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guān)信息,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作文輔導教學篇以供參考:
讓主題深刻的三條捷徑
立意膚淺、觀點幼稚是近年中考作文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少文章要么題材陳舊,人云亦云;要么蜻蜒點水,泛泛而談,筆墨往往停留在材料的堆砌上,這些問題成了作文發(fā)展的“瓶頸”。下面為大家提供三條解決問題的捷徑:
一是見微知著。俗話說,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我們要善于從寬泛的選材中抓住精彩的瞬間或片段,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針見血,力求從片言只語中落筆,洞隱燭幽,深入發(fā)掘,學會從小事出發(fā),挖掘小事背后隱含的有社會意義和價值的實質(zhì)性的規(guī)律。寫作“禮物”這個話題時,一位考生敘述的是一位農(nóng)村學生給當老師的媽媽送來一籃子雞蛋卻被拒絕的故事,文章是這樣寫的:
媽媽,我知道,您并不是嫌棄這禮物不值錢、不珍貴。但是,您知道它滲透了那父女倆對您的幾多感激之情嗎?您知道他們走了多長的路程才來到這個陌生的、冷漠的城市嗎?您知道他們鼓起多大的勇氣才敢舉手敲擊老師家的門嗎?就是因為您的拒絕,他們的心里會蒙上一層被人瞧不起的陰影,他們又該灰溜溜地將雞蛋如數(shù)拿回去。他們的自尊,受到了多大的打擊啊。
教師不收學生的禮物,本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小事,可作者看到的偏偏是自尊的打擊與情感的傷害。一件小事引出了“自尊”這一大話題,不可謂不深刻啊!
二是縱橫開掘??v向思考,是對現(xiàn)象進行剖析,從紛繁復雜的表面現(xiàn)象中挖掘事物的深層涵義;橫向思考,則是由一個事物聯(lián)想到另一個相關(guān)的事物,讓內(nèi)容充滿貫穿古今的大氣。學會多向思維,文思才會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文章才會具有“峰回路轉(zhuǎn)”的驚喜,飽含“流連忘返”的蘊藉。如議論為主的文章,要串起歷史長河里的顆顆耀眼“明珠”,也要找出支配人物言行舉止的思想閃光點與內(nèi)動力;要扣住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事例,也要挖掘出事件的潛在內(nèi)涵。狀物為主的文章,應(yīng)有豐富多姿的描寫,還應(yīng)找出事物本身的審美價值,寄托其中的某種情感或寓意。中考滿分作文《駕思想野馬 創(chuàng)美好明天》采用橫向開掘的立意方法,寫出了下面這段精彩而深刻的語句:
當我們駕馬啟程時,我們不應(yīng)該朝秦暮楚,憂心忡忡,而需要跨上一匹心無旁騖、專心致志的野馬,去創(chuàng)造人類幸福的明天。野馬蹄疾,飛越天塹,此刻,我們會想起曹雪芹十易其稿,寫就《紅樓夢》;蘇軾數(shù)載寒窗,苦守赤壁,吟唱《赤壁賦》;李時珍安貧樂道,留下《本草綱目》。
三是推陳出新。一篇文章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觀點要想對讀者有所啟迪,就要求作者對事理要有獨到的見解、主張與情感傾向。選擇材料與確定主題時,必須有一個比較、選優(yōu)的過程,即使是一些人人熟知或是比較平庸的材料,也要“掘地三尺”,做到“見人之所未見,發(fā)人之所未發(fā)”,開掘材料中人們不易覺察的閃光點。如一篇題為《放棄也是一種美麗》便是這樣展開議論的:
柳永被棄于當朝,卻執(zhí)著于詞,其詞乃成一家之絕,吟唱千秋;孫中山被棄于海外,奮斗有加,終成一國之父;比爾·蓋茨放棄了自己在哈佛大學的學習,投身商海,成就了二十世紀人類世界的一個神話。放棄了,你便可以輕裝前進;放棄了,你就可以擺脫煩惱的糾纏;放棄了,也許會讓你重新認識自己。
考生擺脫傳統(tǒng)的思路,逆向思考,深入挖掘,用古今中外的眾多事例,生動形象地闡明主題,這樣寫出來的文章,革除陳腐氣息,盡吹新鮮清風。讓主題深刻的方法還有許多,只要調(diào)動生活積淀,深入思考,我們的作文完全能夠“獨上高樓”。
中考相關(guān)信息請關(guān)注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
?
中考優(yōu)秀作文 | 中考零分作文 | 中考滿分作文 | 中考作文題目 | 中考英語作文 |