交輝的彩色畫面。
3.識記型選擇題:主要考查相關(guān)作家作品的基本知識,以及考查詩文名句的積累情況。 詩詞賞析選擇題判斷選擇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看是否曲解原意、張冠李戴,有時出題人故意擴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說成整體,把特殊說成一般,把動態(tài)(景)說成靜態(tài)(景),反之亦然。
(2)看是否隨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貶低。命題人往往利用學生的思維定勢,把淺顯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奧莫測,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屬于詩歌的內(nèi)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關(guān)內(nèi)容,或故意拔高(貶低)詩歌內(nèi)涵。
(3)看是否以假亂真,魚目混珠。命題人往往把正誤表述內(nèi)容糅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斷的詞作結(jié),如“不”“是”“都”等。
(4)看是否無中生有,橫生枝節(jié)。選擇項的結(jié)論,在詩中找不到根據(jù),以偏概全,將某句詩的特點說成全詩的特點,或故意反說,將委婉含蓄說成直抒胸臆,把視覺說成是聽覺。 4.主觀題型
例:
①對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夜闌臥聽風吹雨”一句略作賞析。
②讀《游山西村》,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③讀《春夜喜雨》,今天,人們用到“春雨”“潤物細無聲”時已賦予它以新的含義,請用一個簡短的事例來表現(xiàn)“春雨”或“潤物細無聲”的含義。
解題時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從作家、作品的相關(guān)背景材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傾向、詩句的原意。
(2)從作家的風格(豪放、婉約等)和語言特征(簡約、含蓄、質(zhì)樸、華艷等)去領(lǐng)悟詩句的含義及表述的情感。
(3)從關(guān)鍵詞語著手,如抓住詩詞中關(guān)鍵動詞的用法、含義及作者去賞析。體味詩歌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形象性,來考慮用詞的精妙之處。
(4)從關(guān)鍵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著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著手,品味語言,想象意境。仔細體味詩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聯(lián)想把握詩歌所抒寫的情懷。
(6)從詩詞內(nèi)容的全面理解著手,把握各類詩詞(送別、詠物、愛國、思鄉(xiāng)等)的思想內(nèi)容。從中體味詩歌所表現(xiàn)的情感旨趣。
對于主觀題型的解答,自己在歸納總結(jié)或進行文字表述時應(yīng)簡潔明了、一矢中的。復習時如果能按解題方法、技巧有針對性地去理解,做好課內(nèi)58首古詩詞中的基本篇目的準備工作,應(yīng)該不易失分。
中考古詩賞析復習題
(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6——7題。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1.詩中 “ ”一句,將室內(nèi)外景象聯(lián)系起來。(2分)
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一聯(lián)是千古名句,請自選一個角度(如表現(xiàn)手法、語言運用等),作一簡短賞析。(2分)
(二)閱讀王維的《使至塞上》,完成9——10題。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注】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維以監(jiān)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邊塞,慰問戰(zhàn)勝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實際上是被排擠出朝廷。這首詩寫的就是這次出使的情景。
1.從景物描寫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兩個方面,說說你對“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的理解。(4分)
答:這兩句詩寫
2.用自己的話,描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展示的“千古壯觀”。 (2分)
(三).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4分)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1)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本詩頷聯(lián)所寫的景象。(2分)
(2)全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四).對《春望》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B.這首詩的首聯(lián)表面描寫都城破敗、人煙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涼景象,實際深
藏詩人的無限感慨。
C.這首詩的頷聯(lián)借對花鳥的感覺,將詩人抑制不住的感傷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D.這首詩的頸聯(lián)、尾聯(lián)極力渲染詩人在戰(zhàn)火連綿時期收到家書時的無比喜悅之情。
(五).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4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①初中三年中,我們學習了許多唐詩:有的詠史,有的詠物;有的描寫清新美麗的山水
田園,有的刻劃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上面這首詩屬于哪一類?這類詩最突出的特點 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試說說\'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深刻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欣賞下列詩歌,完成7~8題。(4分)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1.全詩以“行”為線索,從“ ”起,到“ ”終。以“ ” 為著眼點寫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兩句中的“ ”兩字充分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迷戀。(2分)
2.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簡明形象的語言描繪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現(xiàn)的畫面。(2分)
