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公務員考試申論的《[北京]申論熱點 能源問題與“十一五”能源措施》考試資料,關鍵詞為能源 熱點 申論,本文發(fā)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6時22分18秒。
一、我國能源發(fā)展取得的成績
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都把能源作為關系經濟發(fā)展、國家安全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戰(zhàn)略問題,擺在重要地位,傾注了大量心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各地區(qū)、各部門長期的、共同的努力下,我國能源工業(yè)的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突出表現在六個方面:
第一,能源供給能力逐步增強。新中國成立前,我國一次能源生產能力很低,1949年僅為0.237億噸標準煤。半個多世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能源生產快速發(fā)展,2005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20.6億噸標準煤,是1949年的87倍,是改革開放初的3.29倍,約占全球能源總產量的13.6%,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能源生產國。煤炭,產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達到21.9億噸,是新中國成立初的68倍、改革開放初的3.5倍。石油和天然氣,2005年,原油產量達到1.81億噸,是新中國成立初的1508倍、改革開放初的1.74倍,居世界第6位。天然氣產量達500億立方米,是新中國成立初的5000倍、改革開放初的3.64倍。電力,2005年底發(fā)電裝機容量突破5億千瓦,年發(fā)電量達到24747億千瓦時,分別為1949年的275倍和576倍,1996年起穩(wěn)居世界第二??稍偕茉矗陙戆l(fā)展迅速。目前,小水電的裝機容量達3800萬千瓦;太陽能熱水器總集熱面積8000萬平方米,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核電從無到有,發(fā)電裝機近700萬千瓦;年產沼氣約80億立方米,已擁有戶用沼氣池1700多萬口。
第二,能源消費結構有所優(yōu)化。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我國能源消費迅速增長,2005年,能源消費總量達22.25億噸標準煤,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近年來,通過積極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出現了兩個趨勢:一方面,煤炭消費的比重趨于下降,由1990年的76.2%降到2005年的68.7%;另一方面,優(yōu)質清潔能源消費的比重逐步上升,1990?2005年,油氣消費比重由18.7%提高到24%,水電及核電由5.1%提高到7.3%。
第三,能源技術進步不斷加快。解放初期,我國能源工業(yè)技術裝備基礎極其薄弱。以石油勘探開發(fā)為例,當時全國只有8臺淺井鉆機、40多名技術人員。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石油天然氣工業(yè),從勘探開發(fā)、工程設計、施工建設到生產加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技術體系,復雜段塊勘探開發(fā)、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煤炭工業(yè),已具備設計、建設、裝備及管理千萬噸級露天煤礦和大中型礦區(qū)的能力,綜合機械化采煤等現代化成套設備廣泛使用,國有重點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1990年為65%,目前已超過80%。電力工業(yè),火電單機容量從1978年的5萬和10萬千瓦級,發(fā)展到目前主力為30萬和60萬千瓦級機組,百萬千瓦超臨界、超超臨界及核電機組正在成為新一代主力機組。三峽左岸最后一臺機組國產化水平達到85%。從電網看,500千伏直流輸電設備實現了國產化,750千伏示范工程建成投運,電網發(fā)展進入了大規(guī)模跨省跨區(qū)送電和全國互聯的新階段。
第四,節(jié)能環(huán)保取得進展。在黨中央、國務院“能源開發(fā)與節(jié)約并舉,把節(jié)約放在首位”方針的指導下,我國節(jié)能提效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單位GDP能耗總體下降,按不變價格計算,目前萬元GDP能耗比1980年下降了64%。主要用能產品單位能耗逐步降低,上個世紀80年代初到現在,乙烯綜合能耗下降65%,粗鋼綜合能耗下降37%,火電供電煤耗下降16%。能源加工、轉換、貯運和終端利用綜合效率有所提高,目前達到33%,比1980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同時,能源領域污染治理得到加強。新建火電廠配套建設了脫硫裝置,已有火電廠加大了脫硫改造力度,電廠水資源循環(huán)利用率逐步提高,東北等地采煤沉陷區(qū)治理工程加快建設。
第五,體制改革穩(wěn)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2002年出臺了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確定了改革的總體目標,目前已實現了政企分開、廠網分開。煤炭生產和銷售已基本實現市場化,煤炭價格主要取決于市場供求狀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國有石油企業(yè)基本實現了上下游、內外貿一體化。能源需求側管理取得積極成效,推廣完善了峰谷電價、豐枯電價、差別電價辦法,引導電力、冶金、建材等重點行業(yè)的大型企業(yè)制定了節(jié)電改造、優(yōu)化用電方案,這對近兩年順利完成迎峰度夏工作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第六,能源立法明顯加強。近年來,相繼出臺了《電力法》、《煤炭法》、《節(jié)約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和完善了《電力監(jiān)管條例》、《煤礦安全監(jiān)察條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規(guī)。這些法律法規(guī)的頒布實施,標志著能源法制建設邁出了重要步伐,能源開發(fā)利用正在走向依法管理的軌道。
