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電子版:官員異地任職有利也有弊

字號:

公務員考試,不僅僅需要我們熟悉答題方法和答題技巧,還需要我們對國內外的要事大事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出國留學網(wǎng)公務員頻道(www.liuxue86.com)為大家整理了各種與公務員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話題,幫您時刻掌握國情民情,更好的應對考試!
    官員異地任職是一項基本的干部管理政策。近日,各地公安廳廳長異地任職已成趨勢。如何正確認識這一基本的干部管理政策?記者采訪了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
    記者:近幾年,市、縣領導“一把手”異地任職已成為領導干部人事任用常態(tài)。請問這種制度安排的初衷是什么?
    竹立家:大約在隋唐時期,官員異地任職與“科舉制度”同時出現(xiàn)。隨著秦朝統(tǒng)一中國,結束“封建貴族”統(tǒng)治的歷史,進入“封建官僚”長期統(tǒng)治的歷史時期,“官本位”逐步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特征之一。從漢代的“察舉制”到魏晉南北朝的“門閥制”,“選官用官”帶來了弄虛作假、任人唯親、團伙與小圈子等不良現(xiàn)象。
    為防止“前朝”官員本地任職出現(xiàn)的各種腐敗現(xiàn)象,且隨著“科舉制”或“考任制”的推行,官員異地任職逐漸成為一種“模式”,尤以明清兩朝執(zhí)行最為嚴格。在封建時代,由于交通不便、通信落后,官員異地任職對官員的貪腐行為有一定的制約作用,但由于封建專制制度本身,這種制約作用又非常有限,貪污腐敗就成了封建官場的基本風氣。封建社會中“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就是證明。
    記者:有人說,官員異地任職是把“雙刃劍”。一方面,盡可能擺脫人情羈絆,防止產(chǎn)生宗族權力網(wǎng)絡;另一方面,也會滋生權色腐敗,造成干部領導行為短期化。那么,怎樣正確認識這把“雙刃劍”?
    竹立家: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建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成為權力結構的主體。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形成的“五湖四海”的干部政策延續(xù)至今。選人用人“唯德唯能”,服從于執(zhí)政黨的“共同的價值與信仰”,沒有地域界限,官員異地任職基本是事業(yè)或工作需要自然形成,沒有特殊含義。因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為防止權力腐敗,人民民主是對權力制約的“根本制度”,權力來源通過民主實現(xiàn),權力制約也只有通過民主才能實現(xiàn)。
    在現(xiàn)代政治文明的條件下,主要官員通過黨代會與人代會選舉產(chǎn)生并對人民負責,官員的地域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民認可。但是,我們比較重視官員的“交流制度”,而干部交流的主要目的,是對干部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目的并不是為了防止官員腐敗。官員要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在社會主義政治民主的環(huán)境下,根本是靠人民民主,沒有人民民主,即憲法所說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則很難對權力腐敗形成有效監(jiān)督。
    記者:有研究者認為,地方官員腐敗問題并沒有其不是本地人而得到根本治理,也就是說,異地任職作用得到削弱。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竹立家:在現(xiàn)代信息化、全球化時代,交通和通信非常發(fā)達,處于地球各個角落,人與人之間幾乎可以“即時溝通”。相比封建時代,現(xiàn)代社會中距離對權力腐敗的制約作用較弱。例如,明朝某山西人到云南任縣官,路上花費時間少則三個月,多則半年,路途遙遠,即使任上貪污要帶回山西老家也絕非易事。但現(xiàn)在的情形卻大不相同。因此,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源頭上按照社會主義人民民主的要求對權力形成有效的民主制約,恐怕要消除權力腐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記者:據(jù)報道,官員異地任職致夫妻分居,易誘發(fā)婚外情,滋生權色腐敗等問題,您認為,如何解決上述問題?
    竹立家:當然,為了達到干部在多個崗位上培養(yǎng)的目的,干部交流過程中也出現(xiàn)一些問題,如“人情腐敗”、“權權交易”、“權錢交易”或“政策行為的短期化”;頻頻出現(xiàn)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甚至產(chǎn)生“權色交易”。一些干部在交流過程中由于長期脫離家庭,容易出現(xiàn)婚外情等,形成權色腐敗。
    因此,要讓干部交流真正達到培養(yǎng)干部的目的,在交流過程中必須形成對權力的有效制約,如探索發(fā)揮“社會主義民主選舉”作用,讓權力在整個運行過程中公開透明,充分發(fā)揮各級人大和黨代會對權力的有效監(jiān)督,加大對權力貪腐的嚴厲懲處力度以警示來者等。
    
半月談時評 公務員時事政治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公務員報考指南 歷年考試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