(七)品讀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然后完成第6題。(3分)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①詞的上片間接點明季節(jié)的詞語是“ ”(限2個字)。(1分)
②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詞的上片重在寫景,主要描寫了塞下秋景之“異”;詞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發(fā)了征人思鄉(xiāng)愛國之情。
B、詞的上片中“長煙落日孤城閉”,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相似。
C、詞的下片中“ 管悠悠霜滿地”,以如霜的月光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D、這首詞的意境悲涼、壯闊,形象鮮明、生動,語言質(zhì)樸、凝練,是宋詞中的精品。
(八)春 望
杜 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聯(lián)中,詩人用“抵萬金”來形容什么?(2分)
2.從本詩中你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九)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15—16題。4分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系船, 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門去卻關(guān)。
1.這首詩勾畫了一副恬靜、平和的水鄉(xiāng)春景圖:臨水的村莊,疏疏落落的籬笆,
, ,奔跑的兒童……和諧而富有詩意。2分
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繪出一個怎樣的農(nóng)村兒童形象?2分
(十)
菊花
元鎮(zhèn)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1 .第二句中“遍繞”“日斜”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 2 分)
2 .詩人喜愛菊花的原因是什么?這首詩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 分)
(十一)詩歌鑒賞。(共4分)
游山西村
陸 游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扣門。
1.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蘊涵了什么哲理?請聯(lián)系你的生活實際談?wù)劇?3分)
答:
2.有人評價說這首詩除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其他詩句都是多余的,沒有寫的價值。請談?wù)勀愕目捶ā?1分)
答:
(一)18.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對妻子兒女強烈的思念之情。
19.憂國思家的情懷。
評分標準:第18題2分。第19題2分,意思對即可。
15.悠悠飄蕩的小船 波光粼粼的溪水 掩著的柴門
16.熱情淳樸 天真可愛
5.(1)示例:春花秋月 柳暗花明 水光山色 風平浪靜
(2)近水遠山皆有情(意)。 (3)略。
1.這一句說明事情到了最糟糕的時候往往出現(xiàn)轉(zhuǎn)折。聯(lián)系實際只要符合詩句所含這里即可。
2.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觀點鮮明、說理詳細即可。(1分)
9、(1)蟬鳴、鵲啼、蛙叫、人聲。第二問:一方面渲染了歡樂的氣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聽到這一切,反過來又表現(xiàn)了夏夜的寂靜。
(2)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漸漸的,雨飄落下來,詞人知道驟雨將至,想找個避雨的地方,說來也巧,當年曾經(jīng)見過的茅店,依然在社林邊,詞人此時的心里是何等的高興呀!
11、(7分)(1)①另一個樹枝,②出現(xiàn)(2分,每句1分);
(2)上片寫詩人在夏夜看到明月高照,山林明亮,聽到鵲聲、蟬聲、蛙聲,聞到稻花芳香,景色清新,在這個時候還聽到出來納涼的人談?wù)撝衲甑呢S收,身處其中,作者感到閑適、快樂。下片寫作者夜行遇雨,要找地方避雨,忽然見到了曾經(jīng)見過的茅店還在老地方,流露了作者的驚喜之情。(上下句內(nèi)容的轉(zhuǎn)述各1分,上片轉(zhuǎn)述扣住清新,下片轉(zhuǎn)述突出“忽見”;上、下片表達的心情各1分;敘述有條理1分)
18、(1)“極寫飲酒之多”或“極寫飲酒之痛快”。
(2)“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自在生活的熱愛之情”或“朋友之間的深情”
16.⑴楚江、帆、鳥、海門、浦樹。
⑵離別時依依不舍的情感。
6.(3分)
(1)動景:水何澹澹、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靜景: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動景靜景
各寫一點即可,寫錯一處本題即不得分)(1分)
(2)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觀感受),體現(xiàn)詩人的博大胸懷
(或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壯志)。(意對即可)(2分)
8.詞人夢回南國,抓住江山、蘆花、孤舟、明月、笛聲等景物,描繪了江南清秋凄寒的景色;詞人借景抒情,抒寫出自己囚居生活的孤寂難堪之感。扭分。景色2分,情感2分,意思對即可)
ll.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似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詩人悠閑地在籬下,采菊,抬頭見山,是那樣地怡然自得,那樣地超凡脫俗!以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詩人的閑適心情?!坝迫弧倍趾苊?,說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真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
(四)19、睡覺(2分)20、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2分)21、上闋側(cè)重于描寫,下闋側(cè)重于抒情。全詞表達了戍邊將士建功力業(yè)的英雄氣概和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側(cè)面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答對一種表達方式給1分,后一問意思接近即可給2分。共4分)
4.C 5.C
(一)7、B 8、此句形象描繪了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guān)閉城門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2分)同時點明了戰(zhàn)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1分)
5.B 6.B
中考語文:古詩詞鑒賞迷津指點
古詩詞鑒賞是文學作品欣賞的內(nèi)容之一,是新課程理念的體現(xiàn),成為中考常見的一種題型。這類題目的一般特點為:一是所選古詩詞以課本所學的為主,側(cè)重于七言絕句的送別詩、詠物詠史詩;二是考查的內(nèi)容較多是常識記憶、內(nèi)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語言品味等做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題型以選擇題居多,不少已由客觀題開始轉(zhuǎn)向了主觀題,多了一些鼓勵創(chuàng)新、弘揚個性的開放題,復習時應(yīng)加強有效訓練。