一、我國能源發(fā)展取得的成績
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都把能源作為關系經濟發(fā)展、國家安全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戰(zhàn)略問題,擺在重要地位,傾注了大量心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各地區(qū)、各部門長期的、共同的努力下,我國能源工業(yè)的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突出表現在六個方面:
第一,能源供給能力逐步增強。新中國成立前,我國一次能源生產能力很低,1949年僅為0.237億噸標準煤。半個多世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能源生產快速發(fā)展,2005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20.6億噸標準煤,是1949年的87倍,是改革開放初的3.29倍,約占全球能源總產量的13.6%,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能源生產國。煤炭,產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達到21.9億噸,是新中國成立初的68倍、改革開放初的3.5倍。石油和天然氣,2005年,原油產量達到1.81億噸,是新中國成立初的1508倍、改革開放初的1.74倍,居世界第6位。天然氣產量達500億立方米,是新中國成立初的5000倍、改革開放初的3.64倍。電力,2005年底發(fā)電裝機容量突破5億千瓦,年發(fā)電量達到24747億千瓦時,分別為1949年的275倍和576倍,1996年起穩(wěn)居世界第二??稍偕茉矗陙戆l(fā)展迅速。目前,小水電的裝機容量達3800萬千瓦;太陽能熱水器總集熱面積8000萬平方米,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核電從無到有,發(fā)電裝機近700萬千瓦;年產沼氣約80億立方米,已擁有戶用沼氣池1700多萬口。
第二,能源消費結構有所優(yōu)化。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我國能源消費迅速增長,2005年,能源消費總量達22.25億噸標準煤,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近年來,通過積極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出現了兩個趨勢:一方面,煤炭消費的比重趨于下降,由1990年的76.2%降到2005年的68.7%;另一方面,優(yōu)質清潔能源消費的比重逐步上升,1990?2005年,油氣消費比重由18.7%提高到24%,水電及核電由5.1%提高到7.3%。
第三,能源技術進步不斷加快。解放初期,我國能源工業(yè)技術裝備基礎極其薄弱。以石油勘探開發(fā)為例,當時全國只有8臺淺井鉆機、40多名技術人員。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石油天然氣工業(yè),從勘探開發(fā)、工程設計、施工建設到生產加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技術體系,復雜段塊勘探開發(fā)、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煤炭工業(yè),已具備設計、建設、裝備及管理千萬噸級露天煤礦和大中型礦區(qū)的能力,綜合機械化采煤等現代化成套設備廣泛使用,國有重點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1990年為65%,目前已超過80%。電力工業(yè),火電單機容量從1978年的5萬和10萬千瓦級,發(fā)展到目前主力為30萬和60萬千瓦級機組,百萬千瓦超臨界、超超臨界及核電機組正在成為新一代主力機組。三峽左岸最后一臺機組國產化水平達到85%。從電網看,500千伏直流輸電設備實現了國產化,750千伏示范工程建成投運,電網發(fā)展進入了大規(guī)模跨省跨區(qū)送電和全國互聯的新階段。
第四,節(jié)能環(huán)保取得進展。在黨中央、國務院“能源開發(fā)與節(jié)約并舉,把節(jié)約放在首位”方針的指導下,我國節(jié)能提效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單位GDP能耗總體下降,按不變價格計算,目前萬元GDP能耗比1980年下降了64%。主要用能產品單位能耗逐步降低,上個世紀80年代初到現在,乙烯綜合能耗下降65%,粗鋼綜合能耗下降37%,火電供電煤耗下降16%。能源加工、轉換、貯運和終端利用綜合效率有所提高,目前達到33%,比1980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同時,能源領域污染治理得到加強。新建火電廠配套建設了脫硫裝置,已有火電廠加大了脫硫改造力度,電廠水資源循環(huán)利用率逐步提高,東北等地采煤沉陷區(qū)治理工程加快建設。
第五,體制改革穩(wěn)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2002年出臺了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確定了改革的總體目標,目前已實現了政企分開、廠網分開。煤炭生產和銷售已基本實現市場化,煤炭價格主要取決于市場供求狀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國有石油企業(yè)基本實現了上下游、內外貿一體化。能源需求側管理取得積極成效,推廣完善了峰谷電價、豐枯電價、差別電價辦法,引導電力、冶金、建材等重點行業(yè)的大型企業(yè)制定了節(jié)電改造、優(yōu)化用電方案,這對近兩年順利完成迎峰度夏工作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第六,能源立法明顯加強。近年來,相繼出臺了《電力法》、《煤炭法》、《節(jié)約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和完善了《電力監(jiān)管條例》、《煤礦安全監(jiān)察條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規(guī)。這些法律法規(guī)的頒布實施,標志著能源法制建設邁出了重要步伐,能源開發(fā)利用正在走向依法管理的軌道。
申論真題 | 申論答案 | 申論熱點 | 申論范文 | 申論答題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