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語文備考:課本同步閱讀22(九下)

字號:


    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信息,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中考語文資料以供參考:
    22 皇宮的寓言
    博爾赫斯那一天,皇帝帶著詩人參觀皇宮。他們連續(xù)不斷地沿著西邊最主要的幾條回廊向前走去;這些回廊一路下降,很像一座幾乎無法丈量的露天劇場的臺階,一直通到一個樂園或者花園。園子里的銅鏡和錯綜復雜的柏枝圍籬,已經(jīng)表明這是一座迷宮。他們果然迷失在里面了。起初他們很快活,仿佛紆尊降貴〔紆(yū)尊降貴:謙虛自處,降抑尊貴的地位?!车卦谧鲆粓鲇螒?,后來就有點兒害怕了,因為這些筆直的林陰路實際上是彎路,始終不斷地微微彎曲著(這些路構成了秘密的圓圈路)。到了半夜,他們靠了觀察星象,又及時以一只烏龜作為犧牲,才得以從這個看來具有魔法的地方脫身出來。不過那種迷路的感覺依然存在,從頭到尾沒有離開過他們。然后,他們經(jīng)過了門廳、院落、書房,以及有一座銅壺滴漏的六角形房間。一天早晨,他們從一座塔上看見一個石人,后來就再也看不見了。他們乘著檀香木的小舟,渡過了許多條波光粼粼的河,或者在同一條河里行駛了許多次?;蕦m里的宮廷侍從來來往往,向他們彎腰鞠躬。但是有一天他們上了一個島,那里有一個人卻并不這樣做。因為他還從來沒有看見過天子。于是劊子手不得不砍下他的腦袋。黑頭發(fā)的腦袋,黑色的舞蹈,花紋復雜的金色的面具,他們的眼睛都漠不關心地看著前方;現(xiàn)實與夢幻合而為一,或者說,現(xiàn)實是夢幻的一個外形。真是難以想像,大地不過是花園,池沼,建筑,以及各種光輝燦爛的形狀罷了。每過一百步,就有一座塔,高聳空中。肉眼看來,它們的顏色就是相同的。然而第一座卻是黃的,最后一座,變成了鮮紅的。色彩的逐漸變化是那么細微,而塔又是那么多。
    到了倒數(shù)第二座塔的腳下,這位詩人──他似乎對這些人人驚訝的奇觀根本無動于衷──吟誦了一篇短短的詩作。這篇作品,今天我們發(fā)現(xiàn),是和他的名字緊緊連結在一起的。而按照更加細心的歷史學家的說法,這篇作品使他喪失了性命,也使他永垂不朽。作品已經(jīng)失傳。有些人論證說它只有一個句子,也有人說它僅僅只有一個字。而事實,那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實是:這是一首詩,里面聳立著這座雄偉的皇宮,完完整整,巨細俱全,包括每一件著名的瓷器,以及每件瓷器上的每一幅畫;還包含著暮色和晨曦,包含著從無窮無盡的過去直到今天在里面居住過的凡人、神、龍種的光輝朝代的每一個不幸的和快樂的時刻。所有的人聽完這首詩作后都默不作聲,可是皇帝卻叫嚷起來:“你搶走了我的皇宮!”于是劊子手的鋼刀就砍下了詩人的腦袋。
    別的人講這個故事講得可不一樣。世界上不可能有兩件事情完全相同。他們說,這位詩人只要吟誦一首詩就可以使皇宮消失不見,那座皇宮就像被詩的最后一個音節(jié)抹去了一般,或者被吹成了碎片一般。這種傳說,當然,不過僅僅是文學的虛構。詩人是皇帝的奴隸,所以他才被殺。他的作品湮沒了,因為他應當湮沒。他的后代仍然在尋找這個包含著整個宇宙的學問,但是永遠不會找到。
    注:《皇宮的寓言》選自《中外微型小說鑒賞辭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0年版)。王央樂譯。博爾赫斯(1899—1986),阿根廷詩人、小說家。他的作品文字精練,構思奇特,幻想豐富,充滿哲理,帶有濃重的神秘色彩。
    **********************
    西方現(xiàn)代派小說的突出特點,就在于它們不再像傳統(tǒng)的小說一樣,講究故事的曲折完整,人物性格的鮮明生動等,而往往側重于表達一些人生的哲理。博爾赫斯的這篇小說,所闡述的就是他對世界的一種認識。讀不懂不要緊,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試著做一些分析,同學之間討論一下。
    思考下列問題,或許有助于你理解這篇小說:
    1.皇宮是一座“迷宮”,你認為這個“迷宮”有什么象征意義?
    2.怎樣理解“迷宮”中的各種人物?
    3.詩人的后代要找什么?為什么作者說他們“永遠不會”找到?
    積累下列詞語
    紆尊降貴  無動于衷  難以置信
    有關資料
    《皇宮的寓言》解讀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六道輪回”,“因果報應”。道教之玄、佛教之妙,博爾赫斯可謂心領神會。然而,在詩、夢、迷宮、陰陽、人生如夢、始終輪回、現(xiàn)實即夢幻、世界即迷宮這一長串玄妙主題的背后,是博爾赫斯的玩世不恭和虛無心態(tài),是他的悲觀主義和極端哲學,是他那顆已經(jīng)停止跳動的絕望、孤獨的心靈。
    在《皇宮的寓言》這篇長不過千字的微型寓言體小說中,博爾赫斯的上述主題可以幾乎一覽無遺。你看,世界就像那回廊迂曲的皇宮,皇宮就像那廣闊無邊的劇場,人們在扮演各自的角色。同時,世界又像是一座迷宮,彎曲的道路構成其秘密通道。生活在這個世界的各色人等,無論是尊貴的皇帝還是卑微的臣民,都無法擺脫自己的命運。惟一不同的只是感覺而已:有時你自以為在紆尊降貴地做一場游戲;有時你迷途知返,恐懼地抗爭;有時你出了迷津又入歧途。于是現(xiàn)實與夢幻、與感覺合而為一;夢幻與文學、感覺與現(xiàn)實、現(xiàn)實與文學水乳交融,難分難解。這就是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世界;也是亦真亦假,亦實亦虛的文學。因為一方面世界是存在的,被詩人竊去而成為文學;但另一方面世界又分明是詩人創(chuàng)造的,是幻想,是感覺,是“文學的虛構”。換言之,文學即世界,是無限的,包羅萬象的;但世界又非文學,非文學所能包容。因為文學歸根結底是貧乏的,是現(xiàn)實的產(chǎn)物;詩人是卑微的,是“皇帝的奴隸”?!傲垒喕亍?,一個詩人死了,后來的詩人又會不懈地尋找包羅萬象的詩篇,“但是永遠不會找到”。
    博爾赫斯早年受悲觀主義哲學的影響,后又雙目失明,對現(xiàn)實、人生、文學的態(tài)度從虛無主義迅速發(fā)展到悲觀主義。他的作品是20世紀西方社會一代知識分子迷惘、失落的極端表現(xiàn)。
    中考相關信息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