一、復習指要
(一)鑒賞字詞
1、動詞:在鑒賞詩歌時,我們要重點注意動詞,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例: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盀R”、“驚”二字,不僅用字新鮮,而且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nèi)心痛苦。
2、修飾語:大部分為形容詞,它在詩詞鑒賞中也是關(guān)注的重點對象。例: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一個“孤”字,寫盡環(huán)境之孤苦,由此可達人心。
3、特殊詞:在詩文中,有一些詞本身與眾不同,讀者能很快找到它們:
(1)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diào)作用。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其一》劉禹錫)
(2)表顏色的詞:顏色一般表現(xiàn)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欣賞時,或抓住能表現(xiàn)色彩組合的字眼,體會詩歌的濃郁的畫意與鮮明的節(jié)奏:“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限的空間延伸,畫面靜中有動,富有鮮明的立體節(jié)奏感。
(3)虛詞:在古典詩詞中,虛詞的錘煉恰到好處時,可以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yīng),悠揚委曲,活躍情韻,化板滯為流動等美學效果。
(二)品鑒思想情感
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有:
憂國傷時: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離亂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
建功報國:如建功立業(yè)的渴望;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報國無門的悲傷;山河淪喪的痛苦;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揭露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鄉(xiāng)懷人:羈旅愁思;思親念友;邊關(guān)思鄉(xiāng);閨中懷人。
生活雜感: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昔勝今衰的感慨;借古諷今的情懷;青春易逝的傷感;仕途失意的苦悶;告慰平生的喜悅。
(三)賞析表達技巧
1、表達方式: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具體地說,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jié)構(gòu)形式:詩歌的結(jié)構(gòu)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yīng),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比喻、借代、夸張、互文、通感、雙關(guān)、襯托、對比、反語、反復等。
4、表現(xiàn)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征、對比、映襯烘托、欲揚先抑、先聲奪人、以小見大、動靜結(jié)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時,稱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比興(間接抒情的詩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詩歌)等。
2006年中考詩詞賞析題薈萃
1.(湖北省黃岡市)閱讀下面的古詩答題。
春 望
杜甫
國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①詩的前四句都統(tǒng)領(lǐng)在一個“ ”字中,詩人的視野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
②請展開想像,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xiàn)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
答:
2.(廣東省課改區(qū))品讀下面詩歌,你會得到很多啟發(fā),請你從下面題目中任選一題,也來創(chuàng)作一首小詩。
供選題目:微風 驚雷 浪花 落英
細 雨 題目:
朱自清
東風里,
掠過我臉邊,
星呀星的細雨,
是春天的絨毛呢。
例7:(2006年嘉興中考題)閱讀(宋)周敦頤的《題春晚》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花落柴門拾夕暉,昏鴉數(shù)點傍林飛。吟余小立闌干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問:詩人描寫昏鴉時為什么用“點”而不用“只”?
參考答案:因為詩人寫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離較遠,望過去,昏鴉自然更像“點”,用“點”比用“只”更形象。
例8:(2006年溫州中考題)賞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按要求回答問題。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1)詩中哪兩個字寫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連”改為“翻飛”好不好?
參考答案:(1)滿壓(2)不好,“翻飛”只寫出了蝴蝶嬉戲花間的情狀,而“留連”不僅寫出蝴蝶留戀花間的情景,還流露出詩人對花的喜愛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5、名句賞析類
這類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中被后人傳誦的名句的理解和賞析能力,解答時要結(jié)合詩歌的主題和作者的意圖。
常見提問方式:這句詩歷來為人們所推崇,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畫線的千古名句?你從這句名詩領(lǐng)悟到什么人生哲理?這句話在現(xiàn)在賦予了什么新的含義?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一句,說明理由。
例9:(2006年河南中考題)閱讀杜甫的《望岳》,完成題目。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問:談?wù)勀銓Α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這句話的理解。
參考答案:這句話表達了希望登上絕頂、俯視群山的意愿,或表現(xiàn)了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豪邁氣概,或抒發(fā)了攀登人生頂峰的凌云壯志。
例10:(2006年揚州中考題)閱讀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答問題。
巴山蜀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問:這首詩雖含憂傷,但更見豁達。請結(jié)合畫線句,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①“沉舟”、“病樹”是詩人自喻,飽含感慨身世、惆悵憂傷之情;②但他對未來并不失望,堅信“沉舟側(cè)畔”,必然有“千帆”競渡,“病樹前頭”,必然有“萬木”爭春,表現(xiàn)出詩人豁達豪邁的胸襟。
三、應(yīng)考方法帖
應(yīng)考中,具體解題時,應(yīng)仔細體味試題的要求,理解試題的側(cè)重點,把握試題解答的切入點。從關(guān)鍵詞語、詩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入手,仔細品讀、辨明題旨(試題重點)、縱橫聯(lián)系(課內(nèi)外知識)、前后比較(語體風格)、結(jié)合要求(試題問題)多向思維(逆向、發(fā)散)、選準角度(準、新、小、巧)、審慎作答(滿足試題各項條件),反復檢查,訂正修改。
解答詩歌賞析題的一般步驟
1、精讀詩作(這是基礎(chǔ))。誦讀全詩,要抓住所描寫的意象,整體上準確把握其主要內(nèi)容,感悟作者蘊含的情感,以獲得整體感知。
2、知人論世(這是關(guān)鍵)。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思想、性格、氣質(zhì),結(jié)合作者所處的人生階段、時代特點、文藝思潮等因素,才能準確把握詩歌的旨趣。
3、審題尋點(這是核心)。分析題目要求,揣摩命題人的意圖,審清題意要做到對命題者的指向了然于心,明白該題是要鑒賞修辭手法還是抒情方式;是鑒賞表現(xiàn)手法還是詩人的感情,從而確定解題的范圍,尋找答題思路的切入點。
4、組織答案(這是重點)。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回答問題,答題要點要到位,語言力求詩化。答題規(guī)范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要根據(jù)題意問號數(shù),弄清有幾個問題,從而確定答題的層次。最忌諱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要根據(jù)分值確定是簡答還是分析,最忌諱繁簡失調(diào);三是分析題要有觀點、有分析,最忌諱不切實際的架空分析或者觀點不明。要在句中盡量輸入關(guān)鍵詞,讓閱卷老師一目了然。
郭鳳彩,男,教師,現(xiàn)居江蘇揚中
詩歌鑒賞技巧談
蘭州十中 蒲涵云
詩歌鑒賞題自2002年作為主觀題進行考查至今,已成為近幾年來高考的必考題。從題目的選定、分值的設(shè)置,對很多學生來說,都是一道必須重視的題型。但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定,學生在做這種類型的題時,都存有畏難情緒,如何才能讓學生信心百倍地去應(yīng)對鑒賞呢?通過對教學實踐的總結(jié),我有了一些心得。現(xiàn)將認識總結(jié)中如下,希得同仁的批評指正。
首先我認為做任何一類高考題型都先要具有一種思路。我是以下面這種步驟去引導學生完成詩歌鑒賞訓練的。
一看類型。
從詩歌內(nèi)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
①送別類。以抒發(fā)離情為主。
②懷古類。以抒發(fā)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或表達昔盛今衰的感嘆之情為主。
③思鄉(xiāng)懷人類。表達對家鄉(xiāng)或親人思念為主。
④戰(zhàn)爭或邊塞類。表達對戰(zhàn)爭的厭惡或?qū)推较蛲驅(qū)业闹矣轮闉橹鳌?BR> ⑤閑適類。表達清閑恬淡心情或?qū)μ飯@、隱居生活向往之情為主。
⑥借景抒情類。借景物表達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體現(xiàn)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質(zhì)為主。
⑦托物言志類。托物顯示自己的高潔品質(zhì)或抒發(fā)懷才不遇的傷感之情為主。
⑧愛情類。
⑨民生類。抒發(fā)對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為主。
以上九種類弄,只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類型。
二找意象。
詩歌鑒賞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正確把握詩歌所描寫的意象,即詩歌中所描寫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詩歌當中許多的意象都是有它們各自的喻意的。雖然這種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當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數(shù)情況之下卻是有其共通之處的。因此我將詩歌當中較常出現(xiàn)的意象的喻意給學生們做了一個小結(jié),作為一種詩歌鑒賞必須積累的知識進行歸納。
比如說梅的清高芳潔、傲雪凌霜、堅強、不屈不撓;蘭、荷的高潔;笛聲的思鄉(xiāng)懷遠;竹的氣節(jié)、勁健、積極向上;菊的高潔、脫俗、隱逸;松的堅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別懷遠;梧桐的凄涼、悲傷;桃花的美人之喻;楊花的離散、漂泊之意;杜鵑的凄涼哀傷、有歸家之意;牡丹的富貴、美好;禾黍代表國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鳥往往與男女戀情與婚嫁有關(guān);鸞鳥、鳳凰喻忠臣、賢士;鷓鴣、寒蟬喻離愁別緒、羈旅傷感之情;鴻雁借指書信,也表思鄉(xiāng)之情;鴻鵠駿馬大鵬喻志向遠大之人;月喻思鄉(xiāng)懷遠;飛星傳恨;日落、夕陽、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暫,時光飛逝;灞橋易水多懷送別有關(guān);夕陽、西風、殘照既表示個人沉浮的身世命運,也代表歷史的滄桑變化;《陽關(guān)三疊》多寫故人友誼;《關(guān)山月》《梅花落》多指鄉(xiāng)思鄉(xiāng)愁;杜康喻酒;賈生、屈原指懷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頓喻富商巨賈;琴瑟喻夫婦感情和諧,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誼。
三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詩感情自然顯現(xiàn)。能夠表現(xiàn)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沉痛、悲憤、哀傷、悲涼、贊美、仰慕、惜別、依戀、豪邁、閑適、恬淡、迷戀、熱愛、憂愁、寂寞、傷感、孤獨、煩悶、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
四找技巧。
一首詩歌寫的好壞,與它所采用的表達技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而表達技巧又要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等三個方面去分析。
⒈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直接抒情、間接抒情)、議論、說明等五種。
⒉修辭手法:夸張、擬人、對比、比興、比喻、借代、設(shè)問、反問、對偶、反復、重章疊唱等。
⒊表現(xiàn)手法:象征、烘托、對比、想象、照應(yīng)、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虛實相生、卒章顯志、明貶實褒、由遠及近、由外而內(nèi)、即事抒懷、欲揚先抑、以樂景寫哀情等。
五下結(jié)論。
即確定詩歌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這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核心,同時也是詩歌鑒賞的核心。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憂國憂民、懷古傷今、反對戰(zhàn)爭、追求和平、蔑視權(quán)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xiāng)念親、相知相親、別恨離愁等。
六品風格。
詩歌鑒賞的最后,或者說到了細微之處,要讓學生體會出作者的語言風格及語言所要達到的表達效果。而與相關(guān)的一些術(shù)語有:剛健、雄奇、悲壯、曠達、蒼涼、沉郁、飄逸、含蓄、纏綿、清新、明麗、秀麗、恬淡、凄美、明快等。
語言表達效果:真摯感人、動人心魄、催人淚下、意境高遠、情景交融、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以上六點看起來很分散,似把詩歌給拆開來讀了,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這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不過我把它稍做了一點修改:“師傅引對門,修行在個人?!敝挥凶寣W生懂得了詩歌鑒賞的門道,才能使學生建立一種賞析的思路,進而在不斷的賞析中培養(yǎng)起一種屬于自己的賞析風格。
不同題材的古詩,評價其思想內(nèi)容的側(cè)重點各有不同。所以同學應(yīng)按題材給詩歌分類,并掌握不同題材詩歌的特點,正確揣摩詩歌的主旨。
1.寫景詩:揣摩詩人于山水景物之中寄托何種情感?!耙磺芯罢Z皆情語”,抓景物的物象特點,分析意境,可以探知詩人蘊藏其中的情感?!耙娋吧椤保瑢懢巴鶠楹笠粌删涞闹笔阈匾艽蛳禄A(chǔ),從直接抒情句也可概括詩歌主旨。
2.詠物詩: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對象。此類詩經(jīng)常使用托物言志、象征手法,揣摩詩人在描摹“物”中所托之情,所言之志,或者將物賦予什么象征意義,挖掘人們所賦予物象的內(nèi)在品格和精神。如陶淵明詠菊,抒寫悠閑舒適、不慕富貴的心境;陸游詠梅,表明不諂媚世俗、堅守正義的氣節(jié)。
3.邊塞詩:表現(xiàn)軍旅生活的詩作,其主旨或歌頌祖國邊塞的大好河山,奇特風光;或抒發(fā)對建功立業(yè)的渴望和報效祖國的奉獻精神;或表現(xiàn)出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以身許國的豪情壯志;或表達邊關(guān)將士對月思鄉(xiāng)和家中妻子的離愁別恨;或反映沙場征戰(zhàn)的艱辛悲壯、連年征戰(zhàn)的殘酷、對邊疆和平的向往,往往回旋著愛國的主旋律。其風格豪邁曠達、慷慨雄壯。
4.懷古詠史詩:此類詩以某一歷史事件、某一歷史人物的事跡為題材,或懷古傷情,對歷史事件抒發(fā)思古之幽情(如感慨歲月倏忽變幻、感慨朝代興亡盛衰之情);或懷古論事,對歷史興亡作出思考、對歷史事件作出評論,如杜牧《題烏江亭》“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為項羽自刎而惋惜;而王安石《題烏江亭》“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卻感到項羽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或懷古諷今,借古諷喻當時社會現(xiàn)實(如諷刺當政者的荒淫奢侈)。
5.即事詠懷(感懷、抒懷)詩:作者往往因一事由有感而發(fā),抒寫心中的感慨,即為抒懷。內(nèi)容包括懷鄉(xiāng)思親、離別送友、表達人生感悟、抒寫閑情逸趣等。其中“事”與“懷”應(yīng)緊密結(jié)合、自然熨帖。
一、 反復誦讀、激發(fā)想象:
古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韓愈在《進學解》中也寫道:"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由此可見,大量誦讀、反復吟詠是培養(yǎng)語感、提高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的誦讀中,詩的韻味、詩的意境、詩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讀之同時,還需展開想象。想象是引發(fā)情感的橋梁,在想象中還原詩歌給我們描繪出的形象畫面,在感悟中體味作者的詩情,這樣,作者就把我們的精神帶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二、積累、運用鑒賞知識
1、 文體知識:
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鑒賞古詩,如果沒有掌握一定的詩詞文體知識,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動。首先,應(yīng)對中國古典詩歌的流變有相當清晰的認識,不僅要掌握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大文學源頭,還要按照歷史的順序理清詩歌發(fā)展的脈絡(luò);其次,還應(yīng)對詩詞的格律知識有比較清楚的了解,諸如句法、用韻、對仗、詞牌、曲牌等知識。再次,還要充分把握詩詞特點:高度的概括性、生動的形象性、強烈的抒情性、鮮明的音樂性。
2、詩歌內(nèi)容
不同類別的詩歌在表情達意、節(jié)奏韻律等方面各有特點,按表達方式,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按格律,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按語言,可分為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按內(nèi)容,可分為山水田園詩(寫景詩)、詠物詩、邊塞詩、詠懷詩、詠史詩等。
①、山水田園詩:山水田園詩屬于寫景詩的范疇,側(cè)重于歌詠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園。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淵明、謝靈運、謝脁、孟浩然、王維、楊萬里等。當然,李白、杜甫、蘇軾等也有大量描寫山水的佳作。如王維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通過對山間清幽美景、山村淳樸民風、鄉(xiāng)間勤勞百姓的描述,詩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會境界,表達了對目前隱居生活的滿意之情,充分體現(xiàn)了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
②、詠物詩:詠物詩的特點是托物言志。鑒賞詠物詩,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我們在讀解時用心體味。如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邊塞詩:盛唐時期的邊塞詩,豪邁奔放、一往無前,代表人物如高適、岑參;而宋代的邊塞詩更多地表現(xiàn)出報國無門的憤懣壓抑以及歸家無望的哀傷,代表人物如范仲淹。邊塞詩歌的特點在于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時代的風貌,鑒賞時應(yīng)首先把握時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蘊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參的《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反映戍邊將土思親的心曲,事情雖小,情意卻深。
④、詠懷詩:如果說寫景詩是借景來抒情的話,詠懷詩的特點就是即事抒懷。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發(fā)而成詩,即為抒懷。鑒賞這類詩詞,首先要了解作者寫的是什么事,然后體味作者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情懷。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的形式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敘寫--這就是"即事",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這就是抒懷,后兩句設(shè)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是進一步抒懷。
⑤、詠史詩: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或感慨歲月瞬息變幻,或諷刺當政者荒淫無恥,從而表現(xiàn)作者閱盡滄桑之后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詠史詩的代表人物是劉禹錫、杜牧等。蘇軾的《念奴嬌o赤壁懷古》堪稱詠史詩的典范,詩人站在浩浩古戰(zhàn)場、滾滾長江邊,抒發(fā)了對歷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時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瀟灑儒雅、指揮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詩人雙鬢染霜而功業(yè)未就的傷己之情。
3、詩人風格
由于作家的生活經(jīng)歷、感情氣質(zhì)、藝術(shù)素養(yǎng)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各自獨特的格調(diào)、氣派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風格。三曹詩風的蒼涼雄健;張九齡詩風的委婉蘊藉;孟浩然詩風的語淡者味重、恬靜渾健;王維詩風的恬淡生動;王昌齡詩風的雄健渾厚;李白詩風的飄逸灑脫;杜甫詩風的沉郁頓挫; 高適、岑參詩風的雄渾奇拔;韋應(yīng)物詩風的清新典雅;韓愈詩風的氣勢磅礴、奇特新穎;賈島詩風的蕭瑟悲愁;李賀詩風的憂郁激憤;元稹詩風的艷麗淺近;白居易詩風的平白清新;劉禹錫詩風的清峻明朗;李商隱詩風的清麗俊逸;杜牧詩風的含蓄綽約;李煜詞風的傷感細膩;歐陽修詞風的清麗明媚;范仲淹詞風的蒼涼悲壯;晏殊詞風的明朗疏淡;蘇軾的曠達豪邁;柳永詞風的纏綿悱惻;黃庭堅詞風的自然流暢;秦觀詞風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詞風的婉約凄切;楊萬里詞風的新鮮活潑;陸游詩風的雄渾奔放、明朗流暢;辛棄疾詞風的氣勢雄壯;姜夔詞風的精心刻意、清妙秀遠等等。我們應(yīng)通過自己的鑒賞活動,加強對作家作品的感性認識,從而歸納出各個作家的風格。了解詩人的風格,有利于把握他們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4、語言特點
語言是詩歌的載體,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鑒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鑒賞。(1)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2)平淡,也稱質(zhì)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5)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fā),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6)簡潔。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
5、詩歌意象
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作者要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感情。指導學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蘊含的言外之意,這是鑒賞成功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們可以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中所描繪的"孤帆""遠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遠影"消盡,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濃郁的綿綿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通過"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所傳達出來的傷別情懷,歲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潔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鳥象征自由等等。另外,還須明白我們傳統(tǒng)的審美習慣,"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等等諸如此類的符合我國傳統(tǒng)的審美特點。
6、表現(xiàn)手法 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shù)手法來表現(xiàn),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shù)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別。詩歌的結(jié)構(gòu)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yīng),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過渡、鋪墊、伏筆等。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夸張""排比""反復""象征"等,其他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欲揚先抑、聯(lián)想想象、語序倒置等。學生對這些手法都應(yīng)了解,以便在鑒賞時得心應(yīng)手。
7、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
三、靈活運用答題技巧
學生在回答主觀鑒賞題時要重視"三注意":
首先要注意題目,有些題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楊炯的《從軍行》、李白的《越中覽古》《送孟浩然之廣陵》、駱賓王的《在獄詠蟬》、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其次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試出題選取詩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創(chuàng)作風格的詩作,例如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柳永、秦觀的婉約詞,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王維的" 詩中有畫 "等等。注意到這一點,對整體鑒賞很有好處。
再次要注意注釋,注釋雖短短一二句,卻是出題人給你的暗示。有時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nèi)容;有時介紹相關(guān)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意境。有時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所以,我們一定要仔細研讀注釋!
可以這樣說,做到了"三要",詩歌鑒賞就成功了一半。
四、強化書面表達
經(jīng)過一定的鑒賞訓練之后,學生對于一首詩歌,往往會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和感悟。但是,一旦述諸語言,學生的思維卻往往大打折扣,寫出的鑒賞文字缺乏邏輯性、條理性,表達不出自己的想法,成為思想表達的瓶頸。從閱卷效果來看,閱卷教師也往往喜歡那些卷面清爽、表述嚴密、條理清晰、邏輯合理的答卷。因此,書面表達的訓練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嚴密、條理清晰、邏輯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細說。雖然鑒賞的文字較作文少很多,但是考生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筆先"的原則,先構(gòu)思后再落筆,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閱卷教師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無形中得到了一個較好的印象分。
表述嚴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嚴密性,無論是前后的照應(yīng),還是起、承、轉(zhuǎn)、合等環(huán)節(jié)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前后矛盾。
條理清晰,是結(jié)構(gòu)方面的要求。一般來說,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標志明顯的樣式,往往會得到條理清晰的評價。
邏輯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見解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高論,也應(yīng)當能夠自圓其說。
中考詩詞賞析題考點、題型及解題方法
鐘禧金霞(湖北省孝南區(qū)實驗中學)
目前,多數(shù)地區(qū)中考詩詞賞析的考查以課內(nèi)基本篇目為范圍,題型以理解、賞析的客觀題為主。明確詩詞賞析的考點和題型,進而把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對于師生備考十分重要。 一、考點
1.理解詩意
包括對中心思想的理解,對所抒感情的理解,對抒情主體形象的理解,對象征意義的理解。如:
對《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賞析有誤的是:
A.首句寫景,詩人擷取“楊花飄落”“子規(guī)啼叫”兩種景物加以描寫,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B涕二句間接敘述事情,緊扣詩題?!斑^五溪”寫出遷謫之艱難、道路之荒遠。并能從中見出詩人對朋友的關(guān)切之情。
c.三、四句抒情,雖人隔兩地,心情難達。而明月在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D.三、四句將客觀景物人格化了。月亮本是無知無情的,但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賦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將月亮人格化了。這樣把客觀景物和人的主觀感情融在一起。 2.分析技巧
包括理解所用表現(xiàn)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詩詞表達方式,如寫景方法、抒情方式、修辭方法等。如:
讀《觀書有感》,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的感受。
B.詩歌用“半畝方塘”比喻書,“天光、云彩”比喻書中的內(nèi)容,運用比喻表現(xiàn)詩人讀書疑惑不解而徘徊思考時的境界。
c.三、四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這樣才能達到新境界。
D.這首詩前四句寫景,后兩句議論,暗含哲理,給人啟發(fā),只有思想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才能才思不斷、新水流長。
3.理解語言
包括從遣詞用語、修辭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詩詞中重點詞語、重點詩句的含義;從作家作品的語言風格、運用技巧中,品味詩詞在語言上所寄寓的深意;從用韻、節(jié)奏、音調(diào)等方面去誦讀、品味詩詞的音樂美、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
例如上文《觀書有感》的B項就是對語言的理懈。
4.理解意境
如《使至塞上》要求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的意境。
二、題型與解題方法
1.賞析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對詩詞曲的詞、句的含義,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和態(tài)度的分析與評論、鑒賞。如:
對這首唐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郭山村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A.第一句從整個江南春色著筆,“鶯啼”狀春之聲?!熬G映紅”狀春之色。寥寥數(shù)字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了江南的無限風光。
B.第二句的描寫更加別致,用名詞構(gòu)織了一幅江南美景。在這幅畫面中,有流水,有村莊,有青山,有城郭,有春風,還有迎風招展的灑旗。
C.詩的三四句描寫的對象是掩映于春雨中的寺院、樓臺,使江南春色呈現(xiàn)出煙雨迷茫的神秘芙。
D.這首詩以感慨作結(jié),表現(xiàn)了詩人對江南如此美麗的春景的贊嘆和向往。
2.判斷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對明晰信息的理解或?qū)﹄[含信息的發(fā)展、闡述、概括結(jié)論的正誤及恰當與否。如: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題: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寫的是六月里一個黃昏西湖的美麗景色。
B.送別詩一般都是抒發(fā)詩人送別之情的,這首詩卻以寫景代替送人,構(gòu)思別致。
c.詩中“蓮”“荷”指的是同一事物,詩人把二字錯開使用。是為了避免重復。
D.這首詩從大處落筆,著力渲染,描繪了一幅天空日麗、紅碧交輝的彩色畫面。
3.識記型選擇題:主要考查相關(guān)作家作品的基本知識,以及考查詩文名句的積累情況。 詩詞賞析選擇題判斷選擇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看是否曲解原意、張冠李戴,有時出題人故意擴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說成整體,把特殊說成一般,把動態(tài)(景)說成靜態(tài)(景),反之亦然。
(2)看是否隨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貶低。命題人往往利用學生的思維定勢,把淺顯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奧莫測,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屬于詩歌的內(nèi)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關(guān)內(nèi)容,或故意拔高(貶低)詩歌內(nèi)涵。
(3)看是否以假亂真,魚目混珠。命題人往往把正誤表述內(nèi)容糅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斷的詞作結(jié),如“不”“是”“都”等。
(4)看是否無中生有,橫生枝節(jié)。選擇項的結(jié)論,在詩中找不到根據(jù),以偏概全,將某句詩的特點說成全詩的特點,或故意反說,將委婉含蓄說成直抒胸臆,把視覺說成是聽覺。 4.主觀題型
例:
①對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夜闌臥聽風吹雨”一句略作賞析。
②讀《游山西村》,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③讀《春夜喜雨》,今天,人們用到“春雨”“潤物細無聲”時已賦予它以新的含義,請用一個簡短的事例來表現(xiàn)“春雨”或“潤物細無聲”的含義。
解題時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從作家、作品的相關(guān)背景材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傾向、詩句的原意。
(2)從作家的風格(豪放、婉約等)和語言特征(簡約、含蓄、質(zhì)樸、華艷等)去領(lǐng)悟詩句的含義及表述的情感。
(3)從關(guān)鍵詞語著手,如抓住詩詞中關(guān)鍵動詞的用法、含義及作者去賞析。體味詩歌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形象性,來考慮用詞的精妙之處。
(4)從關(guān)鍵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著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著手,品味語言,想象意境。仔細體味詩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聯(lián)想把握詩歌所抒寫的情懷。
(6)從詩詞內(nèi)容的全面理解著手,把握各類詩詞(送別、詠物、愛國、思鄉(xiāng)等)的思想內(nèi)容。從中體味詩歌所表現(xiàn)的情感旨趣。
對于主觀題型的解答,自己在歸納總結(jié)或進行文字表述時應(yīng)簡潔明了、一矢中的。復習時如果能按解題方法、技巧有針對性地去理解。中考語文:古詩詞鑒賞迷津指點
古詩詞鑒賞是文學作品欣賞的內(nèi)容之一,是新課程理念的體現(xiàn),成為中考常見的一種題型。這類題目的一般特點為:一是所選古詩詞以課本所學的為主,側(cè)重于七言絕句的送別詩、詠物詠史詩;二是考查的內(nèi)容較多是常識記憶、內(nèi)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語言品味等做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題型以選擇題居多,不少已由客觀題開始轉(zhuǎn)向了主觀題,多了一些鼓勵創(chuàng)新、弘揚個性的開放題,復習時應(yīng)加強有效訓練。
一、復習指要
(一)鑒賞字詞
1、動詞:在鑒賞詩歌時,我們要重點注意動詞,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例: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盀R”、“驚”二字,不僅用字新鮮,而且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nèi)心痛苦。
2、修飾語:大部分為形容詞,它在詩詞鑒賞中也是關(guān)注的重點對象。例: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一個“孤”字,寫盡環(huán)境之孤苦,由此可達人心。
3、特殊詞:在詩文中,有一些詞本身與眾不同,讀者能很快找到它們:
(1)疊詞:疊詞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diào)作用。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其一》劉禹錫)
(2)表顏色的詞:顏色一般表現(xiàn)心情,增強描寫的色彩感和畫面感,渲染氣氛。欣賞時,或抓住能表現(xiàn)色彩組合的字眼,體會詩歌的濃郁的畫意與鮮明的節(jié)奏:“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限的空間延伸,畫面靜中有動,富有鮮明的立體節(jié)奏感。
(3)虛詞:在古典詩詞中,虛詞的錘煉恰到好處時,可以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yīng),悠揚委曲,活躍情韻,化板滯為流動等美學效果。
(二)品鑒思想情感
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有:
憂國傷時: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離亂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
建功報國:如建功立業(yè)的渴望;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報國無門的悲傷;山河淪喪的痛苦;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揭露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鄉(xiāng)懷人:羈旅愁思;思親念友;邊關(guān)思鄉(xiāng);閨中懷人。
生活雜感: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昔勝今衰的感慨;借古諷今的情懷;青春易逝的傷感;仕途失意的苦悶;告慰平生的喜悅。
(三)賞析表達技巧
1、表達方式: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具體地說,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jié)構(gòu)形式:詩歌的結(jié)構(gòu)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yīng),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比喻、借代、夸張、互文、通感、雙關(guān)、襯托、對比、反語、反復等。
4、表現(xiàn)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征、對比、映襯烘托、欲揚先抑、先聲奪人、以小見大、動靜結(jié)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時,稱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比興(間接抒情的詩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詩歌)等。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